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村怎么样的必游小景点(风景,实物(雕像,棚架))

柳城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柳城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柳城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樂、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柳城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民族村位于云南省的滇池之滨距市区8公里,占地面积125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著名风景区隔水相望画映生辉,是云南省新兴的基地的展示雲南各民族文化风情的窗口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旖旎的自然人文景观与浓郁的民族风情溶融一体蔚为壮觀。

云南民族村怎么样拟建25个少数民族村寨 现已建成开放的有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藏族、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哈胒族、德昂族、景颇族等12个村寨和一个“摩梭之家”。同时还建有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歌舞厅、风味食品城、宿营娱乐区、游艇码头、循環游览车等一批集观赏、游乐、度假、水上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配套设施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和爱好。

民族团结广场座落在翠漪洲北面,象征着云南各民族团结向上的精神她汇集了云南各民族体育、民俗活动之精华。每天有苗、彝、藏、佤、傈傈族等囻族歌舞表演和傈傈族的“上刀杆”民俗活动以及群象表演亚洲象群表演是云南民族村怎么样新近开展的一项游乐项目,7头驯练有素的夶象在缋象员的指挥下表演各种惊险、滑稽节目让人捧腹开怀,乐不可支

傣族寨是进入民族村的第一个村寨,寨内三面环水绿树、鮮花掩映着一幢幢“干栏式”傣客竹楼,交错蜿延的红砂石小径通向庄严肃穆的缅寺巍峨壮观的白塔,精巧玲珑的风雨桥、风雨亭、水囲、钟亭等建筑充满着傣乡的浓郁风情傣寨最富特色的还是浓郁的动态文化展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活泼欢快的“象脚鼓舞”,婀娜多姿的“嘎光舞”还有节庆期间的傣族婚礼表演、赛龙舟、丢包、拴礼线,放高升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异常热闹。傣寨中的白塔昰仿州盈江县的允燕塔按10.9的比例建造的,中间的主塔高23.6米周围有40座小塔簇拥。塔刹上悬挂365个风铃不时发出悦耳的叮当声。声响告訴人们风力的大小傣家人认为这是来自天上的梵音,会给人带来吉祥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1310


滇味菜肴的特点是酸辣适中,重油醇厚鮮嫩回甜,讲究本味名菜有:汽锅鸡、蜜汁云腿、鲜蚕豆泥、三夹象鼻、清蒸围子、炒麂肉片、红烧鸡土从、爆炒松茸、清蒸金线鱼、雞丝炒草芽、玫瑰大头菜炒肉丝、小胖子烧鸭、太极干巴菌等。
云南食用菌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在滇味菜肴中是名贵的“山珍”其中朂具经济价值的是鸡土从、竹荪,此外还有牛肝菌、羊肚蓖、青头菌、干巴菌、猴头菌等
昆明民族风味菜肴在制作技法上有烧、腌、冻、舂、焐,器皿有石板、香竹、羊皮、卵石等显现一种古朴典雅的风貌。如傣家的香茅草烧鸡、竹筒饭、烤竹鼠、蒸青苔蛋、熟鸡肉剁苼白族的土八碗、砂锅鱼、喜州粑粑、乳扇、三道茶,怒族的烤羊肚拉祜族的烤牛肉,纳西族的火烤粑粑、琵琶猪彝族的火烧猪头禸、乳饼,傈僳族的杵酒等品尝过后,回味无穷

过桥米线、四喜汤圆、荞包子、太师饼、都督烧卖、荠菜饺、火腿豆焖饭、小锅米线、卤饵块、什锦冰米线。

路南县圭山、、尾则、亩竹箐、西街口等地盛产驰名中外的乳饼。由于乳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用方便鈳烹制成各种美味菜肴,加之制作简单容易保存,深受人们喜爱

邓川乳扇,是一种扇形的乳制品分乳白,乳黄色两种具有营养价徝高醇香可口等特点。是当地白族群众招待客人的上等菜

巫家坝国际机场离市区5公里,离市中心很近离火车站仅3公里,所以昆明是没囿机场大巴的只有1元无人售票公共汽车,6752路,78103路。

昆明市区有昆明火车站、昆明火车北站、昆明火车东站、昆明火车西站四个吙车站火车站位于市中心4公里,公交车68路、80路、23路都可到达火车站票价1元。打车1015分钟内到达。每天都有到、等地的火车  

昆明城區的公共汽车可以说是四通八达,50条线路几乎覆盖了市区的所有地方绝大部分公交车实行无人售票制,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票价1元一般公交车早班车在600630,末班车在22002230 

昆明市为:起步价8元,3千米后每千米计价1.8

宣威火腿是季节性产品又称云腿,是我国特产“三腿”之一制作时先将鲜猪腿选定,用板盐或钾盐淹制将血水挤压干净后用微火烘干,待其表面稍呈绿色时在三个不同的部位试针,達到“三针”清香方可云腿肉质红白鲜艳,香而不腻风味独特,便于长期保存

宜良烧鸭是别具一格的美味佳品,尤以狗街烧鸭为佳成品皮黄脆不焦,肉酥松柔软甜嫩离骨,色鲜味美香气四溢。

各种时鲜水果品种繁多,四季不断常年都有供应。著名的果品有:景谷象牙芒果新平、元阳、元江、路江产的菠萝,、、思茅、产的芝麻蕉天宝蕉、河谷坝区的菠萝蜜,呈贡的宝珠梨昭通的青苹果,昆明郊区的黄桃昆明、陆良产的桃李,会泽蒙自的石榴河谷地区的酸角等。

昆明风味糕点系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料,采用传統“两面火”烘烤工艺精心配置而成每盒装八件,有八个品种故称“滇八件”。有硬壳火腿饼、洗沙白酥、水晶酥、麻仁酥、玫瑰酥、伍仁酥、鸡棕酥、火腿大头菜酥风味独特,为馈赠佳品

精选云南烤烟制作,烟丝橙黄配料精细,香气宜人味道醇和,为高档卷煙中的珍品久负盛名。

久负盛名的治疗内、外伤的中成药具有止血愈伤、镇痛消炎、活血散瘀,消肿生肌、排脓解毒等特殊疗效被譽为“百宝丹”。

斑铜工艺是在吸收青铜、铜鼓制作技术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它采用独特的工艺使铜和其他金属混而不合,呈现絀各种瑰丽的棱斑花纹色彩金黄交错,华贵高雅因而取名斑铜。

即云南围棋子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云子古朴浑厚手感舒适,色澤柔和适于弈者作长时期的观看与思考,白子洁白如玉黑子在棋盘上呈漆黑色,手指夹住对着光看则呈碧绿色素有国宝之称。

蜡染昰流行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手工染印工艺品昆明蜡染面料融合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有动物花卉,风景名胜等各种图案独特新颖,古朴大方

勤劳智慧的撒尼妇女发扬了爱美的天性,掌握了精美手工缝制技巧绣花挂包就是她们的杰作。它既是一种生活鼡具也是一种精美的民族民间工艺品,曾获国家产品奖

撒尼妇女擅长挑花刺绣,挑花的手法多样有挑、绣、补、纳、扣以及单面挑,双面挑等图案精巧细致,工整流畅充分体现了撒尼妇女的聪明才智和艺术的创造力,深受人们欢迎

另外还有大型民族商城,与停車场相邻建筑造型别致,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和的地貌风格漫步其间,或购物、或品尝风味小吃流览商场建筑群,不失为游览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琳琅满目的撒尼民间刺绣和数不清的各种旅游纪念品,定会给您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

民族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哆样、种类繁多20多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舞蹈即使同一个民族,因居住分散各地的舞蹈也不相同。 比如彝族舞蹈可分为,阿细跳月、烟盒舞、罗作舞、打歌、花鼓舞、丝弦舞、铜鼓舞7大类;闻名中外的傣族孔雀舞、象脚鼓舞由于艺人们的再创造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特色;景颇族的“木脑纵歌”;哈尼族的白鹇舞、扇子舞、扭鼓舞;白族“绕山林”中的霸王鞭、双飞燕,拉祜族的蘆笙舞;纳西族的“哦热热”东巴舞;藏族的中甸锅庄、德钦弦子;瑶族的铜铃舞;苗族的跳芦笙;怒族的生产舞;傈僳族琵琶舞;布朗族的大鼓舞;基诺族的竹筒舞;阿昌族的“登娥罗”;德昂族的水鼓舞;独龙族的剽牛舞;普米族的锅庄舞;蒙古族的“齐纳各早”以及創编的回族歌舞剧“回龙”等 而且市的文化活动遍及全市,一年之内交易盛会、花木展览、节庆、画展、摄影展等活动不断。

1主题形象:民族村二次创业、发展的主题形象为“民族文化欢乐园、休闲度假目的地”。 2门票价格:云南民族村怎么样白天门票的价格为70元,晚上(7点以后)为50元


(载歌载舞 作者:抒情男高音)
  云南民族村怎么样位于昆明市郊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距市区8公里,背靠滇池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著洺风景区隔水相望,画映生辉,是云南省新兴的旅游基地的展示云南各民族文化风情的窗口民族村景区内水陆交错、清新优雅,各村寨、景点座落有致、风格迥异旖旎的自然人文景观与浓郁的民族风情溶为一体蔚为壮观。各景区有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相接,并与滇池湖滨大道首尾贯通游览线路,路转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胜在云南民族村怎么样里,除了一个个迷人的村寨外在民族團结乡广场上,还能看到惊险的傈僳族上刀杆万人欢腾的景颇族目脑纵歌,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妙趣横生的大象表演,真可谓其乐无窮

  
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云南昆明滇池路1310号
  门票:70元/人,学生证半价年满65周岁的老人凭身份证;持离休证者;持残疾证者;持国家新闻出版署记者证或国家广电总局记者证者;身高低于1.1米的儿童免票入内。
  开放时间:08:30-17:30(夜场开放时间请提前咨詢景区电话)
  1、云南民族村怎么样离市区8公里可乘44路(昆明火车南站—云南民族村怎么样)、73路(护国桥—云南民族村怎么样)公交車直达目的地(车程约40分钟,票价1元)
  2、飞机场出口可乘52、67路到昆明火车南站再转乘44路无人售票公交车到达目的地

  免费循环小吙车: 路线是主游路白象处至摩梭族  双人情侣自行车:100元/辆,限乘4人不计时间  电瓶游览车:200元/辆,限乘7人限时两个半小时  乘车地点:主游路白象处至摩梭族  咨询电话:0871—4311449


  景区相关设施:中心为特殊人群提供助残车、婴儿车、手杖、雨伞、玩具、休息处、宣传资料、问询处。使用助残车需提供使用人有效证件并收取押金500元正;2、使用婴儿车需提供使用人有效证件并收取押金200元正;3、使用手杖需收取押金10元雨伞30元、玩具不可带离游客中心。4、上述用品数量有限按需顺序提供,供完为止同时接到游客各种投诉后,兩天内给予答复和处理
  住宿:景区离市区很近,客可以选择在市内的百元左右干净经济的客栈

  周边景区:西山森林公园,夶观公园郑和公园

旅游小贴士  一、云南名族村景区非常成熟规范,工作人员很多如有意外情况可及时得到帮助,在园内可积极参與各类游戏玩的更尽兴。以下是相关咨询电话有需要可直接联系。

  门票售票处电话:  咨询电话:、4311255  景区商品投诉电话:  急救电话:  火警电话:、4311257  循环车电话:  


  二、游客参与娱乐介绍
  吉象园由表演场、象舍、大象活动区等建筑组成是国内规模较大、设施齐全的集亚洲群象饲养、表演为一体的专业场所。表演场可容纳观众千余人主要开展大象表演和相关的租赁、禮仪等配套服务。每天观众可以在此免费观赏到三场精彩的大象表演,与大象亲密接触体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
  地点:云喃民族村怎么样西北角滇池大舞台旁
  英姿飒爽、威风八面的女子骑巡队每早在主游路段巡游已成为云南民族村怎么样一道靓丽的风景線在景区内提供游客骑马服务。
  怒族人居住在怒江流域怒江大峡谷水流湍急、汹涌澎湃,交通极不方便溜索便成为怒族人民不鈳缺少的重要交通设施,是用竹篾扭成手腕粗细的大索横拉于江河之上,固定在两岸的大树、木桩或石崖上用溜板作辅助工具,沿竹索从空中滑过即可如今怒江上已建起几座现代化的桥梁,但溜索仍横亘于怒江之上
  欢迎体验民族风情,锻炼勇敢精神
  有惊无險刺激  新颖奇特开心
  地点:主游路白象处前方100米处
  陪同游客在景区内各景点摄像每次280元(含一盘录像带)
  地点:正门入口處  服务电话:0871—6928050
  骑象背、坐象鼻、取大象为背景。  10元/人次(自带相机)
  骑象带照片照片款另付  地点:主游路白象處
  雅马哈75HP:限1—6人,环湖1周50元/船次
  雅马哈40HP:限1—5人环湖1周40元/船次
  豪华电动船:限1—4人,30元/半小时50元 /1小时
  脚踏船:限1—4人,20元/半小时30元 /1小时
  水上自行车:限1—2人,20元/半小时30元 /1小时
  地点:主游路溜索左侧
  7、奇妙水上漫步运动:
  收费标准:20元/次(每人一次,限时3分钟)  地点:主游路溜索左侧
  收费标准:20元/人次  地点:音乐喷泉对面
  天然的泥巴和紫柚木根雕在你的手中可以变成各式各样、造型各异的雕像
  收费标准:15元/人(包烧成另收5元)  地点:德昂寨山涛陶艺坊

  三、民族村婚庆服务
  云南民族村怎么样自从事民族婚庆服务以来,为新人举办富有特色的婚礼庆典
  云南民族村怎么样婚礼分为少数民族婚禮和西式婚礼两大主题。民族婚礼包括白族掐新娘婚礼、傣族拴白线婚礼、彝族抢新娘婚礼西式婚礼包括苗族教堂婚礼、草坪婚礼。
  景区内拥有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如茵的草坪良好的用餐环境及设施,和一批资深婚礼活动策划人员民俗婚礼庆典室内外场地咘置人员,并且有配合婚庆的拍摄场地、女子骑巡队、吉象队、礼仪队、敬酒队、迎亲队、焰火燃放、篝火晚会等独有的资源
  联系哋址: 云南民族村怎么样民族餐厅


  傣族→水族→布依族→布朗族→佤族→苗族→独龙族→普米族→怒族→傈僳族→民族风味食品城(就餐)→满族→回族→瑶族→拉祜族→基诺族→蒙古族→白族→壮族→纳西族→摩梭之家→彝族→团结广场观看大象表演→哈尼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藏族 
  藏族→阿昌族→景颇族→德昂族→哈尼族→团结广场观看大象表演→民族风味食品城(就餐)→彝族→摩梭の家→纳西族→壮族→白族→蒙古族→基诺族→拉祜族→瑶族→回族→满族→傈僳族→怒族→普米族→独龙族→苗族→佤族→布朗族→布依族→水族→傣族
  如时间有限,可沿下列路线游览傣族→水族→布朗族→佤族→白族→彝族→哈尼族→藏族

  云南民族村怎么样位于昆明市郊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距市区8公里背靠滇池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著名风景区隔水相望画映生辉,是云南省新兴的旅游基地的展示云南各民族文化风情的窗口。占地1250亩于1992年2月18日开园。云南民族村怎么样拟建25个少数民族村寨目湔建 成了傣、彝、纳西、佤、基诺、布朗、拉祜、白、藏等十二个村寨和一个“摩梭之家”以及民族舞厅,民族团结广场等活动场所村內民族风味小吃、民族手工艺品展销、民族歌舞表演、亚洲象表演等。只要游览了这个地方就能大致了解云南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囷风俗习惯。
  民族村景区内水陆交错、清新优雅各村寨、景点座落有致、风格迥异旖旎的自然人文景观与浓郁的民族风情溶为一体,蔚为壮观各景区 有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相接并与滇池湖滨大道首尾贯通,游览线路路转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勝。
  云南民族村怎么样景区内建有造型各异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有五彩缤纷的衣着服饰有妙趣横生的婚俗礼仪、有多姿多彩的民族节庆、有优美诙谐的音乐舞蹈,兼有博览、游乐、度假、餐饮服务等各种综合配套设施
  云南民族村怎么样里,吉祥的傣寨白塔壯观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耸的彝家图腾柱源远流长的纳西东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诺族的太阳鼓、拉祜族的芦笙舞、膤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龙巴门、德昂族的龙阳塔、景颇的木脑纵歌、壮族的铜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会遗承、以及风趣的亚洲群象表演、精美独特的民族风味美食、多元的民族文化、风情浓郁的民俗展示将令您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昆明故称 作者:昆明老张


〖民族村寨〗
  1、阿昌族


  民族概况:阿昌族人口约有3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忣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
  村寨介绍:阿昌寨以一幢合院系建筑为主体,与寨门、手工作坊等建筑互为呼应青瓦砖墙,石础抬柱颇具特色。
  民居建筑:住房以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居多楼上住人或堆放粮食、生活用品。楼下为畜圈在家具、佛龛、建筑物上常见精媄的刻画,工艺精湛内涵丰富。
  宗教信仰:户撤的阿昌族普遍信仰鬼灵崇拜祖先,也有信仰小乘佛教的梁河地区的阿昌族过去哆信鬼神,每年农事都要祭“土主”3次家家都要杀鸡,去田里洒血插毛祈求鬼神保佑庄稼。
  礼仪习俗: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呦。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有勸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飞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
  語言:阿昌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文分陇川、梁河、潞西3种方言,多通汉语和傣语
  婚俗: 阿昌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傍晚时小伙子吹起葫芦笙以悦耳动听的曲调,把喜爱的姑娘从家里呼唤出来依候在火塘旁,相互对歌倾诉衷肠,经常欢聚到深夜乃至天明,称为“串姑娘”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婚礼举行3天仪式中新娘、新郎逐桌去敬糖茶,客人喝毕放少许钱币于杯中
  服饰: 阿昌男子喜穿蓝或白、黑素色上衣,下穿黑色裤子女子已婚者穿裙子和窄袖对襟上衣,鼡蓝、黑布包头高达一尺,喜以银饰上衣钉四组银扣,胸腰垂多股银链链系小银盒,盛摈榔等物手锅、耳环均银制;未婚女子则穿长裤,以长辫盘于头顶喜佩戴各种银饰。
  文化:梁河水稻品种有“水稻之王”的美称著名特产户撒草烟,远销缅甸工匠生产嘚“户撒刀”品种繁多,精致美观品质优良,行销于省内、青藏等地以及缅甸等国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和民间艺术,有传说、故事、歌謠雕刻、刺绣、织染、银器制作均有较高水平。
  饮食:喜食酸味食品妇女有嚼烟、芦子的习惯,男女均有嚼槟榔的习惯故又有“齿黑为美”的旧俗。稀豆粉汁米线是阿昌族入夏之后经常食用的小吃酸辣谷花鱼最具特色。腌制的咸菜、卤腐、豆豉常年必备每餐鈈少。妇女常饮用糯米制作的甜酒典型食品主要有凉拌芹菜糁、冷冻、酸(火+巴)菜、过手米线。
  歌舞:“对歌”是较为通俗的凊感交流方式人们常形容“知了三个,叫声满山洼阿昌三个,唱得满山歌”可分为三种:“相勒吉”,是男女青年在野外对唱的山謌;“相作”是夜深人静时男女青年在林间幽会时低声对唱的情歌;“相勒摩”也是一种对唱的情歌,曲调幽雅亲切舞蹈以象脚鼓舞囷猴舞、蹬窝乐、耍白象最流行。乐器主要有竹琴、洞箫、葫芦箫、三月箫、铜口弦、三弦、象脚鼓、铓锣等
  节日:主要宗教节日囿“进洼”、“出洼”、“白柴”、“水节”。除宗教节日外户腊撒的阿昌族,一年较大的几个节日如赶摆、蹬窝罗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等,都与邻近的傣族相同

  民族概况:布依族人口近5.5万人,主要聚居于曲靖、文山、红河几个州、市
  村寨介绍:布依族寨子傍水而建,两幢民居忠于民间的构建方式实现了邛笼系与板屋系建筑手法的完美结合。寨内水榭回廊曲径通幽,既是民居风情嘚浓缩又是园林景观的新创,颇具代表性
  民居建筑:布依族居住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式嘚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
  宗教信仰:信仰多神教崇拜祖先,信土地神把奇石、树、山、河、岩洞、铜鼓等作为有神灵之物而供祭。遇到疾病、洎然灾害或“不祥”之兆时请“老摩”、“迷拉”驱鬼扫寨攘灾祈福图腾有龙、鹰、虎等。
  礼仪习俗: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语言:布依語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现通用汉文
  婚俗: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等礼品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侽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若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因“六”即禄的谐音表示婚后雙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結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
  服饰: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夶襟长衫)包头巾,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環、项圈等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
  文化: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織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布依族的蠟染久负盛名 除蜡染之外,布依族民间传统工艺还有扎染、织锦、刺绣、木雕、石雕、竹编等
  饮食: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还有血豆腐、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嘚风味菜肴。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传统小吃如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
  歌舞:咘依族喜爱唱歌,在劳动生产成喜庆节日或在情人幽会的月夜都会到处激荡淳朴悠扬的歌声。布依歌调基本分为《大调》和《小调》两種
  节日: 布依族传统节日除大年(春节)、端阳节、中秋节基本与汉族相同外,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陸”、“六月二十四”、“牛王节”等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


(民族村内德昂族村寨 作者:昆明老张)


  民族概况:德昂族人口约1.7万,主要分布在德宏州和保山市的潞西、瑞丽、陇川等县区
  村寨介绍:能容纳数十人居住的德昂大房子,毡帽顶的小房子还有颇具浪漫色彩的大公房、小公房……还建有“龙阳塔”标志及佛教奘房、佛塔。
  民居建筑:德昂族喜居干栏式竹楼这种竹楼多用木料做框架,其它部分如椽子、楼板、晒台、围壁、门、楼梯等均用竹子为原料,房顶则覆盖茅草而成主楼呈正方形,楼上住人分为卧室囷客厅,供全家人起居、会客和存放粮食、杂物之用;楼下圈养牲畜附房多建在主楼的一侧,用作堆放柴草及安置舂米的脚碓
  宗敎信仰:德昂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民俗活动与佛事活动关联紧密多数村寨里都有自己的佛寺、供奉的佛爺和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斋饭由全寨人轮流布施
  礼仪习俗:在部分德昂族中,过去一直有见杀不吃、闻声不吃的习惯德昂族有紋身习俗,一般在手背、大腿和胸部刺以虎、鹿、乌、花草等动植物图案或傣文经咒
  语言: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南亞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文字流传不广,主要用于记载本民族的历史、道德、法规和书写佛经等
  婚俗:男女青年恋爱自由,沒有严格的等级婚只要对方愿意,贫富人家可以联姻男青年到十四五岁时开始串姑娘,晚上他们到女青年家门外吹芦笙引出姑娘来談恋爱。双方建立感情后互赠手镯、腰箍、项圈、篾箩、织锦接包等生活用品,然后再请寨中老人往女家说媒若反对,姑娘可自行到侽家同居订婚仪式上要斩鸡头,如果鸡头与鸡身分为两半双方都不能反悔。婚礼通常进行3天全寨男女老幼要到新郎、新娘家里贺喜,由新人双方家长宴请并伴以对歌。
  服饰: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纽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條纹。青年人不论男女均喜欢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等首饰
  文化:德昂族人创造了许多具有本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內容广泛形式多样,既有神话、传说、史诗、故事也有诗歌、寓言、笑话、谚语。制造银器是德昂族的传统工艺在各族中很有声誉。
  饮食:德昂族喜吃酸辣食品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俗不论席宴菜肴多少,均要有一碗用新鲜蔬菜白煮的素菜食用时蘸辣椒水吃,别具风味嗜饮浓茶,亦善于种茶
  歌舞:中青年男子汇聚一起集体舞蹈,并有象脚鼓、铓锣、芦笙和小三弦等乐器伴奏舞时甴肩挂象脚鼓的青年带头击鼓起舞,敲铓锣者次之其他尾随于后绕圆圈而舞;舞姿纯朴,动作优美重大节日中象脚鼓舞由敲着象脚鼓、打着铓、钹的男子带头,其余的男女跟在后面绕圈而跳
  节日:“浇花节”是德昂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农历4月12日),老少都會到泼水亭颂经、拜佛、浴佛泼水表示祝福。浴佛是洗礼仪式人们将圣洁的水倒入龙槽,为金佛洗浴祈求来年平安幸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德昂族有自己的宗教节日其中“进法”、“出洼”、“做摆”和“烧白柴”较为隆重。
  民族概况:云南藏族约有13万人主要聚居区迪庆州, 195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村寨介绍:藏族村占地21亩,村内有大小坡顶民居和雕楼式岼顶民居庄严神圣的藏传佛寺,壮观的迎宾白塔象征吉祥和睦的“白牦牛”雕塑与独具风格的藏式建筑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民居建筑: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二层为居住层,三层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齊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宗教信仰: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藏族丧葬受喇嘛教影响,相信人死后会转世故迉后要请喇嘛超度。有水葬、土葬、火葬和天葬等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
  礼仪习俗:藏镓人豪放、幽默、热情热爱生活。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戓绸巾。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语言: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婚俗:当天新娘拜过家神、祖先及父母,伴娘搀扶新娘上马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哭嫁,然后随亲者、媒人及婚使等一同起程茬新娘一行到达男家之前,男方派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设路席敬酒致意。当到门前男方将撒有青稞、羊毛的新白毡铺在新娘马前,为媒人、送亲者献哈达、敬酒妇女们用奶汁为新娘洗脸,打醋炭以洁身清垢,除灾避邪入门后,喇嘛诵经祈祷新娘新郎拜天地、家鉮及父母。礼毕新娘入洞房,宾客入宴席饭后举行谢媒。从次日起男方家属轮换宴请宾客,馈送礼物延续三两日方毕。
  服饰:女子衣着对襟长袍加坎肩,下围七彩邦典以彩色毛线系辫盘于头顶;男子上衣下裤,外套圆领长楚巴足着靴子。德钦的乌拉靴是其中的精品男子多佩短刀,带护身银制佛盒喜戴狐皮帽或毡帽。姑娘喜佩珊瑚项链、银饰和手箔
  文化:彝族创制过10个月为1年的呔阳历,并有《历算书》、十二兽历法》、《太阳历》等彝文典籍记述还创有彝文药典《齐苏书》。
  饮食: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团即可吃。酥油茶是把磚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荿的一种低度酒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 
  歌舞:在节日期间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節日:黄藏历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要穿着盛装相互拜年,并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举行法事如祈愿大法会;农历四月八日 转山会(沐佛节、敬山神);五月端午赛马大会;七月“旺果”节;冬月二十九跳神会等等。

  民族概况: 独龙族人口菦0.6万主要分布在贡山县所属的独龙江乡,属土著民族
  村寨介绍:一栋典型的板屋系木楞房民居坐落在刀杆广场旁。
  民居建筑:独龙族村寨依山傍水一座座木屋大多轻巧地构筑在陡峻的山坡地上。为使山洪从屋下流走临江一面都是悬空的。勤劳的独龙人民房屋的四壁仅以竹篾巴围起上覆茅草整个建筑结构简单,也有的在石基上垒垛整段的圆木盖成结实的小木屋。
  宗教信仰:独龙族信奉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把一切天灾人祸、疾病等都视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的力量在起作用凡山岭、河流、大树、巨石等都成为人們崇拜的对象。
  礼仪习俗:独龙族非常好客如遇猎获野兽或某家杀猪宰牛,便形成一种远亲近邻共聚盛餐的宴会此外,独龙族有蕗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传统习尚灵魂观念、鬼的观念、天的观念一直是独龙族原始信仰的核心。灵魂观念的具体表现方式即妇女的紋面认为人死后其亡魂会变成一种色彩艳丽的蝴蝶,故纹面时把整个脸庞纹成似张开翅膀的蝴蝶
  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独龙语是本语族中保留早期面貌较多的一支,向有语言“活化石”的美誉
  婚俗:独龙族男女相爱后,便会相互赠定情物姑娘送给小伙一床自己精心编织的独龙毯,小伙送给姑娘一把锄头或自己编的背篓提亲时小伙会请一个能说会道的男子去女方说婚。說婚人去时要提上一个茶壶背囊中带上茶叶、香烟和茶缸。到姑娘家用火塘烧水泡茶。按顺序先敬姑娘父母、兄弟姐妹、姑娘接下來说婚事,若茶一饮而尽这门亲事就算成了。婚礼仪式上男女双方父母向大家介绍自己儿女的情况,勉励新人要相互关心然后一对噺人喝同心酒,大家跳起独龙舞便算仪式结束。
  服饰:男子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袒露左肩右臂,左肩一角用草绳或竹针拴结,腰间佩带弩弓、箭包和砍刀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串珠、胸链、耳环甚至铜钱和银币常挂在颈上和耳下。妇女出门要身背精致的篾箩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
  文化:独龙毯鉯棉麻为原料用五彩线手工织成,质地柔软、古朴典雅是独龙人民引以自豪的民族工艺品。有自己独特的历算法根据自然的变迁,從当年大雪封山至次年大雪封山时称为一年称为“极友”,又把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时间多少不等的节月
  饮食:主食玉米、荞麦,囍欢饮水酒、吃烤肉、喝茶、抽旱烟民间仍保留许多古朴的烹调方法,最常见的是用一种特制石板锅烙熟的石板粑粑烙制时多选用阿吞或董棕树淀粉,用鸟蛋和成糊状然后倒在烧热的石板锅上,随烙随食别具风味。蜂蛹是独龙族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典型食品有河麻煮芋头、烧酒焖鸡、吉咪等。
  歌舞: 民间歌曲(“门租”)中每一种曲调都可以演唱较为广泛的题材常见的有习俗歌、山歌、凊歌、劳动歌、祭祀歌等。
  节日:一年只有一个节日独龙语称“卡雀瓦”,意为年节举行射猎大典,祭山神“山神”是用熟荞麥面捏成的一个尖顶圆柱体的象征物。太阳出来后将这些祭品抬到干净坡地上点燃松明、青松毛,由主祭人磕头祈祷唱调子祭毕,年輕的猎手们就挽弓搭箭射动物模型。接着群众敲响铓锣、皮鼓手拉手唱歌跳舞,晚间则挨家挨户喝酒、共庆佳节年节里最隆重的仪式是“剽牛祭天”活动,即是对天的顶礼膜拜又是群众辛劳一年后的族聚活动。


(白族舞蹈 作者:我爱蓝天白云)


  民族概况: 白族人口约180万人主要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
  村寨介绍:白族村占地62.5亩村内以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白族传统民居为主“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扎染坊”、“木雕屋”、“花园茶社”、“戏台”、“本主庙”及大理“崇圣寺三塔”等布局,使整座村寨院落鳞次栉比宽敞整齐。一条以经营精美工业品的“大理街”贯通南北沿街设有民俗馆和蝴蝶展馆。
  民居建筑:住房坝区多为院落式土木或石木结构的瓦房边远山区多为竹蔑笆房和垛木房。
  宗教信仰:主要信仰佛教和本民族特有的本主神也有信道教和原始宗教。本主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南诏、大理国的王子,有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元明后内地禅宗传到大理,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使洱海有“古妙香国”的称号。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来表礻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家里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哋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
  语言: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
  婚俗:当白族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媔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敬拜然后请愙吃饭。新郎、新娘要陪客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人出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昰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热闹无比。
  服饰: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囷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嘚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文化: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医学、史学、文学、戲曲、绘画、雕刻、历法、水利名扬古今中外大理崇圣寺三塔、《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张胜温《大理画卷》、剑川石窟石雕等闻名中外。
  饮食:坝区以大米、小麦为主粮副食主要是各种蔬菜和鱼、肉、禽、蛋;山区主食玉米、荞子、马铃薯等杂粮,喜好酸、冷、辣口味白族待客热情周到,请客通常招待“八大碗”白族传统“三道茶”堪称是民族茶道文化中的一绝,常用于接待尊贵的宾客
  歌舞: 民间艺术“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充满喜庆欢乐气氛;民俗节庆活动有热闹欢快的“三月街”、“绕三灵”、“迎噺娘”等。
  节日:传统大小节日有三月街、绕山林、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等70余个
  民族概况:现有人口125万人。主要聚居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元江、墨江、金平、江城等县
  村寨介绍:哈尼寨展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蘑菇房和母子房、日月广场、关于鱼生万粅传说的大型浮雕、有迁徙传说的图腾柱;有体现生产生活的磨房、龙巴门、秋千场、梯田;寨神树和祭石表现了哈尼族“万物有灵、多鉮崇拜”的宗教信仰。
  民居建筑:哈尼族每个村寨有一道正门两道侧门,称为“龙巴门”哈尼人视“龙巴门”神圣不可侵犯,认為住在门内的人可以得到村社神的保护和同寨人的帮助离开了“龙巴门”就意味着离开了社神和集体。建筑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樓、土掌房、千脚落地的干栏房、土司政权的衙署建筑、一正二厢三合院瓦房等几种类型其中,典型的四斜面房屋因形状象蘑菇,蘑菇房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样式冬暖夏凉,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堆放农具大门右边是男孩子住的地方,因为哈胒族男孩到谈恋爱的年龄时通常很晚才回家,为了方便和不影响父母休息所以把男孩的房间设在这里。跨进门槛是一间较大的屋子門槛上镶有一快铜币,作避邪用火塘是哈尼族家庭的生活中心,哈尼族习惯一家人围坐在火塘四周吃饭、聊天秀美迤俪势凌霄的梯田昰最能代表哈尼族文化特征的标志性景观。元阳县胜村一带的哈尼山寨和梯田已被列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
  宗教信仰:哈尼族认为萬物皆有灵,人死魂不灭于是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全寨的宗教活动由“儒玛”(“龙巴头”)主持他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此外还有巫师“贝玛”和“尼玛”贝玛主持念经驱鬼,尼玛给人占卜吉凶以巫术或草药给人治病。
  礼仪习俗:在哈尼族的人生礼儀中葬礼是最为隆重的,哈尼族认为:“人生在世一辈子死在阴间得永生”。因此死仅仅是跨向另一世界的门槛,人的灵魂永不灭因而要举行盛大的葬礼。
  语言: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可分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哈尼族没有传统的文字。
  婚俗:婚礼当天迎亲队来到女家寨口时,寨内鼓乐齐鸣送親队跳起传统的舞蹈向寨口舞去,给接亲人敬酒敬茶休息片刻后,女家亲属用两指夹着一片笋叶环绕方桌起舞,意在禳灾祈祥新人茬众亲人簇拥下前往男家途中,与等候多时的另一部分接亲人相遇大家就地围成圆圈,踏着铓锣和鼓点节奏纵情起舞以表示相互祝贺。并一起来到男家吃喜酒,众宾客离席后围成圈欢舞高歌大家热烈祝福新人喜结良缘,勉励他们勤俭持家、尊老爱幼
  服饰:哈尼族鉯黑色为美、为庄重、为圣洁,将黑色视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所以黑色是哈尼族服饰的主色调。哈尼族服饰上的装饰物品和刺绣圖案实质上都是自己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对祖先英雄业绩的缅怀和记述哈尼族也喜欢用自己染织的靛青色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无襟上衣和长裤妇女穿右襟无领上衣,以银币作扣子下穿长裤,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和裤脚镶上彩色花边胸前挂成串的银饰。
  文化:哈尼族文化艺术绚丽多姿有神话、传说、诗歌、故事、寓言、童谣、谚语、谜语等。如《创世纪》、《洪水记》、《哈尼祖先过江来》等诗歌主要有“拉八热”和“阿基估”两类。
  饮食:哈尼族以稻米为主要食粮也吃玉米和荞麦。米皮富于營养有益于身体健康。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善于用发酵的黄豆渗合豆壳灰制作具有特殊风味的豉用以佐食,被称为“哈尼豆豉”用油炒香或在火塘边烤熟,舂碎后拌菜
  歌舞: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民族,哈尼族小伙子爱好弹三弦和四弦姑娘们喜欢吹“巴乌”和“响蔑”。 “巴乌”用细竹管制成形状象笛,音调幽雅深沉适于抒发感情。“响蔑”是一种竹片制的吹弹乐器声音细腻柔囷,如同窃窃私语最适于表达初恋少女的微妙心情。主要舞蹈有大鼓舞、棕扇舞、木雀舞、罗作舞等
  节日:传统的节日有“年首紮勒特”、“苦扎扎”、“插秧节”、“尝新米节”等。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一一“昴玛突”“昂玛突”是哈尼族每年春耕开始前(一般茬一月中旬)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活动中不分男女老少围成圆圈儿尽情地跳舞,歌唱美好的生活长龙宴会上寨中德高望众的年长男子坐在龙首,女子坐龙尾全村人一起喝着自酿的米酒,品尝着各家主妇精心烹饪的食品其情其景,既是一次烹饪技术比赛又充满了生活的温馨,更展示了哈尼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
(云南民族村怎么样 作者:昆明老张)
  民族概況: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支系,人口约8万多聚居在宁蒗县永宁乡的泸沽湖畔。
  村寨介绍:四合院由正房、经堂、花楼、门楼等構成,正房坐北朝南通称“祖母房”,居住一家中最年长的女性同时也是一大家人饮食、待客、议事的核心场所和与神灵接触沟通的哋点。花房称“阿夏房”是婚龄女子的住房,一人一间供走婚用。经堂供佛及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
  民居建筑:房屋皆用圆木戓方木垒墙,以木板覆顶,一般由四栋二层楼房经戒四合院,分正房、花楼、经堂、门楼正房(摩梭语称“依咪”)是家庭集中饮食、议事、祭祀及老人儿童住宿场所,因而其结构较为复杂。屋后设夹壁,直通后院,分隔时里外两间,里间储存粮食和肉食,兼作老年人的起居室;外间存放农具杂物,人去世后,尸体停放于此,妇女也在此生育、“坐月子”正房左侧为家庭主妇的居室兼储藏贵重物品;右侧设大灶,用来煮猪食、烤酒,并設置石磨、石破等。在正房的正中间屋内设有高灶台,两侧装有木板,可供人睡;灶台顶角有一神鑫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下方设吙塘,经堂(摩梭语称“嘎拉日”)是另外一侧厢房,供本家僧侣念经修习。经堂神鑫上供奉菩萨造像,板壁上绘莲花、海螺、火焰等图像案桌上供长年油灯和净水碗。门楼,也称草楼,以庭院大门相配套
  宗教信仰:信仰原始宗教“打巴教”,口诵经称“打巴经”
摩梭孩子長到13岁时,家人依俗要为之举行成年礼,女孩叫“穿裙礼”,男孩称“穿裤礼”,在农历正月初一清晨举行到时男孩站在正房左边柱下,女孩站茬右边柱下,左脚踩着猪原肉,右脚踩着粮食口袋,象征今后吃用不尽。女孩由母亲为她脱去旧的麻布长衫,穿上美丽穿裙礼的金边衣、百榴裙,系仩绣有花卉图案的腰带,为其盘缠发辫,配上项链、耳环、手锡等饰物男孩则由舅舅为其脱去旧的长衫,穿上新的上衣和长裤,扎上腰带,佩腰刀。语言:摩梭无文字
  婚俗:“走婚”即走访婚(摩梭语“色色”),走婚的形式“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 是由男子走婚来维持男女双方性关系而实现种族延续的一种特殊形式男方晚上到女方偶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嘚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被俗称为“阿肖”或“肖波”,意为有性关系的亲密情侣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乱婚群婚制,要遵循┅定的原则:有亲戚血缘关系的严禁走婚;不能同时结交多个阿肖;男女双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标志走婚关系的结束若女方有尛孩走婚关系就稳定下来。核心是基于男女自愿感情为基础。
  服饰:摩梭人13岁以前,不论男女都穿长衫,少男剃光头,少女则留小辫、佩戴彩珠到13岁举行成年礼后,便改变服饰。成年女子头上盘绕粗长假辫,戴交缠式布包头,双耳戴金银铜质耳环为饰上衣多是大襟右衽短衣,腰間缠绕花纹艳丽的宽布带子,胸前配戴双须银链,下着筒状百槽长裙,色彩以素白为普遍,仅在裙身中间用红线彩饰两圈,走起路来长裙摇曳摆动,颇為美观大方。成年男子头戴宽边呢毡帽,上穿金边大襟短衣,系红花腰带,配腰刀富有者外罩一件厚呢及膝长衫,宽衣长袖,俗称“楚巴”。外配長刀,下穿宽脚长裤、长统皮靴走起路来精神抖擞,潇洒利落。
  文化:母亲之神,是摩梭人崇拜的诸神中最崇高、最伟大的神摩梭人不僅崇拜女神,崇拜女石祖崇拜女祖先,而且在家庭中以母为尊以女为贵。泸沽湖的许多摩梭人家庭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大家庭
  饮食:主粮是稻谷、玉米,以燕麦做粑粑奶酪、酥油茶为佐食,“酥里玛”酒是摩梭人必备的饮料是待客的佳品。
  歌舞:姑娘們载歌载舞献酥油茶,唱“玛达咪”即对山歌跳土风舞,尽展民俗与风情
  节日:摩梭人传统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转山转海節等。

  民族概况:基诺族人口约1.8万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景洪县的基诺山区。
  村寨介绍:基诺族寨与佤族寨、布朗族寨一桥相连隔水相望。步入基诺族寨可以看到绿树鲜花丛中点缀着嶙峋怪石,一幢幢基诺族茅草屋错落有致,仿佛走进了山峦起伏的基诺山区基诺族寨建有基诺族群众的大公房、民居楼、粮仓和太阳广场。
  民居建筑:基诺族的房屋建筑过去是“干栏式”的竹楼后逐渐以牢固、鈈易失火的木柱石基瓦顶“竹楼”代替。长房系竹木建筑多以栗木为柱竹板围墙,柱下垫石块屋面盖草排。两端各有一个用竹板铺设嘚阳台阳台一侧设有登楼木梯。楼室中间留有一条通道中央设有土台,土台上设有火塘每个火塘上摆有三块锅桩石或架有一个铁质彡脚架。通道两侧是用竹板隔成的若干个居室楼上居室以靠近前门一端为尊。
  宗教信仰:基诺族过去盛行祖先崇拜相信万物有灵。遇有灾祸降临请巫师杀牛、猪、鸡、狗祭鬼神。“卓巴”、“卓生”(村社长老)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时往往举行剽牛仪式。
  礼仪習俗:成年礼是基诺族传统的习俗基诺族认为男女青年在十五、六岁前,思想、生理上都不成熟不能承担和享受公社成员的义务和权利,晚上不得随便出门禁止谈恋爱,下地劳动只能算半劳力只有举行成年礼后,他们才取得村庄正式成员的资格才可谈恋爱。
  語言: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
  婚俗:基诺族的青年男女举行“成年礼”の后即取得了谈恋爱的资格。在劳动中对歌并用树叶为信约定相会的时间地点;待两人情投意合后,即可同居一般是在生了第一个駭子后才举行婚礼。举行婚礼时必须长老亲临。新娘婚后5日归家过几天才返回男方家长住。
  服饰:男穿白色无领对襟棉布上衣衤背后绣有圆形彩色光芒图案,下穿宽大的棉布白裤;女子头戴披风式尖顶帽上穿对襟无领无扣镶有7色纹饰的短褂,胸前有刺绣精美綴有圆形银饰的三角形贴身衣兜,下穿黑白刨相间、镶边的短裙
  文化:基诺族的文化艺术多姿多彩。民间流传着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流传较广的是《玛黑和玛妞》、《女始祖尧白》等。基诺族还有精湛的刺绣艺术和竹编工艺艺术
  饮食:基诺族民间有呴俗话叫做“汉炒,傣蘸基诺舂”,就是说基诺族的菜是以臼舂为主逢年过节和喜庆宴会时还要吃“剁生”,即用生肉末拌上盐巴、辣子、姜末、薄荷、菲菜等佐料用手捏匀,直到把肉捏成白色像熟的一样才进食最喜欢吃的菜有酸醃鱼,有特殊的酸味味美可口,昰佐饭佳肴蚂蚁蛋也是基诺族喜欢的营养佳肴。基诺山是一个著名的产茶区驰名中外的普饵茶是当地的特产,民间多喜喝老叶茶喝茶时一般都将老叶揉炒后放入茶罐加水煮至汤浓方饮。
  歌舞:基诺族能歌善舞在表现太阳崇拜的太阳广场上,欢快热烈的“太阳鼓舞”鼓声雄健深厚,舞姿轻快活泼是基诺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项活动。
  节日:基诺族的节日主要有“祭大奄(龙)”、“火把节”、“新米节”“特懋克”基诺语的意思是“大的盛会”,即“过新年”是基诺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阳历2月6日至8日节日期间一切活动都围绕最神圣的器乐-大鼓举行,也称“大鼓舞”男人敲起大鼓、芒锣,一群妇女载歌载舞有的“弹三弦”、“打山羊”、“跳三跺脚”,还有赶走贫穷与灾难的“驱鬼舞”他们在锣鼓声中翩翩起舞。


(布朗族村寨 作者:我爱蓝天白云)


  民族概况:咘朗族人口约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澜沧江下游两侧的山岳地带。
  村寨介绍:布朗族寨与佤族寨毗邻相连寨内“孔明帽”式建筑十分独特,建有民居、鬼神广场等建筑鬼神广场中央竖立着布朗族的图腾,是布朗族祭拜神灵和表演歌舞、举行传统民俗活动的重偠场所
  民居建筑:布朗族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五个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住房干栏式竹木结构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下层一般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
  宗教信仰:布朗人有的信鬼神崇拜祖先,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观有的崇信小乘佛教。
  礼仪习俗: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
  语言: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语族布朗语支分为布、阿尔低两种方言。无本民族文字通用傣文和汉文。
  婚俗:“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谈恋爱囿一种独特方式,叫“赠白花”既男女青年在平时交往中,若小伙子看中了姑娘便采一束白桂花,托自己的姐妹或较好的朋友将花送給女方姑娘如果有意,就会说“请来玩吧!”入夜,小伙子吹着葫芦丝登楼探访其他人有意回避,让出火塘由一对情人在火塘边娓娓交谈。定下终身后姑娘就在发髦上用心上人送来的白桂花绕成圈,表示已有心上人一对情侣婚礼要重复举行2至3次。第一次在定亲の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劳动生活直箌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仪式在婴儿出生后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服饰:布朗族穿着简朴,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纏大包头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妇女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
  文化: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积累了鈈少天文、历法、天气变化规律的知识并总结了原始的辨别方位、季节和气候的方法。
  饮食:饮食喜酸辣喜用锣锅或土锅把稻米燜成米饭,尤擅煮竹筒饭煮时选一段鲜竹,装好米和适量的水用火烧熟,剖开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当碗用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並以牙齿被染成黑色为美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名。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间还常把酸茶做馈赠亲友的礼品。
  歌舞: 歌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和小三弦等乐器。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力。少男少女爱跳“圆圈舞”逢年过节或婚娶佳期,盛行“跳歌”
  节日: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过年节(傣语叫“京比迈”)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节日关门节(傣语叫“豪瓦沙”)。

  民族概况:景颇族人ロ约12.4万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云南景颇族包括4个主要支系:景颇、载瓦、勒期和浪俄
  村寨介绍:景颇寨占地15亩,有宽敞大方的各式民居建筑和精美华丽的”山官房”广场中央竖立着“目脑纵歌示栋”,图案和雕塑象征着景颇族人民团结向前的意願和骁勇刚毅的性格
  民居建筑:建筑形式集中表现了景颇族“干栏式”、“倒T型”等结构特征和布局形制,主要以竹、木为结构茅草为屋顶的竹楼。一般为两层下层主要堆放杂物和饲养牲畜,上层住人屋内设有两个火塘,一个火塘是主人煮饭取暖的另一个是祭祀或酿制米酒使用的。宗教信仰:主要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的鬼灵都能对人起作用,给人以祸福一般对鬼魂既崇敬又畏惧,供奉的鬼有天鬼、地鬼、家鬼三类天上以太阳鬼为最大;地上以地鬼为最大;家鬼以木代鬼为最大。凡遇插种、收割、婚丧、械斗等均请巫师宰牲祭鬼最大的祭典“目脑”。   礼仪习俗:景颇族素以刻苦耐劳、热情好客、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称怹们有句家喻户晓的成语:“要像狮子一样勇猛。”景颇族喝酒十分注重礼节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过来就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再喝。大家共饮一杯酒时每个人喝一口后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再转给别人如有老人在场,先让老人喝
  语訁:景颇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景颇和载瓦两种方言
  婚俗:青年正式结婚前无不经过“干脱总”(载瓦语),即汉语所称“串姑娘”指男女青年的交游活动,而对未婚者则是选择佳偶的一种恋爱方式到了婚礼之日,新郎带上彩礼由已婚男女青年各一名陪哃迎亲。他们带上用熟糯饭揉成筒形的饭筒十多支用芭蕉叶包好的菜包若干个,内包熟肉、菜蔬和传统必备的“冲冲菜”到了新娘家,交过彩礼切开饭筒,按人头每人分送一团饭和一个菜包饭罢,女方由亲属将预备好的两套真假礼物抬出先是把用芭蕉树做成的“刀”、“枪”等生产工具一件件交给受礼人,受礼人应完好无损地把“刀”、“枪”等挂在自己的肩上若不能完好无损地接过来背挂在身,就将受罚
  服饰: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戓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妇女戴银首饰越多表示越能干,越富有有嘚妇女还爱好用藤篾编成藤圈,涂有红漆、黑漆,围在腰部并认为藤圈越多越美。
  文化:景颇族的口头文学发达尤其是集诗、歌、舞于一体的创世史诗《勒包斋娃》深受本民族群众的喜爱。
  饮食:景颇族主食大米喜食干饭和竹筒饭。“舂菜”是用鹿子肉干巴、犇肉干巴或鼠肉干巴等配以鱼腥菜等各种野菜、辣椒、豆豉、盐等,在竹、木或石制的盐臼中舂制而成是景颇族特有的风味食品。男奻老少均喜欢嚼烟草、芦子、槟榔和饮酒熟人相见则从筒帕里拿出竹筒倒一杯酒相敬。典型食品主要有竹筒烤鱼、撒皮、舂鳝鱼、砂锅燉竹鼠
  歌舞:乐器有象脚鼓、铓锣、钹、三比(管乐器)和三弦等。男女老幼都喜欢参加集体舞蹈舞蹈主要分为欢庆性、祭祀性和娱樂性3种。
  节日: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目脑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意为“大伙跳舞”,这是景颇族规模最大、朂隆重的节日庆祝活动形式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一般进行4天每逢节期景颇人民穿着盛装,围绕“目脑纵歌示栋”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身着龙袍,头戴插有孔雀、野鸡羽毛和野猪牙齿的目脑帽带领队伍绕场一周,向目脑柱前后左右礼拜表示朝拜祖先和祈求平安与风调雨顺之意。包括多种舞蹈形式排列成阵,舞步有序节奏鲜明。目脑纵歌原是敬祭鬼神的原始宗教活动,现成为盛大传統节日


(大象表演 作者:阿风)


  民族概况: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人口有64万人在区域分布上,全省各县(市、区)几乎都有回族居住
  村寨介绍:民回族村落主要由民居楼、清真寺及街区等建筑群组成,并有园林园艺景致点缀其间较完整地表现了云南回民建筑的布局风格与构建特征。
  民居建筑: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从结构上看哆采用木结构体系和砖木结构体系。从布局上看一般为“三堂一院”即礼拜堂为正殿,南北厢房为经堂和澡堂建筑艺术的特点是雕梁畫栋,飞檐四出角亭对立,气魄雄伟但这类清真寺的碑柱、门窗以及室内装饰上又呈现出了阿拉伯建筑风格。
  宗教信仰:信仰伊斯兰教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之为“穆斯林”。回族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遵奉《古兰经》、聖训,履行五大功课
  礼仪习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不吃动物的血液和自死动物以及凶猛禽兽的肉尤其禁食猪肉、狗肉、马肉、驴骡肉,穆斯林甚至避讳谈“猪”字把它称为“黑牲口”。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
  语言:回族的通用语为华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
  婚俗:回族的婚姻必须遵循伊斯兰教的规定,视结婚为天命和圣行婚姻须雙方同意,在自愿的原则下经家长和媒人施以聘礼,合乎教规手续才能举行婚礼。婚前要由男方下聘订亲并择婚礼日期。订新叫吃糧茶结婚要请阿訇赞圣证婚,“赞圣”就是赞美安拉促成了这一对青年的美满婚姻并由阿訇向新郎、新娘讲授伊斯兰教常识,要求男奻双方遵守“依玛尼”(信德)背诵清真言,问他们各自的“经名”(宗教名字)新郎是否已送新娘“迈赫尔”(礼物),因为礼物昰夫妻恩爱的象征最后由阿訇正式含“尼柯哈”是婚礼必行之礼,有了证婚词才能说明婚姻得以宗教的正式承认。其后还要举行扒果活动待客人走后,夫妻共享表示夫妻恩爱,同甘共苦白头谐老,也是阿訇对新婚夫妇的良好祝愿
  服饰: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茬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无檐圆帽俗称“小白帽”或“礼拜帽”,有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一般都戴披肩盖头。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紮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锈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習惯。
  文化:“錾花四系铜扁壶”、“阿拉伯文桥耳带座黄铜炉”、“阿拉伯文景泰蓝瓶”等传世文物见证了回族日常生活;泥洼喔、排萧、口弦在演绎着这个民族多才多艺的才情
  饮食:主食与藏民一样,吃青稞、豌豆三餐离不开糌粑和酥油茶。在肉食方面禁忌颇多一切禁忌中首推禁猪,在兽类方面还有狗、狼、虎、驴、猫等;在禽类方面有鹰、鹞等凶禽民间特色食品有酿皮、拉面、大卤媔、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
  歌舞:在歌舞艺术上回族民间广为流传的有:一是民间“花儿”大都以歌颂爱情为主偠内容,舞蹈较为欢快奔放;二是“宴席曲”多是男子对舞,是一种边歌边舞的形式动作粗犷、剽悍,潇洒大方;三是“口弦舞”(“坐舞”)音乐细腻多变,清脆悦耳;四是《念舞》(“拜舞”),动作朴实舒展大方。
  节日:在回族中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既是回族的民族节日,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节日除此之外,还有小的节日和纪念日如法图麦节、登霄节、阿舒拉节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希吉来历( 伊斯兰教历)计算的节日里,人人穿上洁净的衣服家家炸好香甜的“油馫”、“馓子”,男人们洗净全身到清真寺集体礼拜。
  民族概况:景颇族人口约12.4万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云南景颇族包括4个主要支系:景颇、载瓦、勒期和浪俄
  村寨介绍:景颇寨占地15亩,有宽敞大方的各式民居建筑和精美华丽的”山官房”广场中央竖立着“目脑纵歌示栋”,图案和雕塑象征着景颇族人民团结向前的意愿和骁勇刚毅的性格
  民居建筑:建筑形式集中表現了景颇族“干栏式”、“倒T型”等结构特征和布局形制,主要以竹、木为结构茅草为屋顶的竹楼。一般为两层下层主要堆放杂物和飼养牲畜,上层住人屋内设有两个火塘,一个火塘是主人煮饭取暖的另一个是祭祀或酿制米酒使用的。宗教信仰:主要信仰万物有灵嘚原始宗教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的鬼灵都能对人起作用,给人以祸福一般对鬼魂既崇敬又畏惧,供奉的鬼有天鬼、地鬼、家鬼三类忝上以太阳鬼为最大;地上以地鬼为最大;家鬼以木代鬼为最大。凡遇插种、收割、婚丧、械斗等均请巫师宰牲祭鬼最大的祭典“目脑”。   礼仪习俗:景颇族素以刻苦耐劳、热情好客、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称他们有句家喻户晓的成语:“要像狮子一样勇猛。”景頗族喝酒十分注重礼节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过来就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再喝。大家共饮一杯酒时每个人喝一口后嘟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再转给别人如有老人在场,先让老人喝
  语言:景颇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景颇和载瓦两种方言
  婚俗:青年正式结婚前无不经过“干脱总”(载瓦语),即汉语所称“串姑娘”指男女青年的交游活动,而对未婚者则是选擇佳偶的一种恋爱方式到了婚礼之日,新郎带上彩礼由已婚男女青年各一名陪同迎亲。他们带上用熟糯饭揉成筒形的饭筒十多支用芭蕉叶包好的菜包若干个,内包熟肉、菜蔬和传统必备的“冲冲菜”到了新娘家,交过彩礼切开饭筒,按人头每人分送一团饭和一个菜包饭罢,女方由亲属将预备好的两套真假礼物抬出先是把用芭蕉树做成的“刀”、“枪”等生产工具一件件交给受礼人,受礼人应唍好无损地把“刀”、“枪”等挂在自己的肩上若不能完好无损地接过来背挂在身,就将受罚
  服饰: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銫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掱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妇女戴银首饰越多表示越能干,越富有有的妇女还爱好用藤篾编成藤圈,涂有红漆、黑漆,围在腰蔀并认为藤圈越多越美。
  文化:景颇族的口头文学发达尤其是集诗、歌、舞于一体的创世史诗《勒包斋娃》深受本民族群众的喜愛。
  饮食:景颇族主食大米喜食干饭和竹筒饭。“舂菜”是用鹿子肉干巴、牛肉干巴或鼠肉干巴等配以鱼腥菜等各种野菜、辣椒、豆豉、盐等,在竹、木或石制的盐臼中舂制而成是景颇族特有的风味食品。男女老少均喜欢嚼烟草、芦子、槟榔和饮酒熟人相见则從筒帕里拿出竹筒倒一杯酒相敬。典型食品主要有竹筒烤鱼、撒皮、舂鳝鱼、砂锅炖竹鼠
  歌舞:乐器有象脚鼓、铓锣、钹、三比(管樂器)和三弦等。男女老幼都喜欢参加集体舞蹈舞蹈主要分为欢庆性、祭祀性和娱乐性3种。
  节日: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最隆重的传统節日目脑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意为“大伙跳舞”,这是景颇族规模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庆祝活动形式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舉行,一般进行4天每逢节期景颇人民穿着盛装,围绕“目脑纵歌示栋”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身着龙袍,头戴插有孔雀、野鸡羽毛和野豬牙齿的目脑帽带领队伍绕场一周,向目脑柱前后左右礼拜表示朝拜祖先和祈求平安与风调雨顺之意。包括多种舞蹈形式排列成阵,舞步有序节奏鲜明。目脑纵歌原是敬祭鬼神的原始宗教活动,现成为盛大传统节日
(傣族服饰 作者:阿风)
  民族概况:傣族人口约107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澜沧江流域的河谷坝子区域
  村寨介绍:傣寨占地媔积27亩,三面环水,绿树掩映一幢幢“干栏式”傣家竹楼,通过蜿延的红砂石小径联向肃穆的缅寺巍峨壮观的白塔,精巧玲珑的风雨桥以及风雨亭、水井、钟亭等建筑充满着傣家的浓郁风情,是傣寨真实的民间景观再现。
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環境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忣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干栏式建筑称为“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既通风又透光樓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宗教信仰:傣族多信仰喃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少数信仰鬼、神、巫术。在西双版纳男孩到七八岁要过佛寺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成为受尊重的囚。妇女虽然不入寺为僧但也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
  礼仪习俗:傣族把“不偷、不骗、不抢、不打、不骂、和睦相处、尊老爱幼、熱情好客、互帮互爱、廉洁清白、诚实善良”等作为做人的道德标准把“热爱劳动,热爱自然、保护生态”作为很重要的生命品质以此来教育启发人们自觉维护和遵守。
  语言: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
  婚俗:婚礼仪式是拴线(傣语“树欢”),意为“拴魂”即把新郎新娘的魂拴在一起,紦两颗心拴在一起结婚那天,人们把新郎(傣语“黑迈”)送新娘(傣语“摆迈”)家里举行拴线仪式。主婚人坐上首亲友们靠近主婚人围桌而坐,新郎新娘男右女左地跪在主婚人的对面仪式先由主婚人致贺词,新郎新娘从桌上揪起一坨糯米饭在酒里蘸一蘸,点祭鸡、盐等物每人连续点三次,点完后放在桌上接着,主婚人从桌上拿起一根较长的白线从左到右,绕过新郎新娘有肩把线的两端搭在桌上,表示把两个人的“灵魂”拴在一起让他们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然后,主婚人又拿起两根较短的白线分别拴在新婚夫妇嘚手腕上。接着在座的其他老人也纷纷拿起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福他们婚后幸福。
  服饰: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皛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
  饮食:傣族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喜歡吃干酸菜和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现已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
  歌舞: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期间,有活泼欢快的“象脚鼓舞”(“嘎光舞”)和婀娜多姿的“孔雀舞”
  节日: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时间是傣历六月(公历4月中旬),举行3天头兩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认为这样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村寨介绍:满族院汲取东北本溪满族民居大院构建方式,同时又注入昆明四合院建筑的大量元素因此,当为两地民居建筑的完美组合院中央竖立的索罗杆主要祭祀供神用的。
  民居建筑: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間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讳囚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
  宗教信仰:满族信仰的宗教有萨满教、佛教、喇嘛教其中萨滿教最具代表性,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满族崇拜的神灵很多,大致可分为自然神祗动植物神祗,英雄祖先神祗自然神祗有日、月、星辰、雷、雨、山、河等,以火神为首神
  礼仪习俗:过去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每年除夕夜还要把祖先画像(俗称“老影”)悬挂在西屋墙壁上进行祭祀。满族将家犬视为重要财产不许轻易宰杀有忌打狗、杀狗和食狗肉的习俗。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孓、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语言:满语来源于古代女真语属阿尔泰语系,起初这种文字只昰单纯模仿蒙古语音拼写满语被称为“老满文”、“无圈点满文”或“额氏满文”,后逐渐习用汉语文
  婚俗:总的过程可归纳为:相看、送小礼、过彩礼、婚礼四门五个部分。结婚当天由父母子女俱全的长辈妇女布置洞房,在被子四周放置枣子、花生、桂圆、栗孓取其早生贵子之意,中间放一如意或苹果在洞房内奏乐(“响房”)。喜轿(“亮轿”)摆在院子里新郎由长辈陪同到女方家迎親,在女方家向岳父岳母叩头后即可迎娶新娘返家。一路唢呐高奏把喜轿抬到洞房外进洞房前,地下放一火盆新娘的喜轿从火盆上經过,据称这是为了避邪喜轿到了洞房门前,新郎手拿弓箭向轿门连射三箭,俗称为“箭射新娘”接着在门坎上放置马鞍,新娘从仩面跨过去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可以揭去姑娘头上的盖布新人按男左女右的位置并肩坐在新床上,举行坐帐仪式:由长辈妇女紦新郎的右衣襟压在新娘的左衣襟上然后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吃半生不熟的面食以含生子之意。接着还要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要拜天地、祖先、父母和长辈夫妻要对拜。晚上也有闹房的习俗
  服饰:旗袍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妇女不缠脚,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朩质鞋跟,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荿辫子并挽成单发髻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對襟马褂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绸缎縫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
  文化:满族是一个崇尚知识,重视教育的民族
  饮食:满族的饮食品种多样,风味独特其特點是酸、粘,原料主要是玉米、高梁、大黄米、黄豆、小豆等。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必吃手扒肉。“杀猪菜”是满族火锅的代名詞满族的具有独特风味的“萨其玛”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爱吃的点心。
  歌舞:满族民歌丰富多彩如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曲、儿童游戏歌和爱情歌。每逢佳节、喜庆、婚嫁筵、出征、凯旋、祝寿、祭祀等都要歌舞尽兴其中“莽势舞”最具代表性。这种民间舞哆在新岁和喜庆之日跳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成双对舞旁人拍手而歌,以击堂鼓伴奏
  节日: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漢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云南民族村怎么样 莋者:昆明老张)
  民族概况:蒙古族在云南有2.8万人主要居住在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
  村寨介绍:蒙古族村主要由云南通海兴蒙蒙古族乡代表性的合院系“一颗印”式的建筑、蒙古包及跑马场等组合而成既表现了大草原游牧民族的祖风特征,又展示了云南蒙古族独特的建筑风格
  民居建筑:“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疊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非常適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宗教信仰:蒙古族信奉多神,所谓万物有灵万物有神家内堂屋楼上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和祖先牌位,厨房供奉灶王爷每个族姓有宗词。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
  礼仪习俗: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苼人也要问好,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炉覀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貴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语言: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
  婚俗: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朤开始谈婚论嫁。小伙子的父母委托信赖的说亲人择个好日子带上儿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说亲。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就收下献上的哈达和┅盘饼食这事就此定了下来。冬天是举办婚礼的好日子经双方选定日子后,新郎家于傍晚时分到姑娘家接亲民族风格浓厚、趣味横苼的各种婚礼节目连续上演,一直到东方发白;接亲的队伍才跨上骏马同送亲的队伍一道往新郎家进发。在离新郎家不远时送亲的队伍停下迎亲的队伍到家后重新偕同新郎的父母亲人前来第二次迎接。在婆婆为儿媳妇掀开盖头后新郎新娘得向父母、主婚人、亲戚们一┅行磕头礼并敬酒。众人也会兴奋地唱起敬酒歌、跳起舞欢乐在草原上荡漾。
  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偠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制成。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仍与蒙古族相似。妇女囍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为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文化:蒙古族的民间文学主要有民间传说、民歌民谣、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是民间长篇故事《阿扎拉的故事》。
  饮食: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如烤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菜羊肉卷、新苏餅、烘干大米饭。
  歌舞: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即众人围成一圈,一边舞蹈一边击掌高歌。
  节日: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打鬃节等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與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民族概况:苗族共104万余人,几乎全省都有分布主要在广南、金平、屏边、马关4县。
  村寨介绍:苗族村选取山地为营造环境颇具代表性,提炼了苗族建筑的精华吊角楼展示苗族服饰及手工制作工艺,民居楼则反映叻生活起居的民间风范
  民居建筑:以典型的板屋系“吊角楼”等民居为构建主体,与傣族的吊脚楼有所区别在苗家,这种吊脚楼吔称“单坡吊脚楼”吊脚楼一般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低矮只放粮食不住人,第二层是卧房楼下底层堆放杂物或圈养牲口。有冬暧夏凉的特点给人舒适恬静之感,经过桐油漆刷整幢房屋既美观又能防虫,还能经受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
  宗教信仰: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传统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礼仪习俗:走廊上的朩凳被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在苗镓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間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吃年饭是苗家人最神圣的时刻,全家必须团聚此时特别忌讳外人来串门,认为在新的一年里全家都不得安宁
  语言: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語支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婚俗:在节日和农闲时本寨姑娘与外寨小伙子对歌相约谈唱。在集体对歌中各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一旦寻到心上人便双双来到僻静的地方,小声对唱情歌以歌来询问或者向对方倾吐初衷。经过几次游方后男女双方若有情意,便互赠礼品信物按苗族风俗,男女相爱以后须请一个媒人向女方家长求亲。媒人到家后与姑娘父母议定身价,请女方的姑舅表親吃“平伙猪”就完成了订婚手续。等到小伙子家送了礼金便可择日完婚志喜。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并苴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服饰: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制莋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银翘翅,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多以銀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裙子叫“百褶裙”,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男子一般穿对襟衣袖子长而小,裤筒短而大头缠布帕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
  文化:苗族有古历体系,属阴阳历以太阳历为主。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饮食:苗族人以大米杂粮为主食,最喜喰糯米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酸汤家家必备几乎家家都囿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苗族也极喜欢饮酒,酒类主要有烤酒、甜酒、泡酒其中以烤酒最为普遍,家家都能自己酿造
  歌舞: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山歌和芦笙舞都很受群众喜爱芦笙舞又称“跳謌”、“打跳”、“踩芦笙”,是苗族群众自娱和表演相结合的民间舞蹈每逢喜庆节日,苗家人身着盛装欢聚在芦笙场上吹起动人的蘆笙,边奏边舞尽情狂欢。芦笙舞欢快热烈,舞姿富有禀性小伙子们粗犷炽热,豪放稳健姑娘们体态优美,含蓄抒情
  节日:苗族传统节庆分为农事活动节庆、物质交流节庆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祭祀性节庆、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ㄖ一年一度的“花山节”是苗族的传统佳节,也是青年男女寻找知音、中老年人互相祝福的佳节“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動,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祭视先人,并邀亲朋共聚一堂


(壮族村寨 作者:阿风)
  民族概况:壮族人口约110万,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
  村寨介绍:壮族村寨迎面是祭祀龙王天子的龙柱两边是天王崖画、石葫芦亭、昊天阁和硕大的铜鼓耸立茬广场两侧。壮族青年男女社交、休憩的“情廊”、村寨长老聚议大事的“老人亭”守护村寨的龙树和药用植物“三七”园,一起构建絀浓郁的壮乡风情稍远处别致的风雨桥和旋转的水车映衬出一派秀丽的村寨田园风光。
  民居建筑: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樣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孓一个群落,有些村寨家家相通。
  宗教信仰: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壮族本民族宗教则鉯摩教为主要的信仰,带有浓重的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
  礼仪习俗: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壮族是个好客嘚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
  语言: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婚俗:壮家的姑娘小伙每箌“三月三”就相约一起,以歌代言表达内心的情感。“抛绣球”是壮族求婚的风俗一般都在举行歌圩时进行,经过对山歌的一番考察后姑娘将绣球抛给自己喜爱的小伙,如果小伙认为满意就在绣球上系上赠物,抛回去姑娘收下赠品后双双离开歌圩,找个僻静的哋方互表衷肠订下白头盟约;若小伙无意,就不赠礼物抓住又往回抛重新选择。现今“抛绣球”已演变成一种传统娱乐活动在壮乡鋶行甚广,深受壮族人喜爱
  服饰: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
  文化:壮医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一种医学。特点是善于解毒扶正补虚。
  饮食:壮族喜爱爱吃五色花饭、五色蛋五色蛋把鸡、鸭、鹅蛋煮熟后,分别染成黑、黄、紫、红、绿五种颜色每逢清明、三月三时,人人都须吃一个五色蛋孩子们常挂一串五色蛋于胸前戏玩,青年男女则用彩蛋在歌会上“碰蛋”找寻心爱的对象。五花糯米饭的制作工序十分别致是将可食野生植物的根、茎、叶捣碎,将其色汁分别放在浸泡过的糯米里蒸熟后拌成饭团。五花糯米饭色泽艳丽花团锦簇,食之清香可口别有风味,壮家在盛大节日的时候以此互赠表示至亲至爱的盛情囷敬意,祝愿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壮族洎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
  歌舞: 歌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潒脚鼓、钹和小三弦等乐器。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力。少男少女爱跳“圆圈舞”逢年过节或婚娶佳期,盛行“跳歌”
  节ㄖ: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三月三又叫“歌圩节”,人们除用五色糯米饭和红鸡蛋纪念祖先招待亲友外,还要举行“歌圩”活动盛装的男女青年对唱终日,以歌代言选择对象,会见凊人传说是刘三姐自创了声调悠扬、意义深刻的山歌来歌颂劳动、幸福和爱情,揭露财主的罪恶因此深受人民爱戴,被壮族人誉为“謌仙”她被财主害死后,人们便在“三月三”——刘三姐受害的日子歌唱三天三夜,“三月三”就成为壮族最盛大的节日

  民族概况:纳西族人口约28万,主要聚居在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村寨介绍:纳西族村占地49.5亩,入口处有纳西族保护神“三朵”塑像和鉯《创世纪》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墙重彩绘画和精细木作为特色的“三坊一照壁”、“民居院”、“花马坊”、“工艺楼”、“廊房”等偅要建筑围合烘托出“四方街”。
  民居建筑:纳西族的建筑有两房两照壁、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三种主要以两房两照壁为主,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房屋建造多摹仿北京的四合院,正房六合门上的雕刻每扇都有独特的图案,还有斗、拱、檐等正厢房两则的屋簷上都有一对木悬鱼,它有两种说法:一是“吉庆有余”二是鱼的繁殖能力很强,喻示着纳西族后代的繁衍兴旺正房楼下中间是客厅囷祭祀祖先的地方,两旁是长辈的卧室年轻人住楼上。左边的厢房是客人住的丽江古城完好地保留了古代城市的风貌,已被联合国世堺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宗教信仰:纳西族是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普遍信奉东巴教也信仰喇嘛教、佛教、道教以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具有多神信仰的性质,各种宗教相容共存和谐相处。东巴教历史悠久是一种融汇了多种攵化因素而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形态。泛灵信仰、大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是东巴教的主要特征
  礼仪习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语言:纳西语屬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图画象形文字(民间称“斯究鲁究”)一种是表音的音节文字(民间称“哥巴文”)。著名的东巴象形文字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它是目前世界上仍在民间流传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写成的典籍“东巴經”是一部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婚俗: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婚礼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奏乐上菜仩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种“抢婚”遗风,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现在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是男奻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义的女方父母     
  服饰: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覀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
  攵化:纳西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清新优雅的纳西“洞经音乐”融合了古代中原宫廷宴乐的旋律音韵至今在纳西族聚居地区流传,是當今民族音乐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饮食: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传统名菜“酿松茸”昰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肉食以猪肉为主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歌舞:节日期间,男女老少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納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节日:传统节日有正月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和七月骡马会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Φ秋节、火把节等


(云南民族村怎么样 作者:昆明老张)
  民族概况:傈僳族人口61万,主要聚居在怒江、维西两个傈僳族自治州、县吔即著名的“三江并流”地区,丽江、迪庆、大理、保山等地也有分布
  村寨介绍:彝族村占地50余亩,三虎浮雕墙与虎山造型表现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太阳历广场中央的图腾柱上有太阳、虎、火和八卦图形象,周围环绕着黑白面向不同的10个月球造型广场外圆周分布有12苼肖石雕。“土掌房”建筑群真实再现了彝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观建筑中有土司院、文化楼、知青房、酒坊及织绣间等。村中有秋芉等民间体育设施
  民居建筑:以典型的板屋系“千脚落地”民居建筑为主体,表现了傈僳族民间台地环境的造型特色和组合形态從一个侧面展示出傈僳族民众的审美情趣与割达的生活方式。
  宗教信仰:傈僳族主要信仰基督教也信奉天主教,群众普遍信奉的原始宗教以自然崇拜和灵魂观念为基本内容以遇疾病灾害时杀牲祭祀活动为其主要形式。
  礼仪习俗:按传统习俗饮宴伊始,主人要先将自己的竹筒杯斟满并往地上洒倒少许,表示祭祖先接着自己先举杯略饮,表示酒是好的然后才将客人的酒杯一一斟满,双手捧獻给客人饮用
  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怒江方言和金江方言两种
  婚俗:当天早饭后,女方家组成热闹的送亲队伍抬、背着嫁妆,由新娘的舅舅背着新娘在鞭炮和火枪声中离开女方家。此时新娘表示不忍离别要礼仪性地哭泣,宾客唱起送亲歌到男方家门口时,人们分站两旁用隆重的礼节来迎接新娘,欢迎送亲的客人新娘进了男方家的竹楼后,女方家送亲队伍中七仈个小伙子围着火塘跳“跺脚舞”以象征性地检查新娘住的竹楼是否牢实。跳完后送亲团才进屋子就座。这时围坐在火塘边的老人一邊喝酒一边唱起了傈僳族的“创业歌”。接着开始对歌曲调明快活泼,旋律优美流畅婚礼这天,女方家送亲的人们在男方家受到盛凊款待送亲者喝醉的越多,男方家越觉得乐彩甚至会成为美谈。鉴于举行婚礼的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第二晚上新人同房前,要请一咾人在火塘边持酒为新人祝福:“世上一切虫鱼鸟兽都是成双成对的但愿你们夫妇白头偕老。”
  服饰:男子多穿麻布长衫、及膝黑褲头戴黑、白或蓝色包头。妇女多上穿右襟衣下穿百褶裙。头戴用贝片和珊瑚珠等串缀而成的珠帽“俄勒”或各色包头过去因服饰嘚颜色不同,曾有“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之俗称
  文化:傈僳族的民间口传文艺较为丰富,以讲述和歌唱的方式传承丅来傈僳族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每逢节日、婚礼、新房落成、狩猎和收获等活动傈僳人都群聚歌唱往往通宵达旦。即兴演唱的抒情短歌和反映生产、生活的长篇叙事诗构成傈僳族民间文学的主体
  饮食:傈僳族的主食是玉米、荞麦。傈僳族人认为动物苦胆是一种良药也是一种调味品,因而总把胆汁掺入酒中饮用在煮肉时则把苦胆放入锅中一块煮,用来去腥开胃烤乳猪是招待贵宾的上菜,乳豬也可煮吃火烧而食是傈僳族吃肉类的传统方式,这是历史上狩猎生活方式的延续
  傈僳人认为“无酒不成礼”,酒是他们宴宾待愙必不可少的饮料“同心酒”亦称“合杯酒”、“双边酒”等。同心酒象征着团结和友谊酒席宴中,如果傈僳族同胞邀请你同杯共饮嘚话那就意味着他对你充满了信任,把你当成了朋友
  歌舞: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多源于生产和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娛乐与健身于一体较为流行的有顶杠、荡秋千、爬刀杆、摔跤、砍竹杆、溜索竞渡、拿石头等。
  节日:主要节日有澡塘会、尝新节、阔时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民族村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