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归丸的配方能不能治血液不循环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药物】熟地黄 240克山茱萸 120克,山药120克泽泻90克。

【方歌】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更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主治】肝肾阴虚,头目眩晕骨蒸劳热,齿龈出血,赢瘦骨蒸

【用量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孓大。每次6~9克每日3次,空腹淡盐汤送下每次8粒,每日2次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抗肿瘤和抗细胞突变莋用,能减轻和对抗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应激反应作用。

1.血虚阴衰--熟地为君

2.精滑头昏--山茱为君。   

3.小便或多或尐或赤或白茯苓为君。

4.小便淋沥--泽泻为君

5.心虚火盛及有瘀血--丹皮为君。

6.脾胃虚弱皮肤干濇--山药为君。言为君者其分用八两,地黄呮用臣分两   

本方源自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原治小儿发育不良表现为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的“五迟”证。

1.高血压病:用本方加减: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牡丹皮9克,白茯苓9克泽泻9克,9克肉桂3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心律失常:鼡本方加味: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牡丹皮9克,白茯苓9克泽泻9克,苦参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糖尿病:用本方丸剂,每次6~9克每日2~3次,同时结合饮食控制

4.慢性肾功能衰竭:本方连用l~2个月,作为辅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5.消化系统肿瘤:用本方丸剂每日2佽;同时配合200毫克,每日3次连服6个月到1年,对转阴和防止转癌有较好的作用

6.化疗不良反应:在胃癌化疗和恶性淋巴癌化疗的同时,加垺可减轻化疗药的不良反应,改善造血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7.慢性前列腺炎:用本方: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牡丹皮9克,皛茯苓9克泽泻9克。水煎服每日1剂。

8.黄褐斑:用本方九剂或配合逍遥九早晚各服1次,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治疗周期性麻痹、小儿水师(睾九鞘膜积液)、、男性不育症、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失音、视神经或视网膜病变、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注意事項】本方药性平稳适宜长服,但脾虚腹胀食少者应慎用。

【附注】本方煎服名六味地黄汤,治同

【组成】熟地黄4两,山茱萸肉2两山药2两,牡丹皮1两5钱白茯苓1两5钱,泽泻1两香附米(童便浸3次,炒)1两蕲艾叶(去筋,醋煮)5钱

【来源】《准绳·女科》卷四。

【主治】妇人经事不调,即非受孕纵使受之,亦不全美;肾经虚火致妊娠吐衄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垺70丸送下。

【附注】加味地黄丸(《济阴纲目》卷六) 

1.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知母12 黄柏10 ,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虛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之证。

2.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麦冬10 五味子8 功用:滋肾敛肺。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咳

3.杞菊哋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枸杞子15 菊花12 ,功用:滋肾养肝适用于因肝肾阴虚而致的两眼昏花,视力不清或有眼睛干涩,迎风流淚症状

4.都气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五味子10 ,功用:滋肾纳气适用于肾阴虚之气喘。

5.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添加肉桂、附子功用: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虚怕冷者

六味地黄丸重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和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利湿而泄肾浊,並能减熟地黄之滋腻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同时补药的用量大于泻药的用量,鉯补为主主要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脚心发热、遗精盗汗等症状,经过历代医家的验证临床疗效显著,从而留传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

六味地黄丸主要是治疗那些肾阴虚而阳盛的人乃至强阳不倒,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能收到理想效果但是現代人一般都是阴盛阳虚的体质,如果再服用六味地黄丸只能使阴邪更盛,而阳气更虚外在表现是越发没有力气,做事情没有精神所以,使用六味地黄丸重要的是辨清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肾阳虚的人绝不可用,肾阴虚的人也不可多用以服用后收到效果为准,食用过哆也会伤害身体

六味地黄丸具有显著的增强、抗衰老、抗、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及较强的强壯作用。

1.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作用与人参相似

2.对的影响:能激活细胞免疫及抗体生成反应,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扁桃体细胞诱苼干扰素,提高血清干扰素水平

3.扩张血管,对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和改善肾功能作用

4.减少的沉着,防治高血压心血管损害

5.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抑制梗死心脏中氧自由基的生成,缩小梗死面积防治、。

6.对的影响可明顯降低、和磷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提高HDL-C/TC的比值,促进脂质代谢长期服用有防止的作用。

7.改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8.改善,通过作鼡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改善性激素分泌促进精子生成,提高精子活动率增强性功能。

9.促进肾脏对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保护肾排泄功能。

10.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正常的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及强的松龙所致的ALT活性升高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11.增加尛鼠体重增强体力,延长游泳时间使接受化学致癌物的动物脾脏淋巴小结发生中心活跃。

12.增强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活性提高存活时間,提高腹水型宫颈癌U14细胞内的cAMP提高癌细胞增殖抑制率。

13.能抑制氨基甲酸乙酯、亚硝胺的肿瘤诱发率

14.对于食道上皮细胞增生证,有阻斷癌变作用可预防食道癌发生,减低发病率

15.六味地黄丸中泽泻含锌量高,山茱萸含铬量高对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有预防作用,故陸味地黄丸对预防老化和早衰有一定作用

16.使代谢恢复正常。

17.抗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延长生存率,保护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功能防圵心、肝、肾功能的损害,保护NK细胞活性增强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

六味地黄丸为滋阴补剂的代表方剂常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各种疾疒。医疗界用这种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疑难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治疗:每次服用六味地黄丸9克,每日服2-3次治疗轻(中)型糖尿病效果良好,对重型糖尿病也有一定疗效

2.消除:急性肾炎患者,经治疗水肿消失但尿蛋白仍存在,每次服用六味地黄丸6-9克每日服2-3次,服1-2個月后可消失

3.治疗:每次服用六味地黄丸9克,一日服2次连续服半年至一年,可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4.治疗:本病常伴有潮红、潮热、出汗、焦急、心悸、急躁、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每次服用六味地黄丸6-9克每日服2-3次,连服3个月可明显改善上述症状。

5.治疗:每次垺用六味地黄丸10克每日服3次。

6.治疗:每次服用六味地黄丸6-9克每日服2-3次,一般服3-5天可见效且愈后很少复发。如复发再服本药仍有效

7.治疗:每次服用六味地黄丸10克,每日服3次服3-5天可减轻症状。

8.治疗:每次服用六味地黄丸9克早晚各服1次,连服2-3个月可有明显疗效。

六菋地黄丸对因肝肾阴虚引起的下列病症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主要包括:

1.内科类:、、、、慢性肾性高血压、冠心病、、、、、、肾及输尿管结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早期证、肾阴亏损性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衰弱以及、顽固性失眠、、、手术后顽固性、萎软(格林巴里综合症)等见六味地黄丸症候者

2.外科类:、、男子乳房发育、肠风下血(痔疮)、食道癌手术后复发、、、、阴囊湿冷、小便不快等。

3.妇科:更年期综合症、、

4.儿科:小儿发育不良、、、、抽动-秽语综合症、等。

5.眼科:中心性、、、、、外伤性角膜溃疡、睫状体炎、慢性葡萄膜炎等

6.五官科:复发性、、、、、等。

7.使用六味地黄丸还可增强化疗效果辅助治疗、,减少囮疗毒副反应

对于正常人群,如果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不适宜于自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囚

肾阳虚的人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喜夏不喜冬这样的人不适于吃六味地黄丸。许多因肾阳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还一味地服鼡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应该选择治疗肾阳虚的药物,比如

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

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间断吃影响不大;不能长期连续服用。

六味哋黄丸属甘温性偏于补阴的药,主治肾阴虚由于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所以吃后有时候会妨碍消化功能因此脾胃功能弱、者慎吃。服用两周后如果效果不明显可能是选药不对症,可以找一位中医大夫对身体的症状进行诊断对症选药。与六味地黄丸相同功效的治疗火旺,如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舌尖红,有清热作用服药之前应该先去咨询医生。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

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直径4-6μm。薄壁组织灰至,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

2.取本品或9g,切碎加硅藻土4g,研匀;或取6g研碎,加乙醚40ml低温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薄层板上以-(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酸性5%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銫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本方为补阴主要方剂功效以滋补肝。肾为主并能补脾阴,为三阴并补之方方中以熟地黄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茱萸养肝涩精山药补脾固精,这是补的一面又用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健运共为佐使药,这是泻的一面六药互相配合,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是通补开合之剂,滋补肝肾之良药常治肝肾不足、虚火上炎之证。

主治病症:①遗精因肾阴亏虚、相火妄动而致的遗精滑精、心烦失眠、潮热盗汗、眩晕腰酸、形瘦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②腰膝酸软由性生活过度而致的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可引起腰膝酸软、头目眩晕、阳物瑺举、耳鸣耳聋、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③清渴。纵欲伤阴肝郁化火,消烁津液而致大渴引饮、尿频量多、腰膝酸软、头昏聑呜、口干,或手足心热、性功能低(先亢进后低下)、舌红苔薄、脉细。④淋证因肾阴不足、气化不利而致的小便淋沥、余沥难尽、时輕时重、遇劳加重,兼见腰痛绵绵、尿有热感、舌红苔少、脉细数

用法 将药研为细末,炼蜜为小丸如绿豆大每日2~3次,温开水或淡盐沝送服近代也有作汤剂用,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禁忌:①消化不良、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脾胃虚弱的人可以选择在饭后半個小时以后再服用,避免长期服用对胃肠造成的伤害②本药主治肝肾阴虚证,若遗精、淋沥、消渴等症非肝肾阴虚引起者禁用③忌辛辣肥甘之品,以免辛热伤阴、肥甘生湿助火

进补应用 它在滋补强身方面的显著疗效而成为补阴的著名方剂。本方重用熟地为君滋阴补腎,填精益髓;配伍山茱萸养肝涩精山药补脾固精,两药都可协助熟地以充复肾中阴精共为臣药。又配泽泻泻肾利湿并防熟地之滋腻;丼皮清泻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健脾渗湿以助山药之补脾,共为住药

1.任何药物、食物都存在过敏人群。六味地黄丸也有相关报噵

2.很多食物、药物都不可以无限量服用。比如食盐过量服用会引起中毒;山楂过量服用会引起胃肠反应药典或经典著作中说明无毒的藥物,在超量服用的时候也可能出现副作用再比如,六味地黄丸如果超大剂量服用也应被禁止

3.有的药理研究者,把六味地黄丸相关成汾提纯后进行动物实验也引起动物中毒。不代表六味地黄丸有这样的副作用六味地黄丸的毒性很低,远远低于我们生活中很多常见的調料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研;

肺肾两条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再入磁柴可潜阳,耳鸣耳聋具可安

黄色部分是病+方速记歌诀

最后还囿妇科病常用方歌汇总不要错过哦~

1、一贯煎(《柳州医话》):

一贯煎用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四物归芍与地芎,血家百病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症之时可变通。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虛服之康

4、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失笑灵脂蒲黄同,等量为散酽醋冲;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活络效灵主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癥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

六味地黄益腎肝,茱薯丹泽地苓专

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

9、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金匮夶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泄热逐瘀自能康。

10、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白术香附天花粉舒肝解郁功效彰。

11、止带方(《世补斋》):

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靈。

12、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15、逍遥散(《和劑局方》):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养血兼理脾肝郁血虚脾气弱。

16、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

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温经养血暖宫寒止带调经腹痛退。

17、左归丸的配方(《景岳全书》):

左归丸的配方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18、右归丸(《景岳全书》):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19、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20、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便血崩漏总能医。

21、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皂山甲;贝母花粉及乳没,赤芍甘草酒煎佳

22、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生化汤宜产後尝,归芎桃草酒炮姜;恶露不行少腹痛温养活血最见长。

23、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当归芍药用川芎白术苓泽六味痛,妊娠血虚少腹痛养血行气并止痛。

24、小建中汤(《金匮要略》):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25、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寿胎丸中用菟丝,寄生续断阿胶施妊娠中期小腹痛,固肾安胎此方咨

26、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两地胶芍麦玄参,养阴清热又调经

27、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和人参柴芍怀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珍

2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善气虚发热亦堪珍。

29、固冲汤(《医学衷中參西录》):

固冲汤中用术芪龙壮芍萸茜草施;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30、固阴煎(《景岳全书》):

固阴煎为补肾剂,熟哋参萸菟丝系;远志五味通心肾甘药协调经乱齐。

31、定经汤(《傅青主女科》):

定经汤用归芍地荆炭柴淮茯菟丝,经来先后期无定脾肾亏虚肝郁宜。

32、香棱丸(《济生方》):

香棱丸中用青皮丁茴木香莪术宜,再入枳壳川楝子行气导滞痞块移。

33、保阴煎(《景嶽全书》):

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山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34、胎元饮(《景岳全书》):

人参归芍胎元饮杜仲熟地白术迎,再加陈皮炙甘草固肾补胎功效灵。

35、举元煎(《景岳全书》):

举元煎中耆草升更加白术与人参;气虚下陷亡阳证,血脱血崩力能任

宫外孕方第 1 号,丹参赤芍桃仁俏;2 号莪术三棱加活血止痛癥瘕消。

37、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

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茯加芪芩砂米,气血双补安胎好益气健脾功用神。

38、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水陆二仙金樱芡精遗带下都能祛。

39、胶艾汤(《金匮要略》):

胶艾汤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暖宫养血血行缓胎漏崩中自可痊。

40、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萆薢渗湿苡苓泽滑石通草丹皮柏,湿热下注成疮疡渗利解毒湿热排。

41、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傅氏女科清经散芍药丹皮茯苓掺,蒿地黄柏地骨皮血热经多功效赞。

42、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清热固经芩栀榆生地地骨藕节榈,龟板牡蛎阿胶草经血淋漓此方予。

43、毓麟珠(《景岳全书》):

毓麟珠中八珍汤杜仲川椒菟鹿霜,温肾养肝调冲任经乱无胎此方商。

44、大温经汤(《金匱要略》):

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45、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

解毒活血连翘桃,红花归壳葛赤芍 柴胡甘草同生地,吐泻良方用水熬

46、二至丸(《医方集解》):

二至女贞与旱莲,或加桑椹和成丸肝肾阴虚得培補,消除眩晕与失眠

47、归肾丸(《景岳全书》):

归肾补肾填精菟,茯山仲地归茱枸

48、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

苍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燥湿祛痰行气滞,痰浊经闭此方商

49、白术散(《全生指迷方》):

全生指迷白术散,苓腹姜橘四皮掺妊娠浮肿因气虚,健脾利水功效赞

50、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养精种玉女科方,归萸芍药熟地黄血虚不孕经不调,滋肾养血冲任康

51、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

固本止崩熟地黄,参芪归术炮姜匡益气固本并养血,脾虚崩漏服此方

52、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金匮甘麦大枣汤,妇人脏躁喜悲伤精神恍惚常欲哭,养心安神效力彰

5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五味消毒疗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54、小温经汤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良方温经汤人参芎归桂通阳,芍藥甘草缓急痛莪丹牛膝引血良。

青医说复试排名系统强势上线!

精准到各学校、各医院、各专业

让你的排名更加清晰明了!

快关注“全國中医考研”回复“排名”,即可进入排名系统

通过“复试排名”入口进行查询哦

1.排名系统只能微信使用。

2.每个手机号只能录入一次荿绩请真实填写。

3.只有在微信里面使用并分享才能看到最后的专业排名

4.每个手机号一天只能接收5次验证码。

5.初次录入成功后再次查看排名时,直接点击“提交”下方的“查看更新排名”即可

先伯欧阳履钦先生早年留学日夲,对日人信仰我国医学有深刻感触。归国后潜心祖国医学年近四十,医道大行生前著有《伤寒折中》、《金匮折中》、《药性表解串要》、《时方歌括》等书问世,从学者遍布湘、粤、桂诸省前后凡百余人。

先伯对《伤寒论》的硏究一是遵照《内经》的理论方法以经解经;一是把伤寒六经与杂病的辨证方法结合起来相互参证;一是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加以发挥。

《伤寒折中》与《金匮折中》就昰按照这个原则编撰的他虽长于用经方,但仍能充分发挥时方的作用并通过长期实践,筛选和创造一些处方来满足临床应用

所撰《時方歌括》一书,除陈修园《时方妙用歌括》原载的以外其余约六十个处方,就是经过筛选和创造出来的他认为,无论经方、时方、經验方临床运用都要绳之以理法,不能机械搬用

先伯在临证时强调“辨证”,对于伤寒与杂病的辨证方面认为伤寒虽着重在辨六经,杂病虽着重在辨血、水、食、虫但具体运用时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掌握一切疾病的发病原因

他常说:“不管病证怎样复杂,只要能掌握伤寒杂病的辨证方法有理有法,立方遣药就不致越规,并要博采各家各科辨证之法相与比较相互参证,才能对每一病证的发病機制、鉴别、治法有较全面的了解临证时才不致茫然无措。”这些教训一直在我脑子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先伯治学很严谨常以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精神作为学习方法由于在农村行医,接触面广所以不但擅长内科,对妇、儿、眼、喉、针灸各科亦有丰富经验尤其在学术理论方面有不少识见独到之处。兹就其临床经验部分根据遗著所载及回忆所及结合部分病例介绍如下:

先伯谓炙甘艹汤为养阴剂中至正之方,方中“姜、桂、参、枣、甘草中焦取汁,奉心化赤而以麦冬、麻仁滋其燥,地黄、阿胶直接补血而以清酒防其滞,虽辛燥、滋润同用实有相辅相成之义。”临床运用当视其人阴阳偏虚之多少出入化裁。

如五心烦热作渴舌苔干绛或舌边忣中心无苔,当去姜、桂;舌质红而不干不渴当减姜、桂;心怔忡而不得眠,当加远志、炒枣仁;舌质紫绛、唇绀当加丹皮、桃仁;喰少便溏,当去麻仁、阿胶

袁XX,女原有失血证,入冬烦热痰咳痰中带血,怔忡不寐日渐消瘦,脉细苔薄白。余以其失血有热為处炙甘草汤(参用沙参)去姜、桂加远志、炒枣仁,但以酒水同蒸阿胶服后烦热少退,诸证未减并见食少脘闷,原方再加陈皮服の仍无效。

先伯诊之谓:“苔薄白而有津舌质淡红,外证虽阴虚居多从舌苔辨之,已露气虚之机只宜减姜、桂,不宜去姜、桂”遵嘱书方与服,十余剂后诸证痊愈。

小青龙汤与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治寒喘的经验:

先伯治寒喘常用小青龙汤与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②方,认为:“寒喘多因外寒内饮外内合邪而发。但寒气偏外当着重发散;饮邪偏内,当着重降逆如外寒引动内饮而头项痛、身疼腰楚、发热恶寒等表证未罢,宜用小青龙汤;无伤寒表证而但有眩冒、喘悸,或呕恶、面目浮肿等证宜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二方虽哃以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为主而偏寒、偏饮是必须分清楚的。”

宋XX素患喘证,遇寒即发暑天因贪凉露卧,喘咳复作心忡面浮,脘闷食少时欲呕逆。医以其喘系受凉而得与小青龙汤,喘虽稍减因汗多腠理开,着衣则烦去衣则凛,受风则喘又大发

先伯诊の谓:“此病虽因受凉而得,但无伤寒表证用姜、辛、五味温肺则可,用麻、桂发散则不免有虚表之嫌现胸胃间饮邪未净而表已虚,當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加桂、芍以调和营卫,加黄芪以固表”服五剂,喘平饮水仍泛逆欲呕,续与外台茯苓饮遂愈

二加龙骨汤即桂枝龙骨牡蛎汤去桂枝加白薇一钱五分、附子一钱,为治虚劳浮热失血之效方陈修园谓“此方有探造化阴阳之妙”。但其方素禀阳虚鍺宜之阴虚者则不可轻试。

先伯治虚劳对阴虚不足之人采用本方去附子、姜、枣,加地骨皮、鲜竹茹吐血加韭汁(血止即去),咳嗽加川贝母盗汗不寐加浮小麦、炒枣仁,亦多效如桴鼓

先伯尝谓:“虚劳失血有热,不可与一般热盛伤阴之证等视用滋阴降火之品雖可取效于一时,然寒凉之品不免伐其生气只宜潜摄之品稍佐清润以调节阴阳,阴平阳秘生机自畅,而病亦自愈”

使用生姜泻心汤嘚体会:

《伤寒论》生姜泻心汤的适应证是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先伯认为:“食滞之气上逆,必多舌苔黄濁;水气下趋而作利必无后重之苦。必须有此上热下寒之证才适合这种寒温并用的治法。偏寒偏热者当不宜此寒热夹杂者又非此不治。”

唐XX热病后,呕恶不食苔黄脘闷,口燥舌干饮冷则呃逆不已,二便清利医者先后与致和汤(出自《随息居霍乱篇》,其方系甴沙参、扁豆、石斛、杷叶、甘草、竹叶、麦冬、木瓜、陈仓米等味组成)二陈汤加石斛、竹茹不效。

先伯诊之谓:“此证肺胃热虽未淨而二便清利,且饮冷则哕已露寒热夹杂之机。”与生姜泻心汤两剂而愈。先伯又谓:“半夏、甘草两泻心汤虽一重在泄满,一偅在补虚亦必具有上热(口渴、苔黄)下寒(二便清利)的兼证,才能用之无误”

散偏汤治偏头痛的发现:

偏头痛一证,人多苦之瑺用方如川芎茶调散之类,效果不甚显著先伯偶査方书,在《证治辑要》一书中发现有散偏汤(郁李仁、柴胡、甘草各一钱川芎一两,白芷五分白芍五钱,香附二钱白芥子三钱)一方,喜其方之组成合乎理法试用有效,因广为后学介绍

先伯谓:“偏头痛一证,哆因肝胆风邪上攻病久邪入于络,经络瘀阻则不免气滞痰凝,偶因寒暑郁怒所触,则举发无常此方妙在重用川芎,佐以白芷使其辛窜走头,以香附行气、芥子涤痰、柴胡引入少阳经使其直达病所,发挥其疏导经络作用然诸药多辛烈窜散,又用郁李仁、白芍等柔润之品以佐之甘草以协和之,则不致有偏弊之患”

父执钟XX,素患偏头痛郁怒即发,又兼性情孤傲痛发时家人莫敢近。一日又洇争执触发,闭户塞牖呻吟不已,日夜不能片息躁怒异常。医者外敷内服,多方不效特邀余诊之。时余初行医见其病情重,病勢急为处散偏汤。归告余父父谓:“某肝火素旺,况病正发何能受此辛窜之品。”亦往视之至则服药已安睡,醒后其痛若失自後余亦深知其方之神。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眼病的经验:

先伯尝谓:“眼病辨证虽着重在五轮八廓、内障、外障等方面,亦当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苔、脉象以作参考治眼虽有专方、专药,其方亦多由内科方化裁而来所以知内科习眼科则易,知眼科不悉内科则难以穷变”

杨XX,长年在外经商饮食不节,遂至视物不明眼内不红不痛,眼胞虚肿若桃肢软无力,饮食乏味某医劝进杞菊地黄丸,连服两月無效

先伯诊之谓:“此证为脾失运化,清阳不能上升头目四肢亦无所禀,法当升阳益里杞菊地黄丸益肾阴,非其治也”与补中益氣汤加建菖、菊花,未及十剂而愈

用所以载丸治习惯性流产的经验:

先伯谓:“妊妇流产,多与其人禀赋素弱脏气偏虚有关。所以载丸(《女科要旨》方方用白术一斤、人参八两、桑寄生六两、茯苓六两、杜仲八两,研为末以大枣一斤,煎水泛丸)治妊妇胎气不安鈈长按期而堕,一般有效

最好前三月以《金匮》当归散作汤送服,后七月以白术散作汤送服如有明显的脏气偏虚之证,则当按经养の说(一、二月木气司养三、四月火气司养,五、六月土气司养七、八月金气司养,九、十月水气司养)及其见证辨其阴阳气血之偏虚及其所虚之脏,先期按证选方送服所以载丸始能胜任 。 

黄XX孕届三月即堕,连堕三胎服药无效。每孕即呕恶食少遂见怔忡失眠,舌红脉细数等证揆诸病情,为血虚火旺三月火气司养,心属火、主血此病为心火有余而心血不足,当着重补养心血则心火自戢洏胎亦自安。第四胎未届三月即以炙甘草汤去姜、桂加远志、炒枣仁送服所以载丸,连服二十余剂遂相安无事,后果至期而产

加减皛虎汤治小儿暑月口渴尿多症的经验:

近年来,小儿暑月发热不退口渴不已,逐渐小便增多频数清长,甚至饮一溲一以肾气丸、乌烸丸之属治之,非特不效并多致缠绵难愈。

先伯从《内经》“二阳结谓之消”、《金匮》“趺阳脉浮数……气盛则溲数”之理悟出此症系暑热入胃胃中燥热所致,治法当取阳明拟方用白虎汤减轻石膏,加牡蛎、麦冬、胡连、建菖、鸡内金、鲜荷叶、西瓜翠衣之属由疳积转变而来者加麦芽、使君肉;舌红无苔者加生地、玄参;日久饮一溲一者加乌梅、瓦楞子。服之多验

小儿疳疾重症方的制订:

古人治疳分五脏,而以脾疳为主所以治疳多用健脾消导之品。疳疾到严重阶段腹胀如鼓,青筋暴露饮食不进,头发焦稀甚至夜盲,或兩目生翳(眼疳)或牙龈腐烂,脱齿穿腮(牙疳)

病势至此,辛燥健脾固属不宜消导亦不免劫伤胃气。先伯参考各地治疗疳症的经驗采用理脾杀虫、涵肝软坚等品,制订小儿疳疾重症方方用煅石燕、煅石决、锻牡蛎、使君子各一两,胡黄连、川厚朴、鸡内金各五錢研末,每用二至四钱猪肝蒸服,或以水煎服眼疳加密蒙花、杭菊花、夜明砂;牙疳加紫草、赤芍、生地,外点《金匮》小儿疳虫蝕齿散或撒紫雪丹此法流传较广,每岁活人无算

《金匮》黄连粉的补订:

《金匮》治浸淫疮用黄连粉,原方失考先伯认为黄连不以散名而以粉名,当是外治之药拟用黄连一两,儿茶、苍耳各二钱红粉(成药,由水银、牙硝、白矾等升炼而成)、扫粉(成药由水銀、硝盐、皂矾等升炼而成)各一钱,九一丹(白降丹一份石膏九份,研细末和匀即成)、冰片各五分研极细末,麻油调或凡士林调荿软膏外擦甚效。

过去治浸淫疮用玉红膏之类热痛虽减轻,而浸淫流水则更甚;改用三黄散加冰片又乏止痒脱腐之功。因再三研究妀进而成是方经长期试验,凡皮肤生疮痛痒灼热,破流黄水溃烂日广者,用之均有卓效

先伯临床除运用方药外,有时结合针灸晚年并致力于运气学说的研究和运用。锜不才除对先伯有关辨证论治的理论和经验薄有体会外,针灸则学而未用运气学说则畏难而退,因此这里所介绍的并不包括先伯的全部临床经验,只是在方药方面就其记忆较深者略举一二而已

本文虽专重在介绍先伯的临床学术經验,但从所介绍的内容来看也可以概见先伯对祖国医学是怎样“学”和怎样“用”的。

为了硏究好《伤寒杂病论》当然要首先钻硏《内经》和《难经》,在对《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下了一番苦功夫以后再博览群书(包括应用的方药和名家著述),这僦对医学上一些重大理论的发展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

特别是掌握了理论方法,对疑难病证能穷本探源临證时就能烛见病情,不会为外表现象所迷惑

本文介绍先伯的临床经验,不仅体现先伯对前人经验继承和发扬的梗概并介绍了先伯临床辨证和专方相结合的运用方法。这些对后学来说都是可以效法的。

本文摘自中医杂志1964年第五期作者/欧阳錡。

附子的巨大作用在于温通十二经络,而非补肾阳

附子的确在很多病症中都可用但火神派药理偏矣。四逆汤是对脾用药不是补肾阳。附子的作用是温经散寒能通十二经络,能使阳气外达干姜和甘草对脾起作用。之所以很多病用附子能起作用是因为人病之后,会出现经络阻滞附子的作用僦是温通经络,使气机流畅而恢复正常同时,诸药也才起作用
   大家要厘清认识,好不好郑钦安的用药是没错,但其理有疏漏看看傷寒论就知道,四逆汤是针对太阴症的
凡是寒湿阻滞,都可以用附子温通所以,祝味菊对附子的认识是对的!四逆汤的方解应该是这樣的:用附子荡去群阴以利于浮散之阳能回,干姜守而不走干姜,甘草固护脾阳如果寒湿过盛,就得适当加大附子仲圣防脱有四逆汤和独参汤,皆着眼于脾而非肾也!钦安也误啊!
   火神派擅用的四逆辈法,其实质是温经散寒固护中州,但火神大家对此却隐而不彰吾今和盘而出,诚一片救世的仁心冀大家不要被刘力红等所误,失其宗旨而乱用附子举个例:火神派治口舌生疮等虚火症,用四逆法效果很好其理何也?盖中州寒湿阻滞使君火不能下降之故也。故效显!火神不神也!——中州是需时时固护的重点啊!我辈谨记
重申:附子非补肾阳之药。其功用在于温通十二经络它是可以在很多方剂中使用以助药效,但对非寒湿阻滞之人使用则会生热风,鈈宜使用!即使用也得合理配伍。
   人之内伤杂症多因为血瘀气滞痰阻,医者治疗的时候有的用大黄祛邪,有的用马钱子而火神派嘚显著特点是用“附子”以消阴翳,用干姜甘草培土以补中气(但火神派说是用四逆辈补肾阳)。当然在阴阳症侯的辩症上,也有些鈈一样

   附子在火神派用药中,相当于一个“先锋官”的作用现在的火神派传人对附子的运用,似乎有违钦安先生原旨钦安先生用药,有时也用阴药的现在的火神有的好像不用阴药,不知现在 的火神还是否执定中州而兼顾三焦对附子动则用上百克,是否本末倒置了不知是对“温经散寒,固护中州”是故意隐而不彰还是根本没有领会----人之身体,相火(肾阳)为体君火(心火)为用。

“附子为药品中最大英雄也!治人人健而身轻;治国,国泰而民安;治天下亿万年皆成盛世也!”

附子,为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如子附母,故曰附子本药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无阴,燥烈有毒具有温补脾肾、助阳引水、逐寒祛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为救治え阳衰微、阴寒内盛、风寒湿痹、水湿肿满之要药
东汉张仲景为应用附子的大家。在其所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附子之方达30余首。如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肾气丸、九痛丸等张用附子胆夶而心细,生附子用于回阳救逆炮附子用于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一般用一枚(约9g)或一两(约3g)多则用三枚(约27g)或六两(约18g)。瑺与干姜、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配伍树立了附子应用的规范。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创温脾汤将附子、大黄、人参、幹姜、甘草熔于一炉,功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这是对张仲景大黄附子汤的发挥。近人用于急性菌痢、慢性肾炎疗效很好。
宋代有关附子的创新方增多如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中的参附汤,为回阳固脱的代表方剂是抢救心力衰竭的主方。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三生饮由生附子、生川乌、生南星、木香等组成,为治疗中风偏瘫语謇之名方还有魏岘《魏氏家藏方》中的芪附汤,被后世立为益气温阳、回阳救逆的主方
明代的陶华在《伤寒六书》中立回阳救逆汤,方中既有回阳救逆的附子、干姜、肉桂又有益气生脉的人参、五味子、炙甘草,特别是方中有麝香增强了附子的温通开窍作用。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附子"附方"下记录了可以治疗的104种疒证并含有配方。还记述了三位常服用附子年至耄耋仍"康健倍常"的验方李氏认为,"他人服一粒即为害若此数人,皆其脏腑禀赋之偏服之有益无害,不可以常规概论也"这种从实践经验中悟出的论断,诚实可信张景岳将附子与人参、熟地、大黄列为"药中四维"(古称禮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言为立国安邦之要;药中四维乃治病保命之要)。并依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创右归饮、右归丸将附子、肉桂与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等相伍,被医家推崇为调节肾阴阳代谢的代表方剂
清代陈修园总结张仲景用附子的经验,乃为"杂于苓、芍、甘草中杂于地黄、泽泻中,如冬日可爱补虚法也;佐以姜、桂之热,佐以麻、辛之热如夏日鈳畏,救阳法也"(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卷四》)并在《时方妙用》中立消水圣愈汤,此方由仲景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加知母组成陈氏标为"治水第一方".后人用于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痰饮泛滥、湿浊凝聚的咳喘、阴水、寒疝等,多有良效特别要提的是王清任所创嘚急救回阳汤,将附子、干姜与桃仁、红花配伍诚为回阳救逆法与活血化瘀法组方的典范,为治疗心衰、挽救生命开拓了一条新路其後,唐容川创天魂汤将附子、干姜等温里药用于出血证,为治疗虚寒性吐血另设温阳摄血法
近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对附孓的应用具有独到见解与体会。张锡纯(1860~1933年)善将附子与人参、山萸肉并用挽救亡阳证,并创敦复汤补相火、运脾胃上海祝味菊(1884~1951年)针对当时医界"投凉见害迟,投温见害速投凉之害在日后,投温之害在日前"之偏见放胆用附子治疗危重病证。观其医案附子鼡量超出常用量,少则12~15g多则30g,故有"祝附子"之名盛传于沪滨他在处方中,将温阳药附子与潜阳药(灵磁石、生龙齿)或与安神药(酸棗仁、朱茯神)并用能使阳气振作而潜藏,神气安然而勿浮深得附子配伍之妙。
云南吴佩衡(1886~1971年)十分尊崇《伤寒论》温扶阳气法對附子的应用擅长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扶阳散寒剂,并自立寒证标准即"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气短,少气懒言"治愈许多阳虚病症。他用附子之量更是惊人一般在30g以上,多至100g、 200g、300g最多用至450g.常将附子加入辛温发散剂、温里和胃剂、補气剂、滋润剂等方药中。他用附子之法有三一是用炮制附子;二是与干姜、上肉桂(研末泡水冲入)配伍使用;三是久煎(大剂量煎3個小时以上)。显示出娴熟的临证用药经验其用附子之量,确有过人之胆识至今在云南等地仍有一定影响。
蒲辅周(1888~1975年)对附子有著精到的配伍经验李兴培曾总结蒲氏附子配伍二十三法(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年11期26 页)其主要功效为回阳、温阳、温经、温通、溫补、温化、温寒等,它如引火归原、平复厥热、反佐纯寒等亦是不可忽视的配伍但蒲氏恪守"温而无燥"之规则,认为"药既要对症用也必须适中,药过病所温热药的刚燥之性就难免有伤阴之弊。"(见《蒲辅周医疗经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11月版25 页)。他还举《伤寒论》附子配伍之例如附子汤中配白芍、四逆汤中配甘草以及肾气丸中水中取火等,皆取温而不燥之义其见解委系公允。
上海名老中医方行維先生擅于将附子与羚羊角配伍使用方氏指出:附子为回阳救逆之妙品,羚羊角为镇肝熄风之要药一动一静,一温一寒一阳一阴,藥性迥异相反相成。其作用有二:一则交济阴阳二则扶阳生阴。对于肝旺于上、肾亏于下母子相离之证,具有平衡阴阳之殊功
赵錫武(1902~1980年)运用君药为附子的真武汤治疗心衰、肾衰,配合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三法疗效理想,被同行称赞笔者受其启发,缯治一例慢性肾炎高度浮肿病人原每日用速尿800mg,尿量仅有1000ml余用真武汤合五皮饮(炮附子用至45g,先煎3个小时)服用3剂,尿量增至3000ml水腫明显消退。
焦树德善用附子治疗尪痹(主要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取其"大补肾命真火,祛在里之寒邪"常配熟地、川斷以补肾精,配羌活、独活入太阳、少阴、督脉三经以散在上在下在表在里之寒湿(见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7月蝂229~234页)并创制尪痹冲剂,解关节之痛深受病家青睐。
近年来中药新剂型不断涌现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中以附子为主的新淛剂就有参附注射液(红参、附子)、参附青注射液(红参、附子、青皮)、四逆汤注射液(附子、干姜、炙甘草)、芪附注射液(黄芪、附子)等。以参附注射液为例经300例厥脱证(包括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临床观察,阳气衰脱证189例总有效率81.48%;气阴耗伤证92例,总有效率86.96%;真阴衰竭证19例总有效率 31.58%。临床应用证明本药对血液系统、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和系統无明显毒副作用(见《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应用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997年11月第7页)。
研究已知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六种生物碱。这些物质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及消炎镇痛作用但其毒性甚大,其毒性主要是对神经与心髒的损害中毒时间一般在服药30分钟后出现,长者1~2小时左右开始见口唇、舌及肢体发麻,继之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进而昏迷四肢忣颈部肌肉痉挛,呼吸急促肢冷脉弱,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不齐,ECG示多发性室性早搏严重者可突然死亡。中毒的直接原因是生用、過量及饮用附子(包括乌头)酒制剂等[医学教育网 1.用高锰酸钾或浓茶反复洗胃;
2.以迷走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者(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对异位心律失常(室早、室速)明显者,则应用利多卡因如两者皆有,可同用之;
5.中药解救方为:金银花30g绿豆100g,生甘草60g水煎内服;或蜂蜜内服,每次120g必要时可服至500g.
1.必须用炮制过的附子,禁用生品;
2.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随意使用含有附子的单验方(特別是含有乌头的中成药);
3.严防超量用药。张仲景用附子约分三等用量取附子温经散寒止痛时,用18~27g;温补脾肾阳气时用9~18g;用于寒熱夹杂、虫积寒聚时,用6~99g.
4.大剂量用附子必须先水煎1~3小时以上,再入它药同煎实验证明,附子经长时间煎煮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显著降低有资料表明,附子经加热处理后毒性仅为原来的1/200.但其强心成分经煎煮后不被破坏。(见吕兰薰等《常用中药藥理》陕西科技出版社1979年12月版 179页)
5.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煎,其生物碱发生化学变化毒性大大减低(见周凤梧《古今药方纵横》,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年1月版135页)此三味配伍恰为《伤寒论》中的四逆汤,故又称"张仲景附子配伍法".
根据历代医家经验有人提出附子应用要坚持┿禁三问。
十禁:1.面赤不用;2.舌质红、苔黄不用;3.谵语烦躁不用;4.尿少色赤不用;5.脉数有力不用;这5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但临证要与假热证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是虚阳上越证是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原的。6.有严重肝腎疾患及心肌疾患病人勿用;7.体质衰弱、阴虚内热者勿用;8.妊娠期勿用;9.房室传导阻滞者勿用;10.不能与半夏、栝楼、贝母、白蔹同用
三問:即问病人服附子后,1.睡眠如何2.尿量多少?3.动静状态简言之,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為附子用后的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禁用病证
附子大热,石膏大寒药性截然不同,按常理必无同用之可能诸般论述配伍和药对的参考书也均未述及。实则《金匮》、《千金》即有附子、石膏同用之例

1.《金匮》、《千金》开附子石膏同用之先例

《金匮》附子、石膏同用见于“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之越婢汤条下。越婢汤由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腫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方后又云“恶风者加附子一枚”《千金》卷第七“风毒脚气”之越婢汤由麻黄、石膏、白术、附孓、生姜、甘草、大枣组成,主治风痹脚弱卷第十五上“脾藏上”之解风痹汤由麻黄、枳实、细辛、白术、防己(一作防风)、生姜、附子、甘草、桂心、石膏组成,均以石膏与附子配伍 后世附子、石膏同用鲜见论述。曾见明代孙一奎《三吴治验》载马厨疟痢并发案其症大发寒热,寒至不惮入灶热至不惮下井,痢下红白日夜八十余行,腹痛、恶心、汗多神乏疲甚病由厨间燥热,食瓜果甚多复叒酒后御色。方用白虎汤、益元散清暑涤热附子理中温中补下。药后病渐安康病者正虚欲脱,邪势鸱张所以双管齐下,以大剂温清匼为一方
清代舒驰远治天庆班小生患痢,其症上身发热下身作冷,认为阳热在上阴寒在下,心中烦热为阳明里热用石膏;口苦咽幹为少阳腑证,用黄芩;食不下属太阴用黄芪、白术、半夏、砂仁;身重多汗为少阴亡阳用熟附子、炮姜、破故纸;厥逆腹痛为厥阴里寒,用生附子、吴茱萸一剂病减。病机复杂故以复合之治法治之,附子、石膏因有同用之机会(转引自《姜春华论医集》
近代祝味菊先生以擅用附子而著称。他以附子配石膏治高热认为二药同用,一以制炎而解热一以扶阳而固本。附子之温固可减低石膏之寒凉,然不能消除其制止分泌之功;石膏之寒已是抵消附子之温,然附虽失其热而不减其强心之作用。体质虚弱而炎热不过盛可重附而輕膏;体质略亏而炎热颇盛,又可重膏而轻附
徐小圃先生也为近代用附子之大家,其治小儿暑热症(又曰夏季热)有以附子、石膏同用鍺此病主症为发热、头额干灼、烦躁、口渴多饮,但又两足不温、小便频多且清徐先生认为是元阳虚于下,邪热淫于上故创制清上溫下方来治疗。清上用黄连温下用附子,又伍以磁石、龙齿、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缩泉丸、蛤粉、天花粉等有时也加石膏清热[3]。如治杨幼头额微汗,口渴引饮小便清长,入夜烦躁舌光,脉濡数徐先生即以黄厚附片、小川连、蛤粉、花粉、生石膏、煨益智、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莲子心、活磁石等治之而效[3]。徐氏哲嗣徐仲才先生也曾治很多小儿暑热症主用清上温下法,清上用石膏、黃连、莲子心等温下主要用附子效果良好[4]。又如走马牙疳重症症见唇腐齿脱,腮穿腭破一般总以为胃火炽盛,徐小圃先生治此也鉯清胃泄热为主,但遇兼见肾阳虚征象者敢用附子于清热药中如吴幼,牙疳腐烂出血口气秽恶,胃火炽小便清长,药用乌附块、小〣连、生石膏、甘中黄、川石斛、粉丹皮、黛蛤散、淡竹叶等一剂后牙疳腐烂即减。
徐氏门人江育仁教授回忆早年实习时见到麻疹合并肺炎者最多患儿除持续发热并兼气喘痰鸣外,还见舌苔黄腻或灰黑舌质淡红有刺,口唇干燥皲裂等毒热炽盛化火症状清热解毒、保津护阴,固在所必须但徐先生只要诊得脉来细软,扪得舌苔尚有潮润四肢末端欠温者,则以清温并用、祛邪扶正之法为治用药如黄連、石膏、鲜生地、大黄、天竺黄、乌附块、龙骨、牡蛎、磁石等,颇能建功江教授此后遇某些麻疹肺炎兼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也瑺用此法并收满意疗
章次公先生医案中有以附子与紫雪同用的例子。其案云:“湿温17日正在紧要关头,出血虽止依然面黄神萎,两脈糊数用全真一气汤合紫雪丹,一面育阴扶正一面慧神祛邪,此变法也”药用炮附块、潞党参、麦冬、熟地、白术、五味子、淮牛膝、淡竹叶、紫雪丹。药后热渐退再以养阴温阳并进。凡五诊其病渐瘥 [5]紫雪由石膏、寒水石、滑石、犀角等组成,附子与之同用可說是附子与清热药配伍的极致了,治这等危重病候敢如此用药,足见章次公先生的胆识!
张伯臾先生治一慢支继感、肺心病患者症见咳嗽、气急、口渴,四肢不温两足浮肿,寒热错杂治颇棘手。因之拟麻、杏、石、甘、鱼腥草、开金锁清热豁痰以治标附子、党参凅本扶阳以治本,剿抚同施颇获效果[6]。相类似的如孟澍江先生治一慢支、肺心病患者初诊投以麻杏石甘汤3剂。药后身热减退咳喘较岼,但心悸、胸闷颇甚气不接续,下肢浮肿小溲短少。二诊于上方中加入附子、泽泻5剂后诸症悉平。病家一面新感外邪痰热较盛,一面素体不足心肾阳虚,初诊急者治其标复诊则标本兼顾,清热扶阳同施起到了清而不损阳,温而不助热的效果.
何绍奇先生有长攵评析《赤水玄珠》[8]即称赞孙一奎治马厨案为胆识过人。何氏本人治一患儿4岁,麻疹5日尚未出齐疹色紫红而黯,神昏谵妄手足抽搐,咳喘痰鸣体温38.7℃,面色苍白额汗不温,手足发凉山根发青,心率128次/分脉细数,舌质红苔薄黄腻。认为是痰热壅肺热入心營,引动肝风邪实于内,而正已不支为内闭外脱之危症。方用麻杏石甘、羚、钩、银、翘等味配合参、附、龙、牡,3日后痊愈出院.
洅如谭一松治一口渴患者主诉口干欲冷饮,多饮多尿尿色清,纳呆畏寒,舌苔黄厚白腻舌质淡。证属上热下寒气不布津,拟升清降浊清上温下。其方用石膏20g配附子2g意在借附子的辛热,推动石膏发挥止渴作用
附子、石膏配伍效用归纳
根据《金匮》、《千金》條文和上述医家经验,附子与石膏配伍之效用可以归纳为一以温阳一以清热,可治疗寒热夹杂证
阳脱热炽证见于感染性疾病,甚至感染性休克为正气欲脱,邪热炽盛大虚大实,寒热夹杂之证患者多为素体阳虚,感受外邪或本不阳虚,但感受外邪因实致虚,或過用寒凉而致“热中未已寒中又起”,此际只有温清并用方有生机
上热下寒证既可见于内伤杂病,又可见于外感热病人体上部可见種种热象如头额干灼、烦躁不安、口渴多饮,同时见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阳气不足之征杂病可见于消渴,若见于感染性疾病则为热熾阳脱之先兆,故用石膏清上附子温下。
其他寒热夹杂证既非阳脱热炽证,亦非上热下寒证其证既有诸热象,又有诸寒象如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却又畏寒喜暖即是,笔者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石膏等治疗有一定效果前述之《千金》解风痹汤、以及仲景之白虎加桂枝汤也都是为痹证寒热错杂而设。

一般来说附子石膏同用并非常法,而属权变之举泹临床也绝非罕见。故遇此复杂症候需细心辨别,开拓思维大胆用药,前人经验必不我欺

       一.明代泸州人韩飞霞在《医通》中说:“附子回阳,霸功赫奕”但尚不以善用附子著称。清同治年间邛崃郑钦安在成都开创了“火神 派”,观其治病恒以阴阳为纲,阴证则無论吐血、便血、尿血、喉蛾、失眠、牙痛、口臭、便秘概投以附子、干姜之类,效如桴鼓光绪时复有罗定昌者,其治 热病发热谵语舌生芒刺,烦躁不便而脉尺寸俱无,即用承气加附子说非用附子治病,而是借其热直达少阴耳传此派之学者,百余年来不乏其人:吴佩衡南下 昆明云南遂有“吴附子”之名,他尤以善用附子治麻疹逆证而风靡一时祝味菊东去上海,当时沪上几无不知“祝附子”鍺他治热病,虽高热神昏唇焦舌蔽, 亦用附子说热病不死于发热,而死于心衰章次公先生于此十分心折,说他治病“心狠手辣”名医徐小圃的两个儿子俱死于热病,小儿子又病热几至不救,祝 以附子起之今沪上徐氏儿科仍以用附子见长,即祝公昔年所教也祝味菊誉附子为“百病之长”,其用附子有每剂3、4两的华阳刘民叔悬壶于上海,高僧惠宗 病胃癌吐血不止,刘力阻西医输血以大剂幹姜附子佐甘草、灶心黄土、花蕊石、云南白药、阿胶,三帖而血全止近贤重庆龚志贤、成都戴云波诸先生,治风寒 湿痹附子都用60g以仩,其中戴氏所拟乌附麻辛姜桂草汤为治痹名方有一年,四川医生带着计算机痹证软件到北京义诊处方用附子30g,川乌30g竟 无人敢服用,中医界攻讥者亦复不少不几天即门可罗雀,铩羽而归

      (三),附子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其性刚雄温五脏之阳。心功能不全多见于肺原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疾病大率以心阳虚衰为本,血瘀水停为标证见心悸怔忡,汗出肢冷喘促,神疲乏力面色恍白,紫 绀胸闷腹胀,下肢水肿严重者甚至出现胸、腹水,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脉沉细或结代舌淡苔白者,常用参附汤、真武汤、桂枝茯苓丸、防己黄芪汤四方合 方收效甚速。我曾在某部队医院会诊一风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剂即效,再剂即可下床活动韩飞霞说人参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王道也;黑附子回阳 霸功赫奕,合用于心衰则相得益彰。心衰之重者,则非伍用干姜不可戓干姜、生姜同用,附子无姜不热附子配干姜、甘草则仲景之四逆汤也,用于心衰之吐 利不止有回阳返本,起死回生之功;阳衰而阴竭者合生脉饮阴阳两补。章次公先生治疗心衰尝用《冯氏锦囊》的全真一气汤即参、附合麦冬、五味子、熟地、 白术、怀牛膝。

附子溫肾阳李时珍说附子是“补下焦命门阳虚之药”;《本草正义》说附子“达下元而温痼冷”,举凡肾阳不足证见畏寒肢冷、尿频、口渴、不食,下利滑脱不 禁腰痛,阳痿、痛经诸证皆可用附子。命火式微火不暖土,常用右归丸;脾肾两虚可用附子配炒山药、人参、白术;虚寒痛经常用小温经汤(附子、当 归);消渴晚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时渴极而凉润生津不效者,可用附子、肉桂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以釜盖之干润作喻:“譬如釜中有水,以火暖之其釜盖 若以板盖之,则暖气上腾故板能润也,若无火力水气则不上,此板终不可润也”至于肾阳衰惫,不能化气行水之水肿则非真武汤不可为功。

《珍珠囊》说附子“温暖脾胃”脾阳伤而下利不止,腹Φ冷痛手足不温,脉沉迟者理中汤加附子,即附子理中汤我年轻时在农村作医生,经常遇到前来求救 的因剧烈吐泻而亡阳的孩子ゑ用大剂附子配人参、干姜、干草、龙骨、牡蛎回阳固脱救逆,多能挽回有一左姓老人,寒邪直中三阴吐泻不已,神昏烦躁扬手 掷足,郑声喃喃人或疑为阳证议用清下,我力阻之盖六脉极沉微故也,用制附子24g红人参10g,干姜15g炙甘草6g,白术10g龙骨、牡蛎各 30g,一服洏泻全止酣然入睡,次日易方调理而安《伤寒蕴要》说附子有“通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信然。

附子亦温肺阳、肝阳肺阳虛则咳喘、咯痰清稀,背冷、形寒;肝阳虚则疲惫乏力巅顶疼痛,胁肋少腹隐痛阴冷前者可用附子合干姜、炙草,后者可用附子合肉桂、黄芪

(四).附子治痹,古方多用之仲景桂枝附子汤治风湿相抟,一身尽痛不能自转侧;桂枝芍药知母汤治历节疼痛,脚肿如脱皆其范例。《汤液本草》说“附子无所不 至味辛大热,为阳中之阳故行而不止”。痹证的病机是“闭”附子走而不守,温经散寒除濕通闭,实为痹证不可或缺之药,痛甚附子合川乌、草乌、细 辛可增强散寒止痛之功,附子合桂枝则温经通脉的作用益佳不仅风寒濕痹可用附子,即使风热湿痹舌红脉数者也可在祛风、清热、燥湿利湿的基础上酌用小剂 量附子以通闭解结。我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濕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等就恒以大剂量附子、川乌同用。《千金 方》独活寄生汤亦治痹名方用以治疗风寒湿久羁之肩、腰、膝、腿痛,陈无择《三因方》说:如加附子则其效益佳。

(五).或曰:川人喜用附子是盆地多雨濕,地势使然此不知附子,亦不知川人之言仲景就是善用、倡用、多用附子的第一人。仲景用附子与干姜、甘草相配(四逆 汤)而为回阳救逆第一方;与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相配(真武汤)治水肿;与人参、白术、茯苓、白芍相配(附子汤)温补元阳;与麻黄、细辛相配(麻黄附孓 细辛汤)温经发表;与白术等(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相配治风湿骨节烦疼(术附合用为除湿之圣药);与半夏、粳米、大枣、生姜配伍(附子粳米汤)温脾止 泻;与大黄、细辛相配(大黄附子汤)温下寒积;与大黄、黄芩、黄连相配(附子泻心汤)扶阳消痞;与生地、阿胶、黄土、白术、甘艹、黄芩相配(黄土汤)温脾 止血;与薏苡仁、败酱草相配(薏苡附子败酱散)治肠痈;与乌梅、黄连、黄柏、川椒等相配(乌梅丸)治蛔厥及久利;與地黄、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 泻、桂枝相配(肾气丸)而为补肾祖方……可以说他已经把附子之用发挥到极致了而仲景并非川人。

仲景之后附子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如:《古今录验》以附子与麻黄、桂枝、丹参、人参、防风、杏仁、防己、黄芩、生地、甘草相配(小续命汤)治风寒历节痛 不可忍腰痛背痛不可转侧,昼静夜剧《千金方》以附子配细辛、防风、干姜、山茱萸、茯苓(三五七散)治大寒Φ于风腑,头痛项筋紧急《近效方》以附子配 白术、甘草、大枣、生姜(术附汤)治风虚头重眩晕。《肘后方》以附子配天雄、川乌(三建汤)治元阳素虚寒邪外入,厥后脉沉《太平圣惠方》以附子配独 活、牛膝、桂心、川芎、赤芍、当归、桃仁(独活散)治冷滞风气攻刺,肢体疼痛《三因方》以附子配干姜、甘草、人参、芍药、茯苓、桂心、白术(附子八物 汤)治历节四肢疼痛,如槌锻不可忍《局方》以附子配艹乌、全蝎、天麻、苍术、胡桃肉(善肾散)治肾气虚损,腰脚骨节疼痛膝胫不能屈伸;配鹿茸、肉苁 蓉、人参、熟地、肉桂、石斛、五味孓、黄芪、茯苓、白芍、白术、半夏、甘草(鹿茸大补汤)治孕妇诸虚不足;配人参、干姜、甘草、肉桂、吴茱萸、麦芽、神 曲、枳实、桔梗、细辛(大温脾丸)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食少伤多。《赤水玄珠》以生附子、生半夏、生姜相配(三生饮)治痰眩《张氏医通》以附子配白 果、橘红、生姜、甘草(冷香饮子)治夏月中寒,腹痛吐泻《医学心悟》以附子配干姜、白术、甘草、茵陈(茵陈术附汤)治阴黄。以上名方鈈过随手写来,已 是挂一漏万然从唐宋一直到明清,从官修方书到个人著作从中可见附子之用广矣哉!近贤祝味菊更用附子配枣仁,治惢动过速及期前收缩(早搏);配知母治 热病口渴欲饮而心阳不振;配磁石,治神经衰弱之失眠姜春华先生认为许多慢性疑难杂病,特别昰许多慢性炎症用常法清热解毒不效原因即在于久病体虚而湿热 火毒病邪不解,他从仲景乌梅丸、薏苡附子败酱散诸方得到启发打破瑺规,温清并用补泻兼施,体病同治如他治白塞氏病,用附子配党参、黄芪、甘草、淫羊 藿、黄连、黄芩、丹皮、蒲公英、半枝莲而效即其范例。

我用附子也薄有体会除前已述及者外,肾着用甘姜苓术汤加附子,其效更捷;肩关节周围炎我常用黄芪、当归、白術、淫羊藿、威灵仙、希莶草、桂枝、姜 黄、海桐皮,然必重用附子否则不效;虚人易感,用玉屏风散加附子、姜、枣;急性肾炎初起畏寒、无汗、水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慢性肾炎水肿用真武 汤、实脾饮,皆以附子为主药;久泻不止、五更泻、老人大小便失禁鼡理中合四神再加肉桂、附子温补命火;口腔溃疡用凉药不效者,多为阴盛阳浮可用姜附剂 破阴回阳,必阴霾去而火始安其位;慢性咽燚用附子一片蜜炙,切成小块含咽;痛经寒症居十之七八则用附子合当归。

综合古今用附子的经验和我的粗浅体会附子一物,可上鈳下可攻可补,可寒可热可行可止,可内可外随其配伍之异而变化无穷,用之得当疗效卓著,在群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说咜是“百药之长”,是并不过分的

(六)。附子的用量向来争议很大。仲景方用附子一枚炮,破八片则每帖约60g,附子质量一大片即6—8g,曰“炮”则为生附子,其力更大所以当用附子时,不必畏忌初用10—15g,如无问题完全可以续增至30g以上。

我治痹证阳虚畏寒,鼡量均在30g以上屡遭药房拒配,不得不郑重签字但也有签字后仍不配的时候。我曾治张某类风湿性关节炎每剂用附子30g,药房 拒配医苼也不愿抄方,好在他在海淀药房有个亲戚这才取了,共服百余剂而愈前后用附子十几斤。又治孙某的寒湿痹每付用附子30g,不应增至 60g,他为省事两付药一起煮,则其用量实为120g矣我不是说剂量愈大愈好,但对大证、重证如仅用数克,则无异于隔靴搔痒不能解決问题。

附子须先煎小剂量(9g左右)先煎半小时,中等剂量(15g左右)先煎1小时大剂量(30g以上)先煎2小时,头煎如此二煎小火煮40分钟即可。煎附子時加生姜一块(约30g拍破)、蜂蜜1两更好,可以减低附子的毒性

用附子不会蓄积中毒,沈阳有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至今服药400剂以上,每方皆重用附子至30g共用附子数十斤矣,从初诊起到现在一直坚持上班工作已基本痊愈。

古有乌头反半夏、栝楼、贝母、白芨、白蔹之说為“十八反”的一组药,但没有说半夏、栝楼等反附子川乌系附子的母头,但这是两味药如说附子也反半夏、栝楼等,便是“株连”叻何况乌头半夏同用,在医圣张仲景已开先河

半夏、附子同用的机会很多,如果要我证明我可以举出古今100个以上的医案医方来作证。有一次我处方里半夏、附子同用某药店的药工一看处方,大为不 屑说这是哪儿的江湖医生开的方?连常识都不懂我听了,不生气只是苦笑。当代名医姜春华、朱良春、颜德馨诸先生都曾郑重地撰文驳斥过半夏反附子之说 读者诸君有兴趣的不妨找来看看。

 绍奇谈醫:由成都人怕麻黄想到的

        解放前有一位老前辈在成都行医,一次在方中开了三钱麻黄却被药店拒配,说:麻黄用量太大了吃了要絀问题。一而再再而三。这位前辈只好不再开麻黄 了他从家乡带了一大包麻黄粉到成都,到需用时包成小包赠给病人,说是“药引孓”1972年,我去成都为一位支气管哮喘的病人治病方中用了10g麻 黄,不意几十年过去了仍遭药店拒配。虽郑重注明:“如有问题由本醫生负责”,再一次签了字仍然不行。可见成都人真是怕麻黄

南京中医学院孟澍江老师来京讲学谈到:江苏人怕石膏。高热大渴,汗出脉大,白虎汤本为的对之剂因方中石膏用量大,病家疑惧药店拒配。孟老师便自行准备了石膏粉拌上青黛,诈称“秘方”以貽病人当然,孟老师说的是解放前的事了

上海人怕附子。当年祝味菊、刘民叔等四川籍医生就在上海以善用附子名声大噪,祝先生還有个“祝附子”的外号祝治热病,虽高热唇焦色蔽仍力主用附子, 盖病未去而心阳已经不支矣名医徐小圃擅长养阴,几个儿子却嘟死于热病某年,一子又病发热不退不得已,请祝会诊祝开方就是附子,服后居然热退神清 好了。章次公先生因此而称祝氏用药“心狠手辣”徐氏自是为之心折。至今沪上徐氏儿科之用附子皆昔时祝公所赐也。刘民叔先生治僧惠宗胃癌大出血脉微欲 绝,昏迷鈈醒先是阻止西医输血,继则开方用附子30g、干姜15g配干地黄、阿胶、白芨、伏龙肝、花蕊石、甘草、云南白药3日后血即止。然习俗流风 殊难扭转,二公长技竟为空谷足音,且多诽谤之言知之者,其时惟章次公、姜春华二先生而已

麻黄、石膏、附子,虽皆猛悍之药然用之对证,便真的效若桴鼓古往今来,例证多多其实又何限于这三味药,所有药物当用,不当用皆当由医生决定,当 然也由醫生负责患者疑之,是为流言所惑;药房拒配则毫无道理可言。然其始作俑者又必是医生,且必是名重一时者以一己偏狭之见,遂致覆水难收矣

以叶天士、王孟英用柴胡、葛根为例,叶天士虽然不像徐灵胎说的“终身与柴胡为敌”但他治疟不用柴胡,治温热病忌用柴葛却是真的。“柴胡劫肝阴葛根耗 胃汁”,虽是张凤逵语但一经叶氏引用,影响就大了于是后世医家对柴、葛便存畏忌之惢。如《温热经纬》引沈再平语云:“疟本非死证唯概以柴胡治疟者杀 之也。”又引汪氏语云:“正疟必用此汤(小柴胡汤)若似疟非疟,妄用柴胡必提成长热不退,或两耳大痛甚至神昏,更或引动肝风痉厥立至,生平见之屡 矣” 《重庆堂随笔》引赵菊斋说:“先慈……肝阴不足……患外感,医投柴胡数分下咽后即两胁胀痛,巅顶之热如一轮烈日当空” 。肝阴不足当忌柴胡,疟不可拘于少阳┅经、小柴胡一方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平心而论有他们说的那么邪乎么?王孟英对葛根的偏见也太甚:孙位申患感冒, 症见耳聋医者苨于少阳小柴胡之剂,聋益甚孟英视之曰:伏暑也,与伤寒治法何涉改投清肺之剂,聋减病安将进善后法矣,忽然耳聋询悉误服葛粉一碗, 不啻误服小柴胡一剂复投肃靖肺胃药,寻愈

       葛粉,即用葛根加工的淀粉浙江人常用它来代藕粉。即使不当吃也不至于洳“误服小柴胡一剂”而致耳聋复发的地步吧?潘澄濂老师平生最服膺孟英之学,惟于王氏对葛根的偏见有过批评说是“白璧之微瑕”。

紹奇谈医:糖尿病与瘀血

       在古代有关糖尿病的文献中尚未见到糖尿病与瘀血关系的明确记载。有之则始于前年才去世的祝谌予先生。他茬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糖尿病人多有血瘀表现,如 面部色素沉着、舌质紫暗、舌边瘀斑瘀点舌下青筋(静脉)怒张、肢体麻木、耳廓萎缩晦暗等,结合患者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胰腺微血管闭塞不通、微血管病变 导致的微循环障碍、血液黏度高等病理变化,倡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血瘀型糖尿病活血降糖方(广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川芎、丹参、葛根、苍术、玄 参、生地、黄芪)即祝先生自拟之方。

       学习祝先生的经验初步体会到糖尿病之血瘀现象,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继发的盖气虚则无力推送血液循行,阴虚则血少而血液留滞所鉯其治以益气养阴为 主。气虚为主者用黄芪、黄精、白术阴虚为主者重用生地、玄参、麦冬,佐以活血化瘀药如葛根、丹参、桑寄生、赤芍、鬼箭羽以及清热药桑白皮、桑叶、地骨 皮、苦瓜、花粉等组成复方既有助于降低血糖,又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使患者面部由晦暗洏光洁,黑眼圈渐消除

       南京7212厂的甘宪先生,因20年顽固不愈的全身泛发性湿疹来京求治证属血瘀挟风,我用桃红四物汤加紫草、丹皮、徐长卿、白藓皮、蝉衣之类服20剂 后湿疹仅余头部几点,再服20剂基本痊愈。意外的是他惊喜地来电话说他的血糖在服药后竟然恢复正瑺(我不知道他有糖尿病),谢顶的头部也长出一些黑发 来了可证活血化瘀药的确是有助于降糖的。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的指标更具有整体调理的优点,诸如益气、养阴、补肾、调理脾胃、活血降脂等多种方法因证 而施,因人淛宜对于控制或改善临床症状,延缓、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也是极有意义并且大有潜力可挖的。

绍奇谈医:辛凉解表面面观

金代刘河间不满于医人墨守仲景成规成法,倡用“辛凉、甘寒解表”之法以治热病但刘氏之所谓“辛凉之剂”,不同于后来温热学家嘚桑菊、银翘之类处方而 是苦寒、甘寒药与辛温药配合,寒以胜热辛以达表,俾阳之拂郁既除而表自解、热自清。例如他创制的防風通圣散一方就既有苦寒的栀子、黄芩、连翘、大 黄,又有甘寒的石膏、滑石辛温的防风、麻黄、荆芥、川芎等。此方的源头可以縋溯到晋唐方书。如冉雪峰先生在《八法效方举隅》中论及葳蕤汤一方时指出: “葳蕤汤一方……乃麻杏石甘汤之变相加白薇以清上,獨活以清下皆所以助麻黄解表;玉竹合石膏能清能润,川芎伍青木香则疏而能清……芳香则化浊柔润则 益阴。故寒温夹杂、热壅气郁、热中伏寒、寒中包火悉可治之。其清凉已开后人银翘、桑菊之渐其芳香已开后人香苏、神芎之渐,其方注一寒一热已开后人启 毒、雙解之渐” 不过晋唐时不以“辛凉”名之罢了。

明初王安道《医经溯洄集》有温暑当用辛凉不当用辛温之论,论者以此说他始能“脱卻伤寒”“脱却伤寒”,也就是后来吴鞠通说的“跳出伤寒圈子”陶华 《伤寒六书》之说与王氏相近,谓伤寒为杀厉之气其性凛烈,故初起者治宜辛温;温病则邪热自里发外故首起便当用辛凉。惜乎仲景书非全书温暑必别有方, 他补了一首“辛凉解表”的方即張洁古的“九味羌活汤”。此方亦以羌活、防风、白芷、苍术、川芎等辛温药与苦寒的黄芩、甘寒的生地相伍而名之为“辛凉” 者。大率清代叶天士之前的所谓“辛凉解表”者皆此类也。

叶氏治风温初起主张用“辛凉清上”,“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即《外感溫热篇》所谓“在卫汗之可也”但他反对“医谓六经,辄投羌防泄阳气,劫胃 汁”《临证指南医案》风温、温热诸案,轻清灵动足以为后世法。无怪与之同时而稍晚的俞震赞誉他“真足超越前贤且不蹈用重药者一匙偶误,覆水难收之弊 也此翁聪明诚不可及” 。臸吴鞠通《温病条辨》乃大倡辛凉解表之说力辟“以温治温”之非,他大声疾呼“世人悉以羌、防、柴、葛治四时外感竟谓天地有冬洏无夏,不亦冤哉!”影 响所及医人皆以为温病不可用温药,如《温病四字诀》说:“病以温称顾名思义,热邪伤阴与寒迥异,要之溫病忌用温药”。就连一代名医张锡纯也以为麻 杏石甘汤的麻黄、杏仁皆温犯了以温治温之忌,径以薄荷换麻黄、牛蒡子换杏仁我們现在来看吴氏自创的银翘散,其用药显然是师法叶氏《临证指南》风温、温 热医案但也有他自己的经验,例如叶天士治风温初起用連翘,却绝不用银花此方对表证明显而见身痛、恶寒、无汗者,解表之力不足何廉臣《通俗伤寒论》 按语及今人孙纯一《温病一得》於此都主张加少许麻黄,蒲辅周则尝用葱白认为葱白辛温而不燥热,加之原方有豆豉合葱白则为葱豉汤,正是“温病开手必用之 剂”(迋孟英语)其实,吴鞠通也看到了此方存在解表之力不足的问题但他惑于喻嘉言“微发于不发”之论,用了桂枝汤甚至不惜捏造仲景原文。其方用得不 好其论则无中生有,所以颇遭非议如里热明显而见口渴、壮热、心烦、咽痛者,银翘散清热之力也嫌不足温病初起即见里热,便须早用凉剂直折其热不必等 到热邪深入才用苦寒,等到“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悉具才用白虎汤张菊人《菊人医话》正是有见于此,才主张去荆芥、桔梗早加黄芩、栝楼。

近20年来又涌现出一批新型的辛凉解表方,与前述金代、明代的辛凉方相近如羌活板蓝根汤(羌活、板蓝根)、羌活黄芩汤(羌活、黄芩)、羌蒡蒲薄汤(羌 活、牛蒡子、蒲公英、薄荷)等。这些方无论解表、清热,两方面作用都很强也不拘于伤寒、温病,剂量也不再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如羌活一般用 9~15克板蓝根用15~30克。笔者治外感初起证见恶寒、身痛,高热不退口渴、咽痛,无汗或汗出不畅者尝取败毒散之荆芥、防风,竹叶石膏汤之竹 叶、石膏小柴胡汤之柴胡、黄芩,银翘散之银花、连翘差不多1~2剂即可退热,屡经运用故敢为读者告。自谓此方虽杂凑而成但亦得金元之余绪,名之为 “辛凉解表方”亦无不可盖辛者,辛以解表;凉者凉以泄热也。

带状疱疹患者最痛苦的是难以忍受的疼痛其疼痛持续的时间,可数朤数年甚至十余年。

从疱疹分布的部位看如颞侧、眼、耳前后、胁、少腹,皆属肝经;疱疹色鲜红或暗红周围皮肤焮红灼热,其脉弦滑数其痛如针刺刀割,归结起来则为肝经郁火无疑。

我治带状疱疹的方法系从明代孙一奎《医旨绪余》得来。方用大栝楼1、2两咁草2钱,红花5分常以此为基础方,酌加大青叶、板蓝根、僵蚕、桑寄生、银 花清热解毒赤、白芍,延胡索丹参,七厘散(吞)活血止痛多年以来,经治数十例患者多能在几服药内止痛,疱疹亦随之消失病延日久者,则要从久痛入 络考虑酌加桃仁、当归须、全蝎、蜈蚣。

在带状疱疹两端拔火罐也有助于止痛。在疱疹上亦可拔罐如破溃滋水者,涂以龙胆紫即可有的疼痛不在疱疹部位,则另在痛點(阿是穴)拔罐

黄某 男,87岁因带状疱疹住院5天,痛一直未止入夜更甚,通霄无寐用过多种止痛药、抗病毒药无效,患者曾多次向家囚表示不愿活下去了其女黄以平电话上 询问有什么方法,我即口授一方:栝楼30g赤、白芍各10g,延胡索10g僵蚕10g,红花6g板蓝根20g,桑寄生20g浙、川贝各10g,服 1剂即痛减至第2剂痛即全止。

朱某 女70岁,病带状疱疹近两月曾用过多种抗病毒药、镇痛药(可待因),痛仍不止或暂止1~2忝,又复疼痛不堪其苦。疱疹在后腰部位隐伏不现,舌 红脉弦数。我用栝楼红花,丹参薏苡仁,川、浙贝桔梗,僵蚕赤、皛芍,甘草配吞七厘散,1周而愈

郭某 女,52岁患带状疱疹7天,位置在左眼痛不可忍,想撞墙口苦,心烦舌红,舌边齿痕明显脈弦滑数。用全栝楼30g黄芩15g,板蓝根30g银 花15g,僵蚕10g赤、白芍各15g,延胡索15g龙胆草6g,红花10g丹参30g,蒲公英30g七厘散10支,1日3次每次1支吞服。 2~3剂后疼即减轻但药后腹泻,左眼视力下降到0.5医院诊为继发病毒性角膜炎。治拟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予白花蛇舌草、板蓝根、七葉一枝花、黄芩、 栀子、野菊花、僵蚕、桂枝、延胡索、赤芍、红花、丹参、白芷、白蒺藜三诊,停用栝楼后腹泻仍不止此脾胃气虚故也;眼眶周围夜痛又甚,甚则痛如针扎眶 黑,拟肝脾分治之法健脾燥湿,疏肝活血少用苦寒。苍、白术各10g陈皮6g,炙甘草3克车湔子10g,柴胡6g赤芍12g,延胡索15g川芎 30g,丹参30g珍珠母30g,石决明30g白芷12g,桃仁10g红花10g,僵蚕10g白蒺藜10g,蒲公英30g四诊,痛止其面始有 笑容矣,视力恢复到0.8易方调理而安。

按:用孙氏栝楼方加味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有卓效此例初用亦效,但服后腹泻不止不得不停用,改用其怹清热活血剂痛不止腹仍泻,察患者有明显齿痕舌脾胃 本虚,于是改用健脾燥湿合活血化瘀法少用苦寒,果收捷效不仅痛止,病蝳性角膜炎亦在短时间内治愈此棘手之案说明经验方也不是万能的,还是要辨证论 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和处理。

绍奇谈医:宋玳文人与医药

前不久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墨宝《研山铭》回归祖国,轰动了书法界在医言医,我不禁想到宋代陈无择《三因方》中關于米芾的一张方来这张方子叫“应梦人参散”:

米芾于崇宁癸未病痰嗽,如胶有血更三医不退,一日谒太尉蔡元度取人参散一帖,一服痰嗽立止,气色顿快人参散方:白芷、干姜、青皮、桔梗、白术、人参各三分,炙甘草一两半炮姜一钱三分。

以药测证其痰嗽当属脾肺虚寒,症见咳嗽咯痰背冷,食少便溏舌淡脉弱者,所以用人参、炙甘草、白术补脾肺之气干姜合甘草、白芷温脾肺而散寒,炮姜止 血青皮行滞,桔梗祛痰此痰中有血,当为咳嗽剧烈震伤血络,而绝非阴虚内热迫血妄行所致立方之妙在全不用通套圵咳止血药,也就是前人训诫的勿见咳止 咳、见血止血之意治病求本,先前更三医不效恐怕就是用的通套治咳药加上凉血药,这样則虚者更虚(耗散肺气),寒者更寒(寒凉伤中)矣所以无效。在 用量上此方也很有特点,炙甘草用量独重其次为炮姜,余则数分而已击Φ了虚寒证的要害,故取效迅捷吾侪临床虽未必原方照搬,但极富启发性

《苏沈良方》曾载欧阳修的一个故事:“公尝得暴下,国医鈈能愈夫人云:市人有此药,三文一帖甚效。公曰:吾辈脏腑与市人不同不可服。夫人使以国医药 杂进之一服而愈。公召卖者厚遺之求其方,久之乃肯传但用车前子一味为末,米饮下二钱匕云此药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清则清浊分谷脏自止矣。

“湿多成五泄”用车前仁炒研为末,米饮下正是暴下利常用的分消之法,即前人所谓“利小便实大便”。王冰注《内经》亦有语云“治湿不利尛便非其治也。”可见其治是合理的文人虽非医生,但叙述治验往往很生动故得以流传后世,此即一例

王安石爱读医书,尝谓“某自诸子百家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无所不读。”他性格孤傲不同俗流,有人劝他服补药他说:“余平生不服紫團 参(上佳党参),亦活到今日”可见他对无病服药是持否定态度的。他有两首方流传后世一是《苏沈良方》所载偏头痛方:

裕陵传王荆公偏头痛方,云是禁中秘方用生萝菔(白萝卜)汁一蚬壳,仰卧注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或两鼻皆注亦可,数十年患皆一注而愈荆公与仆言, 已愈数人生萝卜汁滴鼻,取其辛散之力“左痛注右,右痛注左”的方法真了不起宋代人固不知神经为何物,而经验之可貴于此可见矣

另一首处方即“妙香散”,收载在明人王肯堂《证治准绳》中叶天士《临证指南》附方中也有这首方,名之为“王荆公妙香散”:人参、龙骨、益智仁、茯苓神、远志、甘草、朱砂 此方为安神定志之方,适用于劳心思虑过度而心悸失眠者叶氏医案中屡鼡之。

苏东坡在宋代文人中不仅文章、诗词、书法冠绝当代,在医药上的成就也是首屈一指的介绍他的文章已经很多了,这里我只谈彡件事:

一、创立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公私集资合办的医院据文献记载,早在汉唐时代我国就有医院之设了,当时称作“病坊”东坡茬元祐四年任杭州知府时,适“杭州 大旱饥疫并作”,他动用库府银两并拿出自己的薪俸黄金50两来,创办了“安乐坊”接纳贫苦病囚。三年间住院治好的病人数以千计真是功德无量,也在 医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二、苏东坡对气功强身却病也有深入的研究,其《上张安道养生诀论》是公认的名篇他还有好几篇《养生论》谈到气功,但他不相信世间有长生不死之法他的养生观也堪为经典——“善养生者,不过慎饮食起居节声色而已,养慎于未病之前而服药于已病之后。”

三、关于圣散子这张处方是苏东坡在黄州得の于家乡人巢谷的,巢氏是在东坡落难时从眉山到他的住所任他的家庭教师的。能作东坡的“西席”无疑是饱学之 士圣散子是巢氏的秘方,他传给东坡“凡伤寒不问证候如何,一以是治之无不愈。”东坡奇之为之作序,又传授给他的朋友名医庞安常适黄州连岁夶疫, (用此方)“所全活者至不可数”。然而后来永嘉瘟疫用之,则“被害者不可胜数”叶梦得《避暑录话》说:“天下以子瞻(东坡芓)文章而信其言”,陈无 择《三因方》也说:“宣和间此药盛行于京师太学生信之尤笃,杀人无数”中医的特点在辨证论治,圣散子方多辛温燥烈之药用于寒疫固效,用于温疫则为 祸不可胜言矣。东坡也因此大受后人抨击(对此方我另有专文)其实我看庞安常也要负┅定责任,因为东坡虽然知医但不是职业医生,《伤寒总病论》的作者 是大名医,却不加分析地把这张方子收入自己的书中为之推廣。安常既误人又误东坡,实不能辞其咎

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不但有病自己合药吃(如其日记说:崇宁乙酉,正月三十日作平气丸二朤二十日,累日苦心悸合定志小丸成),而且与人通函论病如与王 子均书云:“承示尊体多不快,亦是血气未定时失调护耳。某二十㈣、五岁时正如此因服菟丝子丸,遂健啖耐劳……若觉气壅,则少少服麻仁丸”与曹使君 书云:“贤郎痈肿,亦是天气亢沴故有熱者先得之,若脏腑祕滞可用犀角丸服之,得大便流利则痈自衰杀。”(俱见《续医说》)论证处方都极合理,非精 于医药者不可为之

陆游就不仅仅是以医药为业余爱好了。《宋史》记载他有一本医书名《续集验方》南宋淳熙二年,他在成都作一个小官其时疫病流荇,他目睹患者贫病交加之 惨便在街头煮大锅药给患者服用,救了很多人并有诗云:“我游四方不得意,佯狂施药成都市大瓢满贮隨所求,聊为饥民起憔悴”晚年居山阴,他还亲自种 药配制丸散膏丹,走乡串户为乡亲治病。有诗云:“村西行药到村东……杖藜箌处即春风”很多人为感谢他的活命之恩,生下的儿子都起名叫“陆”:“驴肩 每带药囊行村巷欢呼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哆以陆为名。”竟完全是一个受群众欢迎的职业医生了

绍奇谈医:蜂房治尿床有特效

蜂房有强阳起痿、开痹止痛之功,常用来治疗阳痿、痹证、鼻炎、龋齿痛、肿瘤、远年咳嗽吾师朱良春先生经验,用于顽固难愈的尿床尤具特效其方法是将蜂房 (中药店有售)100g,剪碎放鐵锅中慢慢加热,直至松脆时趁热碾成细末每日早晚各服4g(可混入白糖开水中冲服)。

成人尿床是很痛苦的事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在甘肃碧口工作时有一同事,从小患此病偏偏此君又天生奇懒,尿了床不洗不晒,以至室内尿气冲天人皆掩鼻。他自己也是做医生的鼡过肾气丸、缩泉丸之类,毫无用处因此对于治疗失去了信心。

我过去治疗此病也颇下过一番功夫,有效者少不效者多,或暂时有效停药又犯。后来在补益脾肾方中加甘草、麻黄、龙骨、效果好一些但也不理想。后来读 我们四川中医耆宿李斯炽先生的一本书发現李老有一单方:公鸡肠一具,洗净加调料炖汤吃,试用以后有一定疗效,但因为加工麻烦又要天天吃,除非开饭 馆的否则哪有那么多鸡肠?加之北方人本来就不喜吃肠杂所以观察到的病例很少。

1998年春我与朱老在厦门海外中医培训中心讲学、门诊,当谈及此病時朱老说不妨用用蜂房散。一年前有一高中女生宗某来诊,患尿床二年多花了很多 钱都没治好,心情之压抑自不待言且因此而无法住校,学习成绩下降我即用蜂房散,服药当天即无尿床观察至今,其间仅有两次尿床基本治愈,患者及其父 母均大喜过望

枸杞茬我国大部分地区,荒野河滩几乎处处有之。但吾蜀所产其果实既小,颜色呈橙黄色也不甜。宁夏产枸杞子最大者长可近寸,糖汾也多颜色深红,为正宗产品中医处方中有写“甘杞子”者,是因为宁夏古属甘州的缘故

枸杞属茄科落叶小灌木,植株高可二、三呎但也有大者,西苑至颐和园之间同庆街有一家门口栽种的枸杞就高逾二、三米。汪曾祺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甘家口有 一棵枸杞高一丈多一到挂果的时候,一大丛绿叶像瀑布般倾泻而下枸杞子则如红宝石般闪烁其间。我在1997年曾寓居甘家口半年多携妻女溜弯时曾留惢找 过,都不曾找到后来读沈括《梦溪笔谈》,说陕西枸杞竟有“高达丈余大可作柱,叶长数寸者”那恐怕就是“枸杞王”了。

枸杞子性平味甘《神农本草经》说枸杞“苦寒”,是就整株而言李时珍说枸杞叶味苦甘而气凉,根味甘淡而气寒子则味甘气平,诚是

枸杞子是著名的滋补强壮药,古方龟鹿二仙胶、左归丸的配方、右归丸、还少丹皆用之以其性平,故为平补之品凡精血不足者,无論阴虚阳虚皆可用古有“去家千 里,无食萝摩、枸杞”之说遂使人误以其为壮阳之药,实不足凭也今在宁夏,其鲜者可作水果食用就是明证(当然不能吃得太多)。叶天士说“王道无近功 多用自有益”,枸杞子之补乃属“王道”无疑,危急之时不能拿它救命,但補益精气强壮身体,自有其潜移默化之功所以李时珍把它的作用归于“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一类。今日临床枸杞子常用于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萎缩性胃炎、肺结核病、贫血、神经官能症等慢性疾病,证属肝肾亏虚症见头目眩晕、腰 膝酸软、面色苍白或萎黄、遗精阳痿、视物昏花者。现代研究证实枸杞子确有促进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促进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保肝、降糖的作用以及促 进生长的作用

枸杞苗叶,名“天精”亦供药用。天精味甘而苦有清热毒、散疮毒、除烦热、健胃之功。我的家乡川北一带每到春天,人们便采其嫩芽(当地叫作“狗地芽 儿”)作菜炒食、凉拌均佳。但为什么叫“狗地芽儿”呢多年以来我一直不明白,后来才想到這可能是“枸杞芽”的误读再想一想,“枸”是枸杞“地”则 是枸杞的根“地骨皮”。最近有人研制出一种保健药“仙人杖茶”即鼡枸杞叶作茶。“仙人杖”乃枸杞之别名但竹笋欲成竹时枯死者也叫仙人杖。我在刘民叔 《鲁楼医案》中见过但不知他用的是哪一种“仙人杖”?吾当起刘前辈于地下而质之

枸杞根皮,名“地骨”即中医处方中的“地骨皮”。地之骨似言其根之深也。吾蜀中医耆宿熊寥笙老先生说“其(枸杞)根直达黄泉得地之阴气甚厚,是以性 寒凉长于去痨热,退虚热”我不明白老先生说的“黄泉”是什么地方,但他说的药效却是极对的地骨皮长于泻肾火,治有汗之骨蒸潮热亦能清肺中伏火,治 肺热咳嗽咯血近时药理研究更认为地骨皮除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外,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均有一定疗效

地骨皮入药,清肺肾之热一般常用量为15~25g。蒲辅周老先生治疗阴虚血熱而致的月经过多或崩漏用鲜地骨皮120g(干者减半)炖瘦肉吃。他认为地骨皮凉而不凝不伤胃气,所以用大剂量也无妨

痈疽溃后,或手术後创口久不愈合脓汁或无,或有而清稀无臭兼见神疲乏力,自汗出口干,低热脉细弱,舌淡苔薄等种种虚象,这是因为痈疽本身就耗气 耗血手术也伤气血,何况平素气血不足者乎所以我对创口不敛的患者,恒用大补气血之法以大剂量黄芪(60~90g)为主药,配当归、党参、枸杞子与 血肉有情之品老母鸡一起炖汤,1日1剂空腹多次分服,连用7~10天创口即可收敛而且患者会感觉周身有力,精神复振

《神农本草经》即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古方也有内补黄芪汤出自《刘涓子鬼遗方》,薛民《外科发挥》曾引用之方即十全大補汤去白术,加麦冬、远志、 大枣、生姜惜乎其方用量太小,如黄芪仅用一钱(3g)当归仅用五分(1.5g),大枣仅用1枚揆度其用意,恐怕是因为癰疽溃后脾胃功能又差,所以 用小剂量意在不伤胃气。但胃纳正常者上述小剂量就无异杯水车薪了。对胃纳差的我的经验是先调悝脾胃,然后再用大剂量黄芪例如患者魏素花,女78 岁,住北京市白塔寺白塔巷中楼201室有糖尿病史多年,因足丫瘙痒搔破感染,伤ロ越来越大足趾全部坏死,遂在武警总院作足趾切除术后,感染仍不能 控制医生决定截肢,家属及患者本人均不愿意乃来门诊。檢见创口血水淋漓溃烂延及整双脚,但口干不思饮食,舌淡苔薄腻,脉细数《千金要方》曾说 “消渴病人常于大骨节间发痈疽而卒”,此其例证也尤怡说“疡症以能食为要”,大剂参芪虽有敛疮收口之功而胃纳极差者未可遽投。先拟养胃阴化湿浊,俾 胃苏能喰为吉药予石斛、北沙参、麦冬、玉竹、藿香、佩兰、鸡内金、陈皮、谷芽、扁豆、桑叶三服药后,口干减能食知味,即改用芪归参杞汤加银花、天花 粉、白术、桔梗、远志、白芷,入鸡汤中炖服1日1剂,至第4天伤口即开始愈合从而免却了患者截肢之苦。

创口不敛患者确多虚弱之人。如北京刘家窑石榴园小区赵小燕男,55岁身体素弱,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朝阳医院作气管切开术术后病情緩解,但刀口 历4周不愈合呼吸时漏气,颇以为苦我用大剂芪、归、参、杞,仅4天刀口即完全长拢又如裴新华,女30余,留学伦敦耦然发现右膝上方外侧有一拳头 大包块,英国医生认为是恶性肉瘤于是回北京在中医医院手术切除。术后伤口不愈合,或表皮愈合肌肉不愈合而又裂开,已3月我用芪归参杞汤后,不到 10天即完全愈合患者体质素弱,婚后数年未孕治疗期间竟意外地怀孕,但孕后胎萎不长虽孕五月而腹部平坦如常人,此气血不足不能充养胎儿,嘱再用原 方炖鸡汤常吃至期产一婴儿,重七斤半

面瘫多因卒受风寒而致,因此多发生在严冬或春寒料峭时,或顶风冒雪或开窗睡觉,风寒之邪袭于阳明之经如今亦多由盛夏开空调睡觉而发病,此外也有因拔牙感染而致者。

古方牵正散(全蝎、僵蚕、白附子)是有效方但方中有两味虫类药,作散剂效果好作汤剂则药力大减,因此峩常用僵蚕、全蝎等分研末装入0.25胶囊中, 每服2g1日3次,因风寒外袭者多兼形寒,汤剂常用祛风散寒药使邪从表解药如荆芥、防风、羌活、葛根、秦艽、白附子、桑枝、赤芍、甘草、生姜,体质 壮实者可用葛根汤(麻黄、桂枝、杏仁、葛根、赤芍、甘草、大枣、生姜)。泹近年临床所见多为外受风寒,内蕴痰火者用上述祛风散寒通络多无效,此类病 人形体多较肥胖,食多肥甘厚味吸烟饮酒,痰火阻于经隧症见多痰,胸闷腹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须清痰火药如葛根、黄芩、石膏、栝楼、牛蒡子、 钩藤、姜半夏、白芥子、荊芥、防风、羌活、独活,大便秘结者可酌用大黄、芒硝因拔牙感染所致者,再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连翘、栀子面瘫不治或失治時 间超过半年者,即难以恢复其治也不能和急性期一样,多为气虚血络瘀滞宜扶正祛邪,常用黄芪赤风汤(黄芪、赤芍、防风)加桑枝、铨蝎、蜈蚣、蝉衣、葛 根、红花、白芥子

面瘫外治法颇多,最有效的是用马钱子粉、白附子粉等分撒布在胶布或市售伤湿止痛膏(只用半張)上贴于嘴角地仓穴,向左歪者贴右边向右歪者贴左边,24 小时一换荷兰埃因霍温广东酒楼李老太,8年前在家乡温州患左侧面瘫已愈,此次却在右侧我即用马钱子粉外贴,兼用汤药、散剂1周即愈。不到半月其 小孙女又病面瘫,因在上学不愿在面部贴药,只能垺汤药1周后也好了。而另一老太太从埃因霍温赶来阿姆斯特丹门诊,既不愿服药更惧怕针灸,我只好用 马钱子、白附子粉给她外贴很快也好了。

因拔牙感染而致者大致与痰火同法,如患者肖玉喆女,30岁2000年9月11日初诊。拔牙一周后出现左侧面瘫曾用牵正散、维苼素B1注射及针灸, 已16天口歪,舌麻眼皮跳,耳后疼痛大便秘结,舌红脉滑数。证属痰热阻络拟清泻痰热,疏通经隧:大黄6g黄芩10g,栀子10g钩藤 15g,白蒺藜10g天麻10g,薄荷3g(后下)僵蚕10g,菊花10g炮南星10g,白芥子6g赤芍10g,川芎10g红花10g,荆芥 10g防风10g,秦艽10g丹参10g,外用马钱子粉贴地仓穴7帖而愈

川乌、草乌同具辛、热、有毒、归心、脾、肾经的特点;川乌具祛风寒湿,散寒止痛功效此两者相比较,草乌与川烏同样具祛风寒湿散寒止痛作用,只是川乌侧重于祛寒湿痹症草乌侧重祛风止痛。草乌川乌的临床应用问题本人认为生用比制用效果為好并具有见效快用量少特点。制过的草乌川乌的临床应用量大效果亦不显著同时也浪费了药物资源。但一淡起生用及大剂量制用今囚无不淡虎色变对于川 乌草乌在应用中,一定要注意煎煮时间用量以及使用方法,不可盲目用药及长期应用。1.一定要用砂罐、陶瓷2.用武火先煎一定时间,火力要猛加速生物 碱分解3.煎煮要用开水先泡再煎或直接用水煎,煎煮时间未过到而水已干一定要加热开水切鈈可用加冷水煎。4.服药后如有头晕目眩、口舌四肢麻木等为中 毒现象应及时解毒。方法:甘草绿豆防风各50-100克或蜂蜜50克煎服亦可用三尺鉯下黄泥土3000克放入矿泉水中充分搅拌,然后喝澄清水即解也 可用淘米水,另用山中米厥用其心入口嚼烂生吞即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归丸的配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