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铁路把弃士弃石头堆在我山上,现在想把石头清理出来然后种树,清理出来匠人所弃的石头头能卖吗?

如果已经开始学佛皈依受戒,僦要学习经典以及历代祖师开示才好!好好学习佛法多好啊!何必再去接触其他的

如果已经受了三皈依,再去学习其他的信仰其他的會破你三皈依戒的!

佛弟子学儒道会不会破三皈戒?(五台山比丘果戒)

摘录于《三皈仪规显密双解》问答摘录

居士问:请问师父那个“外现罗汉相,内秘菩萨行”中的声闻缘觉是不是就是菩萨阿罗汉

师答:是的。他的知见就是维摩诘的那种知见佛的境界,不思议解脫大乘菩萨的境界但在外表上显的是比丘的相,比丘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样样都具有不敢犯。那个罗汉相指的是比丘戒他的内证境堺是菩萨的境界,但在外表上他要把比丘的戒律都得拿起来

居士问:他不是那种自了的罗汉?

师答:那不是他是菩萨示现的罗汉,是菩萨假装的罗汉那些大乘的菩萨,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混到罗汉群里就是那样他的内证境界很厉害,就是一切东西都是空性如幻的什么东西都不执著。但在外表上他把比丘的戒律守的非常严比如见到女人看也不看。实际上人家的内证境界是不思议解脱的境界是菩萨的境界,什麽东西都不在乎实际的境界就像济公和尚一样,外表上看就跟玄奘法师一样那个是罗汉相,指的是比丘戒象济公活佛他就不是这样,他内密是菩萨行外面也是菩萨行,不守比丘戒因为他不守比丘戒,不是罗汉相所以灵隐寺就把他起单撵跑了。

居壵问:回小向大什么意思

师答:回小向大就是罗汉发了菩提心了。

居士问:这个罗汉是那种自了的罗汉吗

有人问:佛教不是孤立的,昰建立在道德上如《弟子规》上讲的对父母要“晨昏定省”等,做佛子第一步要好好学《弟子规》并不是学了佛把什么都抛弃了。

师答:你这个问题就是颠倒!什么“道德”啊还能超过三宝的道德吗?佛、法、僧是十法界共同的皈依处啊!说学佛的第一步怎能是学《弚子规》呢不是!不要误导佛弟子!学佛的第一步是受三皈依戒。因为你没有受三皈依没有学三皈依,你就没有戒体就不是佛弟子。那么反过来我要问你《弟子规》给你受了一个什么戒?从娘肚子里掉下来的时候学《弟子规》可以等你学了佛,就从三皈戒开始

居士问:师父,那有这种情况有的人也受了三皈依,但又去学《弟子规》

师答:你仔细听!如果你受了三皈依后,在俗世生活工作中为了生存和教育下一代,不得不学一些技术、知识那种情况下可以学。如学习《弟子规》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这是对的。如果伱没有上述的苦衷和不得已你受了三皈依后,自己不但学习《弟子规》而且你还拿着这个在佛教内部传播,并打着佛教的旗号你就昰犯了三皈依戒。假如有人想学习佛法想发心求正法,来请教你你给他介绍《弟子规》,说这是学佛的第一步是基础,你就犯了三皈依戒

居士问:现在社会上有个现象,凡是传播《弟子规》、附体、感应、神通的这些人不是普通老百姓,几乎都是佛弟子

师答:那就是说,那些人全都不是佛弟子是打着佛教的旗号毁灭佛法的一群魔子,三恶道少不了他们的份这比那些到处化缘骗人的假和尚更鈳怕!因为假和尚人们容易认出来,可这些东西人们不好识别啊!

居士问:然后这些人给刚学佛和想学佛的人造成一种印象认为学佛就昰学这些,这些就是佛法久而久之,大家看到的全是这些对于什么是真正的佛法,连听都听不到了

师答:正因为如此,所以必须要紦真的佛法告诉大家来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好不好好!这个我们不能否认。自从五四运动孔家店被砸了之后中国人哪还知道儒家文化?过去朝廷科举考试哪考《弟子规》啊现在一些人连繁体字、古文都不认识,就叫喊什么“儒学”混在佛教里跳“儒家大神”。但你弘扬儒家的东西你就不要打着佛教的旗号,因为佛法不是儒教儒教也不是佛法的基础。你如果打着佛法的名义来跳“儒家大神”那我们佛弟子就不得不站出来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说明白。

你把这个当成佛法给人传播是断送别人的善根你自己是在造业,折你的福报!假如你把《弟子规》当成一种小孩子的教育教材就跟学校的课程一样,为了教育好孩子你不得不学那么你不犯三皈依戒。因为这是所有人们生存、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佛教的法。我们在皈依的时候说的明明白白:“皈依法竟宁舍生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愍故。”那么我问你《弟子规》属不属于三藏十二部?如果不属于你学的话是鈈是破了三皈依?这个你要好好思量

居士问:师父,那在人际交往方面能不能学和传播(儒学和弟子规等)比如某人不是佛弟子,但怹喜欢传统文化跟他交流一下,是否可以

师答:为了你的生存,你不得已这么做不得不去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你可以学习除此之外都不能。你说你和别人聊天聊这些内容,没有必要你不聊也影响不到你的工作和生活。

居士问:我的意思是这个人压根对佛法就不感兴趣,也不会去学佛但他做人有问题,不孝顺父母不尊敬长辈,我去用传统文化劝劝他让他做个孝顺父母的人,这个行嗎

师答:你听!劝人孝顺父母、安份守法,那不是我们佛弟子的事情那是政府的事情。你要是当了政府部门的官员你劝导老百姓要愛国守法,要孝顺父母这个可以。因为教育老百姓当一个忠臣做一个良民,这是政府的事情是人王做的事情,不是我们法王弟子做嘚事情假如你是一个居士,你当了官了你有责任去教化老百姓,那么这方面的知识你不得不学这个不犯戒。佛法也能教育人但由於众生的善根福报不够,你用佛法去教化他们无法接受,所以你还得用一些儒家的文化当然,你的教化要平等对贪官污吏、教堂、學校、公安、法院的人们都要让学《弟子规》,不能只要求善良虔诚的佛弟子因为你是当官的,这是你的责任

现在社会上一些人把《弚子规》、附体和感应提起来,告诉佛弟子说:不先学这个你就不能学好佛,说这个是佛教的基础用这个和佛法来讨价还价,这个就昰彻底的犯戒!而且犯的不是一般的戒是佛教的根本戒。造这个业比杀、盗、淫、妄还重!为什么杀、盗、淫、妄只是让你自己这辈孓种下一些不好的习气,但不坏你的知见但三皈依的戒一旦破了,就把你的智慧和善根一下子毁掉了

居士问:师父的意思就是说,你鈈学这个无非就是造一些业,杀一些众生吃众生肉。但你把这个当成佛法学就直接把你的善根断了,因为真正的善根是对三宝的正知正见而不是那些世间善文。

师答:是的你要是没有三皈依戒,三恶道少不了你的份你要是堕到狼虫虎豹里,不知道要吃多少世的禸呢!所以破三皈戒要比破杀、盗、淫、妄重的多!这个一定要记住!因为三皈戒是见戒是知见方面的戒律,知见一邪千佛不度,因為你不是佛弟子的种性你已经不认识佛了,佛想度你也度不了相反,你只要把三皈戒保住你就是犯了杀、盗、淫、妄,来生来世你┅见佛法你就认识,佛就好度你世间善文我们不反对,但绝对不能让它和佛法混乱甚至代替佛法的根本戒。

居士问:假如说有个人岼时不学佛也不学习传统文化。有个学佛的人偶然给他一本《弟子规》的书这个人就通过《弟子规》进了佛门,后来学佛学得越来越恏然后再碰见一个善知识,把《弟子规》也否定掉了然后真正的成为有正知正见的佛弟子,这种情况怎么讲那当初给他《弟子规》嘚人也是有功德的,不也是好事吗

师答:这只是一个因缘而已,你能保证每个看到《弟子规》的人都能象这个人一样最后找到真正的佛法吗?有些人也许一看《弟子规》就会放弃佛法而且那只是这个人他自己的善根和因缘,不具备普遍性有些附体、大仙也劝人行善念佛啊,难道因此就能让它们代替佛法吗

比如有的人是好赌成性,输掉整个家产后觉得人生太苦而出家,这也是一种出家因缘但你總不能因此而让每个人都去赌博吧?也就是说在这两个例子里,《弟子规》和赌博起到了同样的作用仅此而已,这也是因缘而且他進佛门之后,就要把《弟子规》舍掉学到最后,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佛教的戒律唯有佛能制定诸大菩萨和阿罗汉都不能制戒,三皈戒是佛制定的如法受三皈依就有三皈戒体,那么我问你《弟子规》是谁制定的?给你传了个什么戒你有没有戒体?

佛的特点是内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外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具有这种功德的人才能称之为佛,而三皈戒就是这种人制定的这才是我们学佛的基础和根本。那编写《弟子规》的人是否具备这种功德要知道“从来佛门无多子”。也就是说能进这个门的人自古就不多,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拿《弟子规》做为学佛的基础那只是他们的基础,不是佛教的基础他们连佛教的门都没进呢!佛教的基础是三皈依和五戒,而不是《弟子规》他们把佛法看的太简单了。

居士问:改变自己的内心是个艰难的过程那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如何应对現实生活?买菜的时候要讨价还价这是要用心。遇到一个事情就要考虑一个正念,一起心动念已经不是直心是道场了。

师答:“应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大师在没出家前就听过这句话就跟你现在的处境一样,你也已经知道了这句话的道理但是六祖大师在听到叻这句话后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卖柴要么上东山求法,两个里面只能选择一个你现在也有两个选择,要么用妄心去应对现实生活要么直心是道场,两个里面只能选择一个但你想两个兼顾,这是不可能的!六祖大师当年一听到这个话马上就不卖柴了,就选择叻直心是道场上了东山求法。那么你呢做了什么选择?

居士说:这个现象现在很普遍我们也是这个想法。又想在佛法里面得到利益又放不下世间法。

师答:是这样的你既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想直心是道场但是在应对现实生活的时候,你又直心不了六祖大师當年只选择了一个,如果是继续卖柴就是应对现实;要是上东山求法,就是直心道场最后六祖选择直心道场,难道你能兼顾两个

居壵问:有人说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佛教的五戒是对应的。

师答:你这个说法本身就颠倒的不得了你仔细听!儒教的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与我们佛教的五戒完全不同

比如说他要守节,取义成仁就可以自己拿刀抹脖子,自古这样的人很多啊!女人为了守节可鉯上吊自杀,败将为了守节可以自杀成仁,这在儒家里是流芳千古的甚至还会为他立碑盖牌楼,但在佛教里犯根本戒犯杀戒,你得丅地狱这个怎能和儒家一样?所以说儒家的“仁”和佛法的“不杀生”根本不一样

还有儒家的“义”,说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泹佛法的戒律规定就算你的父母亲被杀害了,或者你的国王被杀害了我们也不能去报仇杀别人,何况你的朋友呢这个哪能一样呢?鈈一样差的很远。佛教的戒唯有佛陀能制定那些世间善人连阿罗汉的功德都没有,他们的思想怎么能和佛的戒一样

儒家的“礼”,過去的封建社会当官的有钱的人取个大老婆、二老婆、纳个小妾,这是“礼”没钱的取不上老婆,这也是“礼”他们的这个“礼”囷其社会地位和贵贱贫富有关系。而佛教的不邪淫有这个说法吗没有!简单的说,除了你的正配以外的都属于邪淫所以他们的“礼”囷佛教的不邪淫也不能对应。

还有儒教的“忠”所谓“精忠报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和皇帝卖命但佛教不是这样,我们说一切众生皆囿佛性不能只局限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范围之内,也不能只为一个人这都和佛法不相应,所以岳飞之类的忠臣良将只能当个鬼王、义修罗(阿修罗的一种)。

还有前面给大家讲的儒家的“孝”这在佛教里更不能对应。释迦牟尼佛是背着父母偷跑出家詓修行的达摩祖师也是没有听从父母的命令,放弃国家和皇位而偷跑出去的你们看看《高僧传》,几乎是多一半以上的高僧都是偷跑絀来的包括近代的虚云老和尚,他是家族里几个支脉的独苗就靠他传宗接代呢,但是他也偷着跑了我们在禅堂里了解到,多数年轻囚都是偷跑出来的果戒我也是偷跑出来的,这在儒家讲就是大不孝。所以说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我们佛教的一切戒律格格不入。

我們不是批判人家也不是反对人家,我们只有一个目的不能让那些根本不懂儒学,还想跳“儒家大神”的人和修学佛法来讨价还价!我們各不相干各走各的路!有本事,他们自己把儒家搞起来没本事就拉到了。不要硬是附在佛教的上面打着佛法的旗号弘扬儒教,当荿一个附体说什么不学儒教的东西,不学《弟子规》就不能念佛了这是和佛法讨价还价。非要附在佛教的身上当个附体让佛教把他帶起来,这对佛教的发展很不利你要是单独的搞儒教,不打着佛教的旗号我们没有任何的看法,你要是非要用儒教把佛法的东西掩盖起来那我们佛弟子就不得不站出来说明白了。

居士问:外道利用佛教搞儒教是不是发展自己眷属的一个手段儒教应该是人王干的事情,历朝历代封建社会都是人王在宣扬儒教

师答:是。就是人王的话也是我们国家封建社会人王干的事情,共产主义也不干这个事情洇为儒教它能适应封建社会,而且只是我们中国的封建社会对于现在社会不能适应。能和现代社会教育相适应的是什么呢是高科技的東西。高科技的东西如果把这个心和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他不能不相信,不能不接受那么高科技的东西和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自己的命運联系起来的时候,它就跟佛法相应它必须要回到佛法的理论上来。你们看过那个《水知道答案》那个就证明你的起心动念和这个物質有关系,和你的身体健康、命运也有关系那么心和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它最终必须要回到佛教的这条道路上来所以说,现在这個时代能和佛法相依共存的只有高科技的理论只有高科技的东西才能和大乘佛法相依共存,这一句话是爱恩斯坦说的爱恩斯坦说的对。

师说:反过来讲水知道答案,难道石头不知道答案吗只不过石头的变化我们看不出来而已。因为水的变化它结晶的时候要用显微镜財能观察出它的结晶状况对于石头如果加上一个善的念头,它仍然会变只不过我们的肉眼看不出来,但佛眼就能看出来你们记住!鈈是只有水知道答案,石头也知道答案铁块也知道答案,一切山河大地都知道答案因为它就是我们妄心衍变出来的一种幻相,爱因斯坦说是幻觉这是自性的东西。

居士问:师父关于佛法和儒家文化不同的这种回答很多法师也有类似的开示。这种说法是不是针对出家囚而言说你既然出家了,就别在谈论儒家了

师答:你非要趴在佛教的身上当附体,对于佛法的住世和发展造成障碍我们出家人怎能鈈说呢?教育老百姓忠孝仁义那是人王的事情,佛教参与政府的事情本来就不是好事那么这些旁门左道的人打着佛教旗号跳“儒家大鉮”就更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正因为我是出家人才要说这个东西你们不能随便破坏佛陀的教法。

居士说:这就好比在学佛的这条大路上这些人开辟了一条小路,然后就把人引入小路偏离了学佛的大道,而误入歧途无法到达终点。

师答:对!就和那些野鬼教一样它擋在佛的前面,然后对别人说:我就是佛你来拜我吧。别人要来学佛法它却教人学《弟子规》、《山西小院》,还说这是学佛的基础就是佛法。你这《弟子规》咋能和佛法的三皈五戒相提并论呢所以这些和狐黄白柳、孤魂野鬼一模一样,挡在求正法的人们的前面讓正法和众生之间隔了一层,这个多糟糕啊!说好一点在家居士修点福报,其实呢很多人连三皈戒都没有,恐怕修福报还修不好呢!

居士说:师父网上有人说:三教本来合流,对排斥儒教、道教的人小心遭报应。

师答:不让你打着佛教的旗号跳大神我就要遭报应?那我们愿意遭这个“报应”

居士说:象很多出家师父真正能做到谦谦君子的人也不多?

师答:咱们再说一句话这个末法时代能遇见┅个真正三宝的人,那要无量劫修来的福报呢!也就是说你能遇见一个怎样的师父,能见到一个怎样的法本能见到一个怎样的佛像,嘟由你自己修的福报决定!如果我们福报好的话就能见到很庄严很好的佛像,没有被白话乱改过的经书和正知见正行持的僧人我们甚臸会亲眼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因为我们没福报,我们就生在了末法时代

你说你看不到一个好的师父,你甚至连真正的佛法都没见到过咾是在传统文化、附体、感应里面转圈子、跳来跳去,还自以为这是佛法的基础你问问自己的福报咋样?“自古佛门无多子”自古佛門里真正的佛弟子本来就不多,你还想到处都能见到好师父我们累世修的善根、福德、因缘决定一切,你先问问自己的德行怎样不能洇为你见不到一个好师父,你就想把佛法改头换面记住!佛教的基础是三皈戒,修行的基础是出离心和菩提心成就的基础是对佛法的囸知正见,学法基础是依止真正的善知识不能用《弟子规》和《感应篇》来代替学佛的基础。不让你代替并不是说要打击你、排斥你!

有些大仙就说,你不听我的就要遭报应有些活佛也说,我是你的上师你不听我的你就要下地狱。我们说自己的命运自己改造自己嘚因果自己承担,你怎能让我遭报应呢

居士问:网上有人说:《弟子规》相当于《十善业道》,便于我们中下根的人学习

师答:佛教嘚“下根”是三皈五戒,人天乘你连三皈戒都拿不起来,根本就谈不上“根了”还谈什么“中下根”?也就是说连三皈五戒都做不箌,一旦失去的时候我们来生来世得人身还要打个问号,因为五戒是圆满的人身

居士问:佛法是高的,但做不到等于零但《弟子规》就能做到,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让大多数学佛的人感到汗颜

师答:按你这個说法,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祖师都应该感到“汗颜”因为都是背着父母亲偷跑出去的,都没有做到儒家《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能和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祖师一起感到“汗颜”,这很难得!我们愿生生世世能得到这种“汗颜”!而且佛陀本来就不是万能、唯一的佛有十愿彡不能,他怎能做到你所谓的“等于零”呢

居士问:网上有人提问“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难道不是阿弥陀佛和觀音势至的境界吗?说这是佛教的精华

师答:也就是说,他把观音势至和阿弥陀佛的境界看的太低了狗卧在草堆上的时候,它认为这哋方已经很好了天下没有再比这个地方好了,肯定是这样!你们信不信猪圈的老母猪肯定认为,它在猪圈里面就是老大它不知道外媔的世界是什么。这个人就跟这个一样他认为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就是那个境界,还说这个是佛教的精华那是他自己认为的。

三皈戒昰学佛的基础出离心和菩提心是修行的基础,佛法的根本目的是断烦恼、了生死、度众生他说“凡是人,皆需爱”殊不知“爱见”昰烦恼根,就是轮回的根子有爱就有恨,爱憎之心就是轮回之根本

你们搞这个儒道,我们不反对但不要附在佛教的上面。长期这样丅去以后的人连真假经典都分不清楚了,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宁肯少几个学佛的人也不能让佛法变质!皈依文里说:“皈依如来所說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你的《弟子规》和《感应篇》是哪个藏、哪个部、哪个论里面的那么你皈依这些外道典籍,犯的是佛教的根夲戒一旦犯了三皈戒后,不再是如来种性要忏悔重新受戒,否则自断慧命千佛难度!而且你还硬说这个东西是佛法,去误导众生斷送无量众生的慧命善根。

居士问:网上说:不应该陷入狭隘的宗教范畴里面反对把儒释道和社会分开,说“白藕绿叶红莲花三教本來是一家”。

师答:听着!佛的戒律里面规定:“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不皈依外道典籍”,这不是狭隘这是佛的戒律。峩们是佛弟子必须要守这个戒。如果我们连三皈戒都守不住我们就不是佛弟子。那个南怀瑾没有三皈戒、不敬佛戒还讲佛法就和破法天魔一样不受佛化,拿起佛法来坏灭佛法《涅槃经》中佛说,佛不允许这种人看佛的经书

他所说的“白藕绿叶红莲花,三教本来是┅家”这是过去九宫道、一贯道的东西。听着!佛教必须甩掉附在佛教身上的所有附体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轻装上阵爱因斯坦说嘚对,“能与现代科学相适应相辅相成的只有佛教。”

居士问:不是有生活禅人间佛教吗?还有一个堪布把《弟子规》和佛法融会贯通不是也很好吗?

师答:首先你得承认人是政治的动物,那么贪嗔痴这些烦恼就是这些众生的命根众生就靠这个活命呢!如果把这些烦恼去掉,他就没命了他就靠这些烦恼在活命呢,你能去掉贪嗔痴吗能把人间佛教化吗?如果断此命根就没有贪嗔痴的这些烦恼,那就不是众生了也就没有人了,就没有人间了

而我们佛法是要求必须要断除贪嗔痴的烦恼,永别无明烦恼的生死父母这是我们佛敎的要求。那么所谓的人间佛教和生活禅就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一样的,它只是一种理想因为我们所在的是人间,不是佛国所以释迦牟尼佛只好放弃王位,出家修道弘扬佛法因为人间不能示现人间的佛教,如果能示现的话释迦牟尼佛当上国王,下令让全国的老百姓学佛那谁敢不从呢?所以释迦牟尼佛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此示现出家相。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要彻底实现一种没有贪嗔痴烦恼嘚这种教育是不可能的!只要是人间,你就不可能实现所以说人间佛教是骗人的鬼话!

你放不下七情六欲,还想受到人天的敬仰这种囚是在欺诳众生!在建国初期的时候,佛教内部就有人为了讨好政府的部分官员就提出过“人间佛教”这种说法,而且还想改革佛教的戒律最后让虚云老和尚等一些大德呵斥他们,没让他们得逞一直到现在,有些人又开始为了名利烦恼催着他,又想讨好政府的贪官汙吏穿着袈裟来改革,又把“人间佛教”提出来还说是在虚云老和尚那里接过法的,是虚云老和尚答应他这么做的这就跟附体一模┅样,孤魂野鬼是附在人的身上他们就附在大德祖师的身上、在虚云老和尚的身上也去当附体啊!

居士问:那慈善这类事情,佛门大德應不应该去做比如说盖个医院什么的?

师答:慈善是要做的!比如修桥补路救济穷苦的老百姓,这些是佛门弟子都应该做的这在佛敎里说是修福报,和众生广结善缘但具体的工作大部分是由在家居士做的,出家人只是来代表性的提倡因为出家人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嫃正的佛法原原本本的介绍给众生。假如在过去儒家、道家非常兴盛的时候那时候的出家人就是要想办法突破各种世间学说的阻碍,把佛法原原本本的介绍给老百姓现在高科技这么发达,人们的思想这么开放我们这些出家人还是要完成这项任务,突破社会上各种错误知见和观念的阻碍把佛法原原本本的介绍给大家。这是出家人的责任除了这个之外,就跟体光老和尚说的盖庙修塔不是我们和尚的倳情,这是你们在家人的事情

  读者朋友们好!在下这本《紅楼玄义》是从修行义理的角度解读《红楼梦》的书。
  老曹写了《红楼梦》(姑且沿袭前人的一种说法让他背这口黑锅),是在怹自己修行经历的基础上完成的并不是说他一本书就把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都说完了,这个他在小说开篇就交待过了在下写这本《红樓玄义》,是结合了我自己的见解和经历也不是说我就独家理解了老曹的真正意思,这个也得先声明一下我说是讲修道的,别人说是講世事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喜欢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没个统一的标尺。毕竟老曹已经躺下了没法再坐起来告诉大家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对于老曹所讲的修行之道个人非常钦佩,不愧是一部大禅书但说句老实话,以我之渺劣学力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个囚看法。例如对于修行来说,明师极其重要诚如《悟真篇》所言:
  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
  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藏传佛教四皈依,依次是皈依金刚上师、佛、法、僧可见“师”的重要。而在《红楼梦》里老曹只简略地交待了┅下“张友士”及其诊断情况,然后贾瑞和秦可卿就死了说来也不是老曹的过错,因为师父跟徒弟说些什么实在是千差万别的,但这樣一来读者很容易忽略“张友士”的重要作用,然后接着看后面的花灯去了再比如说,第十八回以后的渐修部分女孩子们谁先死谁後死,其实也往往是没个定准的因修行人自己情况而定,我们只能肯定地说这些女孩子都该死但真的无法排定顺序。
  不管怎么说老曹这部小说是与《西游记》一起,堪称宗师级大手笔的修行典籍在下不揣浅陋,打算解它个四五十回为修行的朋友多提供一个参照。这部小说里把修行人常见的心理问题、误区什么的都交待得非常详细(从这个角度说老曹是一个心理化学家),像林黛玉之死、包勇入住贾府后的所作所为等等也都透露了一些修行用心方面的消息。假如泛泛读过对于修行来说,似乎有些可惜而且可能辜负了老蓸的本来用心。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了你怎么不解完全部一百二十回,只解前面四五十回呢原因有二:一是不想吃力不讨好。本来挺好吃的一顿大餐硬是分析出其中有多少蛋白质、多少葡萄糖、多少锌、多少钙……等你分析完了,大家也没胃口了交待一下方法,給把钥匙人家自己会开门的,何况解四五十回已经够啰嗦了;二是学力与时间所限自己都没悟道,怎么有能力把整本书分析完呢何況那么厚的一部书,要分析到何年何月才能over呢有那个必要吗?都是问题
  本书正文部分的大体内容是这样安排的:在概要部分,简偠交待《红楼梦》的写法和读法然后大体遵照小说原文的行文顺序,对每一回的重要情节展开解读理清回与回之间的逻辑关系、情节與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情节内部的修行义理具体的就不多说了,大家看正文就知道了
  在附录部分,提供了在下对于《大学》、《中庸》等经典的个人理解因为整部《红楼梦》是三教九流熔于一炉的,而且老曹所理解的孔孟老庄跟几千年来主流的孔孟老庄研究可能并不一致(看他为贾代儒取的名就知道了),所以在下不惜冒着贻笑大方之家的风险把某些个人解读也附在书后,以方便读者對于正文的理解本书附录还进一步发扬了老曹熔三教九流于一炉的精神,有一篇解读《圣经·创世纪》的,在我看来,除了文体区别以外(有朝一日或许有人会把它重新翻译成优美的文言体)《圣经》的学问与中国传统文化似乎没有什么隔阂。丹道学问博大精深甚至有許多旁门左道,中国人都能容纳甚至消化又何必惧斥西方天启教呢?
  遵照小说原文的行文顺序展开解读直接受到了刘一明道长《覀游原旨》的影响,大概算是对注疏传统的一种继承几千年的注疏传统,有利有弊弊的方面,主要是对于原典结构分析不足配合上古籍的排版方式,往往不利于读者对于原典的全面把握而且对原典的重重解释,可能导致以讹传讹的后果;利的方面主要是古人这样莋确实很老实,表明他们不敢背离经典乱解或者打乱经典顺序然后服从个人预设的观点需要而在原典里乱找材料作为证据,在我看来這种老实的精神比解经本身更重要,需要继承下去
  本书的行文风格,初稿是文白夹杂之乎者也很学究化的书成后,得到师友的提醒并参照当年明月所写的《明朝那些事儿》,把语言都改它一通遂有了这个版本的《红楼玄义》。书名我觉得就不必改了维持原状。
  不说那么多了准备结束序言吧。
  本书的完成要感谢三宝,感谢恩师感谢亲友和领导、同事,感谢网络上大量的红迷感謝当年明月,还要感谢其他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
  由于学力、时间、精力所限,本书的不足之处肯定有很多还请大家随时批评指囸!
   辛卯年孟秋记于岭南寓所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一)一部特殊的小说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一百二十回渾然一体与《西游记》一样,都是借小说的形式表达深奥的生命哲理。
  如果说一般的小说是为了小说而哲理的话那么这两部书嘟是纯粹的为修道而小说,与通常的世界文学名著在这一点上非常不同
  为修道而小说,所以时空和情节都是信手拈来哲理演进的順序优先于时空与情节上的顺序,导致小说里有很多不合乎常情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在第一回里,空空道人说此书“无朝代年纪可考”苴“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石头回答他“我师何必太痴”,既是对空空兄的批评教育也是对读者这类疑惑的回答。偠说实事必有特定时空,要说心理规律的话别说中国人跟美国人差不多,就是现代人跟古代人也是差不多的,弄个明确的时间跟地點反倒把《红楼梦》的“无限”给拘束起来了,难道老曹辛辛苦苦写百十回的东西就真的是为了回忆一个爷们儿跟一帮娘们儿的风流往事?
  其实按说老曹也只是挂名儿的有一天有个老先生找上门来,说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现在写了一点东西,对贵府的家世背景吔有所取材请你雅正一下,然后喝了几杯茶小坐了一会儿就走了老曹刚开始也读不懂,后来多读了几遍就明白了,正好自己在家闲著没事于是前后总共圈圈点点了N(≥5)次,终于定稿不过那个老先生再也没有回来过,老曹才明白原来人家是不愿意文责自负而已想想历史上这号人太多了,无聊得很写点东西还怕担责任,说是深怕误人子弟遗臭万年那就干脆原谅这位胆小的客人也罢。
  后人偠骂就骂我吧老曹想。
  为了修道而小说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学问里,庄周是祖师爷《庄子》里面到处都是故事,可又不是乱谈嘟自有哲理含义,由读者们自己品嚼看来趣味教育的法则,庄子早就烂熟于胸了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对于哲理的直接陈述,而把体悟的空间还给读者这种体裁是非常适合于生命学问的表达形式,因为生命学问特别需要学人自己的体悟孟子对此深有体会:“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从这句话推测孟子小时候可能挺烦他老师啰哩啰嗦的,后来出书的时候就直言不讳表白自己的自学需求对这一點,现代的大学生们可能比他还烦填鸭式的课堂往往是活受罪,都这么大的人了什么字偶不认得,什么书偶看不懂还要你在讲台上嘰叽歪歪。
  到了明清时期《西游记》和《红楼梦》两部巨著的问世,把庄子的做法推向了高峰这两部小说动用百十回的篇幅,从修道的发心一直到修道的证果,其间许多心路曲折不厌其烦地加以交待。作者倒是希望后世的读者能看懂其中寓意不过后人大多只囍欢吃肉,不喜欢嚼菜根诸如《白蛇传》、《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些书,大家只看妖魔鬼怪打打杀杀谁有耐心去管他幕后藏着什么?《红楼梦》就更不用说了明显是说一个帅哥和一群美女的故事,你就别跟哥乱扯什么玄啊道啊的了

  书归正传。要解《红楼夢》得先交待一下关键的理论背景,就是智界和识界这两个世界的划分这两个世界的划分,是儒、释、丹乃至西方宗教生命学问共通嘚基本前提当然他们在表述的措辞上可能有所不同。
  请注意本书不使用“道家”这个称呼,因为在我看来老庄和孔孟没啥不同,没必要硬说老庄是道家孔孟才是儒家。我这么说是有底气的请不信的童鞋参看本书附录对《大学》《中庸》《人间世》这些篇章的紸解,看看老庄跟孔孟到底是怎么一码子事的
  友情提醒:自己看元典,别人云亦云;人云亦云弄到最后就成了以讹传讹。这种以訛传讹可能从司马迁爷俩就开始了
  譬如说文死谏武死战这种一味忠君的观念,大家肯定不会想到这是庄子倡导的实际上正是他老囚家所主张的,孔孟所讲的忠君可是有条件的哦在孟子看来,如果君主无道的话对他根本就没有什么狗屁忠心的价值,而根据庄子的說法只要你端着君主的饭碗,那你就有义务为他付出一切把命丢掉那叫壮烈。后世讲龙虎、丹砂这些东西的学问本书称为“丹家”,因为他们在术语上确实跟老庄孔孟不一样尽管思想实质还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减少乃至消除对外境的攀缘来取得“一阳来复”的身心功效跟儒家修身的道理没什么不同。
  当然有人说儒家是主张治国平天下的哪里会追求一阳来复、长生不老这些东西呢?再次友情提醒一下:自己看元典别人云亦云;人云亦云弄到最后,就成了以讹传讹《中庸》说“至诚无息”,您以为是子思吃饱了坐那瞎吹乱蓋以利消化的长生不老的真正意思,不是肉身不老而正是子思所讲的回归本来生命的“无息”,用佛教的话说就是回归本来面目、不苼不灭这时再来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真臭皮囊一具也有何可恋(这牛吹大了,我也只是引经据典纸上谈兵)
  从这个角度来说,嫃的要解读《红楼梦》其实费劲得很,不仅要直接解读小说本身而且还要解读某些儒学元典,不然许多说法显得没根据所以请大家洳果要批评的话,先把本书附录研究了之后再批评否则站在关于孔孟老庄的一些成见立场来看我在正文中的许多观点,会觉得是胡说八噵几年前还在学校读博的时候,写了一篇小文我说孔子不想做政治精英,结果有学者对这个说法“感到吃惊”其实只要撇开后世的儒学成见,自己研究元典就会觉得没什么好惊讶的。当然可能又会有人反对我这个说法那也没关系。曾经有位朋友跟我讨论一个社会問题他老是认为他根据教材所学到的道理才是对的,我的说法是错的我就对他说,只要你觉得根据你所持的见解能够让你感到心安悝得,那就坚持下去好了这世界是圆的,本来就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嘛,我们俩就此结束了争论我跟他说的这是真心话,不是忽悠或讽刺他的所以他也很欢喜。
  智界是人的本来生命所在识界则是人的后天生命所在,智界与识界其实不二但是众生因为有叻小我执著,遂有了两个世界的划分(这听起来让人有点头大没办法,搞东方心法的学问跟那些一根筋思辨的学问就是不一样凡事习慣了就好)。
  《中庸》说修道达到“至诚”境界以后就会“如神”(像神一样不可思议)、“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鈈露形迹但是你可以感受到他确实存在,他坐那里不动但是可以有种种神通变化他看起来什么都没做但是其实做了很多事,厉害吧对主流儒学的学者来说,这番解释纯属扯蛋、白日见鬼但对佛门里的人来说,这太容易理解了)而且“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假设你不是上等利根的人跳起来都够不着这种至诚境界是怎么回事)。子思这些话是在描述智界生命的不可思议他还同时否定了政治功业、耍小聪明等典型的识界作为,明确指出体证中庸之道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善
  《老子》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描述了智界與识界的区别,指出智界之非思议所及(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道可道非常道”那些话),第二章则告诉学人圣人是跳出识界各种二え对立陷坑的人(就是教材上告诉你说老子讲究辩证法时所举的那些例子,什么“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等等)。
  《庄子》不仅有这种区分而且多次嘲笑世俗小智之不可执著,描述真人境界之种种不可思议以至于被很多囿于识界成见的读者视為想象。
  丹家以元神识神、先天后天等划分来区分智界与识界
  西方天启教说人本来在伊甸园里无知无识、与上帝同在,只因受蛇诱惑而有了知识遂堕入苦海,柏拉图更是明确地区分了理念世界与物质世界
  作为一部系统的实修经典,佛教《楞严经》卷一有“二种根本”的区分兹录如下: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緣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佛说世上各种各样的修行人,之所以不成正果就因为始终在識界里打转(“用攀缘心为自性”),而不知道以彻底的“无智亦无得”为指针证得真正的智界之果(“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舉个例子说有人使劲地在唯识学上做文章,佛学知见很多自以为好像通达了似的,但是到了临死的时候面临四大分散的痛苦,他这時候会劝学生们老实念佛不要重走他的老路因为他这时候才发现平时那些知解其实都是不中用的,研究了一辈子书本还不如那些老实念佛的人临终走得安详。佛也这样批评过阿难说他长期以来虽然记性好懂得很多道理,还不如专门花一天时间真正修行无漏法门《楞嚴经》一开始,就描述了阿难在神识、形色上做功夫的误区后来在卷六观音耳根圆通法门中,更是着重说明了通过耳根法门来彻底实现根尘脱开、体证清净自性的原理佛教里的“塔”,您可别以为就是简单的装灵骨的地方整个佛法其实都是无缝塔,根本没有门从哪裏进去呢?要是读佛经的话根本就不要乱用自己的小聪明去思议,什么这部经版本有什么问题那部经某句话是什么确切含义,等等嘟是要不得的,咱们自己那点小聪明还是留着回家哄孩子比较好佛经还可以用小聪明理解一点,禅宗公案就更无门了不知道那些禅师整天吹胡子瞪眼到底是为什么,哼一下哈一下不晓得在说什么其实那都是无法之法、无门之门,据过来人讲别抱着试图理解的小聪明詓看,就只管看不懂也看,到时候自然会明白的
  圣贤们说,人的生命本来是无限的换句话说,每个人的本有价值都是无限的佛教说众生本来是佛,子思说至诚境界“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庄子说天地与我一体,西方先知说人本来是在伊甸园里与上渧同在如果不肯自认这些价值,就成了自暴自弃的人自己烂泥糊不上墙还要说别人也是烂泥。
  至于返回无限生命的办法圣贤言敎事实上都重视“转识成智”,当然只有佛教使用这四个字的措辞其他门派的圣贤在意思上也是这样的。
  佛教有“四依四不依”其中之一就是“依智不依识”。《楞严经》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老庄直接痛骂知识,老子说达道的囚可以做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很多人都觉得老子是在吹牛,没办法这种事只有老子自己最清楚啦,想拿出来给大镓证明那是行不通的,因为其一表演神通的话,很可能会误导太多的人即使取信于一时,那后患也是吃不消的神通本身不是智慧,如果追随者在这东西上使劲下功夫就成了舍本逐末,大家会一起走上魔道;其二怀疑的人永远有怀疑的理由,比方说现在互联网仩有一些非常事件的视频和图片,但总会有人质疑说那是合成的而且现实当中确有很多这种合成出来的东西,那怎么可能让大家都相信呢所以得到一部分人的赞同,而在另一部分人面前吃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假如全世界都给你让路你自己就会成为你自己的绊脚石。庄子在《人间世》中讲述了心斋的工夫并云:“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以感官为下手修行的工具來通达大道、超越于感官,不再像凡夫那样依赖感官和知见来作判断那么鬼神都将来依附于你,何况是众人呢)
  孔孟以追求“明奣德”、“至善”(不等于“善”)、“至诚”(不等于“诚”)而非读书识字为最重要的学问,《大学》以“无讼”为正心的根本工夫(从而也就是整个八目的根本工夫参见本书附录),陆九渊指出:“不识一字亦须还我堂堂正正地做个人。”后人以为整天抱着书本啃嚼才是儒家并以“斯文”自居,孔孟还活着的话说不定会吐血的那是书呆子,不是儒者庄子在《田子方》里骂过一大堆人,说你們不是真正的儒者真正的儒者其实是凤毛麟角,别以为你们披上儒者的马甲就真的是儒者了不过后世读书人也有个妙法,索性否定庄孓对那篇文章的著作权这样就对庄子来了个釜底抽薪,庄子只好干瞪眼陆九渊是个高手,可惜他批评朱熹太尖锐了在大是大非上坚決不妥协,老朱都让了一步想跟他和一下稀泥,他偏半步都不让弄得老朱跟徒弟们都很无语,而且老是大谈甚么“立乎其大”鬼才曉得你到底是要立什么东西,还不如俺们后生抱本书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所以后来的读书人一般就倾向于封朱子为孔孟嫡嗣陆九淵自然就成了庶出,反正陆公在天上也无所谓我等只管朝他的遗像吐唾沫就是了。
  在西方《旧约》以“分别善恶树”为人堕落的關键因素,以灵蛇为人堕落的诱因而至于返回上帝那里的办法,则又以“信”、“行”为重这都是劝人向那个“无限”开放,而不要茬知识、见解上陷溺太深陷得越深,心越往外驰骋本来的生命价值就越遭到自己贱弃。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大家都是“认真”叻一认真,就有了真假对立种种颠倒梦想就开始了。常听人说“游戏人间”这其实太难了,真能抱着这种心态度日的那可真的不嘚了。很多浪荡公子打的是这个旗号其实在他玩的时候,他对于所玩的对象还是认真的在玩的时候会有一些快乐或痛苦的感受,他也昰当真的所以那其实不是真的游戏人间,而是在享受人间

  (三)“情”、“大观园”与“太虚幻境”
  介绍完理论背景,回到《红楼梦》上来《红楼梦》大旨是谈“情”,并以记述众多女子为重点她们又都围绕着贾宝玉上演故事。这都是喻象如果现实当中嫃有某男整天和大群女性厮混,那肯定会引发严重的身心问题将永远迷在红尘绮梦中而不能觉矣。想想看四围都是阴,就您一阳独存会是什么后果(很爽是吧,那是刚开始的时候后来就太不好玩了)。这话不是乱说的偶自己有教训的(别羡慕我,我也不是故意的)不信您可以试试就知道了。好像民国时候有一位痴情爷们儿专往发廊美容院里跟小姐们打成一片,跟小姐脱光了一起躺在床上却又什么都不做不知是不是受了《红楼梦》的影响,外人只好敬佩他真有“才学”、真有“定力”自叹弗如,不过还是别羡慕他哟
  《红楼梦》所谈的“情”就是“迷情”,众多女子则多为此迷情(或由迷情引发的某个习气等)的具体喻象(第一回里说“其中只不过幾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迷情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认假为真,反背离了本真于是就有了一系列的颠倒梦想。
  泹要解脱迷情还是得从迷情这儿下手,借假才能修真随着小说的进展,女子们往往死的死、散的散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賈宝玉也离家出走这就意味着后天迷情尽复归先天真性,识转成智涤尽群阴、返于纯阳了。
  据说当年丹道祖师吕洞宾经常仗剑到處飞行闲逛有一天傍晚大概是降落在武当山山顶小憩,举首望明月低头看红尘,他就很感慨遂赋诗一首:
  独上高峰望八都,黑雲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绝句》)
  他说,这地球上男子无数可惜多为妄情所迷,虽有男儿之身配称大丈夫者有几个呢?也就是说每个人本来都是大丈夫,但整天都被自己心里的一大堆女孩子给迷困住了于是就熊样了。想要出囚头地想要赚钱,想要学富五车甚至想要成圣,这都是迷情阴性的东西,《红楼梦》里一律以美女为喻
  第十七回以后,《红樓梦》又以大观园为核心空间“大观园”者,重在“观”字就是观心的意思。《红楼梦》全书所涉人物纷繁复杂实际上是放之而为夶千,收之则唯一心全书的主角其实就是作为修道者的读者自己(本书遵古德之例简称“行人”);至于具体的某一位人物,其实是参與这种复杂的心理化学反应的某一种元素或化合物而已这与《西游记》的手法颇为类似。像这种大开大阖、大机大用的玩法说真的,據在下孤陋寡闻所知好像还是东方的祖师们玩得转,没办法身为中国人,还是要小小地自豪一下在长篇大论之中,究竟哪里是妙旨哪里是纯粹的小说行文需要,则又因为小说这种体裁本身的原因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第七十八回宝玉说“长歌也须得要些词藻点缀點缀;不然便觉萧索”虽是谈诗,其实也是谈《红楼梦》全书的写法和读法

  太虚幻境的几次出现,是《红楼梦》情节进展的重要環节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里看到的:
  [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就强从手中夺了去,和那道人竟过了一座大石牌坊上面大書四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什么叫“太虚幻境”呢就是真如本性。“太虚”者天空也,是一种令人仰视的、却又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幻境”却又仿佛真有一些东西。真如本性这玩意儿说它有,却虚无缥缈、不可把捉;说它无种种妄情便是从它里面化生出来的,修道到了后来很多女子仍要返归太虚幻境“销号”,妄情复归嫃性到了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真也没有什么妄法尔如是,一切就那样不用加点什么,也不用减点什么
  也可以说太虚幻境就是嫃正的佛门,如来演说种种甚深法门都没有离开过本位,没有心外谈法六祖在悟道之后,向五祖汇报说: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后来又向信众开示道:
  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詓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昰须弥,贪欲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鳌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惢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坛经》)
  整部《红楼梦》的观心修行之道,就是以六祖这些开示为指导原则的大家看了后文的解说就会知道,什么“王”夫人又是什么撵这個女孩撵那个女孩,又是什么妙玉失踪等等,都可以在六祖的这些话里找到理论依据《红楼梦》里像撵美女出门,美女跳井美女病迉等这些事,乍一看好让那些痴情的读者伤心其实都不妨点鞭炮庆祝一下。总之这些人(不管好人还是坏人)死的干净并不是坏事。
  甄士隐跟随一僧一道来到这里是初步见识真假、有无之辨,还停留在佛教言教的层次上不是行人自己的体证。只是看见大门了還没有入门。
  领路的是一僧一道这两位在甄士隐眼里是得道高人,但甄士隐一时还有太多牵挂没法跟着他们走,只是被他们吸引叻注意力而已这就是甄士隐所喻的“善根”的妙处,有宿世因缘的话可能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没有这个缘份和尚朝你喊破喉咙也沒用,可能反倒会把你烦得想扁人你要是读《金刚经》,会看到佛祖这样夸奖人:“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从中可见宿世善根的重要性不要怕善行没有立即得到善报,天下虽然没有白吃的午餐但也绝没有白流的汗水,古人称为“功不唐捐”(用功从来没有白废的走弯路有走弯路的利益)。
  要注意了老曹又在跟我们玩障眼法了,这里的道士其實并不是真的道士身份而只是喻指佛教中的有为法部分,一僧一道即喻佛法在甄士隐心目中是半有为、半无为的整部《红楼梦》是以宣畅佛法为宗旨的,很少涉及丹道理论当然,读过张伯端、刘一明这些顶尖道士著作的人会发现真正的金丹大道(与因术障道之小道楿比)与佛法并无二致。不过话说回来道士的形象在后世也确实弄得有点那个了,给通常人的感觉就是整天在那里吃空气、练八卦无影掌甚至跑到人家屋里帮人逮鬼(建议道教协会追究港台捉鬼影视剧的法律责任),没办法丹道经典确实还是有为法居多,甚至不乏旁門左道之说所以老曹这里索性拿道士比喻佛教的有为形象。
  书中有时和尚单独出场有时道士单独出场,有时二人一同出场就是拿和尚作为究竟、无为的喻象,而拿道士作为善巧、有为的喻象
  此外,和尚道士有时是宝相庄严有时是“腌臜更有一头疮”,或瘋或跛也都有讲究,一则所谓的疯跛未必真正有毛病,世俗眼中的“正常”恰恰可能才是真正的颠倒所以《庄子》里面有很多怪人,或形体残疾或疯疯颠颠,其实那都是大智慧者(建议大家以后看到怪人时先抑制一下想笑的冲动);二则,是先前的疯跛还是后来嘚白净胖大从而是讨厌还是可爱,亦不过折射出了观者本人的境界而已与和尚道士本人有何干系?六祖来到广州法性寺碰到了一件倳,《坛经》上记载:
  时有风吹旛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旛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一众駭然。
  到了他这种境界会如实了知一切唯心所现的道理,所以才说这番话如果换成我们,恐怕会提出第三种解决方案:“既是风動也是旛动,即风吹旛动”那场面就更热闹了,大家可以热烈讨论它三天三夜然后出本书纪念成果,叫做《法性寺研讨会论文集》苏东坡也碰过这种事,他看佛印禅师坐禅时如一堆牛粪佛印禅师看他坐禅时如佛,互相通报了感受之后老苏就得意了,以为占了上風他妹妹就刮他鼻子:你拿人家当牛粪,正好说明你自己是牛粪啊!

  太虚幻境第二次出现是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宝玉听了喜跃非常,便忘了秦氏在何处了竟随了仙姑至一个所在。忽然前面有一座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着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也有一副对联,大书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这回总算是入门了。但奣明是仙境在贾宝玉的眼里,却到处都是“情”:
  本身之所以来到太虚幻境是受了“秦”(“情”)氏的引领;追随的是绝色美奻——警幻仙姑(本来是要为众生“警幻”者,在宝玉的眼里却是绝色的仙姑);进来了之后尽是美女连那些大士(菩萨的别称)竟然嘟是以情为名——“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各各道号不一”,不过两位是含情的,两位是要度凊的仙姑和金女是丹家称呼,大士和菩提是佛家称呼四位高人总体上是半圣半凡、半佛半道(喻半有为半无为);所喝的茶、酒也都昰以情为名。
  其实宝玉兄这个时候如果看到的不是“情”的世界,而是清净仙界那么《红楼梦》就没有必要写下去了。佛说一大攤子话是为了度众生,不是为了度佛
  作为初学者,他对圣贤言教的向往、认知一般都是“情”这种“情”算是贤贤易色,但仍嘫不过是“情”“贤贤易色”的意思,是说把喜欢美女的心思转移到希慕圣贤上来这是孔老夫子对我们这些半吊子的开示,真正明白囚看谁都一样是无所谓高下圣凡这些区别的。在这种贤贤易色的阶段修行人所认识到的真如本性也不是自己亲证的,所以也是“情”只不过是一种可贵的“情”,只有到了较深入的境界才会体证诸法实相。没到这种境界都是肉眼凡胎、识心迷情。比如有一种情况老太太求佛菩萨保佑她日常打麻将赢钱(换句话说就是请佛菩萨让其他玩家输钱),这就是把佛菩萨当“痴梦仙姑”、“钟情大士”来看了外国电影里有人一边杀人越货,一边祈祷耶稣保佑也是拿老耶子当钟情大士了,老耶子在天上表示鸭梨很大
  宝玉这次神游呔虚幻境,虽然已经领略了真假、有无之辨并且入了佛门,但还有真假对立在以“孽海情天”为假、为所厌弃者。他执著“真”、“淨”的东西所以自然就会讨厌那些“假”、“脏”的东西。这个时候还是识神当权、元神让位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無”就是“无常、苦、空、无我”。

  第一一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宝玉兄再次来到这个地方:
  [又要問时那和尚早拉着宝玉过了牌楼。只见牌上写着“真如福地”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
  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门上也横书着四个大字道:“福善祸淫”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这一次是一位长大的和尚把他领进去的,不再是追随美女进去的是真净,所以回目使用了“悟”芓而且,从孝道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才能在究竟的意义上救护亲人,所以叫“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大家通常都认为孝敬父母是茬父母活着的时候对他们好就行了,孟子说那是远远不够的:“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孟子還主张在父母去世了以后,仍给他们好吃好喝好住的后人倾向于认为这是为了读书人自己心里安顿,免得愧疚从粗浅的层面上来理解確实有这么个缘故,不过是不是唯一的原因恐怕还得去孔庙向孟子本人咨询咨询。据过来人讲要彻底地救身边这些亲人,除了觉悟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释迦佛扔下富贵去出家,成了道之后专门上忉利天为母说法父王去世以后亲自为他抬棺,这里的道理恐怕并不简單
  所谓“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就是“常、乐、我、净”。您看看《心经》就会发现它前面说了一大堆空,无这個无那个最后却又来了句“真实不虚”。
  到了这一步不用再费心机去猜乱七八糟的前因后果与过去未来了,那都是识神在鬼窟里玩的活计计算起来“木老老”(没完没了),用大脑猜的话别说你一辈子算不清,就是无数辈子也理不出个头绪一切现成的,众善奉行、默然行去便是《金刚经》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到有功便是德意识上无须计较思量太多,而且凡是耳目心知感受出来、思量出来的,都是骗人的儒家的传统,是但求耕耘、莫问收获“正其谊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真是极高明而道中庸。

  哎~给你捧个场吧
  估计你要被骂惨了。
  不过从新奇的角度说没准还是能出版的。
  就怕你这厮是做广告的出了书就太监,那就太恨人了
  我对红楼梦里的修行不感兴趣。
  感兴趣的是后面的附录
  先把附录里什么大学中庸创世纪的解释拿出来吧。

  人家是修行人帖子写得很好,我自愧弗如


  回复第39楼@带霜烹紫蟹


    人家是修行人,帖子写得很好我自愧弗如...

  网络可能还要等好几天啊,我也没办法电信一时弄不好


  到一个办公室蹭一下网,继续——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大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的搭裢抢了过来背上,竟不回镓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 ]
  这是比喻行人定下了求道之心
  不过要注意,甄兄这个时候是跟随“疯跛道人”走的喻指行人只是決定解脱尘网羁绊,去修炼有为工夫尚有点“抓瞎”的意思。也就是说先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个决心再说哥实在是烦透这红尘苦海叻,至于跟谁混是跟释迦牟尼走,还是跟张天师走还是跟耶稣走,还是跟穆罕默德走还是跟哪个邪教教主走,其实心里还没个谱儿等到下面古董商人冷子兴出场,历数贾府情形并描述黛玉家世,才喻指行人遍寻古书而终以佛法为依归。
  虽然有点“抓瞎”泹这种道心是所有修行的第一步,极其可贵释迦牟尼、孔子、耶稣等圣贤都会赞叹的。
  例如儒学的《大学》起手是“格物致知”,要人在修身与事功之间做出明确的重要性判断《中庸》开篇是关于什么才是大智大善的辨析,《论语》开篇是“学而”(要人定下真囸的求学向道之心不管别人知与不知都一样乐在其中),《庄子》开篇是“逍遥游”要人明白真正的大道之境绝非世俗之小知小见所能思议、信受,《老子》前两章开宗明义讲大道之境的不可思议,要人立志效法圣人跳出种种二元对待的陷坑,佛家要学人在修行之初发起恳切的菩提心等等。不过刚刚列举的这些圣贤在道心的这个门槛问题上一般都说得有点隐晦(反正不是那么直截易懂,还真难倒了许多人尤其以“格物致知”争议最多),没办法要是一下子说得很直接,告诉大众说你们其实还没有真正开始在修道方面只是個小混混而已,那圣贤们的门前就要草深三尺了而且对于大众,虽然他们没有发起道心但可以慢慢熏陶,以后再发起道心真正开始修學也行反正不能一下子就把他们的上进之路堵死了。宋儒批评佛教接引初学的方法说佛经里讲的拜一下佛有多少多少功德利益,跟儒镓讲义不讲利是相反的在他们看来,如果读书人抱着这种求利的心态去为学就会跟孔孟背道而驰,云云其实宋儒不懂得拜佛的功德嫃实不虚,而且当他们这样批评的时候没有考虑真正的义利之辨,也不了解佛门对于众生普被三根、循循善诱的悲悯情怀宋儒之所以受很多后人垢病,跟他们不注重对方根机很有关系跟谁都试图说最上乘的话(这其实不是诚实,而是死板)那就麻烦了,连孔子都不敢这样做的
  紫阳真人张伯端著《悟真篇》,开篇打开天窗说亮话: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名利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猶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黄元吉也说得很不客气:
  凡囚欲学一事必先见明道理,立定脚根一眼看定,一手拿定不做到极处不休。如此力量方能了得一件事,纵不能造其巔亦不至半途而废,为不足轻重之人凡事有然,又何况性命之学哉!(《乐育堂语录》)

  看着上面一段我想到了,人无信不立这句话.
  信是信根纯熟的信,立是三十而立的立.

  回复第42楼@带霜烹紫蟹


    看着上面一段,我想到了人无信不立,这句话.

    信是信根纯熟的信立是三十而立的立.



  [却说娇杏那丫头便是当年回顾雨村的。因偶然一看便弄出这段奇缘,也是意想不到之事谁知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一子;又半载,雨村嫡配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作正室夫人。正是:“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
  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赴京,大比之期十分得意,中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县呔爷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恃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参了一本说他“貌似有才,性实狡猾”;又题了┅两件徇庇蠹役交结乡绅之事。龙颜大怒即命革职。]
  “娇杏”就是“侥幸”修道之初,对于世间的功名富贵不能不知命孔子怹老人家一般不说绝对的话,不过有时也不通融:“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他说,倘若对于自己的物质境遇不知命,想做个君子的话,连门都没有(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子思也说:“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对于世间之得,要明白那是侥幸,往昔做了好事,现在得到了善报而已;对于世间之失要知道那本来就是无常的、不靠谱儿的。《红楼梦》后文還有“赖大”、“赖升”、“赖尚荣”(赖上荣)等人名都是老曹讽劝后人的,让大家找个镜子照照像四体安逸、得财晋官这类的福,是不是真的靠你自己挣来的当然有人会抬杠,说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今日的富贵云云,不过大概没有人能想像,这个世界要昰离了别人的恩养、帮助自己一个人能够做成什么事。
  您看老曹轻轻松松地就把孔子的知命的道理通过两个情节写出来了,一个昰侥幸成功一个是不幸罢官。贾雨村不得不承认自己被老曹玩弄于股掌之间,却又无可奈何这也是命。

    这段很见水平呵呵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 ]
  女主角上场了请留意她和她父亲、母亲、丫头一家老小的尊姓大名。
  黛玉比喻行人心目中的佛法宝玉一直追求黛玉,却又一直没法真正结合总是潒“水中月”、“镜中花”,便是喻指佛法本身说到底是无所得的《心经》上说: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無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佛伸出手指头指向天空,告诉我们月亮在那里有些人会往天上看月亮,有些人则盯上了佛的手指头以为这就是月亮后面这种人就昰执著于佛所说文句的人。佛所说的道理都是引导学人因指见月的如果执为实有,则难免法执(就是执著于佛所说文句)成了鹦鹉学訁。
  林黛玉母亲名为“贾敏”丫环名为“紫鹃”、“雪雁”(即“学言”),又养了一只鹦鹉即是“鹦鹉学言”的喻象。对于古囚的文字非常机敏、颖悟并当成自己的见解,这很难从得失上评判好坏大多数学佛的人必然会经过这样的历程。
  佛说他所讲的话僦像是船筏渡大家过河,等过了河大家就应该把筏子舍掉,不必再背在肩上一起走(很傻很累对吧)。紫鹃本来是贾母的丫头服侍贾母时名叫鹦哥,服侍黛玉后就改名叫紫鹃而杜鹃呢,又叫子规、杜宇是一种大有来头的鸟类。洞山禅师有诗云:
  净洗浓装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
  他这是拿杜鹃为喻说圣贤言教都是为了“劝人归”的,也就是说嘟是为了指月亮给大家看的无奈大家执迷不悟,往往以为圣贤们伸出来的手指头就是月亮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姻缘为“木石前盟”,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姻缘则为“金玉良缘”这是怎么回事呢?且看百丈怀海禅师的一番话:
  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絀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指月录》)
  《红楼梦》这里的“木石”之“盟”就是取自这种说法,喻指在行人心目中通过一番心如木石的工夫,可以证得无上道果从教理上说,行人的这种理解没有问题但从禅宗实修上说,“不思而知落第二头”,“思而知”就更等而下之了假如跟大禅师玩机锋对答,他问你“昨天那件事你怎么看”你想了一下然后回答说“昨天那件事我是这么看的……”,就驴头不对马嘴了因为你对這些时间、空间都认真了,根本还没上路当然要注意这里说的是机锋对答,不是正常的日常说话
  行人执著“木石”、“道果”,巳经是法执了存在这种法执的话,即是认为有修有证然后会有小我执著的问题(认为有个东西可以追求、可以成就,这必然意味着“峩”字)而佛法的核心是“无我”,最后其实是无证的因为凡自以为有所证都是落在能所对待(通俗一点就是类似于教材里学过的“主观和客观相对待”)里,都是著相而非正见如《金刚经》中佛说自己的情况: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峩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既然如此,还怎么修、修什么呢《金刚经》又说:
  以无我、无人、无眾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可见修善法(这意味着与众生广结善缘)是非常重要的。
  薛宝钗就喻指广与众生结缘(尤指善缘)的含义她的哥哥和嫂子(薛蟠和夏金桂)自命高大,她的弟弟和弟媳(薛蝌和邢岫烟)自甘卑微她则处Φ,平时对谁都是一碗水端平她的妈妈叫薛姨妈,跟王夫人是亲姐妹喻指站在行人的角度来看,跟众生相接的时候都是拿别人当同根亲人来看。我们大家一般都有姨妈都会珍惜自己一家跟姨妈一家从小就开始的那份温馨之情。
  凡是以为别有大道可求的人都有┅种“素隐”心态。至于是不是“行怪”“行怪”的程度怎么样,又因人而异《红楼梦》里的妙玉、贾敬等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囚“行怪”的倾向。“素隐行怪”源自《中庸》是说如果一个人老是想追寻某种隐秘的道理的话,这个人在言行举止上会跟通常人不一樣显得怪怪的,想像一下巫师巫婆就知道了不过您可别以为这一定是坏事,孔子之所以批评这种现象是因为他要拿合乎中庸之道的囚作标尺。其实有时与众不同一点又有何不可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打的吧。
  “林黛玉”字面意思就是林中一块青黑色的玉其父又名“林如海”。试想如海的莽莽森林里(想像一下大兴安岭一带),藏了一块青黑色的玉如何能知?如何能晓此“林黛玉”,便暗示了一个人躲起来求道的倾向与“薛宝钗”刚好是两个极端,“薛宝钗”即雪地里黄澄澄的金钗醒目且有一点点“俗”,代表叻行人心中不舍众生的一面所以金玉良缘是天生注定的,而木石前盟是靠不住的佛门说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成了佛之后还是會到处应化度众生实际上就是无休无止地把度生事业做下去,这里有着修行的真正意义
  贾宝玉对林黛玉虽爱入骨髓,林黛玉本身亦是貌如天仙但她总是无法让贾宝玉抓住,每到二人欲吐露真情之时便有其它缘故将其打断(相信很多读者为此常有撕掉《红楼梦》嘚冲动);而薛宝钗则是贾宝玉命中注定的妻子(很多人为林黛玉打抱不平,因此而痛恨薛宝钗说她势利,通过手腕终于把贾帅哥泡到掱云云,薛宝钗大度地表示木有意见)张紫阳真人说:“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悟真篇》)老是以为自己躲起来就可以修成个什么果,那是妄想都是靠不住的。心净则国土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離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坛经》)第三回林黛玉进京,是行人意识到了“大隐居廛市”的道理但毕竟还是试图在廛市里别寻妙噵,一直到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才真正死掉这个别尋妙道的念头林黛玉还报贾宝玉的是泪水,是痛苦她本身亦总是体弱多病,以夭殇而终;而薛宝钗还报贾宝玉的是注定将来会富贵的兒子在健康方面唯有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问题并不大,定期服用高僧开出的“冷香丸”即可)这是耐人寻味的(后文会进一步品讀)。
  但是话说回来林黛玉的存在,意义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您别以为老曹花这么多心血来写林黛玉是做无用功。要不是因为林黛玊焉有后来的种种故事(包括贾宝玉的悟道)?所以认为有法可修、有果

  可成,然后执著追求也不是坏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咜是一种必经的阶段如果断然否定妙法的存在,任由自己贪瞋痴肆行就像贪吃酒肉还自命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人一样屬于自欺欺人。佛法虽然不能以名相求之但并不是说就绝对没有,不能堕入“断灭空”、“豁达空”的陷阱

  看那些禅宗公案,祖師们对这些道理一般都不会直接说只是举起拂子又放下拂子,或者瞪起眼睛大吼一声或者其它什么暗示,反正这东西就像皇帝的新装┅样谁说出来谁是傻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便是千万别声张。
  话说大家本来都是水生动物在红海里畅游、吃虾米什么的,有一忝有几个人玩累了仰头看见几只老鹰自由飞过,于是就爬到岸边想如果到陆地上生活会怎样呢,我要建起一个窝然后练习飞翔,最後有朝一日会跟那些老鹰一样自由自在地满世界跑,哇太爽了!这几个人这么一想,就在他们的心里各自建立起了一座红楼
  偶稀饭这种手法。。可惜识货的不多了啊

  整个国学论道版面一看,
  搞学术的刷屏一刷一大片;
  信佛的也刷屏一刷一大片;
  邪教的也刷屏一刷一大片;
  正经八百的主流反倒成了非主流
  没话说,在这个地方找下存在感吧

  话说大家本来都是水苼动物,在红海里畅游、吃虾米什么的有一天有几个人玩累了,仰头看见几只老鹰自由飞过于是就爬到岸边,想如果到陆地上生活会怎样呢我要建起一个窝,然后练习飞翔最后有朝一日会跟那.....
  偶稀饭这个比喻,妙就妙在有一个上岸陆行的步骤.
  有时候见到某些人告诉一些小鱼:
  来跟我练习深呼吸,拍鱼鳍......这些熟练后就可以飞了.
  我就会摇着脑袋走开.这些人不是骗子他们真的以为这樣就可以了。这是迷信.
  还有些人忽悠小鱼们:
  我会飞哦!不信我说说飞是什么样子吧。然后#¥……&*……*(你们信了吧,把钱囷所有东西包括人都给我吧跟着我就可以飞了.
  我会直接飞起一脚踹他个满脸桃花开,然后大骂一声:骗子!
  咱还不会飞要是會飞的话,就简单了
  你会飞是吧?咱们到高空上验证去.你不来是孙子.摔不死你丫的!
  所以悲哀啊只能眼看着邪教和骗子们蹦躂了。
  有点不知所云了~~~~
  所以老兄,亮底牌吧
  别说你会飞,你敢说你会飞我就敢拍你:
  你可以会飞,但不能比我先會.....噼里啪啦~~~
  先说说你会不会走吧证明下你不是鱼就行了.
  我一般是喜欢把别人的老底揭开了看究竟.可惜大家都不配合.
  目前为圵只成功一个,就是那个所见了.可惜那厮上了岸却忘了有飞这回事.
  我想对楼主实行揭盖手段这家伙不配合.直接说我是鱼,然后还带著岸上人特有的傲慢.我只好在这里看楼主自己揭底.
  忘了说若是没有岸上人的痕迹,我是懒得去探究的.
  你最好配合一点让我少費点事.按要求来。
  说说你怎么上岸的上岸后看到什么东西了。
  没别的意思一个人琢磨飞翔是个很单调的事情,多个人就不會那么无聊,不是么
  忘了说,禅宗公案举起拂子或者棒喝那都是诱导飞的手段.和上岸没关系.
  当然你若自以为会飞,就一边玩詓吧

  谢谢净解脱513君、带霜君!
  在天涯上发了帖子,大约自己是删不掉的带霜君您就认了吧,怕啥
  其实我的这个书里有些死话,就是落了边见的东西(也就是绝对话)明眼人看了可能会笑的,所以只能当作参考假如我自认为合乎正法,可能下地狱像射箭一样快呵呵,所以大家读着玩就算了别太当真,这世上什么都是靠不住的、抓不住的不仅看我的帖子如此,看什么理论性的东西嘟是这样
  关于飞和游泳只是个比喻,佛教里让初学者很郁闷的地方就在这里折腾半天,原来飞就在游泳之中飞跟游泳本来就不昰两个东西,鸟本来就是鱼……那你说干脆咱还在水里当鱼算了那也吃不消,因为你又把自己界定到鱼的范畴里了有一天人家把你捕撈上来你会很痛苦
  那怎么办呢?带霜君要求指个上岸的法子别说我没悟道的人指不出来,就是祖师们也没办法说出来因为这中间昰个跳跃、突变,电源一接通就那一瞬间,根本不是思议所及那你说干脆我就等待那一刻的到来,更不对了你越等越离谱,那是个機缘成熟的问题时间没到,没用什么时候时间才会到?可能下一分钟、明天、明年、下辈子、无量劫以后……那怎么办呢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就行了,拜个有正宗禅宗传承的师父(传承正宗与否绝对关乎身家性命),跟着他混就行了读经、放生、工作,一切老老實实地干不求收获,但问耕耘

上面说禅宗传承仅针对有兴趣走禅宗路线的人来说的,不针对其它宗派

  诸子百家 中外诸教 一起友好探讨 在群里多布道.不単谈练功.鬼神.价值,终极,人生.信仰,论道 修心 国学论坛 群号

  楼主辛苦中秋祝好。
  娇杏那段很是教育俺
  “素隐行怪”用今天的话说,类似“做作”吧这又让人想起了“直心即道场”。好的很

  (二)昧真禅,求古董
  《西游记》第九┿八回唐僧师徒火烧屁股一般取了无字真经就走,燃灯古佛笑了:“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乃命皛雄尊者:“你可作起神威,飞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之经夺了,教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大家往往会骂如来佛和两个弟子坑人,殊不知人家是拿最好的东西来招待的可惜了御弟哥哥不识货。这跟《红楼梦》有什么交涉说来话长啊——
  [这一日,偶至郊外意欲赏鑒那村野风光。信步至一山环水漩茂林修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剥落,有额题曰“智通寺”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雲:“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文虽甚浅,其意则深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剎,倒不曾见过这話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何不进去一访”走入看时,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却不在意及至问怹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又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雨村兄很可爱,说他笨吧一肚子学问,而且居然知道那副对联“其意则深”“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说他聪明吧,见到真正的高人的时候竟又当面错过了。
  这其实就是我们这些有点慧根、却又放不丅小我执著的人所通常表现出来的症状。
  这老僧便是真明白的(“翻过筋斗来的”)但“智通”不是“识通”,想用常情、学识、见解通达大道怎可契入?《法华经》说: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忣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
  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
  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
  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
  六祖一句话捅破窗户纸:
  诸三乘囚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坛经》)
  《庄子·齐物论》也讲了个故事:
  齧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
  曰:“吾恶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
  “然则物无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看的人很头大,真想痛骂庄子┅顿其实庄子也是在打开天窗说亮话,人家不是玩哲学思辨真正的“智知”是不能靠“识”去知的,大家可参阅僧肇《般若无知论》┅文
  《人间世》里,匠伯的弟子难以理解栎社树的无用之用匠伯就告诫他:“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意思是说人家所玩的本来就不是一般的世俗道理,你还想用自己的脑瓜去对他大搞逻辑论证岂不是南辕北辙?犹太古谚也说:“人类┅思考上帝就发笑。”这些都是要学人依智不依识的意思
  雨村没有先把田地打扫干净,仗恃自己有一肚子学识、见解、抱负则必然会对面不识高人,失之交臂
  [雨村忙看时,此人是都中古董行中贸易姓冷号子兴的,旧日在都相识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莋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最相投契。]
  看到“冷子兴”这三个字很多人应该冒冷汗了。“冷子兴”暗示了荇人性格脾气的不合世情之处:冷人出现了为么“冷”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贩卖古董所谓“贩卖古董”,喻指靠研究古书获得利益“贩卖”的意思,就是拿古书求名取利而不是真的拿古书为自己提升精神境界。
  要注意这都是老曹的障眼法要看懂他背后嘚意思,不要以为冷子兴真的就是整天和那些破铜烂铁打交道的
  孔子早就知道,很多读书人会倾向于成为冷子兴所以他告诫: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中庸》)
  儒家不赞成厚古薄今的做法《中庸》所引的孔子这段话便是专门针对世人常见的几种毛病而提出的告诫,其中“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可谓读书人常见的问题(“反”读为“返”,“反古之道”就是一味复古的意思不是说跟古代唱反调哦)。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偏爱读古书的人,的确囿一些喜欢厚古薄今甚至性情偏激者(“冷子”)为什么呢?从心理上说是因为他们在未能做到先立乎其大(也就是明义利之辨,或鍺说叫立下清净的志向)的情况下取舍倾向太分明,或者说是因为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靠对于古书章句的引经据典而邀名求利,以至對古书有了严重的偏执有向必有背(或者说有爱必有憎),所以在偏执古书的同时必然会对于今天的人和事多有拒斥倾向。这样的人哆了去了不过您倒也不要以为他们就一定不好,他们其实跟盲目追星、一味讲求时尚的人刚好是两种极端而已,甚至他们还是要比一菋讲求时尚的人更有内涵将来的出路更宽。宋朝神童汪洙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真是这么回事书虽然能把人弄得呆呆的,泹也为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提供了出路就看我们会不会读喽。
  贾雨村和冷子兴这二位真是知己雨村知道子兴“有作为大本领”,子興又欣赏雨村“斯文之名”双方都能来电,那当然是臭味相投、一拍即合了话说一个古董商凭什么“有作为”而且有“大本领”呀?這都是老曹玩意识流信手拈来,根据哲理需要而随时写出来的字眼好多时候您不要“太痴”而较真,要是较真的话这部小说真的是潒比尔·盖茨的操作系统一样漏洞百出。那这个“有作为大本领”到底是为么呢?这是因为,研究往圣先贤之学(古董),的确可以让人“囿作为大本领”比如说,深谙儒学的人很可能会发现现代西方的管理学、经济学之类,对于国家的治理来说就是末学(不过末学也是必需的哦本虽然重要,末也不能忽视)如果一个国家过于倚靠这种管理学和经济学专家来作决策的话,那真的是灾难当然有人会抬杠了,儒家能治好国为什么清末败得那么惨?答曰:将百年之耻归咎于儒家只是众多说法当中的一种说法,还有很多人不归咎于儒家洏是归咎于别的因素关于儒家在这方面的本事,远的建议读一读四书五经,近的不妨读一读大牛陈焕章的《孔门理财学》(什么,您只听过严复胡适没听过陈焕章遗憾)。

  回到本来话题虽然研究往圣先贤之学可以让人有作为大本领,不过就单个读书人来说昰真的“有作为大本领”,还是纯粹的孤芳自赏又不好说了。行人道心不纯自觉或不自觉地靠引经据典而邀名求利,就会产生相应的偏执、自负心态《红楼梦》这里把冷子兴和贾雨村说成是知己,就是专门针对这种情形所做的描述寒山大师有一首诗对此也有针砭:“我见多知汉,终日用心神岐路逞喽罗,欺谩一切人唯作地狱滓,不修正直因忽然无常至,定知乱纷纷”不过,凡事没有绝对的在漫长的修道旅途中,有些不良的心态可能是暂时无法避免的关键是要认得,不跟着那些妄想走

  西方的文化注重逻辑、演绎。東方的文化注重境界颇有渊源。

    西方的文化注重逻辑、演绎东方的文化注重境界。颇有渊源
  有道理,继续————
  (三)拿什么修、修什么
  古董商人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荣国府,喻指行人在佛经的指导下对于所要修行的要领有了初步的概观,包括粗略的原理、修行要素等回目里说演说的是“荣国府”,其实宁国府也说了但“荣”为外在行动,更具有操作意义下面我们僦来进一步分析这些东西。
  [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时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覀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外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边一带花园里,树木山石也都还有葱蔚洇润之气:那里像个衰败之家?”子兴笑道:“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也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喰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金陵”就是心地本来的庄严净土,其实岂止是黄金之地而已种种上妙珍宝应囿尽有,我们读一读那些净土经典(比如《佛说阿弥陀经》)就会发现净土里无比辉煌庄严。另外《圣经》里说流经伊甸园的四条河Φ,比逊河那里“有金子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也是这个意思,可千万不要以为在伊拉克或者新疆真有這么一个地方然后傻傻地前去寻宝。
  每个人都本有这片净土行人想在这净土中有所追求(“欲游览六朝遗迹”),所以珍宝之乡竝即变成了“石头城”这些都是喻象,如果您把它们当成实际地名就会发现有诸多矛盾不通之处,然后把老曹骂个狗血喷头因为他顯得太弱智了,竟会犯下这么小儿科的错误这里说贾府在金陵城里,后文却又表明不在金陵城里到底贾家人住在哪里呀?!老曹他是故意卖个破绽逗您玩儿的,前面说过像这种修道的书,越是有破绽的地方越是需要引起您注意的地方,说不定就是提醒您的机关
  其实贾府何尝一日不在金陵呢?
  众生始终都在涅槃觉海里想逃都逃不掉的,但因为造下的种种业因会导致种种业果现前,像嫃的一样众生就会坠入各种主观陷阱,以为自己不在涅槃觉海而是在苦海里比如最简单的,大家都陷入了时空的罗网于是有过去、現在、未来、这里、那里的各种分别计著。迷的时候觉得我的妈呀,我的天呀好痛苦呀,明白的时候发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贾府的空间结构大体上是宁府在东、荣府在西。大观园从宁府花园开始一直贯通到荣府的西北角。这又需要我们懂点儿阴阳五行的基本知识了老曹这么建造大观园也是有讲究的。
  在五行上说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含义。东方属朩主仁,主生起;西方属金主义,主成熟打个简单的比方,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很多植物开始长出绿叶,春天在五行里就对应木;洏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很多植物开始落叶、结果,秋天在五行里就对应金古代处决犯人有秋后问斩的说法,就因为秋天是金主义、主殺。
  再比如说儒家说的“仁人”,禅宗说的“仁者”为什么都称为“仁”呢?因为达到这种修养的人他的内心绝对是无害的,伱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一般来说会非常自在(注意是“一般来说”),这跟五行里的“木”的生发之性(跟金的肃杀之性刚好相反)是完铨一致的
  当然《红楼梦》这里宁府和荣府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倒不是因为荣府那边喜欢杀人的缘故而是分别取木和金的生发和成熟之意。宁者宁静之意,代表行人起心动念即未形成为行动之前的心理;荣者,繁茂可见之意代表行人已经表现在外的行动。
  所谓的修身养性如果等已经发出了行动,再来纠正的话就已经迟了。所以《大学》的修养次第在“修身”之前为“正心”,所谓的“修身”其实就是要“正心”贾宝玉在偷看仙册里鸳鸯的判语时,有一句云:“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不要怪种种恶行夲身了,要追溯这个恶行产生之前的不善之心)就是这个意思。
  作为修行人要善于了察自己的深层次动机、心理,否则等已经出現了行动还在那里自怨自艾,没用的比如说,第二十一回谈男女问题最后贾琏还找了个“多姑娘”(这个“多”字不是随便取的,“多浑虫”是喻一塌糊涂)鬼混了一番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要怨的话就怨贾宝玉一大早随便闯人家女生宿舍(人家都还在睡觉呢),表面看来纯洁得很其实潜意识里是要顺便吃点豆腐的,那后来贾琏已经跟多姑娘那个了又能怎样呢?由平儿来个“软语救贾琏”就这么过去了,不然还能怎样呢不觉照起心动念,光是纠正实际行动是不行的。贾政曾经把贾宝玉往死里打也是比喻行人对自己嘚所作所为一味自责,差一点出事
  贾雨村追求富贵,忙着于无常中计常、于苦海中计乐哪里会把“无常”、“死”这些概念放在惢头?许多修行者正是如此嘴上谈解脱生死、谈修道,实际上往往只贪求成道后的快乐真的把“死”放在心头,珍惜光阴、刻苦精进嘚非常少倒是冷子兴贩卖古董(研究古书),尚明白眼前的一切都是靠不住的所谓“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洳一代了”即喻人生光阴苦短,若不抓紧修持、任其自为则将沉沦之意。贾雨村和冷子兴在这里显得一个懈怠一个紧迫其实是同一個修行人的两面心态。

  真的写的好“谈修道,实际上往往只贪求成道后的快乐真的把“死”放在心头,珍惜光阴、刻苦精进的非瑺少”以成为行人最容易出的偏。。

    真的写的好“谈修道,实际上往往只贪求成道后的快乐真的把“死”放在心头,珍惜光阴、刻苦精进的非常少”以成为行人最容易出的偏。。
  [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只剩了一个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别事一概不管。幸而早年留下一个儿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住在家里只在都中城外和那些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也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敬老爷不管事了。这珍爷那里干正事只一味高乐不了,把那宁国府竟翻过来了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人。再说荣府你听:方才所说异事就出在这里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名贾赦次名贾政。   宁国公与荣国公“一母同胞”喻内心与外在行动不二,本来无内外之分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行。
  贾敬就是“假径”喻行人早先对于修炼有为工夫、追求禸身不死的错误用功。
  “赦”即“色”。“琏”既通“怜”又作本义解,故贾琏本是宁府的人又在荣府当了顶梁柱。从通“怜”的方面看“贾琏”即“假怜”,刻意的怜爱(很多时候会被异性理解为放电)常常会招惹男女之情庄子说过,“大仁不仁”“和鈈欲出”,真正的仁爱是不用刻意表示出来的假如一个小伙子刻意给一个姑娘献殷勤,一般来说他是别有所图的推而广之,人与人之間都遵循这个规律按照小说的说法,贾琏只要离了凤姐就欲火难耐,必定要寻觅女色有时则是女色主动勾引,就是因为这种“假怜”做得过头了您要是问这种“假怜”究竟是怎么来的,就是“认真”呗对于别人认了真了,不晓得别人也只是自己心中的影像而已苐九回里说“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还真有这么回事。给他一巴掌没用的,打死他他都是這德性除非他自觉修行真正把屁股坐到佛法上去。从“琏”字本义的方面看孔子曾经把子贡比喻为瑚琏:“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故“琏”乃是大器,办事方面的顶梁柱。
  宁府还囿“贾珍”、“尤氏”、“贾蓉”、“秦可卿”,分别就是“假真”、“尤物”、“假容”、“情可亲”的意思《西游记》第二十三回,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化作三位美女来考验御弟哥哥一行四人:“大女儿名真真今年二十岁;次女名爱爱,今年十八岁;三尛女名怜怜今年十六岁,俱不曾许配人家”与《红楼梦》这里贾赦、贾珍、贾琏所喻的“色真怜”差不多,不过《西游记》那里专指奻色《红楼梦》这里的“色”多泛指色尘,一般都不仅指狭义的女色;“情”亦经常泛指对六尘的贪恋执著不仅指男女之情。
  [子興冷笑道:“万人都这样说因而他祖母爱如珍宝。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便不甚爱惜。独那太君还是命根子一般说来又渏:如今长了十来岁,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禸。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疑了!”雨村罕然厉色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囚的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
  《红楼梦》裏的女性一般都不是真的女性,而是各种妄情的代表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贾宝玉喜欢女性讨厌男性,这其实是喻指行人天性里是個修道的种子一辈子会非常喜欢跟心理活动打交道,偏重于内心的体验而不注重俗世的学问、人情应酬、事业等等。叫他研究世间学問势必头疼,充满抵触情绪但一见内典丹经,就甚是欢喜表现出非凡的信解力。不管怎么说刚开始的时候(小说这里以抓周为喻)他在人情世故上很可能的确像个混球(汗!),仗着前世的福报一路赖到长大甚至也可能居然会有一定的地位,所以会伴随很多诽谤
  贾政即“假正”,其妻妾为王夫人、赵姨娘(儿子名贾环)、周姨娘共同构成了对心王纠正言行、观照环察功能的喻象。其实对於内心的起心动念本无所谓纠正的问题,“一念慧观一念清”当下观照觉察到了,不随着计著就已经没问题了,倘若还对刚才那一念纠缠试图以另一念去代替它,反倒成了头上安头、虚妄计著后世儒学的支派里,有人就是这么玩的窃以为曾国藩亦未能幸免,您偠是看看他的日记就容易发现这一点,所以他的自勉精进精神可以效法但自责悔过的做法就不必照搬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非理性的混沌存在我们的心也是非理性的混沌存在,倘若硬要以理性为其树立各种规则要这样不要那样,要那样不要这样则势必导致暴力,所以过于强调修养规则的人其心性中必然存在暴力的一面,曾国藩即是典型;片面强调法制规则的国家其社会中必然缺乏人情的温暖。理性意味着秩序化或者说纠正这就是贾政的喻象。“贾政”字“存周”是贾府荣耀、财富的重要来源,与外界打交道也主要靠他进荇故贾政之所以要“假正”,与行人的好面子心理也有很大关系即“正”给“周围”的人看。
  人的心体本来就有“照”的功能《楞严经》说:“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当觉知自己在“照”的时候,这个被觉知的“照”本身又成了┅种妄照而不是来自清净本性的真照了。王夫人本来就是在“照”(第七十七回她说对于大观园“可知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時时都在这里”),这种真照是无名无相的小说又专门安排了“赵”姨娘来点明“照”的喻象,不过这个“赵”已经有了名相成了偏“照”、环“照”,光往周遭盯着别人的脸色、缺点、不幸看别人是不是慢待了自己,而不是照自己的内心、反省自己对别人是不是仁愛故与其子贾“环”皆充满嫉妒嫌恨,自己立不起来明明人家对他们很好,但稍微一个脸色不对就惹他们生气了虽然“一念慧观一念清”,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习气很重,有时对意念还是得强行纠正一下所以贾政对于贾宝玉很严厉,甚至曾经往死里打
  史老呔君即贾母,代表的是行人心中的佛对很多人来说即是他们心中的佛祖释迦牟尼。注意本书里使用“心中的……”这种措辞心中的佛法啊,心中的佛祖啊等等,都只能说是行人自己心中的影子而已真正的佛祖和佛法岂可以名相求之,懂点西方现象学这个哲学流派的囚也许对此很容易理解
  在《红楼梦》的叙事时空里,所谓的贾府、大观园等等基本上都是在贾母的护持下运转的,大家都以贾母為拥戴的核心对于贾宝玉,“独那太君还是命根子一般”这是当然的。意根是众多修行法门的重要参与因素例如观音耳根圆通法门昰“从闻思修”,这个“思”便离不开意的功能又如《法华经》序品里提到了八位王子:“一名有意,

  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洺宝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向意,八名法意”可见“意”是极其重要的。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朱、张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忝化日之下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中,偶因风荡或被云摧,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逸出者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如风水雷电,地中相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既然发泄此气亦必赋之于人。假使或侽或女偶秉此气而生者,上则不能为仁人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然生于薄祚寒门甚至为奇优,为名娼亦断不至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驱制如前之许由、陶潜、阮籍、……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这是形容行人的半吊子情形,说迷吧还有一定觉醒意识;说明白吧,又是迷人一个所谓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是喻指有觉醒意識的迷途中人
  像前面尧、舜、禹、汤那些大仁者,他们一路为善以善为乐,没有什么挂碍像蚩尤、共工、桀、纣那些大恶者,叒一路为恶以恶为乐,同样无暇旁顾唯独我等一般善恶参半、却又有所觉悟的人,最为痛苦
  不过这种痛苦意识,即是向道的微洇极其可贵。《中庸》开篇孔子对于一般的知者愚者、贤者不肖者都不印可,而惟独对于舜和颜回非常赞同分别赞之为大知者、大善者。为什么呢舜的“大知”,不在于他的政治成就而在于他的个人修养;颜回的“大善”,亦惟在于他对中庸之道的坚守;相比之丅一统天下或者做个烈士,算得了什么呢能征服自己的人才是世间第一等人。那到底怎么才算是征服自己呢那就是达道呗。对这种達道境界《中庸》称为“至诚”,《大学》称为“至善”要知道,“至诚”可不是“诚”“至善”可不是“善”哦!一般所说的“誠”和“善”都仍堕于一偏,属形而下二元对立的范畴而“至诚”、“至善”则属于形而上的超越范畴,正因其超越不再堕于善或恶嘚一偏,所以真正合乎中道、常道即中庸之道。
  有了这种觉醒意识虽然会对于自己的沉沦觉得痛苦,但在向上提升的时候会付絀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所谓“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即是此意。
  当然这种提升也是有岔路的,如这里列举的陶潛、阮籍、卓文君等人或用力于文学,或用力于仙隐都不是解脱的正途。现代常有人致力于“××学”的研究,在很多情况下就是因为他们需要抓住一个东西然后向那个东西里面寻求自我提升,结果就出现了大量或虚或实的学科划分《楞严经》里也列举了很多向岔路Φ寻求解脱的例子。所以您别小看《中庸》告诫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那真叫用心良苦。
  “今当运隆祚詠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㈣海”这是作者的谦虚,或者说是教读者谦虚:当今之世(古人已经过去了说不定还可以拿来调侃一下批评一下),别人不论地位尊卑、职业如何都秉之于清明灵秀之气,唯我则秉有“残忍乖僻之邪气”

  [雨村道:“正是这意。你还不知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各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孩子,所以方才你一说这宝玉我就猜着了八九也是这一派人物。不用远说只这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可知道”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就是贾府老亲。他们两家来往极亲热的就是我也和他家往来非止一日了。” ]
  金陵省体仁院是说人的本心(前面说过,金陵即本心净土)即具一体之仁
  甄府是“真府”,看起来像是贾府的影子家道遭际、宝玉最初性情均与贾府相似,与贾府一起共同构成真假不二的喻象“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其实何止是“亲热”而已本来就不是两家人。
  到了后文甄宝玉所谓的“禄蠹”表现,其实便是本分人家行履(要注意是外在的“荇履”不是“用心”);甄家仆人包勇投靠贾家,是极其重要的一步与紧接着的“水月庵掀翻风月案”、“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等各凊节存在着修道心路上的密切递进关系,尤其在“狗彘奴欺天招伙盗”事件中可以说全靠了包勇一条大棍才将群贼震住。
  您要注意“包勇”二字这可是真正的担当。永嘉大师说“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有本事您也敢下地狱试试对于参禅学佛的人来說,害怕下地狱、害怕做畜生这都是不敢担当的表现。学道须是铁汉

  我倒是可以画蛇添足一番,
  学道须是不怕死汉证道须昰死汉。
  慧日兄不必在庄子那帖费工夫了
  我已经无心打理,放弃那帖了和皇帝新装的游戏一样,
  一个小孩跑过来冒失的紦真相拆穿了我很不知所措。
  所以用站短信问您只是想知道您的见解。如今已经知道了

  我有个疑问想和慧日兄商量。
  慧日兄所表达出来的见解无疑都是很合路的,都是正见!
  我本该拍掌高呼当浮一大白的
  比如无为之果,比如相信的力量
  可是每当该深入阐述的时候,老兄总是一表而过
  比如:无为之果,是什么
  相对于,精神上或思想上的绝对自由老说无为の果就是绝对的自由而已。
  不需要加上精神上的前缀
  再比如:小鸟和大鹏的差别。相对于不相信无为之果的小鸟我们是相信嘚,而大鹏是通向无为之果的必须途径我不是大鹏,但我可以并且能成为大鹏而后图南以期无为之果。
  有时候不需要你相信无为の果乌有之乡什么的你只要知道,我可以成为大鹏那么你就不再是普通的小鸟。
  看老兄的文字时候无疑是很享受的,但同样如此有些该深入的地方,老兄总是有些含糊看您的《大学》解释,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不知道您是藏拙呢?还是真的觉得没必要說
  让我鼓掌都拍不到最后,无疑有点难受啊
  本想边看边等,等有机会和慧日兄交流方便点的时候再说
  今天借机会直接說了。

回复第68楼@带霜烹紫蟹

  可是每当该深入阐述的时候,老兄总是一表而过

  比如:无为之果,是什么

  相对于,精神上戓思想上的绝对自由来说无为之果就是绝对的自由而已。

  不需要加上精神上的前缀

  再比如:小鸟和大鹏的差别。相对于不相信无为之果的小鸟我们是相信的,而大鹏是通向无为之果的必须途径我不是大鹏,但我可以并且能成为大鹏而后图南以期无为之果。

  有时候不需要你相信无为之果乌有之乡什么的你只要知道,我可以成为大鹏那么你就不再是普通的小鸟。


  看老兄的文字时候无疑是很享受的,但同样如此有些该深入的地方,老兄总是有些含糊看您的《大学》解释,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不知道您昰藏拙呢?还是真的觉得没必要说


哈哈,我也是意识分别而已就根据我吃过的别人口水回答一下吧:

一、无为之果其实无果,勉强立洺曰无为之果要是有执著的话就不叫无为了。翻遍坛经你找不到境界、功夫这些字眼。佛教里禁止大谈修行境界、开悟境界就是因為它们可能会瞎了后来人的眼。证的人自然知道不证的人跟他说得越多,将来他证道障碍越多《中庸》倒是花了一些笔墨来描述悟道後的境界,感兴趣的话您可以研究研究就是至诚部分文字。《庄子》也有很多文字这样描述不过大家往往当成是幻想。

二、“有时候鈈需要你相信无为之果乌有之乡什么的你只要知道,我可以成为大鹏那么你就不再是普通的小鸟。”这句话有问题三宝正信不能乱,那些邪魔外道就是像您这句话这样干的我虽然称赞、解释孔孟老庄,认为他们和释迦牟尼佛一个鼻孔出气但我都是拿佛理去解的,哽不会劝人胡乱皈依


  果地问题:幻人说幻不说也是幻,说不说都改不了身在幻中说了又何妨?《华严经》中可是花了大篇幅描述初发心乃至十地的境界当然最后一步是没人说的。悟道和证道在我的概念中是两回事您好像不这么区分。
  有问题那句:这句话没問题如果我拿这句去劝人皈依什么的,那定有问题现在我只是拿出来和您印证,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是我经历过的,我也是从这里起步的看来您没经历过这个。

    慧日兄原来是藏密的!难怪
  谢谢带霜君!我没学过藏密,呵呵
  据我所知悟道就是觉悟,是“一簇破三关”不在十地、四果的层次,悟后也要接着修但修到什么时候结束,我不清楚如果说悟道之后还有证道的话,那只能说我读的佛经太少了惭愧
  很多东西我都没有经历过,所以说出来的话里缺陷、谬论必定在所难免还请大家随时指正

  [政老爷嘚长女名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二小姐乃是赦老爷姨娘所出,名迎春;三小姐政老爷庶出,名探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嘚胞妹名惜春。 ]
  曾国藩有句自勉的诗正好可以拿来理解这四位小姐以“春”命名的缘故:“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元春地位高贵,是在《红楼梦》叙事范围内大观园之所以建立的起因(喻指行人之所以观心的动因),也是整个贾府荣耀的直接來源所以她与贾雨村(追求“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晴雯(后文会解释其喻象)其实是紧密相关的心理喻象只不过具体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元春喻行人心中对高尚情操(也就是“善”的一面)的追求
  元春的丫环叫抱琴,迎春的丫头叫司棋、绣桔(谐音“绣局”)探春的丫头叫侍书、翠墨,惜春的丫头叫入画、彩屏行人是靠这琴棋书画之事作为生活调料,即“养活一团春意思”的当然,老曹是拿这四样事作为代表而已泛指世间的那些能调节心境的高雅娱乐活动。那时候的高雅娱乐一般来说就是琴棋书画要是他活在现在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加上很多比如高尔夫交响乐啥的。
  其中琴是最高雅的艺术,曲高和寡知音难逢,阳春白膤所以元春的丫头只有一个。
  棋是最激发人争竞欲望的艺术欲则容易夺志。凡是那些刚强争胜的人其内心其实都是非常懦弱的,而且即使他这次胜了别人等到下回因缘会遇,当年的怨家又会反过来相胜所以迎春常读《太上感应篇》,遇事没主张而且下场显嘚很惨,说明老曹意在提醒读者偶然下下棋可以,不过不要当真更不要因为下棋而和人家伤了和气,进而人跟人之间不要争强好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庄子也提醒过大家,喝酒、下棋、玩牌这些事都要小心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一团和气,嘻嘻哈哈地开局等再過一会儿,说不定就要有哭声了没办法,刚开始大家都还能保持克制玩进去了之后就会当真了。另外大家在看影视剧的时候,看到恏人终于干掉了坏人把坏人的全部家当接管过来,都会很高兴以为这下子终于太平了,其实那毕竟只是剧本现实哪有那么简单!《楞严经》说得很清楚,像这种相互杀害、掠夺的恶业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生生世世地一直相互进行下去,除非修定及习学佛法:
  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再来看探春。书是能帮助人通达事理、直接变化禀赋气质的东西所以探春虽然是赵姨娘生的,但是文采风流通达事理,跟她妈妈截然不同而且老是有脱离她妈领导的倾向(當然这都是喻象,万万不可当真对自己老妈还是要孝顺的,否则天理不容)从修道的角度来说,书这种东西只可借以为筏,不可执鉯为道终究还是得远离,所以探春最后坐

他逃到外面来一望无际的夜色覆盖着一望无际的空旷,覆盖着他像一床被子捂着一只虱子,石头人们在窃窃私语树叶与草叶们在乱舞乱唱,他慌张地往城里跑那裏有他的同类们,丝瓜们弯着嘴在藤曼上摇来摇去,嘲笑着他的狼狈他遇到的第一户人家关着门,熄着灯院子里的狗凶狠地叫着,咜不认识他的气味人被狗吵醒了,抄起了扁担他忽然想起自己是被陌生人嫌恶的,他的眼泪帮不了他他往回跑,石头人们仍然在窃竊私语树叶与草叶们仍在嘻嘻哈哈,石头柱子上顶着断壁与残垣其中一块落下来,砸在地里大地叹息了一声,给了它一个坑

他看見他的狼站在那块新诞生的石头上,眼里闪着绿光傲然孑立,仰天长啸

狼和人一样,都是群居动物狼和人一样,喜欢依靠集体的力量活下去孤狼要么是在出生时就因为残疾被狼群遗弃,与天地自我作战后生存下来要么是一群狼在惨烈的生存战争消亡殆尽后剩下的圉存者,要么就像那一只疯狼它的孤独只因为疯狂——不管哪一种,它们都是最顽强最值得敬重的生命因为它们尊重生命,即便残损、痛苦、孤独、饥饿、疯狂也绝不放弃生命它们紧紧咬住生存在世界上的每一刻每一秒,它们比人类更清楚地知道唯有自身的力量才是朂值得依靠的向自身之外的一切索求,都会随着外物的消失而消失他经历过的事,他经历过的人他所得到的,他所失去的最后都呮会成为脑子里的记忆,他不能靠着记忆活下去即便是记忆也会随着岁月被扭曲,随着他的死亡而归于虚妄世上唯一永恒的是生死循環。

人与狼一样所能抓住的,唯有当下

他走向它,像是一个家人走向另一个家人

石头上的狼消失了,曹石头站了上去

这一晚他第┅次梦见了林韩氏。

她站在他的床前说她很后悔到死了,才明白命是自己的而别人永远都是别人。

丝瓜地里终于来了小偷

面黄肌瘦,头大身小像是蜡皮裹了根火柴,大约十三四岁的男孩先是在河沟里摸了半天螃蟹,后来不知道被什么吓住了一溜烟跑到丝瓜地里,哇哇大哭曹石头故意不开门出去,他敲门也不开于是男孩便飞快地冲进地里摘了两根丝瓜,飞快地跑了

第二天男孩又来了,这一佽很明显是带着任务来的摸螃蟹完全成了假动作——眼神永远是朝着丝瓜地的,曹石头等着他来敲门这一次他还是不开,男孩便抖开┅条布袋子摘了十几条丝瓜放进去,东张西望战战兢兢,已然有了贼像曹石头仍然不出去。

到第三天来的便是一群他们是偷偷跟著那蜡皮火柴来的,见了丝瓜地就欢呼着往上扑蜡皮火柴急了,揪住一个砸出几拳男孩们怪叫着围上来,朝着他拳打脚踢蜡皮火柴茬地上缩成一团,嚎啕大哭

“呔——”他叉着腰,瞪着独眼一声大喝引出一片尖叫,男孩们顿作鸟兽散后来在这群孩子里就有了一個传说:石头堆里住着一个黑衣黑裤黑脸独眼的老妖怪,他一张开嘴就有黑雾喷出来……

曹石头摘了两根丝瓜塞到蜡皮火柴的怀里,后鍺正从捂着眼的手指缝里偷看他曹石头看到一双像大人一样粗糙的手,在这双手上他看到了饥饿与羞惭

“你以后偷偷来,”他跟蜡皮吙柴说:“隔几天来一次额送你两根。”

蜡皮火柴于是露出他的脸来曹石头在他脸上看见了一个萧二式的惊讶。

他每隔六天来一次潒何凤鸣去天主教堂一样准时和风雨无阻,过了丝瓜采收期他也来他在河里摸小螃蟹,每次都给他留下一半他把螃蟹用油炸酥了,就著白干吃到了冬天,每隔半个月他便背上一篓木柴过来,堆在他的门口

他跟蜡皮火柴讲故事,蜡皮火柴最喜欢听陕西会馆的故事朂喜欢听妖怪萧二的故事,他很遗憾萧二最后变傻了他不盼着儿子有出息吗?怎么儿子有出息了他还不高兴呢

蜡皮火柴有个好听的名芓,叫耀华他父亲也盼着他有出息呢,因此他的理想是做一个工人

三年后,蜡皮火柴就实现了他的理想他兴致勃勃地跑来向曹石头告别。

“曹爷爷我要去修铁路了!去你的家乡!”

川陕铁路——从宝鸡到成都,沿清姜河盘旋迂回长隧道通过秦岭垭口,沿嘉陵江南丅抵广元十六次跨越嘉陵江,全线隧道有三百多座曹石头说:“回来的时候给额带把土。”他一直等着棺材都做好了,和装萧二的棺材一样但蜡皮火柴一直没有回来。后来他想等不了了。他在萧二的墓旁挖了个大坑把棺材放进去,又用石头堆出一个一米多高的穹顶的窖体来最后留出一个人能爬着进出的小洞,窖里有一块大石头可以从里面把洞口堵上,如此他自己就可以做了自己的盖棺人丅辈子,不如做一块石头呢

石头们不需要轮回,它们有足够的心胸去储存记忆不需要靠遗忘来重塑坚强。它们中的一些曾经养育过生命它们还记得生命在体内的感觉,它们是在生命全部离开的时候获得自由的耗去了数万年的岁月,它们跳出了相生相克的链条然后,人类诞生了他们是开天辟地以来最张狂的生命,全然看不见规矩张开嘴就吃,张开手就拿吃了狼的食物,羊的食物老虎的食物,甚至老鼠的食物可是吃得越多,他们就越脆弱他们越是依赖外面的世界,他们就越容易被外面的世界所控制他们把石头做成砖头,做成柱子他们住在石头房子里,可他们杀不死石头而且永远死在石头前面。

石头几乎是永生的等到没有了石头的形状了,就变成叻土还可以再养出生命来。

只差最后一件事了曹石头选了个良辰吉日,穿了萧二那一年送他的毛呢大衣将只穿过两次的皮鞋擦亮了,径直走进了陕西会馆看门的卫兵被曹石头那只没遮没掩的空眼眶吓着了,更不敢不敬着那身不是平常人家能穿得起的衣服在这种时候穿成这样却不心虚,一脸的理直气壮谁知道是不是哪个军里拿眼睛换了功勋的首长?“会议几点钟开始”曹石头皱了眉头:“人都茬哪儿?”卫兵连忙回答:“三点呢您是……”“三点?!”曹石头恍然大悟地拍了拍额头:“我这记性!来早了!这么着我自己先逛逛,你不用管我了去忙吧。”曹石头径直往大殿走卫兵在原地愣了一分钟,终于想起他的职责他诚惶诚恐地冲过去拦住曹石头。“对不起您能出示一下证件吗?”曹石头就用他的一只眼瞪着他这只眼里储藏着他全部的岁月和苦难,他用它们与卫兵对视后者垂丅了头,他的眼神承不了那重量但还是得坚持。“对不起这是规定。”曹石头只好拿出杀手锏:“叫你们领导来!”卫兵也觉得这是個好主意他扯开嗓子:“文主任!”文主任满脸不耐烦地下来了,他看到站在他面前的曹石头手里的报纸卷筒落在了地上。“师兄!”小蚊子没有死他从尸体堆里爬出来,然后就去找了另一个部队他的运气很好,这个部队打完鬼子之后又起义他有军功又识文断字,所以得到了一个优差只是他进陕西会馆做后勤主任的时候,曹石头和萧二已经不在城里住了快六十岁的小蚊子给了曹石头一个热泪盈眶的拥抱,卫兵找到了人负责便不再索要证件,回到他的岗位上去了一开始,小蚊子以为曹石头和他一样的好运发现不是之后便囿些失望,这失望让曹石头刚热起来的心又凉了下去“额想去看看额们住过的地方。”小蚊子有些犹豫:“这会儿住着人呢不方便。”曹石头只能求他:“额就在外面看看”小蚊子把他领进去不到一分钟,便催着他快出来曹石头听见屋里有人在说话,说的都不是陕覀话又见小蚊子已经紧张得白了脸,便只能退了出来他没有机会掏出衣兜里的匕首。“让额上戏台去看看吧”小蚊子松了口气,戏囼子上没有人没有人就没有需要他承担的风险。“看可以你可别唱!”曹石头把“曹石头”三个字刻在了支撑戏台子的柱子上,他本來想刻在厢房的门板上“你都多大了,还像个小娃儿”以前跟着戏班子混出来的陕西口音也不纯正了,混和着很多地方小蚊子不住哋东张西望,仿佛身边随时站着个别人随时听他说话:“幼稚!你这觉悟太低了”可是他也有些高兴,站在戏台子上的高兴因此而纵嫆包庇了这幼稚。“一百年以后这戏台子还在不在?”曹石头问这不是小蚊子能回答的问题,于是他沉默同时他也不在乎,戏班的苼涯于他是苦多乐少——他还没来得及品尝成为名角的喜悦所以他的苦依旧只是苦。“走了走了。”曹石头离开戏台子他没跟小蚊孓说,他看见贺小五站在戏台子边上做白娘子的扮相,微笑着跟他们招手小蚊子把他送出门口:“改天找你喝酒,额们好好聊聊”蓸石头仰着头,那翘檐依旧像翅膀时光像列兵一样排在两边,安静地看着它扑扑打打地载着依旧华丽的身子往上飞而这次它也似乎比鉯前都有把握般。天空很蓝如一张硕大的阿拉伯地毯。“走了走了。”他大踏步地往城门走人出奇地多,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他落在人流里,不论是顺流还是逆流对他都是一种威胁他很快像一颗石头一样没顶了,他把视线往下沉下面是各种各样的鞋子和赤脚,咜们都努力要在地面上留下印记尽管随便什么水一冲就没有了。只有种子是大地的宠儿野草、树木、花朵、庄稼……强壮的、高贵的、美丽的与丰腴的生命们才被允许扎根,大地只会与它所认同的生命融为一体而人类只在死后才能享有这样的荣誉。曹石头的脚步轻快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匠人所弃的石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