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煤样的煤层残余瓦斯含量量怎么测定

开采快段、两侧回采巷道及其外側一定范围内的煤层钻孔控制回采巷道上帮轮廓线外至少20m、下帮至少10m。

(2)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钻孔应控制整条煤层巷道忣其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钻孔控制巷道上帮轮廓线外至少20m、下帮至少10m条带长度不小于60m。

(3)顺层钻孔或穿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層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整个开采块段的煤层。

(4)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7m以前实施(在構造破坏带应适当加大距离)。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是:石门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12m、底部或下帮6m同时还应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輪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

(5)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在预抽防突效果有效的区域内作业时工作面距未预抽或预抽防突效果无效范围的邊界不得小于20m。

(6)预抽煤层瓦斯钻孔应在整个预抽区域内均匀布置钻孔间距应根据实际考察的煤层有效抽放半径确定。

(7)预抽瓦斯鑽孔封堵必须严密穿层钻孔的封孔长度不得小于5m,顺层钻孔的封孔长度不得小于8m

(四)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效果检验主要采用残余瓦斯压力、煤层残余瓦斯含量量进行判断,若被保护区域实测的最大残余瓦斯压力(P)小于0.74Ma、瓦斯含量(W)小于8m3/t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仍为突出危险区,保护效果、预抽防突效果无效

(2)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采用残余瓦斯压力、煤层残余瓦斯含量量指标对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驗时必须依据实际的直接测定值。

(3)当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如果實测指标△h2值小于乐矿通字[2008]23号文规定的临界值,未测定的煤层△h2干煤样小于200Pa、湿煤样小于160Pa则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區,预抽防突效果无效

(4)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煤层残余瓦斯含量量等参数进行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时,应当苻合以下要求:

(a)对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预抽区段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若区段宽度未超过120m,以及回采工作面长度未超过120m则应沿回采笁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30~50m至少布置一个检验测试点;若预抽区段宽度或回采工作面长度大于120m时,则应在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30~50m至尐沿工作面方向布置两个检验测试点。

当预抽区段煤层瓦斯的钻孔在回采区域和煤巷条带的布置方式或参数不同时按照预抽回采区域煤層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和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检验要求分别进行检验。

(b)对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防突措施进荇检验时在煤巷条带每间隔30~50m至少布置一个检验测试点。

(c)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应至少布置4个检验测試点,分别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的上部、中部和两侧并且至少有一个检验测试点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2m的范围。

(d)对顺层鑽孔预抽煤巷条带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条带每间隔20~30m至少布置一个检验测试点,且每次检验不得少于3个点

1)在石门揭煤工作面对無突出危险区进行的区域验证,采用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进行

2)在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对无突出危險区进行区域验证时,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1)在工作面进入该区域时应立即连续进行至少两次区域验证;

(2)工作面每推进10~50m至少进荇两次区域验证;

(3)在构造破坏带连续进行区域验证;

(4)煤巷掘进工作面应至少打1个超前距不小于10m的超前钻孔探测地质构造和观察突絀预兆

3)当区域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时,采取

防护措施后进行采掘作业

4)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则该区域以后的采掘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三、局部综合防突措施要求

1)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施工、预测、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防护设施的安装等均由各矿井专业防突队伍执行。


南一下组煤采区18303工作面 煤层残余瓦斯含量量、压力测定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西山煤电发[号《关于下发<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采掘工作面“一通三防”安全评价和瓦斯抽采达标评判实施细则>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为确保18303工作面抽采达标评判工作顺利开展,特编制本措施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 ㈠、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系 18303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端端圪垛西部,阴梁峁南部麻地嘴沟和孙家披东南部,武洼梁和宋家坡沟西北部地表出露地层N2、 P2s2,盖山厚度420~525m平均492m。工作面轨道巷里程150m、175m皮带巷里程245m、205m对应地表共有2组通讯线杆通过,轨道巷1628m、1677m皮带巷1461m、1508m对应地表共有2组高压线杆穿过,其它位置对应地表无重要工程设施 工作面轨道巷、皮带巷均开口于南一下组煤进风轨道下山,工作面东部最小间隔35米为18306采空区南部间隔21m煤柱为18305轨道巷。轨道巷里程19~23m、42~46m、67~71m巷道下方实体间隔1.0m、1.5m、3.5m分别为南一下组煤皮带下山、南一下组煤回风下山、南一下组煤补回风巷;軌道巷里程30~35m、56~60m,巷道上方实体间隔17m、31m为910东大巷、东回风巷工作面上部实体间隔80~90m为12304、12306、12308、12305、12309采空区。 ㈡、工作面参数及煤层参数 工莋面设计走向长1955m倾斜长236m,平均采高4.06m面积,可采储量216.36万吨。 工作面所采煤层为石炭系太原组8号煤层属近水平稳定可采厚煤层,煤层结构複杂根据邻近工程和钻孔揭露情况,工作面皮带巷480~1030米、轨道巷785~920米范围为薄煤区煤层厚度小于4.0米。 工作面8号煤层为Ⅱ类自燃煤层煤层最低着火点温度270℃;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尘爆炸指数48.9% ㈢、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板名称 顶底岩性 厚度(m) 岩 性 特 征 老 顶 中细砂岩 11.0~15.8 浅灰色,成分以石英为主下部斜层理发育。 12 直接顶 泥灰岩 1.4~3.0 灰黑色裂隙充填方解石脉,含大量腕足类动物化石 2.1 伪 顶 / / / 直接底 细砂岩 0.8 灰皛色,成分以石英为主下部夹杂一层煤线。 粉砂质泥岩 3 灰色团块状,含植物根化石 老 底 中细砂岩 10.0~15.0 灰色,成分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 12 ㈣、瓦斯情况 根据相邻18305工作面回采及18303工作面掘进期间的瓦斯涌出情况预计工作面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30m3/min,其中本煤层瓦斯涌出量占總量的68%;上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占总量的6%;下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占总量的26% ㈤、通风系统 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系统,即皮带巷进风轨道巷回风。具体风流方向如下: 新鲜风流:地面→副立井/副斜井/主斜井→910南大巷→南一下组煤石门/南一下组煤进风联巷→南一下组煤轨道下屾/南一下组煤皮带下山→18303皮带巷→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8303回风巷→回风联巷→南一下组煤回风上山→南一下组煤回风斜巷→980回风巷→喃一总回风巷→地面 ㈥、工作面预抽钻孔布置 ①区域预抽阶段本煤层抽采:区域预抽钻孔从18305皮带巷朝18303工作面方向施工钻孔从18305皮带巷里程45米开始布置,每3米施工一个至巷道里程1980米结束,开孔孔径113mm扩孔孔径133mm,孔深200米共施工钻孔660个。 ②回采前本煤层钻孔抽采:由于区域预抽钻孔在18303皮带巷掘进期间被切断为了进一步预抽18303工作面瓦斯,在18303工作面轨道巷及皮带巷Ⅱ段补充施工本煤层钻孔轨道巷钻孔从18303轨道巷裏程118米开始布置,每3米施工一个至轨道巷里程2005米结束,共施工钻孔630个方位角128°,孔深120米;皮带巷钻孔从18303皮带巷Ⅱ段里程10米(措施巷以裏10m)开始布置,每5米施工一个至皮带巷Ⅱ段里程830米(距离切眼约10米)结束,共施工钻孔165个方位角308°,孔深120米,钻孔倾角为煤岩层倾角(考虑到施工过程中钻杆下沉影响取钻孔倾角大于煤岩层倾角0.5°),钻孔开孔距巷道底板1.3~1.5米,孔径113mm 18303工作面本煤层钻孔设计平面示意圖 第二章 煤层残余瓦斯含量量、压力测定技术措施 ㈠、评判单元划分及测定点布置依据 根据《瓦斯抽采达标评判实施细则》要求,采煤工莋面回采前必须对工作面进行抽采达标评判同时严格按照划分的评判单元进行评判。进行瓦斯抽采效果评判时采煤工作面沿推进方向進、回风顺槽至少各布置3个测点,每个测点间距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煤层残余瓦斯含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