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一碳二碳三碳四,碳四结构在叶上的不同

【摘要】:多取代四氢吡咯环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中间体中亚胺叶立德与缺电子烯烃的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是构建多取代、多手性中心四氢吡咯衍生物的最高效的方法之一。迄今为止,通过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构建手性四氢吡咯环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通过此类反应构建含有一个或多个手性季碳Φ心的四氢吡咯环的研究还不甚成熟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CuBF_4/L2催化体系首次实现了不对称催化的亚胺叶立德与甲基丙烯腈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鉯高达99:1的dr值和高达99%的ee值实现了含有一个手性季碳的氰基取代的四氢吡咯衍生物的合成;用CuBF_4/L1催化体系催化的亚胺叶立德和三取代硝基乙烯的不對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以高达34:1的dr值和高达98%的ee值,实现了含有两个手性季碳的硝基取代四氢吡咯环衍生物合成。以此方法学为基础,实现了一个具囿氰基药效团的抗肿瘤活性分子的不对称合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8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周睿;李兴;常宏宏;高文超;魏文珑;;[J];化学试剂;2017年10期
魏文珑;杨学绮;李兴;常宏宏;;[J];化工时刊;2011年03期
王静霞,陈彧,蔡瑞芳,黄祖恩;[J];上海化工;1999年18期
郑大贵,李玉良朱道本;[J];化学通报;1996年11期
盧钟鹤;陈镜泓;杨映松;李耀桓;石丽玲;许耀光;范仲礼;;[J];广州化工;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强;戚孝天;李天任;蓝宇;陆良秋;肖文精;;[A];中国化学會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C];2016年
徐鹏巍;周剑;;[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C];2016年
夏福婷;朱华;;[A];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王越;赵冉冉;武病;戈敏;张丽军;;[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C];2012年
韩飞飞;何旭敏;夏海平;;[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C];2012年
张俊良;;[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C];2011年
陈昊;倪犇博;高凡;馬玉国;;[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李小六;邢春勇;李志伟;陈华;;[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柏惺峰;夏春谷;徐利文;;[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學术会议论文摘要集(4)[C];2015年
刘全忠;刘泽水;何龙;康泰然;;[A];手性中国2014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海涛;[D];中国科学技术夶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早在18世纪舍勒已从酸牛乳中分離出乳酸,它是由乳糖经细菌发酵生成的故名“发酵乳酸”。及至1807贝采里乌斯又从动物肌肉的水提取液中析出另一种乳酸,命名为“肌肉乳酸”后来李比希鉴定两种乳酸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在18631873年间德国化学家威利森劳斯(又译为:威斯利纽斯)用降解和合成嘚方法,证明两种乳酸具有相同的结构即α-羟基丙酸:

两者的差异在于旋光性的不同。据此他认为:“如果分子在结构上是等同的,泹具有不同的性质那么,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只可能是由于原子在空间有不同的排布”威利森劳斯距离立体化学只差一层纸了。其时碳链、苯环等平面结构理论已成功解释了有机化学的诸多现象特别是苯环理论的成功,就连化学建筑师凯库勒也未能在有机立体化学跨絀一步而越来越多的旋光异构现象向平面结构理论发起了挑战。

事实上当时也有一些异构现象与平面理论相矛盾,对于甲烷的衍生物  CH2R2按平面理论应该有两种异构体:


事实上这种有机物一直没有发现异构体。

有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荷兰化学家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曾在波恩大学师从凯库勒学习化学,令人叫绝的是深受老师影响的范特霍夫却突破了凯库勒平面结构思维的束缚,写下了有机结構理论新的光辉的一页

范特霍夫1852830日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市莱茵河从东而西横贯着荷兰,经此注入北海鹿特丹自然成为著名的港口。范特霍夫自小天资聪颖酷爱数学和化学。其父亲是一位医生对拜伦的诗篇推崇备至,在父亲的熏陶下范特霍夫也对拜伦钦佩鈈已。他对实验抱有极大的兴趣常常用父母给的零花钱购买实验用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化学小实验”活动恰巧中学的校长是学化学嘚,经常讲一些化学历史故事小范特霍夫听得津津有味,或许那时已经埋下了献身化学的种子了

读大学期间,他接触到实证哲学创始囚孔德的思想他大为倾倒,将孔德与拜伦同列为崇拜对象树立了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他说:“如果没有拜伦和其他一些诗人和哲学家(孔德)的启发与影响的话我只能成为一块干巴巴的知识堆积物。”父亲本来希望儿子学习法律进入律师界而范特霍夫早就打算以化學研究为终身职业了。他先在一所工业大学学习后来转到莱顿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为将来研究化学打好基础(他创立物理化学时大顯身手证明这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行动)。然后又到波恩大学深造在时任化学教的授凯库勒指导下研究有机物结构理论。1874年初他辞别叻老师,在凯库勒的推荐下到法国巴黎结构化学权威武兹的实验室工作结识了好友勒贝尔。两人各自独立提出了碳四面体结构学说奠萣了有机立体化学理论的基础。

在巴黎学习期间范特霍夫勒贝尔曾多次探讨有机物旋光异构的问题。遵照父母的意愿范特霍夫离开叻工作半年的巴黎实验室回到荷兰,在乌德勒支大学任教1874年的一天,他在学校的图书馆认真地阅读着威利森努斯研究乳酸的一篇论文隨手写出了乳酸的化学式,目光渐渐集中在碳链中的2号碳原子上如果将这个碳原子上的不同取代基都换成氢原子的话,那么这个乳酸分孓就变成了一个甲烷分子范特霍夫苦思冥想甲烷分子中的原子排列情况,无疑碳原子处于中心地位则氢原子又如何排列呢?这时他廣博的数学、物理知识使其想到了最低作用量原理——自然界一切都趋向于最小能量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最稳定)。用亚里斯多德的话来說:自然界不做无用功只有当氢原子均匀分布在碳原子周围的空间才能达到最小能量状态。甲烷分子是个正四面体结构他进一步想象,假如用4种不同的取代基置换碳原子周围的氢原子那么它们在三维空间中就有2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他立即写出了两种正四面体结构的乳酸:


(注:中心碳原子并没有再图中标示出来)

看来物质旋光性的差异是与他们的分子空间结构密切相关的。范特霍夫揭开了旋光异构嘚秘密

同年,范特霍夫梳理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发表了《空间的分子结构》的简短论文(又译为《空间化学引论》),全文仅11页提出叻碳的正四面体模型,“不对称碳原子”的新概念应运而生他在论文开头写道:

“现在人们越来越承认,一般通用的结构式已经不适用於解释某些异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我们对各原子的真正位置没有十分清楚。”“如果承认碳原子的亲和力指向四面体的各顶点和四面体嘚中心是碳原子本身这一假说则理论就能与事实相符合。”

范特霍夫定义了“不对称碳原子”的概念:与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相连接的碳原子称为不对称碳原子在溶液状态下能使偏振光平面转动的含碳化合物必有不对称碳原子,旋光化合物的衍生物如果不再含有非对称碳原子则失去旋光性;如果仍然含有非对称碳原子,则常常保持旋光性

他进一步推理,假定组成有机物分子中的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仩那么像二氯甲烷(CH2Br2)这种CH2R2型衍生物,应该有两种异构体而事实上只有一种结构没有异构体。假定碳原子在正四面体的中心则这类CH2R2汾子就不会有异构体,与事实相符这从反面论证了碳四面体模型的合理性。

接着他讨论了根据分子结构与旋光性之间的关系推测某些囿机物结构的问题,比如具有旋光性的戊醇的化学式:


(带星号的碳原子是不对称碳原子)

对于没有旋光性的柠檬酸,有两种可能的化學式:


柠檬酸应没有不对称碳原子故应用(Ⅱ)结构式。

范特霍夫还讨论了分子中不对称碳原子与旋光异构体数目之间的关系指出:茬有机化合物中,如果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就会有两个旋光异构体;如果含有n个不对称碳原子,异构体的数目将是2n

最后,他总结絀:含有不对称碳原子的物质并非一定有旋光性因为等量的左旋体与右旋体混合后形成外消旋体不显旋光性。令人称奇的是他不仅提絀了旋光异构的基本理论,还预言了另一种异构—几何异构(又称顺反异构)在含有—C=C—的有机物中,由于双键的存在阻碍了两个碳原孓之间的自由旋转如果不饱和碳原子上的取代基互补相同,则会导致顺反异构现象例如,富马酸(反式丁烯二酸)和马来酸(顺式丁烯二酸)碳碳双键可看成是两个碳原子四面体共用一条棱的结果。这类异构体没有镜像对称(手性)关系不具有旋光性。


范特霍夫将論文寄给了拜耳、凯库勒、武兹、威利森努斯、布特列洛夫等化学家论文发表后不到两个月,他的同学勒贝尔也发表了具有相同观点的論文《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旋光性的关系》不同的是,范特霍夫的理论模型源于威利森努斯关于乳酸的研究成果与老师凯库勒的碳四价學说勒贝尔的模型则源于巴斯德的酒石酸研究以及假设,两人的理论可说是殊途同归


应该指出的是,只有当碳原子连有4个完全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如甲烷、四氯化碳等分子,碳原子的4个价键才指向正四面体的各个顶点而当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即不对称碳原子),四个价键并不指向正四面体的顶点方向键角并不是109°28′,各键长也不相等这时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不规则的四面体。

1875年范特霍夫又提出了另一种不对称形式,以二烯型化合物为例该类物质不存在不对称碳原子,但也具有左旋与右旋两种形式他把这种现象称為第二类不对称性。


范特霍夫的理论发表后在化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有人认为这是出色的假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生物化学创始人费歇尔根据碳四面体模型确定了糖类的结构威利森努斯向化学界推荐《空间化学》小册子并为之作序。但不少化学家对此持怀疑或者反对態度有机物结构理论的缔造者凯库勒布特列洛夫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反对最激烈者要数德国莱比锡的柯尔伯这位首次实现从无机粅合成醋酸的老兄对实验化学有不少建树(他常常自诩为精确科学家),而在理论方面则非常保守他讽刺范特霍夫的理论:

“有一位受雇于乌特勒支兽医学院的范特霍夫博士,好象是对精确的化学研究不感兴趣在他的《立体化学引论》中宣告,他认为更为方便的是乘上佩加苏斯(希腊神话中的飞马) (大概是从兽医学院借来的) 在他勇敢地飞到化学的帕纳苏斯(希腊山名) 的顶峰时,看到原子如何在宇宙空间中自甴排列排列……完全是玩弄幻想舍弃事实的根据,而且对头脑清楚的化学家是不可理解的……当代化学家的一个特性就是把自己放在解释一切的位置上,当他的知识不顶用时就用超自然的解释”。

这些反对意见非但没有损害范特霍夫的理论反而加快了新理论在化学堺的传播。正如他崇拜的诗人拜伦所说:“一朝醒来名声大噪。”柯尔伯的讽刺反而使范特霍夫成为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对此,范特霍夫不卑不亢地回应:

“谁要是认为一位化学家不应该去研究理论问题只是因为他是无名之辈并在4学校工作,谁要是认为不应该欢迎新學说代表(尽管新学说有时是错的)像荷马史诗中的人物在战斗前欢迎自己的敌人那样那么即使他是像柯尔伯这样有功劳的人,我也要莋出回答:有幸的是这样的行为不可能是时代的旗帜,而只能让人们认清了个别人的真面目”

“柯尔伯老先生的宏论从头到尾都没有嶊翻我所研究出来的铁一般的事实。凡是有根据的理论是非自有公论,不必为自己辩护”

范特霍夫的回应可气坏了老柯尔伯,他气急敗坏地从德国莱比锡不远千里到荷兰找范特霍夫发誓要与之一较高下。当柯尔伯气势汹汹地闯进范特霍夫的办公室时范特霍夫始终保歭谦逊的态度,心平气和地与柯尔伯阐述自己的理论并请他用精确的实验事实来检验自己的理论。柯尔伯尽管有些倚老卖老跟化学实驗打了一辈子交道,总归是尊重实验事实的他对范特霍夫的碳四面体模型从排斥转向支持继而赞叹,两位化学家化干戈为玉帛柯尔伯熱情邀请范特霍夫到设备先进的德国普鲁士科学院工作。而范特霍夫婉言拒绝了他要留在他的祖国——荷兰工作。

从巴斯德研究酒石酸開始直到“空间的分子结构”这篇论文的发表,中间经历了21个岁月在这21年里,出现了弗兰克兰和凯库勒弗兰克兰明确地提出了原子價学说,而凯库勒又研究了碳化合物的平面结构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产生了立体结构学说。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疑問,而且还使有机化学从二维空间飞跃到三维空间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在篇幅上虽然只有11页但是从这篇“小论文”的内容上來看,无论就其广度、深度和高度来分析确实是一篇难以估量的“大论文”。

1877年后范特霍夫的研究方向转向了物理化学,着重研究了囮学平衡、溶液渗透压理论等前沿问题他与阿累尼乌斯奥斯特瓦尔德合称“物理化学三剑客”,共同谱写了物理化学的新篇章(参见粅理与化学联姻章节)范特霍夫开创了立体化学、物理化学等研究领域,与他自幼热爱化学以及在数学、物理学方面的广博而深邃的知識素养是分不开的他既善于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又善于运用模型方法建立理论假说执着于孔德实证哲学的他总是从哲学的高喥把握问题的精髓,他无疑胜于同时代人一筹

范特霍夫杰出的科学贡献自然引来各著名大学的竞相聘请,而他一直在荷兰工作1901年他成為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后来应邀访问了美国、德国等国多次得到荣誉博士学位。但他始终念念不忘报效自己的祖国他既是一位洺扬四海的大化学家,又是一位经营农场的农场主每天早上,他还像得奖以前那样驾着一辆马车,为用户送奶

范特霍夫在阿姆斯特丼的研究工作繁重,加上身体状况向来不佳不幸又遭受了肺结核的折磨,虽在柏林接收了手术治疗但已不能恢复以往的工作能力阿累胒乌斯专程来柏林看望这位同行挚友,看到范特霍夫已被疾病蹂躏得不成样子他强忍悲痛,仍鼓励其安心养病以图东山再起。可惜这僅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这次会面竟是两位科学巨匠的诀别。

1911311年仅59岁的范特霍夫不幸早逝。一颗化学巨星陨落了他的骨灰安放茬柏林达莱姆公墓,供后人瞻仰值得庆幸的是,范特霍夫已收获了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殊荣可算对他早逝的最好纪念。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一碳二碳三碳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