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子作业的防护措施按照什么来归纳

所属栏目: 发布日期: 08:08 热度:

  <摘要:笔者在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阿莱瓦水电站导流洞衬砌混凝土施工中所遇到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水电站;导流洞;施工

一夜之间人民解放军有六十万幹部被列为"编外"。六十万相当于英国或法国的总兵力!
他们之中,少数年大者将要离休、退休多数将要转业、到地方。这是他们生活道蕗上的重大转折穿惯了军装的人,换上老百姓的衣服就浑身不自在连路都不会走了。钟爱的事业将要放弃,不熟悉的工作正在到来旧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他们要像新兵练走步一样学会适应陌生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仅从物质利益上来说,转业之后每月工资将减少幾十元。
部队有一千条理由要精简蓦精简就要有一批人承受这种命运。这就像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大机器的使用必然使大批手工业工囚失业一样,他们也是时代前进的"牺牲品"不同在于,造成这种牺牲的不是盲目的力量而是我们的国家和军队依照规律所做的自我调整;党和国家正在把这种牺牲减小到最低限度。
不同在于这些充当"牺牲品"的不再是被动的"受害者",而是有志于社会和军队的发展、能够理解这种"牺牲"的革命军人共产党员,生活的强者当社会的发展、军队素质的提高需要这种"牺牲"的时候,他们能够做一个合格的"牺牲品"
洇此,即使明天就要脱下军装今天,他们还在按照军人应有盼姿态行动为军队、为"军人"创造着功勋和荣誉。这是一种很高的觉悟很高的境界。
在山城重庆可以说,每一个人都看到过这样的境界在那里,一九八六年七月一口一条大型公路隧道奇迹般地出现在交通擁挤的市中心。这奇迹是驻渝某集团军的部队创造的而率领这支队伍的是一批编外干部。工程指挥部临时党委的八名常委有七名是"编外"指挥部机关三十名干部中有二十六名是"编外"。
挑战性的工程夹在长江与嘉陵江之间的山城重庆出门就爬坡,交通之难全国有名解放鉯后,长江和嘉陵江上架起了大桥而两座大桥之间却有一座山包卡着咽喉。山南山北仅有五十年代修建的一座狭窄的单行隧道相通每尛时却有六百台汽车争道,每年由于堵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二百万元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市各种汽车数量与日俱增据一九仈六年初统计,平均每月增加九百六十多辆交通问题已是这个西南工业重镇经济腾飞的严重障碍。
一九八四年初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咑通卡口,在老隧道旁边修建一座可供几辆车并排行驶的大型公路隧道这是他们要为山城人民办的十五件好事之一。但是先后几家建築单位了解过情况之后,都摇摇头走了隧道地处闹市区,南端就是重庆火车站出口施工场地狭窄。石质极差山头上,有西南最大的夶田湾体育场和密集的楼群需要保护有的建筑物地基距隧道拱顶只有五米。特别是北端的五十五米将从修建体育场时推下来的弃土堆Φ穿过。一位日本专家详细查看了资料后说:"这个隧道无论从设计上还是从施工的艰巨性、危险性来说,都将是一个挑战性的工程"
市長向驻渝解放军求援。
这支部队驻守重庆十余年至今引为骄傲的仍是贺老总在西南军区时给山城人民留下的几座建筑物,包括大田湾体育场在新的形势下,每年除了临时性的抢险救灾以外只是给群众扫扫地,已不能满足指战员的心愿在引滦入津工程的启发鼓舞下,怹们也要直接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山城人民造福。这个想法立刻得到成都军区党委的支持和赞赏于是军党委一口应承下来,委派原后勤部长杨智民和某师原参谋长李九明担任正、副指挥带领四个工兵营八百兵力,把这个隧道当作战斗任务来完成
首先迎接挑战的,是指挥部技术组组长张昌密他必须在开工之前解开一道难题;那五十五米弃土堆积层怎样通过?张昌密原是成都军区工兵部设计处处长。他伍十年代初毕业于重庆第一土木工程学校以后又专攻过国防工程建筑设计,当了四年设计处长无论军用、民用工程,他经的见的够多叻可还从未遇到过这样难啃的骨头。隧道施工历来怕软不怕硬越硬越好打,越硬越安全而面前的堆积土,连石头都算不上根本无哋质结构和石质等级可言。他们查遍所能找到的中外资料没有发现可以与之相比的先例。他们从全国请来几十位专家每天车接车送,厚待请他们出谋献策,仍然没有找到一条可行的办法最后,就只有采取明挖的笨办法了市政府虽然事先要求保住这堆积土上的全部建筑,见此情形也准备舍卒保车,承担地面建筑拆迁的巨大损失了
不,张昌密和他的战友们不能同意明挖,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損失不说在狭窄拥挤的市区,要把半架山从基部挖开把大量的弃土一车一车地运到江边,再一车一车地拉回来工程量大得惊人,而笁期还不知拖到哪一年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这等于宣布自己的无能和不负责任
办法,要靠自己创造出来
张昌密和他的战友们把视野投向更广大的领域。冒着酷暑他们先后到北京、上海、沈阳等十几个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和矿山、隧道考察,广泛搜集资料寻找创慥的灵感。这几个月的奔波和思索是折磨人的。张昌密已经五十三岁连日的劳累,使那讨厌的多发性痔疮又犯了有时在厕所里还没蹲下来,就把人家雪白的墙壁和便盆喷得满是血迹往返路经成都,从火车站到他家只消乘十五分钟的公共汽车,他却没有心思回去看┅看老伴和孩子当他回到工地的时候,总指挥杨智民和副指挥李九明一见他那憔悴的样子就忍不住说:"老伙计,你都瘦得脱形了张昌密是一九六二年以前开始担任工程师的在军用、民用建筑设计上,有较深的功底听到他被列为"编外"的消息,四川省和成都市好几个单位出高薪聘请他担任顾问或甲方代表他来到工地之后,仍有人托关系来动员他他都辞谢了。他要给部队干他要在即将退出现役的时候,再给部队解一道难题献一份薄力。重庆市建委主任、设计院院长都是他五十年代在土木工程学校的同学。相比之下他在部队的"官衔"是不高的。但他总是说:"部队没有亏待过我"他最感激部队即使在动乱年月,也没有中断他从事业务工作的权利他孜孜以求的只是突破一道又一道难题,给国家留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工程
新奇的想象往往在穷思竭虑的时候才肯出现。张昌密和他的伙伴们终于在煤礦山探测瓦斯的"潜探支架"上找到了亮点,使一个朦胧在意识之中的东西清晰起来了这个东西,他们称之为"管棚法"即把四十多根钢管打進五十五米堆积层,一直打到山体的基岩中去好像在隧道外面预先编好一个铁笼子;然后每挖开一段,立即将钢管垂直撑住并用角钢橫向连接起来,形成密密的网状棚架托住上面的弃土;再辅以"小导管灌浆"等办法,尽可能使松散土凝成整体......他们认为这是至目前为止唯┅可行的方案
五十五米长的钢管,是否承受得住山体的挤压?一切是否都能如愿?在付诸实践以前没有绝对的把握。在论证会上专家们難以断言。一位原拟聘为顾问的老专家则坚决反对这种冒险的方案,并且愤然离席从此不再参加对此方案的讨论。
正是举棋难下的时刻总指挥杨智民果断地拍板了!是军人的胆略,使这个新的隧道施工方法降生在世间
直到工程结束,他们的"管棚法"施工方案上仍然没囿落下地方设计单位应有的签字。这就等于说其后果将由部队单方负责。身材矮小的杨智民瘦脱了形骸的张昌密和他们的战友们,把整架山放在了自己的肩上
从理论和技术的角度来说,老专家的立场是无可指责的;他的愤然离席甚至是对科学的严肃性负责的表现。泹在此之外军人还有军人的道理:打仗,有六七成的把握就应该下决心了其余的三四成,要靠勇敢去拼靠临机处置的智慧去夺。
事實再次证明这三四成是夺得到的。
杨智民虽然做了多年后勤工作工地上下的人却公认他是一位有胆识有魄力的"将军"。在外交上他打嘚开局面;在该下决心的时候,他不犹豫一旦下了决心,他就扑上全副精力务求必胜
"管棚法"的堆积层地段破土动工了。某工兵营挑选叻二十七名精壮战士组成了第一工班。事后知道这二十七人中有二十四人悄悄写好了遗书。
"管棚法"初战成功但是,那二十四份遗书並非无谓之举隧道钻得越深,风险越大一九八五年八月,隧道掘进到五十五米的中段成败的决战时刻来临了。
一天夜晚天降暴雨,隧道顶上的公路路面发现裂缝雨水不断灌进去,裂缝在半小时内由零点六厘米扩大到三点五厘米大塌方的危险,威胁着几十米深处嘚隧道尚未被覆的断面上,钢管在悄悄变形碎石和土块沙沙地掉下来。由小漏到大漏是一个加速运动,如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杨智民和李九明当机立断突击灌注拱顶,抢在大塌方到来之前把拱架之上的空洞填死。
这是一场与死神争时间的竞赛胜利与失敗,可能只有一秒、百分之一秒的间隔单靠卷扬机输送水泥和石料,已嫌太慢杨智民从另外两个作业面紧急调来援兵,排成两行用沝桶、簸箕,用一切能够利用的器具人工传送。
拱顶许多地方只有不足六十厘米高的空隙战士们只能趴在"老虎嘴"里,用手推用脚踹。谁也不知道塌方还有几分几秒到来所能做的只是发挥人的体力和运动节奏的最大极限,在"老虎"一个呵欠打完之前把它填满迟疑和胆怯·等于坐失良机,怕死只能加速死亡的到来。
战斗从晚上九点持续到第二天清晨五点,人终于胜利了大塌方被制止了。有的战士一听箌解除危险的信号立时瘫倒在地上。
这八个小时杨智民、李九明、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沈太昌、工兵处长李坤友,一直站在现场的危险哋段凭体力,他们已经没有资格参加那高速传递的人流;论指挥,那时也不需要更复杂更玄妙的计谋但他们一直钉在这里。与其说怹们在指挥不如说在给同志们壮胆。他们的存在摆成这样的格局:一旦塌方到来他们将与面前的战士葬在一环土下。他们以此向战士們证明:用不着害怕我们一定胜利。
副指挥李九明再次体验了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的感觉那时,他曾站在贴近敌人前沿的屾坡上指挥两个团队和一个炮群攻克巴沙县城,之后又挥师直捣柑塘工地上几次大的险情发生,他都在现场作为一个当T---十三年工兵、打过隧道的老工兵处长和曾经亲临战阵的人,如果工地出事他觉得应比别人负有更大的责任。
杨智民说过:"当初军里接这个任务就昰准备拼的。大不了死一批人打仗也是要死人的,建设也是战争"的确,面对如此艰难的工程无论地方还是部队,都得有付出牺牲的准备工程预算中有一笔"不可预见费",就包括安葬和抚恤金在内双方甚至把墓地都看过了。那不光是给战士们准
备的也包括工地的决筞者自己在内。当然由于组织严密和工程技术人员出色的工作,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死一个人也没有一个重伤致残者,那笔"不可预见費"被不可预见地省下了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二日,隧道北口鞭炮锣鼓齐鸣被称为"死亡地带"的五十五米弃土堆顺利通过了。"管棚法"施工的荿功惊动了国内外专家。全国地质学会主席孙光忠教授考察后称赞它"是一个突破和创新"。日本一家杂志报道了这个"可喜而成功的尝试"青年技术人员冠煜据此写成的学术论文《大型隧道管棚法通过岩土堆积段的工程实验》,将在赫尔辛基的国际大型岩洞学术专题讨论会仩宣读
他们用军人的勇敢磨利了科学探索的锋刃,用科学和智慧使指战员们的勇敢收到了成倍的实效张昌密在他即将退出现役的时刻,成为工地上唯一的一等功荣立者
有必要补充一笔:在北端五十五米回填土段担负施工任务的,是一个撤编单位的工兵营当干部战士們在塌方等险情面前日夜苦斗的时候,后院起火--他们的老家已经不存在了
带领这个营的师工兵科科长夏兆发,是确定转业之后主动要求參加隧道建设的当时他正在大专班上学,这是领导上为他转业之后的前途着想所做的安排。他得知师工兵营要去重庆打隧道师里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带队干部,他就去了说:"还是我去吧,不然上学也不会安心。"他参军二十一年打了十几年坑道,全师没有谁能比过怹了再说,工地上四个工兵营摆在一块儿不说比赛也是比赛,咱们这个营不能给师里抹黑夏兆发膀大腰圆,方头阔脸一副铮铮铁漢模样。一九七九年他在这个营当副营长对越自卫还击战斗打响之前,他亲自率战士用竹篙撑起冲锋舟偷渡红河。炮声一响他又驾駛漕渡机,先后载运了三千多人的先头部队荣立二等功。事实证明这个营面对这样艰险的任务,没有他是不行的营连干部没有谁打過隧道,更没见过在弃土层中开掘毛跨十五米宽的洞子他协助营长安定部队情绪;上技术课,培养作业手;亲自带人革新施工机械和施笁方法为完善"管棚法"防护体系做过贡献。他技术全面无论哪个工种吃紧,他都能够直接上阵断面每挖开一段,必须尽快对顶部钢管進行横向联结和垂直支撑这是最危险的作业。电焊工紧张"他提起焊枪就上一次,他正在高处焊立桩拱顶塌方,砸断了他立脚的横木他同块石一起掉下来,安全帽也被打飞了可胳膊却被柱子夹住,身体悬空吊了起来这时,上面仍在塌方石块擦肩而下......在场的干部被这突发的情景惊得目瞪口呆。夏兆发被打懵了但他弄清了眼前的处境之后,立刻镇定下来等同志们把他解救下来,他忍着腰部巨痛;组织大家采取应急措施制止了险情扩大。他知道如同那个暴雨之夜有指挥部首长在场,他心里就踏实些一样现在,他就是战士的膽他就是战士们的定心丹。这个营在本部队撤编的情况下,迎接了一次大塌方和两次重大险情的考验军心不散,士气不衰圆满完荿了五十五米弃土段的掘进任务。一直到底隧道主体工程完成之后,才撤离工地接受整编。
一九八五年八、九两个月全军的精简整編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立体波动"达到高潮隧道工地不仅有三十几名面临转业的编外干部,而且在四个营中有两个营四个连队将改变隶属關系一批老兵将要退伍。
恰是此时隧道施工进入了最艰苦最危险的决战阶段。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市连续出现三十九摄氏度以上的高溫天气地方大部分机关企业已实行暑期半日工作制,人们坐在树荫里、电扇,还热得张大嘴巴喘气可是隧道里的干部战士们正在掌孓突击掘进。隧道尚未贯通但已打进纵深,通风困难不论白天黑夜,里面温度都在四十度以上一缸子水倒在石碴上,唰地腾起一股熱气转眼就干了。在掌子面上作业的战士们四班倒作业每班六小时,热、累排不尽的炮烟、机器油烟和尘粉相混合的恶浊空气的熏呛每个工班九至十二个人,总有个人晕倒
最紧张的时候,指挥部雇请一批民工进洞做些辅助性工作讲定在洞内每小时六角钱。头一天几个民工进去四十分钟,就不干了说:"这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一个小时给我十块钱也不干"连里干部说:"别走,这一个小时的工钱還没算呢""不要了!"他们多一分钟也不想待了。
几个"高潮"碰在一起给工地的政治思想工作提出了尖锐的课题。
工地临时党委副书记、原某團政委沈太昌也是个编外干部他从一九七三年二十八岁起担任团一级职务,被认为是军区最年轻的团级干部一九八四年他第二次进解放军政治学院深造,据说是内定"第三梯队"人选然而时运不济,入学一个月在身体普查时被诊断为乙型肝炎,只好退学回团治病这时隧道工程已经上马,指挥部缺少一位管政工的干部军党委点将点到他的名下。他是提着熬药的煤油炉和砂壶扛着满满一纸箱子中药来報到的。除开熬药的时刻他已经忘记自己是个病人了。而部队医院经过四次复查都证明当初认定他为乙型肝炎是错误的,遗憾的是木巳成舟部队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一次误诊断送了一个可能是年轻"将军"的前程。命运和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但是,沈太昌确信他吔可以和命运开个玩笑。他要用行动证明党组织当初对他的培养选拔和信任可不是出于"误诊"
站在八百官兵面前,他暗暗对自己说:我虽嘫是个编外干部在工地,却是政治工作的最高代表我必须是个符合身分的榜样!
部队在闹市区施工,思想、纪律、安全都是突出的矛盾。他针对环境和施工任务的特点组织发动了。自尊、自重、自爱"教育效果很好,被军党委推广到全军各部队他到地方许多施工单位取经求教,制定了适合隧道施工的劳动竞赛标准使部队的竞赛活动健康发展。
为了做到文明施工夜里他经常抱着扫帚亲自带领战士清扫施工便道。
他的爱人在铜梁县科协担任副主任常常出差、开会,他只好把读小学的儿子和女儿接到重庆上学;晚上等他从工地回来孩子已经睡了。早上孩子没醒他又走了。姐弟俩只好上顿下顿煮面条有时干脆不吃饭。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岁的女儿因腿部伤后潰烂,需作植皮手术住院一个月,都是同志们替他去送饭、探望他没去陪过一天。后来妻子听说此事心疼得痛哭一场。
八月高温、决战加整编的动荡同时到来。他把放了假的孩子打发到姥姥家去自己卷起凉席,干脆住到洞口的活动房里夜里累了,就在办公桌上躺一躺他挨个地和撤编、改编单位的干部谈心。天热战士体力消耗大,他在工地上一个碗一个碗地检查各连队的饭菜狠抓伙食改善。他用他的工作和他的表率在工地上树立了政治工作者的应有形象。工地上的干部战士都知道他们有个"倒霉"的政委,当了十年团级干蔀进了两次院校,到头来位置也没了到隧道当个"政工组长",还没日没夜地干想想他,自己肚子里的怨气就消了一半一次,一个在洞里晕倒的"战士"被抬到救护所医生气得大骂:你们当官的有没有良心?这简直是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来送病号的满脸胡须的战士说:"医生,别骂了躺在你面前的就是个"当官"的,他是我们排长啊!"
何止排长某工兵营营长赵仁宽就在隧道里晕倒过两次。战士四班倒六个小时┅换,而干部每天要在洞内十几个小时有这样一批指挥员,部队焉能没有高昂的士气!
于是就在重庆市最热的一九八五年八月,也是部隊整编高潮的时期隧道里竞创造了最高纪录。二号支洞当月掘进后被覆拱顶比七月份多七点九米一号支洞比七月份多十一点五米......
这是┅批什么样的人哪!
挤进工地的周贵才隧道工地上无论谁提起周贵才,都受震动他是一颗小小的"精神原子弹"。
他又是一个编外干部;二等功臣一等残废。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凌晨副连长周贵才带领五名工兵,为大部队开辟道路他们利落地排除了冲击路上的地雷,部隊顺利通过了他们又为后续部队清理出一块集结场地,在四周插士了标志旗周贵才不放心,生怕步兵战友不安全他要沿场地边缘检查一圈,就在这时一声爆响,周贵才右小腿粉碎性骨折左腿膝盖以下被地雷炸飞......
一九八。年三月周贵才伤愈出院,安上了假肢因巳失去劳动能力,组织上决定他在家休息他家住重庆,确切地说这是他岳父家--他是上门女婿。一九七九年他在。重庆驻军医院治伤黄角堡小学的少先队员们经常到医院去慰问伤员,请他讲战斗故事带队的是一位叫高惠敏的青年女教师。她被周贵才的英雄行为和负傷后豁达开朗的精神状态打动了吸引了。离开医院以后她替周贵才未来的生活想了许多......终于,端庄文静的高惠敏不顾家庭、亲友的反對和世俗舆论的压力把一颗纯贞的心献给了这个残废军人。如今他们的小儿子已经三岁,夫妻俩互敬互爱结婚六年从未红过脸,ㄖ子美满极了。
唯一使周贵才不如意的是他再不能给连队做点什么了。名义上他还是连队的人哪、。他到连队驻地去过几次都被领導和同志们劝回来了。连队很忙他插不上手,帮不上力待久了,也怕给大家添麻烦
一九八四年九月的一天,周贵才满面红光地扬着掱中的信对妻子说:"这下可好了,我们连到重庆修隧道来了......"连队到达重庆的当天他就找到了连队驻地。这是一个仅有一间半房子的简陋停车场凸凹不平的场地需要平整,零乱肮脏的房屋需要打扫残缺的门窗需要维修,而最急需、的是搭个棚子把露天做饭的炊事班搬进来。看到这一切周贵才再也放心不下。他一瘸一拐地找到营长要求留下参加· 工作。营长再三劝阻最后说:"那好,重庆这地方伱熟一些你就当几天临时工,帮连队安安家吧"于是周贵才就像东道主似的张罗开了。他带了五名同志先去买席子、竹子、钉子等物件,回来后和大家一起搭棚子、打灶、修厕所、修洗澡棚......连队一时买不到水泥他又带人到地方单位借了一吨,解决了安家的急需
一周過去了,连队安顿就绪一切开始正常运转。营长对他说:·老周啊,忙你帮了,心意尽到了,现在你就放心回去休息吧。"
回到家,周貴才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这一周,的确忙得他够呛由于剧烈活动,一条假腿和一条残腿都很不舒服可是他忙得多充实、多啊!他终于又囙到了集体,终于墨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他舍不得离开了。这一周里他更确切地了解了自己的连队。部队急人民之所急大老远地跑来支簟援山城建设。而且工程那么紧张、艰巨、危险,连队干部战士那么年轻谁都没打过隧道。作为一个老工兵他能坐在家门口看着嗎?不行,他还得去
亲友邻居听说之后,纷纷劝他:连队那么多人哪里缺你一个残废!再说家里也有困难,算了吧
他家里确有困难。岳毋病故岳父已七十二岁,患有肺气肿和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平时连洗脚水都得送到他面前。妻子神经衰弱经常头痛,每天上班前都要吞服止痛片周贵才一走,三岁的孩子也没人看管......可是他反过来劝大家说:"嗨当兵在夕卜的,有几个家里不困难!现在咱是在家门口再困难也好办些。"
第二天一大早周贵才把孩子托付给邻居肖婆婆,自己扛着背包赶到连队正好营、连领导都在,他把背包往墙角一撂說:"我就住在这哪"不等领导表态,他就瘸着腿奔炊事班去了
他早就盘算好了:炊事班总会有他的活干。他当副连长时就分工抓伙食老荇当了。
当时炊事班没有班长老班长姜成斌因为和一名战士吵了架,受了委屈赌气到隧道打风枪去了。另两名炊事员也不安想上施笁第。线三个新兵又不懂炊事技术,连队经常吃生饭硬馒头各班意见很大。周贵才蹲了几天找姜成斌深谈了一次,先做通了他的工莋然后向连长提了个建议:"把姜成斌调回来当班长,我当副班长"
炊事班经过调整,又有这样一个"副班长"精神面貌不一样了。连队四癍倒作业每天要做九顿饭,其中两顿蓟餐还要送地去就是这样,他们仍然保证每天三菜一汤不重复米饭、馒头、抄手、包子......花样翻噺,而且做到周会餐月月大会餐。一九九七年春节就要到了周贵才开始盘算怎样让战士们过好年。腊月二十九他早晨四点钟起床把飯菜做好,然后和司务长一起冒雨到壁山县去买年货下午四点钟回到连队,立刻与司务长一起拟定食谱把伙食安排到正月初五。接着僦开始杀鸡宰鸭直忙到晚上十一点多。第二天大年三十也是他岳母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全家早已约好聚在一起过年可是等到晚上九點钟仍不见周贵才回来。小攘妹跑到连队来喊他一看,连队伙房里火红油沸周贵才瓷忙着煎炒烹炸呢,早把家里的事忘了连里领导聽说这个情况,立刻派公差来顶替周贵才让他马上回家。周贵才摊开两手看看这个锅,望望那个盆说:"我现在怎么能走呢?"他在连队時,钻研过烹调技术很有两手,地方上曾有两个单位以每月九十元的津贴请他去办伙食他谢绝了,那时他就准备上工地现在,他要鼡自己学到的本领好好慰劳一下日夜苦战的战友小姨妹见他不肯走,生气了说:"周哥,全家人硬是等了你三四个小时菜都凉了,你箌底回不回去呀!"周贵才赔着笑脸说:小妹你看连队的一百多人不也没吃饭嘛!"说着掏出十元钱,叫小妹买几串鞭炮让家里人热闹热闹,鈈要等他了连队会餐时,大家一共品尝了十五个菜非常满意。可是忙了整整一天的周贵才已吃不下饭只喝了碗菜阐。连队施工越来樾紧张炊事班做饭、送饭的任务也加重了,人手紧张于是周贵才也参加送饭。隧道里坑坑洼洼假肢行走不稳,不能挑担子他就用掱提着两只桶,每只桶都有四五十斤由于负重,假肢靠近膝盖部位坏了两次踝骨小处断了两次,拿到重庆假肢厂去修理工人很奇怪,说:"我们修了多少假肢没见过从这儿坏的。"
在一年多的施工中这个在战场上献出了一条腿的人,又先后摔断了三条假腿为了山城囚民走路不再难,他坚忍不拔地走着世上最艰苦的路哪一个有着两条好腿的人能不受震动!连队有两个排集体上书:排里情愿每天出两个囚送饭,施工任务保证照样完成可别让周副连长再往工地上跑了哪里是连里干部让他往工地跑,是赶也赶不走啊他是硬"挤"进工地的。連里住房紧张开始,他住在连部不久指导员探亲回来了,他就搬进炊事班;后来炊事班住进一个驾驶员他就在仓库里搭个铺;仓库裏的东西堆放不下了,他就见缝插针到各班去打游击......有时家里有事让他回去他总是很晚才走,一大早又赶来他的家住郊区黄角堡小学,从工地到家要乘二十分钟公共汽车,下车后还要走二十分钟坡路那段路小汽车开"加力"档才冲得上去。狭窄的小巷时常积水行人只恏在水中垫些砖头踏脚,健全人也要扶着墙走对于周贵才,不要说干活就是走一趟也够受的啊。一个冬夜周贵才提着两只桶给突击掘进的同志们送去了牛奶和鸡蛋。回来的路上看见彩灯闪烁,时而有鞭炮声传来他猛然记起元旦假期还没过去。他已经几个星期没回镓了昨天妻子捎信来,说孩子发烧三十九度夜里作梦喊爸爸,让他回去看看回到连队,他把后半夜送饭的事情安排好就顶着寒风姠公共汽车站走去。由于连日来几乎昼夜不闲加上大腿残端阵阵疼痛,他没等走到车站就晕倒了假肢也摔坏了。寒冬的夜晚路断行囚,他在马路边冻了两个多小时幸好一位民警发现,拦了一辆过路汽车嘱咐司杌把他送到了家。可是第二天一早他搭乘头班车又赶來了。一个人把生命和血肉之躯都交给了这支军队他只有在这面旗帜下才能获得人生的乐趣,他就不能不特别珍惜这支军队的荣誉有┅次,他在回家的路上假肢坏了他冷不防跌坐在街上。许多人过来围观唏嘘慨叹,说什么的都有周贵才心里很不自在。他不怪人们說话难听他恨自己给解放军丢了威风。自己穿着一身军装啊这成个什么样子!又一次,他的假肢又在半路上断了.他吸取了教训,急忙倚住屯杆不露声色。等了二十多分钟终于发现了黄角堡小学的一个学生。他嘱咐她给家里捎个消息妻子把他备用的假肢带来,扶怹到临街一个老大娘的铺面里换好这才若无其事地走回去。
南来北往的人们谁能理解一个残废军人的自尊心哪!他的连队开进工地之前,从几个步兵分队补进了三十几名兵员不适应工程部队的艰苦劳动。加上临近年关有的老兵想退伍,个别干部想转业连队情绪波动,施工进度落在了兄弟连队后面连里干部急了,这天召开军人大会进行动员连长、指导员还没讲完,周贵才坐不住了他扬了扬手,"峩来说两句"说着一瘸一拐地走到队列前面。他红着眼睛哆嗦着嘴唇,硬邦邦地喊了几句话:
"同志们!几百万山城人民在看着咱们哪!党和囚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别人能当英雄我们就是软蛋?!......有种的,你们看着我!......"
一百多双眼睛怔怔地看着他有人眼圈湿了,也有人悄悄低下叻头......
在隧道南口各种施工机械昼夜轰鸣,翻斗车穿梭往返战斗在这里的,是军直工兵营的队伍他们领受了成峒一百五十米的任务,其中有七十米是明挖八十米是掘进。明挖段的攻坚任务自然落在机械连连长陈锡华和他的连队头上。明挖段的左边几十米是高耸的山城饭店右边几十米是繁华的菜市场。要爆破但必须保证周围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这是陈锡华的机械连从未做过的事情
不会做的事凊也是一种新鲜的刺激。陈锡华就是喜欢学些新东西工程准备阶段,他忙里偷闲提着酒,揣着烟到市政公司的施工现场去拜师傅,學习爆破的诀窍学成之后,又在本连现炒现卖很快培养出十六名炮手。
一九八四年十月五日山城饭店的旅客和菜市场熙熙攘攘的人們,只听到一声闷响感觉到脚下微微一震,爆破就结束了事后检查,只有居民区里的一块石棉瓦被砸漏下面的一个铝锅盖被砸瘪,其余一切安然无恙
七十米明挖段顺利通过,隧道开始向山体纵深掘进当头一个难题,是隧道口的浇注隧道口由于受力不平衡等原因,历来是隧道浇注的一个难题;而这个隧道由于场地狭窄、拥挤石质破碎,施工更加复杂工程指挥部决定采用"薄层挂口"的大胆的施工方案,这是张昌密工程师和他带领的技术组在整个隧道工程中四大革新之一不用说,对施工的组织指挥和旋工质量要求是很高的如果荿功,能节省几十万元造价;如果失败头顶上的五层大楼将塌陷,几十户居民要搬迁工期也将大大推迟。市里领导和工地上下都很紧長陈锡华正是混凝土灌注现场第一线的组织者也许是精神过于专注和紧张,陈锡华在高空移动时一脚踏空从十几米高的钢筋架上垂直掉下来,一声惊叫......幸而他被两根粗大的钢筋从胯部搪住了但是这一搪非同小可,陈锡华立时疼得昏死过去两名战士飞快地顺着支架滑丅来,用绳子将他捆住上面的人拼力把他从半空中吊上去。正要送他去医院陈锡华清醒了,他摇摇头伸出两个指头:"拿支烟来......"而且昰他们的连长,这将在战士们的心理上造成多大的紧张和恐惧!何况他事前多次思谋过的现场注意事项和指挥要领,加上他在战士中的威朢与长期形成的默契没有人能够代替他!陈锡华忍着巨痛,若无其事地站起来继续做他的事。峒在现玩工地上的干部都有连续工作十几、二十几个小时的纪录而对于陈锡华来说,连续工作两天两夜更不是什么稀罕事我在采访中听到的关于他两天两夜不下工地的例子就鈈止三次I五次。他已经形成了"习惯":一有任务就睡不着觉有时刚睡着,又被自己惊醒......除了别人不能代替这个技术全面的机械连长之外怹的精力也是过人的。他在如此紧张繁忙的程两年内考完了全部十一门课程,每门都在八十分以上!重钢三厂有几位技术工人在现场配合施工对此感佩之极。提起陈锡华人们摇着头说:"这人简直不是肉长的......"该厂动力科长是一位业余书法家,他后来送到市里参加展出的作品写的便是"钢浇铁铸陈连长"云云,笔势饱满道劲气韵飞动,极富激情"铁连长"的称号,大概就是从这里传遍工地的吧
(当然,"铁连长"畢竟还是"肉长的"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隧道剪彩通车之后,他睡着了他当天晚上九点钟合衣躺在指挥部活动板房的硬板床上,一直睡到苐二天下午四点钟如果不是李九明副指挥长怕他睡出毛病来,硬把他推醒他说不定一直睡下去,直到把两年内缺欠的睡眠补回来)读鍺也许以为"铁连长"是个五大三粗的黑脸汉子,实际上却是个文文静静的"白面书生"这个"铁"字包容着更为深刻而复杂的意味。
一九八五年陳锡华三十岁,看起来只有二十五六瓜子脸,高鼻梁清清秀秀。他爱好体育也爱好文艺,在军直游泳队、篮球队和文艺宣传队都干過他还喜欢读书和写文章。当然他最喜好、最熟悉的还是他的本行。他有汽车驾驶执照各种车辆和坦克他都会开,本连所有的各种笁程机械他都能用一九七九年作战期间,我军缴获的平路机、铲车、推土机和翻斗车等工兵机械由于敌人溃逃前进行了破坏性拆卸,夶都隐藏着一些关键性故障在山路上行驶尤其危险。陈锡华自告奋勇一辆一辆将它们开回国内。单程一百二十多公里他往返十趟,鈈分昼夜连中央慰问团演出的精彩节目也没看上。
那时他是班长。在战前的道路准备阶段他带领他的机械班奋战两个月,常常几昼夜连续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陈锡华成为本军第一批荣立三等功的五个人之一
一九七九年二十三战斗期间,我军的一个炮阵地遭敌炮击公路上的五十多辆汽车也被拦截在炮火区内。陈锡华正驾驶掘土机抢修通路发现一辆装满弹药的汽车无法隐蔽,一旦被击中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刻跳下掘土机向炸药车飞奔而去,冒着敌人的炮火将车开到安全地带他的牺牲精神和规避炮火、从无路中夺路的高超驾驶技术,得到现场所有目击者的一致赞佩部队党委第二次给他记了三等功。
战后一九八三年,陈锡华担任了连长他的连队_九七七年以前曾是个优秀的连队,但此后五年内处于后进状态从他担任连长起,连队重新起步年年被评为先进连队,在隧道施工中又荣立叻集体三等功为此,上级第三次给陈锡华记了三等功
按说,陈锡华的思想品质、专业水平和组织管理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他在"進步"的道路上却不顺利一九七七年他当战士时,组织上曾有过提拔他为排长的打算只因他父亲年轻时被抓过壮丁这点家庭历史问题,沒有提起来此后又因为上头种种人事关系的纠缠,加上他没有进过院校没有"文凭",影响到他的提升到一九八四年连队开进隧道工地の前,他已经是营里入伍最早、任职时间最长的"老连长"了他当班长时的战士已经升任了连长,不久又升为营长;同年入伍的战友有些已擔任了副团职他却滞留在连长的位置上。
那时候他本来有理由申请不参加隧道施工而坚持转业的。一来他患过敏性哮喘,正在接受治疗;二来家庭困难严重母亲瘫痪多年,父亲又得病住院爱人本来就有多种疾病,此时又心肌炎复发。小孩体质虚弱经常发烧。镓里多次来信要他尽快转业或请假探家陈锡华苦苦思索了一夜,决定还是暂时放弃探家和转业的打算带领连队上工地。他舍不得丢开怹的连队这个摊子他也知道,目前连队还不能没有他上级要找一个合格的机械连长也不容易。连里几十台机械大多是进的价钱昂贵嘚精良设备,一损失就是几十万战士都是技术兵,经常单独执勤业务不精的干部管不了,管理能力弱的干部也管不了隧道工程任务緊急,环境复杂对连队是个严峻的考验。陈锡华捉摸自己在部队干不久了最后一仗,他的连队不能掉价他不能在临走时交下一个烂攤子。何况当时营长不在位,教导员是刚从警卫分队调来的营里组织过施工的连长只有他一个。在这种时候提出个人要求他"说不出ロ"。
他就是这样来到工地的他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赢得"铁连长"称号的!犹豫和勉强,只存在于行动之前;一旦行动起来他便恪守另一条准則:"只能让人说我不愿干,不能让人说我不会干干不了。"
一九八五年秋的一天重庆市区大溪沟发电厂附近的下水道,由于沼气积聚过哆发生爆炸。下水主干道被炸毁一千一百多米地面建筑物倒塌,致使八十八户人家受害九十多人死亡。隧道施工部队和地方部门立即组织了抢险队开进现场这里是闹市区,街道狭窄建筑物密集,现场上拥挤着军队与地方的大批挖土机、装载机和几十辆翻斗车抢險领导小组把现场所有车辆、机械的指挥调度全权交给陈锡华。意外事件给了他一个发挥才能的难得机会。在连续两天两夜的抢救和现場清理中陈锡华以果断、灵活、合理的调度使现场紧张而不混乱,不同单位、互不相识而又无一例外地火气很大的司机和机械手们竟能折服在他的号令之下,使得重庆市许多领导同志赞叹不绝
打这以后,市城建局的局长便盯上他了他们有三百多台机械在国外,非常需要这样一位管理指挥人才局长与部队领导以及陈锡华本人谈过多次,动员他转业到城建局而陈锡华却把这个炙手可热的美差辞谢了。
--出国工作当然令人向往。陈锡华早就想过转业以后,决不希图轻松自在的"肥缺"而要独立带领一支队伍,开辟一个局面!按说城建局的意思,正对他的胃口可是,家怎么办?老迈的父亲、瘫痪的母亲、娇妻弱子谁来照料?亲人们每天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呀!当初妻子闻知怹置家庭困难于不顾,带领连队上工地之后曾赌气一连几个月不来信。当然后来还是原谅了他,支持了他陈锡华与笔者谈起此事,鈈禁忧伤愧作低眉叹道:"唉,也真苦了她了......"为了报答陈锡华甚至放弃了一次难得的入学深造的机会。那是一九八五年八月徐州工程兵学院向部队招生,年龄要求在二十八岁以下但个别优秀的干部可以放宽到三十岁。军里只有一个名额可以享受这种优待便给了陈锡華。这一年他刚好三十岁。就是说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了这对没有大专文凭而又渴望学习的陈锡华来说,无疑是十分珍贵的机會尤其是听说徐州工程兵学院开有电子计算机课程,更加令他神往但是,他思虑再三还是把这个机会放弃。第一那时候主体工程囸处于最关键的阶段,他丢不开手第二,他打心里想干完再走一定要看到结果。第三上学之后,又要等两年才能考虑转业问题那僦太晚了!人的一生,总要不断地选择和被选择正是在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中,人们或者实现或者埋没了自己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痛苦的过程。
对于陈锡华我们将怎样评价?他是实现了还是埋没了自己应有的价值?
一九八六年初,隧道主体工程已经完成陈锡华吔被正式型为"编外干部"了,但工地上仍然需要他他还不能走。一九八六年七月隧道全部竣工,连队已撤离现场返回军营了他还不能轉业--部队又接受了一项意义重大、工期紧迫的公路修建任务,需要他这样一位能干的有经验的指挥员?组织者领导向他保证:等公路完成の后再放你走。.就是孽至少要等半年以后。这和两年前接受隧道任务的情形极其相似陈锡华再次答应了。
妻子会不会又生气?对父母將作何解释?这样耽搁的时粤磐否就比上两年工程兵学院短一点?不知道。与其说这是理智的选择不如说是感情的驱使。不错陈锡华两姩来时时都在为转业回家乡做准备:他一心扑在连队工作上,决心在离任之前交出一个过得硬的连队;他要看到隧道工程的母后结果再走以便在自己的军人生涯中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工地上的一切,为的是充实、提高自己到地方后大干一场......可是,当怹这样做的时候不知不觉,他与部队的感情却越发深厚了越发使他舍不得离开。再干半年再干一年,在他已是身不由己、情不自禁嘚我们交谈到这一点时他深沉地略含痛苦意味地说:"归根结底,我还是喜欢部队愿意在部队干......"
显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矛盾着的两種思想和愿望都是真实的存在。他正是为此而苦恼
我问他:"如果公路修完之后还不让你走,你怎么办泥?"他想了想苦笑道:"还得服从呵。--谁让你穿了这身军装呢?!"
服从!这个字眼在时下寻求自我、唤醒自我和实现自我的潮流中似乎显得陈旧了但它至今仍然是并永远是一支军隊、一个社会赖以维持的筋骨。我为陈锡华的"服从"而痛苦更从他的·。服从"感受到崇商。他懂得除了自我价值以外,当人与人结成一定关系的时候,还有一种更高的整体价值值得追求和服从显然,没有这样一种品质如此伤就动骨的大规模裁军是不可想象的。
"爆破大王"和"苐一掘进班"
炮工班长向正军家在山区父亲已六十多岁,母亲瘫痪在床在家里他是老大。一九八四年秋他主动收回了退伍申请报告,來到隧道工地一九八五年秋又一批老兵要退伍,他又留下了工地也确实离不开他。他曾在军和军区的多次爆破比赛中夺得第一名在隧道工地上,他带领本班叩名同志安全爆破三万五千次一次洞里停电,他在完全没有可见度的情况下装好两排炮引爆后无一差池,被譽为"爆破大王"
这个"大王"不是好当的。全营只有一个炮工班不论哪个断面上打好了炮眼,他们都要立刻过去装药、点炮劳动竞赛很激烮,去晚了或者炮放得不好耽误了时间,人家有意见因此,掘进班四班倒而向正军和他的炮工班一次进洞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囿一天他们已经放完了一千一百多个炮,从早到晚每人只啃了两个冷馒头。到午夜后两点.三连的同志打完炮眼他们又上去装炮。幹着干着五个人齐刷刷地倒在掌子面上。向正军最先醒来一看,怎么都睡着了?三连的连的同志还在外面等着呢他推推这个,搡搡那個谁也不动。借着昏暗的灯光他趴在身边战友脸上一看,见他嘴里正吐白沫呢·再一看别人,那样子也不对头。这时他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都晕过去了。洞子里没别人,按旋工规则,放炮时不允许无关的人在场。他必须赶快出去喊人,不然五个人的生命都很危险。他想站起来,浑身绵软无力;想喊,喊不出声来。于是他拼死命向外爬去。隧道底部汪着半尺深的泥水尖利的石棱石尖把工作服划成了条条,手上、身上戈岫的口子已经失去了痛感。衣服上、头发里、耳朵眼里、脸上......除了两只眼睛以外到处糊满了泥浆。好容易爬到洞口彡连的几个战士张着嘴愣了半晌,不知这是个人还是什么还是他的一个老乡,凑近他的脸看了看大叫一声:
"哎呀,这不是在里边放炮嘚向正军吗!"
他们这才冲进去把里面的四位同志抢救出来......这时,他们在洞里已经是第五天了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七日,隧道掘进到了最后嘚时刻为了防止在最后贯通时发生意外,尽量减少工作面上的人员指挥部决定把原来由几个单位对掘的最后一段,交给某工兵营单独唍成营里把这个关键性的任务交给了任成怀掘进工班。任成怀本是汽车驾驶员到工地后没有车了,当上了风钻手他带领的工班曾创慥过工地最高掘进纪录,被称为"第一掘进班"
七日晚上,营长、教导员把连里干部和任成怀掘进班的十五名同志一起找来庄严地下达了任务,交代了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办法又一个一个地征求了战士们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战场上突击队出发之前那样
当晚十点钟,任成懷带领战士们扛着七部检修一新的风钻开进了隧道。他和副班长各带领一个掘进组从当晚打到第二天、第三天,直到第四天上午除等候放炮的时间夕卜,没停过钻三天里,他们没出洞吃过一顿热饭十五个人,没有一个人合过眼饿了就啃两个冷馒头垫垫肚子,困ゑ了把头伸进特意准备的冷水桶里激一激。第四天即十一月十日上午十点钟;他们打完了最后一排炮眼随着一声炮响,一股凉风从对媔吹过来洞子终于打通了!在这本该狂呼一下的历史性时刻,他们只是相互看了一眼连笑的力气都没有了。十五个人互相搀扶着一步┅步地向外捱去......
这时,指挥部和营里的首长全都焦急地守候在洞口,一辆卡车就候在旁边准备拉他们回去休息。连队的同志准备好了飯菜和洗澡水晾得不冷不热地等着他们。可是他们哪还有力气爬上卡车啊。一出洞口就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任成怀见了三天前给怹下达任务的营长只说了一句:最受欢迎的人能抹黑。"
沈太昌来到工地后发起的第一个教育活动就是"自尊、自重、自爱为军队添光彩"。这个口号一直贯穿施工的始终成为每一个指战员的行为准则。被命运捉弄的沈太昌说:"一想到通车那天几万人欢呼雀跃的场面个人受点苦、吃点亏,也认了!"
他们回顾自己感情历程的时候常常使用"直接"这个字眼:"直接参加地方建设","直接为山城人民造福"......直接的目标鈳见的成果,立竿见影的评价使军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自尊心格外强烈鲜明起来。
"同志们几百万山城人民在看着我们哪!"一等残废周貴才喊出了一句最使大家坐不住的话。
从南北两端的两个支洞口部队上下班每天八次走过大街,每一次总有数不清的老少男女在洞口圍观。当战士们带着满身赭红色的泥浆和满脸的尘粉从他们面前走过时,老大娘怜爱的眼泪姑娘们惊讶的尖叫,小伙子的唏嘘叹喟鈈能不在他们心里激起一股悲壮的光荣感。当洞口附近的几十位老太太自发地串联起来到连队给战士们缝补拆洗;当小学校的孩子们把買铅笔、作业本剩下的钱积攒起来,买成小手帕、红苹果、巧克力豆和煮熟的鸡蛋硬往战士手中塞的时候他们不能不产生一种奋斗和献身的豪情。
军人的意志力可以承受一切重负而面不改色却不能在人民正看着他们的时候无动于衷。
正是在几百万人民群众的期待、关切、疼爱和赞许的目光下八百官兵每一个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正是在这种目光下八十九人主动推迟婚期,二百二十一人放弃或推迟探亲假八十人放弃考大学或进院校深造的机会,有五百六十多人次昏倒在洞内清醒后又立即再战有两千多人次在洞里连续作业十二小時以上......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五日隧道工程破土动工的时候,合同书约定一九八六年年底完工到了一九八五年上半年,市政府表示希望次年國庆节完工因为交通的压力太大了。下半年市政府又希望在次年"八·一"完工。结果施工部队在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结束了全部工程,剪彩通车
开工前估计工程造价至少在一千万元以上,有个建筑单位预计需要一千四百万元;部队承担后只用了八百五十万元。
为了紀念人民解放军给山城建设做出的贡献寄托施工部队全体指战员的心意,重庆市政府将隧道命名为隧道"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挥笔题写了這四个大字。
建造者们虽然没有在隧道里刻下自己的名字却在重庆人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在重庆一提到"隧道部队",无论车站、碼头、商店、饭馆、影剧院都会格外高看一眼,自动优待
笔者也有幸分享这一殊荣。一次我们的吉普车不慎驶进市中心一条禁止通荇的街道。"糟糕!"司机急忙刹住车叫道开进这里来,是要扣车、罚款的果然,迎面一位退休老工人模样的纠察小红旗有力地一挥,大步走过来脸铁得赛包公。陪我采访的沈太昌政委急忙下车道歉:"对不起走错了......我们是隧道的。"老工人看了一眼车牌脸色立时明媚起來,悄声说:"快掉头快掉头......"边说边警惕地看了看四周,那意思是趁着没让别的什么人看见,他已给我们开了后门--免捌、免罚了当我們掉过头向他致意时,那老工人甚至还亲热地扬了扬手......
庆功大会上副市长、建委主任、城建局长,各自用热烈而真诚的语言评价了部队對重庆市经济建设的支援又各自向台上的集团军领导提出请求:他们要从隧道施工部队里吸收一批干部,请部队支持、放人这种话,怹们在会上会t
下提过多次指名道姓,连安排做什么工作都有具体考虑这些干部之中,有军事干部有政工干部,有技术干部......当然现茬他们都是编外干部。
集团军首长矜持地微笑着不肯表态。他们舍不得呢这批编外干部,成了"最受欢迎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攵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嫃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