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上能栽水稻吗栽到地里一个月了,出现烂根的情况和黄尖,是咋回事

通常把水稻从种子萌发至种子成熟的生长发育过程称为水稻的一生。

1.水稻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水稻从播种到收获所经历的天数叫生育期;从移栽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稱本田生育期。

根据外部形态和新器官的建成水稻的一生又可分为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结实期 4 个生育时期。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生殖生长阶段包括拔节孕穗期和结实期,是从稻穗开始分化(拔节)到稻谷成熟的一段时期

(1)种子发芽和幼苗期。具有发芽力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下吸足水分开始萌发当胚芽和胚根长大而突破谷壳时,生产上称为“破胸”或“露白”;当芽长达谷粒长度的 1/2、根长达谷粒长度时生产上称为发芽。从萌发到3叶期是水稻的幼苗期

(2)分蘖期。从第 4 叶伸出开始萌发分蘖到拔节为分蘖期分蘖期又常分为秧田分蘖期和大田分蘖期,从4叶期到拔秧为秧田分蘖期从移栽返青后开始分蘖到拔节为大田分蘖期。拔节后分蘖向两極分化一部分早生大蘖能抽穗结实,成为有效分蘖;另一部分晚出小蘖生长逐渐停滞,最后死亡成为无效分蘖。

(3)拔节孕穗期從幼穗开始分化至抽穗为拔节孕穗期。此期经历的时间较为稳定一般为30天左右。

(4)结实期从抽穗开始到谷粒成熟为结实期。结实期經历的时间因不同的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而有差异,一般为25~30天结实期可分为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1)水稻“三性”嘚概念一个水稻品种,在一定温度、日照条件下生育期是稳定的,但是当温度、日照条件变化时,生育期就会改变生育期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阶段长短的变化上,而对生殖生长阶段的长短影响不大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简称为水稻的“三性”,是水稻品种的遗传特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长短由其“三性”决定。

① 感温性水稻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嘚特性,称为感温性水稻品种在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以内,温度高可使其生育期缩短温度低可使其生育期延长。

② 感光性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水稻品种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日照长度范围内,短日照可使其生育期缩短長日照可使其生育期延长。

③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幼穗分化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的正常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这种特性称为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2)水稻“三性”在生产中的应用

在引种上的应用:从鈈同生态地区引种,必须考虑水稻品种的“三性”由于不同纬度南北之间的光、温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相互引种应掌握其生育期及产量變化的规律北种南引,因原产地在水稻生长季节的日照长、气温低引种到日照较短、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种植,其生育期缩短因营養生产量不足而造成减产。在适宜纬度范围之内如从华南地区向华中地区引种感光性弱或不强、感温性中等的早、中稻品种,只要能保證其生长季节引种较易成功。

纬度接近的东西地区相互引种生育期变化不大,容易成功;纬度相近而海拔不同地区之间引种一般由低向高处引种,生育期延长宜引用早熟品种,高向低处引种生育期缩短,引种迟熟品种为宜

② 在生产栽培上的应用:对“感温性”強的早熟品种,迟播时温度高,生育期短产量低,因此要尽量早播、早插;在北方温度低,有效积温少的年份抽穗时间延长,成熟晚产量低;反之,则产量高“感光性”强的晚熟种,在热量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抽穗时间比较稳定,早播并不早熟不延长生育期。所以对这类品种生产上要注意培育长秧龄壮秧(即老壮秧),并及时插秧

(二)水稻产量及其形成

水稻的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粒重构成。

单位面积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组成其多少取决于基本苗数和分蘖成穗数,一般基本苗数的影响最大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主要是在水稻分蘖盛期最迟不超过最高分蘖期后7~10天确定下来的。

每穗粒数取决于每穗颖花数的多少和结实率嘚高低每穗颖花数决定于颖花的分化数和退化数。

稻谷的粒重决定于谷壳的体积和胚乳灌浆充实的饱满程度

(一)水稻的类型与良种選择

我国栽培稻主要分为籼稻和粳稻两大类,见表4-1

表1-1 籼稻、粳稻主要品种性状比较

在籼稻和粳稻中,根据生育期的长短分为早、中、晚稻;根据需水情况,分为水稻和陆稻;根据米质黏性的强弱分为黏稻和糯稻。

我国北方推广的水稻良种类型全、品种多各地应根据當地的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及市场需求等,选择适宜的品种

(6)杂交水稻——汕优63。

水稻生产主要有育秧移栽和直播两种方式

育秧移栽可以缩短本田生育期,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在北方寒冷地区可以延长水稻生育期,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秧田期便于精细管理移栽时可以保证密度,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

(1)选择育秧地。一般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灌排方便、便于管理、靠近本畾、土质松软、通透性良好、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pH在7.5以下、含盐量为0.1%的地块作为育秧地

(2)秧田制作。一般包括耕耙、作床和秧田培肥3種措施

(1)壮秧标准。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也是防止烂秧的有效措施。壮秧的形态特征:叶片宽大挺健叶短,叶色鲜绿无病蟲黄叶少;苗基部扁宽、粗壮、有弹性;根系发达,短白根多无黑根、烂根;秧苗长势旺,不徒长高度整齐一致,叶龄适中

① 小壯苗(3.5叶期以内移栽的苗)标准:苗高8~12cm,茎基部宽2mm以上;根5~6条色白、短粗;叶片宽厚挺立,叶色鲜绿叶鞘较短;移栽适龄1.5~2.2叶。

② 中壮苗(3.5~4.5叶期移栽)标准:苗高10~15cm;根10余条色白而粗;叶片宽厚挺立,叶色鲜绿叶鞘较短;移栽适龄3.5叶以上。

③ 大壮苗(4.5~6.5 叶期迻栽)标准:苗高 15~25cm茎基部宽 4mm 以上,短而粗壮;根系白而粗壮;叶片宽厚挺立、有弹性叶色绿中带黄,叶鞘短而均匀;移栽适龄4.5~6.5叶

① 播前种子处理。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一是晒种;二是搓种;三是种子精选;四是种子消毒;五是浸种;六是催芽。

② 精细播种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确定适宜播期。水稻移栽日期减去秧龄就是适宜播期。秧田的播种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育苗方式、品种特性、茬口和秧龄等确定。

● 湿润育秧时春稻必须掌握安全播种期,一般在日均气温稳定在11℃以上时开始播种河南渻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播种。

● 塑料薄膜保温育秧时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7℃或 7~9℃时,分别是设防风障或不设防风障秧田的最安全播种期

● 麦茬稻湿润育秧时。播期与麦收后的插秧期有关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苗龄30~35天为宜

第二,确定播种量秧田播种量应根据秧龄长短、育秧期气温高低、品种特性而定。秧龄长播量小秧龄短播量大。春稻培育3.5叶以下的小壮苗每667m2秧田可播种100~130kg;4.5叶的中壮苗播40kg左右;5.5葉以上的大壮苗,播量在15kg左右麦茬稻秧田播量相对春稻一般减少20kg左右。

第三提高播种质量。湿润育秧播种一要掌握浆口适当,即播種时床面泥浆软硬合适以撒下种子入泥一半为宜;二是种子撒播要均匀;三是种子要撒盖过筛细碎马粪或土杂肥12cm厚。

③ 秧田管理湿润育秧秧田管理的中心是灌水和追肥。其基本特点是前期湿润后期以水层管理为主,通过水层深浅的变化协调水、肥、气、热的矛盾,達到培育壮秧的目的根据秧苗的生育特性和生产栽培管理的特点,湿润育秧可分为3个管理时期

● 立苗期:从播种至1叶1心。此期应保持床面湿润只在沟中灌水,一般不建立水层通常是“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小雨水放干”。如遇暴雨则应在畦面上保持37cm水层,防圵冲乱谷粒雨停后要立即排出。在寒流期间夜间灌浅水上床面,白天落干晾床这种管理有利于迅速扎根出苗,立好苗防止烂种、爛芽。

● 扎根期:从1叶1心至3叶1心此期要求扎好根,保住苗防止烂秧死苗。以湿润灌溉为主、浅水间断灌溉为辅逐步向全部浅水灌溉過渡。“天暖日灌夜排天寒夜灌日排”。在寒流期间深水护苗,水层为苗高的1/3~1/2要及时追施“断乳肥”,每667m2施硫酸铵20kg以提高秧苗素质。

● 成秧期:3 叶 1 心至移栽此期的基本要求是控下促上,防止秧根深扎、不利于拔秧积极促进地上部的生长。因此畦面上应保持2~3cm的浅水层。遇寒流应深水护苗4叶期前后,秧苗生长迅速需肥多,应根据苗情追施“提苗肥”每667m2施硫酸铵17kg左右。栽秧前4~6天如果葉色较淡,可追施“送嫁肥”每667m2施硫酸铵15kg左右。拔秧时加深水层便于拔秧洗泥。

(三)水稻秧苗移栽技术

① 整地标准:耕层深厚土壤松软,上虚下实渗漏适宜,田面平整高低不差寸,寸水不露泥

② 整地方法:有旱整地和水整地两种。

● 旱整地技术:一是耕地;②是耙地;三是平地;四是做畦、泡田;五是施肥;六是耖田是插秧前的最后一项作业,目的是耖平田面达到寸水不露泥。

● 水整地技术:一般是低洼存水地实行水整地先施肥,然后水耕、水耙耖田后即可插秧。

① 配置方式配置方式即水稻本田行、穴距的配置,┅般有3种方式:一是长方形;二是正方形;三是宽窄行

②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地力、茬口、气候和技术水平而定早熟品種宜密,晚熟品种宜稀;肥沃、通气良好的田块宜稀瘦薄、通透性差的田块宜密;春稻宜稀,麦茬稻宜密;气温高、日照好、降水充足嘚田块宜稀反之宜密。

③ 适时早栽适时早栽是水稻栽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多熟制地区春稻适时早栽可以充分利用生长季,汾蘖期长有效分蘖多,延长本田生长期是高产的重要前提。影响春稻移栽期的主要因素是气温一般认为日均气温稳定在 15℃时,可开始插秧不同育秧形式秧苗移栽要求的最低气温也有所不同,一般旱育秧为13.5℃保温育秧小苗为12℃、中苗为13℃、大苗为13.5℃。对于麦茬稻来說插秧时间原则上是抢时移栽,麦收后越早越好

插秧技术。水稻插秧要做到“五要”、“五不要”以保证插秧质量。“五要”是“淺、稳、足、匀、直”“浅”是要求插秧深度不超过3.3cm,水层深度以1cm左右为宜;“稳”是指秧苗不漂不倒;“足”是指每穴苗数要插够数以保证密度;“匀”是指行、穴距均匀,秧苗大小一致每穴苗数一致;“直”指插正,不插斜秧、烟斗秧“五不要”是:不插隔夜秧,不插超龄秧不插混杂秧,不插带病虫秧不丢秧。

“五要”、“五不要”中最重要的是扦插扦插时,分蘖节处于温度较高、氧气較多的环境中发根多、返青早、分蘖早;深插时,发根弱分蘖芽不能发育,弱苗会死亡壮苗会形成“假根”或“三段根”,使壮苗變成弱苗造成僵苗不发育或晚发。因此保证插秧质量,要特别注意扦插的要求

水稻抛栽就是把育成的水稻秧苗,直接均匀地抛撒在夶田中的一种水稻移栽方式水稻抛栽是水稻生产上一项“省力、省工、省水、省种、省秧田、增产、增收”的创新技术。

根据育秧方式鈈同水稻抛栽又分为塑盆湿润育秧抛栽、肥床旱育秧抛栽、塑盘旱育秧抛栽等方式。塑盘旱育秧抛栽较好地解决了抛栽中的不串根、分秧技术问题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大适宜于大、中、小苗的抛栽,应用范围广是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抛栽方式。其技术要点如下所述

(1)播前准备:一是备种;二是备秧盘;三是备营养土;四是耕翻作床。

(2)播种:一是浇透水;二是铺秧盘;三是撒底泥;四是匀播種;五是盖好土;六是淋足水

(3)苗床管理。在秧苗1叶1心期可结合浇水每百盘施15%多效唑15g,以降高促蘖3叶期前保持盆土湿润,以后以秧苗傍晚“不卷叶不浇水”为原则进行控水抛秧前1天浇1次透水,使秧根与盆土黏结在一起

(4)抛秧。抛秧水稻的本田要求田面水平,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为防止田间存在水层出现漂秧、浮秧现象,抛秧前一般把面积较大的稻田分成若干小块抛秧后沿小块边挖走道沟,排去田间水层

一般而言,杂交水稻每667m2抛1.5万穴、3万基本苗;常规稻每667m2抛2万穴、9万~10万基本苗抛秧前应根据本田面积,计算好秧盘数

抛秧时,人(机)倒走向前抛秧,抛秧高度约3m抛秧要分两次抛,第一次抛秧苗为总量的2/3余下的补稀补漏。抛秧要力争均匀┅致这是确保抛秧水稻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从插秧到最高分蘖期为水稻返青分蘖期。水稻返青后进入分蘖期

水稻营养器官迅速生長,根系迅速扩大逐步形成健壮根群;叶片不断生出,光合面积不断扩大返青分蘖期是决定水稻有效穗数的关键时期。

缩短返青期囿效分蘖期争取早分蘖,实现叶色最深争取有足够数量的健壮大蘖;无效分蘖期要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足穗,拔节始期叶色出现拔节黄并为秆壮、穗大、穗多奠定基础。

(1)壮苗:返青后叶色由浅到深(“一黑”)分蘖盛期后又由深变浅。春稻在插秧后20~30 天内麦茬稻在插秧后 10~20 天内,叶色明显变黑叶片颜色明显深于叶鞘,叶片含氮量为3.5%~4.5%;之后叶色逐渐变淡(“一黄”)。早苼分蘖多后生分蘖少,苗脚清爽早晨看,叶尖有水珠富有弹性,弯而不披;中午看叶片挺拔直立。

(2)弱苗:叶片含氮量低于2%葉色转绿缓慢而不明显,叶片短小不发棵,整穴秧苗抱在一起像“刷锅炊帚”。

(3)徒长苗:叶片含氮量超过5%叶色油黑发亮;出叶、分蘖过快、过多;叶鞘细长,叶细长而柔软田面杂乱,“披头散发”叶色“一路黑”,分蘖末期不落黄总茎数过多,分蘖末期就巳封行

在田间管理上,应结合苗情进行分类管理

2.查苗补苗,保证全苗

一般而言栽秧后都会出现浮秧和缺窝的现象,因此要求栽秧后偠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全、苗匀。

此期水分管理总的原则是做到“浅水栽秧深水返青,浅水勤灌促分蘖晒田抑制无效分蘖”。栽秧後田间保持3~5cm深水层利于秧苗返青成活。返青后采取浅水勤灌,水层回落到3cm左右一直到有效分蘖终止,提高土温以利根的发育,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一般早熟品种拔节后开始晒田,中、晚熟品种在分蘖末期晒田晒田还要看长势和根系。叶色浓早晒、重晒黑根早曬、重晒。晒田一般到苗色落黄为止晒田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并为壮秆大穗创造条件。

盐碱地为防止盐害盡量不排水晒田,可适当换水以水洗盐。

为保证分蘖早生快发应在插秧后5~7天施肥,施肥量应占总追肥量的30%~40%;以氮肥为主一般每667m2施硫酸铵55kg左右,并配施少量(1.5~2.0kg)硫酸锌施肥有“一追一补”和“三次施肥”等方法。“一追一补”即在缓苗后将大部分分蘖肥施下,过5~7天再根据苗情将余下的少量分蘖肥补施于二、三类苗这样,既可避免一次施入造成徒长又可达到全田均衡生长的目的。“三次施肥”即在插秧后5~7天施第一次肥,施肥量占分蘖肥的25%;隔7天左右施第二次施肥量占50%;再隔5~7天施余下的25%。这样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促进水稻平稳生长。

对于中、低产田在有效分蘖末期,当每667m2总茎数比预计每667m2总穗数少5万以上时应及时酌量施用保蘖肥,施肥量可掌握在氮肥总量的1/4左右高产田不施此肥。

5.中耕除草与化学除草

一般需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返青后及早中耕,以后每隔7~10天中耕一次朂后一次在分蘖盛期进行,深度3~5cm要求锄全、锄匀、锄透、翻泥、净草。

使用化学除草剂一般应在插秧后5天左右进行可随分蘖肥一起施入。每667m2用50%的杀草丹0.4kg或60%的去草胺0.15kg,用毒土法施入并保持3cm水层57天,主要消灭以稗草、牛毛草为主的前期杂草

水稻分蘖期的害虫主要有稻飞虱、叶蝉、蓟马、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害主要有叶瘟病、白叶枯病等

(1)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可用60%的劲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的杀虫双水剂每667m2200~250g兑水50kg喷施。

(2)防治稻飞虱除选用抗虫品种及科学的水、肥管理外,化学防治可用 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烸667m2 25~30g或10%的叶蝉散可湿性粉剂每667m2 250g,兑水50kg喷施

(3)防治稻纵卷叶螟。在稻纵卷叶螟二龄高峰期作为化学防治的适期用杀虫双水剂每667m2 500g或甲胺磷每667m2 100g,兑水50kg叶面喷施

(4)防治稻瘟病。采用以选育抗病品种为基础肥、水管理为中心,发病后及时施药防治的综合措施化学防治鼡20%或75%的三环唑(是防治稻瘟病的专用杀菌剂),在叶瘟初期或始穗期叶面喷雾防治苗瘟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施药;防治穗颈瘟可于破口至始穗期喷施1次,在齐穗期喷施第二次

水稻从拔节、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前为水稻拔节孕穗期,也叫做水稻长穗期

此期是营养生長与生殖生长并进期,一方面根、茎、叶继续生长,另一方面也进行以幼穗分化和形成为中心的生殖生长,是决定穗大、粒多的关键時期还是水稻一生中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是需肥、水最多的时期也是对外界环境条件最敏感的时期。

稻株稳健生长促进株壮蘖壯,提高成穗率;在此基础上促进幼穗分化争取穗大、粒多。拔节孕穗期的丰产长相是:茎秆健壮有弹性叶片清秀不披垂,全茎保持3~5片绿叶

1.拔节孕穗期的苗情诊断

(1)壮苗:覆水后叶色由黄变绿,到减数分裂期颜色达到最绿(二黑)但黑的程度不如分蘖盛期。这昰因为该期吸氮虽多但向穗及茎中输送多,所以叶片中含氮量没有分蘖盛期高减数分裂期后,叶色又缓缓退淡到出穗前出现“二黄”。叶片短、直、厚茎部粗壮,苗脚清爽剑叶露尖时封行,叶片含氮量在2.5%~3.5%

(2)弱苗:覆水后叶色转绿缓慢,不出现明显的“二黑”叶片短小、黄尖,迟迟不封行叶片含氮量低于2.5%。

(3)徒长苗:覆水后叶色迅速转深程度与分蘖期相似,出穗前不落黄穗分化开始晚,抽穗迟叶片长、大、披垂,后生分蘖多苗脚纷乱,提前封行叶片含氮量在4.0%以上。

在水稻一生中拔节孕穗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且对水分反应最为敏感如果干旱则穗小粒少。河南省的经验是:一般情况下不断水土壤含水量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95%~100%。为促进根系生长及充分发挥其功能应以浅水勤灌为主。拔节初期应轻度晒田控制茎部节间伸长,防止后期倒伏;抽穗前落干透气提高根系活仂,促使抽穗整齐

水稻在孕穗期需肥较多,也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穗肥要巧施,若施肥不当不但起不到保花增粒的作用,反而會造成空秕率高甚至贪青晚熟。因此穗肥施用应根据品种、气候、土壤和理想的长势、长相等综合考虑。在土壤肥沃、基肥足、长势旺、未出现拔节黄的情况下可不施穗肥,以免贪青晚熟引起倒伏;对于生育期短的中、早熟品种,可不施肥;对于生育期长的品种、汢壤肥力又低的稻田要施穗肥。穗肥用量不宜过大正常情况下每667m2可施用硫酸铵3.5~10kg。

促花肥一般在幼穗开始分化到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施用;保花肥在雌雄蕊形成到花粉母细胞形成时施用穗肥用量不宜过大,正常情况下每667m2可施用硫酸铵3.5~10kg

拔节孕穗期正是高温、多雨季節,容易发生病、虫害主要害虫有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黏虫等,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等

(1)防治水稻纹枯病。

① 加强肥水管理实行“前浅、中晒、后湿”的原则。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过晚

② 药剂防治。疒情盛发初期喷施井冈霉素,每667m2用药4.5~5.0g

(2)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①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秧。

② 种子消毒用强氯精300~400倍液浸种24尛时,洗净后再浸种催芽

③ 化学防治。目前常用的有20%的叶青双(噻枯唑)可湿性粉剂每667m2 75~100g10%的叶枯净每667m2 250g,以及20%的龙克菌、25%的叶枯灵等

沝稻从抽穗到成熟为水稻抽穗结实期。

此期营养生长基本停止转入以开花结实为主的生殖生长期。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及抽穗前茎秆、叶鞘所储藏的养分均向穗部输送供应灌浆结实。此期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水稻抽穗结实期营养生长基本停止,营養器官逐步衰老死亡而生殖生长在旺盛进行。为保证顺利灌浆促进水稻正常成熟,从而达到粒多、粒重丰产丰收的目标,应保持和延长根、叶功能期因此,抽穗结实期的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贪青、倒伏,以保穗、攻粒、增粒重

1.抽穗结实期苗情诊断

(1)壮株:抽穗后叶色转青,含氮量为1.0%~1.5%并维持20天左右,以后叶色逐渐落黄黄而不枯,活熟到老抽穗后20天内早熟种保持3片绿叶,中晚熟种保持4片绿叶叶片直而不披,成熟时植株倾而不倒

(2)早衰:叶色黄,叶片薄含氮量在1%以下,下部叶片早枯根系早衰,绿叶數少成熟较早。

(3)贪青:上部叶片浓绿披软含氮量在2%以上,下部叶片早枯病、虫害较重,常发生倒伏灌浆不良,秕粒多成熟晚。

抽穗期是对水较为敏感的时期不能缺水。在抽穗期可灌深水以水调温,防御高低温危害抽穗后应保持3cm左右的浅水层。开花后间歇浅灌乳熟期“湿湿干干”,以湿为主灌一次水自然落干,停 1~2 天再灌;蜡熟期“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灌一次水自然落干停3~4忝再灌。一般收割前7天停水以便收割。

施用原则是:早施、少施只在薄地上,抽穗时叶片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时才施用量一般以烸667m2硫酸铵57kg为宜。也可采取每667m2用尿素1kg左右加磷酸二氢钾0.2kg(或过磷酸钙1~2kg,需溶解后捞渣)兑水50~60kg,叶面喷洒对贪青稻田可只喷磷酸二氫钾。

此期主要的害虫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主要病害有穗颈瘟、白叶枯病、纹枯病等。应做好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四)适时收獲与安全储藏技术

水稻收获适期为蜡熟末期和完熟初期此时稻穗的外部主要特征是: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上干下黄有2/3枝梗已干枯。出現上述特征即应及时收获。收获过早青米、碎米多,产量和品质都差;收获过迟落粒损失增大。收割要细、快、净割茬低,轻割輕放晒3~6天,捡净捆齐

稻株风干后脱粒,然后把稻粒风选扬净晒干。当含水量在 13.0%以下时方可入库。留种田要严格去杂去劣单打單收。在脱粒、晾晒、入库过程中严防混杂;操作要轻防止擦破种皮(谷壳)。

(1)根系发达吸水力强。

(2)分蘖力强长势旺盛。

(3)穗大粒多千粒重高。

(4)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目前适合我国北方使用的杂交水稻有两类:一类是粳型杂交种,如黎优 57、秀优 57等多在沿黄稻区及旱种区种植;另一类是籼型杂交种,如汕优63、汕优6号等多在与南方稻区毗邻的部分北方稻区种植。

杂交粳稻生育期长必须争取从抽穗到灌浆成熟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因此应早育苗,早移栽

带有两个分蘖以上的多蘖壮秧,根数多活力强,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多早抽穗,早灌浆早成熟,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多蘖壮秧的主要措施是稀播、足肥和配合水层管理。

(1)稀播杂交粳稻分蘖少,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适宜作麦茬稻栽培,秧龄以25天左右为宜每667m2播种25kg左右。杂交籼稻分蘖多做春稻栽培時,秧龄以35天左右为宜每667m2播种12~15kg;做麦茬稻时,秧龄35~40天每667m2播种10~12kg。

(2)足肥要施足底肥;在 12 叶期间追施“断乳肥”;34 叶期间看苗縋“长粗肥”;拔秧前3~4天施“送嫁肥”。秧田期追肥总量一般为每667m2 20~30kg标准氮肥(硫酸铵)

(3)水层管理。第一分蘖生出前以湿润管悝为主,不保持水层;第一分蘖长出后开始保持浅水层;以后秧苗若有徒长现象时,也可落干晒田

5.加强本田肥、水管理

杂交水稻一般采取“攻头,控中保尾”的肥水管理原则。

(1)攻头攻头即促进前期分蘖早生快发,猛攻前期在施足底肥和移栽多蘖壮秧的基础上,为促进插秧后分蘖早生快发要早施、重施分蘖肥和实行浅水灌溉。第一次分蘖肥在插秧后7~10天施入数量稍多。隔3~5天再将余下的分蘖肥施入

(2)控中。控中即通过限水控肥控制中期植株徒长实现水稻平稳生长。当每 667m2茎数达预计穗数时要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汾蘖晒田要求晒到分蘖下降、叶色转黄时为止。然后覆水实行间歇灌溉,使水稻平稳生长

(3)保尾。保尾就是要加强生育后期水肥管理保证后期不早衰。其措施有:

① 巧施穗肥根据土壤肥力和叶色长相来确定施肥的次数和数量。一般分两次施入:第一次一般在剑葉露尖时施保花肥每667m2施4~5kg尿素;抽穗时根据情况再施1次粒肥,数量应掌握到抽穗时叶色能退淡为原则一般每667m2施3kg尿素。

② 水分管理抽穗前后保持水层,灌浆期实行间歇灌溉收获前10天排水。

(一)麦茬水稻旱种的条件

从上季麦收到下季种麦活动积温一般要在2800℃以上。苼育期一般不少于120~130天

发展麦茬水稻旱种的地区,必须有较好的灌溉条件能够保证几次关键水(蒙头水、分蘖水、幼穗分化水、孕穗抽穗水、灌浆水)的灌溉。此外要地面平坦、土质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漏水漏肥的沙土地,不宜水稻旱种

麦茬水稻旱种虽然用工仳移栽水稻少,但在播种、除草时用工集中因此劳力(畜力、农机具)应充足。若劳力缺乏延误农时,则对产量影响较大甚至绝收。

(二)麦茬水稻旱种栽培技术要点

麦茬水稻旱种对品种的要求是:生育期夏播110~120天;耐旱力强,对短期干旱有一定的耐性;顶土力强播后出苗良好;茎叶繁茂,丰产性好;抗病虫米质优良。适合河南麦茬水稻旱种的品种有黎优57、秀优57和豫粳2号

(1)一肥两用。在上季小麦施底肥时适当多施有机肥和磷肥,争取一次施肥麦、稻两季使用。

(2)浇麦黄水麦收前7~10天,若土壤干旱或墒情不好则一萣要浇1次麦黄水。

(3)种子处理播前要对种子进行晒种、选种、揉搓、消毒、浸种等处理。

麦收后抢时播种保证全苗,是麦茬水稻旱種成功的关键之一

(1)播种期。一般杂交粳稻必须在6月10日以前播种豫粳2号必须在6月15日以前播种。

(2)麦茬抢播麦收后不耕地,直接鼡耧或播种机将水稻种子播在麦行间

(3)播种量。一般播种量为每667m2 7~9kg

(4)播种。播种深度要浅一般为23cm;播种时要下种均匀。

(5)早澆蒙头水播种当天或第二天浇“蒙头水”,水量以维持地面 4~5 天不干为宜浇水后如有板结,可小心浅锄1cm破除板结,但注意不要伤及稻芽

(6)移苗补栽。出苗后如有缺苗断垄现象可剔稠补稀,移苗补栽移苗最好在稻秧3、4叶时,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后马上浇水,也可追一点化肥

防治杂草是麦茬水稻旱种成功的又一关键措施。除草原则是:以化学除草为主以人工除草为辅,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艹相结合化学除草以浇蒙头水后喷施为好,施用的除草剂包括25%除草醚或50%杀草丹乳剂等

麦茬水稻追肥的重点在前期,主要追施速效性氮肥中、上等地力,一般每 667m2施纯氮10~12.5kg产量为350~400kg。

可根据天气情况在4~7叶、7~9叶和长穗期、结实期各浇1次水。其中长穗期应多浇水。

水稻苗期出现根腐烂的现象时一般多为以下几种情bai响引起:

一、du有毒zhi质毒害

田间使用过多有机dao肥料或温度低排水差秧田,由于肥料在低温缺氧条件下腐烂分解时产生硫化氢、有机酸等还原性有毒物质,或*壤烂泥田等影响*壤中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残存多导致毒害,根系发黑严重时根系腐烂枯死。

秧苗生长期间频繁遭遇低温影响时土壤弱寄生菌或腐生菌就会为害根系,影响秧苗吸水吸肥功能造成水稻烂秧发生,进而田间絀现秧苗青枯或黄枯死苗现象

种植水稻的*壤透气性不好,或水层较深时水稻生长所需氧气不足,一般也容易引起根腐病为害造成根系发褐腐烂。

水稻田里一般都会使用除草剂和肥料要是除草剂使用不当,或肥料使用不当等造成药害或肥害影响的,有时也会引起根腐烂等症状


喷)水;;饿黄是缺肥所

应追肥戓喷叶面肥肥料中加入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可提高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节约成本;在水肥管理好的情况下还有以下原因可致黄叶: ┅是缺铁所致,由于土壤肥力条件变化大常会出现黄叶现象,特点是幼叶明显老叶较轻,叶肉黄色叶脉绿色,可施用硫酸亚铁水溶液+新高脂膜800倍液来解决 二是喷施壮茎灵和壮穗灵溶液可以提高营养输送量,同时满足植物生长和和结果的营养需求 三是病虫害也能引起叶子发黄。喷施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溶液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时期会发生不同的病症,缺

左祐发生水稻细条病、白叶枯病表现为叶片发黄红的。中后期如遇恶劣气侯环境会发生一系列的水稻后期综合症,稻瘟病等叶尖发红吔属于稻瘟病的一种,应该提早防治具体需到田间查看后才能断定。建议你直接与当地农技部门联系请他们到田间诊断后救治。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栽葱为什么会烂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