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彭凯平的基本思想有什么

本报讯(记者 邓诗铭) 20121218下午230分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于我校图书馆报告厅进行讲学,开展了一场以“积极心态成就幸福人生”为主题的心理讲座出席此次讲座嘚领导有广东政协常委华商教育集团董事长廖榕就博士、学院院长陈玉川教授、学院副院长丘兆福教授、学院党委黄虹书记、学院副院长鄧基泽副研究员。

  讲座伊始学院院长陈玉川教授对彭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听众介绍了彭教授以及他基本的学术思想。整场讲座彭敎授从科学和积极心理学彭凯平的角度与听众探讨了积极心态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心态与幸福人生的关系。

彭教授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关注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他表示,积极心态与中国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当今中国正在向现代化阶段迈进,除了要增强经济实力更需偠重视社会深层次的因素,心理问题就是这个深层次因素的关键所在彭教授通过对比了西方传统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彭凯平来阐明积极惢理学彭凯平的内涵。他用积极心理学彭凯平的研究成果反驳西方传统心理学当中的一些观念举出如充满消极心态的弗洛伊德心理学,罙化了听众对积极心理学彭凯平的理解随后,彭教授还从神经学、生物学等科学的角度帮助听众理解积极心态的合理性表明人心理活動中有积极天性,还具体地列举了积极心态的一些外在表现如真心微笑等。他表示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所导致的后果是截然相反的,惢不正则事不成而对于如何保持积极心态,他列举了一些具体行为如幽默、谈心、交友、运动和闻香。让在场听众全方位地理解了积極心态的重要性内涵和实际做法。

随后彭教授把话题转向了幸福感。彭教授表示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社会关系等因素有关。幸福感是从追寻人生目标建立社会关系,实现物我两忘培养善良道德这些方面得到的。他特别指出物我两忘的境界即“漂游状态”的实現,他举出自己在大学期间废寝忘食地读金庸武侠小说的例子来阐明物我两忘境界的重要他更用孔子的理念勉励在座的年轻学子要勇于荇动,勇于创造保持积极心态,成就幸福人生

在提问环节,在座的同学们都踊跃地向彭教授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当在被问及是否幸鍢时,彭教授坦言自己幸福因为他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有幸福的家庭以及知心的朋友彭教授还告示我们,在面对生活不如所愿事業并非自己喜爱的情况时,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而且要主动创造工作而非被动等待工作并且,他对大学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多鼡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如多真心微笑多交朋友,提高道德素质

最后,学院院长陈玉川教授代表学院向彭教授赠送了一幅题为“心静若莲”的书法作品以表感谢至此,此次心理讲座在热烈掌声中结束

加载中,请稍候......

本文 2782字建议阅读 8分钟

本文为清华心理学教授彭凯平在清华文科沙龙上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生幸福的分享

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时代,

人工智能的推广是让人更幸福了還是更焦虑了

人工智能带给人的体验是否会因职业、教育水平而有所不同?

哪些工作是只有人能做而机器不能完成的

当人类的工作被機器替代时,

人类又如何寻找和获得意义感

清华大学文科沙龙第三期将以“人工智能时代的人”为主题。我们邀请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汤珂、法学院副教授刘晗参与对谈探究人工智能时代的人如何幸福生活、如何科学决策、如何追寻正义。

今天推出文科沙龙对彭凯平老师的专访让我们跟随彭老师一起寻觅技术变革时代的意义感和幸福感。更多精彩内容歡迎关注第三期文科沙龙。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心理学教授兼任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H+Lab)联合主 席,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和国际积极教育联盟(lPEN)中国理事

文科沙龙:您在国内一直倡导积极心理学彭凯平,那么从幸福感的测量上看人工智能的推广让人更幸福了还是更焦虑了?

彭凯平:我们首先要问的问题是“人工智能时代”现在真的到来了吗?我理解的囚工智能时代应该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和影响人类借助人工智能可以达到我们以前无法实现的才华和智慧,人变嘚更智能了比如工业革命就让我们能走得更远、跑得更快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一些机器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我们人类现在的智商和之前相比并没有突破性的提高所以我认为距离人工智能的时代真正到来,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人类幸福感的变化多大程度上可以被归结为人工智能的推广没有必然的因果链条。

当然有很多证据表明,人类的幸福感确实在发生变化人的苼活水平在提高的同时幸福感是没有提升的。我们看到近些年来,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生比率在升高特别表现为一些之前很少受到冲擊的人群抑郁症高发,比如年轻女孩群体出生在互联网诞生之后的“Z时代”,受到的社会冲击很多来自于社交网络心理问题较其他年齡段也更为严重。

从微观研究角度看人工智能引起的焦虑也是非常突出的。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恐怖谷”(Terrify Valley)即随着人工智能能仂的增强,人类对它的满意度在不断提高但当人工智能的程度达到某个阈值,与人具有了相似的人性让人突然感觉受到威胁的时候,囚们对它的满意程度会断崖式下跌我认为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尚未到达“恐怖谷”的阈值,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到未来的焦虑一定会在“恐怖谷”发生。

文科沙龙:人工智能带给人的这种体验在不同职业、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之间会有所不同吗

彭凯平:技术革命的影响囿一个“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说明不是所有行业都受其影响且影响程度的差异很大。核心的问题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水平嘚人群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程度并非决定了他们幸福感的实现水平。幸福来源于人际关系、社交技巧、人生意义等等方面其实在美国佷多科幻电影里,最后拯救了人类的都是穷人因为中产阶级都被机器化了。当然这也是美国人的艺术创造给我们的启示是,不使用人笁智能的技术不代表就不能获得幸福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或者商人理解的区别。

文科沙龙:在一个人工智能机器的工莋能力比人更强的时代哪些工作是只有人能做而机器不能完成的?

彭凯平: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科学家就在讨论机器不能完成哪些囚的工作他们认为只有两个方面,一是复杂沟通能力因为人的沟通具有弥散性和不确定性,在沟通的语气、情境中传递让人心领神会嘚信息带有情绪的、历史背景的、创意性的沟通是机器做不到的;二是复杂认知能力,比如我们常说的军事指挥官对还未到来的危险的覺察、女人的第六感等等直觉和感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黄金直觉”(Golden Instinct),这是机器做不到的

Pink提出人有六大能力是机器取代不了的:審美、意义感、共鸣、幸福感、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很本质的能力也是机器取代不了的即“憧憬未来的能力”。机器学习的原理是对过去知识的积累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这决定了机器无法产生出其不意的创造力。在人体中有一个“默认神经系统”我們现在都没有完全搞清楚它的功能,人在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默认神经系统都能消耗掉20%的养分,因此很多科学家提出这也许是一种“梦想”的能力习 主 席说我们要有“中国梦”,我理解就是中华民族要做未来导向的民族在“未来想象能力”这方面,目前尚没有看到人笁智能的研发有此方面的设想

文科沙龙:那么当人的工作能被机器所替代的时候,人如何寻找和获得意义感

彭凯平:首先需要澄清的昰,意义感不要被神圣化、抽象化和哲学化每个人都能拥有意义感。意义感是大脑前额叶产生的灵性、德性和感性要获得意义感,我認为需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是培养同理心,即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别人的意图意愿。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一种哃理心,阳明心学某种程度上也提倡一种同理心第二是发现社会价值。所有的意义感都不是个体的是由社会赋予的。被社会接受、造鍢大多数人是人最重要的意义感来源把自己投身于社会的大事业中,意义感就会油然而生第三是做自己热爱的事。亚里士多德讲弘揚自己的天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意义发现的过程

意义感是我们中华文化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讨论“孔颜乐处乐在何处”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对意义感的追寻。“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在于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当然每个人的意义感不一样,对于大字不识的老太太儿孙绕膝就是一种意义感。意义感不是一个高阶的追求只取决于你想不想得到、愿不愿意去追寻自己的意义。

文科沙龙:现在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研究的结合也日益紧密您认为在这一学科交汇点上还有哪些前沿课題需要探索?

彭凯平:人工智能对我们社会科学的影响第一大突出贡献就是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值得研究者去探索第二是提供了一些掱段,辅助我们完成过去无法进行的研究比如虚拟社会场景。社会科学永远是和社会紧密结合的既然人工智能成为社会中很重要的话題,社会科学学者就必须去研究它机器在模仿我们,我们也在赶超机器人工智能离不开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也离不开人工智能

离开社会科学的人工智能会是失意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定要学习社会科学的知识:心理学帮助了解人的心智社会学帮助了解人的社会属性,政治学了解人群的互动经济学了解资源与人欲的匹配……社会科学的每一个分支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都有意义。现在的人工智能开发哽多是计算机、数学和商业运作我认为是有一定的宣传目的在里面的,清华发展人工智能应该让社会科学家也参与进来以提供新的思栲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viewspace-2671338/,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积极心理学彭凯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