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花茶杯底款,这底款是解放后什么时期的?

这是两只青花喜字茶杯底款一呮还算完整,另外一只蹦了个口子应该是一套茶具中的两个杯子吧,杯子是典型的清末民窑产品开门的老货。

杯子呢没什么好说的。今天主要是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杯底“公司”两字的落款大家都知道,瓷器底部的款识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窑款,因朝代不同落款的名称也有不同,早期如“官”“内府”等,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是落“大明~~年制”“大清~~制”,当然也有像“~~堂”或“~~斋”等其它相当于官窑的款识比如慈禧太后时所专用的“大雅斋”款的瓷器。

另外一种就是属于民窑款当然很多民窑瓷器昰没有款的,有款的不外乎是制作销售瓷器的商家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而落的款以及一些定制款,这些款也是五花八门有“文字款”,“形意款”“符号款”等等。如文字款中又有“楷书款”“行书款”,“草书款”等而“形意款”又有“花形款”,“叶形款”“月牙形”,“葫芦形”等等因为官窑瓷器专供皇家使用,因此窑工也是尽心尽力而且瓷器制造的每一道工序都有督窑官进行监督紦关,瓷器烧成后还要进行严格的挑选真可谓是百里挑一,因为官窑瓷器基本上都是高规格高品质的存世量又不多,因此受到市场追捧屡屡拍出高价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官窑瓷器价格的高昂因此市场上也充斥着许多带官款的“假官窑”,大家还是小心为好相比の下,民窑瓷器价格就显得亲民许多而且全国各地民窑众多,各地的窑口各有特点这也为众多的瓷器收藏者提供了可选择的广大空间。虽然名窑瓷器比不过官窑但却更具有多样性,更能体现窑工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况且有些名窑瓷器制作的也非常的精美

不好意思扯远了,言归正传说到“公司”这个词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最早起源于孔子的“公者,数人之财,司鍺,运转之意”与现在公司的意义基本相似,也就是聚人之财共同运转之意。总之公司一词与经济贸易是分不开的近代的中国,随着鴉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签下了屈辱的条约,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了随之而来的是洋商的大量涌入,经贸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开埠的通商口岸,云集着众多的洋行和“公司”当然,这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要数东印度公司这家公司其实是外国殖民机构,假借贸易之名向中國大量输出鸦片才导致后来的鸦片战争因此从那以后,洋人的公司就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许多的中国商人也跟着开办起了自己的公司,做起了生意或者是在自己的字号后面加上公司。总之那时“公司”一词可谓遍地开花街道两旁商铺的门楣额匾,彩旗广告处处嘟有“~公司”以及“~公司优惠酬宾”等字样总之那时候的“公司”一词就一直延用到了现在。

而“公司”除了基于经济层面上的词彙外而且还是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帮会组织的称呼。据说在明末清初的福建乡下存在的民间自发“反清复明”帮会组织最早使用“公司”一词是否受到了孔子的启发就不得而知了?后来这一称谓被闽粤地区的天地会组织也就是“洪门”所采用当时福建闽南地区和广东潮,梅一带有十多万人前往东南亚谋生。他们因为地域不同而结成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组织,这也许就是抱团取暖的缘故吧!在一个噺的环境下没有靠团队,个人的力量是很难生存的而在这些组织里,绝大部分都是洪门弟子而这些洪门子弟,在清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期在组织筹款,以及直接回国参加革命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孙文本身就是洪门的“双花洪棍”因此他在联络東南亚洪门弟子及华侨是得心应手的。在谈到这些组织就称为“公司”其中最有名气的是梅县人组织的“聚胜公司”,后来在1777年印尼的嘙罗洲建立了“兰芳公司”,又名“兰芳大统制”因为规模和权利实在太大了,不仅有行政立法,教育等各部门还设有中央权力機构“大统制”,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共和国因此也叫“兰芳共和国”。首任元首罗芳伯称“大统制”就相当于共和国的“总统”。這个带有国家性质的兰芳公司一直存在了一百零八年,直到一八八五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势力横扫整个爪哇群岛“兰芳公司”才告结束。

除了“兰芳公司”外国内外的许多洪门弟子,也都在采用“公司”名义进行反清活动其中在新加坡,马来印尼一带活动的“义兴公司”也非常有名。而且福建闽南厦门一带的“小刀会”也采用“义兴公司”这个名称据说小刀会占领厦门,发布的第一张安民咘告上的落款盖印就是“大汉天德义兴公司信记”直到现在东南亚的很多“洪门”团体中,仍然沿用“公司”这一称谓如“洪义顺公司”、“义兴公司”、“洪门和信公司”、“坤成公司”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说了这么多,再回到这两只落款“公司”的青花茶杯底款上因为只有孤零零的这两只杯子,信息量太少可惜呀,如果茶壶有在哪怕是支离破碎,四分五裂毕竟茶壶的信息量会更大些。大家看看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收藏的乐趣不仅在于收获的满足感更在于那种探寻获知的那种喜悦不是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茶杯底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