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写出经口感染可传播哪些微生物传播方式,所致病如何

第十五章 肠道感染细菌 Enterobacteriaceae 概述 肠道感染细菌是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从而感染人体的细菌。 主要包括: 肠杆菌科细菌 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 幽门螺杆菌 弯曲菌属 肠 杆 菌 科 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杆菌大多是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少数是致病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伤寒沙门菌等 肠杆菌科共同特性 1.形态与结构: G-杆菌,多数有鞭毛、 有菌毛;少数有荚膜,无芽胞 1)菌体抗原(O抗原): 特异性多糖,耐热;失去后产生S-R变异 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 2)鞭毛抗原(H抗原): 位于鞭毛蛋白不耐热;失去后运动消失,O外露(H-O变异) 刺激机体产生IgG抗体。 3)荚膜抗原(K抗原): 位于O抗原外围为多糖,不耐热阻止O凝集。 肠杆菌科共同特性 5. 抵抗力: 不强能耐胆鹽,如:氯消毒饮水 6. 变异: 耐药性变异,H-O抗原和S-R菌落变异 第一节 埃希菌属Escherichia 有5个种,大肠埃希菌(E.coli)是最常见的 大多数是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    肠外感染  有些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引起人类腹泻,统称致病性大肠杆菌 常作为水源、饮水、食物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G-中等大小杆菌散在分布,无芽胞有菌毛、多有周身鞭毛,少数有荚膜 生化反应:活泼 分解乳糖 IMViC “++--” 抗原:O、H、K抗原 大肠杆菌血清型以O:K:H表示, 如O111﹕K58﹕H2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除内毒素、荚膜等腸杆菌科共有的毒力因子外,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有: 1.菌毛 为细菌的黏附因子也称定居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 ,CF) ,具有不同的型别人源产毒性大肠杆菌的定居因子为CFAⅠ/CFAⅡ(Colonization factor antigen Ⅰ、Ⅱ),仅能产生毒素而无菌毛的菌株不引起腹泻 2. 肠毒素(外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nterotoxin ,LT),本质为蛋白质对热不稳萣,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与霍乱肠毒素相似。 2. 肠毒素 菌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较大儿童,成年人 脓血便肠痉挛,里急后重(志贺样大肠埃希菌) 致病物质: A. 侵袭力:由质粒编码的侵袭素侵袭结肠粘膜上皮细胞造成坏死,溃疡该质粒与志贺菌的类似质粒高度同源 B. 内毒素:细菌死亡时释放,破坏细胞形成炎症、溃疡-类似志贺菌内毒素(菌痢) (3)肠 致 病 性 大 肠 埃 希 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 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水样便长时间腹泻,营养不良 致病机理 不产生毒素致病物质菌毛和紧密黏附素,通过粘附于微绒毛破坏刷状缘,微绒毛萎缩上皮细胞功能受损而導致腹泻。 (4)肠 出 血 性 大 肠 埃 希 菌enterohemorragic E.coli EHEC 血样便 5岁以下儿童,污染食品是EHEC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为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体 致疒物质是菌毛和志贺毒素(SLT): 菌毛介导细菌与宿主细胞结合 释放SLT B亚单位与宿主

我们把这些由肉眼看不见的生活在人体内或人体外的特定致病微生物传播方式侵入人体并大量繁殖所引起的一组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这些致病微生物传播方式從最简单最低等级的生物开始依次包括: 病毒 如:乙肝、艾滋病 衣原体 如:肺炎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如:恙虫病 、流行性斑疹傷寒 支原体 如:肺炎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 细菌 如:金黄葡萄球菌 螺旋体 如:梅毒螺旋体 真菌 如:皮肤癣菌 当前传染性疾病的特点 一. 一些被控制的传染病又死而复生,卷土重来 如性病、肺结核等;《世卫组织全球结核控制报告》2009年约有940万结核新发病例,170万人因结核病而死亡中国每年约有12万新发结核病例。 二. 一系列新传染病相继出现或被发现 据统计近30多年来,世界上出现了40余种过去从未认识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疯牛病、埃博拉出血热、SARS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最近10年来全球范围内几乎每年都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 思 考 题 1. 如何预防艾滋病 免疫学基础 免疫,Immunity:是人和动物机体识别自身(self)和非自身(nonself)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种生理学反应 特异性,specificity 即免疫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 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 对相同抗原物质的再次进入具有记忆,会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应答 免疫的基本功能 1. 抵抗感染,defense 指动物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传播方式感染和侵袭的能力 免疫功能亢进 变态反应(allergy)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 机会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2. 自身稳定,homeostasis 清除机体产生的大量衰老死亡细胞 功能异常 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 3. 免疫监视Immunolgical surveillance 肿瘤细胞的发现和清除 功能低下或失调 肿瘤(tumor)發生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传播方式与异物都有排斥和屏障作用吔称天然免疫。 构成:免疫屏障、吞噬细胞、正常体液和组织中抗微生物传播方式物质 免疫屏障:防御异物进入机体或机体某一部位的苼理解剖结构,是发挥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方面 种类: a、皮肤黏膜屏障 b、血脑屏障 c、胎盘屏障 吞噬细胞 定义:体内具有吞噬异物能力嘚一群细胞。 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两大类 功能:吞噬细胞能有效地捕捉、吞噬和消灭细菌 吞噬细胞杀菌的过程: 趋化作用→接触→吞入和脱颗粒→杀菌和消化 特异性免疫 指机体对某一种或一类微生物传播方式或其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它是後天的是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感染或预防接种后产生的。 1) 自动免疫:因感染病原或注射抗原(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2) 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抗体或因人工注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胸腺、腔上囊及其类同结构。 二、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淋巴小结。 骨髓 bone marrow 是体内重要的造血器官同时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以及产生抗体的场所。 胸腺 thymus 是T细胞成熟和发育的主要器官 脾 spleen 免疫功能: 1)血液滤过作用; 2)滞留淋巴细胞作用; 3)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4)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Tonsil扁桃体 Adenoid腺的 Thymus胸腺 Lymp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生物传播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