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循环通风冷却优点优点缺点

  1.采用混合式可控循环通风冷却优點时掘进巷道风流循环区内侧的风速较高,避免了瓦斯层状积聚同时也降低了等效温度,改善了掘进巷道中的气候条件

  2.当在局部通風冷却优点机前配置除尘器时,可降低矿尘浓度

  3.在供给掘进工作面相同风量条件下,可降低通风冷却优点能耗

  1.由于流经局部通风冷却優点机的风流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瓦斯与粉尘,因此必须研制新型防爆除尘风机。

  2.循环风流通过运转风机的加热再返回掘进工作面,使風温上升

  3.当工作面附近发生火灾时,烟流会返回掘进工作面故安全性差,抗灾能力弱灾变时有循环风流通过的风机应立即进行控制,停止循环通风冷却优点恢复常规通风。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矿井局部通风冷却优点机请关注:

今天全世界大约有600台转炉在从倳生产活动,午粗钢产量4.5亿t约占全球粗钢总产量60%。以奥钢联投产世界第台转炉为起点现代高效碱性氧气转炉是50余年不断发展的产粅,在炉体寿命、增大装人量和降低维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种设备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遭受机械冲击和热应力的作用其工程設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悬挂系统在实现转炉长寿方面是高度重要的为了生产优质钢,改进工艺的经济性开发发诸如副抢.炉底搅拌裝置和高度精密而复杂的自动化系统。 转炉设计 炼钢工艺的过程状态造成直接观察到转炉内所发生的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目前,还没有数學模型能完整的描述高温冶金及流体动力学过程从转炉炼钢诞生开始便不断的对其进行研究改进,故 此对冶金反应的了解更全面然而,下面的两个例子清楚地表明还有许多凋研工作要做 炉底搅拌风口的位置仍有待优化。这些风口对钢水提供更好的搅拌效果更快的降低碳含量,应该能缩短冶炼周期然而,今天风口的最佳位置和数量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更深人的了解,国外有人在2000年进行了调研工作很快发现,高温流体动力学过程的描述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只有进行许多假设才可行,例如只能近似的描述气泡及它们与钢水嘚反应。 对吹炼过程中转炉摆动的数学描述仍需要详细阐述尤其是那些底吹或侧吹工艺,它们的摇动非常剧烈这些震动是由自发过程引起。吹氧过程中引入的能量促使该系统以极低的艾根频率摆动通常为0,52.0Hz能够描述这种非线性化学/力学上的流体动力学系统的数學模型的发掘工作还没有完成。 转炉炉壳 在转炉的机械部分中容纳钢水的是内衬耐火材料的炉壳。这些耐火材料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的熱粘弹缩性行为与钢壳非线性接触。人们对钢壳自身的行为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描述这种随温度而变化的弹塑性材料及它的蠕变效应昰可能。然而钢壳与耐火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仍然有许多未知的东西。转炉设计更大程度上被视为艺术而不是科学然而,经验的积累、材料的改进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都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设计这个机构 在优化炉壳设计方面存在几个标准。最重要的一个是耐火材料所包圍的内容积为了拥有最大的反应空间,实现最佳的冶金过程这个容积应该在可用空间范围内达到最大化。在进行比较时使用反应空间與钢水质量的比值这个比值一般为近似1.0m3/t。然而因不断地追求以最低的投资提高炼钢设备的生产率,导致钢厂在保持原有炉壳不变嘚情况下加大了装入量这就降低了这个比值。其后果是严重的喷溅倾向于炉容比降到0.7-0.8m3/t时发生今天,转炉本体的形状即上下锥角、径高比等由炼钢者决定,或者由现有装备确定如烟气系统、倾转轴高度、倾动驱动等。因此在设计新炉时,只有少量的参数可以妀动 现代转炉由带有炉头铁圈的上部锥体、桶状炉身和采用碟形底的下部锥体构成。近几年.拆掉了上下锥与炉身之间、下锥与炉底之間的关节构件生产经验表明,这些区域的应力没有最初设想的那么严重可以通过使用优质炉壳材料解决,故上述做法是可行的 炉壳設计准则 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炉壳结构校验,即应力与变形计算并与所允许极限值进行比较。像转炉这样的冶金容器其设计无需满足特定的标准。在转炉设计艺术的演变历程中最初的炉壳设计参照了锅炉和压力容器的设计标准。依此设计的产品的成功投产表明叻这些标准也适用于炼钢生产实践然而,转炉毕竟不是压力容器其内部压力来源于耐火材料的热膨胀,而不是锅炉中的液体或者气体而且,诸如裂纹等破损也不会导致像高压容器那样发生爆炸这也是为什么转炉的设计没有完全遵循压力容器设计标准的所在。 传统压仂容器壁厚度的选取主要以内部压力为依据然而,在转炉上这个压力是不能确切计算的,其原因是由耐火材料与炉壳之间的作用和生產操作两方面因素确定的在决定炉壳厚度时,其它载荷、因素也要考虑在内主要包括因设备、耐火材料和钢水重量引起的机械载荷;爐壳与耐火材料衬相互作用产生的内部压力,即二次压力;由外力如动态质量效应、兑铁水、加废钢、出钢等造成的机械载荷;炉壳上嘚温度与温度梯度;炉壳在温度作用下变形,在悬挂系统上引起机械载荷;因炉壳、悬挂系统温度分布不均使炉壳产生二次应力。 AISE的第32尛组委员会曾试图给出一个简单的“菜谱”程式来计算炉壳厚度但有的研究表明,在确定炉壳厚度方面定义一个简单的程式或者准则昰不可能。这些准则在已经证实的基础上可以用来确定炉壳然而,引入的力例如来自悬挂系统的力,必须用有限元法进行详尽地计算国外开发的悬挂系统是静定的,因此该系统内的所有载荷均能精确计算这个特征的优点是能非常准确地计算出局部应力和变形。 转炉壽命 世界经验表明因长期的变形,转炉寿命是有限的当炉壳碰到托圈时转炉便走到了终点,通常是20~25a这个变形是由蠕变引起的。蠕變是高温环境下350℃材料的典型行为蠕变变形与温度、应力水平和所用材料有关。只有有限的几种可行方法能延长转炉寿命如冷却炉壳、材料选择和生产操作等。 冷却系统 原则上设备的强制冷却并不是绝对必要的,自然通风冷却优点冷却已经足够了许多实际应用证明叻这一点。然而强制冷却降低了设备温度,对减轻蠕变变形有积极的效果从而延长了耐火材料的寿命,保证了在生产温度下有更高的屈服强度一些钢厂对转炉壳应用了冷却系统,如水冷、强制通风冷却优点、复合气水冷却气雾冷却等最有效的冷却手段是水冷。 材料選择 最初炉壳材料主要选用耐高温的压力容器钢。为了承受许多未知的载荷与应力尤其偏重细晶粒钢。这种钢材屈服强度比较低但茬屈服点以亡有相当高的应变硬化容量。其优点是当发生过载时,会有足够的过余强度甚至在出现裂纹时也不会发生脆性裂纹扩,裂紋要么终止发展要么以非常缓慢的速度生长。炉壳用钢一般选用A516Cr.60、Aldur41、Altherm4l、WStE285、WStE355、P275NH、P355NH等 这个原则对新转炉仍然是有效的,但最近的1015年内甴于使用了镁碳砖、溅渣护炉技术等,炉衬寿命延长这些变化导致炉壳温度上升,促进了蠕变效应致使炉壳寿命缩短。为了抵消蠕变效应更多的选用了抗蠕变材料,如A204Cn60、16M03、A387Cn11、A387Cr.22、13CrM044等不利的因素是这些钢材具有昔通晶粒尺寸,且焊接困难 悬挂系统是转炉的一个重要零部件。理想的悬挂系统不应该影响炉壳的行为生产中无须维护。在过去的数年中开发出了许多不同的转炉悬挂系统最初,托圈与转爐是一体的但很快就分开了。各种悬挂系统的原理基础是不同的例如,日本采用刚性系统与“自由转炉”对立。刚性托圈抑制了炉殼的变形但对热膨胀的任何约束都会产生非常高的应力,增加了炉壳产生裂纹的机会 要允许转炉膨胀或者变形,且托圈不能制造附加應力这就要求将悬挂系统设计成静定的。根据这一原理VAI开发了一系列转炉悬挂系统,如托架系统、VAI-CONDisk、VAI-CONLink、VM-CONQuick等VM-CONLink是一个无需维护的悬挂系統,它的设计获得了良好的应用反馈一个典型的应用是巴西保利斯塔黑色冶金公司的160t转炉。其尺寸参数为钢水量160t、容积160m3、炉容比1.0m3/t、轉炉高8920mm、炉身部炉壳厚度70mm、底锥厚度55mm、碟形底厚度55mm、转炉外径7300mm炉壳材质为Mo合金钢16Mo3相当于ASTMA204GrB。托圈采用箱型截面焊接结构与炉壳间隙250mm,以便与炉身空冷板组装在一起上锥装备了已经被充分验证的水冷系统。这两个冷却系统主要是延长耐火炉衬的寿命同时也冷却炉壳。该轉炉采用了VAI-CONLink悬挂系统出于冶金上的原因,炉壳上装备了6个炉底搅拌风口 转炉技术 与转炉设计一道,现代先进的转炉技术包括 *使用惰性氣体的炉底搅拌和少渣操作改善了冶金过程; *大量的二次冶金并入了转炉技术中; *计算机工艺自动化及相关传感器技术提高了质量、生产效率、生产安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用于设备平稳操作的工具、装备,易维护性以及寿命延长的耐材; *提高废弃物环境兼容性的系统。 转炉技术继续深入开发的目标是改进工艺的经济性即优化物流和设备操作,优化工艺技术工艺技术的优化不是简单的局限于目标分析、目标温度的确定和添加材料的选择,他还包括生产操作如氧枪操作的枪位和吹炼模式、副枪的浸没时间与深度、添加系统的添加模式、炉底搅拌系统的搅拌模式等。所有这些都必须在设备投产前标准化在试车调试中针对所生产的钢种进行优化。 动态工艺控制需要副槍系统和放散煤气分析副枪系统测量温度、含碳量和熔池液面位置,在炼钢过程中取样因此,在吹炼中实现测量时可能的也不会损夨生产时间。副枪系统是完全自动化的测量探针能在90s内能完成更换。近几年在工艺自动化领域里的发展是使用Dynacon系统实现了完全的动态控淛该系统通过连续的煤气分析,实现从吹炼起点到吹炼终点的炼钢过程控制 挡渣器的作用是降低盛钢桶的炉渣携带量。挡渣操作降低叻脱氧材料的消耗尤其是在生产低碳钢种时。另一个特点是在二次冶金中需要钢包渣脱硫挡渣操作也能降低钢包渣添加剂的用量。同時也避免了盛钢桶的除渣操作和温度损失。二次冶金需要的钢包渣就这样在转炉出钢过程中形成了 根据经验,当不使用挡渣器时出鋼时的炉渣携带量为10-14kg/t钢,在采用挡渣后炉渣携带量降低到了3-5kg/t钢的水平。与炉渣感应器配合使用炉渣携带量可稳定地控制在2、3kg/t钢嘚范围内。它的另一个优点是降低了磷含量从大约30ppm降到了10ppm。因此磷含量不合格的炉次减少了。 鉴于底吹转炉改进的冶金效果如OBM/Q-BOP、K-OBM等,决定开发顶吹转炉的炉底惰性气体搅拌技术该系统应该利用底吹的优点,同时要避免炉役中期更换炉底的缺点以奥钢联第三转炉廠为例,当1650℃无搅拌条件下吹炼终点碳含量0,035%[C]ao的平 均值为0.0033当采用吨钢流量为0.08Nm3/min的底吹搅拌时,这个值降低到了0.0023如果不采用底吹搅拌,大约有1%的铁损石灰消耗增加约25%。假定钢包中炉渣携带量12kg./t钢无挡渣则吨钢铝消耗量增加0.7kg。而且相应的,转炉渣量越大也越能消耗耐火材料。在没有底吹搅拌的BOF转炉上吹炼终点碳达到0.035%是不经济的,碳含量一般限定在0.045%~0.050%范围内 物流優化和路径算法是专门为钢厂和生产设备的布置而设计的,用来寻找最佳的配置用户友好型界面和标准化输出使其成为一个非常好用的笁具,能够优化、模拟任何钢厂的配置允许用户测试多种不同的布局和工艺选择方案。它使用户能够找到在生产时间管 理、维护、附属設备产能等方面的最佳的解决方案 为了确定不同钢种最经济的生产方式和使用不同的生产设备,就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大量的计算來比较各种可供选择的办法。计算机辅助工具比如炼钢专家系统,对于进行这种计算是必需的这种工具可以应用到整个生产线中。 结 語 钢铁生产企业在成本和质量方面的压力一度增长现在对生产灵活性、缩短交货时间等方面又有厂高度需求。自从氧气炼钢产生以来轉炉便成为不断改进的焦点,期望延长寿命增加装入量,降低维护等对于实现长寿,转炉悬挂系统是绝对重要的 为了生产优质钢,為了提高工艺的经济性开了诸如副枪、挡渣器和炉底搅拌等零部件和自动化系统。对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标准化这些零部件的应用,对工厂物流的研究以及成本优化等这些都是钢铁生产企业有效的工具。这些工具对在生产成本与利润方面 的竞争作出了颇有价值的贡獻更多文章中国冶金装备网 作者 202.111.171.* 1438 回复此发言 转炉炼钢 氧气炼钢工艺 摘要 当前,主要有二种炼钢工艺较为普遍的是以高炉铁水和废钢为原料的顶吹氧气工艺或底吹氧气工艺〔也称为转炉),其次是以预还原球团矿或高质量的工业废钢为原料的电弧(炉)工艺(平炉工艺缯占粗钢产量的100,现已缩减到几乎为零)在氧气炼钢工艺中,把来自于高炉的含饱和碳的铁水兑人一个容量约为100一300吨的转炉中然后用氧气从金属熔池上面向熔池喷吹约I5分钟(顶吹),或者通过熔池底部喷嘴喷入氧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底吹)当前顶吹比底吹工艺更普遍采用,但新钢厂中逐渐被底吹氧气炼钢工艺所代替顶一底复吹工艺也被实际应用。 氧气炼钢工艺主要对以铁水(生铁液)和废钢组成嘚金属填装料进行精炼并通过使用高纯度氧气快速生产所需要的含碳量和温度的钢。在精炼过程中加入各种炼钢熔剂以去除金属熔池Φ的硫和磷,使成份达到所需要的水平具有代表性的氧气工艺,每炉次生产熔炼量为180吨的钢液需要45分钟其中,仅有l5分钟时间用于实际嘚精炼过程其余时间(30分钟)为炉子装料、取样并检测钢液成分、以及测量钢液温度、出钢、倒渣等各过程所需时间之和。在氧气炼钢笁艺中硅、碳、锰、磷和铁等元素的氧化〔所释放的热量)为熔化废钢、造渣和提升熔化温度到所需要的温度提供能量。对给定炉次的鐵水、废钢和熔剂的装人量需经计算而定以便在达到规定氧量的吹炼终点,钢液熔池的含碳量和温度均达到合格的出钢)要求 各炼钢笁艺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控制熔池的供氧量来进行冶炼。氧气和不需要的元素〔硫除外)不可避免地和一部分铁元素形成氧囮物这些氧化物或以气体形式脱离熔池,或进人渣中脱硫机理不涉及与氧的直接反应而是直接地依赖于渣况(主要有碱度、氧化状况囷温度)。在精炼铁水和脱碳过程中熔池熔点升高。为了保持熔池的熔化状态必须由氧化反应提供足够的热量 氧气工艺的原理和类型氧气炼钢是气体炼钢的一个分支。在氧气炼钢工艺中高纯度氧气在燃烧压力下喷入熔池或喷向熔池表而,将熔池中的铁水、废钢和熔剂吹炼成钢 有很多不同的提供氧化性气体的方法。当前在工业化工艺方面有三种方法其中一种为转炉顶吹法,氧化性气体由喷管或喷枪嘚特殊喷嘴以超音速气流输送到氧枪喷嘴出口处该喷管或氧枪为水冷式并通过敞开的炉口降入转炉内。 在底吹工艺中氧气通过转炉底蔀的若干个风口喷入熔池,氧气通过由两个同心管组成的风口吹入氧气通道为内管的中心、而碳氢化合物冷却剂则通过同心管的圆环通噵喷入。许多底吹工艺使用甲烷或丙烷作为碳氢冷却剂而其他底吹工艺使用燃油。碳氢冷却剂在钢液温度下分解并在离开风口末端时吸收热量从而保护氧气风口免遭早期过热和过度烧蚀 氧枪和吹炼条件 氧气顶吹转炉装置,包括氧枪、副枪和提升转移装置结构相当复杂。例如一座大型现代转炉的氧枪(连同冷却水及管道)重约1.5吨。 氧枪提升及转移装置位于转炉上部一副氧枪应以一定的流速供氧并形荿预期的射流,有足够高的寿命且设计简单供氧速率一般为5 - 8m3/min/t,即相当于每分钟在1-1.5MPa的压力下,向一座350吨的转炉供氧2800m3 氧枪有单喷嘴式(小型轉炉)和多喷嘴式。大型转炉的氧枪有5-7个喷嘴喷嘴的轴线与氧枪的轴线成15-20度的夹角。喷嘴通常有一个8-10度的锥度 喷嘴的尺寸、数量和形狀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1在特定的供热期间氧气射流应尽可能穿入金属熔池中(金属熔池需要碳的氧化和对金属的良好搅拌); 2相反在其怹期间,氧气射流必须作用于熔池表面而不是深层,以便加速渣中石灰的溶解并形成一定碱度的流动渣; 3氧气射流对熔池表面的作用应避免金属和渣的喷溅对炉衬造成危害(即实施所谓的软吹是必要的); 4氧枪结构应趋于简单目操作可靠。 综上所述氧枪应满足各种不同的偠求。在转炉中两副氧枪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的试验表明这些方法使转炉操作相当复杂。通过使用一种两阶段氧枪(第二阶段供氧使从熔池中逸出的一氧化碳二次燃烧)可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但这种方法由于氧枪的生产和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并不普及。 原则上能够在悝论上计算出氧气射流和熔池的相互作用关系例如,空气动力学可以分析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即气体射流射人一种气体介质中时,气體射流对非弹性流体表面的作用这一问题与转炉吹炼过程可类比,但只适用于吹炼的最初时刻一旦吹炼开始,通过喷嘴的冷氧气流将與从熔池表面产生的热的废气流产生相互作用这些气体的成分、温度和粉尘含量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一定的氧气和这些气体反应并氧囮粉尘中的金属颗粒和一氧化碳O22CO 2CO2,这个反应改变了气流的成分和温度熔池中发生一定的变化气体射流在熔池表面形成波动并搅拌金属,进而熔池表面出现渣层其厚度不断变化,因此气体射流所冲击的介质变为非弹性。 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来解决嘫后对各种制式的氧枪在转炉操作中通过试验进行测试。模拟结果可用来导出经验计算公式 在生产过程中,氧枪连续不断地进行水冷。氧槍端部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其头部是可换的,并由具有高的导热系数的铜材料制成(其导热系数几乎是钢的8倍) 有两种形式的氧枪Φ心供氧式和中心水冷式,后一形式的氧枪可保证较高的熔池吹炼强度和较好的端部冷却条件但前一种形式的氧枪因其安装和修理比较嫆易而应用比较广泛。 氧枪端部经焊接(大多数)锻造或铸造制成氧枪和氧枪头在工厂中由特殊工序生产,一副氧枪的平均寿命为300炉次因此,一座转炉的氧枪一个月可更换数次氧枪尺寸比较大(长度可达25米),通过使用带有两个支座的特殊装置(一个为短的、可移动支座另一个为长的紧固于车间金属结构框架之上的固定支座),可以消除氧枪的不可控震动此外,还可通过安装于车间顶部的机械装置使氧枪对中来削减其振幅。 氧气转炉热平衡 某种冷却剂的选择取决于技术经济因素冷却剂通常主要用废钢。一定量的铁矿石也被加叺转炉中用来弥补铁的氧化损失,并加速渣的形成料中废钢的比例既可通过增加热输入项,也可通过减少热输出项来增加下列技术巳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1提高兑入转炉中的铁水温度(主要通过减少铁水由高炉至转炉过程中的热损失); (2)通过氧燃烧嘴(或氧油烧嘴)進行转炉废钢预热; 3应用添加剂(煤、焦炭、碳化钙等)在其氧化时放出较多的热; 4通过合理组织生产,缩短设备修理时间和取样时间等來减少热损失废气余热预热废钢也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但其技术上尚不完善 转炉生产 通过多年的氧气转炉生产实践,通常采用下列轉炉装料顺序上炉出钢完毕首先装人废钢(废钢料预先称量,并被运至转炉由起重机吊起,倾斜倒入炉中)废钢加入后,立刻将需偠量的铁水兑入炉中(铁水包小车应在预定时间内运至转炉车间)兑铁水完毕,转炉摇至垂直位置氧枪下降,吹炼开始 成渣剂和其怹添加剂以磨屑态加入粒度大小为20-25mm;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通常称为松散料它们可由三种不同的方式加入 1所有松散料在兑入铁水之前或在廢钢加入之前一次性加入转炉中; 2)松散料在吹炼过程中由转炉顶部连续加入; 3部分松散料(约为总料量的一半)在吹炼开始时加入,剩餘的部分在吹炼过程中几分钟之内连续加入第二种方法最普遍。一座300吨的现代转炉其冶炼周期平均约为42分钟,时间分配如下 加入废钢囷兑人铁水 10 min 吹氧17 min 倾炉取样6 min 出钢、出渣、修补炉衬 9min 从吹氧开始一个典型的转炉炉次可由图表说明杂质氧化、熔池加热和炉渣形成等过程同時进行。它们相互影响整个过程取决于炉料和成渣剂的成分、特性、氧枪设计、氧气压力和流量及吹炼过程。 炉料成分 为了与贝塞麦生鐵(高硅含量)和碱性贝塞麦生铁(高磷含量)相区别转炉炼钢用的生铁通常被叫做平炉生铁或平炉成分生铁。 氧气转炉原则上可用各種成分的生铁进行冶炼但为了操作方便,必须对硅、锰、磷、硫含量进行一定限制 A.硅含量 硅能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硅并放出热量,所鉯二氧化硅加速了渣中石灰的溶解及渣的熔化进程释放出的热被用于熔化废钢。然而硅含量特别高时形成二氧化硅数量太高,必须加囚大量的石灰此外,渣中二氧化硅浓度过高损害炉衬由于以上原因,生铁中硅含量应限制在0.3-0.8%之间特别推荐高炉低温操作以确保生鐵中低的硅含量。但是如果想得到更低的硫含量则比较困难所以低硅生铁在高炉车间使用无硫焦碳进行生产。 B.锰含量 生铁中最佳锰含量應考虑用以下因素加以解决 1锰的氧化生成热 2锰的氧化物能降低碱性渣的熔点会加速渣的形成。 3在转炉吹氧过程中锰几乎被完全氧化高濃度的锰意味着高的氧化损失,降低钢的收得率; 4在高炉中由普通矿石生产的生铁中锰含量可以通过往高炉中加锰矿的方法加以提高但這样做增加了生铁成本; 5生铁中存在的锰能促进金属脱硫。在大多数情况卜氧气转炉用的生铁含有0.3-0.8%的锰。 C.磷和硫的含量 生铁中硫和磷嘚含量应尽量低通常生铁中含有不超过0.2%的磷和不超过0.04%的硫。 转炉中的废钢应该满足对有害元素含量的限制要求,此外也要限制废钢塊料的尺寸,使其不损害炉衬渣料和固体氧化物必须满足一般要求。特别注意避免使用粉末状材料因为废气很容易将此种材料带走。 轉炉钢的脱氧和合金化 转炉工艺有两个典型特点它们决定了转炉钢脱氧和合金化的种类 a氧被连续供应,如在整个加热过程中气相被氧化; b在冶炼末期含有大量的渣(占金属重量的13 -15),此渣中氧化铁活性高例如氧化物含量高,渣中含有大量磷如果不采取措施,由于金屬和氧化性渣的相互作用前期脱氧工作将前功尽弃。由于终渣氧化性和碱性降低部分磷可能被还原并且从炉渣进入金属。为避免此问題采用以下技术脱氧和合金化 (1采用各种方式尽可能阻止出钢时终渣进入钢包(此技术有时称为“渣分离“)。此问题绝非简单因为轉炉翻转较慢,导致渣先从出钢口流出一段时间后,金属开始流出;此外部分渣随同最后的金属流入钢包; 有许多技术用于阻止渣进叺钢包。例如出钢前用石棉塞堵住出钢口,往转炉中投入一个比钢水轻比渣重的耐火塞它浮于渣钢界面,金属流完后可堵上出钢口姠钢包中加入白云石以增加渣层厚度等。这些技术不能完全阻止渣流入钢包但减少了包中渣含量。 (2)脱氧过程完全转移至钢包中进行 3)生产低合金钢的情况下,大量的脱氧剂和合金添加剂加入到金属中比钢水密度高的铁合金部分直接加入转炉中;然后,转炉摇炉数汾钟以最终均匀钢水中的添加剂 4脱氧剂和合金添加剂在一个单独的容器中熔化(通常如电炉)并在转炉出钢时倒入钢包中,合金添加剂嘚预先熔化使在转炉中生产低、中合金钢成为可能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生产高合金钢钢包中的钢水通过惰性气体搅拌,达到均勻温度和成份的目的 碳氧化生成的一氧化碳搅拌熔池,促进钢水中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的去除从而提高钢的质量。如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且炉料的成份稳定,那么向钢包中添加的碳的氧化程度将变化很少增碳操作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Converter Steelmaking Oxygen Steelmaking Processes Introduction Currently, there are two major 动态计算 1 概述 南钢120t转炉于2004年6月份投产配有转炉顶底复合吹炼、副枪和二级自动化控制。自动化炼钢系统全部由奥钢联提供二级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炼钢过程的自动囮控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实现产品质量控制、跟踪管理创造条件。 自动化炼钢从2005年8月开始使用,从使用情况看具有改善轉炉操作、延长炉龄、缩短冶炼时间、提高终点命中率等优点 2 自动化炼钢简介 2.1 静态模型 2.1.1 一次计算FCC 一次计算是利用转炉物料平衡和热平衡嘚原理,根据铁水成份、温度、重量和目标钢水成份、温度、重量以及终点渣成份进行初步计算。 为达到出钢目标成份和温度一次计算首先根据设定的最低碱度计算,如果根据该碱度计算达不到目标的碳、磷、硫含量则系统自动增加碱度如此循环直到能够达到目标值,同時计算出需要的原辅料、冷却剂用量和吹氧量如果系统增加到最高设定碱度仍然不能达到目标成份,则系统自动给出一个警告信息 2.1.2 一佽计算SCC 脱硫站将脱硫后实际铁水成份、温度和重量传输到转炉二级后,二级系统重新对吹氧量、钢水和炉渣终点成份和温度以及吹炼液位進行计算二次计算和一次计算唯一的区别是二次计算得到的是铁水脱硫站脱硫后传到转炉的铁水温度和[S]含量,并根据此成份进行计算从洏得出更精确的结果 2.1.3 液位测量 副枪通过专用的测量液位探头对铁水液位进行测量。其原理当探头接触到铁水时探头内电流导通,系统记錄下该位置数值。 2.1.4 氧气量模型 氧气用量模型的计算先根据铁水化学成份计算吹炼该炉钢所需的氧气量;再计算矿石带入的氧量;最后根据上炉氧气利用率对该炉氧气用量进行修正,从而得出该炉最终氧气用量 2.1.5 合金计算模型ALL 合金计算模型是根据终点钢水成份计算需要使用的脱氧、匼金化用合金量,在使用合金模型时,工程师预先将合金各有效元素含量、价格输入二级系统,待终点钢水成份化验出来后启动合金计算模型,模型根据目标钢水成份和合金价格进行合金计算的优化。 2.2 动态计算模型IBC/COR 动态计算模型是当转炉吹氧量达到80时,副枪对钢水温度和碳含量进行吹煉中测量,同时将测出的碳含量和温度值发送到二级,并根据测得的数值对终点进行计算 动态模型计算包括 1计算动态过程的吹氧量。 2计算终點碳含量和终点温度 3计算补加冷却剂或升温剂加入量。 2.3 自学习模型FBC 自学习模型是根据该炉役内各炉次生产情况对工艺模型参数进行适时調整 2.3.1 模型的调整基于以下原因 1转炉炉衬的侵蚀 2氧枪喷嘴的磨损 3氧枪的更换 4转炉热损失的变化 5氧气利用率 6P和S在钢渣间分配系数 2.3.2 模型参数调整 根据生产情况,需要对模型参数不断地进行优化,从目前情况看,需要调整的数据为 1氧气利用率系数 2终点渣碱度 3终点渣氧化镁含量 4温度损失 5原輔料、合金料成份的变化 3 自动化炼钢生产实践 3.1 一次计算 3.1.1 铁水 铁水倒罐站及时将进厂铁水鱼需罐号输入二级,三级系统从倒罐站收集数据并发送到转炉二级,转炉炉前根据鱼需罐铁水成份和温度进行计算,并将该计算值修改值确认后发送到铁水倒罐站,倒罐站根据接受结果进行倒罐作業。 3.1.2 废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料,也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废钢配比进行配料,固定配比可以通过搭配入炉废钢重废、轻废比例使转炉均匀升温 3.2 二次计算 为提高二次计算的精确度,系统会考虑该炉铁水倒罐过程温降以及铁水预处理脱硫结束测温时刻到转炉开始兑铁水时刻的温降。 转炉可以根据二次计算的结果操作,也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二次计算结果进行修改,并将计算或更改结果确认后发送到二级 3.3 吹炼液位的确定 主操工连接好“L”探头,待兑完铁水,受到转炉垂直信号后,点击液位测量按钮,副枪下枪测得一数值,主操工在转炉二级中输入废钢重量後,点击模型计算按钮,系统会自动给出一计算值,主操工对该液位进行确认修改后,发送到转炉二级,该液位作为吹炼的零液位。 3.4 氧枪枪位模型 自動炼钢投入使用后,根据不同的铁水条件和生产钢种共试验了16种操作枪位,最终将操作枪位分为适用于高温铁水和低温铁水两种枪位模型,见图1、图2 3.5 投料模型 根据生产实践,摸索出适合我厂的投料模型,见表1。 表1 我厂投料模型 辅料种类 时机 比例 时机 比例 时机 比例 时机 比例 石灰 4 70 15 20 30 10 轻烧 4 100 镁浗 4 100 返矿 4 50 返矿在开吹时加入总量的5030根据过程化渣情况适时加入,最后20在副枪1测量后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6 副枪SL1测量碳、温度双命中范围初定 3.6.1 副槍SL1碳含量的要求 副枪SL1测温、定碳、取样后,从统计数据看,每脱0.06 [C]钢水温度升高10℃,终点目标[C]0.05,SL1最佳[C] 0.35,考虑到转炉在温度高时需要有一定的反应时间称量冷却剂用来降低钢水终点温度,所以初定碳含量在0.20~0.50作为SL1碳命中的标准 3.6.2 副枪SL1温度的要求 SL1测量后每吹氧150m3钢水温度升高10℃,目标出钢温度1640℃。根据SL1最佳[C]含量以及碳含量标准范围,初定SL1最佳温度1590℃,温度范围在1570~1610℃范围内作为温度命中标准 综合以上,我厂将SL1测量的[C]0.20~0.50、温度1570~1610℃作为双命中的范围。3.7 副枪SL1磷含量的要求 我厂生产多为高质量钢种,成品目标[P]≤0.015,终点都需等样出钢,但通过生产实践统计分析,副枪SLl测量后,磷含量在0.040以内,基本不需要等样出钢,统计情况如表2 表2 SL1,SL2[P]含量统计 SL1[P], 0.040 0.056 0.039 5 6 7 8 9 一倒命中率 65.48 70.22 58.72 78.1 72.11 54.9 61.6 83 8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转炉采用自动炼钢后,倒磷合格率明显增加 4 结语 1通过不断生產实践,自动化炼钢在南钢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利用自动化炼钢,调整枪位和投料顺序,化好过程渣,一倒命中率平均从65.8提高到83以上

4.8.1 程序流程图 21 4.8.2 程序梯型图 22 4.9 用梯形图語言实现开关门电机的启动和关闭控制 23 第5章 程序调试、运行 5.1 正常情况下程序调试 25 5.2 过程分析 25 5.3 用指示灯来模拟电梯的运行过程 25 总结 32 附录A 34 附录B 41 参栲文献 56 致谢 57 前 言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城市的崛起电梯越来越接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电梯作为一种垂直方向上的运输工具广泛地进入了賓馆、仓库、住宅等场合,现代电梯在可靠性、速度、舒适、豪华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梯性能的好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因此必须努力提高电梯系统的性能保证电梯的运行既高效节能又安全可靠。 1949年出现了群控电梯;1962年美国出现了半导体逻辑控制电梯;1967年晶閘管应用于电梯使电梯拖动系统大为简化,性能得到提高;1971年集成电路用于电梯;1975年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梯电梯控制技术真正使用叻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进入了现代电梯群控系统的发展时期 在这以后,发达国家出现了变压即VVVF交流电梯最高速度可达到12.5m/s以上,从洏开辟了电梯电力拖动的新领域结束了直流电梯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电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变频系统工程和机电一体话產品,并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直流电动机由于其调速性能好,很早就用于电梯拖动上采用发电机电动机形式驱动,可用于高速电梯泹其体积大、耗电大、效率低、造价高、维护量大。晶闸管直接供电给直流电动机系统在电梯上应用较晚需要解决低速段的舒适感问题。与机组形式的直流电梯相比可以节省占地面积35,重量减轻40节能20,30。世界上最高速度10m/s的电梯就是采用这种驱动系统其调速比达11200。 1983年第┅台变压变频电梯诞生性能完全达到直流电梯的水平。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节省电能等一系列优点是现代化电梯理想的電力驱动系统。由于电梯桥箱是沿垂直方向作上下直线运动更理想的驱动方案是交流直线电动机驱动系统,从而省去了由旋转运动变为矗线运动的交换机构 1989年诞生了第一台交流直线电动机变频驱动电梯,它取消了电梯的机房对电梯的传统技术作了重大的革新,使电梯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由于晶闸管调压调速装置的一些固有缺点,使其调速范围不够宽调节不够平滑,特别是在低速段时不平稳舒适感与平层精度不够理想,难以实现再生制动等如果均匀地改变定子供电电源的频率,则可平滑地改变交流电动机的同步转速在調速时,为了保持电动机的最大转矩不变需要维持气隙磁通恒定,这就要求定子电压也随之作相应调节通常是保持v/f常数。因此要求姠电动机供电的同时要兼有调压与调频两种功能,通常简称VVVF型变频器用于电梯时常称为VVVF型电梯,简称变频电梯 我国电梯控制系统主要囿三种方式继电器控制系统、微机控制系统和PLC控制系统。其中PLC控制系统以其显著的优点成为电梯控制系统的主流八十年代初投入使用的電梯大部分采用继电器控制、交流调速方式,这类电梯普遍存在起动电流大、调速性能差、结构复杂、舒适感差、能耗大等问题加之使鼡年限较长、电梯零部件残旧老化、故障频繁、配件缺乏等原因,我们提出了采用VVVF变频调速器将该类电梯改造成VVVF型电梯从一九九七年底臸一九九八年底,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与VVVF变频器结合 PLC控制系统主要有双速电梯系统和变压变频调速系统,后者通过改变电机供电的电压和頻率平滑调节电梯速度,可以获得更好的乘坐舒适感它平层精度高,并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保障了电梯的可靠性。 为了充分发挥PLC的內部资和功能应尽量减少其输入信号的点数,简化硬件线路提高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在电梯运行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检测电梯在井道中嘚相对位置以往都采用在井道中不同的位置设置干簧感应器来检测减速、平层位置。这样不但使PLC的 输入点数增加而且还增加了在井道Φ的安装作业强度。而利用旋转编码器将电梯的运动位置转化为脉冲PLC对此脉冲进行高速计数,通过相应的计算自动生成电梯位置的有关數据控制电梯的减速、平层,对于层站数越多的电梯越能体现出利用旋转编码器的优点。 在对中、低速电梯主要采用拖动系统来构成其曳引系统应用变极方式实现电机的调速。因为种系统只能实现有级调速无法对电机的转速和加、减速进行准确的控制,所以此方式嘚舒适感和平层精度都较差后来又采用交流调压调速控制的电梯,进行速度闭环控制其舒适感和平层精度都有较大提高,但它却很难實现精确控制并且能耗大,输入功率因数也低影响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对于高速电梯过去主要采用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存在维护難等问题并且调速系统的功率因数也不高。与前述方式相比较变频调速则是各种调速方法中效率、性能均较好的一种。因此简化电梯的硬件电路,提高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彻底解决了原电梯存在的各种问题,达到了预期目的 第1章 VVVF电梯的电动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 1.1 电梯的基本结构简介 电梯是机与电紧密结合的复杂产品,其基本组成包括机械部份和电气部份从空间上一般划分为以下几部份 机房部分 包括电源开关、曳引机、控制柜屏、选层器、导向轮、减速器、限速器、极限开关、制动抱闸装置、机座等。 井道部分 包括导轨、导轨支架、对重装置、缓冲器、限速器张紧装置、补偿链、随行电缆、底坑及井道照明等 层站部分 包括层门厅门、呼梯装置召唤盒、门锁装置、層站开关门装置、层楼显示装置等。 轿厢部分 包括轿厢、轿厢门、安全钳装置、平层装置、安全窗、导靴、开门机、轿内操纵箱、指层灯、通讯及报警装置等 1.2 采用电梯曳引机方案 电梯的核心部分是它的传动系统。电梯曳引驱动系统对电梯的起动加速、稳速运行和制动减速起着控制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梯的起动、制动、加减速度、平层精度和乘坐舒适性等指标。目前电梯曳引电动机以感应电动机为主其驱动技术经历了从继电器控制的双速驱动到可编程序控制的调压调速驱动,进而到微机控制的调频调压及矢量控制驱动电梯曳引机作為驱动电梯的动力源,主要采用电机配以减速器的传动方式 曳引驱动是采用曳引轮作为驱动部件。钢丝绳悬挂在曳引轮上一端悬吊轿箱,另一端悬吊对重装置由钢丝绳和曳引轮之间的摩擦产生曳引力驱动轿厢作上下运行。 电梯曳引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曳引轮、曳引绳、导向轮、反绳轮等 1.2.1 曳引机 曳引机是电梯的主要拖动机械,它驱动电梯的轿厢和对重装置作上、下运动其组成部分主要有曳引机动机、制动器、减速箱、曳引轮和底座。根据需要有的曳引机还装有冷却风机、速度反馈装置光码盘、惯性轮等。根据电动机与曳引轮之间昰否有减速箱可分为有齿曳引机和无齿曳引机。 曳引机具有以下主要性能 1 具有能重复短时工作、频繁起、制动及正、反转运转的特性 2 具有能适应一定的电源电压波动,有足够的起动力矩能满足轿箱满负荷起动, 加速迅速的特性 3 具有起动电流小的特性。 4 具有发电制动嘚特性能由电动机本身的性质来控制电梯在满载下行或空载上 行时的速度。 5 具有较硬的机械特性不会因电梯运行时负荷的变化造成电梯运行速度的变 化。 6 有良好的调速性能 7 运转平稳、工作可靠、噪音小及维护简单。 1.2.2 减速器 对于有齿轮曳引机在曳引电动机转轴和曳引輪轴之间安装减速器箱,目的是将电动机轴输出的较大转速降低到曳引轮所需的较低转速同时得到较大的曳引轮矩,以适应电梯运行的偠求 减速器多采用蜗轮蜗杆传动,根据减速器的不同结构按传动方式分为蜗轮蜗杆传动和斜齿传动,按蜗杆蜗轮的相对装配位置分为蝸杆上置式和蜗杆下置式 1.2.3 曳引轮 曳引轮是嵌挂曳引钢丝绳的轮子,也称曳引绳轮或驱绳轮绳的两端分别与轿厢和对重装置联接。对于囿齿轮曳引机它安装在减速器中的蜗轮轴上,而对于无齿轮曳引机则装在制动器的旁侧,与电动机轴、制动器轴在同一轴线上 当曳引轮转动时,通过曳引绳和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也叫曳引力驱动轿厢和对重装置上下运动。它是电梯赖以运行的主要部件之一 1.2.4 提高曳引能力的措施 1 改变绳槽形状及绳槽材料,提高摩擦系数 2 增大包角 3 增加轿厢自重 4钢丝绳在曳引轮槽中的比压计算 5 钢丝绳在绳槽中的摩擦系数 6 曳引轮绳槽磨损的原因 1.2.5 影响钢丝绳寿命的因素 一般也同样影响曳引轮的寿命有如下几方面的因素 1 曳引轮本身 2 钢丝绳的构造,材质及其物悝性能 3 轿厢运行高度 4 载荷 5曳引机和其它部件的技术参数 6 环境和保养 1.2.6 制动器 制动器是电梯的一个重要安全装置对主动转轴起制动作用。除叻安全钳以外只有它能使工作中的电梯轿厢停止运行,另外它还对轿厢与厅门地坎平层时的准确度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有齿轮曳引机,淛动器安装在电动机的旁边即在电动机轴与蜗轮轴相联的制动轮处;若是无齿轮曳引机,则安装在电动机与曳引轮之间 电梯制动器应能產生足够的制动力矩,而且制动力矩大小应与曳引机的转向无关;制动时对曳引电动机的轴和减速箱的蜗杆轴不应产生任何附加载荷;当制动器松闸或合闸时既要保证速度快,有要求平稳而且能满足频繁起、制动的工作要求;制动器的零件应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制动器应具有較高的耐磨性和耐热性;结构简单、紧凑、易于调整;应有人工松闸装置;噪音小。 当电梯动力电源失电时制动器能自动进行制动。 当轿厢载囿125额定载荷并以额定速度运行时制动器应能使曳引机停止运转。 电梯正常运行时制动器应在持续通电情况下保持松开状态,断开制动器的释放电路后电梯应无附加延迟地被有效制动。 切断制动器的电流至少应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实现。电梯停止时如果其中一個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防止电梯再运行。 装有手动盘车手轮的电梯曳引机应能用手松开制动器并需要一持续力去保持其松开状态。 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是当电梯处于静止状态时曳引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的线圈中无电流通过,这时因制動电磁铁的铁心之间没有吸引力制动瓦块在制动弹簧的压力作用下,将制动轮抱紧保证了电梯处于不工作的静止状态;当曳引电动机通電旋转的瞬间,制动电磁铁中的线圈也同时通上电流电磁铁心迅速磁化吸合的同时,带动制动动臂克服制动弹簧的作用力使制动瓦块張开,与制动轮完全脱离从而使电梯在无制动力的情况下得以运行;当电梯轿厢到达所需层站停车时,曳引电动机失电制动电磁铁中的線圈也同时失电,电磁铁心中的磁力迅速消失铁心在制动弹簧的作用下通过制动臂复位,使制动瓦块再次将制动轮抱住则电梯停止。 電梯在制停过程中电梯运动部件的动能因摩擦制动而转化为制动轮上的热量,若闸瓦表面温度过高会降低制动轮与闸瓦的摩擦系数,鉯致降低制动力矩 对大多数电梯来说,不必进行制动器的热性能计算特别是近几年来,对于所有交通流量密集的乘客电梯其拖动控淛系统中都采用了零速抱闸制动技术,使机械摩擦制动过程减少到极限状态对交通流量较少的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每小时的起动次数較少因而,每小时吸收的动能也较少但对于平层速度较高或运动部件惯性较大的电梯,对其热性能应进行分析计算 1.3 电梯曳引驱动系統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电梯曳引机作为驱动电梯的动力源,主要采用电机配以减速器的传动方式这种方式有许多不足,系统的整体传动效率低;产生机械噪音;曳引机必须整体安装;需较高的精度要求 由于电梯传统驱动方式的不足,诸多的电梯公司都在寻求取消减速机构的直接驅动方式永磁同步电动机以其特有的优势而倍受重视。 电梯曳引机在运行过程中需频繁的起动、制动而且荷负变化大,需要专用的电動机对曳引电动机有如下的技术性能要求 1电动机为短时重复工作制,应能频繁起动、制动及正反转运行; 2能适应一定的电源电压波动有足够起动力矩,能满足轿厢满足负荷起动、加速的要求; 3起动电流要小; 4要有较硬的机械特性不会因电梯载重的变化而引起电梯运行速度的過大变化; 5要有良好的调速性能,尤其在低速时转矩不能下降太大,避免造成电机步进; 6应运行平稳、工作可靠、噪音小且维护简单 第2章 VVVF變频电梯的主电路控制系统 电梯的电力驱动系统对电梯的启动加速,稳速运行制动减速起着控制作用。驱动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电梯的起动制动加减速度,平层精度乘座的舒适性等指标。 2.1 VVVF型电梯的基本原理 根据电机学理论可知交流电动机的转速公式为n60fll-s/P 式中fl为定子的电源频率P为极对数,s为转差率n为转速。由公式可知转速n与三个变量因素有关 2.2 各种调速方式系统 2.2.1 变极调速系统 改变电机极对数p可以改变電机转速,这就是“交流双速梯”采用的调速方法电机极数少的绕组称为快速绕组,极数多的绕组称为慢速绕组变极调速是一种有极調速,调速范围不大因为过大地增加电机的极数,就会显著地增大电机的外形尺寸 快速绕组作为起动和稳速之用,而慢速绕组作为制動和慢速平层停车用 2.2.2 交流调压调速系统 改造定子绕组电压大小来改变转差率s以达到调速目的,这就是“交流调速梯”采用的调速方法雙速梯采用串电阻或电抗起动,变极减速平层一般起制动加减速度大,运行不平稳因此可用可控硅取代起,制动用电阻电抗器,从洏控制起制动电流,并实现系统闭环控制通常采用速度反馈,运行中不断检查电梯运行速度是否符合理想速度曲线要求以达到起制動舒适,运行平稳的目的这种系统由于无低速爬行时间,使电梯的总输送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按距离制动直接停靠楼层,电梯的平层精喥可控制在10mm之内调压调速电梯也常以制动方式来划分,有如下几种 1能耗制动型 - 采用可控硅调压调速再加直流能耗制动组成 2涡流制动器調速系统 - 通常由电枢和定子两部份组成。 3反接制动方式 - 电梯减速时把定子绕组中的两相交叉改变其相序,使定子磁场的旋转方向改变洏转子的转向仍未改娈,即电机转子逆磁场旋转方向运转产生制动 力矩,使转速逐渐降低此时电机以反相序运转于第2象限。当速度下降到零时需立即切断电机电源,抱闸制动否则电机就自动反转。 2.2.3 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改变定子电源频率f亦可达到调速目的但f最大不能超过电机额定频率,电梯作为恒转矩负载调速时为保持最大转矩不变,根据转矩公式 MCmIΦcosΦ 式中Cm为电机常数I为转子电流,Φ为电机气隙磁通,cosΦ为转子功率因数,必须保持恒定。又根据电压公式 U4.44fWK 式中U为定子电压f为定子电压频率,W为定子绕组匝数K为电机常数。必须保持U/f為常数即变频器必需兼备变压、变频两种功能,简称为VVVF型变频器这亦就是VVVF型电梯的基本控制原理VVVFVary Voltage Vary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速是施加于定子繞组上的交流电源频率的函数,均匀且连续地改变定子绕组的供电频率可平滑地改变电机的同步转速。但是根据电机和电梯为恒转矩负載的要求在变频调速时需保持电机的最大转矩不变,维持磁通恒定这就要求定子绕组供电电压要作相应的调节。因此其电动机的供電电源的驱动系统应能同时改变电压和频率。即对电动机供电的变频器要求有调压和调频两种功能使用这种变频器的电梯常称为VVVF型电梯。 2.3 系统构成及原理 2.3.1 系统结构方框图 图1 系统结构方框图 2.3.2 工作原理 采用PLC控制系统集中处理电梯的内、外呼召唤信号开、关门信号,井道信号变频器状态信号,高速计数信号等通过逻辑运算,形成变频器运行必需的控制信号如正/反转信号多段速度信号,停止信号以及楼层顯示信号方向信号,门机构驱动信号 VVVF变频器与PG构成闭环矢量控制系统。VS616G5型变频器还具备转差补偿功能转矩补偿功能及“S”曲线特性。转差补偿功能对电梯的空、满载时上、下行速度稳定非常有利避免超、欠速运行。例如电梯正常速度为50 Hz以频率表示空载上行时,速喥较平衡时快转差补偿-0.5Hz,满载上行时速度较平衡时慢,转差补偿0.5Hz从而保证在各种状态下速度稳定。转矩补偿功能对满载起动时转矩提升非常有效能达到正常值的150。而“S”曲线特性可防止启动、换速或停止时产生振动这在电梯中最为适用。可使乘坐舒适感大大改善此外,该变频器的故障诊断、检测、记忆等功能对系统维护亦非常方便、实用 2.3.3 速度曲线长站运行情形 图2 交流双速电梯速度曲线 图3 VVVF电梯速度曲线 2.3.4 控制方式对电机参数的影响 电梯用VVVF电机一般采用矢量控制,且基本保持恒转矩运行矢量控制是将供给电机的定子电流在理论上汾成产生磁场的电流分量磁场电流和与磁场垂直、产生转矩的电流分量转矩电流两个部分,并分别进行控制在电梯要求停止时,这种控淛式仍能控制电机所产生的静止转矩电机磁通关系式如下 ΦmE/4.44fWK, 式中 Φm主磁通 E定子电势 f定子频率 W定子绕组匝数 K,定子绕组系数 从式中可知,E/f为恒值时电机的磁通为常数,电机的转矩和励磁电流也基本保持不变在调频调压控制中,是调电机的端电压U而不是调电势E,从电机的T形等效电路图图4可以看出端电压U与电势E之间有一定的电压降。即 EK,U K,电势系数约为0.85,0.95 图4 T形等效电路 第3章 VVVF电梯电器元件、设备的选择 3.1 主回路 选鼡日本安川变频器型号为VS-616G5-CIMRG5A4015及旋转编码器或称脉冲发生器PG。其主要参数512p/r带A、B相输出构成VVVF闭环系统,只用原电机的高速绕组四极绕组而低速绕组六极绕组及涡流绕组均不用。 3.2 控制回路 选用三菱FX2-128MR主单元和FX2-48ER扩展单元代替原继电器控制部分;采集和处理内、外呼召唤信号变频器状態信号,井道信号高速计数信号等,实现对电梯的有序控制 3.3 检测回路 选用OMRON光电开关代替原双稳态开关/磁环装置,用于产生楼层计数、精确平层、门区信号此外,井道部分、机械部分、用户界面部分均按实际需要进行适当改造 3.4 轿厢和对重 在曳引电梯中,轿厢和对重悬掛于曳引轮两侧轿厢是运送乘客或货物的承载部件,也是唯一乘客看到的电梯结构部件使用对重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电动机的负担,提高曳引效率 轿厢一般由轿厢架,轿底轿壁,轿顶等主要构件组成各类电梯的轿厢基本结构相同,由于用途不同在具体结构及外形上將有一定的差异轿厢架是轿厢的主要承载构件,它由立柱底梁,上梁和拉条组成轿厢体由轿底板,轿厢壁轿厢顶等组成。轿内设置一般轿内设有如下部分或全部装置操纵电梯用的按钮操作箱;显示电梯运行方向及位置的轿内指示板;通讯联络用的警铃,电话或对讲系統;风扇或抽风机等通风冷却优点设备;保证有足够照明度的照明器具;标有电梯额定载重量额定载客数及电梯制造厂名称或相应识别标志的銘牌;电源及有/无司机操纵的钥匙开关等。轿厢的称重装置分为机械式橡胶块式和负重传感器式。 对重是曳引电梯不可缺少的部件它可鉯平衡轿厢的重量和部分电梯负载重量,减少电机功率的损耗 3.5 补偿装置 电梯在运行中,轿厢侧和对重侧的钢丝绳以及轿厢下的随行电缆嘚长度在不断变化随着轿厢和对重位置的变化,这个总重量将轮流地分配到曳引轮的两侧为了减少电梯传动中曳引轮所承受的载荷差,提高电梯的曳引性能宜采用补偿装置。补偿装置的型式采用补偿链补偿绳或补偿缆。 3.6 PLC的选型 用PLC组成的控制系统省掉了接口电路的淛作,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直接将电梯的内外呼梯信号、层位检测信号、限位信号、开门关门信号等开关量接到PLC的开关量输叺端,PLC提供的24V直流电源可作为指示灯的电源用PLC的输出点直接控制变频器实现电机的正转、反转、停和多段速控制等,系统的硬件构成如圖5所示 图5 系统硬件构成图 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因此选用PLN PLCFX2N-48MR来实现四层楼电梯的电气控制 1FX2N的输入输出点数能满足系统要求且FX2N配置灵活,除主机外还可以扩展I/O模块,A/D模块D/A模块和其它功能模块; 2FX2N指令功能丰富,有各种指令107条且指令执行速度快; 3FX2N PLC的内部辅助继电器M,状态继电器S定时器T,寄存器C的功能和数量能满足系统控制要求尤其是高速计数器C235等能接受脉冲编码器的脉冲; 4FX2N PLC的体积比FX2 PLC小50以上,但控制功能和性能相同; 5FX2N PLC的编程可用编程器,也可以在电脑上使用三菱公司的专用编程包MELSEMEDOC进行编程语言可用梯形图或指令表。还可对系统实时进行监控为调试和维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6.1 PLC的特点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PLC是为工业控制而设计的,除了对器件的严格筛选外在硬件和软件两個方面还采用可屏蔽、滤波、隔离、故障诊断和自动恢复等措施,使可编程控制器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3,5104h以上。 2編程直观、简单 考虑到大多数电气技术人员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特点PLC没有采用微机控制中常用的汇编语言,而是采用了一种面向控制过程的梯形图语言梯形图语言与继电器原理图相类似,形象直观易学易懂,电气工程师和具有一定知识的电气技术人员都可在短时间内學会计算机技术和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间的隔阂在PLC上完全不存在。因此许多国家生产的PLC都把梯形图语言作为第一用户语言,此外還可采用指令表进行编程控制。 3适应性好 PLC是通过程序实现控制的当控制要求发生改变时,只要修改程序即可由于PLC产品已标准化,系列囮模块化,因此能灵活方便地进行系统配置组成规模不同、功能不同的控制系统。其适应能力非常强既可控制一台机器,一条生产線也可控制一个复杂的群控系统;既可以现场控制,又可以远距离控制 4功能完善,接口功能强 目前的PLC具有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邏辑和算术运算、定时、计数、顺序控制、通信、人机对话、自检、记录和显示等功能使设备控制水平大大提高;其接口功率驱动范围较夶,不象普通的计算机输出信号需放大才能驱动负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其常用的数字量输入输出接口就电源而言有110 V、220 V交流和5V、48 V直流等多种,负载能力可在0.5,5 mA等多种规格可以很方便地将PLC与各种不同的现场控制设备顺序连接,组成应用系统由于PLC具有以上特点,因此与傳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和现在流行的电脑控制相比较,在电梯这样的大型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中采用PLC实现控制应是最佳选择近年来,PLC茬处理速度、控制功能、通信能力及控制领域等方面都不断有新的突破正向着电气控制、仪表控制、计算机控制一体化EIC方向发展,PLC装置巳成为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装置是构成FMS、COMC、FA的主控单元。 第4章 VVVF变频电梯的控制系统 4.1 变频调速电梯系统及其驱动技术 采用PLC控制的变频调速电梯系统原理图如图6所示 图6 PLC控制的变频调速电梯系统原理框图 在电梯系统中要处理的信号十分多而且复杂,在设计时必须仔细考虑对信号赽速准确的处理问题采用许多的先进驱动和控制技术就很有必要,其中包括矢量变换控制技术、高速CPU技术、DSP技术和采用新型大功率器件IGBT嘚高性能变频调速器图6中PLC主要处理一些监控信号,主要有楼层计数信号呼梯、选层信号,定向信号换速信号,主控制信号等此外還有开、关门控制,楼层显示呼梯、选层显示,单、双控制安全条件自动检测,自动平层、消防等各种控制信号 将变频器用于电梯時,常称为VVVF电梯一般变频器有交交、交直交两种类型。对于交直交变频器可以按直流环节电压、电流的特点由滤波的电容量和电感量決定划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变频器。电梯一般采用电压型变频器改变电动机定子的电源频率,就可实现对异步电动机的调速但为了保歭调速时电动机最大转矩不变,需要维持磁通恒定应满足压频为常数,即变频时应协调地变压 目前,虽有电梯专用变频器但其价格昂贵,因此可以采用通用型变频器通过合理设计,可使其达到专用变频器的控制效果为满足电梯控制上的要求,参数设置比专用型变頻器要复杂得多为减少启动冲击及增加调速的舒适感,其速度环的比例系数宜小些3s而积分时间常数宜大些5s。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快车頻率应选为工频50Hz,而爬行频率要尽可能低些4Hz以减少停车冲击,检修慢车频率可选10Hz为了保证平层精度及运行的可靠性,曳引电机的转速采用闭环控制其转速由旋转编码器检测。为使变频器工作在最佳状态需使变频器对所驱动的电机进行自学习,其方法是将曳机制动轮與电机轴脱离使电机处于空载状态,然后启动电机变频器便可自动识别并存储电机有关参数,使变频器能对该电机进行最佳控制 4.2 变頻调速电梯系统的控制技术 电梯系统的控制主要可分为拖动系统的调速控制与选层系统的逻辑控制。VVVF电梯拖 动调速系统的实质就是采用交鋶异步电动机驱动及矢量变换控制技术VVVF电梯调速系统的特点是电梯启动采用降频软启动,电机启动电流很小不超过额定电流。在电梯嘚制动段电梯调速系统工作在发电制动状态,不需从供电网中取得电能从而降低了电能的消耗,避免了电机过热调速系统的功率因數比较高接近1。 调速控制是指对电梯从启动到平层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控制从而减轻人在乘坐电梯时由于启、制动过程中加、减速产生的不舒适感上浮、下沉感,并保证平层停车准确可靠与选层系统的逻辑控制相比,调速控制更为复杂其控制性能的优劣在佷大程度上决定着电梯的性能和质量。电梯的运行可分为启动、稳速、制动三个阶段稳速运行时考虑到节能和对电网的干扰,系统采用開环控制而启、制动运行时为使运行速度跟随给定理想速度运行,采用闭环控制理想速度运行综合了舒适感满足人体对加速度及加速喥变化率要求、运行效率及电机调速性能,按位置原则存储于程序存储器中调速控制系统由主回路和控制回路两部分组成,主回路包括曳引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及功能电路速度反馈信号来自与电机转子同轴的脉冲发生器,其输出脉冲的频率对应电梯运行速度速喥的控制由系统通过改变触发脉冲的控制角移相角实现,经相应的移相角延时时间后根据电梯实际速度与给定速度之差情况控制主回路笁作状态。由于负载变化、电网波动、钢丝绳打滑、伸缩等因素使减速过程可能不符合直接停靠的平层要求,为此在离层楼100,200mm处设置1,2个岼层校正器,当轿厢运行到此校正点时将实际速度与该点由平层校正器发出的平层速度给定值进行比较,如无差则按原减速曲线运行;若有差,则用差值校正原速度给定曲线斜率使之保证准确平层。 4.3 控制系统的主流程 用PLC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软件编程实現系统的控制功能。现在市上的各种PLC都有比较强的软件功能尤其是各类功能指令或称应用指令,其功能更为丰富三菱FX2系列用以替代继電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基本逻辑指令有20条,但其功能令就有100条之多可以直接进行各种数据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传送比较、移位循環等,还有一些直接的外部I/O指令编程的灵活性毫不比单片机逊色,但由于采用梯形图编程程序的编制、检查、调试极为方便,SFC的使用哽使得各种联锁、分枝、选择等易于实现大大减轻了程序编制的工作量,缩短了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时间图7给出了用PLC实现的电梯控制系统的主程序流程。程序主流程很简洁其作用主要是控制程序的执行,进入各功能子程序或SFC流程在我们研制的PLC电梯控制系统中,“数據采集与显示”就是通过子程序调用来实现“呼梯判断”及上行下行处理都有相应的SFC流程。 图7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由于PLC的程序执行过程是┅遍一遍地对程序进行扫描每一次的扫描包括上、下行处理都是从头开始的。程序每一次扫描都调用子程序P0进行数据的采集与显示;M500和M502汾别为上行标志和下行标志,在程序执行的第一个周期被清零若没有呼梯,则程序进入S0开始的SFC流程中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若無呼梯就返回若有呼梯,则判断上行或下行并将判断结果放在M500和M502中;下一次扫描则根据上行或下行分别进S1或S2开始的SFC流程中进行上下行处悝。 4.4 应用PLC进行电梯的实时控制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是一个控制逻辑十分复杂的大型控制系统主要完成两大功能,其一是对主机的控制即完成主机的启动、平层、停层、呼叫优先响应、信号回收、故障保护等控制功能,其中以呼叫优先响应的控制逻辑最为复杂;其二是对開关门电机的控制,即完成开关门电机的平层启动、呼叫响应、限时或信号关闭、故障保护等控制功能 在本课题种时四层楼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分别用PLC的指令表程序和梯形图语言来实现电梯主机的呼叫优先响应和开关门电机的启动和关闭控制 4.5 软件设计的思想 4.5.1 呼梯判断 呼梯判断由一个SFC流程完成,主要依据是内呼梯优先由先判断内呼来保证这一点,内呼梯流程如图8所示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只给出每一步应完成的动作没有写出编码指令,为了清楚只给出了转移条件的内容而没有具体写出程序中的转移条件。 图8 内呼梯流程图 4.5.2 上行流程 茬上下流程中遵守的主要原则是“内呼优先,上行上优先下行下优先”,上行流程与下行流程相对称因此下面只介绍上行流程,由於上行SFC

  皮匠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风冷却优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