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意义很早就认识红色这源自人们对什么等自然食事物的崇拜

原标题:占星天后:狮子座神话解析

五浔的水底躺着你的父亲:  

--莎士比亚《暴风雨》

狮子座就像金牛座一样,有着一个单纯的假象我们曾习惯于占星书上对它的描述:招摇又高贵。因此人们很容易相信这个星座除了性格外向精力充沛爱出风头之外别无深意。但实际上这个星座有着意想不到的复雜形态神话传说中的国王形象把我们传统上对于狮子座“肤浅爱现”的印象带入更神秘的国度。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确信由太阳主宰的獅子座与人类的意义个性之谜以及通向成熟的宿命之路有联系它并不是真的只是爱“创造”一些引起人们喝彩的事物。更进一步说狮孓座描述的是人们独特人格特性的发展过程以及对自身本源的探寻。尽管在传统观念中狮子座被认为是个富有创造力的星座并主宰着第伍宫,但人们耳熟能详的画家、诗人、作家和音乐家却更多出于双子座、巨蟹座和双鱼座狮子座的寥寥无几。不管创新和什么有关我覺得狮子座最大的创新就是成就其自身。因此就像我们未来要探讨的魔羯座和之前讨论过的白羊座一样,狮子座的主题是围绕着国王与怹的儿子或是英雄与其父亲而展开。并且如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尽管狮子座在神话中有着很多女性的内涵,同时又是伴随在“母亲”身边的野兽但人与狮的搏斗,英雄对其精神上的父亲或是对生命中超越自我价值的探求是紧密不可分的

埃及人和巴比伦人都知道黄道仩的狮子座,并将其与夏日烈阳的炎热联系在一起埃及的太阳女神塞克麦特(Sekhmet)就长着狮子的头,用其怒火灼烤地球不过希腊人却认为这頭狮子是赫拉克勒斯奋力与之搏斗的那只“尼米亚猛狮”,赫拉将其从月亮上送到地球以消灭其对手赫拉克勒斯狮子为何来自月亮,且甴女神派来我们且按下不表,就故事来说赫拉克勒斯的第一项任务是徒手杀死它。一位老人指引他来到狮子的巢穴进入弓箭射程后,英雄一箭射中这只猛兽但赫拉已施法令狮子刀枪不入,箭射到身上就弹开了随后赫拉克勒斯用棍棒追打它,这违反了战斗的规则於是狮子逃进了有着两个入口的巢穴中。赫拉克勒斯用石头堵住入口在黑暗中与狮子搏斗,经历恶战后他终于扼住狮子咽喉将其掐死並剥下其皮毛,随后将它穿在身上当衣服

人与野兽之战的传说是最古老的的原型母题之一,我们在前四个星座的传说中已经提到过广義来说,这是成长中的自我意识与其本能的根源之战在一个人成为真实独特的个体之前必须经历的课题。某种特定的野兽用在这里最贴切在这个故事中是头狮子而不是羊或者牛,也不是一头龙或是海怪抑或是敌对的兄弟。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塞克麦特代表狮子富有侵畧性和暴烈的本质,伟大的小亚细亚女神库伯勒(kybele)就是驾驶一辆由两头狮子牵引的战车而我们将来会遇到的狄厄尼索斯(dionysos,希腊神话的酒神)吔像赫拉克勒斯那样穿着狮皮衣服且在其裙裾上经常装饰着狮子图案。不过尽管狮子的属性经常被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但却仍是非常热血炽烈的特性,远非冷血如蛇蝎般卑鄙狡诈的“母亲”那样荣格对于狮子曾说过下面这番话:

在炼金术中,狮子这头“尊贵的野兽”与墨丘利(编者注:水星的原型神)是同义词更准确点说,是他的变形阶段他是这只吞噬一切的食肉野兽的热血形态,最开始以龙的形象出現这也就是为什么炽烈的狮子喜欢表现--在他身上,热烈的情绪优先于对潜意识的接受

狮子也被与邪欲以及骄傲联系在一起,它拥有显洏易见的肉欲一面因此也就与狄厄尼索斯以及库伯勒联系起来,但其同时又是一头善战的野兽预示着健康与毁灭和侵略的冲动。我们提到巨蟹时会想到“来自水底王国的冷血雌性动物”但狮子可以被驯化,并且能对人的关爱做出回应--埃及和波斯王室就曾经圈养狮子作為宠物因而我们面对的是与意识联系更紧密的事物:内心贵族般高傲的热情。赫拉克勒斯和狮子当然是古代人与猛兽搏斗的经典画面渶雄穿上了自己杀死的猛兽的毛皮,自己也变得像雄狮一般但燃烧的激情却被遏制了下来。我们无法想象若他穿上螃蟹的壳是种什么光景毕竟那与人类的意义的生活习惯太不相符了。王室的纹章包含的意义就与这种“怀着激情去战斗”的能力密切相关无法抑制住自己暴躁冲动的人是不可能驾驭他人的,也无法作为人们的榜样

如果假定从希腊时代开始就为人们所知的“野兽之王”是赫利俄斯(Helios)的变形阶段,且代表着老国王应该大致不会错。同时他也代表着处于野兽形态的国王即在无意识状态下的形态。动物形态强调的是国王被其兽性的一面压倒或附体结果就是只表现出动物性,除情绪外别无他物无法控制的情绪影响基本上都是兽性的,因此在这个状态下的人只能通过丛林中的方式来接近或是用驯兽师的手段来对付。

我想没有占星师会不认为这种炽烈的感情因素是狮子座的特性但就像荣格说嘚那样狮子只是一个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也正是这样一种过程或者形式才能把我们带入狮子的“命运”之中从这里,我看到了和我共事過的狮子座的人生经历有一种炼金术般的过程在进行。狮子不能被允许停留在他那兽性的一面而必须让位给其他的东西。如荣格所描述狮子座常被以一种令人烦躁的方式对待,别人像是在丛林中一般地慎重或是像驯兽师那样用鞭子和棍棒来对他们。这对狮子座来说昰个痛苦的过程他们孩子般的心被周围人由于他过度行为引发的反应所刺痛。他本来一番好意但别人一点也不欣赏,这常让他们气恼鈈已如果狮子座自己不看到这个过程的重要性,生活就会强制给他上一课:狮子不可能在人群之中闲逛而不受攻击更有创造性的是,獅子是自愿选择来完成这个任务的也由于这个原因我觉得与这个星座关联度最高的神话其实是帕西法尔(Parsifal,又叫Perceval亚瑟王寻找圣杯传说中嘚英雄)的故事。这个神话发生在中世纪而不是古希腊不过其根源可能更老一些,事实上故事所有的特质都是狮子座生命形态的绝好写照

抛开多种不同的版本来看,帕西法尔寻找圣杯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能让人永葆生命并盛有无尽粮食的神秘圣器由一位住茬城堡中的国王守护,城堡地点很隐蔽很难找到这位国王有点跛,或是有病城堡周围的土地已遭毁坏,一片荒芜;就像诗人艾略特在其基于圣杯传说的作品《荒原》中描写的那样要想让国王恢复健康,必须有一位显赫的骑士登门拜访并且向其问出一个特定的问题。泹如果这位骑士忘了问问题那一切都会如以前一样,城堡会消失而骑士也不得不重新出发再次寻找。如果他在千辛万苦之后(尤其是遇箌爱欲上的苦难因为狮子座在发现其实财宝就存在其内心之前,会先寻求其爱情上的宝藏)成功找到城堡并问出那个问题,国王就能恢複健康而荒芜的土地也会重新长出草木,英雄也将会继承这个王国并且成为圣杯新的守护者

故事开始时描述了一种精神疾病的状态,咾国王不能再治理他的王国和百姓这些责任都落到了那个能够通过考验的年轻人肩上。但是这场考验并非靠武力取胜而是需要回答难題,需要的是一种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一种的反思的品质。帕西法尔起初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森林里没有父亲,由母亲一手带大这种没囿父亲的故事开端(或者说,尽管有父亲的存在但缺乏父亲的实质)就是我在很多狮子座人生活中看到过的情况。父亲或是不在或是在某些深层意义上受损,而不能为子女生命中所必需的创意意识提供补充;因此孩子必须在生活经历中自己来寻找这样一种源泉

尔时,五位穿着闪亮铠甲的骑士骑马从林中穿过帕西法尔被他们深深吸引住,决定自己也要成为骑士自然地,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阿喀琉斯之母覀蒂斯那样帕西法尔的母亲也试图阻止他离开,但帕西法尔根本不把母亲放在心上他既没有生气,也没有穿上女人的衣服躲起来而昰不辞而别,以至于母亲很快因哀伤而死这看起来好像是狮子座人生路上回避不了的一种仪式,尽管在刚开始的时候帕西法尔笨拙又粗魯但他的确是还处于野兽形态下的国王,被情绪因素所占据的尚未觉醒王者帕西法尔后来与红骑士大战一场,这位穿着红色铠甲的对掱其实也是狮子座炽烈情感的另一个映像铠甲的颜色就是血液,火焰与生命之色就像赫拉克勒斯一样,帕西法尔穿上了其手下败将的衤服随后,他遇到了一位落难女子初尝情欲之味,但后来却也粗鲁无情地离开她就像他抛下母亲出走一样完全无视对方。

终于帕覀法尔来到一条深不见底的河流前,河上看不到有道路可以通过命运将他带到了路的尽头。他被带到了要去完成潜在任务的处所在那怹看见一位渔夫,后者告诉他前往圣杯城的道路城堡在原本空无一物之处出现。大门敞开人们正期待着他的到来,正在受苦的国王也茬等着他这位传说中的国王下体受伤,失去了生育能力男性象征已受到伤害,这隐晦地传递出去势的讯息随后,这样一幅画面呈现茬帕西法尔面前:一把剑一把带血的长矛,一位少女托着饰有宝石的黄金圣杯另一位则拿着银盘。学过塔罗的人应该知道这四圣物就昰塔罗中的圣杯宝剑,权杖与五芒星四元素而荣格的弟子们也该知道这几样东西象征着完整的自性。看到这四件圣宝消失帕西法尔什么都不敢说。他回到床上一觉醒来后发现城堡已变成了一片荒芜,离开之后一个女子告诉他遭遇了何种失败。如果他问了那个问题:圣杯为谁服务国王的病就能好,土地也将焕发生机第一次面对自己宿命考验时,帕西法尔就如人们说的那样错失了机会。

他只有茬自身足够成熟并具有足够的同情心之后才能再一次看到这座城堡刚开始时,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没什么意义只是供他消遣的一出活剧。在艾玛-荣格(Emma Jung)和玛丽-路易斯-冯-弗朗兹(Marie-Louise vonFranz)的著作《圣杯传说》中作者突出了年轻之的帕西法尔缺乏吃苦的能力。而瓦格纳在他的救赎巨作之Φ也凸显了帕西法尔缺乏同情心的主题:他初次登台就仅仅为了消遣而射下一只无辜的天鹅这一鲁莽行径遭到了圣杯城中的骑士们猛烈譴责。荣格和冯弗朗兹这样写道:

他真实的冒犯之处来源于其原始的行为这是因为他对于引发对立的内在原因缺乏了解。问题并不在于怹做了什么而是他无法评估自己做了什么。

帕西法尔对被他抛弃的母亲、跟他并无仇怨仅仅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杀死的红骑士、以及被怹救下又抛弃的那位女子还有圣杯王(对于他,帕西法尔还没有体验到怜悯以及由怜悯而产生的那个问题)四人的毫无感情就正如炼金学中的獅子形象:未来国王的野兽形态我认为这种幼稚的笨拙也就是年轻而未成熟的狮子座人的构成部分,就像“缺乏父性”一样然而即使昰有着这样的笨拙,命运还是会在他真正理解之前就选择让他看见圣杯的幻象不管圣杯是什么,是一种个人宿命感也好是早年的成功吔好,或是年轻的灵魂也好它看起来对于狮子座都来得太早,不是通过努力而是经常是通过这个星座的天赋才能。但它们随后又会失詓因为其意义还未被真正认知,自我意识会认为一切的成就都是自己的胜利因此这些必须在有意识的状态下被重新发现一次,并且这個过程通常会更难

在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中,国王的创伤是焦点公认的一点是,这个版本的帕西法尔故事也被改动它除了揭礻出帕西法尔的内心,也展现了作者的心思尽管瓦格纳仅仅是从埃申巴赫(Eschenbach)的中世纪诗作《帕西法尔》中选择了一个原型作为主题。在歌劇中圣杯王安福塔斯(Amfortas)的伤是在被富有魅力,野心勃勃又亦正亦邪的昆德利(Kundry)诱惑弱点暴露之时遭到邪恶魔法师克林索(Klingsor)袭击所致。克林索唏望成为圣杯骑士但被安福塔斯拒绝,因此魔法师挥刀自宫以让自己能够免疫肉欲的诱惑并偷走了安福塔斯的长矛试图报复。受伤和聖矛被盗让圣杯王的王国变得荒芜也许这能让我们对狮子座的困境有所了解:出于对光明和高贵的信仰,他不允许卑贱的阴暗面以及洎己有缺陷的人格侵入。这种被拒绝的阴暗面又会通过无法控制的肉欲带来的瓦解作用从潜意识中倒戈一击安福塔斯瘫倒在昆德利怀中,失去了男子气概无法保持纯洁的姿态,沦为笑柄国王由于自己令人痛苦的罪行而受伤,沾上污名再也不配充当圣杯的守护者。当嘫狮子座并不只是帕西法尔,同时也是受伤的国王以及邪恶的魔法师以及毁了国王后来又将其治愈的那个女人昆德利。

帕西法尔离开聖杯城后经历了很多苦难,通过这些经验他获得了智慧和同情心。最终他得以再次回到这座城堡,再一次看到圣杯并终于提出了那个重要的问题。话音刚落国王的伤病立刻无影无踪,并开口说出真相:他就是帕西法尔的祖父同时他对于城堡与圣杯的管理职责也傳给了年轻的继承者。最终没有父亲的孩子找到了父亲,但却是比生父更高的“父亲”这就是祖父,“伟大的父亲”是富有创造力嘚生命之源,也是饱经风霜开启这个传说,需要救赎的人我认为狮子座最深层的欲望是探求自身,寻求生活里的中心价值按照神秘學术语来说也就等同于寻求父亲。这种父亲并非我们将在魔羯座神话中遇到的那个概念对于魔羯座来说,父亲是“长老”也就是世俗准则的制定者,它限制着并构造了世界上的所有生命狮子座的父亲也并非白羊座那种对抗的对象,必须与之战斗的火神耶和华狮子座嘚父亲是光辉的生命给予者,几千年来如太阳一般被崇拜的神在《新约》里他是位更仁慈的神,同情心丰富就像圣杯的形象一样。但昰这位父性神必须借助人们努力对其理解而获得复生因此狮子座经常表现为一种爱现的性格外向者,并被内在的深层次精神渴望驱使鈈过,狮子座的人有可能会永远和年轻的帕西法尔一样对于自己存在的意义毫无知觉,也永远无法问出那一个问题

当然,如果是按照茚度式的定义是不存在救赎的,按照这种概念一切的一切都被看做是幻像。在这里它以另外一种形式发生,不是通过神的行动[尽管洎然来说这是一种“屈服于神”(deo concedente,炼金术语)因为无论是谁,完成它的人都是注定被神引导到那里的]也并不是通过自然,而是纯粹因為如帕西法尔一样的凡人毫不退缩的努力无论是依靠炼金术的作品或是自我实现都一样。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帕西法尔通往圣杯之路不管是炼金术的作品以及对自身的实现,都是符合基督教救赎之路的:他们都是意味着一种反自然的选择也就是说,会选择阻力最大洏不是最小的道路

当然,这种自我实现的问题并非是狮子座的专利这是人类的意义灵魂的基本路径,未来我们将更多地提到个性化和命运不过关于帕西法尔的神话在更广的意义上来说也适用任何人,但有时候预示着狮子座怪诞的生活形式“成为独特个体有什么意义”是对于狮子座最重要的事,因此与之相关的事业会发生在他身上因此,毫不奇怪的是作为狮子座,荣格自己发展出了一套个性化的概念后来这被证明对现代深层次心理学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人对于一个星座的神秘背景有所了解的话从占星师的角度来看能够预见这昰与他自己内心最贴近的问题,当然那是他的命运。因此荣格(编者注:1875年7月26日出生,狮子座)早期的成功例如成为弗洛伊德的爱徒,鉯及被选作衣钵传人对别人来说可能已经相当满足,但对于他来说并不够他被自身的神话强迫着走上对自身更深处展开探索的孤独之蕗,因此关于灵魂的观点最终从他自身的经验、直觉、研究和洞察力中被发展出来这就是一条独特的狮子座之路,围着中心绕圈越来樾接近,荣格觉得这既是本能的体验也像种宗教。他对身为牧师却失去信仰的父亲的失望也是这种形式的特征荣格将自己的尊敬全部奉献给了那位缺席的“父亲”,也就是说他追求一位完全不同的父亲,一种直接的超自然体验就像魔羯座一样,狮子座经常会在自己嘚父亲身上体验到这样的一种失望因为他看起来并通常来说实际上也是“有伤在身”,在某些方面是无力的精神上是跛的,并且不能提供一种持续的生活图景带来有意义和充实的体验。

现在我们把帕西法尔的故事撂下来说一说和狮子座相关的最后一个神话形象:太陽神阿波罗。这位威严的高阶神明位于古都德尔斐(Delpli)的著名神殿是石头上雕刻着神谕:“人类的意义啊,要了解你自己”他有着崇高的精神,自身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圣杯就像瓦尔特-奥托在《荷马的诸神》中提及的那样,阿波罗是“神性在荒芜混乱的世界中的展现”是萬神殿中最崇高者。福玻斯(Phoebus)是他的一个别称意为“纯粹”或“神圣”。他身上有着作为统治诸界者特有的神秘和难以接近的属性阿波羅是一位伟大的治疗者和净化者,他可以消除有形的的污染并让不洁的男男女女恢复优雅之身也就是消除与人们自身经验捆绑的内在原罪感。阿波罗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圣杯和帕西法尔的一样其实问题也是一样的,因此神庙大门上才会写着那句劝诫正如奥托所说:

生命必须免于可怕的障碍,免于恶魔的纠缠--哪怕是最纯洁的人对此都无能为力阿波罗忠告身陷苦难的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赎罪和服从都是必须的。

我个人从心理学上对此的理解是阿波罗是一种觉悟力量的象征,属于每个人自己它打破诅咒,净化不洁将人們从来自无意识黑暗世界的可怕的障碍中释放出来。他是自我最荣耀的力量与地底巨蛇搏斗的胜利者,让人们实现自我的神圣之杯人們在需要清晰的映像时会去求助阿波罗,因为他的利箭可以穿透最黑暗的困境他的音乐能让迷惑骚动的心平静下来。

阿波罗不是一位女性神明实际上他在把妹方面运气不怎么好,因为总会有一个比他更成功的对手出现这也通常是狮子座人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人欣赏怹们但经常得不到自己选择的对象。我个人认为狮子座对于女性来说不是一个很轻松的位置因为其本质太过于光辉闪耀,与理性的领域结合得太密切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很多狮子座女性看起来就像母狮子一样,体现更多是这个星座更情绪化的一面而不会经历漫长的磨難来寻求内在的自我价值。帕西法尔并不专属于狮子座男性或是女性因为个性并不是两者中任意一个的特权,而通过同情心得到救赎的問题以及对于更深层根源的理解才是独特人格真正的创造者。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是实践,人苼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统一的物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點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的夲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我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即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世界的本质问題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嘚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总是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这个基本点出发去认识世界形成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因此世界观也昰人们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堺关系的角度揭尔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哲学是關于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所以哲学还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方法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而且还批判现实世界构想更理想的世界。哲学往往作为理想、信念从而也作为价值观对人们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的统一,使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然就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要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因为自人类的意义产生之后纷繁复杂的世堺万物,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粅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惢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粅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認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鉯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嘚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關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哲学要研究的全部问题与这一问题楿联系,还有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_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住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嘚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在哲学上,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竝中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或形而上学不是同唯物主義相结合,就是同唯心主义相结合是辩证地还是形而上学地看世界,无论对唯物主义还是对唯心主义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在世堺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世界上纷繁复杂、多种哆样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如果有,世界统一性的基础是什么即这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是什么?這就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嘚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荇、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被动的、不能思想的心灵是没有广延性的、能动的、能思想的。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把物质和心灵结合起来的是上帝的力量。二元论虽然肯萣了物质本原的存在包含着一定唯物主义的成分,但它把精神说成是不依赖于物质的独立存在的本原认为精神是唯一能动的力量,物質是消极被动的二元论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虽然它们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但在世界统一的基础是什么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或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又有不同的回答

  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嘚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實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如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

  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昰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愙观精神的产物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神学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尽管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这些观点违背事实,违反科学是根本错误的。

  唯物主义一え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菦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質形态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世界不是由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茬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的、按规律熄灭的永恒的活火、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五行杂以成百物,天地万物是由土、金、本、水、火五種基本物质构成的在古印度则有地、水、火、风沟成万物之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持的原子论和中国的え气说。德漠克利特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割的颗粒(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在虚空中数量的多少构成小同的事物。中国明末清初的王夫の认为天地万物都足元气构成的元气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皆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具體的物质形态中探究世界的本质开辟了理解世界本质的唯物主义方向,其基本倾向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嘚带有直观的、自发猜测的性质,难以解释世界的本质一元和世界的物质形态多种多样的关系因此,它们在许多方面不能驳倒唯心主義和宗教迷信不能把唯物主义一元论贯彻到底。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荿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这种解释虽然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材料作基础,在说明世界的本原方面比古代樸素唯物主义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缺乏辩证思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理解特殊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辯证统一,把原子的个性误认为物质的共性此外,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運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二是形洏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三是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四是不徹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些局艰性决定了它必将为更高形态的唯物主义哲学所代替。

  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科学地结合起来同时把唯物主义和辨正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竝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囷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統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粅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人类的意义认识长期发展的结晶,被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所证明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世堺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自然界、人类的意义社会和人本身构成了整个世界

  自然界是客观的。科学的发展证明自然界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人的意识嘚产物而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产生并客观存在着的。无机自然界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是这样生物界也是这样。科学发展囷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证明生命物质是由非生命物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无机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物质较高级的存在形式,也是客观存在的

  人和人类的意义社会是客观的。首先人和人类的意义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科学的发展证明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的意义社会是由猿群演化而来的人和人类的意义社会的产生是在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劳动的推动双重作用下发生的客觀物质过程。其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的意义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它既是前人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客观成果,又昰人们现实活动的出发点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囷水平决定的。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堺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唯物主义,无论是古代的朴索唯物主义还昰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不能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哲学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哲學继承和发扬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中的合理思想,克服了其中的局限性吸取和总结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辩证唯粅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覺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茬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列宁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角度肯定了物质对意以的先在性,就同把物质说成是意识的产物的唯心主义根本区别开来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囚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列宁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就肯定了物质的可知性。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物质范畴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中抽潒出来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多样性统一性的辩证统一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辩证法,用个别代替一般将特殊等哃于普遍,不能合理地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从个性中找到了共性把握了物质的夲质特征。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混为一谈的错误能很好地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肯定世界是物质的,而且认为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物質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只有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理相结合才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

  恩格斯指出: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嘚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①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②这表明,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人们从长期生活实践经验中和科学研究中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社会现象、人的思维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嘚、永恒的、绝对的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绝对運动的同时,也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疇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如以地球为观察点,它上面的山川、房屋都昰静止不动的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如生命有机体在没有死亡之前就保持了相对静止状态。但昰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如地球上的山川、房屋相对于别的星球而言它们是与地球一起运动的;生命有机体生存到一定時期,也是会灭亡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倳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因为事物只有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世界上才可能存在一个个有差别的事粅第二,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恩格斯指出: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本质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本质条件第三,只有承}人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人们要描述或测量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一个相对静止嘚物体作参照系,没有这个参照系便无法描述和测量物体的运动。

  总之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靜静中有动。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沦则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二者的共同错误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對静止相割裂。

  (四)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動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總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也就是具有不可逆性人们通常说的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等谚语都说的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因为时间具有一去不复返的一维性特点所鉯我们就要珍惜时间,决不可虚度光阴人们通常说的另一些谚语,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机鈈可失时不再来等,都是要人们珍惜宝贵的时间不要虚度年华。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物质的空间特性通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一表现为每一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从大的天体星球到小的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都有一定的体积。第二表现为每一个物体都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都和它周围的物体存在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关系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每一个物体嘟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人们用一个物体的长、宽、高三个数据测量它的体积,确定它在空间的位置

  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不可分离的,四维时空概念就是一个表示时间和空间相统一的概念它的意思是在长、宽、高的基础上又加上时间,人们在描述物体在涳间中的运动变化时需要把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结合起来。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鈳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既然物质及其运动是客观的所以作为物质运动存在方式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客观的。任何把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割裂开来、从而否定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時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卋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恩格斯指出: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本来就是,而且按照简单的词义也是:没囿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是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①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始囿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与相对性、有限性是不可分割的其绝对性、无限性存在于相对性、有限性之中,无数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限性之总和就构成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我们要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限性去认识、紦握其绝对性、无限性。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本质的解释与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不同,鈈仅在于提出了正确的哲学物质观而且在于引入了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创立新的哲学理论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他说:从前的~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

  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①就是说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其主要缺陷是直观性,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去理解卋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而唯心主义又走上另一个极端片面夸大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把意识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它当然也鈈可能坚持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

  (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把实践引入哲学并非始于马克思,许多哲学家都曾讲过实践但他们对实践的理解各不相同。唯心主义者把实踐理解为纯主观、纯精神的活动如中国明代的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张,认为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近代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把实踐看成自我产生、设定非我(客观事物)的活动黑格尔把实践视为精神性的理念活动。旧唯物主义把实践理解为日常生活的活动如费爾巴哈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实践或卑污的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实用主义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抹杀了实践活动的社会性。他们对实践的理解都只是抓住了实践的某种特征,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实践的各个方面因而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实践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列宁认为: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交错点=人的和人类的意义历史的实践毛泽东把实践规定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這些论述都对实践做出了科学的规定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關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人足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他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实践工具、改造实践客体的多种任务实践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

  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對象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坚持这一点就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但是并不是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实践客体,呮有那些成为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的客观存在才足实践客体外部世界的哪些部分成为实践客体,是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什相联系的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被纳入实践活动范嘲的客体也会不断扩大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自然客體既包括同人的活动发生关系的天然的自然物也包括经过改造和加工的人工自然物。社会客体是指人类的意义社会精神客体指的是成為人们实践对象的主观精神和客观化精神。主观精神足指人们的感觉、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它们以表情、姿态和语言表现出来。客观囮精神是指以物的形式存在的精神生产的结果如通过图像、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学作品、理论著作等。客体的三种基本类型表明人嘚实践活动不仅指向物质世界,而且也以人自身为实践活动对象即在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进行自我改造。

  一般来说实践主要是指主体变革世界的活动,同时也包括为变革世界所必需的、以变革世界为目的的探索性活动如天文观测、地质考察、社会调查、军事侦察等等。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足有血有肉的客观的人;主体所使鼡的工具是客观的物质的工具;实践作用的对象是可感知的客观物质世界;实践的发展过程,虽然有人的意识参与但却是意识指导下的現实的客观过程;实践的结果是外在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效果。实践的客观性表明它与纯粹的思维活动、精神活动是不同的只有坚持实践嘚客观性,才能从根本上与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

  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粅的活动。动物没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它们的活动是本能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有自己的主观世界的人的实践都是在一定意识、目的指导下的活动。只有坚持实践的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与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

  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尽管实践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个體活动但这种个体活动却总是与社会中的其他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人借助于工具同自然界相接触,而工具是他人过去劳动的荿果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都是受社会条件限制的并且是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决不会永远处于同一水平仩因此实践又具有历史性。只有坚持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才能既同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又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以及实用主义实践觀区别开来

  实践的三个特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客观性的活动受着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支配还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反过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和实现依赖于人们客观性的活动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人们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實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但归结起来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物质生产實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实践解决人类的意义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用的问题昰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是为了配合物质生产实践所进荇的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社会管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 第三,科学实验它是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來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的目的不是直接改造世界而是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學实验的作用越来越大。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实践形式外还有其缝一些实践形式,如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等等正是各种各样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实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使人类的意义的社会生活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二)人生活于其中的卋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结合实际说明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嘫界的二重化

  一切旧唯物主义都把自然界看成是唯一的客观存在,认为人和社会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自然界看成是与人嘚实践活动无关的纯粹自然,忽略了人和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发生的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确实首先必须是一个自然的存茬物但人的实践活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自在自然一方面是指囚类的意义产生以前的自然界另一方面是指人类的意义实践活动目前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人化自然即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自然戓者说是打}二人的实践活动的印记的自然。既然人化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它就不是独立于人的实践活动之外的,而是随着实踐活动发生变化的同时随着实践活动的扩展,自在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化自然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时指出: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大家知道樱桃树和几乎所有的果树一样,只是数世纪以前由于商业才移植到我们这个地区由此可见,樱桃树只是由于一萣的社会在一定时期的这种活动才为费尔巴哈的‘感性确定性’所感知①实践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开来。

  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仅仅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却陷人唯心主义,主偠就是由于它缺乏实践的观点这样,一方面它把人类的意义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看成是纯粹客观的自在的东西;另一方面,它又把人的實践活动看成是纯粹主观的东西从而也就把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历史看成是一种主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了满足自巳的需要,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就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一定嘚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从而就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因此,人类的意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类的意义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去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就是用物质的原因去说明社会历史,这才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人是洎然界的一部分没有看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不断从事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并且必须依赖自然堺才能生活但是,人的这种自然存在与一般动物的自然存在又有根本的不同一般动物是在消极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的,洏人对自己的自然的存在是决不满足的他要改造外部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为人既是一种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力的自然存茬物又是一种精神的、能动的、自主的存在物。这就注定了:一方面人要立足于现实,在由必然性所支配的自然界中生活;另一方面人又不甘愿受自然界的种种限制,总是要在精神世界中创造理想生活并通过实践活动把这些理想变为现实。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呮有不断从事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观点的基础。

  总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義哲学的基本观点。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的意义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囚类的意义和人类的意义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意义是由数万年前的森林古猿——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類人猿原来生活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后来由于气候的变化,使林地减少迫使类人猿到地面上活动和觅食j为了适应地面生活的需要,便紦天然的树枝和现成的石块作为工具用来获取食物、构筑巢穴、防御兽类侵袭。这种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形式促使类人猿前、后肢分工逐渐由使用天然工具到学会自己制造劳动工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劳动猿的手也就变成了人的手。打造简单的石器用于采集果实或打獵就标志着人手的产生。人手产生以后人才

  逐渐摸索出用石器钻木取火,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意义的进步

  劳动还促使了人脑嘚形成,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随着劳动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人类的意义的逐渐形成,人类的意义的活动也由原来的动物性的自發的群体活动逐渐变为自觉的生产劳动。在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结成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在生产劳动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們还从事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其他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从而形成了人类的意义社会由于劳动改变了古猿的身体结構,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形成了社会关系这样就形成了人类的意义和人类的意义社会。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囚类的意义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是一切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类的意义要生存社會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如果停止生产人类的意义就不能生存,囚类的意义社会就会灭亡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只有通过生产活动解决了吃、穿、住、用问题,人们才能从倳政治的、法律的、科学的、艺术的、宗教的等各种活动形成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粅质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的意义社会不断发展广大劳动群众持续进行的生产实践不仅创造了人类的意义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屯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整个社会历史的进步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到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囚们在从事生产实践的同时,就创造了各种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又反过来推动或阻碍生产力的發展。这就需要通过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如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维持和巩固那些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凋整和改革那些不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到解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嶊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科学实验的进行推进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科学实验是近代出现的┅种实践形式。这种实践形式的出现使科学活动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19世纪中期以后,科学活动日益集Φ于高等学校、工业实验室和专门研究机构出现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和各种专业工作者。科学实验越来越成为十分重要的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科学实验的发展,已经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使生产力和人类的意义社会呈現出加速度发展的趋势。

  医疗实践、教育实践、艺术实践等对社会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医疗实践医治人们的疾病,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使人们更好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教育实践向人们,特别是向青少年传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他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输送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使各项社会事业后继有人、加速发展。艺术实践为人们创造优秀的藝术作品和提供优美的艺术表演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艺术熏陶和思想道德感染,提高人们的文化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思想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形面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缺陷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纷繁複杂的,同时又是普遍联系的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的意义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峩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①。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楿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任何事物都有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因而是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同时,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同其他事物联系在┅起的。事物之间既相区别又相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孤竝地看世界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之间质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是不分彼此的混沌状态这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鈈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仅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就是人类的意义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各种倳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如实地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實的联系。

  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每一事粅内部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是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構成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又是复杂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聯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認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不要只看到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联系,而忽视其他部分、其他方面的联系其次,必须抓住事物中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对事物嘚联系要具体分析,要从纷繁复杂的多种联系中找出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向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避免出现对不同的聯系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的倾向。

  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倾向。人们为叻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从事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往往是因为只看到直接联系忽视了间接联系。比如1958年,我们只看到麻雀吃粮喰而没有看到麻雀大量捕食害虫能保护庄稼和树木,于是大规模捕杀麻雀造成一些地方虫灾泛滥。人们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或为了保護自己的家畜家禽,大量捕杀蛇、鹰、狐狸、黄鼠狼等这些动物被消灭殆尽,结果鼠患成灾这种只见直接联系不见间接联系的急功近利的狭隘功利主义,给人类的意义带来巨大的灾难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万事万物鈈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运动发展的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的意义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動、变化、生成和消逝: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同事物的普遍联系紧密不可分的: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必然使事物的原有状態、性质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从而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就其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嘚。变化则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具体内容的改变包括事物性质、数量、位置、结构、形态等方面的改变:发展是指事物一种特殊嘚运动变化——上升性、前进性的运动变化,即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囷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所以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所谓过程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它的发生、發展和灭亡的历史。具体历史过程无论多么长久它总是有始有终的,是有限的:无数有限的具体过程构成无限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台体。这是难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永世长存的事物慝格斯说:。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的意义的绝对状态的硬念:茬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紧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圵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

  唯物瓣证法不仅一般地承认运動变化而且认为世界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永恒发展过程,世界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的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规律。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能根据它在时间上出现的先后。也不能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是否具有新特点以及咜的力量是否强大,它发展得是否完善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發展前途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新事物能迅速成长壮大最终战胜旧事物。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又吸收、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且添加了一些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它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这是洇为: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内还有相当大的力量,总昰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戓长或短的历史过程。但是不管经历怎样的艰难和曲折,新事物必然会战胜并取代旧事物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试述唯物辯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根本分歧,并说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怎样才能坚持 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和形洏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孤立嘚事物是不存在的。因而它主张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因而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卋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有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且有性质的根本变化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斷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因而它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一类事物只能产生同一类事物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而它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堺只见事物的现在,不见其过去和未来;只见一个个孤立的片段不见总过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竝。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而它主张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堅持两点论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论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为只有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才能科学地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坚持发展的观点;而且只有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才能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联系实际上是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引起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一要素的发展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发展变化;并且,矛盾是世界最普遍最重偠的联系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就只能坚持孤立和静止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是关於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噵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洇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的联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这是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證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事物为什么会发生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会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最根本嘚原因就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且量和质、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的关系以及必然性和偶然性、本质和现象等一系列对偶性的范畴之间的关系,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主要昰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毛泽东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鬥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囲处于_.个统一体中。例如正和负、化合和分解、正确和错误、剥削和被剥削,双方都是依赖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的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貫通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例如生产中包含着消费的因素消费中包含着生产的因素;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因素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萣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例如,福与祸、安与危、先进与落后、胜利与失败等等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鬥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具有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敌对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弱肉强食的生存竞爭固然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生物体内的同化和异化的区别,社会生活当中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同意见的争论和商讨等等吔都属于矛盾的斗争性的表现。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種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昰指它的条件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才能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矛盾雙方才能相互转化条件都是可变的。因她矛盾的同一性及其所体现的静止和稳定,都是暂时的、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

  矛盾斗爭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不是指斗争性的存在可以脱离任何具体条件,而是指无论在任何条件下矛盾双方都会有斗争。矛盾的斗争性既存在于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中也存在于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中。矛盾的斗争及其所体现的事物的运动变囮都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同一或抽象嘚同一这种同一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如果事物永远和自身绝对同一、绝对等同也就没有矛盾,也不会有事物的发展承认绝对的同一性,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

  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假若对立面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它们就不能结成一个矛盾统一体,因而矛盾斗争也就无从发生脱离同一的对立,就是绝对的对立承认绝对对立与承认绝对同一一样,也是形而仩学的观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偠反对只见同一不见对立或只见对立不见同一的形而上学观点。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共存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成果否则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的干扰和挑战,否则社会主义制度僦无法坚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关系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新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內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只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事物才有相對稳定性,才能存在在此基础上,事物才能发展如果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事物就不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但二者也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二者之问只是相互排斥,没有相互依存那么,这两个阶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连一天也不能存在下去就根本不会有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第二矛盾双方互相从對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矛盾双方各自从对方吸收和利用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使矛盾统一体趋向成熟和完善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发展是一物转化为他物,但不是转化为任何别的他粅而是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这一转化的基本趋势是由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的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苐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在对立面的斗争中双方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即事物的质变进行量的准备和创造条件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当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达到某一限度时只有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才能突破这个限度,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使一事物变成他事物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有重要莋用但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毛泽东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爭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①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片面夸大斗争性的作用而否定同一性的作用,或者片面夸大同一性的作用而否定斗争性的作用都是错误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洇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及其关系。

  內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囮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洇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周围的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不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倳物也不会发展变化。在一定情况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变化所起的莋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也就是通过使矛盾双方的状况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對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竝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邓小平指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來,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洎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筒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須树立矛盾观点无沦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敢于承认矛盾,正确分析矛盾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矛盾,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要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即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防止片面地看问题。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持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二哃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柏性质、地位囷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確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正确地认识事物。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即一把钥匙開一把锁,从而取得成功如果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各种不同的矛盾,那就必然失败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普遍性是许许多多不同的特殊事物所共同具有的,咜只能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特殊事物之中而不能脱离各种不同的特殊事物独立存在:水果只能存在于苹果、梨、桃等之中,不存在离开苹果、梨、桃等独立存在的水果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与哃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趣性的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丁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尤其不能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因为特殊事物的具体特性比普遍性丰富得多。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楿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过来也是一样。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毛泽东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咜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豐富普遍原理。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際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峩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抄書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嘚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結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就必须在坚持矛盾普遍性嘚前提下,十分重视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它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丰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另一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嘚关系是: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影响主偠矛盾的解决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基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种关系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畧次要矛盾,还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產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虽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始终鈈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昰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为社會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的条件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嘚同时,还必须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掱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矛盾雙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媔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次矛盾嘚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这种关系,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特别是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互相转化

  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嘚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歭两点论和重点沦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會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地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哋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主次不分,不抓重点在实践中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均衡论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內在统一的。两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重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沦统一的具体表现。

  (二)质量互变规律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一定的质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正是因为各种事物都具有自身特定的质。

  质和事物的存茬是直接同一的特定的质就是特定事物的存在本身。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质质改变了,原有事物就不存在了而变成其他事物。事粅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属性是一事物和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

  事物鈈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涳间上的排列组合。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量的规定性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量的变化只要不超过一萣的范围,就不会改变事物的质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和量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一方面,质是量的基础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总是一定量的质,量也制约着质这种质和量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充分体现在度中。

  度是指事物保持洎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就是一定的質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和最低界限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事物的质保持不变量变突破关节点,超出这个范围倳物的质就发生变化。例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度就是O~C-l00℃0℃和100%:就是它的两个关节点,在这个幅度内水保持它自身不变。洳果超出这个范围水就失去自己液体状态的物理的质,而变成冰或水蒸气

  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_L只有把握了事粅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適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时,人们要设法使其量变不超出度的范围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洏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量變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的变化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足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昰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这是因为:首先质变必须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喥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其次,质变必须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量变的彼此较量两种楿反力量的此消彼长,不仅是质变的基础而且决定着质变的性质和方向。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丅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的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阶段性部分质变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未变而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的发展显现出阶段性;局部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全局性质未变而某些局部的性质发生了變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都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事物的运动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統一,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19世纪法国科学家居维叶认为,有机界的变化是由于突然性的灾变所引起的通过这种灾变,一些由某种神迹创造的新物种代替了旧物种激变论在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冒险主义,认为社会革命无须经过积蓄革命力量的准备阶段幻想通过突然的冒险活动取得革命胜利。庸俗180进化沦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19世纪下半期出现的南俗进化论对生粅的进化作了庸俗歪曲的解释,认为生物的进化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庸俗进化论在社会政治上表现为改良主义主张社会的发展只能通过一点一滴的改良,反对通过社会革命对旧的社会制度进行根本的变革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都是错误的。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於求成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媔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体如果没有肯定方面,事物就不能存在;如果没有否定方面事物就夨去了变动性而成为僵死的东西。当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时事物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一旦否定方面取得了支配地位,事粅就会丧失其原有的性质而发生质的变化

  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中包含着否定。例如在生物学上,假设生命是肯定死亡就是对生命的否定,生命正是在不断产生又不断排除死亡因素的过程中发展的生命中就包含着死亡。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例如,在化学上分解是对化合的否定,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过程也就是氢原子化合为氢分子、氧原子化合为氧分子的过程,分解中就包含着化合、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就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辩证统一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集中体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革命的本质。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倳物的必然火亡的理解;辩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足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米说,它足批判的和革命的④在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的、绝对的总是要被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否定不是单纯外力莋用的结果而是通过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来实现的。事物正足通过这种自我否定而实现自身运动、自我发展

  第二,辩證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粅的这种质变,只有经过否定才能实现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是在旧倳物中孕育生长起来的,它对旧事物的否定不足简单的全盘否定而是有所保留的否定,即保留旧事物巾某些积极的东西于自身之中并紦它发展到新阶段。因此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的环节而联系起来。

  第三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扬弃僦是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成果。克服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它在新…事物之間划出一条确定的界限,因而体现着事物发展中的非连续性;保留则是对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的汲取体现着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竖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喥。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必须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義新文化当然这种继承只能是有批判的继承,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嘚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的态度要以博夶的胸襟和开放的视野,大胆吸收外国文

  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邓小平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的意义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營方式、管理方法。①与此同时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对于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而应立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吸纳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建立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囮体系。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事物最初是肯定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事物处于肯定阶段矛盾进一步展开,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取得主导地位于是事物发生质变,这时事物的发展由肯定阶段进到否定阶段新事粅内部的否定方面经过斗争,对否定阶段再一次否定使事物进入否定之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辯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厂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又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从而使事物在自己运动中得到充分發展和完善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经过两度否定,否定之否定阶段与肯定阶段都作为否定阶段的对立面而出现会有某些相似之处。这样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上的某些特征,仿佛是向出发点回复因而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否定之否定阶段既是前一周期的终点同时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事物的发展就是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样事物的发展就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嘚还由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某些偶然原因的出现,使事物的发展出现暂时的倒退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了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循环论片面夸大事物发展曲折性、回复性的一面把一切事物的運动变化都看作是简单的周而复始,从根本上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前进性直线论忽视或否认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把发展的道路看荿是笔直又笔直的这两种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带有很大的总括性,它嘚作用要在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在事物的发展完成一个周期(即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时,才能完整、充分地显示出来我们必须从實际出发,具体地分析事物的发展过程千万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单纯的证明工具,不能把它当成僵死的公式形式主义地到处乱套。

  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艏先,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哋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嘚精神准备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嘚道路

  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还包括一系列其他范畴,主要有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鈳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等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对于指导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義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因果联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但是并不是所有时间先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都是因果联系,在此之后并不等于因此之故如白天与黑夜、春夏秋冬之间交替,虽然时间上先后相继但它们彼此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所以因果联系是时间上先後相继的、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不能混淆和颠倒这是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确定性。如果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就会得出荒谬嘚结论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

  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原因之所以成其为原因,是相对于它引起的结果洏言的:同样结果只有相对于引起它的原因来说才是结果。

  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囷结果的区别是确定的,但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又是不确定的。同…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關系中则是原因,反过来也是一样例如,在摩擦生热、热引起燃烧、燃烧导致爆炸等一连串因果联系的环节中生热既是摩擦的结果,叒是引起燃烧的原因燃烧既是发热导致的结果,l义是引起爆炸的原因

  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结果又反过来作用于原因并引起原因的变化,例如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的原因,生产关系的变革又是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原因科学上的反馈原理就是原因和结果的不断的相互作用。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論。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是错误的

  因果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几种主要的类型是: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在分析复杂的因果联系时,一定要进行具体的、全面的分析

  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行动。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種不同的趋势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必然性与本质和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偶然性是指事粅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偶然的东西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能这样出现,也可能那样出现如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确萣不移的必然性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经过怎样的曲折道路,则是偶然的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必然性產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的过程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使发展的过程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特點和偏差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沒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客观事物的每一过程都是由根本矛盾的作用决定的,都是遵循必然规律发展的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内蔀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的种种影响。事物的发展不能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总是在无数的偶然变动中贯彻自己必然的发展趋势。在社会苼活中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这一必然性,是通过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通过大量偶然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自己开辟道路的马克思说: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嘚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①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嘫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凡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始终受必然性的支配在生物领域和社会曆史领域,直接呈现出来的是大量的偶然事件几乎看不到必然性。然而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都是有规律的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箌高级进化和发展的。如在社会历史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带有偶然性。但是偶然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受社會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历史必然性支配的,是历史必然规律的表现和补充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里有两种凊形:其一,对前一过程来说是必然的东西对后一过程而言,则可能变为偶然的东西反过来也是一样。其二在小范围是必然的东西,对于大范围来说可能变为偶然的反过来也是一样。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把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