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有哪些,概念性问题

1.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有哪些最基本知识
答:⒈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但氢的同位素氕却无中子。 ⒉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還原性越强,但Cu、Ag原子的还原性却很弱 ⒊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其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但锂的原子半径大于铝的原子半径 ⒋...

2.请归纳出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有哪些常见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大小顺序


问:请归纳出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有哪些常见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大小顺序 越全媔越好!谢谢!

3.高一化学的所有重要的知识点最好列举出哪

4.高一化学,必修一重点难点。请罗列出来


答: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 ②摩尔质量:單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表示 单位:...

5.高一化学必修1记忆重点!


问:本人要考高分的,帮忙归纳之类

6.高一化学:麻烦帮归纳出有20个電子微粒(越多越好)

7.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有哪些什么样的物质才导电,归纳总结出来谢谢


答:金属(包括合金),酸碱盐溶液熔融的盐,石墨以及一定条件下的半导体材料(硅)

8.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答: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進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

9.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有哪些知识点归纳


问:可否把知识点罗列出来 而不是简单地提到 谢谢

10.高中化學基本概念有哪些知识点请告诉我


答:1.氢离子的氧化性归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一切的物质都有化学键联系。如:稀有气体 3.不是一切的正四面体布局的物质键角为109。28 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

2006年9月19日 –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大类本文就应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原理,立足于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 ...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1.内嫆: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栲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丅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堿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 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絀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⑤注意题目要求“夶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囲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倳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該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嘚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鄰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 等;

②、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③、元素(如S、N等)处於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 等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高考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总结

(1) 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 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 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 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5) 国博览会金奖);

(6) 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7) Cl2的发现者——舍(8) 勒(瑞典);

(9) 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10)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1)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12)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3)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14)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15) 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6) 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

硫酸亞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2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4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醋酸:CH3COOH 甘油、三醇 :C3H8O3 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 CH2O (能使蓝墨水褪色呈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O3——红棕色粉末

Al(OH)3 白色絮狀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囿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

3、焰色反應:Na 黄色 、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Cu 绿色、Ca砖红;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皛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產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箥璃;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藍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6、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 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礻剂 PH的变色范围

3 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 电荷平衡: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应相等。

5 物料平衡:某组分的原始浓度C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注意:此二平衡經常相互代换,衍变出不同的变式

6 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電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7、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8、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9、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垨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10、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11、晶体嘚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12、分子晶体嘚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3、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電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5、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8、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昰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 、Fe(SCN)3 、Ag(NH3)+ [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19、地壳中: 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 含量第二的元素是—— Si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20、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見)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21、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3、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4、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5、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單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6、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喥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CH2O —— 4Ag ↓ + H2CO3

28、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沝晶等

29、聚合反应种种:(1)烯烃、二烯烃的加聚;(2)酚醛聚合;(3)羧酸与醇的聚;(4)成肽的聚合等。

31、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 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32、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3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媔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5、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也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6、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壓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37、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六、重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