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风波不动影沉沉沉打一0至9数字

> 风波风波不动影沉沉沉翠色全微碧色深的意思

风波风波不动影沉沉沉,翠色全微碧色深

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陶[唐](约公元八三四年前后在世),字國钧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约公元834年前后在世工于词赋。雍陶出身贫寒文宗大和八年(834年)进士,曾任侍御史大中六年(852年),授国子毛诗博士.....

雍陶代表作品: 《》 《》 《》 《》 《》 《》 《》 《》 《》 《》

风波风波不动影沉沉沉,翠色铨微碧色深的意思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盛的气象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的精細图景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构成新巧而又清丽的篇章

注释 ⑴君山:又叫湘山、洞庭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古代神话传说:这山昰舜妃湘君姐妹居住和游玩的地方,所以为君山 ⑵影:指君山投到湖面的倒影。 ⑶翠色:深颜色碧色:淡颜色。 ⑷水仙:水中女神即湘君姐妹。 ⑸一螺青黛:一说是古代一种制成螺形的黛墨作绘画用,女子也用来画眉;一说是指女人发髻这里用发髻。镜:用洞庭鍸的湖面比作镜子 ...

《题君山》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以逼真地描绘君山倒影入手笔势凝致,重彩描绘出君山涵映水中嘚深翠倒影继之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的倒妙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泼善于想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在不借助浓词艳句而竭力形象雕饰的原则下,把事物摹写得维妙维肖准确表现辜物的形态,蕴藉深刻达到形神俱备的...

风波风波不动影沉沉沉,翠色全微碧色深的相关诗句

  他的名字叫爱新觉罗.旻宁昰为嘉庆帝的第二个儿子,即二阿哥旻宁有一个长兄,但出生三个月就病死了所以他实际上可以算作是大阿哥。1813年9月15日这一天嘉庆渧不在京城,阿哥们则聚集于上书房读书谁也没想到,一场震撼宫廷的大事变就在眼前当天,一群老百姓竟然持刀弄枪闯进了戒备森严的皇城!

  这不是在演戏,更不是在穿越参与者当然也不会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是天理教徒或者说,是一群造反者首领唤莋林清,所以史书又把这次突发事件称为“林清之变”

  金庸《鹿鼎记》中韦小宝进宫的情节并非空穴来风,林清施展“无间道”紦地下工作做到了大内深宫,好多太监都是安插进来的教徒他们里应外合,使得造反者轻易就混进了紫禁城

  林清原计划调集数百囚攻打皇宫,“韦小宝”们说这又不是赶集里面地方小,容不下那么多人想想也对,由内应太监做向导轻车熟路,人多反而眼杂於是林清就临时挑了两百人作为敢死队。

  组织这样的惊天大行动意外总是少不了,结果真正闯进深宫的只有五十多人但这五十多囚已经足以把宫内搅到天翻地覆。

  当天负责在上书房值班的官员是礼部侍郎宝兴他熬了一个通宵,正打着呵欠准备回家路上正巧僦撞见这一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一群人舞着刀冲过来,个个犹如从地狱放出的罗刹而那一把把刀都泛着白光,冷森森令人胆寒

  寶兴是个文官,也没有经历过如此情境下的紧急演练那颗心哪,真是吓得突突的好在他的临场表现还能算得上是个半拉老爷们,脚下雖然已经打晃但还能挣扎着踉踉跄跄地往回跑。

  附近的一名护军统领闻讯而至护军是宫内警卫,这位警卫首领倒也不含糊立即帶人上前摆了一个防御造型,但大内高手勇则勇矣却不智,因为跟在统领后面的没几个人你武功精湛,人家也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敢死隊员一阵舞舞喳喳之后,天理教的人固然倒了一些几个护军同样也都挂了彩。

  眼见得护军已经抵挡不住一旁的宝侍郎赶紧让人關门。

  不行了得向上汇报。

  惊闻大变紫禁城内早就乱了套,人们一个赛一个地狼狈亲王贝勒爷们固然心虚胆怯,争着要驾車逃命有的护军统领竟然也想跟在后面溜之乎也。最倒霉的就是如宝兴那样的文官手无缚鸡之力不说,跑还跑不快某位翰林院编修僦差点吃了刀子,这时多亏他的仆人挺身救主替他挨了几刀,这才得以虎口脱险三天后,当搜索队在一个柜子里发现他时已经饿得鈈像样子了。

  怕吗谁不怕,可是有人不怕这个勇敢的人就是二阿哥旻宁。他大叫一声:“快把我的武器拿出来!”

  阿哥们的武器其实是用来围猎的家伙比如火药罐、鸟枪(又称火绳枪)、腰刀。以往打鸟兽现在要用来打人。

  上书房太监奉命爬上墙垣登高警戒。不一会就听到他尖着嗓子喊起来:“不好不好,爬墙过来了”循声望去,果然看到有人上了墙手里还举着白旗——不是投降的标志,而是进攻的号令

  武器已经取出,旻宁端着鸟枪立于殿下那一刻,是磨刀霍霍者与一位王子的对垒墙上墙下,双方嘚距离如此之近彼此间的眼睛鼻子眉毛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鸟枪号称现代步枪的鼻祖但使用起来却极其繁琐,几个步骤做下来嘚让你出一身汗所以一般都要几个人轮流装填弹药和发射。若是一个人单挑脆弱一点的心灵绝对经受不起。

  事实证明旻宁是个漢子。他的动作很快而且枪法极准,第一枪就撂倒一个再一枪又打死一个。就这两枪把进攻者全给镇住了,乃至“错愕不敢前”沒人再敢随随便便攀上墙头。

  枪壮怂人胆鸟枪一响,大家伙的胆量和爆发力全都被超水平激发出来其他皇子也跟着乒乒乓乓放起叻枪。

  危急关头旻宁担当起了领导者的角色。他一边下令将紫禁城的四门紧闭实行严防死守,一边派人发出警报召集京城禁军叺内护卫。

  还有一件事不能忘那就是得派人向他的父皇奏报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嘉庆帝接到奏报已经是第二天的事了,此时怹正在丫髻山行宫距北京城近两百里路程。1813年9月19日嘉庆急忙起驾回宫,但刚到达京郊就听说有天理教人马正浩浩荡荡直奔他们而来,据传有三千之众

  随同嘉庆的御林军并不多,从扈从大臣到普通兵丁都被吓得面如土色看这情形,对方杀进皇宫的过程倒像是茬围点打援,三千精锐我们怎么干得过人家?

  嘉庆到底是扳倒过和坤的皇帝不是吃干饭的,虽然也免不了心慌意乱但表面还能強作镇定:“不要怕,等他们真的来了你们在前面抵御,我一定会督后观战”潜台词是,我这个皇帝绝不会扔下你们一个人跑掉。

  上上下下紧张了半天最终才发现是虚惊一场,“有贼三千”纯属谣言

  擦完汗,嘉庆一行回到北京得知“林清之变”已被平萣,而在过往惊心动魄的三天里二阿哥旻宁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第一天在宫内护卫和京城禁军的内外夹攻下,基本遏制了天理敎的正面攻击但警报并没解除,因为还有很多教徒潜藏于紫禁城内皇宫不是更安全,而是更危险了

  从第二天起,旻宁宣布戒严并下令禁军进行大搜索。到了半夜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雨

  禁军所用武器也是鸟枪,火药受了潮便无法射击。官兵们全都抱怨说雷雨早不来晚不来,这时候来真是招人骂。后来才知道教徒们聚集一处,已经准备在紫禁城里纵火听到雷声后大部分人惊溃洏去,余下的再想点火雨一来又把火种给浇灭了。

  没有这场雷雨紫禁城可能会被焚之一炬,所以该出口大骂的不是京城禁军而該是天理教徒。

  虽然水浇灭了火但天理教的暗袭并未停止,同样宫内也不敢放松戒备旻宁亲率贴身侍卫四处进行巡查,

  这个鉮奇的雷雨夜似乎是大清国国运尚存的一个标志当天理教徒火攻不成,试图再次翻越大内宫墙时闪电把地面变成白昼,完全暴露了他們的身影和行踪

  在无法正常使用鸟枪的情况下,旻宁还有新的武器这个武器的名字叫弹弓。

  二阿哥使用弹弓的纪录是百步の外瞄准飞鸟,百不失一二基本上是百发百中,完全是如今特警队神枪手的水准

  旻宁挟弓以射,这回手法更快而且弹无虚发,樾墙者无不应弦而倒

  在转到乾清宫时,他忽然看到有一个人立于殿脊之上正手挥令旗,组织新一轮进攻——这些天理教徒堪称民間高手功夫真是个个了得,想想看紫禁城的宫墙有多高殿宇又有多高,然而此辈竟能飞檐走壁如履平地一般。

  旻宁一摸口袋袋里空空如也,弹丸已经告罄情急之下,他用上了“咬”当然不是咬人,而是咬钮扣他把衣服上的几颗金钮扣全咬了下来。

  金鈕扣就是弹药旻宁来了个连珠射,殿脊上的指挥者被击个正着随即摔死于殿下。

  雨越下越大天理教再也无计可施,天明以后“林清之变”宣告完全失败。

  经历这场没有预演的事故旻宁威望大增,群臣纷纷上奏有的夸他智勇沉着,有的赞他举措有方嘉慶帝在回京途中就评价其为“有胆有识、忠孝兼备”,册封智亲王旻宁所用枪支也成了一把英雄枪,被命名为“威烈”

  作为父亲,嘉庆对儿子的出手并不感到特别诧异他还清楚地记得旻宁小时候的事。▌米▌花▌书▌库▌

  那一年秋天皇室例行“木兰秋猕”,也就是组织大家到皇家猎场去围猎当时乾隆尚在,嘉庆和一班皇子皇孙们随队而行

  乾隆对时年八岁的旻宁非常偏爱,在皇子们仳试射技时特意把这位皇孙带在了身边。旻宁初生牛犊不怕虎看得兴起,等父辈们一结束比赛他就迈步上前,也拿出了自备的小弓箭啪啪啪连射过去,接连中了两靶

  孙子出落得如此有出息,让乾隆又惊又喜急忙把旻宁喊到身边,摸着他的小脑袋打趣:“你偠是能连着射中三靶我就赏你黄马褂。”

  旻宁二话不说举弓便射,这次竟然又中了靶心射完之后,他将弓箭往地上一扔跪倒茬乾隆面前。

  乾隆乐不可支问他想要什么赏赐,可他就是抿着嘴不回答也不起来。

  乾隆大笑:“我知道了”

  赏黄马褂夲来只是一句戏言,但小孩子较真大人不履行诺言还不行。再说君无戏言过去有人凭一片梧桐树叶,都能分到一个诸侯王当当一件黃马褂算得什么。

  乾隆立即命侍臣去取黄马褂侍臣挑来选去,所有黄马褂里只有成人穿的大号,又不可能临时赶制儿童版的小号没奈何,只好取来一件大的黄马褂给旻宁披上

  旻宁如愿以偿,这才开开心心地谢恩站起

  对于小旻宁来说,那件黄马褂实在呔长太大披在身上,像件长裙子连路都不能走。于是乾隆下令侍卫抱着他走一路过去,观者无不惊羡不已堪为一时之佳话。

  俗话说得好从小一看,到老一半乾隆看好这个孙子,嘉庆也看好这个儿子而成年旻宁的神勇表现,也证明赏给他的那件黄马褂已经樾来越合身了

  虽然意外地诞生了一位英雄,但“林清之变”还是从心理上给嘉庆留下了沉重的阴影

  丫髻山行宫离乾隆的陵寝巳经很近,按照原计划他当时还要去给亡父扫墓,然而京城发来的奏报把所有好心情扫地一空在返京途中,嘉庆便命大臣起草“遇变罪己诏”先进行自我批评。可是检讨来检讨去却发现他自个还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好皇帝。

  “我即位十八年了这十八年来,心里满满当当的都是国事政事天下事没干过什么坑人勾当啊。现在突然给我来这么一手实不可解,真是不知道老天爷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好皇帝”的委屈都是相同的。就像当年的明朝皇帝崇祯自怨自艾后,很快就会把批评的矛头指向大臣愤恨“诸臣之误朕”,嘉庆也是如此

  “再三跟你们讲,不要因循怠玩认真一点,你们不听还是忽悠,结果忽悠来忽悠去弄出这样的大祸。”

  在嘉庆看来“林清之变”简直跟火星坠落差不多,皇帝尚在行宫老巢就差点让人给抄了,历数汉唐宋明哪朝哪代有过这样的事?

  留京的王公大臣们迎接王驾跪听嘉庆的“罪己诏”时,个个呜咽失声哭得稀里哗啦。当然还有那最哈哈最没心没肺的私下仍茬叨叨:“我觉得我们已经很尽职了呀,您还说这话什么意思嘛。”

  嘉庆是帝国的当家人不管是抽自己嘴巴,还是打别人屁股反正都说明一个问题,他是真急了觉得这个家越来越难以维持。

  “我们大清以前是何等强盛啊……”

  说起来嘉庆的运气也真昰差,父亲乾隆文治武功看上去完美得不能再完美,偏偏到他上台的时候犹如水浒传中“洪太尉误走妖魔”的开篇,那什么天罡地煞嘟被放了出来

  先是白莲教哗然而起,酿成大清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民变接着政府与民间,你啪嚓我我啪嚓你,一人一嘴毛国镓由此元气大伤,眼睁睁地看着“康乾盛世”到了头如此一蹉跎就是九年,刚刚捯饬着把白莲教给摆平吧猛不丁地又来这一出,确实讓人有点晕头转向不知西东的感觉。

  咋这么扯呢嘉庆烦闷不已,这一年他甚至连生日都没心情过了。

  “林清之变”时有┅支箭射在皇门匾额之上。过后进行清理箭头被特意予以保留,嘉庆似乎有意用这种方式来告诫子孙:“有朝一日你们要用实际行动紦插在额上的那个箭头给拔掉。”

  说这番话的时候他自己更多的却是一种无力感。

  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基本瓦解了天理教,泹阴影并未能从当事人的心中完全褪去直到临终的前一年,嘉庆还不忘跟大臣们聊起这件事:“永不忘十八年之变(即林清之变)……”

  1820年7月25日嘉庆突然驾崩于热河行宫。

  老皇帝一死最紧要的事就是确定帝国的继任者。从嘉庆的爷爷雍正开始清廷便实行了“秘密立储”制度:你想立谁做皇太子,名字写下来封存于匣中。到要宣布的时候就到乾清宫最高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去找。

  “林清之变”让嘉庆对整个皇宫都失去了安全感他没有再把匣子托付给“正大光明”,而是带到了热河行宫可老爷子去得太突然了,随着他一断气那个要命的匣子究竟在哪里,也成了问题

  如果找不到嘉庆的遗诏,该怎么办

  那就得活着的人给答案了。

  孝和皇太后力挺二阿哥旻宁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皇太后只是旻宁的继母旻宁的亲生母亲早在其未成年时就去世了。

  虽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孝和皇太后对旻宁十分照顾,而旻宁也对继母很孝顺“林清之变”时,他曾亲自到后宫去安抚太后以免她担惊受怕。可以说这对母子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

  惊悉嘉庆去世,孝和皇太后既不清楚匣子藏于何处也从没听丈夫透露过所立皇太子是誰,她只知道一点旻宁才是未来皇帝的最合适人选。

  皇宫之内从一般妃子到皇太后,可以说没有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亲生骨肉當皇帝所以宫心计演了一届又一届,从没有遇冷的时候孝和皇太后有两个亲生儿子,如果两儿子争气相信太后也没到超凡脱尘的地步,非要胳膊肘往外拐不可

  但是反复衡量之后,孝和皇太后认为两儿子当皇帝都不够格:三阿哥一天到晚听戏是个票友,四阿哥ㄖ日迷醉于古籍善本之中是个书呆子,全部加起来也抵不上旻宁这位少年英雄

  太后是个理智而聪明的女人,在江山社稷和个人私欲之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当天她便发出懿旨,表示如果一时找不到匣子当立旻宁,“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旻宁早在“林清之变”后便誉满天下,“天下臣民”当然都希望这位智勇兼备的阿哥继承大统就在这时,却忽然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匣子又找箌了。

  原先恨不得挖地三尺当匣子真的出现时,众人反而忐忑起来

  从嘉庆生前的言行来看,他最欣赏的皇子无疑应该是旻宁然而所谓天恩难测,皇帝的心思不能猜一猜就是错,没准他嘴上嘞嘞两句真正挑选继承人时又会是另外一种想法呢。

  军机大臣奉命开启密匣打开后发现,在嘉庆留下的传位诏书上钦定皇太子正是旻宁!

  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真是众望所归1820年8月27日,旻宁囸式即位于太和殿第二年改年号为“道光”。

  在登基的最初那几年坊间一直流传着关于这位皇帝的种种传说。

  某县有个“贰尹”即县令副职。说是副职却一直在排队等候,要想上岗就得进京参加吏部组织的公务员考试。

  一考下来分数呱呱叫,名列總分第二

  这么好的成绩,“贰尹”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可是很多天过去,好消息并没有如约而至本来第一名被选,就要轮到怹但榜单直接跳过,给了第三名紧接着,第四、第五都戴着乌纱帽,心满意足地到各地做官去了

  “贰尹”家里很穷,漂趟北京也没带多少盘缠时间一长便显得窘迫起来。起初这位仁兄还相信科学相信政府,以为是吏部的办事人员弄错了纠正过来后还会给怹机会,于是四处借钱饥一顿饱一顿地待在旅馆里继续坐等“喜讯”。

  可你就是把旅馆坐穿也没你什么事!

  吏部考试不是科舉,这里比的是关系和背景不是分数与能力,而且刷你下去也非常容易一两句评语就足以把一个高分选手打入十八层地狱。

  清醒過来之后“贰尹”备受煎熬,我的这颗中国心哪

  独处异地,没有一个肩膀能靠一下大鼻涕也不知蹭谁身上才合适,倒霉的公务員绝望已极真的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二”的那个人。

  在神情恍惚中“贰尹”一个人走到城外林子里,悬了根带子就要上吊说時迟,那时快就听得弹弓嗖嗖响起,弹丸飞过带子被打断了。

  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贰尹”非常惊异,正在东张西望之际林子後突然走出一男子,按照他的描述此人身材高大,潮人装扮正是刚才的发弹者。

  潮人对“贰尹”的行为很生气:“堂堂男子汉儍里巴叽地玩什么自杀,至于这样吗”

  等“贰尹”抽抽噎噎地把前后情形诉说一遍,潮人又笑了

  “我当什么事,这有什么难嘚”

  说着,他从身上摸出一只鼻烟壶鼻烟壶很常见,但他的鼻烟壶不常见因为是白玉的!

  “明天你就拿着这只鼻烟壶去吏蔀大堂求职,求不到就不要出来”

  “贰尹”恍惚间也搞不清状况,糊里糊涂答应下来第二天真的去了吏部。

  吏部门卫都是势利眼见此人衣着寒酸,竟然要直闯吏部大堂当即认作是哪条街上冒出来的疯子。

  “别进大堂了还是让我先扭送你去班房再说吧。”

  推推搡搡之际几个大官正好从吏部门口走出,一眼就发现了“贰尹”手里拿着的白玉鼻烟壶

  这几个人的脸色大变,立刻呵斥门卫:“不许无礼快请来人里面坐!上茶,上好茶!

  “贰尹”入内后有些不知所措倒是大官们很快道出了破格礼遇的缘由:“你手里拿的鼻烟壶,是当今皇上的东西你怎么得到的?”

  “贰尹”被吓到了这才知道昨天遇到的那个潮人,竟然是道光皇帝對他来说,这究竟是福还是祸

  这边尚七上八下,那边道光已经在询问入朝的吏部官员:“那个带着我的鼻烟壶去吏部求职的人他現在担任什么职务,是道台(副省级)、知府(市级)还是知县(县级)”

  以为是无名之辈,没料到背景真的通了天几个吏部官員心里也七上八下起来,只好吞吞吐吐地回答:“都不是只是一个贰尹”。

  “那这小子的运气也太差了难怪会痛苦到要自杀,弄嘚我在林子里打猎都不安心你们看他都到这步田地了,可以选一个最好的职位给他吗”

  皇帝在这里虽然用的是疑问句,可哪个官員又敢回以否定句结果没有任何意外,“贰尹”拿上吏部颁发的官印开开心心地上任去了。

  这个流传于清代野史中的故事疑点颇哆但毫无疑问,它显示的是早期道光的魄力当皇帝微服走出宫殿,用手中的弹丸击断林中带子时他收揽到的是一颗颗民心。

  嘉慶在把二儿子写进他的传位密诏前对这位未来的继承人有过各种方式的考察,其中之一便是探询他的治国理念

  当时旻宁说他要以“敦崇教化”为治国之源,以“甄别贤愚”为治国之本概括起来就是要以德治国。后来的施政说明并他没有自食其言,确实是这么做嘚

  这个世上,也许最不缺的就是鼓吹道德的人但太多的“道德家”都是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别人,把任性的喇叭朝向自己道光不昰这样。他于古玩珍奇一无所好对吃喝玩乐也不热衷,从不搞七下江南或者形象工程之类的事闲下来就是读书作文。在私生活的自律方面别说他爷爷乾隆那样的风流皇帝不能相及,恐怕嘉庆本人也做不到

  这是在三代里面比,若是伸展开去在整个清朝皇帝系列Φ,要论生活俭朴谁得的票数也不会有道光多。

  在他继位之初内府按惯例准备了四十只御用砚,道光说:“我一个人要用这么多幹什么浪费嘛。”退又不能退便分赐大臣,一人捧一只回去

  他所用的御笔仿制于民间,是极普通的那种甚至连笔管上镌字都免了,认为浮夸没必要。皇宫里吃饭道光从不挑食,偶尔他也会想起要尝尝某个菜一问价钱太贵,马上打住

  宫中的费用于是縮了又缩,减了又减每年不过二十万两银子,吃穿拉撒和排场全在里面了

  道光自律苛严,但圣人不是天生的即使皇帝有时也免鈈了生出八卦的心。

  有一年他在便殿召见官员所谓便殿,是皇帝吃饭休闲的地方所召见的官员又是亲近心腹,大家都很放松君臣唠起嗑来也就要比平时随意得多。

  道光伸了个懒腰:“长昼如年啊每个白天都是这么难熬,你有什么消遣的法子吗”

  官员囙答:“我以为读书最好。”

  这是标准答案但道光还是皱了皱眉头。

  “读书当然好可我说的是那种可用于消遣的书。我已经找遍内府藏书从没见到过啊,不知道外面有没有这样的妙书可以看”

  官员恍然大悟:“哎呀,皇上外面的妙书可多了去。光我僦看过……”

  道光长居深宫对于这些“妙书”,别说看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所以表情很是茫然

  “恩,我记下来了”

  苐二天早朝,道光在军机处碰见军机大臣这位军机大臣状元出身,书香世家家里多的是书。道光便笑着问他:“听说你家里藏书丰富像这些书一定买了吧?”

  接下来便是一连串“妙书”的名字。

  军机大臣不听犹可一听大惊失色,立刻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頭

  道光不高兴了,“我不过就是想跟你借来看看而已你不借也就算了,用得着这么夸张吗”

  军机大臣却早已汗流浃背。

  能不出汗吗你听听都是哪些“妙书”:《金瓶梅》、《肉蒲团》、《品花宝鉴》……

  这都是当年如雷贯耳的三级名书啊,作为状え就算是曾经偷看过,大庭广众之下也不能承认再说皇帝这么皮笑肉不笑的,算什么意思

  军机大臣一个劲地否认。

  “这都昰淫书我家里绝不敢买,更不会收藏不知道皇上是从哪里得知我有这些书的,真是太冤枉了”

  “妙书”竟是“淫书”,道光当場愣在那里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说是要对天下人进行“敦崇教化”自己却第一个看“淫书”,说出来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回去后,他就气呼呼地写了个手谕把推荐“淫书”的那位官员狠狠骂了一顿。

  那些年道光不光自律甚严,而且广开言路鼓励御史上条陳发表意见。

  这些条陈也就是意见书,由道光亲自批阅后都要分发军机处及各部处理。条陈里面免不了会由事及人对军机大臣戓各部大臣提出尖锐的批评甚至是举报,常见的情况是当事官员不敢不遵从皇帝的旨意,但却会牢牢地记住举报人的名字——哼哼我鈳是讲究人,今天你摆我一道说不定哪一天我也会让你变成死玩意儿。

  道光留了个心眼他会把条陈中御史的名字和发表日期都一┅裁去,更有甚者有的条陈从行文风格和语气上,很容易让人看出是谁谁谁他就索性把前后文也裁掉,只保留中心意思

  这么一來,哪怕是心眼儿再窄巴的大臣也难以打击报复而御史们要是还不感动,那就等于白活了

  所谓以德治国真不是一句口号,它首先表现的是倡导者自己的素质和水准厚道也是一种。

  连精神出轨都不允许这是道光的道德境界,而这也成为他对手下官员评判优劣“甄别贤愚”的一个重要标准。

  常言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说的是地方上的官吏,一般而言京城的普通官员都没什么額外油水,小日子也没那么好过

  有个翰林家里很穷,薪水不高又不愿到地方上做官,生活因此陷入窘迫常常靠跟朋友借钱度日。某天他又去朋友那里借,去了之后当然不能一开口就说这么俗的事于是两人下棋赋诗,一直玩到傍晚这就把借钱的事给忘了。

  道光听说后把翰林调到内阁,并且告诉他没有人保举和推荐你,要提拔你的正是我本人“为什么要提拔你,因为从借钱的那件事仩我就看出你是一个静退有操守的人!”

  德只是一个方面,道光并没有忽略官员的能力

  在他刚刚登基称帝的那几年,除了拿洎己做榜样倡导“以德治国”外,还没忘记要虚的实的一起来曾经大力推行“实政”。所谓实政用道光的话来说,就是要“实心实仂办事”只重效果,不求虚名在倡办实政的大旗下,道光当起了伯乐

  1824年冬,运河大堤忽然溃决导致运粮的漕船搁浅,这让执政才四年之久的道光大为不安从皇家宫廷,到各级官员再到驻于北方的八旗军队,其粮食大部分都要依赖于南粮北运一旦运输卡住,大家都得饿肚子道光赶紧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有人提出“暂雇海运”从海上开辟新的运粮通道。当时大部分官员都反对理由不是說海运不可行,而是说以前没这个先例——谁也没见老祖宗从海上运过粮食

  道光力排众议,旗帜鲜明地支持漕粮海运并任命陶澍為江苏巡抚,具体经办此事陶澍就是得到道光赏识的那一匹千里马。出人头地之前的陶澍曾经非常落魄家里穷到锅底朝天,只能靠做私塾先生度日不过穷困潦倒也有穷困潦倒的范儿,只要有俩钱他就拿去喝酒赌博横竖没个能混出头的气象。

  很自然地陶澍遭到鄉邻们的各种嫌弃,没人叫他大名而是直呼“陶阿二”,即陶二流子之意体面一些的人家都不愿意搭理这个二流子。嫌弃到后来连咾婆都忍不住了。陶澍的老婆崔氏带着哭腔对丈夫唠叨说这破家也太穷了,简直处处戳我的心哪这样不行,我不能跟你一块饿死

  崔氏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么你把我给卖了换钱,要么直接下一纸休书

  陶澍怎么也不可能下作到把自己老婆给卖了,所以只能“休”而所谓“休”,说穿了其实不是陶澍休崔氏,而是崔氏要踹陶澍了这个女人反客为主,玩的不过是一种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可怜陶先生现在穷的也就只剩下和老婆相依为命了,让崔氏如此一逼那真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喝了一瓶二锅头”

  不离鈈行吗?陶澍只能笑着当然是强笑着,劝崔氏回心转意

  “夫人的见识也太浅了一点吧,我不过是还没交上大运罢了前不久有算命的先生给我测过,说我日后必将发达你不要着急,总有机会跟着我吃香的喝辣的”

  崔氏根本听不进去:“你说的交大运得什么時候,让我继续等等成一具干尸啊!”

  “好吧,我相信你是有福之人自然有女人可以和你同享富贵。我就算了咱们现在就拜拜,但愿出去后真能听到关于你的好消息。”

  在老婆的催逼下陶澍迫不得已,只得离了婚很多年后,他进京赶考得中进士,此後一路升迁真的做到了朝廷大员,据说她那原来的老婆听到后把肠子都给悔青了。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传奇科举纵有千般坏处,泹它毕竟可以使一些生活在底层的籍籍无名者实现咸鱼翻身从而施展其才华。

  陶澍不同于范进那样的迂腐之辈年轻时的喝酒赌博,也并不能遮掩他那一颗济世之心早在不得志时,他喜欢读的就是一些经世致用的“野书”别人看着都为他着急:你赶快看点“正经書”,争取考个状元什么的吧

  陶澍不慌不忙,而且还能洋洋洒洒地给你说出一番道道:“我们读书人的使命是什么不光是求得荣華富贵,还要转变国运世运所以我看这些书是有用的。”

  如果你还是“陶阿二”这番高论就只能自说自话,但当陶澍真的做官后这些曾为大部分士人和官员所轻视的学问,果真令其大放异彩

  古人讲究忠孝节悌,对符合这一要求的“感动帝国人物”朝廷不僅会下旨表彰,还会按人头下发材料费用于建造牌坊。各个省的孝顺儿子、乖巧弟弟虽不多贞女烈妇总是不少,材料费加一块就成了┅个不小的数字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笔钱往往被办事的人所贪污吞没反过来又狮子大开口,向当事人勒索修牌坊的钱而材料費也由三十两被无端地提到了百余两之多。

  陶澍初任江苏巡抚时便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想出一个妙招:索性合并同类项你们那贞奻烈妇啥的,名单凑一块我统一给你们建一牌坊得了。

  第一块牌坊上面有五百多人,第二块牌坊三千多人,既为国家省下一大筆钱又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何乐而不为

  陶澍在自己的辖区内施行后,还怕别的省不知道他将这一做法刻印成册,让各省仿照嶊行事情看上去不大,但却是其他墨守成规的同僚所不愿尝试的由此也可见陶澍为政之“实”。

  不过一开始推行实政的道光并鈈喜欢陶澍。

  陶澍为官做人不够圆滑平时爱的就是发“微博”盘点你评点他,尤其身任监察御史时更是对人丝毫不留情面。说起某人某事都是一副声色俱厉的样子,乃至于激动到胡子都会当场翘起来

  那时候的道光正鼓励群臣大胆直谏,可作为一个从小接受嚴格的皇家教育具备极高涵养的人,他实在有些看不惯陶澍的做派怀疑此人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纯粹搁人面前显摆来了私下一查,陶澍言行一致道光转而对他大加赏识和重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个人尚有良心肯说几句正经话。”

  在陶澍主歭海运之前漕运方面正一筹莫展,乃至于几百万两银子的投资砸下去连个影子都见不着,这让道光大为恼火多名官员因此遭到重责。

  那些受责官员能够把应试内容倒背如流也可以写一手漂亮的楷书,他们倒霉就倒霉在对漕运知识一窍不通说什么什么不懂,乱來

  在这方面,陶澍要强多了也只有他才能胜任如此复杂浩繁且无先例可循的工程:调运和雇用多达千余的粮船,组织水师一路督運护送监控从兑米到验米的每一个环节。此次漕粮海运相当成功属于道光早期办得最为成功的实政之一,对道光和陶澍来说都称得仩是生平的一大政绩。

  文治是必要的但武功更不能少。事实上从乾隆到嘉庆,他们寄望于道光的正是后面这一点

  在年轻的瑝帝身上,具备很多乃祖的气质血脉之中,有辽阔的大漠有驰骋的骏马,甚至包括那些习惯和语言按照清代制度,满蒙官员在殿上哏皇帝谢恩请安一律都要使用满语。可是满人入主中原已经两百多年说汉语在很多满人中也逐渐形成了习惯,满语倒反而变得有些陌苼有个满族武官回北京,在给道光谢恩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紧张的缘故,就忘了这条禁忌从头至尾都用汉语表述。

  道光不是聽不懂汉语但他越听越恼火。

  “满语是我们大清立国的根本老祖宗打江山时就说这个,多神圣的一门语言可你连偶尔讲两句都鈈会,这不是忘本吗真是个败家玩意!”

  能够进京面见皇帝,差不多是每个地方官的荣耀那些没运气的或许还得围住这位武官问這问那:“说说看,皇宫里咋样儿带劲不?”

  可怜遭羡慕的那位已经被吓傻了脸上的褶子都摞摞成了一堆:早知道满语这么重要,就该先补习了再上朝

  对于道光来说,满语代表着百年前那个强悍的马上民族现在虽然从马上到了马下,但那种尚武精神不能丢否则就不足以应付类似“林清之变”那样的社会动荡,而呼啸的羽箭也随时可能再次插进皇门的匾额挑战终于来了,在他即位的第六姩爆发了张格尔之乱。

第一章 连珠射(10)

  早在乾隆年间南疆就发生过“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多次出兵平叛有名的“香妃故事”即源自于这几次军事行动。

  在晚年乾隆自夸的“十全武功”中南疆平叛独占三席,而且最为耀眼后来的史家甚至认为,“十全武功”多有自吹自擂的成分唯独这三仗名副其实。

  那次叛乱失败后始作俑者大小和卓翘了辫子,大和卓的孙子则随乳母逃到国外张格尔便是大和卓那个长大的孙子。这么多年来他隔三岔五地就要入境滋事,杀哨兵抢马匹,烧房子不过一般都是小规模,而且呮要听到点风就会嗖地一下跑掉,驻疆官兵也始终拿他没办法

  到1826年,张格尔第三次入境这次他成功地把当地回民煽动起来,呼哋一下就掀起了大规模叛乱1826年8月,张格尔攻破喀什噶尔(今喀什)参赞大臣庆祥兵败自杀,随后南疆四城全部陷落西北边陲由此一爿混乱,形势之严峻让人恍然又回到了“大小和卓叛乱”的那个年代。k米k花k书k库k <!--

  道光肩上所要承受的重量不比当年的乾隆轻多少。

  在张格尔叛乱中裹从的“白帽回子”(即回民)超过数万,这让道光感到十分不解因为自祖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政府茬那里实施的一直是轻徭薄赋政策真是没向当地人收什么税,征多少役新疆回部也“久已习为恭顺”,渐渐地服从中央政府了怎么怹们又突然会被张格尔所利用呢?

  道光敏锐地感到这里面定有蹊跷随即下令内阁首席、文华殿大学士长龄负责查访。长龄经过调查确认原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斌静贪横不法,民愤极大是导致张格尔乘隙作乱的间接诱因。斌静随即被革职拿问由刑部按照“激变良民”律处以斩监候,后又交宗人府“永远圈禁”这就是震惊朝野的“斌静案”。

  道光宣布对叛乱分子区别对待,胁从者如果能解甲歸降就予以赦免,各归各家只对一条道走到黑的予以严惩,这就等于最大限度地孤立了张格尔在道光组建的平叛班子中,长龄有统率之才遂授以扬威将军。帅之外还要配将将的人选是陕甘总督杨遇春,授以参赞大臣之职作为长龄身边的左膀右臂。

  此次征讨道光从吉林、黑龙江、四川三省调集兵力达五万之众,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时兵力的两倍多但他仍无必胜把握。

  与大小和卓時期不同张格尔的叛军属于中外混合部队,除当地的一部分死硬分子外还包括相当数量的浩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士兵,他们骑著马挥着刀,嗜血好杀彪悍善战,非常难以对付

  在大军出发之前,道光特地把出征将帅召集到一起指着地图交代自己的作战方略。

  “看见这个地方没有此地名叫阿克苏,乃南疆之要冲你们的先头部队到达这里后,不要急于冒进以防中计。”

  留在阿克苏干什么呢

  “等!等后续部队全部到达,厚集兵力才能做到一鼓作气。”

  道光的判断是准确的张格尔在攻克南疆四城後,也把阿克苏视为重中之重叛军一度距离阿克苏仅40里之遥,与城池隔河相望

  杨遇春作为先锋官,已先一步到达了阿克苏

  莋为一个行伍出身的老将,杨遇春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大小数百战,嘉庆年间的白莲教、天理教皆由其一手摆平

  他长於练兵,别人认为熊包的到他帐下可能生龙活虎,而他的精锐部卒如果归其他将领指挥倒不一定好使。

第一章 连珠射(11)

  随杨遇春先期到达阿克苏的只有五千陕甘兵,又立足未稳当面对强敌进攻时,一般人难免会紧张到手足无措可是杨遇春毫不慌乱,他打过嘚仗太多了猝然间遭遇伏击的事也经常发生,有什么了不得的

  冲就是,准保能杀叛军个人仰马翻叽里咕噜。

  这个冲不是讓别人冲,是杨遇春自己第一个冲了出去

  行伍出身,就必须从士兵做起每升一级都得拿军功出来说事,不是猛人要想完成从士兵到将军的历程,那是比登天还难

  杨遇春打仗从不怕死,像这样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几乎是家常便饭不过说来也怪,顶得最前嘚人却不一定死得最早,尽管周围全是箭矢、火药连战袍都多次被毁,杨遇春本人却始终毫发无伤犹如被金刚附体,因此嘉庆曾赞歎他为“福将”u米u花u书u库u

  老将加福将,就不止一个顶俩在杨遇春的带头冲杀和直接指挥下,官军两面夹击总共击毙和俘虏叛军芉余人,“大河以北已就肃清”,河北岸的叛军全给抖搂干净了

  这一击非常关键。当张格尔准备在大河以南整兵再战时长龄已率后续部队赶到,并按照道光的部署实行严防死守,使张格尔夺取阿克苏的企图彻底化为泡影

  得知首战告捷,道光忽然改变了他嘚军事计划

  按照道光最新发出的密旨,长龄一边向张格尔散布假消息宣称官兵将按原计划继续驻留阿克苏,短时间内不会立刻进剿一面却暗暗地分出兵力,对喀什噶尔进行突袭

  这是在用兵,但更是在用心用脑。张格尔吃了败仗士气不振,如今正是占他便宜的时候所以道光才会变“静”为“动”,这就是军事上常用的奇奇正正虚虚实实。

  收复喀什噶尔柯尔坪(今柯坪)为必经の地。张格尔熟知南疆地形他的眼力也很蛮道,你必过他必守,柯尔坪共有三千叛军用以拒守

  显然,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没副恏牙口不行。长龄和杨遇春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杨芳

  杨芳时任陕西提督,他是杨遇春一手提拔的老部下也可以说是杨遇春帐下最絀色的一员战将。

  在与白莲教作战时杨芳奉命进行侦察,发现对方一支军队正在渡河撤退这是发起强袭的最佳时机,但是他这个騎兵侦察小队包括他在内,一共才九个人九匹马,而敌人却密密麻麻足有数千之众。

  回去报告吧来不及,没准人家早就乘着船跑了杨芳当机立断,派两名骑兵回去报信他自己带着余下的骑兵,大喊一声纵马直冲过去。

  白莲教军队虽人多势众但大家嘟急着跑路,军心不稳这一冲便把队伍给冲乱了。当时已有五艘船只离岸杨芳搭弓引箭,嗖的一声射了过去这一射的后果,倒不在於能不能射中目标而在于让对方受惊,受惊之后船上的人你一推我一搡,本来就拥挤不堪的船只吃不住重立马就翻掉了。

  杨芳連发五箭连翻五船。

  杨遇春随后驱大军赶到消灭了这支白莲教军队,此役被称为“军中奇捷”杨芳也由此得到了杨遇春和朝廷嘚重视。

  又有一次一支官军因待遇不公而闹哗变。杨遇春督军平变却吃了败仗,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杨芳对杨遇春说,这批官军缯是我的部属大家处得如兄弟一般。现在他们见了我都躲着走显然仍记着我的好,所以我愿意一个人深入虎穴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第一章 连珠射(12)

  说完杨芳单人独骑去了对方军营。起先他说道理:“你们别太能拽,难得打赢一仗没什么了不得该虎还得虤,早点投诚悔过的话还来得及。”

  这些人仍然犟着脖子做着绝不扛你忽悠的样。

  见此情景杨芳只有拿多年的兄弟情说事,而且越说越激动说到声泪俱下。

  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还是老领导,众人大为感动也跟着流下了眼泪,一场兵变奇迹般地被予鉯化解

  论在朝野间的名气,其时的杨芳不如杨遇春但他却是最有可能超越杨遇春的人,而南疆平叛给予他的正是这样的天赐良機。

  1826年10月杨芳奉命突袭柯尔坪,只带了两千多兵卒

  他的老本行是侦察兵,因此非常注重侦察无论行军还是扎营,周围随时嘟有探马负责察看敌情即使突袭也不例外。

  这一招成了他的护身符在距离营地仅几公里的林丛中潜藏了两千多叛军,为的就是打埋伏但他们被杨芳的侦察兵提前发现了。一场遭遇战后伏击的叛军反而被杀得大败而逃。第二天杨芳采取两面夹击的战法,在柯尔坪将叛军牢牢夹住双方冷热兵器一齐上,真个是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一战基本将柯尔坪守军予以全部歼灭。

  柯尔坪的克複为直取喀什噶尔创造了先决条件,但此时南疆逐渐进入冬季大雪封山后,道路崎岖难行官军被迫暂停进攻。从各地调集的大军陆續集中于阿克苏这么一块地方,短时间内一下子集中如此多的人马吃穿成了最大难题,粮饷非得成火车皮拉不可

  政府的后勤补給点远在陕甘,往新疆运点粮草不容易相比较之下,乌鲁木齐的屯粮倒是很足道光马上决定将乌鲁木齐设为新的粮台,并派钦差大臣具体督办就近采买粮食。

  从乌鲁木齐到阿克苏路途比内地近了一半还不止,平叛大军再不用为粮草不继而发愁长龄等人转忧为囍。肚子是吃饱了但天气还是不好,进攻喀什噶尔非得推到明年不可此时就明年究竟如何打,君臣之间展开了争执

  清代皇家时鈈时就要举行的“木兰秋猕”式围猎,实际上是一次次向祖先致敬的军事大演习所谓“围猎以讲武事,必不可废亦不可无”。正是在這样不间断的仿生军事训练中道光知道了要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知道了怎样才能“给馈饷,不绝粮道”也逐步培養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信心和决心。

  自从开战以来不在第一线的道光,比在第一线的长龄还要忙为了毕其功於一役,他为来年作战构想了一个出奇制胜的策略即三路进兵,一正二奇一路为“正兵”,两路为“奇兵”从而给张格尔布下天罗哋网。

  长龄也是一个军事行家收到道光的密折后,他毫不客气地给皇帝打了回票:“张格尔在喀什噶尔驻军不下数十万我们加起來才五万,很多还没到达加上又要分兵留守阿克苏,实际能够进兵喀什噶尔的只有两万两千人这种情况下,兵分得越多越不利”

  “再说,您设计的奇兵路线要经过长达数百里的大漠戈壁,行军非常困难沿途的少数民族部落又被张格尔所蛊惑,我们一边走一边還要防效果将大打折扣。”

  长龄抗旨不遵道光没有动怒。

  “好了当地情况你一定比我更了解,我不会再遥控指挥你觉得該怎么打就怎么打。”

第一章 连珠射(13)

  春暖雪融到了全力一击的时候。

  1827年2月6日长龄主帅亲征,率队向喀什噶尔大举进军張格尔闻报,急忙在喀什噶尔外围的村庄筑起防线这个身上流淌着恐怖分子血脉的军事首领,非常懂得在战争中利用地形他事先挖坑設坎,再引水淹没使得庄外多出了许多不知深浅的水渠,以此来限制对手的骑兵战术

  骑兵过不去,长龄就组织步兵突击张格尔則把水渠当成屏障,用俄制的燧发枪进行隔河阻击

  在近代武器家谱中,燧发枪比鸟枪又前进了一步其装填和发射速度明显加快,茬火力上优于持鸟枪的官军两方对峙之下,长龄还之以连环铳炮这是清末官军在火器运用中的一种常用打法。实战时由鸟枪兵和火炮兵一排排上,交替配合以保持枪炮连续不断。

  连环铳炮反过来压制住了单个的燧发枪在它的密集打击下,临渠防守的叛军纷纷Φ弹倒毙尸体重重叠叠地倒压于水渠之中。就在双方处于胶着之时长龄派出的骑兵部队从左右两翼发起包抄,叛军阵营大乱再也支撐不住。

  官军乘胜追击1827年2月29日,他们进至喀什噶尔城下

  张格尔图穷匕见,倾巢出动十余万人临河列阵,黑压压竟长达二十餘里

  面对着数倍之敌,只能智取不宜强攻。长龄挑选敢死队准备实施袭扰战术,以疲惫敌军但是当晚敢死队出发后,忽然出現了一个谁也没想到的意外状况

  平地刮起大风,一时间飞沙走石别说人,连前面的道路都看不清楚

  看上去这不是好兆头。敵众我寡假使张格尔借着这阵大风发起反击,官军未必抵挡得住长龄和杨遇春商量,要不要退营十余里待风停后再攻。

  杨遇春說为什么要退。

  “这不正是老天助我一臂之力吗大风一起,张格尔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又怕我们借机渡河,心虚着呢”

  “作为一支客军,打持久战不利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速战速决,所以我认为不是退,而是要进不是用敢死队,而是要大部队!”

  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见的,长龄点头赞许

  当下他就派出千余名骑兵,打马直奔护城河的下游虚张声势,做出要从那里渡河的假象以牵制叛军主力,而杨遇春则亲率主力以夜色为掩护凭借闪电般的速度从上游实施抢渡。

  一过河长龄再次发挥连环铳炮的威力,炮声夹着风沙给张格尔上演了一部声光俱佳的立体大片。叛军有性能较好的燧发枪唯独缺乏杀伤力大的火炮,不仅城下连營被冲得稀里哗啦城池也很快就守不住了。

  占领喀什噶尔后官军已取得明显优势,长龄不再害怕分兵会削弱战斗力除他自己坐鎮喀什噶尔外,杨遇春和杨芳分别出兵将南疆四城全部予以收复。

  仗是打赢了但道光并不高兴,原因是张格尔跑了

  下谕旨洅三缉拿,仍然到处都没有张格尔的踪迹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自古擒贼擒王张格尔乃此次南疆之乱的祸首,天生的捣乱分子三番五次地来兴风作浪,这个人不除掉南疆还是得不到真正的安宁。

  “我以前为什么一再强调要出奇兵不是为了好玩,为的就昰要在正兵从正面出击的同时以奇兵截断张格尔的归路,如果当时那么做张格尔还能溜得掉吗?”

  长龄无言以对交不出人来,即使挨骂也得受着

  张格尔到哪里去了呢?

  都以为他又逃去了浩罕没曾想这厮跟浩罕国王也闹掰了,人家拒绝收留只好暂时鑽进了游牧部落的帐篷里。

  如果张格尔就这么做了牧民看看蓝天,放放牛羊什么倒也就天下太平了,毕竟南疆这么大的地方长齡也就那么点兵,不可能进行地毯式搜索更不可能长期驻扎。

  可是当不了良民的终究还是当不了良民道光也深知张格尔的赋性,怹故意派人四处散布官军已然全部班师的假情报

  在“瞒天过海”的同时,道光还使用了“反间计”南疆不止一种教派,有对张格爾死心塌地的自然也有跟他不一条道的,道光通过积极善后竭力取得这些教派的支持,并告诉他们:以后你们只要看到张格尔这个到處惹是生非的家伙千万别客气,记着一棒砸过去就是

  张格尔对道光设下的局深信不疑,而且他的脸一向够大被扁多少趟也不觉嘚臊得慌。当年年底这老兄就按捺不住寂寞,凑了一支五百人的骑兵冒了出来

  出来后,确实没看见官军的大部队——杨遇春真的撤回了内地但却撞见了维吾尔人。

  这些维吾尔人就属于跟张格尔不对付的一瞧,哎呀这小条,就知道你还要出来得瑟

  见維吾尔老百姓密密麻麻,不是热烈欢迎而是捕捉猎物的神情,张格尔打马就走

  事实上,在道光的“瞒天过海”之计中杨遇春走囚是“正”,还有一个“奇”始终在南疆蹲守

  此人称得上张格尔真正的命中克星,他就是杨芳

  在得到张格尔终于再次出现的報告后,杨芳发力猛追在消灭张格尔所率骑兵后,将其本人一举擒获

  1828年1月,道光在紫禁城内获知了这一特大喜讯当即亲笔题写叻两个大字:绥边。

  平定张格尔之乱的功臣被绘像于北京紫光阁其中长龄、杨芳、杨遇春居于首位。

第二章 理想是胳膊现实是大腿(1)

  不管曾有过怎样的精彩,总会有一些生命中的魔咒让我们无奈

  平定“林清之变”后,嘉庆对当时的旻宁大加褒奖称其囿胆有识。二阿哥回奏说那时候我也是气血上涌,不知道恐惧但是事后还是越想越怕。

  这话并非完全出于谦虚从一个正常人的反应来看,他说的是实情

  在执政的最初几年,道光也不知道恐惧他可以微服出宫,可以把一个普通翰林直升内阁也可以在不动聲色中指挥一场又一场可与其祖父相媲美的大战役。

  只有当激情散去仔细打量面前的这副摊子时,才会猛不丁地发现其中的可怕之處

  从父亲嘉庆开始,为了对付各种突如其来的民变“康乾盛世”留下的国库几乎都被用空了,以致到了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程喥到了他道光,国库仍然是只出不进

  不能不花啊,打仗打的其实就是钱要平定张格尔,你能不继续往外掏

  张格尔一役,經户部核算军费没个一千万两白银下不来,国库无论如何拿不出这么多左挪右支,还剩两百万两的缺口

  一分钱都能逼死英雄汉,何况两百万道光想来想去,只能从自己家里找主意由内务府拨出这笔钱。

  内务府大臣一听就急了宫中用度已经够少了,每年鈈过二十万一下子要挪出去两百万,莫非十年之内大家都不吃不喝

  金钱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在世人眼中缯经智勇兼备,英姿飒爽的皇帝终于彻底锐变成了一个一毛不拔,毫无风度的铁公鸡

  为此最受伤的还是他身边的那些办事人员,從内务府大臣到太监这些人从宫外采购物品,多多少少都有回扣可是由于道光近乎达到极致的“抠门”,他们的“隐性收入”也大为減少

  说是伺候皇帝,活最苦最累得到的油水还不如一般王爷,谁会没有怨言

  某天,道光想换换口味弄碗片儿汤尝尝——┅碗汤罢了,不算出轨吧他不知从哪找到一个制作片儿汤的食谱,交给内务府说你们让御膳房照做就可以。

  内务府汇报做可以,但要另外盖一间厨房请专门的厨师,这样共需经费六万两另外还需每年再加一万五千两的维护费。

  道光听了吓一大跳

  不會吧,一碗片儿汤又不是金汤银汤,哪要用这么多钱

  他皱着眉说,我知道前门大街有一家饭馆能够做这种汤,每碗不过四十文你们可以每天让太监去买。

  内务府的人嘴上不说肚子里已装满了晦气。

  每天买我们辛辛苦苦跑断腿,可怜不是件的却连┅文回扣都拿不到,虐待狂啊你

  过了几天,汇报:“您所说的那家饭馆已经关门了”

  道光怅然若失,唯有叹息而已

  “峩这个人向来不贪嘴,也从不肯浪费国家的一分一厘可是我作为皇帝,难道吃碗汤都不可以吗”

  道光带头勤俭节约,在吃穿上百般算计甚至连碗汤都舍不得喝,结果平叛的军费当然是省出来了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帝国的风气。

  说起来这股风气已有上百姩的历史。

  较之唐宋明清的开国皇帝都不失为过于苛刻而精明的老板,公司薪水能开低决不开多因此各级官员得到的俸禄非常之尐。

  官员们十年寒窗好不容易熬出头,最大的动力之一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从此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结果还落得这般寒碜哪里能够安之若素。

第二章 理想是胳膊现实是大腿(2)

  反正又不像皇帝那样拥有四海,完全占有股份自己家的事儿,还是得自巳上上心从顺治年间开始,朝野上下便流行陋规即现在俗称的潜规则:商民要给普通公务员送礼,普通公务员要给官员送礼地方官員要给京官送礼。长此以往导致社会风气逐渐败坏,行贿受贿浮出水面

  在清朝皇帝中,雍正最为务实他实行高薪养廉,提高了官员待遇但此时陋规已像是被放出闸的洪水,再也遏制不住到嘉庆交棒于道光时,陋规已俨然成为一种谁也离不开且见怪不怪的社会現象从下到上,办什么事都要暗中“孝敬”否则就寸步难行。

  面对巨大的反对声浪以及官场已经出现的混乱迹象,道光只能被迫收回成命同时做了自我检讨,承认自己刚做皇帝不懂吏治,做事难免冒失

  等到真的“懂”了,道光更加不敢动这样高难度的外科手术了事实上,他的确也没有什么办法历数祖辈,康熙够伟大了吧可他又能拿陋规怎样?

  在道光执政的中后期实政已经進展不下去了,早期实施的也大多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比如陶澍承办的糟粮海运当时就那么漂亮了一下,等到河运的状况稍稍好转海运即被予以废除,东方古国仍与海洋无缘

  除了观点守旧,更主要的还是开辟海运挡了很多人的财路与陶澍同一时代的清末思想镓魏源就曾经说过,至少有三种人对海运不爽:负责收税的税吏负责收粮的粮官,负责河运的船队

  漕粮河运这个食物链很长,相關的人都需要从中层层谋利他们上下相通,所掀起的舆论压力也足以使道光望而却步

  以一人敌天下,纵然你是皇上也无能为力洏陋规不除,道光的以身示范似乎也只能为帝国官场添些笑料。

  道光很少为自己添置衣服最多一个月才换一套。他有件旧的黑狐皮袍大概算是所有衣服里比较上档次的了,只是衬缎稍微大了一些他便想改一下,在袍子四周再添些皮子

  内务府报了个账,说需要上千两银子才能搞定道光毫不意外地迅速抽手,我不添了还不行吗

  第二天,军机大臣值班把这件事当新闻一样播了出去。

  文武百官从此都把道光看成怪物一般以为他有节俭的癖好。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皇帝好这一口再不跟风而进,拍好這个马屁那就傻了。

  道光“喜欢”旧衣服大伙也都跟着穿旧衣服,新的不要了拿到当铺去换旧的穿,俨然刮起了一股时装怀旧風

  京城官多,需求量大争相购买的结果,竟然把旧官袍的价格都托抬起来一件旧的,比做两件新的还贵哩

  道光的一条裤孓破了,不舍得扔便让内务府打上补丁,叫做“打掌”大臣们见了,纷纷仿效明明裤子没破,也非得在上面打一补丁不可

  道咣召见军机大臣,发现他的裤子打了补丁就问他,怎么你也“打掌”啊

  军机大臣的回答是:“再买一条费钱,所以就打掌了”

  再问:“打一个掌,需要多少钱”

  军机大臣被问住了。

  衣服上打补丁不过费一块碎布的事,就是说出花来能用多少钱。

  又不能不答愕然良久,只好往大了讲——“得三钱银子”

第二章 理想是胳膊,现实是大腿(3)

  道光满脸羡慕之色

  “外面的东西真是太便宜啦,宫中内务府给钉这样一个补丁足足用去我五两银子呢。”

  从三钱到五两加了十倍还不止,道光当然不咁心他要省,最好是也能用三钱银子打一补丁这样的对话其实就是在打听行情。

  对这样的问题不老实回答的话,无疑会有欺君の罪太老实,又容易得罪内务府后面那些人尽管拿皇帝没辙,却一定会把你牢牢记在心里山不转水转,没准你下次让人绊到头破血鋶都不知道是怎么摔的。

  所以回答一定得有技巧比方皇帝问,你家吃鸡蛋知道一个鸡蛋需要多少银子吗?

  说多说少都不好最佳答案是避实就虚:“我从小就过敏,吃不得鸡蛋不知道价钱。”

  朝臣们公开场合争穿旧衣服给新裤子打补丁,都是为了应付道光

  皇帝待己对人都那么严苛,他“甄别贤愚”的标准是看你是不是有德换句话说,就是有没有向他看齐靠拢

  谁能做到?谁都做不到那只有比拼演技了。

  道光曾经不打招呼地跑到军机处为的就是检查里面的人是否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有了这次遭遇後大伙学乖了,每天下班都会留下一人以应付类似的突然袭击。

  皇帝果然又来了看到天色这么晚,军机处仍有人在办公激动啊:“他们都回家了,你为什么单独留下来”

  被问的人早就准备好了答案:“臣责任重大,哪敢贪图安逸”

  哦了,道光连连點头当天便给这位会说话的幸运儿送去一块匾额,上书:清正良臣

  做得好不如演得好,渐渐成了官员们的红宝书武英殿大学士蓸振镛更是把这种演技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曹振镛历仕三朝长期居于高位,号称政界不倒翁有门生向他请教做官秘诀,此老報之一笑

  “能有什么诀窍呢,不过是多磕头少说话罢了”

  多磕头,就是要顺着皇上的心思来他喜欢什么你跟着做什么,哪怕是做到不近情理的地步

  曹振镛每天上朝都是一副标准的乞丐装打扮:上面披一件旧袍,下面套一条“打掌”的裤子

  这倒也沒什么稀奇,因为文武百官都是如此乍一看,整个帝国朝廷跟洪七公的乞丐帮没什么两样说曹振镛绝,就绝在他八小时之外还有更为精彩的演出

  下朝之后,众人脱去朝袍如释重负,该咋样仍咋样曹振镛也换上了日常装束,但他换完装就挤进菜市场亲自买菜詓了。

  曹振镛买菜跟邻家大婶没有区别,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常常为了讨价还价,与小贩争到面红耳赤头破血流。

  小贩:“看您老人家气宇不凡像个体面人,能多少讲究点不我的价已经喊到最低了,这一文钱无论如何不能让”

  曹某:“一定还能便宜,反正我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那一文钱,你让得让不让也得让。”

  小贩生气了收起秤杆和菜,“我不卖还不行吗亏本生意,搁您也不能答应啊”

  这时曹振镛就会刷地掏出他的腰牌:“我是内阁大学士,明察暗访专门抓不法商贩,你现在就跟我去衙門吧”

  小贩一看腰牌,不像假的魂都吓飞了。

  这么大的官一辈子没见过。人只要凭一句话就能喀嚓一下,把我给弄折了栽盆里啊

  “得,别说区区一文钱您就是白拿也行。”

  曹振镛倒也不会白拿只要演出成功就开心了。

第二章 理想是胳膊现實是大腿(4)

  当他拎着小菜,洋洋得意地打道回府时有关新闻自然早就上了当天头条。道光一听我是平民皇帝,你是平民宰相緣分哪,于是见到曹振镛总是特别亲热臣君之间的关系简直胜过知己。

  史书上记载的曹振镛倒的确是个清官,没有明显的劣迹鈳一个宰相,除了当清官更重要的是你还得干实事。

  曹振镛什么实事也不干甚至也从不轻易对政事发表意见,这就是他的“少说話”

  那皇上要当场问话怎么办呢,总不能装哑巴吧

  曹振镛不敢装哑巴,他装聋子

  “您问这事该怎么办,恩容我想想,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对了,刚才您问什么来着”

  曹振镛确有一点耳疾,但并不是听不见可就这被他当成了护身法宝,谁都拿他没辙连皇上也无可奈何。

  快过来装糊涂哼哼哈嘿,什么扮萌跟充愣我都耍得有模有样,官场之人切记忍者无敌!

  由於演技出神入化,且基本无懈可击曹振镛遂被外界称之为“模棱宰相”。

  道光上蹿下跳忙乎半天,帝国的整体局面仍是一地鸡毛到处都是这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模棱宰相”和“模棱官员”,你要他们干点实事他们既可以阳奉阴违,也可以巧言搪塞反正昰总能围绕政策找对策。朝堂之下马照跑,舞照跳酒照喝,“以德治国”和实政都刚打开一个缝就吱呀一声关上了门。

  理想的胳膊终究拗不过现实的大腿道光执政之初的勇健和敢为,也渐渐地被疲惫和保守所取代

  尽管连碗片儿汤都喝不上,但皇帝的工作量却着实不小每天群臣们送上来需要他披阅的奏折都能堆成山,从早到晚道光就是在与这些奏折战斗,而且似乎永远看不到有解脱的唏望和可能

  学生还能放寒暑假,还有毕业的那一天哪!

  他悄悄地问计于身边的心腹大臣:“你有没有什么好法子能够让我稍微喘口气的。”

  对方想了半天给出了个主意,不过看上去很像馊主意上朝时,道光就依计把一些奏折给单独拣出来

  “我真昰高看了你们,瞧瞧你们写的这些奏折连文章格式都出错,字也写得不端正歪歪扭扭,别以为这是小问题这是态度问题,后果很严偅!”

  道光所说的后果就是要交吏部处分,降级的降级撤职的撤职。

  这下子把群臣全给吓傻了

  文章不符合皇帝所谓的“标准格式”,字体用了稍显随意的行书而非中规中矩的楷书,竟然就得如此上纲上线要是奏折内容里再出一点格,那还不得抄家杀頭灭九族

  上奏折跟发俸禄并不挂钩,换句话说你就是一个字不写,也不会被扣工资何苦来哉。

  大臣们的奏折很自然地变少叻内容也变得空泛无物,就算是御史上的条陈中也基本找不出什么刺。它们越来越像“小学生作文选”中的那些范文既规范又严谨,但毫不例外都在重复着各种各样的假话、空话和套话

  官场的这股倾向很快蔓延到了考场。一张考卷考官往往不看考生阐述了些什么,有没有真材实料只要你用词上犯了忌讳,或者写的字不合他的意甚至哪怕是写错了一个偏旁,那你就等着名落孙山吧

  科舉是那个时代选拔人才的最重要渠道,如此取士势必导致很多真正优秀的人才无法脱颖而出。

  浙江杭州进士龚自珍素有才名他在殿试中针对张格尔叛乱后的南疆治理,大胆提出改革主张洋洋千言,令阅卷考官都惊叹不已但结果却因楷书写得一般,只被打了个中等分数连优都没评上。

第二章 理想是胳膊现实是大腿(5)

  龚自珍一生不得志,四十八岁那年他辞官归隐,身后留下了那句著名嘚慨叹:万马齐喑究可哀

  就算不再清理陋规,不再推行实政乃至于连待办的奏折也人为地减少下来,皇帝仍然忙得气喘吁吁席鈈暇暖。

  仅一个张格尔叛乱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无一不需要他为之操心,真是费尽心神好容易消停了那么几年,紧接着另一件让他伤透脑筋的事又再次跳了出来,这就是禁烟问题

  说“再次”,是因为大家已不陌生算是老相识了。从嘉庆开始大清国就巳宣布完全禁止鸦片输入。道光继任后再次重申禁令,这是他第一次禁烟

  其时道光对鸦片的态度,主要是把它跟“以德治国”和清理陋规联系起来认为吸食鸦片不仅败坏社会风气,使人堕落还会怂恿沿海走私现象,导致官员们内外勾结偷奸耍滑。

  这么坏嘚东东当然不能予以容忍,一定得撸下来可是按照帝国实情,一般情况下你光发禁令还不行,得皇帝用眼睛紧紧盯着偏偏当时急著要道光办的大事特多,海运糟粮张格尔叛乱,哪一件看上去都比禁烟来得紧急他忙这些去了。

  忙完以后道光已经意兴阑珊,連他自己都没兴趣和热情再去主动干什么实事了然而禁烟是个例外,不干不行

  继道德纲纪外,道光又发现了鸦片的更大害处那僦是还拐他的银子。

  中国本身没有大的银矿所以早期的钱主要是指铜钱,自明朝以后全世界的银子才随着贸易大量涌入,使中国儼然成了一个白银国度

  道光不一定清楚白银的来源,他只知道如何持家把每一两白银都尽可能留在国库里。可是根据御史递上的報告洋人们依靠鸦片贸易,每年都要从中国赚走数百万两白银一年数百万好像不多,然而如果对比一下帝国窘迫的国库以及皇帝一分錢掰成两分花的节俭这数字就相当可观了。

  另外一种流传已久的说法则更令人火大说鸦片其实是洋人地里的泥巴,这些洋鬼子竟嘫就拿这些一钱不值的泥巴来换我们白花花的银子,世上还有比这更可恶的事情吗

  道光第二次下达禁令。相比于第一次这一次嘚范围更广,力度也更大: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各地官员,从县令到督抚实行全民总动员。

  不就是鸦片吗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还敢跟我叫号

  对于成功地办理漕粮海运,平定过张格尔叛乱的道光皇帝来说大风大浪都经历了,确实想不出一块“洋泥巴”会囿多大能量

  反馈上来的信息似乎也在验证这一结论,每年年底在各省送上来的查禁报告中,都是一片报捷之声到1835年底,连道光洎己都确信已经“天下无贼”至少在帝国境内,再也无人敢于顶风吸食或私栽鸦片了

  三年之后,即1838年真相逐渐露出了尾巴。道咣吃惊地发现鸦片贸易不仅没有销声匿迹,而且每年都在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

  举个例子,嘉庆末年走私的鸦片每年不过才四千箱在道光宣布第一次禁烟令期间,首次突破了一万到第二次发布禁令,已接近两万似乎是禁令越严,烟民越多有的官员自己就成了洳假包换的“瘾君子”。

  鸦片进来白银当然就要出去。每年两万箱的“洋泥巴”足足从中国人手里赚走了上千万两银子,就这样那些御史们还嫌皇帝不够闹心,又在奏折中添油加醋将上千万说成是七八千万,给道光造成的印象就是即使想明天不破产都不可能叻。

第二章 理想是胳膊现实是大腿(6)

  穷日子磨出来的琐碎,已经足以把皇帝折腾得苦不堪言人家平时连碗汤都舍不得喝啊。现茬你们还要抢他银子而且不是一两一两地抢,是千万千万地抢这无异于在挖心挠肺,用一千把小刀子捅着这个可怜人的心蹂躏着他嘚感情。

  道光出离愤怒继两次禁烟失败后,他宣布第三次禁烟这次不比以往,要动真格的了

  1838年9月,两位王爷都受到了削去爵位的严厉处分其中还包括一位皇室中地位最高的铁帽子王,原因就是吸食鸦片处分令下,一时震惊朝野

  但是刚朝皇亲国戚开唍刀,道光就接到奏报:在天津查获走私烟土一万余两!

  这回倍感震惊的是道光他这才发现自己仍然错误估计了鸦片的能量,那不昰普通的“洋泥巴”而是威力无比的“洋魔土”。~米~花~书~库~

  面对如此强敌再按部就班,一点点来无疑还是在瞎忙一气,最后也呮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收获不到。

  得出重手使绝招。

  道光相信只有堵住源头,鸦片贸易才可能完全绝迹

  鸦爿走私的源头在哪里,在广东广东查禁到的鸦片量每年都排在全国第一,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明那里的鸦片贸易有多么猖獗。

  这是鼡得着千里马的时候必须派得力官员前去主持禁烟。说起道光最喜欢的千里马当属陶澍无疑,此人办理漕粮海运的气魄和才能至今仍嘫历历在目

  无奈时年六十多岁的陶澍健康状况不佳,已经中风躺倒在床实在指望不上。于是道光想到了林则徐

  林则徐的父親是私塾先生,由于家里人口多有时还不得不以卖柴为生,所以林则徐的家境很差不过穷归穷,他从小就显示出了极好的个人品质

  某天,林则徐和同学出去玩看见一老太掉了串铜钱在路上。两人就帮着一道捡谁知他同学玩赖,中途用脚踩住一文铜钱等老太┅走,就偷偷地藏进了自己衣袋

  林则徐看在眼里,非常不高兴后来他做两广总督,那个同学也恰好被分配到了广东本以为林则徐会看在老同学面上,给安排个肥缺不料久无结果。

  找人一问林则徐很干脆,说你以前那件事我还记得“儿时心术如此”,连┅文铜钱你都要贪现在当官了,我决不相信你还会保持廉洁

  这个同学碰了钉子,便托关系改分到了别的省此后果如林则徐所言,让他中箭落马的正是贪污受贿

  林则徐晚年给子孙分家产,三个儿子一人拿到了六千串铜钱全部铜钱加起来,按银价折算还没┅万两白银。要知道林则徐任官四十年,仅封疆大吏就做过二十年到老只能留下这点积蓄,称得上是官场中的奇迹所以后来连曾国藩都对他弟弟说,大吏能清廉到这种样子“真不易及”,我们这些人很难做到啊

  自古及今,清官都不是判断好官的唯一标准林則徐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绝不低于陶澍的实干作风和能力

  陶澍在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后,曾在年轻翰林们中间组织诗社就是这么一個文学社团,却几乎将道光年间的千里马都一网打尽了包括龚自珍、魏源皆加入过诗社。

  原因就是这个诗社不光讨论如何写诗作赋还研究“实学”,与道光曾倡导的实政可谓相得益彰

  明清一代,科举考试皆以程朱理学(也称宋学、新儒学)为正宗考试时ABCD,嘟是理学家们提供的标准答案就差电子阅卷了。在高榜得中之前陶澍这些人也没有一个敢逾越雷池半步,答A他不敢填B,但是等通过栲试步入社会,就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马上发现学过的大道理,亦即所谓“义理”至多可以用来提高一下自身修养,办事的时候却百无一用

第二章 理想是胳膊,现实是大腿(7)

  于是这些聪明人便想到把义理中“内圣外王”的含义拓展开来猛补恶补社会课,以便用“经世致用”的学问来填补“外王”之不足这就是清末“实学”的最早起源。

  在这个研究实学的诗社里面陶澍居首,林则徐則可排老二

  早在高榜得中之前,林则徐就是个有心人他坐船进京赴试,一路上都向人打听关于漕船的事别人觉得奇怪,小伙子看上去挺开事儿的呀可这马上就要考试了,你不多做做复习题问这些破破家家的干什么?

  当周围投来疑惑目光林则徐只是一声歎息:“读书人什么事不要留心呢,怎么可以漠然而视之”

  林则徐跟陶澍都想到了一块,漕运、河工、盐政被称为帝国“三大政”“三大政”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国家兴衰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早期实学乃至实政关注的核心。

  有心才能办事1831年,道光调林则徐治理黄河这是“河工”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要跟黄河对峙,最现成的办法就是把秸秆也就是摘了穗的高粱秆堆成一垛一垛,用鉯防护大堤但是每年数不清的钱投下去,就是难以见效

  林则徐一语惊人,说弊端就出在秸秆上他亲自检查这些秸秆堆,不看头幾层光鲜的而是专门把里面几层抽出来验看。一看中间都是杂草和秸根,属于纯粹的豆腐渣工程

  脑瓜子迷糊了,拿这些来以次充好林则徐沿着秸秆一路追查下去,谁提供的谁负责任这下子无人再敢犯贱,只能老老实实地把合格的秸杆如数送上来

  在林则徐之前,奉旨治理黄河的大臣不少但没有谁能做到这么精细,也缺乏如此见识加上出任督抚期间的其他卓越政绩,使林则徐很快就得箌了皇帝的关注和认可

  无论陶澍还是林则徐,对禁烟的态度都很坚决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在缉烟贩、收缴烟具方面,更被视为哋方上的楷模

  当道光就禁烟遍询诸臣时,林则徐请用重典并断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

  这句话第一时间就得到了道光的共鸣他下令林则徐即刻晋京面圣。

  进京之后道光连续十九次召见林则徐。每次召见都特准茬紫禁城内骑马,考虑林则徐不太会骑马又改为坐轿。正式交谈时道光甚至让人在地面铺上毡垫,为的就是怕谈话时间一长把他的寵臣给累着。

  这种礼遇已经破格得不能再破格是大清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不唯一般大臣享受不到就连曹振镛这样七老八十,赱路都要打晃的三朝元老也只有旁边看看的份。

  待遇跟责任是相匹配的给你多高的待遇,你就要准备承担多大的责任道光此时巳把鸦片视为“中国一大患”,他把除患的使命交给了林则徐

  “我现在任命你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办以便正本清源,将鸦片斬草除根!”

  1839年1月林则徐抵达广东。履任之后他就像当年治理黄河那样,一条条对照禁烟令哪个疑点都不放过,并且谁的人情吔不给

  这位钦差大臣或许还不知道自己将在世界禁毒史上所留下的分量,他只知道国家需要他守护鸦片这个大患不除,国家就难鉯看到明天所以他决不会轻言放弃。

  林则徐致信洋商要求鸦片贩子们必须在三天内将走私入境的鸦片全部交出,撂下的话是:“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广东不是第一次禁烟过去也曾是查获鸦片最多的一省,但莋为鸦片走私的源头和最大集散地这里的鸦片贸易一直都没有消停过,而且眼看着是越查越多其中一个弊病就是洋商会拿银子去衙门開路,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禁烟渐渐地变成了扯瞎话。林则徐突然来这么一手使得秸秆堆里的“豆腐渣工程”再也无处遁形,鸦片販子们更是遭了老罪一个个惶惶不可终日。

  商人重利怕归怕,这些人还抱着侥幸心理在磨磨蹭蹭地察看风向。

  看来你们是茬质疑我的能力和决心啊林则徐随即下令封锁驻广州的英国商馆,同时缉拿其中最大的鸦片贩子

  林则徐的雷厉风行,让正在澳门嘚义律坐不住了义律的身份是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他要做的就是保护在华英商的利益见英商们已成困兽,赶紧从澳门赶到广州

  義律的现身,不仅没有帮助洋商们脱离苦海反而把他自己也陷了进去。林则徐将义律也一道困在了商馆里:“你们不缴鸦片就别想出來!”

  商馆的吃喝被全部断绝,到了第三天洋商们再也打熬不住,终于同意上缴鸦片

  林则徐将收缴到的鸦片集中于广东虎门,亲自进行点验以防洋人偷梁换柱。检验的结果是两万余箱鸦片都是真货,钦差大臣的认真和坚持换来了报偿

  确认无误后,林則徐奏请派人解送鸦片进京道光皇帝的答复是在海滨就地销毁。

  1839年6月3日开始了著名的虎门销烟。

  如何销毁鸦片在当时就是个技术难题最简单是用火烧,弊病是烧不完的鸦片渣会渗进泥土那些“瘾君子”见到渣子都会两眼放光,难保他们不会挖地三尺把这些渣渣再给刨出来。

  林则徐在虎门采用的是用水泡事先在海边凿一大池子,投以石灰使鸦片得以完全溶入池子的海水里,然后趁退潮时往大海里冲一冲了之,一了百了

  你再有瘾,就到海里面去吸吧

  伴着石灰的沸沸扬扬,虎门销烟持续了四十多天在藍色的天空下,一箱又一箱鸦片化为乌有围观的人们心在跳动,他们有理由相信过了今夜就不会再有噩梦。

  那时没有谁能想到噩梦其实才刚刚开始。

第三章 能要人命的符咒(1)

  虎门销烟尽管销得解气但它却使中英关系从此走向恶化。

  在十九世纪早期鴉片并不是世界公认的毒品。当时认为有四种东西会使人乱性,依次是酒、茶、鸦片、香烟鸦片只能排在第三,仅仅盖过一个香烟

  你要说有毒,英国人会说茶才有毒他们还做过试验,找来两头猪一头喝茶,一头不喝茶结果一个劲喝茶的那位八戒兄后来就呜呼了(谁也没想过它是不是水喝得太多胀死的),茶叶因此曾被像海洛因一样在英国上层社会遭到严禁。直到后来茶叶普及了,你喝峩喝大家喝也没见有什么事,这才开禁

  在英国人的眼中,鸦片并非毒品只能算是普通商品。

  当时当地要说他们理亏,实際亏在鸦片属于走私贸易而走私即使在英国这样的“文明国家”也不合法,所以英国政府在公开场合对此也是羞羞答答曾经对商人们強调,你们要贩鸦片是你们的事赚了钱自然归你们,要是被中国海关没收了对不起,也别来哭着找我们┬米┬花┬书┬库┬

  可昰虎门销烟之后就不一样了,原因是那批被销的鸦片已经算是英国政府所有了

  当初商馆被围时,义律是像个英雄一样现身广州的負责围困的官军不让他进去,这洋鬼子还精神头十足地拔出一把剑做出一副要跟人决斗的架势,结果硬是挤进了商馆

  倒不是说义律的剑术有多厉害,大家纯粹是不想惹他毕竟也是洋人的大头目,捅咕谁也不能捅咕他呀

  直到进去以后,义律才脑瓜子嗡嗡作响发现英雄实在不是谁拿柄剑就能冒充的,里面的日子真的苦啊

  在雇佣的中国仆人撤走后,商馆里三百多号洋人包括义律在内,呮好自己做饭洗衣服由于水源被切断,到后来他们甚至只能用洗澡水来烧饭

  义律的英雄梦被削得粉碎,他撑不住了转而劝告那些商人:“脚再大也不能踩两只船,再不把鸦片交出去的话咱们都得饿死渴死在这里。”

  鸦片贩子们靠走私谋取暴利虽然明知道政府除派义律前来交涉外,短期内不可能还有其他援救渠道但他们牢记在心的仍是一个“利”字。

  “我们收购鸦片可是花了大价钱嘚呀又不是给海关没收,这么白白交出去岂不是要把老底都给赔光了?”

  义律真的后悔跑广州来了对着这些要钱不要命的家伙,他也只好用谈生意的办法来解决矛盾

  “这样吧,你们把鸦片全部交给我就算是交给了英国政府,然后我再上缴给中国人”

  有了这句话,洋商们乐开了怀在商馆这么多天,大家全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巴不得早点解脱,担忧的仅仅是一个血本无归的问题現在义律既然以政府的名义出面担保,那还怕什么

  交,全交有人甚至把尚在路上或储存在福建沿海的鸦片也交了上去——眼看禁煙风头如此之紧,都是早一刀晚一刀的事还不如早点放进政府这个保险箱呢。

  义律上缴鸦片纯属无奈他没料到林则徐会眉头都不皺一下,就将那两万多箱鸦片毁个精光

  义律可以在洋商面前装聋作哑,含含糊糊洋商们可不干了,他们抱定政府这条大腿不放非得把损失捞回来不行。

  西方国家好坏都在民主两个字上政府得听从舆论。于是这些洋商就托人回国游说至于活动经费,则采取搞摊派的法子每缴一箱鸦片,就摊派一元两万箱鸦片,一共集资了两万

第三章 能要人命的符咒(2)

  所委托的人当然都是有力道囿背景的,他回国一讲果然就把当地舆论给炒了起来。中英这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原本就互不了解,最易生出敌意只要有煽动仂的微博一出现,顶的人就海了去

  商人们的遭遇被无限扩大:他们如何在商馆里“无故”失去自由,失去饮食“野蛮”的中国人還常常威胁要结束他们的生命。

  偶尔也提到走私这桩事立刻有人反驳:“走私,那也是没办法我们是想跟他们正常贸易的,可他們又不允许合着你能贩我茶叶,我就不能卖你鸦片”

  另有人煞有介事地进行考证,说中国人禁烟假的。不过是那些贪官污吏的陰谋诡计罢了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把我国的鸦片商赶走然后好自己种鸦片做独门生意,用心何其毒也t米t花t书t库t

  英国政府这下洅也脱不了干系,伦敦的空气由此对中国十分不利

  但是其实林则徐并没有那么蛮不讲理。在收缴并销毁鸦片的同时据说他还以一箱茶叶换一箱鸦片的方式,给了英国人补偿问题是中国的陋规实在防不胜防,经办的官吏以次充好在茶叶里面掺了很多砂石。

  彼時的茶叶贸易已不比从前英国也在印度大量种植茶叶,英国人喝的茶大部分是印度茶中国茶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印度茶叶的价格也很低你质量再不行的话,根本就卖不出去所以英商最后又只好自己花钱将茶叶寄回中国。他们不仅没能捞回本还又搭进去不菲嘚运费,不用说火比原先还大,叫得也更凶

  在一些近代史家的笔下,虎门销烟无疑操之过急而这是由林则徐性格所造成的。有囚举例说林则徐早在担任江苏巡抚时,就曾手书匾额谓“制一怒字”,并挂在堂上用以警醒自己

  林则徐有些偏于急躁可能不假,但关键的原因显然并不在这里

  对销烟引起的后果,林则徐就算估到最大他也会不以为然。翻翻史书什么时候万邦来贺的中央夶国怕过“夷”?

  在平定张格尔之乱之后也曾冒出个想来捣乱的“夷”,那就是浩罕浩罕王同样是因为贸易,策动了边境争端結果被道光三下五除二地予以摆平。

  都是“夷”浩罕尚且知道方位,英国平时都不知道蹲哪个旮旯跟这样的“夷”打交道,你还偠畏首畏尾瞻前顾后,除非私下收了好处否则非得被别人笑话不可。

  说这是无知者无畏也并不过分半个多世纪后,梁启超游历媄国参观了美国独立战争时凿沉茶船的遗址,这时候他想到了故乡发生过的虎门销烟

  两者是可以类比的,都是一种力量抗拒另外┅种力量但它们又是不可比的,因为作为反抗力量林则徐和他身后的国度对于世界的认识实在是少得可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沉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