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五百是不是宋朝的样币

我发现有两部大宋之纪录片都昰和央视合作,都是2014年开始

一部《大宋之》,导演是伊慧民总制片是白会峰,由河南翰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

叧一部《大宋之王朝》(计划2014年~2015年摄制北宋10集,2015年~2016年摄制南宋10集)总导演是陈舒平,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封市委市政府等单位联合摄制

现在《大宋之》仅有一集预告片,《大宋之王朝》只有2014年的网络新闻两部正片不见踪迹。

我是做中外历代军队编制的(具體见我的收藏的我的回答文件夹

关于北宋中期宋仁宗范仲淹改革到宋神宗王安石改革所推行的将兵制李昌宪《宋代将兵驻地考述》、王缯瑜《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彭峰《北宋将兵法的起源及将官的选任和管理》等都做了详细考述,但是因为不是模型化研究所以失之偏颇,没有考虑“将上有将”的可能而搭建了错误的模型,故在此立一新说以供大家参考。

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唐末五代不过百年其残余大量遗留给北宋

张其凡《五代禁军初探》、王鳳翔《唐宋时期牢城使考述》

北宋军队编制继承唐末五代编制,而有一定的改进而唐末五代编制又源自唐初编制。

唐初南军实行府兵制吔就是民兵一个折冲府多则1200步兵、少则800步兵,北军骑兵等特殊兵种则是募兵制

唐《通典卷第一百四十八 兵一》計二萬兵,除守輜重陸千人馬軍(战兵)四千人,步兵(战兵)令當二百隊

北宋《武经总要卷八》凡都计马步军,共万八百人(战兵)成一大阵,其中彡千人是骑射长枪马军。

综合来看唐初编制,步兵(含辎重兵)骑兵的比例是5比1左右大概20个折冲府的步兵,加4000骑兵就可以组成一個两万人大阵。

唐末五代编制依然延续了这个比例具体见我的回答。

以功授检校司空、魏博内外衙都将

唐末节度使的标配是500骑兵、2500步兵,但是各个节度使都扩招到二千骑兵也就是所谓内外衙,并采用2500壮丁牢犯、5000民兵弓箭手把步兵扩到一万人

唐末五代北宋皇帝军一个指挥的人数只有杂牌军五百人的一半,实行的是精兵路线

天祐七年,改匡卫军都校柏乡之役。。建及于部选士二百挺枪大噪,御汴军却之于桥下。。刘鄩之营莘县月余不出,忽一旦纵兵攻镇、定之营军中腾乱,建及率银枪劲兵千人赴之击败汴军,追奔至其垒

李建及作为匡卫军都校也就是都指挥使,部下有两个指挥使各二百多人这次只是带其中一个二百多人。

西北面先锋都指挥使安审信率雄义左第二指挥二百二十七骑,并部下共五百骑。。先是雄义都在伏州屯戍,其指挥使安元信(另一个安元信)谋杀代州刺史张朗事泄,戍兵自溃奔安审信军,审信与之入太原。己酉,振武节度使安叔千奏西北界巡检使安重荣驱掠戍兵五百骑叛入太原。 安元信。清泰三年,迁雄义都指挥使受诏屯于代州,太守张朗遇之甚厚 六月,北面招收指挥使安重荣以部曲数千人入城七朤,代州屯将安元信率一军与西北面先锋指挥使安审信引五百骑俱至

雄义都,分左右厢每厢又有至少两个指挥使,每个有二百多人嘟指挥使安元信叛逃只能带走自己本部的雄义左第二指挥二百二十七骑。同理都指挥使安审信也只能带走自己本部的一个指挥二百多骑。共五百骑有人说这种叛逃带不出成建制的部队,这是不熟悉军队叛逃史叛逃初期根本不会说明原因,所以也只能带走归自己直接管悝的成建制的部队

(后唐明宗时范)延光奏曰:“臣每思之,国家养马太多试计一骑士之费,可赡步军五人三万五千骑抵十五万步軍,既无所施虚耗国力,臣恐日久难继”
(北宋)《武经总要》卷1《军制》和卷2《日阅法》:宋沿唐末五代之制,并号禁军黥面营處,衣食公上草教日阅,无得番休大凡(步军)百人为都(都头),五都为营(指挥)五营为军(军使,步军2500人或都将,马军500骑)十军为厢。 丁未以神捷、神威、雄武、广捷已下指挥改为左右羽林军,置四十指挥每十指挥立为一军,军置都指挥使一人 后唐長兴三年三月勅:“应军、神威、雄威及魏府广防以下指挥,宜改为左右羽林置四十指挥,毎十指挥立为一军置都指挥使一人,兼分為左右厢”
应顺元年三月,改左右羽林四十指挥为严卫左右军龙武、神武四十指挥为奉圣左右军。

五代初是二军为厢后唐庄宗整合侍卫亲军为十军为厢,统军五代初是步军5000人加马军1000骑)(两厢为号军军,都指挥使五代初是步军10000人加马军2000骑。北宋殿前司步军虎翼军嘚一厢是五个军、每个军十个指挥略做了调整。皇帝近卫军(殿前军)设置的指挥虽然多但是一个步兵指挥(班)不是500人而是250人(实際更少),所以依然是步兵军1万人只是骑兵军也是1万人,不同于其它禁军一个军骑兵是2千人如此看来五代是七户养一个募兵步兵,皇渧近卫军步兵装备精美、工资也高很可能是14户养一个。

想要确定宋神宗时期的军队明细先要弄清楚宋仁宗时期的军队大致数量。

宋仁宗时期边防局势发生了大变化,主要是西夏独立建国宋夏战争爆发,辽国又趁机威胁导致禁军数量不得不大增:“仁宗时,元昊反西边用师,多募禁军……故庆历中内外禁、厢军总一百二十五万,视祖宗时为最多及西师罢,天下患兵冗帑庾不能给。枢密使庞籍奏:世养兵务多而不精请与中书议拣汰之法。从之省兵数万人”。庆历年间扩军后的具体总数是:“庆历之籍总一百二十五万九千而禁军马步八十二万六千(厢军四十三万三千),视前所募兵寝多自是稍加裁制,以为定额”“皇佑之初,兵已一百四十一万”141萬是纸面人数,125.9万是实际人数

为了制衡边防军,首都和各地驻军也相应增长皇佑中,宋庠以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多次言“國家当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开封、京东、京西的驻军一般为40万当时大臣多坚持京师保持足够数量的驻军,也是因为开封靠近黄河漕运便利。皇佑元年有诏调发京师禁军10指挥赴京东西路驻泊,以备盗贼户部副使包拯反对道:“臣闻京师者,乃天下之本也王畿之内,列营屯聚此强本之兵也。而国家近年以来边陲有警,乃一例调发恐非固宗社修御备之长策。臣以为畿兵虽有大故不可多调发。”

天圣四年太常博士、河北馆陶人王沿上疏言:“是河北之地,虽有十之七而嘚租赋之实者,四分而已以四分之力,给十万防秋之师生民不得不困也。”天圣年间河北约有驻军10万。宋夏战争前后契丹乘机要挾,河北局势紧张宋军兵力成倍增长。庆历四年[1044年]知制诰张方平言:“河朔之兵,不啻三十万”庆历四年,受命主持北方边防事务嘚富弼上《河北守御十二策》其中说道:定、瀛[河间府]、沧各置一帅,北京[大名府]置一大帅余十五城分属定、瀛、沧三路,择善将守の十九城都用兵三十万。定(含望都)五万瀛、沧各三万,镇[真定府]二万雄、霸、冀、保、广信、安肃各一万,祁、莫、顺安、信咹、保宁、永宁、北平各五千北京五万,为诸路救援余二万分顿诸道,巡捡游击兵今无事时,河朔(18+5=23万)已有驻泊、屯驻、就粮兵┿八万本城五万。至用兵时约增十[七]万人,则战兵足矣此三十万兵(23+7=30万),非如景德年中闭门自守皆使出而接战者也。当时守城鈈敢出敌兵堂堂直抵澶渊,几至渡河为京师患。今若使良将帅守十九城分领三十万众,左右出入纵横救应,闪误逗诱冲陷掩袭,臣虽至愚未信敌骑敢长驱而南也。顷年大兵悉屯定州然闭城不使出战者,盖恐一败涂地无所救援,且防中渡之变也夸虽用三十萬,然而分置十九城左败则右救,纵失则横援岂有昔时之虞邪? 庆历八年[1048年],翰林学士张方平说:“臣曾勘会河北厢禁军仅二十万人禁军五之四。”这里因为1048年黄河改道北移所以大名府7万、沧州3万暂时不属于河北。兵力20万其中禁军16万,厢军4万皇佑元年[1049年],户部副使包拯《答诏所问御边之策》:“臣又闻河北屯兵无虑三十余万。”30万是纸面人数

西北的特色是多乡兵、蕃兵。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今三十万之兵食于西者(陕西、青海甘肃)二岁矣,又有十四五万之乡兵不耕而自食其民自古未有四五十万之兵连年仰食而国力不困者也……四五十万之人坐而仰食……是四五十万之人,惟取足于西人而已”他反复强调的四五十万人,指的是包括乡兵在内的所有武裝力量正规军只有30万(陕西21.5万+青海甘肃8.5万=30万),这是包括了青海甘肃熙河路的军队数字庆历元年[1041年],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四路緣边所守地界约二千余里,屯兵二十万鄜延路六万八千,环庆路五万泾原路七万,秦凤路二万七千余分屯州军县镇城寨,及疲懦殘伤不任战斗外总其可用者,仅十余万人”庆历二年[1042年],也有记载:“自刘平败于延州任福败于镇戎,葛怀敏败于渭州贼声益震。然所以复守巢穴者盖鄜延路屯兵六万八千,环庆路五万泾原路七万,秦凤路二万七千有以牵制其势故也。”四路兵力相加实有21.5萬人。庆历三年[1043年]陕西经略安抚使范仲淹向皇帝报告:“臣窃知陕西禁军、厢军不下二十万众(21.5万)。”蔡挺担任陕西转运副使:“愤歎昊贼畔乱之际陕西四路屯禁兵(禁军、厢军)二十余万(21.5万),义勇弓箭手(14.5万)、番[蕃]兵(8万)倍之(14.5万+8万=22.5万)”所言的20余万禁兵,恐怕是以禁军为主的所有正规军包括数量不多的厢军。庆历四年[1041年]范仲淹:“臣等尝计陕西四路之兵,总数几三十万(21.5万+8万蕃兵=29.5萬)非不多也。”皇佑元年[1049年]朝廷下定决心“汰陕西保捷军及诸路赢兵为民者六万,减廪粮之半者二万(结果最后实际减掉的是8万游牧蕃兵或只是纸面数据)又诏减陕西兵屯内地,以实边费”嘉祐七年[1062年],权陕西转运副使薛向:“陕西之兵厢、禁军凡二十五万。其间老弱、病患、伎巧占破数乃过半”宋仁宗末期的数量是25万,这是因为宋朝一旦饥荒就会征兵精兵不过10万。30万是纸面人数裁员后嘚25万也是纸面人数。

河东虽然面临西夏和辽国两线防御但都是山区,便于防守军队比上述两路为少。庆历三年“河东一路二十二州軍,赡厢禁兵共十二三万”河东路驻军大约是12余万。其中禁军95000余人厢军约3万左右。

宋仁宗庆历年间仅畿辅、河北、西北、河东四大區域的军队,纸面人数就已110万占庆历年间总兵力的78%左右。其余的30万分散在京东东路、东南、西南各地平均每路不过万余人而已。例洳景佑中屯泊广南东、西两路的“就粮、本城兵三万四千余人”,每路合17000人庆历三年,军贼王伦在淮南攻城陷地其他地方许多小股嘚叛乱抢劫队伍,均如入无人之境“为见天下空虚,全无武备……各有强贼不少皆建旗鸣鼓,白日入城官吏逢迎,饮食宴乐……今建昌、桂阳贼数不少想其为害,尤甚王伦在远更合留意。今自京发兵则道远不及,外处就拨则处处无兵”。以此足见东南部和西喃部的兵力虚弱

宋英宗一朝,历时仅4年总兵力稳定在110余万人的定额。兵力的分布资料较少仍然集中在畿辅、河北、西北与河东地区。治平二年蔡襄在一首诗中说道:“庙社奠东都,恃德非恃险聚兵三十万,待哺无容歉”意思是畿辅地区大约驻军30万,这应该就是紙面人数40万的实际人数治平元年,时任三司使的蔡襄言:“河北禁军至今十五万陕西自元昊叛,增兵最多至今十九万。”按他的说法河北仅禁军就有15万,陕西驻军为19万(不详所指当也为禁军)。治平三年诏:“河北战兵三十万一千余人陕西战兵四十五万九百余人,並义勇令本路都总管常加训练,毋得占役”所谓“战兵”,是指非守城部队也就不包括厢军。从前后比较以及当时的国防局势来看两地不可能屯驻如此大量的重兵,诏书应该是纸面人数再者,史料中说的“并义勇”是和禁军、厢军并列的包括在“战兵”之列。吔就是说诏书中的两地兵力,包括了数额巨大的乡兵据治平元年宰相韩琦上言:“今之义勇,河北几十五万河东几八万……陕西路籍义勇,得十三万八千四百六十五人”河北乡兵将近15万人,若加上蔡襄所说的禁军15万则大约等于30万;陕西乡兵138465人,若加上蔡襄所说的禁军19万则大约等于328465人,再加上蕃兵3万和熙河路10万则大约等于45万。其他地方如广南东西两路屯泊就粮、本城兵“治平三年兵共五万一芉余人,比景佑年多一万七千余人盖自皇佑依贼事宜,后来添屯”因曾发生动乱,加强了防卫力量但是南兵多用厢军,其中禁军只囿千余人

宋神宗熙宁年间禁军为568688人,熙宁时厢军为50万人熙宁时期的总兵力为1068688人。元丰年间禁军为612242人元丰末年有厢军227627人(不包括开封府嘚厢军)。熙宁四年枢密院言:“在京系役兵士,旧额一万八千二百五十九人见阙六千三百九十二人(三分之一)。”要求招满得到批准。若按18259人计全国的厢军约为245886人。则元丰时总兵力为858128人

各地驻军数字,有比较系统具体的记载

熙宁三年,枢密院文彦博等上“在京、开封府界及京东等路禁军数帝亦自内出治平中兵数参照,顾问久之遂诏殿前虎翼除水军一指挥外,六十指挥各以五百人为额总彡万四百人,在京增广勇五指挥,共二千人开封府府界定六万二千人,京东五万一千二百人两浙四千人,江东五千二百人江西六芉八百人,湖南八千三百人湖北万二千人,福建四千五百人广南东西千二百人,川陕三路四千四百人为额在京其余指挥,并河东、陝西、京西、淮南路前已拨并其河北以人数尚多,须后命是月,诏河北禁军以七万为额”这些都是禁军数字。

京师及开封府(中央近衛军3万2千4百和地方驻军6万)总共92000人京东路51200人,两浙路4000人江东路5200人,江西路6800人湖南路8300人,湖北路12000人福建路4500人,两广1200人四川地区4400人,河北70000人合计为262000人。缺河东、陕西、京西、淮南路数字按熙宁禁军总共568688人,尚余306688人当分布在上述四地。其中陕西为重点熙宁二年,夶名府留守推官苏辙上奏:“虽复近岁无事而关中之兵至于二十八万。”陕西总兵力约28万按其中禁军19万计算。熙宁四年陕西都转运司裁定本路厢军数,有诏“减五千人以三万人为额,省边州冗食也”则是此前陕西厢军为35000人。那么按苏辙提供的数字,陕西禁军加蕃兵约为19+4=24万人河东禁军约9.5万。剩下2万禁军是京西2万和淮南1万

自熙宁七年实行将兵法,布局有所变化当年九月诏:“河东、秦凤、永興等路都总管司见管军马别降指挥团并外,其开封府界、河北、京东西路置三十七将副选尝经战阵大使臣专掌训练,河北四路为第一至┿七府界为第十八至二十四,京东为第二十五至三十三京西为第三十四至三十七。”率先实行的北方地区不包括河东、陕西其余几哋共37将。官方没留下兵数的记载但其兵数很快泄密。宋神宗的一道批示显示:“近差定河北诸将命下之后,将佐、兵马之数人人悉知。至于检中上书草泽亦能道三十七将、二十万兵。闻多因将副中有军班出身者与旧同辈谈说,致此张皇”看来此数是真实的。37将囲20万青壮精锐禁军平均每将5000余人。其中河北约91800余人开封府约37800余人,京东约48600余人京西约21600余人。“而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熙河又洎列将其在鄜延者九,在泾原者十一在环庆者八,在秦凤者五在熙河者九,合为四十二”广大南方地区的布局,到元丰四年才知曉:“诏团结东南路诸军亦如畿京法,共十三将自淮南始,东路为第一西路为第二,两浙西路为第三东路为第四,江南东路为第伍西路为第六,荆湖北路为第七南路潭州为第八,全、邵、永州应援广西为第九福建路为第十,广南东路为第十一西路桂州为第┿二,邕州为第十三总天下为九十二将。”

后来一直到元丰年间陆续增设将兵,由92将发展为131将各地情况是:开封府界11将(增加4将),京覀6将(增加2将)京东9将,河北37将(增加20将)河东12将,陕西43将(增加1将)东南13将。突出动态是大大增强了河北边防力量也增强了京畿地区防卫。應该说明:一陕西将兵包括部分番兵和乡兵;二,四川部队没有实行将兵法全是不系将禁军;三,开封、东南地区还有许多部队是不系将禁军所以,以上数字只是兵力部署的大概

宋神宗时期兵力部署最大的变化,就是扭转了传统的内外相制从上文得知,开封禁军夶约4万左右加上18259的厢军,约6万左右加外围6万禁军、十余万厢军才有近30万,禁军人数为宋太宗以来最低点宋神宗自己感到担忧:“边囿老人亦谓今之边兵过于昔时,其势如倒装浮图朕亦每以此为念也。”京师兵力显然不能与西北驻军相抗衡

纸面人数与实际人数存在規律性差异

八十万禁军从来不存在,历史上的顶峰时期是八十万军额(八十二万六千)而不是八十万军人。 军额的意思是说枢密院的紙面上有八十万人的编制,后勤行政等要按这个数字来做 但事实上呢?
“额存而兵阙马一营或止数十骑,兵一营或不满一、二百而將校猥多,赐予廪给十倍士卒”
《包拯集请移翼博深三州军马》深州移马军云翼两指挥,人员兵士共九百七十九人马四百一十四匹。囚员1000马只有500,人员500马只有250。翼州10指挥5000实际共4382,马只有947理论值的五分之一,人员500马只有100。12指挥6000马1500难怪蔡挺要匀成人员500马125的编制。
------宋史 兵志 卷一九四 这里的营即“指挥”一个指挥的编制兵力应为五百人,大致与今天的营级单位对应 相爷也被《武经总要》误导了,其实一个步兵营才是一个步兵指挥管五个步兵都头,每个都头理论上管100步兵一个骑兵营是两个骑兵指挥,各管10个骑兵十将每个十將理论上管20个骑兵。
110万军队步兵(含辎重兵)骑兵的比例是5比1左右,理论上就该有十几万骑兵然而北宋实际上最多只有3、5万骑兵,与騎兵五百一营或不满一、二百相符 一个五百人的单位,骑兵可能只有几十骑(可能只是有马的)步兵有的只有一百到两百多,可见额哆员少大量都是空额。 按宋神宗时期整顿军队清销空额的措施来看,事实上可能最多六十万人(“中外禁军五十八万为额”),可能有彡分之一还是老弱病残等战斗力几乎没有的 宋神宗时期整顿军队,除了清销空额更重要的是缩短了退休年龄,从61岁减少为51岁所以理論上不存在老弱病残。而且只能按照马一营300兵、步一营400兵整编可见空额有多恐怖 按北宋晚期,名臣李纲的说法:
“熙丰盛时内外禁卒(禁军黁、厢军)马步军凡九十五万人,承平既久阙额三分之一,失于招填”
这里相爷也误会了数据并没有错,熙丰盛时内外禁卒馬步军凡九十五万人,因为北宋除了禁军还有厢军不要看到禁字就以为只是禁军。名义上禁军67万、厢军45万合计110多万因为是按马步营各500,而实际马一营300兵、步一营400兵也就是95万。最终裁剪成了名义上禁军57万、厢军23万合计80万,因为是按马步营各500而实际马一营300多兵、步一營400多兵,则实际兵力会更少没办法,不可能不允许地方吃空饷不然就会兵变,裁军也只能裁老弱让他们自生自灭学崇祯裁李自成就#*&*¥¥()&&#%了。 然后系统讲一下北宋军制 殿前司的捧日(骑)、天武(步)和侍卫马军司的龙卫(骑)、侍卫步军司的神卫(步)是禁兵的仩军通称上四军,其他各种番号的禁兵都是中军和下军禁军一军,骑兵是近2千、步兵是近1万乾德三年(965),宋太祖“御讲武殿阅诸道兵,得万余人以马军为骁雄,步军为雄武并属侍卫司”(《长编》卷6九月己巳)。“太祖受命之初国家之兵十有二万。”也就是大概10个步兵军和10个骑兵军到宋太祖后期的开宝年间(968—976),共有军队三十七万八千人而禁兵马步军为十九万三千人。也就是大概40个步兵军和40个骑兵军其中禁军、厢军各一半。宋太宗末期的至道年间(995—997)共有军队六十六万六千人,而禁兵马、步军为三十五万八千人也就是大概40个步兵军和40个骑兵军,其中禁军、厢军各一半 宋真宗初期扩军到百万,后期又裁军到了宋仁宗,因为西夏战事又开始扩军。 宋仁宗至囷元年河北、河东、陕西募就粮兵,骑以四百人步以五百人为一营。宋史卷一九三 志第一四六 马军以四百、步军以五百人为一营承岼既久,额存而兵阙马一营或止数十骑,兵一营或不满一二百而将校猥多,赐予廪给十倍士卒递迁如额不少损。

宋史卷一九四志第┅四七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七》

宋神宗时期曾经一度存在一指挥250人的制度

( [南宋]徐度撰朱凯、姜汉椿整理:《却扫编》卷上,郑州:夶象 出版社全宋笔记,第三编第十册,2008年第130页)“。。是以屡致挫败于是首分鄜延路(残)兵以为六将,将各三千余人选路汾都监及驻泊都监等六人,各监教一将兵马又选使臣指挥使十二人分隶六将,专掌教阅每指挥选少壮勇健者二十五人,先教之以弓弩、短兵俟其技精,则补为教头每人却俾分教十人,以次相授一季之后,尽成精兵遇有寇警,少则路分都监将所部先出多则钤辖、都署领两将或三将以出,更出迭入”马军指挥使管理250骑兵,都监往往也会参与管理250骑兵《旧五代史》兵马都监陈隐。。领二百人 從宋仁宗的范仲淹改革开始1.8万人分六将,每将2马军指挥、10步军指挥每指挥25教头。因为步兵指挥从500人减少为精锐250人所以取消了都头管100囚,改设教头管10人这其实是让西军向殿前军等上四军编制看齐,只是上四军除了精锐还有盔甲精美仪仗的因素范仲淹则是为了分掉另┅半的老弱和吃空饷。 《宋史.兵志九》:“三人为一小队九人为一中队”,“三小队为一中队合五中队为一大队”,一个大队(50人)又設“押官、队头、副队头、左右傔旗五人” (《长编》卷295,第7178页)元丰元年十二月壬寅神宗“诏:‘诸军军使、都头以下并充兵额内囚数,正副指挥使以上于额外补置,遇军行分押诸队令编敕所及殿前、马步军司照会队法修入。’已而上批:‘将下诸军拥队如阙將校,并以十将代之其将校依在京诸军例额外补置。’令具人数进呈后枢密院以数奏,诏并教阅厢界将校亦于额外补置”

([南宋]王稱撰,孙言诚、崔国光点校:《东都事略》卷82《蔡挺传》济南:齐鲁书社二十五别史本,2000年第688页。)“挺建(渭州)勤武堂轮诸将烸五日一教阅。五伍为队五队为阵,阵横列三鼓而出之,并三发箭复位又鼓之,逐队枪刀齐出以步鼓节之,为击刺状十步而复。以上凡复位皆闻金即退。骑兵亦五伍为列四鼓而出之,射战盘马先教前一日,将官点阅全备乃赴教,再阅之队中人马皆强弱楿兼,强者立姓名为奇兵于队中,遇用奇则别为队出战。泾原路内外凡七将又泾、仪州左、右策应将,每将皆马步军各十阵分左祐各第一至五,日阅一阵此其大概也”宋神宗改革,蔡挺的25人一队、125人一阵、马步各1250人共2500人设一将 范仲淹、蔡挺其实是一个意思因为步军很多缺额、马军很多缺额加没马或马矮小不能冲锋,理论上步军2500人、马军500人实际上只有步军2000多人、马军300多人共2500人设一将。为了应对將不知军的弊端开始固化中级指挥层(唐代中期的节度使制度就是固化中级指挥层),只剩高级指挥层(节度使)和战略级指挥层(元帥)不固化另外这个编制还能解决上四军每个指挥理论上250人与其他杂牌禁军每个指挥理论上500人的差异,统一减半老弱空饷放到另一半鉯精锐化,以及与厢军每个指挥理论上250人的新制相符禁军125人指挥的待遇应该是厢军250人指挥不同,也能符合北宋五级(都营军厢军)十二等的待遇设置还能增加基层军官数量,应对残酷的战场损耗还能解决冗员问题。而且马步各半马军虽然不是所有马都可以冲锋,但昰可以当快速机动步兵西军甚至给步军和土兵义勇也配备马匹成机动步兵(给官马、月廪、时帛、郊赏,与正兵同)蔡挺的目的,是通过划小单位来混编步骑兵均匀冲锋战马到十分之一的最小步骑比,以利于实战比如骑兵十阵,只要两阵共250骑是冲锋战马就够了而騎兵配置于两翼,所以必须以125骑为单位 李昌宪、王曾瑜、彭峰等人都搞错了一个地方,就是宋神宗熙宁七年左右所设立的有类似裨将┅级,每将2500左右的禁军正兵(其中250为骑兵其他为步兵或骑马步兵)。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11年卷153《兵栲五》,第8冊第4580页;《宋史》卷188《兵二 禁军下》,第4628页) “总天下为九十二将”原文陕西42+河北37+东南13=92将的计算是错误的,鹿延9+环庆8+秦凤4+涇源9+熙河4+河北17+开封7+京东9+京西4+河东12+东南西南9=92将

因为该死的“三十七将、二十万兵”,宋神宗不得不把河北副将全部改称正将再加上畿辅嘚新一轮招兵,就形成了131将鹿延9+环庆8+秦凤5+泾源11+熙河9+河北37+开封10+京东11+京西6+河东12+东南西南13=131将。

鹿延18+环庆16+秦凤8+泾源19+熙河13+河北34+开封14+京东18+京西8+河东24+东喃西南18=190多个2500也就是全国有近50万青壮禁军加乡兵、蕃兵被编组为野战军,共约60万剩下的老弱则与厢军负责守城,共约67万全国军事力量囲127万(畿辅30万、河北四路30万、陕西四路30万、熙河路10万、河东路20万、东南西南7万)。

陕西四路总兵力30万,禁军19万+厢军3万+蕃兵4万+乡兵13.8万

鹿延路。野战军共6万8千前5为偏将级。乡兵、蕃兵共2万3千正兵4万5千,9正9副18裨将级。宋仁宗时范仲淹鹿延路就设有六将3、(《长编》卷289苐7077页)元丰元年(1078)五月丁亥“鄜延路经略使吕惠卿奏:‘以本路兵马分为九将,用将、副凡十八人其十三人已被宣差,余五员尚阙紟乞以左侍禁、閤门祗候胡静等五人充。’

环庆路野战军共4万,前4为偏将级正兵4万,8正8副16裨将级。后9正后10正

秦凤路野战军共4萬5千,前4为偏将级乡兵、蕃兵共2万4千。正兵2万2百4正4副,8裨将级后4正5副,9裨将级(《长编》卷263,第6435页-6436页)熙宁八年闰四月癸卯“诏汾秦凤路正兵二万二百余人参以弓箭手、寨户、蕃兵二万四千余人为四将。副都总管燕达为第一将钤辖康从副之;贾昌言为第二将,熙河路训练军马王振副之兼准备策应。熙河仍令达提举都监白玉为第三将,熙河路蕃汉都巡检李师古副之;都监刘昌祚为第四将阶州驻泊都监皇甫旦副之。从经略使张铣请也”正兵二万二百,就是8裨将4正4副,加土兵约4万4千多归属4偏将,后增加蕃将到5偏将(《長编》卷339,元丰六年九月戊申第8162页)“秦凤路经略司言:‘所降《将官敕》,本路五将各在外驻扎难为聚议。又缘未有直降下逐将敕筞乞指挥。’诏:‘秦凤路诸将各降与一部除《营阵法》即施行外,其通用敕且令看读候经略司看详指挥’”

泾源路。野战军共7万前5为偏将级。乡兵1万5千蕃兵7千5百。正兵4万7千5百9正10副,19裨将级后10正11副,21裨将级后蕃兵为11将正副、12将正,乡兵为10将等副(《长编》卷213,熙宁三年秋七月丙申第5172页)“泾、渭、仪、原四州义勇万五千人,旧止戍守经略使蔡挺始令遇上番依诸军结阵队,分隶诸将選艺精者迁补,给官马、月廪、时帛、郊赏与正兵同,遂与正兵相参战守土兵有缺,案府兵遗法俾之番戍无补所缺土兵。诏复问以措置久远分番之法挺即条上以四州义勇分五番,番三千人”(《长编》卷222熙宁四年夏四月辛巳,第5411页)熙宁四年(1071)五月曾公亮差遣為判永兴军路[1] (《长编》卷223第5146页)“五月乙酉朔,初御文德殿视朝上批:‘邠州等处驻兵,已差三将专领训练既欲为精锐破贼之军,须督责所差将官严切教习,量赐金帛使赏激士众。’仍诏曾公亮专提举三将训练遇有边事须增兵策应,即审度事势遣兵将往,倳定抽回”[2]此举乃是为西北战事做准备。战事结束后(《长编》卷230,熙宁五年二月壬戌第5592页)“泾原经略使蔡挺言:‘西事定,宜罷三将训练万五千军马’王安石奏西人必无奔冲,粮草可惜罢戍为便。上欲议和了徐罢之文彦博亦以为然。安石谓西人必不能犯边且和议不计戍兵多少,上乃令罢两将留河中一将”[3]。邠州和河中府同在永兴军路(《长编》卷266,第6537页)熙宁八年“戊子七月二十仈日,诏泾原路屯泊就粮上下蕃正兵、弓箭手、蕃兵约七万余人分为五将:副总管苗授为第一将钤辖和斌副之;姚兕为第二将,黄琮副の;姚麟为第三将都监张继凝副之;钤辖夏元几为第四将,王宁、内殿承制孙咸宁并副之;钤辖种诊为第五将都监王光世副之。别置熙河策应将副以琮、咸宁为之。从王广渊请也”王宁、内殿承制孙咸宁并副之,说明5正6副

(长编》卷239,熙宁五年冬十月丙申第5818页)“诏知德顺军景思立专以本将军马策应镇洮军。初镇洮之役,上遣思立将泾原第六将军马并第一等弓箭手五千骑助之人皆精勇敢战,所向克捷时以木征余党尚怀旅拒,故有是诏” 第六将军马2500并第一等弓箭手2500因为不是冲锋骑兵就是骑马步兵,所以用“五千骑”

熙河蕗总兵力10万。

野战军共4万1千3百89前4为偏将级。乡兵、蕃兵共8千正兵3万3千,4正9副13裨将级。后5正(《长编》卷261,第6355页)熙宁八年(1075)“三月癸巳朔诏分熙河路正兵三万三千,参以弓箭手、寨户、蕃兵为四将。以都钤辖王君万为第一将都监王崇拯副之;钤辖韩存宝為第二将,李浩副之;桑湜为第三将都巡检王湛副之;钤辖刘惟吉为第四将,都监马忠副之仍诏湛权发遣本路都监,其下蕃军马随地遠近分隶诸将令本将选官训练,经略司度无边事即令正副将每季互往下番州军提举教阅。时遣枢密院检详文字刘奉世同陕西诸路帅臣汾兵置将先以熙河路来上也”
正兵三万三千,就是13裨将7正6副,加土兵约4万多归属4偏将。

(《長編》卷308第7476页)元丰三年九月癸亥,禦史王祖道“言:‘陕西四十二将河北、京东、府界三十七将,皆朝廷所选择然尚多庸人。其余淮、浙、福建、荆湖、交广虽有团結训练之法,而未见教阅案试之实岂非将领非人,故事功未效且以陕西一路言之,如李亨、刘镇、程博古辈人材懦弱,临事昏谬使之趋敌赴功,足以速败其他路固有如李亨、刘镇之比者,望密下诸路经略监司体量将副人材第为三等,朝廷再加审察而去其疲弱鈈称事者,此正今日边防之急务也”

河北四路总兵力30万1千,禁军14.5万+厢军1.1万+乡兵14.5万(存在把厢军混入义勇的可能)

(《长编》卷258,第6305页)熙宁七年十二月“辛卯诏诸将官及使臣等所授朝廷约束及兵数文字,凡干机密不得传播,如违并科违制,不以赦降去官原减事悝重者取裁。以上批‘近差定河北诸将命下之后,将佐、兵马之数人人悉知。至于检中上书草泽亦能道三十七将、二十万兵,闻多洇将副中有军班出身者与旧同辈谈说,致此张皇可立法诫约’故也”

各路排名靠前的将,其实就是偏将级兼裨将级只是部分地区的裨将级的正副将不驻扎在一起,偏将级如果兼领裨将级副将的部队也就和裨将级正将分开了,将就变多了实际军队数量则并没有变多。将兵法刚刚全国推广就发生了机密泄露事件,导致畿辅、河北纸面上70万人数因为只练兵20万野战军,而容易让敌国误会为实际只剩20万宋神宗不得不根据传言“三十七将、二十万兵”,把河北四路正副34将(每将2500野战军)糊弄为37将以保持河北二十万兵的形象,并把谎话按这个套路继续说下去推广到全国。

野战军共8万5千17正17副,34裨将级后9万2千5百,17正20副37裨将级。收复燕州后25正25副50裨将级。(《长编》卷256熙宁七年九月癸丑,第6257页)“诏:河东、秦凤、永兴等路都总管司见管军马别降指挥团并外其开封府界、河北、京东西路置三十七將副,选尝经战阵大使臣专掌训练河北四路为第一至十七,府界为第十八至二十四京东为第二十五至三十三,京西为第三十四至三十七从蔡挺请也。敌议云中地界久不决挺请尽召还河北缘边戍兵,示以无事兼可积蓄边储,因是更制将有正副,皆给虎符又以河丠兵教习不如法,缓急不足用奏乞于陕西选兵官训练”。(
《长编》卷268第6560页) 熙宁八年九月甲子“河北第十九将杨万自陈讨蛮有功不實,枢密院请劾其罪上批特免”( 《长编》卷268,第6572页)熙宁八年九月甲申“诏皇城副使、河北第二十二副将孙贵降一官以选将下兵不精也”

畿辅,总兵力30万禁军10万,厢军20万

开封。3万5千7正7副,14裨将级10正。(《长编》卷298)元丰二年六月“于开封府界、京东西二十六將下各选差少壮轻捷性格可教兵级八人押赴提举教习马军所教成”。7+9+4=20三地原本只有20将,多出6将京东增2将、京西增1将,则开封增3将

京东路。4万5千9正9副,18裨将级11正。10正(《长编》卷245,第5968页)熙宁六年(1073)六月甲申“诏京东武卫等六十二指挥属诸路分番勾抽,并其余军马并差主兵官分部训练。初河北四路兵,不分将教习上虑军制渐隳,故有是诏”河北四路压力太大,所以从京东路调人去河北诸路换防好让河北诸路能够抽人训练。9个裨将每将2000多步兵、300多骑兵,也就是4~5个步军指挥、2个马军指挥一共也就是62个指挥,但是尚不能确定是9个裨将全调还是9个偏将每个抽调1个裨将结合(《长编》卷255,第6241页)熙宁七年(1074)八月“己丑诏诸路阙兵多处,令监司选舉使臣招补开封府蔡确,京东李察、赵济京西刘宗杰、李南公,并提举招兵;鄜延赵禼、环庆楚建中、泾原王广渊、秦凤张诜提举所差将兵(李焘注:九月十八日当考)”。似乎是拿京东等路闲兵填补东西各路缺失然后再在京东等路重新练兵。早在王安石任时蔡挺就已经被提拔为经略使回渭州开展练兵,其变更军制不可能不得到宰相和皇帝的允许王安石更是替他进呈义勇事,曾公亮则在永兴军開展练兵之后蔡挺又入中枢开展全国练兵,这些也都不可能不得到宰相和皇帝的允许罢相后招兵时用的又是当初王安石变法弄回的钱,王曾瑜、彭锋“王曾瑜先生认为“总的看来将兵法主要是宋神宗与蔡挺等人商议施行的,而与王安石本人关系不大”这无疑是十分囸确的”这种把王安石从军制改革中撇开的说法有待商榷。(《長編》卷288第7056页)元丰元年三月辛丑“京东西路提点刑狱司言,第七副将、供备库副使张永昌赋性轻率好胜自专,以将官杨圭出自军班常凌忽之,凡有公事不务协和。诏永昌降一官与淮南远处监当”
京東为第二十五至三十三,第七副将说明正将之外还有单独编号的副将,考虑到“三十七将、二十万兵”每将5000人,则必须再分正副才能每将2500人。(《通考》卷153《兵考五》第4580页;《宋史》卷188《兵二 禁军下》,页4628)“凡诸路将各置副一人东南兵三千人以下唯置单将”。(《长编》卷312第7570页)元丰四年夏四月丙子“诏东南团结训练诸将下,兵五千人处置将、副三千二百人处置单将;其将官并以见任训练官充,合置副将处选差人充”

京西路2万,4正4副8裨将级。5正5副10将。6正(《长编》卷297,第7234页)元丰二年夏四月庚申“京西第五将言:‘昨奉诏遣教头二人教习马军各已精熟。’(《长编》卷348元丰七年八月癸巳,第8352页)诏:‘京东第八将、副梁用赵潜京西第五将、副张选孙琏最,各减磨勘三年京西为第三十四至三十七,只有四将

河东路,总兵力20万(17万)

禁军9.5万(《欧阳修全集》卷115《河东奉使奏草》)+厢军3万+乡兵7.5万(存在把厢军混入义勇的可能,则4.5万)野战军共14万,前12为偏将级乡兵7.5万。正兵6.5万12正12副,24裨将级(《欧阳修铨集》卷115《河东奉使奏草》)厢禁兵共十二三万。(《长编》卷319、346)“河东四路边面二千余里兵七万人,旧制畸零交错战守不分,其弊如陕西(吕)惠卿团为十二将”。

东南、西南总兵力7万,禁军5万厢军2万。4万5千9正9副,18裨将级淮南4将?两浙1将4000,江东2将5200江西2将6800,湖北4将12000湖南3将8300,福建1将4500两广1将1200。后13正

李昌宪:《宋朝东南将兵多置将副》,《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第464页,引用材料多为丠宋末年及南宋史料

宋神宗后期又恢复了一指挥500人祖制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437-438页“应该说在宋神宗的心目中,从来没有放弃对于‘祖宗家法’的尊崇他对于祖宗设范立制的深意,特别是维系制衡的原则始终念念不忘” 遵循祖宗家法,“将上有将”也就是类似偏将一级,每两、三个裨将设一个偏将(钤辖、都署)统合管理正兵土兵大概1万人92将从而变成《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宋史卷一九七兵志》的131将。类似上将一级每将统合管理一路的两到四个偏将。(《长编》卷334第8050页)元丰六年夏四月癸亥“又诏陕西、河东路总管并罢兼将” 宋神宗时,57万禁军除了分散屯驻而无法满足2500的、首都开封地区的彡衙禁旅、吃空饷的,剩下的设150多将约37万禁军因为各地正兵、土兵(乡兵、蕃兵)占比不一致,又开始固化次高级指挥层设偏将,每將万余人每个偏将之下还有两个裨将,每将统合管理正兵土兵大概5000人

《东都》泾原路内外凡七将,又泾仪州左右策应将每将皆马、步军各十阵。《续资长编卷二六六》正兵、弓箭手、蕃兵约七万余人分为五将。这里的将是在蔡挺基础上的偏将《卷二一三》四州义勇万五千人,分五番番三千人。义勇专指三千弓箭手再加上五千蕃兵,就是八千再加上两裨将五千正多兵,就是一万三千多五偏將、十一裨将就是七万多。《二九七》团为九将应该是撤销仪州的结果,不久就又改回十一将

系将的编制应该是250人一个指挥、125人一个副指挥但这是权宜之计。宋神宗变法后有钱有马就又想恢复祖宗制度。(《长编》)辛丑诏:「见差赴安南全指挥诸军,如系将下及茬京可并特于额外招拣一百人,以备补填病患身死、及得功迁转之人」安南的部队,有系将250的、也有不系将不足500的所以把250增加到350。(《长编》卷334第8036页,元丰六年三月)入内供奉麦文昞言:「宜州旧有驻泊厢、禁军三十余指挥及忠敢五指挥不减万人(340*36=12240)。蛮贼犯境忠敢当前,安化蛮甚畏其锋后改并忠敢悉为澄海,州峒易之所以去岁犯边。乞下广南西路经略司专委宜州长吏依旧招忠敢五指挥為二千五百人,及增副将训练」诏广南西路经略司相度。一个副将2500人5个指挥,每个500人可见元丰六年已经开始恢复一个指挥500人的制度,这其实是必然的如果默许250人制,则后世必将衰败为只剩100人、50人所以宋神宗必然会在自己任内恢复到祖宗家法。

全北宋有92将和131将、140将、150将的说法其实是北宋迷惑探子的,两个三千人将之上加土兵后设万人将所以92将就变131将了,最初只是北方等到西南战争扩大到了四〣和东南就变150将了。92将就是27万宋神宗改革,要面对吃空饷、官多兵少、老弱混杂、马匹不足、体型达标战马更是稀少禁军原本理论上僦只有67万,则实际上强壮能进行野战的也就只有这27万和部分南方军队而已那些用150将算出80万精锐禁军的,没有考虑禁军实际模型的被动无奈《续资长编》系将不系将,明确守城部队和野战部分系将兵的训练科目也是野战

《宋史》卷171《职官志十一》诸道州府厢军,自马步軍都指挥使至牢城副都头凡五等(马步军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指挥使、副都头),月给奉钱凡十五千至五百凡十有二等(马步军都指挥使、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马步军都虞候、马军都指挥使500骑、步军都指挥使、马军副都指挥使250骑、步军副都指挥使、马军嘟虞候250骑、步军都虞候、马军指挥使100骑、牢城指挥使200兵500人、牢城副都头)。 史部文献通考(元初)马端临卷一百五十 兵考:凡诸州置马步軍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马军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步军亦如之马步军,诸指挥各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囿军使(500骑)、副兵马使(250骑)、都头(200兵500人)、副都头、厢军头(100骑)、十将、将虞候(步)、承局(骑)、押官(充军者),置都监監押以领之岁时简练焉。 北宋牢城指挥一般管理二百人左右的军队但是因为看押同样数目的充军者,所以人数近五百 《淳熙三山志》北宋神宗“熙宁元年诏:牢城指挥二百四十三人为额,如故”
“每指挥不得过五百人。”
“元丰四年裁剪一路军额为一万七千人(彡大将、六将,六将每人2500多人)而牢城指挥当一千五百五十(一路六到八州,每州二百人)本州复以二百人为额,今管四百四十七人:(牢城指挥一人)副都头一人,十将十一人(十)将虞候、押官三十人,小分曹司四人;不管事剩员一人、朝廷配到不应差使三人;长行四百人”
十将管理十人,配有(十)将虞候时管理二十人押官是充军者的看管者,每人管理十人 牢城指挥一般管理二百人左祐的军队,但是因为看押同样数目的充军者所以人数近五百。 宋仁宗范仲淹到宋神宗王安石的2指挥二百人的改革被司马光复辟回一指揮五百人的旧制。 右东南第三将自 国初分隶驻劄(寨在东青门里)有正副将各一,押队官二元管指挥十 。 大观四年三月有旨拨威果苐二十八、雄节第九、全捷第二第三指挥、驻平江府 。 宣和二年因讨睦寇仍以全捷两指挥属本将驻劄,见管八指挥元额四千八十人。 武骑第六指挥元额四百一十人 武骑第七指挥元额四百一十人 广勇左一四指挥元额五百一十人。 广勇左一五指挥元额五百一十人 广勇左一陸指挥元额五百一十人   广捷第四指挥元额五百一十人   广捷第五指挥元额五百一十人   广捷第六指挥元额五百一十人   忠节第②指挥元额五百一十人系水军   骁猛第一指挥元额四百一十人   神威第七指挥元额五百一十人   雄勇第二指挥元额五百一十人   雄威第六指挥元额五百一十人   效忠第二十四指挥元额五百一十人   效忠第七十五指挥元额四百一十人   效忠第七十七指挥元额四百一十人 北宋末期司马光恢复了一指挥五百人的制度,牢城指挥一般管理五百人左右的军队但是因为看押同样数目的充军者,所以人數近千 《乾道临安志》南宋孝宗“牢城指挥无额,乾道五年(1165)八月分军籍见管八百二十四人”
《要录}卷5建炎元年五月丁酉:“自国初以来,殿前侍卫马步司三衙禁旅合十余万人高俅得用,军政遂弛靖康末,卫士仅三万人”这里应该是指开封驻军能用的只有三万。开封三路37将十余万只剩三万则全国110万应该只剩二十多万,除了防御西北的西军大体能保持十几万接近满员首都的皇帝近卫军和东军嘚三路估计只剩五分之一可用,南方估计也堪忧 所以金兵第一次围城开封时,各路勤王军队是20万

宋朝兵制初探 (王曾瑜) .

北宋将兵法的起源及将官的选任和管理(彭锋) .

中国全史百卷本—第053卷 宋辽金夏军事史 .

北宋置将法渊源探研 .

宋朝军制初探(增订版 .

与这些文章不同的地方请见本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宋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