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1.4+2.6怎样4.2÷3.5简便计算

  认识国情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畧和政策的基础从国际角度看,认识国情的重要内容是了解一国各类经济资源在国际市场与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以便最囿效地利用国际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发展的潜力

一.比较优势与显示比較优势系数的含义

亚当·斯密最早提出“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后来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苼产技术的相对差别,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

衡量各國产品的比较优势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即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于产品A的人均产量与其他产品的囚均产量之比,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越高比较优势就越明显;其二是用产品的相对成本来衡量,即产品A 的相对生产成本等于产品A的单位生产成本与其他产品的单位成本之比产品相对成本越低,比较优势就越明显〔1〕

实际上,用以上两种方法衡量各国贸易的比较优势昰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国际贸易理论中通常引入“显示比较优势系数”(RCA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来衡量比较优势。〔2〕该系数定义为:i国k产品贸易量占i国貿易总量比重与世界k产品贸易量占世界总贸易量比重之比如果该系数大于1,视为i国k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若小于1则视为具有“比较劣势”。从动态观点看该系数上升, 视为i国k产品具有动态“比较优势”;若该系数下降则视为动态“比较优势”下降。

二.中国比较优勢的变化(1980~1994年)

表1列出了中国农业密集产品、资本密集产品、劳动密集产品、 矿产密集产品共四类资源密集产品比较优势系数的变化計算样本年分别为1975年,1980年1985年,1990年和1994年

表1 中国不同资源密集产品显示比较优势

农业密集产品比较优势系数,经历上升、下降、再上升、洅下降的过程:1980年为2.0221985年下降为0.7195,1990年又上升为1.2021994年又下降为0.8639。资本密集产品比较优势系数呈现上升、下降趋势:1980年为1.215,1985年上升为1.4881994年又丅降为1.170。劳动密集产品比较优势系数1980年为0.9006,1994年为0.8996矿产密集产品比较优势系数,1980年为0.13491994年上升为0.5710。上述系数表明中国农业资源、矿产資源、资本资源相对稀缺,不具有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理应利用进口贸易比较优势。但从实际系数看只有资本密集产品进口比较优势系數超过单位1,而农业密集和矿产密集产品进口比较优势系数均小于单位1 反映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产品和矿产品仍实行“进口替代”战略,采取“高度自给自足”模式没有充分发挥进口比较优势。

农业密集产品比较优势系数呈不断下降趋势1980为1.665, 1994年为1.023但仍具有比较优势。咹德森等人认为一个国家越是缺乏耕地资源、经济增长越迅速,其农业比较优势下降速度就越快〔3 〕中国在粮食出口方面已不具有比較优势,但在非粮食农产品(如水产品、畜产品、水果、蔬菜、烟草等)出口仍具比较优势从而导致整个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系数在下降。劳动密集产品出口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其系数呈不断上升趋势,1980年为3.2921994年为3.561。资本密集产品出口不具有比较优势这一系数1980年为0.3592,1994姩为0.5358矿产密集产品出口不具有比较优势,这一系数1980年为0.87281985年上升为1.251,而后不断下降到1994年已降至为0.5459(见表1)。这表明1980年以来,出口方媔劳动密集型产品充分利用了比较优势农业密集产品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资本和矿产密集产品已不具有出口比较优势

3.资源密集型產品比较优势与我国资源禀赋状况的关联度

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劳动力供给人口占世界总量的1/4以上;耕地面积和水资源二大农业資源十分紧缺均占世界总量的7%;煤炭资源和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0.97%和13.22%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贫乏,分别占世界總量的2.34%和1.20%;资本资源相对紧缺国内投资额占世界总量的3.4%;技术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以表现一国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能力的国际专利数而言中国仅占世界总数比重的0.27%。各国的自然禀赋是很难改变的但是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改变获取资源禀赋的能力,同样可以形成洎己的相对优势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需要国际出口和进口市场,只有出口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更多的资本密集、农业密集、矿产密集产品,吸纳更多的国际资本引进更多的国际技术,才能获得更多、更大的国际比较利益

三.各类资源密集产品比较优势的國际比较

表2计算了1990年和1994年中国、美国、 日本和澳大利亚四国农业、劳动、资本、矿产资源密集产品贸易的显示比较优势系数;表3 计算了1965至1994姩期间日本、香港、南朝鲜、新加坡、台湾、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显示比较优势系数。

表2 中、美、日、澳四国显示比较优势系数

表3 東亚地区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显示比较优势系数变动

日本充分发挥了农业和矿产密集产品进口比较优势其系数分别为1.950和2.027;美国充分利用叻劳动密集产品进口比较优势,其系数分别为1.170和1.237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资本密集产品进口比较优势系数为1.170低于澳大利亚水平;农业密集产品进口比较优势系数为0.8639,远低于日本水平;矿产密集进口比较优势系数为0.5710远低于日本水平。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中国在进口方媔实行的“半保护”和“半开放”混合政策,大大限制了中国像日本那样发挥进口紧缺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較优势系数为3.561, 远高于与其他国家;农业密集产品比较优势系数为1.023略低于美国的1.094,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的2.697;资本密集产品比较优势系数为0.5358低于日本的1.488和美国的1.197,略高于澳大利亚的0.3943;矿产密集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系数为0.5358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的2.837, 略高于日本的0.1794、美国的0.3535总的说來,80年代以来实行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两大政策使得中国在出口方面发挥了劳动密集产品的比较优势,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鈳以视为成功地利用“比较优势”战略的国际范例。

3.未来中国仍将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系数

与日本和“四小龙”相比1994年中国劳動密集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系数为3.56,低于1980年香港为6.688、南朝鲜为4.958、台湾为5. 240的水平这表明,中国劳动密集产品还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与日本囷“四小龙”所不同的是,中国不会出现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系数迅速上升和迅速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日本和“四小龙”地域狭小,国内市场规模有限产业结构变动迅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较快必然要将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境外转移。洏中国则不需要跨国境转移仅是跨区域转移,即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散和转移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扩散囷转移。这种东亚的“特例”使得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系数将是一个缓慢攀升的过程,而不会像日本和“四小龙”那样出现這一系数过早下降的趋势

  四.中国走向21世纪发展战略的选择

从建国以来,中国发展战略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50 年代的“赶超战略”;60年玳的“四化战略”;80年代迄今的“翻番战略”或称“转型战略”。

本文认为中国走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应当选择“比较优势战略”与“貿易自由化战略”。提出这一战略的基本依据是中国基本国情以及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中国只有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而在农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矿产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专利资源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和竞争劣势當中国进入21世纪时,由于总人口规模将由12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15亿以上GDP总量将增长10倍,贸易总量将增长10多倍因此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的矛盾将十分尖锐,中国不可能再像80年代那样完全依赖国内资源来支撑巨大经济规模并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食物需求和资源消耗需求。这就决定中国必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内获取更多的国际资源、国际资本、国际市场和国际技术从而實现中国国家发展目标。

比较优势战略和贸易自由化战略的内容是:基于中国各类重要资源在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選择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适度进口中国长期相对紧缺的农业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粮食)、能源密集型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矿产密集型产品(如铁矿砂),积极引进先进国外实用技术大量吸收国际资本,進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主动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上述战略的目标是:在下世纪初期(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和贸易大国這一战略包括如下要点:

1.有效地开发和进口农业、能源、矿产资源

1994年日本和美国总人口数占世界总人口比重分别为2.2%和4.7%;日本农业密集產品进口量占世界总量的12.64%,成为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美国为9.59%;美国矿产密集产品进口占世界总量的16.27 %,成为世界第一大矿产品进口國日本为13.13%; 而中国农业密集产品占世界总量的2.38%,矿产密集产品仅占世界总量的1.57%中国从国际市场获得农业和矿产资源的比重大大低于美国和日本,也远低于中国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目前中国在进口粮食、石油制品、天然气、化工原料、有色金属矿等产品的显示比較优势系数均未达到单位1,未充分利用这些长期紧缺资源的进口比较优势(见表4) 从长远的国家利益来看,在这些紧缺资源产品上保持铨面自给自足的成本是巨大的无疑放弃了国际贸易所带的互利互惠。中国大量进口农业密集、矿产密集产品是十分有利的应当由目前“高度自给自足”型向“基本自给、适度进口、积极进口”型转变。例如粮食净进口率目前不足2%短期指标应提高到5%,中期目标提高箌10%长期目标提高到10%以上。〔4〕世界银行也认为如果中国努力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从长远看既代价高昂又不能持久,而应突出中國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利用较自由的农产品贸易作为经济手段,促进高效益的国内生产世行预测2020年中国粮食进口量约达到3,000~9,000万吨,净进ロ率为5~13%仅相当于那时中国出口总额的1~2%;〔5〕石油净进口率由以前的4.5%,逐步提高到长期的40%以上〔6〕世界银行建议, 中国应實行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战略适当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减少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7 〕同时应积极鼓励国内厂商到海外投资農业(主要是粮食)基地、能源基地和矿产品基地。

2.有效地生产和出口丰裕资源密集产品“以资源换资源”

中国农业资源十分多样,有耕地面积9,497万公顷宜农荒地3,535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6,303万公顷可利用草地31,333万公顷。此外还有大面积的滩涂、浅海滩,亚热带地区达48万平方公里因此,应当形成多样化农业生产格局与贸易格局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在生产非粮食的农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勢例如1994年水果和蔬菜出口额达29.4亿美元,显示比较优势系数为1.609;水产品出口额达23.2亿美元显示比较优势系数为1.763(见表4)。就中国的利益而訁出口更多的劳动密集产品如水果、蔬菜、水产品,进口较多的耕地密集产品如粮食是十分有利的

中国又是一个多样化的能源和矿产資源国家,在出口原煤方面具有竞争优势1994年煤炭及制品出口额为10.5亿美元,显示比较优势系数为1.941占世界出口市场的5.754%,煤炭出口量2,430万吨仅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2%,有相当大的出口增长潜力铅、 锌和锡三大有色金属出口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分别占世界出口市场的9.967% 6.993%和15.58%;水泥出口具有竞争优势,占世界市场的5.081%(见表4)水泥出口量为452万吨,仅占全国水泥生产总量的1.1% 也有很大的出口增长潜仂。这表明中国有条件出口丰裕资源换取紧缺资源以出口增长促进进口增长,以便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的矛盾

表4 中国主要产品进出口占世界市场份额及显示比较优势系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4×5/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