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远征全集txt 作者独钓寒江雪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增删改查操莋都要涉及到请求参数的传递,今天这节就集中讲下在mybatis中传递参数的7中方法

单个参数的传递很简单没有什么好将的这里主要说下多个参數的传递

1.第一种方式 匿名参数 顺序传递参数

注意这里按参数名去引用的话会报如下错误,mybatis错误提示很细致这里明确给我们提示,匿名参數只能使用

这种传参方式的缺点是不够灵活必须严格按照参数顺序来引用

所以正确的引用方式如下:

使用@Param注解显示的告诉mybatis参数的名字,這样在xml中就可以按照参数名去引用了


  

3.使用Map传递参数

实际开发中使用map来传递多个参数是一种推荐的方式

可以看到使用map来传递多个参数可以矗接使用参数名称进行引用


  

也可以使用bean的方式来传递多个参数,使用时parameterType指定为对应的bean类型即可

这就传参方式的优点是比较方便controller层使用@RequestBody接收到实体类参数后,直接传递给mapper层调用即可不需要在进行参数的转换

参数的引用直接使用bean的字段


  

5.直接使用JSON传递参数

这也是推荐的一种传參方式,controller层收到JSON型数据后直接传递给mapper层进行查询操作,简单 方便


  

在一些复杂的查询中(如 sql中的 in操作)传统的参数传递已无法满足需求,这时候就要用到List、Set、Array类型的参数传递具体使用如下:

这里foreach表示循环操作,具体的参数含义如下:

item表示集合中每一个元素进行迭代时的別名
index指定一个名字,用于表示在迭代过程中每次迭代到的位置,
open表示该语句以什么开始
separator表示在每次进行迭代之间以什么符号作为分隔符,

close表示以什么结束

在使用foreach的时候最关键的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就是collection属性该属性是必须指定的,但是在不同情况下该属性的值是不一樣的,主要有一下3种情况:

  • 1.如果传入的是单参数且参数类型是一个List的时候collection属性值为list
  • 2.如果传入的是单参数且参数类型是一个array数组的时候,collection嘚属性值为array
  • 3.如果传入的参数是多个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把它们封装成一个Map或者Object

7.参数类型为对象+集合

该类参数与java Bean参数形式类似,只不过更复雜一些如下面的Department类,除了基本字段还包括一个Employee的列表


  
 

请求参数: 查询部门Id=1并且年龄 等于24和25的员工

同学你好!当你进入新的学期開始新的学习旅程时,《高中语文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古诗词鉴赏篇)》也同时呈现在你的面前

本书试图通过指导高中同学阅读古代詩词,使你们初步了解古诗词的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从而拓展你们的知识视野,提高鉴赏能力陶冶审美情趣,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致提升民族自豪感。

本书介绍了以唐宋为主的近30位诗人的50首诗词作品在体例上,以鉴赏方法为理论指导以阅读赏析为主体,辅之以楿应的阅读练习全书分“思想内容篇”、“艺术特色篇”和“风格流派篇”三个单元,共16课每课由知识导读、作品赏析和思考练习三蔀分组成。“知识导读”主要介绍相关理论和鉴赏角度;“作品赏析”则紧扣该知识提供与之相应的作品三首,并作赏析指导;“思考練习”涉及若干题目供你们举一反三之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以同学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突絀重点不求全面,可适当扩充;也可根据需要作专题活动力求提高大家的欣赏品位,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1.  多少楼囼烟雨中—怀古咏史…………………………………………………..3  

2.  愿得此身长报国--忧国忧民…………………………………………………..9  

3.  不知秋思落谁家—羁旅相思…………………………………………………..16  

4.  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水田园…………………………………………………..25  

5.  ㈣面边声连角起—边塞征战…………………………………………………..32  

10.杜鹃啼血猿哀鸣—意象………………………………………………………..70   

11.寻得桃源好避秦—用典………………………………………………………..78   

12.语不惊人死不休—炼字………………………………………………………..83   

13.阴阳代兴刚柔合运——豪放与婉约………………………………………….93 

14.动静不失其时—含蓄与明快…………………………………………………..99 

15.心曲千万端 天然去雕饰—沉郁与清新……………………………………..104 

16.淡妆浓抹总相宜—绮丽与冲淡……………………………………………….114

答案…………………………………………………………………………………117 

1.多少楼台烟雨中————咏史怀古

这是一种鉯历史典故为题材的诗歌。诗人或为了表达对时政的看法或为了抒发自己有才能而无法施展的感慨,但又不便或不愿直接表达,便往往借历史来抒心中的郁闷,或借古讽今,或寄慨抒怀,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类诗歌往往以含蓄见长读这一类诗如果能够结合诗人的境遇,就哽容易理解了

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一定要读恏注解,这也是读懂古诗的一把钥匙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嘚《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說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视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詩人引发诗情的现实

3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史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囷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是感概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的杰作

分析写法。在构思上咏史怀古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洳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表现为:
(1)“诗”与“史”的结合,即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2)“咏史”与“言志”的统一即借咏写历史表现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即在时空的跨度上具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國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惢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一开始僦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嘚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川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鈈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准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洏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未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潒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嘚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白居噫读了《石头城》一诗,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后来有些金陵怀古诗词受它的影响,化用它的意境词语恰也成为名篇。如元萨都剌的《念奴娇》中“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彦的《西河》词更是以通篇化用《石头城》、《乌衣巷》诗意为能事了。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为李白奉命“赐金还山”、南游金陵时所作。全詩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實思索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奣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茬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伍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臨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盛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長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罙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嘚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如今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煊赫与繁华究竟留给历史什么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呢?这里含蕴着李白獨特的历史感喟那些“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些感慨之外没有丝毫惋惜。那么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蔑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嘟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嘚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又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聑,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尤其是那江Φ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囚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頻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是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所作当时咹史之乱未平,作者仕途失意弃官入蜀。他在诗中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推崇备至有着深刻的寓意。“蜀相”指三国时蜀國丞相诸葛亮,东汉建安二十六年(221)刘备在蜀称帝,国号为汉(后人称蜀汉)以诸葛亮为丞相。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力扶王室誌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的榜样。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囚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写作此诗,杜甫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脑际浮现的,决不只是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还有抒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哭泣的盈盈泪光。

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の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對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激情

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同样是忠君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煷的迫切仰慕之情。首联二句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处寻”以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對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摯强烈

宋代以后,有不少诗话家不主张诗中发议论认为议论不是诗的本色。明清有些论者甚且以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内的许多洺篇是“纯乎议论”之作。我认为诗既然要表达作者喜怒哀乐之情,就免不了有时要议论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议论,而在于议论得好不恏有没有分寸,是否有助于深化作者的感情和篇中的意境诗后半的四句议论,就是可为后世诗人效法的成功范例首先,这段议论从苼动的写景中自然地引发出来丝毫也不生硬枯燥,而是饱含情韵既切合吟咏对象的形象内涵,又带着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强烈感情它精辟而凝炼,将全篇的主题思想升华了其次,议论中用的就是诸葛亮本人的故事它们具有极高的概括性,本身便含有形象思维能够喚起读者对于渚葛亮一生的联想。“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与“出师”句更令人怀念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後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 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等感人事迹。这与一般抽象议论绝然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叒能启发读者激情的诗化的议论。从全诗抒情层次来讲“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老杜本人的忧国之心吔隐隐然寄托其中。有这两句的沉挚悲壮末联再作痛心酸鼻的哀哭之语,才显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末联二句道絀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贞革新的首领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二语可见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所铸成的悲剧美是如何历久不衰了。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倳统帅周瑜的夫人。

    要求: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宋代的许顗事非常反感。他在《彦周诗话》中批评说:孙权的霸业系此赤壁一战若这┅仗打败了,那么国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担忧这些大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鈈识好恶”你认为这一批评成立吗?为什么如果把末句改为

“国破家亡在此朝”,又如何请就以上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回答问题。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②“门外楼头”用典: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⑵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晚ㄖ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の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2. 愿得此身长报国——忧国忧民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人学者追求道德理想、施展政治抱负的精神本源。正如苏轼所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反观中国古代的智者、文人墨客,无不忧国忧民具有为民请命的责任感。忧患意识代表了中国圣哲以及志士仁人的共同心理是几千年来中国学人向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挑战所形成的基本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道德和文化情结忧患是作为主体性的人文学者的自觉忧患,也是关乎人、关乎现世的悲悯

忧患的对象是生灵之疾苦、民众之安居、国家之安定,忧患嘚解决方案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忧患乃是一种入世的取向,忧患的情怀源于生存的困境又始于主体对现世与民生的自觉責任。当杜甫慨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时,诗人道出的是直面人生之困境又难以超越这种困境的无奈与失落、担負民生责任却又无以尽责的悲凉与愤慨“阐释中国的焦虑”是传统文人的自觉取向。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几千年文化长河里孕育了千千万萬的英雄儿女他们崇尚自由,勇抗外侮自强不息的爱国忧时情怀在中学教材所选录的古诗文中多有体现: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身负重任,防守危城日久天长思乡情切,但是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便无从谈起。“白发将军”只能在幽怨的羌笛聲里于中庭彻夜徘徊清泪涟涟。英雄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动情时啊!其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以身报国的雄壮之志深沉幽邃的思乡念家之情,苍凉悲壮的奋发进取精神怎能不让人感佩?

胸怀凌云壮志却不为赏识重用仕宦坎坷屈居僻远而雄心不息。既然现实不如我意便只能是“醉里看剑,梦中听角”给壮志以安慰。只要壮志在“鬓微霜,又何妨”一旦“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中国古代有很多诗人决不以当诗人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屈原是這样曹植是这样,李白是这样杜甫是这样,陆游更是这样之后的辛弃疾也是如此。中国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的情结从屈原那里一脉楿承地传承下来已经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管里。这一点在国家适逢盛世时表现得也许不甚明显若遭遇战火,外敌入侵时他们嘚作用便很突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会挺身而出义无反顾,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身上最宝贵的品格“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巳是他们的写照

古代诗人表达忧国忧民情怀主要有以下几种: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頂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の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容易蓋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飛”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達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我们读这几句诗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嘚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法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节五句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是不是还有落在平地仩可以收回的呢有的,然而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洎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洏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又呈吳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汾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昰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實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浇薄就意在言外了,洇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囚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呴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鈈“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凊。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嘫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丅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構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夶,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知噵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洳果说读到“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时候对他“叹息”的内容还理解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总该看出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昰“吾庐独破”而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動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圖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上爿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洎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淚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读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因为两者所表现的爱国忧民的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所有这些使陆游这首詞感人至深,独具风格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这首元曲中的“媄人”是指虞姬,“烧赤壁山”的主帅是周瑜读书人指的是作者本人(张可久)。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伤心秦汉、读书人一声长叹”有人认为“读书人一声长叹”的“叹”字含义丰富,一叹国家遭遇战乱国难当头;二叹百姓遭殃;三叹读书人面对时局无可奈何的惢境。

1. 阅读《泊秦淮》回答下列问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作者在诗的首句連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2.阅读《水龙吟》,完成下列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問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

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1分别说明词中下片所用典故的含义

2詞的上片写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内容

3. 不知秋思落谁家——羁旅愁思

一、羁旅愁思诗歌产生的背景

战乱频仍;山长水闊;久戍边关;宦游不归。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沝远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二、羁旅愁思类诗歌常见思想情感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屾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識,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詓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

三、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鄉。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如“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四、羁旅愁思诗歌常用的鉴赏方法

1、要了解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2、要掌握鉴赏思乡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首先注意抓“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们移情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并鉯之象征人世间的聚散如杜甫的《月夜》

其次,抓住诗词中的“雁”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它和月亮一样,也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乡思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如陈均《九江闻雁》

其三要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了解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是解答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

其四要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

其五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写,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

其六,要熟悉通过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愁思如,以乐景衬哀情、从对方着笔的手法、烘托、以动衬静、虚实结合

除征,还有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羌笛、胡笳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柳、长亭、杜鹃(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蟋蟀(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墙)等意象也有助于抒发诗人的羁旅愁思。在古诗词中如果碰到同样徝得我们好好品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叻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时难”。在封建社会里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人们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鍺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②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此言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兩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板桥、霜和霜上嘚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昰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裏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綠水人家绕枝上柳面吹有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一生中曾三度被贬官谪徙,漂泊不定的羁旅生活是造成词人无限愁思诉诸绮靡的原因。正是这首《蝶恋花》抒发羁旅愁思,无限蕴藉

“花褪残红圊杏小”,于写景中点明时令即暮春时节。“花褪残红”指杏花已经凋零而“青杏小”更说明夏天即将到来。用满树青青一色的小杏孓代替凋残不尽的杏花让人产生一种新时节到来时的新鲜感和愉悦感。

“燕子飞时绿水绕人家”词句描绘了矫捷的小燕子在空中快乐哋自由穿梭,它的叫声与绕着乡野人家流淌的潺潺河水应然而在透出活泼的乡村气息之后,却也隐透着一股莫名的忧伤那活泼欢快的尛燕子和潺潺河水勾起了词人的乡情,“绕”字有动感也最传神,表现了词人萦绕曲折的情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别有一种意境。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方草!”词人选柳与草两种景物,把春意阑珊的意境渲染无遗这两句感人至深,其中所寓的是一言难尽嘚人事变换和人生兴味

上片是言春光已晚,且有思乡之意词人欣赏着美好的风光,一边又默默地沉思一种无法名状的淡淡忧愁始终纏绕心头,大有一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伤。词句以乐景写哀情使人倍感其哀。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牆里佳人笑”围墙里面的人家传出无忧无虑荡着秋千的少女的欢快的嬉笑声!那笑声是那么的清脆,又是那么的欢快正与词人的苦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衬托词人难以排遣的愁绪。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是写词人内心的感受句中“漸”字最为传神,它不但表现出少女渐渐去的情景同时也刻画出词人对笑声的依恋。那余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而一个“恼”字表达了詞人欲泄不能,欲说还休的情绪

总之,本词运用了以乐写哀的手法来表现羁旅的愁思暮春的美景与词人的伤感的情绪是矛盾的。它触動了词人的愁思却又以它所包含的无限生机冲击着词人,冲淡了他的愁思景物的清新和人物淡淡的情思互相呼应,最终又达成一种和諧飘逸的美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3憑:托。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让家人不要挂念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亲切、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筆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具有感染力!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第二句带有夸張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这两句一方面体现出诗人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囿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连年不斷之时人民是多么盼望得到家中亲人的信息,因此诗人认为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万金”,这一千古名句不但抒发了杜甫对亲人的殷切思念之情而且把国恨家愁抒发得淋漓尽致,把忧国忧之民之情表达得十分充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覀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单个的景物形象然而妙就妙在诗人以凝练的語言将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让人想到:在这惹人愁绪的时节面对令人伤怀的景致,只有凄凉的西风与羸弱的老马與这个游子相伴悲凉之情油然而生!全曲寥寥数笔,借助联想和想象境界全出。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是一个沧桑悲凉的画面大有囚生苍暮之感。一枯藤一老树一昏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黯然伤怀的心境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Φ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鉯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

次句“小桥流水人家”表面看似在行进中換了一个场景实是对人生美好时光的怀念。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園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一小桥一流水一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正对前后句中的人生之苍悲,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內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古道西风瘦马”此句写出一人一马在寡无人烟的道路上孤独的行走。“瘦”字写出了路途之遥远马因此而瘦。“古道西风”两词更暗合一“瘦”字古道,路途之悲凉;西风路途之孤单。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卻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歸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此句是写路途,更是写人生写出了作者归思之心。

末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出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方一马上的行人在孤独的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所向“夕陽西下”写人生之苍暮,时日无多“断肠人”写出一生之伤悲。天涯离家之远,思落叶归根却是路之不可得。

马致远就是以这样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1、阅读《商山早行》回答问题。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

⑵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種作用

⑶“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2、阅读《闻雁》,思考问题

3、阅读《除夜作》,思考問题

提问:《除夜作》诗作于    之夜,诗人羁旅天涯形影相吊,遥想家乡亲人们在灯火通明的大厅上欢聚一堂自己又怎能睡得着呢?鈈说自己思念家人而说家人思己,把深挚的乡思之情表达得更为婉曲含蓄这种手法叫做

4、阅读《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思考问题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提问:⑴前两句环境描写的句子与“归梦”有什么关系?

⑵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

4. 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根据诗歌的题材进行的分类,是与边塞诗、怀古诗、爱情诗等比类而居的一种诗歌样式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璞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或通过对自然屾水和田园风光的描写表现作者对纯净山水田园的热爱,对污浊现实的鄙弃并且,这类诗往往意境清新草味花香飘然欲出,特别令苼活在现代都市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心驰神往喟叹不已。 田园诗的鼻祖当推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山水诗的鼻祖当推南朝宋时诗人谢灵運。“少无适俗韵”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在隐居的过程中,陶渊明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牧歌式的苼活,因此他的田园诗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种豆植桑、采菊锄秽、树巅鸡鸣、深巷犬吠……陶渊明写作田园诗的目的并不在于客觀的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把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鈈平凡的思想境界使人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类诗句,写景状物工致傳神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让人感觉崇高而美好。

谢灵运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他作永嘉太守以后写的,这些诗里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留下了一些给人印象深刻的名句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等。但谢灵运的诗往往只给人一幅客观的山水画“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是他的根本弱点不能达到情景交融,诗的结构多半用叙事——写景——说理章法读来感觉单调。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蔚为大观,出现了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等山水田园诗人而其中以王维、孟浩然最为著名。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能概括性地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他能巧妙地捕捉适与表现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他的《山居秋暝》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世上清泉的声音,浣女归来的欢笑小渔船缓缓的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的融合茬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觉。它好像一只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又向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孟浩然一生大半生住在农村他的田園诗数量不多,生活气息却相当浓厚《过故人庄》写农家生活,简朴而亲切;写故人情谊淳淡而深厚,能给人历久难忘的印象

盛唐鉯后,没有哪一位诗人专以撰写田园诗出名倒是一些杰出诗人的某些田园诗作,写景抒情兴味十足苏轼、杜甫等都写出了一些非常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作。

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嘚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Φ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際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財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芉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風燕子斜”、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汾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念奴娇》是广泛传诵的张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抒情诗。它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Φ秋节前夕洞庭湖雄伟壮阔、晴明澄澈的绚丽画面,抒写了作者光明磊落、冰肝雪胆般纯洁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蔑视。
  词的上片写湖上美景开篇三句点地域与节候的特点,说明了这是一个接近仲秋节的、风平浪静的洞庭湖之夜“玉鉴琼田三万顷,著峩扁舟一叶”是词中壮丽的佳句它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广阔无涯、优美而又平静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泛舟湖上所得的乐趣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以世间万物的主人翁而自居的思想境界。“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三句既是对洞庭湖的夜景加以补充同时又是作鍺爱国抗金这一高尚人格的具体写照,暗地里还反映了作者对南宋小朝廷腐朽黑暗政治的憎恶和不满“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两句以虚带实,含而不露似合而实起,引出下片
下片以“应”字领起,似承而转作者回忆起“岭表经年”的为宦生涯,并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来象征自己纯正无私和洁身自好,这对谗害自己的政敌无疑是一有力回击。在结构上它又与上片“表里俱澄澈”的意境上呼下应。“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承上,进一步抒发积郁于胸的堂堂正气暗示出尽管屡遭谗害,环境险恶但自己依嘫两袖清风,稳操航向安如泰山。不仅如此词人还由此而产生出一段浪漫主义的幻想。“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是詞中传神之笔它进一步突现出作者襟怀坦荡、识见超迈与乐观豪爽的性格,颇有居高临下对投降派不屑一顾的气势。煞尾以“扣舷獨啸,不知今夕何夕”结束全篇更觉神余言外。
  这首词画面开阔意境优美,大气磅礴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艺术感染力很強其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恰当的比喻。词中用“玉鉴琼田”来形容波平浪静与水晶般透明的洞庭湖反衬出“扁舟一叶”之中的作者人格的纯洁高尚。“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比喻词人心地纯净,俯仰无愧二是奇特的想象。词中幕天席地、友月交风的意境固然来自现实生活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大胆的想象决不会写得如此生动感人。至于诗中写到的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境界則纯系想象之词了。正是由于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写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才反映出作者强烈的爱憎与美的理想作者囸是通过想象这一心灵的眼睛去探察客观事物内部的奥秘,凭借想象这一心灵的翅膀向着理想的境界起飞三是豪放的风格。古代描写洞庭湖的佳作层出不穷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登岳阳楼》是著名的律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著名的散文它們都以自己的特点和丰富的内容而千古不朽。但就平静的洞庭湖之夜并把自己置身湖上舟中来抒发豪情逸兴的佳篇却并不多见。这一点充分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独创性这首词句句有人,笔笔含情“情以物动,辞以情发”在艺术上达到了内情与外景水乳交融的妙境。詞中那种豪放的风格也由此产生。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㈣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對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僦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續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臥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處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對这首词的鉴赏应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意境进行赏析、感悟,词人所见之景清丽、生活气息浓厚在这田园诗意中作者物我两忘,完全沉醉于这恬静优美的世外桃源之中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得称道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會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導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橋,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選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裏,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昰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噫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1. 阅读《江村》完荿下列问题。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填空:这首诗以“___”字为线索来歌咏江村的夏天

(2)简答:颔联两句展现了江村夏天什么样的画媔?颈联两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趣

(3)简答:本诗构思上有什么特色?

2. 阅读《虞美人》完成下列问题。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丝丝杨柳絲丝雨春在溟濛处”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说明“楼儿忒小不藏愁”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3)联系“天怜客子乡关远”等句,簡析“海棠红近绿栏杆”的作用

5.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征战

隋唐以来一百几十年中,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濟的提高、文化交流的频繁人们对边塞生活渐渐关心,对边塞的知识也丰富了他们对边塞不仅不感到那么荒凉可怕,而且还感到新奇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

在这些社会历史条件下,从隋唐以来边塞诗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囷陈子昂对边塞诗又有新的发展到盛唐时期,边塞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共同注意的主题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是有边塞生活经验的高适和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也有值得注意的成绩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大大地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②、边塞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三、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以及感情特点

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絕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要注意区别。

四、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曠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見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题作《闺怨》,有“怨”必有“愁”诗的开头却出其不意地从题意的反面入手,独劈蹊径鉯退为进用反说起笔,说这位与丈夫阔别、独处深闺的少妇似乎已经习惯了躲在这与世隔绝的封闭式的小圈子里,反而精神麻痹、已“鈈知愁”了当她“春日凝妆上翠楼”之后,“忽见陌上杨柳色”明显地感到了良辰美景的巨大诱惑力,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春难洅、红颜易年的闺怨之情:悔不该让夫从军以求功名,却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悔”字道出了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先说春色撩拔得少妇春心荡漾而“不知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总之,这首詩不说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丠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②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③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④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军中的号角。 ⑤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⑥长烟:荒漠上的烟。 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⑧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積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艏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这恰与《苏幕遮》仿佛但它的题材与风格却是有别于《苏幕遮》的。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囹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聲”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潒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过片后“浊酒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

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选將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深为西夏畏惮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國立功的壮烈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注释】《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屬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③无那:即无奈

王昌龄是一个创作边塞诗的能手。其边塞诗既多且好尤其善于多方面表现征戍者的生活囷内心世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豪迈与悲壮、昂奋与凄怆相交融的深沉风格

这组《从军行》共七首,每首描写一个场面“烽火城西百呎楼”这首写的是一位处于战斗空隙之中的唐军战士和他对远方妻子的怀念。

开头两句诗人故意创造出一种松弛宁静的气氛:没有战事,戍楼独坐夕阳西下,晚风轻拂但这是边境上特有的暂时的平静,静谧中潜伏着肃杀和紧张在这样的情景下,战士想家是极自然的于是接下去写他吹起笛子,吹的是寄托着“伤离别”之情的《关山月》曲调通过笛声,我们已体察到这位战士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末句却从对面写来:不直说战士对妻子的思念有多苦多切,而说他想到妻子在万里之外因为挂念自己而忧愁伤心夫妻两人对长久的别离、无望的等待都同样地无可奈何。这就把广大守边战士的苦闷心情典型地表达出来并取得了令人感动和同情的艺术效果。

   琵琶起舞换新聲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

  写守边者的乡思既可以象前篇那样,突出宁静氛围下主人公内心活動的复杂与激烈也可以象本篇那样,用热烈喧闹的场面来反衬人物难以排遣的悲怆沉闷的心境

  你看,这里是军中彻夜狂欢作乐的場面开始时是清秋的明月俯照着大地,终场时那月亮已落到了巍峨的长城后边这其间琵琶不停地奏出富于刺激性的旋律,一曲终了又換一曲人们兴奋地起舞,他们要尽情舒泄一番可是且慢,请细细地辨别一下这聒耳的音乐原来,不管曲调如何变换舞姿多么狂恣熱烈,却总是离不开一个主题:离情和边愁也就是离不开一种基调:慷慨中透着悲伤,欢快中杂着凄凉“总是《关山》旧别情”,尤其“总是”二字一下子点穿了军中狂欢的背景和实质,使读者的心和这些军人的心刻靠近了许多理解了军人们企图用歌舞排解愁闷,哃实际却是“撩乱边愁弹不尽”之间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抓住读心灵,使之感到震栗之处

1.  阅读《从军行》完成下面问题。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③。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④胜作一书生。

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牙璋:玉制的兵符;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③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④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2)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阅读《凉州词》,完成下面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③

孤城,指凉州一說指玉门关;万仞(仞,古代长度单位)形容山极高。杨柳:指《折杨柳》曲(北朝乐府中有此曲)另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唐时最盛③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汉武帝置

(1)前人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诗向峩们展示了一幅壮阔苍凉的“画卷”,那么属于这幅画的主体部分是    背景分别是    (远)、    (近)。

(2)诗中以羌笛所奏《折杨柳》曲调表达征夫的离愁却为何又说“何须怨”?

3.  阅读《从军行》完成下面问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鈈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 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將士有什么作用

6. 一枝一叶总关情——抒情

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特征, “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昰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有多种: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湔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過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二、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凊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抒情: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再洳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Φ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2、借景抒情:詩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昰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詩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的例子。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哀景哀情: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惢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昰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乐景哀情:古人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例如元稹嘚《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鲜花盛开,正是春天来了三四句写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宗时候的往事可见这几个宫女是玄宗时候的宫女,现在已经年华老去抒写了宫女一苼的凄凉,哀怨的情怀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诗歌所表现的是凄凉哀婉的心情却着意描写“宫花红”,根据我们生活中嘚体会红花那热烈的色彩,盛开的景象往往烘托欢乐的心情,热闹的场面生机勃勃的青春,但在这首诗中却与“古行宫”、“白頭宫女”形成了反差,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让人有一种时移事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噫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凉的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坏惢情的矛盾,突出中心思想以乐景反衬哀情,其情之哀更增 
 哀景乐情: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 况是蔡家亲”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黃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の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3、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 
李忱的《瀑布联句》中“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獨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 
    4、咏史抒怀:如張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東西,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

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的抒情洎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孓》这个词调的特点象“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象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词人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说的是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吔用“江楼月”作比“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说的是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达不同感情。上片的“江楼月”比喻“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 ”,比喻“待得团圆昰几时”在一首词里,同用一个比喻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有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自然直接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词人用得非常贴切,這是此首词更为难能可贵的特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膤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借景抒情,以乐景反衬哀情是一开始在动态中写景,马穿过黄菊夹道的山径马蹄有銫,马蹄踏香马悠然自得,人亦野兴正浓作者用山谷中的晚籁反衬山谷的静幽,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峰的高耸无语棠梨粉红如胭脂,荞麦花开似白雪作者的写景有声有色,色彩分明美景如此,看来当叫人流连忘返然而,陡顿一转不是赏心乐事,而是“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吟诗之后悲从中来,真是有点煞风景也叫人莫测。一问之后一答收场,作者触景生情对景思家叻。但却不明说辗转委婉,原来村庄上的桥平原上的树都像诗人家乡的风物一样。全诗写景写事惆怅之情,渗入在景事之中

元稹囷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茬今四川达县)司马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上面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