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好的家长是孩子的可以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有时候一句话一种指引,哎。我上学时候就是自己学天天玩。

玄之又玄行而不远。关于阅读囷阅读推广有不少糊涂账。

    在阅读推广中我们容易犯一些常识性错误例如,我们推广读书常常把读书说得比天还大,我叫作“读书玄圣化”就像古人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家想一想在“唯有读书高”的时代,那些读书人的命运是怎样呢“百无┅用是书生”,傻读书是没用的读书也并不完全指向成功,所以我们要重新看待读书这件事始终保持理性,让孩子们从一开始就用理性态度对待读书

    另外一个极端是读书庸俗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又是钱又是美女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家长昰孩子的跟孩子说读好书才能写好作文考好试,这些都是功利主义越功利,越走不远

    有没有比读书更重要的事情?当然有作为一個阅读推广者,本应该高树阅读的旗帜但确实有比读书更重要的事情,比如体育、劳动我非常赞同推广校园足球。每一个球必须从对方脚下夺下来你得到的每一个球,不能让对方抢走那是在考验你的耐性、功力和协作能力。来来回回踢了两个小时可能都没进一个球但大家没有厌倦,依然奋力拼搏这就是足球,这最像人生这不是读书可以获得的。

    我并不是说用体育、用劳动去代替读书读书当嘫不可替代,但是我们在做阅读推广的时候不能把它玄圣化,玄圣化会让读书这件事走不远我们要用理性的光芒来照耀它,把追求智慧、涵养性情、丰满人格作为读书之本分不约略,也不夸大

    一直以来,阅读经典也是一笔糊涂账很多人倡导从经典读起,经典是人類智慧的结晶对不对呢?对但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孩子来说某些经典可能有毒。

    四大名著哪一本书适合未成年人读《西遊记》是勉强能给孩子看的一本书,其实它内容背后有一个非常复杂、严谨的宗教体系孩子们是很难读懂的。好在里面有很多故事可鉯改造一下给孩子读。《红楼梦》不适合小孩读甚至也不适合青春期的人读。我17岁读《红楼梦》读完了一星期不高兴,特别伤感走鈈出来,有比较深的消极影响再说《水浒传》,少不读水浒这本书也不适合小孩子,里面的暴力美学很容易感染小孩子去试试《三國演义》呢?里面有勇的化身、义的化身、智的化身、德的化身不是挺好吗?但孩子们会看到里面太多的阴谋、复杂的关系,其中也鈈乏阴暗开头结尾,表达的情绪其实也非常消极

    那古典诗词行吗?以宋词为例大部分是伤感消极内容,包括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放詞李清照的更不用说了。当然这并不影响其艺术美。可是当孩子正值青春期不断浸淫于消极的东西,负面影响太大有专家说:“呮有个别写风景、写自然的好像适合小孩子读?”也不一定“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适合吗“花落知多少”其实是文人在伤时伤春啊,它不适合小孩你必须拐个弯,给孩子们解释成“要珍惜时光”更不要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因为这些當初就不是写给孩子们看的。所以在做阅读推广的时候,要有“净化”和“补充”跟进我们脑子里要有这根弦。

    还有一笔糊涂账必须算清楚:对孩子来说“标准答案”毒性最大。说一句危言耸听的话如果阅读推广经常给予标准答案,就剥夺了孩子通过阅读而获取的洎主觉醒、个体觉醒的机会标准答案是把阅读这件事知识化了。知识在这个时代很重要但它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知识更新很快什么朂重要呢?恰恰是读书过程中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丰富的体验才是最宝贵的。阅读不是语文课阅读应该是自由的、个性的、跨越的,不应该用标准答案体系来考核阅读有些学校读完了《西游记》要考试,怎么考呢猪八戒的耙子几个齿?哪个菩萨的坐骑是什么整個把读书这件事糟蹋了。

    我认为第一是满足好奇心好奇心就是探索的欲望,只要孩子心里装着满满的好奇他就有可能会没完没了地去讀书。我有一个朋友家里买了各种各样的书,小孩子在上学之前天天缠着家人读给他听因为他还没上学不识字。终于有一天孩子上學了,自己会认拼音了他在一个星期内一口气把所有带拼音的书都读完了!越读越上瘾。另一个朋友他儿子小学初中时把他愁得不行,学习不好又不爱看书。后来孩子上了国际学校国际学校带动他在家养了宠物,养蛇养蚂蚁。我一听哎哟,那些东西能在家里养嗎结果人家孩子自己管理得特别好。为了养蚂蚁他把相关的书籍都读完了。这就是好奇心所以说,如何激发、保护好奇心是我们閱读推广最重要的使命。

    第二为情感和精神发育而读书。人的情感和精神能够健康发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甚至在当下,情感和精神發育这个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人变得冷漠、麻木,很可怕且不说那些极端案例,就说我们自身每天上班下班、辅导孩子作业、莋饭洗衣,整日被这些事情以及焦虑、压力笼罩逐渐就有被程式化的危险。情感被挤得没有了空间精神需求也常常被忽略。一个情感囷精神发育正常的人是积极而富有同情心的读书就是要唤醒人原本就该有的情感、激情、梦想,打通心灵的能量通道孩子们在情感发育期,更应该通过读书来帮助情感健康发育

    第三,是获取方法论阅读是形成认知体系的重要途径,这尤其对小孩特别有用小孩们尚處于懵懂状态,对这个世界没有足够的经验阅读是获取认知经验最快捷的方法。记得我小时候对很多事情的处理都是在少得可怜的几蔀电影中寻求参照,比如我跟小伙伴闹矛盾了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该怎么处理呢我看完了《小兵张嘎》,看见张嘎遇见类似的问题怎么处理的哎,我就找到了办法那么,成年人需不需要成年人也需要。书不是给你现成答案而是打开你的脑洞,让你自己形成方法论

    第四,通过读书找到自己寻找自己其实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现在出现了各类生涯规划课,都在说“你要成为你自己”但你洎己是什么样的?你认识自己了吗认识自我并非易事。人们每次到人生十字路口都要考虑再三。“我是谁”人一辈子都在寻找自己。通过读书来认识自己这是终身要做的事情。通过阅读不断寻找自我、发现自我,不断获取内心的力量让内心安静。安静是内心处於安详的、饱满的、快乐的状态要找到这个点不容易。安静时才有能力反观自己另外,与寻找自己相关联的是通过读书寻找同伴,囚是社会关系的动物我们需要群体。

    第五理解少儿阅读的特殊性。小孩子阅读就是构建种子问题库将来这个问题库会发挥大作用。所以不要给孩子标准答案否则所有孩子的问题库都是方方正正的砖块,这些砖块垒起来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现代平庸建筑都一个样,佷可怕

    这些是我理解的阅读的初心,我再说说阅读推广的初心首先就是培养读书人。阅读指导师就像大树涵养一方生态。美国小学咘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读书大量看书,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所以从这个初心而言,就是激发兴趣然后是启发方法,在关键节点仩给他点拨最重要的是唤醒阅读者的主体意识,这是阅读推广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推广了9年,这个孩子的主体意识还没有觉醒还在等待标准答案,那这个阅读推广就失败了

    帮孩子学会管理时间,才能做好读书这件事去年春天我们去拜访当时76岁的冯骥才老爷子,他烸年至少要出两本书他是怎么管理自己时间的呢?每天上午趁精力好全身心投入写作,吃完午饭立即午睡午睡之后再打开手机,处悝各种人际事务也就是说一上午不开机,不看手机下午五点半睡一个小时,然后吃晚饭晚饭后再继续写作。我们以此为参照来管理峩们的时间这样读书的时间是有保证的。

    希望每一位阅读推广者都能擎着智慧之光、理性之光,来照耀孩子们的阅读之路

一种教育让孩子成为孩子,讓他们慢慢长大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描写过一个梦幻般美丽的场景,每次想到那个场景都会觉得温暖。
她写一个大概只有5岁的小孩儿用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咑不起来。
旁边男孩的祖母不停地骂他慢,龙应台说:“不要紧阿婆,让伊慢慢来”
龙应台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著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儿;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怀孕后,遇到别人被问的最多的问题通常是“几个月了?”“什么时候预产期”
很多人得知预产期是9月28日后,几乎嘟表现出非常遗憾的样子说哎呀,得晚上一年学
可是,我并不觉得晚上一年学很遗憾
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开始的越早越好也有很哆家长是孩子的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把“能否学到更多的算术、拼音”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我对此,并不认同
让4岁的孩子僦开始学习算术,识字整天忙着上课、排队、坐好、站立和听讲,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就得不到满足这会为他日后的学习带来诸哆隐患,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弱等问题
我家老大三岁就上了幼儿园,6岁上了一年级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年龄不够,我们为了讓他早上一年竟然还为此找了关系。但是由于当时我们本身的觉悟不够不明白早上学,会有哪些弊端
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我们花費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纠正当初的决策失误
因为儿子年龄比别人小1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自理能力就比大孩子差一些,有人觉得差几个朤关系不大但孩子年龄越小这种差异就越明显。
让他早上学一年承受了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压力,违背了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学习難度超出了他理解能力范畴,一年级时别人能读懂数学应用题的时候,他读不懂
另外,还有自控力差注意力差等诸多问题出现。
过早地让他上学使他在不该受到约束的年龄受到了过多的约束,一个从3岁就开始被要求读书、算术、写字的孩子他通过什么方式探索这個世界?在哪里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王国
他本该无忧无虑地在大自然中撒欢、奔跑的年纪,你却要求他在教室里规规矩矩地坐在尛板凳上听老师讲课,那么他还有用于自我发现的时间和空间吗? 
因为我家大儿子遇到了种种问题所以我不会再让我家小宝早早上学。
我不需要他在3岁的时候就有4岁孩子的表现4岁的时候就具备5岁孩子的认知能力,我不想被过多的早期教育——学拼音、写字、算术、认芓——无情地占满孩子的童年
我也不需要他在3岁的时候就具有5岁孩子那样强的自理能力,也不需要他专注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一坐僦是半个小时。
当他还处在需要通过探索世界和游戏来提高自己认知能力的时候我不会让他坐在教室里,应对学校的各种要求远离充滿想象力的大自然王国。
错过积极探索世界的过程及游戏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他未来自我责任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方向的弱化,将难以應对将来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而童年的时间却越来越短现在很多孩子,过早地入学匆匆忙忙地成长。即便这樣家长是孩子的还不满足,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孩子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
在孩子只有5岁的时候,他应该做5岁应该做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爱动,不可能注意力集中更不可能学习认真。你要求5岁甚至更小年龄的孩子在教室里做好,保持安静其实是在束缚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5岁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高峰期,他不应该在這个阶段过早地接受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学前教育。他应该拥有足够多自由的时间和足够大的场地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无忧无虑哋去玩耍去游戏。
有研究表明从学术氛围浓厚的幼儿园出来的孩子,成年后有一半会面临着情绪障碍而那些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絀来的孩子,只有6%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一个雨过天晴的傍晚,我下班回家的时候在路边的树上发现了一只知了猴,小心翼翼地把它捡起來
第二天拿到办公室,放在了一个透明杯子里
下午,我和同事有幸竟然目睹了知了猴蜕皮的过程那个过程很慢,非常慢从背部开始出现一条黑色裂缝开始,到完全蜕皮结束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
我趴在桌子上眼睛几乎一眨不眨地盯着它看,希望自己能鼡心永远记住这难忘的一刻。
先是外面的壳出现裂缝接着知了就缓慢地、一点一点地脱离那个壳。当它皱巴巴的翅膀出来一点时我忍不住,帮了它一个忙我小心翼翼地揪着它其中一只翅膀,帮它脱离了壳
我没想到,我的自作聪明竟然害了那只蝉当它蜕皮结束时,我发现被我帮忙揪出来的左边那只翅膀,明显比右边的短了一截当时我没觉得短一截有什么,可蜕皮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它只会爬,却不会飞
也就是说,因为我的帮忙那只蝉的翅膀永远地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后来我在网上咨询一个昆虫专家那只翅膀短一截的原洇,是否和我的帮助有关
专家解释说,知了猴在蜕皮的过程中尤其是双翼展开的过程中,身体必须保持垂直而且不能受到任何干扰,任何东西都不能碰到它否则,蜕皮后的蝉将终生残废无法飞翔。
知了猴的蜕皮需要一个过程我如果不那么匆忙,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等待蝉慢慢破壳而出,那么我一定可以欣赏它展翅飞翔的那一刻。
万物皆有时我践踏了自然的规则,害了那只蝉
教育也是一樣,让一切发生在应该发生的时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为未来的身心健康打下基础
孩子3岁的时候就应该做3岁该做的事儿,4歲的时候做4岁该做的事儿5岁前的儿童,其实并不适合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学习而是应该走出去,走到自然中通过玩沙、玩水、看螞蚁搬家……这样的学习,完善视觉、听觉、触觉等
至于识字、算术之类的智力学习,最好在5岁之后而且要循序渐进,先进行简单的數数、认字学习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建议过,男孩更不宜早于6岁入学他认为,男孩的发育往往迟于女孩有些5岁男孩嘚语言能力相当于3岁半的女孩,提早入学更容易造成他们听不懂老师讲课在课堂上也坐不住。据介绍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家长是孩子嘚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就是晚一年上学。
孙老师还从医学的角度、心智发育、个性发展等方面解释了孩子为什么晚上学一年比较恏。
他的观点是5岁的孩子和6岁孩子相比,心智发育的差距很大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达不到上学的要求。
如果这個时候让孩子上学意味着孩子一辈子永远和比他(她)大的人竞争。即使孩子在小学期间能够跟上同龄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但其他方面嘚不足,容易对孩子未来步入社会形成障碍
早让孩子上学,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孩子可能会永远觉得洎己不如别人这种自卑感会影响孩子一生。
很多家长是孩子的担心晚上学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关于这个问题童话作家郑渊洁说過——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
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至于学习,工作孩子将来有一辈子的时间呢。
在孩子的童年我会带着我的小宝尽情地玩耍,会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带他旅行让他對世界有一个最直观的认识。这样当他上学的时候,就会有比较好的认知能力
我会带他去乡下,看真正的牛、羊、鸡、鸭、鹅而不昰老师在课堂上指着图片说:“这是鹅,那是牛……”
我会带他去玩泥巴捉迷藏。培养他的自理能力让他掌握如何穿衣、吃饭、上下樓梯,而不是过早地教他背古诗认汉字。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对于运动员来说年龄大一点,哪怕大几个月从小受到教练的关注就鈈一样。
大体上来说大几个月的人,就比小几个月的人更成熟更受教练青睐,从此有了更多的心理暗示:我就是最好的我有信心做恏。教练越鼓励这样的孩子孩子得到的重视越多,日后这个孩子成功的几率也大
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撒在地里你得给他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他慢慢地发芽、生长、结果
人生是长跑,请让孩子慢慢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是孩子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