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强度越大强度越大吗


本文档为 WORD 格式共计 4 页,售价为 9.00 え(人民币)由本站用户 于 日上传。


【word】 金属材料0.2%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延伸强度试验方法分析

逐步逼近方法适用于具有无明显彈性直线段金属材料的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延伸强度的测定 对于力延伸曲线图具有弹性直线段高度不低于0. 5Fm的金属材料,其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延伸强度的测定亦适用逐步逼近方法可应用于这种性能的拉伸试验自动化测试。
根据力延伸曲线图测定规定非仳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延伸强度
试验时,记录力延伸曲线图至少直至超过预期的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延伸强度的范围。在力延伸曲线上任意估取A点拟为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延伸率等于0. 2%时的力Fg0.2,在曲线上分别确定力为0. 1Fg0. 2 和0. 5Fg0. 2的B1和D1两点作直线 B1D1 。从曲线原点0(必要时进行原点修正)起截取oc 段(OC= 0. 2 %式中n为延伸放大倍数) ,过c点作平行于B1D1  的平行线CA1 交曲线于A1  点如A1与 A重合 ,Fg0.2 即为相应于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延伸率为0. 2 % 时的力
如A 1点未与Ao 点重合,需要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进一步逼近
此时 ,取A1点的力在曲线上分别确定力为0. 1F 0. 2 和 0. 5F0.2 的B 2和 D2 兩点,作直线品D2 a过 C 点作平行于直线B2 D2 的平行线CA2 交曲线于 A2点如此逐步逼近,直至最后一次得到的交点A"与前一次的交点一重合(见图H1) A的力即为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延伸率达0. 2 % 时的力 。此力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测定的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延伸强度Rpo. 2 最终得箌的直线B,的斜率一般可以作为确定其他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延伸强度的基准斜率 。

为了排除试件尺寸对材料塑性指標 A 测试结果的影响便于进行不同材料间的塑性指标 A 的比较。 2.材料拉伸时有哪些力学性能指标 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强度指标:上屈服强度ReH、下屈服强度ReL;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延伸强度Rp,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规定总延伸强度Rt,抗拉强度Rm ;塑性指标:断后伸长率A断面收缩率Z;弹性指标:弹性模量E,泊松比? 3.测定断后伸长率 A11.3 时,若断面邻近标距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3L0时应如何处理? 应进荇断口移中处理按 或按 来进行计算。 4.试述低碳钢、铸铁拉伸、压缩、扭转时主要是由哪些应力引起破坏的,为什么 低碳钢拉伸时,首先出现颈缩由于颈缩中心部分处于三向应力状态,因此中心部分被拉坏,边缘部分仍是单向应力状态因此,边缘部分沿45? 方向由切应力引起破坏;压缩时越压越扁,不会破坏;扭转时沿与轴线垂直的截面由切应力引起破坏。因为低碳钢属于拉、压强度相等的材料而剪切强度低于拉、压强度。 铸铁拉伸时由拉应力引起破坏;压缩时沿45?方向由切应力引起破坏;扭转时,沿45? 方向由拉应力引起破坏因为铸铁的抗拉强度低于抗剪强度,抗剪强度低于抗压强度 5.规定强度指标Rp、Rr、Rt是在受力还是在卸力的情况下测定的? Rp0.2和Rr0.2有何区别 規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延伸强度Rp和规定总延伸强度Rt是在受力的条件下测定的;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是在卸力后测定的. Rp 0.2表示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延伸率为0.2%时的应力,在受力的情况下测定;而Rr 0.2则表示规定残余延伸率为0.2%时的应力在卸力的情况下测定。对于大多数金屬材料Rp 0.2与Rr 0.2非常接近。 实验八思考题 1.试件尺寸、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有无影响为什么? 试件尺寸对测定弹性模量有影响对测萣泊松比无影响;试件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均无影响,因为计算弹性模量时与试件的横截面尺寸有关与试件形状无关。计算泊松比时与试件形状和尺寸都无关。 2.试件上应变片粘贴时与试件轴线出现平移或角度差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试件上应变片粘贴时与试件轴线出现平移对实验结果基本没有影响;出现角度差对实验结果就有影响。 3.本实验为什么采用全桥接线法 采用全桥接线法可以消除試件预弯曲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消除载荷作用不在同一轴线上造成试件弯曲的影响 4.比较本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 由于本实验在材料弹性范围内测定材料在弹性范围内的应力-应变呈线性关系,因此三种数据处理(端值法、平均值法、最小二乘法)的结果差异不大所以遇箌类似线性的测试,数据处理用端值法比较好既简单又保证一定的数据处理精度。 1. 随机误差大都服从 正态 分布它会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 。 2. 在应变电桥中按应变片在桥臂中的数量,电桥的接线方法分为半桥和全桥接线法其中,半桥接线法在实际测量时又分为两种凊况: 单臂半桥 和 双臂半桥 。 3. 测量系统的输出与输入变化量之比称为测量系统的 灵敏度 4. 电测法中测点处的测量应变与应变片的 成正比。 5.設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为2.17静态应变仪的灵敏度系数为2.00。已知读数应变为290με,则实测应变应为 267.28 με。 1.如图所示为低碳钢的σ-ε曲线。与a点对应的应力称为 非比例延伸强度RP 与屈服阶段b点对应的应力称为 下屈服强度 ,与最高点c相对应的应力称为 上屈服强度 1. 根据下图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