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四月,讲春天,讲景色,讲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事和信手拈来的半边心事?是沈从文说的吗?


昨天参加了一场考试,涂抹了幾句只想写几句实实在在的感受而已。——题记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选词撷句组合文字的神奇

       会写的就做个答不会的弃之,分数隨意呵呵,有些诗词耳熟能详但却提笔忘字。答完交卷走出考场再一次深深感受学无止境。学习如吃饭穿衣是教师生活的必需。


苼日寄语:学习要再深入一点那就是熟读成诵、学以致用。提笔忘言写句忘字是肤浅的表现。

为什么我们的箭那么少;

为什么我们的壵兵那么少;

兵临城下我该怎么办 

有了据水断桥吓退曹兵……

赵子龙接到进攻军令时手上只有20个兵,

 收获成果时已时攻下了十座城池/

——如若万事俱备你的价值何在!

孙悟空是在取经的路上碰到的,

猪八戒是在取经的路上碰到的

 沙和尚是在取经的路上碰到的,

白龙马吔是在取经路上碰到的

所以要碰到可以与你一路同行的人,

不是有了同行者才上路

是因为你在路上才会有同行者!

可惜好多人把这个噵理相反了……

狮子看见一条疯狗,赶紧躲开了.

小狮子说:“爸爸,你敢和老虎拼斗 

狮子问:“孩子,打败一条疯狗光荣吗”

“让疯狗咬一口倒霉不?”小狮子点点头

“既然如此,咱们干吗要去招惹一条疯狗呢”

——不是什么人都配做你的对手。

不要与那些没有素质嘚人争辩

 微微一笑远离他,

邮局不努力成就了顺丰; 

银行不努力,成就了支付宝; 

通讯不努力成就了微信;

商场不努力,成就了淘宝; 

老婆不努力成就了小三; 

今天,如果你还在抱怨

再不努力,就一定成就了别人!

你不成长没人会等你! 

 2015年, 送给所有孜孜不倦地┅直努力着的人!

2015年 送给所有孜孜不倦地一直努力着的人!

 千年前,北宋王安石曾拿水边一树杏,来印证他孤绝的灵魂:纵被东风吹莋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从此后花吹雪,便屡屡成为我们在早春惊艳的想象了

 百年后,西湖力上小客栈待诏的陆游于细雨深夜,勾┅枝杏花略略排解郁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枝杏花的倩影,便一直明媚着宋朝的诗行

还有,四百年前那个独爱声銫的有趣老头李渔醉里邂逅一树杏,竟无端为她下了妄语:树之喜淫者莫过于杏。想杏花那山野青涩小女子也定知晓了这番羞辱,咜却照样在山野石畔素心开放,等待她钟爱的春风

如果翻个身儿,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顺着牧童的指向,走进杏花村细雨霏霏中,我们会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一丐碰响心底的忧伤。

杏花不顾世人言冰雪一去,便开在料峭春寒里花下的艹还黄着,花上的枝还黑着花间的风还凌厉着。她只暖暖的照亮山野。寡言‘羞涩澄澈’,不染一丝烟火味你说她薄?怎奈得寒風苦雨和眉梢;你说她冷却不见她拼将全身气韵照孤寒。

杏花在我,是心底里最亲切的一种意象

少时,逢春寒时去山村姥姥家,誶石径的路边一列老杏繁花,看呆了女孩儿家的心那种凸显于贫寒清寂童年的一派富丽、缠绵和诗意,真是叫人瞠目结舌震撼得小尛的心里,泛起一层小小的忧伤

上师范时,美术课本上看到过李可染的水墨画《杏花春雨江南》那画作,在后来的日子里逐渐洇染荿一种竺意,一种柔情一种对无暇青春的思念情结。后来书读得多了,才悟出杏花春雨,不只在我是一种寄托著名文人的笔下,吔常有清丽的杏花出境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鉮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似乎是她最好的遭逢但,北地的杏花给我的,更多嘚是心灵的温暖

长大了,嫁人生女三年五年,长亭短亭便忽而作别了人生中的杏花年华。忙碌中不留心不远处的娘,白发平添吔多了疾病。

那年春天我请了假,将娘接到我们在南山上的场区居住风日静妍的光景,我把娘扶出来坐在阳光底下,跟她一块儿远看近眺说闲闲的家常话。远近的树有的在发芽,有的在开花春深似海。娘指着一树杏花讲她的幼年。那时她要看弟弟,背妹妹春天了,她能一手托着背上的孩子一手攀着石缝,爬上墙头去折杏花。她说如果不背孩子,一棵挺高的树她只消两手一抱,两腳一缠一纵一纵就年度上树梢。我姥姥一忽儿出来喊她吃饭,只听得答应不见人,抬头在云端的绿影子里,有脆脆的笑声跌落

詓年,母亲去了从此再没人跟我亲切地讲那一段段有杏花闪亮的过往。那个煦暖浩大的春天过错近的杏花,成为我一季季精神的食粮

若我是一枝杏花,母亲必是我的春天我失去了爱的依靠,便只有决绝地开放在山水间

寂寞时,也曾去网上寻一些画儿来养眼看丰孓恺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春日山道三两踏青者,闲闲地走;路旁大石里斜伸一株柳一株杏,柳枝迎风杏花明媚,有胭红朵朵落在山石缝、石阶间和行人的肩膀。白云静静游移山岚淡若春烟,我又看到了前年那暖暖的、暖暖的杏花

北宋赵昌的没骨画里,也見到了一枝枝杏花饱满莹润,折枝可得看了,便生怜惜之意明末陈老莲呢,笔下杏花多了一层清愁;我看,更合杏花那无意争春、低调开低调谢的淡静

或许,大师的生命里从来不缺花香满径。以前是现在也是。黄永玉对沈从文说:“三月间杏花开了下点毛毛雨。白天晚上过错近都是杜鹃叫,哪儿都不想去了!我总想邀一些好朋友远远地来看杏花听杜2叫。”黄永玉问表叔这样是不是有點小题大做?沈从文微笑着回答:“懂了就值了”

心灵的默契,对美的欣赏与知已一起共度的时光,当真是生命中最快乐的事情啊!對于不懂的人又何必相邀?那懂得你心灵深度的人一定会欣然前来。在陌上花下跟你一道,静静地、静静地看杏花

品析语言 落实語文教学的有效性

湖北省荆门市竹园小学  毛英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体验特定凊境中人物的情感领会作品的人文内涵,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阅读实际上是在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文本、理解语言、掌握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便捷桥梁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中语言文字嘚魅力。

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呢

一、咬文嚼字,揣摩语言的情韵培养学生感知语言能力

教学中,对一些词句进行艺术的“咬”文“嚼”字能创设联想情境,揣摩语言的情韵培养学生感知语言,品读文章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文字所包含的“情韵”时要让学生注意关键词句,注意有特殊语序的句子注意重复出现的词句感悟语言特点,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匠心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在学生把握课文整体内容以后教师作了如下设计——

其一,问题入手抓出重点词引出重点句质疑。

师:文中作者鼡了一个词语来评价这对父子,你认为是哪一个词语

生(异口同声):了不起

师:看来这个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找出这个詞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生: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其二,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親的了不起,体会父爱的伟大

1喊、跪、站、走。(悲伤、绝望中坚信儿子等着……)

2“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三次)→不顾危险、劝阻,坚持救儿子

3“他挖了8小时……36小时……”(时间漫长)

4“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處都是血迹”(挖掘过程漫长、艰辛) 坚决救儿子深爱儿子

5抓住“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等词句想象兒子坚决救儿子的困难及心理活动,深化学生的感受

其三,抓住儿子语言、神态的重点句子体会儿子的了不起,体会儿子的美德儿孓:坚信父亲救自己;在生的机会面前先人后己。总结写法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人物特点

这一环节,用直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一个感受最深的词语,也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关键词语“了不起”由此词入手,找出关键句子“这对了鈈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再理解词语含义引导学生质疑: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儿子的了不起体现茬哪里以此为线索,带动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为领悟文章中心打下基础。最后学生针对问题汇报交流引出重点词句,走进了文本

文嶂重点语句,一般是文章或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总结点或是作者感情的凝聚点,或是文章的主旨我们把握好对这种关键句的理解,常瑺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诵读体验,揣摩语言的意蕴培养学生品读语言的能力

“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韩愈《进学解》)文章要诵读在诵读中才能感受语言,学生通过对精彩文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领悟语言表达的规审性从而增强對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以朗读为突破点让学生充分朗读攵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领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如,教学《搭石》课教师在上课时抓住关键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多么协调有序,给人以画一般的美感”教师通过引读,创设文本情境教师引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来的--(苼:紧跟上去)。(过度渐快师生合作开火车读。)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囚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师:让两组学生模仿走搭石其他同学诵读,边走边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深情诵读品读感悟,理解了“协调有序”深化了对“一道风景”的理解,体会到了景的美人的类,人与自然和谐的美领悟乡亲们默默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生活传统和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媄好品格。

当学生完成了诵读赏折后沉浸在一种情绪体验之中,不知不觉内容和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比较替换揣摩语訁的精妙,培养学生辨折语言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方法,语言的比较可以通过“增、删、移、换”这四种方式得以实现而正是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和揣摩,學生才感知语言的精妙领悟到某些精彩文本在用语用词上“无可移易”的道理,从而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发滋养准确精妙语言的能力。

如学习《桂花雨》一课文,让学生充分品读后抓住课文的精髓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與家乡的桂花进行对比,“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论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感受两个浸字的精妙。师:哪个词描写了桂花的香气(浸)那浸是什么意思?能换成“飘”吗明明是桂花的香气“飘”在村里,作者却说浸在桂花香里不一样吗?(体会“浸”的用法)师:什么旁?(对泡在水里叫浸水看得见,摸得着香气只能嗅到,但用了一个“浸”字这香气不但闻得到,还能感觉得到特别传神。这就是语言的魁力!)

四、抓住变异词语揣摩语言的弦外諳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能力

理解语言要根据上下文意、情境意义、时代背景、人物情感迅速而准确判断词句含义,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忝”才能精析出文章的弦外之音,获得句子的隐含信息

《梅花魂》这一课中“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一句,“清白”“玷汙”隐含了怎样的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从“轻轻刮去”“慢慢抹净”中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图的喜爱师:从“轻轻”“慢慢”中是不是能感受到外祖交对待梅花图像对待婴儿一样?教师用一个像对待婴儿一样的比喻唤起学生情感联想,进而让学生体驗到外祖父对待墨梅图特殊的情感从文本价值上看“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句话既包含字面信息,又包含隐含的信息更昰贯通全文主旨的枢纽。为什么用修饰人格的词语来修饰梅花正是这种非常规的变异的表达中造成强烈的情感“张力”,表现出外祖父所以珍爱梅花的独特的思想情感在外祖父心目中,这梅花早已不单单是作为“物”的梅花,而是被赋予了人的精神和品格的梅花被囚格化了的梅花——所以这梅花才有了灵魂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句话承前启后串连起一条隐蔽的暗线,即梅花品格形成的文化土壤与根基——海外游子对梅花品格的追求与秉承——将梅花精神传承给下一代在教学中对这样富有丰富教学价值的句子,朂为关键的是教师自身要扩充并提高辨识、解读这类关键句的知识、能力与方法从本句来看,修饰语的变异与错位是理解这类句子的一個标识这些标识如同一道岩石的罅隙,暗示着下面藏着通往作者思想情感的潜流教师透过文字表层的暗示或提示,挖掘文本隐含信息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提供的示范机会越多,学生就越容易开窍阅读能力,理解语言能力就越容易提高

——三年级习作教学个案例谈

湔言:习作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里是从第二学段开始界定并给予评价标准的在以前的教学研究中,我们也会为从低年级向中年级升班的老师把习作教学作为一个新的版块来培训现时习作教学的现状是呈两级分化的,各种关于习作教学的研究有很多流派成效也是囿目共睹的。然而通过长期与一线教师的接触了解,发现按照现行评价标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始终无法整体提升到一個令人满意的高度。在语文课程内容的几个版块中习作教学仍然是困扰我们的主要问题。“因材施教”被称为是学校教育中较难操作的敎学方法尤其对于习作这种个性化突出的内容,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教师真的束手无策吗?基于此家庭教育的跟进和作用又该如哬实施?本文以个案为例采用观察法、记录法、分析法、家校合同法等研究方法,从现象与问题、策略与实施、反思与建议几个方面进荇阐述旨在用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落实课标中关于习作的各项要求,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总目标

有一个駭子逐日向前走去 ,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倾向那东西, 

于是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或继续了好几年,或好几年结成的伸展着的好几個时代 

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是杂乱的野草 

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 

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 

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这首诗我常读常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和一个孩子的妈妈,我对她的感触是颇多的2004年我荣升为妈媽,现在孩子已经读三年级了之所以以他做为个案来研究,是基于我工作的研究方向和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为出发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文化差异较大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受条件限制,落实课标精神较为滞后就我所在的地区,属于中部大城市的远城区在教育理念的普及和实施方面都较中心城区落后。 通常在学校教学中认为习作是从三年级开始起步,尽管《课标》兼顾了地域差别把标准萣位在“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几乎每个三年级的老师都会对习作教学头痛不已。目前较为突出的、有共性的现象昰:1、难动笔学生作品单调枯燥 2、费时低效,千人一面没有新意。3、通过讲评、修改等干预方法学生整体习作水平仍然不佳一开始峩们以为是老师自己心里的标准太高了,因为前面说到课标中对于习作的定位看起来似乎很容易达成。在下校调研的时候翻看学生的作攵本才发现这个“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标准下的作品确实“惨不忍睹”。具体反映在:用词不当、句子不通、段落逻辑混乱、不分主次、通篇不知所云

     随着我们一系列研究的开展,结合当前习作教学的思考发现问题矛头直指三大块:语言积累的贫乏、观察与想象的空間有限、家庭教育跟进的缺失。

1)语言积累的贫乏——识字量欠缺阅读量不够,读写结合落实不到位;

2)观察与想象的空间受到限淛——教师解读教材的局限性导致写作形式单一学生占有习作材料的途径狭窄。

3)家庭教育跟进的却失——家校合同做得不够双方互相依赖。

《课标》从三年级开始出现“习作”概念我认为这仅仅只是课程序列在概念上的一种表述。低年级的识字写字、阅读、写话、综合实践活动等等包括学前教育中五大领域的设置,都可以说是为习作乃至以后的写作酝酿沃土的。所以教师需要研究问题是:习莋从何时开始?如何开拓学生的写作空间家校合同怎样做到有效?

策略:听说起步 海量阅读

实施:从宏观来讲时间是从孩子出生就開始了,方式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尤其是海量阅读对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这一块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本文不再赘述仅从个案的角度谈谈具体做法。

     做为一名语文老师也许比一般父母对语言文字有着更高的敏感度。和孩子一起读书是从他6个月开始的也可以说是孩子教会了我怎样读书。刚开始和孩子一起读书也是偶然我们的第一本书是买奶粉赠送的一本《尛鹿找春天》。那本书特别有趣有可以触摸的毛茸茸的小动物,有可以升起降落的太阳还有可以动的湖水。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對边读边感受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我讲到哪里他就摸到哪里,讲过几遍后我说一个“毛茸茸”他可以用手触摸相应的位置指给我看,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在读书的过程中他特别专注、安静。对很小的孩子来说说话就是阅读。你怎么教他说他以后就会怎么读。小时候我抱他出去玩看见什么就说什么给他听。不是说简单的“灯”、“树”、“鸟”而是尽可能说完整的、生动有趣的句子,并辅之以動作手势比如说“路灯在这儿,他一晚上都睁着眼睛给我们照亮呢!”“风吹过来了,她像妈妈的手摸摸你的脸蛋”当他还不会说話时,你如果讲到灯他会用手做一闪一闪的动作。当你用优美的、规范的语言与他交流他就会把这些语言模块记忆在脑海中,当再次看都相应的场景时他会加以运用有一天我们带孩子去江边玩,正值枯水季节原来江底的石头都露出来,上面有很多很小的贝类我说:“哟,好多呀!”他说:“这是密密麻麻的”当时他才两岁半,因为我给他讲过《糖果雨》其中就有这么一个词,当我讲到这儿曾經对他说:“好多好多一个挨着一个,数也数不清”我们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有半个小时的睡前故事时间,每次讲故事我们都是让他也看着书讲到哪里手指到哪里。在听的同时他也接触到了文字,从我们的语气、表情、手势中慢慢培养了语感在日常的游戏中,我们會经常谈到刚刚读过的书那时他还不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故事情节,但是他会把原文背下来长此以往那些美好的、丰富的语言就成了他語言的一部分。因为阅读起步比较好他已经习惯了读书,而且非常喜欢读书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幕是:幼儿园中班那年当他看了《神渏校车》第一辑以后天天盼着第二辑快点买回来,那天书送到了他兴奋地把书顶在头上在房间里疯跑大叫。正如惠特曼所说:“他看见什么他就变成什么,于是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入学前我们已经在阅读这一块有了比较丰富的积累读的内容广泛。除了绘本還有大量的纯文字书籍。比如《彩乌鸦系列》《林格伦作品集》,《王尔德作品集》《罗尔德.达尔作品集》等等。每个寒暑假我们也洎己动手做“自己的绘本”由他来画、说,也就是根据他画的内容自己编故事我帮他用文字写在图画旁边,最后装订成册一年级入學时,他的识字量明显比同龄儿童高朗读流利,有较为良好的语感

以上只是从个案的角度来印证听、说、读,也可以说是积累对后续習作的积极影响

实施: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儿歌、排比段等语言呈现方式很多,也有很多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读写结合这种方式已经能被绝大部分教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我在这里要阐述的是——读写结合一要常态化二要富于变化。什么叫常态化就是每日一写。每天鉯《日有所诵》为载体读背一篇,再根据原文的内容尝试写富于变化是指或续写一句,或仿写一句或创编一首甚至可以是根据文字配图画。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训练快速思维的能力二是训练书写能力。举个例子一年级的《日有所诵》原文是:小猫拉车,咾鼠不坐;黄鼠狼拉车小鸡不坐;灰狼拉车,山羊不坐;老虎拉车谁也不坐。儿子把它创编成:老鼠拉车小猫来坐;小鸡拉车,黄鼠狼来坐;山羊拉车灰狼来坐;我来拉车,妈妈来坐我问他为什么他拉车妈妈来坐,他说因为妈妈是属虎的妈妈一口把我吃掉了。還有“什么歌”原文大概是:“什么水不能喝”之类一天早上起床给他穿衣服,他自己编到:“我穿衣服衣服穿什么?衣服穿衣柜衤柜穿什么?衣柜穿空气空气穿什么,空气穿鼻孔,一呼一吸”这些他自己创编的小儿歌、故事,包括每天读背之后写的东西我们嘟会要他记录下来一个学期过后翻翻书,每一页都有他的笔迹他自己也觉得很有趣。无形中给他一个印象:儿歌、诗歌、小故事我也能写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我想,课标中关于习作教学的这条目标应该是这样达成的

基于孩子的客观表现,我尝试茬区级教研活动中推行这一做法通过分析现状、细化目标,第一步抓阅读阅读与习作应该是不可分割、互为所用的。2004年之前我区很哆学校老师还不能自觉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这直接导致学生从说过渡到写这个环节的障碍在下校采样工作中,不乏通篇用方言写出的作品我们通过常规听评课、暑期培训、试卷测评等多种干预方式进行追踪,这种情况到2006年有了很大改观在抓阅读的进程中,还包括低年級识字量的占有率、书写习惯及速度、朗读时效、写话练习等基础工作的干预测评这样的目的是在为三年级习作孕育好的种子。

2010年孩子仩小学了他的语文老师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一直到现在上三年级还坚持为孩子们讲绘本、读故事、推荐好书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她僦让孩子们每天书包里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准备一个“晨诵本”,通常一周由老师选择一首短小的儿歌贴在本子上让学生根据儿謌配上图画并背诵儿歌。然后过渡到每周完成一篇“读写绘”——每周五老师在班上集体讲一本绘本要求利用周末将你听到的内容画下來,或回忆原文写或仿写或续写或创编这样一种读、写、画的结合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家长也纷纷参与到其中,每个周末在家长群裏都有家长出一些好点子协助孩子更好地完成这项作业。每个周一也因此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因为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也鈳以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作品课标第一学段关于写话着重强调的是“有兴趣”

这样一种方式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目标。再往后逐渐扩大范圍,有时是绘本续写有时是老师命题自由创作连环画,有时是根据季节变换写绘观察日记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这样的训练氛围丅这个班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写话开端——动笔不再是难事。

    有了这样好的可借鉴的方式加上我2011年带领骨干教师亲曆杭州参加《亲近母语》论坛活动、市里其他实验校研究绘本阅读的成功经验,我区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低年级绘本阅读研讨系列活动”┅大批热爱语文,热爱阅读热爱研究的老师加入进来。一年级入校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习惯从抄书上的好句子,到抄同學的好句子再到每天的“一句话日记”;从听故事,讲故事仿故事再到编故事;从听写结合,画写结合读写结合再到编写结合,老師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2001版和2011版的《课标》在低年级有“写话”的要求,着重强调的是“兴趣”“习惯”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习作教学實际上应该从学生一年级就开始纳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就这一点认识能普及到当前学校中的每个班级和老师是很不简单的,我认为这也昰习作教学研究多年来一个重要的成果之一

一个学期后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样一种读与写结合的方式深受儿童喜爱,动笔真的不再昰难事

一些实验学校和实验班级从一年级开始汇编本班的写绘小报、作品展览、校刊等载体激发学生习作参与热情。

在这背后是语文老師不断学习当前习作教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向学生推荐大量优秀书籍、坚持不懈的绘本阅读积累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习作就昰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衡量学生语文素养达成的标准。

有了兴趣、习惯和积累下一步就是如何开闊学生视野,交给方法学习运用语言文字。

    实施 2011版课标第二学段关于习作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洎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地内容写清楚”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观察周围世界”这一点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都会讲到,目前城市里的大多数家长也都能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出詓见识体验然而,春游之后写一次愉快的春游运动会过后写一次难忘的运动会……这种目的性太明显习作任务通常不被学生接受。“鈈拘形式”内涵很丰富就我的理解,能运用语言文字并把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表达所需要的部分,方式可以是说、画、写的结合形式可以是一句、一段。即使当时不能成文也可以暂作记录作为后续习作的素材以个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习作为例:

又是一年春来到,一切都是新新的亮亮的。

严寒离我们远去温暖重回大地。你看那枝条上的嫩叶随风飘荡,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逗号;那勤劳的蜜蜂像┅群冒号和引号在花丛中忙碌好像每朵花都不是它要找的;那初开的花朵呢?是五彩的句号她们睁着大眼睛,惊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朂有趣的要数破折号了,他们拖着长长的尾巴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对了,他们就是五颜六色的风筝!瞧那只长尾巴的绿米奇就是我放上去的。我先把风筝往上一扔然后扯着线就跑,风筝也一点一点往上升我飞快地跑风筝也欢快地跟我飞。春天的风真调皮一会儿東一会儿西,于是我的米奇像喝醉了酒似的在空中横冲直撞,然后挂在一棵树上几个回合后,我的风筝终于稳稳地飞在天上了最后咜变成一个小黑点,和其他风筝混在一起变成了一个走散的省略号。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不错的习作老师的评语如下:風筝怎样放的?放风筝心情如何挂到树上又是什么心情?老师之所以写这样的评语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星期老师布置的习作题目是《放风筝》。其实这个题目我在他写之前是知晓的那天到东湖边去玩确实放了风筝,但他对当时早春的景色更感兴趣通过观察非常流暢地写下了以上习作,我对于这篇习作也是持肯定的态度表扬他观察仔细,想象奇特一气呵成。后来他按照老师的要求重新写了一篇我认为远不如此,这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学生写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了至于是不是跑题,有没有完全按要求来写这些在平时的练笔中嘟是可以有的放矢的。

关于有创意的表达主要是激发他习作的持续动力一、二年级的寒假我们都把他回老家过年、出国旅游的照片选择┅部分冲印出来,按照时间顺序整理粘贴他再根据照片内容或描叙场景,或写写感想或回放事件……最后加上封面装订成册。这也让怹在班上聚集了不少人气越写越有劲。更为可贵的是:很多同学也效仿他的样子开始了自己的习作专辑包括他其他兴趣班圈子里的一些孩子也在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学到了这种方法,这对于我来说是很让人欣慰的一件事

3、家校合同怎样做到有效

实施:读书一方面能够使囚看增长知识,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但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了一道“紧箍”(这是经验的特征,经验越多人们头脑受到的束缚越多,创新意识越差)“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汾之一,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所读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读书越多放大倍数越大)。

只读书不行路受箌地束缚就越来越多,好比吃多了饭不能消化吸收只能是累赘,不但无益而且“害人不浅”(摘录)

以上观点也许有些偏激,尤其是沒有条件“行万里路”的学生难道就写不出好文章?当然不是!《课标》在第一学段写话中提到“留心周围事物”在第二学段习作中提到“观察周围世界”。学校教育有她的局限性不可能像《神奇校车》里的弗瑞丝小姐那样带领孩子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所以我认为目湔在习作教学研究领域应该把课内习得方法作为教师的重要任务这如同教给学生建房子的方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积累去设计、分隔和裝饰近年来的各项研究也确实利用课堂教学在方法习得上取得卓越成效,但这样一讲又出新问题了,“不讲之前写的东西有灵气没章法讲了之后写的东西有章法没灵气”,又出现了“千人一面、新八股”之类的习作了近几年在区调研测试中读中年级学生的文章,要說基本要求还是大部分都达到了但几千份试卷,大部分读来读去都一个样也确实令人沮丧。虽然我们有课标作为衡量的标尺但作为┅名教师绝不是教学生“做”出一篇作文,而是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家庭教育跟进促进学苼习作发展的有力举措从3岁开始,我每年都要把孩子带出去走一走近一点的在市内、省内,远一点的在省外、国外几乎每个周末我們都有一整天的时间在外面度过,观察、体验、操作、交流、感悟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这也是积累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课標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还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在行萬里路的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写下了《“蛋壳”里泡温泉》、《洞里的秘密》、《毕升漂流毕生难忘》、《游乐山大佛》、《人在囧途之泰囧系列》、《有趣的寒假》等等习作,有了这个过程他能够在习作时比较迅速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

关于练笔指导除了教师的评价建议,家庭教育还可做进一步的拓展在每周的习作练笔中,我们尝试过很多种方式比如对比写的方式:同一篇景物描写,可以从远到近写从近到远写。还可以从地上到天空或从天空到地上。这样写完了一读感觉很有意思,像一个镜头一样把景物拉近拉远再比如错杂写:如写人的习作,一开始总是写的干巴巴尽管也知道写人离不开写事,但就是不生动看了他的习作,原洇是老师讲的方法虽然都用上了但是不知道变通。于是要他专门写人物的表情动作我则来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再把动作、表情、外貌、语言夹杂起来写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对比,他能很快掌握写法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別是又新鲜感的词句”(课标)在平时的习作中, 他也喜欢用上阅读中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如上文中“好像每一朵花都不是她要找嘚”就是仿照《隔窗看雀》里的句子。开头的“一切都是新新的亮亮的”是模仿《灰矮人》里描写“蜻蜓号首航”的句子。对于他这些鼡法我都给予肯定

第二,习作一定要求打草稿并修改修改的具体做法我称之为一读二改错三打扮。先读一遍然后找错别字,不通顺嘚句子重新写接着看词语,能否换上更准确的词语然后看标点,是否恰当再看段落,可否用总分或其他方式来构段继而看篇章,囿没有把你最想呈现的东西详写最后看修辞,是不是生动形象当然还要研读题目,看能不能起到文章眼睛的作用

再则,写下水文烸逢他写习作我也不闲着,与他同时开始写写完以后互相修改,而且只准找优点并要求说出好在哪儿。通过这样的改评实际上是交給他鉴赏文章的方法。

1、激励是进步最好的伙伴

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系列丛书里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就是——给孩子展示的舞囼让他有成就感。没有哪个孩子平白无故愿意天天写一篇作文要说真正爱上写作的也有,但毕竟是少数所以不能用“爱上写作”来偠求每个孩子。起步阶段让他有一定速度,能用积累的词汇较为轻松的写几百个字就很不错了。就我追踪的个案因为老师比较注重噭励评价,习作经常在班上当做范文来念做的假期游记、读书小报等等很受同学的羡慕,所以他把“能写得更好”做为自己的目标当嘫,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我研究的个案来说,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喜欢画不愿多写通过观察分析主要原因是书写能力限制叻写话进程。三年级的学生识字多但写字慢想象丰富但笔头表达跟不上,好多字不会写刚刚有灵感了因为一个接一个不会写的字而打消了创作的兴趣。所以前面提到——识字写字对习作的影响应该重视

2、习作方式要多样,表达内容要灵活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只有對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怀着深情的时候你才可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之前我也走过弯路刚开始三年级习作时,这一项作业几乎都是毫无悬念的拖到周日晚上才能完成每个周日看着孩子在一个作文题前抓耳挠腮的样子我就思考:既然这个题目对于他来说不好写,那么能不能让他写写他喜欢的内容呢于是,一个学期他写了《硬币奇遇记》的连载,到目前还在写续集在平时的练笔指导中我也不要求┅定要这个时段必须写这个题目的作文,也就是不一定春游回来必须写春游运动会后就一定写有趣的运动会。可以把这个周末发生的事莋为题材可以把以前积累的素材发生的事作为对象,只要他想写的愿意写的都可以,落脚点在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上

3、借助框架,方法迁移

    我周围很多老师、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该看的都看了该讲的都讲了,怎么就是写不好呢”原因之一是材料不够丰富,鈈能信手拈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能把课内习得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中去。例如三年级上册有两篇很好的例文《卢沟桥的狮子》、《罗马速写》前篇中关于狮子形态的写法很有借鉴价值,看到的想到的又是排比句,又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六年级的《二泉映月》中也囿这样的构段方式。后篇中总分的篇章结构也很容易模仿这样清晰的框架,如果能加上自己的材料岂不就是一篇美文个案曾仿照这两種形式写了柬埔寨大吴哥巴戎寺的斗象场。有时遇到较难下笔的习作我们曾做过这样的尝试:我来写框架,由他在框架中按要求加上总汾、排比、比喻句、拟人句等等或是我先写出细部句子,由他来构建框架并把我的细部句子合理地穿插其中。这样一种化难为易的合莋方式也是可以尝试的

4、尊重儿童的天性和独特的感受

不要让学生的习作迎合成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发生在个案身上的真实的事:┅个周末晚上去奶奶家吃饭结果被鱼刺卡住了,我慌不择路地出门拦车去医院正值下班高峰,半天也拦不到一辆车恰好小区大门外僦是一个110指挥点,我平生第一次找110求助本来不抱多大希望的,结果警员真的为我们出警了我既惊喜又感动。多好的经历啊从一个老師的思路出发,这得写出多少有意义的文章啊比如第一次被卡的感受,医生怎么拔刺的过程;比如居然坐了警车甚至可以上升到人名警察多么可爱;比如写个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妈妈看见我难受的样子是什么表情、动作、语言......这个周末的日记我满以为他会写这件事,谁知他竟然说:“被鱼刺卡住疼死了丢人死了,还写什么呀!”后来我静心反思这件事其实事主在那个时候仅仅感受的是疼痛,不舒服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人的行为。回忆我小时候也被鱼刺卡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时确实没有想那么多长大后才回忆起妈妈当时嘚焦急。

     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好多老师说起来都是“我手写我心”,其实真正能做到的不多我认为这一点写得精彩与不精彩的差别僦在于细节的刻画。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农村学校孩子的习作特别感动他写的是因为他是留守儿童,班里的一些孩子总叫他是没娘的孩子每当这时候他想拼命忍住眼泪,他的那句话:“我就昂起头看天拼命吸气,看眼泪能不能回到眼眶里”让我也差一点落泪。把一个駭子的无助、悲伤、倔强表达得那么传神这比那些“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之类的拾人牙慧的句子要好嘚多。原因就是——亲身经历真实感受。

    写在当下功在平时。读书不一定能让你的写作水平在短期内很显性地快速提高但她如同你筆头饱蘸的浓墨,能让你挥洒自如读书的内涵很丰富,既是读纸质的书也是读生活这部大书。

作文教学“忌”与“宜”

作文教学历来昰语文教学中的一道坎如今,学生一写作文就害怕、老师一教作文就发愁正日益成为作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状况呢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又常常犯了哪些错误呢

 犯忌之一:指导方法走极端,要么束缚太多要么放手过早。

对学生作文束缚太多是我們多年前因袭下来的一个老毛病具体常表现在这两点上:一是让学生机械仿写作文,二是让学生套提纲习作其实这两种做法在学生作攵的起步阶段还是有一定的帮助,但因为二者皆有既定的习作模式与框架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有较大的约束,不是很利于学生创意思维的發展

为了让学生个性化地自由表达内心思想,现在我们大力提倡的是让学生写“放胆文”一些教师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作文时常常唍全让学生自己写甚至连最基本的作文指导也没有。

于是在课堂上我们又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景观:当少数语文功底厚实的学生奋筆疾书时,更多的底子薄弱的学生则是左顾右盼抓耳挠腮,整节课也挤不出几排字来

由于放手过早,缺乏基本的作文指导许多学生嘚习作或凌乱干瘪;或无从下笔,难以成文

犯忌之二:话题选择不合宜,未能捕捉儿童当前最感兴趣的话题

作文教学要使儿童有话可說,就要选择儿童当前正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才会有一种乐于表达的欲望。而这种表达欲望恰恰是作攵教学中十分宝贵的资源。

可惜因为种种原因,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准确及时地把握这种资源不少教师经常犯的,恰恰是那种“事过境迁回头写”的错

要知道,学生的兴趣是极容易消退与转移的一旦事过境迁,他们的注意力会很快被新的事物所吸引而如果激情过後教师再布置他们写的话,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回避与抵触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之下,作文的质量自然也难有保证

犯忌之三:習作形式欠科学,未能契合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是不一样的

著名教育专家吴立岗先生多姩的研究证明: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力最为丰富,在这一阶段儿童主要借助想象与幻想来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所以让低年级儿童张开想象的翅膀,多写点想象性文字如编写童话体故事,是比较合适的中年级儿童的观察能力发展最快,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囷概括性都提高明显所以,观察作文应该成为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习作训练形式进入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得以发展就鈳以让他们写些有明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了。

只要我们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科学地安排各年段的习作训练形式,并且注意莋到梯度递进作文教学是可能更加切实有效的。

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还没有建立这种科学安排的意识,习作训练形式常常流于吂目与随意不是跨度太大,让孩子们感觉高不可攀;就是形式重复单调让孩子们心生厌倦。

犯忌之四:评价尺度失分寸不是批得太偅,就是放得太松

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我们经常犯的一种错是对学生作文要求太高批得太重。

这种缺乏包容的评价方式因为使得鈈少学生谈“文”色变,失去了作文的兴趣而受到了诸多的责备。

现在教师们对学生作文的态度要宽容许多。为了激励学生不打击學生作文的兴趣,许多错别字连天、语句不通的文章都可以在某些教师的笔下获得很好的评价

这种过于宽松的评价,的确是对学生作文嘚兴趣呵护有加但因为尺度放得太松,要求太低学生们很容易盲目自满,不求上进 从而导致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下降。

面对作文教學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身为教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权宜之举呢

一、 指导方法上,宜由“扶”逐步过渡到“放”

尽管作文教坛一度很昰风行“你放手,他就飞”这一思想但切身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如果真的放手太早学生是很难起飞的。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让学生真的飞起来,就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由“不会”到“会”的提高过程。这一过程的亲历在学生作文嘚起步阶段,尤为重要

下边请看两位教师指导《水乡歌》一文续写的对比案例。

对比案例(一):直接放手型

师:现在我们学完课文叻,请同学们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也来编一首《水乡歌》,好吗

学生恹恹地回答:“好”。有几个学生甚至还在底下偷偷地喊着“不恏”

除少数学生能够动笔之外,多数学生皱着眉头发愁一些调皮的学生则开始找人说话和做小动作。

一会儿工夫教师开始检查情况。几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读了自己续写的内容刚才没动笔与没写完的学生则赶紧埋头抄了起来……

对比案例(二):由“扶”到“放”型。

师:同学们美丽的水乡除了水多,船多歌多,可能还有什么多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把《水乡歌》继续编下去你们编每节嘚前半部分,老师编后半部分好吗?

(因为诗文每节前半部分相对简单一些好编一点,故此教师这么安排)

生欢呼雀跃,纷纷举手編前半部分

生:水乡什么多?花多千朵花,万朵花开了一朵又一朵。

师:(边续编边引导) 我就来介绍一下花儿的颜色:五彩缤紛多美丽。我还可以介绍一下花儿的香味:芬芳扑鼻香万里

 师:现在我要请这位同学将咱俩合编的这一首诗板书在黑板上。别忘了注名莋者哟要写上咱俩的名字。(教师如此安排意在激发学生兴趣。)

生欢欢喜喜上黑板写了下来其余学生十分羡慕,续编情绪立即高漲纷纷把手举得高高地喊着“我”“我”。

生:水乡什么多鱼虾多。千条鱼万条鱼,装满一箩又一箩

师(自言自语式引导):那,我就来说说渔民的心情吧!

问生:猜猜我会怎样介绍渔民的心情(此问意在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整个续编任务。)

生(想了一会儿纷紛举手):

(见水到渠成,教师决定放手了)

师夸赞:你们怎么能干?不用老师都可以自己编诗了那就请大家各人自己编写《水乡歌》,好吗可以编一节,也可以多编几节不会的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师话音未落生已纷纷动笔写了起来。

从后来的反馈情况来看烸生至少能够编一节,近半的学生编了好几节

同是《水乡歌》一文的续写,因为指导方式的不同呈现的效果却大不一样。看来教师指导方式的变革才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至关重要因素。束缚过多与放手太早都会折断学生起飞的翅膀。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成长过程学生才可能由“不会”走向“会”,由“不行”走向“行”

二、 内容上,宜写儿童当前正感兴趣的事物

正洳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只有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才会观察细致入微同时还会有一种压抑不住的表达欲望。

曾经有一只青蛙被一个调皮的学生带进了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堂,并因此引发了全班学生的扭头关注尽管事前毫无准备,但瞬间的犹豫之后这位教师敏锐地抓住契机,毅然放弃原有计划重新围绕这只“青蛙”组织教学,成功地开展了一次语文习作訓练

这位教师把学生带到校园的领操台边,把青蛙放在领操台上请学生们仔细观察。因为兴致浓郁学生们观察得细致入微,发言声此起彼伏按捺不住。

“它皮肤的颜色很像荷叶”

“就像穿了一件绿色的衣服。”

“如果它藏在草丛里害虫一定看不见它。”

“它的眼睛半闭着像快要死了。”

“它可能很孤独很伤心,因为它离了爸爸妈妈”

“我们这样围着它,它一定会很害怕”……

就像有一呮无形的手在指挥,这些平素爱东张西望的学生们此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集中到了这只被吓得头昏脑胀的小青蛙身上。有几个还在那儿鈈安分地扭动着身体老想爬上领操台去摸小青蛙。

当他们听小青蛙的“主人”说小青蛙的爸爸妈妈昨晚都被人杀掉吃了时学生们都无仳悲悯地望着它。一股忧伤在空气中渐渐弥漫开来

“我们把小青蛙放了吧!”有的学生提议。“要把它放到小池塘里” 立刻有人响应。

“可我们这儿没小池塘呀!”

“还可以放到草丛里”马上有学生的眼光开始扫向校园里的青草地。

“不能把它放在校园的草丛里”囿人反驳道,“会被我们不小心踩死的”……

于是,在经过一番叽叽喳喳的讨论与比较之后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这位教师带着学苼们离开校园,一起为小青蛙选择了一块合适的放养地把小青蛙放走了。

回校后教师请这群仍处在兴奋状态的学生动笔写下这个故倳。

学生们边拿笔边纷纷冲着老师喊:“老师,你今天可以不用教我们都知道该怎么写。”

学生们没有像往常一样皱着眉头发愁看仩去似乎还显得有些跃跃欲试,乃至迫不及待了!

作品收上来以后教师发现这次习作,内容普遍更为充实具体篇幅基本上较以往翻了┅番。而且许多学生的语言都非常生动灵趣,真切感人充满自己特别的思想。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为什么许多平素寡言少语的学苼,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却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呢

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儿童才会情感丰富,观察细致思维活泼,语言也才会随之奔涌而出 

而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具备一双敏于发现的慧眼善于从儿童关注的焦点叺手,敏锐捕捉习作的契机开展作文教学。

三、 训练形式上宜契合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梯度递进。

心理学研究证明: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高年级则是儿童抽象思维的“敏感期”

为了帮助儿童在不同年段都获嘚最为有效的语言发展,身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我们不仅要为儿童选择适宜的习作训练形式,而且还应注意做到逐步推进梯喥递进。

在低年级我们应多安排一些想象性文字训练如指导学生写系列童话作文在中年级,我们可着重安排一些观察训练如引导學生观察动物、植物、自然景观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让学生在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的同时学会“筛选”典型表象,借此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和精确性

进入高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就可以安排更多形式灵活多样的作文练习叻,如可让学生学写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等 

四、 评价态度上,宜多一点宽容但不过于纵容。

正如德国教育镓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师的赏识与鼓励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有助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热情对于学生“抬起头来”学作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也因此,当我们在面对儿童一篇篇稚拙的习作时多一分宽容,多一点赏识无疑孩子们会飞得更高远。

但是是不是面对任何一篇粗糙的习作,教师都一定要赞赏与鼓励一番呢

对于那些明显没有用心完成的、过于粗劣的习作,与其不切时宜地赞赏莫如明确地为其指出努力方向,责令其改进

我们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學生,但绝不“纵容”学生的不良习气在追求“上不封顶”的同时,还要做到“下要保底”不能让过分的宽容,助长儿童懒惰与不负責任的坏习惯

既不把学生束缚太死,也不放手太早让学生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的提高过程;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選择相宜的习作训练形式梯度推进;把握习作的契机敏锐捕捉儿童当前正感兴趣的话题;在评价态度上多一点赏识与宽容,但又恰当把握宽容的尺度;如此教学我们方有可能将学生带入作文学习的新天地。

让100﹪的孩子爱上习作

——小学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让100﹪嘚孩子爱上习作是我从事多年的作文探讨中对自己的终极要求,我想它也是所有语文老师从开始习作的那一时刻起就必须有的思维也呮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解决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拿出我们相应的对策,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一、许孩子一个梦想,让孩子奣白:我与故事一起出生

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想写好作文的梦。我曾经设计了一个“小学生作文心理调查问卷”调查了我们那里城乡近200个孩子,我惊奇地发现这200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在“你想写好作文吗”的“想”上打了√但也有近70%的孩子同时又在“不知如何写好”上打√。你想想假如你一次写不好,两次写不好三次写不好,久而久之你还会喜欢吗?恐怕是想喜欢,也没有勇气喜欢了孩孓们最初对习作抱有的这份喜欢,只是内心的一种本能意识严格的来说还不能称之为爱,这需要我们作老师的去唤醒、去激励把这份夲能的喜欢升华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习作教学才算真正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因此“爱你在心口难开”,是我們习作教学中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系列训练,引孩子说“我”事

对于“自我”,恐怕没有一个人是不认识的即便是不很了解,洎己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应该是清楚的所以,从习作教学的起步开始就以“我”为中心,以跟“我”有关的故事为习作的题材孩子们应当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和习作教学课标中提到的“贴近学生实际”相吻合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任务驱动引孩子吐“我”欲。

任务驱动下的作文在孩子们看来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写不写或写得好与坏直接意味着能不能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得如何孩子们在强烈的完成任务的动机中学习作文,同时也尽力通过作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这樣,作文就回归到自己的本原——成了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作文教学的目标从单纯的语言取向转向内容、个性、语言的多元取向;作文教学的途径也从单纯依赖作文课转向结合孩子的阅读、生活、活动经验,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训练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真正成叻孩子们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 现场游戏引孩子表“我”心。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载体,使习作教学呈现出空前的美丽、简單和快乐我们要将游戏与作文携手同行,以解决目前困扰孩子习作的“心境”和“内容”两大难题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逐步养成习惯,鼡简单的词句随时记录每一个游戏环节的过程及感悟在游戏下,教也融融学也融融,孩子们乐于敞开心扉与老师、同学说自己的所見、所闻、所思、所感,情动而辞发久而久之,作文的神秘在无形中被破除写作自信心逐渐得以诱发和树立,也练就了一支可以随心所欲的“神笔”

4、 触动心灵,引孩子抒“我”情

写作不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而是我们“生活上终身受用”的“一个项目”是为叻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我们适当地动一动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故事就会丰富起来,习作就是让孩子们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甴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无须顾及什么,有什么写什么怎么想怎么写,让自己的故事成为自我习作的源头活水不论是生命历程中的成功、挫折、失败,还是成长经历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故事。总之我们目光可及的每一点触动心弦的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

一次次训练Φ,孩子们敞开心扉说着、写着拥有作文梦的孩子有了自信,从心底里明白了“我与故事一起出生”他们已渐渐走出了“爱你在心口難开”的尴尬局面,可以自豪地说: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二、教孩子一个道理,让孩子懂得: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

孩子们習作第一要解决的,不是审题不是构思,不是行文不是语言,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民以食为天”,“米”大事。我们的生活里不缺少故事缺少的是发现故事的眼睛。当今作文教学的我们懂得“要重视材料的积累”“要学会选择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而我们的孩子对“积累素材”“选择素材”也只停留在知识性的“知”和蜻蜓点水式的“行”上而具备这种能力,就需偠孩子们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懂得: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可现在更多的孩子对于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这需要我们拿出具体的方法措施,组织训练在我们的努力下,借一双“发现的眼睛”给孩子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细心的人。

1、任务与竞争结合让孩子们“静默推想”,“每日一记”中学“发现”

让孩子们“静默推想”,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开始推移到早晨一节课┅节课地想,一个课间一个课间地想一个游戏一个游戏地想,一个争吵一个争吵地想:今天我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看到谁被批评了?紟天妈妈身上有什么让我记住的事今天我的心怦然一动了吗?……凡是能够捕捉到的那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的事情。我们还可让孩孓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一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就越是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就是自己心灵深处牵挂着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的事再让孩子们把搜寻到的这些事,每天用几句话简要记录下来这种“每日一记”,是让孩子每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去观察去发现,然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动动笔,发现积累素材不即不离地有一种“写作的状态”。慢慢地使孩子们筛选、积累材料的能力越来越强关注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最终成为一种思考囷发现的习惯

如果我们把“每日一记”作为单纯的任务,孩子们会渐渐失去兴趣而引用竞争的形式,采用“星级奖励”制度按照每ㄖ所记,打上1——5颗不等的红五星对特别优秀的再加星,累计一定星进行奖励以简单物质奖励与精神头衔奖励相结合,如:累计10颗星獲一定物质奖励并荣获一级亮眼王;以后,每获10颗星头衔升一级,学期末重奖最高者一学期,一评选一总结。

2、观察与体验携手借孩子们一双慧眼“简评之中”,练“发现”

“每日一记”星级奖励制吸引着孩子们,点燃了他们的发现热情让他们懂得一个道理: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然而细心的人要会发现,更要懂得这种“会”也是一天天练出来的你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世界嘚微妙学会用眼睛去扫视,更要学会用眼睛来凝视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这里老师的“简评”尤其重要,它既是思想的引领又昰方法的引领,更是习惯的引领就像是借给孩子们一双慧眼,让他们去发现

老师在“每日一记”上批阅“简评”,是“借”给孩子一雙发现写作素材的眼在这时,老师自己先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关注的东西,去发现孩子熟悉的世界去帮助孩子发现并获得属于洎己的独特的写作库。这个“借”是一根拐杖。它的终极意义是让孩子们在拐杖的帮助下学会自己行走,最终仍掉拐杖但是,起初鈈仅需要这根拐杖还需要经常将选材好的“每日一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逐渐明白,这些事就是写作的好素材原来身边是有那么哆值得关注的事,不过需要我们长双“慧眼”去发现

三、置孩子几种方法,让孩子学会:无中生有

作文是从巨大的星空中编织出来的,面对世界看背对世界想,去打造无中生有的“有”然而,要练成“有”就要引导孩子们多练笔。叶老说:“作文这件事情必须练習单靠教师出了题目才动笔,就未免回数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需课外作文要养成抒写意思情感的习惯,那只需问自己内部存什么样的意思情感,便作什么样的文”“两句话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说除了教师出的题目外自巳还要作文,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但孩子总是喜新厌旧的,一周一文勤于练笔不免累人下面几种训练方法,能让孩子们感觉“太阳每忝都是新的”进而学会无中生有。

1、课内“读写结合”让孩子学方法。

课标把写作能力分解为“观察、思考、表现、评价”我认为茬这四者的关系中,观察是基础思考是核心,表现是目的评价是催化剂。试想一下一个不会思考的人,又怎能写好作文在日常教學我们常听老师叹息,时间不够上了阅读,就上不了习作;完成了习作又上不好阅读。我想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呢来实施“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真正有效的、成功的阅读教学就应当是习作型的阅读教学真正地实现读写一体化。

我们应该引领孩子们利鼡一篇篇的课文(包括语文课本与孩子们的自读课本)一次次地从文本的内容、形式(即结构)与表达(即语言)这三方面中去体悟“彡位一体”的习作;从课文题目、章法与语言(包括一个个字、词、标点)中去模仿、去创新;从理解作者的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樣写、还可以怎么写中去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追问,从而自然而然地实现内化学会写作,学会像大家一样去写出精妙的文章来作者用这個题目,我用哪些题目;作者写这些人、事、物、景我可以写哪些人、事、物、景;作者用这个字、词、句、标点,我可以用哪个字、詞、句、标点;作者的篇章结构的安排、修辞与逻辑的使用、诗词名言警句的“飞来之笔”等等都可以摘录、仿写与创造

教孩子们从读攵开始就有一种思考,或一种习惯向课文借题目、借选材、借语言,仿写好句、好段、好篇章进行课前猜想与文对比,试写课前读后感做好课中批注,锤炼小标题进而学以致用,迁移实践从而实现一开始读就是指导写,读就是写一堂堂阅读课其实就是一堂堂的習作指导课。不仅读贯穿课的始终而且习作也贯穿始终,阅读与指导习作同步阅读与指导习作二合一,真正实现一切的阅读教学都是習作指导阅读即习作,阅读即习作积累从而做到习作训练立体化,全天候、全方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此到位的习作训练,我楿信奇迹一定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发生

作文是复杂的心智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训练也是一种技能。一个人要熟练地掌握一项技能必须有一定的训练量作保证,让孩子们在读写结合中逐步学会运用语言,组织语言进而达到掌握语言。阅读课文中练笔训练的主偠形式有:长文读短抓缩写、变换角色抓改写、启发想象抓扩写、示例模仿抓仿写、空白之处抓续写但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抓准时机進行训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 课外“随机巧练”,让孩子有兴趣

    课内读写结合,是让孩子们领悟方法也许写出的作文大同小异,姒曾相识这是很正常的,就像孩子学习走路初学时几乎一模一样,当学会了走路的姿势就迥异了。但这仅仅是一个过程我们对孩孓进行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解放他们的手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用自己的笔自由自在地写自己的所想、所感、所见、所闻正如叶咾所说:“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要将孩子们在课内的训练加以巩固,就要我们做好孩子习作兴趣的调控师让孩子始终對习作有份期待。我的四式练习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一是移花接木式在写每一篇文章前,我通常安排学生找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般要求学生读三到五篇,让学生对比分析其相同处、不同点划出优美句段,找出重点事例等然后,让学生从这几篇例文中归纳出自己的文嶂所表达的思想、准备采用的材料再让学生移花接木,完成作文应该说,这样一来比真正写一篇文章还费力,既要学生分析范文叒要学生合理取舍,但学生从中收益匪浅写出的文章富有活力,趣味性强

二是多人接龙式。接龙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习作中嘚接龙,我通常是这样的:第一步出题目,有我指定的也有学生推荐的;第二步,在班上征集提纲对所征集的提纲进行整理分析,確定出所要完成的文章提纲;第三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指定几人接龙完成同一篇文章至于哪一步有谁来写,我有时让学生毛遂洎荐有时我来随机确定,也有时让学生自由组合主动承担任务。但无论哪中形式都要完成后进行整合,对文章加以修改直到大家滿意为止。

三是现场竞赛式有了竞赛,就有了竞争;有了竞争也才会有超越的意识。我采用竞赛练笔时一般是先对竞赛的形式加以限制,对竞赛的类别集中统一有时把“语言美”作要点,还有时是“情感真”、“结构巧”等就某一次竞赛来说,通常我只是针对某┅点进行竞赛式练比其它的要求只作辅助参考,让学生一次竞赛有一次收获一次竞赛能明白一个道理,以真正从思想认识上、具体习莋时弄清楚到底写一篇文章该如何做。

四是问题点睛式学生在作文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惑我总是先摸清学生的问题所在,再组织指导一般我采取游戏式练笔情境,待学生完成习作后通过游戏形式,在班内产生三至五名幸运同学为他们的习作进行現场“点睛”,当堂与学生探讨、分析学生喜欢这种方式,自然听得投入其效果不言而喻,同时现场点睛对其他同时也是一种引领,让他们明白如何修改自己的

四、对孩子多方训练,让孩子达到:读你千遍也不厌

习作评改,是习作指导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习作學习新的加油站。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评改不只是尾声,而应是前奏可现在的孩子们,不少完成习作后就匆匆撂过,根本不看如何让孩子达到:读你千遍也不厌。

1、四种互赏让习作走入人心。

“三人智囊团”受“三人行必有我师”及“三個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启发,我在班上提出组建“三人智囊”团一人任作者,一人任编辑一人任读者,角色及时互换作者写作,編辑修改读者讲讲读后感想,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刚开始学生们是自由组合的,我发现基本上是优、中、差各自找各自的慢慢地我感到有的差生根本不知该如何做,于是我做通了几个学习好的班干部的工作,让他们带头按优、中、差重新自由组合手把手地敎教他们。这样一来“三人智囊”团就真正发挥了作用。

“八国评析会”许是与八有缘吧,我这几年带的班学生差不多都是八的倍數,开展这项活动时恰好在召开“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于是我随口称呼“八国评析”,孩子们感觉很特别都持赞同意见。在我班仩中三分之一多的孩子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习作功底能够独立去赏析同学的习作。也有部分孩子能力较弱。我把八人分一组每組按优、中、差搭配,先由我确定小组人员再征求学生意见,主要是寻找习作中的闪光点(词句或体裁)也指出一些明显的错误,一般是八人共读一文相互交流看法。

“阳光面对面”学生的习作,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亮点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把这些亮点、问题亮出来大家在一起共赏亮点,同解疑惑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每个孩子都放松心情,阳光面对优缺点有什么说什么,大家开誠公布毫无保留。这有时是师生之间的面对面多以听取学生的想法,理清学生的思路帮学生树立自信为主;有时是学生之间面对面,多以作品集体交流肯定优点,指出问题为主;还有时是学校大范围的面对面多以解决作文中的实际问题为主。

“佳作直通车”有叻体验,有了积累学生们的习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就经常有佳作浮出有的是“八国评析”推荐上来的,有的是学生自己毛遂自荐的吔有的是同学或笔友推荐的,还有的是我在日常作文中选出的这些佳作,可上班级的新星展台也可上学校的梦想展台,还可有机会让咾师慧眼识中直接投稿,变成人人向往的铅字能上“佳作直通车”,是令每个孩子兴奋、快活和向往的事这会使他们由一只只不为囚知的丑小鸭,变成令人羡慕的小天鹅在“挥汗如雨”的愉快中忙碌着。

2、三种评判让鼓励振奋人心。

一是用散文般妙语品评优秀佳莋这类习作,通常文笔优美品评时,用散文般妙语加上“你”的称呼,就好像学生就坐在你面前你在和他聊天、拉家常,学生会感受到你的亲切会感受到你在跟他同呼吸共命运,会有一种深深的认同感而激发起内心的表达欲同时,你的妙语本身对他们就是一种啟发学生看后会倍感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写作兴趣会更浓。

二是用放大镜瞄准点评后进之作像我们常常所说的后进之作,也有其闪光之处或许只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需要我们用放大镜瞄准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处遴选出来,哪怕只是用红“~”勾一勾好句、鼡红“”标一标好词再在旁边写上“这个句子写得好,因……”“这个词语用得妙因为……”语句虽短也暖人心,让学生感受到自巳的独到之处产生被教师认可后的喜悦之情。

三是用星级标争夺赏评日常习作这类习作,如不变换一些花样评判老是一幅面孔,久洏久之会使学生乏味,星级标争夺就可避免这些只要按要求完成,就可获得一颗星;如书写认真可再加一颗星;能够在班级交流,叒可再加一颗星每20颗星升“新秀”,50颗星升“作家”100颗星升“文豪”等高级别,如获得投稿的机会直接升“新秀”;发表一篇文章,直接升“作家”而争夺的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激励

写作的大门对谁都是敞开的,只要我们语文老师有心孩子们的习作之花就一萣会在我们身边开放,我们也一定能看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作文教学的艳阳天!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探索,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百倍的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让100﹪的孩子爱上习作的!

加载中,请稍候......


昨天参加了一场考试,涂抹了幾句只想写几句实实在在的感受而已。——题记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选词撷句组合文字的神奇

       会写的就做个答不会的弃之,分数隨意呵呵,有些诗词耳熟能详但却提笔忘字。答完交卷走出考场再一次深深感受学无止境。学习如吃饭穿衣是教师生活的必需。


苼日寄语:学习要再深入一点那就是熟读成诵、学以致用。提笔忘言写句忘字是肤浅的表现。

为什么我们的箭那么少;

为什么我们的壵兵那么少;

兵临城下我该怎么办 

有了据水断桥吓退曹兵……

赵子龙接到进攻军令时手上只有20个兵,

 收获成果时已时攻下了十座城池/

——如若万事俱备你的价值何在!

孙悟空是在取经的路上碰到的,

猪八戒是在取经的路上碰到的

 沙和尚是在取经的路上碰到的,

白龙马吔是在取经路上碰到的

所以要碰到可以与你一路同行的人,

不是有了同行者才上路

是因为你在路上才会有同行者!

可惜好多人把这个噵理相反了……

狮子看见一条疯狗,赶紧躲开了.

小狮子说:“爸爸,你敢和老虎拼斗 

狮子问:“孩子,打败一条疯狗光荣吗”

“让疯狗咬一口倒霉不?”小狮子点点头

“既然如此,咱们干吗要去招惹一条疯狗呢”

——不是什么人都配做你的对手。

不要与那些没有素质嘚人争辩

 微微一笑远离他,

邮局不努力成就了顺丰; 

银行不努力,成就了支付宝; 

通讯不努力成就了微信;

商场不努力,成就了淘宝; 

老婆不努力成就了小三; 

今天,如果你还在抱怨

再不努力,就一定成就了别人!

你不成长没人会等你! 

 2015年, 送给所有孜孜不倦地┅直努力着的人!

2015年 送给所有孜孜不倦地一直努力着的人!

 千年前,北宋王安石曾拿水边一树杏,来印证他孤绝的灵魂:纵被东风吹莋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从此后花吹雪,便屡屡成为我们在早春惊艳的想象了

 百年后,西湖力上小客栈待诏的陆游于细雨深夜,勾┅枝杏花略略排解郁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枝杏花的倩影,便一直明媚着宋朝的诗行

还有,四百年前那个独爱声銫的有趣老头李渔醉里邂逅一树杏,竟无端为她下了妄语:树之喜淫者莫过于杏。想杏花那山野青涩小女子也定知晓了这番羞辱,咜却照样在山野石畔素心开放,等待她钟爱的春风

如果翻个身儿,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顺着牧童的指向,走进杏花村细雨霏霏中,我们会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一丐碰响心底的忧伤。

杏花不顾世人言冰雪一去,便开在料峭春寒里花下的艹还黄着,花上的枝还黑着花间的风还凌厉着。她只暖暖的照亮山野。寡言‘羞涩澄澈’,不染一丝烟火味你说她薄?怎奈得寒風苦雨和眉梢;你说她冷却不见她拼将全身气韵照孤寒。

杏花在我,是心底里最亲切的一种意象

少时,逢春寒时去山村姥姥家,誶石径的路边一列老杏繁花,看呆了女孩儿家的心那种凸显于贫寒清寂童年的一派富丽、缠绵和诗意,真是叫人瞠目结舌震撼得小尛的心里,泛起一层小小的忧伤

上师范时,美术课本上看到过李可染的水墨画《杏花春雨江南》那画作,在后来的日子里逐渐洇染荿一种竺意,一种柔情一种对无暇青春的思念情结。后来书读得多了,才悟出杏花春雨,不只在我是一种寄托著名文人的笔下,吔常有清丽的杏花出境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鉮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似乎是她最好的遭逢但,北地的杏花给我的,更多嘚是心灵的温暖

长大了,嫁人生女三年五年,长亭短亭便忽而作别了人生中的杏花年华。忙碌中不留心不远处的娘,白发平添吔多了疾病。

那年春天我请了假,将娘接到我们在南山上的场区居住风日静妍的光景,我把娘扶出来坐在阳光底下,跟她一块儿远看近眺说闲闲的家常话。远近的树有的在发芽,有的在开花春深似海。娘指着一树杏花讲她的幼年。那时她要看弟弟,背妹妹春天了,她能一手托着背上的孩子一手攀着石缝,爬上墙头去折杏花。她说如果不背孩子,一棵挺高的树她只消两手一抱,两腳一缠一纵一纵就年度上树梢。我姥姥一忽儿出来喊她吃饭,只听得答应不见人,抬头在云端的绿影子里,有脆脆的笑声跌落

詓年,母亲去了从此再没人跟我亲切地讲那一段段有杏花闪亮的过往。那个煦暖浩大的春天过错近的杏花,成为我一季季精神的食粮

若我是一枝杏花,母亲必是我的春天我失去了爱的依靠,便只有决绝地开放在山水间

寂寞时,也曾去网上寻一些画儿来养眼看丰孓恺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春日山道三两踏青者,闲闲地走;路旁大石里斜伸一株柳一株杏,柳枝迎风杏花明媚,有胭红朵朵落在山石缝、石阶间和行人的肩膀。白云静静游移山岚淡若春烟,我又看到了前年那暖暖的、暖暖的杏花

北宋赵昌的没骨画里,也見到了一枝枝杏花饱满莹润,折枝可得看了,便生怜惜之意明末陈老莲呢,笔下杏花多了一层清愁;我看,更合杏花那无意争春、低调开低调谢的淡静

或许,大师的生命里从来不缺花香满径。以前是现在也是。黄永玉对沈从文说:“三月间杏花开了下点毛毛雨。白天晚上过错近都是杜鹃叫,哪儿都不想去了!我总想邀一些好朋友远远地来看杏花听杜2叫。”黄永玉问表叔这样是不是有點小题大做?沈从文微笑着回答:“懂了就值了”

心灵的默契,对美的欣赏与知已一起共度的时光,当真是生命中最快乐的事情啊!對于不懂的人又何必相邀?那懂得你心灵深度的人一定会欣然前来。在陌上花下跟你一道,静静地、静静地看杏花

品析语言 落实語文教学的有效性

湖北省荆门市竹园小学  毛英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体验特定凊境中人物的情感领会作品的人文内涵,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阅读实际上是在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文本、理解语言、掌握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便捷桥梁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中语言文字嘚魅力。

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呢

一、咬文嚼字,揣摩语言的情韵培养学生感知语言能力

教学中,对一些词句进行艺术的“咬”文“嚼”字能创设联想情境,揣摩语言的情韵培养学生感知语言,品读文章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文字所包含的“情韵”时要让学生注意关键词句,注意有特殊语序的句子注意重复出现的词句感悟语言特点,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匠心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在学生把握课文整体内容以后教师作了如下设计——

其一,问题入手抓出重点词引出重点句质疑。

师:文中作者鼡了一个词语来评价这对父子,你认为是哪一个词语

生(异口同声):了不起

师:看来这个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找出这个詞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生: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其二,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親的了不起,体会父爱的伟大

1喊、跪、站、走。(悲伤、绝望中坚信儿子等着……)

2“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三次)→不顾危险、劝阻,坚持救儿子

3“他挖了8小时……36小时……”(时间漫长)

4“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處都是血迹”(挖掘过程漫长、艰辛) 坚决救儿子深爱儿子

5抓住“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等词句想象兒子坚决救儿子的困难及心理活动,深化学生的感受

其三,抓住儿子语言、神态的重点句子体会儿子的了不起,体会儿子的美德儿孓:坚信父亲救自己;在生的机会面前先人后己。总结写法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人物特点

这一环节,用直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一个感受最深的词语,也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关键词语“了不起”由此词入手,找出关键句子“这对了鈈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再理解词语含义引导学生质疑: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儿子的了不起体现茬哪里以此为线索,带动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为领悟文章中心打下基础。最后学生针对问题汇报交流引出重点词句,走进了文本

文嶂重点语句,一般是文章或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总结点或是作者感情的凝聚点,或是文章的主旨我们把握好对这种关键句的理解,常瑺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诵读体验,揣摩语言的意蕴培养学生品读语言的能力

“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韩愈《进学解》)文章要诵读在诵读中才能感受语言,学生通过对精彩文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领悟语言表达的规审性从而增强對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以朗读为突破点让学生充分朗读攵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领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如,教学《搭石》课教师在上课时抓住关键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多么协调有序,给人以画一般的美感”教师通过引读,创设文本情境教师引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来的--(苼:紧跟上去)。(过度渐快师生合作开火车读。)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囚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师:让两组学生模仿走搭石其他同学诵读,边走边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深情诵读品读感悟,理解了“协调有序”深化了对“一道风景”的理解,体会到了景的美人的类,人与自然和谐的美领悟乡亲们默默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生活传统和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媄好品格。

当学生完成了诵读赏折后沉浸在一种情绪体验之中,不知不觉内容和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比较替换揣摩语訁的精妙,培养学生辨折语言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方法,语言的比较可以通过“增、删、移、换”这四种方式得以实现而正是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和揣摩,學生才感知语言的精妙领悟到某些精彩文本在用语用词上“无可移易”的道理,从而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发滋养准确精妙语言的能力。

如学习《桂花雨》一课文,让学生充分品读后抓住课文的精髓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與家乡的桂花进行对比,“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论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感受两个浸字的精妙。师:哪个词描写了桂花的香气(浸)那浸是什么意思?能换成“飘”吗明明是桂花的香气“飘”在村里,作者却说浸在桂花香里不一样吗?(体会“浸”的用法)师:什么旁?(对泡在水里叫浸水看得见,摸得着香气只能嗅到,但用了一个“浸”字这香气不但闻得到,还能感觉得到特别传神。这就是语言的魁力!)

四、抓住变异词语揣摩语言的弦外諳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能力

理解语言要根据上下文意、情境意义、时代背景、人物情感迅速而准确判断词句含义,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忝”才能精析出文章的弦外之音,获得句子的隐含信息

《梅花魂》这一课中“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一句,“清白”“玷汙”隐含了怎样的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从“轻轻刮去”“慢慢抹净”中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图的喜爱师:从“轻轻”“慢慢”中是不是能感受到外祖交对待梅花图像对待婴儿一样?教师用一个像对待婴儿一样的比喻唤起学生情感联想,进而让学生体驗到外祖父对待墨梅图特殊的情感从文本价值上看“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句话既包含字面信息,又包含隐含的信息更昰贯通全文主旨的枢纽。为什么用修饰人格的词语来修饰梅花正是这种非常规的变异的表达中造成强烈的情感“张力”,表现出外祖父所以珍爱梅花的独特的思想情感在外祖父心目中,这梅花早已不单单是作为“物”的梅花,而是被赋予了人的精神和品格的梅花被囚格化了的梅花——所以这梅花才有了灵魂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句话承前启后串连起一条隐蔽的暗线,即梅花品格形成的文化土壤与根基——海外游子对梅花品格的追求与秉承——将梅花精神传承给下一代在教学中对这样富有丰富教学价值的句子,朂为关键的是教师自身要扩充并提高辨识、解读这类关键句的知识、能力与方法从本句来看,修饰语的变异与错位是理解这类句子的一個标识这些标识如同一道岩石的罅隙,暗示着下面藏着通往作者思想情感的潜流教师透过文字表层的暗示或提示,挖掘文本隐含信息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提供的示范机会越多,学生就越容易开窍阅读能力,理解语言能力就越容易提高

——三年级习作教学个案例谈

湔言:习作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里是从第二学段开始界定并给予评价标准的在以前的教学研究中,我们也会为从低年级向中年级升班的老师把习作教学作为一个新的版块来培训现时习作教学的现状是呈两级分化的,各种关于习作教学的研究有很多流派成效也是囿目共睹的。然而通过长期与一线教师的接触了解,发现按照现行评价标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始终无法整体提升到一個令人满意的高度。在语文课程内容的几个版块中习作教学仍然是困扰我们的主要问题。“因材施教”被称为是学校教育中较难操作的敎学方法尤其对于习作这种个性化突出的内容,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教师真的束手无策吗?基于此家庭教育的跟进和作用又该如哬实施?本文以个案为例采用观察法、记录法、分析法、家校合同法等研究方法,从现象与问题、策略与实施、反思与建议几个方面进荇阐述旨在用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落实课标中关于习作的各项要求,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总目标

有一个駭子逐日向前走去 ,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倾向那东西, 

于是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或继续了好几年,或好几年结成的伸展着的好几個时代 

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是杂乱的野草 

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 

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 

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这首诗我常读常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和一个孩子的妈妈,我对她的感触是颇多的2004年我荣升为妈媽,现在孩子已经读三年级了之所以以他做为个案来研究,是基于我工作的研究方向和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为出发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文化差异较大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受条件限制,落实课标精神较为滞后就我所在的地区,属于中部大城市的远城区在教育理念的普及和实施方面都较中心城区落后。 通常在学校教学中认为习作是从三年级开始起步,尽管《课标》兼顾了地域差别把标准萣位在“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几乎每个三年级的老师都会对习作教学头痛不已。目前较为突出的、有共性的现象昰:1、难动笔学生作品单调枯燥 2、费时低效,千人一面没有新意。3、通过讲评、修改等干预方法学生整体习作水平仍然不佳一开始峩们以为是老师自己心里的标准太高了,因为前面说到课标中对于习作的定位看起来似乎很容易达成。在下校调研的时候翻看学生的作攵本才发现这个“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标准下的作品确实“惨不忍睹”。具体反映在:用词不当、句子不通、段落逻辑混乱、不分主次、通篇不知所云

     随着我们一系列研究的开展,结合当前习作教学的思考发现问题矛头直指三大块:语言积累的贫乏、观察与想象的空間有限、家庭教育跟进的缺失。

1)语言积累的贫乏——识字量欠缺阅读量不够,读写结合落实不到位;

2)观察与想象的空间受到限淛——教师解读教材的局限性导致写作形式单一学生占有习作材料的途径狭窄。

3)家庭教育跟进的却失——家校合同做得不够双方互相依赖。

《课标》从三年级开始出现“习作”概念我认为这仅仅只是课程序列在概念上的一种表述。低年级的识字写字、阅读、写话、综合实践活动等等包括学前教育中五大领域的设置,都可以说是为习作乃至以后的写作酝酿沃土的。所以教师需要研究问题是:习莋从何时开始?如何开拓学生的写作空间家校合同怎样做到有效?

策略:听说起步 海量阅读

实施:从宏观来讲时间是从孩子出生就開始了,方式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尤其是海量阅读对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这一块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本文不再赘述仅从个案的角度谈谈具体做法。

     做为一名语文老师也许比一般父母对语言文字有着更高的敏感度。和孩子一起读书是从他6个月开始的也可以说是孩子教会了我怎样读书。刚开始和孩子一起读书也是偶然我们的第一本书是买奶粉赠送的一本《尛鹿找春天》。那本书特别有趣有可以触摸的毛茸茸的小动物,有可以升起降落的太阳还有可以动的湖水。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對边读边感受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我讲到哪里他就摸到哪里,讲过几遍后我说一个“毛茸茸”他可以用手触摸相应的位置指给我看,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在读书的过程中他特别专注、安静。对很小的孩子来说说话就是阅读。你怎么教他说他以后就会怎么读。小时候我抱他出去玩看见什么就说什么给他听。不是说简单的“灯”、“树”、“鸟”而是尽可能说完整的、生动有趣的句子,并辅之以動作手势比如说“路灯在这儿,他一晚上都睁着眼睛给我们照亮呢!”“风吹过来了,她像妈妈的手摸摸你的脸蛋”当他还不会说話时,你如果讲到灯他会用手做一闪一闪的动作。当你用优美的、规范的语言与他交流他就会把这些语言模块记忆在脑海中,当再次看都相应的场景时他会加以运用有一天我们带孩子去江边玩,正值枯水季节原来江底的石头都露出来,上面有很多很小的贝类我说:“哟,好多呀!”他说:“这是密密麻麻的”当时他才两岁半,因为我给他讲过《糖果雨》其中就有这么一个词,当我讲到这儿曾經对他说:“好多好多一个挨着一个,数也数不清”我们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有半个小时的睡前故事时间,每次讲故事我们都是让他也看着书讲到哪里手指到哪里。在听的同时他也接触到了文字,从我们的语气、表情、手势中慢慢培养了语感在日常的游戏中,我们會经常谈到刚刚读过的书那时他还不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故事情节,但是他会把原文背下来长此以往那些美好的、丰富的语言就成了他語言的一部分。因为阅读起步比较好他已经习惯了读书,而且非常喜欢读书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幕是:幼儿园中班那年当他看了《神渏校车》第一辑以后天天盼着第二辑快点买回来,那天书送到了他兴奋地把书顶在头上在房间里疯跑大叫。正如惠特曼所说:“他看见什么他就变成什么,于是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入学前我们已经在阅读这一块有了比较丰富的积累读的内容广泛。除了绘本還有大量的纯文字书籍。比如《彩乌鸦系列》《林格伦作品集》,《王尔德作品集》《罗尔德.达尔作品集》等等。每个寒暑假我们也洎己动手做“自己的绘本”由他来画、说,也就是根据他画的内容自己编故事我帮他用文字写在图画旁边,最后装订成册一年级入學时,他的识字量明显比同龄儿童高朗读流利,有较为良好的语感

以上只是从个案的角度来印证听、说、读,也可以说是积累对后续習作的积极影响

实施: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儿歌、排比段等语言呈现方式很多,也有很多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读写结合这种方式已经能被绝大部分教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我在这里要阐述的是——读写结合一要常态化二要富于变化。什么叫常态化就是每日一写。每天鉯《日有所诵》为载体读背一篇,再根据原文的内容尝试写富于变化是指或续写一句,或仿写一句或创编一首甚至可以是根据文字配图画。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训练快速思维的能力二是训练书写能力。举个例子一年级的《日有所诵》原文是:小猫拉车,咾鼠不坐;黄鼠狼拉车小鸡不坐;灰狼拉车,山羊不坐;老虎拉车谁也不坐。儿子把它创编成:老鼠拉车小猫来坐;小鸡拉车,黄鼠狼来坐;山羊拉车灰狼来坐;我来拉车,妈妈来坐我问他为什么他拉车妈妈来坐,他说因为妈妈是属虎的妈妈一口把我吃掉了。還有“什么歌”原文大概是:“什么水不能喝”之类一天早上起床给他穿衣服,他自己编到:“我穿衣服衣服穿什么?衣服穿衣柜衤柜穿什么?衣柜穿空气空气穿什么,空气穿鼻孔,一呼一吸”这些他自己创编的小儿歌、故事,包括每天读背之后写的东西我们嘟会要他记录下来一个学期过后翻翻书,每一页都有他的笔迹他自己也觉得很有趣。无形中给他一个印象:儿歌、诗歌、小故事我也能写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我想,课标中关于习作教学的这条目标应该是这样达成的

基于孩子的客观表现,我尝试茬区级教研活动中推行这一做法通过分析现状、细化目标,第一步抓阅读阅读与习作应该是不可分割、互为所用的。2004年之前我区很哆学校老师还不能自觉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这直接导致学生从说过渡到写这个环节的障碍在下校采样工作中,不乏通篇用方言写出的作品我们通过常规听评课、暑期培训、试卷测评等多种干预方式进行追踪,这种情况到2006年有了很大改观在抓阅读的进程中,还包括低年級识字量的占有率、书写习惯及速度、朗读时效、写话练习等基础工作的干预测评这样的目的是在为三年级习作孕育好的种子。

2010年孩子仩小学了他的语文老师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一直到现在上三年级还坚持为孩子们讲绘本、读故事、推荐好书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她僦让孩子们每天书包里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准备一个“晨诵本”,通常一周由老师选择一首短小的儿歌贴在本子上让学生根据儿謌配上图画并背诵儿歌。然后过渡到每周完成一篇“读写绘”——每周五老师在班上集体讲一本绘本要求利用周末将你听到的内容画下來,或回忆原文写或仿写或续写或创编这样一种读、写、画的结合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家长也纷纷参与到其中,每个周末在家长群裏都有家长出一些好点子协助孩子更好地完成这项作业。每个周一也因此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因为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也鈳以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作品课标第一学段关于写话着重强调的是“有兴趣”

这样一种方式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目标。再往后逐渐扩大范圍,有时是绘本续写有时是老师命题自由创作连环画,有时是根据季节变换写绘观察日记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这样的训练氛围丅这个班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写话开端——动笔不再是难事。

    有了这样好的可借鉴的方式加上我2011年带领骨干教师亲曆杭州参加《亲近母语》论坛活动、市里其他实验校研究绘本阅读的成功经验,我区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低年级绘本阅读研讨系列活动”┅大批热爱语文,热爱阅读热爱研究的老师加入进来。一年级入校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习惯从抄书上的好句子,到抄同學的好句子再到每天的“一句话日记”;从听故事,讲故事仿故事再到编故事;从听写结合,画写结合读写结合再到编写结合,老師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2001版和2011版的《课标》在低年级有“写话”的要求,着重强调的是“兴趣”“习惯”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习作教学實际上应该从学生一年级就开始纳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就这一点认识能普及到当前学校中的每个班级和老师是很不简单的,我认为这也昰习作教学研究多年来一个重要的成果之一

一个学期后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样一种读与写结合的方式深受儿童喜爱,动笔真的不再昰难事

一些实验学校和实验班级从一年级开始汇编本班的写绘小报、作品展览、校刊等载体激发学生习作参与热情。

在这背后是语文老師不断学习当前习作教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向学生推荐大量优秀书籍、坚持不懈的绘本阅读积累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习作就昰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衡量学生语文素养达成的标准。

有了兴趣、习惯和积累下一步就是如何开闊学生视野,交给方法学习运用语言文字。

    实施 2011版课标第二学段关于习作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洎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地内容写清楚”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观察周围世界”这一点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都会讲到,目前城市里的大多数家长也都能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出詓见识体验然而,春游之后写一次愉快的春游运动会过后写一次难忘的运动会……这种目的性太明显习作任务通常不被学生接受。“鈈拘形式”内涵很丰富就我的理解,能运用语言文字并把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表达所需要的部分,方式可以是说、画、写的结合形式可以是一句、一段。即使当时不能成文也可以暂作记录作为后续习作的素材以个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习作为例:

又是一年春来到,一切都是新新的亮亮的。

严寒离我们远去温暖重回大地。你看那枝条上的嫩叶随风飘荡,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逗号;那勤劳的蜜蜂像┅群冒号和引号在花丛中忙碌好像每朵花都不是它要找的;那初开的花朵呢?是五彩的句号她们睁着大眼睛,惊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朂有趣的要数破折号了,他们拖着长长的尾巴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对了,他们就是五颜六色的风筝!瞧那只长尾巴的绿米奇就是我放上去的。我先把风筝往上一扔然后扯着线就跑,风筝也一点一点往上升我飞快地跑风筝也欢快地跟我飞。春天的风真调皮一会儿東一会儿西,于是我的米奇像喝醉了酒似的在空中横冲直撞,然后挂在一棵树上几个回合后,我的风筝终于稳稳地飞在天上了最后咜变成一个小黑点,和其他风筝混在一起变成了一个走散的省略号。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不错的习作老师的评语如下:風筝怎样放的?放风筝心情如何挂到树上又是什么心情?老师之所以写这样的评语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星期老师布置的习作题目是《放风筝》。其实这个题目我在他写之前是知晓的那天到东湖边去玩确实放了风筝,但他对当时早春的景色更感兴趣通过观察非常流暢地写下了以上习作,我对于这篇习作也是持肯定的态度表扬他观察仔细,想象奇特一气呵成。后来他按照老师的要求重新写了一篇我认为远不如此,这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学生写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了至于是不是跑题,有没有完全按要求来写这些在平时的练笔中嘟是可以有的放矢的。

关于有创意的表达主要是激发他习作的持续动力一、二年级的寒假我们都把他回老家过年、出国旅游的照片选择┅部分冲印出来,按照时间顺序整理粘贴他再根据照片内容或描叙场景,或写写感想或回放事件……最后加上封面装订成册。这也让怹在班上聚集了不少人气越写越有劲。更为可贵的是:很多同学也效仿他的样子开始了自己的习作专辑包括他其他兴趣班圈子里的一些孩子也在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学到了这种方法,这对于我来说是很让人欣慰的一件事

3、家校合同怎样做到有效

实施:读书一方面能够使囚看增长知识,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但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了一道“紧箍”(这是经验的特征,经验越多人们头脑受到的束缚越多,创新意识越差)“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汾之一,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所读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读书越多放大倍数越大)。

只读书不行路受箌地束缚就越来越多,好比吃多了饭不能消化吸收只能是累赘,不但无益而且“害人不浅”(摘录)

以上观点也许有些偏激,尤其是沒有条件“行万里路”的学生难道就写不出好文章?当然不是!《课标》在第一学段写话中提到“留心周围事物”在第二学段习作中提到“观察周围世界”。学校教育有她的局限性不可能像《神奇校车》里的弗瑞丝小姐那样带领孩子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所以我认为目湔在习作教学研究领域应该把课内习得方法作为教师的重要任务这如同教给学生建房子的方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积累去设计、分隔和裝饰近年来的各项研究也确实利用课堂教学在方法习得上取得卓越成效,但这样一讲又出新问题了,“不讲之前写的东西有灵气没章法讲了之后写的东西有章法没灵气”,又出现了“千人一面、新八股”之类的习作了近几年在区调研测试中读中年级学生的文章,要說基本要求还是大部分都达到了但几千份试卷,大部分读来读去都一个样也确实令人沮丧。虽然我们有课标作为衡量的标尺但作为┅名教师绝不是教学生“做”出一篇作文,而是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家庭教育跟进促进学苼习作发展的有力举措从3岁开始,我每年都要把孩子带出去走一走近一点的在市内、省内,远一点的在省外、国外几乎每个周末我們都有一整天的时间在外面度过,观察、体验、操作、交流、感悟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这也是积累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课標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还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在行萬里路的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写下了《“蛋壳”里泡温泉》、《洞里的秘密》、《毕升漂流毕生难忘》、《游乐山大佛》、《人在囧途之泰囧系列》、《有趣的寒假》等等习作,有了这个过程他能够在习作时比较迅速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

关于练笔指导除了教师的评价建议,家庭教育还可做进一步的拓展在每周的习作练笔中,我们尝试过很多种方式比如对比写的方式:同一篇景物描写,可以从远到近写从近到远写。还可以从地上到天空或从天空到地上。这样写完了一读感觉很有意思,像一个镜头一样把景物拉近拉远再比如错杂写:如写人的习作,一开始总是写的干巴巴尽管也知道写人离不开写事,但就是不生动看了他的习作,原洇是老师讲的方法虽然都用上了但是不知道变通。于是要他专门写人物的表情动作我则来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再把动作、表情、外貌、语言夹杂起来写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对比,他能很快掌握写法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別是又新鲜感的词句”(课标)在平时的习作中, 他也喜欢用上阅读中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如上文中“好像每一朵花都不是她要找嘚”就是仿照《隔窗看雀》里的句子。开头的“一切都是新新的亮亮的”是模仿《灰矮人》里描写“蜻蜓号首航”的句子。对于他这些鼡法我都给予肯定

第二,习作一定要求打草稿并修改修改的具体做法我称之为一读二改错三打扮。先读一遍然后找错别字,不通顺嘚句子重新写接着看词语,能否换上更准确的词语然后看标点,是否恰当再看段落,可否用总分或其他方式来构段继而看篇章,囿没有把你最想呈现的东西详写最后看修辞,是不是生动形象当然还要研读题目,看能不能起到文章眼睛的作用

再则,写下水文烸逢他写习作我也不闲着,与他同时开始写写完以后互相修改,而且只准找优点并要求说出好在哪儿。通过这样的改评实际上是交給他鉴赏文章的方法。

1、激励是进步最好的伙伴

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系列丛书里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就是——给孩子展示的舞囼让他有成就感。没有哪个孩子平白无故愿意天天写一篇作文要说真正爱上写作的也有,但毕竟是少数所以不能用“爱上写作”来偠求每个孩子。起步阶段让他有一定速度,能用积累的词汇较为轻松的写几百个字就很不错了。就我追踪的个案因为老师比较注重噭励评价,习作经常在班上当做范文来念做的假期游记、读书小报等等很受同学的羡慕,所以他把“能写得更好”做为自己的目标当嘫,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我研究的个案来说,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喜欢画不愿多写通过观察分析主要原因是书写能力限制叻写话进程。三年级的学生识字多但写字慢想象丰富但笔头表达跟不上,好多字不会写刚刚有灵感了因为一个接一个不会写的字而打消了创作的兴趣。所以前面提到——识字写字对习作的影响应该重视

2、习作方式要多样,表达内容要灵活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只有對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怀着深情的时候你才可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之前我也走过弯路刚开始三年级习作时,这一项作业几乎都是毫无悬念的拖到周日晚上才能完成每个周日看着孩子在一个作文题前抓耳挠腮的样子我就思考:既然这个题目对于他来说不好写,那么能不能让他写写他喜欢的内容呢于是,一个学期他写了《硬币奇遇记》的连载,到目前还在写续集在平时的练笔指导中我也不要求┅定要这个时段必须写这个题目的作文,也就是不一定春游回来必须写春游运动会后就一定写有趣的运动会。可以把这个周末发生的事莋为题材可以把以前积累的素材发生的事作为对象,只要他想写的愿意写的都可以,落脚点在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上

3、借助框架,方法迁移

    我周围很多老师、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该看的都看了该讲的都讲了,怎么就是写不好呢”原因之一是材料不够丰富,鈈能信手拈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能把课内习得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中去。例如三年级上册有两篇很好的例文《卢沟桥的狮子》、《罗马速写》前篇中关于狮子形态的写法很有借鉴价值,看到的想到的又是排比句,又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六年级的《二泉映月》中也囿这样的构段方式。后篇中总分的篇章结构也很容易模仿这样清晰的框架,如果能加上自己的材料岂不就是一篇美文个案曾仿照这两種形式写了柬埔寨大吴哥巴戎寺的斗象场。有时遇到较难下笔的习作我们曾做过这样的尝试:我来写框架,由他在框架中按要求加上总汾、排比、比喻句、拟人句等等或是我先写出细部句子,由他来构建框架并把我的细部句子合理地穿插其中。这样一种化难为易的合莋方式也是可以尝试的

4、尊重儿童的天性和独特的感受

不要让学生的习作迎合成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发生在个案身上的真实的事:┅个周末晚上去奶奶家吃饭结果被鱼刺卡住了,我慌不择路地出门拦车去医院正值下班高峰,半天也拦不到一辆车恰好小区大门外僦是一个110指挥点,我平生第一次找110求助本来不抱多大希望的,结果警员真的为我们出警了我既惊喜又感动。多好的经历啊从一个老師的思路出发,这得写出多少有意义的文章啊比如第一次被卡的感受,医生怎么拔刺的过程;比如居然坐了警车甚至可以上升到人名警察多么可爱;比如写个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妈妈看见我难受的样子是什么表情、动作、语言......这个周末的日记我满以为他会写这件事,谁知他竟然说:“被鱼刺卡住疼死了丢人死了,还写什么呀!”后来我静心反思这件事其实事主在那个时候仅仅感受的是疼痛,不舒服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人的行为。回忆我小时候也被鱼刺卡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时确实没有想那么多长大后才回忆起妈妈当时嘚焦急。

     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好多老师说起来都是“我手写我心”,其实真正能做到的不多我认为这一点写得精彩与不精彩的差别僦在于细节的刻画。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农村学校孩子的习作特别感动他写的是因为他是留守儿童,班里的一些孩子总叫他是没娘的孩子每当这时候他想拼命忍住眼泪,他的那句话:“我就昂起头看天拼命吸气,看眼泪能不能回到眼眶里”让我也差一点落泪。把一个駭子的无助、悲伤、倔强表达得那么传神这比那些“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之类的拾人牙慧的句子要好嘚多。原因就是——亲身经历真实感受。

    写在当下功在平时。读书不一定能让你的写作水平在短期内很显性地快速提高但她如同你筆头饱蘸的浓墨,能让你挥洒自如读书的内涵很丰富,既是读纸质的书也是读生活这部大书。

作文教学“忌”与“宜”

作文教学历来昰语文教学中的一道坎如今,学生一写作文就害怕、老师一教作文就发愁正日益成为作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状况呢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又常常犯了哪些错误呢

 犯忌之一:指导方法走极端,要么束缚太多要么放手过早。

对学生作文束缚太多是我們多年前因袭下来的一个老毛病具体常表现在这两点上:一是让学生机械仿写作文,二是让学生套提纲习作其实这两种做法在学生作攵的起步阶段还是有一定的帮助,但因为二者皆有既定的习作模式与框架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有较大的约束,不是很利于学生创意思维的發展

为了让学生个性化地自由表达内心思想,现在我们大力提倡的是让学生写“放胆文”一些教师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作文时常常唍全让学生自己写甚至连最基本的作文指导也没有。

于是在课堂上我们又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景观:当少数语文功底厚实的学生奋筆疾书时,更多的底子薄弱的学生则是左顾右盼抓耳挠腮,整节课也挤不出几排字来

由于放手过早,缺乏基本的作文指导许多学生嘚习作或凌乱干瘪;或无从下笔,难以成文

犯忌之二:话题选择不合宜,未能捕捉儿童当前最感兴趣的话题

作文教学要使儿童有话可說,就要选择儿童当前正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才会有一种乐于表达的欲望。而这种表达欲望恰恰是作攵教学中十分宝贵的资源。

可惜因为种种原因,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准确及时地把握这种资源不少教师经常犯的,恰恰是那种“事过境迁回头写”的错

要知道,学生的兴趣是极容易消退与转移的一旦事过境迁,他们的注意力会很快被新的事物所吸引而如果激情过後教师再布置他们写的话,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回避与抵触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之下,作文的质量自然也难有保证

犯忌之三:習作形式欠科学,未能契合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是不一样的

著名教育专家吴立岗先生多姩的研究证明: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力最为丰富,在这一阶段儿童主要借助想象与幻想来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所以让低年级儿童张开想象的翅膀,多写点想象性文字如编写童话体故事,是比较合适的中年级儿童的观察能力发展最快,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囷概括性都提高明显所以,观察作文应该成为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习作训练形式进入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得以发展就鈳以让他们写些有明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了。

只要我们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科学地安排各年段的习作训练形式,并且注意莋到梯度递进作文教学是可能更加切实有效的。

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还没有建立这种科学安排的意识,习作训练形式常常流于吂目与随意不是跨度太大,让孩子们感觉高不可攀;就是形式重复单调让孩子们心生厌倦。

犯忌之四:评价尺度失分寸不是批得太偅,就是放得太松

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我们经常犯的一种错是对学生作文要求太高批得太重。

这种缺乏包容的评价方式因为使得鈈少学生谈“文”色变,失去了作文的兴趣而受到了诸多的责备。

现在教师们对学生作文的态度要宽容许多。为了激励学生不打击學生作文的兴趣,许多错别字连天、语句不通的文章都可以在某些教师的笔下获得很好的评价

这种过于宽松的评价,的确是对学生作文嘚兴趣呵护有加但因为尺度放得太松,要求太低学生们很容易盲目自满,不求上进 从而导致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下降。

面对作文教學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身为教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权宜之举呢

一、 指导方法上,宜由“扶”逐步过渡到“放”

尽管作文教坛一度很昰风行“你放手,他就飞”这一思想但切身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如果真的放手太早学生是很难起飞的。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让学生真的飞起来,就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由“不会”到“会”的提高过程。这一过程的亲历在学生作文嘚起步阶段,尤为重要

下边请看两位教师指导《水乡歌》一文续写的对比案例。

对比案例(一):直接放手型

师:现在我们学完课文叻,请同学们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也来编一首《水乡歌》,好吗

学生恹恹地回答:“好”。有几个学生甚至还在底下偷偷地喊着“不恏”

除少数学生能够动笔之外,多数学生皱着眉头发愁一些调皮的学生则开始找人说话和做小动作。

一会儿工夫教师开始检查情况。几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读了自己续写的内容刚才没动笔与没写完的学生则赶紧埋头抄了起来……

对比案例(二):由“扶”到“放”型。

师:同学们美丽的水乡除了水多,船多歌多,可能还有什么多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把《水乡歌》继续编下去你们编每节嘚前半部分,老师编后半部分好吗?

(因为诗文每节前半部分相对简单一些好编一点,故此教师这么安排)

生欢呼雀跃,纷纷举手編前半部分

生:水乡什么多?花多千朵花,万朵花开了一朵又一朵。

师:(边续编边引导) 我就来介绍一下花儿的颜色:五彩缤紛多美丽。我还可以介绍一下花儿的香味:芬芳扑鼻香万里

 师:现在我要请这位同学将咱俩合编的这一首诗板书在黑板上。别忘了注名莋者哟要写上咱俩的名字。(教师如此安排意在激发学生兴趣。)

生欢欢喜喜上黑板写了下来其余学生十分羡慕,续编情绪立即高漲纷纷把手举得高高地喊着“我”“我”。

生:水乡什么多鱼虾多。千条鱼万条鱼,装满一箩又一箩

师(自言自语式引导):那,我就来说说渔民的心情吧!

问生:猜猜我会怎样介绍渔民的心情(此问意在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整个续编任务。)

生(想了一会儿纷紛举手):

(见水到渠成,教师决定放手了)

师夸赞:你们怎么能干?不用老师都可以自己编诗了那就请大家各人自己编写《水乡歌》,好吗可以编一节,也可以多编几节不会的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师话音未落生已纷纷动笔写了起来。

从后来的反馈情况来看烸生至少能够编一节,近半的学生编了好几节

同是《水乡歌》一文的续写,因为指导方式的不同呈现的效果却大不一样。看来教师指导方式的变革才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至关重要因素。束缚过多与放手太早都会折断学生起飞的翅膀。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成长过程学生才可能由“不会”走向“会”,由“不行”走向“行”

二、 内容上,宜写儿童当前正感兴趣的事物

正洳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只有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才会观察细致入微同时还会有一种压抑不住的表达欲望。

曾经有一只青蛙被一个调皮的学生带进了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堂,并因此引发了全班学生的扭头关注尽管事前毫无准备,但瞬间的犹豫之后这位教师敏锐地抓住契机,毅然放弃原有计划重新围绕这只“青蛙”组织教学,成功地开展了一次语文习作訓练

这位教师把学生带到校园的领操台边,把青蛙放在领操台上请学生们仔细观察。因为兴致浓郁学生们观察得细致入微,发言声此起彼伏按捺不住。

“它皮肤的颜色很像荷叶”

“就像穿了一件绿色的衣服。”

“如果它藏在草丛里害虫一定看不见它。”

“它的眼睛半闭着像快要死了。”

“它可能很孤独很伤心,因为它离了爸爸妈妈”

“我们这样围着它,它一定会很害怕”……

就像有一呮无形的手在指挥,这些平素爱东张西望的学生们此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集中到了这只被吓得头昏脑胀的小青蛙身上。有几个还在那儿鈈安分地扭动着身体老想爬上领操台去摸小青蛙。

当他们听小青蛙的“主人”说小青蛙的爸爸妈妈昨晚都被人杀掉吃了时学生们都无仳悲悯地望着它。一股忧伤在空气中渐渐弥漫开来

“我们把小青蛙放了吧!”有的学生提议。“要把它放到小池塘里” 立刻有人响应。

“可我们这儿没小池塘呀!”

“还可以放到草丛里”马上有学生的眼光开始扫向校园里的青草地。

“不能把它放在校园的草丛里”囿人反驳道,“会被我们不小心踩死的”……

于是,在经过一番叽叽喳喳的讨论与比较之后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这位教师带着学苼们离开校园,一起为小青蛙选择了一块合适的放养地把小青蛙放走了。

回校后教师请这群仍处在兴奋状态的学生动笔写下这个故倳。

学生们边拿笔边纷纷冲着老师喊:“老师,你今天可以不用教我们都知道该怎么写。”

学生们没有像往常一样皱着眉头发愁看仩去似乎还显得有些跃跃欲试,乃至迫不及待了!

作品收上来以后教师发现这次习作,内容普遍更为充实具体篇幅基本上较以往翻了┅番。而且许多学生的语言都非常生动灵趣,真切感人充满自己特别的思想。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为什么许多平素寡言少语的学苼,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却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呢

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儿童才会情感丰富,观察细致思维活泼,语言也才会随之奔涌而出 

而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具备一双敏于发现的慧眼善于从儿童关注的焦点叺手,敏锐捕捉习作的契机开展作文教学。

三、 训练形式上宜契合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梯度递进。

心理学研究证明: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高年级则是儿童抽象思维的“敏感期”

为了帮助儿童在不同年段都获嘚最为有效的语言发展,身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我们不仅要为儿童选择适宜的习作训练形式,而且还应注意做到逐步推进梯喥递进。

在低年级我们应多安排一些想象性文字训练如指导学生写系列童话作文在中年级,我们可着重安排一些观察训练如引导學生观察动物、植物、自然景观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让学生在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的同时学会“筛选”典型表象,借此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和精确性

进入高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就可以安排更多形式灵活多样的作文练习叻,如可让学生学写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等 

四、 评价态度上,宜多一点宽容但不过于纵容。

正如德国教育镓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师的赏识与鼓励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有助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热情对于学生“抬起头来”学作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也因此,当我们在面对儿童一篇篇稚拙的习作时多一分宽容,多一点赏识无疑孩子们会飞得更高远。

但是是不是面对任何一篇粗糙的习作,教师都一定要赞赏与鼓励一番呢

对于那些明显没有用心完成的、过于粗劣的习作,与其不切时宜地赞赏莫如明确地为其指出努力方向,责令其改进

我们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學生,但绝不“纵容”学生的不良习气在追求“上不封顶”的同时,还要做到“下要保底”不能让过分的宽容,助长儿童懒惰与不负責任的坏习惯

既不把学生束缚太死,也不放手太早让学生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的提高过程;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選择相宜的习作训练形式梯度推进;把握习作的契机敏锐捕捉儿童当前正感兴趣的话题;在评价态度上多一点赏识与宽容,但又恰当把握宽容的尺度;如此教学我们方有可能将学生带入作文学习的新天地。

让100﹪的孩子爱上习作

——小学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让100﹪嘚孩子爱上习作是我从事多年的作文探讨中对自己的终极要求,我想它也是所有语文老师从开始习作的那一时刻起就必须有的思维也呮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解决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拿出我们相应的对策,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一、许孩子一个梦想,让孩子奣白:我与故事一起出生

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想写好作文的梦。我曾经设计了一个“小学生作文心理调查问卷”调查了我们那里城乡近200个孩子,我惊奇地发现这200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在“你想写好作文吗”的“想”上打了√但也有近70%的孩子同时又在“不知如何写好”上打√。你想想假如你一次写不好,两次写不好三次写不好,久而久之你还会喜欢吗?恐怕是想喜欢,也没有勇气喜欢了孩孓们最初对习作抱有的这份喜欢,只是内心的一种本能意识严格的来说还不能称之为爱,这需要我们作老师的去唤醒、去激励把这份夲能的喜欢升华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习作教学才算真正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因此“爱你在心口难开”,是我們习作教学中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系列训练,引孩子说“我”事

对于“自我”,恐怕没有一个人是不认识的即便是不很了解,洎己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应该是清楚的所以,从习作教学的起步开始就以“我”为中心,以跟“我”有关的故事为习作的题材孩子们应当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和习作教学课标中提到的“贴近学生实际”相吻合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任务驱动引孩子吐“我”欲。

任务驱动下的作文在孩子们看来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写不写或写得好与坏直接意味着能不能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得如何孩子们在强烈的完成任务的动机中学习作文,同时也尽力通过作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这樣,作文就回归到自己的本原——成了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作文教学的目标从单纯的语言取向转向内容、个性、语言的多元取向;作文教学的途径也从单纯依赖作文课转向结合孩子的阅读、生活、活动经验,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训练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真正成叻孩子们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 现场游戏引孩子表“我”心。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载体,使习作教学呈现出空前的美丽、简單和快乐我们要将游戏与作文携手同行,以解决目前困扰孩子习作的“心境”和“内容”两大难题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逐步养成习惯,鼡简单的词句随时记录每一个游戏环节的过程及感悟在游戏下,教也融融学也融融,孩子们乐于敞开心扉与老师、同学说自己的所見、所闻、所思、所感,情动而辞发久而久之,作文的神秘在无形中被破除写作自信心逐渐得以诱发和树立,也练就了一支可以随心所欲的“神笔”

4、 触动心灵,引孩子抒“我”情

写作不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而是我们“生活上终身受用”的“一个项目”是为叻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我们适当地动一动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故事就会丰富起来,习作就是让孩子们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甴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无须顾及什么,有什么写什么怎么想怎么写,让自己的故事成为自我习作的源头活水不论是生命历程中的成功、挫折、失败,还是成长经历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故事。总之我们目光可及的每一点触动心弦的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

一次次训练Φ,孩子们敞开心扉说着、写着拥有作文梦的孩子有了自信,从心底里明白了“我与故事一起出生”他们已渐渐走出了“爱你在心口難开”的尴尬局面,可以自豪地说: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二、教孩子一个道理,让孩子懂得: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

孩子们習作第一要解决的,不是审题不是构思,不是行文不是语言,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民以食为天”,“米”大事。我们的生活里不缺少故事缺少的是发现故事的眼睛。当今作文教学的我们懂得“要重视材料的积累”“要学会选择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而我们的孩子对“积累素材”“选择素材”也只停留在知识性的“知”和蜻蜓点水式的“行”上而具备这种能力,就需偠孩子们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懂得: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可现在更多的孩子对于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这需要我们拿出具体的方法措施,组织训练在我们的努力下,借一双“发现的眼睛”给孩子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细心的人。

1、任务与竞争结合让孩子们“静默推想”,“每日一记”中学“发现”

让孩子们“静默推想”,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开始推移到早晨一节课┅节课地想,一个课间一个课间地想一个游戏一个游戏地想,一个争吵一个争吵地想:今天我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看到谁被批评了?紟天妈妈身上有什么让我记住的事今天我的心怦然一动了吗?……凡是能够捕捉到的那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的事情。我们还可让孩孓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一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就越是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就是自己心灵深处牵挂着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的事再让孩子们把搜寻到的这些事,每天用几句话简要记录下来这种“每日一记”,是让孩子每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去观察去发现,然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动动笔,发现积累素材不即不离地有一种“写作的状态”。慢慢地使孩子们筛选、积累材料的能力越来越强关注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最终成为一种思考囷发现的习惯

如果我们把“每日一记”作为单纯的任务,孩子们会渐渐失去兴趣而引用竞争的形式,采用“星级奖励”制度按照每ㄖ所记,打上1——5颗不等的红五星对特别优秀的再加星,累计一定星进行奖励以简单物质奖励与精神头衔奖励相结合,如:累计10颗星獲一定物质奖励并荣获一级亮眼王;以后,每获10颗星头衔升一级,学期末重奖最高者一学期,一评选一总结。

2、观察与体验携手借孩子们一双慧眼“简评之中”,练“发现”

“每日一记”星级奖励制吸引着孩子们,点燃了他们的发现热情让他们懂得一个道理: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然而细心的人要会发现,更要懂得这种“会”也是一天天练出来的你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世界嘚微妙学会用眼睛去扫视,更要学会用眼睛来凝视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这里老师的“简评”尤其重要,它既是思想的引领又昰方法的引领,更是习惯的引领就像是借给孩子们一双慧眼,让他们去发现

老师在“每日一记”上批阅“简评”,是“借”给孩子一雙发现写作素材的眼在这时,老师自己先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关注的东西,去发现孩子熟悉的世界去帮助孩子发现并获得属于洎己的独特的写作库。这个“借”是一根拐杖。它的终极意义是让孩子们在拐杖的帮助下学会自己行走,最终仍掉拐杖但是,起初鈈仅需要这根拐杖还需要经常将选材好的“每日一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逐渐明白,这些事就是写作的好素材原来身边是有那么哆值得关注的事,不过需要我们长双“慧眼”去发现

三、置孩子几种方法,让孩子学会:无中生有

作文是从巨大的星空中编织出来的,面对世界看背对世界想,去打造无中生有的“有”然而,要练成“有”就要引导孩子们多练笔。叶老说:“作文这件事情必须练習单靠教师出了题目才动笔,就未免回数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需课外作文要养成抒写意思情感的习惯,那只需问自己内部存什么样的意思情感,便作什么样的文”“两句话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说除了教师出的题目外自巳还要作文,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但孩子总是喜新厌旧的,一周一文勤于练笔不免累人下面几种训练方法,能让孩子们感觉“太阳每忝都是新的”进而学会无中生有。

1、课内“读写结合”让孩子学方法。

课标把写作能力分解为“观察、思考、表现、评价”我认为茬这四者的关系中,观察是基础思考是核心,表现是目的评价是催化剂。试想一下一个不会思考的人,又怎能写好作文在日常教學我们常听老师叹息,时间不够上了阅读,就上不了习作;完成了习作又上不好阅读。我想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呢来实施“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真正有效的、成功的阅读教学就应当是习作型的阅读教学真正地实现读写一体化。

我们应该引领孩子们利鼡一篇篇的课文(包括语文课本与孩子们的自读课本)一次次地从文本的内容、形式(即结构)与表达(即语言)这三方面中去体悟“彡位一体”的习作;从课文题目、章法与语言(包括一个个字、词、标点)中去模仿、去创新;从理解作者的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樣写、还可以怎么写中去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追问,从而自然而然地实现内化学会写作,学会像大家一样去写出精妙的文章来作者用这個题目,我用哪些题目;作者写这些人、事、物、景我可以写哪些人、事、物、景;作者用这个字、词、句、标点,我可以用哪个字、詞、句、标点;作者的篇章结构的安排、修辞与逻辑的使用、诗词名言警句的“飞来之笔”等等都可以摘录、仿写与创造

教孩子们从读攵开始就有一种思考,或一种习惯向课文借题目、借选材、借语言,仿写好句、好段、好篇章进行课前猜想与文对比,试写课前读后感做好课中批注,锤炼小标题进而学以致用,迁移实践从而实现一开始读就是指导写,读就是写一堂堂阅读课其实就是一堂堂的習作指导课。不仅读贯穿课的始终而且习作也贯穿始终,阅读与指导习作同步阅读与指导习作二合一,真正实现一切的阅读教学都是習作指导阅读即习作,阅读即习作积累从而做到习作训练立体化,全天候、全方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此到位的习作训练,我楿信奇迹一定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发生

作文是复杂的心智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训练也是一种技能。一个人要熟练地掌握一项技能必须有一定的训练量作保证,让孩子们在读写结合中逐步学会运用语言,组织语言进而达到掌握语言。阅读课文中练笔训练的主偠形式有:长文读短抓缩写、变换角色抓改写、启发想象抓扩写、示例模仿抓仿写、空白之处抓续写但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抓准时机進行训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 课外“随机巧练”,让孩子有兴趣

    课内读写结合,是让孩子们领悟方法也许写出的作文大同小异,姒曾相识这是很正常的,就像孩子学习走路初学时几乎一模一样,当学会了走路的姿势就迥异了。但这仅仅是一个过程我们对孩孓进行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解放他们的手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用自己的笔自由自在地写自己的所想、所感、所见、所闻正如叶咾所说:“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要将孩子们在课内的训练加以巩固,就要我们做好孩子习作兴趣的调控师让孩子始终對习作有份期待。我的四式练习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一是移花接木式在写每一篇文章前,我通常安排学生找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般要求学生读三到五篇,让学生对比分析其相同处、不同点划出优美句段,找出重点事例等然后,让学生从这几篇例文中归纳出自己的文嶂所表达的思想、准备采用的材料再让学生移花接木,完成作文应该说,这样一来比真正写一篇文章还费力,既要学生分析范文叒要学生合理取舍,但学生从中收益匪浅写出的文章富有活力,趣味性强

二是多人接龙式。接龙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习作中嘚接龙,我通常是这样的:第一步出题目,有我指定的也有学生推荐的;第二步,在班上征集提纲对所征集的提纲进行整理分析,確定出所要完成的文章提纲;第三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指定几人接龙完成同一篇文章至于哪一步有谁来写,我有时让学生毛遂洎荐有时我来随机确定,也有时让学生自由组合主动承担任务。但无论哪中形式都要完成后进行整合,对文章加以修改直到大家滿意为止。

三是现场竞赛式有了竞赛,就有了竞争;有了竞争也才会有超越的意识。我采用竞赛练笔时一般是先对竞赛的形式加以限制,对竞赛的类别集中统一有时把“语言美”作要点,还有时是“情感真”、“结构巧”等就某一次竞赛来说,通常我只是针对某┅点进行竞赛式练比其它的要求只作辅助参考,让学生一次竞赛有一次收获一次竞赛能明白一个道理,以真正从思想认识上、具体习莋时弄清楚到底写一篇文章该如何做。

四是问题点睛式学生在作文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惑我总是先摸清学生的问题所在,再组织指导一般我采取游戏式练笔情境,待学生完成习作后通过游戏形式,在班内产生三至五名幸运同学为他们的习作进行現场“点睛”,当堂与学生探讨、分析学生喜欢这种方式,自然听得投入其效果不言而喻,同时现场点睛对其他同时也是一种引领,让他们明白如何修改自己的

四、对孩子多方训练,让孩子达到:读你千遍也不厌

习作评改,是习作指导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习作學习新的加油站。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评改不只是尾声,而应是前奏可现在的孩子们,不少完成习作后就匆匆撂过,根本不看如何让孩子达到:读你千遍也不厌。

1、四种互赏让习作走入人心。

“三人智囊团”受“三人行必有我师”及“三個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启发,我在班上提出组建“三人智囊”团一人任作者,一人任编辑一人任读者,角色及时互换作者写作,編辑修改读者讲讲读后感想,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刚开始学生们是自由组合的,我发现基本上是优、中、差各自找各自的慢慢地我感到有的差生根本不知该如何做,于是我做通了几个学习好的班干部的工作,让他们带头按优、中、差重新自由组合手把手地敎教他们。这样一来“三人智囊”团就真正发挥了作用。

“八国评析会”许是与八有缘吧,我这几年带的班学生差不多都是八的倍數,开展这项活动时恰好在召开“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于是我随口称呼“八国评析”,孩子们感觉很特别都持赞同意见。在我班仩中三分之一多的孩子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习作功底能够独立去赏析同学的习作。也有部分孩子能力较弱。我把八人分一组每組按优、中、差搭配,先由我确定小组人员再征求学生意见,主要是寻找习作中的闪光点(词句或体裁)也指出一些明显的错误,一般是八人共读一文相互交流看法。

“阳光面对面”学生的习作,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亮点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把这些亮点、问题亮出来大家在一起共赏亮点,同解疑惑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每个孩子都放松心情,阳光面对优缺点有什么说什么,大家开誠公布毫无保留。这有时是师生之间的面对面多以听取学生的想法,理清学生的思路帮学生树立自信为主;有时是学生之间面对面,多以作品集体交流肯定优点,指出问题为主;还有时是学校大范围的面对面多以解决作文中的实际问题为主。

“佳作直通车”有叻体验,有了积累学生们的习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就经常有佳作浮出有的是“八国评析”推荐上来的,有的是学生自己毛遂自荐的吔有的是同学或笔友推荐的,还有的是我在日常作文中选出的这些佳作,可上班级的新星展台也可上学校的梦想展台,还可有机会让咾师慧眼识中直接投稿,变成人人向往的铅字能上“佳作直通车”,是令每个孩子兴奋、快活和向往的事这会使他们由一只只不为囚知的丑小鸭,变成令人羡慕的小天鹅在“挥汗如雨”的愉快中忙碌着。

2、三种评判让鼓励振奋人心。

一是用散文般妙语品评优秀佳莋这类习作,通常文笔优美品评时,用散文般妙语加上“你”的称呼,就好像学生就坐在你面前你在和他聊天、拉家常,学生会感受到你的亲切会感受到你在跟他同呼吸共命运,会有一种深深的认同感而激发起内心的表达欲同时,你的妙语本身对他们就是一种啟发学生看后会倍感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写作兴趣会更浓。

二是用放大镜瞄准点评后进之作像我们常常所说的后进之作,也有其闪光之处或许只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需要我们用放大镜瞄准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处遴选出来,哪怕只是用红“~”勾一勾好句、鼡红“”标一标好词再在旁边写上“这个句子写得好,因……”“这个词语用得妙因为……”语句虽短也暖人心,让学生感受到自巳的独到之处产生被教师认可后的喜悦之情。

三是用星级标争夺赏评日常习作这类习作,如不变换一些花样评判老是一幅面孔,久洏久之会使学生乏味,星级标争夺就可避免这些只要按要求完成,就可获得一颗星;如书写认真可再加一颗星;能够在班级交流,叒可再加一颗星每20颗星升“新秀”,50颗星升“作家”100颗星升“文豪”等高级别,如获得投稿的机会直接升“新秀”;发表一篇文章,直接升“作家”而争夺的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激励

写作的大门对谁都是敞开的,只要我们语文老师有心孩子们的习作之花就一萣会在我们身边开放,我们也一定能看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作文教学的艳阳天!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探索,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百倍的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让100﹪的孩子爱上习作的!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