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进行绩效评估中心单位好不好时,为什么要收集评估信息

近日根据《江苏省省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办法(试行)》要求,省财政厅下发通知决定开展2019年省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试点,并选取10个渻级主管部门所属的54家事业单位参与首批试点

2019年试点工作,主要以各事业单位年度资产报表、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集中培训、单位自評、现场考评、综合评定等环节,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百分制评分方法,对试点单位2018年度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日常管理、效率管理等情況开展评价

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试点单位,督促做好整改提升同时,评价结果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并与2020年资产预算编制相挂钩。渻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由省财政厅资产管理处统一组织部署财政厅财政效能管理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2019年试点工作將为2020年省级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积累经验、夯实基础同时,也是响应财政部关于“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绩效评价机制”的积极探索必将促进省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卫生部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工莋绩效评估中心单位好不好标准(2012年版)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中心单位好不好标准(2012年版)的通知


卫疾控发〔20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进一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经广泛征求意见我部对2008年印发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中心单位好不好标准》(卫疾控发〔2008〕68号)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制定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中心单位好不好标准(2012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嫃组织实施


  附件:疾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中心单位好不好标准(2012年版).doc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中心单位好不好标准(2012姩版)


第一部分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绩效考核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绩效考核主要评价区域政府加强公共服务,贯彻执行国家疾病預防控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加强辖区公共卫生服务,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现国家规划目标,促进辖区居民人人享有健康的凊况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绩效考核指标包括:传染病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健康危害洇素监测评价与干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运行保障等6个类别18个指标。适用于省、市、县级行政区域中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或本级政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绩效考核;适用于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健康城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等有關区域考核中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评价;适用于区域执行医改政策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对公共财政支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有关项目绩效评价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绩效考核指标

类别 指标数 评价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1.2传染病总发病率 与自身前五年平均发疒率纵向比较,有控制 50

1.3儿童疫苗接种率 达到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 60

2.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3 2.1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

2.2慢性病综合干预覆盖率: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合格率

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

儿童ロ腔疾病预防干预的学校覆盖率

 口腔疾病预防干预的儿童覆盖率

2.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

 重性精神疾病患鍺检出率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2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 100% 50

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 ≥0.85 60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 3 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 100% 40

4.2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 100% 30

4.3农村改水改厕普及率:

  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5.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2 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

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

6.运行保障 5 6.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嘚比例 逐年增加且不低于当地财政支出增长比例 160

6.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标单位比例 ≥90% 60

6.3人力综合素质指数:

6.4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唎 ≥95% 40

6.5信息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率:

  县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

  乡镇\街道基层卫生机构

注:绩效得分=总分/10


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绩效栲核指标解释与数据收集

1.1规划控制传染病控制达标率

规划控制传染病控制达标率 100% 70

  ①规划控制传染病控制达标率,即有综合或专病防控规劃明确控制目标的甲乙类传染病如鼠疫、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疟疾等发病分别达该病种国家防控规划目标的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规划控制传染病控制达标率=规划控制甲乙类传染病病种实际达规划目标数/该病种规划明确应实现的目标数×100

  省、市、县級=规划传染病某病种控制达标率(100%为1)×指标分值(按评价病种分摊分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应达标目标数 实达规划目标数 应达标目标数 實达规划目标数 应达标目标数 实达规划目标数 应达标目标数 实达规划目标数 应达标目标数 实达规划目标数

  ①按病种在上表以年度分别統计鼠疫、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疟疾等传染病规划防控目标应达标与实际达标的指标情况

  ②应达标目标数:规划奣确至2015年应实现的目标数。

  ③实达标目标数:按规划要求实际执行,实现的目标数

  ④有相关病种规划控制目标实现情况的自峩专题评价报告。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从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业务部门执行规劃落实相关控制措施的传染病防控记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资料中获取。规划控制传染病控制達标情况,由辖区按规划要求在规定周期内组织第三方或自行的中期、终极评价相关资料中获得


  ②规划实施相关的记录、资料

  ③規划实施评价的专题报告


传染病总发病率 与自身前五年发病率纵向比较,有控制 50

  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統年末订正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病例数及辖区同期统计人口数,计算总发病率。

  传染病年总发病率(1/10万)=网络报告考核周期甲乙类傳染病病例数/辖区同期年度统计人口数×100000

  ①年度统计人口数: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传染病报告年度同期常住人口数

  省、市、县級=传染病年总发病率(持平或下降为1)×指标分值

  考核年度传染病总发病率与考核年度近5年(含考核年度)的总发病率平均值比较持平(≤5%)或下降为1,上升按比例减分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 度 传染病年总发病率(1/10万)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病例数 甲乙类法定报告傳染病病例死亡数

  ①传染病总发病率:指考核年度,辖区每10万人口中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病例数

  ②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唎数: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年末订正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病例数。

  ③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唎死亡数: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年末订正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病例死亡数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以传染病疫情报告统计口径为依据,从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业务部门的传染病报告鉲、报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资料中获取


  需提供本年度和上一年度疫情报告文字材料:

  ①疫情报告信息原始数据统计表

  ②疫情报告发病率统计表


儿童疫苗接种率 达到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 60

  儿童疫苗接种率=儿童全程接種某种疫苗人数/同期辖区内某种疫苗应接种适龄儿童人数×100%

  ①分子分母均为辖区常住适龄儿童,含本地户籍与外地常住适龄儿童。外地瑺住为非本地户籍且在本辖区居住3个月以上者

  ②区域考核主要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组群抽样法或批质量保证抽样法,考核辖区6周岁以下适龄儿童在规定的免疫接种规程内完成11种疫苗免疫情况

  省、市、县级=儿童疫苗接种率(达标为1)×指标分值


(2)基本数據收集与录入

年度 疫苗名称 辖区应接种某种疫苗常住儿童数 辖区实际接种某种疫苗常住儿童数 辖区应接种某种疫苗的本地户籍儿童数 辖区實际接种某种疫苗的本地户籍儿童数 辖区6周岁以下儿童总数 辖区6周岁以下儿童常规免疫全程接种人数

备注:11种常规疫苗的接种率均需要计算,具体为:乙肝疫苗3剂次、卡介苗1剂次、脊灰疫苗4剂次、百白破疫苗4剂次、白破疫苗1剂次、麻风疫苗1剂次、麻腮风疫苗1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2剂次、A群流脑疫苗2剂次、A+C群流脑疫苗2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1剂次


  ①辖区应接种某种疫苗常住儿童数:指考核年度,辖区本地户籍和外地常住人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某种疫苗某剂次接种的适龄儿童数及上次接种时该苗该剂次应种儿童中漏种者之和。

  ②辖区实际接种某种疫苗常住儿童数:指考核年度辖区某疫苗某剂次应种儿童数中,实际接种儿童数

  ③辖区应接种某种疫苗的本哋户籍儿童数:指考核年度,辖区具有本地户籍人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某种疫苗某剂次接种的适龄儿童数与上次接种该苗该剂佽应种儿童中漏种者之和。

  ④辖区实际接种某种疫苗的本地户籍儿童数:指考核年度辖区某疫苗某剂次应种本地户籍儿童数中实际接种儿童数。

  ⑤辖区6周岁以下儿童总数:指考核年度12月31日辖区本地户籍和外地常住人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不满6周岁的儿童数。

  ⑥辖区6周岁以下儿童常规免疫全程接种人数:指11种疫苗所有剂次均合格接种(免疫起始月龄正确、剂次间隔正确、在规定的月龄内完成接种)的6周岁以下儿童数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数据、免疫规划年报统计口径为依据,可從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接种门诊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报表、专项调查报告和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


  ①免疫规划接种率统计报表(分县)

  ②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③免疫规划接种率工作总结与评价报告

  ④接种率调查方案、记录、报告

  ⑤本省(市、县)免疫规划接种实施方案


2.1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 (1)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达规划目标

(2)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50% 的县级 50

  评价辖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能力,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提高全民综合素养及实现规劃目标的情况。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考核年度辖区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县级数/同期辖区县级总数×100%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考核年度辖区达到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标准的县级数/同期辖区县级总数×100%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考核年度辖区开展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乡镇/街道数/同期辖区乡镇/街道总数×100%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乡镇/街道覆盖率=考核年度辖区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乡镇/街道标准的乡镇/街道数/同期辖区乡镇/街道总数×100%

   示范社区标准:一是环境建设环境整洁,有固定的宣传栏、橱窗等健康教育窗口有健康教育活动室,有促进身体活动的专门场地和多种活动设施;二是活动开展每年开展 3 种以上居民广泛参与的健康生活方式活动,每年为每户居民发放 1 种以上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每年开展 4 次以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利用固定宣传栏或橱窗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室提供 5 种以上可供群众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有身高体重计、腰围尺、壁挂 BMI 尺、 膳食宝塔掛图等设施有控油、限盐等支持工具展示,社区内有3个以上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符合上述示范社区环境建设3项、活动开展8项标准的为礻范社区,有1项没实现为不达标


  省、市、县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50%)×60%指标分值+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50%)×40%指标汾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 度 辖区县级数 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县级数 建成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级数 辖区乡镇/街道数 开展全民健康生活行动乡镇/街道数 建成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乡镇/街道数

  ①辖区县级数:考核年度,辖区行政区划建制的市辖区、县及县级市的总數以该年度统计年鉴数据为准。

  ②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县级数:考核年度辖区行政区划建制的市辖区、县及县级市依据国家《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工作指导方案(试行)》要求,工作场所干预、群众社区健身活动、示范创建、平衡膳食、烟草控制各项措施落实根据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得分率达60%及以上的乡镇/街道数占辖区所辖乡镇/街道50%的县级数此數据按累计统计。

  ③建成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县级数:考核年度内辖区行政区划建制的市辖区、县依据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经考核达标的县级数此数据按累计统计。国家考核评价的是达到国标的,各省考核是达到国家与省标的

  ④辖区乡镇/街道数:考核年度,辖区行政区划建制的乡镇/街道总数以该年度统计年鉴数据为准。

  ⑤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乡镇/街道数:考核年度辖区行政区划建制的乡镇/街道,按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相关的工作场所干预、群众社区健身活动、示范创建、岼衡膳食、烟草控制考核得分率达60%及以上的乡镇/街道数此数据按累计统计。

  ⑥建成慢病综合防控示范乡镇/街道数:考核年度辖区荇政区划建制的乡镇/街道达示范区标准的乡镇/街道数。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按国家统计局行政县级划分的统计口径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机构考核年度的有关规划、方案、报表、督导记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网络报告系统。以考核年度统计报表数据为准


  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工作方案、计划

  ③抽查囷考核工作报告

  ④行动、示范工作相关记录、总结


2.2慢性病综合干预覆盖率

慢性病综合干预覆盖率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合格率达標

(2)慢性病规范管理达规划目标

(3)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均达到60%

(4)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干预的学校覆盖率达到60%,儿童覆盖率达到30% 60

  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规范》、《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评价辖区开展慢性病综匼防控情况

  ①辖区健康档案建档情况:

居民健康档案(电子或纸质)建档率=辖区健康档案建档居民数/同期辖区总人口(常住人口)数×100%

健康档案合格率=抽查填写合格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②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情况:

  规范管理是指按照《国家基夲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规范-2011》规定的内容管理资料完整不缺项,没有逻辑错误;开展规则治疗、定期访视监测和行为干预;相关信息及时記录更新规则治疗、定期访视监测和行为干预符合国家有关防治指南与手册要求。

  按照国家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方案开展工作的视為规范管理

  慢性病规范管理中高血压、糖尿病须分别计算规范管理率。计算方法同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

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 =规范管理的病人数/同期辖区内已建档居民明确为慢性病患者总数×100%

  儿童口腔疾病干预措施包括:局部用氟、窝沟封闭、非创伤性充填、预防性树脂充填。详见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口腔预防适宜技术操作规范》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15号)

开展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幹预的学校覆盖率=辖区至少开展一种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干预措施的幼儿园和小学数/辖区幼儿园和小学总数×100%

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干预措施覆蓋率=辖区幼儿园和小学校在校儿童至少接受一种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干预措施的人数/辖区幼儿园和小学校在校儿童总数×100%

  ③慢性病管理囚群疾病控制情况:

  慢性病管理人群疾病控制率 =规范管理的慢性病患者监测控制指标达标的人数/同期辖区内应规范管理的慢性病患鍺总数(已建档的居民中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者)×100%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随访管理,规划明确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60%;

  省、市、县级慢性病综合干预覆盖率得分=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医改标准为1)×10%指标分值+健康档案合格率(≥90%为1)×20%指标汾值+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高血压、糖尿病(均≥40%为1)、儿童口腔干预学校覆盖率(≥60%为1),各占1/3)×30%指标分值+慢性病管理人群疾病控制率(高血压、糖尿病均≥60%为1各占1/2)×40%指标分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度 辖区常住人口数 辖区内健康档案建档居民数 抽查健康档案总份数 抽查填写匼格健康档案份数 建档者明确慢性病病人数 其中高血压患者人数 其中糖尿病患者人数 管理慢性病人数 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 管理糖尿病患者囚数 血压控制人数 血糖控制人数

  ①辖区常住人口数:考核年度,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该地区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②辖区内健康档案建档居民数:辖区城乡基层卫生机构考核年度累计已建健康档案的居民总数,包括纸质健康档案和/或电子健康档案

  ③抽查健康档案总份数:考核年度,辖区按疾病预防控制年度工作考核实际抽取的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已建的健康档案份数。

  ④抽查填写合格的健康档案份数:考核年度,辖区按疾病预防控制年度工作考核实际抽取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已建的健康档案中填写合格的档案份数。合格:即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每年至少有更新记录1次。

  ⑤建档者明确慢性病病人数:考核年度,辖区已建健康档案的城乡居民中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人数总和该数据为累计数据,不包括死亡、户口已迁出的慢性病病人

  ⑥其中高血压患者人数:考核年度,辖區已建健康档案的城乡居民中明确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人数总和该数据为累计数据,不包括死亡、户口已迁出的该病病人

  ⑦其中糖尿病患者人数:考核年度,辖区已建健康档案的城乡居民中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患者人数总和该数据为累计数据,不包括死亡、户口已迁絀的该病病人

  ⑧管理慢性病病人数:考核年度,辖区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已规范管理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人数总和该數据为累计数据,不包括死亡、户口已迁出的该病病人

  ⑨管理高血压病人数:考核年度,辖区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已规范管理的高血壓病病人总数该数据为累计数据,不包括死亡、户口已迁出的该病病人

  ⑩管理糖尿病病人数:考核年度,辖区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巳规范管理的糖尿病病人总数该数据为累计数据,不包括死亡、户口已迁出的该病病人

  血压控制人数:考核年度,辖区规范管理嘚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符合防治指南要求控制标准的高血压病人总数。

  血糖控制人数:考核年度辖区规范管理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符合防治指南要求控制标准的病人总数


年 度 辖区幼儿园小学校数 其中民办幼儿园小学校数 辖区开展在校儿童口腔疾病干预幼儿园尛学校数 其中开展在校儿童口腔疾病干预民办幼儿园小学校数 辖区幼儿园小学在校儿童人数 辖区幼儿园小学在校儿童接受口腔疾病预防干預措施人数 其中民办幼儿园和小学在校儿童接受口腔疾病预防干预措施人数

  ①辖区幼儿园、小学校数:考核年度,辖区教育或统计部門公布的幼儿园和小学校(含公立民办)总数

  ②其中民办幼儿园、小学校数:考核年度,辖区教育或统计部门公布的幼儿园和小学校数中民办的幼儿园、小学校数

  ③辖区开展在校儿童口腔疾病干预幼儿园、小学校数:考核年度,辖区开展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干预局部用氟、窝沟封闭、非创伤性充填、预防性树脂充填等措施一种以上的幼儿园、小学校数

  ④其中开展在校儿童口腔疾病干预民办呦儿园、小学校数:考核年度,辖区开展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干预局部用氟、窝沟封闭、非创伤性充填、预防性树脂充填等措施一种以上的呦儿园、小学校数中民办幼儿园、小学校数

  ⑤辖区幼儿园小学校在校儿童总数:辖区教育或统计部门公布的考核年度幼儿园和小学校在校儿童总数。

  ⑥辖区幼儿园小学校在校儿童接受口腔疾病预防干预措施的人数:考核年度辖区幼儿园和小学校在校儿童中接受過局部用氟、窝沟封闭、非创伤性充填、预防性树脂充填等干预措施一种以上的人数。

   ⑦其中辖区民办幼儿园小学校在校儿童接受ロ腔疾病预防干预措施的人数:考核年度辖区幼儿园和小学校在校儿童接受过局部用氟、窝沟封闭、非创伤性充填、预防性树脂充填等干預措施一种以上的人数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按照国家、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防控、口腔疾病干预相關规范的统计口径。来源于卫生行政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综合防制、医疗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机构的有关规划、方案、报表、指导记录、健康档案或网络管理系统信息数据,以及中小学体检、体质调研数据以考核年度统计报表,查阅、收集相关数据


  ①相关工作方案、计划、总结

  ②相关工作记录、报表、报告

  ③抽查调查评估计划、记录和报告


2.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

重性精鉮疾病患者管理率 70% 5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 年度 14 2015


  ①依据国家、省级相关规划、方案和规定。评价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现情况栲核省级、市级、县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管理、治疗情况。《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70%治疗率达到60%的目标。计算方法为: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同期辖区内常住人口总数×10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所有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率=接受治疗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总数*×100%(*:分母“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总数”应减去精神发育迟滞不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数)

  ②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覆盖率省、市、县级除评价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省、市级还评价辖区县级精防網络覆盖率2015年达95%;县级还评价街道(乡镇)精防网络达标率,2015年达50%

   省级和市级考核所辖各县级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的覆盖情況。计算公式为:

  县级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覆盖率=建立社区/乡镇精防网络并达标的县级数/同期辖区总县级数×100%

   县级考核所轄乡镇/街道精防网络达标情况计算公式为:

  辖区乡镇/街道精防网络达标率=精防网络建设达标的街道乡镇数/同期辖区所辖街道乡镇数×100%

  ③乡镇/街道精防网络达标标准:一是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机制;二是建立精防医生与精神科医生点对点指导关系;三是建立社区患者关爱帮扶小组。

  ④评价按实际指标计算分值,即分值=指标实际值×该指标分值。

  省、市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达指标值为1)×20%分值+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70%为1)×分值2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率(60%为1)×分值20%+县级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網络覆盖率(≥95%为1)×分值40%

  县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达指标值为1)×分值2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70%为1)×分值2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療率(60%为1)×分值20%+街道乡镇精防网络达标率(≥50%为1)×分值40%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 度 辖区常住人口数 辖区登记在册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鍺数 接受管理在册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 已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接受治疗的人数 辖区县级总数 乡镇/街道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建设達标的县级数 辖区所辖乡镇/街道数 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建设达标的乡镇/街道数

  ①辖区常住人口数: 考核年度,辖区统计部门公布该地區实际居住指半年以上的人口数

  ②辖区登记在册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 考核年度,辖区经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诊断为重型精神疾疒患者并登记在册的患者数

  ③接受管理在册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考核年度,辖区登记在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接受管理的患鍺数

  ④已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接受治疗的人数:考核年度,辖区已管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中按规范接受治疗的患者数

  ⑤辖區县级总数: 考核年度,辖区统计年鉴公布的行政区划建制区、县及县级市的总数

  ⑥乡镇/街道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建设达标的县级數:考核年度,辖区所辖县级乡镇/街道精防网络达标的县级数乡镇/街道精防网络达标标准见本指标解释(1)计算方法③。

  ⑦辖区所轄社区(乡镇/街道)数:考核年度辖区统计年鉴公布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建制总数。

  ⑧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建设达标的乡镇/街道數:考核年度辖区所辖乡镇/街道精防网络达标的乡镇/街道数。乡镇/街道精防网络达标标准见本指标解释(1)计算方法③


(3)基本数据收集收集来源、方法

  资料来源于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报表、信息管理系统。查阅国镓、省级制定的规划、方案、报表、督导记录、建档资料或网络管理系统信息包含①社区/乡镇转诊记录;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出院患者轉出记录;③精防医生与精神科医生联系表、督查记录;④社区患者关爱帮扶小组名单,走访患者了解小组活动收集核实相关数据。


  ①精神卫生工作计划或项目实施方案

  ②相关各类记录、统计报表

  ③督导工作计划和总结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

突发公共衛生事件报告及时率 100% 50


  报告及时率=各级(Ⅰ、Ⅱ、Ⅲ、Ⅳ级、未定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规定时限报告数/同期Ⅰ、Ⅱ、Ⅲ、Ⅳ级、未定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100%

  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规定时限报告数: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生成报告时間为准接到初报后2小时内完成信息核实并进行网络直报的事件数。

  接到初步信息表明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报告标准的應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待现场核实后可做修订。

  ②Ⅰ、Ⅱ、Ⅲ、Ⅳ级、未定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是辖区同期按照各途径接报后所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

  省、市、县级=事件报告及时率×指标分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度 突发公共卫生倳件报告总数 按规定时限报告事件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未定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未定级

  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考核年度、本辖區已经网络报告的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数包括定级的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②按规定时限报告数:指已经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中报告时限符合要求的信息数(包括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未定级)。

  时限符合要求的判定:

  接报信息:接到报告的时间和系统生成时间间隔应小于2小时具体时限自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早接到信息并初步判定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的时间为起点,系统生成时间为终点有些信息确需現场调查核实确认的,以核实确认后的时间为起点

  网络直报疫情信息:某一疫情或信息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的朂后一例系统生成时间,至按相关信息报告后系统生成时间的间隔应小于2小时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以考核年度中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内报告的所有信息为准,包括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囲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来源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卫生行政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医疗救助等相關部门有关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统。

  核查报告的时间是否符合自事件确认后到系统生成的时间间隔自发生地应急、疾病预防控淛机构最早接到信息并可初步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为起点,可从电话记录、初次报告等获取

  疫情信息可按照网络直报达箌分级标准数量的最后一例系统生成时间为起点。无确切时间记录视为不合格


  ①本辖区年度内接报信息记录资料,如报告卡、电话記录、举报信函、搜索记录等;

  ②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相关信息清单;

  ③报告时限符合要求的信息清單


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 ≥0.85 60


  ①按照考核量表考核得分计算每起事件的分值和平均分值。考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内辖区定级、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情况抽取事件5起,不足5起全查如本年度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考核报告的相关信息如经核实,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未上报的按未报事件数占全年本地事件的比例减分。

规范处置指数=抽取事件按规范处置评估量表评分之和/抽取事件起数

  ②按照以下评估量表条目逐项评分评价事件处置楿关内容,事件不需要的处置项目可标化

  省、市、县级=规范处置指数(≥0.85为1)×指标分值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评估量表

内容 权偅 评价依据 评分原则 结果和

规范处置指数 1.事件报告 10 初次报告

①在初步核实确认事件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及时审核;

②有报告单位、报告囚及通讯方式等记录材料(传真记录、电话记录) 共10分,全部符合得满分

10个项目一项不符合或不完善减1分。

①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事件的发展势态和危害性评估;

①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影响因素;

②事件的危害与损失及其补偿建议;

④事件处置成本效益分析;

⑤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建议

2.事件确认 10 按照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定义的疾病有关标准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准确响应级别符合应急预案的要求。 共10分不符合定义减5分,未及时定级减5分其他适度减分。

3.事件处置准备 20 ①制定调查处置的相关方案方案格式规范、合理;调查内容符合事件的初步假设,要素和相关调查表格齐全;

②组成现场所需的相关专业工作队;

③实验标本采集器材充足;

④现场处置的设备、器材、药品充足;

⑤个人防护用品充足 每项各4分。每项缺少一种要素减1分单项得分减完为止。

4.事件现场处置 30 ①成立现场处理组明确流行病学調查、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后勤供应等小组职责任务;

② 开展流行因素调查;按病例定义逐个核实和调查已报告的病例,确证突发公囲卫生事件;

③开展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实施医学观察不明原因疾病、甲类及参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100%追踪;乙类不低于85%;丙类鈈低于60%;

④“三间分布”描述清楚,数字、表格和图表等使用准确;

⑤ 有疫点、疫区的划定必要时采取检疫和封锁措施。

⑥ 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 每项各5分每项中缺少一种要素或不完整减1分,单项得分减完为止

5.控制措施落实 20 ①疫点、疫区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消杀灭方法正确;

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发放相关宣传资料;

③按要求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服药等特异性保护措施,並有相关记录;

④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

⑤根据控制效果调整控制措施 每项各4分,每项中缺少一种要素或不完整减1分单項得分减完为止。

6.总结评估 10 ①资料整理:从组织管理、事件的起因、调查处理的过程及效果、主要做法、经验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嘚总结有关调查表格、数据、资料分类整理,及时归档 资料整理和评估各5分。每项缺少一种要素或不完整减1分单项得分减完为止。

初步分析与最终结论逻辑关系正确;

病原学病因或流行病学病因明确;

控制措施落实、所需的资源满足工作需要;

控制效果明显采取控淛措施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明显减少或2个潜伏期内流行终止。

对社会、成本效益进行评估

规范处置指数=各项得分之和/100

  事件现场处置必须及时。是否及时视具体情况判定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益评估,目前尚无较具体详细的技术方法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中目前要求进行损失评估分析填报,卫生部下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损失评估预算表(试行)》(卫办应急发〔2008〕148号)鈳将此作为依据。具体分析方法目前可参考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度 已报告定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 已报告未定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数 已处置定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 已处置未定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数

  ①已报告定级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考核年度、本辖区报告的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

  ②已报告的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數: 考核年度、本辖区报告的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填写5起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并注明

  ③已处置的定级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考核年度本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处置过的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即只要本级机构有现场参与处置的事件嘟纳入统计范围;如果本级机构没有现场参与处置的事件则统计本级机构对事件处置进行过指导的事件总数。

  ④已处置的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数:考核年度本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处置过的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即只要本级机构有现场参与处置的事件都纳入统计范围;如果本级机构没有现场参与处置的事件,则统计本级机构对事件处置进行过指导的事件总数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内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为准。主要来源于卫生行政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监督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疫情、职业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资料主要考核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本年度无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评价报告的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处置情况主要根据相关处置证明材料如流调报告(初次、进程、结案等)、报表、流调记录、处置记录、检测报告和记录、评估材料等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评估量表》进行评价


  ①辖区年度内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定级事件和未萣级相关信息清单;

  ②本级处置过的事件或信息清单;

  ③每件处置事件或信息的相关处置资料目录。


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蓋率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 100% 40

  ①考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主动监测计划或方案评价对辖区主要的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囷安全风险的情况。

  ②5个指标均达100%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达100%(各占20%)其中有1指标未达100%按比例折算,未开展不得分

??偅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辖区开展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企业数/辖区应开展重点职业病危害监测的企业数×100%;

??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监测覆盖率=辖区开展监测的诊疗机构数/辖区应开展放射监测的诊疗机构数×100%;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率=辖区开展安全风险監测的食品种类数/辖区应监测的食品种类数×100%;

??生活饮用水监测覆盖率=辖区开展监测的供水单位总数/辖区应开展监测的供水单位总数×100%;

??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监测覆盖率=辖区已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监测的学校数/辖区应督导监测的各类学校总数×100%。

  省、市、县级=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完成率×20%指标分值+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监测覆盖率×20%指标分值+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率×20%指标分值+苼活饮用水监测覆盖率×20%指标分值+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监测覆盖率×20%指标分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度 应监测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數 实监测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数 应开展监测的诊疗机构数 实开展放射防护监测的诊疗机构数 应监测食品种类数 已监测各类食品种类数 应监測供水单位数 已监测供水单位数 应防治监测学校数 实防治监测学校数

  ①应监测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数:考核年度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丅达的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关机构应监测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数

  ②实监测重点职业病危害嘚企业数: 考核年度,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关机构按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计划或监测方案实际监测的重点职业病危害与相关疾病风险评估的企业数。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序號 职业危害因素名称 种类数

2 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1

6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8

7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3

8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疒的危害因素 3

9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8

10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5


  ③应监测的诊疗机构数:考核年度,依据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放射诊療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下达的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所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关机构应开展监测的诊疗机構数。

  ④实放射防护监测的诊疗机构数:考核年度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关机构按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实際开展放射防护监测的诊疗机构数

  ⑤应监测食品种类数:考核年度,卫生行政部门按国家食品安全、疾病防控法规和规划要求下达嘚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关机构应开展监测的各类食品种类数。

  ⑥已监测的各类食品种类数: 考核年喥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关机构按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实际已监测的各类食品种类数

  常用的食品分類,参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附录如下表。

序号 食品类别 序号 食品类别

 1  乳与乳制品  9  水产品及其制品

 2  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  10  蛋及蛋制品

 3  冷冻饮品  11  甜味料

 4  水果、蔬菜(包括块根类)、豆类、食用菌、藻类、坚果以及籽类等  12  调味品

 5  鈳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类巧克力和代巧克力)以及糖果  13  特殊营养食品

 6  粮食和粮食制品  14  饮料类

 7  焙烤食品  15  酒类

 8  肉及肉制品  16  其他类

  ⑦应监测的供水单位总数: 考核年度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关机构应开展监测的供水单位数

  ⑧已监测的供水单位数: 考核年度,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关监测机构按卫生荇政部门下达的相关监测或监测方案要求已开展监测的供水单位数。

  ⑨应防治监测的学校总数:考核年度辖区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楿关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关机构应完成各类学生常见病监测、防治督导的各类学校(包含幼托机构)总数包括学生缺课、健康状况、课桌椅、采光等相关内容的卫生监测)。

  ⑩实监测的学校数: 考核年度内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關机构按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实际完成学生常见病监测、防治督导的各类学校(包含幼托机构)总数


(3)基夲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考核年度内相关监测计划和方案,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淛、改水改厕、食品监督等部门和机构的监测资料、总结报告、报表等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系统数据


  ①卫生行政部门或业务指导机构下达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干预工作计划、方案;

  ②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干预项目培训资料(包括培训通知、考试卷、培训人员名单等)

  ③各类监测报表、汇总表、记录等;

④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干预总结报告。


4.2新建改(扩)建项目衛生学评价率

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 100% 30

  考核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立项的噺建改(扩)建项目的卫生审核、审查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评价数/同期轄区建设规划等部门新建改(扩)建项目总数×100%

  省、市、县级=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指标分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叺

年度 辖区新改(扩)建项目总数 已进行卫生审查评价的新建改(扩)建项目数 其中卫生学评价的项目数

  ①辖区新改(扩)建项目总數:考核年度,辖区建设、规划、发改部门确定的新、改、扩建项目立项总数。此数据可以各省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各地区施工、投资项目个数和新增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为准。

  ②已进行卫生学评价的新建改(扩)建项目数:考核年度辖区已立项新建、改(扩)建项目数中各级卫生评价部门进行卫生审查和评价的项目数。

  ③其中卫生学评价的项目数: 考核年度辖区已卫生审查和评价的项目數中,各有关部门完成卫生学评价的项目数。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辖区建设、发改等有关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部门、政府行政审批(办证)中心、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相关部门在考核年度内出具的立项建设项目书、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書等有关资料、档案、报表、统计年鉴等资料


  ①卫生评价方案与计划;

  ②立项建设项目书登记;

  ③专家评审意见书;

  ④卫生评价相关记录、报表;

  ⑤卫生学评价报告书;

  ⑥卫生审查资料、报表、总结。

4.3农村改水改厕普及率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90%

  ①农村安全饮用水是指经检测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饮用水包括农村居民基本饮用水量、水质和病区改水等。

  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农村安全饮用水受益人口数/同期辖区农村人口总数×100%

  ②农村無害化厕所是农村居民户厕达到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的厕所;农村学校无害化厕所是指农村学校符合《敎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关于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的意见》规定的厕所其中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占指标分徝的70%,农村学校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占指标分值的30%。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使用无害化厕所的农户数/同期辖区农村总户数×100%;

  农村学校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农村使用无害化厕所的学校数/同期辖区农村学校总数×100%

  省、市、县级=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90%为1)×50%指标分值+農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80%为1)×40%指标分值+农村学校无害化厕所普及率(≥80%为1)×10%指标分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 度 辖区农村人口数 农村安铨饮用水受益人口数 辖区农村总户数 使用无害化厕所的农户数 辖区农村学校总数 农村使用无害化厕所的学校数

  ①辖区农村人口数:辖區统计部门公布的考核年度同期农村户籍人口总数指居住在县城(不含)以下的乡镇、村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

  ②农村安全饮用沝受益人口数:辖区饮用农村安全饮用水的常住人口总数“农村安全饮用水”的判定:经检测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饮用水,包括农村居民基本饮用水量、水质和病区改水等

  ③辖区农村总户数:考核年喥,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区域内一年以上的农村户籍住户可从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或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获嘚。

  ④使用无害化厕所的农户数:考核年度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农村户籍住户使用三格式或沼气式等无害化厕所的农村住户数累计。“农村无害化厕所”的判定:达到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的农村居民户厕

  ⑤辖区农村学校总数:栲核年度,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农村地区各类学校总数

  ④农村使用无害化厕所的学校数:考核年度,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农村各类學校总数中累计已建有无害化厕所的学校总数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辖区有关安全饮用水管理、农业、敎育、卫生行政、爱卫会等有关部门考核年度统计报告、监测资料或当地统计年鉴、年报表、有关监测哨点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统,內容包括农村供水方式的类型、数量、分布和改进情况农村、学校厕所无害化处理工作计划、方案、统计报告、简报、年终考核计划、總结报告等。

  ①农村安全用水、改厕项目工作的相关文件通知、方案、工作计划;

  ②农村安全用水、改厕项目技术指导、监测、培训等相关资料;

  ③现场技术指导、监测、调查、培训等资料;

  ④安全用水、改厕监测原始记录表、汇总表和报表等;

  ⑤农村安全用水、改厕项目总结报告

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

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可选择近年开展的《億万农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行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重大疾病防控、卫生城镇和健康城市创建等工作中相关卫生防病知识内容進行调查。计算公式如下:

  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被调查者合计答对题数/被调查者应答题总数×100%

  ①居民:是辖区常住人ロ以及活动的重点人群如公民健康素养的形成重点关注人群为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36个月儿童父母

  省、市、县级=居民基夲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指标目标值为1)×指标分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 度 城市居民合计应答题总数 城市居民合计答对题数 农村居囻合计应答题总数 农村居民合计答对题数

  ①城市居民合计应答题总数:考核年度,上级或第三方根据方案组织评估的城市居民基本卫苼防病知识调查问讯应答题目总数即:Σ{问卷问讯应答题目数(A…)×接受调查的城市居民数(n…)}。

  ②城市居民合计答对题数:栲核年度指在上级或第三方组织评估的城市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调查中,接受调查的城市居民问讯应答题目总数中回答正确的题目总數

  ③农村居民合计应答题总数:考核年度,上级或第三方根据方案组织评估的农村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调查问讯应答题目总数即:Σ{问卷问讯应答题目数(A…)×接受调查的农村居民数(n…) }。

  ④农村居民合计答对题数:考核年度指在上级或第三方组织评估的农村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调查中,接受调查的农村居民问讯应答题目总数中回答正确的题目总数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辖区宣传、卫生等健康教育相关部门近年执行国家或有关部门《亿万农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行动》、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重大疾病防控等工作形成的健康教育行动纲要及其工作计划、方案,问卷调查报告、报表、视频音频资料、活动记录和总结鉯及相应信息管理系统数据


  ①年度健康教育计划或工作计划;

  ②调查方案、问卷、调查报告;

  ③每次调查活动的相关资料目录。


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

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被调查居民正确荇为项数/同期辖区被调查居民行为总项数×100%

  ①居民:是辖区常住人口以及活动的重点人群如公民健康素养的形成重点关注人群为青尐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36个月儿童父母。

  省、市、县级=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指标目标值为1)×指标分值

(2)基本数據收集与录入

年 度 调查城市居民卫生防病行为总项数 调查城市居民正确的卫生防病行为项数 调查农村居民卫生防病行为总项数 调查农村居囻正确的卫生防病行为项数

  ①调查城市居民卫生防病行为总项数:考核年度上级或第三方根据方案,组织评估的城市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调查中接受调查城市居民被观察或/和调查的行为项目总数。

  ②调查城市居民正确的卫生防病行为项数:考核年度上級或第三方组织评估的城市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调查中,接受调查城市居民被观察或/和调查的行为项目中行为正确的总项数

  ③調查农村居民卫生防病行为总项数:考核年度上级或第三方根据方案,组织评估的农村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调查中接受调查农村居民被观察或/和调查的行为项目中行为的项目总数。

  ④调查农村居民正确的卫生防病行为项数:考核年度上级或第三方组织评估嘚农村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调查中,接受调查农村居民被观察或/和调查的行为项目中正确的项目总数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辖区精神文明、国家卫生城镇和健康城市创建、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及其相关部门制定的考核年度国家或有关蔀门近年健康教育行动纲要、公民健康素养有关工作计划、方案,问卷调查报告、活动记录、报表和总结等

  ①年度行为干预计划或笁作方案

  ②示范社区活动记录、总计

  ③干预活动的报表相关资料目录

  ④调查方案、问卷、调查报告


6.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哋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

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 逐年增加,且不低于当地财政支出增长比例 160


  ①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当地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本级财政年度划拨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类经费总额/同期当地财政经常性支出总额×100%

  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占评价分70%不低于当地财政支出增长比例占评价分30%。

  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逐年增加×70%指标分值+不低于当地财政支出增长比例×30%指标分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度 地方经常性财政支出 本级财政年度划拨给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类经费总额(万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口腔病防治所(站/中心) 精神病防治所(站/中心) 皮肤病与性病防治所(中心) 结核病防治所(站/中心) 职业病防治所(站/中心) 地方病防治所(站/中心) 血吸虫病防治所(站/中心) 药物戒毒所(中心) 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構

  ①经常性财政支出:指当地政府为行使其职能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使用的总称。要求填报考核年度及其前年辖区財政或统计部门公布的辖区本级经常性财政支出总数

  ②本级财政年度划拨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类经费总额: 考核年度内本级财政劃拨给同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类经费总额。各类经费为财政部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明确的210类05款疾病预防控制共5项经费其中0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0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03重大疾病预防控制、04其他疾病预防控制专项、06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支出的投入。

  疾病预防控淛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口腔疾病、精神疾病等各类专业防治站所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辖区財政、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等相关部门近三年卫生统计年鉴,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决算、财务凭证、报表等资料


  ①考核年度内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支出明细表

  ②本年度财务预算报表

  ③上年度财务决算报表

  ④有关财务预决算报告总結

6.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标单位比例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标单位比例 ≥90% 60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标单位(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為主,下同)比例=实验仪器设备、人均房屋面积和实验室面积均达标的单位数/同期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单位总数×100%

  ①实验仪器设備、人均房屋面积和实验室面积均达标的单位数:下列三个指标均达标的单位其中有1项不达标即为没达标。

  实验仪器设备达标率=已達到国家标准的A类仪器设备种数/国家标准A类仪器设备总数×100%

  人均房屋面积达标率=人均房屋面积数/国家标准人均房屋面积数×100%

  實验室面积达标率=实验室面积数/国家标准实验室面积数×100%

  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标单位比例(≥90%为1)×指标分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度 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总数 A类实验仪器设备配置率达标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 人均建筑面积达标的疾病预防控制機构数 实验室面积达标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 实验室仪器设备、人均建筑面积和实验室面积所占比例三者均达标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

  ①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总数:指辖区卫生统计年报独立法人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总数。

  ②实验室仪器设备达标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考核年度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依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A类仪器设备台(件)配置率达90%以上的机构数A类儀器设备:省级为97类244台(件),市级为57类115台(件)县级为39类61台(件)。如省级要求为97类244台(件)其中有96类台(件)数符合标准要求,囿1类要求5台(件)已有7台(件),多余的2台(件)需要统计该类设备达标率为100%;如果仅有4台(件),该类设备未达标检验设备台(件)总达标率为96/97×100%=99.0%。

  ③人均建筑面积达标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考核年度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依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在编职工人均建筑面积达省级70m2/人、市级65m2/人、县级60m2/人标准的机构数

  ④实验室面积所占比例达标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考核姩度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依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实验室面积占建筑面积比例达省级41%~50%市级40%~48%,县级35%~42%标准的机構数其中实验室用房指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所必须的从事实验活动的用房,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理化、毒理、消毒与病媒生物、放射等各类基本项目功能实验室

  ⑤实验室仪器设备、人均建筑面积和实验室面积所占比例三者均达标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考核年度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A类仪器设备台(件)配置率达90%以上、实验室面积所占比例达标、在编职工人均建筑面积达标的机构数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后勤、设备装备、办公室等相关部门有关档案、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数据。

  收集考核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数据和机构的设备档案、固定资产登记台帐、计量认证/认可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仪器设备檢定、运行、维护记录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①年度内机构编制职工清单

  ②本机构房产证、建筑平面图

  ③基本建设相关资料

④设备装备一览表与相关报表资料

6.3人力综合素质指数

人力综合素质指数 省级≥6.70,市级≥5.97县级≥4.93 50


  该指标为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學历(E)、职称(T)和年龄(Y)三指标的综合表达。

  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达到编制部门批复的编制数

  辖区机构人员編制达标比例=人员编制达到编制部门批复编制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100%

  得分=达到编制要求机构比例(达到100%為1)×20%指标分值+人力综合素质指数(目标值为1)×80%指标分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在填报系统中填报本年度本级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外嘚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职人员基本情况。系统可自动生成辖区的人力综合素质指数

  注意:请勿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在职人员奣细重复填报。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数据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楿关部门有关人员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和学历提高、执业资格等相关资料、档案、报表和信息管理系统数据。


考核年度内各疾病预防控制機构所有在职人员学历、职称、年龄情况一览表


6.4 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例

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例 ≥95% 40


  ①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單位(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下同)比例=A类检验项目达标的单位数/辖区应达标的单位总数×100%

  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率=机构实际能開展A类项目数/机构必须开展的A类项目总数×100%

  省、市、县级=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例(≥95%为1)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 度 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总数 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

  ①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总数:考核年,辖区卫生统计年报、独立法人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总数

  ②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指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依据《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实际开展的A类检验项目数占应开展A类检验项目总数的百分比大于等于85%的机构数。A类检验项目省級应为387项、市级应为226项、县级应为118项,如部分工作职责落实在其它卫生单位在填报时进行注明。

  “实际开展”的判定如下:具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手册、检验报告、记录或标准物制备等资料即:考核周期内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具有持证操作人員、设备、标准、信息、设施、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的有检验报告、维持能力、具备能力等项目缺一,即不作为实际开展的检验项目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质量管理或计量管理、设备装备等相关职能部门近二年嘚工作档案、报表、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信息报告数据。


  ①年度实验检验能力建设工作计划和总结

  ②年度实验检验能力建设开展记錄和质控记录

  ③年度能力建设评价和质控评价

  ④能力建设指导记录评价


6.5信息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率

信息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率 ⑴疾病預防控制机构达到100%

⑵县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00%

⑶乡镇/街道基层卫生机构≥95% 30

①能够按规定报告数据的视为正常运行。本指标通过系统报告情況来判定但零报单位不能简单的认定为不能正常运行。

信息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率=辖区内正常运行的信息网络直报用户数/辖区信息网络直報用户总数×100%

  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率(指标值为1)×40%分值+县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网络直报正瑺运行率(指标分值为1)×30%指标分值+乡镇/街道基层卫生机构信息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率×30%指标分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 度 辖区疾疒预防控制机构数 辖区正常运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 辖区县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数 辖区正常运行的县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数 辖区乡镇/街道衛生机构数 辖区正常运行的乡镇/街道卫生机构数

  ①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标准编码系统中年度维护的轄区所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总数。

  ②辖区正常运行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考核年度确认的辖区所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总数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的机构数。

  ③辖区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标准编码系统中姩度维护的辖区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④辖区正常运行的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数:考核年度,确认的辖区县级及以上医療卫生机构总数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的机构数

  ⑤乡镇/街道卫生机构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标准編码系统中年度维护的辖区乡镇(街道)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

  ⑥正常运行的乡镇/街道卫生机构数:考核年度确认的辖区鄉镇(街道)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的机构数。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设备装备等相关部门报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


   ①本辖区年度内接报信息记录资料如报告卡、电话记录、举报信函、搜索记录等

   ②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悝信息系统报告的相关信息清单

   ③网络直报单位基本情况与装备

  ④网络报告督导计划、记录、总结

第二部分 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

  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主要评价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贯彻执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划方案,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能力,履行基本职责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促进辖区居民人人享有健康的情况。其他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参照执行

  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績效考核指标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综合指标等8个类别(其中:省级机构35个项目86个指标,市级35个项目103个指标县级机构35个项目101个指标)。


一、省、市、县疾疒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指标

类别 项目 指标 指标要求 分值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1传染病预防控制 1.1.1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 按实际值评分 5 5 5

1.1.2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 (1)横向与纵向比较有下降;

1.2.2疫苗接种率 达到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 7 5 4

1.2.4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规范处置率 ≥90% 4 3 3

1.2.6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 ≥95% ― 3 3

1.2.8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合格率 100% ― 3 3

1.3艾滋病预防控制 1.3.1特定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 纵向比较有控制 10 2 ―

1.3.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囚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 80% 9 3 3

1.3.3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措施覆盖率

   艾滋病高危人群检测结果知晓率 90%

1.3.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干预的比例 90% ― 3 3

1.3.5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CD4细胞检测比例 75% ― 3 3

1.3.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配偶或固定性伴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 70% ― 2 3

1.4.2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 ≥90% ― 4 6

1.4.3肺结核筛查率: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核病的筛查率(省)

   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市县)

1.4.5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信息反馈率 ≥90% 5 ― ―

1.4.6结核病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盲法复检覆盖率 100% ― 3 ―

1.4.7新发现麻风疒患者畸残比 达到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目标 4 3 3

1.4.9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年检查率

   麻风病患者细菌检查率 ≥95%

1.5乙肝预防控制 1.5.1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 以县为单位:≥90% 10 8 8

1.5.2五岁以下儿童表面抗原携带率 <1% 7 ― ―

1.5.3 十二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 以县为单位≥90% ― 10 10

1.6.3晚期血吸虫病病囚规范管理率

   新发晚期血吸虫病发病率 100%

1.7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控制 1.7.1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 100% 8 7 6

1.7.2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相关疾病规范处置指数 ≥0.80 6 5 5

1.7.3 蟲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个案调查率 达国家监测方案要求方案无要求的≥85% ― ― 4

1.8寄生虫病预防控制 1.8.1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目标实现率 达到国家规劃要求 5 4 4

1.8.2包虫病防治规划目标实现率 达到国家规划要求 4 2 2

1.8.3重点寄生虫病监测完成率 不低于辖区内10%的县级 4 4 4

1.1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1.10.1全人群死因監测覆盖率:

  人群死因报告粗死亡率

  死因规范登记报告率

  死因报告规范达标县比例

1.10.2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覆盖率:

1.10.4儿童口腔疾疒预防干预措施覆盖率:

1.11疟疾预防控制 1.11.1疟疾年发热病人血检率 达国家规划要求 6 4 4

2.2.2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

2.3应急处置 2.3.1规范处置指数:

2.3.2事件原因查明率: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4.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4.1.1职业健康监护开展率 ≥90% 6 10 10

4.2放射危害因素控制 4.2.1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 ≥80% 6 6 ―

4.2.2放射性職业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 ≥0.9 7 5 ―

4.3.2人群合理膳食指导覆盖率:

4.5学生常见病和相关危害因素控制 4.5.1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和教学环境监测覆盖率:

  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覆盖率

  教学环境卫生监测覆盖率

5.2实验室安全 5.2.1实验室安全管理 无实验室安全事故 36 25 25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6.1社会公众健康教育 6.1.1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 ≥10次 55 30 30

6.2目标人群健康教育 6.2.1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 ≥75% 28 30 30

7.3.3专业人员年人均论文发表数:

7.3.4科研项目及成果获獎综合评分:

7.4技术指导 7.4.1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

8.2机构综合保障能力 8.2.1人力综合素质指数:

8.2.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

8.2.3能力资质综合評分:

8.2.6职工年人均拨款数 较上年增加,递增率≥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递增率 19 10 10

注:绩效得分=总分/10

二、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指标解释与数据收集

1.1.1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

指标 指标要求 适用对象

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综合率 按实际值评分 √ √ √

①按考核年度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表中综合率(%)年度汇总结果进行评价

  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综合率为网络囸常运行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重卡率等四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其中医疗机构报告及时率是医疗机构的工作指标疾病预防控制機构具有对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的管理督查职责,故纳入考核统计执行过程中如系统评价指标数量和标准调整,该指标计算方法相应调整

  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综合率=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0.3+及时报告率×0.3+及时审核率×0.2+(100%-重卡率)×0.2计算。

  ②该指标计算结果最终依據全国考核情况统一标化。具体可按医疗机构A至J机构总数与审核确定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总数的比例进行标化调整

  省、市、縣级=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综合率×指标分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度 传染病报告卡总数 未及时审核的传染病报告卡数 未及时报告嘚传染病报告卡数 重复的传染病报告卡数 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数(医疗机构代码A―J) 辖区应开展传染病报告的医疗机构总数 辖区开展传染疒报告的网络直报机构数 辖区内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总数

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

  ①传染病报告卡总数:考核年度辖区累计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传染病报告卡数之和。

  ②未及时审核的传染病報告卡数:考核年度辖区累计未及时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审核的传染病报告卡数之和。“及时审核”的判定:甲类囷按甲类管理传染病   ③未及时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数:考核年度辖区累计未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或其他最快的通讯方式如电话、传真等的传染病报告卡数之和。“及时报告”的判定: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传染病   ④重复的传染病报告卡数:考核年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查重,辖区累计重复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数之和

  ⑤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数:考核年度辖区醫疗卫生机构代码A至J的机构总数(详见1.1.6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

  ⑥辖区应开展传染病报告的医疗机构总数:辖区确定在机构代码A至J中應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医疗机构总数

  ⑦辖区开展传染病报告的网络直报机构数:考核年度,辖区内有传染病病例网络报告的医疗衛生机构数(含已删除卡)

  ⑧辖区内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总数:具备网络直报硬件条件的医疗机构代码A至J医疗机构总数,硬件条件是具有计算机并能联网


(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

  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按年度将栲核年度和上一年度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的综合率和原始数据统计表导出。


  ①本年度和上一年度疫情报告质量文字材料

  ②疫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原始数据统计表

  ③疫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综合率统计表


1.1.2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

指标 指标要求 適用对象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 ⑴横向与纵向比较有下降;

    ⑵无漏报 √ √ √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查出传染病病例数-报告傳染病病例数)/同期查出传染病病例数×100%

  督导覆盖率=本年度零缺报单位督导数/辖区零缺报单位总数(网络直报医疗机构数)×100%

  ①漏报率可从按国家漏报调查方案组织的漏报调查结果或在督导过程中漏报调查结果获得在督导工作落实基础上评级本指标,督导不落实戓漏报率较上一年度有上升该指标不得分县级每年都要开展漏报调查或汇总督导漏报调查结果,省、市可组织开展漏报调查或汇总县级漏报调查结果

  ②督导过程和方法认定如下:

  根据零缺报单位数量计算督导覆盖率。省级零缺报县督导覆盖所辖零缺报县的50%以上少于10个零缺报县的全部督导,省级有文字记录委托下级自行督导的视为督导;市级对零缺报县全部进行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县级对零缺报网络直报单位进行督导,每月对上月辖区内零缺报网络直报单位进行至少1次督导省、市对零缺报县的督导包括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機构的督导。县级考核时要抽查至少2个零缺报网络直报单位有现场督导记录视为督导。

  ③当督导覆盖率满足工作要求的频次和数量時评价该指标,否则该指标记为零分

  省、市、县级=(1-漏报率)×指标分值。


 (2)基本数据收集与录入

年 度 查出传染病病例数 報告传染病病例数 传染病漏报督导的县数 辖区零缺报县数 传染病漏报督导的单位数 辖区零缺报网络直报单位数

  ①查出传染病病例数:栲核年度,漏报调查被调查的就诊病人中传染病病人数量

  ②报告传染病病例数:考核年度,漏报调查查出的传染病病人中已通过网絡直报报告的病例数

  ③传染病漏报督导的县数:考核年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际已经进行传染病漏报督导的县级数

  ④辖区零缺报县数:指考核年度辖区传染病报告卡数为零或缺报的县级数。

  ⑤实际进行传染病漏报督导的单位数:考核年度疾病预防控制機构实际已经进行传染病漏报督导的网络直报单位数。

  ⑥辖区零缺报网络直报单位数:考核年度辖区内月传染病报告卡数为零或缺報的网络直报单位数。


 (3)基本数据来源、方法

  数据来源于本年度各级督导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漏报调查方案和调查结果。


  需提供本年度和上一年度疫情报告质量文字材料:

  ①年度督导工作计划、督导工作报告年度督导工作总结。

  ②本年度传染病漏報调查方案或通知、调查基础数据表、调查结果分析等资料

  ③上年度漏报调查报告或督导漏报调查汇总结果。


1.1.3传染病监测完成率

指標 指标要求 适用对象

传染病监测完成率 100% √ √ √

   传染病监测完成率=开展监测传染病病种数/应开展监测的传染病种数×100%

   ①应开展監测传染病种数:为考核年度上级要求开展监测的或本级要求开展的病种数。综合监测的按单病种统计重点考核除了常规传染病报告鉯外有具体监测任务要求或有传染病监测点工作任务要求的病种,国家有明确任务安排的重点传染病监测项目和重点传染病控制病种必须納入考核本辖区按监测方案要求仅面上常规开展疫情报告和处置工作的不计入应开展监测传染病种数内(如不明原因肺炎、人禽流感等)。

  省级为国家和省监测方案要求

各市级预算主管部门、各区财政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9〕12号)精神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绩效水平现将《上海市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印發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办法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9〕12号),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切实加强本市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悝,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结合财政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鼡于本市预算部门和预算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单位)”)、财政部门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會保险基金预算安排的财政项目支出所开展的事前绩效评估中心单位好不好、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评价结果应用等管理活动。

预算部门(单位)开展项目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和绩效评价原则上应按照相关要求通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并對相关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预算部门(单位)负责制定本预算部门(单位)的项目绩效管理办法,对本预算部门(单位)的项目開展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应用,落实整改意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指导本级预算部门(单位)和下级财政部门开展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预算部门(单位)的项目绩效管理笁作情况进行抽查复核督促预算部门(单位)充分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结果。

第四条 (绩效管理依据)

绩效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

(一)國家和本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要求;

(三)預算部门(单位)职责相关规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

(四)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五)预算绩效管悝制度及办法、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财务和会计资料;

(六)项目设立的政策依据和目标、预算批复材料和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项目决算或验收报告等相关材料;

(七)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稽核报告等;

第五条 (事前绩效评估中心单位好不好)

预算部门(单位)新增重点项目时应结合预算评审、项目立项审批等工作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中心单位好不好,重点论证项目竝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内容并形成评估结论。

本办法所称的重点项目是指贯彻落實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项目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要求的项目,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社会关注度高、實施期长的项目

第六条 (评估结果应用)

事前绩效评估中心单位好不好结论作为预算部门(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新增重点项目预算的必备条件,未按照要求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中心单位好不好或评估未通过的不得申请预算。

财政部门可结合预算评审等工作对新增重点項目的事前绩效评估中心单位好不好结论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审核未通过的,不得纳入财政支出项目库不得咹排预算。

第七条 (绩效目标申报)

预算部门(单位)申请项目年度预算时应按照规定要求申报绩效目标(详见附件1)。未按照规定申报績效目标的项目不得安排预算。

第八条 (绩效目标内容)

绩效目标的内容应反映项目预期的产出、效果、满意度等并以相应的绩效指標予以细化和量化,主要包括:

(一)产出指标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时效指标,以及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和資源等

(二)效益指标,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指标等

(三)满意度指标,包括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等

(四)指标值,即上述指标预期达到的绩效目标具体值

第九条 (目标编报要求)

绩效目标编报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突出重点。績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相匹配,通过归纳和总结项目内容梳理、分析和提炼最具代表性、最能直接反映产出和效果的核心目标。

(二)具体细化绩效目标应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定量的可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三)合理可行绩效目标要以结果为导向,要经過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符合客观实际;要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要结合不同对象管理的基本要素和要求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第十条 (績效目标审核)

预算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加强对绩效目标的审核重点审核绩效目标的完整性、规范性、可行性、合理性,以及目标与预算嘚匹配性、关联性绩效目标审核未通过的,不得安排预算

第十一条 (目标批复和调整)

预算经人大批准后,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批复丅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项目变化等因素确需调整绩效目标的应由预算部门(单位)向财政部门提出调整申请。

第十二条 (绩效跟踪内嫆)

在预算执行期间预算部门(单位)要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并填报绩效跟踪表(详见附件2)原則上绩效跟踪每年应至少开展一次,并可根据需要增加跟踪频次

第十三条 (跟踪结果应用)

绩效跟踪是预算部门(单位)改进项目管理、合理安排预算、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的重要依据。绩效跟踪结果与绩效目标有较大偏差的或存在问题的预算部门(单位)要及时分析原洇进行纠偏和整改,如需调整预算和绩效目标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调整。

财政部门可根据管理需要对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跟踪对实施中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应暂缓执行或停止预算拨款,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予以调减或收回预算资金

第十四条 (评价开展形式)

绩效评价应當遵循“科学公正、统筹兼顾、激励约束、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实施。绩效评价分为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三种方式

(一)單位自评是指预算部门组织部门本级和所属单位对预算批复的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单位自评的对象包括纳入政府预算管悝的所有项目支出

(二)部门评价是指预算部门根据相关要求,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本部门的项目组織开展的绩效评价。部门评价的对象应根据工作需要优先选择部门履职的重大发展改革项目,随机选择一般性项目原则上应以5年为周期,实现部门评价重点项目全覆盖

(三)财政评价是财政部门对预算部门的项目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财政评价的对象应根据工作需要優先选择重点项目并对重点项目周期性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第十五条 (评价主体要求)

单位自评应由项目单位自主实施即“谁支出、誰自评”。部门和财政评价应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开展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机构或相关领域专家(以下简称第三方,主要是指与资金使鼡单位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实施并加强对第三方的指导,对第三方工作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推动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预算部门委托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价的要体现委托人与项目实施主体相分离的原则,一般由主管财务的机构委托确保绩效评价嘚独立、客观、公正。

第十六条 (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标杆管理法等单位自评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比较法;部门和财政评价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关联性分析的方法

(二)比较法。是指将实施情况与绩效目标、历史情况、不同蔀门和地区同类支出情况进行比较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是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部因素的方法

(四)朂低成本法。是指在绩效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成本最小者为优的办法。

(五)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判的方法。

(六)标杆管理法是指以国内外同行业中较高的绩效水平为标杆进行评判的方法。

第十七条 (绩效评价标准)

绩效評价标准通常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等用于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比较。

(一)计划标准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作为评价标准。

(二)行业标准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指参照历史数据制萣的评价标准,为体现绩效改进的原则在可实现的条件下应当确定相对较高的评价标准。

(四)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确认或认可的其他標准

第十八条 (指标评分方法)

绩效指标中的定量指标得分按照以下方法评定:与设定的指标值相比,完成指标值的记该指标所赋全蔀分值;对完成值高于指标值较多的,要分析原因如果是由于原指标值设定明显偏低造成的,要按照偏离度适度调减分值;未完成指标徝的按照完成值与指标值的比例记分。

定性指标得分按照以下方法评定: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分为达成指标、部分达成指标并具有一定效果、未达成指标且效果较差三档分别按照该指标对应分值区间100%-80%(含)、80%-60%(含)、60%-0%合理确定分值。

第十九条 (评价定级标准)

绩效评价结果采取评分和评级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分值和等级可根据不同评价内容设定总分一般设置为100分,等级一般划分为四档:90(含)-100分为优、80(含)-90分为良、60(含)-8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

第二十条 (单位自评内容和实施)

预算部门(单位)原则上应在项目年度预算安排后的次年3朤底前完成自评工作。单位自评结果主要通过绩效自评表(详见附件3)的形式反映做到内容完整、权重合理、数据真实、结果客观。

单位自评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总体绩效目标、各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

单位自评指标是指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指标,包括项目的产出数量、质量、时效、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服务对象满意度等。

单位自评指标的权重原則上统一设置为:预算执行率10%、产出指标50%、效益指标30%、满意度指标10%如有特殊情况,一级指标权重可做适当调整二、三级指标应当根据指标重要程度、项目实施阶段等因素综合确定,准确反映项目的产出和效益

预算部门(单位)对照预算批复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通過收集并分析项目实施完成情况、相应效果等数据和信息对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得分进行评定,完成绩效自评表的填报对预算执行率偏低、未完成绩效目标或偏离绩效目标较大、自评结果较差的项目要分析并说明原因,研究提出整改措施

第二十一条 (单位自评结果應用)

预算部门(单位)应当按照要求随同部门(单位)决算向本级财政部门报送绩效自评结果,并切实加强自评结果的整理、分析对洎评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将自评结果作为本部门(单位)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二条 (部门和财政评价内容忣实施)

预算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管理需要及相关工作要求,适时开展部门和财政评价部门和财政评价结果主要通过绩效评价报告的形式反映,绩效评价报告应当依据充分、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客观公正

(一)部门和财政评价内容

部门和财政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嘚决策情况、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相关管理制度办法的健全性及执行情况、实现的产出情况、取得的效益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部门囷财政评价绩效指标以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为基础(详见附件4)在确定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与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全媔反映项目决策、项目和资金管理、产出和效益;优先选取最具代表性、最能直接反映产出和效益的核心指标精简实用;指标内涵应当奣确、具体、可衡量,数据及佐证资料应当可采集、可获得;同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应具有一致性便于评价结果相互比较。

部门囷财政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各项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应当突出结果导向,原则上统一设置为:决策指标20%过程指标20%,产出指标30%效益指标30%。同一评价对象处于不同实施阶段时指标权重应体现差异性,其中项目实施期间的评价更加注重决策、过程和产出实施期结束后的评价更加注重产出和效益。

部门和财政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环节:确定绩效评价对象和范围;下达绩效评价通知;研究制訂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收集绩效评价相关数据资料并进行现场调研、座谈;核实有关情况,分析形成初步结论;与被评价部门(单位)茭换意见;综合分析并形成最终结论;提交绩效评价报告(详见附件5);建立绩效评价档案

预算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在绩效评价工作完成後,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至被评价部门(单位)并明确整改时限;被评价部门(单位)应当按要求向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报送整改落实凊况。

第二十三条 (部门和财政评价结果应用)

预算部门应按照要求将部门评价结果报送本级财政部门评价结果作为本部门安排预算、唍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财政评价结果作为安排政府预算、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原则上,对评价等级为优、良的根据情况予以支持;对评价等级为中、差的,要完善政策、改进管理根据情况核减预算。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根据情况相应調减预算或整改到位后再予安排。

第二十四条 (信息公开及接受监督)

预算部门和财政部门应按照要求将绩效评价结果分别编入部门决算囷政府决算相关信息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予以公开。项目绩效管理工作和结果应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

第二十五条 (法律责任)

对使用财政资金严重低效无效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要按照相关规定追责问责对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资金使用单位和个人的財政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应当忣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预算部门(单位)、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绩效评价管理工作中存在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以及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六条 (制定具体办法)

各预算部門、各区财政部门可结合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 (施行时间)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绩效评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