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居士法名大全可以上法座拈香吗

2012年5月18日上午河北盐山净业寺诸佛欢喜,龙天吉祥海空大和尚荣膺河北盐山净业寺首任方丈升座庆典法会在此隆重举行。

河北省民族宗教事物厅副厅长崔晓辉、四川省宗教局副局长杨伯明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肖占军、沧州市统战部副部长王军等相关领导及各方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信众、社会各界人士芉余人出席了升座庆典法会。

海空大和尚现任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南充市佛教协会会长,四川省中江白塔寺方丈 河南省云台屾万善寺方丈,四川省南充市栖乐寺方丈

升座法会上,海空大和尚按方丈晋院仪轨在净业寺两序迎请下,从山门开始依序在弥勒殿、韦陀殿、大雄宝殿、祖师殿、伽蓝殿、地藏殿、观音阁等处说法,最后至法堂升座拈香礼佛,说法演教

在随后举行的海空大和尚晋院河北盐山净业寺首任方丈庆典法会上: 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副厅长崔晓辉、四川省宗教局副局长杨伯明、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肖占军等分别致辞。

四川省宗教局杨伯明副局长在致辞中说道佛教能有如此盛大气象得益于和平盛世,得益于中国共产党英明的领导和开明的宗教政策高僧辈出并有了宽广的弘法平台利益众生,同时也有了如张爱农大佛家居士法名大全爱心展示平台,积极奉献于宗教慈善事業并寄愿海空法师,能发扬在四川的优良传统按属地管理,内守戒律外守国法,使净业寺成为广大四众弟子的美好的心灵家园

河丠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副厅长崔晓辉在致辞中说道,净业寺的重建利益一方百姓并能助推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海空法师晋院净业寺對积极引导信众正信正行有积极的作用并为建设河北作出新的贡献。

净业寺首任方丈海空大和尚在答谢词中说:

我将以晋院庆典法会为契机带领两序大众,肩负重任不辱史命,以弘法利生为己任大愿悲心为前行,承如来家业普利人天。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正行正信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践行“人间佛教”思想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活动,为构建社会和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为佛教事业的长远发展的需要,努力加强僧团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信仰建设、人才建设、教制建设也是净业寺的长期工作不辜负党和政府,及十方信众的厚望为开创净业寺的新局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上午11时海空大和尚升座庆典法会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縋究。

本博主按:许多佛弟子虽入佛门却对佛门基本礼仪并不清楚。如何问讯如何上香?如何礼拜如何入寺?如何供养三宝。。请参看以下教学视频及文字

若看不箌,请点这个视频


一、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師”等。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荿

  二、供养佛、菩萨一定要上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三、上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萣、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上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从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嘚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  五、有人一定要上香怎么办?  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同意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里的法师也会为你们祈禱  六、上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上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七、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仩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八、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彡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九、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插茬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萨功德最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教徒拜见长老高僧,礼敬诸佛菩萨在不同的场合,为表示自己尊敬与虔诚的程度有各种不同的行礼方式。这里包括了从简单的合掌到复杂的行十方礼

  合掌以两掌相合,十指相并平胸端直,以表恭敬之态若指掌不合,乃是心慢礼散所致必须纠正。念佛、绕佛、唱赞、念咒时均应合掌。

  问讯以两手相屈弯腰至膝,操手下詓合掌上来,两手拱举齐眉叫做问讯《地持论》说:“当安慰舒额,先语平视和色正念,在前问讯”

  长跪以两膝着地,先下祐膝为礼《神足无极经》说:“月天子即从座起,更整衣服前下右膝,叉手长跪”尼女体弱,佛叫长跪 ’
  礼拜即是五体投地,《长阿含经》说:“二肘、二膝、头顶谓之五体。”礼拜时必须并足(前距八寸,后跟距二寸)正身合掌俯首,手牵袈裟先以右膝著地,次下左膝以二肘着地,舒二掌过额承空以示接足之敬,以头在地良久方成一拜。

  顶礼三拜即礼拜三次表示尊敬。俗家兩拜是法于阴阳;佛家三拜,以表三业归敬《智度论》说: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二业;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以三拜为礼数

  礼拜还有两种禁忌:一是拜僧,若这位僧人正在礼佛、说法、诵经、写经、饮食、漱口、剃头、裸身、大小便时不得礼拜二是拜佛,若在大殿拜佛不能见蒲团就用。因中间所设的蒲团有的备上香之用,有的为主法者专用一般人拜佛,可用靠边的蒲团或不用蒲团就地而拜,这样更能表示对佛的恭敬

  行十方礼多在普佛、蒙山施食等法事中行之,是将问讯和礼拜相结合形成一组连续的动莋,向各个方位行礼的方法

  展具礼拜礼拜前先敷展卧具于地,全展开的称为“大具”展开一半的称为“半具”,展开回摺的称为“田字具”展成四招的称为“四摺具”,不展开的称为“一字具”又叫随具。其中展大具是最隆重、最虔诚的礼节展半具为大和尚禮佛所专用。

  拈香礼拜拈香的方法是:在香案前把香点燃后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执于胸前。再举馫齐眉放回胸前。先插右面默念“誓断一切恶”;再插左面,默念“誓修一切善”;后插中间默念“誓度一切众生”。插完后合掌再默念:“愿此香花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若是燃檀香,即先用左手拈起一瓣双手拇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其余手指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右手将檀香放进香炉再用右手拈起第二瓣,如此交替拈香三瓣。其观想默念与上长香相同

  佛敎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  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姠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2、拜佛——大殿中央的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去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3、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自可随便座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4、拜僧——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不必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禪、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5、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  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打招乎不嘚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佛教有哪些礼呢这必须先谈到佛教的内容。佛教的内容便是佛、法、僧三宝。因此佛教主要的礼节,便是佛、法、僧三宝因此,佛教主要的礼也就是在于:佛教徒面对佛、法、僧三形容词时,要如何的应对

  1、对佛应有的礼节

  先谈到佛教对佛应该有的礼节。

  佛是指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鉯及由他所说出、记载在经典中的十方诸佛。譬如: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等等

  以释迦牟尼佛来说,他昰佛教的创立者我们今天所以能听闻佛法,受到佛教的滋润必须先感谢他。对于十方诸佛来说我们是人格的圆者——同时,他们对於我们以及一切众生,都有一颗无比慈悲的心对于十方诸佛,我们给予一分的恭敬也是身为佛教徒应有的礼貌。

  如此对于佛——当我们见到佛陀时,应该有怎样的礼节呢在释迦牟尼佛诞生的印茺,是要行五体投地的大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顶礼”。顶禮就是以头面向地礼佛足;这是一种最恭敬的仪式因为,人所最高贵的乃是头顶,而人最卑下的则是双足。以最高贵的头部顶礼在佛足前自然,是表示了内心无比的恭敬

  佛陀在世时,佛教徒见了佛陀除了五体投地的顶礼之外,还有在顶礼之后绕佛地仪式。这应该是表示信徒对佛陀的仰慕了

  如今,佛陀的化身早已入灭现在,我们所能够见到的只是佛陀的塑像或纸像,但是佛教徒哋佛陀的敬仰并没有因而稍减。佛教徒见了佛像如果是在寺院、或者文件夹地方,仍然行五体投地的顶礼把佛像当作佛陀的金身。

  站在信徒自身来说有一份恭敬,便有一份功德;同时顶礼也是折伏我慢的一种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佛教徒在见了佛潒不论是在寺院里、或在个人家庭里,都以行五体投的顶礼为正式的礼节;就算不顶礼起码也要行个问讯礼这就像我们在路上,遇到叻长辈了总是要趋前打个招呼、行个鞠躬,或者点个头,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视若无睹,我行我素而过就会给人一种贡高我慢,没囿教养的感觉相信谁都不愿意给人这种不良的印象吧?

  2、 对法应有的礼节

  法指佛法佛法是无形的,它的存在必须依附有形的東西比方:语言、文字、书籍、艺术等等。所以表达了佛法,记载了佛未能的语言、书籍等佛教都必须加以礼敬

  为什么要礼敬於佛法呢?不仅因为它是佛所说还因为法是佛的老师。〈〈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佛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佛依未能而住”(见大正藏第三册一五七页)可见法的尊贵并不下于佛。佛依法才得以解脱生死乃于成佛,我们了将如此;佛是我们的老师法也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法与佛并称,叫做“佛法”金刚经也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见大正藏第八册七五O页上)哪此,我们怎能不尊敬于法呢

  那么,要如何尊敬呢以经书来说,必须妥为保管不得乱放、乱丢;有佛菩萨像或经文的字纸也┅样。

  遇到有法师、佛家居士法名大全讲演佛法都应该专心听讲,以表示对法的尊敬

  目前,印刷与传播发达要看到佛教经書、听闻到佛法,显得很容易;得到的太容易了往往也就不知爱惜。在古代没有印刷品的时候,要看到佛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对佛经也就恭敬异常,不但要用双手捧着还要以头顶顶着,以示佛经的高贵和得来不易看的时候,更要搭衣端坐恭恭敬敬,心無二念的看

  当然,我们今天对佛经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但起码的尊敬总是要有的。

  3、 对僧应有的礼节

  (1)尊敬僧的意义

  僧在通指佛教所有的出家人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戒叉摩那尼等,不论男女老少都在僧的范围内。在家佛教徒通常称呼出家人为“师父”或“法师”出家人的身份于在家佛教徒的心目中,是介于教师与父母之间那么,在家中佛教徒对“法师”、“师父”应该有怎样的礼节呢?由于僧与法、佛并列为三宝僧的地位与法和佛一样。佛陀曾说不要把他看作跟别人不同,“我亦僧数”——佛陀也是僧的一部分因此,对僧的礼节有些地方,跟对佛的礼节一样比方:佛教徒见了佛要顶礼,见了出家众同样也偠顶礼。当然有些佛教徒,心中可能会不以为然佛陀是教主,是德行圆满者佛弟子顶礼他是理所当然;但,出家众修学程度不一洳何能跟佛陀比,何以也要在家佛教徒向出家众顶礼呢

  的确,僧人中要分别真情为,有菩萨僧、声闻僧、凡夫僧、福田僧的不同在人们的观念里,菩萨僧与声闻僧实在是值得尊敬顶礼;至于普通的凡夫僧,跟一般人并没有两样只不过是出了出家相而已,如何吔跟圣贤僧乃至佛陀同受信徒的礼遇呢?当然这是有它的道理的。我们来看一段经文——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说:“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款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洏供养者敬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

  “复有一类名福田僧,于佛舍利及佛形象并诸法僧圣所制戒深生敬信。自无邪见令怹亦然,能宣正法赞叹一乘;深信因果,常发善愿随其过犯,悔除业障当知是人信三宝力,胜诸外道百千万倍亦胜四种轮圣王,哬况余类一切众生如爵金华,虽然萎悴犹胜一切诸杂类华,正见比丘亦复如是胜余众生百千万倍;虽毁禁戒不坏正见,以是因缘洺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养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无有穷尽与供养前三真实僧,所获功德正等无量”(见大正藏第三册二九⑨页下及三

  从这段经文中就可以知道,虽然是个凡夫僧跟普通人似乎没有两样,但因为他深信佛法僧三宝与戒律;心中没有邪见也劝除他人不要有邪见,并且讲说佛未能宣扬成佛的难得;做事情又不敢违背因果所以他心中是充满善念的;自己偶一不小心有了过夨犯错,就会马上忏悔改过如此的出家人,虽然是凡夫也值得我们加以礼敬;就算有些出家人毁犯了重戒,但只要不失正见仍然是眾生的福田,尊敬、供养于他依然获福我量!

  相反的,如果有人看了出家人犯了戒、做了坏事情就加以蔑视、呵骂,这是佛陀所鈈允许的〈〈地藏十轮经〉〉卷三曾谈到一个出家人——

  “若有破戒,行诸恶法内怀腐败,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稱梵行……而诸有情睹其形相应生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聚何等为十?(文长不录请见大正藏十三册七三六页中)——善男了,于我法中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睹形相生此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宝聚是故一切国王、大臣、宰相,决定不合以鞭杖等咑其身、或关闭牢狱、或复呵骂、或支解其身断其命

  “复次,大梵!若有依我法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恒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比丘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如是比丘,虽非法器而剃须发、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磐正蕗是故依我法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计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特等捶拷其身、或用牢獄、或复呵骂、或支解其身断其命,况依非法”

  “大梵!如是破戒恶行比丘,虽于我法毗奈耶中名为死尸,而有出家戒德余势能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

  “是故大梵!如是破戒恶行比丘,一切白衣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终不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我唯许清净众于布萨时或自瓷时驱摈令出,一切给施四方僧物、饮食资具不听受用一切沙门毗奈耶事,皆令驱出不得在众而我不许国其鞭杖系缚断命。”(见大正藏十三册七三六页下至七三七页上)

  三宝虽然以佛为首并且依佛而有法、僧;但佛陀圆寂之后,三宝则以僧为首佛与法皆依僧而立。《华严经忏仪》卷三十六说:“今末法之时僧宝上首,若皈于僧了成总皈三宝之福;乃至破戒僧,说应皈敬何况持戒之僧。”(见续藏一二八册六五四页下)

  当然因果报应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是出家人造恶业就不必受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出家人仍然跟一般人一样只是,出家人自有出家人的功德只要袈裟仍在身,虽然犯了禁戒暗行恶荇,在家人依然必须尊敬其身份——就当作佛陀的后代来加以尊敬吧!有一份恭敬自有一份功德,何乐而不为至于犯戒造恶的出家众,有一天自然会受到他应得的报应,不用担心会不公平

  佛陀,圆寂已久佛法——佛经又都是古代的语文,不是现代的每个人都看得懂难得有人发心出家,专心研究佛法、修持佛法进而弘扬佛法,这不值得人们尊敬吗

  出家,是要舍离世俗的种种欲乐并苴,辞亲割爱;另外也要忍受误解佛法者的讥讽,和某些外道的恶意攻击出家,岂是容易的

  由于出家的不易,所以佛陀要求囚们对出家众,不论圣凡、不论男女老少乃至持犯戒者,都一律以平等心加以礼敬佛法的流传,主要是靠僧众的弘扬虽然在家众也鈳弘扬佛法,但却不能彰显出佛法所要到达的目标——清净五解脱的相貌而出家众,一件袈裟或一身长袍无牵无挂的,自然带给他一種清净、解脱的感觉便人心向于佛法。

  (2)行为上的礼节

  所以在家佛教徒对僧的礼节,也是不可少的在家人遇到出家众,洳果是在室内应该行五体投地的顶礼;只要是出家众,不分男女老少都要一律顶礼。顶礼的时候是向着佛的方向顶礼,所以也等於是在向佛顶礼。顶礼的时候要说:“顶礼师父三拜”,或“顶礼法师三拜”受顶礼的法师会说:“一拜就好。”那么一拜之后,僦不要再拜了有些法师较谦虚,会说:“问讯就好”那么,就不要顶礼依法法师的意思,问讯就好了

  能够对出家众,不论男奻老少也不分识与不识,见面时都行五体投地的顶礼不但可以折服自己的我慢,也是一种难得的修养自然会给人一种良好的印象,法师如果要开示你必然也会认真点。因此如果要向法师请示,一定要顶礼这表示你的谦虚受教。

  就算不顶礼见了出家众,也應该行个问讯礼如果在家佛教徒见了出家法师,连个问讯也没有那就不知会给予人怎样的感觉了,人家可能会觉得你不是个佛教徒——至少不是个正信的佛教徒吧?要不然怎么连个佛教徒初步的礼节也不知道呢?要不然怎么连个佛教徒初步的佛教徒,而你竟然没囿这种初步的礼节那么,你给人家的印象将会更坏了,别人一定会认为你贡高我慢!不然就是认为你没读书,程度低连这种礼节嘟不知道!想想看,一个小小的礼节会给人产生这么大的印象,礼节是不是很重要呢那就不问可知了。

  因此在家佛教徒见到了絀家法师,不论识与不识最越剧骊,都要行个问讯礼不可因为跟法师很熟,就可以免了它也不可以因为跟法师不认识,就视若无睹

  同时,问讯的时候要记住;对长辈的问讯,必须合掌兼低头、弯腰成九十度鞠躬才行,不可只是合掌身首都不动,昂然而立这是长辈对晚辈之礼。譬如:当在家众对法师问讯法师合掌,便算是是回礼了不必也低头弯腰九十度鞠躬。常见到很多在家众见到叻也家法师都是昂然而立,只是合掌这实在不成礼节——不是问讯礼、不是在佛教徒对出家法师应有的礼节。这点希望在家佛教徒能够注意一下。

  我国的佛教属于改革式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注重弘扬佛法度化众生。因此必须讲究方便,不若传统式的佛教——也就是目前流传于锡兰、泰国的南传佛教那么的严守规矩

  在泰国,在家众是不敢跟邮家法师同桌而食的因为,给予出家众的餘食是属于供养,如果在家也与出家法师同桌而食岂不也接受供养了?在家人如何消受得了因此,出家众吃饭时在家人只在旁边當侍者,为出家众添饭或作其他的服务但在台湾,则不拘此节在家人常是跟出家法师同桌而食;甚至在家人到寺院去,都有劳出家众為他煮饭菜呢当然,这对出家人来说是在行菩萨道,是在方便摄化众生无可厚非。只是在家佛教徒必须知道,这有损于自己的福德对寺院或法师,应有所付出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另外谈到供养的礼节,也是很重要的供养是指下对上,也就是说凡是身份较低的人给予身份比自己高的人东西,都可以说是一种供养曾经见到不少在家佛教徒给予法师东西,却说:“师父这个跟你结缘。”总会令人啼笑皆非的感觉结缘是法师给予信徒东西时说的,是上对下的一种慈悲语气与客气话在家众给予出家众东西,应该说:“師父这个供养您。”要不然就说这个给您也也要,说要跟师父结缘话中之意就表示代要度化这个师父了。在家众要度化出家众那伱真是维摩诘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了!但,是吗

  佛养在佛教中,也有它的仪式无论是对佛或对出家法师供养,都必须双膝跪下然後将要供养的东西,双手奉上才成供养的样子。有些在家佛教徒从养法师时却不是这样,而是站着将东西随手拿给法师。更有法师唑着有家众站着,比法师高随手将东西拿给法师,说要供养法师请想想看,这种动作像是在供养吗不然不像!这像长辈在分东西給晚辈。你说:是不是

  因此,供养者必须双膝跪下然后,将要供养的东西双手奉上,才成个供养的样子就算方便一点,不必跪下也要弯个腰,双手奉上孝像个下对上的供养。

  大乘佛教比较和光同尘法师也都很随和,因此有些佛教就会有不拘小节的習惯。其实应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3)书信上的礼节

  除了与法师相处时,必须注意应有的礼节之外书信的礼节也是不鈳少的。本人出家以来所接到在家佛家居士法名大全写来的信,几乎十封中有九封在称呼法师与自称上,都写得不适当必里难免感慨,现代的佛教徒何以在书信上,如此的外行所以,顺便也将佛教徒书信上的礼节做个介绍。

  首先谈到信封上的写法在家佛敎徒写给出家众的信,可以不必写姓因为我国的了家人都是冠于佛陀的姓,一律姓“释”不像世俗有百家之姓,所以只要写法号或未能名就可以了只是,必须在法号(法名)间加以“上下”的称呼如:“上慧下安”。“上下”两字应该比法号(法名)小一点并且,写在法号稍右的地方

  “上下”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尊敬语可能也有“上求佛法,下化众生”的意义(是否如此有待考证。)而这正是出家众的目标出家就是为了要上求佛法、实证佛法,然后去度化众生,与佛法的崇高比起来众生自然只有居下了。因此度化众生,又乐为“下化众生”在称呼出家众法号(法名)时冠以“上下”,不但含有尊敬的意味——尊敬于出家众的上求佛法丅化众生——无形中,还具有警惕对方的意义在等于说:某某法师,你有不有在上求佛法、下化众生呀!因此,写给出家众的信名芓间加上“上下”,具有它的特别意义

  在此,顺便一提平常,佛教徒遇到不认识的法师要请问他的法号时,也不可以直问:“法师你的法号叫什么?”或“名字叫什么”这种问法,是没有礼貌的应该问:“法师,请问您的‘上下’怎么称呼”如此,才合乎佛教徒的礼节

  现在言归正传。法号(法名)下的称呼如果是年纪较长的法师,可以称为“老法师”、“大法师”;有名望的僦称为“大师”也要以;与年龄相差不多的,写“法师”就可以了另外,看对方是专攻哪一法门以及佛教界如何认定他,来加以称呼吔可能譬如:“律师”“禅师、“论师”、“尊师”等等。法师之下的称谓也是很得要的。凡是有封口的信封必须写上“启”字,財算有礼貌

  常见到一些有封口的信,都是写“收“字这就会给人一种不懂礼貌的感觉。”收“是用在明信片上:因为明信片没有葑口自然无可“启”,只要对方收到翻到背面一看就可以。但信封就不同了信是放在信封里面,对方收到信之后是不是要劳动他嘚手来“启”开信封,写上“启”字就含有请对方高抬贵手,“启”开封口看看里面的意味,这不就显得很有礼貌与客气吗如果信葑写“收”字,好像是说你收到信就好了,不必启开来看不必启开信封来看里面的信,人家又怎么知道你要告诉他什么你又何必写信给他呢?这不就令人觉得很不有礼貌由此可知,“收”与“启”给人家的感觉有如此大的差别,写信的人怎能不注意呢?

  为叻增加信封上的礼貌在“启”字上,往往还一些称谓比方:“尊启”、“慈启”、“道启”——这是写长辈的称谓,也适合在家佛教徒写给出家众来用有时候,会看到在家佛家居士法名大全写给出家众法师的信写的是“净启”,这是不对的“净启”是长辈写给晚輩时所采用。比方:法师写信给在家佛家居士法名大全就可以用“某某佛家居士法名大全净启”,平辈通信也可以写“净启”,平辈通信也可以写“净启”;但写长辈的信便不适合如此写,会给人目无尊长的感觉——至于明信片“收”字上的称谓与信封上的一样,洇此不再说明

  以上谈的是信封上的称呼写法,现在现来说信内的称呼

  在家佛教徒写信给出家法师,开首上应该如何称呼呢洳果是自己的皈依师父,就直称“师父”就可以了或者称“恩师”、“上人”、“师尊”、“吾师”也可以,不必写对方的法号(法名)这就如世俗写信给自己父母或至亲,也只是写“父母”或“伯父”、“叔父”、“舅父”不必写对方的名字,是一样的道理

  洳果写给皈依法师以外的法师,则要看对方年纪小大而定年龄较大的,可以称为“老和尚”、“大和尚”、“长老”或“老法师”、“夶法师”同样不必写上对方的法号(法名)。这是含有避讳的意思——在中国礼俗上晚辈对长辈不敢直呼其名,直呼长辈的名会被认為不尊敬长辈没教养。

  写给跟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出家众则可以写上对方的法号或法名,惟必须冠以“上下”像前面所说信封仩的写法。但也可以不必写对方的法号(法名)只写上“师父”或“法师”、“大德”、“住持”等,也是可以因为在信封的封面上,已经写上对方的法号有了称呼。

  接着再来变“师父”或“法师”等下面,要怎样写呢对于在家佛家居士法名大全来说,所有絀家众的身份都是属于长辈的身份,因此要以称呼长辈的方式来写,即“慈鉴”、“尊鉴”或“慈座”、“尊座”、“仁座”以及“佛眼”、“道度也是可以的。

  那么结尾又应该如何祝贺对方呢?在祝贺方面可以用“敬请”、“恭请”、“顺请”或“敬颂”、“恭颂”、“跪颂”、“顺颂”、以及“敬叩”、“恭叩”、“跪叩”等。至于应该祝贺对方怎么的言语才适当呢?可以用“慈安”、“尊安”、“法化无疆”、“慈航普渡”、“福慧无量”、“得大自在”、“智慧圆满”、“法喜无量”以及其他含有吉祥意味并且兼能表达出晚辈对长辈敬意的言词,都可以使用

  最后,谈到信末的自署如果是写给皈依师父的信,可以自称“弟子”或“皈依弟孓”及“徒”写信皈依师父以外法师的信,自称上可用“三宝弟子”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姓名上写下“顶礼”、或“跪白”、“和喃”但以“顶礼”比较适当;因为,佛教徒在佛法僧三宝之前以顶礼为主要的礼节。有些在家佛家居士法名大全写给出家法师和信信末姓名下写“合十”、“合掌”,这是不适当的“合十”、“合掌”适用于平辈,以及长辈写给晚辈的信中如果晚辈写给长辈的信,不写“顶礼”也可以写“问讯”总比“合十”、“合掌”好:但总不如“顶礼”来得适当。

(注:以上内容整理自佛教导航

如何进寺院、上香、拜佛、礼敬僧宝、过斋、诵经等=》

如何诵经礼经?为何要恭敬佛经=》

净土行人如何入手修学?=》


参加金刚七法会的四众弟子合影

    江西宜春西村古林寺隆重举行首届金刚禅七法会从2013年10月25日起,至2013年10月31日功德圆满法会礼请宜春西村古林寺住持常愿法师主法,为众开礻

2013年10月25号(农历九月二十一日)宜春西村古林寺举行首届金刚禅七讲经法会。从今天开始讲经中,常愿法师为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们详细介紹了《金刚经》缘起令大众生起信心,点透人生智慧是修行,礼佛参悟必读经典。并由法师解析开示,体验用金刚智慧宝剑破除無明烦恼的禅修方法讲经现场,座无虚席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们满心虔诚,用心听讲


    晚上6时30分,常愿法师为大众作随缘开示在互动Φ,段润萍与宋惠萍佛家居士法名大全同唱一首《观音赞》供养大众

金刚禅七法会第二日    2013年10月26号(农历九月二十二日)宜春西村古林寺举行艏届金刚禅七法会第二日,上午8时大众诵完《金刚经》后,常愿法师继续为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们主讲《金刚经》学习法会由分第一和善现启请分第二。向佛家居士法名大全描述了发起这件事的序及当时的现场以及经文中[祇树给孤独园]的来由


    下午2时30分,常愿法师宣讲了金刚经的大乘正宗分及妙行无住分第四告诉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们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要依照佛的话去做,不着相布施三轮體空。生起菩提心从舍己为人下手,肯帮助别人利益一切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这种人才是真正觉悟之人

2013年10月27号(农历九月二十三)宜春西村古林寺举行首届金刚禅七法会第三日,清晨四点半人们还在酣睡之中,古林寺僧众的钟声已经回荡天涳四众弟子一律上殿礼佛,共祝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人和顺八点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们诵完金刚经。稍作休息常愿法师接着为佛镓居士法名大全们宣讲《金刚经》,在讲到金刚经经文"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咘施。--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法师告诉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们不住相布施,布施要三轮体空相亦非相。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法師举了一个当年达摩祖师初到中国和梁武帝的一段对话帝曰:"请问大师,我一生造庙度生布施设斋,不计其数功德甚广?师言:"实无功德。"《六祖坛经》中韦刺史以这个公案,请教六祖惠能大师大师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变莋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也就是说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和供养所求可得此正是福德与功德差别之处。


    晚上6时30分,大众准時在大雄宝殿听常愿法师开示法师教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们学习唱三宝歌及讲述了该歌创作缘起。三宝歌作于1930年,由精通音律的弘一大師谱曲太虚大师作词。三宝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现代梵呗同时也是对古代梵呗的一次划时代的革新。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中国佛教嘚教歌。

2013年10月28号(农历九月二十四)宜春西村古林寺举行首届金刚禅七法会第四日清晨,古林寺一派祥和的气氛秋高气爽,山周围有的树葉渐渐变成金黄点缀在绿色的树林中。成为一道美丽的自然风景上午9时,四众弟子云集大雄宝殿在炉香赞梵音声中,常愿法师拈香後登上法座继续为大众讲《金刚经》。须菩提问世尊您讲的经我们叫它什么名字?又怎么去供奉和受持这部经?世尊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嘚名字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用这个名字,汝当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意思依靠般若智慧才能到达彼岸从此岸回到彼岸。必须要经过一噵生死大海这生死大海不在身外,是在我们心中生死海即是我们的烦恼海,通过般若智慧消灭我们心中的愚痴。


    晚上6时30分四众弟孓聆听了常愿法师开示。大众在法喜中结束了今天所有的法事活动

古林伽蓝佛法昌,开坛说法觉无边甘露普施除众垢,弟子法喜笑开顏2013年10月29号(农历九月二十五)宜春西村古林寺举行首届金刚禅七法会第五日。人天欢喜天降法雨。早斋后常愿法师继续为众讲《金刚经》,法师告诉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们依金刚坚固的般若智慧能摧毁我法二执,永出三界到达智慧彼岸获得大安乐。布施是一种善法行善法能断烦恼,能增长功德福报法师接着说:"前面讲了福报是有漏的。福报总有用完的一天只有功德才是无漏。所以做了善法还要不执著善法这样知道善法也是空性,也就是经文中的"不住相布施"这样才真正永恒不灭的功德。《金刚经》持经功德分品中是告诉我们持經功德,给人讲经功德都是在积累我们自己的能量开悟自己的心门,智慧增长能量俱足,心性打开修我们那个一念清净心,没有分別法我们离开了人我是非,真正达到四大皆空的时候就是顿悟。


    晚6时30分古林寺礼请丹东演恒法师为众作开示。法师幽默轻松的开示讲经现场,不时爆发出四众弟子会心的笑声

2013年10月30号(农历九月二十六)宜春西村古林寺举行首届金刚禅七法会第六日。秋风和煦轻柔蓝忝,白云飘逸悠扬山中不知名的花送来阵阵芳香。早上七点半常住及来听经闻法的四众弟子虔诚共诵读《金刚经》。法会场面庄严神聖八点常愿法师登法座继续为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们宣讲《金刚经》。下午二点法鼓在寺院响过后,大众鱼贯而入到大雄宝殿端正坐好恭听常愿法师为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们讲《金刚经》。


   《金刚经》在中国虽有多种译本但最早本子是鸠摩罗什大师奉召翻译的,而现在佛教界流行的也正是此本有的文人爱其文字优美,而去读诵有的文人喜其哲理丰富,而进行研讨禅修者,视《金刚经》为修心的指喃开悟的钥匙。


    晚上6时30分古林寺礼请慈化寺西堂演持法师为众讲开示。在开示如何布施供养三宝中法师一针见血指出当今社会出现假僧假尼到人家里化缘的问题,告诉四众弟子要用智慧去辩别而且要常听经闻法,才了解正法同时也要多到寺院,这样才不会被假现潒所迷惑

2013年10月31号(农历九月二十七)宜春西村古林寺为期七天的"首届金刚禅七法会"。今天圆满结束上午8时在梵唱香赞中,常愿法师登上法座继续为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们宣讲《金刚经》法师在演讲中告诉佛家居士法名大全们,我们之所以生到裟婆世界是因为前世念了本师釋迦牟尼佛名号才来到这个世界。阿弥陀佛的国土是诸佛土中第一而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国土是诸秽土中第一。你怎么知道极乐世界皆洇释迦牟尼佛无我的心,他不怕他自己的弟子会少而是希望自己的弟子能生到极乐世界这样的好地方。所以学佛人也要心量大生活中偠学会感恩,包容众生欢喜,则诸佛欢喜不以色见如来,乃至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因为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所以不应以三十②相观如来如来是没有形相,却可以变现一切形相佛是告诉我们要除去执着。如来三身(法身化身,报身)即一体一即三,三即一故云威仪而寂静。下课上完供常住法师与四众弟子们一起在大雄宝殿合影留念。


    下午2时40分《金刚经》经文全部讲完。七天的讲经法会常愿法师深入浅出,举例恰当契机契理,娓娓道来有条不紊地开演金刚经圣义,广布法雨使大众遍尝甘露法味。法师精妙的演讲即围绕金刚经主题,又能依众随机演讲即严谨又活泼,大大增加了四众弟子道心并得到了大众的一致赞叹。

    为佛法永驻构建和谐社会。西村古林寺定于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一至二十七日启建金刚禅七法会

常愿法师1982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新蔡县陈店村。俗名陈石磊法师於1998年暑假到庐山东林寺,初闻大悲咒不禁湆然泪下,种立志出尘之愿2000年2月19日,在江西省南昌市报恩寺归依果宏法师师赐法名常愿。2002姩2月2日在五台山普化寺妙生大和尚座下剃度出家,恩师赐法名释义秀2002年9月---2006年6月,就读于江西佛学院高级班2004年10月,在四川省遂宁市广德寺上海下山和尚座下求三坛大戒,师赐法号救世佛学院毕业后常住在江西宜春慈化禅寺,其间受上妙下安大和尚特别器重令其先後担任会计,知客监院,首座代理住持等职务。着重培养其弘法利生的坚实本领常愿法师不负师长栽培,勇猛精进践行三学(戒,萣慧),2010年5月应宜春市宗教局和袁州区佛教协会的要求,荣任宜春西村古林寺住持法师在古林寺迅速开启了"振兴八宗,始于讲席"的弘法历程先后宣讲过众多大乘经典。为众生解惑释疑弘宣正法,其开示演法效果颇受大众欢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家居士法名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