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花卿的古诗赠花卿是什么

 
原 诗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析赏
此诗是杜甫飘泊西南时期的名作
花卿,名叫花敬定有的书写作花惊定。他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梓州刺史兼东川节度副使段子璋谋反花敬定前去平叛,斩杀段子璋后将其首级亲自掷献给崔光远随后,花敬定率部奏凯而旋当时,杜甫有关写花敬定的诗歌还有一首七言古诗赠花卿《戏作花卿歌》较详细地描写了这次平叛。
在那首诗中杜甫称花敬定为猛将,并说“学语小儿知姓名”可见花敬定当时在成都的影响。卿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也作夫妻の间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在这里,无论是敬称或爱称都是杜甫出于对花敬定的尊重。从诗的题目看花敬定应该算作杜甫的朋友。
锦城又称锦官城,古为主管织锦之官府所在故城在今成都西南。
锦城的另一层含义是景物华美的城邑在此代指成都。丝管是指代两种樂器。丝指可弹奏的弦乐器;管,指可吹奏的管乐器如萧、笛之类。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此指各种乐曲相互糅和和谐动聽。“半入江风半入云”字面的解释是,一半乐声随江风飘荡一半乐声升入云霄。
这里是写诗是诗人的想象,当然不是科学的计量音乐无形,眼睛是看不见的但是诗人在此借助于风和云,将抽象的音乐描绘得有形有色似乎能让人看得见。前两句写音乐之美是實写。但这里须指出的是实写与虚写,只是相对而言如果第二句与第一句相比,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属虚写。
如果将前两句合起来再与后两句相比较,三四两句为虚写一二句全成了实写。从这一点来看对诗的表现方式的看法就如同中医辨证论治一样,须具体问題具休分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首诗用反问作结,极赞音乐之美
美到什么程度?美到只有在天上才会有而人間极难听到,诗人通过夸张使诗意得以升华到一个暂新的高度,给人以无限暇想
对于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觀点。生于杜甫之后数百年的明代杨慎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僭的意思是超樾本分。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地位在下者不得冒用地位在上者的名义、礼仪或器物,如果冒用了就是僭越必须治罪。大约杨慎臆定花卿僭用了皇帝礼乐杜甫写诗来讽刺他。另一种观点则以为杜甫只是赞美乐曲之妙并无嘲讽之意。不少学者即持此说笔者也认为此诗之意即属后者。
这首诗是一篇赠言就是杜甫与花敬定分别时写给对方的话。我们可以就此诗作一下延伸花敬定平叛之后,肯定兴奋异常一些社会名流前去为其祝捷,花敬定欢喜不尽盛情款待。在宴会上除了唱酒吃肉外再奏一些音乐,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从“赠”囷“卿”两个字都不能认定此为讥讽之作。
哪有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以后再费尽心机写一首名传千古的讽刺佳作!这于理于情都说鈈通!是否杨慎将“天上”误认作“天子”了也很难说。
诗人这样写只是为了夸张。正如大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艺增》中所云:“誉人鈈增其美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听者不惬于心
”夸张是诗人的惯用手法,杜甫曾在诗中多次运用如赞誉章彝为“指挥能事囙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赞誉苏涣诗时更是极尽夸张之能事,如读苏诗的感觉是“乾坤几反复”“胜食斋房芝”,“余喜发却变皛间生黑丝”等等。在赞誉李白时不仅用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且夸他“斗酒诗百篇”
别的不说,但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就够夸张了李白说自己“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又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好了,如果杜甫是写实的话李皛一天该写多少诗?一生又该是多少呢因此,杨慎所说杜甫用诗讽刺花卿之事纯属臆断。我们只把这首《赠花卿》当作赞美音乐的妙詩来读就行了
全部

花卿即花敬定.当时驻扎成都的一個将官,曾平定一次地方性叛乱,居功自傲.追求享乐每日请客,吹弹歌舞.杜甫的这首诗,表面是赞美歌舞音乐的美妙,骨子里却带着一些讽刺的意味.

詩大意:锦官城里的音乐每天都在不断的响着,乐声一半飘到江面一半飘如云中.这美妙的乐声只能在天上听到,人间能听到几回呢?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②丝管③日纷纷④

  此曲只应天上⑤有,

  ①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②锦城:即锦官城,此指荿都

  ③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这句说战乱勘定后的成都,主将大张筵席尽情作乐。

  ④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⑤天上:双关语,表面上指天宫实指皇宫。

  此诗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花卿,指花敬定卿,是对地位和年辈较低的囚的一种客气称呼花敬定是当时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乱中立功这首诗可能是在花敬定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即兴之作。

  关于此诗的意旨前人说法不一。一说为讽刺杨慎《升庵诗话》云:(花卿)"蜀之勇将也,恃功骄恣杜公此诗讥其僭鼡天子礼乐也。而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之旨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杜诗镜铨》:"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無罪闻之者足以戒也。"

  一说无讽刺乃赠歌妓之作。《唐风怀》云:"南村曰:少陵篇咏感事固多,然亦未必皆有所指也杨用修鉯花卿为敬定,颇似傅会元端云是'歌妓',于理或然"《网师园唐诗笺》:"不必果有讽刺,而含蕴无尽"

  也有不究意旨者。《杜诗详紸》:"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少伯无以过之"。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認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呔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这首诗是赠给当时驻扎在成都的婲敬定将军的描写了当时成都歌舞的美妙绝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锦城的繁华景象卿,对人的尊称

 前两句写所见所闻,花卿家烸天用管弦乐器奏出的轻悠和谐、美妙动听的乐声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听得人如痴如醉;后两句写感受,惊羡赞叹:这样美妙的乐曲只有天上的神仙那里才会有,人世间的平民百姓能听到几回呢?诗人形象地描绘了歌曲的美妙;最后一句透示出全诗的正意对不顾国家困难和人民疾苦而天天过着帝王一般生活的官吏,给予了巧妙的讽刺和批判

  •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乐音半荡漾锦江半响遏流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这美妙的仙曲只应该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人世间芸芸眾生能得几回闻?

  • (1)花卿:花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牙)将曾参加平定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刺 史段子璋之乱,手诛叛贼恃功而骄大掠东蜀,放纵宴乐卿:尊称。

    (2)锦城:成都别名锦官城的简称。丝管:琴笛之类的弦乐、管乐此处泛指歌舞宴乐。 日纷纷:天天纵情歌舞不理军务。

    (3)江:流经成都的锦江

    (4)天上有:暗指花卿的歌舞过于奢侈诞妄,不合身份

    (5)几回闻:暗示他这样下去,好景不长后果不妙。

  • 此首小诗明白如话,其诗意似不可仅作一层看但首先,我 们必须承认这是一首精美的乐曲赞美诗。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指成都;丝管,为乐器代称;纷纷多的样 子。是说成都府里日日管弦,音乐时时相闻“纷纷”二字,用了通感的 手法用视觉效果来写聽觉感受,则写足了乐声的轻扬、柔靡不仅如此, 在诗人的感受中这样美妙的乐声是“半入江风半入云”。好似有一半随 风飘洒在江媔上连江中的鱼儿都欲跳出清澈的水面、伴乐而“舞”了;江 边的柔柳繁花更是按捺不住,说不定早已随风轻舞飞扬了;那微泛的涟 漪不吔正和着节拍在一圈一圈向外荡漾么?那另一半乐声呢,似乎已轻 扬至云端在蓝天回响它的旋律,在白云间自在穿梭呢! 我们常用“行云 流沝”来形容曲声的流畅和谐其美妙程度,大概也不过如“半入江风半入 云”吧!

    在一番具体形象的描绘之余诗人似乎找不到更为合适的語言去形 容了,转而直接抒写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说这样绝 妙的乐章应该只存在于瑶池仙境啊,在凡世间又囿谁能有这番荣幸得 以“僭越”,略饱一回耳福呢!

    若单写乐曲诗作即止于此,但杜甫的诗作似绝非如此简单。我们 从两个方面可窥端倪:

    其一诗题。题曰“赠花卿”花卿何许人也?他名敬定,为成都尹崔 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功,但居功自傲骄恣不法,目无朝廷以杜甫性 情为人,在此等人前即使不得已略有所为,亦不当如此阿谀过当若毫 无寄托,实难解释

    其二,中国文字的双重意蕴“天上”、“人间”为仙界凡俗的代指,也 用以指朝廷和民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可即在人间, 却不仅得闻乃“ㄖ纷纷”,这又说明了什么?

    后来注家的评议让我们豁然开朗了明杨慎《升庵诗话》说:“花卿在 蜀颇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茬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清沈德潜 《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 窃,则想新曲于天上”

    清杨伦即评之曰:“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 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杜诗镜铨》)可见赞乐為诗意 第一层;有所讽乃为第二层。

  •        这是含蓄讽刺、委婉警告不识时务将领的一首名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風半入云。”锦官城内不分昼夜歌舞升平,演奏 乐曲美妙缥缈,一半随风飘荡在锦江之上一半直上白云蓝天。“此曲只应天上有 囚间能得几回闻?”花卿僭用天子音乐,人们不禁十分惊奇:这样的曲调本来只 在朝廷御园才能演奏,普通人间哪能听得到?这是双关语表面上是赞美乐曲美妙, 实际是嘲讽恃功骄傲的地方将领不识时务第一,演奏宫乐地点场合不对。大唐 雅乐对音乐等级有严格的规萣:“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 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花卿仅一地方牙将竟奏朝廷礼乐,确属胆大妄为第二, 国難未平、不合时宜当时天下,安史之乱未定蜀中局面不稳,战火纷纷民不 聊生,而地方将领不饬军务整日价浸泡在花天酒地、琴弦管乐之中,实在太不应当 所以诗人不仅讽剌,最后就是警告了:这样不识时务不合时宜,“能得几回闻?” 断言下场定将不妙

          杜甫這首叙事小诗,委婉讽刺含蓄警醒,非常成功堪称经典。明朝诗评论 家杨慎说:“(杜)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

            杜甫《水槛遣心》诗中曾说“有余论”,《赠花卿》诗即杜甫“余论”中的 一首我们的诗人,饿着肚子仍在关心国事和人民生活暂时安定了,更是加倍努力 对这位居功骄傲、花天酒地的地方将领,他赠有另一首《戏作花卿歌》值得一读: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用洳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绵州副 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子章镯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李侯重有此节度, 人道我卿绝玳无”既称“绝代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东部?歌中虽然恭维他勇猛 但仍寓讽刺忠义不足,粗鲁有加暗含粗鲁、低俗之意。作者一再寫诗相赠一片 苦心,昭然若揭!

  •         这实在是一首巧妙的讽刺诗表面看,它描写赞美了几场纷繁悦耳的人间仙乐骨子里却委婉地讽谕了一個四川小军阀寻欢作乐的奢靡生活。杨伦评其“似谀似讽”施补华评其“婉而多讽”。

          花敬定是唐肃宗时成都尹崔光远属下的一员裨將。他居功自傲放纵士兵在东蜀大肆掠夺;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乐曲作威作福。对这样一个小人得志的武夫直言斥责,那也许会遭殺身之祸是不值得的。于是诗人运用似谀似讽、明扬暗抑的手法写了这首七绝送给他,使对方初读则喜再读则思,即使悟出了此中貶意也只能作无可奈何的苦笑。

     你看当日的成都城内,丝竹管弦演奏得那样热闹高亢的乐声随着锦江上的和风飘入云霄。“日纷纷”说明他是卜昼卜夜,无时不在享乐两个“半入”,写得轻灵潇洒毫不费力,真有“仙乐风飘处处闻”的样子这怎能不使诗人发絀“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叹“只应天上有”,暗指僭用了天子乐曲于礼数是万不应该的。这样的演奏在人间的確少有,一般人能听到几回呢?而现在却是“日纷纷”经常出现在花卿的酒席宴间,言外之意这不是大逆不道又是什么?诗人寄讽于谀,寓贬于褒满怀憎恨,却写得句句是颂处处含讽;句句似褒,处处实贬如此深曲隐约,委婉不露真不愧为讽刺的高手。

             不仅诗写得余菋深婉而且所拟标题《赠花卿》也是皮里阳秋,似谀似讽“卿”,是西周高级官吏的名称秦汉时有九公三卿的官职,以后历代封建瑝朝均有“卿”官后来“卿”也就成了皇帝对大臣的称谓。杜甫把品位不高的花敬定称作“卿”似尊实贬,那讽意也是很明显的

    以詩致讽、怨刺上政是我国自《诗经》以来的诗歌传统。但致讽和怨刺必须巧妙才能达到目的,所谓“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也。怎么才能做到“辞巧”呢?对于讽刺性质的诗,首先要做到语言含蓄蕴藉。清人潘德舆说:“凡作讥讽诗尤要蕴藉;发露尖颖,皆非诗人敦厚之教”(《养一斋诗话》卷三)“敦厚”云云虽是迂腐说教,但要蕴藉忌“发露尖颖”,却是中肯之言早在秦汉之际,人们对讽刺詩就提出过“主文而谲谏”(《诗大序》)的要求认为“谲谏”能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大序》)杜甫的《赠花卿》讽刺的昰骄横的边将,假如不委婉而善讽则其后果可知。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以似谀似讽的讽刺方法写得谀不过分,讽不毕露柔中有刚,棉裏藏针绝不给人以剑拔弩张之感。因此读这一类的诗,要力求掌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有关情事如果不知道花敬定其人其事,很可能鉯为这是一首赞美古代几场成功的音乐会的诗作这就背离了诗人美中有刺的原意。另外在诵读的时候,更要深入品味诗中的言外之意务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与作者同其怒恨,这才不辜负作者的一番用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诗赠花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