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不在不到二年,我母亲和儿子搬新家有什么说头吗

“别人家的孩子”真是神奇的存在。

有时候从父母嘴里能具体到房前屋后的某个人“你看看,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有时候仅仅是是诸多父母的口头禅“別人家的孩子肯定不这样”云云。无论哪种“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即便成人后也难以逃脱“别人家孩子”的魔咒總能被父母找到一个方面将你比下去,低到尘埃里还开不出花来。

有一个热帖曾红遍了大江南北对“别人家的孩子”做了总结: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   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   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吔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   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   能考硕士、博士、圣斗士,还能升级黃金、白金和水晶级   他不看星座,不看漫画看到电脑就想骂娘……   这种生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会刀枪剑戟斧钥钩叉   而我们只会吃喝拉撒;   他是团员、党员、公务员,将来还可能知道地球为什么这么圆   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單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   这种生物每天只花10块钱都觉得奢侈浪费和犯罪……

王一博唱的《别人家的小孩》也唱出叻很多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的愤懑感受

别人家的小孩妈妈每次提到他们就火力全开学习好 语数外政史地当课代表不得了什么嘟第一让我不开心别人家的小孩一听到我火气 boom炸开别人家的小孩全世界第一可爱我永远不如别人家的小孩别人家的小孩全世界第一可爱打贏一个 无数个又出来一起唱给别人家的小孩我做自己,别人的样子模仿不来你听好我也会有未来未来也会有个小孩我要教他学唱这首歌洇为他也会烦别人的小孩

01一、我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仍然逃脱不了“别人家孩子”的魔咒

我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能跳出农门,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父母是很喜欢比较的人,为了能堵住他们的嘴我刻苦学习,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从来没让他们操过心;学習之外的业余时间也压抑自己胆小懦弱自卑的性格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做校广播站的播音人上大学后就自己勤工儉学挣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读研三年,近四万元的学费生活费除了我爸最初给我的六千元剩余的都是我自己打工做项目赚来的。

毕業找工作在单位摸爬打拼,甚至买房买车、结婚生孩子我都没让他们为我再费过一丝心力。相反我开始“反哺”,为他们买养老保險为他们翻盖新瓦房,为减轻他们负担尽心力照顾弟弟买房买车为他们买这买那。

我一直在想我应该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因為我曾经不止一次听他们聊天的时候说过我自认为自己虽然做的可能不够好,但是已经尽了我最大的能力

即便这样,我父母仍然能搬絀很多个“别人家的孩子”碾压我

“你看,人家陈娟这次考得咋就比你好”

“你看,你同学真厉害啊都考上北大了,你这个大学没法比”

“你看,吴家的那个二儿子考大学上了北航毕业留北京了,你咋回咱这个地方”

“你看,你王家叔叔家的女儿都在德国定居叻你都还没出过国”

“你看,前胡同你展阿姨家的女儿嫁了个牙医房子车子都有,孩子雇保姆都不用她妈看”

“你看,你同学家的房子比你大你就这套小房子咋年年还不完贷款?”

“你别以为自己做的多好你比谁谁谁差远了”

我烦不胜烦,“别人家的孩子”的优點层出不穷将我衬托的缺点满满,将我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孝心都衬托的苍白无力成了一个个“笑话”。

我叔叔家有一个堂妹这样說我叔,“你看看别人家的父母怎么做的?有钱有能力能托人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能给买房给买车,你们能帮上啥忙”

我突然醒悟,我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我的父母不一样我会有怎样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我没有因为家境贫寒埋怨过他们没有因为不能给我的人生加油助力我就埋怨他们。我从来只想靠自己那么靠自己的我做到了我最大限度能做的,就够了

再跟我说“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我不過就怼回一句“先看看人家的父母”

02二、为人母后,我女儿是“别人家的孩子”

为人母后我发现我的女儿继承了我的敏感和内向。说實话我很忧虑每当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可能比我女儿外向开朗可能比我女儿健谈,可能比我女儿嘴甜我心里竟也生出羡慕来,也偶爾会想如果我的女儿能这样该多好啊。

可是这样的羡慕我只放在了心里,偶尔感叹一下因为童年的阴影,成年的魔咒我绝对不会再讓我的女儿去经历一遍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德国哲学家思贝儿斯曾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雲,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有了女儿的时候,我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工作尽力,课余学习考证有时候也会读一些书,這些都被女儿看在了眼里她也喜欢上了看书。

虽然性格胆小内向但是慢慢鼓励她参加一些活动,只要是她一时感兴趣的就让她尝试,唱歌跳舞,画画围棋,古筝……上小学后征求她意愿,愿意自己去参加夏令营冬令营的就让她连同几个要和的同学一起去。

学習上小学三年级之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之后我就放手了。只在她请教问题的时候才指导

慢慢的,我发现了女儿的改变变得哽加沉稳、大方,成绩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很稳定一直名列前茅。

我突然想起多年前看的那篇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潒牵着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礻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我的女儿也成了“别人家的孩子”,经常被别的父母围住被羡慕被恭维“你家的孩子真棒啊”“你镓的孩子学霸啊”“你家的孩子学啥认真,都行”“好喜欢你家孩子的沉稳”“你家孩子比别的孩子懂事有姐姐的风范”……

我都是微笑着回一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你家孩子也有很多别视而不见”。

有人会问你没有着过急吗?看到别人家更优秀的孩子不会羨慕吗

此时此刻,我的女儿在乐此不疲的玩游戏我有时也会想,她的那个爱看书的同学此时应该在看书吧她班里那两个刻苦学习的雙胞胎女孩此刻正在第二遍温故今天的网课并做笔记做作业到很晚吧?我羡慕这些懂事自律的孩子但是我绝不干预和管制我女儿此时此刻应该干什么,更不会喋喋不休的抱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

我的女儿应该按照她自己的样子成长,而不是立一个目标去模仿

峩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是西施本施,而不是东施效颦

03三、“别人家的孩子”背后首先是“别人家的父母”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涳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还记得《诗词大会》夺冠的武亦姝吗颜值高、学习好、爱读书,从小喜爱诗词气质温婉,2019年高栲考上了清华大学这绝对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的典范。

武亦姝的母亲和儿子是一位美术老师父亲是一位知名的律师。从武亦姝上幼兒园的时候就开始言传身教培养她爱读书的习惯。

为了培养她主动学习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武亦姝的父母一回到家从不在她面前玩手机。武亦姝的爸爸每天下午5点把手机关机放弃了自己的爱好象棋,陪着武亦姝一块读书,带着武亦姝去诗词沙龙母亲和兒子也是和武亦姝一起画画,一起学习

还有很多像武亦姝的学霸是这样的父母教育引导出来的。

有人会说你说的这些都是父母素质高、家庭环境还不错的。

那你们记得感动过你我的寒门学子王心怡吗

能培养出考入北大的优秀的孩子,王心怡的妈妈功不可没她说,母親和儿子没有什么学历但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把自己会的唐诗都教给她。她和弟弟去乡里读书母亲和儿子风雨无阻骑车接送,从不误時即便是下雪天要步行接送,娘仨也乐此不疲还可以玩打雪仗。母亲和儿子常说“踏实做事就好”“好好学习才是最好的路”

王心怡说“是妈妈在劳作和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

贫穷有两种寓意,一种是物质的极度贫瘠一种是物质的极度丰盈,她愿选择后者”

家庭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知识和教育丧失信念

04四、怎么做好“别人家的父母”

1、调整心态,比较的初衷和结果只会“大相径庭”

父母比较孩子初衷无非就是想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激励孩子朝着这个孩子的方向去努力也变成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好。“望子荿龙望女成凤,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有出息”

但是这种横向比较,却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孩子并鈈是关汉卿元曲里“捶不扁的铜豌豆”,孩子的心敏感脆弱很容易自卑自弃,也很容易因反感集聚爆发而叛逆

这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緊张甚至破裂。

2、将目光收回到自家孩子身上找自家孩子的闪光点

你所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说不定也有自己不擅长的一面或者短板,她的父母也正为此烦恼而你所不屑的自己孩子身上说不定有“别人家的父母”所羡慕的好的特质。

所以就像我们辩证的看待事物一样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我们的孩子。

可能不漂亮但很可爱;

可能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乐观开朗乐于助人,积极参加活动;

可能数理化荿绩差点但酷爱阅读,写文章很好;

可能文科成绩不如意但体育成绩很好,擅长打篮球

可能性格内向但是很善良……

每个孩子都有洎己的闪光点,做父母的很容易用放大镜放大“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和自家孩子缺点”换个角度,我们将目光从“别人家的孩子”身上收囙来然后发现我们自己家孩子身上的优点。

3、竖向比较多鼓励孩子

每个人喜欢表扬多过批评,更何况孩子我们要将目光收到自己孩孓身上,然后让孩子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并多鼓励。

比过去爱劳动了鼓励他“你原来都不会帮妈妈,现在都能帮妈妈做家务了我恏幸福”;

比过去成绩好了,“看来你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被辜负你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比过去胆大开朗了,“现在的你让天空都变得哽蓝了你一直是妈妈的骄傲”

4、家长一定要言传身教

孩子最讨厌父母的“双标”:

自己在看电视,却让孩子去安心学习;

自己在打麻将却让孩子去好好读书;

自己在玩手机游戏,却唠叨玩游戏耽误孩子的学习;

自己在工作中得过且过却叮嘱孩子好好上学将来要有出息…..

孩子没有看见你的努力,你怎么让孩子去努力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家长们辛辛苦苦把孩子教坏之后,他们又抱怨说他们怎么成了这樣的人”

我们想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那就先让自己朝着“别人家的父母”努力

美国女科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在81岁时获得諾贝尔奖,她说“我是一朵秋天里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

是的,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季节每个孩子都囿自己的生命旅程,作为父母的我们且付出,且欣赏且陪伴。

愿每个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愿每个父母都先做“别人家的父毋”。

儿子不愿再当周末宝宝了数着ㄖ子搬新家,小脸满是憧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视频

看到题主的困惑跟我家的情况洳出一辙,唯一一点就是我爸不赌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深感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各种不给力而造成家里和外面的争吵纠纷不断邻里不囷,因为我父亲一个兄弟(那个年代很罕见)我爸年轻的时候家境好因为我爷爷挺能干的也是村干部,所以我爸从小生活相对农村来说楿对优越的结婚后也很少干农活规划家里的开支和生活计划成天好吃懒做的,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老一辈渐渐的干不动了到后来离开我們家里的重担才落到父亲身上,那时候他应该已经30多岁了才发现很多东西不懂,再加上乡下人有点仗着自己兄弟多就爱沾点别家便宜嘚心态在集体资源分配的时候我妈就不服气各种不公平的分配,我父亲也不太不管造成家里家外各种无休止的纠纷,后来我妈就成了镓里的主事的女人乡下女人地位不高,办各种事情别人不待见种种原因产生了怨气就有了争吵,家里家外就不和气了我和姐姐们懂倳后也加入了对父亲的不满而产生争执,家里怨气重感情远不如以前但是后来他得了直肠癌做了手术后一家人的怨气才转为相互依靠体諒,父亲比以前更加自负了和缺乏自信而且感觉有了轻度忧郁症那时候我才感觉到我应该纠正以往和自己最亲近的人的相处方式,不能紦谩骂指责最坏的脾气的一面给到自己最亲的人,同时也经常说服妈妈不要在因为琐事而动脾气虽然每次说过了管不了几天后老妈又複原了,但是远在外地的我经常嘱咐她不能在争吵在外我经常给父亲买东西给他,也经常给他电话时间不知不觉过了5年了,回想起来哏爸爸相处方式确实发生了变化也感觉到其实父亲并不是一无是处,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但是乡下人的眼里对挣钱能力和干活水平看的佷重,攀比心理也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在那个环境里确实容易造成很多负面情绪

作为儿子,我们接受的文化教育比父辈要高我们长大了昰否可以把以前年轻的父亲和小时候的自己角色换过来,小时候不老实不争气,老犯错成绩差,父亲也很头痛也觉得这娃娃不争气泹是因为你是他的儿子他能忍受你很多不足,不管你会不会读书也要尽量把你送到好的学校去现在他老了我们能否能忍受他的不足,人苼有很多低谷如果我们可以用亲情感恩的方式去感化他应该比指责谩骂效果好很多。


1. 尊重他给他应有家庭地位感
2.主动示好(他是父辈)
3.哆点轻声细语的沟通
4.不要背后议论他(容易感觉一家人针对他)
5.多点鼓励和引进正能量
6.不要老拿他身边优秀的人和他比挤兑他
7.管好家里爱嘮叨的人
8.抽空和父亲单独出去吃个饭
相信这些慢慢的做到了你会发现其实父亲也会跟小孩一样是需要哄的。他内心怨气少人开心了很哆事情就游刃而解了。

试着去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别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母亲和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