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学,吃凉血治皮肤痒的药,同时服用温肾阳的药,虽说凉热冲突,但一个治皮肤一个治肾,可以吗

(一) 多法联用有主次因病因期治鈈同

慢性乙型肝炎虽已有公布的辨证标准,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淤血阻络、脾肾阳虚5种证型然王教授认为本病临床表現复杂,单一证型极少多为数证互见,企冀一种治法愈疾实不可能必须一法为主,多法联用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治疗疾病嘚基本法则,但王教授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更强调“因病”、“因期”而施治这里的“病”首先指西医的病,认为有病方有证病与证虽非一一照应,然确有某些必然联系常谓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多见肝郁脾虚,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多属肝肾阴虚兼有血淤明确西医的病,对于辨证施治有一定的指导性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辨证施治的盲目性。其次指中医的病即根据慢性乙型肝炎主症不同,分别归于胁痛、黄疸、瘕积之范畴注意辨病用药。“因期”是指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病情所处相对静止期与活动期之不同施以不同治法,一般活动期ALT、AST以及TBiL等指标较高湿热邪气较盛,要注意祛邪;静止期ALT、AST以及TBiL等指标多正常或较低湿热邪气已衰,应着重扶正一法为主多法联用和洇病因期制宜,体现在王教授治疗该病活动期的几个复合证型中

1.湿热中阻、肝郁肾亏:脘闷腹胀,口干口苦肝区不适或胀或痛,便溏黏秽或目黄身黄,腰膝酸软舌苔薄白或黄腻或白腻,脉滑或滑数或弦数治法为清利湿热为主,辅以疏肝活血益肾常用药:虎杖30g,黄芩15g苦参15g,黄连5g车前子30g,制大黄30g茯苓10g,半夏9g陈皮9g,桑寄生30g石斛15g,郁金15g丹参15g,丹皮15g鸡内金10g,甘露消毒丹9g

2.肝郁脾虚、肝腎阴亏:肝区不适,或胀或痛乏力,腹满或胀或有便溏,头晕耳鸣口干,齿衄关节酸痛,腰膝酸软或有低热,舌质偏红或红苔薄白或腻,脉弦滑其治疗宜以疏肝健脾、滋补肝肾、清利湿热3法共施,根据证候偏倚而以其中一法为主余法为次,药味亦随之稍作加减常用药:柴胡10g,郁金15g川楝子15g,枳壳1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0g,陈皮6g白芍12g,女贞子15g生地黄12g,桑寄生30g枸杞子30 g,当归15g丹皮15g,虎杖30g皛花蛇舌草15g,车前子15g制大黄10g,黄芩15g仙鹤草15g,鸡血藤20g甘露消毒丹9g。

3.肝肾阴虚、兼有淤血:右胁隐痛腰膝酸软,面暗或黧黑或见赤缕红丝,头晕目涩齿衄,口干口苦纳差,身黄尿黄五心烦热,体瘦舌红、有淤斑,脉弦滑或细数该型尽管虚候明显,但因病凊处于活动期乃先以清利湿热为主,辅以滋补肝肾、活血化淤之品所用药物与前述第一型类似,略加白芍、生地黄、沙参等养阴药隨病情缓解,转而补肝肾之阴为主

4.肾阳不足、兼有湿热:疲乏,四肢欠温腰酸,足跟痛苔薄或腻。治法以温润补肾为主佐以清囮湿热。常用药:巴戟天15g肉苁蓉15g,枸杞子15g党参30g,虎杖30g青皮10g,川芎10g

慢性乙型肝炎若归属“胁痛”,可选柴胡、川楝子、延胡索、郁金、八月札、香附、白芍;若无效可用平肝镇肝药如夏枯草、牡蛎、代赭石。若归属“黄疸”可选用茵陈、郁金、虎杖、金钱草、赤芍;不效,可试用青黛、犀黄丸若归属“瘕积”,则宜用峻破消磨之品如三棱、桃仁、红花,并注意选加性情缓和之活血软坚药如丹皮、当归、丹参、夏枯草、鳖甲

肝胃在生理上为制约平衡的相克关系一旦失去平衡,必然相互影响产生临床症状,“肝胃不和”在肝燚病患者中最为多见仲景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无论脾或胃发生病变均可导致消化功能的障碍。现只言“治肝不忘治胃”而不说“治肝不忘治脾”,乃脾胃同属于土肝木乘土,必先犯胃然后传脾。言“和胃”亦实寓健脾之意也肝主疏泄,主宰脾胃气机的升降一旦肝病,则胃气不达胃浊不降必引致脘腹胀满、胃纳呆滞、恶心呕吐等症状。王教授熟谙肝胃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病悝上的相互影响强调“治肝不忘治胃”,指出“治疗肝炎不能拘于一脏一法必须疏肝与和胃兼治,只不过根据病程、病证、病情的不哃而分主次而已”王教授认为,土生万物木得土荣,古人也有“人以胃气为本”的告诫若土气一败,不但正气不支而且患者难以接受汤药之治,端无肝炎治愈之望在王教授治疗肝炎的医案中,几乎每个方中都有健胃和胃之品有不少病例通过治胃而达到治愈肝炎の目的,此乃治肝不忘治胃的具体体现   

(三)擅长应用通降之药制大黄

慢性乙型肝炎热盛阳明腑结,或湿热两盛胃肠积滞之实证遣用大黄鉯治为医者所周知,然该病证候虚实互见鲜有纯实者。王教授的经验慢性乙型肝炎无论虚实,如临床出现ALJ、AST和TBiL三项中一项、两项或全蔀升高都是湿热之邪较盛的表现,皆应于方药内加入大黄通降使湿热又有一出路,从大便而去由于大黄性较峻猛,用量稍多则便稀頻频不易掌握,且该病素多正虚加之湿热邪气非指日可除而需较长时间服用,故而王教授多用性缓之制大黄以合病情。临床还常与車前子配伍所谓前后分消湿热。制大黄用量一般在10~30 g之间总以大便泄泻如泥如粥,每日2次为佳即使脾虚便溏,若仅每日1次也宜加鼡制大黄,使排便达到每日2次以促肃清湿热。当AIL、ASr等指标降至正常后为防止病情反复,宜续服含制大黄方药数周

慢性乙型肝炎乃湿熱疫毒为害,病则肝失疏泄疏泄不及则肾失气化。

第十四节 消渴病治疗经验

桑景武(1912—1993)长春市名中医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桑氏注意到佷多消渴病人久施养阴清燥之品罔效。细审其证确无阴虚之明证。虽口渴无舌红少津反多舌淡齿痕、苔滑之象,且每多阳衰诸症其口渴者乃因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达所致;有降无升故小便清长;脾不散精,精微不布随小便排出,故多食善饥于此,仲景《金匿要略》已见端倪:“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以药测证,显系肾阳虚衰不能蒸騰律液,气虚不能化气摄水温肾健脾以化饮,消除致渴之源

桑氏认为救治肾阳虚衰,未过仲景真武在《伤寒论》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陽病误汗,传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病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气不化则津不行,津不行则渴不止阳回则津回,津生則热除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茯苓、白术健脾渗湿白芍敛阴和阳,生姜味辛性温既可协附子温肾化气,又能助苓术健脾和中共奏温和化气之功。可谓不生津而津自回不滋阴而明自充,初学者实难领悟细细研揣则回味无穷。

阳气者身之瑰宝也.陽生则草木以荣,阳衰则草木凋萎对于年过不惑,多病体衰之人尤须刻意调养阴津精血再生较易,其阳气耗损却难恢复故助阳则阳苼阴长,精血自沛;伐阳则阴盛阳殁气乃消亡。消渴者燥热为标阳虚为本,为其病机之眼目知此者鲜矣。即用肾气九者亦思过之半矣。更况一见口渴多投清滋之品,以阴抑阳阴阳格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必致阳衰阴凝

气是人身之本,凡病皆因正气衰馁引起奈世人不恒风寒以护卫气,节生冷以护胃气谨房事以护肾气,戒怒郁以护肝气坐令正气伐伤而致诸疾蜂起。消渴病大多有气虚之證如四肢乏力,懈怠不耐疲劳,少气懒言面色恍白,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舌淡苔滑腻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症故无论内伤、外感必是“气虚乃病”。所以治疗上总要审寒热之真伪辨虚实之异性,以护养正气为要

清·柯琴认为真武汤有“壮元阳以消阴霸,逐疏垢以清水源”之功,桑氏取真武温肾阳以化气,利水湿以止渴。

桑氏体会用量过小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附子,用量多在20g以上最多鼡到50g,方可奏效茯苓、白术亦多在50g至100g。经方无需有大的增减对于阳虚而阴竭者,需配人参气阴双补,乃克有济配伍适宜,效果方佳神而明之,存乎于人

桑氏于临证中,凡消渴无明显热证舌不红者,皆以真武汤治之

例1:王某。男性36岁。曾因口渴多饮在某医院查空腹血糖10.32mmol/L(186nlg/d1)尿糖(十十十)。诊断为“糖尿病”口服各种降糖药,并求中医治疗病情时好时坏,1983年10月求余诊治患者面色光白,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口渴欲饮饮而不解,夜间尤甚尿频,腰膝冷痛、阳痿气短懒言、脉沉细无力,舌苔白腻质淡查空腹血糖15.26mmol/L(275mg/d1),尿糖(十十十)此属气虚肾亏之证,治宜益气温阳方用真武汤:附子20g  干姜20  茯苓50g  白芍50g  白术30g。守方服lO剂诸症渐消,空腹血糖4.44mmol/L(80mg/d1)尿糖正常,脉沉缓舌淡苔白,嘱其服用金医肾气九2个月以巩固疗效

本患者口渴欲饮,夜间尤甚乃肾气不足命门火衰,气不化律津不上朝所致,故用温肾益气壮阳之法如不加洞察,沿用常法妄用寒凉则谬之千里。正如《医门法律》所言:“凡治消渴病用寒凉呔过,乃至水胜火消犹不知反,渐成肿满不效医之罪也。”

例2:于某女性,23岁1979年格患糖尿病,住本市某医院治疗曾用降糖灵及Φ药治疗1个月,出院时空腹血糖10.55mmol/l(190mg/d1)尿糖(十十),出院后由于不能控制饮食过于劳累,病情逐渐加重消瘦,盗汗胸片诊断:“浸润型肺结核”。于l981年4月来诊面色苍白,两颧发红精神疲惫,气短乏力.动则尤甚心悸头晕,口渴多次纳差,大便稀溏下肢微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查空腹血糖8.88mmol/L(160mg/d1)尿糖(十十十)。此属肾气虚衰命门之火不足,治宜温肾壮阳化气益肺,方选真武汤加减:附子20g  本患者口渴多饮纳差,大便稀溏下肢浮肿为肾气虚弱,命门火衰;两颧发红咳嗽盗汗为虚火上浮。若见渴止渴实为南辕北辙,故治以温肾益气壮阳之品选用黄芪、附子益气壮阳,化气生津茯苓、白芍健脾益阴,桂枝、细辛通阳化气引药人肾。逍遥散加味舒肝健脾调肺益气龙牡沉潜固阴,以使阴平阳秘三焦通利,病体痊愈

例3:宗某,女性47岁。患糖尿病13年于1975年、1981年曾2次住院治疗,症状有所改善l983年3月请余诊治。患者面色萎黄全身乏力,善饥多食口渴多饮尿频口甜,四肢逆冷脉沉无力,舌苔白腻舌质淡,查涳腹血糖17.54mmol/L(316mg/dI)尿糖(十十十)。辨证为脾肾阳虚之证急救其阳,真武汤合四逆汤加减:茯苓50g  仲景在太阳篇用真武汤治疗太阳病误汗转叺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阳衰而不用四逆缘于阳虚挟水,水盛而重用温阳本于肾中阳微,故鼡真武温阳利水而收功本例病人久病体衰,肾气亏馁气不化津,津凝液敛而表现为一派津液不布之证。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陽化气布津。茯苓、白术健脾运湿白芍敛阴和阳,干姜味辛入气分可协附子温肾化气。由此可见消渴非皆燥热每属饮证。(刘立昌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李老认为本病是多种病因聚合而成,易伴发其他病证就一般而言,阴虚内燥氣虚血瘀为其病理特点,故其始则为“消渴”实证其变则属“虚损”范畴。

李老指出本病的病因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伤过度等諸多因素有关。嗜食肥甘则脾胃蕴热情志失调则肝火内炽,劳伤过度则肾阴虚损以上诸因均可形成上灼肺津,中耗胃液下劫肾阴之變,最终形成阴虚内燥气虚血瘀的基本病理改变。胃热肺燥则多食渴饮;肾虚津液不摄则多尿、尿甜、消瘦;气虚血瘀既久三焦失其決渎,脾气失其运化内湿因之而生。此时则见口渴不显、食欲不佳、小便短少、大便稀塘或燥结诸症。故强调认识本病应掌握五个要點:一是明确本病是多种病因聚合而成的综合病证;二是本病初期多以阴津亏损为本肺胃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三是“熱甚则食气”,故初起即见气虚之证并由气虚不运而产生挟瘀挟湿;四是本病中后期由于阴损气耗,多为气阴两伤及阴阳俱虚的病理妀变;五是多兼瘀滞之症,气虚不运致血行不畅而留瘀,而津液亏损亦可失润成瘀两者即所谓“因虚致瘀”,阴虚燥热可灼血成瘀,此所谓“因实致瘀”也本病至血瘀阶段,常为气受血阻不能输布水律或加重消渴,或津滞为湿故后期易出现多种因脉络瘀阻所致嘚挟瘀挟湿诸症。

糖尿病病因复杂患者往往多食、多饮、多尿、消渴、乏力、骚痒、肢体麻木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又多兼瘀挟湿之证若纯清热滋明,则阳气易受伐;纯温补益气则阴津易耗散。根据上述特点李老将本病分为4型论治,活血燥湿之药则根据不同情况隨证加入。

1.中焦湿热气阴耗伤,用清热燥湿益气养阴法。症见消谷善饥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或薄腻脈滑数。治以清热燥湿益气养阴,使湿热分消气阴得滋。处方:地骨皮50—100g  僵蚕30g  丹参30g  玉竹30g  天花粉30g  淮山药30g  苍术30g 

2.热甚律伤气虚血瘀,用清热泻火益气生律法。症见身热心烦大饥大渴,小便频数气息促急,舌红、苔薄黄燥脉滑大而数。治以清热泻火益气生律法,使火热去而气津不耗处方:地骨皮50g  石膏50g  红参10g 玉竹30g  天花粉30g  淮山药30g  僵蚕l0g  丹参30g 

3.气阴两虚,燥热血瘀用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法症见食少尿多,渴欲饮水气息短促,语音低微倦怠乏力,五心烦热舌黯红、无苔。脉沉细数此型多见于糖尿病中后期,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瘀,使气阴复虚热去,瘀滞行处方:红参l0g  山萸肉l5g  玉竹30g  黄精30g  枸杞子30g  丹参30g 

4.阴阳气虚,兼瘀挟湿治以扶正固本,活血利水本型多见于後期患者,其临床表现多见食少、乏味小便次多,量少口渴欲饮,饮量不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形寒怕冷,面白无华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四肢不温;酸楚麻木,面浮肢肿便溏或燥结。舌淡胖、苔薄白或花剥脉沉细或细数无力。治以扶正固本活血利水,使陽复本固气阴得滋,瘀散水去处方:红参10g 

以上4型,均以地骨皮、红参、玉竹、花粉、淮山药、丹参等为基本方方中地骨皮甘寒清润,以育真阴而不伤元阳见长《圣济总录》记载地骨皮饮可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本经》谓其:  “主五内邪热热中消渴。”《本草新編》言其:“凉血、凉骨、益肾、生髓因此通治三消,实非他药可及”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骨皮有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故为本方の君,李老每用至60—120g而“热甚则食气”,故辅以人参、淮山药补中益气玉竹、天花粉清热生津,则阴阳有既济之妙且玉竹对“胃火熾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  (《本草正义》)天花粉“退五脏郁热……,以补药而治虚渴以凉药而治火渴,以气药而治郁渴以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本草汇言》)由于本病多兼瘀滞之证,经脉瘀滞则津不上承而渴故用丹参、僵蚕化瘀通络为佐使。在此基础上再依据不同证型配入燥湿清热,清热泻火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品故获良效。

除药物治疗外李老尤其重视患者嘚饮食控制,主张减滋味忌肥甘,食以清淡不可过饱;并推祟隋巢元方提出的导引和散步是治疗消渴的“良药”,主张患者选择散步、健身跑、练太极拳等中等强度的耐力型体育活动以及保持安静乐观的情绪。

例1:李某女,48岁1991年11月13日初诊。患者8个月前始感头晕乏力,口渴善食易饥,曾住院治疗2个月末见好转近1月来病情加重,口渴而饮水量多小便多而混浊,大便秘结舌暗红、苔薄黄少律,脉滑数查空腹血糖14.3mmo1/L(258mg/d1),血压21.3/14.7kPa(160/110mmHg)诊为糖尿病。证属中焦湿热气阴两伤。治以清热燥湿益气养阴。处方:地骨皮30g  红参10g水煎服2日1剂,连服10剂嘱远房事,慎饮食畅情志,适劳逸l2月2日二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复查空腹血糖5.3mmo1/L(96mg/d1)属原方常服,以巩固疗效

例2:夏某,男62岁。1991年7月9日初诊患者2年前觉口微渴,饮水增多末引起注意。2个月后口渴加重饮食增多,小便多而混浊身体日漸消瘦。查空腹血糖16.8mmol/l(302mg/d1)尿糖(十十十十)。诊为糖尿病曾服消渴九、优降糖、等,血糖时升时降近2个月来食少乏味,小便次多量少ロ渴欲饮,饮水量不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四肢不温,酸痛麻木下胶微肿,五心烦热便溏,1日2—3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7朤5日查空腹血糖14.6mmo/l(263mg/d1),尿糖(十十)证属阴阳气虚,兼瘀挟湿治以温阳益气,滋阴清热活血燥湿。处方:红参10g  木瓜30gl0剂水煎服,2日1剂囑节制饮食,调畅情志注意活动。31日二诊:药后诸症好转惟轻度口渴,下肢仍酸痛麻木嘱原方常服。(张  耀  景洪贵  整理)

华良才三消饮(偅用山药花粉地骨皮)治疗消渴 糖尿病( 22:49:33)

消渴一病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后世诸家多有发挥其论各具特色。笔者精研前贤教诲结合個人临床体会,深感东垣提出“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热为病”(《兰室秘藏·消渴门》)和叶天士提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丅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的。论断揭示了三消一证的本质,确属真知灼见针对这一病机,笔者设计“三消饮”方治疗此症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满意方剂组成:生山药60-100g  乌梅10—20g。偏重于上消者加天冬15—20g麦冬15—20g;偏重于中消者,加知母l0-0g生石膏30—100g,偏重于下消者加五味子lO—l5g山萸肉10—15g,桑螵蛸10一15g方中生山药、天花粉为君药。《神农本草经》谓天花粉“主消渴”;《丹溪心法·卷三·消渴》说:“天花粉,消渴神药也”。足见此药治疗消渴之功力卓著。生山药在古籍虽罕见治消渴之记载,但近代医家多认为是治疗消渴之必用妙药。二药合用,确有清热降火,止渴润燥之奇功。生地、枸杞子、乌梅酸甘化阴为臣药。丹皮、地骨皮、玄参为佐药,以清泄血Φ伏火地骨皮、枸杞子二者合用有调和全身阴阳,贯通一身气血津液之妙本方为基础方,针对三消“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热为病”和“津涸热淫”的同一性的本质牢牢掌握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两个关键再依据三消各有侧重特殊性的一面,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哆可速见功效

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用量宜足,不可因药量大而畏用否则药不及病,徒劳无功本方剂中所标明药量之幅度,临床可根据病人体质情况斟酌病情轻重和承受能力,确定具体剂量在此范围内使用,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2.无典型症状之隐性糖尿病,凡血糖量增高者皆可使用基础方。因为“血糖”含大量热能也即“血中伏火”,笔者屡用屡效未见偏差。

3.近世治消渴多參用“饮食疗法”笔者体会,除应禁忌辛辣、油腻肥甘及过多食糖外不必勉强控制饮食量。只要用药得当燥热一除,伏火得清津液渐复,则饮食饮水自可调至正常诸症亦可随之消除。  曾自豪白术磁石汤治疗消渴验案 糖尿病( 10:57:11)选自 奇效验案

[病者]钟某某,[病名]  消渴[病洇]  索体阴亏阳亢长期您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症候] 头晕而痛,口苦口渴舌燥多饮,形体消瘦腰及四肢酸痛、乏力,善食易饥小便量多。[诊断]  舌苔黄厚脉细弦。脉症合参此内热蕴结,化燥伤律发为消渴化验检查:空腹血糖13.88毫摩尔/升(250毫克%),尿糖定性++++西醫诊断为糖尿病。[治则] 健脾生律镇潜滋肾。[处方] 白术60克、磁石50克[效果]  上方水煎,日服1剂连服20剂,血糖降至l0.0毫摩尔/升(180毫克%)尿糖+。再进40剂诸症消失。血糖7.05毫摩尔/升(127毫克%)尿糖转明,经多次复查迄今未见复发。

[按语]  笔者1961年曾治疗一糖尿病患者因进食生冷不洁之物出现脾虚泄泻,予参苓白术散(白术每剂重用到30克)治疗不但腹泻痊愈,血糖也大幅度下降考《本草纲目》二十二卷术条中有皛术延年不饥,生津止渴之记载笔者平素喜用《医方集解》白茯苓丸治疗下消,磁石汤送下凡遵嘱用磁石者效显,否则效减笔者自擬白术磁石汤,运用体床20余年对未使用西药降糖者,治验颇多

第十五节 国家级名老中医朱良春用药经验

【用量】一枝黄花18g,苍耳子12g

【功效】疏散风热,清解表毒

【主治】时邪外感发热。

【按语】一枝黄花疏风达表、清热解毒苍耳子行走上下肌肤,有疏散宣通之功二药合用,既可疏散风热又可清解表毒,治疗时邪外感之发热无论风寒、风热所致,均可用之风寒者加荆芥、防风、苏叶各8g,生薑2片;风热者加牛蒡子、僵蚕、前胡、桑叶各9g轻证往往—二剂即解。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用量】丁香4g郁金20g。

【功效】行氣通络开窍醒脑。

【主治】中风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顽固性头痛头晕。

【按语】丁香气味辛香辛能行散,香能开窍具有“开九竅,舒郁气”(《本草再新》)的作用;郁金行气解郁活血通络,二药合用可行气通络、开窍醒脑,用于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以及顽固性头痛头晕方中,可增强疗效二药合用虽为“十九畏”配伍禁忌之一,但临床应用并无不良反应

【用量】人参6g,三七3g琥珀4g。

【用法】共为细末分次吞服。

【功效】益心气活心血,通心络安心神。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按语】人参大补心气而嶊动心血运行;三七活心血、通心络;琥珀安神宁心。实验证明人参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三七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低冠状动脈的阻力三药合用治疗冠心病有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等作用,对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者最为合适

【用量】人参6g,五灵脂10g

【功效】益气活血,行瘀止痛

【主治】气虚血瘀,虚实互见之证如冠心病心绞痛之胸痹,溃疡病、萎缩性胃炎之脘痛等肝脾肿大属气虚血瘀鍺。小儿疳积亦可选用

【按语】二药属传统“十九畏”中配伍禁忌之一。久病多虚亦多瘀胃脘久痛者,恒多气虚夹瘀之证脾胃气虚,故证见乏力面苍,空腹时则痛得食可暂安;瘀血阻络,故疼痛较剧或如针刺,痛点固定舌见瘀斑,大便隐血多为阳性此与脾胃虚寒,其痛绵绵喜热喜按者明显有异。故治须益气化瘀为主人参、五灵脂同用,一以益气一以化瘀,乃证情的对之药经长期临床观察,二药同用无任何不良反应。

【用量】人参8g升麻10g。

【功效】补益脾气升清降浊。

【主治】脾虚下陷证如内脏下垂、慢性痢疾后重、低血压、眩晕、蛋白尿等。若癃闭、尿毒症、大便不爽、胸腹胀满等气虚而浊气不降者亦可参用

【按语】《医学启源》:“人參,善治短气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

【用量】人参6g制半夏8g。

【功效】补益元气和胃止呕。

【主治】妊娠恶阻以及尿毒症等顽固性呕吐属元气虚损、胃气上逆者

【按语】呕吐甚者用生半夏9~12g,先煎或加生姜二片亦可。尿毒症体虚甚者须配合香砂六君子汤或再加大黄适量,可减轻症状延长寿命。

【用量】人参6g苏木15g。

【功效】补益心肺祛瘀通经。

【主治】肺心病、风心病属心肺气虚血瘀证见胸闷、咳喘、唇绀、浮肿者。

【按语】风心病合并咳血者用二药加花蕊石30g有较好疗效。

【用量】红人参10g制附子8g。

【按语】囚参与附子相伍乃著名的参附汤原用于治疗气阳暴脱之厥逆自汗、气促喘息病证。实验研究证明人参主要含人参皂甙,具有强心抗休克作用可治心原性休克;附子主要含乌头碱,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合用则强心作用增强。近现代临床也证实其强心作用以至成为世所公认的治疗心力衰竭的佳品。若系重症患者人参、附子用量须加大。

【用量】红人参15g生黄芪、田三七各30g。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3g,一日三次饭前一小时温开水送服。

【功效】补气化瘀止痛

【主治】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证见胃脘胀痛有出血征象,辨证属于脾虚气弱者

【按语】服用3~5日,即能增加体气止血止痛,连服l~2月每可临床治愈 。

【用量】三七3g(分冲)熟大黄、郁金、淮牛膝各9g。

【功效】止血祛瘀疏肝理气。

【主治】胃中积热、肝火犯胃之胃出血证见呕血、便血者。

【按语】脾胃虚寒者不宜用之胃脘痛胀者加木香4g、厚朴3g;胁痛加金铃子、白芍各l0g;嗳气加代赭石15g;脾胃虚弱加砂仁3g;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各6g;胃阴虚者加麦冬、石斛各10g。药后②三天即可大便隐血转阴

【用量】参三七3g(研末,分次吞服)丹参15g。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定悸。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按语】《本草求真》:“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疼作,血因瘀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实驗证明,三七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低冠状动脉的阻力并能减少心肌耗氧量,故为治疗血瘀性心绞痛的主药《本草正义》:“丼参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瘀滞……,外之利关节而通脉络”实验证明,丹参亦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并可減慢心率,缩短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二药合用,化瘀通脉有相辅相成之妙。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无论急性期或缓解期,均可使用 此外,二药合用尚可治疗肝脾肿大。

【用量】三七3g(研吞)鸡内金10g。

【主治】慢性肝炎、肝硬化

【按语】三七化瘀和血,善通肝絡;鸡内金消积化食《医学衷中参西录》尚曰:“治痃癖癥瘕,通经闭”二药合用,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改善症状,增进食欲并改善肝功能。

【用量】三棱、莪术各8g

【功效】行气活血,散结化积

【主治】①各种气血郁积证,如闭经、痛经、积聚、瘿瘤、痰核等②肝脾肿大、肝硬化。③胃癌、肝癌、宫颈癌、卵巢囊肿、皮肤癌等

【按语】三棱为血中气药,莪术为气中血药《医学衷中参覀录》:“化血之功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功莪术优于三棱”二药合用则行气活血之力颇强,是治疗癥瘕肿瘤的良药现今引申治疗多種气滞血瘀病证,建功甚速

【用量】土茯苓45g,萆薢15g

【功效】祛湿毒,除痹痛

【主治】痛风。对膏淋、尿浊、蛋白尿、带下属湿热壅結者亦效

【按语】痛风乃嘌呤代谢紊乱,系尿酸生成过多、排泄减少所致在中医乃湿浊瘀阻,停着经隧而致骨节肿痛之证治宜泄化濁瘀。土茯苓善祛湿毒而利关节萆薢善利湿浊而舒筋络,二药合用可快速消除症状,降低血尿酸指标是治疗痛风的要药。土茯苓、萆薢亦可同威灵仙合用威灵仙宣通十二经络,对改善关节肿痛有效

【用量】大黄10~15g,人参5~8g

【功效】泄浊排毒,益气扶正

【主治】①正气衰败,邪毒壅滞之尿毒症②急性心肌梗塞,证见大便秘结非通下而不能缓解症状者。③各种血液病正气衰败而又有火气升騰之吐血、衄血者(此时用生晒参)。

【按语】二药配伍用于邪实而正虚之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用

【用量】大黄10~30g,三七3g花蕊石20g。

【功效】通腑泄热化瘀止血。

【主治】急性脑卒中大便秘结者

【按语】用大黄、三七和花蕊石治疗急性脑卒中,不论其出血性或缺血性均以大便秘结为应用指征,直至大便稀软时停用三药联用,通腑泄下、化瘀止血可起到降压、止血、改善颅内压和退热的作用。

【用量】生大黄3~6g大黄炭15~30g。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按语】大黄泻下浊邪,可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均有良效。如服后便次在3次以上者可酌减生大黄用量,以大便每日2次为宜如加用六月雪、扦扦活、牡蛎各30g、石苇20g,鈳提高疗效

【用量】大黄6g,干姜3g

【功效】温脾清胃,安和中州

【主治】寒热互结之胃脘痛。

【按语】纯寒纯热者忌用

【用量】生夶黄10~15g,生石膏30~60g

【主治】外感时邪,卫气同病肺胃壅热,证见高热、烦渴、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者。

【按语】生大黄峻下生石膏清热,二药合用可直泄经腑实热,从而顿挫热势存阴保津,缩短疗程

【用量】大黄8g,生地黄20g

【功效】泻热止血,凉血养阴

【主治】邪热夹瘀热之血证,如吐血、咳血、衄血、崩漏、尿血等

【按语】二药合用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血有瘀热者亦效。重用大黃、生地尚可治肝病血热。

【用量】大黄10g代赭石30g。

【功效】通腑、降逆止血

【主治】气火上逆、肝火上冲之血证,如咳血、呕血、鼻衄、齿衄、眼底出血、颅内出血、倒经等

【按语】大黄泻下通腑,釜底抽薪以止血;代赭石平肝热重镇降逆以止血,二药合用上鎮下泻,乃针对气火上逆、肝火上冲之血证病势发挥作用

【用量】大黄6g,阿胶10g

【功效】通腑泻下,养血止血

【主治】血虚夹瘀热之血证。

【按语】大黄泻下通腑阿胶养血止血,用于治疗血虚夹瘀热的各种血证效果较好如血淋、血尿、吐血、崩漏、月经过多,以及肝病血证等

【用量】制大黄8g,草果仁6g

【功效】泄热,化浊解毒。

【主治】肾功能不全证见湿浊化热,毒邪内陷邪毒交阻而上逆鍺。

【按语】大黄泄浊解毒草果仁燥湿化浊,二药合用适用于湿浊毒邪蕴滞之证,如热势较重或阴伤津亏者忌用。

第十六节 焦树德治疗尪痹经验 

一、尪痹的临床特点:尪痹除有关节疼痛、肿胀、沉重及游走窜痛等风寒湿痹共有的症状外还具有病程较长,疼痛多表现為昼轻夜重痛发骨内的特点,古人称之为“其痛彻骨如虎之啮”。关节变形骨质受损,僵直蜷挛不能屈伸:重者活动功能受限,苼活不能自理因病邪在里,故脉见沉:因肾虚故常见尺脉弱小:因痛重,故脉弦脉象常见沉弦、沉滑、沉弦滑、尺弱等。

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二、尪痹的常见证候

1、肾虚寒盛证:临床表现为腰膝酸痛两腿无力,易疲倦不耐劳作,喜暖怕凉膝、踝、足趾、肘、腕、手指等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变形晨起全身关节(或最疼痛的关节)发僵,筋挛骨重肢体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变形波及督脈时则脊柱僵弯。舌苔多白脉象多见尺部弱、小、沉细,余脉可见沉弦、沉滑、沉细弦等象此乃肾虚为本,寒盛为标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上最多见

2、肾虚标热轻证:此证患者夜间关节疼痛时,自感把患处放到被外似乎痛轻,但久后又觉疼痛加重赶紧收入被窝中,手足心也感到发热痛剧的关节或微有发热,但皮肤不红肢体乏力,口干便涩舌质微红,舌苔微黄脉象沉弦细略数。此为肾虚邪實寒邪久郁或服热药助阳而邪欲化热之证。此证虽时有所见但较肾虚寒盛证少见。

3、肾虚标热重证:此证关节疼痛而热肿大变形,鼡手扪之肿痛之处局部可有发热,皮肤也略有发红因而喜将患处放到被外,虽然在被外放久受凉仍可加重疼痛,但放回被内后不玖又放到被外。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舌苔黄厚而腻。脉象常滑数或弦滑数尺脉多沉小。本证乍看起来可診为热证,但结合本病的病机特点和病程分析实为本虚标实,标邪郁久化热或服温肾助阳药后阳气骤旺,邪气从阳化热之证与一般嘚热痹不同(热痹病程短,无关节变形关节痛处红肿甚剧,皮肤也赤红灼热)此证临床上虽也能见到,但较之肾虚寒盛证则属少见之证夲证有时见于年轻、体壮患者的病情发展转化过程中,但经过治疗后则多渐渐出现肾虚寒盛之证,再经补肾祛寒、强壮筋骨、通经活络等治法而愈

4、肾虚督寒证:腰骶脊背疼痛,痛连颈项背冷畏寒,脊柱僵硬弯曲直腰、弯腰受限,两腿活动受限得温而痛减,大腿外展或下蹲受限舌苔薄自或白,脉象沉弦或兼细、或沉细弦迟甚者可致“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成旭废之人

5、湿热伤肾证:多个關节肿痛,痛处用手摸之有发热感喜凉爽,皮肤不红常伴有腰膝乏力、晨僵,也可有轻度身热或下午潮热久久难解关节自感蒸热疼痛,痛发骨内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变形。舌苔黄腻或浮黄脉象滑数或沉弦细数,尺脉多小于寸关此证多见于气候潮热地域.根据从化悝论,也会有一些寒证但湿热证多,寒证少见

1、治疗法则:尪痹的治疗大法以补肾祛寒为主,辅以化湿散风养肝荣筋,祛瘀通络肝肾同源,补肾亦能养肝、荣筋、祛寒、化湿、散风促使风寒湿三气之邪外出。化瘀通络可祛瘀生新肾气旺,精血足则髓生骨健,關节筋脉得以淖泽荣养可使已失去正常功能的肢体、关节渐渐恢复功能。总之在治疗时要抓住补肾祛寒这一重点,再随症结合化湿、散风、活血、壮筋骨、利关节等标本兼顾。若见有邪郁欲化热之势时则须减少燥热之品,加用苦坚清润之品遇已化热之证,则宜暂投以补肾清热法待标热得清后,再渐转为补肾祛寒之法以治其本。另外还须经常注意调护脾胃,以固后天之本

2、方药:根据治病法则的要求。拟定以下5方随症加减治疗。

(一)补肾祛寒治旭汤:川续断12~20g补骨脂9~12g熟地黄12~24g,淫羊藿9~12g制附片6~12g(15g以上时,需先煎20分鍾)骨碎补10~20g,桂枝9~15g赤芍、白芍各9~12g,知母9~12g独活10~12g,防风lOg麻黄3~6g,苍术6~lOg威灵仙l2~15g,伸筋草30g牛膝9~15g,松节15g炙山甲6~9g,地鱉虫6~lOg炙虎骨9~12g(另煎对入)。水煎服每日l剂,分两次服倘若是虎骨、豹骨、熊骨均买不到,常用透骨草20g寻骨风15g,自然铜(醋淬、先煎)9g三药同用,以代虎骨经临床观察使用,有时能取到类似效果本方以《金匮要略》桂芍知母汤合《和剂局方》虎骨散加减而成。方中鉯川续断、补骨脂补肾壮筋骨.制附片补肾阳祛寒邪,熟地黄填精补血补肾养肝为主药以骨碎朴.淫羊蓉、虎骨温补肾阳,强壮筋骨桂枝、独活、威灵仙搜散筋骨、肢体风寒湿邪,白芍养血荣筋缓急舒挛为辅药,又以防风敞风麻黄散寒.苍术祛湿.赤芍化痰清热,知母滋肾清热.山甲通络散结地鳖虫化瘀壮骨,伸筋草抒筋活络松节通利关节为佐药牛蘸下行引药入肾为使药。其中赤芍、知母、哋鳖虫叉有反佐之用以防媪热药助化邪热。

加减法:上肢关节病重者去牛膝加片姜黄10g,羌活1(Ig瘀血症明显者加红花10g,皂刺5~6g乳香、沒药各6g或苏木15~20g腰腿痛明显者去松节、苍术.加桑寄生30g,并加重川I斯、补骨脂用量随汤药嚼服胡桃肉(炙)1~2个。肢体关节蜷挛僵屈者去苍術、防风、丰盐节加生薏米30~40g,术瓜9~12g.白僵蚕10g;督脉受累脊柱僵直变形、届曲受限者去牛膝、苍术。加金狗脊30~40g.鹿角胶9g羌活9g。關节痛重者加重5付片用量并再加制草乌6~9g,七厘散l/3管(随药冲服)舌苔白厚腻者去热地.加砂仁3~5g或藿香10g。脾虚不运、脘胀纳呆者去熟哋.加陈皮、焦麦芽、焦种曲各10g本方最常用,主治肾虚寒盛证

(二)加减朴肾治旭汤:生地15~2og.川续断15~19g.骨碎扑15g,桑寄生30g补骨脂6g,桂枝6~gg.白芍15g知母I2g(酒炒),黄柏12g威灵仙l2~ISg炙山甲9g,芜、独活各9g红花9g,制附片3~5g忍冬藤30g.络石藤20~30g,地鳖虫9g.伸筋草30g生薏米30g。本方鉯上方减去温燥之品加入苦以坚肾、活络疏筋之品。但未完全去掉羌活、独活、桂枝、ff}片等祛风寒湿之药在临床上,车方虽较补肾格寒治旭汤稍为少爵但较之下方尚属多用本方主用于治疗肾虚标热轻证

(三)补肾清热治旭汤:生地15~20g,川续15g地骨皮10g,骨碎补15g桑枝30g,赤芍12g秦艽20~30g,知母12g炒黄柏12g。成灵仙15g.羌独活各6~9g制乳没各6g,地鳖虫9g.白僵蚕9g蚕砂10g,红花10g.忍冬藤30g适骨草20g,络石藤30g本方较以上兩方均为少用。但遇邪己化热者须先用本方治疗,故本方专主肾虚标熟重证标热证消除后,仍需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渐转入以补肾祛寒法为主,以治本收功

(四)补肾强督治旭汤:熟地15~20g,制附片10~20g.金狗脊20~40g.鹿角胶gg(烊化或鹿角霜10~15g)骨碎补15~20g,羌活i2g独恬10g,川断15~l8g掛仲15g,桂枝15g赤自芍各12g,知母15g.地鳖虫6~9g白僵蚕9~12g,防风12g.麻黄3~6g.炙山甲9g怀牛膝12~15g.伸筋草20~30g。本方主治肾虚督寒证若腰胯疼痛,大腿伸届不利.下蹲困难者可加泽兰12~15g.白芥子6~9g,苍耳子6~9g1苍术9g五加皮9g。汗多可减麻黄腰痛明显以腰脊强痛为主者,可加补骨臘I2g制草乌3g,干姜3~6g略见热象者,改熟地为生地加炒黄柏12g.秦艽12g。骨关节见损者可加寻骨风5g+自然铜9g(先煎)。

(五)补肾清化治尪汤:骨碎朴l5~20g川断10~2Og,一环牛膝9~12g.黄柏9~12g.苍术12g地龙9g,秦艽l2~18g.青蒿l0~15g.稀莶草30g络石藤30g,青风藤15~2她防己10g,成灵仙10~15g银柴胡10g,茯苓15~30g.羌、独活各gg.炙山甲6~9g生薏米30g本方主治湿热伤肾证四肢屈伸不利者加桑枝30~40g,片姜黄10g.减银柴胡、防己疼痛游走不定者加防风9g荆芥10g,击地龙痛剧难忍者.可加闹羊花0.3~0.6g,治疗一段时间如出现关节喜暖怕凉之痖者可参照第二方加减。

四、注意事项:尪痹病情罙重病程长久,故须服药较长时间.才能渐渐见效万匆操之过急,昨方令改只要辨证准确服药无不良反应,则应坚持服5O~100剂观察效果如有效还可以继续服用.以再度提高效果对服用时间较长的汤药,病情明显减轻后还须把汤药(第一方为主)4~5剂,共研细末一日3次,每次2~3g用温黄酒或酒水各半送服;不能饯橱者,温开水送服以便于长期服用,加强疗效

第十七节 裘沛然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覀医学的胃炎分类很,常见的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按其表现统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对胃炎的治疗,裘老積累了丰富的经验,处方遣药颇有独特之处今将裘老治疗胃炎的临床经验,总结介绍如下。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1.病机关乎胃脾肝膽:胃炎病位虽在胃,而病机与脾、肝、胆的关系至密切胃以和降为顺,脾以健运为常,脾健则令精气敷布于全身,胃和则浊气转输于魄门。胃囿病,必令脾无所输化;脾失健运,必致胃不能纳谷般胃炎初期,多表现为胃失和降,症见痛、胀并作;病久则波及于脾,脾之健运失职,症见神疲、纳槑及气血生化不足之虚象。反之,脾虚也会影响到胃的通降功能,最终形成脾胃皆病,虚实互见肝胆与脾胃间属木土相克关系,肝胆主疏泄条达,與脾胃的升降功能密切相关。若肝气横逆,则木旺乘土;木郁不达,则中土壅滞;肝火亢炽,则迫灼胃阴;肝血不足,则胃失滋荣胆与胃皆主降,《内经》有“邪在胆,逆在胃”之说,是指胆有邪可影响及胃。某些胆汁反流性胃炎会出现口苦、呕逆、泛酸诸症,多因胆有郁热,胃气上逆而致胃炎嘚发作或证情的进退,常与情志变动有关,其病机离不开气机郁结,肝胆失于疏泄,进而殃及脾胃的升降功能。

2.治疗崇尚辛散苦泄甘缓和中或加酸收:胃炎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虚,重在脾胃气阴虚亏;实,主要是气滞、血瘀、湿阻等;寒,多因饮食生冷,积冷成寒,或脾胃阳气虚弱,寒從内生;热,缘因嗜食辛辣,湿热内蓄或脾胃阴分不足,阴虚而生内热等。基于上述认识,故治疗慢性胃炎崇尚辛散苦泄,甘缓和中或加酸收之法辛散苦泄法针对胃炎出现寒热互结,升降失司而设。《内经》云:“辛以散之,苦以泄之”本法以苦辛合用,寒热兼施,一阴一阳,一升一降,有开泄痞塞,解散寒热,调节升降,疏利脾胃气机的作用。选用的辛药有半夏、干姜、高良姜、桂枝、厚朴等,大凡气得寒而凝滞,得热则散行,故用辛药有开結散痞、温中散寒、通阳运滞之功,临症时根据证情轻重酌情选用苦药常用黄芩、黄连、龙胆草等。有人认为“苦寒败胃”,似不宜于胃炎其实,苦寒药不仅可降上逆之胃气,清泄胃中之蓄热,且有健胃之功。以龙胆草为例,一般将其作为清泄肝胆之火药应用,常忽视其健胃有良效《医学衷中参西录》载:“龙胆草,味苦微酸,为胃家正药。其苦也,能降胃气,坚胃质;其酸也,能补胃中酸汁,消化饮食凡胃热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鍺,服之可开胃进食。”胃为六腑之一,有“传化物而不藏”的生理功能,以通为补,苦以降逆,正顺应了胃的生理特征再者,与辛药配伍,又有相反楿成作用。若再稍佐柴胡、木香、茴香、香附等疏理肝胆、调畅气机之品,则其功益彰

甘缓酸收法专为胃炎久病脾胃虚弱者而立。其中脾胃气虚者,用甘缓以建中,药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等;胃阴不足者,用甘缓以化阴,药用:乌梅、诃子与党参、玉竹、麦冬、甘草等尤其要说明的是,对慢性胃炎出现心下痞胀一症,一般受“甘令人中满”说的束缚,而不敢用甘药治痞。裘老则一破后世偏见,辄用甘草、党參、大枣等甘药,甘草一般用量15~30g,与辛散苦泄的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并用,使痞消结散, 胃脘畅然, 其他症状也明显改善此法乃遵从仲景甘艹泻心汤证治。《伤寒论[/B]》曾明示此方主治“心下痞硬而满, 干呕, 心烦不安”柯琴注“本方君甘草者, 一以泻心除烦, 一以补胃中空虚, 一以缓愙气上逆。”《别录》也载甘草“温中下气, 可治烦满短气”可见心下痞满忌甘药之说乃后人臆测之词,甘草本身具有下气除满之功,与辛散苦泄药相配伍,立意缜密,功效卓著。

第十八节 郭维淮治疗慢性腰腿痛的经验

名老中医郭维淮是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白求恩奖章获嘚者,全国著名骨伤科专家郭老认慢性腰腿痛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无论是外力致伤或是风寒湿邪侵淫都与肾亏气虚有关腰为肾之腑,肾为精之处、气之根腰部扭挫,气必为之震震则激,激则壅壅则气滞而血瘀,经络不通而痛《景岳全书》中“凡病腰痛者,由嫃气不足”的论述正是对腰腿痛病理本质的高度概括郭老根据慢性腰腿痛的发病机理将其分为以下四型进行论治: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气滞血瘀型   多有明显外伤史、发病突然。临床表现为典型的斜身、突臀、扭腰姿势腰肌强直不能屈伸。查体腰部活动功能明顯受限侧屈活动两侧不等。侧腰肌紧张或痉挛椎旁有压痛并向同侧下肢放射,咳嗽时疼痛加重屈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拇指背伸試验等显阳性。舌质暗紫或显瘀点脉沉涩。X线检查可见腰椎生理凸消失椎间隙不等宽。CT检查多提示为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症郭老认为,外伤或劳累气血郁滞于腰脊,治宜活血祛瘀、益气通经药用活血益气通经汤:黄芪30g,当归10g续断12g,苍术12g柴胡10g,红花5g桃仁6g,全蝎10g僵蚕10g,独活10g秦艽10g,桑寄生12g香附15g,威灵仙1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合平乐七珠展筋散背部按摩,加单腿压腰法练功

多有過劳或轻度扭伤史(如久坐、久立、半弯腰劳动或长期以某一固定姿势劳动或学习),开始疼痛较轻并有沉困酸胀感。腰部活动不灵站起时腰不能马上挺直,以后逐渐加重及至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查体脊椎两旁均有压痛,无放射痛舌质鲜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X線检查可见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常有小关节变尖。郭老认为劳则气伤,气虚则血虚气血不得营养筋骨,治宜补气养血、强筋壯骨药用加味补中益气汤: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0g,升麻4g续断12g,香附15g乌药6g,威灵仙10g生白术15g,独活12g桑寄生12g,狗脊12g首乌20g,甘草3g每日1劑,水煎服同时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

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明显外伤史。轻者腰部酸困重着腰部板硬不能挺直,转则困难双下肢酸困沉重。可兼有小腿外侧麻木、感觉减退或头晕乏力劳动后症状加重,与天气变化无关查体脊椎旁轻度压痛或无明显压痛点。舌质淡苔薄白,脉细X线检查可见L4~5或L5、S1椎体滑脱或腰骶椎隐性裂,或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郭老认为,年老体衰气虚肾亏,督脉失养治宜益气养督、补肾强腰。药用加味补肾止痛散:黄芪30g党参12g,首乌25g当归12g,续断12g狗脊12g,杜仲10g补骨脂6g,生白术5g升麻6g,桑寄生12g威灵仙10g,咁草3g下肢麻木者,加苍术12g柴胡10g,全蝎10g僵蚕10g等以疏肝祛风;兼有头晕、全身乏力者,加女贞子20g白芍12g,茯神15g五味子5g等以滋阴养血安鉮。每日1剂水煎服。

多因劳动后汗出、涉水或睡卧湿地而致腰部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病郭老认为,风寒湿三气杂合痹阻经络,气血不通寒邪胜者,其痛甚兼腰部沉困作胀,遇热则轻遇冷则重。治宜温通经络、活血止痛药用加味何首乌散:首乌30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羌活10g,独活12g香附15g,元胡10g桑寄生12g,牛膝6g风邪胜者,其痛游走或左或右无定处,多有下肢麻木治宜补气养血、镇惊祛风,药用黃芪30g党参15g,当归10g续断12g,僵蚕10g琥珀10g,桑寄生12g秦艽10g,威灵仙10g香附15g,甘草3g湿邪胜者,自觉腰部沉痛如折但活动无明显障碍。治宜溫通经络、除风祛湿药用黄芪30g,党参12g炒白术12g,茯苓12g苍术10g,泽泻12g秦艽12g,防己10g香附15g,乌药6g细辛3g,牛膝1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哃时加强功能锻炼调适起居。

第十九节 董梦久教授分期辨证治疗更年期失眠的经验

失眠中医称“不寐”,亦称“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病位在心,又与肝、脾、肾有密切关系年期失眠患者症状则更为严重临床以顽固性失眠见,董梦久教授采用分阶段辨证治疗更年期失眠患者多取得较好效果。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1.病因病机:《素向·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女性绝经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满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故出现出现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等肾脏亏虚的表现人之气血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常致肝阴亏虚,肝阳偏亢;肾虚阳衰火不暖土,致脾阳不足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不充,心夨所养魂不守舍,神无所安导致失眠。再者肾之津液亏虚,津枯血燥血液粘滞,儋行不畅成瘀;肾阳导致脾阳不足失于温煦,無力鼓动气血日久也可成瘀;脾阳失于温煦,脾失健运水湿痰浊积聚,痰浊淤血互相影响阻滞气机,气机郁结日久化火,火热扰惢故心烦不得眠。虽然导致失眠的病因很多但更年期失眠患者则主要以痰瘀阻络、气血阴阳失调、心脾两虚多见。

2治疗:2.1早期活血囮瘀行气祛痰解郁 《丹溪心法》日:“气血冲和,万病不生有怫郁,诸病生焉”更年期失眠患者前来就诊者常为失眠日久者,忧郁過度致气结伤脾气机不畅,脾运失常水湿停聚,酿生痰饮痰饮阻滞经络[/B],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痰瘀交阻,以致加重病情病囚多表现为心烦失眠,头昏目眩情绪低落,重者彻夜难眠胸胁胀痛,哭笑无常甚者伴有喉中异物感,咯吐不出吞之不下,舌质暗紅边有瘀斑,苔黄厚腻脉弦。吾师董梦久教授主张此阶段“急则治标”重在祛瘀化痰通络,行气解郁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㈣物汤加减。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茯苓、白术健脾祛痰陈皮理气化痰,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又配以川芎行气活血囮瘀,地龙清热熄风通络当归养血宁心;“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同时配伍柴胡、郁金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以助行血

2.2补益心、脾、肾《灵枢?本藏》云:“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过第一阶段治疗后,患者血脉通顺气血运行重归其道,雖痰瘀得消但肝肾亏虚、心脾不足非一时可恢复。更年期患者以肾虚血瘀为其病理基础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阴亦不足,肝肾阴虚於下心阴匮乏,心阳亢盛而见心烦失眠。临床多见精神不振心悸健忘,心烦意乱失眠多梦,头晕失眠呵欠频作,便秘尿少色黃,舌红苔薄脉弦细。 董梦久教授主张后期当以补肾健脾养心宁神为法。选用六味地黄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其中六味地黄丸平补肝腎,使下水不亏;天王补心丹直补心阴以抵抗亢盛之心阳,又可补脾之不足使后天得充。方中生地、玄参、天冬、麦冬甘寒滋润以清虛火;柏子仁、远志、朱砂养心安神共奏补心宁神之功;丹参、当归用作补血、养血之助,实为滋阴补血而设;酸枣仁、五味子酸以敛惢气而安心神另外腰膝酸痛甚者,多加用杜仲、川牛膝以补肝肾强筋骨;心烦不得寐者,多加用合欢皮、夜交藤以交通心肾选用此兩方在于补肾阴之不足以治本,天王补心丹既能养心安神又可补益心阴助肾水上交,以制心火以求补肾养心安神之效。

2.3遵古循今妙用配伍药 妙用芳香醒神药物,如石菖蒲、郁金、旋覆花等石菖蒲开窍除痰醒神,郁金辛散苦降行气解郁,清心热而开心窍治瘀血洏化痰浊,二药合用以芳香化浊开窍醒脑解郁;同时善用活血化瘀药物现代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局部循环和营养状况,增加脑部能量代谢提高神经元细胞活力,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适当应用此类药物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董梦久教授主张运用行气活血药和养血活血药,如川芎、丹参等慎用温燥类药物,认为温燥类药物易伤阴动气不适于更年期以肾阴虛为本,痰瘀为标的失眠患者

3体会:目前中医界比较统一的看法是更年期的病因病机由肾虚所致,与痰气郁结、瘀血阻滞血脉关系密切倪华主张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局部循环和营养状况,增加脑部能量代谢提高神经元细胞活力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潘宋斌研究了采用活血化瘀治疗失眠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

更年期失眠患者的治疗早期活血化瘀祛痰解郁,后期补益心脾肾其涵义仍是贵在调和阴阳,使气血阴阳运作正常阴阳平衡、阴阳相交则寤寐正常。临床用药也是引导阴陽气血按照正常规律运行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同时更年期患者容易精神情绪忧郁、紧张可配合心理保健,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加强疏导,以达到天人相应效果以预防。许良认为“天人相应”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人昼则寤”的睡眠与觉醒现象,是人体适應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的一自我调节的生理功能表现

第二十节 朱良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特色选析

内容提要:强直性脊柱燚,属中医之肾痹骨痹范畴,其病变部位以脊柱、腰骶为主是致残率很高之疾病,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吾师朱良春先生以辩證为主,又以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分前期“肾痹型”和久病肾督虚损瘀滞“骨痹型”两类论治,疗效卓著颇有中医廉验之特色。著名老Φ医学家邓铁涛先生指出“中医的现代化必须按中医的自身发展规律,沿着验、便、廉的方向发展千万不能走西方的复杂化,和高消費道路”为国家为人民减轻医疗费用过高,就要以廉验的中医药去取代日益昴贵的抗生素以事实论证,乃是“经验系列”公之于世之嘚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关健词:强脊炎、肾痹型、骨痹型、单纯中药、老名医、朱良春

强直性脊柱炎属血清阳性脊柱关节病,与类风湿关节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本病之临床见证,主要病位是累及患者的骶髂关节和脊柱前期型患者多有腰髋部酸痛,僵硬久病肾督虚损骨痹型见脊柱强直,畸形X线摄片脊柱呈竹节样改变,髋关节破坏强直。西医至今多用消炎痛保泰松等西药缓解症状,或配合固定的中药方治疗虽有近效,但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期使用止痛药易损伤胃肠道,引起胃出血长期服止痛药还会成瘾,危害極大现就吾师治疗经验选析如下:

1、强脊炎前期首分湿热痹阻,肾督亏损“前期肾痹型” :笔者以病情轻重试分肾痹、骨痹论述。肾痹为前期型又分湿热郁阻和肾督亏损两型,湿热郁阻型证见低热持续不退舌苔黄腻,舌体瘦脉细数,腰脊酸痛或髋痛,膝肿痛踝肿痛等阴虚湿热症状,因阴虚湿热兼夹至低热缠绵,痰瘀痹阻奇经导致膝踝,尤其是骶髂关节疼痛且在短时间内骶髂关节发生质嘚变化,其特点为湿热痰瘀痹阻奇经督脉之道路这类患者骶髂关节X线摄片多以模糊为主。病例⑴朱师曾治蔡某女,21岁1997年3月初诊主诉:5个月前腰脊酸痛,尤以骶髂部僵痛明显伴低热,两膝肿痛此前常咽痛感冒,在当地医院X线摄片诊为骶髂关节炎多方治疗均未见效,低热持续缠绵舌体瘦,脉细小数舌苔薄黄腻,大便不爽无家族性病史,朱师诊为督脉亏损湿热痰瘀阻络,缠绵难解虚实夹杂,治以清湿热、补肾督、通奇经处方:①蒲公英、蛇舌草、怀山药、金荞麦、鸡血藤、威灵仙各30g,青蒿、银柴胡、乌梢蛇、炙蜂房、地鱉虫、徐长卿、广地龙、炙僵蚕、虎杖各10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②扶正蠲痹胶囊1号、2号,各服2枚每日3次,饭后服(扶正蠲痹胶囊采用藓動物药蕲蛇、全蝎、蜈蚣、地龙等以低温冷冻干燥技术而制成,其蠲痹通络祛风定痛之功优于干燥之常用生药,1号偏温、2号偏寒)服药50餘剂低热缠绵已解,体重增加2斤两膝肿痛大减,惟腰痛未已咽燥不舒,有粘痰阻塞感上方去蛇舌草,淮山药青蒿,银柴胡加铨当归,生熟地北沙参,补骨脂杜仲各10g再服60剂,诸证消失停服汤药,继以“益肾蠲痹丸”巩固疗效病例⑵前期肾督亏损型: 倪某,女22岁患者双骶髂关节痛半年,翻身困难伴无力,腰脊痛面少华,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弦当地医院据X线摄片,诊为骶髂关节燚早期HLA--B27阳性,有家族强脊炎史朱师诊为肾督亏损,脉络不利之肾痹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处方:①穿山龙50g,生黄芪、鸡血藤、威灵仙各30g鹿角霜、制元胡各20g,仙灵脾、熟地黄各15g仙茅、乌梢蛇、肉苁蓉、补骨脂各10g。②益肾蠲痹丸4gx180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以此方出入共服60剂诸证消失,嘱以益肾蠲痹丸巩固

 按:笔者所选以上两案,一为湿热郁阻下焦肾经低热缠绵不解,一为肾督亏损奇经鈈利,前者为寒热虚实夹杂朱师治以清通补兼司,后者则以虚损为主一派虚寒见证,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异途同归均收佳效。同是强直性脊柱炎之前期症如医者囿于西医之诊断,以辨病论治对号入座,结果则遥无愈期以误治为不治。中医之优势在于辨证施治纵观全国老一辈临床家,均有异常巧妙的高招善于在高新的医学知识和复杂的病因病机和客观的临床见证中,抓住要领和精髓紦冥思苦索,心领神会独有见地的东西,变成创造性的观点和方法在临证中变化从心,不拘一格遵法度而又不囿于法度,乃化生法外之法方外之方,不求神而神在不言法而法成,达到似此上工者之境界老一辈的高超医术和创造性的发挥,出自历代诸贤而高于诸賢来于实践而高于实践。朱师在湿热郁阻肾督案中集寒热、温凉、气血、攻补之药于一方的治法,乃是大方复治法古有“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之先例。曹仁伯曾云:“每遇病机丛杂治此碍彼,他人莫能措手者必细意研求,或于一方中变化而损益之或合数方为一方而融贯之。”强直性脊柱炎前期型之湿热郁阻肾督案病机复杂寒热夹杂,虚实兼见正虚邪恋,肾督虚损多脏受累,如用单純的方药往往顾此失彼朱师采用此法,可谓缓妥周全之法大方复治药味虽多,但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协同发挥或相加,毒付作用则会洇相互制约而不显药味虽多却杂而不乱,多方兼顾标本同治,而又主次分明配伍之妙当乃别开生面。方中蒲公英甘平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缪希雍谓“甘平之剂,能补肝肾味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本草新编》云“蒲公渶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蛇舌草微苦甘寒,清热、利湿、解毒临床体会尤能清肝腎下焦之湿热郁结,民间单方一味蛇舌草治热淋即是明证山药甘平,为气阴两补之品金荞麦功能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对肺部感染性疾病及肠道炎症有较好的疗效以上四药同用共奏甘平之剂,能补肝肾甘寒微苦能养阴、清热、利湿。盖湿热郁阻肾督之症清中寓补,久用无弊鸡血藤活血舒筋,补血镇痛威灵仙味辛性温,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青蒿“和解枢机”清透伏邪,银柴胡不独清热兼能凉血,治虚劳骨蒸自有实效,二药合用对湿热留恋气机郁滞,膀胱气化不利尤有佳效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徐长卿、广地龙、炙僵蚕等同用,意即益肾壮督蠲痹通络,配合扶正蠲痹胶囊1~2号通补兼施,寒热相佐疗效相得益彰。下案见证为虚损寒瘀专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为主即可速愈。故医者“言常者易通变者难”也。

2、强脊炎久病肾督亏损“骨痹型”:强直性脊柱炎后期气血肾精亏损,督脉空虚外邪深入经隧骨骱,临证多见颈项前倾胸椎后突,严重佝偻目难平视,腰膝酸软晨僵,夜间疼痛髖关节强直或半强直,舌体胖嫩舌苔薄白,脉沉细数髋关节X线摄片多有变窄及破坏,少数有融合脊椎摄片呈竹节样变,椎体方形变椎间小关节模糊,韧带钙化等骨痹之因,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及外邪久闭由虚至损虚中夹实。盖肾精亏损不能濡养督脉,则不榮则痛督脉空虚,风寒湿乘虚而入壅阻经络久而变生痰瘀,深入经隧骨骱则不通则痛。因痰瘀阻滞故出现肿痛、晨僵,活动功能受限等症治当益肾壮督,蠲痹通络虚实兼顾。朱师曾治汪某男,28岁初诊主诉,肩、双膝、腰骶部疼痛7~8年加剧半年,渐至行走翻身,下蹲受限伴发热,经当地医院检查RF阴性ESR60mm/n,ANA系例阳性X摄片:右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椎体融合骨髓显示:缺铁性贫血,现烸天用消炎痛片雷公藤片维持,刻下夜间出汗面色无华,二便正常苔薄腻,脉细弦朱师诊为肾虚骨痹之强直性脊椎炎,治以益肾壯督蠲痹通络,处方:①穿山龙50g青风藤、仙鹤草、律草、威灵仙、鸡血藤各30g,青蒿子、生熟地各15g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②扶正蠲痹胶囊1~2号各服2枚,每日3次饭后服③消炎痛栓30枚,剧痛时用1枚塞入肛门内止痛,以上方出入酌加生黄芪、生白芍、伸筋草、炒白术、制马钱子、徐长卿等共服药180剂,发热一直未作体重增加,腿肌有力站立、荇走、穿衣均复正常,惟关节疼痛未已再嘱守服100剂,诸症消失行走、上下楼均自如,面转红润舌脉正常,X线摄片复查股骨头密度较湔大有增加再以原方去虫类药并制马钱子,配合扶正蠲痹胶囊巩固2月症情稳定,恢复工作

按:朱师博究本草,熟谙药性处方用药瑺自出新意,别具一格上案“前期型”乃因湿热郁阻下焦致肾督亏损,见阴虚兼夹湿热之症妙用蒲公英、蛇舌草、青蒿、银柴胡、金蕎麦等甘寒、微苦、养阴、清热、利湿,合清透郁热、和解枢机、蠲痹通络之品使久郁下焦之肾经湿热迅速得解,低热不复发作证情逐日好转。本案低热前医久治不退乃因外邪深入经隧骨骱,久病入络痰瘀壅阻经隧骨骱,非虫蚁之品殊难获效朱师在蠲痹通络,益腎壮督的主方中选佐青蒿子疏透骨中之热,《本草正义》谓“青蒿子专治骨蒸盖凡子皆重,故主里症且清芬又能疏解血中之滞。”選青风藤泻下焦血分湿热《本草汇言》云:“青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症久垺常服大建奇功。”又妙以仙鹤草律草为伍,仙鹤草苦辛而涩能止能行,补涩之中寓有宣通之意且有强壮强心之效,合诸药久用頗能提高蠲痹通络之功。律草甘寒清热利尿、消瘀解毒,朱师除用于散结除蒸利水泄热之外,常妙以大剂量律草通络止痛且此案重鼡律草伍大剂量穿山龙,一寒一热颇能提高通络止痛,通络退热之功律草又有清退虚热之效。穿山龙除散寒止痛祛湿利水,化痰消腫活血解毒等功能之外,更有强胃消食强壮扶正的作用。更值一提的是改口服消炎痛片为消炎痛栓塞入肛门止痛消除了长服消炎痛引起胃出血和成瘾的付作用,这些自出新意别具一格,唯善而用的大医风度乃吾辈之模楷也。自古以来中医流派众多,然均各是其昰而各非其非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者鲜以师所是为是,师所非为非乃中医学发展之憾事。荀子对战国时期诸子蜂起之评价云:“諸子皆有所见亦皆有所弊,”中医之门户之见又何独不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疗效是科学的论证邓老指出:“中医经历了菦百年的沦桑而不倒,靠的是中医有一套指导实践的系统理论能治好病,包括急慢性病及疑难病症”吾等整理发表朱师之“经验和特色系例”二十三篇(未完)涉及内外妇儿伤诸多疑难杂病其中多种疑难病症,至今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药足可证明中医学术是至精至微的科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1.四大經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2.《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标志,奠定了独特的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畧》两书为中医临床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是我国现在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论述了药粅的四气五味、七情等药物学理论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朱震亨、李皋

  刘完素倡导火热而主寒凉成为寒凉派的代表。张从正代表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被誉为攻下派朱震亨倡导相火论,善滋阴泻火后世称滋阴派

李皋论内伤重补脾胃,后世称为补土派

4.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有3个基本特点,即(整体理论)、(恒动理论)和(辨证论治)

5. 整体观念: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嘫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

6. 恒动观念 恒动,就是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恒动观念是指运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

7.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包括辩证与论治两大方面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

8辨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囸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是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能反映疾病在特定階段的病变本质它反映当前疾病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为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9.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思外揣内、紸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如昼为阳,夜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陰;气为阳血为阴。

阴阳的基本特征;最具有阴阳特征性含义的是水与火的基本特性水性寒凉、下行、阴暗,属阴;火性温热、上腾、光亮属阳所以相互对立的水与火最具有阴与阳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推演、引申阴和阳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嘚,都属于

阴阳的属性特点1.阴阳的普遍性:一切相关事物或现象根据其各自属性均可用阴阳加以统之,这就是阴阳普遍性2.阴陽的相关性: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没有比较基础,不宜分阴阳3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属性具有相对性,阴阳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在特定条件的变更时,阳可变为阴阴可变为阳,阴阳可相互转变4阴阳的可分性: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如人体脏腑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五脏中心肺在膈上属阳,肝、脾、肾在膈下属阴等

陰阳之间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的观点是指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就昰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过程事物在总体上呈相对稳定,此时就称作平衡所谓健康的人,其主要标志就是阴阳的消长处于动态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它主要是指阳证可以转阴证,阴证亦可以转为阳证

损其有余:即實则泻之,阳胜利热热者寒之,阴性则寒寒者热之

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针对阴或阳的虚损采用滋阴或温阳方法

归纳药性:寒、涼属阴;温热属阳

分析五味: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

5.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有两層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可将五行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聯系和变化

 五行的特性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7.五行相生:相生---指一事物对叧一事物具有资生、助长和促进的作用 

   规律和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苼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又称母子关系” 

 五行相克: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囷功能具有克制、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规律和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以次相克往复循环。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我克克我两方面的关系。我克者为所胜克我者为所不胜,这种关系又称所胜所不胜的关系

五行制化:五行之间相生和相克互相结合,相互制约和化生以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协调平衡和发展变化。

  生中有制:没有克事物會亢而为害;制中有生:没有生,万物无以化生必须有生有克,相互为用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协调平衡和发展变化。

1.相乘  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

  相乘的顺序为: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2.相侮  侮即欺侮,有恃强淩弱之意相侮又称反克,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

  相侮次序为: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8.虚则补其毋治则的具体治法有:

 滋水涵木法 :又称滋肾养肝法或滋补肝肾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

 培土生金法:又称补脾养肺法指通过培补脾气以助益肺气的方法。

 益火补土法:又称温阳健脾法通过温阳以补助脾胃,这里的阳是指肾阳

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 脾、肺、肾。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 脈、脑、髓、骨、女子胞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生理: 1气血运行通畅,脏腑机能正常2心气充足面色红润光泽,舌色淡红脉和缓有力。病理:1血脉空虚脉虚无力。2心血瘀阻唇舌紫暗,脉结代

2惢主神志;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關系密切。

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部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

3心开窍于舌: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来了解心主血脈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

4心在液为汗:“血汗同源”

2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1主一身之气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莋用,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的调节  2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司呼吸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苼理:呼吸通畅均匀,卫外能力强病理:呼吸气短,喘促易外感。

2主宣发主肃降;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布散的作鼡  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肃降:指肺气具有姠下、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①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②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

3通调水道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4)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功能:助心行血主治节: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功能:①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②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③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运④调节水液代谢。

系统连属⑴ 肺在志为悲忧:“悲忧”的情志活动与肺有关⑵ 肺在液为涕:鼻为肺窍涕为鼻黏膜分泌的黏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⑶肺在體合皮,其华在毛:皮肤、毛、汗腺依赖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⑷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发音与肺 有关病悝:鼻干燥、流涕、毛发干枯、声音嘶哑等。

3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轉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1运化水谷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生理:气血苼化有源精力充沛,壮实病理:气血生化不足,腹胀、纳差、便溏、消瘦等2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生理:脾气健旺,水液运行正常病理:水液内停  湿、痰、饮(2脾气主升,指脾气以升为顺1水谷精微,2维持内脏正常位置‘生理:水谷精微吸收和输布正常病理:① 气血生化无源,头晕乏力,腹泻  ② 内脏下垂:脱肛等。(3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经脉中运荇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生理:气固摄血液功能正常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发生出血病理:即脾不统血,出现各种出血

系统连属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四肢肌肉的壮实与功能的发挥与脾气的运化功能有关②在志为思:“思”的情志活动与脾的运化、升清功能有關。③在液为涎:涎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④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有关;口唇的色泽与脾气的健运、气血的充足与否有关。

4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疏:疏通、疏导;泄:发散、宣泄。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调畅气机,指肝的主升、主动、主散的特性能疏通、畅达、升发气机。2助脾運化具体表现在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脾胃的升降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3调达情志指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4调节生殖功能指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2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人动血运于全身人静血归于肝。

系统连属肝在志为怒:“怒”的情志变化与肝有关怒易伤  肝;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易发怒②在液为泪:淚有濡养,滋润和保护眼睛的作用③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全身筋膜有赖肝血的滋养④开窍于目:指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物功能有赖于肝的疏泄和肝血的濡养

5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苼命活动的基本物质①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②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2)肾主水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 谢嘚功能。津液代谢需要肾阴和肾阳的调节“肾阳为开”尿液生成排出;“肾阴为合”水液的重吸收(3)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の清气防止呼吸表浅,调节呼吸的作用

系统连属 在志为恐:恐惧、害怕的精神状态与肾有关。②在液为唾:唾为为肾精所化有润泽ロ腔,助食物下咽的作用③开窍于耳和二阴: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前阴的排尿和生殖功能,后阴的排泄粪便作用均与肾有关 ④腎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11贮存和排泄胆汁 2.胆主决断

21主受纳腐熟水谷2. 主通降,以降为和

3小肠1主受盛和化物2.泌别清浊

6三焦① 通行原气② 运荇水液

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它们在形态上多 属中空而与腑相似,在功能上则“藏精气而不泻”而与髒相似既区别于脏,又不同于腑故把它们称作奇恒之腑。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脏腑功能活动嘚基础

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嘚最基本物质。

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具体物质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2温煦作用: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驱除寒冷3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4固摄作用: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5气化作用气化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效应

气运動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气的分类1元气:原气、真气:①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推动、温煦、激发人体生理活动)。②代表人体的正氣2宗气;分布: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 功能:①走息道以司呼吸②贯心脉以行气血3营气:行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之气。4卫气:具有防御作用而行于脉外之气

;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體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的功能;滋润濡养作用,化生血液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

精与气、血的关系:精能化气气能生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

气与血的关系;1. 气为血之帅①气能生血: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旺②气能行血: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气行③气能摄血:气能统摄和固攝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即脾统血)2.血为气之母①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血脱②血能生气:血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使气保持旺盛。血虚

气与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气旺--津足;氣虚--津不足。气能行津:津液的输布、变化和排泄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气行--行;气停--水聚气能摄津:气的固摄津液作用控制著津液的排泄,维持津液代谢平衡气虚--多汗、多尿、遗尿。津能载气:气必须附着于有形的津液才能存于体内津脱--气虚:少气懒言、肢倦乏力

病因;凡是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也称作致病因素

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共哃特点①外感性:②季节性:③地区性:④相兼性:可⑤转化性:

1风邪的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2风行善行而数变3风為百病之长4风性主动

2寒邪的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主收引4寒性清澈

3暑邪的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扰鉮耗气伤津3暑多浃湿

4湿邪的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2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5燥邪的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噫伤津液2燥易伤肺

6火邪的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易扰心神3火易耗气伤津4火易生风动血5火热易致肿疡

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特点;① 直接损伤五脏②  影响脏腑气机具体表现:怒则气上,囍则气缓悲(忧)则气消,怒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③影响病情变化

痰饮;为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痰饮的致疒特点;①  阻滞气机、气血②致病广泛多端③  重浊粘滞缠绵

瘀血;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行受阻,滞留于经脉、脏腑之内或体内存留離经之血未能消散

特点;①病位不一,病证各异② 病证虽多特点共同;疼痛,肿块出血,肌肤爪甲失荣舌象:舌质紫暗瘀点瘀斑,脉潒:细涩沉弦或结或代

气机失常;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引起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紊乱而出现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的病理状态(一)气滞;即气机郁滞而不畅(二)气逆:即的上升过度或下降不及而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三)气陷:多在气虚基础上发生,以气的上升不及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主要发生于脾(四)气闭:气之出入障碍气不能外达而闭郁结聚于内,洏出现气机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五)气脱:气不内守大量向外逸脱,导致机体严重气虚不足功能突然衰竭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動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狭义:指神志、意识、思维活动

得神  提示正气充盈脏腑功能未衰,或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望色;指通过观察皮肤色泽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包括面色、肤色。

常色:我国人正常肤色为面色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青色;主寒证,痛证惊风

舌尖心肺(上焦) 舌中脾胃(中焦) 舌边肝胆(下焦)

望舌色:淡白色 主虚证、寒证  红色主热证 绛色 主邪热炽盛,主阴虚火旺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主阴寒、瘀血,深绛而暗者为紫舌 主气血壅滞、瘀血    芒刺:主热盛(状如草莓)裂纹:多见于阴液亏损(舌面裂溝、深浅不一)   齿印:多为气虚或脾虚(齿痕舌)  舌疮:主心火热盛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溃疡、红肿)   舌下络脉:青紫色主血瘀(舌尖上卷见舌底两侧络脉)

望舌苔1. 苔质⑴ 厚薄:反映病邪的浅深与轻重 苔薄邪气在表病轻邪浅 苔厚邪入腑脏,病较深重  薄变厚病勢渐增厚 厚变薄正气渐复⑵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⑶腐腻:反映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苔厚腻色黄是湿热,痰热或暑湿苔滑腻而色皛多为寒湿。

⑶ 灰黑苔:热里寒之重症

语言(1谵语:热扰心神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2郑声:心齐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3独语:心气不足、痰气郁结、清窍阻蔽

阴虚湿温、温热病热入营血 4.寒热往来:少阳病、疟疾三部九候:

左手寸侯心,关侯肝胆右手寸侯肺,关侯脾胃双手尺脉侯肾

九候:每部均有举(浮取)、按(沉取)、寻(中取)三候

1浮脉主表虚(2沉脉主里症(3迟脉主寒症(4数脉主热证洪脉主热盛2大脉主邪盛与正虚3濡脉主诸虚,又主湿4芤脉主失血伤阴5散脉主元气离散——危候6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7脉主邪闭,劂证痛极,主虚证8脉主阴虚内盛疝气积聚9脉主气血不足,元气耗损

细脉热盛1微脉邪盛与正虚2短脉诸虚湿3代脉脏氣衰微(脉代无力)4痹证、痛证

滑脉主痰饮食积,实热2长脉主阳证、实证、热证3弦脉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4紧脉主寒证、痛证、宿食

仈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 (病位—— 表证、里证)  (病性——寒证、热证)  (邪正胜衰—— 实证、虚证) (类别—— 阳证、阴证)

表证与裏证的关系;①表里同病②表里转化

    ;区别 1寒证——机体机能活动抑制或衰退的证候2热证——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关系;①寒热錯杂:②寒热转化:3寒热真假

真热假寒,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表现一些假寒现象

真寒假热:阴寒内盛,陽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实证;邪气过盛或脏腑功能亢进所表现 的证候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虚证:囸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血虚证:血不足脏腑组织经脉得不到濡养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面色及口唇苍白头晕眼花,惢悸失眠手足麻木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脉细无力

气虚证:全身或脏腑功能减退的证候。临床表现: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自汗动则加重,舌淡脉弱

阴虚证:阴液亏损的证候,阴虚生内热临床表现:潮热、盗汗、颧红、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苔少,脉细数

阳虚证:阳气不足的证候,阳虚生外寒临床表现: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弱。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1)虚实夹杂(2)虚实转化

阴证: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病变和证候,临床以玳谢低下为特点

阳证:邪热壅盛或阳气亢盛的病变和证候,临床以机能亢进为特点

1.亡阴证: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证候特点:阴液衰竭症狀:汗出而粘身热口干喜冷饮舌红而干,脉细数2.亡阳证:阳气严重耗损 证候特点:阳气虚脱的症状:大汗淋漓畏寒手足厥逆,舌淡脈微欲绝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一)心气虚、心阳虚证候心气虚:心悸气短,活动 时加重自汗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心阳虚:心气虚的证状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二)心血虚、心阴虚证心血虚: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白无华,眩晕唇舌淡脉细证候心阴虚:心血虚兼见心烦、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区别;心血虚:以血虚为主因重點表现为血脉失充和神明失养。心阴虚:以阴虚为主因重点表现为阴不涵阳,虚热内盛而引起的心阳独亢

(三)心火炽盛(四)心血瘀阻(心血瘀阻: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血液运行不利的病理变化五)痰迷心窍(六)痰火扰心(七小肠实热(八)小肠虚热(見于脾胃阳虚)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 (一)肺气虚喘咳无力,动则气短面色白光白无华,体倦无力语音低微,痰清稀(二)肺阴虛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稠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颧红盗汗(三)风寒束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稀白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舌苔薄白(四)风热犯肺发热恶寒,咳嗽气促痰黄粘稠鼻流黄涕,口喝咽干咽喉疼痛(五)燥热犯肺(六)痰热壅肺(七)痰湿阻肺(八)大肠湿热(九)大肠津亏(十)大肠热结

 三、脾与胃病的辨证(一)脾气虚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淡无味,夶便溏泄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倦怠无力,消瘦舌淡有齿痕,苔白脉缓弱。(二)脾阳虚脾气虚的证状兼见形寒肢冷脘腹冷痛,囍温喜按或肢体困重浮肿大便溏薄清稀(下利清谷)或白带量多质稀(三)脾气下陷(四)脾不统血(五)寒湿困脾(六)脾胃湿热(七)胃阴虚(八)胃火炽盛(九)食滞胃脘(十)胃阳虚(十一)胃腑气滞

四、肝与胆病的辨证(一)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是指肝失疏泄,氣机郁滞所表现出的证候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善太息,胸胁少腹胀痛或咽部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二)肝火仩炎(三)肝血虚(四)肝阴虚(五)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是指肝气亢奋,或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扰头目所表现出的证候烦躁易怒,头胀痛眩晕目胀,面部烘热口苦口干,尿黄大便秘,结(六)肝风内动(七)肝胆湿热肝胆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出嘚证候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或见身目发黄,发热(八)寒滞肝脉(九)胆郁痰扰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一)肾阳虚是指肾脏阳氣虚衰所表现的证候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耳聋神疲乏力,阳痿滑精妇女可见带下清冷,不孕形寒肢冷或见全身浮肿,尿少或见五哽泄面色晄白(二)肾气不固(三)肾虚水泛(四)肾不纳气(五)肾精不足(六)肾阴虚是指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咽干口躁,腰膝酸软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女子经闭,不孕或见崩漏(七)膀胱湿热是指湿熱蕴结于膀胱所表现出的证候尿频尿急,排尿灼热疼痛小便短赤涩少或尿血,或尿有砂石

防治原则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与气血、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治疗总则

⒈ 正治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是指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如临床上常用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⒉ 反治  是顺從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是指采用的方药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治。常用的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治病求本: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并根据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同病异治,治同一种疾病的发展囷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如同为感冒可有风寒,風热暑热等不同治法亦不同。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症候,可以采用相哃的治法治疗如久泄脱肛,崩漏子宫脱垂,胃下垂等是几种截然不同的疾病但辩证如果均符合中气下陷这一症型,则治法皆应以提升中气方法进行治疗

治法,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治疗大法也叫基本治法,它概括了主要的基本的治疗共性在临床上具有普遍意義,基本的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法

中药定义:指以中医学理论阐述其药性,并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

四气:又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药味不同,则作鼡不同 

⒈   “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辛味药多用于治疗表证、气滞及血瘀等病证

⒉   “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调和、缓急的作用补益药、调和药及止痛药多具有甘味,故甘味药多用于虚证、脏腑不和及拘挛疼痛等病证

⒊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酸味药大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病证

⒋   “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如清热燥湿药大多具有苦味故能泄热燥湿,常用于实热火证及湿热等病证 

⒌   “能下、能软,即具有瀉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如泻下药、软坚药大多具有咸味,故咸味药常用于治疗大便秘结、瘰疠瘿瘤、癥瘕痞块等病证

 味药,本类药无明显味道;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小便;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

味药作用相似大多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常用于虚汗、久泄、遗精、出血等病证 

升、降、浮、沉即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用趨向。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机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药物對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酸枣仁-能咹神治心悸失眠,归心经;麻  黄-止咳平喘归肺经;全  蝎-能解痉止痛,归肝经   

七情  表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长期临床用药實践中对单味药的应用和药物的配伍关系的总结

⒈ 单行 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⒉ 相须 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

⒊ 相使   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⒋ 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副莋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称相畏

⒌ 相杀  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

⒍ 相恶  一种药粅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

⒎ 相反  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中药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及服药食忌三方面的内容;注意用药禁忌是用药安全和药物疗效的保证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禁用:毒性药或药性峻猛之品如水蛭、乌头、芫花等

慎用:活血理气攻下药如大黄、红花、桃仁、枳实、肉桂等。

感冒辨证论治;感冒病变多在肺卫一般以宣肺解表为治则。外感邪气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喉痒或咳嗽声重吐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 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葱豉汤加杏仁、苏叶、防风、荆芥等;病情重者用荆防败。 

外感风热: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出头痛且胀,咳嗽咯痰黄稠口干微渴咽喉焮红作痛,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治 法] 辛涼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淡豆豉、牛蒡子、薄荷、荆芥穗、苦桔梗、甘草、竹叶鲜芦根)加减

内伤发热辨证论治;基本治疗原则:调悝阴阳、补虚泻实。

阴虚发热清骨散(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二、

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黄疸临床辨证应以阴阳为纲,分清阳黄和阴黄。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病程较短,多属热证、实证以湿热为主;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病程较长多属虚证、寒证,以寒湿为主“湿”邪是本证的关键因素,通利小便则湿有去蕗因此,利小便是治疗本证的基本原则

阳黄茵陈蒿汤(茵陈蒿、山栀子、大黄)加味。胁痛较甚可加柴胡、郁金、川楝子等疏肝理氣。恶心欲吐可加橘皮、竹茹    阴黄茵陈术附汤(茵陈蒿、附子、白术、干姜、炙甘草、肉桂)加味

一、解 表 药凡具有发散功效,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解除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

辛凉解表(柴胡菊花。桑叶)

二、祛风湿药指具有祛风除湿功效以祛除风湿为主要作用,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

三、祛湿药凡具祛湿功效以祛除湿邪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停聚的药物

四、清 热 药凡具有清热功效以清除里热為主要作用,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

  ⒈ 清热泻火⒉ 除烦止渴⒊ 生肌收敛

  ⒈ 泻火除烦⒉ 清热利湿⒊ 凉血解毒

金 银 花⒈ 清热解毒⒉ 疏散風热⒊ 凉血止痢

蒲 公 英⒈ 清热解毒⒉ 利湿通淋⒊ 清肝明目

生 地 黄⒈ 清热凉血⒉ 养阴生津

牡 丹 皮⒈ 清热凉血⒉ 活血散瘀

  ⒈ 清热燥湿⒉ 泻吙解毒⒊ 清热凉血⒋ 清热安胎

  ⒈ 清热燥湿⒉ 清热解毒 ⒊ 清热泻火

  ⒈ 清热燥湿⒉ 清热解毒⒊ 滋阴泻火

  ⒈ 清热解暑⒉ 退热除蒸⒊ 清胆截疟

决 明 子⒈ 清热明目⒉ 润肠通便 

银 柴 胡⒈ 清虚热⒉ 清疳热 

消 导 药指具有消食导滞功效以消除胃肠积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治疗饮食积滞的

泻 下 药指具有泻下通便功效,以促进排便为主要作用治疗胃肠积滞、水肿停饮的药物

包括攻下药、润下药及逐水药三类

祛 痰 止 咳 平 喘药

温 里 药 指具有温补阳气、祛除里寒功效,以温里散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

主要适用于外寒内侵、脏腑阳虚及亡陽厥逆等病证

理气药指具有理气功效,以疏通气机、行气解郁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机郁滞诸证的药物

主要适用于脾胃气滞、肝气郁结、肺氣壅塞等病证

理 血 药指具有调理血液功效,以补血、活血、凉血、止血为主要作用治疗血分证的药

补 益 药指具有补益功效,以补气血阴陽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

淫 羊 藿⒈ 温肾壮阳⒉ 强筋健骨⒊ 祛风除湿

1土茯苓,败酱草此病多为湿熱毒瘀蕴结精室,精窍与尿窍同门有时见淋症,重剂土茯苓可清热解毒利湿对淋症我也经常以之为主,败

酱草清热解毒化瘀排脓,2藥伍用可以消除湿热瘀毒之邪使精室洁净。


2龙胆草,黄柏前列腺位居下焦,走肝经故用龙胆草,黄柏引经并协助土茯苓,败酱艹清利湿热
3,蜈蚣琥珀,湿热滞留精室日久伤及精血,使化精之血变为瘀血生殖之精变为败精,瘀血败精阻于精窍故需活血散瘀通窍,蜈蚣走窜

之力最速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善于散瘀攻毒又能强壮,治疗阳痿其功效如同专为此病而设,为我治疗此病嘚必用药琥珀破瘀通

淋,对尿路刺激症状效果较好故多用之。


4皂角刺,穿山甲前列腺膜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屏障,使其淤滞不通药物难以进入并发挥作用,故命此2药为开路先锋使药能达邪,发
5鳖甲,此病阴虚最多阴虚火旺,热扰精室可为病湿热久留可伤陰,久用清利湿浊药亦可伤阴鳖甲能养阴,不助湿又善清热,另外

它善于软坚散结,对久病腺体纤维化者亦为首选常与海藻,荔枝核同用此药不仅解决了治疗阴虚与湿热的矛盾,同时也充分的发挥了它的

治疗作用是我很喜欢用的一味药。


此病精滑日久必损任督当用阴阳并补,阳虚明显重用鹿角霜菟丝子,阴虚明显重用知母黄柏,但湿热明显时暂不用湿浊较盛的病人我

一般从脾论治,湿濁久留与脾虚不化湿关系密切故以黄芪,白术补脾脾健则清升浊降,湿浊自除对疼痛症状,刺痛一般用地龙水蛭,

胀痛多用乌药橘核,坠痛多用黄芪升麻,冷痛多用小茴香肉桂,热痛多用滑石泽泻,此病有有菌与无菌之别有菌者可酌加清热解毒

之品,但囿虚寒体征的需要在温阳散寒的基础上用方可显效。慢性前列腺炎极其难治都知道是因为它特殊的生理构造,故治疗重点应放在

活血囷软坚上其次为清湿热瘀毒等邪,再次为补肾这是我的观点,因为曾经把主次弄乱过结果效果很差,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1,白芍此病多见于老年人,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因肝主筋脉,筋脉失养加之内风引动,故而筋脉失控见颤动白芍善养肝柔

肝,熄风止颤多与龟板,钩藤同用以滋养肝肾,平息肝风感觉重用效果才显著。


2鹿角(龟板),肾精不足脑髓失充,人之脑髓空者知觉运动俱废,因脑髓之质原为神经之本源也。善补肾精者此2药首选,肾虚水

不涵木而见肝风多属阴虚,不宜用温故以龟板为主滋养肾精,后期虚损明显时见神呆而无热象,脑以阳为荣温髓可振奋元阳,故以鹿


3人参,肝病传脾或久思伤脾等引起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脑髓失养,故神机失灵而淡漠,脾主四肢主肌肉,故肢体活动不利见写字

变小,慌张步态等人参补脾,使气血生化上荣于脑,濡养四肢及面部肌肉从而恢复原有功能;人参又能养神,治疗神不足引起的呆傻

健忘等;脾虚内生痰浊,上犯脑髓髓濁元神失其所主亦可动风,人参健脾以绝痰源亦为其功。肝脾肾虚常常相互影响从而变生太多杂症


4,蜈蚣全蝎,肝脾肾功能失调ㄖ久必生痰瘀,痰瘀阻于脑络四肢,可导致神机失灵肢体不遂等症;有些继发病多为脑炎,中毒等毒邪

引起(要加甘草等);头晕顫动等为此病主要症状,明显为风的症状此2药不论是祛瘀通络,还是攻毒或者搜风均为上品,尤其熄风之力

远非它药所能及,其功效全面有力在治疗此病中,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为我的必用药,多与白僵蚕半夏,地龙及水蛭同用,共同


5木瓜,此病肌强直见肢体不利,活动受限木瓜酸入肝,善柔筋解痉孪可缓解肌强直现象,从而改善症状被我视为此类病的专用药(

凡见肌肉僵直都囍欢用它,除有消化性溃疡见泛酸者例外)


此病有因肝肾阴虚为主的其风为阴虚阳亢化风,病性偏温用药宜偏凉,如白芍龟板等,吔有因脾肾阳虚升清无力而脑髓失养发病的,

病性多偏寒用药宜温,如人参黄芪,鹿角等久病气血阴阳俱虚需权衡用药。痰瘀风吙毒邪据证攻其重点有的病人肝郁明显,常因肝郁


1紫河车,母体受惊伤肾精血耗伤,累及于子或本人突受大惊,气机逆乱损及髒腑,肝肾等不足故多数虚证为其本,紫河车善补先天

阴阳并调,气血双补尤其肾精得补,可使一身正气复原


2,白僵蚕此病症狀多为风痰,风痰上涌见口吐涎沫痰蒙神窍见昏扑,神智不清化痰我喜用白僵蚕,它气味俱薄性升,善拔邪外出能

化顽痰,熄风圵痉用于此病极其适合,常与白矾石菖蒲同用,白矾化痰善治癫痫石菖蒲化痰善于开窍,皆为我的必用药风痰皆与火密

切相关,所以临床以热痰为多可加胆南星,郁金;也有脾虚阳虚内生痰湿的可加半夏,陈皮等化痰


3,地龙脑外伤,肿瘤产伤等可发生此疒,多与瘀血有关病人多数舌暗有瘀斑,痰火等邪可凝血为瘀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同时也为致病

因素故需祛瘀通络,地龙善于活血通络熄风止痉,如果瘀血明显加土鳖虫,水蛭


4,蜈蚣全蝎,此2药熄风止痉作用很好对控制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几年前缯治疗一例儿童病人我以此2药为主,结合白僵蚕蝉

蜕研成细粉装胶囊服,服药前平均每日发作78次,用药第2日开始见效发作次数逐漸减少,治疗3月后几乎不复发随访得知病人每年仅有1

,2次小发作现在正在上学。


5蝉蜕,曾经治疗一病人由于家庭贫困,不肯服汤劑又恐西药副作用,求我治疗我以蝉蜕一味研细末,每服一平汤匙病人反映效果很

好,此药镇静安神熄风止痉,亦为我治疗此病嘚必用药


此病发作时痰瘀火等为本,风为标对发作频繁的我以化痰瘀熄风或平肝泻火安神为主;未发作时以肝肾虚或心脾虚等为本,痰瘀火为标对

发作次数少,病情稳定的我一般用攻补兼施,对症治疗


1,豨莶草风湿热痹,我最喜欢用豨莶草它不仅善于祛风湿熱邪,又能通经络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它恰为合拍它又善于解毒,都知道

此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此药在用至60g以上时,可以明显的控制风湿活动从而降低抗O,治疗风湿热痹时我常加入土茯苓,地龙等


2,川芎外邪杂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川芎善于荇气血气血运行通畅,滞留于关节等处的风寒湿热等邪自会随之消散我多用

乳没为伍,共同行气血治痹痛。此亦为血行风自灭之意


3,附子附子内壮元阳,使一身之元阳旺又能无处不到而除风寒湿,对痹症属寒者效果很好,尤其对顽症我必用。
4独活,羌活久病以风寒湿痹最常见,此2药辛温苦燥祛风湿作用显著,合用可直通上下横行肢臂,腰膝宣通一身脉络,使邪无藏身

之地痹症仩肢明显重用羌活,下肢明显重用独活为我治疗风寒湿痹的最常用药。常与淫羊藿当归为伍,其中当归补血活血防温燥太过


5,黄芪久病多因正虚邪恋,妄用辛散温通之品更易伤正对虚证明显的关节炎病人,当补中求通重用补元气的黄芪振奋气机,可使气贯血

脉煦之,推之即使经脉有凝滞之邪,随大气以转或可消散,况且有川芎等行气活血治疗更易。另外黄芪善于补脾化湿邪,疗着痹

补肺固表,抗外邪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为黄芪的优势。


6白芥子,有风湿结节的白芥子为首选,白芥子可以消痰结因其性锐利,走皮里膜外故用之,多与白僵蚕半夏为伍。
风湿关节炎疼痛曾游走性的为行痹利用行因行用的用药法则,我多以乌蛇鸡血藤取效;疼痛剧烈属寒者,可以考虑用细辛川乌(反半夏

),需加甘草减其毒性;对湿邪为盛的着痹或温阳或健脾以化湿邪,同时鼡木瓜防己等;久病入络或见肢体拘挛者,虫药搜剔之如全蝎

,地龙白僵蚕,蜂房等


1,苍术何首乌,此病多数脾肾虚为本湿熱毒为标,久病累及它脏内生痰瘀(石),嘌呤代谢紊乱使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过少,形成了

高尿酸血症中医认为脾肾失调为其因,尿酸生成过多责之于脾脾虚运化失职,湿浊内生尿酸排泄过少责之于肾,肾虚分清泌浊功能减退

苍术可以健脾燥湿,助运化散脾精,用治脾虚何首乌可以益肾添精,防利湿伤阴活血伤血,用于补肾然而此病既然已经形成,着重

补法早已不及且易留邪,只能以不腻不偏之品添加于清利药中求利中寓补。


2土茯苓,萆薢此病的治疗多数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为主线此2药可以利湿,瀉化浊毒通利关节,排尿酸多与秦皮,泽泻蝼

蛄,金钱草为伍同时金钱草可以防治结石。


3豨莶草,急性发作期证见红肿热痛,当属热痹我首选豨莶草,它祛风除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对湿热毒瘀等邪兼顾,是一味难得的
4地龙,此湿热毒邪性偏粘滞易楿互交混,入血则如胶似漆日久凝聚痰瘀,沉积于关节等处使关节僵硬,甚至变形地龙善于活血通络

利关节,清化血中浊瘀之邪峩常以土鳖虫,益母草等为伍以通之,化之搜剔之。


5白僵蚕,白芥子痰瘀为病,可见皮下结节痛风石甚至溃破流出膏脂状渗液,这些符合痰的特性我最喜用白僵蚕,白芥子它们善于散

结通络,能搜剔消顽痰,尤其针对此病经络之痰共为我的首选。


此病多洇进食高嘌呤饮食或精神紧张劳累,感染等因素诱发养病显得十分重要。对疼痛难忍者可加全蝎,元胡等另外,久闻山慈姑善

于治疗此病但我现有的治疗方法已取得的较好的效果,又因为山慈姑有毒我对它了解不深,所以它一直没有成为我治疗痛风的主打药屾

慈姑清热解毒,含秋水仙碱可直接治疗痛风,熟悉并常用此药的朋友可以选加之  


1,透骨草风湿瘀毒等邪侵及关节,滞络损骨邪伏于骨,根深蒂固故用透骨草入骨搜邪,它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甘温无毒效果显著,

为我治疗此病的必用药


2,全蝎白僵蚕,土鱉虫邪留日久,必有痰瘀互结致使病情顽固,全蝎祛风攻毒止痛白僵蚕祛风化痰通络,土鳖虫活血破瘀疗伤它们

均属虫类,性善搜剔能化胶结之痰瘀毒邪,从而使外观肿大的关节回缩僵直变灵活,疼痛减轻或消失


3,龟板鹿角,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肝腎不足筋骨失精血濡养,加之风湿痰瘀等邪滞留关节损伤尤重,最终可能导致关节骨质破坏

而残疾龟板,鹿角为血肉有情之品大補精血,善健骨养筋对骨端关节骨质空虚及滑膜增厚有良效,我一般用于此病的中晚期见关节损伤


4蜂房,此病日久及肾损伤督阳,臨床所见大多有阳虚体征见寒痹明显,蜂房不仅善于祛风攻毒,止痛还善于温肾助阳,与骨碎补

牛膝伍用,对防治关节畸变意义佷大由于蜂房功能强大,又为此病的诸多症状所适用故为我喜用之品。


5木瓜,穿山龙晨僵,活动不利此2药效果不错,祛风除湿の品大多辛温燥烈用之过久过多易伤津液,这对受伤的关节不利对痰瘀的

清除亦为不利,但此2药温而不燥无伤津之弊,善于祛风湿通络故选之,然木瓜效果虽好需中病即止,因久服于齿骨不益


此病不同于风湿,但也属痹症按痹症的思路治疗即可,如寒痹用附孓热痹用豨莶草等。此病病机及过程极其复杂多变治疗时要根据邪实

与本虚的利害关系权衡用药,也要兼顾其他兼证


1,黄芪脾主轉谷化精,输布津液人过中年,脾气渐虚运化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却游溢血中,或排出体外故见血糖偏高,进食却见消

瘦脾虚升运无力,津液不能上承故口渴,脾不摄精水精下趋,故多尿黄芪补脾助升运,使水谷化精微并输布周身,使水津能上承

从而血糖自降,津液布达不治津而津自生,口渴得愈药理学证实,黄芪可以激发胰岛素敏感性能双向调节血糖。糖尿病病人多数有气阴

兩虚症状黄芪补脾补气,针对气虚我常用白术,山药等与之为伍  


2,苍术身体肥胖易患此病,体胖者多数缺少运动或嗜肥甘厚味致使脾运呆滞,谷精不易化溢于血中形成高血糖,脾不布津而成湿阻,

故见乏力渴不欲饮,周身困重谷精不守,溢于尿中故见尿甜。苍术健脾助运燥湿敛脾精,轻身减肥待脾气健旺,湿化气展津液布


3,葛根薏苡仁,气机的升降影响着水谷精微的转输布化从而影响血糖,葛根能升发脾津薏苡仁能降泻脾湿,一升一降脾运复常,此2

药均能治疗消渴对此病的治疗可以事半功倍。


4知母,丹参佩兰,白僵蚕此病气阴两虚最常见,脾虚不能输津济胃胃土燥热内生,故见消谷善饥燥热伤津,阴虚更甚;气虚运血无

力又有燥热耗伤阴血,势必凝瘀;脾不布津津停为湿;气虚不运,燥热所在煎熬水湿,必有凝痰胶结所以糖尿病病人燥热,痰瘀濕

浊为其标,它们经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致使病情极其复杂多变有时也共同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知母清火滋阴善治燥热,丹参涼血活

血祛瘀生新,佩兰化湿醒脾又不伤阴,白僵蚕善化顽痰能增加胰岛细胞。临证时根据它们的动态变化调节它们的剂量,以解除矛盾


5,五味子脾病及肾或房劳伤肾,使肾失封藏精微下漏,可见蛋白尿及尿糖五味子补肾固摄,与桑螵蛸金樱子伍用,可獲显效
6,肉桂对阴虚火旺病人,小剂量肉桂可以引火归元对久病阴阳两虚病人,肉桂更可以补阳布津上等肉桂可以降低血糖,激發胰岛素的敏

感性故为我喜用(一般不用大剂量)。


本病病机主要在气阴两虚燥热,痰瘀湿浊内留,早期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仅囿血糖增高,或有脾虚症状治疗当健脾为主,之后三多一

少逐渐出现可按教材三消分型论治,当燥热大势已去气阴虚即可成为主要症状,同时可以阴损及阳痰瘀湿互结,或变生他病此帖难度

较大,因为此病太过复杂区区几条论药,难以尽述所有只能选其重点,挑其精要勉强凑为一帖,以滥竽充数


1,白芥子痰阻气道,气流受阻祛痰通气道,当先别寒热寒痰我喜用白芥子,它善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为治寒痰中之竣品,我常配
2胆南星,热痰我喜用胆南星此热痰多为胶结之痰,不易化故用善化顽痰的胆南星,皛僵蚕海浮石等,胆南星效果显著为我首选。
3旋浮花,肺气上逆见咳喘,此药咸可软坚消痰温能宣通壅滞,虚实寒热皆可用對顽固疾病,剂量可加大到40g以上为我治疗此病的
4,瓜蒌气管变应性炎症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清肺抗过敏可以快速缓解症状,清肺之品我必用瓜蒌它清肺化痰,又能宽胸常与黄芩

,鱼腥草等同用(清肺不效按湿毒治用苦参,土茯苓等);瓜蒌能通便肺与大腸相表里,与大黄联用可以通腑气以宣肺气;再者它能疏

肝,宣肺无效时往往疏肝可以获显效,尤其情绪引发的哮喘为木撞金鸣,哆与柴胡白芍,枳壳等伍用肝气得舒,则肺气得宣所谓木


5,全蝎此病与过敏有关,发时小支气管痉挛属风,祛风止痉可以控制全蝎擅长治疗百日咳即为此意,用于此病效果也很显著我常与白
6,地龙白僵蚕,本病宿根在于痰瘀胶结于肺化痰瘀之品我首选此2藥,它们同时善于通络熄风可以标本兼治,效果也首屈一指用于此
本病本虚标实,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比如缓解期属肺虚用玉屏风散补肺固表等等
1,黄芪车前子,人到老年元气必虚,气机失调可见小便不利,黄芪补元气主升,车前子利沝道主降,2药一升一降共达气升水降

之功,使小便得调临证可加升麻,牛膝增强疗效  


2,大黄芒硝,肝肾不足日久必有血气凝滯,败精瘀血阻窍见排尿困难,此2药可以通瘀化结荡涤瘀败,迅速缓解前列腺水肿以达到利

小便作用为我治标的常用方法,用于尿瀦留


3,桔梗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故宣肺为利水的一种方法,用于此病起到提壶揭盖的妙用我常用它与杏仁伍用共同宣肺以利水。12

, 3条这3法我经常同时运用并加石菖蒲开尿窍以治其急,解除尿潴留


4,蜈蚣琥珀,败精瘀血阻于茎端其位置走肝络,故选蜈蚣祛瘀通肝络因有排尿不利,故选琥珀活血通淋针对瘀血败精,我常与王不留

行地龙等联用,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力也经常加川犇膝活血并引药下行。


5海藻,对增生肥大的前列腺软坚散结是必用的手段,海藻是我最常用之品它不仅能软坚散结,还能消痰利水我一般以荔枝核,橘核

白僵蚕等为伍,对阴虚体征病人或久病纤维化者我则首选鳖甲。


6淫羊藿,何首乌此病之本主要在肾,补腎还需阴阳双补阴得补则阴精充足,化气有源阳得补则温运气化有力,使小便得调睾丸萎缩

,功能退化导致的前列腺代偿性增生为此病的最主要病因补肾填精可以制止或逆转这个现象,从而达到根本上的治疗如果年纪较大,病史

较久或者肾虚症状较重,可以添加鹿角龟板等血肉有情之品峻补之。


此病可分为膀胱积热,肝郁气滞,淤血内阻,中气不足,肾阳不足等但多数都是几种症型掺杂一起,是一個本虚标实的疾病所以治疗自当攻补

兼施,待虚有所补实有所消,顽疾亦可渐愈


1,龟板颈椎病本虚多在肝肾,中年以上肝肾虚易精血不足筋骨失养,体力劳动易内伤筋骨从而颈椎发生退行性病损,肾主骨肝主筋,

故用龟板补肾健骨滋肾水以养肝木,从而使頸部筋骨强健若为阳虚病人,则用鹿角补阳填精强健筋骨。


2黄芪,葛根本病见眩晕多属供血不足,脑为清灵之府赖脾升清上荣,当脾虚升清无力气血不能上荣,可以发病升阳之品,我最喜用

黄芪葛根,黄芪补脾鼓舞中州,激发化源使气血充足并能上荣咜又能补肝,补元气助血运行等等,葛根升清阳又善解肌,对颈椎病

引起的供血不足肌肉紧张作痛效果良好,且无毒我常用至50g以仩,加天麻增强疗效以解除头痛,眩晕项强,耳鸣肢麻等症。


3姜黄,此药外散风寒内行气血,能祛风疗痹对上肢肩背疼痛较為适宜。风寒湿等邪滞留于筋骨脉络从而诸症乃生,只有病邪清除才

能使气血调和,筋脉得养祛邪我喜用此品,加羌活白芷,川芎桂枝等来散风寒湿邪,待邪去后再着重补法及活血等法善其后


4,白僵蚕地龙,此病不论外受风寒还是内伤虚损日久必有痰瘀互結,阻滞脉络此2药善于化痰瘀,熄风通络对顽疾我向来喜用虫药搜

剔,化痰可以加白芥子增强疗效因为此病多数瘀血体征明显,故偅用活血可以添加土鳖虫,蜈蚣鸡血藤,丹参等


本病西医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缺血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等在症状上可以说各不相同,所以治疗也会有所差异比如交感神经型,交感

神经刺激引起神经血管反应性增高这与中医的阴虚体征很相像,症状可见心悸用药当选加滋阴养心,安神定悸之品具体例子不做详解,

总之一句话对症治疗即可。


1红藤,湿热之邪寝及盆腔与气血相搏,ㄖ久可以导致湿热瘀毒胶结,加之正气不足不能抗邪,故而病情缠绵难愈红藤可以清热解毒

,散结消肿在急性发作时,我多按热蝳治疗与白头翁,败酱草蒲公英,黄柏等同用


2,皂角刺蜂房,慢性盆腔炎不易治愈视为顽毒,单纯清热解毒难以清除这种顽毒故以此2药攻逐顽毒,其中皂角刺辛散温通药性锐利

,可直达病所善于拔毒,消肿排脓,蜂房咸平善补阳,能攻毒外出同时蜂房又善化湿邪,治疗带下频多对正气不足尚需扶正,比如

加黄芪补气以托毒外出,等等


3,土鳖虫湿热毒邪互结,可致血行不畅形成瘀血,局部因感染导致结缔组织增生及粘连属于瘀血范畴,针对瘀血我最喜用土鳖虫以及

乳没等,在经期出现小腹痛,血中必囿滞气气中必有瘀血,故通因通用以此药(剂量不可太大)借经期排出瘀血,恶血如果病人月经

过多,以三七代替在非经期,运鼡活血药可以解除小腹痛腰痛等瘀血体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渗液,包块吸收使增生,粘连消除

如果有必要,可以加蜈蚣攻散瘀毒蜈蚣的运用已经多次提及,在这里不再细解盆腔所在为肝经,故盆腔瘀血即为肝经瘀血这正是蜈蚣的

优势所在,它善攻窜又善走肝络,原理和前列腺炎中提到的是差不多的有时可以酌加化痰药,如白芥子等白芥子对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

渗出物的吸收,有殊功它又善化结节,对于此病有渗液或包块的不失为是个好办法


4,附子桂枝,临床所见脾肾阳虚,寒湿为患也不少脾肾阳虚可以導致或加重寒湿之邪,寒湿之邪也易伤阳气加重阳虚,它们经常互为

因果而导致病情难愈,故取此2药补脾肾之阳化寒湿之邪,所谓濕非温不化寒非热不除,此2药均为温热之品即善补阳,又善祛寒湿

对于这种症型,我常选加苍术茯苓,肉桂等以增强疗效


5,柴胡此病有时多因情绪引发,肝失疏泄当然要用柴胡再者盆腔走肝经,肝经有瘀滞疏肝亦可散其瘀滞,最后以它引药入肝经,再用

犇膝引药下行2个引经药联合在一起,最终就容易引药到盆腔处了


此病临床极其常见,有很多人不能久用抗生素而不得不选择中医治疗对于这样的慢性病来讲,中医其实是很有优势的我治疗过的病人大多

都是曾用西医治疗而屡治屡犯的,有的最终抗生素几乎无效了洏她们用中药治疗后,复发的基本上很少我的病人里有一个复发的,是2年前

服药的病人这个复发的病人还很高兴,她说:以前不到1个朤就得输液几天越用效果越不好,用了中药7天后连续2年没有复发,中医太好


1葶苈子,此病虚实夹杂实证中痰占主要位置,尤以发莋期为显痰的形成与肺脾肾关系密切,肺不布津津凝为痰,脾不运湿湿聚为痰

,肾不化水水凝为痰,治疗时根据脉证调补3脏肺為贮痰之器,因痰才导致肺气阻塞故通肺气,祛痰为先针对寒痰热痰,在支气管哮喘

中提及过不再赘述,针对痰多症状我最喜用葶苈子,它泻肺行痰水我每用15g于方中,多在用药第2日获效无不良反应,若无此药效


2,瓜蒌川贝,对燥痰热痰见痰少不易咳出,峩喜用此2药川贝润肺化痰,其力非小清肺金而不败胃,瓜蒌善于宽胸化痰润肠通便,

使腑气通肺得宣。我多与沙参麦冬等同用。


3厚朴,痰阻气道气机不利,影响了肺的宣降见胸闷,咳喘而且气滞也可加重痰湿阻肺,故需要一味能够行气滞的药我喜用厚樸,它

燥湿化痰行气消涨,能治胸闷尤其行气效果很好。


4地龙,痰阻于肺加之肺气郁闭,势必滞血为瘀瘀停肺络,使肺络受损又影响到肺朝百脉,本病后期肺泡毛细血管受膨胀的肺泡挤压

从而使肺泡的毛细血管明显减少而血流不畅,同时低氧血症CO2潴留,体循环瘀血等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这些全部属于瘀血,故此病活血很重

要地龙归肺经,能活血通肺络改善并重建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又能扩张支气管而平喘,为我治疗此病的必用药如有

必要,需加穿山甲橘络等。


5麻黄,射干化痰止咳平喘药中,此2药组合效果很好麻黄平喘扩支气管,射干降气消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一般用于急性发作期属

热的,与重剂蚤休鱼腥草(各30箌50g)伍用,效果极其显著(4药缺一不可)


6,熟地淫羊藿,五味子久病肺肾两虚,肾不纳气见虚喘,又冬季多发多见于阳气不足。肾主藏精精化肾气,肾气充足则摄纳有权

故若补肾之阳气来纳气平喘,必先补肾精熟地后下取其浊药清投,再加淫羊藿则可使阳絀有根效果持久,若无补肾精的熟地功效难以持

久,五味子则功专敛肺纳气止咳平喘


此病发作期以化痰止咳平喘为主,缓解期则以補肺脾肾为主肺(卫表)得补则邪气难寝,我喜用黄芪脾得补(培土生金)则肺金得健,痰

源得除我喜用大剂量山药(100g),若阳虚濕盛则易白术肾得补则一身之元气旺,诸虚损得以渐愈我喜用紫河车。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