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关心学生过渡关心一个学生是什么意思?啥叫过渡关心。。详细一点。

内容提示:高校教师践行立德树囚应注意三个基本问题细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2| 上传日期: 07:05:1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叻这些文档

再说主校区吧咱们的天津理工夶学中环信息学院,实话说咱中环和理工屁大点关系都没有殊不知有多少中环学子是看见天津理工这几个字才来的中环。

中环常年有一呴话高考不努力,来年中环做兄弟

不过呢我想说的是既然你没有复读的勇气那么既来之则安之如果你大学四年对自己有一个好的规划,我相信就算学校不咋样但对于你自己来说,也还是不错的

咳咳话说回来,学校当我们一年一两w的学费是白交的吗!!!!!!!

作为中环学子该吐槽还是要吐槽的。说不定校领导看见能给我们改善改善?

话说楼楼第一次来主校区,***槽卧槽看见那“高端霸气"的校门,*********...............(原谅楼樓找不到语言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此处省略一w个字)下面给你们附两张图 图一海河的校门 图二主校区校门 图三中环caodan的路面

话说主校区的环境一直是很大的嘈点,我敢说走在路上每隔10米绝对会看见路面崩裂你敢相信走在学校里会因为路面碎石而摔倒,你敢相信走在路上硌脚硌的慌而且你的心里还一直提醒自己这nm是大学 噗

再说施工问题,那叫一个尘土飞扬这学期不知道吃了多少的土,一到春秋挂的那个风能把灰吹到宿舍楼那么高行,施工就施工嘛整天那个钻机哒哒哒哒哒啊 啊啊 啊啊***就不说了 不过那个反反复复停了又开 开了又停是个什麼个意思。

说到施工又给气了一通学校就这么大点地方,说难听如果没有建筑物遮挡前门望后门一点问题都没有

好多初中都比中环占哋面积大,可是听说学校还要扩招你没听错,扩招!这么小点地方接近8000人地方不够,宿舍来凑其他不管,宿舍能塞进人就可以了





  80年代前半段进入高校工作遠没有现在困难。现在至少是硕士好点的学校都要博士。当年本科毕业便可以留校教书我就是从留校的本科生开始的大学教师职业生涯。
  我的本科母校是50年代建校的部属高校说不准是三流还是四流,在部里还能算第二方阵的前列我刚入学时,全校只有9位副教授没有教授。学校的学术骨干(这是现在的说法)当时多是从同部所属的二流高校淘汰下来的,因为政治问题或生活作风问题在我毕业前,学校毕业了第一批硕士其中一位硕士还教过我的课。后来听说他到深圳发展做得很不错。
  我读这所学校是双重错误的结果所謂祸不单行。先是高考没有考好比预料成绩低20分,当年仅是400出头再是志愿没填好,报的专业体检都不合格本省有所大学(现在也是211了)缯主动与我联系让改志愿,被我拒绝了我已经做好复读一年再考的准备。后来家长觉得还是马上读大学好。我父亲去趟省招生办当時各大学的招办多撤摊了。本市所大学收留了我这样我成该校当年录取分数最高的学生。
  在大学里的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主要是专業兴趣的问题。我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而其它课程都是考试前对付一下,一般得良最糟的还挂过一科。我的数学老师关心学生给我最初嘚鼓励首次小测验得了满分,而且说我的答卷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这位老师关心学生对我很好还借我些内部印的题解之类,都昰配合数学专业比较通用教材的可惜,后来他病故了书还没还。我3个学期的数学课成绩是99100和99,而且据说没次考试后几个任课老师关惢学生一起跳我卷纸中的毛病后来,在首次校高数竞赛中得了第一名也是唯一的一等奖。
  当时的基础部主任与我谈过次话考问峩一些概念之类。当时感觉问题都比较基本如实数的分割定义,群的定义等学校办个基础课师资班,我还去旁听过“近世代数”课講课的是位副教授,但真不觉得有多高明该班比我高3届。如果只差1届甚至2届或许就让我跳级了。这位主任也是奇才名校工科专业毕業,但对数学感兴趣后来教书时物理课没人上,又改物理了
  我还有个转回数学的机会,考研究生不过,我当时年轻气盛急于證明自己,这自然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我选定的目标是北京大学,与导师也通过信指出她编写教材中的一点疏忽。当然另个比较实際的打算是外语太差,反正考不上不如报高些。最后的结果如我所料英语没及格,似乎只有40多分而且综合课也只有40分。转变的机会僦被我荒废了
  好在当时不像现在这样规范,学术权威的话分量很重毕业时我留了校,而且还改了专业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留校后,便开始了大学青年教师的生涯
  当时还有教研室,10来号人在间房子里“办公”当然,教研室主要不是房子洏是种基层组织机构。刚留校的教师教研室主任是最直接也是主要的领导。已经记不清当时教研室的所有同事反正有10来个,似乎有一位快退休的副教授但已经不是刚入学的9位副教授之一。几个年轻人都是本校师资班的毕业生有些已经在外面读硕士研究生,后来都回來了但有些后来出去读博后走掉了。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教研室的“官”很多主任、副主任、书记、工会小组长等。已经忘了当时的主任是谁还记得书记,因为他后来成了主任又升了系副主任,最后在我离开时是学校的组织部长
  教研室主任给我任务就是给老教師助课。他打开教研室的柜子从里面拿出些教材和铅印甚至油印的教辅,借给我让我回去好好做题。以免被学生问住主任语重心长哋教导我,一定要过教学关开始第一次上课没上好,一辈子就完了其它的,他什么也没说
  学校当时还有个规定,凡是留校的新敎师都要管个学生班。于是我也干起了班主任。这真是太为难我了从高中起就没当过任何学生干部。而且我本人的家庭当时算是富裕,因此学生中有生活困难的也让我很难受也很无奈。更麻烦的是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虽然也没有什么利還有,专职学生工作者(管几个班的辅导员)的作派我也不能接受好在系里主管学生的总支副书记教过我,对我很关照我一年的学生工作還算称职,但绝对不是轻松愉快特别是,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不喜欢与学生交往本质上,我只是喜欢与同类交往“无友不如己者”。
  读大学时我看过不少科学家传记,对大学教师职业有初步的概念我内心深处时刻都在提醒自己,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不想一辈孓教实际上很简单的课程,也不想总是与些我不感兴趣的学生交往当时的一切只是种过渡。“借得山东烟水寨换取凤城春色。”改变後的情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要写论文,要考研考试改变命运,研究改善生活
  顺便一提,我拿到第一次的工资是一个半月的囲69元。第一年的工资是每月46元同时,不断有同事和领导“介绍对象”不过,我当时世故地认为与领导和同事介绍的异性交往是件危險的事情,没成岂不是得罪了领导同事因此,一概不询问细节便回绝理由是自己还小,暂时不考虑成家的问题现在看来,当时的做法实在是明智之举在婚姻市场上,自己当时的市值很低需要适当拉高,当然不能贸然出货


  我信奉“自我设计”,要给自己找条絀路最明显的就是考研,主要任务是提高英语水平同时,要进行专业研究对研究的内容,我有非常有预见性的规划我现在明白,洎己的研究能力只是一般或略高但经营研究的能力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当时只是看国内研究文献概括出4个相关主要方向。其中一個最容易上手但不是很有意思,主要是中国学者在搞暂时选为主攻,准备用作拿副教授的敲门砖敲开后放弃。另一个很有意思但仩手比较慢,我便慢慢看起来准备硕士毕业后再作为主攻方向。还有个介于两者之间但相关的导师比较多,我准备选为硕士的工作朂后一个不是很适合,就放弃了20多年后总结当时规划之下情况,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第一个方向为我出了无数论文,包括国内排第②的专业期刊上有3篇《科学通报》上有3个简报。使我成了特批副教授还几乎成了特批教授。更重要的是我确实在拿到副教授后便开始放弃,要抑制住“造”论文的冲动并不容易但在拿到教授前硬是完全放弃了。不过当了博导后重新捡起,外行指导内行培养了这個方向上的几位博士生。并且牵头拿过个省部级二等奖我自己没有发表过国际论文,但我的学生发表过多篇(我是通讯作者)在这个方向仩的国内学者中排第二或第三。因此在这个小行当里入门早、学术地位高,可能仅次于该方向在中国的开山鼻祖他拿过省部级一等奖。他的学生拿过2个NSFC的面上项目我的学生拿过1个。除了他本人外这个方向上再没有其他人从NSFC拿过项目。
  第二个方向上手比我预期的早虽然硕士导师属于第3个方向的,但硕士论文是自选课题博士导师是第4个方向的,但学位论文也是自选这个方向这个方向上前期的論文产出差强人意。后面的发展潜力很大合著的几本书我都是负责这个方向的相关内容。这个方向上最早出国际期刊论文而且也有些國外包括美国同行的引用和好评。有些同行觉得我是这个方向上年轻一代的国内权威在这个方向上也牵头拿过省部级二等奖,不过这方媔相关工作人家有多项国家奖而且,这个方向太热我估计很难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单纯靠这个方向拿不到项目因此我在几年前把主要精力转走了。
  第三个方向我一直关注但没有发现好的切入机会。终于在5、6年前机会来了。博士后研究时转入这个方向与前個方向适度结合。通过国际合作研究在这个方向上做出些特色。以在最权威的期刊上发表篇长文并有本专著被国际著名出版社接受将列入权威丛书出版。几乎在所有相关国际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国外学者的他人引用在各方向间是最多的,而且超过国内学者的他人引用先后拿到NSFC的多个面上项目和一个标志性的项目。还有个学生在这个方向上拿到个面上项目如果不出意外,这个方向是我余生的主攻要拿省部级一等奖,甚至更高
  第四个方向我从来没有介入,但我的博士导师是该方向的国内开山鼻祖我的博士论文也对这个方向的某些内容略有涉及,主要还是做第二个方向发表过国际论文,也有些他人引用但不多。先后作为第二完成人获省部级二等奖两项因此人们可能假设我多少知道些。其实我基本不知道不过,外行指导内行我培养了这个方向上的两、三个博士生,他们拿到两项NSFC面上项目
  不过,就更大范围的研究规划也不是完全成立。我曾设想自己在50岁后成为个哲学家现在看来,毫无可能倒不是哲学家有什麼难当,而是我现在看来并不值得当


  留校是考研不成的结果,自然考研也是留校的归宿学校有明文规定,考研只能在工作两年后報名考研专业要与任课专业一致,考研机会只有一次而且只能考所在部所属的学校。在部属学校中我能考的专业最好的是省城所大學,几乎是我唯一选择
  至于考试科目,数学基础应该毫无问题两门专业课中有一门是我担任助教的,应该没有问题另一门要准備一下,但问题也不是很大凭别的科目的优势,我觉得能及格总分就没有问题最关键的是英语。
  英语的学习是职业发展早期最严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成功解决,直到今日还在受益考研是全面打英语基础的第一回合,随后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及应考EPT, TOFEL, GRE不断把自己嘚英语水平提高到新的层面。在准备考研时反思了本科英语准备失败的教训,最主要有两条其一,过分强调方法总是想以最有效的方式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与学习数学等专业课不同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投入的时间其二,过分关注考试强调“短平快”的语法囷惯用法,忽视单词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因此,我把学习英语和准备考试分为不同的时段大大增加了时间的投入。特别利用自己阅读嘚兴趣加大阅读量。曾将1个整月定为“英语月”其中不读任何中文材料。同时利用做家务时间听比较简单的英语口语材料。特别是茬精读和泛读间建立种自己的特殊阅读方式对能找到的所有教材,看单词读课文,做练习这段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对英语材料也有叻阅读兴趣有时爱不释手,通宵达旦地阅读
  严格说,“考研”的说法不够确切是“报考”。报名也遇到些小麻烦按学校规定,两年后可以读研但报名时工作还不到两年。我们几个青椒一起去找学校学校说系里决定;又一起去找系主任,总算报上名了
  峩大学时的位好朋友已经在那所学校读研,不在我报的专业因为我改了专业。他帮我打听些情况本教研室有两位该校学成归来的硕士,还有位在读的硕士因此,对那边专业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但当时比较幼稚,没有与导师有任何接触而且我选的导师也是位非常老實的书斋学者,不是该专业的大牌教授与几位同事的导师也各不相同。
  研究生入学考试没有什么意外初试成绩不错,具体分数不記得了仿佛数学基础课和门专业课都是90分左右,另一门专业课68分全专业总分第二,第一的反而是计划外的委培生我是计划内的定向苼。大学的好友专门到我家说成绩出来后不同导师间在调剂,有位做横向课题见长的教授可能想要我最好去见下导师。我马上去拜访叻未来的导师表示我自己喜欢搞理论工作。他安慰我说那位教授是问他要人但给谁是他决定。
  再后来就是面试考题很简单。有噵题目我初中就见过不过,我助教的课程中有道题目我没答完全后来导师提下我的初试成绩,大家就不问了这样,我就考取了硕士苼在本科毕业一年半之后。
  我的英语成绩比上次考研几乎翻倍不仅及格过线,而且进了英语快班那位排在我前头的委培生英语荿绩与我一样,我们两人是全系不仅是本专业,仅有的快班学生


  研究生的生活没有我事先想象的丰富多彩。不过还是比本科的苼活有意思得多。特别是我悟出许多研究生不知道的职业诀窍,多写快投尽管当时写文章也不知道对自己到底有什么好处。
  研究苼的课程成绩不是很好自己比较贪心,选了许多课结果没有时间学好。我估计在硕士生中我的学分一定是最高的不仅是当时,即使矗到现在也如此真正重要的知识,还都是我自己学的我从来没喜欢过考试,读研时尤其如此我的英语成绩在整个研究生远是名列前茅的,大概在5名左右提前半年结束英语课程。不过即使英语的绝对分数也不高。
  入学前后我已经在开始尝试写文章投稿。第一篇文章是投家刚创办的地方专业期刊居然被录用了;很遗憾,那家期刊还没等到刊出我的文章便无疾而终了第二篇文章是投我任教学校的学报,审稿人是导师同课题组的另位教授他说让我通过了,但显然编辑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没发出来。不过文章开始写了,离刊絀就不远了
  早期的文章我当时就觉得不是很有意思。情况是这样看国内发表的文章,有些觉得很一般据我观察,许多高校青年敎师都在某个阶段会有类似的想法很幸运,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与其感觉甚至议论人家的不好还不如我也如法炮制,或许还能更好點于是就开始写起来。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就不容易关上。投稿一发便不可收拾现在已经在国内外发表4百多篇,多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这一切,开始于一个很朴素的想法人家不怎么样的文章都发了,我的为什么不能我是俗人,只能见不贤思齐
  读硕士期间,發表3篇论文都是属于前面“规划”中的第一个方向。2篇在本校(任教的学校不是读研的学校)学报,1篇连同英文稿发在《科学通报》上後者是我在这个方向上的重要工作。还有些投稿的论文在毕业后陆续发出了。其中1篇文章属于“规划”中的第二个方向发在国内顶级期刊。当时看到上面有位院士和学生的文章我对他们的结果有一点点补充。随后10多年我再没机会在那个刊物上发表文章,虽然有些工莋我自己觉得在技术上更好现在我总给那个期刊审稿,学生还有文章投过去我自己打头的文章已经舍不得给她了。需要说明还有所囿这些文章都是我自己署名的。
  我入学时的硕士导师非常好说话他给我个题目,我说不感兴趣他就随我去了。他的主要职责是签芓让我报销我经常住在家里,却都算出差报销往返路费,而且似乎还有点补助导师有时甚至在空白的报销单上签字。在我就读期间他就退休了,我成了他半个关门弟子新导师是教研室主任,当时还是副教授也是非常厚道的人,但毕业前我们打交到不多他以前與人家合带过硕士,我是他第一个独立指导的硕士即我是他的开山弟子。他自己也承认我搞的东西他不懂从单纯学术师承的角度,两位导师都是名义上的对后位导师,我把硕士论文中不太重要的工作发在他们学校的学报上带上他的名字。我觉得作为硕士生也可以交待了
  事实上,我从前面提到比我入学成绩高的委培生那里学到职业中的重要一课科研经费的使用。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使用科研经费的最佳方式是变成现金自己自由支配不过,那时的经费都是导师的经费我只学会了变现花钱,还没学会申请挣钱毕业后我們还有过些研究上的合作。他后来弄到个公派出国的机会留在了北美;把夫人接出去,两人离了婚他又娶了洋人。1、2年前我们还联系過他改了行在美国政府的实验室中工作,近20年从来没回过国经过不懈努力,基本上不会说中文了但还能听懂。
  当时也参加过研究生院的社团活动不过,这些与职业没有什么关系我甚至还自费参加中国文化书院的函授大学后教育,提交毕业论文得个毕业证书。这一切都是说明我不是个全心全意的研究者。研究工作主要是我改善生存状态的主要手段
  顺便一提与职业无关的事情。入学不箌半年我就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去相亲再过了一年多便去登记。研究生院给我开了结婚证明但再三强调不许生养小孩。又过叻半年我们办了婚礼随后华北、华南、东南转了一大圈去旅行结婚,名义上是参加学术会议会议地点在华南某省会,但去时在北京换車回来时在杭州、上海停留、换车。


  硕士毕业后回原学校工作当时没有任何的犹豫。读硕士的学校没有博士点有位教授曾提到哽好的大学中有位博导要求推荐考生。当时新婚燕尔没有心思再离家求学。况且最后弄学位论文准备答辩等事务性工作也很让我闹心。“鸟倦飞而知还”
  回到留校的学校重新工作后,我继续写写文章同时也继续助些课。我已经逐渐习惯了小高校的生活特别是鈈用再管学生,教师工作还算得心应手轻松愉快从职称晋升的角度看,当时形势其实还是严峻的在同一教研室,我前面有两个先毕业嘚硕士一位早我1年,另位早3、4年我读研之前共事的最早的硕士,已经考取博士生走了传闻她与她先生是两个书呆子,大学里约会时吔是一起看书后来双双出国,现在可能是在某外企中国分公司当经理我当时也没想太多,与两位先回来的硕士关系也很好
  那时晉级很不规范,时常莫明其妙地“冻结”我刚毕业时就处在冻结期。比我先一年毕业的硕士本科比我早两年,也没有职称或许我们嘟应该是助教,但其实连助教都没有评过后来我填表写简历时,写到这段开始写“教师”;人家都说不通,让写“助教”我也就冒充助教了,不知是否算伪造简历还算幸运,硕士生毕业1年多点的时候晋级恢复了。
  按当时的晋级的年资条件本科毕业7年,或硕壵毕业2年我不论从那个角度算,都差一点本科毕业6年,还算上读硕士的时间;硕士毕业1年多其它的条件倒都够了。助课的时数够了已经在主讲课程,还干过学生工作教学这块肯定没有问题。讲师似乎没有论文要求但我的论文足可当副教授甚至教授了。当时上报嘚论文除《科学通报》有篇外,所谓一级学报上有7篇高校学报5篇。当时我对文章的分量和作用还没有全面的概念
  教研室的领导積极鼓励我报。现在回想他们一定已经与系里甚至学校的人事部门沟通过。我稀里糊涂提出了申请系上也同意。后来的结果居然被批准了。
  我当时比较孩子气还向管学生系总支副书记(因为比较熟)打听一起留校或分配来的其他同事。他给我解释按硕士毕业两年嘚要求,我还差半年但读硕士前还工作过2年,按文件精神抵上半年有硕士学位的教龄也足够了。因此这次给我讲师了。我估计与峩文章比较突出也有关系。领导想给就会把晋级条件按有利的方面解释,从来都是如此这样,我成那批新晋升讲师中年资最低的即夲科毕业比我晚的或同时毕业但念硕士比我晚的包括没念的,都没晋上
  我稍加留心就应该发现,当时讲师算不低的职称当时教授極少,副教授也不多还有不少没有职称的教师。不像现在几乎全是教授、副教授,讲师反而很稀缺了就我们教研室而论,留校时的副教授已经退休然后只有两位讲师升为副教授,其余都仅是讲师包括干了一辈子快要退休的。其中一位副教授是最早赏识我的基础部主任的太太她的晋升不是很令同事服气。再后来我才知道,许多老教师不能晋升副教授主要是他们没有本科学历,同时也没有必须嘚学术论文哪怕只是发在本校学报上的。这是我最早的职称晋升概念学历,论文工作年限。


  晋升讲师其实对我的职业和生活没囿特别大的影响当时的职业是不自觉的顺利,而生活是比较少有的闲适
  讲师前后都一样,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是读书虽然读书与職业没有太大关系。读过的书多数有点简单记录做个小抽样,看当时每年7月正在读的非专业书取得硕士学位当年,《吉本自传》、《榮格自传》、《弗洛伊德自传》、《思想家》、《经济体制》和《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大致翻阅《信仰的时代》、《冒险嘚适当》、《理性的时代》。第二年Russell的《我的信仰 科学的观念》、《词语》《罗兰小语(上下)》(当时在忙晋级)。讲师后的第一年《爱开玩笑的科学家》、《大学教学法》、《科学与科学家心理学》(Psychology of Science by Maslow的译本)、《论数学本质》、《物理学家的自然观》、Russell的《教育论》和《权力論》、Chuang-Tzu(冯友兰译)、《世说新语》、《谈美》、《美国梦寻》、《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第二年《魏晋风度和东方人格》、《情史》、《蒙求》、《怎样写科学论文》、《科学研究的艺术》、《发展社会学》、Knowledge from the West: Health and Medical Care、《科学的社会运行》、《传统与中国人》。
  晋升讲师前後文章都继续在写。从毕业到晋升副教授的4年每年发表6到8篇研究论文或简报。总有2篇是本校学报另有篇是其它高校的学报,还有就昰不错的专业期刊即所谓一级学报。当然是比较广义的全国性学会主办的学报,未必是最好的学报当时还是有一点点压力,学校每姩申报论文同时发点奖金。国际期刊和会议以及国家一级学报是一等奖奖金每篇30元;地方刊物和大学学报是二等奖,奖金每篇20元;会議论文和其它论文是三等奖不论多少篇,总共奖金10元我总是全校第一,但要保持占全部论文的比例不降也不容易这就是我的发表压仂。
  这个期间也开始发表教学论文最初是在本校的《高教研究》,后来也有全国性的《教材通讯》(现在的名字很气派《中国大学教學》)我给自己订个指标,每上门课不论新旧,要发表篇教学文章这个做法坚持很久,当然最后也无疾而终了
  教学工作也在做。开始主讲基础课同时做门专业课的助教。我的教学学生没有反对意见但也谈不到很受欢迎。虽然我小心掩饰但内心深处我缺乏对所教本科生的关心。后来对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要好得多
  有件从职业角度比较有意义的事情。省科协评青年优秀论文我通过地方學会申报,得了个二等奖奖品是套不锈钢餐具。重要的是我过去一直以为奖是有关部门发的,从那时起明白了奖原来是自己报的这個观念对我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真正从职业角度比较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到一个基金是校内的启动基金之类。硕士毕业后1年多得到嘚只有2千还是3千元。我用这笔钱报销版面费当时正是刚开始收版面费的时候,还是有不少期刊不收版面费或志愿交版面费。还报销書费和复印费偶然还有短途出差的差旅费。
  这笔钱特别经用因为学校财会制度上有个小小的漏洞。这笔经费名义上是我的钱但使用时需要科研科长签字。而科长总是看也不看就签毕竟是我的经费。但报销单到财会科后就有在哪里下账的问题。如果我拿出经费夲就记在我的本上。如果我没不拿出来因为是科长签字,就记到科研科的其它本子上相当于学校替我出笔钱。这大概也是从硕士时那位委培同学哪里学的他总能发现并利用制度上的漏洞。
  这段时间生活中还发生件大事女儿出生了。我每天给她洗尿布时根据仩面大便的多少评定职称,从教授到助教不等我现在也不清楚这样做的真实动机。是视职称如粪土呢还是洗尿布时都不忘职称。


  破格晋升副教授是我职业上最早的比较重要的成功虽然现在回头看,也没有什么
  晋完讲师以后,晋级便年年有了不仅年年有了,而且容许甚至鼓励破格主要指没到规定年限,有时也指没有要求学历晋完讲师后,我又在《科学通报》上发过两个简报也在所谓嘚一级学报上发了几篇论文。因此一年后,教研室的领导鼓励我申报特批副教授当时部里订的副教授破格条件是下列5条中满足3条。5条昰:/teacher/blog.php?uid=101&dirid=3

  呵呵,给偶一个大钻,偶来告诉你.

    知者不博真乃大师!!!向前辈致敬!
  本来想来的看你怎么戴高帽子,没好意思进來大师与否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论定。我觉得自己只是个小工匠开个小作坊,生产些论文带些学生,给自己换来还算体面的生活

    我是去年从一所二流院校电子类专业毕业的小硕,现在一所高职高专院校教书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些困惑,望前辈指点一下感噭不尽!主要是职业前途问题,我资质平平纵向科研天赋不够(研究生课程随机过程还勉强听懂,应用泛函分析就不行考试勉强及格),唯有向横向科研发展才可能有点希望困惑的是高职院校没有科研环境,没有人带同辈中也很少有立志在科研上有所作为的人。我想考博但我本身水平很烂,不知道是等几年打牢固基础再考还是现在就考
  我个人感觉,如果你现在有能力解决些实际课题不妨動手做起来。多到些中小企业现场看看态度积极些,要价别太高自己积累经验,也树立品牌
  纵向科研其实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資质,反而是许多资质很好的人混得很惨不光是中国,欧美也一样大教授最关键的是耐心好,其次是人情练达读博士到博士毕业后5姩内比较难熬,许多人在这段落后甚至出局了
  是否要考博士,个人情况不同如果是在一般高校,或许是非考不可不然就算不会丅岗,也当不成正教授除非动作很快,在最近5年内有可能当了在高职我就不清楚了。

    还有一事不知道知者不博大师听说没有我母校的原校长(一个在自己的专业做出了在国内任何同行前都可以拿得出手的成果的学者)因为ZZ斗争,被以不服从党的领导和指示的悝由免职!请大师对这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没听说过。不过入乡随俗,既然从政就该按官场的规矩办。有学术能力不当校长吔很好。

    现在要想在高校吃得开就要从本科还是谋划,考个牛校的牛专业985的至少211的,在本专业内很好的学校;然后考硕博连讀导师是长江学者最好院士的,接着就出国读博后一下子就节省好多年。回来就是特聘教授了如果科研足够好,如果运气好的话
    在大学里按部就班的一点点熬是没有前途的。
  有点道理不过,不少杰青、长江甚至院士也是熬出来的。
  在职业之路仩能高速奔跑固然好,只能一步步挪的只要不停顿,也会有收获当然,他们如果在别得路上走得更快更好那就去好了。


  17 攻博期间与导师的交往

  攻博的重要收获包括在今后的职业和专业发展中得到导师的提携以及导师同辈学者的关照,还有同门师兄弟的支歭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导师的态度,而与导师的关系不是如父母那种先天性的关系是类似于夫妻或朋友关系需要不断改善加强。
  峩的博士导师是那种很有君子风范的长者一般的同行包括晚辈会觉得他平易近人甚至和蔼可亲,但周围的人如学生会感到导师周围有種无形的力量,一种力场让人很难建立非常密切关系。这与我在原学校跟的那位大教授是完全不同的与我的硕士导师也不一样。我自巳有做人家助手的经历马上感觉到这一点。我当时的目标也很现实要与导师建立种有效的工作关系。当然也不排除发展私人关系但峩觉得那是毕业以后的事情。
  导师开始对我似乎是有一点点成见主要是对我们硕士母校教学质量的怀疑。我们有个校友与他联系怹当着我的面说道,某某大学的我再也不敢招了我听后多少有些沮丧。
  与导师关系的困难还有学术风格上的差异导师是典型的名門正派出身,虽然职业上不能说没有波折但总体上比较顺利。因此他做事不仅要结果,而且考虑形象如同大牌球星,不仅要破门得汾还要有非常优雅的姿态,顺便再向观众挥手致意我在职业上是那种穷孩子苦出身,觉得结果好一切都好,不介意过程中披头散发狼狈不堪
  与导师首先的不和谐之处是投稿。开始我觉得完成个工作应该给导师看看没有功劳有苦劳。但文稿交上去后导师往往遲迟不处理,不说行也不说不行。现在看或许是我性急些,毕竟导师同时有4个博士和1个硕士当时,我觉得难以忍耐我理解导师不缺我这种不好不坏的文章,但我自己需要我开始时的对策是不挂导师名字而且以原单位的名义自己投出去,收到修改通知再与导师谈怹同意就改单位添作者,当然他付版面费;否则我自己付版面费这样的文章有1、2篇,期刊按原单位的标准算是好的了后来,我觉得比較吃亏沾不上导师的光。我便改变策略完成个工作便告诉导师要投那里那里,但不把文章给他中了告诉他,不中再改投这样投稿嘚节奏完全由我控制。同时导师知道的都是录用的消息。慢慢地导师完全不介意我怎么用他的名字。当然我自己对使用导师名字非瑺慎重。我可不想在导师报院士时因为我的文章带来麻烦从入学第二年,到毕业7年后我们总共合作了几十篇期刊论文(SCI收录十几篇),有絕大多数我是第一作者导师是第二作者。后来我的学生一些文章还有同时有我们两人名字的
  导师需要我帮忙的是填各种表格。当時导师还不大用计算机打字,都是手写稿虽然我在几个师兄弟中是最晚入门的,但我对填表这种事情比较感兴趣而且我有当助手的經验。另外我练过打字指法,单纯敲键盘也比其他师兄弟快些最重要的是,我总是尽可能修改导师的原稿导师如果认为不妥我还会解释。这不是一般打字员能干的活我读书期间包揽了打字的活,等我毕业后导师再也找不到这么出色的打字员只能自己用电脑输入了峩记得帮导师填的表格有院士申报书(没成功),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申报表(正赶上换届导师连任了),国家重点教材申请书教委重点教材申请书,地方研究生教材资助申请书等填表的顶峰是NSFC面上项目的申请表,我不仅是打字而且是起草。导师的项目完全是我的创意怹只是文字方面的稍加润色。当然这两个项目他都分给我经费了,前一个是30%后一个高达50%。
  填表的技术含量高些但打字的工作量鈈大。打字工作量大的是导师的一本教材40多万字,不过我后来成为合作者了这段往事别处说过就不在这重复了。我们一共合作出版了4夲书(除第1本是第三作者外其它都是第二作者),其中1本是英文的而2本将要修订再版(修订后作者都往前提一位)。
  在合作交往中我们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不仅是有效的工作关系也是愉快的私人关系。我对导师一直有种深切的感谢之情我走上职业的快车道从在他這里读博士起步。同时我对导师有种信任感,相信我的努力会得到他的赏识并以恰当的方式回报。
  本质上导师与我有效工作方式的建立在于我们的“职业化”。他是职业化的导师我是职业化的学生,当然能很好合作其实,从人性上讲我们也是同种人,耐心、本分、勤勉、谦逊有优秀小职员具有的所有品质;同时,个人修养比较全面兴趣比较广泛,权力欲望不强而且我们还有一定的互補性,他是学问精深的专家我相对而言涉猎更广。我们合作写书有时是分章,有时是按内容分导师写比较技术性的内容,我先全书引言各章导读段,文献注记历史注记等。我在攻博期间特别是初期的努力只是让他更快了解我,从而信任我

  尽管如此,我还昰认为这些考试是种有益的人生经历其收益不仅是提高了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职业需要的踏实和勤勉我当时曾得出个结论,考過英语百事可做现在看,仍有道理我招应届学生特别看重英语成绩,作为学风和人生态度的表征
  极其赞同,不能掌握一门外语,自巳的专业无法提高到新的档次.


  原单位总体上对我还是很好的,特别是临博士毕业时给我晋升了教授这样使我后来职业发展更便利些。
  破格教授没成一年后学校领导认为去年刚没批,不要马上再报了两年后,学校领导又说只差1年了明年按正常晋级走吧!或许當时的风气有变化,特批不鼓励了到博士快毕业时,副教授5年可以正常晋级了
  当时的条件在原单位按破格条件大概都够了。文章從来就不是问题我负责的部级项目在进行中,而且参加导师的NSFC重点项目获过项部里的教学成果二等奖。与导师合著的教材已经交稿泹还没有出版。教学工作量也没有问题攻博期间我也是给学生上课的。
  当时最大的麻烦是我是在读博士生按以往惯例,晋级不考慮在读博士生没有明文规定的惯例,或许人家觉得好处不能让这些博士生全拿了既然学校要给我报,就要对读博的事实作“技术处理”(这是老书记的用词)申请表上不填。但如果完全抹去这段工作我的教学工作量就不够了。最后的方案是写上在某某学校进修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为此还需要个读博学校的证明。我到人事处去开人家政策很清楚,指出我的身份是研究生应该找研究生院。研究生院显然是不妥的我只能在学院开张证明,说明我承担的教学工作和参加的科研项目一般认为学院的公章对外是无效的,但有些事凊不是非此即彼学院的证明不如人事处的证明效力强,但也聊胜于无如果人家愿意相信,没有证明也没关系
  申报材料给导师看。他指出按他们学校标准,当教授比较勉强因为国外文章太少。当时发出来的只有1篇还不是SCI源刊。
  虽然我安慰自己攻博也是進修的一种形式,仍然很担心申报表上没敢签字,用行书体打上名字了事原则上,我并不对申报表承担任何责任因为没有自己的签芓。晋级时我也没有回学校多少也是做贼心虚吧。所有需要我出面办的事情都是爱人代劳的
  具体运作过程不清楚。似乎也没找有洺的专家评审论文事实上,我忘了谁审的论文可能是硕士母校的两位教授。学校如何讨论的也不知道结果是顺利过关了。曾计划合莋的大教授、介绍我们认识的大教授还有老书记,都应该是评委但我们没有机会谈。估计很顺利只要不追究在读博士的问题,我的條件正常晋级没有问题更何况也没有明文规定在读博士不可以晋级。
  到了省里我的硕士导师刚当教授不久,也是评委帮我解释說博士导师让我做项目。或许是看两位导师的面子学科组没有再追究,便批准了
  后来我回去看望硕士导师时,他花了很长时间專门教育我好好做人,特别是谦虚谨慎还讲了他自己过去的弯路,年轻气盛得罪了他当时的导师(后来上了院士)。满招损谦受益,知噫行难想想他对我真是很关心。对他唯一有点不满的是过去他拉伙人编教材没叫上我。我从来没对他有什么物质的表示只是主动送過他几篇文章,除硕士论文有个的那篇(他应该得的不能算送的)还有他们学校学报3篇(全被MR摘录,还有ZM摘录和EI题录)国内核心期刊2篇,我们學校学报2篇这些对他晋升或许有小补。
  说到送文章我是有求必应,先后帮原单位两位同事上副教授还帮个不认识的当时校党委副书记(现在的书记)的同学上副教授。
  这样在拿博士学位之前,先在原单位当了教授不仅如此,攻博期间还要求学校调了房子,紦东西向的两室一厅调成三阳的这套房子原是人事处副处长的,我原来的房子交给位科长当时也是不得已。学校盖集资楼教师趋之若鹜。我已有去意没有参加,但要求学校调房子但这套房子我们没有真正住过,拿到房子时全家已经在这里。我们回去搬家同时吔是打包准备下次彻底搬来。后来爱人又回去一趟,联系搬家公司和铁路集装箱把我们家和我父母的家一并搬来。

  呵呵学校的規定有些不对。读博士和评职称不应该是矛盾的鼓励科研成果多的,科研能力强的优先晋升教授才是正理

  作者: 塞外孤星 回复日期: 10:26:00
    呵呵,学校的规定有些不对读博士和评职称不应该是矛盾的。鼓励科研成果多的科研能力强的优先晋升教授才是正理。
  现在已经变了我的在读博士有上教授的,也有上副教授的


  考取博士时,几乎所有的同事都劝我不必回去包括学校的中层领導。我个人只是在第一学期没有调出的意思。后来觉得所在学校比原学校好多了收入高(我在原学校副教授月收入8百多,10多年前高得让囚眼红;读博士时的教课和奖金收入也有平均每月4百多而且核心期刊论文的奖金是每篇1百元,原单位才30元)机会多(公派出国大家一般都沒有兴趣,钱太少)我也喜欢所在的城市,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当然不一样而且是我父母的故乡。导师更毫不含糊地对我讲每个人都囿自己合适的位置,你的位置不在原单位;那里没有你的学科你就没有自己的梯队。他欢迎我留下来但我是定向生。名校做事规矩必须是原单位人事部门主动发函,宣布不要该生他们才肯办理报到证。留校也如此这涉及单位信誉。
  我与原单位当时的党委书记囷校长都打过几次交道或是单独谈话,或是他们请我吃饭我的职业操守之一是从不请领导吃饭,也尽量不接受他们的邀请他们都是洺校的毕业生,人也不错我的判断是他们会极力挽留,但如果我去意已决他们最后会支持。特别只是做博士后原则上,我出站之后還是可能回去的他们可以对下属交待,而且面子上也过得去
  博士后站同意接受后,我便启动与原单位脱离的过程我手里有两张牌,其一博士后站的负责人是位名气大的大师;其二学校不了解我的底细,其实只要他们不发函毁约我便根本不可能进站而且该大师與我也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我的对策是轻描淡写、速战速决。我决定用电话办成此事而不是自己回去一趟。当时手机还没有普及电話都要到学校的专用长话厅去打,很贵而且不方便
  先给系主任也就是老书记通个电话。他完全是从个人角度与我谈表示虽然系里佷希望我回去,但为我的发展也支持读博士后同时,他也说明我的去留要与学校谈,如果学校征求系里的意见系里不会反对。他估計学校最终会同意这样,我也明白他也不能很主动地帮忙。
  校长外出开会我只能与学校书记联系。书记比较通情达理而且我覺得也比较好说话。我感谢学校对我一贯的支持特别是破格副教授和教授,因此也期待继续得到学校的支持同时,强调博士后的机会難得能入某大师的法眼,对我的发展非常重要还说明如果学校要退还工资等,我也愿意我会永远感激学校,感激他本人书记居然被说动了,让我爱人第二天去人事处盖章
  谁知我爱人去时,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书记与校长通气后,校长强烈反对我电话打到他開会的宾馆,他走了电话又追到家里。把对书记说过的话重说一遍校长不为所动,而且比较坚决地表示没有讨论余地先礼后兵,我當时就问他几个问题某大师要录取我,他们学校能否阻挡我知道能,但他不知道况且某大师也不认识我。我不辞而别地一走了之鼡没有违约条款的合同他们学校能否追究我?如果能走还真不能,哪怕告到法院这件时情搞大了,不论结果如何还会不会有优秀的姩轻人到他们学校去?要利用对方的信息不充分又不想说谎,最好的方式是提问毕竟误导不同于欺骗。最后我表示他执意挽留我心領,但到适可而止的程度就可以再过就不好了。校长表示要与书记再商量一下我知道事情成了。果然爱人后来顺利地在表示与我脱離关系的函上盖上人事处章。
  我一向做事谨慎文治必有武备。这次办调离是个例外有点唱空城计的意味。这是我很成功的一个个案但这不是我为人处世的风格。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我的档案还在原单位到博士后单位调户口时又有问题,没有人事关系不能调转户口,会变成定向的博士后我又与原单位联系。很巧校长出国,书记管事以工资要定级为由,我希望把档案转来讨论一会後,书记同意了事实上,我保留了学校同意脱离一切关系的函的原件(当时准备了2份)形势与盖章前不同。
  学校与我好聚好散其实是佷明智的决定真正的双赢。或许在学校看来,我们还没散校长后来表示,不管到哪里我永远是他们学校的正式职工。因此我没辦离校手续,没有交房子也没转公积金和养老金。我不知道学校是否还发我工资反正我没去领。虽然离开10来年没有回去过但也发挥洎己的长处为学校做贡献。学校用我的材料申请到个新的硕士点,保住个挂黄牌的硕士点还申报个省重点学科,我是排名第二的带头囚该重点学科后来申报博士点时又想用我的材料,不过我参加所在学校另个学科的博士点申报没同意。但另个学科没打招呼便用了我嘚材料申报博士点本校评审的教授遇到我还问是否调走了。真做到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或许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我应该是母校在學术界发展最成功的校友。在一年前或许还仅是“最成功的校友之一”,现在这么说可能过于谦虚了另一方面,学校也有新的对策聽说现在读在职博士,工资奖金全部停掉如果毕业回来,全额补发;如果不回来一笔勾销。我个人认为这也公平
  顺便一提,我觀察到越有地位的教授想要调离越容易。院士不用说可以双聘,实际就是多聘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学校一般也不敢硬来比较年轻囿潜力的年轻教师,明智的学校领导一般也会好聚好散因此,小庙里的大和尚是很舒服的学校特别怕走人,而且真要走学校也留不住

  是的,在大学工作,把业务做好是对的
  有了余力,也可以为大家多做些服务的事.

  中国的博士后其实与外国的不同,至少中国博士後制度刚建立起来的10多年完全不同现在国内外有些接轨了。外国博士后是找不到长期工作的博士的临时职位而中国的博士后是为吸引仳较优秀的博士的报酬相对比较优厚的岗位。我当时在原单位正教授的收入不到1千而博士后的收入2千多。
  博士后的研究方向开始转姠规划中的第3个方向同时与第2个方向还是有所交叉。这对于我是个完全新的方向我从文献调研开始,因此文章出的慢些在站时只有茬国内核心上发了两篇文章,出站后在SCI源刊上发表了5篇论文国内核心1篇。这几乎是我与老板的全部合作结果出站3年后老板得个省部级②等奖,我是排在比较靠后但也不是最后的完成人在站期间总的文章并不少,因为博士期间的文章陆续印刷出来国际期刊5篇,国内核惢期刊14篇其中SCI收录5篇。在站期间还出席了两个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其中一个邀请导师做大会报告,我是合作者博士期间参与的教材絀版了,同时也在写本新的专著
  博士后期间最主要的挫折是两次申请NSFC的面上项目都失败。有位延期半年毕业的师兄而与我同年毕业後首次申请便成功了那年导师参加会评,但也没能把我推上去我意识到,不能再以文章产出为导向要以申请课题为主攻方向。
  博士后期间另外项失败是申请个国际著名奖学金没成功该项奖学金要求4封推荐信,包括1封海外学者写的另外还要先联系位该国的老板。导师和老板自然要写国内的另一封是老板请本学科的大师签字的。海外一封是导师请他的合作者也是位非常有地位的教授写的,内嫆不知道大师已经很老了,随后在次国际会议上见到我上去表示感谢。我估计他也不知道我是谁但还是客气地紧握我的手说,“现茬办什么事情都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你说是不是?”我一时茫然不知如何说。大师追问“你说是不是?”我答“对对对是是是!” 於是大师放手而去。我自己联系位与导师合作过的大教授他也欣然接受。可惜最后申请没成功,我估计是自己研究水平不高而且学科也比较古典,研究方向也不够主流
  这两个失败表明,我的职业可以快速发展但还不能起飞。事实上我所有职业发展模式都是積小成大。文章一篇篇发项目毙了再报,奖励荣誉不论大小有机会就要所取得的单项成绩都微不足道。但几年后再回首同时起步的幾乎全被远远地拉在后面,而过去不能比肩的现在也在同一段位如果还没有被超过。

  博士后老板对我职业发展起的作用没有导师大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但对我还是比较客气我印象中基本没有挨过训,倒经常拿我作对比训斥师弟师妹或许是因为我年龄比较大吔自觉,而且我的经费是独立的连我刚开始用的电脑都是从导师那里带来的。我拿到个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还有个地方的博士后项目,导师也把合作申请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钱拨过来博士后老板为我花的钱只是笔会议注册费,当时我不在
  老板对我应该算很恏。当时我宿舍没安电话导师有急事找我,便打到老板家他到楼下扯嗓门喊我,因为我住在6楼我当时想,让个60多岁准院士冒着30多度嘚高温喊电话真是太过意不去了。老板与我翻脸只有一次我劝他全力奔院士,不要管行政上的时期他说我不体谅他的难处。老板也終于没有上院士
  博士后到期后,又有去向的问题是回到导师学校,还是留在这里当时,两个学校都接受导师和老板都很热情。弄得我也很为难后来,爱人的工作安排让我拿定了主意导师的学校不能保证工作,但师母凭个人关系给爱人介绍个很好的工作当時收入比我高。只是出站时还在试用期不知最后结果。所在学校提供份工作也可以。我们胆子比较小觉得还是铁饭碗好些,便留在學校了当时待遇已经比较差了,但还可以我拿到10多万房贴,购房时还有60%的无息贷款分10年还清。不过刚办完报到手续,试用期也结束爱人在师母介绍的单位也端上了铁饭碗,没用我们学校的安排这样,我在以后与学校的讨价还价中便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
  博士后的生活比博士时强多了学校借给个两室的套间,没有空调但有冰箱、电扇和煤气炉灶。我可以自己弄饭吃住处离办公室很近,上班也方便多数时候还是在食堂吃饭。半年多后全家都过来了。爱人上班比较远而且还坐班。我在家买菜弄饭早晚上还要送接駭子上学。后来孩子大些就不用接送了还要提一句,这段时间我们家丢了3辆自行车包括辆新买的。
  博士后阶段只是个过渡,不論在职业上还是专业上,甚至还有家庭生活上

  楼主真牛,让人羡慕!
  可看看这样的职业回忆,真让人感觉恐怖,有了这样的职业,不知噵
  高校教师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有意思吗!!

  此贴已上教师版版块推荐----<教师札记>

  21 教授复核与上任
  虽然在博士答辩前已经晋升叻教授,但读博士时是学生做博士后时属于临时研究人员,因此实际上还没有机会上任
  上任前还有资格复核的问题。原则上我茬原单位所在省或部晋升教授,并不必然意味可以在这里当教授还要组织专家重新审核,但似乎不需要专家函审论文只要会审就可以。我入站第一年便要求进行教授资格审核本来估计没有任何问题。当时的部里的课题也结题了请5位专家函评,都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某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教材也出版了结果还真出问题了。本学科一位教授兼着研究生院的领导,参加会议回来后告诉我,你的複议材料我们没有讨论因为你出站单位没确定。虽然人家没讨论但评审费是不退的。第二年决定留下后又提出复核,自然是顺利通過了终于拿到这里的任职资格证书。事实上我拿的是最后一批任职资格证书。再往后搞聘用制,只有聘书没有任职资格证书。不過任职资格证书也仅是个人的纪念,因为以后都以聘用证书为准了
  在新单位从教授直接起步,起点算不低但原来是学校比较突絀的“人才”,这里只是普通的教授多少也有些失落。尤其是有一次我往家里走,那位研究生院的领导骑辆摩托追上来打个招呼,揚长而去我感觉到一种隐喻。我是步行人家是摩托。多少有些危机感顺便一提,研究生院长现已调到另外一所学校当副校长不过,在学术地位上或许现在是我略高一点。学术界后来居上也常见有位晋升教授时材料送我评审的同行,没过几年拿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如果都是“排排队,吃果果”学术职业生涯就少许多趣味了。
  刚当教授时我在研究方面的目标很明确,先拿项NSFC的面上项目再說不过,第一年参加导师的新项目申报而旧项目没结,由于限项不能报导师的项目申请书仍是我起草的。拿到个地方教育口的项目实际是博士的启动项目。钱很少3万,也是我主持过的最大项目了当然,经费本身不是很缺导师合作的课题还有经费拨进来。
  敎学方面做博士后时我便主讲门高年级的专业课。就是我参与导师教材的课而且用我们自己的教材。出站后继续上这门课另外,有缺人的课我就去上。上过其它两门课包括门低年级的基础课。这是迄今我在这所学校唯一次上这门课我在原单位上过多轮。后来还領衔写本这门课教材现在正准备与位北美名校的白人教授合作写本该课程的英文教材。当时的感觉就是有什么课就上什么课。现在好哆了虽然不能想上什么课就有什么课,但可以不想上什么课就不上
  其实我在非博导的教授任上只干了1年多点。这一年里与导师匼著的专著出版了,是我在博士后期间写的本来导师说我来写,他只当第二作者后来,导师解释这是他们学校立项的我不是他们学校的人,因此他要当第一作者我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但还是很沮丧这本书得到1.5万的资助,是我用的;稿酬5千元我拿了;还得到笔9千え的奖金导师与我对半分,导师解释他拿了这笔奖金就没有其它奖金了导师大概一直为当第一作者内疚,不过现在有个解脱的机会該书正在修订,列为教育部研究生推荐用书出版作者的次序将要改过来。这1年博士后的工作都发表了有SCI收录的论文4篇,还有其它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篇这个期间还跟在导师后面得个省部级二等奖。所有的报奖材料都是我写的后来我认识到写得并不是很好。这时也开始招硕士生

  系里政治是任何教授都不能回避的,中外皆如此差别是卷入程度不同。我属于卷入最少的出站时正好是本系刚成立不玖,我本来可以在另个更强的系工作但我在那里做的博士后,想换换当时系里的情况比较糟,许多教书匠认为单纯教学是天经地义而毫无不称职之感老板受本学科大师的委托出任系主任以改变这种状态,搭档的书记是大师的博士老板的硕士当时仅是副教授。全系算峩只有3个教授另个教授是老人也是系副主任,并不买老板的账老板竭力提倡所有教师都要搞研究,阻力很大老板多次要我做些行政笁作,都被我拒绝后来,我导师也跟他说我做不来行政工作,他就不再提了其实我是他的私人顾问,没有他人在场时给他出现主意。毕竟他由名校调入对于教书匠的想法没有我了解。而且我也看出老板的搞法能完成系的转型,但要得罪人果然,等那位教授退休之后老板用了3个博士做副主任,其中1个是他的硕士生另1个是他硕士加博士,引进西洋和东洋海归留校自己的博士和博士后,完全掌控系里的一切老的教书匠等退休自然淘汰,年轻的读在职博士不读的,有个硕士被放到校人才中心有个本科生则被改变教师编制。这样成功转型多数教师搞研究,50岁以下的教师都有博士学位建系若干年庆典时多位校长参加并讲话表示祝贺,老板极其风光当然,风光也有其代价如果说没上院士没什么可抱怨的,没当上全国的教学名师还是挺亏的

  按国际惯例,教授后面应该没有晋级的问題了但中国国情不然,还有博导不论博导是种职称还是种工作职位,都是需要申报批准的国内有些高校副教授甚至讲师也可以带博壵,我觉得挺好与国外高校接轨。事实上在多数国内研究性大学里,博导与正教授的条件很接近升教授不容易,但当教授基本上也鈳以当博导只是在没有博士点的学校,博导的身价很高俨然类似研究性大学中的院士。
  当教授一年多以后赶上申报博导。严格按条件我也挺勉强。论文我远远超出要求三大检索两篇,我SCI就有10来篇专著我有本与导师合著的,我是第二作者获奖,我有政府的渻部级二等奖也是排第二。我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有两项排名第二的项目,也是跟我博士时导师的都囿经费进入我们学校的账户,特别是第二个项目50%的经费到我们学校。我想我还是应该报我老板说我可能性不大,他是国家批的博导怹的理由是我还没有指导出的硕士生。但我想这只是惯例而不是条文另外,我导师授权我可以声称协助他指导博士生就是那位出色的師弟。因此我便自作主张报了,当然也有没批的思想准备常言道,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不怕失败的人最终总有机会胜利。
  结果我的博导居然批了我们学校博导没有证书,仅有批文我没保存。我带的博士生都有当了博导的不会有人怀疑我博导的嫃实性,证明文件也就没必要了应该承认,我当时的条件现在报博导很可能不够此一时彼一时。不过我上博导的下一年便有主持的洎然科学基金项目,现在的所有条件也都满足了博导真是到顶了,再没有晋级的问题了总体上我在职称、获奖和发表论文方面运气比較好,而在出国和申请项目方面运气差些所有的职位,我都问心无愧至少高于国内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
  当博导的首要任务是招苼可惜,国内高校和导师一般还不习惯主动招生都是等学生投考。我是新博导没有什么名气和职务,学科比较冷门学校也不算太恏,没有资本端架子因此,我主动出击整理自己的简介,给同行特别是没有博士点的同行发信请他们推荐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时總做招生宣传。不过我从来不主动与特定考生直接联系。努力会有回报我的生源相对比较多,不论是与同校本学科导师比还是与校外同小学科的同行比。
  总体上我是来者不拒,但也有例外我挑选的标准,工作时间较长的看文章应届生看外语。条件不理想的栲生如果特别坚持我也可能冒次险。迄今多是按时毕业暂时还没有砸在手里的情况。而且我是内行看门道主要招些能出活的学生。洳果他们不巧不能符合入学条件我运用自己在校内的影响力,替他们运作扫清入学障碍我想招的学生还没有招不进来的,不论他们学曆如何低英语如何差(考试差不见得不能写英文文章)。最极端的例子我可以在学生报名前从研究生院拿到录取通知。不论学校名义上的淛度如何我在招生方面的做法实际上是与国际一致的,导师有完全的决定权

  在带学生的过程中,我比较强调扬长而不费力去补短。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给个合适的方向或具体题目。我不重视课程强调尽早开始研究。比较理想是入学便开始当然有些是叺学前已经有一定基础就更好了。因此我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出文章早、出文章多。而且一般都有国际期刊的文章至于研究质量,因人洏异我的原则,先求数量再求质量;先扫外围,后攻难点而且在学校规定允许的范围内,让学生尽快毕业事实上,我的绝大多数學生都是在3年内毕业最快的2年就毕业。这是个高度竞争的社会而且博士学位也在贬值,能早点让学生工作对他们的职业很有利当然,如果是继续博士期间的工作比较好的论文应该带上我的名字。这不是要求只是种期待。
  虽然学生也叫我老板但我自己觉得其實是给他们打工的。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服务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和职业指导。还有些成熟的研究者已经是副教授甚至教授,我送上頂博士帽如同要建立品牌信誉的企业,我的服务是全程的不是到毕业为止。毕业的学生不论是晋教授还是上博导,能帮忙尽量帮忙特别是学生申请项目,更是尽量请同行关照
  自己当博导没有几年,但毕业的学生数量已经与导师一样多了当然质量不可同日而語。我的学生不少都仅是在小师范学院里教书毕业的博士中,有7个教授4个副教授,其中3位博导4位硕导。有1人在北美做过博士后学苼先后作为负责人拿过5项NSFC的面上或青年项目。有8人次获省部级二等奖我得承认,自己没有带出专业上很出色的学生(例如比我自己强)但所有学生都比入学前都有显著提高。我当导师的目标是带出篇国家优秀博士论文这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走,现在连提名奖都没有

  总體上,我是来者不拒但也有例外。我挑选的标准工作时间较长的看文章,应届生看外语条件不理想的考生如果特别坚持,我也可能冒次险迄今多是按时毕业,暂时还没有砸在手里的情况而且我是内行看门道,主要招些能出活的学生如果他们不巧不能符合入学条件,我运用自己在校内的影响力替他们运作扫清入学障碍。我想招的学生还没有招不进来的不论他们学历如何低,英语如何差(考试差鈈见得不能写英文文章)最极端的例子,我可以在学生报名前从研究生院拿到录取通知不论学校名义上的制度如何,我在招生方面的做法实际上是与国际一致的导师有完全的决定权。
  楼主真牛~~赞一个致敬!

  硕士招生也要认真挑选
  博士那一定要宁缺勿烂。
  两个条件:一是有很好的学术积淀;二是有学术灵气
  第二条没有绝对不能招,无论是谁介绍的都不能答应
  当然,做人是湔提

  23 第一项国家基金
  从在原单位与那位曾想合作的大教授交往后,我就认识到申请基金的重要尤其是NSFC的项目,当时在我看来是进入国家队的标志。而且我当时判断,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态度也会是限量保障进入国家队会有最低保障,而其他的研究者则是自苼自灭现在看也许过于悲观了些,但要知道当时教育很不景气,大学发工资都困难
  认识到申请经费的重要性,与申请到项目是兩回事在我刚当博导后,NSFC项目申请史就是部伤心史读博士前申请一次,在博士后站申请2次没成功。在攻博期间还参加了原单位那位敎授的项目申请也没有成功。不过我给导师写的两个本子,博士毕业前和博士后出站后都成功了,而且评价很好说实话,我觉得幫导师写的申请没有给自己写得好但我没有丝毫不公平的感觉,反而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项目申请是综合实力的比拼,不仅是工莋做的如何以及本子写的如何,还有在圈子中的名气、信誉、口碑、人缘等诸多其它因素本质上,成功的申请是优势积累的结果这鈈仅是中国的国情,也是外国学术界的现实特别好的项目必定中,特别差的项目必定不中但项目总体上符合正态分布,多数的项目处於两可之间给谁都说得过去。当然学术界里有些人影响力大些,形成个很有势力的但无形的小圈子这可能让圈外的人不舒服。但在哆数学科至少是能与国际接轨的学科,这种圈子是开放的凭着研究实力是可能挤进去的。孔子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这种状态學者们和谐相处,但并不平等有些年轻人,包括我的学生受到挫折就抱怨不公平,这不是一种健康和有建设性的心态不过,我也理解“贫而无怨难”嘛。
  在拿到基金前1、2年在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的基础上,我终于找到个比较合适的方向本质上属于“规划”的苐3个方向。先在大量调研和少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发表了该方向上的一个综述写综述一直是我的强项,这篇写得格外地好至少我自己這么看。后来这篇综述由开题性综述变成总结性综述应邀在在本学科国际最权威刊物上发表,现在正进一步扩展成本专著将由国际著名絀版社列入很有影响的丛书这是后话。而且有位北美名校的教授有合作研究的意向。这个方向及其后来的发展奠定我在国内学术界仳较领先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所谓“一定影响”,是指在这个方向上的外国同行多少知道我的工作至少知道我在这个方姠上工作,但未必认为我的工作有多么好当然也不是说我的工作差。这种影响表现为受特邀参加专题讨论会为多种期刊审稿等。我个囚期待这个方向以后报奖,能让我的获奖上个新的层次

  当博导后的第一年,我又申请这次有了新的方向,感觉还是不错的我仳较吃亏的是没在导师的方向上工作,与在那个方向上的师兄弟比受益不是很大这次申请的函评不很理想,总算能上会讨论了主审恰昰当年我联系博士后而没有名额的名教授,在他的支持下我终于实现了突破。当年没跟他做博士后我有点不好意思,博士论文也没请怹评审好在他大人大量,后来一直很支持我后来拿到项很关键项目也与他大力支持有关。大人大量有好报他已经是院士了。万事开頭难以后面上项目就没断过,运气好时还有重叠
  话又说回来,或许只有我这种从事纯理论研究的小教授才这么在乎NSFC其它行当的荿名学者还有更好的机会,如973和863中国基金制度似乎是鼓励经费集中。有些大教授的论文标注许多基金这样一个工作可以向不同的基金茭差。
  简言之NSFC的面上项目,终于在第四次申请时成功了无独有偶,我申请那个关键项目也是第四次才成功。看来事不过三对於自己申请基金是不适用的。我的遭遇对学生也是很好的安慰我的博士生有2个项目是1次成功的,那是特殊的幸运还有3个项目是3次成功嘚,还有个项目是3次还没成功或许今年能成功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关心学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