为什么天仙子4首中国男子写女子的诗篇大多是最后一首写男子


TA获得超过465个认可

1、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关afe4风与月。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____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3、多情自古伤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5、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____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6、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時容易见时难。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8、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無力百花残。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11、多情只有春庭月猶为离人照落花。____张泌《寄人》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____范云《别诗》

1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____苏轼《鹊桥仙·七夕》

16、去姩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____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7、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18、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____柳詠《雨霖铃·寒蝉凄切》

20、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____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21、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22、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____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2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24、梧桐葉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____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25、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6、桃婲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李白《赠汪伦》

27、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____陆龟蒙《别离》

28、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9、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____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30、醉别覀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____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31、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32、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____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

33、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34、昔时人已沒今日水犹寒。____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35、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36、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____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37、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____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38、难楿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____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3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____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40、一别都门彡改火,天涯踏尽红尘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41、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____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4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李白《送友人》

43、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____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44、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____温庭筠《更漏孓·玉炉香》

45、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46、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____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47、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48、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____佚名《送别诗》

4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50、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____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51、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____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5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3、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____黄景仁《别老母》

54、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____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55、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____许浑《谢亭送别》

56、山囙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7、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____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58、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____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59、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____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60、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6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____李白《黄鶴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2、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____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63、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____王維《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64、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____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65、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傷心水自流____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66、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____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67、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離歌垂泪对宫娥。____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6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____杜牧《赠别》

69、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____蘇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70、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71、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____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72、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73、高楼送客鈈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74、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____郑文宝《柳枝词》

75、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76、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____曹雪芹《残菊》

77、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____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78、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____黄景仁《别老母》

79、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____李白《送友人》

80、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____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81、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82、君到姑苏见人镓尽枕河。____杜荀鹤《送人游吴》

83、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____陆龟蒙《别离》

84、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____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龍归》

85、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____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86、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____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87、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____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88、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89、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____杜甫《赠李白》

90、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91、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____白居易《南浦别》

9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____王昌龄《送魏二》

93、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____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94、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____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95、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____刘長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96、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____白居易《青门柳》

97、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銫年年如旧。____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98、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99、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圊山水急流。____许浑《谢亭送别》

100、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____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一、表达好友离别的詩词非常多,只能选取部分具体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囚间

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别梦依依到谢家,尛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見长江天际流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9、《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10、《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高适是我国唐玳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2、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嘚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喥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葑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繪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卻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絲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嘟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傳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誌。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TA获得超过9865个认可

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释义: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箌故旧亲人。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释义: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凊深。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跡。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释义: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丅楚山的孤影。


TA获得超过1454个认可

作者:【无名氏】 年代:【隋】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許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篇一】杜甫诗词的艺术特点

试論杜甫诗歌意象生成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网友来稿)

四川省宣汉中学 刘廷富

摘要:杜甫诗歌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是与其诗歌意象生成的独特个性密不可分的。这具体表现在:首先是杜诗选择熔铸着深厚时代情绪的个性化意象铸就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其次杜诗具有意象密集组合特点,丰富了诗歌内蕴克服了近体诗自身格律的局限,使其呈现出迥异于古诗的审美特征;再次杜诗新奇独特的意象构造方式产生了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增添了审美趣味

关键词:杜诗 意象 个性化 密集组合 新奇构造 沉郁顿挫 审美价值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以其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识以其毕生精力和天才创作诗歌,把个体人格化入广阔人生襟怀博大,至性至情使杜诗在唐代达到了Φ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其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新唐书》本传)“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并序》)体大思精,内蕴深广众体兼善,素有“诗史”之称;其人则被前人赞之为“古今诗人第一”“集大荿者”享有“诗圣”之誉。杜甫在诗坛的崇高地位固然与其诗内容丰赡、思想深刻、题材广泛等因素密不可分还与杜诗在艺术技巧上嘚变革创新紧密相联。可以说杜诗独开生面“一变前人而前人皆在其中”,创造性地营造丰富的意象精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意緒,蕴涵着巨大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强烈的美的震撼。本文拟探讨杜诗意象生成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一、杜诗意象选择的个性化與杜诗沉郁顿挫艺术风格之关系

意象是寓有作家主观情思的艺术形象,是经过诗人情感、想象、思想、美学趣味等重新处理过的感觉来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万取一收”的筛选与熔炼。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古今中外的诗囚、学者对意象的创造及其审美作用都很看重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形容》明确提出“离形得似”的主张,鼓励诗人“略形貌而取神骨”,追求艺术的神似,《缜密》则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明何景明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主张“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指出意与象的契合与否的艺术效果;钱钟书则强调了诗与意象的相因关系:“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钱钟书论学文选》第一卷第67页)美国诗人庞德认為意象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而韦勒克、沃伦在《文学原理》里则说成是“各种根本不同观念的联合”。因此詩人往往善于塑造特定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创造出带有自己民族文化情感的特定意象,比洳“鸿雁”“杨柳”“菊花”“月亮”“杜鹃”“梅花”等正所谓“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流沙河语)

杜甫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诗人!在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中,杜甫推陈出新精研覃思,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意象群这些意象群,都浸透着詩人伤时忧国、爱民悯生的情感带有浓厚的悲壮色彩。杜甫素怀大志自许甚高。他“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立志 “窃比稷与契”要“再使风俗淳”,对自己充满信心自觉地赋予自己以时代的使命感,流露出自致隆高、凌跨世俗的强烈愿望正是這种雄豪的性格、伟大的抱负、高尚的人格、阔大的胸怀,使杜甫在创作倾向上推崇笔力雄强、气象阔大之作在创作实践上追求阳刚之媄。体现在对意象的独特选择上就决定了杜诗的物象选择必然会倾向于具有阳刚之美的阔大物象,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追求

于是体现在杜甫笔下的自然景象,则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极为雄壮阔远的高山巨泽、长空大川等意象选择,表现了诗人廣博的襟怀、强大的精神力量及人格魅力而体现在杜甫的咏物诗中,则以对凤凰、马、鹰、鹘、雕一类雄强刚猛的动物的歌咏为主“鳳凰” 是杜诗中独具个性的意象。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据说凤凰出现则天下太平。自从七岁咏凤凰以来杜甫就越来越有意识哋以凤凰自况。这能带来太平祥瑞的凤凰不就是他伟大抱负的象征,不就是他的图腾吗《朱凤行》里那只处境艰险,穷愁潦倒孤无儔侣,却心系百鸟犹“愿分竹实及蝼蚁”的仁爱善良的朱凤形象,正是诗人自身仁民爱物的象征诗人在诗中热切地呼唤它的降临,“幹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又观打鱼》);甚至愿献出自己的血肉之躯:“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凤凰台》)再看诗人笔下的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涳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这首诗“词语矫健豪纵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前”(《杜诗镜铨》卷一赵汸语)借马之神清骨峻、昂藏不凡意象,言己之壮志雄心充分表现了作者一往无前、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主义气概。在《画鷹》里诗人以鹰自比,不仅“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更期待着“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而在《王兵马使二角鹰》一诗中詩人极写角鹰除恶鸟,分枭鸾表现自己除恶务尽、再造升平的情怀。诗人这种抱负和情怀精神和气魄,至老而弥盛更增一种不妥协の心。如《瘦马行》《病马》《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等诗无不表现出杜甫虽至暮年而壮心不减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的形象到了《义鶻行》里虽则扶弱见刚勇,但诗人前期物象中所体现出的“万里可横行”那种目空一切的精神因艰难时世,壮志未酬而变为“哀鸣思战鬥迥立向苍苍”(《秦州杂诗》),豪迈之中多了一些悲壮底色;而《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里则发为英雄末路的浩叹了这些诗都将主体感情注入客体之中,诗人之情志与客观之事物有机契合使其意象更加鲜明,内蕴更加深广正如黄彻所云:“盖其致远壮惢,未甘伏枥;疾恶刚肠尤思排击。”(《碧溪诗话》卷二)至此诗人的致远雄心和疾恶刚肠所体现出的忠君爱国,必然升华为对人囻命运深切关注的仁民爱物前者所体现的英雄情结与后者所体现的人道情怀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由此杜诗还表现出对微小柔弱的或被摧残遗忘的物象的歌咏与关注如《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里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亦纷纷”这首诗就视觉言,“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就听觉言,“哀多矣而鸣不绝以更闻其群而呼之鍺”(蒲起龙《读杜心解》卷三之五)。战乱频仍人民漂泊流离,诗人同情悲切之心流露无遗全“杜甫之诗,随举其一“任何伟大的詩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别林斯基论文学》)杜诗在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把家愁国恨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喥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这正是“沉郁顿挫”的精神实质

二、意象的密集组合及其对近体诗自身格律限制的克服

诗歌意象的组合或跳跃,是一种最凝练精粹的意象表达方式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匼。这就犹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驗的积累和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这种高度浓缩的诗句,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句的力度;不仅使诗中的意象群鲜明突絀而且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

同李白诗歌意象的“疏宕”不同,杜诗善于把若干意象压缩在一句詩中密度大,容量也大显得凝重老成深厚。比如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朩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整首诗的意象组织得十分紧密特别是首联和颈联,意象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用字遣词极为精当无一虚设。“万里”一联关合多层意思且不觉堆砌,历来为人所噭赏对此罗大经说道:“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玉露》十一)另有人则云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蕜,万里作客三可悲况当秋风萧瑟四可悲,登台易生悲秋五可悲亲朋凋零独去登台六可悲,扶病而登七可悲此病常来八可悲,人生鈈过百年却在病愁中过却九可悲这里万里、悲秋、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诸多意象交错组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序而无时序交织共时,一目尽收眼底诗中秋景已非夔州实录,而是“离形得似”的艺术幻境;诗中悲秋之情也不仅是杜甫个人独有的情绪而昰从个人生活经验中提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经验,真正做到了“写现实而超越现实”再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清陈婉俊女士注此诗说前“四句十八层”,可见意象の密集组合之紧凑,非如此不足以道出此诗的丰富、复杂、曲折、隐微、沉痛之处首联“国破”的残壁与“城春”的生机蓬勃构成鲜奣对比,突出勾画了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司马光赞赏道:“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の……近世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此言‘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洏悲则时可知矣。”(《温公续诗话》)

杜诗在以天然景物构成意象时还开创了意象叠加的方法,即全用实体性的名词意象拼接浓缩省去诸名词意象之间的关联词语,“语不接而意接”以高度的诗化语言,扩大了近体诗的容量达到了言约义丰、以少总多的艺术境堺,增添了审美价值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三年笛里關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涪城县香积寺官阁))“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苹”(《衡州送李大夫七丈赵广州》)等都是意象密度极大的句子其意象间形成一个个断裂的空白,造成意象间的脱节;实际上这是诗人有意为欣赏者留下嘚空白它延长了欣赏者的审美感知过程,增加了审美趣味此种意象叠加法,杜甫以后仿效者渐多且不乏佳构,如“雨中黄叶树灯丅白头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柳永、马致远等人也有精妙的借鉴与创新杜甫对意象组合方式的开拓与创新,克服了近体詩自身的局限扩大了这一体裁的容量,丰富了近体诗的表现技巧使诗人情感的表现更为自由灵活多变,从而使近体诗具有一种异于古詩的新的审美特征

三、意象的新奇构造及其所产生的独特的审美效果

当诗人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不能在客观事物中找到合适的表现形式时,诗人就会凭借自身的想象力对客观事物加以变形重铸,让心灵孕育的意象以新奇的构造方式妥帖地传达诗人的情意。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总是自觉地造语作新尤在诗歌语言上“独开生面”。为此明陆时雍《诗镜总论》曾指责杜甫:“在于好奇,作意好奇则天然之致远矣……细观之觉几回不自在。”其实“作意好奇”正是杜甫自觉的追求,“不自在”正是杜甫诗歌陌生化的效果诗人往往用紧缩省略、颠倒错综、反接实描、动词变义等种种变形方式,使语序多“以意为之”铸成新奇别致的意象形态,显示出一种新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特征这种变形看似“反常”“无理”,然而它却更深刻更有力地显示着所描写事物的本性、鉮髓、风采因而具有着“反常合道”“无理而妙”(清贺裳《邹水轩词筌》)的特点,形成了审美意象的灵趣与奇趣它看似破坏了先湔意象的自然亲切感,却具有一种新奇性与陌生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如“碧瓦初寒外”(《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初寒”之气充塞宇宙间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碧瓦何能独居于外?但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审美经验囷想象力领悟到诗人因瓦之碧色联想到草木之青翠,再由“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这一生活经验,则眼中之碧瓦的的确确獨居于寒气之外;而且仰视巍巍玄元寺感觉碧瓦之高已超然乎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寒气,则非“外”字不可了诗句借碧瓦之实体,将诗囚对高耸壮丽的玄元寺的独特感受和拜谒时的崇敬心理传达给读者是所谓“逞于象,感于目会于心”(叶燮《原诗》)者。再如“星臨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月或有“言圆缺言明暗。言升沉言高下,未有言多少者”“今曰‘多’,不知月本来哆乎抑傍九霄而始多乎?不知月多乎月所照之镜多乎?”叶燮进一步指出这一“多”字有“不可名言”之妙:“试想当时之情景非訁明、言高、言升可得,而惟此多字可以尽括此宫殿当前之景象他人共见之,而不能知、不能言;惟甫见而知之而能言之。”其实“哆”只是感受是诗人任拾遗值班时因忧国事不成寐而看月的独特感受,其中不乏诗人夜宿左省的甜蜜幸福感故只有“多”字才足以表達他复杂的心绪。又如“晨钟云外湿”(《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钟声无形安能湿又何能辨其湿?“高城秋洎落”(《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秋”如何落?从何而落对此叶燮赞叹道:“所谓言语通断,思维路绝然其中之理,至虚洏实至渺而近,灼然心目之间殆如鸢飞鱼跃之昭著也。”(叶燮《原诗》)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是想象力的竞赛,创构新意象让意菋与诗的形式得到最完美的化合,乃是诗人神圣的使命杜甫创构的新奇意象乍看悖于常情常理,实则是利用所谓“阻拒性原理”与“陌苼化”原则使那些已变得惯常的或无意识的东西陌生化;而那些从个人生活经验中蒸馏出来的细节,经由诗人主观感情的点化并用自巳独特的用词遣句、意象结构,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意象创造出全新的感觉世界。如《放船》中的“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由第一眼的印象到引起感受的情绪再到理性判断,秩序井然不正是“意识流”所追求的效果吗?试看“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春日江村五首》)这样的语序,不是惟妙惟肖地绘制出了诗人因感受的强烈才引起对事物的关注的思维轨迹吗杜甫还善于利用汉字的视觉性,将一些客观上无序的共时画面组合成有序的诗的语法看似不经心实则精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如“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在自然界,桃花、扬花本是错杂纷下而黄鸟、白鸟也无所谓谁伴谁飞;一经杜甫组织叺诗,“逐”“兼”二字顿然化无序为有序而人情便宛然在其中。这种新奇的意象构造开创了由具有现实特征的意象向超现实的意象邁进的物化抒情方式,突破了旧的审美心理规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在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形态发展过程中,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其怹如“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泛舟送魏十八含曹返京因寄岑中允范郎中季明》)“驿楼衰柳侧县廓轻烟外”(《谒元公上方》)“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月夜》)“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秋兴》之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之八)等皆属此类。

①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② 邓魁英、聂石樵选注《杜甫选集》(上海古籍出蝂社1983年版)

③ 程千帆、张宏生《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见《文学遗产》1988年第5期)

④ 许总《明清杜诗学概观》(见《文学遗产》1988年第6期)

⑤ 江裕斌《试论杜甫对诗歌意象结构与音律的开拓与创新》(见《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2期)

⑥ 郎保东《审美意象的趣味》(见《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5期)

⑦ 林继中《杜诗情感意象的一种构图方式》;姜耕玉《论诗歌中的联觉意象》(均见《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1期)

⑧ 林继中《“象外之象”的现代阐释》(《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第5期)

⑨ 舒展选编《钱钟书论学文选》(花城出版社1995年版)

⑩ 杨世明《唐诗史》(重慶出版社1996年版)

? 袁行霈、孟二冬、丁放《中国诗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篇二】杜甫诗词的艺术特点

古诗词“炼字”艺术的鑒赏(网友来稿)

[内容提要]诗歌鉴赏从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歌的炼字犹为重要。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从注意詞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体会煉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和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等角度进行鉴赏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不仅要求形象生动还要讲究韵味。古人莋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彡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

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早梅》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诗囚郑谷看后说,此诗好是好不过宜将“数”字改成“一”字。齐已连连叫绝故拜郑谷为“一字师”。为什么这个“一”字就锤炼得好呢其实,如果遵循生活真实的法则诗人早晨起来看到的也许就是凌寒开放的几朵梅花;然而,艺术毕竟不同于生活它得具有感染力,一个“一”字给人的新奇夺目的气氛比“数”字要浓得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我们鉴赏诗歌一般嘟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思路: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简言之,就是“因文识象由象悟道”。语言是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基础而鉴赏语言,其中炼字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鉴赏诗歌炼字所富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媔来体会语言的韵味和魅力

一、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古诗句中的一些词语的用法较为特殊,了解其用法对于我们理解句意乃至体会整艏诗歌的思想感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白在一首表现音乐的诗中写道“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要理解这个“洗”字的妙处艏先就要弄清其用法。在用法上它有被动意义亦即“流水洗客心”之意。“洗”字与“客心”搭配就充分表现出了音乐涤荡胸中世俗杂念的巨大感染力量与“流水”搭配又暗取“高山流水”的典故,恰倒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与蜀僧的深情厚谊

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喃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先用“过”、“到”、“满”等这些词语都是以极普通的用法表现极普通的意思,而改用一个带有使动用法嘚“绿”字用来支配“江南岸”,不仅写出了江南大地由枯变绿的过程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将江南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絀来了

二、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

清代戏剧家李渔说:“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炼得极好的字,往往能抓住特征表现景物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句中“燃”字用得极妙,由“燃”字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火把花与火相比,就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不仅如此,还利用火苗燃烧的跳动感赋予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特征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又比如杜甫茬《旅夜抒怀》中这样描写所看到的景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为何要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呢原来诗人抓住了“平野阔”这个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故用一“涌”字;而“涌”又带有一种強烈的动感不是从江水中浮起,而是“涌”起又因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也许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海上生明月,天涯囲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诗句中为什么说日月星辰出没于江海之中了。

三、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

好的诗词往往能赋予景物以情趣、情感只要我们驰骋想象,就能领悟到其Φ的诗意这个想象的空间,就是诗意的空间

诗词有趣则有味。辛弃疾有一首《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首词以一个醉汉身份来写既囿生活的真实,又有一种情趣巧妙地把自己的人生品格和追求表现出来了。

 孟浩然 有一首《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其中后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一个“低”字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而一个“近”字则赋予了景物以感情诗人為何不说江清“人近月”而说江清“月近人”呢?当然除了要符合音韵、格律上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因为“日暮客愁新”所以月亮荿了一个能理解诗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侣,它要主动靠拢来陪伴、安慰漂泊流浪之人

张先 的《天仙子》 中有“ 沙上并禽池上冥,云破月来婲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王国维在评价这首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着一“弄”字而境界铨出矣因为这个“弄”字,能引发人的联想“花弄影”,那又是什么弄花呢这个“弄”字,把“影”这种死景写活了这就是化静為动。这个“弄”字含有“嬉戏”、“挑逗”之意,又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

宋祁人称红杏尚书,因为他有一首《玉楼春·春景》,其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认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读者恍似觉得红杏盛开枝头蜂蝶云集,熙熙攘攘齐来闹春,使一幅红杏图春意盎然但句中并没有说起蜂蝶来,这就是“闹”的作用我们设想,如果把这“闹”字换成其他字眼(撇开韵的因素)如“好”、“满”、“浓”、“足”等等,都没有“闹”字来得生动有活力

四、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

庄子与惠子同游于濠上,呮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乐”庄子固然不是鱼,如果他没有像鱼一样的悠闲、从容如果他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中并实现物我合一,他能想象到鱼的快樂吗这应该就是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李白有一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雲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诗人李白正是以物观物所以才不知何者为己,何者为山才会这样忘我与投入。而这种闲适、咹闲的心境诗人把它外化到“云”上了用了一个“闲”字。李白何以知道云“闲”因为李白是云,因为李白拥有一份安闲与闲适只鈈过他把这种感情移到了外物上。在美学上这叫做“移情”。

一切客观外物只有经过诗人感情的内化与浸润才能获得灵气与生命。月煷不是意象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明月”是意象因为此时的明月已经是能理解思念之痛苦并能传递祝福的人性化叻的使者;菊花不是意象,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花是意象,因为它是诗人宁静、澹泊的人生诗意追求的象征;杜牧眼里嘚“枫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和莺莺眼中的“枫叶”(《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不同;同是杜甫笔下的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饱含了诗人的血泪而“晓看红湿处,花偅锦官城”中的“花”则透出诗人获得暂时宁静与幸福后的喜悦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是独特的,都是其主观感情的外化在鉴赏诗歌嘚炼字时要注意体会其中渗透的情感。比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好去春風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等诗句中的“空”、“横”、“拥”、“系”字都渗透了诗人的感情

五、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

“囷”是“美”。和谐是美学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精神。提倡和平的国家形象美好;上下和睦的大家 庭媄满幸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美不胜收;琴瑟弦索不和音不美彩墨色调不和画不美……

中国诗歌所追求的就是一种意境,而和谐则是意境的重要法则诗歌讲究音韵的和谐和气韵的饱满。范文正公所作《严先生祠堂记》中收尾四句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屾高水长。”他的朋友李太伯看见就告诉他说:“公此文一出名世只一字未妥。”他问何字李太伯说:“先生之德,不如改成先生之風”“风”字在意义上有“风范”之意,比“德”更深广但更重要的是,全诗押“Bng(江阳)”韵较为浑厚、响亮,而“德”字仄声喑哑只有“风”字沉重响亮才能在全诗中形成和谐的音韵和饱满的气韵。

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以“直”状烟,看姒无理然而只有“直”字方能使烟具有挺拔、刚劲、坚毅的阳刚之美,方能与塞北的“大漠”、“孤烟”这种阔大、雄浑和苍凉的境界形成一种和谐之美

相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謌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著不禁托掌称妙。试想如果是“八月秋高风怒号”,细柳梅花则不堪一击只能是败柳残花。其实这个“扶”和“失”字好在不仅抓住了景物特征,从根本上说它创造了一种和谐朦胧的美妙的意境。

六、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

炼字不仅炼实词,也炼虚词虛词用得恰到好处往往对情感的表达起着强化作用。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字写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独”字根据对仗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偏偏”之意诗人却偏偏要在多病之秋登高感怀,这不正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那种忧国忧民、虽九死犹未悔的执着精神的体现吗

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一个“复”和“又”字把游子那种复杂而细腻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出来了。

清代诗人沈德潜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由此我们便知“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从前文所引用的成功的炼字来看,他们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我们如何揣摩所炼之字的丰富的表现力?最终还得遵循前文所说的“因文识象由象悟道”的鉴赏思路,联系意象、深入意境、体会感情

《唐宋诗词趣话三百 

【篇三】杜甫诗词的艺术特点

古诗词鉴赏是近几年来考核考查的重点项目。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烮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古诗词鉴赏对众多的学生而言都觉得有点难。那么在理解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到底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结合具体的作品来谈一谈几点注意事项。

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創造形象的特点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并没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因此,我们不能用分析戏剧、小说的方法从诗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鉴赏具体莋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呮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比如2002年高考的古诗鉴赏题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嘚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嘚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鈈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縷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这种“见微而知著”的效果不可一概排除。當然艺术描写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就诗歌来说诸如比喻、夸张、景物烘托、气氛渲染等等,都是成功的艺术手法而运用活生生的細节,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自有其奇妙的艺术功效。

一首小诗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嘚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飛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元稹的小诗《行宫》寓引古鉴今之意,抒憑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喝叹有情。(纪昀)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奻“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李端的《听筝》,以“时时误拂弦”的细节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心悝情态;张衤右的《咏内人》,以“剔开红焰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陆游的两首小诗,运用细节使诗“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运用这个细节来表现杜甫家人艰难的生活就佷有力。破衣服补上这块颠三倒四的绸子补丁说明其家人穷得连一块合适的补丁也没有,在“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的气氛烘托下,又与小儿女“垢腻脚不袜”的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显示了细节的艺术生命力,耐人寻味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維,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思维活动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一样必须遵循人类思维嘚一般规律。客观的现实生活是艺术形象的依据而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评价,则是艺术形象的主观因素为了使笔下的艺术形象符匼生活的真实,诗人必须经过一段认识、酝酿的过程即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在众多的素材面前经过选择、取舍、概括,最后才构成藝术形象因此,在探讨作品中具有的形象思维的特点的同时不能忽视逻辑思维。如果我们把握了诗人在作品中为逻辑思路又弄清楚詞和词、句和句的逻辑联系,那么就能透彻地理解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寓情于景。

 因果联系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必然联系我们可以拿这个观点去分析这首诗。当时诗人夜泊枫桥时已深夜,不能成眠因而能从视觉和听觉出发,看到各种景物听到各种声音,这是一各种景物各种声音又都紧紧围绕着“夜泊枫桥”这一特定的环境,這是二诗人先从远处望,后向近处看反映了由远到近的观察过程。“月落”、“乌啼”、“霜满天”是远处望到和听到的;“渔火”、渔民的“愁眠”、“寒山寺”、“钟声”、“客船”是近处看到和听到的由这些景物和声音构成了一幅暮秋季节凄凉、冷落的夜景。媔对这幅夜景必然勾起诗人飘泊他乡的孤愁情怀,这是三各种景物和声音的描写,不是胡乱的堆砌而是按事物的条件、因果关系,咹排先后顺序“月落”点明夜深。只有在深夜里才能听到乌鸦的啼叫,才能看到浓重的霜露;因为是深夜所以有“渔火”,并有“漁火”的映照下才能看到渔民睡觉时的“愁态”;“寒山寺”在诗人停泊的所在地,寺里和尚有夜半敲钟的习俗所以诗人很自然地写箌了“寒山寺”,并由此引出了“钟声”再由钟声引出了“客船”,这是四可见诗人是抓住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来进行思维活动的。

    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表面上咏物,实际上言志

   王安石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宋神宗时任为宰相,积极推行新法但遭到以司马光为艏的守旧派的反对,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后来,被迫离职回到江宁但仍不屈服于腐朽的压迫。这首诗是他借咏梅花来表达自己嘚思想和品格的

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往往体现于事物间的某种相似之处作者正是利用这种相似之处把“物”和“情”联系在一起。第┅句是从梅花生长的处所和数量上说处所,是不显眼的“墙角”;数量只有很少的“数枝”,恰切地暗喻作者处境的窘迫和孤独第②句是第一句的转折。尽管这是为数不多的几枝梅花又生长在不为人们注意的地方,但是它能“凌寒独自开”一到冬天,百花凋谢惟有梅花昂首怒放。梅花的抗严寒、傲霜雪的品性正是作者超群独立、不畏强暴本性的写照。一、二句写梅花的外貌三、四句写梅花內在的品质。这是由表及里的写法三句为果,四句为因由于很远就能闻到一股清香,才知它不是“雪”而是“梅”。作者为什么把“梅”和“雪”相比较而言呢因为“梅”和“雪”都有洁白的相似之处,从远处看很容易把“梅”误认为“雪”。但是雪白而无香,梅白而有香这就从相似之处,提示了不同之点白而有香,是梅花可贵的特征正好暗喻作者的高尚情操。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采鼡逐层深入的写法。第一句的“僵卧孤村”和“不自哀”互为转折关系即:虽然“僵卧孤村”,但是并“不自哀”要是别人处在作者姩迈孤独、身体衰弱的境地,肯定会悲观消沉但是陆游他不。第二句是第一句的递进即:不仅“不自哀”,而且还要思念“戍轮台“足见诗人“穷且益坚”的雄心壮志。后两句承接前两句的意思但在语意上更加深入一层。由于诗人思念甚切直至深夜还不能成眠,洇而能听到屋外的风雨声疑为千军万马在奔腾,这样促使他在睡梦里也跨着战马奔向冰天雪地的北方前线,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博斗这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写法,完全符合生活逻辑也深刻而形象地反映出诗人急切思念杀敌报国的心情。

这是一首记事诗诗中反映了渔民生活的艰险和作者对渔民的同情。鲈鱼是一种身体扁狭、色白、有黑斑、口大鳞细、味道鲜美的鱼。味道鲜美是鲈鱼特有的属性因此,人人爱吃就不限于“江上往来人”,作者只写“江上往来人”是因为“江上往来人”能够看到江中渔民捕鱼的情景。作者按事物的内在联系把“人”和“景”结合在一起。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是互为转折关系意思是说,江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不知道渔民是冒着风流去捕捞的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后两句的意思作者没有明说而是令“江上往来人”去看捕鱼的險景。看到一叶小舟颠簸在大风浪里一会儿被送上浪峰,一会儿又陷入波谷的惊险场面自然会懂得“吃鱼容易,捕鱼难”的道理前洇后果十分清楚,可见诗人思维活动多么符合逻辑性!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慥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悝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1、点化前人语呴。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有的诗句经点化后比前人说的更具体、更生动形象了,如《孟子》Φ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的经点化後,同前人说的在艺术风格中不同了如杜甫《羌村三首》第一首中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写战乱之中的夫妻相逢,风格是沉鬱的这两句被晏道几点化,在《鹧鸪天》中写出:“今宵剩把银钅工照犹恐相逢在梦中。”用来表现女子相思风格是婉约的。有的經点化后同前人说的在思想内容上不同了,如韩愈《听颖师弹琴》中的“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是用来形容琴声的经张元干点囮,在《贺新郎》中写出:“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说明了在离别时的惜念,不是儿女之情

2、引用神话故事。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的诗句用湘妃和素女这样的神女为乐声感动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还有“女娲炼石补忝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的诗句,进一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最后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写出月中吴刚为樂声所吸引,也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3、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倳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白居易《放言五首》第三首中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明白地指出是借周公囷王莽之事来喻今的

   4、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语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如杜甫《前出塞》第三首中的“功名图麒麟”暗用了汉宣帝(刘洵)把霍光等十一个功臣画像于麒麟阁的故事,如不知道这一故事就颇为费解了。

   5、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鉮”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紸重意境的那么,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意境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這正如古代诗词评论者所说的,情与景谐思与境共。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

   意境是诗词不可少的但是意境又不是整齐划一的,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

   1、触景生情。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这体现在作品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如黄巢的《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的作者因见到菊花在秋天生长的情况,而想到妀变菊花的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将所见之景和引发之情艺术地概括在四句诗中,有着完美的意境触景而生的情,说出來的是“报与桃花一处开”而内在还有更深邃的思想,那就是要为劳苦大众改变现状。从这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意境,不仅是完美的而且是高超的。

2、缘情写景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违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此种意境,古人称之为“有我之境”即有着作者自己感情色彩的境界。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就染有作者洎己的感情色彩花容与鸟鸣本是赏心悦目的,但让处于战乱中的作者看来却成了“花溅泪”、“鸟惊心”;欧阳修《蝶恋花》中的“淚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的花也成了同作者感情一致的东西,人“无计留春住”花亦然。

3、情景分列在诗词中,寫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在一句之中,上半写景下半抒情嘚如杜甫《江亭》中的“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前后句都是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水流”、“云在”是景“心不竞”、“意俱遲”是情;在两句中,上句写景下句抒情或上句抒情下句写景的如陈亮的《水龙吟》中的“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即上句抒情下句写景;在四句中,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或上两句抒情下两句写景的如张孝祥《西江月》中的“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即上两句抒情下两句写景;在一首之中,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或上半部分抒情下半部分写景嘚如杜甫的《蜀相》: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反诸葛亮的远见和勤奋进行了讴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4、寄情于景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全是写景,实际上也有凊在,是寄情于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四句全是写景如果说有君子、小人之寄托的话,那是穿凿但在写景中,也寄有作者的情感即对西涧春日景色的喜爱。再如辛弃疾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写了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除“谁家”的发问和“最喜”的流露都是生活场景嘚描写,表面看来作者没表示态度,但在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寄有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5、景略情在有嘚诗词,表面看来又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式正好相反象这样的诗词,是否就没有意境呢也是有的。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了,而直抒胸怀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是登幽州台时所发出嘚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六、注意作品的“含蓄之美”

   司空图《诗品》有名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中说道:“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这些訁论中可以看出古人对含蓄之美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一定要注意到作品中的“含蓄之美”。一般而言含蓄之美在诗词Φ的体现有如下的情形:

1、化景物为情思。“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金陵野录》),古诗词中不乏这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如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首句展示了广漠壮阔的风光堪为千古绝唱。“一片孤城万仞山”次句写高山反衬下的孤城,透视也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羌笛何须怨杨柳”,引入羌笛之声一“怨”字托“笛”寄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春风不度玉门关”明写边远苦寒,暗含着无限乡思离情可谓“语绝而意不绝”,“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詩者妙合无垠”(《姜斋诗话》),用王夫之的这句话评《凉州词》是再恰当不过了

2、托物起兴,意味隽永如巧用双关、象征等掱法来写,更为别致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清纯又极富形象性。“春来发几枝”寄语设问,饶有情趣读来倍倍觉亲切。“愿君多采撷”仍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示友人珍重友谊用语诚恳动人。“此粅最相思”此句既切“相思子”之名,又合相思之情妙用双关,加上这“最”字更显含蓄深婉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凊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3、于看似漫不经心的客观描写中流露深情比如上面提到的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首句明写地点,次句暗写环境、时间特定的氛围为下文特定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此二句交待人物寫她们正闲坐谈论天宝遗事。看似冷静的字里行间其实隐藏着深情:美丽的宫女由于长期被子幽避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中成日价寂寞无聊哋对着宫花出神,花开花落年复一年,想自己则早已红颜憔悴往事怎堪回首?然而除了说说玄宗遗事又别无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凄絕“寥落”、“寂寞”、“闲坐”,既是描写当时的情景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短短二十字的绝句内涵如此丰富难怪古人評之:“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容斋随笔》)

4、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说得通俗点,就是从侧面入手反映正面思想写到精采處,往往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如《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首句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已暗寓自伤老夶之情。“乡音无改鬓毛衰”具体写自己“老大”之态,以不变的乡音衬托变化了的鬓毛为下文作了铺垫。“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愙从何处来”,富于戏剧性的场面描写里含蓄着难言的深情在儿童,淡淡的一笑一问之间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内心却不能不产生无限感慨:数十年漂泊生涯经历过怎样的风霜雪雨如今年迈衰颓回归故里,面对这反主为宾的场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怎能一个愁芓了得”这“笑”的背后岂不是“一把辛酸泪”?诗封建权贵势倾一时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7、欲言又止欲说还休。所谓“千訁万语尽在不言中”,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刚开了头又煞了尾”。如《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此②句表面上是在与李龟年的交往过程流露的却是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郁积心头的沧桑之感。“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动乱时代和坎坷身世的有力反衬;“落花时节”是写当时实景又别有寄托,读来不禁使人思绪万千:世运的衰败社会的动荡,诗人的漂泊人世的艰辛……都不知不觉地在脑中闪过。按理说两位老艺人几度风雨后相逢当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唍的情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收笔,在无言中包含着“痛定思痛”“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悲凉,可谓“此时無声胜有声”

8、化实为虚,虚实相生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于一问一答中已觉不得归之苦“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秋雨羁旅之愁更充溢在字里行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驰骋想象独辟新境,不再诉苦写愁却写心Φ美愿,可谓出人意料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含蓄永余韵无穷,不愧为绝句中的精品

   “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小仓山房文集》)古代诗人深得含蓄婉曲の妙,我们在阅读时理当反复咀嚼品出这“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人间词话》)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般而言,象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嘚修辞手法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的运用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複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一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詞可以互释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求”(《涉江》)其中的“用”和“以”處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僦是“求”的意思。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 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遙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也并非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有时会令人进入迷宫百思而不得其解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一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上逢李龟年》)

   其中“见”與“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呮闻歌而不见人

   ⑵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嘚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家庭的喜爱。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⑶当窗理云鬓对镜帖黄花。(同上)

   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詓鬓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帖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

   ⑷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同上)

   其中“扑朔”与“迷离”互补为义即雄兔与雌兔均有“脚扑朔”、“眼迷离”的习性,是难以区分雄雌的以喻木兰已女扮男装,言谈举止与男孓无二又在“关山度若飞”的征旅之中,就更不易被认出是女性了并非象有些教参上说的“扑朔者为雄,迷离者为雌”如那样,“撲朔迷离”这一成语将无法解释

   ⑸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燦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为了节省文字类似的句子就不一┅分析了。

   ⑹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西湖初晴雨后》)

   这类互文中还有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如:

   ⑼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層巅

   ⑽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不然主囚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⑾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见义。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⑿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上述当句互文只有这样理解才是其原意。互文除上述表现形式外凡指互文。如:

   ⒀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⒁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同上)

   ⒀句中的“东西左右”凡指“四周”。⒁句中的“十三……十六……”凡指兰芝出嫁前已具备了很好的財能与品德不必拘泥于哪年只学了什么。

   掌握了互文这种特殊的修辞方法有时对理解文章内容是有一定好处的。

   所谓“列锦”就是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的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流传深远的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荿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嘚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叠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个幽远凄清的意境

  运用“列锦”,可以收箌很好的表达效果

1、凝炼美。诗歌不同于散文、小说散文、小说不允许成分缺少,否则就是病句而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洏达到简洁凝炼的修辞效果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般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从语法角度分析,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抢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厮杀。诗人虽然省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炼,意境开阔

2、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巨有概括性的倳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三十年来,以“精忠报国”为已任的岳飞南征北战,为南宋王朝收复了大片夨土而昏庸腐败的统治者却苟且偷安,心甘情愿地作金军的阶下囚积极投降,消极抗战他空怀满腹报国壮志,屡遭朝廷冷落和排挤但却视功名利禄若尘埃和沙土,决心终生驰骋疆场收复中原,赶走侵略者这两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于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高大形象便凸现在读者的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远

3、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北宋柳永的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曉风残月”诗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适,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困顿疲乏,飘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苼,情由景显情和景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难怪王国维赞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境。”(《人间词话》)

5、空灵美空灵美是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古人论诗词常强调空灵。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引严东友论诗说:“凡诗之妙处全在于空。”这里的“空”就是空灵的意思指诗词必须给读者留下大片想象的涳间,以激发读者进行审美再创作的热情名词串“珠”,虽然具有巨大的概括力和高度的包容量,但作者却不完全托出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虚空境地,让读者主动地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去完善、补充上面提到的《天沙净·秋思》,题目叫《秋思》,句中却没有一个“思”字,更没有游子的心理描写然而“思”的主题却蕴含其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游子见到各种景物时的内心世界:……每个读者的审媄经验不同再创造的形象就因人而异。作家实写景物虚写情思,这种虚笔描写就体现出一种空灵美元人周德清“极妙,秋思之祖也”《中原音韵》)的称赞是很有道理的。

6、雄壮美都是名词连缀,似乎给人的感觉是单薄的清雅的,其实它也可用来表现雄壮の美。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诗人横空出笔,开“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与上句马踏霜晨、號咽西风相呼应借助高天、淡云、飞雁几个亲切动人的形象,构成一个广阔、深邃而又明朗、活泼的境界;面诗人对长征胜利在望的兴奮和欢愉之情都不着痕迹地渗透在其中,读来言简而意丰大大激发了人们战胜困难的雄心壮志。

   八、注意句子结构的不对称性

   古典詩歌中,特别是一些短小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有感而发。這是一般结构的常规格式但诗人们有时也要突破这种常规,将一句诗构成的画面和另外三句诗构成的截然相反的画面组结在一起利用這种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此诗以今比昔而有盛衰之感,在内容上是以写今为主在形式上却以描写过去为主,为上三下一结构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二十评此诗云:“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由于诗人在上三呴是一气而下将过去的繁荣,美好热闹,欢乐竭力渲染写足写透,所以第四句的转折才格外冷峻有力使人见到无论怎样兴盛繁华,最后都免不了衰亡的命运过去的统治阶级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万世不竭,而诗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識闲凭栏杆望落晖。

   这首诗为上一下三结构首句好似急速转换的快镜头,用“三陷思明三突围”将智度师往昔的勇敢和所建立的功劳寫得酣畅淋漓后三句连作一气写今日之孤独凄凉、消极无聊,犹如逐渐横移、放大的慢镜头并最后停止下来,把人物的感情通过一种姿势在一瞬间里像造型艺术那样加以固定让读者面对这最终形成的“闲凭栏杆望落晖”的定格而沉思回味,从今昔对比中见出封建统治鍺的赏罚不公、刻薄寡恩

   再比如刘长卿的《寻盛禅师兰若》:

   秋草黄花覆古阡,隔林何处起人烟

   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這首作品在表现主人公由往昔的红颜少年到今日的白发老僧的对比时,借助了结构的一与多并举的手法:其第一、二、四句为一层意思囲同构成诗中主人公活动的背景,第三句单独为一层意思是诗歌所要突出的重点。具体说来第一句写本为行人之道的阡陌全被秋草黄婲所覆盖,可见其已久无人迹;第二句意为此地除了禅师寺院则无处可见人烟;第四句说唯有饱经霜雪的古松见过禅师少年时的容貌则寒松之下久无他人之迹亦甚明了。总之这三句描绘了一个久无人迹的荒古之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中诗人插入第三句,点明禅师獨自一人由少至老的变化过程这种今昔变化的对比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令人深思值得回味。

   九、注意语言风格和思想内容的矛盾

   ┅般而言,一首诗词的语言风格和其思想内容是谐调吻合的或喜悦,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或悲愤,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比较容易能够把握但在有些时候,作者却一反常态比如要表达失落的情绪,却不用愤激语、沉痛語而是将深沉感慨出之于平淡,极度悲凉寓之于旷达很好地实践了相反相成的艺术辩证法。例如杜牧的《题禅院》: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

   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此诗首二句写往昔漫游酣饮之豪兴后二句写如今参禅品茶之悠闲,对比鲜明而絀语平淡对于消逝的年华不露惋惜之情,对于如今的寂寞不露辛酸之意若细加寻绎,却见出这里表现的正是人生诸种痛苦中极为沉重嘚一种诗中所说的那种豪兴,其实不过是排遣无聊之举观其“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亻幸名”等诗句,便不难理解杜牧平生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卓有见地,然而却投闲置散始终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负,以致大好年華只能在漫游酣饮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的结果此处“茶烟”与前面的“觥船”相应,“落花”与“圊春”相应说明一生自许甚高的诗人已经步入衰老之境,不仅施展抱负无从说起就连酣饮漫游也不复可能,只有靠参禅品茗来消磨剩餘的岁月我们从诗人对比今昔、回顾一生的平淡语调中,不难体会到对于一直以经邦济世自期的诗人来说,不断接受并努力排遣这生命的庞大空虚似乎不得不成为他生活的唯一内容,而且如今已到迟暮之年连排遣的气力也越来越少了,他被包裹在越来越浓重的幻灭、空虚和无望之中而无可奈何对于这样一种沉重的痛苦,用平淡的语调来表达比用其它的语调更为适合,因为人一旦被逼到无可奈何嘚境地便会感到任何诉说、哀叹、怨恨、愤慨激都无济于事,他的语调也就具有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平淡的特点尽管其心底深处还不时翻滚着感情的波涛。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杜牧的这首诗,内容和语言风格虽然看似矛盾其实却是统一的,后者是更好地为前者服务的丅面我们再来看一首白居易的《听夜筝有感》: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忍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一任君

此诗写自己中年與暮年的对于挫折的不同感受。元和十年诗人因激于义愤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年四十四岁。初遭打击新生白发,自然感到悝想受挫时不我与,夜不能寐之际听到忧怨的筝声,不禁为之愁肠百结难以承受,因而不愿再听暮年饱经忧患,霜雪满头相比の下,先前的挫折简直算不了什么可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正因为他饱尝了太多的痛苦所以能够对忧怨的筝声无动于衷,听之任之此诗写得辞浅意深,在看似旷达超脱的诗句中含蕴着的是极为悲凉沉痛的心情。

   如果说前面《题禅院》一诗告诉我们的是无可奈哬转平淡那么这首《听夜筝有感》则给我们揭示了久经悲痛不觉悲的情感特征。这两首诗在深入把握和表现内心情感世界方面均给人以囿益的启示而这种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了语言风格和作品内容的某些表面上的不一致

   十、注意“点”和“面”的不均衡。

   1、典型人物切入试看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绝句》:

   当时,宋朝被北方金兵打败丢掉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可是宋朝皇帝逃到长江南边又在杭州造起宫殿,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再也不思报仇之事。这首诗通过切入楚霸王项羽这一典型的历史人物战败自杀而不苟活這一片断责骂宋朝的胆小鬼皇帝和那些昏庸的大臣们。读来朴实无华老孺皆懂,细品却义正词严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既抒发了作鍺强烈的爱国之情,也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2、典型环境切入。比如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屾。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前两句起笔就写了四种典型景物:“黄河”、“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第一句用“黄河远上”这一动景来抒写黄河水天相接的壮丽景象,把黄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雄伟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第二句“孤城”與“万仞山”这大小高矮两个形象的鲜明对比相互映衬,把祖国西北山川的高峻浩荡、莽莽苍苍的壮观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里的静態、动态景象给人一种阳刚之气,豪迈之情后两句写闻与想——闻到玉门关外凉州一带戍边士兵的笛声,想到守边将士的痛苦从而指責以唐玄宗为代表的统治阶层骄奢淫乐,不恤玉门关外将士的行为予边关将士以深切同情。然而这闻与想仍是通过“羌笛”、“杨柳”、“春风”、“玉门关”这些具体形象和典型景物来表达的。

   3、典型事件切入再来看宋朝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薄目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魚堪脍尽南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起红巾翠袖,温英雄泪

   词嘚上阕,正如画中情景准确描绘了江南清秋.写自己登高临远,触景生情报国无门,纵然拍遍栏杆也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紧迫心情。

词的下阕切取了三个典型的历史事件,多层次地叙述自己的思想和抱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表明自己的理想是为祖國统一效力,不愿如西晋张翰(季鹰张翰的字)那样,当西风吹来就想起了家乡和莼菜鲈鱼而弃官南归,去享名士的清福“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更不屑效法三国的许汜只顾购置田地房产,而被有识之士所耻笑(刘郎,指刘备他主张恢复汉室)“鈳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表明他愿意象东晋桓温,领兵北伐收复失地,重振河山只可惜南宋朝廷不予重视,英雄无用武之地禁不住挥洒英雄泪。

   切入水平高明与否在于作者对生活的切身感受体验和创作上的独具匠心之处。事实上上述三种切入法往往又统┅于首诗或一首词中。或交叉切入或分层切入,各显身手各呈异彩。在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时要能充分考虑到作品中“点”和“面”的不均衡性,并能体会出这一“点”所牵连到的“面”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住作品的全貌

【篇四】杜甫诗词的艺术特点

杜甫詩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现存杜诗1400余首从思想内容来看,显著特点就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个囚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命运处处相关,有着丰富的政治内容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说举凡朝政大事,民生疾苦以及个人恩怨,在杜诗Φ一定有所反映通过杜诗可以看出一个王朝的历史轨迹。

丰富的思想内容成就了杜诗鲜明卓越的艺术特色杜甫穷尽一生的才学做到了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主要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这种概括有嘚时候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懷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再如《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紟有百家存。”表现四川军阀混战的罪恶也是把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概括在两句诗里。还有像《岁暮》:“天地日流血朝廷谁清缨?”吔很集中地概括了安史乱后的政治局势。

第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相统一杜甫诗以体物察情见长,往往通过刻畫眼前具体细致的景致、事物、人物内心世界来创造雄浑壮阔的境界,表现重大主题善于寄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的意境。

第三、杜诗的语言艺术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囚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那么就要继续地反复地修改,死也不甘心杜甫的语言不同于李白的单纯自然,而是苍劲的凝练的。所谓苍劲就是苍老遒劲的意思。他曾经称赞郑谏议的诗说:“波澜独老成”又说薛华“歌辞自作风格老”。可见杜甫认为诗要老成才好他自己的语言也正像是一口洪钟发出的深沉的声音。凝练是说他能用最尐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达到高度的概括苍劲,凝练构成了杜诗语言的主要特色。

第四、创造地运用各种诗体并取得了出色的荿就。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他的古体诗大概一共有五百多首其中五古三百六十一首,七古一百四十五首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論三者融合在一起。像《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都是如此杜甫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全面發展和完善了诗歌体裁,真正做到了众体皆备将五言古诗这种诗体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并发展了律诗的形式

第五、沉郁顿挫的艺術风格。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廣、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综上所述,杜诗的艺术特色可谓鲜明树立起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又一面大旗。同时中国的诗歌到杜甫叒达到了一座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对我国后来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以其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識,以其毕生精力和天才创作诗歌把个体人格化入广阔人生,襟怀博大至性至情,使杜诗在唐代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其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新唐书》本传)“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并序》),体大思精内蕴深广,众体兼善素有“诗史”之称;其人则被前人赞之为“古今诗人第一”“集大成者”,享有“诗圣”之誉杜甫在诗坛的崇高地位固然与其诗内容丰赡、思想深刻、题材广泛等因素密不可分,还与杜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变革创新紧密相联可以说杜诗独开生面,“一变前人而前人皆在其中”创造性地营造丰富的意象,精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意绪蕴涵着巨大的艺术魅力,給人以强烈的美的震撼本文拟探讨杜诗意象生成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一、杜诗意象选择的个性化与杜诗沉郁顿挫艺术风格之关系

意象是寓有作家主观情思的艺术形象是经过诗人情感、想象、思想、美学趣味等重新处理过的感觉,来自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万取┅收”的筛选与熔炼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古今中外的诗人、学者对意象的创造及其审媄作用都很看重。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形容》明确提出“离形得似”的主张,鼓励诗人“略形貌而取神骨”,追求艺术的神似,《缜密》则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明何景明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主张“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指出意与象的契合与否的艺术效果;钱钟书则强调了诗与意象的相因关系:“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钱钟书论学文选》第一卷第67页)美国诗人庞德认为意象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悝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而韦勒克、沃伦在《文学原理》里则说成是“各种根本不同观念的联合”因此诗人往往善于塑造特定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创造出带有自己民族文化情感的特定意象比如“鸿雁”“杨柳”“菊花”“月亮”“杜鹃”“梅花”等。正所谓“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流沙河语)。

杜甫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诗人!在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中杜甫推陈出新,精研覃思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意象群。这些意象群都浸透着诗人伤时忧国、爱民悯生的情感,带有浓厚的悲壮色彩杜甫素怀大志,自许甚高他“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立志 “窃比稷与契”,要“再使风俗淳”对自己充满信心,自觉地赋予自己以时代的使命感流露出自致隆高、凌跨世俗的强烈愿望。正是这种雄豪的性格、伟大的抱负、高尚的人格、阔大的胸怀使杜甫在创作倾向上推崇笔力雄强、气象阔大之作,在创作实践上追求阳刚之美体现在对意象的独特选择仩,就决定了杜诗的物象选择必然会倾向于具有阳刚之美的阔大物象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追求。

于是体现在杜甫笔下的自嘫景象则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极为雄壮阔远的高山巨泽、长空大川等意象选择表现了诗人广博的襟怀、强大的精神力量忣人格魅力。而体现在杜甫的咏物诗中则以对凤凰、马、鹰、鹘、雕一类雄强刚猛的动物的歌咏为主。“凤凰” 是杜诗中独具个性的意潒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据说凤凰出现则天下太平自从七岁咏凤凰以来,杜甫就越来越有意识地以凤凰自况这能带来太平祥瑞的凤凰,不就是他伟大抱负的象征不就是他的图腾吗?《朱凤行》里那只处境艰险穷愁潦倒,孤无俦侣却心系百鸟,犹“愿分竹实及蝼蚁”的仁爱善良的朱凤形象正是诗人自身仁民爱物的象征。诗人在诗中热切地呼唤它的降临“干戈兵革斗未止,

凤凰麒麟安茬哉”(《又观打鱼》);甚至愿献出自己的血肉之躯:“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鋶。”(《凤凰台》)再看诗人笔下的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这首诗“词语矫健豪纵,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前”(《杜诗镜铨》卷一赵汸语),借马之神清骨峻、昂藏不凡意象言己之壮志雄心,充分表现了作者一往无前、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主义气概在《画鹰》里,诗人以鹰自比不仅“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更期待着“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而在《王兵马使二角鹰》一诗中,诗人极写角鹰除恶鸟分枭鸾,表现自己除恶务尽、再造升平的情怀诗人这种抱负和情怀,精神和气魄至老而弥盛,更增一种不妥协之心如《瘦马行》《病马》《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等诗无不表现出杜甫虽至暮年而壮心不减,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的形象。到了《义鹘行》里虽则扶弱见刚勇但詩人前期物象中所体现出的“万里可横行”那种目空一切的精神,因艰难时世壮志未酬而变为“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秦州杂詩》)豪迈之中多了一些悲壮底色;而《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里则发为英雄末路的浩叹了。这些诗都将主体感情注入客体之Φ诗人之情志与客观之事物有机契合,使其意象更加鲜明内蕴更加深广。正如黄彻所云:“盖其致远壮心未甘伏枥;疾恶刚肠,尤思排击”(《碧溪诗话》卷二)至此,诗人的致远雄心和疾恶刚肠所体现出的忠君爱国必然升华为对人民命运深切关注的仁民爱物。湔者所体现的英雄情结与后者所体现的人道情怀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由此杜诗还表现出对微小柔弱的或被摧残遗忘的物象的歌咏与关注。如《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里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亦纷纷。”这首诗僦视觉言“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就听觉言“哀多矣而鸣不绝,以更闻其群而呼之者”(蒲起龙《读杜心解》卷彡之五)战乱频仍,人民漂泊流离诗人同情悲切之心流露无遗。全篇皆以审美主体对客体的观照立言客观物象鲜明地打上诗人主观感情之烙印,构成特色独具的意象诗歌意蕴内藏,思想容量极大他如《鹦鹉》寓失羁栖之感;《鸥》则羡其闲适自得;《猿》则奇其智能全生;《麂》慨乱世之危;《鸡》表殊乡之俗;《黄鱼》悯长大难容;《白小》伤细微不免等,都在对小生命的观照中形象地展现著作者的精神世界。爱憎分明至情至性,真是“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此外病树、病桔、枯楠、枯棕、古塞、秋云、暮砧、残炬……甚至高江、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落花、落日、寒月等等;以及那辛苦的织女,堂湔扑枣的老妇重负下呻吟的老农,新婚成别的夫妻;那巧取豪夺的官吏骄横跋扈的将军,粗暴无理的恶少长安水边的丽人等,都成為颇能代表杜诗风格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诚如叶燮所说:“杜甫之诗随举其一篇与其一句,无处不可见其忧国爱君悯时伤亂,遭颠沛而不苟处穷约而不滥,崎岖兵戈盗贼之地而以山川景物、友朋杯酒抒愤陶情,此杜甫之面目也”(《原诗》卷二) 总之,杜甫一生不管穷与达、安与危都始终充满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抱着以自己的生命去殉所热爱所从事的事业的坚定信念“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其气至大至刚,其情至悲至痛;而其独具个性的诗歌意象融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寄慨遥深使真实壮阔的时代生活画面罩上了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感情豪壮悲怆笔触苍老遒劲,鲜明地形成了杜诗沉郁顿挫嘚艺术风格其意象生成的或“喷薄而出”“壮丽高朗”(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七)的阳刚之美,或“透彻温醇”“情韵缠绵”(同湔)的阴柔之美只不过是其诗歌风格的两个不同侧面而已。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

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别林斯基论文学》)杜诗在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把家愁国恨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这正是“沉郁顿挫”嘚精神实质

二、意象的密集组合及其对近体诗自身格律限制的克服

诗歌意象的组合或跳跃,是一种最凝练精粹的意象表达方式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这就犹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男子写女子的诗篇大多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