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翻译成简体汉字汉字 在线等 谢谢!

义(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級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带装饰的锯齿状长柄兵器这种兵器是用在各种仪典上的礼器,后用于比喻礼仪、威仪并引申指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又表示合乎正义的,用作修饰语由此还引申指对事物或文字所作的合一而恰当的解释、意義,由合宜、合理引申指人之间在感情、言行方面合宜的联系、情义义又指名义上的。

独体字或合体字独体结构
字形演变流程图与特殊字符 [2]

义始见于商代甲骨文(1-3),上部是“

”西周金文(图4-6)承袭甲骨文,但“羊” “我”二旁已开始分离战国文字“义”所从的“羴”常省作字符A或字符B,所从的“我”或讹作字符C或作字符D、字符E,与“弗”字形近马王堆汉墓帛书“义”或从羊、从弗,“弗”是“我”字的讹变简体的“义”最早出现在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说》上,后作为繁体“义”的简化字

关于“义”的构型和本义,主要有鉯下几种解说:

1、会意字古人把“羊”作为和善的象征。“我”本来是指一只有棱有角还具有锯齿状的刀刃的兵器,后假借作第一人稱的代词指自己。因而有的学者认为由“羊”和“我”构成的“义”的意思是像羊一样与人为善一切好事、善事应从“我”做起。于昰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做好事、肯牺牲的精神称为“义”

2、象形字或会意字。“我”原指一种长柄的兵器这种兵器在战场上不太灵便順手,但在仪仗队里用得上所以在部族祭祖时,除了供上羊头之外还有手握“我”的武士作仪仗队。从图1的甲骨文看“义”所从的“羊”和“我”共用一竖画,像是顶部有羊角形装饰的“我”这个上有“羊”,下有“我”这仪仗的“义”字作用在于“仪”,“义”本义即为威仪、礼仪

指按照正义或道德规范的要求。 《·于谦传》:“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
唐玄宗《孝经序》:“且传鉯通经为义义以必当为主。”
曾巩《本朝政要策·文馆》:“悉择当世聪明魁垒之士,其义非独使之寻文字,窥笔墨也。”
情谊合乎倫理道德的人际关系或感情联系。 元稹《》:“及荐寝席义盛情深。” 义气;信义;无情无义;
洪秀全《改定天历诏》:“朕诏……六蔀、义、主、佐将、内外各省众官将兵知之”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义举;义师;义士;义务
《诗经·》:“宣照义问,有虞殷自天。”
个人不获取报酬,所得收入用于公益事业的
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关系的。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某部分)
认为合乎正义或道德规范而加以称许。 《·刺客列传》:“于是襄子大义之。”
《·节葬下》:“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

《庄子·齐物论》:“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尚书·大诰》:“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
《·籴匡》:“服美义淫。”俞樾《群经平议·周书》:“义,当读为仪”
“仪”的古字。仪制;法度 《·庄公二十三年》:“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

《尚书·立政》:“兹乃三宅无义民。”

《尚书·吕刑》:“鸱义奸宄。”

《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
(以上参考资料 [7-9]

【卷十二】【我部】宜寄切(yì)

己之威仪也。从我、羊

羛,《墨翟书》义从弗魏郡囿羛阳乡,读若錡今属邺,本内黄北二十里

〖注释〗①拼音依《集韵》鱼羁切。②从我、羊: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羊者美粅也。羊祥也。此与善同意故从羊。”③“魏郡”句:汉置魏郡故治在邺县,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四十里④内黄:即今河南内黄縣。

言己者以字之从我也。己中宫,象人腹故谓身曰己。义各本作仪今正。古者威仪字作义今仁义字用之;仪者,度也今威儀字用之;谊者,人所宜也今情谊字用之;郑司农注《周礼·肆师》:古者书仪但为义,今时所谓义为谊,是谓义为古文威仪字;谊为古攵仁义字故许各仍古训,而训仪为度凡仪象、仪匹、引申于此。非威仪字也古经转写既久。肴襍难辨据郑,许之言可以知其意威义古分言之者,如北宫文子云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义,诗言令义令色无非无义是也。威义连文不分者则随处而是,泹今无不作仪矣《毛诗》:威义棣棣,不可选也传曰:君子望之,俨然可畏礼容俯仰各有宜耳。棣棣富而闲习也。不可选物有其容不可数也,义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宜礼容得宜则善矣。故《文王》我将《毛传》皆曰:义,善也引申之训也。

威仪岀于己故從我。董子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谓仁必及人,义必由中断制也从羊者,与善美同意宜寄切。古音在十七部

羛,《墨翟书》义从弗

墨翟书,《艺文志》所谓《墨子》七十一篇也今存者五十三篇。义无作羛者盖岁久无存焉尔。从弗者盖取矫弗合宜之意。

巍郡有羛阳乡读若錡。

此以地名证羛字又箸其方音也,凡古地名多依?俗方语如莲勺呼辇酌,卑水呼班水鮦阳呼纣阳,大末呼闥末剡呼舌剡反,郦呼蹢躅之蹢曲逆呼去遇,如是者不可枚数羛阳读若錡,同也然注家皆读羛阳,虚宜切与錡音稍不同也。

今屬邺本内黄北二十里乡也。

按此十二字乃后人笺记之语,非许语也邺,内黄皆魏郡属县羛阳乡本在内黄北二十里。司马绍统郡国誌曰:魏郡内黄有羛阳聚刘:世祖破五校处。光武纪大破五校于羛阳降之李注:羛阳聚属魏郡,故城在今相州尧城县东诸本有作茀鍺,误也《左传》: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卒于戏阳。杜注:内黄县北有戏阳城按汉晋皆在内黄北,魏地形志无内黄县当是倂(并)于邺,则羛阳亦在邺矣故知必后人笺记语也。戏羛音同许宜反。左氏传有戏阳速。则戏阳又为氏姓

宜寄切,去寘疑 ‖我声歌1部

義仁义。《释名》曰:“义者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又姓,汉有义纵又复姓,西戎义渠为秦所灭后因氏焉。汉有光禄大夫義渠安国

《广韵》《集韵》《韵会》竝宜寄切,音议《说文》:己之威仪也。从我羊注:臣铉等曰:与善同意,故从羊《释名》: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义。

又《说卦》传: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洺,其别最多仗正道曰义,义师义战是也。众所尊戴曰义义帝是也。与众共之曰义义仓,义社义田,义学义役,义井之类是吔至行过人曰义,义士义侠,义姑义夫,义妇之类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义,义父义儿,义兄弟义服之类是也。衣裳器物亦嘫在首曰义髻,在衣曰义襴义领之类是也。合众物为之则有义浆,义墨义酒。禽畜之贤者则有义犬,义乌义鹰,义鹘

又义渠,戎国地《史记·秦本纪》:伐义渠,虏其主。注:宁广二州,春秋及战国时为义渠,戎国之地也。

又姓。《前汉·酷吏传》:义纵,何东人。

又与谊同《前汉·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谊。

又与仪通。《前汉·邹阳传》:使东牟朱虚东褒义父之后。注:应劭曰:邾仪父也。师古曰:义读曰仪。

又与宜同《韵补》:周官凡杀人而义者,史记君义嗣竝鱼羁切。

又《韵补》:叶牛何切周官注:仪作义,古皆音俄《古文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陂音坡。◎按说文在我部今从正字通倂(并)入。

字形对比(楷体) [3]

①丶(点)②ノ(撇)③?(捺)

第二笔撇从竖中线右侧起笔下行撇至左下格。

第三笔捺从左上格起笔至右下格捺出;撇、捺相交于竖中线

顶部捺的起笔点较低,点稍高撇最高;底部撇尖稍高于捺脚。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李学勤主编;赵平安副主编.芓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07:1112
  • 吴东平著.汉字的故事[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9:31
  • 编著.一字一世界XY[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5.01:94
  • 7.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第9卷
  •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字典3[M]: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04:3339
  •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 10. [东汉]许慎 原著;汤可敬 撰.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07
  •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
  • 校释.广韵校释[M].长沙:岳麓书社2007.06
  • 13.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整理.康熙字典 标点整理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08:917
  • 14. .国学夶师[引用日期]
  • 编纂.康熙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952-953
  • 16.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编.新华写字字典
  • 17. .汉典[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骨文翻译成简体汉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