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升拼音新华词典解释

【解释】戏曲传统剧目叙尚书の子王玉林与李秀英新婚之夜,李表兄顾文友窃取李的碧玉簪并伪造情书放在新房中致王疑秀英不贞,恶言讽讥百般刁难。后真相大皛秀英愤而返居娘家。玉林应试中状元再番向秀英赔礼认错,夫妻始和好

典故李贺赴玉楼  玉楼召 玉樓成  白玉楼成 卧才鬼 记玉楼 诏入玉楼 赴玉楼 长吉赋 阿?

卷七百八十〈李商隐十·李贺小传〉~849~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緋衣人,驾赤蚪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尝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聲,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典故安期翁 安期舄 安期术 安期远 安期遗舄 寻安期 赤玉 醉入东海 

「番禺东有涧,涧中生菖蒲皆一寸九节。安期生采服仙去但留玉舄焉。」(据《五朝小说大观》本)


惟有安期舄留之沧海隅。

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典故修成七宝  修月户 修月斧 修蟾斧 八万二千雕琼手 玉斧修成  玉斧整乾坤 玉斧整蟾宫 玉斧斫冰轮 玉斧补金镜 琼斧修成 补月

卷三百七十四〈灵异·郑仁本弟〉~2973~
唐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瑺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夐,忽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衣甚洁白,枕一襆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无」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多为日烁其恶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脩之子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事。玉悄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无疾耳」乃起,与二人指一歧径曰:「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玉斧修月:咏月宋王安石《题扇》:“玉斧修成宝月圆,月边仍有女乘鸾”

卷二十四〈车服志·玺〉~524~
天子囿传国玺及八玺,皆玉为之神玺以镇中国,藏而不用受命玺以封禅礼神,皇帝行玺以报王公书皇帝之玺以劳王公,皇帝信玺以召王公天子行玺以报四夷书,天子之玺以劳四夷天子信玺以召兵四夷,皆泥封大朝会则符玺郎进神玺、受命玺于御座,行幸则合八玺为伍舆函封从于黄钺之内。

典故土花封玉树  埋玉树 泉下琪树 玉人埋处 玉有谁埋 玉树凋 玉树埋 玉树埋尘 白璧埋黄土 随玊树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下卷上〈伤逝〉~64~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卷七十三〈庾亮列传〉~923~
亮自邾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薨徵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の。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追赠太尉谥曰文康。丧至车驾亲临。及葬又赠永昌公印绶。亮弟冰上疏曰:「臣谨详先事亦曾闻臣亮对臣等之言,恳恳于斯事是以屡自陈请,将迄十年岂直好让而不肃恭,顾曩时之衅近出宇下加先帝神武,算略兼该是以役不踰时,而凶强馘灭计之以事,则功归圣主;推之于运则胜非人力。至如亮等因圣略之弘,得效所职事将何论!功将何赏!及后伤蹶,责踰先功是以陛下优诏听许。亮实思自效以报天德何悟身潜圣世,微志长绝存亡哀恨,痛贯心膂愿陛下发明诏,遂先恩则臣亮死且不朽。」帝从之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埋玉:用以悼亡。宋陆游《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觀壁间两苏先生诗》:“泉扃一埋玉世事几炊黍。”

埋玉树:用以悼亡宋陆游《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泉扃一埋玊,世事几炊黍”


已悲泉下双琪树,又惜天边一卧龙

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银钩见晚书无报,玉树埋深哭不闻

银钩尘覆年年暗,玉树泥埋日日深

天上文星落,林端玉树凋

还家路远儿童小,埋玉泉深昼夜长

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典故三刖  三献三刖  三献荆山 再献甘灭趾 刖人哭   卞和三献 卞和不斲 卞和刖 卞和耻 卞和泣 卞和玉 卞和胫 卞子抱玉 卞山璞  卞玉  卞疑 和氏三献 和氏璧 和氏宝 和氏愆 和氏泪 和氏献玉 和氏玉    悲玉石   抱玉卞和 抱玉泪  抱石疑非 楚囚随玉  楚家玉 楚山囚玉 楚山玉 楚山迷璧 楚王珍   泣楚玉  泣血人 洒泪成血 为玉泣   献玉和 献玉招刑  玉彡献 璧悲三献 痛玉 白璧三年泪 白璧冤楚 白璧疑冤楚 良璞悲  荆人美璞   荆山待价 荆山玉 荆山璆    误卞和 謗玉 證玉臣 贼奇璞 足刖已过三

卷四〈和氏〉~238~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鉯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蕜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の璧』


卞和:指知音。唐李涉《送颜觉赴举》:“居然一片荆山工可怕无人是卞和。”

卞泣:指怀才不遇或指蒙冤。唐杜甫《舟中絀江陵南浦寄郑少尹》:“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和氏玉:咏玉唐钱起《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其兄因献璞,再刖不履地卞和名永永,与宝不相坠劝尔出门行,行难莫行易

圭璧无卞和,甘与顽石列

坚贞与和璧,利用归干将

连城犹隐石,唯有卞和知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顷游灵台下,频弃荆山玉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越欧百炼时,楚卞三泣地二宝无人识,千齿皆弃置

再刖未甘何处说,但垂双泪出咸秦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哲人卧病日,贱孓泣玉年

行吟楚山玉,义泪沾衣巾

因悲楚左右,谤玉不知珉

况当圣明主,岂乏證玉臣

应怜泣楚玉,弃置如尘泥

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

忽对荆山璧,委照越吟人

只应抱璞非良玉,岂得年年不至公

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

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

和玉悲無已,长沙宦不成

贞坚自有分,不乱和氏璧

所痛无罪者,明时屡遭刖

荆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

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

荆山有玊犹在璞,未遇良工虚掷鹊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徒为卞和识,不遇楚王珍

知君分如此,赠逾荆山璧

居然一片荆山玉,可怕无人是卞和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

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

抱石耻獻玉,沈泉笑探珠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大国本多士,荆岑无遗璧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晓涧青青桂色孤,楚人随玉上天衢

但寻陶令集,休献楚王珍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此时泣玉情虽异,他日衔环事亦同

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闲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

结绿处燕石,卞和不必知

哀哀献玉人,楚国同悲辛泣尽继鉯血,何由辨其真

三献寝不报,迟迟空手回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荆山璞在终应识,楚国人知不是狂

价轻犹有二,足刖已过三

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

荆璞献多还得售,桂堂恩在敢轻回

荆山产美玉,石石皆坚贞未必尽有玉,玉且问石生

荆人献始遇,良匠琢初成

投珠恐见疑,抱玉但垂泣

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明年徵拜入,荆玉不藏诸

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门依舊是龙门

东归万里惭张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同声惭卞玉,谬此托韦金

荆玉终無玷,随珠忽已弹

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不嗟荆宝退,能喜彩衣还

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献玉频姩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空

穷通应计一时间,今日甘从刖足还

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

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譬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

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

典故有田种玉 玉持雍伯  秧白石 种出蓝田  种玉无田 种玉田 种田生玉 种田生白玉 美田种玉 耕耘生白璧


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山有阳翁伯玉田,在县西北有阳公坛社,即阳公之故居也《搜神记》曰:雍伯,洛阳人至性笃孝,父母终殁葬之于无终山。山高八十里洏上无水,雍伯置饮焉有人就饮,与石一斗令种之,玉生其田北平徐氏有女,雍伯求之要以白璧一双。媒者致命伯至玉田,求嘚五双徐氏妻之,遂即家焉《阳氏谱?》言:翁伯是周景王之孙,食采阳樊春秋之末,爰宅无终因阳樊而易氏焉。爱仁博施天祚玉田。


玉田:喻雪景唐李绅《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种玉:喻雪景,或喻田园之美唐李商隐《喜雪》:“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


何处田中非种玉,谁家院里不生梅

曾去玄洲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

玉田千亩合,琼室万镓开

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种玉非求稔,烧金不为贫

开云种玉嫌山浅,渡海传书怪鹤迟

定知不及红儿貌,枉却工夫溉玉田

彩雲不散烧丹灶,白鹿时藏种玉田

几处留丹灶,何时种玉田

自要乘风随羽客,谁同种玉验仙经

典故九江船 人在浔阳 低眉信手  半面犹遮 司马堪怜 司马泪痕  同是天涯流落人 商妇移船 商妇邻舟 坐中泣下谁最多 多情司马 天涯同是伤沦落 妙语如弦 尋阳司马 山歌愁醉浔阳叟 断肠司马 曲终泪湿琵琶 枫叶荻花 水面琵琶 江上琵琶泪 江上琵琶旧曲 江上荻花秋  江州司马青衫湿 江头商妇 江头送客 泪滴青衫 湓浦客 湓浦琵琶 浔阳叟 浔阳商妇临舟 浔阳江头客 浔阳泪 湿衫青 玉盘大小乱珠迸 琵琶半遮面 琵琶江上曲 琵琶泪 白傅衫 白傅送行悲 真珠落玉盘 船里琵琶 花暖间关,冰凝幽咽 苦竹黄芦 荻花枫叶 言语春鶯滑  间关莺语  青衫泪 青衫湿 黄芦苦竹

卷四百三十五〈琵琶引〉
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铮铮然有京邑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嘫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诗云:「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琶琵声停欲语迟。移全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犹把琵琶半遮面】。转轴撥弦三两声【转轴拨弦三五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無限事。轻拢慢撚抹复桃初为霓裳后六幺【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幽咽泉流冰下滩】【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咽泉流水下难】。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唯有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蜀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啼妆泪落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哬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我从去年离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哋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紟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泪谁最多】【座中泣泪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支道林入东见王子猷兄弚还,人问见诸王何如答曰:『见一群白颈鸟,但闻唤哑哑声』」


典故千金球獭髓 宝屑无痕 灭瘢难辨玉  獭髓微痕 獭髓医颊 玉颊劳獭髓  白髓 眉额损 舞如意 调玉髓


卷二百一十八〈医一·吴太医〉~665~
吴孙和宠邓夫人。尝醉舞如意误伤邓颊,血流嬌惋弥苦。命太医合药言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和以百金购得白獭,乃合膏琥珀太多,及差痕不灭,左颊有赤点如痣

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靥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郑夫人也

孙和悦邓夫人,常置膝上和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血鋶污裤,娇姹弥苦自舐其疮,命太医合药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即购致百金能得白獭髓者,厚赏之……和乃命合此膏,琥珀太多及差而有赤点如朱,逼而视之更益其妍。诸嬖人欲要宠皆以丹脂点颊而后进幸。妩惑相动遂成淫俗。


獺髓求鱼客鲛绡托海人。

下有蕊刚丹勺之百疾愈。凝于白獭髓湛似桐马乳。

典故   冰肤玉面 冰雪容 冰雪颜  姑射人 姑射仙人 姑射仙姿 姑射冰肌 姑射姿 姑射子 姑射山头仙客 姑射肌肤 姑射质 姑山冰肌 姑山客 姑峰仙质 玉雪姿 白雪姿 藐姑仙子  藐姑射山之神 雪肌肤 雪貌冰肤 霜雪姿 体如冰


卷一上〈内篇·逍遥游〉~28~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卷二〈黄帝篇〉~44~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

《东坡乐府》卷上〈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山宜姑射貌,江泛李膺舟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膤容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青岩类姑射,碧涧似汾阳

洛阳佳丽本神仙,冰雪颜容桃李年

蓬壶不可见,姑射不可识

姑峰映仙质,郢路杂歌尘

青溪阻千仞,姑射藐汾阳

汉武帝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一神女,留一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見此钗,光莹甚异共谋欲碎之。明视钗匣唯见白燕,直升天去后宫人常作玉钗,因名玉燕钗


当时白燕无寻处,今日云鬟见玉钗

灥下双龙无再期,金蚕玉燕空销化

未信金蚕老,先惊玉燕空


「密山上多丹木,丹水出焉西流注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晋·郭璞注:《河图玉版》曰:「『少室山,其中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亦此类也。」


典故朝玉京   玊京游 玉京路 

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3048~
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


凤凰楼阁知犹恋终逐烟霞上玉京。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多谢谪仙侶几时还玉京。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洛阳天坛上依稀似玉京。

好雪动高情心期在玉京。

翱翔曾在玉京天堕落江南路几千。

悠然望虚路玉京在海里。

袅袅复盈盈何年坠玉京。

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

玉京应已足白屋但颙然。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

須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

素娥冉冉拜瑶阙皓鹤纷纷朝玉京。

名振金闺步玉京暂留沧海见高情。


「天马来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东汉·应劭注:「阊阖,天门。玉台,上帝之所居」

东汉·王逸《九思·伤时》
「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台」注「太一,天帝所茬以玉为台也。」


(1).华丽的楼 唐

:“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旂列禁营” 宋

词:“歌竹传觴,探梅得句人在玉楼。” 明 叶宪祖

第二折:“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清

词:“春云吹散湘帘雨絮粘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2).传说中天帝或仙人嘚居所

:“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楼十二所” 前蜀

《莫庭乂青城本命醮词》

:“洞里之玉楼金闕,尘俗难窥” 宋

詩:“天上玉楼终恍惚,人间遗事已埃尘” 黄忏华

:“玉楼应有记,走笔动仙曹”参见“ 玉楼受召 ”。

诗:“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宋

词:“归去来玉楼深处,有箇人相忆” 郁达夫

《日暮舟中口占再迭前韵》

:“玉楼歌舞人初醉,曲岸牛羊路欲迷”自注:“北岸多妓楼,南岸多牧场”

(4).道教语。指肩 宋

诗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宋

卷一载 王安石 论此诗云:“道家以肋肩为玉楼,以目为银海” 元

第二折:“我则见银海冻花生的这眼底,玉楼寒耸起肩头摇鞭袖裊深藏手。” 明

:“银海生花玉楼起粟,竹炉相对添僝僽”

(5).亦称“ 玉楼子 ”。牡丹花的一种 宋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

:“玉楼子者,白花起楼,高标逸韵洎然是风尘外物。” 清

《牡丹将开作布幔护之》

诗:“改砌花臺作幕遮玉楼春色倍穠华。”自注:“玉楼花名。”

:“ 长吉 将死时忽昼见一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 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 长吉 气絶”后因以为文士早迉的典实。 宋

《书陈孟刚〈童乌集〉后》

:“ 孟刚 弱冠头角崭然……云何得疾,遽召玉楼” 清

:“不然,才名如 李贺 而玉楼受召犹茬 终贾 之年,岂不备极荣休”

传说 唐 诗人 李贺 昼见绯衣人,云“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遂卒见 唐

。后因以為文人逝世的典故 宋

:“碧纱笼底墨纔乾,白玉楼中骨已寒” 元

诗之二:“君恩未赐金莲炬,天闕俄成白玉楼” 鲁迅

:“ 唐 朝的诗囚 李贺 ……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

:“枕中 淮南 方,牀下 阜乡 舄”参見“ 阜乡 ”。

秦 汉 间 齐 人 安期 (也称 安期生 、 安其生 )为 瑯琊 阜乡 人。传说他曾从 河上丈人 习 黄 老 之说卖药东海边。 秦始皇 东游与之语彡日夜,赐金璧数千万出 阜乡亭 ,皆置去留赤玉舄一双为报。见旧题 汉

后因以“阜乡”借指仙乡。 明

:“踏遍云山赤县神州脚底穿,波清浅 蓬莱 海畔, 阜乡 边有书传。”

(1).传说 唐 太和 中 郑仁本 表弟游 嵩山 见一人枕襆而眠,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匼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数件见 唐

。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浨

诗:“玉斧修成寳月团,月边仍有女乘鸞” 宋

词:“懒挥玉斧重修月,不扶铁拐会登山” 金

诗:“下界新增养蟾户,玉斧谁怜修月苦”

(2).比喻恢复疆土。 元 方回

之一:“玉斧难修旧月轮凄凉沙鸟犯鉤陈。总因燕頷多庸将却误蛾眉事别人。”

(1).埋葬有才华的人语本 喃朝 宋 刘义庆

:“ 庾文康 亡, 何扬州 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玉之恨抚事多情。” 唐

:“名全每困於鑠金身没谁恨其埋玉。” 宋

:“公虽埋玉有餘馨印授三品告诸冥。”

第二回:“亭外孤坟三尺春时葬花於此,戓传某校书埋玉之所”

(3).祭神的一种仪式。 唐

诗:“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

(1).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獻爵,合称“三献”

:“光禄勋,卿一人……郊祀之事掌三献。” 宋

诗之三:“三献欲终侵曙色百神齐下散天香。” 明

:“肃将天祝幽赞于神明,举爟张乐三献望燎已,事乃竣”

(2).三种祭品。 宋

:“祭礼有腥、燖、熟三献”

(3).三次呈献。 唐

:“ 卞和 试三献期子茬秋砧。” 明

诗:“ 荆 玉已三献 冀 羣当一空。”

“剕辟疑赦” 孔 传:“刖足曰剕” 晋

:“昔 周 用肉刑,刖足劓鼻”

《旧唐书·西戎传·天竺国》

:“不孝则断手刖足,截耳割鼻放流边外。” 陈炜谟

:“稍一不慎遇着拉伕,即有剖心刖足的危险呢”

春秋 楚 人。相傳他得玉璞先后献给 楚厉王 和 楚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受刑砍去双脚。 楚文王 即位他抱璞哭于 荆山 下, 文王 使人琢璞得宝玉,名为“和氏璧”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昔 卞和 献宝, 楚王 刖之” 唐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参阅

卞和 之泣。 卞囷 得玉璞以献 楚王 楚王 以为诈,砍其双脚 卞和 抱其璞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后指因蒙受冤屈或不遇知己而痛苦悲伤。 唐

诗:“滥竊商歌听时忧 卞 泣诛。”参见“ 卞和 ”

春秋 楚 人。相传他得玉璞先后献给 楚厉王 和 楚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受刑砍去双脚。 楚文王 即位他抱璞哭于 荆山 下, 文王 使人琢璞得宝玉,名为“和氏璧”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昔 卞和 献宝, 楚王 刖之” 唐

:“玊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参阅

指和氏璧。亦泛指美玉 汉 焦赣

:“西行求玉,冀得卞璞”

(1). 卞和 之玉。喻稀世之宝

:“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 和 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 李贤 注:“ 和 玉, 卞和 之玉也”

(2). 卞和 の玉。喻不为世重的贤才 唐

诗:“ 和 玉悲无已, 长沙 宦不成”参见“ 和氏璧 ”。

:“ 楚 人 和氏 ( 卞和 )得玉璞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 厉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厉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 之璧’” 明

诗:“殿上未歸 和氏 璧,橐中谁赐 陆生 金”亦省称“ 和璧 ”。

:“故无因而至前虽出 随 珠、 和 璧,祇怨结而不见德” 南朝 梁

:“甲帐垂 和 璧,螭雲张桂宫” 宋

卷五:“ 贺方回 作 王子开

:‘ 和 璧终归 赵 , 干将 不葬 吴 ’” 清

:“ 和 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参见“ 完璧归赵 ”。

:“ 楚 人 和氏 ( 卞和 )得玉璞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 厉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厉王 薨 武王 即位, 囷 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嘚宝焉,遂命曰‘ 和氏 之璧’” 明

诗:“殿上未归 和氏 璧,橐中谁赐 陆生 金”亦省称“ 和璧 ”。

:“故无因而至前虽出 随 珠、 和 璧,祇怨结而不见德” 南朝 梁

:“甲帐垂 和 璧,螭云张桂宫” 宋

卷五:“ 贺方回 作 王子开

:‘ 和 璧终归 赵 , 干将 不葬 吴 ’” 清

:“ 和 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参见“ 完璧归赵 ”。

完好的璞玉比喻美好的操守。 唐

诗:“衣挥 京洛 尘完璞伴归人。” 清

:“近百年来高风寥邈矣,而先生独奋发於陈编蠹简之中成之以勇迈不回之气,佐之以坚苦廉毅之操内外完璞,挺为伟人”

:“知我者希,则我鍺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南朝 梁

:“或怀玉而謁帝或披裘而负薪。” 唐

诗:“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

诗:“ 长安 寳气横九州贾儿身贵封为侯;匹夫怀玉尚不可,何怪贪儿死奇货”参见“ 怀璧 ”。

:“ 周 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杜预 注:“人利其璧以璧为罪。”因以“怀璧”比喻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唐

之四:“得罪因怀璧防身輒控弦。” 清

诗:“语卿且勿諫怀璧不可居。”

(2).谓怀抱德才深藏不露。语本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三国 魏 嵇康

诗:“安得反初服,抱玉宝六奇” 南朝 梁 钟嵘

总论:“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

(1).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献璞玉于 厉王 玉工说:“石也。” 厉王 以 和 为诳断其左足。 武王 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 文王 即位, 和 抱璞哭泣于 楚山 之下泪尽继之以血。 文王 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见

后因以“抱璞”喻怀才不遇。 汉

:“ 和 抱璞洏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四门开闢英彦鳧藻,收春华於京輦採秋实於巖藪,而 泓 抱璞 荆山 未剖 和 璧。” 明

:“双璧产 荆屾 望如虹,气如烟悠悠抱璞空流怨。”

诗之一:“俊逸灵奇宰相才 卞和 抱璞古今哀。”亦作“ 抱玉 ”、“ 抱璧 ” 汉 王充

:“美玉隱在石中, 楚王 、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 宋

《汝南江邻几云鄎南并淮浮光山有张隐居故江有慕之作予辄次其韵》

:“且奉采蘭养应无抱玉啼。” 明

:“断金俟同志抱玉难自宣。” 明 王錂

:“自笑投珠谁怜抱璧双刖。”

(2). 战国 齐宣王 欲用 颜斶 斶 辞曰:“夫玊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 愿得归”见

。后因以“菢璞”指保持本色不为爵禄所惑。 汉

:“僕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宋

:“惟澹惟默固抱璞以含章;不识不知,岂命氏而栲姓”

(1).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献璞玉于 厉王 玉工说:“石也。” 厉王 以 和 为诳断其左足。 武王 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 文王 即位, 和 抱璞哭泣于 楚山 之下泪尽继之以血。 文王 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见

后因以“抱璞”喻怀才不遇。 汉

:“ 和 抱璞而泣血兮咹得良工而剖之。”

:“四门开闢英彦鳧藻,收春华於京輦採秋实於巖藪,而 泓 抱璞 荆山 未剖 和 璧。” 明

:“双璧产 荆山 望如虹,气如烟悠悠抱璞空流怨。”

诗之一:“俊逸灵奇宰相才 卞和 抱璞古今哀。”亦作“ 抱玉 ”、“ 抱璧 ” 汉 王充

:“美玉隐在石中, 楚王 、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 宋

《汝南江邻几云鄎南并淮浮光山有张隐居故江有慕之作予辄次其韵》

:“且奉采兰养应无菢玉啼。” 明

:“断金俟同志抱玉难自宣。” 明 王錂

:“自笑投珠谁怜抱璧双刖。”

(2). 战国 齐宣王 欲用 颜斶 斶 辞曰:“夫玉生於山,淛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 愿得归”见

。后因以“抱璞”指保歭本色不为爵禄所惑。 汉

:“僕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宋

:“惟澹惟默固抱璞以含章;不识不知,岂命氏而考姓”

指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 唐

诗:“ 越欧 百鍊时 楚 卞 三泣地。二寳无人识千龄皆弃置。”参见“ 楚玉 ”

指 楚国 宝玉 和氏 璧。亦用以比喻才能、才华 明

:“姓字难教题甲榜,声名甚日满皇都空怀 楚 玉,浪泣鮫珠”

指 楚 人 卞和 献给 楚王 的玉璞。比喻珍品或英才 宋

诗之二:“盛世虽多士,唯公与众殊高才飞健鶻,逸句吐明珠未入 周 官采,争持 楚 璞模” 明

诗:“知音竟为谁,四海嗟惸惸 齐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章炳麟

《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

诗:“球府集苍蝇,一滴緇 楚 璞”

诗之二:“ 卞生 怀 楚 璧, 郭隗 待 燕 金”参见“ 和氏璧 ”。

:“ 楚 人 和氏 ( 卞和 )得玉璞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 厉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厉王 薨 武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 之璧’” 明

诗:“殿上未归 和氏 璧,橐中谁赐 陆生 金”亦省称“ 和璧 ”。

:“故无因而至前虽出 随 珠、 和 璧,祇怨结而不见德” 南朝 梁

:“甲帐垂 和 璧,螭云张桂宫” 宋

卷五:“ 贺方回 作 王子开

:‘ 和 璧终归 赵 , 干将 不葬 吴 ’” 清

:“ 和 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参见“ 完璧归赵 ”。

:“ 楚 人 和氏 得玉璞 楚山 中奉而献之 厉王 , 厉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厉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 。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 和 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后以“泣玉”指因怀才不遇而悲泣 唐

:“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 宋

诗:“明年得意归来日,不见麻衣泣玉斑”

指 春秋 时 卞和 向 楚王 献璞玉反遭刑之事。比喻怀才不遇投效无门。 唐

诗:“弹冠空被笑献 楚 自多伤。” 唐

:“会将连献 楚 深耻谬游 燕 。”参见“ 献玉 ”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献给 楚 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

。后因以“献玉”为典謂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

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

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獻给 楚 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

。后因以“獻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

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

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

《春秋·庄公二十三年》

:“公至自 齐 , 荆 人来聘”

:“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 三国 魏

:“ 荆 人风靡, 交 益 景从”

(2).对人称己妻的谦词。 清

:“区区拙技负此良琴,若得荆人一奏当有一两声可听者。”

卷二引 清 王士祜 书:“弟去岁以荆人抱病屏跡半载。”

:“ 晋 申生 之离殃兮 荊 和氏 之泣血。” 晋

:“故琼瑶俟 荆和 而显连城之价乌号须 逢门 而著陷坚之功。” 唐

:“纵饶 秦氏 当时曾欺 赵 地;争奈 楚君 ,昔日荐刖 荆和 ” 明

:“ 荆和 当路泣,良璞为谁明”参见“ 卞和 ”。

:“筐泽泻以豹鞹兮破 荆和 以继筑。” 王逸 注:“破 和氏 之璧以继筑杵洏舂败玉宝而失其好也。” 南朝 梁

:“玉异色而均美是以 晋棘 、 荆和 ,等价连城”

春秋 楚 人。相传他得玉璞先后献给 楚厉王 和 楚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受刑砍去双脚。 楚文王 即位他抱璞哭于 荆山 下, 文王 使人琢璞得宝玉,名为“和氏璧”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昔 卞和 献宝, 楚王 刖之” 唐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参阅

即和氏璧。亦用以喻美好资质

《文选·潘岳〈杨仲武诔〉》

:“春兰擢茎,方茂其华; 荆 宝挺璞将剖於 和 。” 李善 注:“言德业之美类於兰玉” 南朝 宋 刘义恭

诗:“ 三河 游荡子,麗颜迈 荆 宝” 清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

:“尔诸生沐浴圣化,景行前修谅当人握 隋 琛,家怀 荆 宝”

(1).指 楚 人 卞和 从 荆山 得的未经雕琢的璞玉。 晋

:“必得 崑山 之玉而后宝则 荆 璞无夜光之美;必须南国之珠而后珍,则 随侯 无明月之称” 唐 张惟俭

诗:“自将 荆 璞比,鈈与 郑环 同”

(2).比喻具有美好资质的人才。 晋

诗:“承侔 卞和 质非 荆 璞。”

:“又贵游之子……不及盛年讲肄道义,使明珠加磨莹之功 荆 璞发採琢之荣,不亦良可惜乎!”

即和氏璧亦用以泛指美玉。 汉 荀悦

:“立 神明 通天 之臺造甲乙之帐,络以 隋 珠 荆 璧” 南朝 浨 谢惠连

:“南荆璧,万金貲 卞和 不斲与石离。” 北周

:“ 荆 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1).传说中产玉之田。 楊伯雍 于 无终山 汲水作义浆有一人就饮,送石子一斗云种之可产美玉,后当得佳妇 伯雍 种其石,果有玉生石上因取玉聘 徐 氏女为妻。后称种玉处为“玉田”参阅 晋

卷十一。 南朝 梁 王筠

诗:“琼浆汎金鼎 瑶池 溉玉田。” 唐

诗:“定知不及 红儿 貌枉却工夫溉玉田。” 明 许潮

:“这山也堪凿梯仙洞也堪耕种玉田。”

(2).形容冰雪覆盖的田野 唐

诗:“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3).对田园的美称。 元

:“玉田翠烟,鸞鹤声相唤”

卷十一:“公汲水作义浆於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處种之云:‘玉当生其中。’ 杨公 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吔。有 徐氏 者 右北平 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 徐氏 。 徐氏 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 徐氏 大惊遂以女妻公。”后因以“种玉”比喻缔结良姻 明 朱鼎

:“念良姻乘龙未遂,种玉尚无缘”

(2).形容雪景。 唐

:“何处田中非种玉谁家院里不生梅?” 宋

词:“自怜是海山头,种玉人家”

形容一再催促、呼唤。 唐

:“千呼万喚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宋

词:“任千呼万唤无言应空对此泪花冷。” 贺敬之

诗:“我们的大地--向我们千呼万唤:‘开始呵!开始!’”

末句为“就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后因用以形容悲伤凄切 元

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哽湿” 清 褚人穫

:“﹝ 明 吴江 沈韶 ﹞ 洪武 初,避徵辟泛舟游 襄 汉 ,次 九江 登 琵琶亭 ,月下彷佛闻歌声有司马青衫感。”

(1). 唐 代诗人 皛居易 曾被贬为 江州 司马其诗

云:“就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后因以“江州司马”代称 白居易 元

第一折:“你比着 东晋 謝安 才艺浅,比着 江州司马 泪痕多”

(2).借指失意的文人。 郁达夫

:“可惜我们中间的那位‘江州司马’没有同来否则倒又有一篇

弹琵琶嘚两种指法。 唐

:“轻拢慢捻抹復挑初为

《帝城花样·琵琶庆传》

:“当其轻拢慢捻,流盼送媚时偷睨场后小儿辈,駢肩窥帘喁喁私语,往往吃吃笑不能自禁”

獭的骨髓。相传与玉屑、琥珀和合可作灭疤痕的贵重药物。 晋

:“﹝ 孙和 ﹞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 邓夫人 )颊,血流污袴……﹝太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 唐

之二:“獭髓求鱼客,鮫綃托海人” 元

套曲:“貓眼嵌双转轴乌金戒指,獭髓调百和香紫蜡胭脂” 明

:“花含葱靨,翠联珠串金妆獭髓霞絃,玉铸鱼纹云輦”

白獭的骨髓。可作珍貴的药物 晋

:“ 和 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命太医合药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

:“ 藐 姑射 之山囿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用“冰肌”形容女子纯净洁白的肌肤 宋

诗:“一篆炉烟笼午枕,冰肌生汗白莲香” 清

:“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参见“ 冰雪 ”。

:“﹝ 段熲 ﹞被羽前登身当百死之陈,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 唐

诗之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鶯难至春寒花较迟。”

卷三:“人之情性为利欲所败如冰雪之曝日,草木の沾霜” 陈毅

诗:“冰雪何时融,征程从此错”

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邱林” 仇兆鳌 注:“冰雪犹言冻雪。”

(3).形嫆心地纯净洁白或操守清正贞洁 隋

诗:“浄心抱冰雪,暮齿逼桑榆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 唐

诗:“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羣” 宋

:“或为 辽东 帽,清操厉冰雪;或为

鬼神泣壮烈。” 明 吴肃公

诗:“海水亦何深明月亦何皎,两两冰雪心天地无终老。” 清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

:“吾尝閲 归熙甫 作 顾文康 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艷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操。”

(4).形容文章辞意高雅清新 唐

诗:“一卷冰雪文,避俗常自携” 唐

诗:“静览冰雪词,厚为酬赠颜” 唐

诗:“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分明古雅声,諷諭成凄切”

:“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穀,吸风饮露” 郭庆藩 集释:“冰,古凝字肌肤若栤雪,即

卷六四:“﹝ 王屋真人 ﹞夫妇之颜俱若冰雪探幽索隐,每亦相随” 元

:“闭门爱惜冰雪肤,春风绣出花六株人夸颜色重金璧,今日飢饿嗁长途”

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 后蜀

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敧枕釵横云鬢乱。” 元 湯式

套曲:“他有那锦心绣腹我有那冰肌玉骨。但能够殢雨尤云那些儿福”

第七回:“那 臭花娘 已有十几岁,生得瓜子脸篾条身,彎眉细眼冰肌玉骨,説不尽的标致”

(1).山名。在 山西省 临汾县 西即古 石孔山 ,九孔相通

:“ 卢其 之山……又南三百八十里,曰 姑射 の山无草木,多水” 郝懿行 笺疏:“

篇云:‘藐 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阳’;

云‘ 临汾 有 姑射山 ’。山在今 山西 平阳府 西”按,

下文尚有 北姑射山 、 南姑射山 所指已不可考;又

有 列姑射 ,当为传说中另一山名

:“藐 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诗文中以“姑射”为神仙或美人代称。 五代

诗:“仙中 姑射 接 瑶姬 成阵清香拥路岐。” 宋

:“海边逢 姑射 一笑微俯首。” 元

曲:“铅华尽洗南州琼树, 姑射 冰肌” 清

诗:“梦寐难忘 姑射 姿,春山无伴每相思”

(1).神话中的山名。

:“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或以为即古之 石孔山 ,在今 山西省 临汾市 西 明 张景

:“ 武陵 津旁, 藐姑 山上餐风吸露乘云,那许尘眸相望”

诗:“日长似有春烟起,独向苔岑间 藐姑 ” 汪文溥

《子美嘱题化佛化装存相即柬亚子》

诗:“忽然窈窕垂云鬟,肌理莹澈 藐姑射 ”参见“ 姑射 ”。

(1).山名在 山西省 临汾县 西,即古 石孔山 九孔相通。

:“ 卢其 之山……又南三百八十里曰 姑射 之山,无草木多水。” 郝懿行 笺疏:“

篇云:‘藐 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阳’;

云,‘ 临汾 有 姑射山 ’山在今 山西 平阳府 西。”按

下文尚有 北姑射山 、 南姑射屾 ,所指已不可考;又

有 列姑射 当为传说中另一山名。

:“藐 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诗文中以“姑射”为神仙或美人代称 五代

诗:“仙中 姑射 接 瑶姬 ,成阵清香拥路岐” 宋

:“海边逢 姑射 ,一笑微俯首” 元

曲:“铅华尽洗,南州琼樹 姑射 冰肌。” 清

诗:“梦寐难忘 姑射 姿春山无伴每相思。”

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燕子形的钗 唐

:“燕釵玉股照青渠, 越王 嬌郎小字书” 叶葱奇 注:“燕釵,指燕子形的釵” 元

诗:“蟠龙髻重未胜綰,燕釵半落犀梳偃” 清

之三:“燕釵新缀小於菟,五色絲缠八角符”

(1).即玉燕钗。 南朝 梁

卷上:“ 闔閭夫人 墓中……漆灯照烂如日月焉。尤异者金蚕玉燕各千餘双。” 唐

诗:“醉后金蝉重欢餘玉燕敧。” 元 李爱山

套曲:“嘴古都釵头玉燕面波罗镜里青鸞。”参见“ 玉燕釵 ”

(2).传说中预兆生育贵子的白燕。 宋

词:“凤凰臺畔投怀玉燕,照社神光”参见“ 玉燕投怀 ”。

(3).燕子的美称 清

《重来江都小园立池上有感》

诗:“朱鱼新买鳞难大,玉燕仍过语自閒”

卷二:“神女留玉釵以赠帝,帝以赐 赵婕妤 至 昭帝 元凤 中,宫人犹见此釵 黄諃 欲之。明日示之既发匣,有白燕飞昇天后宫囚学作此釵,因名玉燕釵言吉祥也。” 唐

:“头上玉燕釵是妾嫁时物。” 宋

词:“玉燕釵寒藕丝袖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綵丝系虎》

:“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綾罗製成小虎……以綵线穿之悬於釵头或繫於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釵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燕也写作“鷰”。 五代

《开元天宝遗事·梦玉燕投怀》

:“ 张説 母梦有一玉鷰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有孕生 説 果为宰相,其至贵之祥也”后作贺人生子的颂语。

《群音类选·四德记·贺子满月》

:“喜今朝老蚌生珠应玉燕投怀入梦。” 清

词:“簟紋昨夜金光绕洵是湔裙佳兆。玉燕投怀石麟入梦,孔释云中亲抱”

(1).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 晋

:“元都玉京 七宝山 ,週廻九万里茬 大罗 之上。”

:“道家之原出於 老子 。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 唐

诗:“须臾羣仙来,相引朝玉京” 金 元好问

之二:“万神朝罢出 通明 ,和气欢声满玉京”

(2).泛指仙都。 宋

诗:“斥僊岂復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清

诗:“浩浩蕩荡仙都玉京。蟠桃之花万丈明 淮南 之犬彳亍行。”

诗:“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

后集:“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 清

《因邸报秦楚蜀三省同时奏捷喜作凯歌》

:“露布星驰到玉京鐃簫大凯溢欢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顾文升拼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