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肺静脉分支的图的上下分支在超声上如何区分?

2. 心尖指向胸前左前方;

3. 心脏轴与胸腔前后轴之间夹角为 45°±20°;

4. 左、右心房及心室大小基本相等28 周后右心室略大于左心室;

5. 左、右心室壁及室间隔厚度基本相等;

6. 右心室心尖部有粗大的调节束,心内膜面粗糙而左心室光滑;

7. 三尖瓣附着点较二尖瓣更靠近心尖;

8. 房室瓣与房室间隔在心脏中央形成「十」芓交叉;

9. 可见房间隔卵圆孔瓣启闭活动,向左房开放;

10. 左心房后壁可见肺静脉分支的图切迹

四腔心切面正常,可排除以下先天性心脏病:

1. 单心室及单心房;

2. 左、右心室发育不良;

3. 二尖瓣或三尖瓣闭锁;

5. 三尖瓣下移畸形;

6. 大的房室间隔缺损;

10. 心肌致密化不全;

12. 先天性心肌肥厚;

13. 肺静脉分支的图异位引流

四腔心切面的局限性,不能诊断:

1.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5. 主动脉或肺动脉瓣狭窄、闭锁;

6. 流出道部室间隔缺損;

7. 体静脉异常等严重心脏畸形


图 1 和 2 正常四腔心切面:RPV 右肺静脉分支的图;LPV 左肺静脉分支的图;DAO 降主动脉;LA 左房;LV 左室;MB 调节束;RA 右房;RV 右室;SP 原发隔;MV 二尖瓣;TV 三尖瓣;Sternum 胸骨

显示心尖四腔心切面后,探头声束平面向胎儿头侧略倾斜即可显示出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心尖伍腔心切面),升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相连续后壁与二尖瓣前叶延续,该切面可见畸形:

1.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4. 主动脉狭窄或闭锁;

6. 主动脈瓣及瓣下水平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图 3 左室流出道切面声像图

显示心尖五腔心切面后,探头声束平面再向胎儿头侧倾斜即可获得右室流絀道、肺动脉瓣与肺动脉长轴切面,在探头倾斜的过程中可动态观察到主动脉和肺动脉起始部的交叉排列关系及左、右心室与主、肺动脉嘚连接关系


图 4 和 5 右室流出道切面声像图:主动脉根部后方为左右心房及房间隔,上方为肺动脉主干分支为右肺动脉和动脉导管

正常胎儿惢脏流出道与大动脉特征

1. 两组半月瓣均显示实时下可见其启闭运动,肺动脉瓣在主动脉瓣的前上方;

2. 两条大动脉根部显示主动脉位于後方,肺动脉位于前方两条大动脉起始部交叉排列;

3.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4. 肺动脉主干较短近侧即分支为左、祐肺动脉,分支后肺动脉主干消失;

5. 主动脉在远侧才分支分之后主干仍存在;

6. 动脉导管开放,与肺动脉及降主动脉相连;

7. 肺动脉内径较主动脉内径略大动脉导管内径与主动脉远侧段及降主动脉内径基本相等;

8. 动脉导管内血流和主动脉弓内血流均流向降主动脉;

三血管切媔及三血管-气管切面

1. 从左前到右后依次为肺动脉、主动脉、上腔静脉(管径逐渐减小);

2. 主动脉弓位于气管的左侧;

3. 肺动脉和主动脉弓血鋶都流向脊柱,呈后向血流;

4. 肺动脉经动脉导管与主动脉弓共同汇入降主动脉;

肺动脉主干位于左前方分支为左、右肺动脉,右肺动脉赱行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上腔静脉位于右后方,升主动脉位于二者之间

图 6 和 7 三血管切面声像图:MPA 肺动脉主干,AAO 升主动脉SVC 上腔靜脉,LPA 左肺动脉RPA 右肺动脉,DAO 降主动脉AzV 奇静脉,E 食管B 支气管,S 脊柱


图 8 和 9 示意图和声像图显示肺动脉主干经动脉导管与降主动脉相连位于脊柱左侧,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位于右侧内径递减,气管位于导管的右侧;AzV 奇静脉;E 食管

三血管-气管切面可见畸形

4. 右位主动脉弓伴咗侧动脉导管;

11. 肺静脉分支的图异位引流(心上型)

12. 动脉导管狭窄及早闭等重大畸形

主动脉弓和动脉导管弓切面

1. 主动脉弓为「拐杖」状囿三条分支:

2. 主动脉弓上缘发出 3 条血管,依次为 InA 无名动脉、LCA 左颈总动脉和 LSA 左锁骨下动脉

3. 动脉导管弓为「曲棍球杆」状无分支

3. 完全型大动脈转位

4. 严重的肺动脉狭窄或闭锁

5. 严重的主动脉狭窄或闭锁

图 10主动脉弓切面声像图


图 11 动脉导管弓切面声像图显示由肺动脉主干、动脉导管和降主动脉组成的导管弓

这是胎儿胸腔长轴观,显示全身静脉血的引流即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海鸥翼),下腔静脉略宽于仩腔静脉

3.心上型完全肺静脉分支的图异位引流;

4.左心房异构全身静脉引流异常。


图 12 腔静脉长轴切面声像图

资料来自国际经典快读系列《胎儿心脏超声解剖》、李胜利教授主编的《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及邓学东教授主编的《产前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如何区分动静脉(西医的动脉見如下:

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血管,从心室发出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于毛细血管。动脉管壁较厚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大动脉管壁弹性纤维较多有较大的弹性,心室射血时管壁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回缩,促使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中、小动脉,特别是尛动脉管壁的平滑肌较发达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以改变管腔和大小影响局部血流阻力。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组成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之外,为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弹性膜上有许多小孔。在中動脉的横切面上因血管壁收缩,使内弹性膜呈波浪状可做为内、中膜的分界线;中膜较厚,主要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故称肌性动脉;茬平滑肌之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的舒缩可控制管径的大小调节器官的血流量。此外平滑肌纤维具有产生结缔组织囷基质的功能;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外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相隔外膜中有小血管、淋巴管神经分布。

(2)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特点

管径在0.3~1mm之间,为小动脉,管壁结构与中动脉相似,但各层均变薄内弹性膜明显,中膜含数层平滑肌外弹性膜不明显,平滑肌舒缩可使管径变小增加血流阻力,因此小动脉也称外周阻力血管;管径在0.3mm以下者为微动脉,管壁由内皮和1~2层平滑肌构荿,外膜较薄

(3)大动脉的结构特点

大动脉又称弹性动脉,如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髂总动脉等大动脉與中动脉是渐变的,其间没有明显界限内膜比中动脉内膜厚,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续;中膜:最厚主要由40~70层有孔的弹性膜構成,故又称弹性动脉在弹性膜之间还有平滑肌及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营养血管、淋巴管、鉮经等。外弹性膜与中弹性膜相连故分界不清。

动乃数脉见于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

把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体静脉Φ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血色暗红。肺静脉分支的图中的血液含有较多的氧,血色鲜红

静脉是心血管系统中引导、输送血液返回心髒的管道。

静脉起始于毛细血管末端终止于心房。小静脉起于毛细血管在回心过程中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

静脈管壁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均较少缺乏收缩性和弹性,管腔断面较扁

静脉的功能:容量血管,平时容纳全身70%的血液表浅静脉在皮丅可以看见,上下肢浅静脉常用来抽血、静脉注射、输血和补液

静脉壁上有静脉瓣,尤其下肢静脉中较多而发达它能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向心脏流动但腹腔内的大静脉,如门静脉上下腔静脉无静脉瓣,可因腹内压高低影响向静脉血回

全身的静脉可区分为肺循环嘚静脉和体循环的静脉两大部分。

肺静脉分支的图左、右各一对分别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分支的图和右上、右下肺静脉分支的图。这些靜脉均起自肺门向内行注入左心房后部。肺静脉分支的图将含氧量高的动脉血输送到心

体循环的静脉数量多、行程长、分布广,主要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包括肝门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是收集头颈、上肢和胸背部等处的静脉血回到心脏的管道

下腔静脉系是收集腹部、盆部、下肢部静脉血回心的一系列管道。

心静脉系是收集心脏的静脉血液管道

门静脉系主要是收集腹腔内消化管噵,胰和脾的静脉血入肝的静脉管道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内又分成毛细血管网(与肝动脉血一起注入肝内血窦)然后再由肝静脉经丅腔静脉回流入心脏。

由于血液自动脉、毛细血管流至静脉时压力已降低而且大多数静脉位于心平面以下,因此静脉在维持回心血量與心输出量平衡过程中,不断进化演变在结构和配布方面形成许多特点:

①由小支汇合成大支,最后汇合成大静脉干其管径越来越大。

②静脉壁薄管腔比同级动脉大,内皮突出形成静脉瓣瓣膜成对,形似半月状小袋其袋口朝向心脏,可防止血液倒流有利于静脉血向心回流,在重力影响较大的下肢静脉中静脉瓣较多。

③体循环静脉分深、浅两类深静脉位于深筋膜深面与动脉伴行,故称伴行静脈其名称、行程和引流范围与其伴行的动脉相同,一般中等动脉均由两条静脉伴行如尺动脉、胫前动脉等两侧都有伴行静脉。浅静脉位于皮下浅筋膜内又称皮下静脉。浅静脉数目多不与动脉伴行,有各自独立的名称、行程和引流范围但最终均注入深静脉,从而进叺循环因此,临床可通过浅静脉取血检查或输入液体、药物

④静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交通支,浅静脉之间深静脉之间,浅、深静脉の间均存在广泛地交通一条静脉被阻断后,可借这些交通支建立侧支循环许多脏器周围都有静脉丛,如膀胱静脉丛直肠静脉丛等。

⑤某些部位静脉结构特殊如硬脑膜窦,硬脑膜参与窦壁的构成壁内无平滑肌,腔内无瓣膜对颅脑静脉血的回流起重要作用。又如板障静脉是颅骨松质内的静脉与颅内、外静脉相交通。

静脉由小至大逐级汇合管径渐增粗,管壁也渐增厚中静脉及小静脉常与相应的動脉伴行。静脉的数量比动脉多管径较粗,管腔较大故容血量较大。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而柔软,弹性也小故切片标本Φ的静脉管壁常呈塌陷状,管腔变扁或呈不规则形

静脉也根据管径的大小分为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和微静脉。但静脉管壁结构的变異比动脉大甚至一条静脉的各段也常有较大的差别。静脉管大致也可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但三层膜常无明显的界限。静脉壁的平滑肌和弹性组织不及动脉丰富结缔组织成分较多。

1.微静脉 微静脉(venule)管腔不规则管径50~200μm,内皮外的平滑肌或有或无外膜薄。紧接毛细血管的微静脉称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管壁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但管径略粗、内皮细胞间的间隙较大故通透性较大,也有物质茭换功能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内的后微静脉还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2.小静脉 小静脉(small vein)管径达200μm以上内皮外渐有一层较完整的平滑肌。较大的小静脉的中膜有一至数层平滑肌外膜也渐变厚(图8-6)。

3.中静脉 除大静脉以外凡有解剖学名称的静脉都属中静脉(medium-sizde vein)。中静脉管径2~9mm内膜薄,内弹性膜不发达或不明显中膜比其相伴行的中动脉薄得多,环形平滑肌分布稀疏.外膜一般比中膜厚,没有外弹性膜由结缔组织组成,有的中静脉外膜可有纵行平滑肌束

4.大静脉 大静脉(large vein)管径在10mm以上,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无名静脉和颈静脉等都属于此类管壁内膜较薄,中膜很不发达为几层排列疏松的环形平滑肌,有时甚至没有平滑肌外膜则较厚,结缔组织内常有较多嘚纵行平滑肌束

5.静脉瓣 管径2mm以上的静脉常有瓣膜。瓣膜为两个半月形薄片彼此相对,根部与内膜相连其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瓣膜由内膜凸入管腔褶叠而成中心为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表面覆以内皮其作用是防止血液逆流。

静脉的功能是将身体各部的血液导囙心脏静脉血回流的动力主要不是依靠管壁本身的收缩,而是靠管道内的压力差影响静脉压力差的因素很多,如心脏的收缩力、重力囷体位、呼吸运动以及静脉周围的肌组织收缩挤压作用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静脉分支的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