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偶像的20岁女,当提起偶像时,是板着张脸,是为什么的地提起呢

“青春期”(这个词)的发明是②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功绩(编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肯尼迪政府创造并推广了“青春期”、“代沟”等概念对當时的民权运动起到了助推作用),青春的概念在那个时候就完全被改写了不是青春年华,不是青春岁月不是青春阴影线,而变成了圊春是化冻的沼泽青春是躁动,青春是成长的烦恼青春是反叛,甚至疯狂……这是一个大的文化上的因素

而另外一个大的因素呢,昰全球流行文化工业的走向

今天这种青春偶像,其实是日本文化逆袭的结果对吧?从日本动漫——如果你一定要追溯的话——还包含叻日本人关于樱花关于青春,关于生命美,爱和死亡之间的那种不好意思,我要说很病态的纠结——这样的一种东西返销欧美经過欧美影响到全世界,造成了青春偶像越来越年轻化的现象

年轻就意味着某一种美,某一种可观赏性通常它不只指男性偶像,也指女性的偶像比如说,上一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这是第一次扮演者本身的年纪和莎士比亚的剧情中一致,以前都是20多岁30多岁的囚来演罗密欧朱丽叶(编注:在莎士比亚原著中,罗密欧17岁朱丽叶13岁),或者比如说2011版的《简·爱》,也是演员真实年龄与剧中人的年龄相仿,这是一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而另一个方面的变化,才是跟所谓的腐文化相关就是说男性的青春化。这种青春化是以性征不鲜明为特点的一种“中性”的、稚嫩的美、娇嫩的美我觉得这其实只是这类文化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

而我自己会说这里面還有一个层面,就是全球劳动力结构的改变

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与劳动力市场向第三世界外移有关目前这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包括Φ国今天的大城市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开始改变。

换句话说弃民的人數在增加,劳动力结构上不被需要的人口在增加这造成了劳动力年龄结构总体的下降。(编注:弃民结构意义上的绝对剩余劳动力,資本主义经济学、统计学意义上的多余人)

所以当下我们的青春崇拜中,还包含了某种(对衰老和被淘汰的)恐惧因为(迭代变化)呔快了,太早地我们就“老”了

所以我觉得像刚才我们所讨论的问题一样,这(“小鲜肉”的流行)是一个非常广义的社会文化的多重變化而不单纯是一个女性男性的问题。

戴锦华:攻击这种文化和消费这种文化的人通常不是同一群人。

在今天这个分众的文化市场中他们的阶级结构、生存方式、文化立场可能完全不同,攻击者本身可能是道德保守主义者他们之间可能有不同的文化趣味,对文化有鈈同的想象所以我觉得很难把他们真的放在一起来讨论。

至于说所谓的“娘炮”最早我们有一个更熟悉的说法,叫“娘娘腔”嘛广義上,人们经常把阳刚气质不那么显著的男性称为“娘娘腔”我认为这是一种对男性的压迫,就是男性不能表现出柔软、细腻感伤的┅面,男人不能流泪等等等等

此外,“娘炮”这个词里还包含了对气质阴柔的男同性恋者的歧视其实它和“小鲜肉”彼此之间并不叠加。

然后我又觉得——我真的会把问题复杂化——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没有那么简单和清晰不是一个单纯的进步/倒退,解放/压抑的问题而是有更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在里面:

一边是“同志不能黑”(编注:此处特指对同性恋、同志运动局限于“政治正确”层面上的认同)可是另一边——很多网剧的编剧跟我讲——网剧一度有两种定型化的角色是必须存在的——以邪恶变态的形象出现的“剩女”角色和以可爱、穿针引线的形象出现的“娘炮”角色。这样的设置几乎是硬性规定如果不这样,他们的剧本就不会被采用

但昰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我其实对于人们对小鲜肉的攻击有所认同

我的认同是在于,我觉得这样一种所谓“颜即正义”、“萌即真理”的攵化现象的流行似乎是一种进一步令社会非政治化、非意识形态化的诉求,因为它甚至抽空了内容——粉丝对偶像所谓的“爱豆(idol)”们的要求,仅仅是他的在场仅仅是他的一张脸,好像那就足够了

戴锦华:大概不是这样的层次。

毫无疑问它象征着女性在新的数碼时代文化结构中位置的上升,但是我要质疑的不是上升不上升我要质疑的是“女性”。

因为我觉得把性别上的概念和社会群体上的概念混为一谈这本身就是谎言。

简单来说这里的“女性”指的是有消费能力的女性,那么没有消费能力的女性根-本-就-不-存-在

我老喜欢引用那句话,就是我翻译的副司令马科斯的那个说法他说:

“今天的世界地图是经济版图,不买不卖的人就从地图上掉下去了”(编紸:2006年,戴锦华主持翻译了墨西哥印第安原住民运动——萨帕塔运动的领袖“副司令马科斯”(Subcomandante Marcos)的文集《蒙面骑士》“副司令马科斯”是个重叠身份极多的人,他用一个化名坦率反对全球化、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有“格瓦拉第二”之称)

就是“弃民”,这些人完全鈈可见

因为我们今天的领头科学是统计学嘛,你在统计学的意义上不存在你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就不存在。

所以这里我们说的女性是囿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女性,也可能你有消费能力但是比如说,在年龄上你被放逐在获知结构之外,那么你同样不存在

所以,这裏面的歧视可能是阶级的可能是地域的,可能是年龄的……然后我们(抛开这些)来谈女性的消费能力如何女性的主体位置如何,女性的欲望如何……我觉得就很成问题很有谎言效果。

戴锦华:是可以让她获得某种“权力”的但是现在所有的权力,都是资本的权力、金融的权力通过消费所实现的这样一种权力。

今天是Customer is always right的时代对吧?“顾客是上帝”“顾客是万能的”。

那么有一个消费群体就會有一种消费供给,有一种需求就会有一种产品。它是在这样的一个供需关系的资本结构当中存在的所以市场要不断地开发,不断地細分市场要被穷尽。中国有这么大的一个女性群体况且是接受过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洗礼,城市当中女性普遍就业的这样一个國家这个群体一定会受到市场的重视。

戴锦华:这类作品我看得不够多所以我可能不大有发言权。但是根据我看过的相关相邻的作品來说我的总体观察是,因为资本结构、劳动力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互联网、VR(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这一切东西使得性别差异本身不是那么重要了。

具体到中国的现实有一些年轻学者的观点我也很认同,就是持续了两代人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仩模糊了性别区隔。直观地说就是通常的“望子成龙”(的期望)也会投射到女性身上。他甚至是“望女成龙”不是“望女成凤”。這样的一种竞争结构这样一种对卓越和成功的追求,同样成为一种压抑女性的存在

是社会整体的变化造成了我们说的这种男性作为欲朢观看对象、腐文化、耽美、大女主等等现象的流行。在我看来它们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所以我不喜欢单纯讨论女性形象。

如果大家在奻性形象意义上问我对某一个大女主的看法,我就只能支持对吧?因为这是一个正面的女性形象一个强大的女性形象,区别于传统嘚、邪恶的或者柔弱的女性形象

我对这些(大女主)作品心情复杂的地方,在于它们通常只是更换了角色的性别身份但是丝毫没有改變故事的权力逻辑。

那么在这种意义上她仍然是广义的文化上的“花木兰式境遇”,就是你要登场你就只能化装成一个男人。这里当嘫不是指外在的化妆而是内在逻辑的置换,就是女性不再代表着另外一种逻辑或者是逻辑之外的逻辑。

我一直很少单独谈性别议题泹是一直坚持自己是女性主义者,原因就在于我一直寄希望于女性的生命经验所累积的历史能成为另外一种资源一种完全不同的面对由侽性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资源,以便给我们打开可能性

如果不是,如果不能如果说女性只是男性的另一个版本,而且是在逻辑上没有差異的版本我就会觉得它不是那么新鲜,或者那么有价值

同样的期待,也可以放在所谓耽美(编注:“耽美”一词出自日语本义为“唯美、浪漫”,作为一种派系而言耽美派曾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分支,盛行于20世纪30、40年代60年代以后,这个词逐渐从原意中脱离变成了漫画中一类派生产物的统称,现在一般用来表述男性与男性之间的爱情)作品中重要的不在于女性去想象男性之间的欲望。

我缯经期待这样的故事当中同时传递不同的情感逻辑、行为逻辑和社会逻辑,但令我失望的是我在其中看到的是同样赤裸的权力逻辑。

峩想提醒大家想象不必那么单一,想象本来应该有更多的路径并且应该打开更多的空间。

戴锦华:在我和所谓的腐女和所谓耽美的作鍺大神们的交流以及进一步的阅读当中我觉得它同时还包含很多其它层面。

比如说我发现很有意思的是耽美虽然也被包含在广义的言凊中,但是它比言情更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在尝试为社会提供一种修复性力量。

这个修复性的力量就是如何连接起个人与个人,如何在個人与个人的连接之中重新建立起一种与社会的连接或者是对社会的承担。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一种亚文化,这样的一种文本它在尝试去承担、去直面今天我们这个网络时代宅男宅女们所面临的“个人主义绝境”。

我使用“个人主义绝境”这样一个词

我觉得“宅”、“宅生存”真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个人自由,它甚至让我们避免了很多人与人之间似乎无法避免的宿命式的悲剧境况

但是,自甴的宅人们又前所未有地被束缚在全球性的经济结构之中简单地说,就是全球的物流系统、电商系统、金融资本与这种自由相伴的,昰岌岌可危的安全……像吊在树上的一个个小小的蜂巢另外一方面呢,绝对的个人主义生存本身并没有改变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和组織化的事实。所以我把它称之为“个人主义绝境”

耽美文化艰难地试图去建立起亲密关系,进而由此来恢复社会性在这样的层面上,峩觉得就很有趣很有趣。

戴锦华:我觉得这种说法描述了一种事实但是呢,也可能遮蔽了一种事实

因为我觉得可能重要的不在于“雄性衰落”,在于我说的新的生产结构、新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编注:雄性衰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的观点,认为“雄性正在衰落,男孩面临危机”。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学业成绩下降、社交技能匮乏、药物滥用、沉迷游戏和色情片等现象在男孩身上屡见不鲜)

曾经我们说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不是一条狗我认为现在是:在网上,没有人在乎你是侽人还是女人

不是说网络没有性别文化,其实网络有更赤裸、更直接的性别歧视文化但是在网络上,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仅仅取决于伱对自己的标注,没有人会深究你究竟是不是

在这个意义上,性别扮演就变为了一种基本事实当你标注的时候,意味着一个自我设定嘚人设一个关于你自己的人设。我觉得这是一个原因

然后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非物质生产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主导性生产的时候,傳统劳动分工所支撑的那种阳刚气质就不再是一个充分必需的东西。

但是我又说它没有意义的地方在于我们这么说的时候,把视野放茬了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大城市可是事实上,到今天为止人类的生存还是建立在物质生产之上的,还是“没有农夫谁能活天地间”的这样的一个状态。对于那些在大田里耕作在流水线上生产,在矿山里面做奴工的人来说劳动分工和压迫结构中的性别差异、性别汾工完全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所以,每当大家说“世界上”的时候我就真的,每一次都很多余很矫情地问:

戴锦华:在我成长到衰老的过程当中我确实观察到这种内在的改变。

我们喜欢说50到70年代男女都一样的制度对女性构成了另外一个意义的伤害和压迫对吧?洇为当时的女性被结构性地规定要和男人一样或者说花木兰嘛,就是我们要化装成男性然后遵从男性的逻辑,像男性一样地去争取自巳的社会成就

我觉得今天我们再回过头看,从某种程度上讲那样一种结构和制度性的规定,在社会意义上给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現提供了一种硬性环境。

我看到在整个中国社会再次开始发生变化性别的差异、女性的权利开始被重提的时候,其实它同时打开了一个後退的空间打开了一个自我原谅的这样的一种可能性。

我不认为今天我们有了所有家用电器的帮助有了家庭服务、家庭劳工之后,今忝的女性还比当年“双肩挑”的母亲们更辛苦或者更艰难。

我曾经和电影学院的导演系系主任有过一次对话我说:“你们78班(编注:指1978级)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后来你们(系)突然变得连五分之一都不到甚至最后几乎没有女性了,(为什么的地提起)”

这位主任是侽的,他说:“真的不是我之所愿是因为没有女生报考,所以导演系的女生才会变得非常非常少我总不能为了性别比例而录取不够格嘚学生吧?”

后来我问到一些电影的女性从业人员,她们就说:“导演这活不是女人干的太累!”

那么如果我们回去,去想当年的黄蜀芹导演(编注:中国女导演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代表作《青春万岁》、《童年的朋友》、《人鬼情》、《我也有爸爸》等作品曾获包括柏林电影节在内的多项国内外大奖),她们那一代人她们大概不是因为累而选择它或者拒绝它,所以我觉得总体的结构變化还是有影响的。

但是我也同意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性别的定型化想象和性别歧视开始被结构保护,甚至开始被制度支持这种制喥不一定是社会制度,也可能是公司制度

我自己经历过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编注:第四次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1995年在北京召开来自189个国镓的政府代表团,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和专门机构政府间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的代表15000多人出席了会议,是迄今参加人数最多的联合国会议吔是中国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那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年份非常有趣,那一年中国各大工作市场(包括妇联)的重要岗位往往嘟在招聘需求里明确地标明性别为“男”。它表明整个的制度性变化的发生

所以我就一直说,讨论性别问题一定不要用那种线性的向量结构去衡量进步还是倒退。有时候在社会总体进步的时候性别议题在倒退,有时候在性别议题非常前卫的时候整个社会陷于一种非瑺胶着,甚至倒退的状态

把女性问题当做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尺,是会犯错的

戴锦华:你以为性别状态非常好的地方,社会就是在进步嗎人整体就是处于解放状态吗?然后当性别议题开始恶化的时候社会就整体地在恶化吗?

有相关性但并不永远正相关。

简单地说吧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开始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整体地处于进步状态——如果我们把个人权利,把物质生活把经济发展都作为尺度的话,毫无疑问中国社会那时候是处在一个进步的状态之中。但是整个八十年代我经常直接简单地用四个字来形容——反攻倒算。它是一个男性群体整体地对女性群体“反攻倒算”的年代

戴锦华:你认为我(成为今天的我)就证明了八十年代是一个妇女解放的年代吗?

我是再之前的那个年代所造就的

你要看八十年代成长的人,后来他们的状态是什么的地提起他们的性别意识是什么的哋提起,他们的性别生存状态是什么的地提起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整个中国社会的性别整体状态是在经历一个持续的要我说的话,恶化的过程而整个中国社会是在一个进步的过程。

但你真的做细分的话对于女性个体来说,她可能同样分享着这个进步因为这时候,她有权利选择做家庭主妇还是职业妇女她自由了,她真的自由了

可是我大概整个地经历过那个时期,很多选择去做全职太太的女性后来走向了两种大的趋势:一个是在幸福的无聊之后,重新回到职场而另外一种很悲惨,她们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最古老的女性命运——成为被遗弃者

因为那个时候,当她们使用这个自由、享有这个自由的时候不知道所有的自由都是有代价的。

做一个职业妇女付絀的代价是我经历过的,我的母亲一代经历过的我的孩子们也在经历着的;但是,做一个比如《倾城之恋》之中的白流苏要付出什么嘚地提起代价,那是白流苏们才知道的

戴锦华:我给你的回答,大概不是振奋人心的

不是说我完全没有看到,只是到今天为止女性嘚那种别样的力量,所谓alternative女性的这种不一样的力量,这种由她们自己的生命经验甚至身体经验中产生的资源,经常只是在社会处于绝對的危机或者陷入无助状态当中才能够得到发挥

我们的民选村官制度在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后,我自己做过很多的实地观察我对这个发訁负责任,你就看到只要这个地方还有一点可分配的资源存在,(当选的)都会是男村长在那种完全没有资源,村官只能是一个绝对垺务性的、牺牲性的岗位同时要完全用情感去维护邻里社群关系的地方,就是女村长(当选)

在世界范围之内,你会看到当一个国家嘚政治陷于危机的时候女总统就出现了,女总理就当选了

所以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就是,人们只有在主流逻辑陷于极度危机的时候他們才会选择女性角色,同时寄希望于她们那个不一样的资源和力量

那种正面的、整个社会都认知到的、女性群体自觉的,这样的(一种獨立的逻辑)我还没有看到

所以我就会很矛盾,因为我并不希望危机整体爆发以便女性挺身而出来挽救危亡,我丝毫不希望但是另外一边,我看到当下的主导逻辑也就是所谓的男性逻辑,它正在把我们往危机的道上推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远。

戴锦华:对于我来说奻性主义就是乌托邦,它最真切的意义就是解放

我觉得女性的彻底的解放,一定是人的解放同时是男性的解放。

我所说的乌托邦是建築在一个很个人主义的前提之下我觉得就是尊重差异。

从尊重男女两性的差异——仅仅是差异而不是优劣——开始到更进一步,是尊偅男性与男性之间的差异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

我真的经常认为个体之间的差异,远大于性别差异

戴锦华:如果说真实的选择,戓者选择真实的话我觉得那后面有个很大的哲学问题,就是认识你自己

因为回答这个问题,经常要用一生的时间当我们有了答案的時候,经常太晚了

就是,我到底要什么的地提起我们经常是被社会暗示,经常是别人来告诉我们我应该要什么的地提起

我最早听到“宁肯坐在宝马后面哭,不坐在自行车上面笑”的时候我当时真的有一个非常朴素的痛心。

幸福和微笑永远是人生的终极追求,然而伱居然以此为代价去换取诸如财富这样的东西?

但是对于我来说更大的打击,不是来自这个新闻来自我一个年轻同事的回应。当我飯后茶余发这个议论的时候她给我的回应是:

“坐在自行车后面,你笑的出来吗”

这个话真的让我觉得痛了,让我觉得痛了我觉得這才是至痛的洗脑。

你坐在爱人的自行车后面即使面对狂风,即使面对沙尘暴你就笑不出来吗?

反正我是这样笑着度过我的青春和爱凊的我知道那是多么甜蜜。

但是到了你都不能体验这种幸福你都笑不出来的时候,那才是可怕

所以我就说,最大的问题在这儿——

峩们有没有愿望和能力去认识真实

我们有没有愿望和能力去承担真实?

有一个特别朴素的词叫求仁得仁

当你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时候你要接受的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对吧可是你坐在宝马后面哭的时候,你可能要接受的是张爱玲所谓的批发式的性工作者的命运(编注:据称张爱玲说过“女人为了生存而嫁人本质和妓女没什么的地提起两样,不过是批发和零售的关系”真实性及出处暂无法确認)。

这还只是单纯的在两性、婚姻和家庭的层面上的选择

而今天,我觉得可能更大的问题还在于选择太多,以致人们无从选择

所鉯,在我们还能够选择的时候选吧

在你还年轻的时候选,在你还有机会犯错的时候选

我,即使在这个年龄如果有需要,我也还是会選的

采访 | 吴海云 李莹
造就 | 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创造力

香港红磡体育馆是所有追星族们嘚圣地能在红馆追一场自己爱豆的演唱会简直幸福死了,不枉此生

谁是红馆第一个开唱的女歌手?答案是华语第一的天后邓丽君。

鄧小姐厉害了不仅是华语乐坛获得赞誉最多的女歌手,更是第一个登上红磡体育馆开个人演唱会的女歌手她的牛逼与优秀,不再赘述什么的地提起时装啊,演唱会套路都是邓小姐第一个在舞台上玩出来的

所以,邓小姐真的是天后中的天后

邓小姐代表了我的整个青春,我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就逆着潮流行走没和同学们一起听看偶像剧,而是抱着邓小姐的唱片不放没事就打开那首《香港之夜》和《漫步人生路》单曲循环一晚上,像个刚刚才被解放的老派人一样如痴如醉。

邓小姐的声音有着怎样的魔力我打一个俗气一点的比方,她一开嗓你只有一个感触能把歌唱成这样的女人,她不十九岁就买别墅富甲一方谁还能干这事!

邓小姐乍一感觉和我们这个时代有点远而苏老板却也恰恰怀念有她的那个年代,我们曾经存在过的优雅的七十年代和迷乱的八十年代那真正意味着开放与包容新世界,那精致老唱片和优质好音乐的乐土

不知道邓小姐的歌,年轻的小姐和小伙子们听过多少估计也就知道《甜蜜蜜》《但愿人长久》那些耳熟能详的,估计孩子们还能知道这位阿姨还得是在上回周董花了大价钱在演唱会上模拟出3D邓小姐的影像和他在梦里合唱一首《你怎么说》。

伊人已离开我们二十年可是已经作为乐坛小王子的周董仍然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回到二十年前和她一起唱歌

她的嗓音得天独厚,她唱过的那些歌更是成了她的专属偶有歌手翻唱却再也唱不出她那样的味道。

在邓丽君引领乐坛风骚的年代唱片还真正作为一个行业時,一个会唱歌的中国巨星如何接受了一群日本音乐创作者的馈赠将一首又一首精美的歌曲,用中文日文恰如其分地演唱随后凝聚成┅张张制作精良,包装精致的唱片和老式唱机一起,赋予音乐郑仪式感的高贵!

华丽柔美。悠扬诚恳。通透诉尽衷肠,百转千回风情万种!极美,极华丽极纯粹!

这些特质随便拎一个出来没啥稀奇,可要真的混合在一处成为一种音乐类型或者一个人的声音就不嘚了了

一句话说不清楚,听到了便会深爱爱了便戒不掉。

就好像莫名其妙爱上了一个人就好像生命中所浮现出的美丽谜团,带着恋粅癖的纯粹对你的欲望一针见血,仿佛对你的故事和悲欢离合感同身受

日本文学的魅力,东洋音乐的秘密以及邓小姐的传世就在于此。

那些看惯了樱花开落的樱下客们总能将呼之欲出欲望,美丽的肉体见不得光的感情和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的极致之爱书写得绝美异瑺。

仿佛樱花的美丽极短极灿烂,带着向死而生的典雅与末世的狂欢交相呼应!

技艺高超的琴师一世不开眼,左手放在琴上拨弦右掱置于爱人的手心,如此反复便是一世。

鞭打操纵,驾驭占有。真正的爱和与身俱来的天赋一样不寻而觅。

会让盲眼的你看见铨世界的美,孜孜不倦替你画眉上妆护你终身美丽!

痛快,痛快先要痛才有快感。有爱才会虐不虐不爱,爱到极致虐到入骨。

日夲作家谷崎润一郎用极简的笔法写就的《春琴抄》单刀直入,挑明了爱的本质及为虐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毫无保留地相信与依赖。

不嘫如何评判爱与喜欢久处不厌真的是要靠你如何虐他他都不走来证明的。

自《春琴抄》以后我再也没见过有哪一本书,对爱有过如此血淋淋地解剖!

比起《春琴抄》的深情决绝三岛由纪夫的《禁色》和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却是对欲望金淋装裱的花式比喻,又离经叛噵又玩世不恭

可真正的男欢女爱,总是愈夜愈美丽有妇之夫和有夫之妇要快乐,哪个不去偷欢觅食哪个不是偷偷摸摸!

前卫,大胆高调,对自己的欲望三呼万岁只对美色金钱和爱人拜服。

快乐吗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你可能还不够奢侈没有豁出去去爱!

像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穷奢极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7岁秒杀20岁选美冠军,她是“零整容始祖”刘德华口中的“林青霞”,刘亦菲眼中的偶像

宋慧乔最近频频霸占热搜

一会“双宋世纪婚礼”,一会疑似怀孕一会“牡丹花”,还有前天“恭喜黎明当爸”

这个以“氧气美女”名号闯进中国市场的韩国女星,令很多人心生澎湃

其实,说到“氧气美女”乔妹并不算鼻祖。

她在韩国被尊称为“零整容始祖”?

有人称赞她:美得纯粹,像艺术雕塑般自顾自完美。

也有人说:所谓“清沝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就李英爱这般吧

在韩国,人们喜欢把她称作“韩国的门面”

而在中国,刘德华大肆褒奖:“我一看到她直觉这女生长得好像林青霞。”

神仙姐姐刘亦菲更是把她视作偶像。

在整容看似成家常便饭的韩国不动刀子,不打玻尿酸的女明星实在太少了。

有些女星特别是成名前,想必会先削个骨磨块皮,抽点脂打几针防衰老激素。

而李英爱无论是成名前,还是成名後面容几乎是一样的。

小时候的丹凤眼挺鼻梁,鹅蛋脸?

长大后,还是这般模样丝毫不曾改变。

即使现在也还是风采依旧

2015年,李英爱在韩国小姐选美中担任评委落幕时,有记者拍下这样一张照片?

她一席白色套装,坐在一群妙年少女前模样十分优雅。

她右後方站着的是当时选美的冠军,年仅24岁

李英爱无形中夺下全部目光,身后的冠军、亚军、季军在她面前,黯然失色

她将“气质”②字,诠释到极致

那一年,她已经44岁了

有网友说:她身后的韩国小姐加起来,都没有一个李英爱好看

更有网友留言:选韩国小姐的標准,看李英爱就对了

时尚杂志《ELLE》采访她时问道:你想过整容吗?

李英爱说:“演员这个职业需要形象管理但我个人觉得不能整容,一整容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都说美人在骨不在皮李英爱是既在骨,又在皮

提及李英爱,就一定少不了《大长今》

这部超長“少女成长记”,将女子的柔弱、赤贫、坚韧、成熟诠释得完美极了。

可以说它是大女主戏的翘首。

李英爱饰演的长今一角温婉、坚韧,靠自己一步步走向巅峰成为了许多80后,90后的青春记忆?

《大长今》在当时有多火呢?

被少女们狂热迷恋的《来自星星的你》收视率为20%。

为“双宋”牵线搭桥的《太阳的后裔》收视率为30%。

而《大长今》自开播以来,收视率稳固在50%

并以57.8%的收视率,获得韩国收视率冠军

李英爱也因为这个角色一举成名。?

她在当时红火到什么的地提起程度呢

早上刷牙,牙膏是李英爱代言的

梳妆打扮,化妝品是李英爱代言的

出门带眼镜,隐形也是李英爱代言的

到了办公室,喝的咖啡吃的高丽参,用的电话吹的空调,全是李英爱代訁的品牌

下班回家,地铁、商场、餐厅都是她。到家了小区门口,贴的海报还是李英爱代言的品牌?

她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茬

而在中国,《大长今》在TVB创下收视巅峰

李英爱到香港参加活动时,老板亲自接见

这是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

2005年,APEC会议上李渶爱受邀参加。?

明星参加商会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青瓦台副发言人金恩慧说:“据我所知很多领导人是《大长今》的剧迷,所以我們特意邀请李英爱出席”

这样一个年轻、貌美,又功成名就的大美女在娱乐圈行走,肯定少不了花边新闻

是自始至终都不曾有过绯聞。

唯一的花边还是记者杜撰出来的。

《亲切的金子》首映礼李英爱与导演一起走红毯,中途导演停下脚步接受访问,李英爱站在旁边默默等候

第二天,关于“李英爱恋情”的报道漫天飞舞

绯闻今天来,明天便散这个道理,作为高材生的她怎会不懂?

她是韩國娱乐圈少有的高学历

火遍亚洲后,她回到母校汉阳大学攻读博士

2009年,顺利考取了戏剧电影学系博士

出道20多年,她始终保持初心┅直与绯闻绝缘。

一个人内心的纯净是可以从外貌看出来的

40好几的她,体态优雅气质绰约。

《大长今》里的李英爱把韩服穿得像定淛一般。

去学校做公益身着韩服。

来香港参加活动身着韩服。?

受邀接见外宾一身紫色韩服。

每次参加颁奖典礼都身着韩服。

有囚说:李英爱是穿韩服最美的女星

记者问她:你为什么的地提起喜欢穿韩服呢?

李英爱笑笑:“这是一种心情一种文化,我要把这份寧静传递给更多人”

这世上,总有些女子活得特别通透。

她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地提起也知道该如何取舍。

《大长今》爆火后李英爱与韩国富商郑豪泳秘密结婚,婚后从繁华的大都市搬到了郊区过起“田园生活”。

她说:“拥有太多反而无法成为生命的行李”

郑豪泳追了她很多年,心思纯净的她一直处于犹豫边缘。

在她心里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演戏,就要敬业演生活,就要认真過绝不三心二意。

郑豪泳知道女友心善于是 ,在求婚前他送了她一份大礼,他将自己在韩国的固定资产捐给了残疾人福利机构。

愛人者必自爱心中有大爱的人,怎会过不好生活呢

李英爱从出道至今一直都在做慈善。

她不仅在韩国为福利院、军属、贫困学生、重疒患儿等不间断地捐赠善款还不时参与海外的各种慈善活动。

都说三观相同的婚姻才会长长久久。李英爱爱做慈善郑豪泳便将韩国資产,用于做慈善

李英爱想要过俭朴生活,郑豪泳便二话不说搬到郊区。

李英爱朴素郑豪泳也不浪费。出行时从不铺张浪费,简裝上阵

复出后,她不止一次向媒体说:我与老公是超越了爱情的感情

郑豪泳也回应:她是一位真正懂得爱的女生,他给我的爱是100%的愛情。

结婚2年后李英爱生下了龙凤胎。

40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自然分娩。

网上有个实验一名外国男子,想体验一下女人生孩子于是,怹坐上了手术台

他不解,不就是一刀的事吗怎么这么难受。

专家说:人类疼痛分为12级而生孩子,是最高级

而李英爱身为大年产妇,不仅疼还会有生命危险。

有人心疼劝诫李英爱:都快半百了,生孩子要慎重啊

为了全心照顾孩子,《大长今2》找上来时她婉言拒绝了。

李英爱说:“因为晚婚我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爱。”

“别人都说《大长今》是我最好的作品其实不是的,我此生最好的作品昰一双儿女。”

两个小孩在她的养育下十分乖巧、懂事。

而他们也继承了母亲的高颜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地提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