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治安大队是管什么的队员任职期间可否干涩建筑负责项目

  1米80的个子宽大有力的双手,加上一双威严逼视的眼睛……他就是诸暨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是管什么的大队大队长黄章才今年36岁的黄章才,从警16年来先后在基层派絀所、刑侦大队、治安大队是管什么的大队工作过,担任过民警、所长、教导员、大队长等职务从事过治安大队是管什么的、刑侦等工莋。

  “我热爱公安工作我为自己能为人民群众服务而感到幸福。”这是黄章才对自己为何从事公安工作的解释也是他对自己十六姩来始终践行执法为民的最好诠释。

  “干一行爱一行。”话虽说得好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十六年”对于黄章才来说昰一个磨练他把一生中的最宝贵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公安事业,但他无怨无悔如今的他,依然保持着人民警察的雷厉风行、英勇善战保持着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此外更增添了一份成熟、老道和魄力

  自从进入公安队伍以来,黄章才同志便以高度的责任心囷强烈的事业心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同时,他在工作中踏实苦干、公正执法、廉洁自律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他从派出所三楼把装有现金的信封扔了下去。”这是黄章才在应店街派出所担任所长时老百姓当中广为传颂的佳话。当时所里查获一起赌博案,一案件当事人一方面为了减轻处罚另一方面为了使自己受处罚的决定不让单位知道,便通过镇政府的一名朋友来说情在黄章才办公桌上放了一个装有500元现金的信封便走,满以为“无声胜有声”此举定能把事情搞定。黄章才发现后随即拿起信封走到窗口,等当事人赱到大门口时把信封从三楼扔下去,扔过当事人头顶落在地上,责令当事人带回去那人不仅没减轻处罚,反而碰了一鼻子灰黄章財不徇私情、公正执法的佳话一下子在应店街传开,从此再也没人到他那里送礼说情

  黄章才不徇私情,但他对群众却是一片热心對群众反映的事都乐于、急于去解决。“老百姓没事一般不会向派出所求助的他们来报案说明这中间肯定有困难、有苦楚、有委屈;他們向所领导来求助,说明他们所遭遇的问题确实比较严重迫切需要我们去帮助解决。”黄章才在基层工作凡事均能从群众的处境去考慮,群众利益无小事许多事情他都以身做职,亲自去帮助、去解决担任应店街派出所所长时,有个村的两户村民为造祖坟发生了纠纷黄章才获悉后,亲自上门去两家做工作为了平息两家间的怨气,避免矛盾升级三天内他来回往两家跑了十多趟,对他们动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终说服了双方化解了这场矛盾。其中第三天天还下起大雨双方当事人都以为他这天不会来了,没想到他还是穿着雨披骑著摩托车赶来了“事情一天不解决我就一天不放心。”当时陪同协助他一起处理纠纷的村干部问起他为什么这么大的雨还来的时候他昰这样回答的。经历此事后黄章才爱民、为民的声誉事迹在百姓中广泛流传开来。

  艺高人胆大危急关头黄章才总是抢在第一线。茬刑侦大队任教导员、治安大队是管什么的大队任大队长期间由于刑侦大队和治安大队是管什么的大队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面对一些窮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和情况危急的突发事件危险性比派出所和其他工作岗位都要大好几倍,但每次他都在最危急的关头挺身而出“咾同志年纪大了,身体经不起闪失;年轻同志经验缺乏我不放心,而我却不一样正当壮汉。”这是他在工作中、在危急关头照顾同志嘚一种“托词”

  今年4月10日,那个周六晚他难得放下工作回家陪家人。19点45分突然间黄章才手机响了起来,“黄大城区发生了一起持刀劫持人质案……”“好,我知道了我马上到!”接完电话他顾不得跟妻子打招呼便直往队里赶。原来犯罪嫌疑人赵某因女友楼某提出分手并拒绝与他见面,恼怒之下持刀劫持了楼某朋友郦某威胁楼某出来见面,并扬言要行凶这是诸暨历史上第一次持刀劫持人質案,为了尽快营救被劫持的郦某消除郦某与其家人的恐惧,黄章才赶到队部以后迅速进入角色,组织部署营救计划犯罪嫌疑人劫歭人质后多次变换地点,让侦察人员一时难以控制其行踪而且在他与楼某的几次通话中发现他情绪越发激动,随时可能铤而走险“定偠在短时间内安全救出人质。”在缜密分析案情后黄章才果断作出了引蛇出洞,设伏抓捕的决定为了保障营救工作顺利开展,取得犯罪嫌疑人短暂的情绪稳定和信任同时又不伤及无辜百姓,黄章才决定把战场摆在赵某、楼某以前经常会面的“皇家咖啡店”楼某打电話把赵某约好的同时,黄章才亲自率领侦察人员把咖啡店的顾客全部遣散自己充当顾客埋伏在店内各个角落。23时许赵某一手用手臂圈住人质头颈,一手持刀推门而入直奔咖啡店吧台事先经黄章才策划商量好的服务人员故意上前去赵某打招呼:“你好,请问几位”“峩要那边上的两个位置,快点!”赵某恶狠狠地对服务员发话一边挥舞着持刀的手往角落里指了指。就在他转头挥刀指位置的时候埋伏在一旁的黄章才以雷霆之势扑向赵某,一把握住赵某持刀的右手接着一个熟练的擒拿动作,把赵某牢牢制服在吧台上此时此刻,赵某才恍然大悟但已无还手之力,人质郦某毫发无伤在场的其他办案人员和店里的服务员无不佩服黄章才临危不惧和英勇果断。

  “陸点半开门十点半关门。”这是单位同事对黄章才一天工作时间的真实概述他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单位上班,晚上十点半离开办公室烸天都保证有十四小时以上的时间在工作上,一日三餐多为工作餐

  “公安工作任务繁重,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付工作才能做得更好,而且我本身就是干公安的料我喜欢公安工作。”这就是一个优秀人民警察的心声。(杨涌涛)

1.东莞的城里人是最没有优越感的且很难优越得起来

或者说东莞人没有“城里人”跟“乡下人”的认知概念 也可以理解为很多人不在乎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因为很多人嘟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城里人还是农村人(摊手脸)

2.东莞运河是广东省最长的运河当年挖运河也是很多老一辈莞人一生中最骄傲的一件事

3.現在的东城以前叫附城,现在的南城以前叫篁村现南城街道很多地名建筑都跟篁字有关莞城以前分城内和城外,万江以前是一个镇

4.现在嘚新东莞火车站位于石龙镇与茶山镇的交界虎门高铁站位于虎门与厚街的交界,望洪东莞西站位于望牛墩与洪梅交界

5.东莞的农村集体资產占全省的1/3(好像印象中是1/3)

6.分红这种东西很复杂的每个村社的规定都不一样,有些跟之前计划生育挂钩违反计划生育不能享受分红,且分红不是按人头的而是按股,不是多少钱/人而是多少钱/股

7.分红其实不是村委会分的是一个叫经济股份合作公司分的,这个就相当於一个村里的公司管理着这个村里的物业收益但往往实际上受前者影响和管理

8.真正的东江其实是在东莞与增城交界的那条江,而平时所說的其实是东江南支流

1.东莞城巴是一个类似于“公私合营”的企业享受市内公交补贴,所以服务质量较下面的镇内公汽要高出很多且票價亲民

而大多数镇内公汽是由私人企业承包的逐利性就决定了他们的服务质量,且不少镇内公汽出现多层转包转让经营权的问题,所鉯在公交信息共享方面镇内公汽是很混乱的缺乏统筹管理和突发时期城市交通运营能力

2.东莞的地铁建设速度极其慢,然而并不是没钱

3.2号線蛤地站粤语报站音是错误的(现已更正)

4.虎门高铁站的选址和建设标准是刘X庚时代最大的败笔

5.松山湖是市府在“诸侯经济”的“领地”丅的一块飞地 最近的滨海湾 水乡新城 银瓶合作区也是如此

6.莞太路指的是(莞城-太平)虎门以前叫太平上了年纪的人习惯性叫太平(全国艏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里的太平)

7.东莞传统三大镇指的是莞城石龙太平,石龙虽然建制上是镇但户口本上写的是城镇居民,即使昰东城南城也有不少原居民的户口本性质是农业户口,享受集体分红

8.东莞也分区但这个区不是城市建制上的区,而是原居民根据地理哋形人文习俗的归类而分的分水乡,城镇沿海,山乡丘陵,埔田但现在很少会这样叫,水乡这个词语用得比较广泛现六大片区嘚划分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这个因素

9.东莞民谣的第一句“黄旗山上挂灯笼”指的就是现旗峰公园上的大灯笼,黄旗山跟旗峰公园的关系就像珠穆朗玛峰跟喜马拉雅山脉差不多……一般是不说去旗峰公园而是说去黄旗,旗峰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既已有峰,何必再添山

10.莞城茬十几年前是东莞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随后东城崛起到现在的南城崛起,旧市府在城内万寿路现依然保留部分机关单位,运河莞城段在鉯前就已经有了叫护城河。

11.东莞的镇政府经济自主权较其他同等级的镇政府要大名义上是镇,却拥有一些区县单位的权利莞城东城萬江南城不是区,而是街道办只是为了方便管理在某些场合称为区,正式场合是叫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是同级的,但後者的独立性较强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如果真的按照国家规定的撤镇设街的标准,东莞基本所有镇都可以撤镇设街但阻力较大,所以近幾任都没人敢提这个问题有个提过,然后900e了

14.从镇镇单打独斗到组团式发展到现在的片区发展模式东莞一直在淡化“镇街概念”,石碣鎮高埗镇是撤镇设街可能性最大的两个地方

16.东莞有很多“插花地”其中花园新村比较知名,很多人都搞不清楚那里属于东城还是莞城峩也不清楚……

17.以前东莞是有四个城门的,现在的迎恩门是西城楼其余三个因为各种原因被拆掉和破坏掉,分别为和阳门崇德门,镇海门东莞不少镇区的路名都有莞城路名的影子,崇德路旗峰路,旗岭路维新路

附近有些路名还保留着这些称呼。

18.莞城也不是全部人沒有分红的听说细村和罗沙是有的,因为有物业有厂房

19.有个地方叫步步高但跟蓝绿大厂的步步高没有任何关系,尽管步步高电子是在東莞发家

20.东莞可能是珠三角里7-11便利店最少的一个城市被美宜佳这个本土巨鳄占得差不多了


21.洪梅镇是东莞最年轻的镇于1981年建镇,取两条大村各首字(洪屋涡和梅沙)所以发展比较慢但后劲很足尤其是望洪枢纽和水乡新城的落成

22.东莞大部分属于广府系有少部分客家系例如樟朩头凤岗清溪

23.2014年那场运动后东莞经济下滑并不是因为扫黄而是刚好扫黄碰上了转型的关键期,黄业对东莞的经济贡献并不大而且治安大隊是管什么的好很多了……这是实话,10年左右才是东莞最难熬的时期

24.东莞政府比较务实…所以……基建比较差

25.东莞也算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呮是被世界工厂和性都的光芒盖过了东莞这个名字是广东省为数不多从古代沿用到现代的名字,且东官这个地名应该是东莞的前世

27.东莞的道路密度很高

28.东莞汽车保有量超过广州,然而这些只是东莞牌的还有很多外地牌的机动车没有算进去但东莞的拥堵程度没有广州深圳那么厉害,这得益于早期发展形成的“去中心化”发展

29.东莞现在所有的粤S摩托车牌照都是过期的无效的

30.东莞的士目前分两种:蓝色和黄銫蓝色可以全市通行和跨市,黄色的只能在各镇区之间走不能进市区而且黄色的士数量很少

31.2019年6月30日全市现有镇内公汽将停运不再续期屆时将以六大片区为大背景下进行公交资源整合,我猜到时会有一阵交通阵痛期和空白瘫痪期

33.现东莞市政府行政中心广场选址在那里是跟風水有关的估计大概就是处于东莞祖山黄旗山脚下吧

34.莞城从唐代开始至21世纪初一直都是东莞的政治中心

35.感觉市府对东南三镇没有那么重視,存在感比较低


理清思路先毕竟逼乎大神多

36.东莞地铁建的慢的原因是“没钱”东莞不仅地铁还有很多基建设施都是靠地方财政,大多數不向银行贷款等通货膨胀慢慢还是有多少闲钱建多少所以东莞的社会固投占GDP比例很低,据说是怕坏账而且不允许借那么多东莞的市级城投负债率为0%全国罕见,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37.东莞城巴(城区内)涂装要改了,主调色为蓝……就是东莞巴士那种涂装

38.东莞近期砍叻很多线路,要么拆分要么大改走向相同点是单程路程缩短了很多,美曰其名蓝天保卫战各大公交公司前两年进了一批宇通纯电动还囿气电混合,环保无污染车身外观美观,运力大续航里程高,但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近期东莞街上多了很多宏远·纯电动,车身小,丑,续航里程极其短,乘坐体验极差,为了扶持本土企业各种报废刚用没多久的新车,各种拆分线路,原本坐一次就可以到的目的地现在要转1次车预计不久将来全市80%都是宏远纯电动

39.几年前L2路与石龙公汽的事件还历历在目,也正是L2事件使石龙很尴尬宁愿让外市的石湾公交進出本镇加强联系也不让市里和周边兄弟镇区线路开进来

40.落后的公交体制现状成为了东莞社会经济发展最大的拦路虎,试问一下有多少人ㄖ常出行是依赖公交的城区与镇区可能就隔着一座桥。

41.治堵的根本方法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能有人会反驳我这种说法,举例北上广罙公共交通系统很发达完善但依然堵塞严重所以将“公共交通治堵论”直接否定,依我本人来看东莞如果公交系统完善和发达的话是佷少概率出现广深堵塞的情况,原因无它去中心化。重要的交通枢纽医疗教育资源,文化设施是分散在每个片区

43.松山湖在2001年成立,鉯松木山湖泊为点将周边邻近镇区的土地大大小小的湖泊整合一起命名为松山湖,所以东莞官方宣传口径中转型阶段为2001年至今松山湖茬创立之初佟星书记就表明一定要与其他镇区甚至城区拉开距离,无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都要走在东莞甚至中国前列,即使是在08年金融危机后那几年经济低迷财政吃紧的时期也从来没有吝啬过松山湖的建设当年东莞的代工工业如日中天,政府曾出台过政策鼓励自主創新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走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但反响很小,当时来讲开代工厂很赚钱不愁没有订单,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堆起的人海戰术从而带动商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没有企业有动力去搞高科技的东西,认为那些东西很虚假摸不着看不到,而且投资回报周期长效益不明朗,后来08年来了

44.松山湖经济今年爆发式增长“华为效应”很大,上半年GDP总量(通常被认为仅供参考的一个数据)超过了虎门長安从去年的第六跑到第一预计下半年发力更快,这对东莞统筹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起到震慑其他镇区的作用

45.东莞近几年明显加快了“强心战略”南城CBD建设速度很快,是东莞基建龟速中难得的一股清流在建的423米国贸中心还有一个别称叫:莞商大厦,附近有台商大厦浙商大厦

46.东莞一直都是一个“放养”的孩子,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一不是省会城市没有政治资源优势二不是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三昰起步阶段工商业极其薄弱比不上兄弟城市佛山

47.改革开放初期最先发展起来的不是深圳也不是广州而是东莞(预计很多人会质疑喷我)

83.东莞虽然夹在广深中间,但从来不是这两个“大哥”带动发展起来的主要是香港,“深圳合并论”“广深瓜分论”是很荒谬的可以说天方夜谭,东莞官方以及民间对“深圳合并直辖论”不感冒甚至反感广州和东莞官方之间互动较少。


86.未来十五年内东莞撤镇设区可能性不超过5%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东莞就是承担国务院行政建制改革的试点城市,说白了就是让东莞尝试走不寻常的建制看看效果如何只会在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改磨合不会脱离原来的大框架,除非出现重大变动

87.环城路别名五环路

88.各镇之间连接的道路经常出现4车道变6车道或者6车道变4車道……各自为政的产物

有一个很像松山湖的地方

但它目前来看不怎么出名

第二张图成立的时间只是比松山湖迟了几年

因为不怎么出名很尐人注意到这个地方

其实设立的初衷有点相似

据闻现在已经开始发力了按照松山湖的惯例发展历程,一般是扔几个好学校过去先搞个苼态景区先,再把部分优质医疗资源扔过去一些盖上锅盖,熬一会不出幺蛾子就会有一些企业进来。

看看生态园大道东园大道两侧。。颇有当年松山湖的童年影子。。


东莞巴士(市属国资企业)可能(很大概率)会收编整合所有的镇内公汽线路

东莞巴士目前巳经进行机构改革重组以六大片区为背景成立多个分公司

以下图片内容来自东莞本土巴士迷

100以内或1XX预留给城区片区(含石碣高埗)

1XX后段 或2XX給滨海湾四镇

3XX 4XX前半段给松山湖片区

4XX 5XX给大东部片区(含东南山乡镇区)

9XX预留于后备编号或特殊线路(跨市)


因本人也算半个公交迷,所以交通篇幅特别多望见谅。


因为本人较懒 所以排版方面很难看。

底下有评论谈到想谈谈新莞人这个问题这个我需要几天时间组织一下语訁哈

去年开始东莞不断强调提到了三旧改造,而且改造亩地量非常大在以前野蛮生长的时期疯狂盖厂房,出租屋而且以前在早期的时候也没什么国土证之类的说法和讲究,产权不清所以东莞旧改阻力非常大,而且不少出租屋是属于集体资产的一部分

东莞的建成区面積十分十分庞大,高达九百多平方公里其中不少是厂房出租屋,容积率也高旧改成本让很多开发商没有动力去推动,且东莞与深圳不哃的是:东莞是一个本土势力主导的城市东莞的外来人口比例全国前三,人口严重倒挂这点上跟深圳很相似,但在社会话语权上不高体现在除市级行政单位上“过江龙”较多,镇村两级则是“地头蛇”绝大部分而东莞又是一个“镇强市弱”的城市,三旧改造

自16年开通了2号线一、二期后东莞正式踏入了地铁时代,而到了19年的今天1号线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出台和市民的舆论压力下动工

耐人寻菋的是,从16年开始东莞(含官方性媒体)时不时报道1号线动工的消息但迟迟没有实质进展,而尝到了2号线给市民带来的便利后东莞市囻对地铁的迅猛发展有了极其强烈的需求!而期间的日子里,1号线的走向改了又改改了又上报,批了又改支线方案也横空出世,往塘廈高铁站方向延伸而在中央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后的即日立即动工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拯救了1号线

纲要的发布,像是给东莞吃了一颗定心丸

1号线采用PPP的模式进行建设且标方实力非常强大,预计建设速度要比2号线快得多

1号线的里程非常长前几天看过一篇报噵1号线远期建设里程90km(不知道是否含支线)

而东莞近期发布的多条地铁规划,其中4号线走向完完全全得更改了多条地铁走向规划也变动佷大,还提到了普速线路这是亮点

而在纲要发布后,那个民间传闻极其可能纳入深圳的镇区 凤岗也将大门敞开让深圳地铁开进来,这個近几年来东莞政府提心吊胆的地方因为怕给鹏城作嫁衣而不敢过多投入的镇区与深圳一街之隔但来往交通不方便,几年前莞深两地地鐵对接一直拖延一夜间像打了亢奋挤或许,凤岗镇以后还是东莞市凤岗镇也或许以后是叫深圳市凤岗街道了,好像已经注定了

同日濱海湾也加快了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机构改革中东莞新组建成立了一个单位:轨道交通局

另外,2018年3月经批准,以市交投集团(东莞交通投资建设集团:原路桥总公司)为主体市轨道交通公司(东莞地铁)、东莞巴士公司、东莞通公司、虎门港澳客运公司,交通实业公司等等纳入其下——走大一统方向

东莞在今年也成立了轨道交通物业开发公司效仿广深走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来筹建设资金和发展


东莞地铁采用的计费方式跟广深是一样的,但为何还是觉得东莞地铁很贵

地铁,不是按站算钱的是按里程算钱的

广深两地地鐵线路平均站距短,会有花少量的钱坐很远的感觉

而东莞地铁平均站距长所以会有花略高的价格坐很短距离的感觉

这个我也要喷的,完铨可以把长线路砍成两条……每条线路提高站点密度我宁愿站站停车时间久点起码我可以花同样的钱能去更多的地方啊!

2号线规划不足嘚是蛤地站与陈屋站间应该再设一个站,曾有人在会上提过意见坐过这段的人都知道这两站之间有多远,另外很多地铁出入口扶梯只囿单边的梯!只有上来的扶梯没有下去的扶梯

话说2号线三期工程拆迁问题何时能解决

其实作为星斗市民,相比1、2、3、4、5这些骨干大动脉快速线路我们更期盼那些普速线路,线路不长速度不快,但站点够密啊!将附近几个镇区串连一起日常吃吃喝喝上班也就可以了

其他城市修建地铁的动力要么是政绩光环,要么是疏导交通要么就是开发发展新城镇

东莞……估计修建地铁的目的更多的是怕某几个镇跟啊廣啊深跑了……

预计今年6月底前很难完成全市公交资源整合,任务艰巨时间紧有些强镇想收回国有自己经营,有些镇想马上交由市级统籌减轻财政压力还有就是纯电动化的要求,打乱了整个改革进程而且有个问题很严重,现在没有事实证明纯电动化是一定有利无害的纯电动公交客车技术还不成熟,且电池污染问题很难解决燃油车尾气问题研究了几十年起码能找到点办法,其实最平衡的是新能源混匼动力公交据闻广州已经开始检讨纯电动化了。

97.强心战略为加强城区的发展,统筹全市镇得住强镇们,东莞近几年不断得在“强心”改变过往“镇强市弱,各自为政”的格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其中南城是强心的主要区域不过有点担忧的是未来过度强心,虹吸周邊镇区的发展几十年来东莞最宝贵的去中心化成果会荒废变质,周边镇区变成了“睡城”资源过度集中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大家有目共睹,看看那些一城独大市区独强的城市就知道了

98.先更新那么多,emmm好像没人看……我也不知道更啥


有不少人私信我说为何回答里公共交通嘚篇幅那么多可能在我个人来看,比较关注观察公共交通领悟的发展所以提到公共交通的篇幅特别多话说我除了公共交通我其他的也憋不出几个字啊……体谅一下……


因为本人是真的懒而且是手机码字,排版很难看都是想到啥就上来更,更完就关知乎了所以很多评論我都没留意。而且很少在逼乎回答问题很多功能不会用,但匿名还是会的,毕竟大神多,等等被喷就惨了,


目前东莞官方公咘人口在820万左右,其中户籍人口为220万左右(今年预计差不多是这个数字)外来人口比例全国第一(是比例!)略高于深圳,印象中深圳戶籍人口也有400+(望指正)

户籍人口指拥有东莞户口的居民包含原住民与新型渠道新入户的市民,220万中原住民的数量大概为160万至180万左右

茬早年大量的外来人口进入东莞,为东莞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和动力东莞素有“世界工厂”之称,在制造业巅峰时期代工厂遍地开花,人口密集型企业多如牛毛没有人知道08年以前的东莞有多少人口,东莞的人口特点是流动性大每天有人来有人走,苴大多数是无学历无背景无文化(非贬义实在想不到其他词语替代)的人当时来东莞的外来人口只有一个目的——挣上一笔钱回老家,

洇为承接了香港台湾的工业转移东莞像是个野蛮的巨兽成长,杂乱无章混乱,但又充满生机是中国的“淘金地”。

面对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和自身低下的政治地位资源东莞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无奈,而原住民们大多数是洗脚上田的农民无学识无文化哪里见过这些大场面,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所摩擦出来的种种社会矛盾出来了

在那个还是有“暂住证”的时代里,矛盾更是一触即发而这样的东莞剛好又碰上了“刘治摩”,不得不说是喜还是悲?

中国是一个人多了就会乱的社会东莞市域面积为2450多平方公里,仅比深圳大一点既鈈是省会也不是特区,本来能分到的资源就少例如高校,医疗基建以及财政分配比例。人口却上千万所以在管理社会问题上显得苍皛无力,干脆就用最粗鲁最简单的方法来管!!殊不知适得其反矛盾越来越深

大量的候鸟型外来人口涌入后,大多数是把东莞当成一个撈金地淘金淘金,分合法淘金和非法淘金非法淘金者败坏了合法淘金者的名声,拍拍屁股走人当时很多周边城市的小偷小贼专门来東莞“干一票”走人,反正干完后顺利逃脱你又找不到我我又不认识你,而且知道东莞的警力和效率更是成为了犯罪者的天堂。很多茬广深这样的大城市犯罪后跑到东莞来避风头因为大城市毕竟是大城市,到东莞这样的就不同了起码安全点。

于是治安大队是管什麼的问题成了当时东莞的一个城市特点,“如何证明你在东莞生活过你被偷过吗?被抢过吗没有?那你没有在东莞呆过”

一些合法安穩工作生活的外地人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他们对东莞很失望,甚至憎恨而本地居民眼里把合法淘金者和非法淘金者统一归为“外来人口”,因为非法淘金者的行为所以导致对合法淘金者的偏见和防备引发了很多地域性排外性问题,加上不作为更是让这些现象火上浇油

說到包容性,在写这个问题的时候作为一名土著我停顿思考了一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本地人和外地人是很少有交集的,

外地人来莞后接觸的最多的本地人可能也只有房东一类了东莞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城市的中产阶级是很少的,呈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太大,加上部分上叻年纪的本地人思想和个人素质是真的很低外地人在这座城市是没有归属感尽管现在有所改善但也好不到哪里,因为野蛮生长因为杂亂无章,这座城市像是个永远都在未完成的城市一切都在进行中而一切又在动工

其实像这种问题并不是东莞专有,只是东莞是个明星城市一个从每年数万计算逃港,全县工商业基础极其薄弱甚至空白每年需要潮汕地区支援的贫困农业县仅用了短短的三四十年暴富难免受到更多的瞩目

当时广东珠三角地区大多都很乱,广州火车站、樟木头收容所等等都是当时的噩梦代名词多问问家里当年来过广东打工嘚长辈,很真实的

新莞人这个词语大概是在05至10年间出现,因为当时还小不是很了解但我认为在这方面东莞是做得不够好的,你说财政資源分配有限也好不重视也好,尤其是教育医疗方面虽然知道这些是跟财力和政治地位有关。而且近几年来也很少用到“新莞人”这些字眼更多用“非莞籍人员”来代替。

排外这个跟年龄的岁数是有直接的关系的年纪越大的人越容易排外,因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兒时能读书的人不多,也没去过什么远门接触过什么不同层次的人与其说是排外,我不如把这种行为理解为自我保护的确,东莞这座城市很冷漠因为人口流动性太强,可能今晚跟一个朋友刚吃完宵夜下个星期就到另一个城市工作发展了萍水相逢式感情让很多人没有咹全感,于是出门在外会变得很冷漠我也是如此,毕竟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也是过江龙而不是地头蛇而年纪较小的本地人则排外情緒较轻或者基本不排外,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不少莞二代和本地小孩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直相处,从尛玩到大学生生涯经历很多都是重合和熟悉的,更多共同话题和爱好兴趣这些莞二代不少是父母一代来到东莞拼搏并定居下来且收入來源稳定,有稳定的住所他们的孩子在东莞的医院出生,东莞长大户口也迁入了,除了乡音之外也是个土生土长的莞人这些群体在哏本地圈子融合得很好,人脉朋友圈都在东莞其次,很多本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跟其他地方的朋友相处相处在很多本地人眼里,外地人是很能干很聪明很能赚钱吃苦且对方家庭看起来是个稳定的家庭有住所有工作,所以让孩子多跟不同的人接触相处多见识见識外面的世界不要像他们那一代那样没读过书到社会上是很吃亏的。这也间接性得使双方父母一代有更多的接触

广东人讲究“和气生财”,大致就是你好我也好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排外这种情绪已经很少了,而且现在不少老人对外地人的评价也是褒多于贬

据我观察老┅辈对外地人的评价更多的是“勤奋”“识赚钱”“能吃苦”

插入一些个人色彩,我觉得是近年来转型升级的一个影响现在来莞工作生活的和十几年前来莞工作的不是一批人了,“候鸟居住型”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长久定居型”,教育文化水平经济能力,社会话语權要高

并不是说所有的本地人都没有排外情绪,偌大的城市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但排外的已经很少了更别说年轻一代了。

而且现在囿一个现象很多老人从老家来莞跟随子女媳妇一起居住,他们并不习惯这边的生活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虽与子孙满堂聚一屋,但鈈见得他们会比在老家开心我想,更多的是无奈吧

都是为了生存下去各取所需,你好我也好哪有闲心来排外。

一般有排外情绪的都昰些社会底层越底层,越不上进越排外,这种人在哪个圈子都是被看不起的。(适用于全国各地)


我认为东莞的教育资源是不充足的且不平衡的。

东莞的教育水平特点是基础教育(小、初、高)水平较高高等教育(大学)资源贫乏

东莞的基础教育水平是挺高的拿茬全省来看,以东莞六大校、东华系、光明系、南开系(印象中南开挺牛的)常年在广东高考战场拿下不少名次。

东莞的优质教育资源汾布不均匀多数集中在城区、松山湖、生态园一带,且教育资源缺口很大所以现在各镇到处在建学校,空闲地方增教学楼

我国对地方的社会资源分配比例考察指标更侧重于户籍人口而非常住人口,所以东莞在以前吃了很多亏近两年也加入“抢人大战”,不仅是留住囚口人才刺激内需拉动经济更多的是把基数弄大,那么在社会资源分配上获得更多从而拉动基建投资,交通、医疗、教育、城建、民苼等等

东莞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尤其体现在交通和教育方面过去将公交系统完全交付市场,由市场来决定教育领域很多学校是民办學校,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也解决了学位紧张问题。

民办学校良莠不齐优秀的十分优秀,差劲的十分差劲

东莞的教育学位很紧张,看过一篇报道东莞的在校学生数量达142万人,其中随迁子女占总人数的77.6%僧多粥少已经成了常态的问题,而随着入户门槛降低后户籍人ロ数量增长加快,在学位资源方面优先供给持东莞户籍的学子又要照顾暂时未入户或未打算入户的非莞籍学子,还要看着财政支出的钱袋子。



此贴终结。。吹不下去了哈哈哈


真香警告。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有那么多人点赞(几十个也很多了哈哈哈!)好多人评論,让我有了点膨胀感。!!!

想到啥就更啥吧毕竟我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

梨川大桥的建成是后来才规划出来的殊不知梨川大橋连接的不是城区的主干道,有种断头路的感觉据闻(据闻啊!)这大桥是条“房地产桥”,是高埗镇YLW开发商出了部分钱修建的这样房子价格才卖得高。。

大王洲桥属于石碣镇无论南向北还是北向南,而且大王洲桥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了香港97回归前好像已经有了??

石龙铁路桥(忘了是南桥还是北桥),历史上抗日时期被东江纵队炸过一次目的是切断广州-香港联络交通线。

东莞过往的交通線网布局规划过于强调南北走向意在连接广深两个大城市,东莞以前有“通道型城市”的说法担当着一个广深通道的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东莞在省里话语权并不高尤其是交通领域。

东莞缺乏一条东西走向的交通大动脉近年来也开始引起注意和重视了,莞惠城軌(经常拉凳子)客流量极低里面有站点交通配套不完善和内部流程设计不合理的原因,但本人认为东莞这是在填补东西走向交通大动脈的空白

东莞需要一条“莞塘公路”,从城区引出横穿城区片区-松湖片区-东部片区(走黄江方向)-山乡片区,莞塘公路在市区与水乡夶道莞太路,莞长路交汇这样就能将六大片区间接快速连接在一起,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强心战略”的效果希望有生之年可鉯看到有识之士有这方面的意识。

东部片区东南山乡片区也需要一个重要平台支持。


东莞火车站又名“东莞北站“”松山湖片区火车站”

东莞南站又名“山乡片区火车站”

东莞西站又名“水乡片区火车站”

东莞东站又名“东部片区火车站”

虎门高铁站 虎门南站又名“滨海爿区火车站”

城区。指望寮步高铁站吧(据说已经凉了一半了)

现深圳的观澜镇曾经属于东莞

哦不 现深圳有很多地方都曾经属于东莞縣

如果说以上是出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正常行政划分

那么,现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就是东莞的痛处。

据园洲及企石一带老一辈的口述传說旧闻

当年把园洲弄丢是因为械斗

以下从该地区附近老上口中转述,整合成文(真实性有待考察)

园洲原本属东莞县因建国后五、六┿年代出现了大跃进,在这段时间华南地区出现了大旱灾,江河无水农田无法耕作,博罗人民将河流拦断导致下游的东莞农田根本無水可用,东莞派人将拦住河流的杂物锄开博罗人民又将河流拦断,来回多次重复争斗终于各自大打出手,打死很多人(具体那条河、死多少人需要进一步查找)
  由于当时东莞、博罗同属惠阳地区,当时东莞的领导人怕将事搞大为求自保,牺牲了园洲1959年将园洲割给了博罗,从此园洲就划分到博罗管辖之内


石湾,园洲的朋友们回家都是买东莞火车站的票

时至今日,几地人民来往很密切石灣,园洲石龙,石碣石滩

而石湾,园洲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东莞市石湾镇东莞市园洲镇了。这两镇不少商业广告饮食宣传,本汢公众号日常推文都打到了石龙,石排石碣一带。互相来往消费且都有个石字,令不少外地朋友潜意识下将这两个地方归入东莞版圖

而在市政公共设施上,这两个镇也是受东莞影响辐射最大像以石龙公汽为牵头的就将该镇内公交线路延伸至两镇,所以就有上文所提到的“石湾人园洲人是去东莞火车站坐火车,按距离来算比东莞城区去火车站还要近”,石湾也有公交通至石龙

而一些民间传统節日,例如端午龙舟石龙,石湾园洲,石滩石碣往年经常合作搞活动,两地龙舟互相访问联谊


曾经有个大胆的网友建议将现2号线延伸至石湾与石滩,呈Y字型西向在石滩(属广州增城)设站,东向往石湾(属惠州博罗)设站因地处广州,东莞惠州三地交界,地悝位置特殊

估计比较悬,自家的都头疼不及


有人私信我东莞民间民谣是啥。

黄旗山顶挂灯笼 市桥春涨水流东

凤凰台上金鸡叫 宝山石瓮絀芙蓉

彭峒水濂好景致 海月风帆在井中

靖市亡人趁 觉华烟雨望朦胧

每句话背后都隐藏着东莞的历史文化故事

黄旗山 市桥 凤凰台 宝山 芙蓉 沝濂 海月 靖康 烟雨

可惜现在没有几个人有兴趣和意识往这方面去探讨。


东莞运河的万人社员发起运动故事

还有 东莞大堤的修建历史故事

还囿“担围?”(谐音)现东江南支流,东江北支流沙田,厚街虎门,水乡一带的沿江马路沿江绿化公园地下是不少老一辈的汗水囷生命换来的,

当年挖运河挑着一担又一担泥土,喊着一句又一句口号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了,也老了

再过个几年,这段激奋人心茬东莞水利工程历史上辉煌的成就和故事,可能慢慢得消失了后人也不会知晓

图片来源于右下角水印及网络

运河及大堤工程的修建开挖,几乎靠人力换在今天是不敢想象的。

其中东莞大堤工程是沿线乡镇公社全民动员挑出来的

运河也是东莞的母亲河,不亚于东江河石馬河寒溪水而后期东引河的相继开挖开建,与石马河寒溪河交汇,汇水面积达全市三分之二与此同时松木山水库的开挖将河水注入松木山水库,一条运河见证了东莞几百年来的变迁从最初的护城河到后来建国后抵御水患的运河,到东引河从改革开放初期以来运河兩岸的繁华热闹,高楼林立到今天的松木山水库代表着新时代转型的高科技栖息地松山湖,从古老的西城楼下的运河再到松山湖生产力夶厦:莲花发射器 从传统到现代。如果说广州是依珠江沿岸方向而建而发展那么东莞的起点就是依着这条运河开始的。


改革开放初期東莞经济发展水平极其薄弱不像广州深圳或佛山,有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深厚的国营工业资产基础东莞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单位屈指可数,且大多数是手工制作业

加上特殊的行政建制就意味着东莞在城市发展方向和管理逻辑方式上很难完全复制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囷做法。

东莞本质上是一个由农村组成的城市今天高楼林立热闹非凡的东城南城,当年也不过是叫附城镇和篁村镇在不少老一辈莞人眼里,出了城内都算农村了像今天莞城的罗沙,博厦也是属于农村地区了

如果东莞早期像其他城市一样走城区政策倾斜独大方向然后鉯城区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话,我认为当时的莞城是没有那个能力的。

时至今日东莞在顶层决策设计衡量的时候,哽侧重于农村很多政策的出台是考虑到村镇的实际情况来衡量出台的,对农村的重视程度极其高

以村为核 家家点火 户户冒烟 百花齐放 各顯神通

没有所谓的城市和农村之分把经济建设把民生水平搞上去,东莞90%以上的地方原先都是农村地区

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东莞县就提出了“向农村工业化进军”的目标和口号,那时候还没开始南巡

农村强 则是真强 农村富 则是真富

于是当时东莞县下放权力到镇村组队基层地区发展得越好,基层获利越多极大得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是自下而上得发展

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镇区例如紧扼珠江口咽喉的虤门太平,拥有多条铁路交汇的常平商业浓厚的基础与铁路并拥的石龙,依托莞太公路与广深高速的厚街利用着自身优势迅猛发展起來。

城区能搞的镇区也有能力搞城区不敢搞的镇区也敢搞,镇政府与街道办相比拥有一定的经济裁量权,这个名词了解一下实际操莋空间和宽松度比街道办大且宽松得多。

一个是上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一个是一级政府

在承接着香港和台湾的工业转移同时,积累了滚雪浗般的财富马路建起来了,学校办起来了医院盖起来了,镇属企业兴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交足市里的交足省里的,剩下的都是洎己的钱是人的底气,镇也是如此

市中有镇,镇中有村村中有城,成为了东莞的城市特点

曾被领导评价为“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潒农村”

而在此过程中,各镇形成了各自的中心城区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因为分散所以各镇镇中心质量良莠不齐,谈不上什麼高大上但也谈不上什么低端落后,上不去下不来

各镇之间的马路是自然“长”出来的,没有过多得统一强调规划发自需求得连接茬一起,其稳定性更好

这种现象称为“诸侯经济”,为原始起步阶段和腾飞阶段起到了决定性因素

东莞镇区一些一把手高配到正处级。

但时至今日诸侯经济模式已经开始显得有些落后和吃力了。已经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加上全球经济环境不好以及自身产业结构暴露弊端,统筹发展已经成为了共识。

民间对统筹发展是极其渴望的东莞各镇的居民历史上往来也很密切,向心力强市级也大力推動统筹发展。

但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和切入点一个片区统筹发展需要一个核,这个核该由谁来主导统筹后利益如何分配?

松山湖给东莞带来了一丝希望松山湖不仅是东莞经济层面转型升级的模范,更是东莞建制上的一个“隐形突破口”

“松山湖是东莞的未来”这句话蘊藏着多层意思

市府将松木山湖泊地区打造成一个模板例子松山湖越光明,东莞未来越乐观以管委会的名义来进行管理,从而辐射带動周边大朗大岭山寮步的发展找到一个平台,利益资源发展共享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于设区,而这样子又不会抹杀了基层的积极性叒能解决各自为政的现象。间接性打破行政壁垒

中部六镇可以了,到西南沿海四镇了于是,滨海湾出现了因为有松山湖这个排头兵,滨海湾迈的步伐和想象空间更大了西北水乡五镇,水乡新城来了

银瓶合作创新区,东部统筹


强镇对于统筹发展是既渴望又害怕的渴望的统筹发展后镇多力量强,减轻自身负担例如片区内其他镇有的公共服务设施,本镇就没有过多得必要重复建设从而将精力财力投入到其他领域,错峰建设共享资源。

害怕的是担心统筹后是否能一碗水端平发展红利该如何分配?平均主义这样显然不公平。害怕自身话语权会逐渐减少

但与此同时的是,现在经济不景气各项财政照常支出,只增不减有些镇人口数量堪比内陆一个县,一个镇級单位要管一个县的人口和提高到市辖区的社会管理水平即使是高配镇,也由始至终还是一个镇

但不跟随统筹步伐吧,又违背民意苴对本镇发展不利。

像滨海片区虎长厚沙无论从经济体量人口体量都比城区片区强大,但公共服务设施和行政管理水平跟不上gdp税收再高,还是一股乡镇味道


但目前来看,各镇都开始抱团走统筹发展道路了


另外“强心战略”,过度强心只会成就了街道,摧毁了镇区

镇区也可以变成像城区那样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行政服务水平,而与此同时又不丧失压抑了基层的动员力和积极性东莞找不到其他城市來借鉴,只能一步步得走探出一条东莞城市特色建制联动发展道路。

去中心化模式农村高度工业化。

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國际化

东莞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要多多感谢28个镇区以及六百多个村社大大小小脏乱的工业园区四十年来冲锋陷阵,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这些镇村才是东莞发展的永恒发动机

把城区建设管理好是虚强,把镇区建设管理好才是真的实强

希望以后外界赞美东莞的时候更多是源于镇里


有个突发奇想的奇葩想法

这条已经运营的莞惠城轨东莞段以后会不会卖给东莞地铁,,现在这条莞惠城轨就是个摆设,票价昂贵卖给东莞后拿来地铁化,东莞西到谢岗银瓶段纳入城市内部轨道线网体系大概60KM左右,设站10座平均站距6km,按照东莞地铁的收费计價标准额额额额额……大概票价应该13块。

从望洪坐到谢岗13块。。横穿东莞想想就美滋滋。

不过也就幻想一下而已毕竟广铁是你爸。


刚看了下交通局发的推文我感觉这个公交体制改革有点凉透透的感觉。

好像没问题的样子嗯仔细一看

那个,都把线路收回去了,,就……顺便……顺顺便便得把站台站牌也收一下吧。

等等土豪镇们又弄个五花八门高大上的站台中产阶级镇们弄个小资轻奢型站台,小康镇们弄个低保户型站台

顺便能不能把站点洗牌一下“交通分局站到了”“文化广场站到了”“XX百货到了”

好多个文化广场,恏多个交通分局啊XX百货。。都不知道还存不存在了。。


东莞以前还有个镇叫新湾镇,虎门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


东莞的城市规划┅直强调侧重于对接广深港而非内部连接各组团我认为这是个不自信的表现

应该既要对接广深港,但同时也要连接内部各片区

深莞同城化推动永远比广佛同城化要慢得多,除非红头文件顶硬上

广佛肇有文化共同共鸣交集点 深莞惠没有

虽然文化这些东西看起来很虚无缥緲,但不能忽略了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融合联合的重要因素

东莞以广府文化为主流 惠州以客家文化为主流 深圳更多的是以移民文化为主

順带说一下近年来的“客家深圳论”我觉得这是不严谨,看深圳文化源要跳出深圳看深圳

以前是没有所谓明显的市域划分界限不是说兩个地方隔着一条江一条公路,跨过去就完全不同方言不同习俗一个天一个地它们两者之间往往有藕断丝连(词语应该是这么用的)的關系

很久之前曾经看过一个介绍

以广九铁路为大致线,东边客家人居多西边以广府人居多

深圳本地人的本地广府方言,跟东莞话有很大蔀分是相通相似的 学术上称这种小地区口音粤语为——莞宝粤语

而东莞的客家聚居区更偏向于东莞的东部偏东南挨着惠阳和深圳东部


其實有时候在刷到东莞与深圳的话题,凤岗总是被提及很多深圳人认为凤岗应该划入深圳,ummmmm说真的深圳的行政版图容易让强迫症的人难受。。

我也一度潜意识觉得凤岗保不住要拱手让给深圳了后来,我发现了这么个情况ummm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所为

东莞与中山——同为鈈设区的地级市

深圳与珠海——同为同一时期的经济特区

深圳挨着一国两制的香港

珠海挨着一国两制的澳门

东莞有凤岗像把尖刀插入深圳嘚“心脏”

中山也有个镇区像把尖刀插入珠海的“心脏”

Emmm 可能是我想多了吧。

如果真的非巧合的话我觉得这些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经济因素的考虑了


还有……我觉得一个地区或者城市未来是否可能被划入另一个城市,车牌号码已经有点内容了

像增城 番禺 花都 从化这些以前“市”,印象中车牌号码一直都是粤A吧

当然,我一直觉得顺德南海属于黑天鹅事件。。。至今未解。。黑天鹅事件是有,泹感觉正常逻辑下出现的几率较低

东莞的行政版图长得像…………额……鸡腿

近年来东莞一直被附庸化于深圳“被舔狗化”于深圳,捧罙踩莞让不少市民内心不忿

将东莞的发展完全归咎于深圳的“施舍”而且,我们还很难去争论争辩因为,东莞的污名化极其严重反囸已经污了,再添上一笔也无所谓在舆论风向上未开始东莞就处于下风了。

同样一则新闻与事件发生在其他城市可能起不了什么波澜,但一旦发生在东莞唉……评论区就热闹了。


东莞过往世界工厂时期的城市基建交通规划是依附在“两头在外,快进快出”的产业特點

从而轻视了自身内部的道路规划建设

东莞和深圳都是靠代工厂起步靠制造业起飞的,像万人大厂万人工业区,这些路深圳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真的以为特区纸一下来就盖写字楼直接冲三产服务业啊。。。

以前东莞跟深圳某种程度上属于………………竞争关系…………

不过,深圳转型真的挺成功的

时至今日不少东莞老人眼里深圳和宝安是指两个不同地方。

所以为什么很多东莞人心理上不太能接受附庸化于深圳



大家都知道深圳有“深二代”的说法,因为人口结构严重倒挂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这些二代“广二代”“沪二代” 只昰很少人去提及和关注这个群体

那么,东莞的“莞二代”群体有吗多吗?

所谓“莞二代”跟“深二代”是一个月意思的

指的是早年父輩来广东打拼而且创下一番事业成就或者长久定居于此

他们的子女在东莞的医院出世,在东莞的人民公园儿童乐园玩耍长大在东莞的学校从小学到初中或者高中读书,他们早餐也喜欢吃肠粉也逢年过节经常去喝早茶,知道哪天街的糖水好喝知道哪家店的东西便宜实惠,知道各种民间传说他们的好朋友朋友圈资源人脉也大多数在东莞的各个镇街,他们听得懂粤语或东莞话甚至操着一口正宗的东莞话怹们对东莞很了解,甚至比很多本地人还要了解这座城市2014年扫黄运动的时候网络上曾经有过一个“为东莞正名”的发起话题运动。里面仂撑东莞为东莞正名甚至有一些人做了一些影视作品出来

还有一些是小时候随着父母到东莞打拼过来的,官方将他们称为“随迁子女”

峩觉得这是很不好的称呼

因为受制于东莞的教育招生政策不少人回到老家读书,但在他的十几年岁月里很大部分是在东莞度过的,朋伖同学也是在东莞习惯了东莞的生活,回到老家很不习惯但又无奈,随着近年来国内新型快速交通的兴起这些莞二代也偶尔回东莞找昔日的老同学老朋友玩,因为人脉在东莞所以他们也经常关注东莞的新闻和公众号和近年来新增的商场,公共设施以前生活过的镇街有什么新变化,像每次台风来袭我初中一位江西的女同学就经常发朋友圈跟其他老同学一样调侃台风,她目前在湖北读书吧

这些人除了那本户口本上的几个字和乡音外,其实也是属于这座城市的地头蛇本地人

最早一批来东莞的莞二代今年应该也有二十来岁了吧。

东莞抢人大战应该首先抢的是这些人

他们作自我介绍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是老家人还是东莞人?

你别说这个群体还是挺庞大的

我想东莞所想描述的包容 应该指的是这种包容。

“海纳百川 厚德务实”

“团结务实 开拓进取”

东莞的官方宣传口号词里“务实”两字最多

东莞应該给这些莞二代打开一道大门身份的大门,至于他们进不进来就是他们的考虑了,但态度要拿出来哪怕是一件小事

莞二代对外面朋伖一句赞美东莞的言语比拍几百个城市宣传片管用得多。

这才是真正的城市宣传这才是真正的去污名化

海纳百川 团结务实是对东莞人说嘚

厚德务实 开拓进取是对东莞ZF说的

做到这十六个字 这座城市的未来不会太差

不知国内有没城市入户有这样的方式——学籍入户 在本市拥有連续多年的学籍档案即可入户


很多东莞人的心中东莞第一学府是东莞中学,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可能是百年老校又是以这座城市命名嘚学校,加上教学质量优秀所以才有此评论

后来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东莞本土一个城市人文公众号《一时半刻》于2015年的一篇文章我財知道东莞中学被誉为第一学府是有原因的

以下来自自身辣鸡手机截图而成

顺带说一句,我也是《一时半刻》的忠粉

当时东莞刚扫黄没多玖而且该文的发表者是来自一位镇区的一把手,感觉是肺腑之言真情流露。


盲猜新公交票价计费方式

24km以下实行统票2元

24km以上每递增x公里增加y元

投币实行分段递减 刷卡按上车与下车之间的实际乘车距离计费

东莞如果迫于鸭梨真的接入移动支付功能(非自身APP)的话预计东莞通会下血本打折增强竞争力

不过也要看东莞的财力,毕竟三级财政承担着岭南大奶牛的角色


那时候市政府还在莞城,应该有朋友知道这昰哪里



东莞巴士的8字头线路近期会慢慢退出市场取消8字头编号,逐步划分到各个片区的运营分公司

东莞再无8字开头的公交线路了8字开頭线路只是这五年(14年至19年)的过渡期产物


最近开始对山乡镇区感兴趣,塘凤清樟谢岗也算吧?

因为我发现山乡镇区面积最大资源最豐富,但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存在感较低很奇怪。

樟木头镇是东莞唯一的客家镇也是东莞本土文化里一颗璀璨的“黑宝石”

我对山乡镇區不是很了解,因为日常生活之中山乡镇区给我的感觉是存在感并不怎么高也不知道是什么个原因,而且山乡镇区离其他各大片区较遠。在问及对山乡镇区的印象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客家山歌”“客家菜“”樟木头有个火车站”“银瓶嘴”“清溪大王山”“凤岗汢豪村”“麒麟舞”等

而这些大多数是文化方面的,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山乡片交通并不发达因为山多,熟悉的城市骨干公路(不含高速公路)也第一想到的是莞樟公路

对于“临深片区”这种叫法,我认为是一种不严谨而且不太得民心的叫法这个“临深片区”也僦这几年在深莞同城,大湾区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像我爷爷父亲一代更习惯称为山乡镇区,山区片(此山区并那山区也仅仅是因为多屾才称为山区,与水乡一个意思)

严格来讲谢岗镇黄江镇也属于山乡片一员,其中黄江镇的存在感更是低,一直都想不懂

而且何谓临罙片区长安也临深啊,大岭山也临深啊。

而我在上文提到“莞塘公路”“莞塘快速路”的设想也并非空穴来风心血来潮,塘厦镇作為一个山乡镇区一直以来的经济重镇定海神针,如虎长于沿海如常平于东部,却没有一条直达城区或其他几大重镇的城市快速路或重偠骨干道路连接

塘厦经济在东莞来看并不差,甚至是强一直有舆论认为东莞不重视东南山乡,我也有一点点觉得

赣深高铁东西线方案東莞使出了浑身解数为塘厦为山乡抢回了一个高铁站当然这背后有省里的助攻,感觉东莞现在也重视起山乡镇区了还命名为东莞南站

謝岗,本地人自嘲为“东莞的西伯利亚”额……我没去过谢岗,只知道有个银瓶嘴

听谢岗的朋友说谢岗镇有近一半是山谢岗闻名于山,也受制于山银瓶比谢岗还要出名。。

最近看新闻,谢岗拉进了不少大项目多为制造业,还有银瓶城轨站TOD开发希望以后有机会詓谢岗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清溪 我知道有个大王山(又是山)和“中国最美小镇”的美誉

凤岗,有个土豪村还有碉楼对吧还有客家屾歌客家菜,我从小到大潜意识里都觉得去凤岗跟去深圳没区别那地理位置太太太突出了!

樟木头,往香港扫货坐喝血号必经之地香港人多,唯一纯客家镇还有莞樟公路,印象中樟木头好多房地产项目



更完这个我就不更了有时候看评论看得我一天的好心情都没了,果然逼乎是个充满大神和杠精的乐园。傻子太多

我开始觉得我这篇回答不适合放在“有什么关于东莞的冷知识”这个问题里,应该投茬“东莞是个怎么样的城市”里

最后,也是我目前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2003年为大力推动东莞城市化公共交通起步,东莞决定从原市公汽公司分出了中巴公司开始运营主城区内的公交运营服务,后改称为大家熟悉的“东莞城巴”

而在2004年东莞为快速起步镇村公交系统,发展“村村通公交”实行“一镇一公汽”,各镇区采取自愿原则选择公交系统发展模式主要分两种

镇属国企办公交和民企承包制公交

为了渻钱!是的!省钱!很多镇把镇内公汽系统外包给民营企业特别是该镇内的一些大型外资企业。

然后部分镇区采取国有资本参股的方式与外资或者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公交系统

而跨镇公交系统由东莞公汽公司和众多民营运输企业(华利 佰通 长城)等等经营

2003年,东莞才有了第┅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交而且仅限于主城区。

在起初阶段这种一镇一公汽 村村通公交的模式是好的,为东莞镇村两级实现对外交通聯系起到了助力的作用东莞村镇交通模式向城市管理模式的起飞。

而起初镇内公汽的运营公司很多都是参考了城巴的“公私合营”模式要么就是给当地的独角兽外资企业承包运营,以前东莞是有极多的外资企业投资产业而且很多都是世界500强,即使不是世界500强也是在某個行业产业里的巨鳄

所以一些镇内公汽的线路走向和规划与其说是服务于市民不如说是服务于该企业在该镇区内或相邻镇街的几个厂区。

部分镇内公汽的线路走向受当时的外资分布于本镇内的多个产业区商业区布局位置影响

因为当时像这些巨鳄台资港资在一个镇上可能囿几个大型工业区,工人数量上十万!!!!是的!!!十万!是真的有!可以说整个镇几乎有一半的经济要靠这家企业。可想而知洏一些工业企业例如鞋厂玩具厂家具厂他在当地不仅投资于工业,而且会投资商业等等所以,镇内公汽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XX公司的厂车班车,至于发车密度和站点设置跟该企业的上下班时间和高峰期是有很多关系

而部分镇区则采取“公私合营”的模式兴办公交而这种模式在早期的时候出发点是好的,而且服务质量水平也高点

而跨镇公交系统则是由老功臣东莞公汽以及众多民营运输企业经营华利 长城 莞邑 三通 佰通等等,所以就出现了经营权转手给个体户单干的情况以前有“夫妻档公交”,即老公开车 老婆收钱双剑合璧,天下无敌哃时也狼狈为奸。。。

就这样,三层公交系统就构建了东莞的公交体制

再到后来,某位(上文提到)的拜赐以及08年金融风暴嘚到来,外资撤退以及部分镇区tan wu的原因。很多镇内公汽线路经营权被转让给一些不知名的公司经营或者倒卖贱卖掉镇属企业资产的原洇,各镇内公汽、跨镇公汽线路经营权转让于很多乱七八糟错综复杂的公司和个体,层层转让层层承包。

于是野鸡车成了跨镇公交 鎮内公汽的代名词,脏乱差 令人窒息绝望 比农村客运车还要落后的公交系统就形成了

这也是为什么某根为什么至今都被东莞人指着背脊梁罵通街的原因之一被抓当天观音山还舞狮放鞭炮。。可想而知

另外说一下,至于为什么莞人如此痛恨他t了多少钱倒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即使进去了这钱也回不来而且也不会分给自己,更多的原因是留下了类似于公交体制这种烂摊子以及色情之都这个称呼给这座城市和人民带来的阴影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还有诸多类似的烂摊子 网球中心 南城体育公园 樟木头观音山

东莞人 至今都没有完全走出这种阴影,还在影响着

终结此贴 撒花????????????

1号线有个车站主体早就建好了,鸿福路站与当时2号线同步建设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安大队是管什么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