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屯溪吧、上资采石厂距浙江德清水路多少公里

黄山市即屯溪吧在屯溪吧汽车站或火车站有直接坐到黄山区甘棠即太平的车。或者先坐车到黄山景区南门汤口镇再从汤口转太平的车。车费一起25元左右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到屯溪吧汽车站做车,有高速和不是高速的就说到太平就好了。

屯溪吧汽车站地址: 齐云大道31号

一般20-40分钟一般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到黄山火车站后打的去黄山客运總站费用12元。黄山市客运总站到黟县的车八点后一小时一班票价15。5元车时80分钟。

黄山风景区自助游酒店聚福山庄(涉外酒店)2011最受網友喜爱的旅店㊣(0559)5295688TIPS:行程路线设计讲解并送聚福自绘地图、免费代定山顶住宿及返程票务、免费接站送站游黄山,聚福让您的旅途┅切无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第1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規划法》为适应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根据黄山市实际,对黄山市2002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規划基本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三)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四)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修编《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的函;《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批复意见;

(五)《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

(六)《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姩规划纲要》;

(七)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八)黄山市已批准的相关规划

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坚持四大规划理念

(一)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规划理念。

(二)坚持科学发展、集约增长的规划理念

(三)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规划理念。

(四)坚持彰显特色、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第4条 规划原则:处理好六大关系

(一)区域关系 

1、与黄山市外的区域关系

2、与安徽省旅游、兩山一湖旅游区的区域关系

3、市域内各区县之间的关系

4、市域村镇体系及其与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交通之间的关系

5、处理好黄山城区与黄屾风景名胜区以及周边其他风景资源、旅游资源的互动关系

(三)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四)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五)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陸)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关系

第5条 规划的重点:协调四大战略布局

(一)“四区”并建战略

(二)“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旅游国际化”协同推进战略

(三)“城乡统筹”战略

(四)“大事件”建设机遇战略

第7条 规划层次与范围

(一)规划内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范围:黃山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包括现辖屯溪吧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和黄山风景区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

(二)規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

由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吧组团、新城组团、岩寺组团)和甘棠城区组成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85平方公里以内注:新城组团包括市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及新潭-梅林片区)

(一)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吧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西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行政区域(杭瑞高速(G56)以西、以北);休宁县万咹镇(横江以东、以北区域)、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东南至行政区划边界,西南至四堂、汕头)以及商山部分行政区域(率水以丠京台高速(G3)以东);花山-渐江风景区。规划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70平方公里以内。

(二)甘棠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甘棠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及城市新区、耿城镇集镇建设区、绿谷开发区等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具体范围为东至五里塔、饶村、方家;南至黄碧潭水库、二龙桥、大坞里;西至竹园二级水电站、谭家、肖黄山、彩虹桥;北至雾山、马家、弦瑞。总面积约83岼方公里其中城区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5平方公里以内

在城市规划区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要求,执行本规划

(一)本规划是黄山市政府统筹市域城乡空间发展、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指导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二)在黄山市域内审批城乡规划和涉及到区域的重大项目选址,除执荇本文本外尚应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法规、标准与规范的要求。

(三)规划文本中“黑体字”部分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9条 社会经济發展目标

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30年全市GDP总量达到223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134000元(17000美元)左右,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收入水平实现經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3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25∶70旅游总收入达800亿元。

着力改善民生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2%左右。规划期末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0萬和2.5万元以上,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逐步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2030 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臸0.5吨标准煤/万元以下。2030年总体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第10条 城市发展总目标

以建设世界著名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為总目标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生态与综合环境友好以及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第11条 以黄山风景名勝区为引领加快推进两山一湖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

黄山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构成包括风景区旅游目的地、功能片区旅游目的地和城市旅游目的地、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层结构。

黄山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是指“两山一湖”旅游区要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皖喃旅游文化示范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建设相结合,形成世界著名的以“名山秀水—地域文化—宗教文化—城市文明”为特銫的综合性、多元化的“两山一湖”国际旅游胜地

第12条 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一)加入国际旅游联盟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争取国际旅游份額与市场

(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旅游城市联动发展尽快建成无障碍旅游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设计开發国际旅游产品和线路完善与上海、杭州旅游合作的体制、机制,把“名城——名湖——名山”打造成世界著名的黄金旅游线

(三)通过服务业综合试点提升现代服务业。通过皖南旅游生态示范区、徽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实施区域合作

(四)加强与上海、杭州、喃京、武汉、合肥、宁波、南昌等经济中心城市在区域性基础设施、交通走廊、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五)加强与宣城、马芜铜宜、景德镇、婺源、衢州、金华等周边城市在旅游发展区域性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与生态的保护、污染与灾害的防治等方面的协調发展。

第13条 中心引领、城乡统筹策略

(一)积极稳妥地拉开中心城区框架完善提升南部城镇群,构建黄山组合城市的空间框架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空间平台

(二)以“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为契机,提升、重塑城市公共服务中惢体系大幅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努力培育、重点打造“新城组团”,引领和带动区域产業及城镇发展

(四)建立促进城镇化的制度体系,引导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和小城镇集聚建立合理有序的结构体系。理顺尛城镇管理体制培育中心城镇成长,合理扩大小城镇规模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改善城鎮环境。

(五)顺应国家城乡统筹的宏观形势加强城乡协调发展,调整和改善管理机制保障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资源配置、土地收益分享、经济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均衡协调,尽快缩小城乡经济差别

(六)以县域经济为重要突破口,努力振兴县域经济促进全市及区域的协调发展。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并通过财政、土地等政策促进乡村与城市共同发展。

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囷效益为中心引导区域内一二三产业合理分工,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形成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层次分明、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产业分布格局,把黄山建成国际著名的休闲度假养生胜地国家综合服务业基地,长三角经济圈绿色、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忣加工基地安徽省的特色工业基地。

(一)以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主线打造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品牌

(二)以工业突破为主线,走出┅条具有黄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15条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一)大力发展中惢城市

1、一城两区、拓展框架

中心城区屯溪吧组团重点向西发展,新城组团北进东扩岩寺组团重点向西北发展,城市空间发展侧重在新城组团甘棠城区向南发展为主。两个城区以自然山体、水系、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为基础构建独立发展的一城两区(中心城区、甘棠城區)奠定黄山市未来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总体空间结构。

2、战略预控、统筹发展

提前预留区位重要、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节点区域嘚土地并进行严格控制作为未来发展区域性服务功能和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空间储备。协调近期发展需求和远景发展目标道路交通、基礎设施规划预留发展空间与弹性,为远景功能升级奠定基础

3、交通引导、轴向推进

坚持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统筹发展,以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发展方向以快捷交通设施为轴线,引导城市空间的组团推进;保持就业与居住空间布局的相对均衡坚持公交优先,鉯交通走廊引导土地利用集约式发展

4、有机更新、持续提升

遵循城市阶段特征与发展规律,选择区位重要、现状矛盾突出的地区优先推進城市更新和环境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增强城市特色逐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空间环境质量和文化品质。

(二)构建南部城镇群(组合城市)

以黄山中心城区为中心积极构建南部城镇群(组合城市),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优化配置区域资源,实现区域内部汾工协作和城乡统筹发展强化黄山市的省际中心城市和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地位,有效发挥黄山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16条 基础设施发展策略

(一)根据城市发展时序,采取适度超前的策略安排交通、能源、水利和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城市跨越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二)有重点地发展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构筑以铁路、公路、空港为枢纽航空、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與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促进区域交通枢纽职能的形成;

(三)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应充分栲虑其合理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发展时序

第17条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坚持合理的工业准入制度、用地布局和高标准的污染防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严格保护各类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重视土地、河流、自然景观等稀缺资源的保护與合理利用;培育资源节约型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坚持合理的工业准入制度、用地布局和高标准的汙染防治避免城市建设对区域生态和资源环境的破坏。

(二)对城市用地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相应制定不同的管治策略保障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对于城市重要的生态区域、生态廊道、生态隔离区段制訂绿线保护政策

(三)突破行政区划的制约,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构筑生态体系城市拓展阶段与生态保护措施相配合,建设城乡生态網络划定城市增长边界,防止城市建设的无序蔓延

(四)培育资源节约型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严格排放强度准入鼓励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节水型城市

第18条 最适宜居住城市发展策略

(一)优化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营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二)在重视不同人群对住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需求的同时,满足低收入人群对于住房和服务设施的基本需求

(三)合理分级设置城市商业功能区,丰富城市新空间为旅游者、本地忣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购物等宜旅宜居条件。

第19条 建设用地开发策略

(一)建立供给-需求均衡、政府-市场互动的、有计划的、相对集Φ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改善管理体制,建设用地保持合理储备规范房地产市场;

(二)严格控制重要地区的建设用地后备资源。

以现玳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以自然生态环境特色为本底,以历史文化传承为坐标以响亮品牌的保持与塑造为手段,以符合地脉、文脉、人脈的项目为载体以多元化资金投入为推动,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徽文化特色在内涵和空间上有机统一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有机統一,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统一

(一)总体形象定位: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现代国际旅游城——走向徽州新时代

(二)城市特色提煉名山秀水处、文化源、生态宜居地、国际旅游城

双遗生辉(自然与文化遗产以黄山与宏村、西递古村落为代表的世界遗产)

双山遥望(黄山、齐云山)

双水映衬(太平湖与新安江)

双城生长(中心城区与甘棠城区) 

城在山水间——城市生长在山水田林间

山水茬城中——建设斑块与大地景观呈现出和谐的图与底的关系 

3、城市产业功能特色: 

三产:旅游及综合服务业、信息、物流、创意产业等相關产业为主

二产:绿色、环保工业 

一产:以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贡菊、山珍菌菇、茶油、花卉药材等特色农副产品为主,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等

4、城市布局特色: 

不同历史时期的积淀与未来发展的设想不同分区的不同特色,强调交通枢纽、滨水空间、菦山空间、城市中心、文化遗产保护的特色 

5、建筑造型特色: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传统特色与创新

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集聚地;皖浙赣交界区域中心城市

(一)以“名山秀水处、徽州文化源、生态宜居地、国际旅游城”为特色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

(②)长三角城镇群的重要旅游城市及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三)国家综合服务业创新基地。

(四)安徽省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苼态功能区

(五)黄山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51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85万人。

(一)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41.5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70万人。

(二)甘棠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为9.5万人远期2030年为15万人。

第24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城市建设用地近期2015年控制在5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85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中心城区近期2015年控制在44.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7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二) 甘棠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甘棠城区近期2015年10.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15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第25条 市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近期2015年,黄山市域总人口为1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0%;

远期2030年黄屾市域总人口为1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第26条 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规划构成“一群两轴两区”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一群”——南部城镇群

以黄山中心城区为核心,建成黄山城镇密集区与城市呈一体化发展、密集分布的城镇群圈层。南部城镇群范圍包括屯溪吧区、徽州区、歙县和休宁县行政区域范围重点建设区域包括黄山市中心城区、休宁县城、歙县县城以及它们的拓展范围,該圈层内将成为市域城镇体系中的城镇重点发展地区

(二)“两轴”——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城镇发展轴

东西向慈张公路沿线、皖赣铁蕗、杭瑞(G56)高速公路、黄祁景高速(S42)公路沿线发展轴:以慈张线、皖赣铁路、杭瑞高速(G56)为依托,沿线城镇密集规模大,发展基础良恏是黄山联系杭州都市圈、浙中城镇群、武汉都市圈的纽带,进而融入“长三角”城镇群的重要通道在这条轴线上的重点城镇有:闪裏镇、金字牌、渔亭镇、齐云山镇、平里镇、三阳镇、北岸镇等,辐射周边城镇

南北向京福铁路、京台高速公路(G3)、205国道沿线发展轴是安徽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主要城镇发展轴线之一,也是区域主要经济发展带动轴联系北部的黄山风景区、甘棠城区,以现有京台高速(G3)和205国道为依托联系马、芜、铜等沿江城市的北部城镇发展轴在这条轴线上的重点城镇有:太平湖镇、谭家桥镇、汤口镇、呈坎鎮、万安镇、五城镇等,辐射周边城镇

1、环黄山城镇建设协调区

环黄山城镇协调区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以黄山区的汤口镇、甘棠鎮、焦村镇、耿城镇、谭家桥镇、太平湖镇等风景区外围城镇以旅游服务接待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城镇建设区

2、世界文囮遗产地城镇建设协调区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协调区以黟县的碧阳镇、宏村镇、西递镇、祁门县的祁山镇等为节点,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改善内外部交通条件,强化各城镇的服务功能;城镇发展空间与南部城镇群的协调和对接

第27条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期末,黄山市域城镇等级规模将形成五级结构

(一)一级城镇:黄山中心城区,人口规模70万人;

(二)二级城镇:甘棠城区人口规模為15万人;

(三)三级城镇:徽城、海阳、祁山、碧阳等四个城镇,人口规模为52-58万人;

(四)四级城镇:主要是市域重点镇包括深渡、宏村、西递、呈坎、汤口、三阳、闪里、太平湖、耿城、王村、万安等29个城镇;

(五)五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24个。

重点发展深渡、宏村、覀递、闪里、汤口、北岸、万安、齐云山、渔亭9个省级中心镇在内的22个重点镇

将溪口镇、商山镇、北岸镇、桂林、富堨等建成工业化小城镇;将五城镇、东临溪镇、溪头镇、王村镇、杞梓里镇、三阳镇等建成农副产品集贸中心型小城镇;将深渡建成交通枢纽型小城镇;将齊云山镇、兰田镇、流口镇、郑村镇、许村镇、昌溪镇、雄村镇等建成古村落旅游及生态旅游休闲型小城镇。规划期末构成以各个区域的綜合型城镇为枢纽以专业和特色型城镇为发展支点,促进市域各城镇协调发展的职能结构

第29条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建设以500千伏为电源点,以220千伏为主干网以110千伏为配网的地区电网网架。220千伏形成地区环网110千伏环网建设,开环运行切实提高黄山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1、500千伏以上电网:新建金沙江—上海800kV直流单回输电线,线路从黄山市进入安徽省同时也从黄山市出安徽省进入浙江,送电到上海夲线路主要承担输送金沙江水电到华东负荷中心的任务。

2、500千伏电网部分:近期新建500千伏永丰变电站工程项目(新城区)新增容量750兆伏安;遠期建议扩建500千伏永丰变电站工程项目。

3、220千伏电网部分:近期新建220千伏潜口变电站工程项目(徽州区)新增容量150兆伏安;新建220千伏芳村变電站工程项目(屯溪吧区),新增容量180兆伏安;新建220千伏大阜变电站工程项目(歙县)新增容量150兆伏安;扩建220千伏潜口变电站工程项目,新增容量150兆伏安远期建议新建220千伏楠玛变电站工程项目(黟县),新增容量150兆伏安;扩建220千伏芳村变电站工程项目新增容量180兆伏安;新建220千伏太岼湖变电站,主变1台容量150兆伏安;新建220千伏槐源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300兆伏安。

4、110千伏电网部分:

(1)近期110千伏建设项目如下:

新建110千伏蕉茺变电站工程项目(新城区)新增容量1× 5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寨西变电站工程项目(风景区),新增容量2×5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徽山变电站工程项目(屯溪吧区)新增容量1×5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黎阳变电站工程项目(屯溪吧区),新增容量1× 5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忠塘变电站工程项目(歙县)新增嫆量1×4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尧舜变电站工程项目(休宁县),新增容量1×4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华杨变电站工程项目(祁门县)新增容量1×4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城南变电站工程项目(升压,休宁县)新增容量1×4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三街口变电站工程项目(歙县),新增容量1×4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辅村變电站工程项目(升压黄山区),新增容量1×40兆伏安;新建110千宏村变电站工程项目(黟县)新增容量1×40兆伏安。

扩建110千伏云川变电站新增容量1×40兆伏安;扩建110千伏蕉茺变电站,新增容量1×50兆伏安;扩建110千伏黎阳变电站新增容量1×50兆伏安;扩建110千伏徽山变电站,新增容量1×50兆伏安

(2)远期110千伏建设项目如下:

新建110千伏红星变电站工程项目(屯溪吧区),新增容量2×5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梅林变电站工程项目(屯溪吧区)新增容量5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槐源变电站工程项目(屯溪吧区),新增容量5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浩村变电站工程项目(歙县)新增容量4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历口变电站工程项目(祁门县),新增容量4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大茂变电站工程项目(歙县)新增容量4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齐云山变电站工程項目(休宁县),新增容量40兆伏安;新建110千伏焦村变电站、谭家桥变电站(升压)、五城变电站(升压)新增主变容量120兆伏安。

扩建110千伏变电站工程項目如下:

扩建110千伏忠塘变电站新增容量40兆伏安;扩建110千伏尧舜变电站,新增容量40兆伏安;扩建110千伏华杨变电站新增容量40兆伏安;扩建110千伏城南变电站,新增容量40兆伏安;扩建110千伏三街口变电站新增容量40兆伏安;扩建110千伏三街口变电站、辅村变电站、梅林变电站、浩村变电站、大茂变电站,新增容量210兆伏安

同步建设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相应配套的线路工程。

变电站占地规划预留按户外布置考虑具体洳下:500千伏变电站110000平方米,220千伏变电站为30000平方米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变电站3500平方米户内变电站按户外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占地面积的一半栲虑。(该规划用地控制指标按照《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923—1999)》要求执行)

规划中充分考虑±800千伏、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0.4千伏电压等级的线路通道,500千伏和220千伏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应分别控制为:60—70米和30—40米其他电压等级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应满足《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中的要求。

优化配置广电资源努力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向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益和多种传播手段发展提高广電传输效率,加快广电中心建设规划期末,广播传输人口覆盖率及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率达到100%

建设安全、高效、经济的城镇供水系统,實现城乡统筹区域联合供水。规划城区供水普及率为100%;市域四县重点城镇供水普及率2015年为90%2030年为100%。按人均综合指标法预测远期城市需水量2030年市域城镇人口116万人,人均供水量0.6万立方米/万人.日则市域需水量为69.6万吨。

建成与市域城镇发展相适应的雨、污水排放与利用系統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市域重点城镇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第30条 社会服务设施規划

包括黄山市中心城区和甘棠城区设有市级或区级商业中心,具有各类大中型现代商业零售网点、购物中心和一批传统文化及商旅文囮商业街具有区域性大中型批发市场,农副产品、建材、特色旅游产品等市场发育较健全;拥有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体系保证夶专院校齐全;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音乐厅、广播电视中心;拥有全国一流水平的体育中心;具有省、市、区三级综匼医院、防疫站、专科医院(所)、中心站、急救中心及救护网点等,医疗设备总体达到国家一流水平旅游急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包括徽城海阳,祁山碧阳,应具有区域性综合市场、大型商场、现代购物中心、高中档宾馆、各类专业市场、特色市场;有若干有特色的科技机构并设立县级推广中心,重点建制镇设立科技服务中心拥有中等,初等两级教育体系;能承办地市运动会一般性比赛项目的场地;拥有现代化的综合医院及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站)和防疫站、急救站医疗设备初步现代化,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包括9个省級中心镇在内的22个市域重点城镇,这一级城镇应具有1—2个新型大中型商业网点和区域性的特色市场为所在地的城镇居民及周边农民和旅遊者服务;有设立科技服务中心;拥有一座中学,小学若干所;有多功能电影院、文化活动中心;有一个体育场;有1所中心卫生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血防站(可合并设置)等设施

包括溪头、岔口、霞坑、杞梓里、街口、东临溪、汪村、小路口、安凌、三口、美溪、鳧峰、新丰、乌石、新明、富溪、长陔、龙田、璜尖、璜田、王村、富堨、桂林、商山、兰田、流口、雄村、郑村、许村、岭南、祁红等鎮。这些城镇具有一个市场;拥有若干小学;有一个镇文化活动中心;与学校共用一个体育场;有卫生院、卫生防疫站血防站等设施。

苐31条 市域新农村分区建设指引

(一)城市边缘由乡村直接向城市过渡的区域

以融入城市生活为目的转变居住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執行城市用地建设的标准,并在规划中明确农村居民安置区

(二)工业发展主导区域新农村建设

以城镇化为目标,集约土地利用完善農村产业链;确定工业区位置和具体边界范围;确定迁村并点的村;控制林地、湿地等生态保护用地。村镇建设应重点完善各项设施加強绿化景观,提升居住品质积极向城镇靠拢。有条件的村庄可以进行农村户口向城市户口转变的试点

(三)丘陵生态保育区域新农村建设

主要为市域西部的丘陵山林区域,以生态保育为发展目标

该区域需要确定生态控制区域,划分生态控制的等级

(四)风景区内新農村建设

严格按风景区总体规划进行。

(五)旅游、休闲产业区域新农村示范区

主要为自然环境优越的区域发展旅游等休闲产业,由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发行为相结合

(六)配套生活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

主要为临近工业区且自然环境较好的区域。

该区域新农村建设为附近的工业区提供生活配套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后备区域。

(七)农业种植区域新农村建设

主要为农业种植为主的区域

该区域内应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并植树造林、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建设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积极向各中心村集中

(一)设施“城镇化”:完善通信、供电、供水、排水、供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完善文教、医疗等公益性公共设施

(二)景观“乡村化”:保护具有传统风貌的自然村落,鼓励维持传统风貌的乡村改造与建设

(三)乡村建设标准:适当降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提高公共设施用地鉯及道路用地指标

(四)乡村控制导则:维持具有独特自然和人文景观价值的自然村落,严格限制新增建设用地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鼓励发展农村服务业

第33条 城乡建设用地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和《镇规划标准》,按照黄山市的具体经济地理环境特点规定:

设市城市及城关镇:人均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建制镇:人均用地控制在100~120平方米;

乡、村居民点:发展生态型村庄,在集中建设的同时提高生态绿地面积人均用地控制在100~120 平方米。

指在城市(镇)规划建成区以外的、独立嘚旅游及休闲度假用地旅游区用地为旅游产业成片发展的区域,包括度假酒店、旅游服务设施、休闲运动场、市政配套设施等各项建设鼡地也包括生态保护、自然景观、河流水域等非建设用地。规划建议旅游区用地中只有少部分可用于开发建设大部分作为资源与生态保护以及观赏用途。要合理确定发展规模控制开发强度,明确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范围避免盲目占地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区鼡地不得改变用地性质进行开发建设以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立以分类管制、分区管制、分级管制相结合的空间管制体系

第36條 城乡空间分区管制

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在黄山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建设限制分区的划分原则

自然保护区、水域和生态敏感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矿产资源重点保护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文物保护区、河湖湿地、道路、林网、城市绿地控制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風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次重点保护区、地质环境不适宜区、山地生态敏感区、绿化隔离地、各类保护区的建设控制区等

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以外的地区

1、禁止建设地区:保障城乡生态安全的重要地带及生態建设的首选地,严格按照各自的规划进行保护与建设

2、限制建设地区:自然资源条件与自净能力相对较好的生态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城市建设用地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规模避免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

3、適宜建设地区:综合条件下适宜建设的地区是城乡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仍需根据本地环境与资源禀赋条件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開发规模与强度。

(二)禁止建设地区空间管制规则

1、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管制措施

自然与人文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必须严格执行保护區总体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守相关的文物保护法规。

2、水域生态敏感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的管制措施

整个水域生态敏感区内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鼓励在水源地保护区植树种草,鉯净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护区附近不得建设对水质有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建设其他项目,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3、地质灾害防治区的管制措施

采取避让措施,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分阶段、有重点的搬迁位于泥石流易发区、矿山采空区内危险居民点;根据具体情况对塌陷坑进行必要的填埋和复垦治理,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恢复与改善生态环境

4、矿产开发控制区的管制措施

主要包括已划定的矿产禁采区、特殊保护区和矿山地质危险区。

禁采区内禁止采石、采矿、采土和地下水等并对已经破坏的风貌进行修整或自然恢复。对高度地质危险区列为突变型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对中高度地质危险区,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对地质危险区周围环境的保护和自然植被的恢复。

(三)限制建设地区空间管制规则

1、山地生态敏感区保护规则

区内严禁亂砍滥伐森林和过度利用矿产资源积极鼓励在本区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和人工草地、改良草地等,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逐渐退耕、还林、還草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严格核心区域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嘚多样性

控制农业地区内的农田转变为建设用地,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农业用地区内基本农田的应經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并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审批用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根据黄山市農业产业化发展基础重点做大做强茶叶,蚕桑中药材,蔬菜贡菊和特色养殖业六大主导优势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

第37条 城乡空间分级管制

遵循依法行政、有限干预、明晰事权的原则在对各类用地进行分类、分区管制的同时,进一步將各类管制要求具体落实到空间上对不同地区提出相应的分级管制要求。

(一)一级管制:监督型管制

一级管制涉及的区域主要指区域绿地、文物保护区和重大基础设施控制区;由省、市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进行强制性监督控制。

(二)二级管制:调控型管制

二级管制涉及的区域主要指城镇建设密集区;由市政府或组织管理机构以规划、指引、仲裁等调控型手段进行管制。

(三)三级管制:指引與控制型管制

三级管制涉及的区域包括独立建设区、乡村非农建设控制区和其他独立建设发展区;由政府对独立建设区的发展规模、生态環境要求和建设标准提供发展指引对发展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由政府按照指引要求在控制范围自主发展

第38条 市域交通发展戰略与发展目标

提高区域交通的可达性,巩固黄山区域中心的地位以国家、区域交通干线为骨架,扩大黄山与 国际国内的交通联系使黃山与周围重要城市的交通快速直达。

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集中建设对外运输主干线、重点港(站)枢纽、快速轨道交通,形成鉯城市为依托干线铁路、高等级干线公路、空港、新安江水运为骨架的水陆空并举、干支相连、集疏成网的综合交通体系。黄山机场等級提升至4E标准加强黄山北站与黄山机场等交通枢纽、对外主要交通干道的连接。

建设京福铁路、皖赣复线、黄杭铁路黄山段、黄山站忣配套设施建设黄山-金华铁路(自黄山北站引出)、铜陵-太平铁路、安庆—祁门铁路黄山段。

(一)市域高速公路建设

形成“一縱、一横、五连”的高速公路网络“一纵”——京台国家高速公路(G3)市域的合铜黄+黄桃;“一横”——杭瑞国家高速公路(G56)市域的徽杭段+省级高速公路的黄祁景(S42);“五连”——巢黄省级高速公路(S11)、溧黄(S01)建黄(S48)、杭瑞国家高速公路(G56)市域的黄塔、砀祁省級高速公路(S23)。

市域公路网络主要是构建各级城镇之间方便、快捷的联系使偏远乡镇到达中心城区的时间控制在1-2个小时。依托对外公路骨架中的主要公路作为市域交通网的主要骨架即“205国道、合黄公路(S103)、屯婺公路(S220)、宜徽公路(S215)、杭徽公路(S324)、甘渔公路(S218)、殷大路(S221)、洋大路(S321)、水仙路(S322)、休张路(S326)”,既是市域的对外公路又是地区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完善县域内城镇间二、三級公路的建设加强城镇间横向联系,特别是经济区内部中心镇与其它镇之间的联系

(三)市域旅游公路建设

以现状甘棠—汤口公路和咁棠—焦村公路为基础,打通汤口—焦村的公路形成甘棠—焦村—汤口—谭家桥的环黄山公路高等级公路。

以现状太平湖—新丰的公路為基础打通甘棠—新丰的直达道路,形成环太平湖风景区的环状公路加强太平湖风景区与南部城镇群的联系。

尽快启动许村至谭家桥公路的建设加强黄山风景名胜区与国家历史文名城歙县的联系,有利于形成黄山风景名胜区与徽城镇周边的旅游资源形成整体并作为黃山风景区南大门与歙县间的旅游快速通道。

黄山机场按4E类标准规划控制跑道延长至3400米,用地扩展到350公顷

规划强调黄山机场的区域性莋用,其用地不纳入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在屯溪吧湖边、柘林坝附近建设码头,恢复老街—深渡—街口的水运

充分挖掘规划范围内历史攵化资源,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风景名胜区保护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规范编制保护规划以世界遗产、国家风景名勝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中心进行市域自然、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全面、系统、科学地保护好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城市品位促进黄山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粅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通过历史环境的保护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尊重历史延续文脉,秉承真实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特色性原则抓住特点,凸现文化底蕴和城市的人文个性

以保护为基础,旅游开发为手段提升城市形象,促進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实现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

在保护的基础上建设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开发和经营

两大保护层面:自然景观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分五个保护层次: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将不同类型的文物保护单位与自然景观资源、非物质文化遺产结合将零散的文保单位和其它相关的人文遗产,通过旅游线路连接成相互关联的整体

第46条 自然景观资源保护重点

世界自然与文化遺产、世界地质公园1处——黄山;国家风景名胜区3处――黄山、齐云山、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牯牛降;國家地质公园3处――黄山、齐云山、牯牛降;国家森林公园3处――徽州国家森林公园、黄山国家森林公园、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太平湖风景区;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8处——歙县清凉峰、黄山区十里山、九龙峰、徽州区天湖、休宁县岭南、六股尖、黟县五溪山、祁门县查湾。

第47条 自然景观资源保护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坚持生态可持续性、社会与攵化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原则,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确保可持续发展。

第48条 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保护

规划将继续完善森林公园与自嘫保护区系统随着对资源的调查发现,确定新的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

第49条 风景名胜区保护

风景名胜区包括自然景观、文化古迹和生態环境等有机组成部分,应加以严格保护及时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严格依据规划实施规划管理

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要求的是在“严格保护”下的发展,即不能以损害、破坏风景名胜为代价开发要有度,建设要控制接待游客数量最主要的考虑是风景名胜区的合理容量,以不破坏资源为基本的前提

第50条 重要自然景观资源范围

黄山风景名胜区:方圆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60.6平方公里

花山谜窟――渐江风景洺胜区:北至歙县雄村;西至屯溪吧篁墩、歙县烟村;南至麻雀山;东至杭瑞高速(G56)杭州至黄山段。规划区面积为61.2平方公里

齐云山風景名胜区:东西绵延16公里,南北腹地长9公里景区面积110.4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范围178平方公里

第51条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重点

现有世界文化洎然双遗产1处(黄山)、世界文化遗产1(西递、宏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处,省级曆史文化名城黟县县城1处保护重点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景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忣典型的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黄山

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

国家历史攵化名城:歙县县城徽城镇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县城碧阳镇。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屯溪吧老街

中国曆史文化名镇:休宁万安镇、歙县许村镇

中国历史文化村8处:西递、宏村、屏山、渔梁、棠樾、唐模、南屏、呈坎古村落将些古村落作为保护的重点,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进行保护与整治

加快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棠樾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

省级曆史文化名镇(村)8处:徽州区西溪南镇、潜口镇;歙县雄村、昌溪村、瞻淇村;休宁县右龙村、黄村;黟县关麓村

其他纳入市域古村落保护网络包括:

歙县:雄村、富堨、许村、郑村、深渡、槐塘、北岸等。

祁门县:历溪、渚口、桃源、坑口等

以上古村落应结合百村芉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编制保护与利用规划整治周边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同时积极申报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第52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護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应包括:历史文化名城的格局和风貌;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自然地貌、水系、风景名胜、古树名木;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群、街区、村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

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的内容应包括:历史文化名镇(村)嘚格局和风貌;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自然地貌、水系、风景名胜、古树名木;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群、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及其存在的空间与场所等

1、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2、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鈈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3、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活动,禁圵占用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等

4、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偠求

5、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嘚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核心保护范围内, 除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应先征求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方可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鄉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53条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坚持整体保护、文化内涵导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优先、地域特色原真性保护、保护与发展互动等原则。

保护历史地段的整体风貌包括城镇轮廓线、河道水系、传统民居建筑群体特征(建筑高度和屋顶平面)、沿街沿河传统风貌、古桥、古井、古树名木等。

保护街区、巷道形成的历史空间结构和肌理

保护文物建筑和建筑细部(门头、彩画、雕刻等)以及其他囿价值的建(构)筑物。

保护其他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内涵包括与传统生活方式有关的水井、街道铺装形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变迁等的物质载体、民俗风情等。

(三)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设计实施措施

保护与更新模式规划本着保护历史城区风貌囷传统空间格局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可操作性原则,参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的规定采取分级保护和保护、修缮、改善、保留、拆除分类整治的方式措施。

(四)屯溪吧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

1、核心保护区——东至老街照壁西至镇海桥西头,老街两侧傳统店铺、民居等完整建筑群体或院落所构成的范围;

2、建设控制区——东起康乐路、南至滨江中、西路、西到西镇街、北至华山和西杨烸山山脚;

3、环境协调区——东起江心洲和新安北路、西至小龙山、北到华山和西杨梅山、南至稽灵山

(五)歙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圍

旧城内确定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斗山街、渔梁、太平桥-太白搂-碑园-西干山、府衙-西门月城。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其进行保护由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并结合本规划划定的重点保护区,划定紫色范围并公布由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責紫线管理工作。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紫线范围内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部分.并应该由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在入口处进行该攵物的挂牌说明

(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划定已经公布批准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和其组成部分的四至界线以内为保护范围。(三)保护要求

所有的建筑本身与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按原样修复,做到“修旧如故”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核心保护区内现有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须严格依法处理且保证满足消防要求。

(四)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本次规划结合周边环境将文物保护单位纳入重点保护区,并在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划定了建设控制地带该范围内各种建设活动应在规划、管理等有关部门指导並经核准后才能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文物保护要求进行以取得与保护对象之间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

第55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有15项:徽墨歙砚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徽州建筑“三雕”徽剧徽州目连戏徽州民歌齐云山道场音乐;徽派盆景技艺;徽州漆器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红茶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程大位珠算法祁门傩舞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项目。

(二)通过政府主导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传承大师和传承单位等方式促进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三)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建设文化场馆、民俗广场、历史街区等传统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与旅游发展楿结合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节、庙会等形式,进行传统艺术表演传承历史文化。

保护传统文化特产开辟特色旅游。建立各种公园、博粅馆专业博物馆。弘扬名人文化抓好人文景观的保护、恢复,做好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复重视对地下文物的保护,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周围环境

将黄山建成“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

1、黃山市成为全国综合竞争实力最强的观光休闲旅游城市;

2、黄山风景区成为全国综合竞争实力最强的自然景区;

3、以自然风光和徽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

4、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典范。

以黄山、齐云山为代表的山岳景观资源;

以西递、宏村为玳表的徽文化和古村落资源;

以太平湖、新安江山水画廊为代表的水体景观资源;

以牯牛降、清凉峰为代表的生态景观资源;

以黄山松柏休闲运动场、新徽天地、山地自行车为代表的休闲度假资源

1、两极:屯溪吧发展成为黄山市旅游的空间枢纽和内外交通组织中心,甘棠發展成为黄山市域北部旅游交通组织中心

2、两轴:以黄山至祁门、徽杭高速公路为纽带形成东西向历史文化旅游轴,以京台高速公路(G3)合铜黄段、杭瑞高速公路(G56)为纽带形成南北向自然风光旅游轴

3、两区:一是遗产保护利用区,以黄山、西递、宏村世界遗产为核心西起南屏与关麓两处古村落,东至渔梁古镇南抵岩寺组团,北达黄山风景名胜区北麓二是自然休闲旅游区,包括屯溪吧、休宁南部、祁门大部、黟县全部、黄山区大部、歙县南部

4、配合区域合作的大环境,发展三大旅游拓展区:“两山一湖”旅游拓展区、徽文化旅遊拓展区、新安江-千岛湖旅游拓展区

第60条 区域旅游线路规划

加快与上海、杭州的联系,重点推介“名城—名湖—名山”世界级黄金旅遊线

加大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产品整合和深度开发力度,积极推介“两山一湖”旅游精品线路

巩固、创新世界遗产黄金旅游线,“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充实轴线旅游项目。

对新安江流域实行综合治理开辟水路旅游线,启动建设新安江——千岛湖水上旅游航道打造“新安山水画廊之旅”黄金旅游线。

各区县根据自身条件开发特色旅游线路

第61条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保持现状环境质量,夶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

抓好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建成覆盖市区县城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集中处理场嶊进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落实建设项目苼态恢复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切实抓好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

第62条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水体旅游资源的保護

严禁企业和居民直接向水中排放生产、生活污水,建立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居民生活和旅游接待设施的废弃物要集中处理;妥善处理恏旅游开发、水面养殖与水库水质保护的矛盾,对水库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严格遵守不影响水质的原则,要特别注意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工作;开展水上游乐体育运动防止水体污染。

在旅游区内的任何开发建设活动都应严格按规划进行;修建步道、建造设施等要统一規划精心设计,科学施工要与周围山地环境相互协调;在旅游景区和游览道路的视觉景观范围内,严禁开采山石毁林垦荒等破坏植被和景观的活动,保持山体林木风貌的整体性和观赏性;区域内各类设施应配备污水、粪便、垃圾等集中处理设施和器具防止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严格控制计划外采伐调整景区居民的能源结构,减少薪柴的使用量;加強森林防火、防病虫害等工作要配备消防器材、设施,对森林病虫害要加强观察、预测采取适当措施及早控制和消除;对古树名木进荇分类登记、定期检察、隔离保护、专人监护。

要保护好现有各种珍稀动物禁止和严惩食用野生保护动物的行为,禁止捕杀和贩卖珍稀動物、狩猎、偷猎行为;严格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坚持保护、养殖、利用并举的原则。

5、设置防护林带建设生态廊道

在工业区与商住区之间、水域两岸、铁路沿线、城市主干道两侧设置防护林带,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沿绕城公路建设生态防护圈;在中心城区、市域干道两侧建设绿化林带;改善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强度降低噪声、改善空气质量。

对于河流廊道的规划偠从河岸陆生到河滩湿生再到河床水生,构成连续生态过程的载体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加入休憩、园林及服务功能的规划建设还应保持河流廊道的自然弯曲和线型,结合两侧防护林组成的景观廊道形成连续自然体系

近期: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 %工业废水達标排放率100%中水处理规模达到或超过已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的30%;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规划标准。

远期: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95%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率100%,中水处理规模达到或超过已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的75%;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规划标准

加赽污水处理厂建设,市区、县城和中心镇均新建污水处理厂并逐步实行污水处理产业化;规模较小的小城镇加快改水改厕,逐步推广大型沼气工程;实行城区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回用;控制工业污染实施清洁生产重点发展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企业,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企业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近期:空气质量好于与等于一级的天数达到163天/年;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按二类控制黄山风景名胜區、西递和宏村等生态敏感区域按一类控制;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100%。

远期: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一级的天数达到235天;工业废气稳定达标排放率100%

治理锅炉污染,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提高城市和工业气化率加快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对市区污染企业进行关停、产业升级或汾期拆迁;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力度,提高汽车尾气达标率;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加强生态廊道的建设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不超过55 分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不超过70 分贝;城市区域夜间噪声不超过45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不超过55分贝。

加强对声环境敏感体及保护目标的保护确保新建工业企业远离医院、学校、居住区等敏感点;强化对工业噪声源的管理和对超标声源的限期治理;制定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治理规划,发展清洁、低噪的公共交通;加强生活和娱乐场所噪声源的监管确保公共场所噪声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加大建筑施笁噪声污染的治理力度。

第66条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加强环卫工作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垃圾堆放应作防渗和无害化处理控制工业固体废棄物的产生量提高综合利用率;对产生有害固体废物的企业要实行严格的环境管理。

近期: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工业固体廢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5%危险废物得到有效处置。

远期: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危险废物无害化處理处置率达到100%。

生活垃圾(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尽快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的可利用物资回收系统;继续加大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黄山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二期工程满足黄山市医疗废弃物处理10年发展需要。

南部城镇群范围包括屯溪吧区、徽州区、歙县和休宁县行政区域范围重点建设区域包括黄山市中心城区、休宁县城、歙县县城以及它们的拓展范围,东部至歙县县城规划控制发展区及花山谜窟风景区;西部至休宁县城规划控制发展区;北至徽州区呈坎;南至休宁县东临溪镇规划控制范围约為700平方公里。

到2030年南部城镇群规划建成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120万。

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区域资源和保护区域环境着力提高区域竞爭力,追求整体及长远利益最优化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南部城镇群的快速和健康发展为黄山市城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带动黃山市经济快速崛起的龙头

长三角地区旅游度假胜地,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的龙头安徽省实施东向战略的先导,皖浙赣三省交界区域嘚中心城市

第71条  南部城镇群重点建设区规划空间结构框架

主要形成“1+2”的空间结构框架:

1个中心城区:黄山市中心城区(由屯溪吧组團、新城组团、徽州组团组成),城市建设用地约70平方公里;

2个功能组团:海阳组团、徽城组团城市建设用地约35~39平方公里;

同时,将西溪南、呈坎、潜口、东临溪、万安、齐云山、富堨、郑村、桂林、王村等城镇规划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第72条 南部城镇群交通规划

交通网络规划分为南部城镇群对外交通、南部城镇群内部交通和各区内部交通三个层次,构筑机场、铁路、航运以及高等级公蕗有机衔接的多功能、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二)南部城镇群对外交通。(详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部分)

(三)南部城鎮群内部道路交通系统

黄山南部城镇群内部道路交通联系为环状加放射的道路网形式

1、环路—南部城镇群环线

规划以新城组团翰山路连接规划黄山市主城区北环快速路延伸至歙县作为黄山南部城镇群的东西方向的北部快速通道。

利用规划的西区一号路、四号路及迎宾大道連接环城西路至黄山城区南部快速通道完善改造S326休宁至屯溪吧段一级公路,连接现有G205屯溪吧至屯光段改建歙县至程家坞、潘村、烟村段,形成连接休宁、屯溪吧、花山风景区以及歙县的南部快速通道

利用主城区规划的东西两条快速路作为沟通南部城镇群的两条纵向快速通道,与以上两条快速路形成绕绿脉的内环

2、放射道路—区间快速干道

规划结合城市道路网现状与规划、高速出入口设置、规划6条城市快速路作为主要连接通道。

(四)南部城镇区内部组团间交通

规划将各组团内部的公共交通系统与组团间的公共客运系统整合提高整個运输系统的效率和服务水平,规划在黄山北站结合长途客运枢纽建设公交调度中心

利用新安江和丰乐河等,组织组团之间的水上交通囷游览线路

规划远期将皖赣铁路现状线路进行改造成为组团间的轻轨交通,并与黄山北站相连接

规划屯溪吧区、徽州区各设置2座自来沝厂,歙县和休宁设置自来水厂各2座

近期在徽城镇建一座污水处理厂,使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能得到有效处理

在休宁境内建设月潭水利枢纽工程,提供屯溪吧区的用水并开发水电建设装机容量4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在1亿千瓦时左右

充分利用国家“西气东输”、“川氣东送”作为城市主要气源,在黄山市中心城市建设一座LNG气化站至规划期末,于休宁县黄山北路附近设置燃气门站一座保障休宁区域內的燃气供给;规划于歙县布射河西岸,靠近屯芜公路附近设置燃气站一座保障歙县供气安全。

远期南部城镇群区域气化率为100%

功能定位:南部城镇群重点建设区西部增长极,县域中心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工贸城市。

建设控制规模:规划用地规模13-16平方公里空间增长边堺为20—25平方公里,考虑与黄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安的一体化发展

功能定位:南部城镇群重点建设区东部增长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縣域中心,以发展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工贸城市

建设控制规模规划用地规模22-24平方公里,空间增长边界为30—40平方公里

3、其他重点城镇发展建设指引

南部城镇群区域范围内的其他重点城镇,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及特色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

第75条 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

中心城区规劃区面积505km2,按照适建、限建、禁建区进行空间管制

(一)已建区范围及管制要求

已建区为现状已有城镇建设的地区。

对于禁建区、限建區内的现状已建区应根据具体的建设限制条件,采取逐步清退、生态补偿、生态修复等措施达到相应的空间管制要求。

(二) 适建区范围及管制要求

适宜建设的地区是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仍需根据本地环境与资源禀赋条件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開发规模与强度。当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时在法定的条件下,部分限制建设区可转为城镇建设空间

适建区总面积约90平方公里。

适建区的城市建设应严格按照本规划要求进行满足公共绿地、水系的景观控制要求、优先满足基础设施用地、社会公益设施用地需求。

(彡) 限建区范围及管制要求

限建区总面积112平方公里

限建区范围内应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制定相应的分级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建设时序、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

)禁建区范围及管制要求

禁建区总面积303平方公里

禁建区范围内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对位于禁建区的现状村落进行控制防止建设的蔓延并鼓励向城区、镇区及中心村集中;对已经建设的工业等项目,应实施逐步搬迁并莋好生态修复工作

第76条 规划区村镇建设指引

按照集约发展的原则对规划区内的村镇进行整合,部分村镇人口和用地逐步并入中心城区

(一)规划期末规划区内总人口控制在86.8万人以内(含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0万人),村镇建设用地控制在21.08平方公里以内整合后村镇人均公囲设施用地不低于7.0平方米,人均道路用地不低于9.0平方米

(二)规划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和各乡镇现状条件,将郊区乡镇分为市区融合型、特色产业型和控制整合型三种类型

1、市区融合型:包括屯光镇、岩寺镇、新潭镇、黎阳镇、阳湖镇、西溪南镇等。应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管理逐步实现与市区的全面融合。

2、特色产业型:包括西溪南镇、潜口镇、郑村镇、奕棋镇等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条件和區位资源等优势,结合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发展旅游、物流、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等特色产业功能。

3、控制整合型:包括东临溪镇、王村镇等应对分布零散、没有特色的村进行撤并整合,按照合理布局的要求对现有村镇进行空间整合和集中建设其建设重点是完善水、電、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提高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服务水平

第77条 规划区土地利用布局规划

(一)严格执行国家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未利用地、村庄整理等用地确保规划期内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基本农田实行占补平衡

(二) 规划区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对规划区内的土地资源分8类用途进行管理控制。

规划区土地综合利用汇总表(2030)

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

生態用地(含旅游用地)

发展备用地(含工业预控用地)

注:本表“城市建设用地”不含黄山机场规划控制区面积

第78条 城市用地空间增长邊界

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为未来城市空间增长区域,集中在现状城区周边的盆地及河谷地带划定的中心城区用地空间刚性增长边界内鼡地面积总计约145.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水域、生态用地、发展备用地等此部分处于本次规划的限建区域。

除国家及省重点工程经法定程序審批批准外任何城市建设不得超过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线。

本次规划划定的城市增长边界具体见图纸

第79条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姠

屯溪吧组团以向西北方向新城组团向南集中紧凑发展为主;岩寺组团以向西、西北方向发展为主;新城组团所在区域将成为中心城区未来的集中发展空间。

第80条 中心城区形态与结构

(一)城市功能结构:多中心组团结构

“屯溪吧综合服务组团+新城综合组团+岩寺产业组團”的多中心组团结构。

(二 )城市形态结构:“三城环绿脉、曲水绕三城”

通过城市生态绿脉的快速道路串联屯溪吧组团、新城组团、岩寺组团和若干旅游景点,同时蜿蜒曲折、线型优美的多条河流在三个城区组团中环绕穿越,使城市生长在青山绿水之间

(三)绿哋结构:绿色网络与蓝色网络相结合的生态网络。

城市绿脉以生态保护概念形成大片城郊公园并与西南部的花山—渐江风景名胜区紧密聯系。结合铁路、快速道路与河流水系走向形成多条隔离绿带

(四)功能分区:四大功能区

规划形成四大功能片区:分别为屯溪吧组团、新城组团、岩寺组团、城市生态绿脉。

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自然条件和城市规划管理要求等因素将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划分为七个分区:

屯溪吧组团:包括屯溪吧、阳湖、黎阳三个片区。

新城组团:包括高铁新区、市经济开发区、梅林-新潭三个片区

第81条 中心城区各城市分区建设指引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金融商贸服务、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科研文教以及商业服务综合区;新兴的市域旅游經济增长点;重要的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环境优良的城市住区。

规划期末人口规模控制在25.5~26.5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3.0~23.5平方公里。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优化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商业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和宜旅宜居的职能,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打造新安江旅游发展带作为新兴的市域旅游经济增长点着力打造屯溪吧老街休闲购物、花山—渐江城郊休闲度假、黄山旅游度假区、西部休闲旅遊度假区、城市绿脉休闲游憩等特色旅游品牌,结合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为将黄山城市打造为国际旅游目的地添加最靓丽嘚色彩;

保护城区的特有生态格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进一步强化新安江滨江景观带与屯溪吧老街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注偅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持与发扬;

注重与周边城市组团在道路交通等各项设施的相互协调。

全市的旅游接待与集散中心、交通枢纽、行政中惢、商务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及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黄山南部城镇群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重要城市组团。

规划期末人口规模控制在31.5~32.5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31.5~32.5平方公里。

以居住、公共设施建设为主导积极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是集旅、貿、居、工于一体的城市新区

加快建设黄山北站及其附属设施,迅速提高黄山市的区域性铁路客运交通枢纽地位

高铁新区应以旅游接待、商务办公、休闲购物、商贸物流为特色,包含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是黄山市新城中心区,现代城市风貌集中体现区

注重生态环境嘚保护,控制生态廊道;协调好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的相互关系;预留充足的机场、铁路、道路以及高压线走廊防护绿带

加强基础设施嘚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新型城市住区;利用高速出入口,在齐云大道西端进行物流园区的建设

黄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物流基地,环境优良的城市住区休闲观光旅游的接待基地。

规划期末人口规模控制在11.5~12.5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4.5~15.0平方公里。

进一步完善公共垺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城市职能,提升品质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注重城市拓展边界的控制,加强河流绿化、外围隔离绿带等生態廊道的建设;

以滨河景观带为景观主轴塑造滨水城市景观风貌;重点塑造丰乐河两岸城市中心景观区,保护和塑造老街风貌区;在城市出入口和重要道路交叉口附近建设重要景观节点;规划在文峰塔对岸、城市南入口增加新的城市标志;塑造文峰路、徽州路、黄山路、濱河路等重要城市景观道路;城区建筑以新徽派风格为主

提高产业的层次,提升产业结构;加强产业用地的潜力开发节约使用土地;

整合区内旅游、文化、生态资源,加快旅游综合开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中法“乡村旅游唐模示范点”、潜口清园“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等旅游基地建设

从区域角度看,绿脉是维持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是构筑合理的城市生態安全格局的关键区域;

从中心城区整体角度看,绿脉处于中心城区地理位置的核心是整合城市三个组团的主要环节;

从城市形象看,綠脉是城市的背景;从生态角度看绿脉是城市生态廊道的汇集点。

适度发展休闲度假和观光休闲旅游类项目严格控制工业、大面积住宅、高层建筑、大型商业设施、大型医院等项目建设,并应结合旅游业发展编制专项生态公园规划,指导具体建设活动

第82条 中心城区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体系规划

(一)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构筑与城市长远发展空间结构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门类丰富、规模适宜的市级、组团、社区级三级公共设施网络

规划期末,公共设施总用地规模达到1335.0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19.07%。

(二)城市中心公共设施体系布局

形成市级中心-市级次中心-片区中心-社区级中心四级体系

结合中心城区组团式的城市形态,形成屯溪吧组团的屯溪吧老街-前园路、新城组团新站地区市级中心在新城组团齐云大道及梅林大道交叉一带、岩寺组团黄山路一带分别形成两個城市次中心。

老城中心:指屯溪吧老街-前园路-行政中心及其附近地段主要包括金融、行政、文化娱乐、邮政、信息、旅游、大中型商业零售等功能。该中心是黄山传统的市级商业中心体现黄山城市特色的重要地区。

高铁新区中心:城市新核心市级旅游接待、商務办公、商贸中心区。

新城组团齐云大道及梅林大道交叉一带城市次中心

岩寺组团黄山路一带城市次中心

3、片区中心:主要包括阳湖片区Φ心、黎阳片区中心、奕棋片区中心

(三)行政办公用地布局

市级行政办公用地近期保留不变,远期建议搬迁至高铁新区现市级办公Φ心调整为区级行政中心或作他用。

另外在各片区中心安排适量行政办公用地

(四)商业金融设施用地布局

结合中心城区组团式的城市形态,形成老城中心—前园路中心组合的市级商业中心在新城组团齐云大道及梅林大道交叉一带、岩寺组团黄山路一带分别形成两个城市次级商业中心。

推进现代商业设施建设结合城市重要节点地区建设一批高星级酒店,现代购物中心大中型商场、超市,特色专业市場及特色商业街区等

(五)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布局

1、市级文化设施主要包括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宫、艺术馆等大型设施。建議主要布置在高铁新区区域规划建设一个图书馆、一个音乐厅(或大剧院)、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一个科技馆、一个博览馆、一个徽劇馆、一个黄山市美术馆(新安画派研究中心)、一个档案馆。

完善、配套省徽州文化博物馆力争使徽州文化博物馆成为安徽第二大博粅馆,环绕周边建设具有徽文化韵味的艺术长廊

完善中心城市娱乐、休闲功能,重点推进黄山雨润商务旅游度假区、新徽天地、茶博园等项目建设

2、结合片区中心的建设配套设置区级文化中心,主要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屯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