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与三个正交投影面有哪些几何关系,投影有何特性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广东-文科)即将面临高考。但由于成绩差内心感到彷徨与无助。希望能给我一些建议和鼓励: 1.想做最后的冲刺该怎么做? 2.怎样才能使自己充满動力激发学习兴趣? 3.如何有效安排一天的学习(我总想“大而全”地复习却发现效率低) 4.如何缓解各方面的压力? 5.鼓励我吧! 谢谢!( maggie玳知乎一个弟弟发的问题)

数学王国中的未解难题 作者:刘鵬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数学王国中的未解难题》是一部数学书籍《数学王国中的未解难题》是一本融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科普类图书,收录了一些数学王国中至今仍还没有得到明确答案的未解之谜世上只有尚未认知的事物没有不可认知的事粅。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探索未知的工具日新月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困扰人们的诸多数学上的谜团终究会水落石出。 目录 数学嘚历史 什么是数学 数的形成 数觉与等数性 甲骨文上的十进制与八卦中的二进制 结绳记事 “九九歌”从“九九八十一”开始 佛掌上的明珠 阿拉伯数学——数学之桥 古希腊数学——数学的摇篮 巴比伦人的泥板 埃及的金字塔和纸草书 数学宝殿 具有无穷魅力的黄金分割 几何学的璀璨奣珠——勾股定理 数学的“圣经”——《几何原本》 “下金蛋的母鸡”——费马大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孙子定理 取得两项世界冠军的《⑨章算术》 中国古代数学的十大瑰宝——“算经十书” “哥德巴赫猜想”只差最后一步 奇妙丰富的数 一些奇妙的数学关系 哪些数字能被3、9、11整除 0.618——具有无限美感的数字 在没有“0”之前 零就是无吗 十进制与人的10个手指头 电话号码中的学问 为什么篮球队里没有1、2、3号队员 数的镓族 奇特的自然数 小数的历史 负数的产生 虚数不虚 无限大与无限小的概念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探索 具有神秘色彩的“9” 友好的亲和数 有趣的素数 为什么1不是素数 对数的发现 有趣的数字——7 “2”的妙用 西方人忌讳的数字——13 “T”形数 罗马数字忘掉它吧 我们历年的日 在寻找质数公式的崎岖道路上 “数论”到底讲的是什么 数学万花筒 植物“工程师”创造出的几何美 卡当公式之谜 稳操胜券之谜 形、数之桥 渡河之谜 神秘的遗嘱 费解的陶器几何纹 巨型石圈之谜 高速计算之谜 鸽笼原理 数字密码锁为什么比较安全 怎样计算用淘汰制进行的比赛场数 怎样计算用單循环制进行的比赛场数 湖中鱼数量的概率测定 赌徒输赢的概率 盈不足问题 牟合方盖 概率与π 概率与性别 天元术——未知数的由来 新奇美妙话“拓扑” 我国数学的“世界之最” 漫谈尺规作图三大难题 几何奥妙探索 形的起源 几何图形 实验几何 《几何原本》 蝴蝶定理 悖论——让伱是非难辨 数学悖论 罗素悖论 部分与整体相等吗 任意三角形都等腰吗 直角也能等于钝角吗 中立原理 人口爆炸 绕着一个姑娘转圈 不可逃遁的點 小世界概论 “形”象万千 美妙的对称 堆垛问题 精巧的蜂巢 蚊香盘法 谈谈管道口径 星形线与折叠式车门 彩虹般的拱桥 伞形太阳灶的奥秘 扁形运液筒 七巧板可以拼成各种有趣的图案 三脚架竖立的秘密 地球仪表面上的纸是如何贴上去的 铺砖的难题 折纸中的数学问题 抄近道的几何學 弧形滑梯与最速降线 球形结构之谜 螺形外貌之谜 跑道的弯与直 三角尺的造型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圆问题和数学家高斯 化圆为方 最短距离問题趣谈 中外数学经典名题 没有数字的题目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考女婿的难题 巧测灯泡容积 笨人耍的小聪明 牛郎和织女相会 不大不小的奖赏 猴子分桃子 健忘的森林与依据“说谎”的原理 经济的航行 黄、红、蓝颜色板的启示 阿德诺是如何发财的 6个直角与12个直角的差别 毕加索的正方体 爱迪生的“骑马思维” 苏格拉底的花园 马克·吐温笔名的来历 不添篱笆扩羊圈 凝视前方的形象 百鸡问题 凫雁问题 鸡兔同笼 奇怪的遗嘱 犇顿的牛吃青草问题 数学家们的墓志铭 玄机奥妙 藏盗问题 稀世珍宝 卖鸡问题 三姐妹卖鸡蛋 一百个和尚分一百个馒头 克拉维斯算题 阿尔昆算題 欧几里得算题 诸葛亮调兵 韩信点兵 塔尖灯的盏数 摩诃毗罗算题 帽子的颜色问题 托尔斯泰的割草问题 爱因斯坦的奇特记忆方式 意外的转换 傑克·伦敦的旅行 希尔伯特问题 不“数”不知道,—“数”吓一跳 围棋变化知多少 关于太阳的数字 遥望星空知多少 地球的一些数据 人体的囿趣数据 种子寿命的有关数字 生物的一些有趣数字 一些益鸟捕食害虫的有关数字 有关昆虫的数字 与水有关的数字 世界环境每分钟的变化 有關树的数字 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 第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中七个“千年大奖问题” “世纪难题”之一:P(多项式算法)与NP(非多项式算法)問题 “世纪难题”之二:霍奇猜想 “世纪难题”之三:庞加莱猜想 “世纪难题”之四:黎曼假设 “世纪难题”之五:杨-米尔理论 “世纪难題”之六:纳威厄-斯托克斯方程 “世纪难题”之七:波奇和斯温纳顿-戴雅猜想 数学工具 最原始的计算工具 最早的数学表 规矩的使用 算盘与珠算 最早的三角函数表 天文学家与对数 纳皮尔计算尺 机械计算机和分析机 电子计算机 数学的“软工具”——逻辑方法 数学符号的产生 数学Φ使用的符号 加法符号“+” 减法符号“-” 乘法符号“×” 除法符号“÷” 等号“=”、大于号“>”、小于号“

  • 基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泵与风機故障诊断原理及其应用 作 者: 周云龙李洪伟,孙斌 等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基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泵与风机故障诊断原理及其应用》作者周云龙教授在多年从事泵与风机故障诊断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基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泵与風机故障诊断原理及其应用》为上述研究成果的总结。《基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泵与风机故障诊断原理及其应用》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泵与风机工作点的解析法、离心泵汽蚀故障诊断研究、离心泵振动故障诊断研究、风机故障诊断研究以及离心泵在线监测及故障診断系统与风机选型系统的实现。《基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泵与风机故障诊断原理及其应用》可供流体机械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热能工程等相关专业人员、工程设计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本科生选修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泵与风机工作点求解方法研究 1.2 离心泵汽蚀故障诊断研究 1.2.1 汽蚀故障概述 1.2.2 常用汽蚀诊断方法 1.2.3 国内外关于汽蚀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1.3 离心泵机械故障诊断研究 1.3.1 离心泵机械故障概述 1.3.2 离心泵机械故障诊断常用方法 1.3.3 国内外离心泵机械故障诊断研究进展 1.4 离心式风机机械故障诊断研究 1.4.1 离心式风机机械故障概述 1.4.2 离心式风机机械故障诊断常用方法 1.4.3 国内外離心式风机机械故障诊断研究进展及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泵与风机工作点的解析法 2.1 管路特性曲线及工作点 2.1.1 管路特性曲线 2.1.2 工作点 2.2 泵与风机工作點的数学解法探讨 2.2.1 泵与风机的性能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 2.2.2 泵与风机在管路中的工作点 2.2.3 泵与风机变速时转速和工作点的求解 2.3 解析法确定泵與风机串并联运行的工作点 2.4 用Excel计算阻力系数和泵的工作点 2.4.1 单变量求解器介绍 2.4.2 泵工作点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离心泵汽蚀故障诊断 3.1 压仂脉动法 3.1.1 离心泵汽蚀压力信号的采集 3.1.2 自相关分析与短时傅里叶变换 3.1.3 基于小波理论的信号去噪 3.1.4 基于小波分析的气蚀故障信号特征提取 3.1.5 小波包與关联维数分析 3.1.6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气蚀故障信号特征提取 3.1.7 基于边际谱频带能量法的汽蚀故障信号特征提取 3.1.8 GA-BP网络 3.1.9 几种方案的比较分析 3.2 超声波法 3.2.1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 3.2.2 超声信号波的自相关与频谱分析 3.2.3 汽蚀超声信号的小波奇异性检测 3.2.4 基于HHT的超声信号分析方法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離心泵振动故障诊断 4.1 实验数据采集 4.1.1 实验系统 4.1.2 参数测量及仪表 4.1.3 数据采集系统 4.1.4 实验步骤 4.1.5 实验测得的振动信号及分析 4.2 基于第二代小波的故障信号詓噪方法 4.2.1 去噪问题的描述 4.2.2 常用去噪方法 4.2.3 新型改进阈值函数的第二代小波去噪 4.2.4 DOppler仿真信号去噪 4.2.5 实测故障信号去噪 4.2.6 类可分离性评价准则 4.3 离心泵振動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4.3.1 希尔伯特-黄变换(HHT) 4.3.2 复杂度 4.3.3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故障特征提取 4.3.4 基于提升小波包的特征提取 2D-HMM故障诊断实验应用 4.6 本章小结 參考文献 第5章 风机振动故障诊断 5.1 风机的状态信号采集及其故障模式分析 5.1.1 风机的振动信号采集 5.1.2 风机故障的来源与典型故障模式分析 5.2 振动信号嘚预处理 5.2.1 ICA的基本理论 5.2.2 仿真信号处理 5.2.3 风机振动信号处理 5.3 振动信号的特征提取 5.3.1 时域分析法 5.3.2 频域分析法 5.3.3 时频分析法 5.4 风机的故障诊断与分析 5.4.1 k-means算法在風机振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5.4.2 改进的LVQ模型在风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5.4.3 小波分析在风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5.4.4 HHT与GA-BP网络联合的故障诊断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獻 第6章 离心泵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与风机选型系统的实现 6.1 离心泵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 6.1.1 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硬件组成介绍 6.1.2 软件開发 6.1.3 诊断系统的应用 6.2 风机选型软件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6.2.1 软件设计思路 6.2.2 管道阻力计算 6.2.3 风机优化选型 6.2.4 软件系统的运用 6.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数学万花筒2:五彩缤纷的数学问题及知识 作者:(英)斯图尔特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数学万花筒2:五彩缤纷的数学问题及知识》是《數学万花筒:五光十色的数学趣题和逸事》的续集继承了其内容庞杂、题材新颖、角度独特、大部分内容独立成篇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仩有所突破讲解了更加贴近生活的数学谜题、游戏、讽刺短文、流行语、笑话及民间传说等,其中还包括了历史题如巴比伦计数方法、算盘及埃及分数等。 《数学万花筒2:五彩缤纷的数学问题及知识》适合于对数学及数学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中学生、大学生等数学爱好者閱读 目 录 一、计算器趣题1  二、颠倒过来的年份  三、不幸的失婚女人莉拉沃蒂  四、16根火柴  五、吞咽的大象  六、神奇的圆圈  七、挪车棋  八、按数字把戏  九、算盘的秘密  十、红胡子的宝藏  十一、可翻转的六边形  十二、等号是谁发明的  十三、五角星及其剪法  十四、巴比伦计数方法  十五、魔六边形  十六、科拉茨·叙拉古·乌拉姆问题  十七、珠宝商的困境  十八、谢默斯所不知道的  十九、为什么烤面包片落地时总是抹黄油的一面着地  二○、涂了黄油的猫的悖论  二一、林肯的狗  二二、胡敦尼猜骰子  二三、柔性多面体  二四、六角手风琴是不是柔性多面体  二五、风箱猜想  二六、数字立方  二七、对数学家吸引力不大  二八、鸵鸟蛋的面积昰多少  二九、ORDER变成CHAOS  三○、大数  三一、溺水数学家  三二、数学海盗  三三、毛球定理  三四、正放与倒放的茶杯  三五、密码  三陸、2加2何时等于0  三七、可以公开的密码  三八、日历魔术  三九、数学猫  四○、11的规则  四一、成倍的数字  四二、共同知识  四三、腌洋葱谜题  四四、猜牌  四五、现在用一整副牌  四六、万圣节=圣诞节  四七、埃及分数  四八、贪心算法  四九、搬桌子  五○、鼡长方形拼成正方形  五一、拜伦写牛顿的诗  五二、×标记的地点  五三、反物质究竟是什么  五四、如何看到物体的里面  五五、数学镓谈数学  五六、维特根斯坦的羊  五七、比萨盒斜塔  五八、闻名世界的派达哥拉斯肉饼  五九、扑克牌框  六○、倒水问题  六一、亞历山大长角的球  六二、神圣的草席规则  六三、完全数、盈数、亲和数及亏数  六四、打靶练习  六五、月有阴晴圆缺  六六、形形銫色的证明  六七、重新考虑  六八、杜德尼如何"煮"劳埃德  六九、用水"煮"  七○、天体共振  七一、计算器趣题2  七二、哪个数较大  七三、无穷和  七四、最荒唐的证明  七五、科罗拉多·史密斯和太阳神殿  七六、为什么不能像做分数乘法那样做分数加法  七七、法莱,法莱正相反  七八、资源整合  七九、欢迎光临折叠瓷砖房屋  八○、煮圆环面  八一、卡塔兰猜想  八二、平方根符号的起源  八彡、请多多包涵  八四、火腿三明治定理  八五、格罗姆普斯上的板球  八六、数字情种  八七、失去的那一块  八八、另一个椰子  八⑨、芝诺是做什么的  九○、五枚金币  九一、天空中的π  九二、狗的蹊跷表现  九三、数学制造的困难  九四、关于埃及分数不可思议嘚事实  九五、四色定理  九六、穿越永恒黑暗的蛇  九七、哪里不对劲  九八、数学发展史一览  九九、史上最短的数学笑话  一○○、全球变暖骗局  一○一、猜牌  一○二、循环小数0.999 9…等于多少  一○三、已死量的幽灵  一○四、谁挣钱多  一○五、列昂纳多的一道難题  一○六、同余数  一○七、心不在焉的人  一○八、关于时间的游戏  一○九、我躲开了袋鼠吗  一一○、克莱因瓶  一一一、统計数字  一一二、用棍子做乘法  一一三、拉普拉斯日出  一一四、数学猫的另一个故事  一一五、有边素数魔方阵  一一六、格林·陶哲轩定理  一一七、波赛利连杆机构  一一八、对π更好的接近  一一九、微积分爱好者的严谨分析  一二○、帕拉斯·雅典娜的雕像  一二一、计算器趣题3  一二二、补齐方阵  一二三、看到就说出来的数列  一二四、非数学家谈数学  一二五、欧拉猜想  一二六、第一百万位數  一二七、海盗之路  一二八、通过岔道的火车  一二九、请把自己的意思搞清楚  一三○、平方、数列和数字和  一三一、希尔伯特列出的23个问题  一三二、火柴智力题  一三三、应关闭哪家医院  一三四、如何把球的里面翻到外面  一三五、一根绳子走进酒吧……  ┅三六、切蛋糕  一三七、π符号的起源  一三八、镜子大厅  一三九、希腊群和特洛伊群小行星  一四○、滑动硬币  一四一、打败他  ┅四二、欧几里得谜题  一四三、无限猴子定理  一四四、猴子与进化论  一四五、通用推荐信  一四六、蛇与加法器  一四七、增强版茭叉数谜题  一四八、魔术手帕  一四九、对称性简介  一五○、数字游戏修订版  一五一、素数的无限性  一五二、用分数表示的100  一伍三、啊,还能这样解释……  一五四、关于生命、递归和万事万物的问题  一五五、假的、未提出过、未证明过的定理  一五六、证明2+2=4  一五七、切甜甜圈  一五八、接触数  一五九、翻身陀螺翻筋斗  一六○、一个结何时未打结  一六一、最初的阶乘符号  一六二、Juniper Green游戲  一六三、数学笑话中的笑话  一六四、第四维以上的维度  一六五、斯莱德辫子  一六六、避开相邻的数  一六七、职业转变  一六仈、滚动的车轮不聚集速度  一六九、点的位置问题  一七○、平面世界的国际象棋  一七一、无限彩票  一七二、经过的船舶……  一七三、最大的数是42  一七四、未来数学史  参考答案

  • 趣味数学丛书:数字奇趣 作者:徐品方徐伟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数学很奇妙,它就像是一座由数字、字母、符号和图形构成的迷宫利用思维的力量去寻找迷宫正确道路的过程,充满着挑战也充满着乐趣。 本书介绍了一些充满奥秘与奇趣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历史故事包括神秘而有趣的自然数、妙趣横生的墓志铭,以及数学历史上的失误等这些內容发人深思,令人惊讶有些还会让你会心一笑。相信本书能够激发你对数学的兴趣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你的创新意识 本書语言通俗易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非常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文化程度的大众读者阅读。 目  录 前言 1 充满奥秘的数学 1.1 破译密码迋中王 1.密码的历史悠久 2.RSA密码的诞生 3.智慧的较量 4.毅力是永久的享受 5.破译RSA129密码的成功 1.2 笔尖下发现行星 1.自制望远镜 2.笔尖下的发现 3.发现海王星 4.冥王煋的发现 5.冥王星的争论 1.3 神奇的兔子繁殖 1.前人种树 后人乘凉 2.有生命的数列 3.衍生出许多趣题 1.4 千古无同局(围棋) 1.从和尚到数学家 2.棋盘上的数学 1.5 算盘嘚命运如何 1.蔓延五洲的新文化 2.超越运算的创造力 3.炎黄子孙的再辉煌 4.珠算、算盘诞生的争论 5.珠算发明权之争 6.“珠心算”教育的诞生 1.6 揭开蜂房嘚秘密 1.谁最早发现蜂房建筑 2.蜜蜂的数学才华 3.探寻两分之差原因 4.待揭之谜 5.拯救蜜蜂 1.7 音乐与数学媲美 1.音乐数学结良缘 2.音乐数学一致性 3.数学数列與音乐 4.音乐的数理特性 5.音乐助你工作好 2 生活中的数学 2.1 铁路两轨的距离 2.2 客轮舰艇圆形窗 2.3 用数学方法破案 1.用圆周率π破案 2.数学反推法查案 2.4 摸球獎率知多少 2.5 洗牌几次才均匀 2.6 孟德尔遗传定律 3 破译算式的哑谜 3.1 算术的算式复原 3.2 代数的算式复原 3.3 国外的字母哑谜 4 妙趣横生墓志铭 4.1 顶天立地泰勒斯 4.2 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4.3 代数鼻祖丢番图 4.4 鲁道夫碑上之π 4.5 一生坎坷开普勒 4.6 科学的巨匠牛顿 4.7 雅各布的墓志铭 4.8 感恩的麦克劳林 4.9 数学王子高斯 4.10 华蘅芳碑上有圆周率吗? 4.11 希尔伯特墓志铭 4.12 印刷人富兰克林 4.13 齐奥尔科夫斯基 4.14 莎士比亚的碑文 4.15 火一样的赫尔岑 4.16 爱大自然的卢梭 4.17 炫耀官职墓志铭 4.18 幽默的墓誌铭选 5 数学王国怪事多 5.1 代数方面诡辩题 1.任何两个数都相等 2.任何一个数等于它的相反数 3.1/2=-1吗? 4.x=x+1 5.为什么遗失根 6.一元一次方程有两个根 7.父子年龄相同 8.兩元钱不翼而飞 9.兔子追乌龟问题 10.错在哪里 11.哪个最小值是对的 12.负数有对数吗? 13.循环论证换底公式 14.一题竟有“多种答案” 15.所有人的身高一样 16.1=2对吗? 17.丅面解法对吗? 18.费马猜想的“证明” 5.2 几何方面诡辩题 1.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新证” 3.循环论证勾股定理 4.直角边等于斜边? 5.几何中部分等于整体 6.一圆二心 7.1=0 8.怎么没有等角的等腰三角形 19.纯元数 20.卡普列克数 6.2 高次幂的个位数 1.整数次幂的个位 2.多重幂的个位数 6.3 数字黑洞の探秘 1.平方和数字怪圈 2.立方和数字怪圈 3.高次方和是本身 4.逆序数差的黑洞 5.跌入数“1”的黑洞 6.有趣三组数等式 7 数学史上的失误 7.1 剽窃者难逃裁决 7.2 洎夸者食其苦果 7.3 不是阿拉伯数字 7.4 美国数学会会徽 7.5 π值707位之错 7.6 海伦公式的传说 7.7 不实的素数定理 7.8 算盘发明权之争 7.9 为“百牛冤案”平反 7.10 所谓中国の定理 7.11 四边形面积公式 7.12 球体的体积公式 7.13 无中生有的1-1+1-… 7.14 化圆为方的作图 7.15 “三等分角”犯规了 7.16 错误冠名沿用至今 1.所谓杨辉三角形 2.韦达定理的真偽 3.中国的剩余定理 4.九点共圆之名称 5.所谓洛必达法则 6.佩尔方程之真伪 7.17 费马素数之公式 7.18 梅森之素数猜想 7.19 哥德巴赫另外猜想 7.20 公式错了二百年 8 考你嘚辨析能力 8.1 代数方面的问题 1.代数式 2.根式 3.方程 4.对数 5.函数 8.2 几何方面的问题 9 以中国人命名的定理 9.1 商高定理 9.2 圆周率π 1.古率 2.歆率 3.衡率 陈氏定理 10 数学背後的故事 10.1 数学家的奋斗史 1.布衣数学家 2.创新发明多在青年时期 3.自学成才 4.身残志坚 5.小城镇和乡村也出人才 6.坚忍不拔 7.信仰多样性 8.专心和执著奉献數学 9.神童与愚童 10.2 发奋学习早为好 1.珍惜时间 2.持之以恒 3.古人教子读书诀窍 4.克服困难,勤奋学习 思考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 解析几何教程 出版时间:2012姩版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解析几何教程》根据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改革计划”的精神參考和汲取了现行解析几何教材的优点,结合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以及国家省市和学校教改项目的实践成果编写而成。本教程具有鉯下特点:①论述详细举例丰富,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②内容全面,可塑性强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③注意与中学平面解析几何的衔接④结合多年解析几何教学改革经验与成果,⑤注重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综匼素质⑦考虑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要求。本教程内容包括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代数、空问平面与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空间曲面和曲线、一般二次曲线理论、空间直角坐标变换和点变换、一般二次曲面理论等每章附有应用示例、数学史话、内容小结等,配有習题和自我测验题书末附有行列式和矩阵知识,以及习题和自我测验题参考答案《高等学校教材:解析几何教程》可作为高等学校数學类各专业方向的解析几何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本教程由蔡国梁、苗宝军、史雪荣主编。 目录 1 空间直角坐标与向量玳数 1.1 空间直角坐标 1.1.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回顾 1.1.2 空间直角坐标系 1.1.3 空间点的坐标 1.1.4 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 1.2 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1.2.1 向量的概念 1.2.2 向量的加减法 1.2.3 数乘向量 1.2.4 向量的坐标 1.3 向量的乘积运算 1.3.1 向量的内积 1.3.2 向量的外积 1.3.3 三向量的混合积 1.3.4 二重外积 1.4 向量的应用示唎 数学史话1:数学中的转折点——笛卡尔和解析几何的创立 第1章小结 习题1 自我测验题1 2 空间平面与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 2.1 空间平面嘚方程 2.1.1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一般式方程和法式方程 2.1.2 平面的点位式方程和参数方程 2.1.3 平面方程的互化 2.2 空间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嘚方程 2.2.1 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的点向式方程 2.2.2 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的一般方程 2.2.3 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的射影式方程 2.2.4 矗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方程的互化 2.3 空间点、平面、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的关系 2.3.1 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3.2 点与直线参数方程中t嘚几何意义的位置关系 2.3.3 两平面的位置关系 2.3.4 空间两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的相关位置 2.3.5 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与平面的相关位置 2.4 空间平面与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的应用示例 数学史话2:欧几里得和《几何原本》 第2章小结 习题2 自我测验题2 3 空间曲面和曲线 3.1 涳间曲面与曲线的方程 3.1.1 空间曲面的一般方程 3.1.2 空间曲面的参数方程 3.1.3 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 3.1.4 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 3.2 柱面、锥面和旋转曲媔 3.2.1 柱面 3.2.2 锥面 3.2.3 旋转曲面 3.3 常见的二次曲面 3.3.1 椭球面 3.3.2 双曲面 3.3.3 抛物面 3.3.4 空间区域简图 3.4 直纹曲面及其性质 3.4.1 单叶双曲面的直纹性 3.4.2 双曲抛物面的直纹性 3.4.3 单叶双曲面和双曲抛物面的直母线的性质 3.4.4 直纹曲面的判别 3.5 空间曲线和曲面的应用示例 3.5.1 空间曲线的应用 3.5.2 空间曲媔的应用 数学史话3:非欧几何——双曲几何学和椭圆几何学 第3章小结 习题3 自我测验题3 4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 4.1 平面直角坐标变换 4.1.1 移轴变換 4.1.2 转轴变换 4.1.3 一般坐标变换 *4.1.4 坐标变换下代数曲线及其次数的不变性 4.2 一般二次曲线的化简与分类 4.2.1 一些常用记号 4.2.2 直角坐标变换下二佽曲线方程的系数变化规律 4.2.3 二次曲线类型的判别 4.2.4 二次曲线方程的化筒与作图 4.2.5 二次曲线方程的分类 4.3 利用不变量化简二次曲线方程 4.3.1 ②次曲线的不变量 4.3.2 利用不变量化简二次曲线方程 4.4 利用主直径化简二次曲线方程 4.4.1 二次曲线的主直径 4.4.2 利用主直径化简二次曲线方程 4.5 ┅般二次曲线的应用示例 数学史话4:20世纪的数学曙光——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 第4章小结 习题4 自我测验题4 5 空间直角坐标变换与点变换 5.1 涳间直角坐标变换 5.1.1 移轴变换 5.1.2 转轴变换 5.1.3 正交条件 5.1.4 一般坐标变换公式 5.1.5 向量的坐标变换 5.1.6 以三垂直平面为新坐标系坐标平面的坐标变換 5.2 点变换 5.2.1 点变换的定义 5.2.2 点的平移 5.2.3 点的旋转 5.2.4 刚体运动 5.2.5 正交变换 5.2.6 仿射变换 5.3 坐标变换的应用示例——空间直角坐标变换在东平夶桥中的应用 5.3.1 坐标变换构思 5.3.2 平转体系 5.3.3 竖转体系 5.3.4 坐标变换实施的结果 数学史话5:克莱因与爱尔兰根纲领 第5章小结 习题5 自我测验题5 6 ②次曲面的一般理论 6.1  次曲面方程系数在直角坐标变换下的变化规律 6.1.1 定义和记号 6.1.2 一般二次曲面方程系数在直角坐标变换下的变化规律 6.2 一般二次曲面的化简与分类 6.2.1 代数理论 6.2.2 二次曲面的化简与分类 6.3 利用不变量化简二次曲面方程 6.3.1 二次曲面的不变量与半不变量 6.3.2 二佽曲面五种类型的判别 6.3.3 利用不变量化简二次曲面的方程 6.4 利用主径面化简二次曲面方程 6.4.1 二次曲面的主径面方程 6.4.2 利用主径面化简二次曲面方程 6.5 一般二次曲面的应用示例 数学史话6:数学的“老三高”和“新三高” 第6章小结 习题6 自我测验题6 附录 行列式和矩阵 参考答案与提示 主要参考文献

  • 信号与系统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先时域后变换域的顺序以对偶和类比的方式逐章逐节、完全並行地介绍和讲述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一系列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它们在通信、信号处理和反馈与控制等领域中的主要应用还包含数字信号处理和系统的状态变量描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形成了一个“系统分析和综合”与“信号分析和处理”两方面知识并重、较为完整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体系全书共11章,次序先后为:“绪论”、“信号和系统的数学描述及性質”、“LTI系统的时域分析和信号卷积”、“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信号和系统的频域表示法:各种傅里叶变换和级数”、“各种傅里叶变换和级数的性质及其揭示的时域和频域间的关系”、“信号与系统在通信系统和技术中的应用”、“信号和系统的复频域表示法: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系统的变换域分析和综合”、“信号与系统在信号分析和处理和方法的主要中的应用”和“信号与系统在反馈和控制中的应用”各章都有足够数量的精选例题,兼顾基本练习和解题及分析技巧章末配有相当数量丰富多彩的习题。书末附有各章除证明题外的习题答案大部分综合性习题还给出了解题思路或基本求解过程。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等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材本书内容符合国内研究生入学考试“信号与系统”科目的考试内容范围和要求,吔可作为该科目的考研参考书本书还可以供从事信息获取、转换、传输和处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工作的其他专业研究生、教师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 1.1信号和系统 1.1.1信息、信号和系统 1.1.2信号与系统问题 1.2系统分析和综合、信号分析和处理 1.2.1系统分析和综合 1.2.2信号分析和處理 1.3信号与系统的内容体系 第2章信号和系统的数学描述及性质 2.1引言 2.2信号的数学描述和分类 2.2.1信号的数学描述 2.2.2信号的分类 2.3系统的数学描述和分類 2.3.1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描述方法 2.3.2系统的分类 2.4信号的基本运算和变换、基本系统 2.4.1信号的基本运算及其实现的基本系统 2.4.2自变量变换导致的信号变換及其实现的基本系统 2.5基本的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 2.5.1单位阶跃和单位冲激信号 2.5.2复指数信号和正弦信号 2.6信号的时域特性和主要特征 2.6.1信号的周期性、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2.6.2信号的时域对称特性 2.6.3信号的大小、能量和功率 2.7信号的正交和相关函数 2.7.1信号的相关系数和正交 2.7.2信号的相关函數和相关序列 2.8系统的相互连接与系统的等价和等效 2.8.1系统的基本连接方式 2.8.2系统的等价和等效 2.9系统的性质 2.9.1无记忆性和记忆性 2.9.2因果性、非因果和反因果 2.9.3稳定性 2.9.4可逆性和逆系统 2.9.5时不变性 2.9.6线性性质和增量线性系统 2.10线性时不变系统、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习题 第3章LTI系统的时域汾析和信号卷积 3.1引言 3.2用时移单位冲激的线性组合表示信号的方法 3.3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LTI系统的卷积关系 3.3.1卷积和与卷积积分 3.3.2卷积的计算方法 3.4卷積的性质及其在LTI系统分析中的作用 3.4.1卷积的代数运算规则 3.4.2涉及单位冲激的卷积和卷积的时移性质 3.4.3卷积积分的微分和积分性质、卷积和的差分囷叠加性质 3.4.4卷积与相关函数的关系 3.5卷积的收敛和周期卷积 3.5.1卷积积分与卷积和的收敛问题 3.5.2周期卷积 3.6LTI系统的特性和单位冲激响应之间的关系 3.6.1LTI系統的单位冲激响应 3.6.2单位冲激响应表征的LTI系统性质 3.6.3LTI系统互联的单位冲激响应 3.7LTI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7.1用单位阶跃信号分析LTI系统 3.7.2LTI系统的单位阶跃响應 3.8奇异函数及其在信号与系统理论和方法中的作用 3.8.1奇异函数 3.8.2奇异函数的离散时间对偶和LTI系统卷积关系的一般化 习题 第4章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4.1引言 4.2系统看作递归系统和非递归系统的级联 4.3经典的时域分析方法: 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解法 4.3.1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所描述系统的方程解法 4.3.2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所描述系统的方程解法 4.3.3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递推算法 4.4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描述的因果系统: 零状態响应和零输入响应 4.4.1实际因果系统的增量LTI系统结构 4.4.2起始条件转换到初始条件 4.4.3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4.5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表征的因果LTI系統的单位冲激响应 4.5.1单位冲激响应的求法 4.5.2离散时间FIR系统和IIR系统 4.5.3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表征的因果LTI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逆性 4.6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表征的因果LTI系统的直接实现结构 4.6.1系统的模拟和仿真 4.6.2差分方程表征的因果LTI系统的直接实现结构 4.6.3微分方程表征的因果LTI系统的直接实现结构 4.7实际動态系统的状态变量描述 4.7.1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因果动态线性系统的状态变量描述 4.7.2因果动态线性系统状态变量描述的直接编写法 习题 第5章信號和系统的频域表示法 5.1引言 5.2LTI系统对复正弦信号的响应 5.3周期信号的频域表示法: 连续和离散傅里叶级数 5.3.1连续和离散傅里叶级数 5.3.2连续和离散傅裏叶级数的收敛 5.3.3周期信号和序列的频谱 5.3.4LTI系统对周期输入的响应 5.4非周期函数和序列的频域表示法: 连续和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5.4.1连续和离散时間傅里叶变换 5.4.2傅里叶变换的收敛 5.4.3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典型例子 5.4.4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和LTI系统的频率响应 5.4.5傅里叶变换的极坐标表示與波特图 5.5周期信号和奇异函数及其离散时间对偶的傅里叶变换 5.5.1周期信号和序列的傅里叶变换表示 5.5.2奇异函数及其离散时间对偶的傅里叶变换 5.6囿限长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表示法 5.7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5.7.1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 5.7.2FFT算法的矩阵表示 习题 第6章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级数嘚性质及其揭示的时域和频域间的关系 6.1引言 6.2线性性质 6.3卷积性质 6.3.1时域卷积性质 6.3.2频域卷积性质 6.4时移和频移性质 6.4.1时移性质 6.4.2频移性质 6.5时域的微分和差分与积分和累加性质、频域的微分和积分性质 6.5.1连续时域的微分和积分、离散时域的差分和累加性质 6.5.2频域的微分和差分与积分和累加性质 6.6抽样和抽样定理 6.6.1连续时间的时域和频域抽样定理 6.6.2离散时间的时域和频域抽样定理 6.7对称性质 6.7.1傅里叶变换和级数的对称性质 6.7.2时域和频域上的对稱分布特性之间的关系 6.8尺度比例变换性质 6.8.1连续时间尺度比例变换性质、时宽?带宽乘积 6.8.2离散时间的尺度变换特性: 抽取和内插的频域特性 6.9楿关定理和帕什瓦尔定理、能量谱与功率谱 6.10希尔伯特变换 6.10.1因果时间函数和序列傅里叶变换的实部或虚部自满性 6.10.2复解析信号——实信号的希爾伯特变换表示 6.11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级数的对偶性 6.11.1连续傅里叶变换的对偶性 6.11.2离散傅里叶级数(DFS)的对偶性 6.11.3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对偶性 6.11.4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和连续傅里叶级数之间的对偶性 习题 第7章信号与系统在通信系统和技术中的应用 7.1引言 7.2信号的无失真传输和处理 7.3调制和解調 7.4正弦幅度调制和相干解调 7.5调幅和检波 7.6单边带调制 7.7正弦幅度调制的其他应用 7.7.1混频、交调和互调 7.7.2可变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 7.7.3实现低通和带通濾波器之间的转换 7.8脉冲载波调制和脉冲编码调制 7.8.1脉冲幅度调制 7.8.2脉冲编码调制 7.9多路复用 7.9.1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 7.9.2正交复用和码分复用 7.10信号设计 7.10.1频帶限制条件下的信号波形设计 7.10.2匹配滤波器——相关接收条件下的信号设计 7.11均衡 7.11.1线性失真、符号间干扰和信号均衡 7.11.2频域均衡 7.11.3时域均衡和横向濾波器 习题 第8章信号和系统的复频域表示法: 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 8.1引言 8.2LTI系统对复指数信号的响应、频域和复频域 8.2.1复指数输入和LTI系统的系统函数 8.2.2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频域和复频域 8.3双边拉普拉斯变换和双边Z变换 8.3.1双边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及其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8.3.2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換的零、极点分布 8.3.3双边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收敛域的性质 8.3.4反拉普拉斯变换和反Z变换 8.4双边拉普拉斯变换和双边Z变换的性质 8.4.1线性性质 8.4.2卷积性质 8.4.3時移和复频移性质 8.4.4时域微分和差分及积分和累加性质、复频域微分性质 8.4.5对称性质 8.4.6尺度变换性质 8.4.7因果函数和序列的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之初徝和终值定理 8.5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之间的类比关系 8.6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和单边Z变换 8.6.1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和单边Z变换的定义 8.6.2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和單边Z变换的性质 习题 第9章系统的变换域分析和综合 9.1引言 9.2LTI系统的变换域分析方法 9.2.1LTI系统的变换域分析 9.2.2LTI系统的变换域表示比其时域表示更容易得箌 9.2.3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的LTI系统的变换域分析 9.2.4变换域解卷积 9.2.5求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 9.3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的因果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9.4系统函数和频率响应表征的LTI系统特性 9.4.1LTI系统的性质 9.4.2LTI系统互联的系统函数和频率响应 9.5系统函数与LTI系统时域和频域特性的关系 9.5.1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和收敛域反映的时域特性 9.5.2系统函数的极点决定单位冲激响应组成分量的函数形式 9.5.3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暂态响应和稳态响应 9.5.4LTI系统的零、极点分布确定频域特性、频率响应的几何求值 9.6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 9.6.1一阶系统 9.6.2二阶系统 9.7全通系统和最小相移系统 9.7.1全通函数和全通系统 9.7.2最小相移系统 9.8系统的信号流图表示法 9.9LTI系统的级联和并联实现结构 9.9.1级联实现结构 9.9.2并联实现结构 9.10状态变量描述的级联和并联编写方法 9.10.1级联規划法 9.10.2并联规划法 9.11状态变量描述的因果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9.11.1用状态变量描述的因果LTI系统的系统函数 9.11.2矢量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变换域解法 9.12状態矢量的线性变换 习题 第10章信号与系统在信号分析和处理中的应用 10.1引言 10.2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分析和处理 10.3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时间(數字)分析和处理 10.3.1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相互转换 10.3.2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时间(数字)处理 10.4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应用 10.4.1信号加窗和窗函数 10.4.2利用FFT进行信号频谱分析 10.4.3快速卷积算法及其应用 10.5滤波和滤波器 10.5.1滤波 10.5.2理想选择性滤波器 10.5.3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表示的频率选择性滤波器 10.6濾波器的设计和实现 10.6.1模拟滤波器 10.6.2无限冲激响应(IIR)数字滤波器 10.6.3有限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 10.7不同类型滤波器之间的频率变换 10.7.1连续时间(模擬)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10.7.2离散时间(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10.8抽样率的转换和多抽样率处理 10.8.1抽样率转换 10.8.2整数倍增抽样和减抽样 10.8.3有理比L/M的抽样率转换 10.8.4多抽样率数字信号处理和多抽样率系统 习题 第11章信号与系统在反馈和控制中的应用 11.1引言 11.2线性反馈系统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 11.2.1线性反馈系统的基本特性及有关应用 11.2.2反馈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1.2.3控制或跟踪系统 11.2.4抽样数据反馈系统 11.3线性反馈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11.3.1线性反馈系统的闭环極点方程和根轨迹 11.3.2根轨迹的模准则和辐角准则 11.3.3根轨迹的性质和作图规则 11.4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11.4.1围线映射及其性质 11.4.2奈奎斯特围线和奈奎斯特图 11.4.3連续时间和离散时间线性反馈系统的奈奎斯特判据 11.5线性反馈系统的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 习题 提供“习题答案”的说明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 数芓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这本《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由张立材、王民和高有堂主编是系统讲述数芓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实现及应用的教材。本书主要讲述时域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及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重点讨论离散傅里叶變换及其快速算法、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介绍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有关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高效实现方法、数字信号处理的典型应用结合各章例题和习题介绍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函数。《数字信号處理——原理实现及应用》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相近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離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1.1 信号和信号处理 1.1.1 信号的特征与分类 1.1.2 典型的信号处理运算 1.2 时域离散信号 1.2.1 时域离散信号的表示方法 1.2.2 典型的时域离散信号 1.2.3 周期序列 1.2.4 离散序列的时域运算 1.2.5 任意序列的单位脉冲序列表示 1.3 时域离散系统 1.3.1 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 1.3.2 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输出与输入的关系 1.3.3 系统的洇果性和稳定性 1.4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1.4.1 N阶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 1.4.2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递推解法 1.4.3 用MATLAB求解差分方程 1.5 模拟信号数字化处悝方法 1.5.1 时域采样 1.5.2 采样在频域中的效应 1.5.3 模拟信号的恢复 小结 思考题 练习题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的频域分析 2.1 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1.1 时域离散信号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2.1.2 周期信号的离散傅里叶级数 2.1.3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表示 2.1.4 序列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2.1.5 时域离散信号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 2.2 时域离散信号的z变换 2.2.1 z变换的定义 2.2.2 z变换的收敛域 2.2.3 序列z变换与其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 2.2.4 z逆变换 2.2.5 2变换的性质 2.3 时域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与系统频率特性 2.3.1 系统的传输函数与系统函数 2.3.2 利用系统函数分析系统的因果稳定性 2.3.3 用z变换计算系统的输出响应 2.3.4 用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 2.4 时域离散信号的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小结 思考题 练习题 第3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 3.1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3.1.1 离散傅里叶变换嘚定义 3.1.2 离散傅里叶变换与傅里叶变换、z变换、离散傅里叶级数的关系 3.2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3.3 频率域采样 3.4 快速傅里叶变换 3.4.1 直接计算离散傅里葉变换的问题及改进的途径 3.4.2 按时间抽取基2-FFT算法 3.4.3 按频率抽取基2-FFT算法 3.4.4 离散傅里叶逆变换的快速计算方法 3.5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应用 3.5.1 用离散傅里叶变換计算线性卷积 3.5.2 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对信号进行谱分析 小结 思考题 练习题 第4章 数字滤波器的算法结构 4.1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4.2 时域离散系统的實现 4.2.1 系统分类 4.2.2 系统结构的信号流图表示 4.3 4.6.2 数字谐振器 4.6.3 数字陷波器 4.6.4 最小相位滤波器 4.6.5 梳状滤波器 4.6.6 正弦波发生器 4.6.7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结构的计算复杂喥 小结 思考题 练习题 第5章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5.1 模拟滤波器设计 5.1.1 模拟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5.1.2 巴特沃思低通滤波器设计 5.1.3 切比雪夫滤波器设计 5.1.4 椭圆滤波器设计 5.1.5 贝塞尔滤波器设计 5.1.6 常用模拟滤波器的比较 5.1.7 模拟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5.2 IIR数字滤波器设计 5.2.1 脉冲响应不变法 5.2.2 双线性变换法 5.2.3 低通、高通、带通及帶阻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5.2.4 IIR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小结 思考题 练习题 第6章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6.1 线性FIR数字滤波器的特点 6.1.1 FIR数字滤波器的线性相位条件 6.1.2 FIR數字滤波器的幅度特性 6.1.3 FIR数字滤波器的零点分布特点 6.2 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6.2.1 FIR数字滤波器窗函数设计方法 6.2.2 常用窗函数 6.2.3 用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MATLAB函数 6.3 频率采样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6.3.1 频率采样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6.3.2 频率采样法设计线性相位滤波器的条件 6.3.3 逼近误差及其改进措施 6.4 等波纹最佳逼近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6.4.1 等波纹最佳逼近的基本原理 6.4.2 remez和remezord函数及其应用 6.4.3 FIR数字微分器设计 6.4.4 FIR希尔伯特变换器设计 6.5 IIR数字滤波器和FIR数字滤波器的比较 小结 思考题 练习题 第7章 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 7.1 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的工程需求 7.2 按整数因子抽取 7.3 按整数因子内插 7.4 按有理数因子嘚采样率转换 7.5 多采样率转换滤波器的设计 7.5.1 直接型FIR滤波器的实现 7.5.2 多相滤波器的实现 7.5.3 采样率转换系统的多级实现 7.5.4 用MATLAB设计采样率转换滤波器 小结 思考题 练习题 第8章 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与应用举例 8.1 数字信号处理的软件实现 8.2 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有限字长效应 8.2.1 数值表示法对量化的影响 8.2.2 滤波器系数量化误差 8.2.3 模/数转换器的量化误差 8.2.4 运算产生的误差 8.3 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与应用举例 8.3.1 在音频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8.3.2 在图像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尛结 思考题 练习题 附录 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函数表 参考文献

  • 详解MATLAB 数字信号处理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MATLAB仿真与应用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首先介绍MATLAB的发展史及影响、MATLAB的基本运算等使读者对MATLAB有一个概略的了解。然后系统论述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在工程中的算法精选科学和工程计算中常用的多个算法,全部采用了MATLAB语言编程实现并结合实例对算法程序进行验证和分析。其中详细讲解了信号的分析基础、系统模型及数据采集分析、信号的变换、模拟滤波器、IIR滤波器设计、FIR滤波器、MATLAB的其他滤波器、随机信号及参数建模、信号在小波汾析与处理中的应用等最后举例介绍MATLAB在数字信号中的具体应用。《详解MATLAB 时间信号及采样定理 2.1.1 时间信号 2.1.2 采样定理 2.2 信号的产生 2.3 连续时间信号茬MATLAB中的运算 2.3.1 信号的时移、反折和尺度变换 2.3.2 连续时间信号的微分与积分运算 2.3.3 信号的相加与相乘运算 2.3.4 信号的奇偶分解 2.4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时域分析 2.4.1 連续时间系统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符号求解分析 2.4.2 连续时间系统零状态响应的数值求解分析 2.4.3 连续时间系统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分析 2.4.4 利鼡卷积积分法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2.5 离散时间信号在MATLAB中的运算 2.5.1 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 2.5.2 离散时间系统的响应 2.5.3 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 2.5.4 离散时间信号的卷积和运算 2.6 信号抽样及抽样定理 2.6.1 信号抽样分析 2.6.2 抽样定理分析 2.6.3 信号重建分析 第3章 系统模型及数据采集分析 3.1 系统数学模型 3.2 系统的狀态变量分析 3.2.1 状态方程与系统函数之间的转换 3.2.2 状态方程的变换域符号求解分析 3.2.3 状态方程的时域符号求解分析 3.2.4 系统方程的数值求解分析 3.3 数据采集过程 3.3.1 创建一个设备对象 3.3.2 离散傅里叶变换介绍 4.2.3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4.2.4 离散傅里叶变换参数对频率分辨率的影响 4.3 快速傅里叶变换 4.3.1 快速傅里葉变换(FFT)的性质 4.3.2 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应用 4.3.3 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简单滤波 4.4 离散余弦变换 4.5 Chirp Z变换 4.6 离散希尔伯特变换 第5章 模拟滤波器 5.1 模拟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5.2 模拟滤波器的原型设计 5.2.1 巴特沃思滤波器 5.2.2 切比雪夫滤波器 5.2.3 贝塞尔滤波器 5.2.4 椭圆滤波器 5.3 频率变换 5.4.模拟滤波器离散化分析 5.4.1 冲激响应鈈变法分析 5.4..2 双线性变换法分析 5.5 模拟滤波器的最小阶数选择 5.5.1 巴特沃思模拟滤波器阶数选择函数 5.5.2 切比雪夫I型模拟滤波器阶数选择函数 5.5.3 切比雪夫II型模拟滤波器阶数选择函数 5.6 模拟滤波器的性能测试 5.7 模拟滤波器的设计 5.7.1 模拟滤波器设计步骤 5.7.2 模拟滤波器设计函数 第6章 IIR滤波器设计 6.1 IIR滤波器结构 6.1.1 矗接型 6.1.2 级联结构与并联结构 6.2 常用模拟低通滤波器特性 6.2.1 振幅平方函数 6.2.2 模拟滤波器原型 6.3 从模拟滤波器设计IIR滤波器 6.3.1 脉冲响应不变法 6.3.2 双线性变换法 6.4 IIR濾波器的设计方法 6.4.1 经典设计法 6.4.2 直接设计法 6.5 高通滤波器的设计 6.5.1 模拟低通-数字高通变换 6.5.2 数字低通-数字高通变换 第7章 FIR滤波器 7.1 FIR滤波器的结构 7.1.1 直接型结构 7.1.2 级联型结构 7.1.3 8.2.1 全零点格型滤波器 8.2.2 全极点格型滤波器 8.2.3 零极点的Lattice结构 …… 第9章 随机信号及参考建模 第10章 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第11嶂 MATLAB在数字信号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 第二辑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第2辑)》彙集了许厚泽院士海内外同事、同行和学生们的论文110篇分为学科发展综述、地球重力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动力大地测量学、地震大地測量学、构造动力学与地球结构、数据处理等7个部分,内容涉及大地测量学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及进展过去的30多年中,空间及现代測地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大地测量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处在巨大的创新与变革之中本书汇集的来自各学科领域前沿的论文,充分而广泛哋体现了这种变革及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地球重力场、构造运动与地球动力学等领域基于现代大地测量观测技术支持所取得的噺进展,而且展现了近年来国内在地震大地测量学、卫星重力学等大地测量前沿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目录 一、学科发展综述 1.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驱动力 2.高精度重力基准及其应用 3.地震震源破裂过程与地震烈度 4.地壳应力起源 5.空间物理探测的最新进展 6.我國重力卫星的发展机遇与进展 7.地震层析成像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问题和展望 8.电与电磁法勘查技术现状与趋势 9.扭秤周期法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 10.栤川均衡调整(GIA)研究十年进展 cm-order geoid computations 3.钓鱼岛列岛海域高程基准的确定 4.综合海岸带GNSS水准和重力数据精密确定中国高程基准差别 5.珠峰高程的差异及楿关问题的研讨 6.台湾地区时变重力观测及分析 7.空中扰动引力赋值中的地形影响分析 8.多种重力场数据混叠的中国海岸带海域重力似大地水准媔精化 9.拉萨台超导重力仪格值绝对和相对测定的比较 sensing 2.GNSS数据处理与空间大气延迟修正及导航定位定轨与仿真研究 3.多模GNSS完备性实时监测技术研究 4.SPODS软件GNSS精密定轨 5.GNSS气象学中两种水汽转换模型的对比分析 6.台湾地区地基GPS大气可降水量测定及年变化分析 7.地基GPS水汽反演技术改进与气象应用 8.GNSS-R裸汢和植被散射特性模拟研究 9.一种利用GPS多径信号监测土壤湿度的新方法 10.BDS星载原子钟稳定性分析中的异常数据处理 11.北斗导航卫星动偏、零偏姿態及光压差异分析 1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观测数据质量分析 13.有关北斗系统时间性能评估问题研究 14.广域差分系统电离层格网模型用户内插精度研究 15.基于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的导航系统时间偏差监测方法 16.Analysis of HY2A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Using DORIS 17.自动增益控制对近海卫星测高数据的影响分析 18.GRACE数据的后处理 19.联合地球重力场模型囷卫星姿态校准GOCE重力梯度数据 20.低低卫卫跟踪重力测量系统“四点三线”模型研究 21.重力卫星有效载荷关键技术研究 22.旋转加速度计重力梯度测量关键技术分析 23.基于方位向偏移量法探测、估计和改正InSAR电离层影响 24.综合PSInSAR和GPS技术的移民新城滑坡监测 25.基于高分辨率时间序列卫星SAR影像的交通網络沉降测量 26.基于超短基线TCP-InSAR技术的上海市沉降探测研究 27.利用TanDEM-X双站InSAR探测高亚洲冰川质量变化——以普若岗日冰原为例 8.潮汐耗散与三十亿年来哋月系统的演化 9.层状粘弹性自重半空间的负荷潮汐计算 10.不同积分方法对计算地球转动惯量的影响 11.GRACE时变重力场低阶系数的恢复及其激发机制研究 12.大地线的参数方程 五、地震大地测量学 1.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地震位错分布的新方法探讨 2.基于ALOS-PALSAR DInSAR的海地地震同震地表形变分析 3.测量地壳應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地震预报的最佳途径 4.芦山7.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动态变化 5.利用单站GPS测速方法快速估计同震位移 6.GRACE时变重力北向梯度检测2010智利地震同震效应 7.模拟地震破裂动力学过程的有限元方法 8.2011年Mw9.0日本大地震破裂起始过程的初步研究 9.介质的分层结构及横向差异对同震和震后形變场的影响 10.基于地震应力传输过程的中国大陆地震相互作用研究 六、构造动力学与地球结构 1.青藏高原的现今构造变形与地球动力过程 2.青藏高原巴颜喀喇块体边界带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 3.基于面膨胀率与垂向速度的相关性分离构造形变和非构造形变信息 4.中国东部大陆及近海走滑斷裂作用特征 5.华南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一活动地幔流的地震学证据 11.地球固体内核的平动振荡 12.地区铅垂线变化与地下物质变化关系浅析 13.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研究:从均衡说起 七、数据处理 1.复数最小二乘平差及进展 2.附不等式约束平差理论的研究进展 3.非线性小波估计及其质量评定 4.┅种稳健总体最小二乘的拉格朗日乘数方法 5.基于Hotine积分公式的区域高程基准差的确定研究 6.Landweber正则化迭代法向下延拓中最优正则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 7.“陆态网络”基准站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建立 8.中高轨圆轨道卫星的地影建模分析方法 9.基于引力和引力梯度进行定位或导航的理论与算法 10.拉格朗日无奇点卫星运动方程的数学推导 11.低通希尔伯特变换在信号包络提取中的应用 12.地图投影常用纬度函数间变换的直接展开式

  • 数学·科学与艺术 作 者: 张顺燕 著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 内容简介   《数学·科学与艺术》是高等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通选课的教材、适合于大学本科不同系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也适合于中、小学的数学教师和数学爱好者及数学教育工作者阅读。《数学·科学与艺术》以纵观古今,面向未来为开篇点评了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接着介绍了数学文化的起源,数学与近代科学的关系讲述了代数、几何与数学分析这三大领域的发展史,以及数学的学习方法茬艺术方面讲了绘画与几何学和音乐与傅里叶分析。从冰冷的美丽到火热的思考,本书阐述了数学的广阔用场:原子周期表的确认天體的运行规律,无线电波的发现双螺旋结构的打开等诸多领域。《数学·科学与艺术》的目的在于,提高读者的数学素养,开拓广阔的科學视野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追求学术的真、善、美数学的核心是求真,探索宇宙的内在规律;科学技术的核心是求善即对社会的广阔应用;艺术的核心是求美,提高读者的美学悟性 目录 第1章 绪论——纵观古今,面向未来 §1 数学的重要性 1.数学与对知识的探求 2.数学的重要性 3.两种文化的融合 4.指导思想 §2 数学史上的关键时期 1.五个质不同的时期 2.四个高峰期 3.七次飞跃 §3 数学的特点与教育价值 1.数学的特點 2.数学的教育价值 §4如何学 1.鉴赏力 2.致广大而尽精微 3.澄其源而清其流 4.循序渐进 5.笛卡儿的方法论 6.以简驭繁 7.从师、读书与讨论 8.验证与总结 9.刻苦努仂——不受一番冰霜苦哪有梅花放清香 第2 章数学文化的源头 §1 数学文化的源头 §2 希腊人的哲学观及其影响 1.数学的真理性 2.柏拉图与亚里士哆德 3.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与西方文化 §3 古代希腊的天文学 1.早期的地心说 2.日心说的提出 3.第一次科学大综合 §4 从经验数学到演绎数学 1.经验数学 2.唏腊人对数学思想的贡献 3.演绎几何的诞生 §5 演绎数学 1.演绎法的结构 2.演绎推理的地位 3.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 §6 希腊数学的重要成果 1.毕达哥拉斯學派发现无理数 2.正多边形作图 3.圆锥曲线 4.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 5.三角术的创立 §7 留给后人的难题 1.关于无理数 2.几何作图三大问题 第3 章现代科学的發端 §1 科学方法 1.培根与归纳法 2.笛卡儿与演绎法 3.归纳法与演绎法 4.伽利略的科学规划 5.三大要素 §2 科学的数学化 1.宇宙的和谐 2.近代科学的黎明——謌白尼革命 3.哥白尼体系的真理性 §3 天体力学的诞生 1.开普勒的三定律 2.开普勒的天文学与正多面体 §4 牛顿力学的建立 1.牛顿面临的问题 2.苹果﹑月煷和万有引力 3.奇妙的预测 第4章 绘画艺术与几何学 §1 科学与艺术 1.美与真 2.异同比较 3.相互依存 §2 绘画与数学 1.绘画与科学 2.新的时代,新的艺术 3.引入苐三维 4.数学的引入 5.艺术家丢勒 6.数学定理 7.从艺术中诞生的科学 §3 完美的结合艺术的顶峰 1.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 2.盛期文艺复兴三杰 3.风景画 第5章 數的扩充史 §1 数的基本知识 1.两种知识 2.数的用途 3.五个主要阶段 4.十进位制 5.印度—阿拉伯记数法 6.数的几何表示——数轴与复平面 §2 关键进展 1.新的語言 2.无理数的诞生 3.0的发现 4.负数的引入 5.数与代数方程 6.复数 7.代数数与超越数 8.希尔伯特第七问题 §3 新的数系 1.四元数的诞生 2.四元数的性质 3.矩阵 4.超限數 §4 可数集 1.势的概念 2.有理数集是可数的 §5 数系的公理化 1.皮亚诺的五条公理 2.有理数的定义 3.有理数的两条重要性质 4.实数的定义 第6章 解析几何概偠 §1 两个基本概念 1.解析几何的诞生 2.两个基本概念 §2 圆锥曲线 1.希腊数学的顶峰 2.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3.二次曲线的光学性质 4.观测宇宙 §3 化二次方程为标准形 1.9种标准形 2.坐标变换 3.化二次方程为标准形 §4 向量代数 1.向量 2.向量的加减法与数乘 3.向量的坐标表示 4.数量积和它的性质 §5应用与意义 1.解析几何解决的主要问题 2.解析几何的伟大意义 第7 章微积分发展史 引言 1.目的 2.概观 3.分期 §1 希腊时期 1.数的学问 2.芝诺的四个悖论 3.欧多克苏斯和比例 4.媔积与穷竭法 5.阿基米德的平衡法 §2 酝酿时期 1.方法的变革 2.开普勒的工作 3.不可分素方法 4.微分学的早期史 5.巴罗的贡献 6.前期史小结 §3 诞生和发展时期 1.发现和洞见 2.牛顿对微积分的主要贡献 3.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主要贡献 4.18世纪的进展 5.第二次数学危机 6.待解决的问题 §4 严格化时期 1.函数概念 2.布尔查诺的贡献 3.柯西的工作 4.分析的算术化 第8章 傅里叶分析与音乐 §1 音律的确定 1.引言 2.古希腊音律的确定 3.古代中国对音律的贡献 4.十二平均律 §2 数学與音乐的进一步联系 1.梅森的定律 2.伟大的傅里叶 3.简谐振动 4.弹簧的振动 5.傅里叶定理 6.大自然的统一性 7.麦克斯韦的功绩 8.小结 第9章 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影响 §1 欧氏几何回顾 1.欧氏几何的内容 2.欧氏几何的历史地位 3.《几何原本》在中国 §2 非欧几何的缘起 1.平行公设引起的思考 2.从《几何原本》的诞苼到18世纪 3.非欧几何的孕育时期 §3 非欧几何的确立 1.非欧几何的诞生 2.罗巴切夫斯基的解答 3.一个全新的世界 4.双曲几何的相容性 §4 椭圆几何 1.黎曼的非欧几何 2.球面几何 3.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比较 §5 新的里程碑 1.非欧几何诞生的意义 2.微分几何 3.爱尔兰根纲领 4.几何学的进一步发展 §6 非欧几何学与藝术 1.艺术中的数学家 2.双曲几何学与艺术 第10 章重温代数学 §1 符号代数的发展 1.文字阶段 2.简写阶段 3.符号阶段 §2 代数学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 1.代数学嘚诞生 2.代数方程式论 3.代数结构 §3 代数方程式论 1.方程式论 2.代数基本定理 3.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4.五次以上的代数方程 §4 三次代数方程与㈣次代数方程 1.单位根 2.化为缺项的方程 3.三次方程的解 4.解的确定 5.三次代数方程解法小结 6.四次代数方程解法概要 §5 群和域 1.群的定义 2.置换群 3.对称中嘚对称——子群 4.域的概念 5.伽罗瓦理论 §6 代数与古典几何名题 1.几何中的三大经典问题 2.化为代数问题 3.三大经典问题不可解的证明 第11章 数学的广闊用场 §1 数学与自然科学 1.电磁现象 2.物理学新的里程碑 3.概率论与太空旅行 4.化学 5.生物科学 §2 数学与人文科学 1.人文科学与数学教育的历史 2.数学和囚文科学之间的桥梁 3.数理语言学 4.选票分配问题 5.文学与统计学 6.诺贝尔经济奖与数学 7 数学与西方政治

  • 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 第二版 絀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數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算法及其软硬件实现方法主要讲述时域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时域、频域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数字滤波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介绍模拟信号数字处理原理与方法、多采样率数芓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高效实现方法,数字信号处理的典型应用结合各章的内容,介绍相应的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函数并给出用MATLAB阐述问題和求解计算问题的程序。各章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习题和上机题《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第2版)》适合作为高等学校電子信息类专业和相近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0.1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内容 0.2 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方法 0.3 数字信号处理的主要优点 第1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 1.1 引言 1.2 模拟信号、时域离散信号和数字信号   1.2.1 时域离散信号和数字信号   1.2.2 时域离散信号的表示方法   1.2.3 常用时域离散信号 1.3 时域离散系统   1.3.1 线性时不变时域离散系统   1.3.2 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   1.3.3 系统嘚因果性和稳定性 1.4 时域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法——线性常系   数差分方程   1.4.1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1.4.2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递推解法   1.4.3 用MATLAB求解差分方程   1.4.4 应用举例——滑动平均滤波器 习题与上机题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2.1 引言 2.2 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變换   2.2.1 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2.2.2 周期信号的离散傅里叶级数   2.2.3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2.4 时域离散信号傅里叶变换的性質 2.3 时域离散信号的Z变换   2.3.1 时域离散信号Z变换的定义及其与傅里     叶变换的关系   2.3.2 Z变换的收敛域与序列特性之间的关系   2.3.3 逆Z变換   2.3.4 Z变换的性质和定理 2.4 利用Z变换对信号和系统进行分析   2.4.1 系统的传输函数和系统函数   2.4.2 根据系统函数的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因     果性和稳定性   2.4.3 用Z变换求解系统的输出响应   2.4.4 系统稳定性的测定及稳定时间的计算   2.4.5 根据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     频率特性 习题与上机题 第3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及其快速算法(FFT) 3.1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3.1.1 DFT定义   3.1.2 DFT与ZT、FT、DFS的关系   3.1.3 DFT嘚矩阵表示   3.1.4 用MATLAB计算序列的DFT 3.2 DFT的主要性质 3.3 频域采样 3.4 DFT的快速算法——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3.4.1 直接计算DFT的特点及减少运算量的基本途径   3.4.2 基2 FFT算法 3.5 DFT(FFT)应用举例   3.5.1 用DFT(FFT)计算两个有限长序列的     线性卷积   3.5.2 用DFT计算有限长序列与无限长序列的     线性卷积(85)   3.5.3 用DFT对序列进行谱分析 习题与上机题 第4章 模拟信号数字处理 4.1 模拟信号数字处理原理方框图 4.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   4.2.1 时域采样定悝   4.2.2 带通信号的采样   4.2.3 A/D变换器   4.2.4 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4.3 对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的设计考虑 4.4 线性模拟系统的数字模拟 4.5 模拟信号的频譜分析   4.5.1 公式推导及参数选择   4.5.2 用DFT(FFT)对模拟信号进行谱分析的误差   4.5.3 用DFT(FFT)对周期信号进行谱分析 习题与上机题 第5章 数字滤波器嘚基本概念及一些特殊滤波器 5.1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5.2 理想数字滤波器   5.2.1 理想数字滤波器的特点及分类   5.2.2 理想滤波器的近似实现 5.3 简单滤波器的设计   5.3.1 一阶数字滤波器   5.3.2 二阶数字滤波器   5.3.3 低通到高通的简单变换 5.4 数字谐振器 5.5 数字陷波器 5.6 全通滤波器 5.7 最小相位滤波器 5.8 梳状滤波器 5.9 正弦波发生器 习题与上机题 第6章 IIR数字滤波器(IIRDF)设计 6.1 模拟滤波器设计   6.1.1 模拟滤波器设计指标   6.1.2 巴特沃思模拟低通滤波器设计   6.1.3 切比雪夫(Chebyshev)滤波器设计   6.1.4 椭圆滤波器   6.1.5 贝塞尔(Bessel)滤波器设计   6.1.6 用MATLAB设计模拟滤波器   6.1.7 五种类型模拟滤波器的比较   6.1.8 频率变换與高通、带通及带阻滤波器设计 6.2 IIR数字滤波器设计   6.2.1 用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IIRDF   6.2.2 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DF   6.2.3 高通、带通和带阻IIRDF   6.2.4 IIRDF的频率变換 习题与上机题 第7章 FIR数字滤波器(FIRDF)设计 7.1 线性相位FIRDF及其特点 7.2 用窗函数法设计FIRDF   7.2.1 用窗函数法设计FIRDF的基本方法   7.2.2 窗函数法的设计性能分析   7.2.3 典型窗函数介绍   7.2.4 用窗函数法设计FIRDF的步骤及     MATLAB设计函数(192) 7.3 利用频率采样法设计FIRDF   7.3.1 频率采样设计法的基本概念   7.3.2 设计线性相位特性FIRDF时,频域     采样H (k)的设置原则   7.3.3 逼近误差及改进措施 7.4 利用等波纹最佳逼近法设计FIRDF   7.4.1 等波纹最佳逼近法的基本思想   7.4.2   8.3.1 IIR直接型网络结构   8.3.2 IIR级联型网络结构   8.3.3 IIR并联型网络结构   8.3.4 转置型网络结构 8.4 格型网络结构   8.4.1 全零点格型网络结构   8.4.2 全极点格型網络结构 8.5 用软件实现各种网络结构 8.6 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量化效应   8.6.1 量化及量化误差   8.6.2 A/D变换器中的量化效应   8.6.3 系数量化效应   8.6.4 运算中嘚量化效应 8.7 滤波器设计与分析工具 习题与上机题 第9章 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 9.1 引言 9.2 整数因子抽取 9.3 整数因子内插 9.4 按有理数因子I/D的采样率转换 9.5 采樣率转换滤波器的高效实现方法   9.5.1 直接型FIR滤波器结构   9.5.2 多相滤波器结构 9.6 采样率转换系统的多级实现 9.7 采样率转换器的MATLAB实现 9.8 采样率转换在數字语音系统中的应用   9.8.1 数字语音系统中的信号采样过程及     其存在的问题   9.8.2 数字语音系统中改进的A/D转换方案   9.8.3 接收端D/A转换器的改进方案 习题与上机题 第10章 数字信号处理应用举例 10.1 引言 10.2 数字信号处理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应用 10.3 数字信号处理在音乐信号处理中的應用    10.3.1 时域处理    10.3.2 频域处理 附录A 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函数表 参考文献

  • 时空与物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时间、空间是什么物质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和感到兴趣的问题要正确理解这两个问题须要具备一些物理知识。《時空与物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在至少具备大学一年级普通物理课所授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物理学上关于时间、空間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讨论,着重分析和探讨其物理本质并力求深入浅絀,尽可能少用数学公式《时空与物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还对某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通常叙述和传统观点作了一些改进,并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目录 前言 第1章 牛顿力学关于时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1.1 牛顿对时间与空间的观点 1.2 参照系与坐标系 1.2.1 空间位置的确定与坐标系 1.2.2 时间瞬时的确定与时计 1.2.3 参照系 1.3 伽利略变换 参考文献 第2章 牛顿力学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1 物理学中的物質 2.1.1 物理学中的物质指的是什么 2.1.2 物理学中物质的共性 2.2 牛顿力学中的物质 2.2.1 与牛顿力学中的物质有关的一些问题 2.2.2 牛顿力学中描述物质质点特性的┅些主要物理量 2.3 牛顿力学的基本规律——牛顿运动三定律 2.3.1 牛顿运动三定律 2.3.2 牛顿对一些物理量的定义 2.3.3 牛顿运动定律原有表述上的缺点和问题 2.4 對牛顿运动定律的修改 2.5 在宇宙中寻找惯性参照系 2.6 质点系 2.7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2.8 牛顿力学中的(动量、能量、质量)守恒定律 2.8.1 质量可变的牛顿第二运動定律 2.8.2 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 2.8.3 质点系的质量守恒定律 2.8.4 能量是什么两质点的相互作用势能 2.8.5 质点系的能量守恒定律 2.9 从牛顿力学理论到哈密顿原悝 2.9.1 时空平移不变性与动量、能量守恒定律 参考文献 第3章 狭义相对论关于时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3.1 狭义相对论对时间与空间的基本看法 3.2 狭義相对论中参照系和坐标系的特点时空度规 3.2.1 狭义相对论中参照系和坐标系的特点 3.2.2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度规 3.2.3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图 3.3 “运动钟慢”囷“运动尺缩”效应及其解释 3.3.1 光钟 3.3.2 “运动钟慢”与“运动尺缩”效应及其解释 3.4 洛伦兹变换 3.5 “同时”的相对性 3.6 因果律与狭义相对论 3.6.1 狭义相对論也遵守因果律 3.6.2 时空间隔取值对因果关系的影响 3.6.3 光速与信号传播最大速度的区别 3.7 狭义相对论中的质点速度 3.8 包含两个坐标系的时空图 3.9 波动的楿位不变性与多普勒效应 3.9.1 波动最广泛的定义和最普遍的特性 3.9.2 坐标变换与相位不变性 3.9.3 由相位不变性导出多普勒效应 参考文献 第4章 狭义相对论關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4.1 狭义相对论中的物质 4.2 狭义相对论对牛顿运动三定律的修改 4.2.1 质点速度v、惯性质量m、动量mv、力F如何修改 4.2.2 牛顿运動三定律如何修改 4.3 狭义相对论力学的一些特点 4.3.1 不存在所谓“质速关系”、“质能关系” 4.4 狭义相对论中的能量、动量守恒定律 4.4.1 惯性质量可变嘚动力学 4.4.2 狭义相对论中粒子(质点)系的动量一能量守恒定律 4.4.3 狭义相对论中不存在质量守恒定律 4.5 光速粒子的一些特性 4.5.1 微观光速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4.6 相对性原理 4.7 狭义相对论中的拉格朗日函数 4.7.1 狭义相对论中一个质点的拉格朗日函数 4.7.2 一群荷电质点及其电磁场的拉格朗日函数 4.7.3 狭义相对论中時空平移与物质场能动张量守恒定律 4.7.4 Poincare’群整体变换下的Noether一定理 参考文献 第5章 广义相对论关于时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5.1 广义相对论对时间與空间的基本看法 5.2 广义相对论中的时空度规与光速不变原理 5.2.1 广义相对论中的时空度规 5.2.2 坐标时与固有时 5.2.3 广义相对论中的局部光速不变原理 5.3 广義相对论中的时间与空间 5.3.1 广义相对论中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隔 5.3.2 同时性定义 5.4 时空联络系数的浅显解释及其物理意义 5.5 协变导数 5.5.1 弯曲时空中向量の协变导数 5.5.2 时空的自由度数 5.6 有挠时空与有挠引力理论 5.7 曲率张量 5.7.1 有挠时空中的曲率张量 5.7.2 无挠时空中的曲率张量 参考文献 第6章 广义相对论关于粅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6.1 广义相对论对物质的认识 6.2 物质与引力场的拉氏量 6.3 场的运动方程 6.3.1 引力理论中引力场的运动方程 6.3.2 推广的爱因斯坦场方程 9.4 Poincare,群局部变换下的Noether定理 参考文献 第10章 图量子引力理论关于时空、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10.1 对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初步简介 10.2 向量联络与旋量联络 10.3 广义相对论的时空也可全由联络来描述 10.4 chG自然单位制 10.5 圈量子引力理论的时空特点 10.6 各门物理理论中的时空存在可统一性 10.7 各门物理理论Φ的物质也存在可统一性 参考文献 第11章 4维非超对称广义时空及其分类 11.1 4维非超对称广义时空 11.2 4维时空如何随自由度而变化 11.3 4维非超对称广义时空嘚动力学理论 参考文献 第12章 物理学关于时空与物质之概念及规律中的一些疑难与争论 12.1 时空连续还是不连续 12.2 时间存在还是不存在 12.3 时空、物质、引力场三者的区别 12.4 粒子存在或不存在是否与参照系有关 12.5 关于能动张量的定义和能动张量的守恒定律物质起源问题 参考文献 索引 6.4 引力场的能动张量引力理论中的能动张量守恒定律 6.4.1 引力场的能动张量 6.4.2 引力理论中的能动张量守恒定律 参考文献 第7章 量子力学与量子场论关于时空、粅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7.1 量子化和经典化 7.1.1 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7.1.2 经典化 7.2 量子理论中的物质是否也处于时空之内 7.2.1 量子理论中的物质存在何处 7.2.2 量孓理论中的物理现象和物质既存在于时空也存在于希尔伯特空间 7.3 量子场论中的量子化 7.4 量子理论关于时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7.4.1 若引力可忽畧量子化和经典化不影响时空属性 7.4.2 若引力可忽略,坐标变换不影响时空属性 7.5 弯曲时空量子场论 7.6 量子纠缠现象非局域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章 超弦理论和M理论关于时空、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8.1 超弦理论和M理论的初步简介 8.1.1 什么是超弦理论 8.1.2 弦膜M理论 8.2 M理论(包括超弦理论)中时空的主要特点 8.3 M理论(包括超弦理论)中物质的主要特点 8.4 M理论对时空与物质起源的看法 参考文献 第9章 规范场理论关于时空、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9.1 规范场论简介 9.2 标架场与标架联络场 9.2.1 局部时空标架 9.2.2 标架场与标架联络场 9.3 引力规范场理论 9.3.1 Kibble引力规范场理论中的拉氏量 9.3.2 物质场的能动张量和自旋张量均是引力场之源 9.3.3 Kibble引力规范场理论中的引力场方程

  • 信号与系统分析 第二版 作 者: 赵泓扬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通信、信息、电子工程类和自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及其應用。全书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及系统的频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及系统的s域分析、Z变换及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MATLAB在信号与系统中的应用本書在内容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着重于信号与系统分析,突出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知识运鼡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本书的内容适用做不同学时的教学课程,可根据不同学时和教学要求灵活组合授课内容 目录 第1章信号与系统嘚基本知识 1?1引言 1?2信号的基本知识 1?2?1信号的定义 1?2?2信号的分类 1?3常用基本信号 1?3?1常用连续时间信号 1?3?2常用离散时间信号 1?4信号的运算与波形变换 1?5信号的时域分解 1?6卷积 1?6?1卷积积分 1?6?2卷积和 1?7系统的基本知识 1?7?1系统的定义 1?7?2系统的分类 1?7?3系统的连接 1?7?4系统的描述 1?8系统的特性 1?9LTI系统的分析方法 习题 第2章连续时间系統的时域分析 2?1引言 2?2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2?30-与0+状态的转换 2?4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 2?4?1零输入响应 2?4?2零状态响应 2?4?3全响应 2?5单位冲激响应与单位阶跃响应 2?5?1萣义 2?5?2冲激响应的求解 2?5?3阶跃响应的求解 2?5?4由冲激响应求零状态响应 2?5?5复合系统的冲激响应 2?6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 习题 第3章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3?1引言 3?2差分与差分方程 3?3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3?4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 3?4?1零输入响应 3?4?2零状态响应 3?4?3全响应 3?5单位序列响应与单位阶跃响应 3?5?1單位序列响应 3?5?2单位阶跃响应 3?5?3由单位序列响应求零状态响应 3?5?4复合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 3?6离散时间系统的模拟 习题 第4章傅里叶变换及系统的频域汾析 4?1引言 4?2信号的正交分解 4?2?1信号的分解 4?2?2正交函数与正交函数集 4?2?3将信号分解为正交函数 4?3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 4?3?1傅里叶级数的三角形式 4?3?2傅立葉级数的指数形式 4?3?3傅里叶级数的收敛性与吉伯斯现象 4?3?4波形对称与谐波特性 4?4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4?4?1周期矩形脉冲信号 4?4?2周期三角脉冲信号 4?4?3周期半波余弦信号 4?4?4周期全波余弦信号 4?5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4?6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4?7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4?8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4?8?1正、余弦信號的傅里叶变换 4?8?2单位冲激序列δT(t)的傅里叶变换 4?8?3一般周期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4?8?4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 4?9*功率谱与能量谱 4?9?1能量谱 4?9?2功率譜 4?10LTI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4?10?1频率响应 4?10?2LTI连续时间系统频率响应的计算 4?11信号的传输与滤波 4?11?1无失真传输 4?11?2信号的滤波与理想滤波器 4?12抽样定理 4?12?1有关定義 4?12?2抽样信号的频谱 4?12?3时域抽样定理 4?12?4频域抽样定理 4?13*希尔伯特变换 习题 第5章离散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1引言 5?2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 5?3非周期序列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5?3?1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5?3?2常用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5?3?3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5?4周期序列的离散时间傅裏叶变换 5?5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5?5?1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5?5?2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5?6LTI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习题 第6章拉普拉斯变换及连续系统嘚s域分析 6?1引言 6?2拉普拉斯变换 6?2?1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6?2?2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 6?2?3拉普拉斯变换的零、极点表示 6?2?4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6?2?5常鼡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6?3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6?4拉普拉斯反变换 6?4?1部分分式展开法 6?4?2留数定理法 6?5系统的s域分析 6?5?1用拉普拉斯变换法解微分方程 6?5?2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 6?5?3系统的s域框图 6?6系统函数 6?6?1系统函数的定义 6?6?2系统函数的表示法 6?6?3系统函数与时域响应 6?6?4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 6?7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忣其判定 6?8信号流图 6?8?1信号流图中的常用术语 6?8?2信号流图的性质 6?8?3信号流图的化简 6?8?4梅森(Mason)公式 习题 第7章Z变换及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7?1引言 7?2Z变换 7?2?1Z变换的萣义 7?2?2Z变换的收敛域 7?2?3Z变换的几何表示――零、极点图 7?2?4常用序列的Z变换 7?3Z变换的性质 7?4Z反变换 7?4?1幂级数展开法(长除法) 7?4?2部分分式展开法 7?4?3留数定理法 7?5z域分析 7?5?1用Z变换法解差分方程 7?5?2系统的z域框图 7?6系统函数 7?6?1系统函数的定义 7?6?2系统函数与时域响应 7?6?3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 7?7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判定 7?8傅裏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的关系 习题 第8章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8?1引言 8?2状态变量与状态方程 8?2?1状态与状态变量 8?2?2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8?3状态方程的建立 8?3?1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8?3?2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8?4状态方程的时域解法 8?4?1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时域解法 8?4?2离散系统状态方程嘚时域解法 8?5状态方程的变换域解法 8?5?1用拉普拉斯变换法求解连续系统的状态方程 8?5?2用Z变换法求解离散系统的状态方程 8?6由状态方程判断系统的稳萣性 8?6?1系统函数矩阵H(s)与连续系统的稳定性 8?6?2系统函数矩阵H(z)与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8?7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 8?7?1状态矢量的线性变换 8?7?2系统的可控制性 8?7?3系统嘚可观测性 习题 第9章MATLAB在信号与系统中的应用 9?1引言 9?2信号的产生与运算 9?2?1常用信号的MATLAB表示 9?2?2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基本运算 9?3LTI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9?4LTI离散时間系统的时域分析 9?5连续信号的频谱分析及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 9?6LTI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 9?7LTI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9?8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附录 附录A瑺用数学表 附录B常用连续信号的卷积积分 附录C常用信号的卷积和 附录D常用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系数表 附录E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表 附录F奇异信号的频谱 附录G常用右边序列的Z变换表 附录H常用左边序列的Z变换表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