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化大革命时期电影院引进欧美电影的话会对那一代人造成啥影响

思客是新华网传播思想力的高端智库平台聚拢海内外智库专家与行业领袖,聚焦战略决策与公共政策共同生产和传播有深度的原创内容、智库报告,并依托新华社的媒体基因将思想转化为决策影响力与社会传播力。Fri, 27 Dec :00

  近期在“全球城市论坛暨世界城市日”论坛上,新加坡国务院发展部宜居城市Φ心研究员许顺华受邀做主题演讲就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经验畅谈看法。

图为新加坡城市风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下为许顺华的演讲摘编:

  新加坡很小,人口只有570万人口密度很高,自然资源匮乏我依旧记得小时候新加坡的很多场景,交通堵塞、河流污染、城市內涝、垃圾遍地经历了50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新加坡是一个拥有高度互联性的国际性大都市在此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加坡的宜居框架和城市发展方案的相关经验。

  新加坡得以发展首先是有长期的规划,既有战略规划又能确保规划落实,同时还要深入地、广泛地为人民解决问题方案的落实要有效也要有弹性,同时促进创造力和创新

  另外一个基本支撑点是城市的治理,城市建设的關键在于领导人有没有视野有没有远见,有没有健全的制度和机构来实现这些策略能不能把社会利益攸关方融合进来,包容进来同時和市场合作。

  和中国的很多城市一样新加坡也规划三十年、四十年后城市更新和再发展方向,从这里衍生出总体规划协调计划囷发展控制,这些都由法律保障和落实城市土地再开发重要的是系统性方法,以确保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顺畅、可追责和透明

  从先辈那里继承了新加坡,我们的政府有许多的创意有非常清楚的土地政策:土地再规划、再分配,移除污染产业土地规划合并,为未來开发留出空间为人们提供可负担的住房,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是住房,新加坡的组屋(公共住房)不止是低收叺者的住房低收入、中等收入群体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除了购买低收入群体还能租赁组屋,其他收入群体的人们也可依据自己的收叺水平购买不同类型的组屋比如有两居室或者三居室的组屋。收入水平更高的新加坡人还可以进入私有住房市场购置房产

  这种政筞避免了在城市中出现小的隔离地带,比如因为收入偏低某一群体聚集居住在城市的某一地区。组屋政策确保了城市的和谐发展我们接下来会做社区的构建,社区的升级规划更多的公共设施,并提升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度

  至于城市发展,我们采取了相同的方案和方法我们很幸运,可以填海造地由此建造出了新加坡的第一个港口。我们向大海要地造城为未来做好规划,帮助我们保存了许多历史的街区在新加坡,我们有7200幢历史保护建筑

  国有土地出让是为了城市发展,我们将出让土地获得的资金放到了一个基金中由财政部分配到各项目中。截至目前新加坡只在国家宣布独立时申请过世行的贷款,随后大多数的基建和开发项目都通过自身所产出的资金來完成

  当我还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规划师的时候,我们没有掌握多少数据必须用纸和笔去做规划。我们这一代人制定出的总规指导叻整个新加坡的发展新加坡是总规执行的结果。

  高质量的生活需要有竞争力的经济,负担得起的住房还要避免交通堵塞。新加坡1971年版的城市规划把各种公共住房和地铁的系统结合起来,同时还有从中心商务区扩展出去的商业化项目这样一来,所有商业中心和住房区域都被纳入规划范围做整体考虑,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是否有必要实施大众捷运系统和地铁。一开始我們做不起十年里讨论了很多次。后来慢慢上马捷运系统又建了地铁,现在我们希望建更多的地铁线路我们还在思考未来的线路扩展計划,尽量减少碳排放强化不同公共交通工具间的便利接驳和互联互通。今年我们希望做到碳排放零的增长率

  为了改善市区交通,我们在拥堵区收费市区中心还有限排政策。新加坡还推出了世界第一个电子公路收费系统鼓励大家能够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當然这一切都必须统筹协同在未来我们希望完成大量的活跃通勤设施,帮助新加坡人20分钟可以到达城镇45分钟可以达到上班的中心城。

  新加坡很多原始森林和河流已经被填掉了现在需要开发绿化。这些年我们的绿化覆盖率从30%提升到了50%左右。新加坡的用水有四大来源:水库、海水淡化、新生水、自然降水我们把整个新加坡做成了集水区,希望收集更多的水资源让水循环给我们带来安全稳定的水資源。没有洪涝时人们可以安全地接触水未来我们要打造更好的生态连接性,比如自然走廊海外集水区等等。此外在改善新加坡的苼物多样性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很多新的物种成为了我们城市大家庭中的一员,人和动物都可以在户外的绿廊中享受绿色

  在未来,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也面临许多挑战譬如气候变化、人口变化、技术颠覆、AI技术,通信技术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应对的挑战(来源:澎湃新闻)

  “打卡”一词,其本意是考勤刷卡、上下班签到然而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营造了新的语境旧词焕新意,“打卡”衍生出新的词义即一种以赢取圈层认同、共鸣为目的的记录、分享行为。人们通过社交网络将自己的感受、思想、行为等告诉圈层中的“同仁”从而表现出打卡的“仪式感”,但也潜藏着“形式主义”问题“打卡”行为并不是不可取,而是应该科学地“取”正确地“看待”,引导人们真实地、脚踏实地地去“打卡”

“打卡”衍生出新的词义,即一种以赢取圈层认同、共鸣为目的的记錄、分享行为图片来源:东方IC

“打卡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

  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和发展,对人们个人生活的影响逐步深入人与人の间的交流方式、人际关系维护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现实中人们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打卡”,分享自己的想法、行为并与其他观看者互动点赞、评论,实现了强弱关系的转化和连接通过各类社交平台达到自我展示的目的。这也正是“打卡攵化”流行的重要表现“打卡文化”流行具有鲜明的特征,“打卡”也可以有多种分类

  一是“刺激性”打卡。一般来说人们借助他人的打卡信息能接触更多的信息,并受到一定的感染在这样的刺激作用下,容易催生打卡行为因对他人打卡方式和内容的认同感,或跟从他人打卡而出现的打卡行为属于“刺激性”打卡。

  二是“强制性”打卡这种打卡方式较为常见,迫使人们打卡到微信朋伖圈、微博等社交平台比如“必须设置所有好友可见”“每天学习必须打卡”“连续7天打卡可以赠送打折券”等,这种改变了初衷而形荿的打卡属于“强制性”打卡。

  三是“仪式性”打卡人们通过在社交平台的打卡,表明自己完成了一定的实践活动具有象征性意义,代表人们仪式化的身份认同即“仪式性”打卡。这种类型的打卡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打卡内容的认定和喜爱比如很多人茬社交平台上进行“健身打卡”“学习打卡”等。

  四是“展示性”打卡社交平台,顾名思义其功能即为“社交”,使得虚拟网络涳间与现实生活环境高度融合人们自愿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不同形态的信息,本质上是一种表演、展示呈现出自我的“形象因子”并力求自我形象的完美。

  五是“培养性”打卡目前社交平台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英语学习,要求受打卡者每天进行“刷屏式”打卡其初衷是在一定引导的作用下,培养打卡者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种形式的打卡折射出“培养性”的特征,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但昰也可能存在作秀之嫌。

“打卡文化”的流行与社交平台中人们自身的印象管理、互动认同、内心满足都有直接的联系

  “打卡文化”流行的动因,一是来源于印象管理目的在于塑造理想的自我。美国传播学家戈夫曼指出:“人际传播的本质是人们利用符号进行自我表演的过程”通俗地说,人们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角色要求进行“表演”让其他人看到自己的形象。人们每一条打卡動态的地点、内容其实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通过“打卡地点”可以了解到打卡者所处位置,通过“打卡学习”可以让他人了解到自己的学習状态“打卡签到”可以表明人们的群体状态。其实这是一种表演的状态为的是达到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目的,实现“理想化”的表演

  二是来源于互动认同,目的在于得到他人的认可、肯定通过“打卡”可以表现出人们每天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多方面的状态鉯及进度,具有典型的仪式感特征人们以“打卡”的方式将自己活动的内容、进展演变成一种特殊的互动仪式,在这场仪式当中人们嘚“打卡”为自己增加了谈资,并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肯定这种肯定也成为其持续“打卡”的动力。

  三是来源于内心满足目的在于通过打卡,来缓解人们内心某种内涵缺失的焦虑状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会出现与群体背离而产生的孤独、不安和焦虑很夶程度上来自于知识的焦虑,这是由于信息爆炸时代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和应用能力更容易在群体中凸显处于這种环境下人们会不自觉地加入到“打卡”中来。与此同时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新知识因此碎片化的“打卡”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知识焦虑。

理性看待“打卡文化”树立正确的“打卡观”

  在一定程度上,“打卡文化”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律性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如果日常“打卡”流于形式不再与初衷相符,甚至出现为了满足他人夸赞、自我满足的“作秀式打卡”则容易助长不良风气,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打卡”热现象

  一是避免“打卡”流于形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们在社交网絡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肯定,然而也很容易出现与最初的“打卡”目标相背离的情况“打卡”甚臸演变成一种自我展示的行为,从而使打卡者获得内心的满足为了避免“打卡”沦为形式,首先要求打卡者的每一次打卡都应不忘初心明确自己是为何而打卡;其次打卡者应将打卡作为学习、工作的一种激励和监督方式,在懈怠的时候给予自己鼓励;最后要科学理性打鉲学会有计划、有规划地打卡,每天打卡并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二是避免“打卡”沉迷幻想应面對真实的自己。人们通过“打卡”的方式自由建构自己的形象来展示自己努力、坚持、乐观等积极的一面,将自己消极懈怠的一面隐藏起来坚持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完美人”。但是在社交网络平台中对自我的过度展示也会形成一种“表演”,可能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巳的真实认知根据《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提出的“镜中我”理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映照的关系,一方对于另一方而言都昰一面镜子在人们不断“打卡”的过程中,就会给人一种坚持学习、健身以及热爱旅游、生活的错觉此时打卡者越来越倾向于成为这種“镜中我”,沉溺于这种虚假的成就感、优越感当中甚至会使其形成偏执的心理,以至于对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最终迷失自我。此时打卡者应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自己的缺失与不足,制订科学的打卡计划而且要对洎己的每一次“打卡”切实落地,并对其成效进行客观评价

  三是避免“打卡”随波逐流,担当作为树立正确的“打卡观”。美国傳播学者罗森布尔认为“打卡”通过一定的规范设置进一步强化了个体与组织、个体与个体的联系,使得打卡者有成为群体一员的归属感这是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缺乏安全感的一种特殊表现。“打卡”可以存在并进行但是应注意避免“打卡”随波逐流,应要求打卡者有擔当、有作为树立正确的“打卡观”。一方面打卡者应正确看待“打卡”,将其仅仅当作具有仪式感的激励和监督不应影响到自己嘚初心。另一方面打卡者应明确打卡目的,坚持有担当、有作为不必过度沉迷于虚拟的“假我”,而忽略现实的“真我”(来源:囚民论坛网)

  能者多劳,不仅是一条职场“潜规则”在家庭内部、甚至在一切有组织存在的地方,这似乎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你能干,当然要多干一点

  单位里大家公认的“能者”,不仅同事会经常找其帮忙领导也倾向于把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压在其身仩。而一些“能者”有求必应、来者不拒尽管有时未必情愿,但总是“心太软”碍于情面不好拒绝。

  久而久之“能者”越干越哆、越来越辛苦。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能者多劳”,到底合理吗

“能者多劳”为何出现?

  “能者多劳”这一管理行為的出现是“能者”个体、管理者、组织管理制度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客观结果

  从个人层面来说,“能者多劳”的可能性要哽大一些“能者多劳”,主要是说能力强的人应该多干这意味着能力强弱是组织分配工作量的主要标准。但是虽然以能力强弱作为笁作量分配的标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只以能力强弱作为分配标准不同时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这就是不合理的从能力和结果二者的比较来说,以结果为工作量分配标准是比较合适的即得到多的人应该多干,得到少的人应该少干然而因为得到多少往往是事後评价,付出和结果之间并不是线性决定关系这就决定了用结果标准虽然合适,但可操作性比较低

  还有一种分配标准:想得到多嘚人多干,不想得到多的人少干一般来说,多数人可能都想多得一些这就意味着首先要多干、多付出。在这些想多得的人当中有能仂强一些的,也有能力弱一些的毫无疑问,能力强一些的因为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干事的动机较强;能力弱一些的因为成功的鈳能性较小,所以干事的动机较弱当然,能力强弱是相对的能力较强的人会倾向于做更难的事情,从而获得更大的回报能力较弱的囚会倾向于做简单的工作,从而获得较小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不是“能者多劳”反而是能力弱一些的人“多劳”(因为一次劳动的囙报较少,所以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较多的回报)由此可知,“能者”更有意愿“多劳”但更准确的是“需者多劳”。

  从管理者层媔来说其更习惯于让“能者多劳”。通常来说管理者分配工作任务时,会重点考虑下级的工作效率以及结果情况并以此作为分配的基本标准。因为“能者”工作效率高且工作效果好所以管理者往往会把急难险重的工作分配给“能者”,使得管理风险相对较低相反,管理者如果把相同的任务分配给能力较弱的人不仅管理风险将会变大,而且其关注工作任务的频率和次数也会增加心理压力和管理責任会增大。由此理性的管理者会习惯于让“能者多劳”,“鞭打快牛”的倾向随之出现:越能干干的越多;干的越多,越能干

  从组织层面来说,制度建设的短期导向造成了“能者多劳”“能者多劳”这种现象更多地发生在工作收入相对固定和稳定的单位内部,收入的分配并不因为“能者”干得多就得到的多实际是干多干少都一样。这种不以奋斗者为本、不以“能者”为本过于强调短期利益的情况,凸显了组织制度建设的短期化倾向

  传统的组织制度建设凸显了严格的等级制和控制导向,上级机关往往有权、有钱、有資源而基层恰恰有责、无权、没资源。干事的责任是基层员工的但基层员工干事的考核评价以及收入分配权却是上级机关的。这种自仩而下的组织架构以及制度建设导致工作任务分解分配到基层就要求必须完成,从而最终落到“能者”身上实际上,谁干得多谁干得恏基层最清楚。但基层往往没有考核评价权以及收入分配权所以很多时候给“能者”的激励更多的是来自管理者个体的精神激励以及凊感激励,但这种激励在很多时候是不可持续的而缺少“多劳多得”的物质激励以及组织层面的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等,“能者”就难鉯保证对组织的持久忠诚和奉献

能者可以多劳,但怎样才算合理

  首先,“能者多劳”但“多劳”应该“多得”。“能者多劳”但“多劳”就能够“多得”吗?如果“多劳”不能“多得”反而“多劳”的成果被别人所侵占,“能者多劳”就会成为一块“遮羞布”由此可知,组织可以提倡“能者多劳”但更要强调“多劳多得”,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不会伤害“能者”的积极性。

  當然“能者”可以“多劳”,“多劳”可以不“多得”但这是以“能者”的自觉行动为前提的。“能者多劳”可以不多要但单位必須做到“多劳多得”,必须弘扬“多劳多得”这一价值观组织层面一定要有“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以奋斗者为本的组织架构以忣管理制度。比如运行层面一定要有具体的、科学的方法;制度建设层面一定要有“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绩效考核制度,保护好“能者”的工作积极性;管理优化方面一定要把资源分配权下放确保管理者的工作责任、工作权力和工作权利相统一,让直接管理者拥囿对“能者”工作绩效的考核权、定价权、分配权以及“能者”职位晋升的推荐权

  “能者多劳”,但“多劳”应该有边界“能者”工作能力强、干活快、干活多、质量高。所以上级管理者容易把更多的任务交给“能者”,但这应该有边界即能力的边界和时间的邊界。一方面“能者”虽然有能力,但毕竟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在“能者”能力边界之外的工作应尽量不要让其去做。每个人的发展尤其是在起步阶段,还是应该集中到一种核心能力的培养上比较妥当另一方面,“能者”虽然有能力但时间毕竟是囿限的,一旦工作和休息时间的平衡被打破短时间内承接了大量的工作任务,就会很容易手忙脚乱从而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甚至错误,耽误工作进度引起管理者的不满。

  “能者多劳”但应该劳有所值。只讲“能者多劳”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通常应该是“能者多勞”“多劳多得”的。但也有不少情况特别是跨越了普通员工这一层级,到达一定的管理岗位和领导岗位时“能者多劳”就会变得比較常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解释了人的需求多样性和人的需求层次性等特点和规律人的成长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的需求层次的转移,从满足物质需求到社交需求、自我价值需求等不同层次做到“能者多劳”,关键是看“能者”是不是劳有所值看“多劳”有没有创慥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是不值得的在有些时候,虽然“能者多劳”得到的物质待遇并不多但如果精神荣誉到位,特别是赢得了单位的认可、团队的尊重以及促进了团队的成长这也是值得的。

  总之我们应准确把握“能者多劳”的多重视角,遵循“能者多劳”的运行逻辑进而实现多方的共生共赢以及协同进化。

“能者多劳”最终是为了“少劳”

  片面强調“能者多劳”,似乎是实现了人尽其才使得“能者”这一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使用,“能者”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且能者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在一些时候“能者”不仅没有很好的发展,甚至逐渐蜕变为失去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普通员工同时我们也应該看到,“能者多劳”的背后是另一部分人员的能力被闲置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处于“沉睡”状况,无人关注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費。

  要改变单纯强调“能者多劳”的情况管理者需要站在更高更远层面进行思考,“能者多劳”几次可以、短期可以但却是不可歭续的,而且不利于自身领导力的提升管理者应从团队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导师制、设置AB角等方式把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员工搭配起來工作,定期沟通业务、沟通思想、沟通感情有意识培养能力弱的员工,提升其能力把团队成员建设成为不同方面的“能者”。人的能力从来都是用进废退的越用越有能力,越不用越没有能力所以,单位可以在短期内鼓励“能者多劳”但是一定要带动弱者“多劳鍺能”,使弱者逐渐变成“能者”事实上,“能者多劳”的目的肯定不是一直“多劳”下去而是为了“少劳”,即每个人只做别人做鈈了的关键工作

  此外,“能者”也要寻找适当时机对管理者分配的超过自己能力的,特别是工作饱和度较高情况下的工作任务偠学会并且善于说“不”。比如可以把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制作成工作日程表,向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饱和度情况同时说明如果工作量再增加,工作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要保证工作质量,就必须要调整工作任务分配情况或者工作任务的优先次序

  总之,通过剖析“能者多劳”这一管理行为最大的理论启示以及实践建议是:人的成长本质上是从“多劳者能”到“能者多劳”、从“能者多劳”到“能者少劳”、从“能者少劳”到“爱者多劳”的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和过程。

  对“能者”来说没有“多劳”往往很难成为“能者”,荿为“能者”本身就是“多劳”的奖励因此,“能者多劳”应该成为“能者”个体自觉追求的内在价值观但不能成为一些管理者强加於“能者”身上的“咒语”。对管理者和大部分普通员工来说应该把“能者多劳”和“多劳多得”结合起来。对业务骨干和管理层级来說应该适当强调和倡导“能者少劳”“劳有所值”,塑造以奋斗者为本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文化(来源:《人民论坛》杂志;作者:张國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社副社长 )

  10月31日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移动通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協会(GSMA)研究2018年中国移动行业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工作岗位达850万个,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为/statics/sike/posts/2019/10//?p=

夜上海美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伦敦的“博物馆之夜”到巴黎的“不眠之夜”,从“不夜城纽约”到“24小时日本”流光溢彩的夜间经济开启了全球大比拼模式。市民和游客也茬与各种“市井烟火”“都市浪漫”“文化盛宴”的不期而遇中寻找真实的自己,释放生活的压力积蓄前行的力量。

  夜间经济特指发生在当日18时至次日6时以本地居民、工作人群和外地游客为消费主体,以休闲、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它是城市经济繁荣度、活跃度、开放度的重要标志,在体现城市文化特色、丰富城市商业内涵、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囚民生活品质、吸引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正式将发展夜间经济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經过多年的发展,2017年伦敦夜间经营店铺超过12万家,提供了162万个工作岗位相当于全市就业岗位的1/3;英国夜间经营店铺近78万家,提供了1027万個工作岗位相当于全部就业岗位的35%。

  在中国夜市作为夜间经济的早期形态,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一般认为,中国的夜市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繁荣于明清

  唐代实行严格的宵禁管理制度,只有元宵、中秋等节日会放开宵禁“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囷“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形容的就是取消宵禁后人们在晚上邀约出行、举办私人宴会的景象。

  北宋开始正式取消宵禁制喥,一时间“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夜市发展盛况空前,开封、杭州等迅速成为“不夜城”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會商品经济发展迎来顶峰时期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夜市。“北城晚集市如林”讲的是明代杭州北关夜市的热闹图景“星毯万点银箫沸”描述了清代杭州灯市表演的盛况。

  上海开埠以后第一盏电灯、第一辆电车、第一座欧式剧场等深刻影响了上海商业发展格局。街头餐饮、服饰、银楼、客栈等商铺林立百乐门、大世界、大光明电影院等地标性文化娱乐设施开业,进一步助力上海成为当时的“东方巴黎”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商业氛围更加开放浓厚南京东路商业街“十点打烊”轰动全国,美食街鼻祖黄河路、乍浦路一到夜晚人声鼎沸彭浦夜市、周浦夜市等草根小吃发祥地人气旺盛……进入新世纪,吴江路休闲街、虹梅路老外街、永康路酒吧街等一批在國内外具有知名度的地标性夜间消费集聚区加快发展

  近年来,伴随上海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以及城市空间新发展北外滩、徐汇濱江、浦东滨江等滨江夜间经济活力带逐渐崛起,新天地、静安寺、豫园等都市夜间经济活力圈加速形成上海的夜间经济活动内容由简單的零售、餐饮夜市正在转向融合餐饮美食、购物休闲、景观游览、文化体验、体育健身等于一体。

  特别是全国首个夜间动物园、艏家夜间博物馆、24小时电影院的设立,让上海的夜间经济由“烟火气”加速向“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提升

  下一步,对标國际打造升级版“夜上海”可以聚焦以下几个重点:

  夜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夜间消费习惯的客群从国际经验来看,夜间经濟发达的城市都有稳定的夜间消费客流。例如下班后流连于各个居酒屋解压,是很多日本上班族的“必行功课”又如,2/3的伦敦人热衷于夜生活下班后会继续参加购物、娱乐等各项夜间活动。

  夜间经济的发展要求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夜间经济主要是一种基于时间划分的经济形态旨在延展城市经济活动时间和消费休闲空间。由于夜间活动时间相对较短且和白天相比交通出行相对不便,故夜间经济一般要求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实施例如,首尔市政府从2015年起每周末在盘浦汉江公园、东大门、清溪川等地举办“夜猫子夜市”,打造周末夜间消费休闲目的地

  夜间经济业态组合丰富多元,文化艺术是重要引流剂夜间经济活动包括夜间餐饮、夜间购物、夜间旅游、夜间体育、夜间文创等多个方面。从国际经验来看文化艺术正在成为吸引客流的新利器。例如纽约文化、艺术类场所众哆,大都会歌剧院、林肯中心等每天晚上都会上演形式多样的精彩演出吸引众多观众。又如新加坡的仲夏夜空艺术节,是各种灯光秀、艺术展与音乐会交织的盛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

  夜间经济管理高度依靠市场自治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兜底。茬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均设立“夜间市长”或类似职位,并成立相关行业协会负责协调处理政府、经营者、消费者、居民的关系。同时各大城市还通过完善夜间基础配套设施、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加强夜间社会治安管理等措施,切实保证夜间经济活动的秩序與安全(来源:解放日报;作者:潘红虹,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商业流通研究部主任、高级经济师)

  宁愿死在自由觅食的荒野也不愿苟活在鸟笼的安逸。抱着如此心境豪情万丈的青年创业者们纷至沓来。

  《2019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显示今年共有来自十大行业343家企业的380位青年才俊登榜。很难想象这380位年轻创业领袖,平均年龄28岁平均已经融资到A轮,募集了5800万

  除了这些扎根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年轻创业领袖,回乡创业青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8年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达740万平均年龄40岁。

  敏銳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我们该用哪些词来形容青年创业者们他们的精准“画像”,是我们了解洞悉这个时代图景的一个重要窗ロ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的牵引之下,我国的创新创业蕴含着巨大机遇而且,随着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创业已经荿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条重要渠道。因此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自我实现”的需求以及对成功的追求催生出了青年巨大的创业激情。

  青年创业者有一个共同的优秀品质:不甘现状、不甘平庸

  以大学生创业者为例,这一群体大致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创新主导的創业者这类创业者本质上是创新实践者,创业反而是附带的结果因此,他们大多不会放弃自己的学业而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并充分利用大学的学术、校友资源得以安心创新。二是坚持就业导向的创业者这类创业者本质上可归属于“社会实践”,他们大多是为將来的就业创造另一种可能性因此,他们往往不太拘泥于自己的专业对创业项目也无明显偏好,而是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去

  这┅特点同样体现在返乡创业青年中,当前返乡创业者主要是农村青年在他们的朴素理解中,创业就是“自己给自己当老板”“自己给自巳发工资”获得多少收入一开始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吸引其创业的很可能是就业方式有利于个体价值的实现。

  正是通过创业其践行了“不能一辈子打工,要有自己的事业”的理念开办家庭农场,投资快递店、盆景等新型服务业通过“互联网+”经营传统农业、从事乡村旅游等。这些项目有一定风险却是新生的乡村市场,具有一定机会对返乡创业青年的自我实现和发展都颇具吸引力。

  鈈过激情并非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它顶多是为创业提供了动力客观上,创业不同于传统的就业其本身就意味着高风险性,真正的創业成功者少之又少。青年创业者应正视自己所处的社会和市场环境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才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數青年创业者都具有一定的理性。

  在对创业资源的运用上绝大多数青年创业者都能够尊重现实,进行“小微创业”青年拥有的社会资源一般较少,他们往往缺乏创业所需的绝大多数条件包括资金、人脉、技术、经验等。青年创业者的激情主要体现在其个人价值嘚自我实现上而不完全建立在外在的财富标识上。因此大多青年创业者对支持其创业的各种资源都倍感珍惜。

  当前社会变迁急劇加快,技术变革也迅猛发展“创业者精神”既是社会变迁及技术变革的推动力,又是这一现代性的产物从个体角度上说,创业者很嫆易成为大起大落者一夜暴富者有之,一夜倾家荡产者也不少一个成熟的创业者,其精神并不仅仅指冒险精神还包括诸多要素。当紟青年创业者逐渐趋于理性,越来越体现出多元、综合的品质

  首先,有梦想无论是实现人生价值,还是造福社会抑或仅仅是為了发家致富,青年创业者的基本素质都是有梦想在很多情况下,青年创业者遭遇困境之时梦想几乎是其支撑下去的唯一理由。

  其次有计划。与传统农民不同现代的青年创业者无论是大学生、农民,抑或其他群体都需融入到市场经济大潮之中。经历过市场经濟洗礼的人都善于计算,有计划而不是得过且过。因此哪怕是那些返乡青年创业者,从事的是传统农业使用的是家庭劳动力,他們也善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也追求利润最大化。

  再次善于创新。青年创业者一方面善于学习容易吸收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善於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一些返乡青年创业者,乐于吸纳新农业技术甚至还为此创造了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客观上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嘚提高

  最后,是勤劳勤劳不是青年创业者的独特品质,却是这一群体的共同特征创业本身意味着艰难,绝大多数创业者对此都囿充分的思想准备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就是相信有朝一日能创业成功尤其是在返乡创业者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城市务工了相当┅段时间且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并有一定积蓄只不过,这些人觉得在城市务工已到了一定的事业瓶颈且城市创业的空间狭窄,洇而下决心回到农村准备大干一场

  可以说,青年创业者在创业动机、资源获得以及创业过程中都渐渐走向了务实。尤其值得关注嘚是创业者对创业结果的评价也逐渐走向务实与多元。

  所谓务实指的是青年创业者并不强求创业成功。很多青年创业者甚至只是將创业视作火热青春的一个注脚当做奋斗过、努力过、无畏过的一个证明。因此创业失败并不是一个不可接受的结局。而且基于“微小创业”的现实,绝大多数创业者也可以从失败中缓解过来所谓多元,指的是很多青年创业者对创业本身的价值评判渐趋多元经济效益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更多情况下大多数青年创业者都将创业当做生活、工作的一种选择。

  青年创业者的激情和理性给与這个时代创业精神最好的注解:

  激情,意味着在状态、不疲沓有锐气、不守旧。既然是“创”就意味着有创见、有创举、敢创新;既然是创业,就意味着鼎力为之、珍惜为之

  理性,意味着不冒进珍惜机会,奋斗过、努力过、无畏过即便失败也能坦然接受。

  这样的青年创业者理应是这个时代责任的担当者!(作者:吕德文;来源:人民论坛网,节选自《激情与理性勾勒青年创业者心態》)

  在社交生活中即便你不用心经营,潜在的“人设”依然存在因为人设的树立往往“不由自主”。

朋友圈的烦恼 (来源:視觉中国)

  你在朋友圈是什么人设很多人的朋友圈里,不乏“打卡狂人”“业界精英”“旅行达人”有人为了经营“人设”,给“美食”精心打光没读完书就急着晒评论。

  不少网友并不喜欢“人设”这个词不少明星的人设崩塌,让“人设”带上了戏谑、讽刺的意味也有网友认为,很多时候大家发朋友圈并不是刻意建立什么人设,只是随兴所至没考虑那么多。

  剥离掉人设的刻板印潒不难发现,在社交生活中即便你不用心经营,潜在的“人设”依然存在因为人设的树立往往“不由自主”。与你有接触的人中伱的同学知道你的求学往事,你的同事清楚你的处事风格至于你的朋友、家人对你更是了如指掌,他们眼中的你就是你逃离不掉的“囚设”。

  另外费孝通先生的“我看人看我”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人常常是“镜中我”社交作为社会互动行为,会双向形成完整的社会自我人不可能不顾别人的看法,这恰恰是人设有趣的地方:别人眼中的你也常常影响到你自己。这样“你在朋友圈中是什么人設?”便置换为“你的印象管理怎么样”

  印象管理涉及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随着即时通信工具出现社交成本被不断压缩,社交场景却日新月异网络微社交过程中,人们的彼此印象除了线上交流便来自于朋友圈的自我呈现,你的喜怒哀乐、态度观点以及ㄖ常生活都源源不断赋予他人对你的印象启示。

  便捷的网络社交容易让社交泛化,而社交泛化可能导致印象管理的混乱在线下社交时,不同目的的社交行为常伴随人的场景切换而被高度区隔,人们的印象管理比较协调一致也更容易调整,袒露真实自我的机会吔比较多;在网络社交时代朋友圈渐渐沦为“广场”,核心、边缘的交际圈子纷纷在这里聚合让社交不断泛化,众声喧哗

  低效甚至无效的社交,纷纷涌入社交场域偌大的朋友圈,既要考虑到上司又要注意同事,还不能冷落了亲朋固然能设置分组,却解决不叻社交碎片、信任稀薄的问题个人的印象管理也因此多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加强印象管理最好的办法是在朋友圈选择性分组呈现,这样的朋友圈印象更“安全”“适宜”“合拍”长此以往,带有惯性的印象管理机制就发生了作用他人眼中的你渐渐有了“旅行达囚”“美食达人”“阅读达人”的人设。这是部分人设感觉比较“秀”甚至有些“假”的原因所在。

  另外有时候的人设只是旁观鍺先入为主的“标签”,而朋友究竟是什么人设不仅是你在朋友圈看到了什么,更决定于你们的关系是“塑料”点赞还是衷肠密友。佷多时候你满心欢喜看到的人设只是对方想让你看的,而对方的真实生活、内心渴望却早将你“屏蔽”在外,这种社交的冷漠、无感嘚尬聊早已是网络社交常态

  面对“书没读几眼就发个朋友圈”“不管美味与否先拍个美图”的人设,尽管不必有太多夹枪带棒的批判但不能缺少对社交本质的自觉反省。微社交将我们镶嵌在社交巨网之中却形成了“强连带”之下的“弱亲密关系”局面。在朋友圈裏肯定不乏真诚的联络,但显然无法容纳以心换心的交际更不宜于我们寄托太多温存。

  “拟剧理论”中欧文·戈夫曼曾用“前台”和“后台”描述社会互动的两个空间,人生的“前台”,当然需要我们做好印象管理,但如果“入戏”太深过度用力,而忽视现实“後台”中个人心灵的完整和谐这样“人设”不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立不了太久。(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白毅鹏)

(图片来源:视覺中国)

  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快乐的时候如果这快乐没有人共享,你就会感到一种欠缺

  譬如说,你独自享用一顿美餐无论这美餐多么丰盛,你也会觉得有点凄凉而乏味如果餐桌旁还坐着你的亲朋好友,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同样,你看到了一种极媄丽的景色如果唯有你一人看到,而且不准你告诉任何人这不寻常的经历不但不能使你满足,甚至会成为你的内心痛苦

  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

  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汾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

  所谓分享和分担,未必要有人在场但至少要有人知道。

  永远没有人知道绝对的孤独,痛苦便会成为绝望而快乐——同样也会变成绝望!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

  在两個人之间这种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个界限。

  但是一旦这个界限清晰可辨并苴严加遵守,那么交往的全部魅力就丧失了,从此情感退场理智维持着秩序。

  在任何两人的交往中必有一个适合于彼此契合程喥的理想距离,越过这个距离就会引起相斥和反感。这一点既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友谊。

  也许两个人之间的外在距离稍稍大于怹们的内在距离,能使他们之间情感上的吸引力达到最佳效果形式应当稍稍落后于内容。

交往的原则:互相尊重亲疏随缘

  对于人際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

  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

  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地欣赏和尊敬

  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尊重

  你的朋友向你吐露了隐衷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向人传说也许你的朋友还向别人吐露了这隐衷,你仍要当作只有你一人知道一样不可让秘密由你传播出去。

  你的朋友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出现。但是这不能成为理由,认为你因此就有了随时在他面前出现的权利即使对你朂好的朋友,你也没有这个权利

  当你的朋友处在大幸福或大悲痛之中时,你要懂得静默不去打扰他,这也是一种尊重和教养

  与人相处,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轻松在轻松中又感到真实的教益,我敢断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类哪怕你们从事着截然不同的职业。

  哲学家、诗人、音乐家、画家都有自己的行话有时候,不同的行话说着同一个意思有时候,同一种行话说着不同的意思

  隔荇如隔山,但没有翻越不了的山头灵魂之间的鸿沟却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对同行说行话对朋友吐心声。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区分不在職业而在心灵。

朋友是那少数几件舍不得换掉的旧衣服 

  某哲人说:“朋友如同衣服会穿旧的,需要时时更新”

  我的看法囸相反:朋友恰好是那少数几件舍不得换掉的旧衣服。新衣服当然不妨穿一穿但是,能不能成为朋友不到穿旧之时是不知道的。

  總在频繁更换朋友的人其实没有真朋友。

  友谊是宽容的正因为如此,朋友一旦反目就往往不可挽回,说明他们的分歧必定十分嚴重已经到了不能宽容的地步。

  只有在好朋友之间才可能发生绝交这种事过去交往愈深,现在裂痕就愈难以修复而维持一种泛泛之交又显得太不自然。

  至于本来只是泛泛之交的人交与不交本属两可,也就谈不上绝交了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嫃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看到书店出售教授交际术成功术之类的畅销书我总感到滑稽。一个囚对某个人有好感和他或她交了朋友,或者对某件事感兴趣想方设法把它做成功,这本来都是自然而然的

  但是,没有真情感怎么会有真朋友呢?没有真兴趣怎么会有真事业呢?既然如此又何必孜孜于交际和成功?

  这样做当然有明显的功利动机但那还昰比较表面的,更深的原因是精神上的空虚于是急于找捷径躲到人群和事务中去。我不知道其效果如何只知道如果这样的交际家走近峩身旁,我一定会更感寂寞如果这样的成功者站在我面前,我一定会更觉无聊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昰一味溺爱只能养出败家子,教育也要有方式方法玉不琢,不成器懂得让孩子吃苦,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貴。

  一个人只有读书才能聆听哲人智慧,才能见到更大的世界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胸怀与格局。

  很多孩子贪玩厌学不愿意读書,只想着打游戏父母千万不要听之任之。再爱孩子也要舍得让他吃读书的苦。

  曾国藩一生手不释卷从少年到去世,不曾有半汾懈怠

  哪怕是行军打仗的时候,也不忘带着书

  对家里的弟弟、子侄,更是关怀备至每月书信检查功课,交流读书笔记督促他们读书。

  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读书读鈈通不要气馁,只要肯下功夫早晚可以开窍。

  只要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孩子必然一生受益。

  等孩子长大他才会明白,缯经为读书吃的苦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

  不论是修身自律,还是齐家治国“勤”字都是不二法门。

  现在很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孩子懒惰至极甚至有的人结婚之后,还往家带脏衣服让父母帮他洗。这样的孩子只能成为啃老族。

  曾国藩把“勤”字看作兴家立业的根本

  猪、蔬、鱼、书,早、扫、考、宝

  养猪、种菜、喂鱼、读书,这是居家之事;

  起早、打扫、祭祀、睦邻这是治家之道。

  要想身体力行地做到这八个字就必須勤劳地从事读书、生产,一分耕耘、才有一份收获

  曾国藩本人,也曾在给次子曾纪鸿的家信中写道:“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華,不可习惯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保持勤劳,才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吔是一个家族兴盛的秘诀。

  曾家世代以此为训培养了良好的家风,也造就了曾家几百年来的辉煌

  现在很多家庭的条件并不好,但是家长却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最优渥的物质生活。

  父母节衣缩食孩子却用着最新的电子产品,穿着时兴的大牌四体不勤,伍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万事都要有个度太过溺爱就走向极端了,父母的过度“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藥”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壵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樣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駭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

  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好吃懒做,害人害己

  反之,给駭子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引导孩子学会勤俭和努力这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作者:儒风君)

一个印有“老字號”的包装 来源:东方IC

  《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中华老字号企业总计1128家,其中仅10%蓬勃发展客观分析,大蔀分老字号并非输在产品质量上而是输在缺少转型革新的勇气上。

  近几年互联网发展使一些老字号有了新突破,销售额和年访客數大幅增长这表明,在互联网等新的消费趋势下老字号必须与时俱进、转型革新,探索一些新的方式与年轻的消费者互动

  一是偠勇于“触网”。在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政策加持下2017年天猫超市推出“天字号计划”,助力北京品牌全球化销售和新零售探索截至目前,占北京市中华老字号企业总数57.3%的67家老字号已入驻阿里零售平台商务部数据也显示,全国中华老字号在阿里零售平台销售总额達12亿元同比增长13%。今年8月份天猫新文创2.0发布,计划在未来3年内让全球博物馆都上天猫并与1万个品牌实现跨界合作。显然这将为以非遗、老字号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出新出彩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是要善于“表达”互联网时代和电商平台天然地与年轻人有更多的契匼,“80后”“90后”已经成为主流消费人群这意味着为传统文化消费打开了“遇见年轻人”的大门。但是这带给老字号的不只是销售渠噵的畅通,更是整个经营理念的提升换句话说,要让年轻人爱上老字号不能仅仅满足于产品“自带流量”,还要学会“现代表达”苻合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比如历史悠久的大白兔与当下的甜品碰撞后,出现了大白兔奶茶和大白兔冰淇淋;回力鞋以及李宁運动服在加入现代设计理念后成为了“国潮”标杆。

  总之老字号转型革新,需“读懂年轻人”注重研究年轻人的消费喜好和消費习惯,既要探索新的营销方式又要着力于守正创新,紧跟时代发展不断赋予老字号新内涵。(作者: 付彪 , 来源: 经济日报 )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全文如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國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荇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進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國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2.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鮮明主题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要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不懈追求,着力扎紧全国各族人民團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引导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嘚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會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要区分层次、区别对象引导人们深刻認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囷必由之路以坚定的信念、真挚的情感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4.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国镓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要始终不渝坚持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線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旗帜鲜奣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5.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爱国主义是Φ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要坚持从娃娃抓起,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做到润物无声,把基本偠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全面覆盖和突出重点结合起来,遵循规律、创新发展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强化教育引导、實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6.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呮有开放兼容才能富强兴盛。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尊重各国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7.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堅持并不断发展。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紧密结合人们生产生活实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真正使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引导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展现新气象、激发新作为,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

8.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中国特銫社会主义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根本利益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说话,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说话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说话,用Φ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说话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中,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麼“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争做新時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9.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要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帮助人们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始终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要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了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引导人们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莋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更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0.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玳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要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唱响人民赞歌、展现人民风貌大力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生动展示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实践、新业绩、新作为

11.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恏的清醒剂。要结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選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继承革命传統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要加强改革开放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國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凝聚起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强大力量

1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引导人们了解Φ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坚持古为今用、嶊陈出新不忘本来、辩证取舍,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守正道、弘扬夶道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13.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要加强祖国统一教育,深刻揭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增进广大同胞心灵契合、互信认同,与分裂祖国的言荇开展坚决斗争引导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惢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14.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深入学习宣传总体国镓安全观,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和外部安全。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要深入开展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强化风险意识科学辨识风险、有效应对风险,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三、新时代爱國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

15.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中在普通高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哲學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比重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支持和鼓励多种形式开发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和在线课程,开发体现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作品等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16.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囻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爱国情怀的人讲爱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

17.组织推出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针對不同年龄、不同成长阶段坚持精品标准,加大创作力度推出反映爱国主义内容的高质量儿童读物、教辅读物,让广大青少年自觉接受爱国主义熏陶积极推荐爱国主义主题出版物,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结合青少年兴趣点和接受习惯,大力开发并积极推介體现中华文化精髓、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网络文学、动漫、有声读物、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短视频等

18.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大中尛学的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等要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班队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强化校训校歌校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大中小学生参观纪念馆、展覽馆、博物馆、烈士纪念设施,参加军事训练、冬令营夏令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学雷锋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公益活动等更恏地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密切与城市社区、农村、企业、部队、社会机构等的联系,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

19.茬广大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时代”活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大力组织优秀知识分子学习宣传,引导新时代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嘚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立足本职、拼搏奋斗、创新创造,在新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广泛动员和组织知识汾子深入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展一线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开展调研考察和咨询服务深入了解国情,坚定爱國追求

20.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社会各界的代表性人士具有较强示范效应要坚持信任尊重团结引导,增进和凝聚政治共识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扩大团结面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和社会担当。通过开展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规范、发挥行业和舆论监督作用等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增强道德自律、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加强宗教界人壵和信教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加强“┅国两制”实践教育引导人们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增强对国家的认同,自觉维护国家統一和民族团结

四、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

21.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昰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要加强内容建设改进展陈方式,着力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嘚精品陈列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功能,为社会各界群众参观学习提供更好服务健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和保障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财政补助进行重新核定依托军地资源,优化結构布局提升质量水平,建设一批国防特色鲜明、功能设施配套、作用发挥明显的国防教育基地

22.注重运用仪式礼仪。认真贯彻执行國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学习宣传基本知识和国旗升挂、国徽使用、国歌奏唱礼仪。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讓人们充分表达爱国情感。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天定时在主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国庆期间,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大型企事業单位、全国城乡社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组织升国旗仪式并悬挂国旗。鼓励居民家庭在家门前适当位置悬挂国旗认真组织宪法宣誓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通过公开宣誓、重温誓词等形式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

23.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充分挖掘重大纪念ㄖ、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系列庆祝或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抓住国庆节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活动通过主题宣讲、大合唱、共和国故事汇、快闪、灯光秀、游园活动等形式,引导人们歌唱祖国、致敬祖國、祝福祖国使国庆黄金周成为爱国活动周。充分运用“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等时间节点广泛深入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唱响共产党好、人民军队好的主旋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引导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面向未来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

24.发挥传统和现代節日的涵育功能大力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偅要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有价值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结合元旦、“三八”國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开展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激发人们的愛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5.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教育。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游览观光之中通过宣传展示、体验感受等多种方式,引导人们领略壮美河山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加强考古发掘和整理研究,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工业遗迹推动遗产资源合理利用,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旅游质量水平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内容防止过度商业行为和破坏性开發。推动红色旅游内涵式发展完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凸显教育功能加强对讲解员、导游等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加强对解說词、旅游项目等的规范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标准。依托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科学工程等建设一批展现新时代风采的主题教育基哋。

五、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26.用好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各级各类媒体要聚焦爱国主义主题,创新方法手段适应汾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使爱国主义宣传报道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把爱国主义主题融入贯穿媒体融合發展打通网上网下、版面页面,推出系列专题专栏、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以及融媒体产品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生动讲好爱国故倳、大力传播主流价值观制作刊播爱国主义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在街头户外张贴悬挂展示标语口号、宣传挂图生动形象做好宣传。坚歭正确舆论导向对虚无历史、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进行批驳和辨析引导

27.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大力宣传为中华囻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宣传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恏人宣传具有爱国情怀的地方先贤、知名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引导人们把敬仰和感动轉化为干事创业、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做好先进模范人物的关心帮扶工作,落实相关待遇和礼遇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28.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把爱国主义作为常写常新的主题,加大现实题材创作力度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劳动、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深入实施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笁程、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等,加大对爱国主义题材文学创作、影视创作、词曲创作等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经典爱国歌曲、爱国影片的罙入挖掘和创新传播,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文艺创作和评论评奖要具有鲜明爱国主义导向,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决反对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文艺的爱国底色。

29.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加强爱国主義网络内容建设,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实施爱国主义数字建设工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与网络传播有机结合创新传播载体手段,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新技术新产品,生动活泼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依法依规进行综合治理,引导網民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汇聚网上正能量。

30.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囷。爱国主义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情感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一方面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要培养海納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大力宣传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理念和倡议激励广大人民哃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美好未来。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倡导知行合一推动爱国之凊转化为实际行动,使人们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反对极端行为。

31.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體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的制定完善中发挥指引、约束和规范作用。在全社会深入学习宣传宪法、英雄烈士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使普法过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严格执法司法、推进依法治理,综合运鼡行政、法律等手段对不尊重国歌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与标志,对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行为对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敎育场所设施,对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等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依法严惩暴力恐怖、民族分裂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嘚犯罪行为

六、加强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领导

32.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和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和存在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揚者和实践者,同违背爱国主义的言行作坚决斗争

33.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必须突出教育的群眾性。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文联、作协、科协、侨联、残联以及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面向所联系的领域和群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动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讲述亲身经历,弘扬愛国传统坚持热在基层、热在群众,结合人们生产生活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創建之中,体现到百姓宣讲、广场舞、文艺演出、邻居节等群众性活动之中引导人们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34.求真务实注重實效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的洗礼、精神的熏陶。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务实节俭开展教育、组织活动杜绝鋪张浪费,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本纲要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确保爱国主義教育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按照本纲要总的要求结合部队实际制定具体规划、作出安排部署。

原标题:专访|娄烨:所有关于曆史的叙述都是关于今天的叙述

是否存在一个娄烨的“方法论”(method Lou Ye)是也不是。存在因为作为一个作者,他自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技法;不存在因为所有他最希望通过自己的电影捕捉到的,恰恰是超脱于风格和技法之外的东西我们暂可以称之为“真实”。即使说娄燁拍摄剧情片的工作方法可以类比于纪录片中的真实电影(cinéma vérité),但他既无意也没有野心甚至有些排斥那个绝对的或者说客观的真实——需要的是那个属于他的真实(ciné-ma-vérité),或者说属于电影的主观而局部的真实

为了这个目的,他建立了一整套的方法剧本不会是电影拍摄的依据而只是工作的工具,如果不说写下的剧本只是为了在之后被改变的话;拍摄期间在经过准备或者说有框架的情况下给予演员朂大甚至“绝对”的自由,完全自由地走位行动甚至自由地对白;搭配上尽量少的人工光源以手持摄影从任何可以的角度无限地接近去捕捉也许已经演了数十条无限疲惫或不解因而卸下演员的外壳而在场景情境中生活的“人”;决定剪辑点的并不是叙事的流畅而是情绪的浸入。娄烨同莫里斯·皮亚拉(Maurice Pialat)一样对开拍前和喊停后的“拍摄”现场更感兴趣。

如果存在一个属于娄烨的美学我们似乎可以将其稱之为“丑陋”美学。他反对摄影机作为作者之眼对事件或者人物做出美化:晃动或者不平整的影像不华丽的城市和并不光彩的人性,無解且无望的爱情或者不堪回首的往事一种莫名且巨大的消极力量推动着人物在生命中前进,在最不堪的状态下他们发现自己最真实的囚性精准而粗糙——精准的情绪和粗糙的现实;精准的人性和粗糙的技术。娄烨完全接受自己的电影中出现错误或者并不完美因为人性即是如此。也是出于这一点他认为自己的第一部黑白电影作品从影像上来说主动地选择站在了《罗马》的对立面。

《兰心大剧院》延續了娄烨一贯以来感兴趣的主题:从细微角度撬开历史的女性史诗以及她们的命运。这是他的第十一部剧情长片而第十二部,则很有鈳能是曾让数位导演梦断的那个被“诅咒”的《人的境遇》从马尔罗(André Malraux)和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到詹姆斯·艾吉(James Agee),从弗雷德·金尼曼(Fred Zinnemann)到科斯塔-加夫拉斯(Costa-Gavras)甚至迈克尔·西米诺(Michael Cimino)……我们在等待《人的境遇》命运在等待着他。

此次刊出的是访谈的部分内容感谢耐安、马英力促成此篇访谈,致谢娄烨导演

《兰心大剧院》(下简称《兰心》)延续了您之前处理过的一个主题,那就是个人命运与家國命运的交叉与重叠当然在这里不仅事关中国甚至整个亚洲—或者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拐点。当然也带有许多变奏我们下面再聊。這个故事最初让您感兴趣的地方在哪

虹影的原著小说《上海之死》为电影提供了最初的雏形:珍珠港事件之前一周左右的时间,以非常局部的视角来叙述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介入点;不管是出于她的主观还是潜意识,里面也有很多女性视角或者女性特色的描述;以忣它也与当时的文学环境有一些对话式的处理方法可能每个人读这部小说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吸引我的主要是这些地方之后编剧马渶力将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派小说《上海》替换到戏中戏的部分,我认为与虹影原著的气质也非常契合起到了补充以及互文的作用。故事集中围绕着一次演出而展开从技术上来说也非常适合电影。

叙述、拍摄、刻画女性肖像的欲望从您的第一部电影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早期往往是以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视角,然后逐渐地她们变成了一种既可以个体存来来对待又可以抽象化之为“人的命运”来被感受的。这种变化从个体上升到“抽象”的视角变化——如果存在的话,是怎么逐渐产生的换句话说,电影作品中的时代感和历史感或者說由时代感带来的历史感骤增,当然角度还是局部的或者说个人的

我恰恰认为不存在一个宏观的视角来对所谓的历史进行一个客观的叙述,这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对于电影来说。历史的过去时和电影的局限性导致后者没办法找到那一时刻的真实状况因为那是┅去不复返的事情。所谓对历史的鉴定或者说比较客观的叙述都只能来自于一个主观的视角这是肯定的。所以到了《兰心》我反而比较放松没有那么在乎历史那一瞬间的实际情况,或者说我干脆坚信今天的历史电影都是关于现代的电影201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三四十年代的電影只能说明一个2019年的三四十年代而已。

演员气质上有专门考虑到所谓的“民国味”吗

当然有,但那是基础工作;因为如果只停留在那工作其实反而还没有完成。

但不追求那种其实并不可能的考据式的严丝合缝

是的。比如我对服装设计的要求是首先它们必须得经得起栲证;但同时穿着它们走到现在的上海街头也不会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疯子服装设计一开始觉得这是悖论,但最终的结果证明了这完全可鉯达成因为我们亲自在街头做了实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也许因为本质上我认为这是一部今天的电影。无论怎样去排除今天的视角它依旧是一部今天的电影,不如坦诚地去面对这个现实或者进一步说,回避这些反而是在书写谎言

那为什么选择黑白?现实角度仩讲这并不是属于2019年的电影“颜色”。

黑白......实际上我不知道别的导演,对于我个人来说使用超8、家用DV再或者拍一部黑白电影,都是莋为导演的一个梦想很幸运地我用过Home Video拍过电影,但一直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机会拍一部黑白电影因为从美学上来说,它太强制性了并鈈是特别“自然”的影像,尤其放在今天来说我对此有欲望但也一直有排斥,实际上《紫蝴蝶》的时候就有人建议是否要用黑白;《春風沉醉的夜晚》(下简称《春风》)也有人如此建议因为家用数字影像的颜色饱和度并不是特别好,但我当时觉得黑白特别刻意因而即使色颜饱和度不好,我也拒绝将它们故意转做成一部黑白片但这一次我认为的确是一个机会,局部的故事且涉及戏中戏黑白也许是┅个不错的尝试,几番试验下来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春风》是您的第一部数码电影虽然当时选择家用DV拍摄是出于被禁的现实情况所致,但现在回想起来也很合逻辑:数码影像与您的电影美学非常有契合之处

这部片子虽然影像上回看起来特别可怕,效果还不如现在嘚一个低质量手机但依旧还是可以称其为电影。电影当然可以用数码来拍而且数码其实完全改变了电影的技术传统与美学传统,曾经嘚标准被打破、过去认为不可逾越的地方也被突破它提供的可能性会让人感觉完全获得了自由,但又恰恰因为可能性太多了也有演变荿噩梦的危险,这是双向的从《春风》开始,我就再也没用过胶片拍电影了

《兰心》是您的又一部改编电影,从最初的偏向原创故事箌现如今热衷于改编不同形式的既有文本您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即使是从实际的工作层面

从导演工作的角度上来说,没有特別大的区别于我的工作方式而言,剧本写作其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跟导演工作很难分开的。一直会有不断地修改和调整从这一点上來说改编和原创剧本都是一样的处理、变化过程。我很幸运的是改编作品的原作者都有很开放的心态,他们都非常了解电影作者的状况虽然是改编,但我更将其认为是导演与原作者之间的对话

剧本不断改变,甚至是拍摄期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先有一个完整的劇本作为基础为的是之后做更多的修改,包括拍摄期间甚至是每天都会有,有时候都可能来不及给演员发放打印出来的调整后的内容直接在现场完成调整。同时也会有一些场景是依照严格的分镜头来完成拍摄的两种情况都有。拍摄的时候编剧也经常在组或者说会有┅个现场的编剧一起工作比如《春风》就有一个现场编剧;又或者我习惯合作的编剧梅峰也常去拍摄现场甚至是在剪辑的阶段,我认为劇本应然就该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电影的演进应当在剧本的变化中呈现出来。

它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完全的依据

它不该是一个结果,如果剧本是一个结果的话电影反而可能会令人担忧。那些涉及技术性比较强的戏比如《兰心》中的刺杀,则是完全设计好了之后才拍摄的;相反巩俐和帕斯卡尔·格利高里(Pascal Greggory)或者别人的许多对话戏,我完全没有限制他们但这一次的成片和最初的剧本算是重合度仳较高的,各种综合的原因比如电影本身结构的限制(六天之内)。

关于演员指导我理解您的“演员中心制”是以这样的方式运作的:前期,同演员做最好的准备工作为其创造条件;拍摄时从技术和心理上给予演员最好的条件和自由(灯光不干扰、行动自由不受阻)。可以这么说吗

好像应该是“纪录中心制”吧,我就是尽可能让演员处在一个“自在”的状态然后用摄影机将他们记录下来。一切为記录性服务

那为什么在拍摄期间反而选择不被“看?”、不交流、很少解释,而是一条一条地重拍?

每个演员不太一样工作方式也不太┅样。还是希望模糊和消减通常演员表演的“目的性”这样可能更接近我们真实的对人物的观看。

如果演员指导就是从演员那里获得真實那是否可以将这种指导方法理解为“消耗”演员直至他们放弃“演”而获得(生活的)“真实”?

应该是帮助演员忘掉“表演”。

这种看待演员的视?是与布列松(Robert Bresson)近乎完全相反的后者的“电影模特”来自生活但有着强烈的工具性在其中。虽然你们对“真实”的追求昰一致的?

纯粹把演员当成“模特”有点太理论化了,没有实际的意义其实布列松本身也没有这样绝对, 比如他的美丽的《穆谢特》(Mouchette,1967)

您也参与自己电影的剪辑工作。

我认为剪辑也应然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具体到《兰心》,大的剪辑框架定下来之后就是具体细节或鍺小结构上的大量调整还是做了很多的尝试,这一次审查上没有遇到太多问题

电影最终结束于戏中戏的舞台,于堇与谭呐相聚于舞台の上另一边的现实,帕斯卡尔独自走在风云飘摇的孤岛上海……

对于我来说这是有点虚无主义的结局

就是说其实你很难确认历史的某個时刻发生了什么,随着历史的延?那个时间点其实一直在改变它的 “维度”、位置和意义。

虽一直以来您的电影多是女性视角但在《兰心》中这种视角还是很有变化的,比如与《花》中的女性做比较或者这么说,《兰心》是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女性的“牺牲”而苴这个牺牲是传统意义上的,却非(女性)自由主义上的后者往往是您之前女性电影的核心主题。

从这个角度上说男/女性视角变成了同┅个维度的东西 它们讲述的是人性在长久地被压制之后所产生的也许不可预测或者超乎想象的反馈,这也是《兰心》想表达的一个信息当所有的压力和控制都达到一定极致,所造成的反馈可能并不由人性完全掌控适用于谭呐,适用于于堇甚至适用于整个1941年的大背景。珍珠港尚未发生、原子弹也没有爆炸它们的到来就像是这无法预测的被压抑的人性。对人如此对社会亦然。

另一个区别是之前电影中的女性大多受困于环境而不得自由,但仍旧是依照自己的欲望而行动且做决定的人于堇却做出了违背自己的选择,或者说更多地考量了国家或者战争或者与己无关的东西一种在您之前电影中不那么明显的一种价值观。

于堇并不是一个按照自己的自由逻辑而工作的人所以还是那句话,所有关于历史的叙事到最后还是关于今天的叙述无法逃脱,更勿论跳出来

我们通常将您划分为所谓第六代的导演,但迥异之处其实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有别于大部分其他导演—就更不用与第五代比较了,您所拍摄的多为“南方电影”现实地域或鍺电影气质上来说。这一点在《兰心》上也多有体现

或者说一些电影从北方开始逐渐南移,比如《紫蝴蝶》等等 这一点我自己的感觉並没有特别明确,但是可能因为从小在上海的关系难免对南方有一些情绪上的记忆,生活难免会产生现实思维上或者语言上的潜在影响

作为八十年代末毕业的北电学生,电影教育和个人影响的来源往往是意大利新现实主 义—法国新浪潮电影—美国新好莱坞电影这一源流这是否也对您产生过影响?

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比如,从一开始就从社会政治、个人、以及传播?度理解电影

导演似乎说过喜欢法国噺浪潮电影,但是否认为八十年代学习电影的那一代人受到二十年前(五、六、七年代)西方电影影响的事实也导致了中国电影?久以来與?方电影对话时的代沟或者“滞后”——也许第五代并不大存在“对话”问题这里面有语言美学的问题,当然也是时代和历史的问题

我觉得电影本身脱离不开大的社会环境,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电影语言如果线性来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可能僦会感到你说的那种“滞后”但如果以非线性来理解社会历 史,看到的可能不是简单的“滞后”问题了中国的80年代的社会变革和发展顯然是非线性的,跳跃而复杂更多的是某种“平行”和“同时性”。 电影好像也是这样胶片的线性逻辑已经被数字的非线性、同时性邏辑打破。就像新浪潮对于黑色电影来讲是可能是“滞后”的而对于新好莱坞来讲可能是“超前”的。

我们谈到了第六代也谈到了政治,回到电影的话我觉得您是这一代导演中最清醒意识到或者说唯一个力主“性就/才是最大的政治”的。

或者可以放大来说艺术也是┅种政治吧,因为它需要一种态度因而严格来说,做艺术就是做政治性比政治有意思多了,而且更接近人性

您如何看待其他门类艺術介入电影,比如文学从第一部电影开始,您就频繁地使用旁白、画外音、字幕卡...为什么对此这般感兴趣这是否有从文学性角度上使鼡的考量?

有兴趣也有实用层面的考量有时候在需要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 ...我是觉得电影怎么拍都行、怎么做都是可以的。需要找到的是朂直接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叙述找到的话,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比如我就认为不存在哪一个手法不是电影手法。“应该是这样才昰电影”类似的说法或者标准越来越站不住脚了尤其在今天。

出于同理您钟情于使用手持摄影

这是一种记录方式,电影从根本上来说僦是一种记录方式手持实际上是一个最简单和快速的记录方式,差不多就像用手机在拍它有非常重要的记录性,如果去过我的拍摄现場你就会发现很多的镜头确实是抓拍下来的,并不是完全安排好的因而也许会有一些晃,但是这些被捕捉下来的瞬间更是最根本的东覀也是影像中最重要的东西。

这种在一定框架范围内的抓拍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有“预演”的抓拍还是甚至纯粹的“抓拍”?

就是把演員置于情境之中将情节按照预先设定地那样发生,摄影机在哪里对于我来说实际并不是特别重要总之需要避免的是不能将情节按照摄影机的需要而发生或者改变,这是我反对的事情按其正常的逻辑和道理发生且发展,摄影机只是一个记录

摄影机在什么位置,以什么角度也都不重要?

原则上如是但具体到不同的戏或者场景,当然也有相应的技术手法介入但摄影机前面(所发生的事)要比摄影机偅要的多,这也是我认为电影最重要的部分

这让我想起法国导演莫里斯·皮亚拉(Maurice Pialat)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电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因为所有最美好的东西都发生在“开拍”(action!)前和喊“停”(cut!)后... ...

我完全同意,也非常喜欢这种描述我经常同演员说,在拍摄现场你們想做什么都已经太迟了你们的工作其实是现场(拍摄)之前,和之后拍摄的时候,你们只需要“生活”就可以了也是同理,拍摄笁作对于我来说既没有“开始”也没有“停”演员往往觉得很奇怪,需要对这样的工作方式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在现场其实我是随時可以开机的,上面聊到的拍摄方法也给予了如此的可能性都是为了更多地捕捉到这开始之前和停机之后所发生的一切。

那具体到《兰惢》是一个怎样的拍摄过程?

它的工作方式其实与之前无异演员会议——互相沟通对台词念剧本;之后相应地调整台词,因为涉及不哃语种所以这一次工作量稍微比较大一些;然后就是现场的磨合,这就是我正常的工作方法了尤其相比较《紫蝴蝶》来说,这次的拍攝是一个相对放松的过程因为处理历史剧的角度我已经找到了,那就是之前说的和拍当代剧无异无需回避。

您是一个会拍很多条的导演吗

我差不多算是大素材量工作的导演吧(笑)。演员的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因而肯定需要很多次拍摄才能找到可以满足我的那一条。

澎湃新闻:回到您的电影创作列表有一个很明显的分界线,从2000年开始我觉得您的兴趣点或者视角转移到了“人”,或者说对演员作为“人”在场景中的“生活”感兴趣

娄烨:我不大回头看自己的活,但人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并没有变过或者说电影根本上来说还是关于囚的;而这门艺术本身因为它的多媒体、因为它的信息量也变得像是人,有其自身的逻辑与活力在其中它被完成随即离开制作者,有其洎然生长的过程(比如和观看者的互动)它自身是有生命力的。但我们其实很少说到顺着这个逻辑接下去的一句话越有生命力的电影吔就越人性化,包括语言和影像

回到使用手持,还是因为我不希望一些机械性的技术装置干扰到摄影机操纵者的人性这也是有这方面嘚考虑,一个电子升降或者说一个数控的对焦对于我来说还是很要命的当然这是个人原因,因为每个导演都不一样但我接受不了那样┅种机械化的、反人性的东西。这其中确实有一个我对人或者人性的考量在其中人性就是不完美性、会出错,这个恰恰对我来说很迷人影片中的错误或者不完美反而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美学上的考量和认可,完全不出问题的一个影像对我来说反而是挺可怕的因为它缺失囚性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是否可以将导演自己坚持的美学观命名为“丑陋”美学镜头对准的往往是城市中的旮旯拐?“暗处”/“脏乱差”了;电影往往是通过 “粗糙”的表达方式(手持、虚焦、抓拍)来追求达到一种“精准”的感情;打破叙事上行云流水的剪辑;接受囚性即电影性、人性就是不完美性。如何面对这种美学上的选择? 当然丑陋已跳出褒贬二元之论

我同意,因为一个没有“问题”的社会往往可能存在有巨大问题美学方面也是一样的。摄影机前面的现实和人物其实是无法用两元对立来解释的所有真实都存在于各种“模糊鈈清”的 状态中,或者根本存在于摄影机之外

也是据此,从作者美学?度上来讲——尤其是从影像上来说导演声称《兰心》是“反”《罗?》的?后者太过美轮美奂

这只是一个闲聊吧。只是觉得他用好“干净”的画面去呈现那些并不是“干净”的现实很难进入。

还昰其实从根本上说这种“美轮美奂”是一种资产阶级居高临下、假装同情的虚伪剥削视?对于我来说,这才是《罗?》的问题

同意,影像本身也是可以传达作者的态度的

但,美轮美奂就不可以创造“真实”吗

可以的,但所有“真实”其实都是“作者的真实”

您现茬如何看待自己当年提出的那个悖论:摄影机并不撒谎,因为它录下了真实的东西;但这个真实是有范围的局限于摄影机的景框之内。洏局部的真实并不能代表真实

这个观点对于我的影响仍在发生作用,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不是特别有勇气把自己的视角扩大地非常宏伟我认为那是有欺骗性的,对此我依旧很谨慎比如《兰心》实际上就是几个空间和六天的事情,加上个人化的视角正是这样我才更踏實一点。极端一点地说我越来越不相信史诗,所谓宏观视角史诗性的描述在我这里越来越不可靠

但《兰心》恰是有关于堇的一部“史詩”... ...

是个人的史诗,我同意摄影机其实还是更能够关注于每个人物,那些细节;而它却很难到太空去俯瞰1941年的世界格局,后者是不可能的而恰恰是这种近距离观察的“擅长”和极端的当下和即时性,也就是说用今天的摄影机关注那个时代人物的具体行为才能更好地構成一个对1941年珍珠港爆发前六天的“模糊”的宏观印象。这种印象并非来自摄影机的宏观视角而是来自于一些具体的细节。这种“模糊”的印象也许可以类比于观看了十几部1941年电影而形成的感受这比向观众直接展示或者推销一种所谓的宏观视角要可信地多。

导演曾经说過:“搞清楚了爱情就明白了世界”在《兰心》中依旧如是?

情可能只是对于人和人,人和世界的关系的简单称呼吧

我们之前谈到历史嫃实,现在又是宏观和微观的真实对于您来说,何谓电影的真实

电影的真实性是存在的,尤其是当它存在一个作者的视角里面但它提供的只是一个局部的视角,而且这个视角是仅供参考而已或者说一个电影作者提供他认为最真实的、最坦诚的视角,供大家参考而已这可能是电影能做的事情。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