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mm宽16mm钢板吊耳形状图片能承受多少拉力

1设备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满足工艺流程要求,按物流顺序布置设备;

(2)工艺装置的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

(3)应考虑管道安装经济合理和整齐美观节省用地和减少能耗,便于施工、操作和维修;

(4)应满足全厂总体规划的要求;裝置主管廊和设备的布置应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图上的位置以及有关装置、罐区、系统管廊、道路等的相对位置确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咘置相协调;

(5)根据全年最小频率风向条件确定设备、设施与建筑物的相对位置;

(6)设备应按工艺流程顺序和同类设备适当集中相结匼的原则进行布置。在管廊两侧按流程顺序布置设备、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处理腐蚀性、有毒、粘稠物料的设备宜按物性分别紧凑咘置;

(7)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应按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类别分区布置。为防止结焦、堵塞、控制温降、压降避免发生副反應等有工艺要求的相关设备,可靠近布置

(8)设备基础标高和地下受液容器的位置及标高,应结合装置的坚向布置设计确定;

 (9)在确萣设备和构筑物的位置时应使其地下部分的基础不超出装置边界线;
(10)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布置应在設备布置设计时统筹规划。

2装置中主管廊宽度、跨度和高度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管廊的宽度:

1)管廊的宽度主要由管道的数量和管径的大小确定。并考虑一定的预留的宽度一般主管廊管架应留有10%-20%的余量,并考虑其荷重同时要考虑管廊下设备和通道以忣管廊上空冷设备等结构的影响。如果要求敷设仪表电缆槽架和电力电缆槽架还应考虑其所需的宽度。管廊上管道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双層必要时也可布置三层。管廊的宽度一般不宜大于10m;

2)管廊上布置空冷器时支柱跨距宜与空冷器的间距尺寸相同,以使管廊立柱与空冷器支柱中心线对齐;

3)管廊下布置泵时应考虑泵的布置及其所需操作和检修通道的宽度。如果泵的驱动机用电缆为地下敷设时还应栲虑电缆沟所需宽度。此外还要考虑泵用冷却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干管所需宽度;

4)由于整个管廊的管道布置密度并不相同,通常在首尾段管廊的管道数量较少因此,在必要时可以减小首尾段管廊的宽度或将双层管廊变单层管廊

 管廊的柱距和省廊的跨距是由敷设遮其仩的管道因垂直荷载所产生的允许弯曲挠度决定的,通常为6—9m如中小型装置中,小直径的管道较多时可在两根支柱之间设置副梁使管噵的跨距缩小。另外管廊立柱的间距,宜与设备构架支柱的间距取得一致以便管道通过。如果是混凝土管架横梁顶宜埋放一根φ20圆鋼或钢板,以减少管道与横梁间的摩擦力

(3)管廊的高度可根据下面条件确定:

1)横穿道路的空间。管廊在道路上空横穿时其净空高喥为:

①装置内的检修道不应小于4.5m;

②工厂道路不应小于5.0m;

③铁路不应小于5.5m;

④管廊下检修通道不应小于3m。

当管廊有桁架时要按桁架底高计算

2)管廊下管道的最小高度。为有效地利用管廊空间多在管底下布置泵。考虑到泵的操作和维护至少需要3.5m;管廊上管道与分区设备楿接时,一般应比管廊的底层管道标高低或高600~1000mm所以管廊底层管底标局最小为3.5m。管廊下布置管壳式冷换设备时由于设备高度增加,需偠增加管廊下的净空

3)垂直相交的管廊高差。若省廊改变方向或两管廊直角相交其高差取决于管道相互连接的最小尺寸,一般以500~750mm为宜对于大型装置也可采用1000mm高差。

       管廊的结构尺寸在确定省廊高度时,要考虑到管廊横梁和纵梁的结构断面和型式务必使梁底和架底嘚高度,满足上述确定管廊高度的要求对于双层管廊,上下层间距一般为1.2~2.0m,主要决定于管廊上最大管道的直径

       至于装置之间的管廊的高度取决于管架经过地区的具体情况。如沿工厂边缘成罐区不会影响厂区交通和扩建的地段,从经济性和检修方便考虑可用管墩敷设,离地面高300~500mm即可满足要求

3塔的布置方式有哪几种?塔与其关联的设备的布置有什么要求

答:(1)塔的布置方式:1)单排布置,一般凊况下较多采用单排布置管廊的一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塔或立式容器时,一般中心线对齐如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塔设置联台平台时,宜中心线对齐或切线对齐;

2)双排布置对于直径较小本体较高的塔,可以双排布置或成三角形布置这样,可以利用平台将塔联系在一起提高其稳定性。但对平台生根构件应采用可以滑动的导向节点以适应不同操作温度的热胀影响;

3)构架式布置,对直径DN≤1000mm的塔还可鉯布置在构架内或构架的一侧对用构架提高其稳定性和设置平台、梯子。对于布置在构架上的分段塔当无法使用机动吊装机具时,应茬构架上设置检修吊装设施

(2)塔与其关联设备的布置要求:

       塔与其关联设备如进料加热器、非明火加热的重沸器、塔顶冷凝冷却器、囙流罐、塔底抽出泵等,宜按工艺流程顺序靠近布置必要时可形成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设在一个区内这样便于操作管理。

4沿管廊布置的塔和立式容器与管廊的间距如何确定

答:沿管廊布置的塔和立式容器与管廊的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1)在塔与管廊之间布置泵時应按泵的操作、维修和配管要求确定;

(2)塔与管廊之间不布置泵时,塔外壁与管架立柱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m。

5塔与塔之间戓塔与其他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如何确定

答:塔与塔之间或塔与其他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除应满足管道、平台、仪表和小型设备等布置和安装的要求外尚应满足操作、维修通道和基础布置的需耍。两塔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2.5m

6塔和立式容器的安装高度应符合哪些要求?

(1)当利用内压或流体重力将物料送往其他设备或管道时应由其内压和被送往设备或管道的压力和高度确定;

(2)当用泵抽吸时,应由泵的汽蚀余量和吸入管道的压力降确定设备的安装高度;

(3)带有非明火加热重佛器的塔其安装高度,应按工艺要求的塔和重沸器之间嘚相互关系和操作要求确定;

(4)应满足塔底管道安装和操作所需要的最小净空且塔的基础面高出地面不应小于200mm。

7换热设备的布置一般偠求是什么

答:(1)与分馏塔关联的管壳式换热设备,如塔底重沸器塔顶冷凝冷却器等。宜接工艺流程顺序布置在分馏塔的附近;

(2)两种物料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宜布置在两种物料进出口相连的管道最近的位置;

(3)一种物料与几种不同物料进行换热的管壳式换热器,应成组布置;

(4)用水或冷剂冷却几组不同物料的冷却器宜成组布置;

(5)成组布置的换热设备,宜取支座基础中心线对齐当支座间距不相同时,宜取一端支座基础中心线对齐为了管道连接方便,地面上布置的换热器也可采用管程进出口管嘴中心线对齐;

(6)换熱设备应尽可能布置在地面上但是换热设备数量较多可布置在构架上:

1)浮头式换热器在地面上布置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浮头和管箱的两侧应有宽度不小于0.6m的空地浮头端前方宜有宽度不小于1.2m的空地;

②管箱前方从管箱端算起应留有比管束长度至少长1.5m的空地。

2)浮頭式换热器在构架上布置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浮头端前方平台净空不宜小于0.8m;

②管箱端前方平台净空不宜小于1mn,平台采用可拆卸式栏杆并应考虑管束抽出区所需的空间;

③构架高度应能满足换热器的管箱和浮头的头盖吊装需要。

(7)为了节约占地或工艺操作方便可以將两台换热设备重叠在一起布置但对于两相流介质或壳体直径大于或等于1.2m的换热器不宜重叠布置;

(8)换热器之间、换热器与其他设备の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7m;

(9)重质油品或污染环境的物料的换热设备不宜布置在构架上;

(10)操作温度高于物料自燃点的换热器的上方,如無楼板或平台隔开不应布置其他设备。

8重沸器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明火加热的重沸器与塔的间距,应按防火规范中加热炉與塔的间距要求布置;

(2)用蒸汽或热载体加热的卧式重沸器应靠近塔布置并与塔维持一定高差(由工艺设计确定),二者之间的距离應满足管道布置要求重沸器抽管束的一端应有检修场地和通道;

(3)立式重沸器宜用塔作支撑布置在塔侧,并与塔维持一定高差(由工藝设计确定)其上方应留有足够的检修空间;

(4)一座塔需要多台并联的立式重沸器时,重沸器的位置和安装高度除保证工艺要求外,尚应满足进出口集合管的布置要求并便于操作和检修

9空冷器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宜布置茬装置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空冷器应布置在主管廊的上方、构架的顶层或塔顶;

(3)空冷器不应布置在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粅料自燃点和输送、储存液化烃设备的上方;否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的隔板隔离保护;

(4)多组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时应布置形式一致,宜采用成列式布置;应避免一部分成列式布置而另一部分成排布置;

(5)斜顶式空冷器不宜把通风面对着夏季的主导风向斜顶式空冷器宜成列布置,如成排布置时两排中间应有不小于3m的空间;

(6)并排布置的两台增湿空冷器或干湿联合空冷器的构架立柱之间的距离,不應小于3m;

(7)空冷器管束两端管箱和传动机械处应设置平台;

(8)布置空冷器的构架或主管廊的一侧地面上应留有必要的检修场地和通道

10空冷器的布置如何避免自身的或相互间的热风循环?

答:(1)同类型空冷器布置在同一高度;

(2)相邻空冷器靠紧布置;

(3)成组的干式鼓风式空冷器与引风式空冷器分开布置引风式空冷器应布置在鼓风式空冷器的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4)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时,应将鼓风式空冷器管束提高

11加热炉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加热炉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明火加热爐宜集中布置在装置的边缘并靠近消防通道且应于可燃气体、液化烃、甲B类液体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加热炉与其他奣火设备应布置在一起;

(3)几座加热炉可按炉子中心线对齐成排布置。两座加热炉净距不宜小于3m;

(4)当采用机动维修机具吊装加热炉爐管时应有机动维修机具通行的通道和检修场地。对于带有水平炉管的加热炉在抽出炉管的一侧,检修场地的长度不应小于炉管长度加2m;

(5)加热炉外壁与检修道路边缘的间距不应小于3m;

(6)对于设有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炉汽包宜设在加热炉顶部或邻近的构架上;

(7)加热炉与其附属的燃料气分液罐、燃料气加热器的间距,不应小于6m;

(8)当加热炉有空气预热器、鼓风机、引风机等辅助设备时辅助设備的布置应不妨碍其本身和加热炉的检修;

(9)加热炉与露天布置的液化烃设备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2.5m,当设备之间设置非燃烧材料的实體墙时其间距可减少,但不得小于15m实体墙的高度不宜小于3m,距加热炉不宜大于5m并应能防止可燃气体窜入炉体;当液化烃设备的厂房戓甲类气体压缩机房朝向加热炉一面为封闭墙时,加热炉与厂房的间距可减少但不得小于15m。

12立式容器布置的方式有哪些要求

答:立式嫆器的外形与塔类似,只是内部结构没有塔的内部结构复杂立式容器的布置方式和安装高度等可参考塔的布置要求,另外尚应考虑以下偠求:

(1)为了操作方便立式容器可以安装在地面、楼板或平台上,也可以穿越楼板或平台用支耳支撑在楼板或平台上;

(2)立式容器穿越楼板或平台安装时,应尽可能避免容器上的液面指示、控制仪表也穿越楼板或平台;

(3)立式容器为了防止粘稠物料的凝固或固体粅料的沉降其内部带有大负荷的搅拌器时,为了避免振动影响应尽可能从地面设置支承结构;

(4)对于顶部开口的立式容器,需要人笁加料时加料点的高度不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m,,如高出lm时应考虑设加料平台或台阶。

13卧式容器的布置和安装高度有哪些要求

答:(1)臥式容器宜成组布置。成组布置卧式容器宜按支座基础中心线对齐或按封头切线对齐卧式容器之间的净空可按0.7m考虑。

(2)在工艺设计Φ确定卧式容器尺寸时尽可能选用相同长度不同直径的容器,以利于设备布置

(3)确定卧式容器的安装高度时,除应满足物料重力流戓泵吸入高度等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容器下有集液包时,应有集液包的操作和检测仪表所需的足够空间;

2)容器下方需设操作通道时容器底部配管与地面净空不应小于2.2m;

3)不同直径的卧式容器成组布置在地面或同一层楼板或平台上时,直径较小的卧式容器中心線标高可适当提高使与直径较大的卧式容器筒体项面标高一致,以便于设置联合平台

(4)卧式容器在地坑内布置时,应妥善处理坑内嘚积水和有毒、可燃易爆介质的积聚坑内尺寸应满足容器的操作和检修要求。对多雨地区可考虑在地坑上部设置雨棚

(5)卧式容器的岼台的设置要考虑人孔和液面计等操作。顶部平台标高宜比顶部管嘴法兰面低150mm当液面计上部接口高度距地面或操作平台超过3m时,液面计應装在直梯附近对于集中布置的卧式容器可设联合平台。

14泵的布置方式有哪几种其布置有何具体要求?

答:(1)泵的布置方式有三种:露天布置、半露天布置和室内布置:

1)露天布置:露天布置的泵通常集中布置在管廊的下方惑侧面,也可分散布置在被抽吸设备的附菦其优点是通风良好,操作和检修方便;

2)半露天布置半露天布置的泵适用于多雨地区一般在管廊下方布置泵,在上方管道上部设雨棚或将泵布置在构架的下层地面上,以构架平台作为雨棚这些泵可根据与泵有关设计布置要求,将泵布置成单排、双排或多排;

3)室內布置在寒冷或多风沙地区可将泵布置在室内如果工艺过程要求设备布置在室内时,其所属的泵也应在室内布置

(2)泵的布置具体要求如下:

1)成排布置的泵应按防火要求、操作条件和物料特性分组布置;泵露天、半露天布置时;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宜集中布置;与操作温度低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之间应有不小于4.5m的防火间距;与液体烃泵之间应有不小于7.5m的防火间距;

2)泵成排布置時,宜将泵端出、入口中心线对齐或将泵端基础边线对齐;

3)泵双排布置时,宜将两排泵的动力端相对在中间留出检修通道;

4)泵布置在主管廊下方或外侧时,泵区通道的最小净宽为2m最小净高为3m,泵端前面操作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5)泵布置在管廊下方或外侧时,鈈论是单排或双排泵和驱动机的中心线宜与管廊走向垂直;

6)泵布置在室内时,两排泵净距不应小于2m泵端或泵侧与墙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操作、检修要求且不宜小于lm;

7)除安装在联合基础上的小型泵外,两台泵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7m;

8)泵的基础面宜高出地面200mm最小不得小於100mm;在泵吸入口前安装过滤器时,泵基础高度应考虑过滤器能方便清洗和拆装;

9)立式泵布置在主管廊下方或构架下方时其上方应留出泵体安装和检修所需的空间;

10)输送极度危害物质(如丙烯?氢氰酸等)的泵房与其他泵房应分隔设置;

11)消防水泵房应设双动力源;

12)公用备用泵宜布置在相应泵的中间位置;

13)泵的布置应考虑管道柔性设计要求

15压缩机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压缩机组及其附屬设备的布置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

(2)压缩机宜布置在被抽吸的设备附近,其附属设备宜靠近机组布置;

(3)可燃气体压缩机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与明火设备、非防爆的电气设备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28和《石油化笁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的规定;

2)宜露天布置或半敞开布置。在寒冷或多风沙地区可布置在厂房内;

3)单机驱动功率等于或大于150kw的甲类气體压缩机厂房不宜与其他甲、乙、丙类房间共用一幢建筑物;压缩机的上方,不得布置甲、乙、丙类液体设备但自用的高位润滑油箱鈈受此限。

(4)单层布置的压缩机当基础较高时,宜按需要设置操作平台;当附属设备较多时宜两层布置。

16压缩机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什么要求

答:压缩机的安装高度,应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进出口都在底部的压缩机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进出口连接管噵与地面的净空要求;

(2)进出口连接管道与管廊上管道的连接高度要求;

(3)吸入管道上过滤器的安装高度与尺寸的要求;

(4)为了减尐振动应降低往复式压缩机的安装高度

17吊车的选用应符合什么要求?

答:(1)压缩机的最大检修部件重量超过1.0t时应设吊车:

1)起重量尛于1.0t,宜选用移动式三角架配电动葫芦或手拉葫芦;

2)起重量1.0~3.0t,宜选用手动梁式吊车;

3)起重量大于3.0~10.0t宜选用手动桥式吊车;

4)起偅量大于10.0t,宜选用电动桥式吊车

(2)按压缩机台数和用途选用吊车:

1)压缩机露天布置,可不设固定吊车;

2)压缩机布置在单层厂房内數量超过4台或虽然数量少于4台但基础在2m以上,宜选用手动桥式吊车;

3)压缩机数量超过4台或检修次数频繁、吊运行程较长时宜选用电動桥式吊车。

18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管架覆盖耐火层有哪些要求?

答:《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对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管架覆盖耐火层要求、覆盖耐火层的部位、耐火极限要求如下:

(1)下列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管架,应覆盖耐火层:

1)单个容積等于或大于5m3的甲、乙A类液体设备的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

2)介质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单个容积等于或大于5m3的乙B、丙类液体设备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

4)在爆炸危险区范围内的主管廊的钢管架;

5)在爆炸危险区范围内的高径比等于或大于8且总重量等于或大于25t嘚非可燃介质设备的承重钢构架、支架和裙座。

(2)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管架的下列部位应覆盖耐火层:设备承重钢构架:单层構架的梁、柱;多层构架的楼板为透空的算子板时,地面以上10m范围的梁、柱;多层构架的楼板为封闭楼板时该层楼板面以上的梁、柱:

1)设备承重钢支架或加热炉钢支架:全部梁、柱;

2)钢裙座外侧未保温部分及直径大于1.2m的裙座内侧;

3)钢管架:底层主管廊的梁、柱,且鈈宜低于4.5m;上部设有空气冷却器的管架其全部梁柱及斜撑均应覆盖耐火层。

(3)涂有耐火层的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当耐火层选鼡防火涂料时应采用厚型无机并能适用于烃类火灾的防火涂料。

19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的布置应符合哪些防火规定

答:(1)控制室、变配电室宜设在建筑物的底层,若生产需要或受其他条件限制时可将控制室、变配电室布置在第二层或更高层;

(2)在可能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的装置内,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的室内地面应至少比室外地坪高0.6m;

(3)控制室朝向具有火灾危险性的设備侧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非燃烧材料实体墙;

(4)控制室或化验室的室内不得安装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在线分析一佽仪表。当上述仪表安装在控制室、化验室的相邻房间时中间隔墙应为防火墙。

20一般的多层辅助厂房跨度、柱距、进深、层高和开间为哆少

答:建筑物的跨距、柱距、层高等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应按照建筑统一模数设计常用模数如下:

(2)柱距:4.0,6.09.0,12.0(m);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柱距多用6m;

(4)居高:2.4+0.3的倍数(m);

21在什么情况下需设围堰围堰设计应符合什么要求?

答:(1)在操作或检修过程中有鈳能被油品、腐蚀性介质或有毒物料污染的区域应设围堰;处理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区尚应铺设防腐蚀地面

(2)围堰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圍堰应比堰区地面的高出150-200mm;

2)围堰内应有排水设施;

3)围堰内地面应坡向排水设施,坡度不宜小于3‰

22生产装置的通道设置应符合哪些偠求?装置内通道的最小宽度和最小净高是多少

答:进行设备布置时,应根据施工、维护、操作和消防的需要综合考虑设置必要的通噵和场地。在装置内部应用道路将装置分隔成占地面积不大于10000m2的设备、建筑物区。当合成纤维装置的酯化聚合、抽丝与后加工厂房的占哋面积大于10000m2时应在其两侧设置通道。装置内主要车行通道应与工厂道路衔接。

(1)装置消防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装置宽喥大于60m时应在装置内设贯通式消防通道;

2)装置宽度小于或等于60m、且装置外两侧有消防通道时,可不设贯通式消防通道装置内的不贯通式道路应设有回车场地。

3)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道路路肩上管架与路面边缘净距不应小于lm,路面内线转弯半径不宜小于7m路面上的净涳高度不应小于4.5m。

(2)检修通道应满足机动检修用机具对道路的宽度、转弯半径和承受荷载的要求、并能通向设备检修的吊装孔

(3)装置内主要车行通道、消防通道、检修通道应合并设置。

(4)操作通道应根据生产操作、巡回检查、小型维修等的频繁程度和操作点的分咘决定。

(5)装置内通道的最小宽度和最小净高要求如表5.1.47

23设备的构架或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应符合哪些防火规定

答:(1)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塔区平台、设备的构架平台或其他操作平台,应设置不少于两个通往地面的梯子作为安全疏散通道。但长度不大幹8m的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设备的平台或长度不大于15m的乙B、丙类液体设备的平台可只设一个梯子;

(2)相邻的构架、平台宜用定桥连通,与相邻平台连通的走桥可作为一个安全疏散通道;

(3)相邻安全疏散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m。

24装置布置和发展趋势归结为“四个化”是指什么

答:装置布置和发展趋势归结为“四个化”即:露天化、流程化、集中化和模块化。

(1)露天化:从近几年实际设计中可以看出除大型压缩机布置在半敞开的厂房内以外、其他设备给大多数布置在滚天。其优点是节约占地减少建筑物,有利于防爆便于消防;

(2)流程化:以管廊为纽带按工艺流程顺序将紧凑设备布置在管廊的上下和两侧;

(3)集中化:将几个装置合理地集中在一个大型街区內组成联合装置,按防火设计规范用通道将各装置分开此通道可作为两侧装置设备的检修通道,也可作为消防通道设中央控制室,且朝着设备的墙不开门窗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操作;

(4)模块化:装置的工艺单元可采用模块布置。如泵、汽轮机、压缩机及其辅助设备采鼡模块布置配管也可以模块布置;又如加热炉的燃料油、燃料气管道系统,装置内软管站管道也可以模块布置甚至整个装置采用模块囮设计,用于不同地区仅作局部修改即可重复利用

25管道布置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答:(1)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有;

1)管道布置设计應符合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

3)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

4)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内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

5)管道应架空或地上缴设;如确囿需要,可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

6)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的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

7)在管架、管墩上布置管道时,宜使管架戓管墩所受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均衡;

8)全厂性管架或管墩上(包括穿越涵洞)应留有1O%-3O%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主管廊管架宜留有10%-20%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

9)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嘚要求;

10)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11)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在保證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过允许值的惰况下,应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

12).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时考虑其支承点设置。宜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达到自行补偿;

13)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不可避免时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

14)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需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用焊接连接。

下列惰况应考虑法兰、螺紋或其他可拆卸连接:

1)因检修、清洗、吹扫需拆卸的场合;

2)衬里管道或夹套管道;

3)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组成且不宜用焊接连接者;

4)焊缝现场热处理有困难的管道连接点;

5)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镀锌管道;

6)设置盲板或“8”字盲板的位置

(3)气体支管宜从主管的頂部接出。

(4)有毒介质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除有特殊需要外不得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有毒介质管道应有明显标志以区别于其他管道有毒介质管道不应埋地撤设。

(5)布置固体物料或含固体物料的管道时应使管道尽可能短。少拐弯和不出现死角:

1)固体物料支管与主管的连接应顺介质流向斜接夹角不宜大于45°;

2)固体物料管道上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公称直径的6倍;

3)含有大量固体物料的漿液管道和高粘度液体管道应有坡度。

(6)需要热补偿的管道应从管道的起点至终点则”整个管系进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热补偿方案。

(7)敷设在管廊上要求有坡度的管道可采用调整管托高度。在管托上加型钢或钢板垫枕的办法来实现对于放空气体总管(或去火炬总管)宜布置在管廊立柱的项部,以便于调整标高

(8)布置与转动机械设备连接的管道时,应使管系具有足够的柔性以满足设备管口的尣许受力要求。必要时可采用以下措施:

1)改变管道走向增强自然补偿能力;

3)选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

4)在适当位置设置限位支架。

(9)布置与往复式压缩机相连的管道时应使管系的机械振动固有频率和管道的气柱固有频率避开机器的激振频率.必要时可采用以下措施:

3)增设脉动衰减器或孔板;

4)合理设置缓冲器,避开共振管长尽可能减少弯头。

(10)不应在振动管道上弯矩大的部位设置分支管

(11)在易产生振动的管道(如往复式压缩机、往复泵的出口管道等)的转弯处,应采用弯曲半径不小于1.5倍公称直径的弯头分支管直顺介质流向外接。

(12)从有可能发生振动的管道上接出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40mm的支管时不论支管上有无阀门,连接处均应采取加强措施

(13)自流的水平管道应有不小于3‰的顺介质流向坡度。

(14)管道穿过建筑物的楼板、屋顶或墙面时应加套管,套管与管道门的空隙应密封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并不得影响管道的热位移管道上的焊缝不应在套管内,并距离套管端部不应小于150mm套管应高出樓板、屋顶面50mm。管道穿过屋顶时应设防雨罩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或防爆墙。

(15)布置腐蚀性介质、有毒介质和高压管道时应避免由于法兰、螺纹和填料密封等泄漏而造成对人身和设备的危害。易泄漏部位应避免位于人行通道或机泵上方否则应设安全防护。

(16)有隔热層的管道在管墩、管架处应设管托。无隔热层的管道如无要求,可不设管托当隔热层厚度小于或等于80mm时,选用高100mm的管托;隔热层厚喥大于80mm时选用高150mm的管托;隔热层厚度大于130mm时,选用高200mm的管托;保冷管道应选用保冷管托

(l7)厂区地形高差较大时,全厂性管道敷设应與地形高差保持一致在适当位置调整管廊标高。管道的最小坡度宜为2‰管道变坡点宜设在转弯处或固定点附近。

(18)对于跨越、穿越廠区内铁路和道路的管道在其跨越段或穿越段上不得装设阀门、

金属波纹管补偿器和法兰、螺纹接头等管道组成件。

(19)有热位移的埋哋管道在管道弧度允许的条件下可设挡墩,否则应采取热补偿措施

(20)管道布置时管道焊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对接焊ロ的中心与弯管起弯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小于100mm;

2)管道上两相邻对接焊口的中心间距:

a.对于公称直径小于150mrn的管道不应小于外徑,且不得小于50mm;

b.对于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150m的管道不应小于150mm;

3)环焊缝距支、吊架边缘净距不应小于50mm;需要热处理的焊缝距支、吊架边緣的最小净距,应大于焊缝宽度的5倍且不得小于100mm。

26可燃液体、可燃气体、液化烃的管道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l)管道不得穿越与其无关嘚建筑物;

(2)管道应架空或沿地敷设;

(3)必须采用管沟敷设时,应采取防止气体或液体在管沟内积聚的措施并在进、出装置及厂房處密封隔断;

(4)管沟内的污水,应经水封并排入生产污水管道;

(5)取样管道不应引入化验室;

(6)金属管道除特殊需用法兰连接外應采用焊接连接。

27哪些介质管道须静电接地管网的接地连接点和接地电阻值有何要求?

答: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固体的管道在下列部位应设静电接地设施:

(1)装置区中各个相对独立的建(构)筑物内的管道可通过与工艺设备金属外壳的连接(法兰连接),进行静电接地;

(2)管网内的泵、过滤器、缓冲器等处应设置接地连接点;

(3)管网在进出装置区处、不同爆炸危险环境的边界、管噵分岔处的管道应进行接地对于长距离的无分支管道,应每隔80-100m与接地体可靠连接;

(4)对金属管道中间的非导体管段(如聚氯乙烯管)除需做屏蔽保护外,两端的金属管应分别与接地干线相接或用6mrn多股铜芯绝缘电线跨接后接地;

(5)非导体管段上的金属件应接地。

烸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宜小于100?;在山区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场所,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00?

28管道敷设的方式有哪几类?其优、缺点是什么

答:管道敷设方式有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两大类:

(l)地而以上通称架空敷设。是工业生产装置管道敷设的主要方式具囿便于施工、操作、检查、维修及经济等优点;

1)埋地敷设:其优点是利用地下的空间,使地面以上空间较为简洁并不需支承措施;其缺点是管道腐蚀性较强,检查和维修困难在车行道处有时需特别处理以承受大的载荷,低点排液不便及易凝油品凝固在管内时处理困难带隔热层的管道很难保持其良好的隔热功能等,故只有不可能架空敷设时才予以采用;

2)管沟敷设;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并提供了較方便的检查维修条件;还可敷设有隔热层的高温、易凝介质或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其缺点是费用高占地面积大,需设排水点易积聚戓单入油气增加不安全因素,易积聚污物清理困难等因此在装置内只在必要时,才采用管沟敷设

29符合哪些条件的管道.允许将管道直接埋地布置?

答:(1)输送介质无腐蚀性、无毒和无爆炸危险的液体、气体管道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在地上敷设的;

(2)与地下储槽或地丅泵房有关的工艺介质管道;

(3)冷却水及消防水或泡沫消防管道;

(4)操作温度小于150℃的热力管道。

30埋地敷设管道的埋设深度有哪些要求

答:埋地敷设管道的埋设深度应以管道不受损坏为原则,并应考虑最大冻土深度和地下水位等影响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0.5m;在室内或室外有混凝土地面的区域,管项距地面不宜小于0.3m通过机械车辆的通道下不宜小于0.7m或采用套管保护。

31管廊上管道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答:(1)大直径管道应靠近管廊柱子布置;

(2)小直径、气体管道、公用工程管道直布置在省廊中间;

(3)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与省廊相连接的設备一侧;工艺管道视其两端所连接的设备管口标高可以布置在上层或下层;

(4)需设置“Ⅱ”型补偿器的高温管道,应布置在靠近柱子處且‘Ⅱ”型补偿器宜集中设置;

(5)低温介质管道和液化烃管道,不应靠近热管道布置;也不要布置在热管道的正上方;

(6)对于双層管廊气体管道、热管道、公用工程管道、泄压总管、火炬干管、仪表和电气电缆糟架等宜布置在上层;一般工艺管道、腐蚀性介质管噵、低温管道等直布置在下层;

(7)管廊上管道设计时,应留10%-20%裕量

32治塔管道布置设计时应如何考虑?

答:沿塔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紸意如下几个方面:

(1)应满足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管道布置应从塔顶部到塔底部自上而下进行规划并且应首先考虑塔頂管道和大直径的管道的位置和自流管道的走向,再布置压力管道和一般管道最后考虑塔底管道和小直径管道;

(3)应考虑方便操作、維修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4)每一条管道按照它的起止点都应尽可能短但必须满足管道柔性的要求;

(5)每一条管道应尽量沿塔体咘置,并且注意有一个“好的外观”;1)有两种惰况可考虑:一是每一条管道分别布置;二是按管道成组布置(这种方式加管道的集中荷載较大时应取得设备设计人员的同意);2)在管道侧沿塔外壁呈同心圆布置,或沿塔外壁呈切线布置

33塔顶管道设计的要点是什么?

答:(1)塔顶管道一般有塔顶油气、放空和安全阀出口管道塔顶放空管道一般安装在塔顶油气管道最高处的水平管段的顶部,并应符合防吙规范的要求;

(2)塔顶油气管道内的介质一般为气相管径较大,管道尽可能短要“步步低”,不宜出现袋形管且具有一定的柔性;

(3)每一根沿塔管道,需在上部设承重支架并在适当位置设导向支架,以免管嘴受力过大;

(4)分馏塔顶油气管道一般不隔热只防燙;如该管道至多台冷换设备,为避免偏流应对称布置;

(5)塔顶为两级冷凝时,其管道布置应使冷凝液逐级自流油气总管与冷凝路叺口支管应对称布置,使流量均匀;

(6)当塔顶压力用热旁路控制时热套路管应保温,尽最短其调节阀应安装在回流罐”上部,且管噵不得出现“袋形”以避免积液;

(7)减压塔顶油气管道与塔开口直接焊接而不采用法兰连接,以减少泄漏

34塔体侧面管道设计有何具體要求?

答:(1)塔体侧面管道一般有回流、进料、侧线抽出、汽提蒸汽、重沸器入口和返回管道等为使阀门关闭后无积液,上述管道仩的阀门宜直接与塔体管口直接相接进(出)料管道在同一角度有两个以上的进(出)料开口时,管道应考虑一定的柔性;

(2)分馏塔側线到汽提塔的管道上如有调节阀其安装位置应靠近汽提塔.以保证调节同前有一段液住.其液柱的高度应满足工艺的要求

35塔底管道设計有何特点?

答:(1)塔底的操作温度一般较高因此在布置塔底管道时,其柔性应满足有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尤其是塔底抽出管道和泵相连时,管道应短且少拐弯又需有足够的柔性以减少泵嘴受力。塔底抽出线应引至塔裙或底座外塔裙内严禁设置法兰成仪表接头等管件。塔底到塔底泵的抽出管道在水平管段上不得有“袋形”应是“步步低”,以免塔底泵产生汽蚀现象抽出管上的隔断阀应尽最靠菦塔体,并便于操作;

(2)除非是辅助重沸器或者是两个以上并联的重沸器同时操作,而且要求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其热负荷塔底到偅沸器的管道一般不宜设阀门。塔底釜式重佛器带有离心泵时重沸器的标高应满足离心泵所需要的有效汽蚀余量,同时使塔底液面与重沸器液面的高差所形成的静压头足以克服降液管、重沸器和升气管的压力损失因此,管道的布置应在满足柔性要求的同时管道应短,彎头应少

36塔上人孔的布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1)塔的人孔应设在塔的操作区内进、出塔比较方便、安全、合理的地方,并宜设在哃一方位上

(2)设置人孔的部位必须注意塔的内部构件,一般应设在塔板上方的鼓泡区不得设在塔的降液管或受液槽区域内;

(3)塔體上的人孔(或手孔),一般每3-8层塔板布置一个;

(4)人孔中心距平台面的高度一般为600mm至1000mm之间最适宜高度为750mm;

(5)一座塔上的人孔宜咘置在同一垂直线上,使其整齐美观

37塔的管口方位有何要求?

答:(1)塔的管口方位应满足塔内件工作原理及结构的要求设计时应注意设备内件整体结构与管口的相对方位;塔顶气相开口布置在塔顶头盖中部;塔的回流开口,一般布置在塔板上方的管道侧;气相进料开ロ在塔板上方与降液管平行;气液混相进料开口在塔板上方,并设分配管;汽提蒸汽开口在汽提塔板下方并加气体分配管。侧线产品抽出口在降液管下方的公弧范围内宜设抽出斗,对于中间降液管的双溢流塔板其抽出口可布置在该处任意角度,设抽出斗;塔底抽出ロ设在塔底头盖的中部并设防涡流板,抽出口应延伸到塔的裙座外;

(2)对于有塔板的塔人孔宜布置在与塔板溢流堰平行的塔直径上,条件不允许时可以不平行但人孔与溢流堰在水平方向的净距应不大于50mm;

(3)人孔吊装的方位,与梯子的设置应统一布置在事故时,囚盖顺利关闭的方向与人疏散的方向应一致;

(4)液位计接口可通过根部阀与液位计直接连接也可通过根部阀与液位计连通管相接。不嘚把液位计接口布置在进料口的对面60°角的范围内,除非进料口有内挡板保护。与塔直连的外浮筒式液位控制接管应加挡板。液位计、液位控制浮筒、报警等装置常位于塔平台内或局部平台端部以便于维修;

(5)压力计接口应布置在塔的气相区内,使压力计读数不受液位压頭的影响;

(6)取样口和测温口的布置气相取样口和测温口应避开塔板降液槽的气相区,液相取样口和测温口应设在降液管区域的塔板歭液层内;对于易结晶的液相取样管应被向塔板;

(7)塔顶部吊柱的定位应使旋转时可达到平台外起吊点上方以及平台所有人孔的位置。

38设备管口方位图除表示管口外还表示什么方位?

答:除表示工艺及公用介质管口外还应该表示:

(1)仪表接管的方位,包括温度、壓力、液位;

(2)人孔、手孔和吊柱的方位裙座排气孔的方位;

(3)设备地脚螺栓孔的方位或支耳的方位;

(4)吊耳形状图片、接地板囷铭牌的方位;

(5)内部爬梯、裙座底部加强支撑的方位。

39如何确定卧式容器支座的固定侧

答:从该容器所需连接的管道中找出对柔性計算最重要的(难度或要求最高的)一根管道,例如补偿量大管径大的管道,作为决定支座型式的依据固定侧支座位置应有利于该管噵的柔性计算。

40卧式容器的管口方位有什么要求

答:(1)在设备壳体上的液体入口和出口间距应尽量远。液体入口管应尽量远离容器液位计接口;

(2)液位计接口应布置在操作人便于观察和方便维惨的位置有时为减少设备上的接管口,可将就地液位计、液位控制器、液位报警等测量装置安装在联箱上波位计管口的方位,应与液位调节阀组布置在同一侧;

(3)铰链(或吊柱)连接的人孔盖在打开时应鈈影响其他管口或管道等;

(4)安全阀接管口应设在容器顶部。

41卧式容器的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容器(罐)的管道比较简单;立式容器的管道布置大体上与塔的管道布置相似,也采取沿罐壁进行设计管道上的阀门也要求直接与开口相接;这样可避免积液。卧式容器设备布置时一般将罐与管廊的长方向相垂直所以其管道如气体出口管道、安全阀出口管道、液体出口管道等都朝向管廊,并与管廊上的有关;主管相连接容器顶部开口接出的管道,其标高宜高于与管廊上相接的主管以便于接在主管的顶部。容器底部的液体出口管道与管底下的泵相连接时其管底标高应不影响人的通行。

(1)对卧式容器的液体出口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道若在通道上架空配管时,最小净空高度为2200mrn;

(2)与卧式容器底部管口连接的管道其低点排液口距地坪最小净空为150mm;

(3)安全阀的出口排入密闭管道系统时,应避免积液并满足安全阀出口管道顺介质流向成45°向下与密闭总管顶部相接,且无“袋形”。若安全阀安装在远离容器时,要校核从容器至咹全阀入口管道的压力降;

(4)储罐顶部管道的调节阀组布置在平台上;

(5)应根据设备及管道布置惰况设置平台

42加热炉管道布置设计嘚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加热炉管道布置随加热炉的炉型不同而异在加热炉管道布置时,应对其进、出料管道、燃料系统管道、吹咴气管道、灭火蒸汽管道等统一考虑;

(2)对圆筒炉进、出料总管通常采用环形布置于炉体周围,可支承在地面或炉体上环形总管应咘置在看火门以上,以便于看火门的正常操作和维修;

(3)必要时在炉出口管道弯头三通或变径较大之外,或者从炉顶垂直向下的底部位置设置防震支架;

(4)如果在管道设置爆破片,其方向不得朝向操作或设备;

(5)主要调节阀组通常布置在管廊与炉体之间并注意通噵要求;

(6)蒸汽、燃料油或燃料气管道上的阀门宜布置在看火门附近的垂直管道上并满足调节和检修的要求;

(7)在寒冷地区,应根據规定对燃料油管道采用蒸汽伴热;

(8)靠近喷嘴处的管道应采用便于拆卸的接连结构以便清扫和维修;

(9)应在经常操作的在较高位置的阀门和观察部位设置平台和梯子;

(10)燃料管道的排放点,应远高炉子至少15m并应排入收集系统,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

(11)与炉子連接的管道尽量集中排列,以便于支撑达到协调。美观的目的;

(12)对加热炉的进料管道应保持各路流量均匀;对于全液相进料管噵,一般各路都设有流量调节阀调节各路流量否则应对称布置管道,气液两相的进出管道必须采用对称布置,以保证各路压降相同;

(13)环形油线应以最高温度计算热补偿量并利用管道自然补偿来吸收其热膨胀量。

43对加热炉的燃料气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燃料气要设分配主管,使每个喷嘴的燃料气都能均匀分布;燃料气支管由分配主管上部引出以保证进喷嘴的燃料气不携带水或凝缩油。在燃料气分配主管末端装有DN20的排液阀便于试运冲洗及停工扫线后排液,以及开工时取样分析管道内的氧含量排液管上应设两道排液阀以免泄漏,该阀能在地面或平台上操作燃料气切断总阀应设在距加热炉15m以外。

(2)在燃料气管道上设置阻火器就可以阻止火焰蔓延,阻火器按作用原理可分为干式阻火器和安全水封两种工业生产装置中加热炉的燃料气管上一般采用多层铜丝网的干式阻火器。阻火器应放置在靠近喷嘴的地方管道阻火器与燃烧器距离不宜大于12m。这样阻火器就不致于处在严重的爆炸条件下,使用寿命可以延长

44管殼式和套管式换热设备的管道布置应如何考虑?

答:(1)工艺管道布置应注意冷、热物流的流向一般冷流自下而上,热流由上而下;

(2)管道布置应方便操作并不妨碍设备的检修;

(3)换热设备的基础标高,应满足其下部排液管距地面或平台面不小于150mm;

(4)换热设备的管道只能出现一个高点和一个低点,避免中途出现“气袋”或“液袋”并设高点放空,低点放净;在换热设备区域内应尽量避免管道茭叉和绕行;尽量减少管道架空的层数一般为2-3层;

(5)两台或两台以上并联的换热设备入口管道直对称布置,对气液两相流换热设备則必须对称布置才能达到良好的传热效果;

(6)换热设备的进出口管道上测量仪表,应靠近操作通道及易于观测和检修的地方安装;

(7)与换热设备相接的易凝介质的管道或含有固体颗粒的管道副线其切断阀应设在水平管道上,并应防止形成死角积液;

(8)在寒冷地区室外的换热设备的上、上水管道应设置排液阀和防冻连通管。

45成组布置的换热设备其管道布置应如何设计

答:(1)成组布置的换热设備区域内,可在地面或平台面上敷设管道但不应妨碍通行和操作;

(2)当管道上无调节阀或排液管时,管底距地面净空应大于或等于150mm;

(3)调节阀组应平行于冷换设备布置;

(4)成组布置的换热设备之间管道布置的净距应大于或等于650mm;

(5)管道布置应考虑各换热设备的管箱囷头盖的拆卸空间;

(6)并联多组换热设备的进出口管道应对称布置

46立式重沸器的管道布置有何要求?

答:(1)管道必须有足够的柔性以补偿在各种工况下设备和管道的热膨胀;

(2)当重沸器管口同塔的管口对接时,如荷载条件允许则最好在塔体上设支架支承重沸器,而且支架的位置及形式应能满足塔体及管道膨胀所产生的位移及荷载要求;

(3)配管时应留出重沸管束在原地拆卸所需的空间;

(4)对殼体上带膨胀节的单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在进行配管,柔性分析及设备的支撑设计时应考虑该膨胀节的影响;

(5)当重沸器的长度与矗径之比(L/D)大于6.0时,宜设导向支架;

(6)当重沸器的阀门和盲板离地评3m以上应在塔上设置平台。

47管壳式卧式卧式重沸器的管道布置有哬要求

答:(1)在热胀许用应力范围内,重沸器的降液管和升汽管应尽可阻短而直、减少弯头数里,以减少压降;

(2)当重沸器有2个升汽口时为使其管内流绿相等,升汽省应对称布置若升汽管管径不同和布置不对称时,应尽量使这二根管段的阻力相等否则,阻力夶的升汽管的流量小会使热量分配不匀;

(3)从重沸器内抽出的液体为饱和液体如果管道系统产生压降,液体就将开始闪蒸产生气液兩相流体流动,影响控制和测量仪表的操作和精度因此在布置饱和液体管道时,其基本原则是使压力降最小并在测量或控制仪表前不絀现垂直上升管段;

(4)重沸器管程加热介质的进口管道上通常装有温度调节阀及其阀组,这些阀门一般布置在靠近重沸器管程进口的地媔或平台面上

48空冷器的管道设计有何具体要求?

答:(1)分馏塔顶至空冷器油气管道一般不宜出现“液袋”。当空冷器进出口无阀门戓为两相流时管道必须对称布置,使各片空冷器流量均匀;

(2)空冷器的入口集合管应靠近空冷器管嘴连接如因应力或安装需要,出ロ集合管可不靠近管嘴连接集合管的截面积应大于分支管截面积之和;

(3)空冷器人口为气液两相流时,各根支管应从下面插入人口集匼管内;以使集合管底的流体分配均匀;同时在集合管下方设置停工排液管道接至空冷器出口管道上;

(4)空冷器人口管道较高;如距離较长,需在中间设置专门管架以支承管道;

(5)湿式空冷器的软化水回水系统为自流管道因此,应注意管系的布置并拐弯不宜过多。回水总管应有顺介质流向的坡度;

(6)空冷器的操作平台上设有半固定蒸汽吹扫接头其阀门宜设在易接近处,并应注意蒸气接头方向保证安全操作。

49泵类的管道设计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l)泵的进、出口管道应设切断网,管道一定要有足够的柔性以减少管道作用茬泵管口处的应力和力矩;

(2)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的“汽蚀余量”的要求,管道应尽可能短、少拐弯不得有气袋如难以避免,应在高点设放气阀;

(3)当泵吸入管较长时宜设计成一定的坡度(i=5‰);泵比容器低时宜坡向泵,泵比容器高时宜坡向容器;

(4)在紧靠泵人口管道切断阀下游应设过滤器或临时过滤器,为防止泵的流体倒流引起泵的叶轮倒转泵出口应装有止回阀;

(5)在满足工艺要求嘚前提下,泵的管道阀门手轮不得影响泵正常运行及维修检查所需空间;

(6)往复泵进、出口管道设计应考虑流体脉动的影响。

50泵的保護线有哪几种其作用是什么?

答:泵的保护线有6种其作用是为了使泵体不受损害和正常运转,根据使用条件设置泵的保护管线

(1)暖泵线--在输送介质温度大于200℃的高温油品时,有备用泵的情况下应设置DN20~25暖泵线;

(2)小流量线--当泵的工作流量低于泵的额定流量30%时應设置泵在最低流量下正常运转的小流量线;

(3)平衡线--对于输送常温下饱和蒸汽压高于大气压的液体或处于泡点状态的液体,为防止进泵液体产生蒸汽或有气泡进入泵内引起汽蚀应加平衡线;

(4)旁通线--用于泵的试运转或非正常操作状态下出口主阀关闭时仍能使泵处于運转。一般在阀前后压差非常高的场合设置带有限流孔极的旁通阀;

(5)防凝线--输送在常温下凝固的高倾点或高凝固点的液体时其备用泵和管道应设防凝线,以免备用泵和管道堵塞;

(6)安全阀线--对于电动往复泵、齿轮泵和螺轩泵等容积泵在出口侧设安全阀线,当出口壓力超过定压值时安全阀起跳,流体返回泵人口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吊耳形状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