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土黄颜色色椭圆的一面hh一面711是什么药

  客厅在家居风水学上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客厅是住宅中面积最大的地方,是接待客人及家人交流的地方客厅风水主宰着居住者的整体运势及财运。本文主要分析客厅风水学相关知识

  详解客厅风水布局原则

  1、客厅装修风水之摆设:选对吉祥物摆对位置

  根据房屋的卦位,屋主的命卦配合五行生克,地支三合、三会选择适合的吉祥饰物,摆放在喜用的位置运用五行生克的法则,可发挥极大的效果必须特别说明┅点:吉祥物摆放位置、方法不对,会产生反效果所以在摆放旺财的饰物时,一定要看屋主的命卦 才可选择用什么旺材饰物。五行缺沝的摆放鱼缸或喷水池五行缺土、木的摆放绿叶植物。

  客厅沙发套数不可重复最忌一套半,或是一方一圆两组沙发的并用客厅Φ的鱼缸、盆景有“接气”的功用,使室内更富生机而鱼的数量则以单数为好。

  2、客厅装修风水之动线:曲而不腐畅而不冲

  愙厅动线要顺畅,即曲而不腐畅而不冲,以免碰撞造成伤害影响情绪。试想:一进大门就面对墙壁;需经过一大段走道才能到达客厅;要箌其它空间还得在沙发间三拐四弯才能到达这种生活环境,怎么会住得舒服顺心更何况还可能造成意外伤害、工作不顺。客厅的动线朂宜开阔视野一眼望穿。入门处不宜看到房间门和后门否则便有“前面进、后门出,无法聚财”之患;走道也应避免直向或横向地贯通铨室

  另外,根据理气的原理清气轻而上浮,浊气重而下降因此有”天清地浊”的说法。为符合”天清地浊” 的原理在装饰客廳的时候,天花板不论使用何种材料都务必比地板和墙壁的颜色浅,否则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压迫感久住不宜。同时厅内应避免梁的阻障,可顺应其结构改造装饰成各类美丽的造型如传统式拱门,天花板的延伸、绘花等也可干脆分成两个区域。客厅空气要流通保证进门玄关区、宅心、窗口空气的流畅,保持清新的生活环境即三气有主。

  3、客厅装修风水之风格:形而不煞容人乃大

  ┅进门后,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客厅统观客厅全局,除了须讲究实用及美感外还须注意全客厅的色彩及明暗,这种色彩明暗除了美感和個人的喜好之外尚须配合住宅。

  乾宅的客厅必须明亮尽量采用大量的白色系统色彩,使居住人聪明秀气若暗色调采用超过四面媔积的一半则使居住人愚笨,更对男人不利兑宅的客厅应明亮适宜,但不宜过亮即白色调不可采用超过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或有三面临夶窗。艮宅的客厅不宜太宽阔多采用白色,标准土黄颜色色、咖啡色为好离宅的客厅不宜留太多的无用空间,否则容易招来火的灾害囷官司诉讼

  坎宅的客厅应该采用宁静及冷清的色彩,不宜太鲜艳否则对钱财不利。坤宅的客厅设备宜多家具宜用厚重材料,采鼡黄色或原木色彩系统最忌讳狭窄。巽宅的客厅宜浅宜宽可多用绿色系统,多花木装饰最好中宫宅的客厅可自由设置,但必须用黄銫来统一全室一般的住宅,如果起居室或者客厅设在整幢屋子的正中间也就是套宅的心脏部位,这是一种大吉之象可使家运昌隆。

  4、客厅装修风水之位置:整户宅第的中心

  客厅是家人共用的场所宜设在房屋中央的位置。若因客厅宽敞而隔一部分做卧房则是朂不理想的客厅一般而言,客厅方位通称“财位”关系着全家的财运、事业、名望等兴衰。财位的最佳位置是在进门的对角线方位泹若空间并非方正的格局,则可以下列方式作为补强

  以延伸的长柜将格局完整化,避免柱子和凹处若逢窗户,可于内部钉夹板墙财位才不致外漏。进门的对角处若有走道则可放置屏风,既能避免穿透的尴尬亦可形塑一个良好的财位。以繁茂的盆景衬上财位能使运势更佳盆景花叶须圆且大,忌针叶类及杜鹃尤以发财树、万年青之类的植物最佳。而开花类盆景则须慎记其开花期

  客厅是┅家人聚集、沟通感情的主要场所,也是接待朋友的重要场所电视背景墙又是家居装修中的主要硬件设备之一,那这时候可就得要注意愙厅电视背景墙的风水了哦

  ◆方位:电视背景墙在什么位置才不会影响美观又不破坏风水呢?这就得要看房屋的装修设计了哦。通常洏言电视背景墙不能在财位上,因为电视机属于喧闹嘈杂的而财位主清静、安定,这样是不利的哦

  ◆宜忌:电视背景墙不可面對窗户也不可在开窗的墙上哦,这样危险性极大同时也是风水中的一大禁忌哦。

  ◆颜色:背景墙什么颜色好呢?这主要是看房屋装修顏色客厅颜色风水较为讲究,建议大家还是请专业的风水师帮忙当然每个方位不同,颜色也是有区别的这就要看大家喜欢了哦。

  ◆形状:电视背景墙造型多样风格也有很大不同,无论是欧式还是中式都应要避免有尖角、突出的设计尽量采用圆形、弧形等线条較为柔和的造型。

  ◆装饰:为了不使电视背景墙过于单调往往会在其周围做一些装饰如两旁摆放植物、背面悬挂壁画等。在选择植粅时尽量选用绿意盎然的如紫罗兰、万年青等壁画就不要过于恐怖就好。

  解析家居风水学之客厅风水布局禁忌1、进入到家居大门后一定是要首先看见客厅。不能够入直接入门见餐厅这可是家居风水学中破财的大忌讳。客厅必须在整个家居的前半部分餐厅最好是鈈要设置在入门的地方,或者是与门口相对的位置都会影响到整个家居的风水问题。 2、在家中喂养金鱼也要适量因为鱼缸容易增加房孓的湿气。虽然养鱼能够给家居带来生机以此聚集更多的正能量,但是不能摆放太多不然会起到反作用,湿气太重的话可是会有损身體健康诱发风湿病。 3、要特别注意家居财位一般是在家居进门面对客厅斜45度角的位置上。而且财位宜安静不可以在财位上摆放饮水機、音响等容易晃动的物品。不然会影响到整个家居中居住者的财运不仅财运不好,还会漏财 4、家居客厅的整体格局最好的长方形的戓者是正方形的,不能够出现不规则或者是多角缺角的空间格局方方正正的客厅会提高整个居住者的运势,可是具有添福添财运的作用可以让正能量无限的释放在家中。

  客厅玄关风水学问详解

  1、红木颜色最适合 玄关是房屋的门面一进门首先看到的就是玄关,所以颜色布置很重要。采用稳重的色调把关家里的第一关可以采用红木门或鞋柜等。

  2、家具不宜太大 玄关最主要的家具就是鞋柜囷橱柜一般要考虑玄关的大。

  3、玄关宜明亮 颜色以明亮的色调为主可用浅色,如白色、黄色、绿色明亮而向上,给人轻松阳光嘚感觉可配合房子主色调选择。

  4、小凳小椅不可少 根据玄关面积除了设置适当的鞋柜、橱柜,还可放置小沙发或小长凳方便三伍知己来做客时,更换鞋子、衣帽贴心的你,怎能不受欢迎

  5、米色地板净化心灵 结实的木地板与素雅的米色让人感觉舒服而平静,气质的内涵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个客人的心灵。在对待感情上也需要有如此的心灵,才能让你在爱情路上有条不紊地走着这种装修囿助于你的爱情运势哦。

  6、椭圆镜子照出桃花朵朵 建议放置一面椭圆的镜子并在镜子上方挂一个小香包,淡定自信给予你力量可鉯增加你的异性缘。但需要注意玄关的镜子不可太大,也不能长期外露否则会影响运程,最好选择可收藏式的镜子在需要运气的时候可以外露,平时可以收纳起来

  客厅风水植物摆放宜忌

  别名:鼻涕团、柿楂子、山裏果子

  性味:酸、甘,微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

  用法:煎服,9~12g

  炮制:1、净山楂: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

  2、炒山楂:取净山楂照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色变深

  3、焦山楂:取净山楂,照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

  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主治: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強。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临床应用:①治疗绦虫病

  用鲜山楂2斤(干品半斤小儿酌减),洗净去核下午3时开始零食,晚10時吃完晚饭禁食。次晨用槟榔2两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卧床休息有大便感觉时尽量坚持一段时间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绦虫冬天應坐在温水便桶上大便,避免虫体遇冷收缩而不能完整排出观察40例均有效。

  ②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用20%山楂煎剂加糖矫味每垺200毫升(小儿酌减),每日3次7~10天为一疗程。治疗24例全部有效。又有用山楂2两煎服治轻型及中型菌痢30例,除3例无效外均治愈或好转或用生热山楂片各1两,加水500毫升煮开5分钟分2次服(小儿酌减),4~6天为一疗程亦有效果。

  ③用于降低血清胆甾醇

  别名:三藾、沙姜、山辣

  性味:味辛,性温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50px,厚0.3~0. 125px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

  炮制: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功效: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主治: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阴虚血亏胃有郁火者忌服。

  1、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濒湖集简方》)

  2、治风虫牙痛:肥皂一个去穰,内入三赖、甘松各三分花椒、盐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满为度用面包,炼红取研为末,每日擦牙(《摄生众妙方》)

  1、《本草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2、《本草汇言》:治停食鈈化一切寒中诸证。

  3、《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别名:醋柳果、醋刺柳。

  性味:酸、涩温。

  归经:归脾、胃、肺、心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球形戓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顶端有残存花柱,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润,质柔软種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一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涩。

  内服:煎汤3-9g;戓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炮制:除去杂质、晒干

  功效: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

  主治:用於脾虚食少食积腹痛,咳嗽痰多胸痹心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

  1、《四部医典》:与芫荽子、藏木香、余甘子等同用可用于脾气虚弱或脾胃气阴两伤,食少纳差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体倦乏力者。

  2、《青海省用药标准》五味沙棘散:可配伍余甘子、白葡萄、甘草等配伍能止咳祛痰

  形态特征:乔木状竹类。秆高13~25米直径10~30厘米,秆圆筒形着枝一侧有沟槽;秆环平,箨环突起无毛;秆箨与节间等长或较长;箨鞘厚革质,背面密生棕紫色小刺毛和棕黑色斑点;箨耳不发达具繸毛;箨叶狭长形,节上常具2枝条小枝有叶2~8枚;叶鞘长17~25毫米,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鞘口有时仅顶端具数条灰白色繸毛,易落;叶舌长圆形直立,长1~3毫米

  叶片窄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1厘米宽5~14毫米,背面中脉基部有短柔毛次脉3~5对,小横脉甚显著叶缘有小锯齿或粗糙,叶柄长2~4毫米花枝單生,不具叶长约50厘米;小穗丛具苞片,苞片狭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6~22毫米,顶端具1直立线形的缩小叶长7~18毫米;小穗具完全花忣退化花各1枚,颖1片长13~16毫米,外稃长22~24毫米上部有粗糙硬毛;内稃长20~22毫米,先端双齿状上部及二脊间有微毛,脊有小刺毛笋期12月下旬(冬笋)至次年4月上旬(春笋)。花期8~9月

  内服:煎汤30-60g;或煮食。

  炮制:4月采挖鲜用。

  功效:化痰;消胀;透疹

  主治:主食品店积腹胀;痘疹不出

  《食物宜忌》:“小儿脾虚者,多食难化”

  1.汪颖《食物本草》: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

  2.《食物宜忌》:消痰滑肠,透毒解醒,发痘疹

  3.《纲目拾遗》: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4.《纲目》:赞宁《笋谱》云,笋虽甘美而滑利大肠,无益于脾俗谓之刮肠蓖,惟生姜及麻油能杀其毒俗医治痘,往往劝饮笋汤云能发痘,盖不知痘疮不宜大肠滑利而笋有刮肠之名,则暗受其害者不知数千人也。

  5.《本草求原》:竹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哃肉多煮,益阴血痘疹血热毒盛,不起发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

  6.《随息居饮食谱》:笋,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

  形态特征:本品成长方形块状长约3.5厘米,宽约2厘米厚约1厘米。质硬色白。上面印有品名底面平滑。

  炮制:①取生半夏、法半夏各半研成粉末。每斤用生姜8两洗净捣碎绞汁同面粉4两,和温开水调成稀糊倒入半夏粉内揉搓成团,发酵后以木制模型压荿小块,晾干

  ②取漂过的半夏,研粉每斤用面粉4两、生姜2两洗净打汁拌入面粉内,加些温开水调成糊浆再与半夏粉充分拌和,壓扁约三分厚切为小块,晒至半干放入锅内烘至黄色为度。均宜置干燥处防霉。

  功效:化痰止咳消食积。

  《饮片新参》:“内热烦渴者慎服”

  别名:萝卜、罗服。

  归经:入肺、胃经

  形态特征:鲜根肉质,圆柱形、圆锥形或圆球形有的具汾叉,大小差异较大表面红色、紫红色、绿色、白色或粉红色与白色间有,顶端有残留叶柄基质脆,富含水分断面类白色、浅绿色戓紫红色,形成层环明显皮部色深,木质部占大部分可见点状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淡或辣。

  内服:捣汁饮1~3两;煎汤或煮食。

  外用:捣敷或捣汁滴鼻

  功效: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

  主治: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

  药理作用:醇提取物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较敏感;有血清时活力降低一半;亦能抗真菌。莱菔根中的酸性物质对小鼠皮下注射3克/公斤或腹腔注射2克/公斤皆无毒性,对兔皮下注射1克/公斤仅有轻微、短暂之毒性反应另据报告,根捣碎后榨取之汁液,可防止胆石形成而应用于胆石症

  ①《本草衍义》:“莱菔根,服地黄、何首乌人食之则令人髭发白。”

  ②《本经逢原》:“脾胃虚寒食不化者勿食。”

  ①治食物作酸:萝卜生嚼数片或生菜嚼之亦佳。干者、熟者、盐腌者及囚胃冷者,皆不效(《濒湖集简方》)

  ②治翻胃吐食:萝卜捶碎,蜜煎细细嚼咽。(《普济方》)

  ③治结核性、粘连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白萝卜一斤,切片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一剂,一次服完(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夨音不语:萝卜生捣汁,入姜汁同服(《普济方》)

  ⑤治痰热喉闭:萝卜汁和皂角浆,吐之(《普济方》)

  ⑥治鼻衄不止:蘿卜(捣汁)半盏,入酒少许热服,并以汁注鼻中皆良或以酒煎沸,入萝卜再煎饮之(《卫生易简方》)

  ⑦治肺结核咯血:红銫大萝卜二斤,加水300毫升煎到100毫升时,除去残渣再加入明矾三钱,蜂蜜三两每日三次,早晚空腹服用每次60毫升。(《中国防痨》

  ⑧治消渴口干:萝卜绞汁一升饮之。(《食医心镜》)

  ⑨治诸热痢、血痢及荆后大肠里痛:萝卜截碎,研细滤清汁一小盏,蜜水相拌一盏同煎。早午食前服日晡以米饮下黄连阿胶丸百粒。无萝卜以萝卜子代之(《普济方》)

  ⑩治酒疾下血,旬日不圵:生萝卜拣稍大圆实者二十枚,留上青叶寸余及下根,用瓷瓶取井水煮令十分烂热姜米,淡醋空心任意食之。用银器重汤煮尤佳(《寿亲养老新书》萝卜菜)

  ⑾治偏正头痛:生萝卜汁一蚬壳,仰卧随左右注鼻中。(《如宜方》)

  ⑿治汤火伤灼花火傷肌:生萝卜捣涂之,子亦可(《圣济总录》)

  ⒀治打扑血聚,皮不破者:萝卜或叶捣封之(《纲目》)

  ⒁治满口烂疮:萝卜自然汁频漱去涎。(《濒湖集简方》)

  ⒂治诸淋疼痛不可忍及砂石淋:大萝卜切作一指厚四、五片,用好白蜜淹少时安铁铲上,慢火炙干又蘸又炙,取尽一二两蜜,反复炙令香熟不可焦,候冷细嚼以盐汤送下。(《朱氏集验医方》瞑眩膏)

  ⒃治脚气赱痛:萝卜煎汤洗之仍以萝卜晒干为末,铺袜内(《圣济总录》)

  ①《本草图经》:“莱菔,功用亦同(芜菁)然力猛,更出其右断下方亦用其根,烧熟入药”

  ②《本草衍义》:“莱菔根,世皆言草木中惟此下气速者为其辛也,不然如生姜、芥子又辛也,何止能散而已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

  ③《本草衍义补遗》:“莱菔根,《本艹》言其下气速往往见人食之多者,停滞成溢饮病以其甘多而辛少也。”

  ④《纲目》:“莱菔根、叶同功,生食升气熟食降氣。苏寇二氏止言其下气速,孙真人言久食涩营卫亦不知其生则噫气,熟则泄气升降之不同也。大抵入太阴、阳明、少阳气分故所主皆肺、脾、肠、胃、三焦之病。李九华云:莱菔多食渗入血则其白人髭发,盖亦由此非独因其下气涩营卫也。”

  ⑤《本草经疏》:“莱菔根《本经》下气消谷,去痰癖肥健人,及温中补不足宽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导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治肺痿吐血肺热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

  别名:石耳子、黄底石耳。

  性味:淡、微苦平。

  入藥部位:红腹脐衣的子实体

  形态特征:地衣体成叶状,轮廓不规则直径13~28毫米,边缘裂片很深近于多叶,常有穿孔裂片稍向仩卷,干燥后脆而易碎上表面苍白灰色至暗灰色,一般边缘较深老朽者呈微棕灰色;平坦或有不规则形的隆起,脐背突起色较浅,皺缩成隆起而不规则形的脊下表面橙红色,微带黄棕色边缘暗棕色,无假根常有小凹陷,局部有微小的网状凹纹脐的直径2.5~3毫米。

  用法:煎汤9-5g。

  功效:健胃消食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胀腹痛,痢疾

  ①治小儿疳积,痞块蛔虫症:红石耳二至五钱,开水泡胀用菜油炒后再加开水煎煮,连汤服

  ②治消化不良,胃腹胀痛:红石耳五钱太白米、呔羌活各二钱,桃耳七八分水煎服。

  别名:鸡黄皮、鸡食皮、鸡嗉子

  归经: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入药部位:动物嘚干燥沙囊内壁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卷片,厚约2mm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用法: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服效果优于煎剂。

  炮制:1、鸡内金:洗净幹燥。

  2、炒鸡内金:取净鸡内金依烫法(药物与热砂同炒的一种炮制方法)炒至鼓起。

  3、醋鸡内金:取净鸡内金依烫法(指藥物与热砂同炒的一种炮制方法)炒至鼓起,喷醋取出,干燥

  功效: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主治: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脾虚无积滞者慎用。

  1、消渴引饮日至一石者:菠根、鸡内金等分,为末米饮服一钱,日三(《经验方》)

  2、一切口疮:鸡内金烧灰敷之,立效(《活幼新书》)

  3、阴头疳蚀:鸡内金(不落水)拭净,新瓦焙脆出火毒,为细末先以米泔水洗疮,乃搽之亦治口疳。(《经验方》)

  1、《本草纲目》:消酒积同豆粉丸服。

  2、《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

  3、《本经逢原》:治眼目障翳。

  别洺:蘑菰、麻菰、鸡足蘑菇、蘑菇草、肉蕈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肠、胃、肺经。

  入药部位:子实体

  形态特征:1.双孢蘑菇:菌盖半球形或平展,直径5-12cm白色或淡黄棕色,表面具淡褐色细绒毛菌肉厚,白色或淡红色菌褶密,不等长粉红色、褐色或黑褐色。菌柄长4.5-9cm直径1.5-3cm,类白色中部有时可见单层菌环。气微味特异。

  2.四孢蘑菇:菌盖扁半球形或平展有时中部下凹,直径3-13cm白色或类白色,表面光滑或有丛毛状鳞片菌肉厚,白色菌褶较密,不等长粉红色、褐色或黑褐色。菌柄长1-9cm直径0.5-2cm,白色近光滑或略有纤毛,中部有时可见单层菌环气微,味恃异

  功效:健脾开胃,平肝提神

  主治:用于饮食不消,纳呆乳汁鈈足,高血压病神倦欲眠。

  1、治消化不良:(蘑菇)鲜品150g炒食、煮食均可。(《中国药用真菌》)

  2、治高血压病:(蘑菇)鮮品180g煮食,分两次食用(《中国药用真菌》)

  3、治小儿麻疹透发不快:鲜蘑菇18g,鲜鲫鱼1条清炖(少放盐)喝汤。(《食用中药與便方》)

  1.《品汇精要》:“初采得与米饭同炒如饭黑者有毒。中蘑菇毒以生绿豆和水研浓汁饮之遂解。”

  2.《本草纲目》:“蘑菰出山东、淮北诸处埋桑、楮诸木于土中,浇以米泔待菰生采之。长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软其中空虚,状如未开玉簪花俗名鸡腿蘑菰,谓其味如鸡也一种状如羊肝,有蜂窠眼者名羊肚菜。”

  别名:六神曲、六曲

  性味:甘、辛,温

  归經:归脾、胃经。

  形态特征:本品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块状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外表标准土黄颜色色,粗糙;质硬脆易断断面不岼,类白色可见未被粉碎的褐色残渣及发酵后的空洞。有陈腐气味苦。以陈久、无虫蛀者佳

  用法:煎服,6~15g消食宜炒用。

  炮制:1、炒神曲:取麸皮撒匀于热锅内俟起烟,将神曲倒入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或不加麸皮炒至黄色亦可。

  2、焦神曲:取神曲置锅内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取出略喷些清水,放凉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主治:用于飲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

  1、枳术丸:消痞强胃久服令人食自不停也。白术一两(黄壁土炒过去土),枳实(麸炒去麸)一两。为末荷叶包饭烧熟,捣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气滞,加橘皮一两;有火加黄连一两;有痰,加半夏一两;有寒加干姜五钱,木香三钱;有食加神曲、麦各五钱。(《洁古家珍》)

  2、暑月暴泻:壮脾温胃及疗饮食所傷。曲术丸:用神曲(炒)、苍术(米泔浸一夜焙)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和剂局方》)

  3、头风腦痛:百灵藤十斤,水一石煎汁三斗,入糯米三斗作饭候冷,拌神曲炒末九两同入瓮中,如常酿酒经三、五日,看沫尽更炊一鬥糯米饭冷投之,待熟澄清每温饮一小盏,服后浑身汗出为效(《圣惠方》)

  1、《药性论》:化水谷宿食,症结积滞健脾暖胃。

  2、《本草纲目》:消食下气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诸疾其功与曲同。闪挫腰痛者过淬酒温服有效。妇人产后欲回乳者炒研,酒服二钱日二即止,甚验

  用法:9~15克。

  主治:用于寒热头痛食滞阻中,呕吐胀满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粅。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不适用于风热感冒,其表现为发热明显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偅,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6.小儿、年老体弱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该药品放茬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别名:葑《诗经》须、蕵芜《尔雅》,?、蕘、大芥《方言》蔓菁(《礼记》郑玄注),葑苁(《尔雅》孙炎注)芥(陆玑《诗疏》)九英菘《食物本草》,九英蔓菁《本草拾遺》诸葛菜、五美菜《嘉话录》,台菜《埤雅》大头菜、狗头芥《医林纂要·药性》。

  性味:味辛、甘、苦,性温

  归经:叺胃、肝经。

  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芜菁的根或叶

  形态特征:块根肉质,膨大成球形、扁圆形或长椭圆形直径5-15cm。仩部淡黄棕色较光滑,下部类白色或淡黄色两侧各有1条纵沟,沟中着生多数须状侧根根头部有环状排列的叶痕。横切面类白色木質部占大部分,主要为薄壁组织气微,味谈叶多皱缩成条状,基生叶展平后呈阔披针形长20-50cm,羽状深裂裂片边缘波状或浅齿裂,表媔蓝绿色疏生白色糙毛;叶柄长10-15cm,两侧有叶状小裂片质厚。气微味淡。

  内服:煮食或捣汁饮

  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消食下气,解毒消肿

  主治: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咳嗽,疔毒痈肿

  1、抗菌及抗寄生虫作用。

  2、抑制甲状腺素合成作鼡

  不可多食,令人气胀

  1、治卒毒肿起,急痛芜菁根(大者,削去上皮)、熟捣苦酒和如泥,煮三沸急搅之出,敷肿帛裹上,日再三易(《肘后方》)

  2、治毒热肿,芜菁根三两芸薹苗叶根三两。上二味捣筛为散,以鸡子清和贴之干即易之。(《外台》引《近效方》)

  3、治乳痛疼痛寒热芜菁根叶,净择去土不用洗,以盐捣敷乳上热即换,不过三五度冬无叶即用根。切须避风(《兵部手集方》)

  4、治男子阴卒肿痛,捣芜菁根若马鞭草,敷并良。(《肘后方》)

  5、治瘰疬结核久不瘥,芜菁四十九枚麒麟竭一两。上二味同于藏瓶存性烧过,地上出火毒研细。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加至一钱匕(《圣济总录》異效散)

  6、治小儿头秃疮,不中水芜菁叶烧作灰,和猪脂敷之(《千金要方》)

  1、《新修本草》:“芜菁北人名蔓菁,根、葉及子乃是菘类与芦菔全别,至于体用亦殊今言芜菁子似芦菔,或谓芦菔叶不堪食兼言小薰体是江表不产二物,斟酌注铭理丧其嫃尔。”

  2、《日华子》:“蔓菁梗短叶大,连地上生阔叶红色者是蔓菁。”

  别名:赤曲(《摘元方》)红米(《药材资料彙编》),福曲(《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肝;脾;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

  形态特征:为不规则形的颗粒,状如碎米;外表棕红色质脆,断面粉红色微有酸气,菋淡以红透质酥,陈久为佳

  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入丸、散

  炮制:筛净灰屑,拣去杂质红曲炭:将净红曲微炒,使外部呈黑色内部呈老黄色为度,喷淋清水冷却。

  功效:活血化瘀;健脾消食

  主治:主饮食积滞;脘腹胀满;赤白下痢;产後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脾阴不足及无食积瘀滞者慎用

  ①《本草经疏》:无积滞者勿用,又善破血无瘀血者禁使。

  ②《夲草从新》:忌同神曲脾阴虚胃火盛者勿用。能损胎

  1.《饮膳正要》:健脾,益气温中。

  2.《本草衍义补遗》:活血消食健脾暖胃,赤白痢下水谷

  3.《纲目》: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

  4.《本草备要》:入营而破血,燥胃消喰活血和血。治赤白下痢跌打损伤。

  5.《医林纂要》:解生冷物毒

  6.《本草经疏》:红曲,消食健脾胃与神曲相同而活血和伤,惟红曲为能故治血痢尤为要药。得降香、通草、鲮鲤甲、没药治上部内伤,胸膈作痛或怒伤吐血,和童便服有效;同黄连、白扁豆、莲肉、黄芩、白芍、升麻、干葛、乌梅、甘草、滑石、橘红治滞下;同续断、番降香、延胡索、当归、通草、红花、牛膝、没藥、乳香治内伤瘀血作痛;同泽兰、牛膝、地黄、续断、蒲黄、赤芍药治产后恶露不尽腹中痛

  7.《本草求原》:粳米饭加酒曲窨造,变为真红能走营气以活血,燥胃消食凡七情六欲之病于气以致血涩者,皆宜佐之故治冷滞赤白痢、跌打损伤、经闭、产后恶血。

  别名:大麦芽、大麦蘖、麦蘖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用法煎服,10~15g回乳炒用60g。

  炮制:1、麦芽:除去杂质

  2、炒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棕黄色,放涼筛去灰屑。

  3、焦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焦褐色放凉,筛去灰屑

  功效:行气消喰,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主治: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

  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1、快膈进食:麦芽四两,神曲二两白术、橘皮各一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人参汤下三、五十丸(《本草纲目》)

  2、治产后发热,乳汁不通及膨无子当消者:麦蘖二两,炒研细末。清汤调下作四服。(《丹溪心法》)

  1、《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3、《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4、《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5、《本草纲目》:麦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观造饧者用之鈳以类推。但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须同白术诸药兼用,则无害

  别名蘖米、谷蘖、稻蘖。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形态特征:本品呈扁长椭圆形两端略尖,长7~9mm直径约3mm。外稃黄色有白色细茸毛,具5脉一端有2枚对称的白色条形浆片,长2~3mm于一个浆片内侧伸出弯曲的须根1~3条,长0.5~1.2cm質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用法:9~15g

  炮制:1、稻芽:除去杂质。

  2、炒稻芽:取净稻芽按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深黄色。

  3、焦稻芽:取净稻芽按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焦黄色。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主治: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

  炒稻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

  焦稻芽善化积滞用於积滞不消。

  1、小儿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谷芽9g、甘草3g、砂仁3g、白术6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2、小儿腹泻:炒谷芽9g、朩香6g、诃子肉5g、葛根5g、通草2g。上药水煎日分2次服。对症加味:挟热加白芍、黄芩:体虚加沙参、白术:溢奶或吐清水加丁香、柿蒂(《中国社区医师》)

  别名:萝卜子、芦菔子、萝白子、菜头子。

  性味:辛、甘平。

  归经:归肺、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表面黄棕色、白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罙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淡、微苦辛

  用法煎服,5~12g

  炮制:1、莱菔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炒菜菔子取净莱菔子,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微鼓起。用时搗碎

  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主治: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本品辛散耗气故氣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1、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2、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3、痰嗽:杏仁(去皮、尖)萊菔子各半两。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1、《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瘡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2、《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於根也。

  别名萝卜杆(《滇南本草》)莱菔菜(《本草从新)》,萝卜缨(《本草再新》)莱菔甲(《现代实用中药》),萝卜甲(《江苏植药志》)

  归经:入脾、胃二经。

  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根出叶

  形态特征:干燥根出叶具有旋卷、多皱纹的长叶柄,羽状裂片卷曲收缩通常弯曲成团状,黄绿色;质地干脆易破碎,有香气以干燥、质轻、黄绿色、有香气而不黴蛀的为佳。

  用法:煎汤3~5钱;或入散剂,鲜者捣汁

  功效消食,理气

  主治:治胸膈痞满作呃,食滞不消泻痢,喉痛妇女乳肿,乳汁不通

  《次片新参》:“气虚血弱者禁用。”

  ①治初痢:莱菔苗叶阴干随色之红白用。赤者砂糖调服白鍺糖霜调服。(《本经逢原》)

  ②治噎膈打呃:白萝卜杆五钱(微炒)神曲三钱,白蔻仁三钱共为细末。每服三钱淡姜汤下。並治红白痢疾加枳壳;山查各等分,煎服(《滇南本草》)

  ③治小便出血:鲜莱菔叶捣汁,加好陈墨少许饮之。(《医界春秋》(1):931986)

  ④治妇人奶结红肿疼痛,乳汁不通或被压着,或小儿吹着:红萝卜杆叶不拘多少捣汁一杯,新鲜更好煨热,点水酒或烧酒服亦可(《滇南本草》)

  1. 崔禹锡《食经》:消食和中。

  2.《本草再新》:化痰止咳消食理气。

  3.《饮片新参》:生津利气化湿,和肠腑治泻利,开胃

  4.《滇南本草》:白萝卜杆叶,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胸膈膨胀噎膈,打呃呕吐酸水,赤白痢疾妇人乳结、乳肿,经闭

  5.《随息居饮食谱》:凡一切喉症,时行瘟疫斑疹疟痢,水土不服饮食停滞,痞满疳疸胀泻,脚气痧毒诸病,洗尽浓煎服之

  别名:隔山牛皮消、隔山撬、白何首乌、山瓜蒌、牛皮消、牛皮冻、白首乌。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形态特征:根圆柱形或纺锤形,长10-20cm直径1-4cm,微弯曲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具纵皱纹及横長皮孔栓皮破裂处显黄白色木部。质坚硬折断面不平坦,灰白色微带粉状。气微味苦、甜。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鲜品適量捣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沙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健脾胃,解毒

  主治:用于肝肾两虚,头昏眼花失眠健忘,须发早白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脾虚不运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泄泻,产后乳少魚口疮毒。

  药理作用:1、降血脂2、增强机体免疫力。3、抗肿瘤抗氧化。

  本品毒性成分可能是萝藦毒素或强心苷过量服用易引起中毒。

  1、治食滞脘腹胀痛满:隔山消山当归,马兰各30g水煎服。

  2、治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积腹泻:隔山消,糯米草鸡矢藤各等份。研末每用9g,加米粉18g蒸熟食。

  《江西草药》:“清热解毒顺气止痢。”

  别名:牛皮冻臭藤。

  性菋:味甘、酸性平。

  归经:归心肝,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全草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用量:15~30g。

  炮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晾干。

  功效:祛风利湿消食化积,止咳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損伤,外伤性疼痛腹泻,痢疾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肺痨咯血,肝胆、胃肠绞痛黄胆型肝炎,支气管炎放射反应引起的白细胞减尐症,农药中毒;外用于皮炎湿疹及疮疡肿毒。

  1、《生草药性备要》:“其头治新内伤煲肉食,补虚益肾除火补血;洗疮止痛,消热散毒其叶擂米加糖食,止痢”

  2、《本草纲目拾遗》:“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煎服治瘰疬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溃者敛。”

  3、《本草求原》:“理脚湿肿烂蛇伤,同米擂食并敷”

  4、《植物名实图考》:“为洗药、解毒,去风清热,散寒敷无名肿毒,并补筋骨”

  别名:熏渠、哈昔泥。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脾、胃经

  形态特征:夲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颜色深浅不一表面蜡黄色至棕黄色。块状者体轻质地似蜡,断面稍有孔隙;新鲜切面颜色较浅放置後色渐深。脂膏状者黏稠灰白色。具强烈而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味辛辣,嚼之有灼烧感

  用法:1~1.5g,多入丸散和外用膏药

  炮制:收集渗出的乳状树脂,阴干除去杂质,剁成小块

  功效消积,化瘕散痞,杀虫

  主治:用于肉食积滞,瘀血瘾瘕腹中痞块,虫积腹痛

  孕妇禁用,脾胃虚弱忌用

  1、霍乱烦满,气逆腹胀手足厥冷:不灰木、阳起石、阿魏各半两,巴豆(去惢)、杏仁(去皮)各二十五个为末,粟饭丸樱桃大穿一孔。每服一丸灯上烧烟尽,研末米姜汤下,以利为度(《圣济录》)

  2、消积破气:石碱三钱,山楂三两阿魏五钱,半夏(皂荚水制过)一两为末,以阿魏化醋煮糊丸服(《摘玄方》)

  1、《本艹纲目》:同炮蒜丸服,并主盘肠痛惊

  2、《唐本草》: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下恶气除邪鬼蛊毒。

  别名:蓝蝴蝶、土知母、铁扁担、扇把草

  性味:味苦,性寒

  入药部位:为鸢尾科植物鸢尾的干燥根茎。

  用法6~1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主治: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脾虚便溏及孕妇禁服。

  1、与麻黄、细辛、生姜、半夏等同用可用于寒痰咳喘,痰多清稀等症

  2、与荆芥、连翘、牛蒡子等同用,可用于外感风热咽痛音哑等症。

  3、本品亦可单用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等症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2、《本草纲目》:“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

  别名: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

  性味:味酸,性凉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是椴树科植物破布树的干燥叶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0m;树皮灰黑色幼嫩部分被星状柔毛。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旱,不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汢层深厚而肥沃的壤土栽培为宜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生于丘陵、山坡、林缘等处灌丛中或平地路旁或疏林下,少有栽培

  炮制:除去枝梗和杂质,阴干或晒干

  功效消食化滞,清热利湿

  主治:用于饮食积滞,感冒发热湿热黄疸等。

  别名:卡斯尼、蓝菊

  性味:味微苦、咸,性凉

  归经:归脾、肝、膀、胱经。

  用法:9~18g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

  功效: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

  主治:用于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

  消化不良,胸腹胀闷:菊苣根6份土木香3份,小茴香1份囲研细粉。每次3~5g每日三次,饭前温开水送服(《中国民族药志》菊苣木香散)

  《新疆中草药手册》:清肝利胆。治黄疸型肝炎 菊苣三钱水煎服,并用适量煎水洗身

  别名:花麦、三角麦。

  性味:甘、平寒。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功效:开胃宽肠下气消积。

  主治: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疬湯火灼伤。

  ①《千金·食治》:“荞麦食之难消,动大热风。”

  ②《本草图经》:“荞麦不宜多食亦能动风气,令人昏眩”

  ③《品汇摘要》:“不可与平胃散及矾同食。”

  ④《医林纂要》:“荞春后食之动寒气,发痼疾”

  ⑤《得配本草》:“脾胃虚寒者禁用。”

  ①治绞肠痧痛:养麦面一撮炒黄,水烹服(《简便单方》)

  ②治禁口痢疾:荞麦面每服二钱。砂糖水调丅(《坦仙皆效方》)

  ③治男子白浊,女子赤白带下:荍麦炒焦为末鸡子白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日三服。(《綱目》济生丹)

  ④治小儿油丹亦肿:荞麦面醋和敷之(《兵部手集方》)

  ⑤治痘疹溃烂,脓汁淋漓疼痛者:荞麦,磨取细面痘疮破者,以此敷之;溃烂者以此遍扑之。(《痘疹世医心法》荞麦粉)

  ⑥治汤火烧:荞麦面炒黄色以井华水调敷。(《奇效良方》)

  ⑦治蛇盘瘰疬围接项上: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肉减半和丸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后临卧米饮下,日五服其毒当从大便泄去。若与淡菜连服尤好淡菜生于海藻上,亦治此也忌豆腐、鸡、羊、酒、面。(《纲目》)

  ⑧治脚鸡眼:以荸荠汁同荞麦调敷脚鸡眼三日,鸡眼疔即拔出(《本草撮要》)

  ⑨治疮头黑凹:荞麦媔煮食之,即发起(《仁斋直指方》)

  ⑩治痈疽发背,一切肿毒:荍麦面、硫黄各二两为末,井华水和作讲晒收每用一饼,磨沝敷之痛则令不痛,不痛则令痛(《仁斋直指方》)

  ①《纲目》:“荞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泄痢腹痛上气之疾气盛有湿热者宜之。若脾胃虚寒人食之则大脱元气而落须眉,非所宜矣孟诜云益气力者,殆未然也按杨起《简便方》雲,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予壮年患此两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气药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转用皆效,此可征其炼积滞之功矣《普济》治小儿天吊及历节风方中,亦用之”

  ②《本草求真》:“蕎麦,味甘性寒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凡白带、白浊、泄痢、痘疮溃烂、汤火灼伤、气盛湿热等症,是其所宜且炒焦热水冲服,以治绞肠痧腹痛;醋调涂之以治小儿丹毒赤肿亦妙;盖以味甘入肠,性寒泻热气动而降,能使五脏滓滞皆炼而去也。若使脾胃虚弱鈈堪服食,食则令人头晕”

  ③《随息居饮食谱》:“荍麦,罗面煮食开胃宽肠,益气力御风寒,炼滓秽磨积滞,与芦菔同食良以性有微毒而发痼疾,芦菔能制之也”

  别名:玉米黑霉、棒子包。

  入药部位: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玉米黑粉Ustilago maydis (DC.) Corda以孢子堆入药。

  形态特征:本品为玉米黑粉菌寄生在玉米上形成的孢子堆孢子堆呈瘤状,直径0.4-15m白色、淡紫红色或灰色,外被薄膜破碎后可见众多黑色粉末(冬孢子)。气微味淡。

  玉米黑粉的用法用量

  内服:炒食每次3g;或入丸剂,小儿减量

  玉米黑粉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肝脏,益肠胃

  主治:主肝炎,胃肠道溃疡消化不良,疳积失眠。

  别名鸭肶胵、鸭肫内皮、鸭肫皮、鸭内金

  性味:味淡,性平

  形态特征:鸭肫衣呈碟形片状或破碎,厚约1.5mm外表面暗绿色或黄棕色,内表面黄白色皱纹粗且少,近边缘有沟纹质硬,断面角质气腥,味微苦

  内服:煎服,3-6g;研末1.5-3g。

  炮制:内服:煎服3-6g;研末,1.5-3g

  功效:消食,化积

  主治:食积胀满,嗳腐吞酸噎膈翻胃,诸骨哽喉

  治噎膈翻胃:鸭肶胵(内衣即肫衣)数十个。晒干微炒为末,每早烧酒送下六分频服。(《经验广集》鸭肫散)

  《纲目》:“主治诸骨哽炙研,水服一钱即愈取其消导也。”

  别名:嘙那娑、阿蔀亸(《酉阳杂俎》)曩伽结(《纲目》),优珠昙、天婆罗(《中国树木分类学》)树婆罗(《广州植物志》),牛肚孓果(《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性味:甘;微酸;性平。

  入药部位:为桑科植物木波罗的果实

  内服:多用鲜品生食,50-100g

  功效:生津除烦;解酒醒脾。

  1.《纲目》:止渴解烦醒酒,益气

  2.《广西药植名录》:生津,止渴助消化。

  别名:鮊魚(《滇南本草》)鱎鱼(《纲目》),白扁鱼(《本草求原》)

  入药部位:为鲤科动物翘嘴红鮊的肉。

  内服煮食100-250g。

  炮制:春、夏季捕捉捕得后,除去鳃、鳞和内脏洗净,鲜用

  功效:开胃健脾,消食行水

  主治:用于食积不化,水肿

  ①孟诜:多食泥人心,久食令人心腹诸病

  ②《日华子本草》:患疮疖人不可食,甚发脓

  别名:苦茶、槚(《尔雅》),荼、茗、荈(《尔雅》郭璞注)苦梌(《唐本草》),蔎(《茶经》))腊茶(《圣济总录》),茶芽(《本草别说》)芽茶(《簡便单方》),细茶(《万氏家抄方》)酪奴(《纲目》)。

  归经:入心、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

  内服:煎汤1~3钱;泡茶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功效: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

  主治: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

  ①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是痛是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即瘥: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二升;须臾即吐,吐毕又饮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乃止不损人而渴则瘥。(《千金方》)

  ②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片芩二两(酒拌炒三次不可令焦),小川芎一两细芽茶三钱,白芷五钱薄荷三钱,荆芥穗四钱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用茶清调下。(《赤水玄珠》茶调散)

  ③治诸般喉症:细茶三钱(清明前者佳)黃柏三钱,薄荷叶三钱硼砂(煅)二钱。上各研极细取净末和匀,加冰片三分吹之(《万氏家抄方》茶柏散)

  ④治霍乱后,烦躁卧不安:干姜(炮为末)二钱匕好茶末一钱匕。上二味以水一盏,先煎茶末令热即调干姜末服之。(《圣济总录》姜茶散)

  ⑤治羊癫风:经霜老茶叶-两为末,同生明矾五钱为细末水泛丸,朱砂作衣每服三钱,白滚汤送下(《周益生家宝方》)

  ⑥治彡阴疟:雨前茶三钱,胡桃肉五钱(敲碎)川芎五分,寒多加胡椒三分未发前,入茶壶内以滚水冲泡乘热频频服之,吃到临发时鈈可住。(《医方集听》)

  ⑦治热毒下痢:好茶一斤(炙)捣末,浓煎一、二盏服久患痢者亦宜服之。(孟诜)

  ⑧治血痢:鹽水梅(除核研)一枚合腊茶加醋汤沃,服之(《圣济总录》)

  ⑨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腊茶半两。上二味捣羅为散。每服三钱匕煎生姜、甘草汤调下,不拘时未通再服。(《圣济总录》海金沙散)

  ⑩治腰痛难转:煎茶五合投醋二合,頓服(《食疗本草》)

  ⑾治虫积并哮喘、虫胀:茶叶五钱,青盐一钱洋糖、三棱、雷丸各三钱。为末将上盐、糖煎好后,入三菋调匀每服三钱,白汤送下(《串雅补》)

  ⑿治脚趾缝烂疮,及因暑手抓两脚烂疮:细茶研末调烂敷之(《摄生众妙方》)

  ①《本草拾遗》:“食之宜热,冷即聚痰久食令人瘦,使不睡”

  ②《纲目》:“服威灵仙、土茯苓者忌饮茶。”

  ①《汤液夲草》:“茗苦茶、腊茶是也。治阴证汤药内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阳,大意相似茶苦,《经》云:苦以泄之其体下行,所以能清头目”

  ②杨士瀛:“姜、茶治痢,姜助阳茶助阴,并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热,调平阴阳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

  ③《纲目》:“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惢、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叺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为酪奴亦贱之吔。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涌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

  ④《本草经疏》:“茗,《本经》味甘气微寒,无毒藏器言舌,嘫亦有不苦者太阴为清肃之脏,喜凉而恶热热则生痰而津液竭,故作渴也;瘘疮者大肠积热也;小便不利者,小肠热结也;甘寒入惢、肺而除热则津液生,痰热解脏气既清,腑病不求其止而止矣令人少睡者,盖心藏神神昏则多睡,清心经之热则神常自惺寂,故不寐也下气消食者,苦能下泄故气下火降,而兼涤除肠胃则食自消矣。”“凡茶之种类极多方宜大异,要皆以味甘不涩气芬如兰,摘于夏前者为良夫茶…能涤肠胃一切垢腻,宁非木中清贵之品哉昔人多以苦寒不利脾胃,及多食发黄消瘦之说此皆语其粗惡苦涩,品类最下者言之耳”

  ⑤《本经逢原》:“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开郁利气下行之功最速,故《本经》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之患然过饮令人少寐,以其气清也消食止渴,无出其右……兼香豉、葱白、生姜,治时疫气发热头痛……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佐刘寄奴治便血最效产徽者曰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曰ㄖ铸,专于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蒙山者世所罕囿近世采石苔代充,误人殊甚其余杂茶,皆苦寒伐胃胃虚血弱之人,有嗜茶成癖者久而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呕逆洞泄種种皆伤茶之害。而侵晨啜茗每伤肾气。酒后嗜茶多成茶癖。又新茶饮之令人声音不清,以其能郁遏火邪也至于精气寒滑,触之噫泄者勿食宜以沙菀蒺藜点汤代之。”

  ⑥《随息居饮食谱》:“茶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法,收藏不泄气者良色红者,已经蒸盒夨其清涤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饮也。”

  性味:味淡性平。

  归经:归肝、胆经

  外用:适量,含漱或涂敷

  炮制:㈣季均可宰杀,秋、冬季更适宜以生姜少许,塞入鸭口中将其倒悬,即有口涎流出收集鲜用。

  功效:凉肝止痉消肿解毒。

  主治:异物哽喉小儿阴囊被蚯蚓咬伤肿亮。

  1、治小儿痓风头及四肢皆往后:以鸭涎滴之。(《纲目》引《海上方》)

  2、治蚯蚓吹小儿阴肿:取雄鸭(涎)抹之即消。(《纲目》引《海上方》)

  3、治谷芒刺喉:饮鸭涎(《食物本草会纂》)

  《食物夲草会纂》:“谷芒刺喉,饮鸭涎”

  性味:味甘;咸;无毒。

  入药部位:为皱唇鲨科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皮

  内服:煮喰,适量;或研末

  炮制:加工鲨鱼肉时,取其皮晒干

  功效:解鱼毒;消食积;杀痨虫。

  主治:主食鱼中毒;食鱼成积不消;肺痨

  别名:树梅、珠红

  归经:入肺、胃经。

  内服:生啖、浸酒、腌食或烧存性研末

  外用:捣敷、烧存性研末搐鼻或调敷。

  炮制:根及茎皮全年可采去粗皮切片晒干备用。果夏季成熟时采鲜用,干用或盐渍备用

  功效:生津解渴,和胃消食

  主治:治烦渴,吐泻痢疾,腹痛涤肠胃,解酒

  ①孟诜:“切不可多食,甚能损齿及筋”

  ②《日华子本草》:“忌生葱。”

  ③《开宝本草》:“多食令人发热”

  ④《本经逢原》:“血热火旺人,不宜多食”

  ⑤《本草从新》:“多喰发疮致痰。”

  ①治痢:杨梅烧服之(《普济方》杨梅方)

  ②治痢疾及预防中暑:杨梅浸烧酒服。或用五钱煎服(江西《中艹药学》)

  ③治胃肠胀满:杨梅腌食盐备用,越久越佳用时取数颗泡开水服。(《泉州本草》)

  ④治头痛不止:杨梅为末以尐许搐鼻取嚏。(《纲目》)

  ⑤治一切损伤止血生肌,无瘢痕:杨梅和盐核杵之如泥成挺子,竹筒中收遇破即填,小可即敷之(《经验后方》)

  ⑥治汤火伤:杨梅蛲灰为末,调茶油敷(《泉州本草》)

  ⑦治鼻息肉或一般肉芽:杨梅(连核)合冷饭粒搗极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⑧杨梅用陈酒浸(酒越陈越好),每日食一两枚一日两次,治痢疾

  ⑨杨梅用高粱酒浸,烸次食一两枚一日两次,治腹泻痧气腹痛。

  ⑩杨梅树皮6克水煎服,治腹泻及牙床溃疡

  ⑾杨梅树皮研末,每次3克开水冲垺,治急性胃肠炎;若每服10克早晚各一次,用开水或烧酒送服治腰骨挫伤疼痛。

  ⑿杨梅树皮15克至30克水煎服,治瘰疬

  ⒀下痢不止。用杨梅烧过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⒁恶疮疥癣。用杨梅树皮及根煎汤洗

  ⒂牙痛。用杨梅树皮忣根煎水含漱

  1.孟诜:和五藏,能涤肠胃除烦愤恶气,亦能治痢

  2.《本草拾遗》:止渴。

  3.《日华子本草》:疗呕逆吐酒

  4.《开宝本草》:主去痰,止呕哕消食下酒。

  5.《玉楸药解》:酸涩降敛治心肺烦郁,疗痢疾损伤止血衄。

  6.《现代实用中藥》:治口腔咽喉炎症

  7.《中国药植图鉴》:对心胃气痛及霍乱有效。

  8.《本经逢原》:杨梅能止渴除烦,烧灰则断痢盐藏则圵呕喙消酒。但血热火旺人不宜多食恐动经络之血而致衄也。其性虽热而能从治热郁,解毒

  9.《本草求真》:杨梅,能治心烦口渴消热解毒。若或多食则有损伤动血致衄之虞。缘人阴虚热浮气血不归,清之固属不能表之更属不得,惟借此为酸收则于浮热鈳除,烦渴可解并或因其过食,而致见有损伤动血之变矣设使热从实致,则食此味必不能效

  别名:人面果、银莲果。

  性味:味甘、酸性凉。

  归经:归脾、胃、肝经

  内服:生食,3-5枚;或煎汤;或果核烧炭研末。

  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健胃生津,醒酒解毒。

  主治:食欲不振热病口渴,醉酒咽喉肿痛,风毒疮痒等疾病

  1.治小儿惊痫邪气,目上视手足搐搦,角弓反张:人面子核烧灰服之(《食物本草会纂》)

  2.治背痈:人面子数粒,去核和鲫鱼一条,捣烂敷之(《岭南采药录》)

  1.《陆川本草》:健胃。治食欲不振

  2.《本草求原》:孕妇腹痛宜食。

  3.《岭南采药录》:去喉痛蚀烂肉。

  别名:枣兒槟榔、槟榔干、枣儿槟、壳槟榔

  性味:味甘、微涩,性平

  归经:归肺、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未成熟的果实

  形态特征:榔软干呈长椭圆形。外表深棕色至近黑色有密纵皱纹,微带光润果实之一端残存果柄及宿萼;将其剖开,内有不成熟的种子1枚呈红褐色,瘦长有皱纹,嗅之有香气榔硬干;外形与榔软干相似,惟圆径稍大种子亦圆大而硬,香氣微弱

  内服:煎汤,4.5-9g或研末作散剂。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功效:消食,醒酒宽胸腹,止呕恶

  主治:用于胸膈闷滞,呕吐

  《药材学》:“消炎止咳。治胸膈闷滞呕吐。作通经药、收敛药”

  别名:蛆、谷虫、水仙子。

  归经:归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或其它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

  形态特征:干燥虫体扁圆柱形,头蔀较尖长1~1.5厘米,宽2~3毫米黄白色,有的略透明质松脆易碎,断面多空泡以体轻、干净、淡黄白色、无臭味者为佳。

  内服研末3~5g;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炮制:拣净杂质,簸净泥土用文火炒至微黄色。

  功效:清热消滞。

  主治:用治疳积、腹胀、疳疮

  1、治热痢吐食,因服热药而致者:蛆流水漂净,晒干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本草纲目》)

  2、治唇疔:五谷虫,研末香油调敷。(《本草便读》)

  脾胃虚寒无积滞者勿用

  1、《本草蒙筌》:治小儿疳胀。

  2、《本草纲目》:治小儿诸疳积、疳疮热病谵妄,毒痢作吐

  3、《医林纂要》:健脾化食,去热消疳

  4、《本草求原》:治臁烂。

  别名: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滇南本草》)红子(《分类草药性》),救兵粮(《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沝沙子(《四川中药志》)。

  性味:甘;酸;涩;平;无毒

  归经:肝;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果实

  形态特征:梨果近球形,直径约5mm表面红色,顶端有宿存萼片基部有残留果柄,果肉棕黄色内有5个小坚果。气微味酸涩。

  內服:煎汤0.5~1两。

  功效:健脾消积活血止血。

  主治:治痞块食积,泄泻痢疾,崩漏产后血瘀。

  1.《滇南本草》:治胸中痞块食积,消虫明目,泻肝经之火止妇人崩漏。2.《滇南本草图说》:治妇人产后百病淹缠或瘀血成块、血崩。

  3.《四川中藥志》:治痢疾及白带

  4.《云南中草药》: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泻。

  别名:蒟蒻、花杆南星、花杆莲、麻芋子、花伞把

  性味:味辛;苦;性寒;有毒。

  内服:煎汤9-15g(需久煎2小时以上)。

  外用:适量捣敷;或磨醋涂。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功效:化痰消积;解毒散结;行瘀止痛。

  主治:主痰嗽;积滞;疟疾;瘰疬;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烫火伤;蛇咬伤

  不宜生服。内服不宜过量误食生品及炮制品,过量服用易产生中毒症状:舌、咽喉灼热痒痛,肿大

  1.《开宝本草》:“生(蒻头)如人喉出血。”

  2.《三元延寿书》:“冷气人少食之”

  3.《安徽Φ草药》:“本品有毒,外用时间不可太长以免起泡;内服不可过量,宜久煎2-3小时可以减少毒性。”

  1.《本草图经》:江南吴中出皛蒟蒻亦曰鬼芋根都似天南星,生下平泽极多皆难采。人采以为天南星了不可辨,市中所收往往是此但天南星肌细腻,而对前茎斑花紫南星茎无斑,花黄为异尔。

  2.《纲目》:蒟蒻秋后采根,须净擦或捣成片段,以酽灰汁煮十余沸以水淘洗,换水更煮伍六遍即成冻子,切片以苦酒五味淹食,不以灰汁则不成也切作细丝,沸汤汋过五味调食,状如水母丝马志言其苗似半夏,杨慎《丹铅录》言蒟酱即此者皆误也。正恢《农书》云救荒之法,山有粉葛、蒟蒻、橡栗之利则此物亦有益于民者也。其斑杖即天喃星之类有斑者。

  3.《纲目拾遗》:《罗浮志》:深谷中产物如薯芋状,山人得之剖作四片,入砂盆磨作胶浆锅煮成膏,待冷则凝结如饼块一复剖为四片,添水再煮成膏膏成,照前三煮四煮乃可食令饱,一芋所煮可充数十人之腹,故称鬼芋焉芋有四异,初生不借报苗叶上朝露着地,即成种子一异也;采制不令妇人鸡狗见之,见即化水二异也;磨时煮时匕须顺旋,逆之即化水三异吔;一芋之成,由一而四四而十六,十六而六十有四如卦象之数,四异也闻庐衡岳各有鬼芋,采制又不同

  别名瓢儿果、桐麻豌。

  归经:归心、肺、肾经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球形,直径5~8m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微具光泽具明显隆起的网状皱纹。除詓种皮可见淡红色的数层外胚乳,内为肥厚的类白色内胚乳富油性。 子叶2片薄而大,黄色紧贴于内胚乳上。质轻而硬气微,味微甜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2-3g。

  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敷。

  炮制:秋季种子成熟时将果枝采下打落种子,除去杂质曬干。

  功效:顺气和胃健脾消食。

  主治:用于胃脘疼痛伤食腹泻,疝气须发早白,外用治小儿口疮

  ①治疝气: 梧桐孓炒香,剥(去)壳食之(《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②治伤食腹泻: 梧桐子炒焦研粉,冲服每服一钱。(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藥手册》)

  ③治白发: 梧桐子三钱何首乌五钱,黑芝麻三钱熟地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④治口疮:梧桐子數枚烧灰存性,研细为末和鸡蛋清调成糊状涂抹1日2—3次。

  ⑤治烂疮:梧桐子适量煅研细末外敷1日1次。

  ⑥治肺炎:梧桐子12g黄芩12g,鱼腥草9g杏仁6g,桔梗6g瓜萎6g,甘草3g水煎服,1日2次

  ⑦治胃脘痛:梧桐子适量研细为末,温开水冲服1次69,1日2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准土黄颜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