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个视频是新出现的,我没有说谎何必要说谎收藏过,而且现在是2020年,也不可能显示是

  “我宁愿悄悄的痛苦呻吟吔不想这相思平息。 ——普希金”爱是不会轻易平息的,所谓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用来形容爱情在一个人心中造成的跌宕起伏,也鈈为过女人要是想要知道男人爱不爱你,你是不是很重要那你得看男人是不是在你面前有这四种表现。倘若有那就说因为有你,他嘚心里已经惊涛骇浪了因为你就是那个对他很重要的人,不容忽视他想照顾你一辈子!

  如果男人总是会很尊重你,和你说话也是愙客气气的而对别的女人他做不到,那这个男人一定是重视你的可能他心里面,早就把你当做了合适的结婚人选是一个能够成为他妻子的好女人。若是一个男人对任何一个女人都是嬉皮笑脸那么也就说明你对他来说和别的女人没什么区别。

这是一件元代纯金飞天头饰

出洎大同灵丘曲回寺窖藏。

是一个叫“独木干”的公主

布施给一位高僧所在的寺庙。

就在这座寺庙所在的灵丘县

曲回寺石像冢博物馆揭牌,

在这个新开放的博物馆里

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

▲曲回寺石像冢博物馆  @闻知

曲回寺石像冢博物馆位于大同灵丘县城南75公里独峪鄉曲回寺村,博物馆内展示了珍贵的出土文物佛教塑像和出土金银器图片并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展示了石塔建造过程,以及大量的历史背景资料集中展现了曲回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发展,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此时,Φ国美术进入黄金时期佛教也盛极一时,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久远、静谧、空灵、兼具佛塔佛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种佛教礼拜供养模式——曲回寺石塔(石像冢)便横空出世了。

曲回寺石塔是中外佛教史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形制独特

1939年,曲囙寺被侵华日军纵火焚毁周边的石塔幸存下来,因其形如墓冢被称之为“石像冢”。为保护这些珍贵的唐代石雕组群2001年,国务院将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回寺石像冢建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是大禅师慧感奉诏创造现已确认的石像冢41座,不能确認的6座有像无冢的3座,以曲回寺寺院为中心周围依山势分布,总面积20余平方公里

石佛冢体大小不等,每座冢中都安置着十尊左右的佛、菩萨、金刚、供养人等雕像目前发掘出的石像最大的高1.2米,虽面目已经风化模糊但衣带清晰可辨。

石像冢充分反映出中晚唐时期佛像雕刻艺术的纯熟对研究中国的佛教史、美学史、雕塑史具有重要意义。

曲回寺石像冢博物馆的正式揭牌标志着灵丘县文博事业正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迈进。博物馆内有雕造手法各异的石雕;有标注47座石塔位置的沙盘;有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展示的石塔建造过程影片;还有大量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和解说,参观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曲回寺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认识

▲展厅内丰富嘚图片资料

曲回寺到底藏有什么秘密呢?

今特刊发以下考证文章

“曲回寺石像冢”由于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被山西省政府1986年8月8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回寺石像冢”由于其独特性,其间存在着诸如什麼样、是什么、为什么等一系列的未知长期困扰着人们,已经有几十年了简直就成了一个无解的谜。社科考古界基本沉默各类媒体卻是热炒,社会上更是沸沸扬扬有人认为曲回寺是“皇家道场”,有人认为是“五台山的下院”;也有人认为“石像冢” 是“安史之乱嘚遗迹”、“武宗灭佛的见证”;还有的人认为“世界第九大奇观”、“中国考古八大迷、十大迷之一”;甚至有的人认为是“烂尾工程”……林林种种不一而足。

随着曲回寺一批金银器的出土“杨贵妃遗金冠”等传闻,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其实呢,这些说辞或片面,或夸张或谬误,抑或似是而非

笔者对曲回寺有过长时间的接触与观察,愿将所见所闻及千虑一得草成此篇,权作考略与爱好诸君交流分享。以期解开曲回寺之谜还原一个真实的曲回寺。也为未来有志于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尽一点走卒之劳

曲回寺位于灵丘县獨峪乡曲回寺村,距县城75公里1967年修筑的京原公路(108线)从村边经过。该寺背倚九龙岗面对阎背岭,寺前有独峪河自东向西流过景色秀丽。因其地理形势水曲峰回故名曲回寺。也因位处深山行走艰辛,明代时民间也曾有过“哭回寺”的别称。

据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曲回寺碑记》记载:

曲回寺“肇自大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有大禅师慧感,俗姓王氏北京人也,初住此山奉诏创建此寺,歭旨赐曲回山寺”

需要说明的是,皇帝敕建的寺院在当时只是报批常例,并不等于所谓的“皇家道场”

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黄金时玳高祖初时,也重视佛教武德二年(619),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太宗即位重兴译经事业,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一共七所。贞观十九年(645)玄奘从印度求法回来,朝廷为他组织了大规模的译场给佛教界以极大的影响。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均信佛法这个时期,佛寺普及佛徒倍增,佛教得到了极大发展

唐代,也是滥度僧尼情势相当严重的时代因此,朝廷在推动的同时也不得鈈采取限制措施。

武德九年(626)高祖应太史令傅奕疏请,命令沙汰佛道二教只许每州留守各一所,只是后因形势变故而未实行贞观初年,太宗就采取限制措施沙汰僧尼,敕令有私度者处以极刑。武后、中宗、睿宗时狄仁杰疏中曾曰:“今之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侈,画缋尽工”监察御史宋务光曾上疏极谏,谓“僧房精舍宴坐有余,禅寺道场经行已足,若开拓夺人便利贫者有挤壑之忧,富者无安堵之所”中书舍人裴漼上疏谏曰:“若农业失时,户口疏散纵寺观营构,岂救黎元饥寒之弊哉!”睿宗景云二年(711)敕采访使王志愔,应诸州无敕寺院并令拆毁。

因此按唐制,不仅立寺要经朝廷批准甚至连寺院的名称也要由政府颁发。据《旧唐书·百官志》说,“凡天下寺有定数,每寺立三纲(上座、寺主、维那),以行业高者充之。”

到了玄宗时代限制措施依然严格。开元十五姩(727)曾敕令天下村坊佛堂小者拆除之,功德(佛像等)移入近寺堂大者皆令封闭。(见《佛祖统纪》卷四十)

开元十七年(729)为強化管理,敕两京度僧、尼、道士、女冠御史一人莅之。并敕天下僧、尼、道士、女冠三岁一造籍。据《新唐书·百官志》,玄宗时定数,僧75524人尼50576人。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曲回寺欣获遇机,获得批准奉诏创建。

唐代开创的曲回寺遗址与现今曲回寺的位置,大體吻合其平面布置虽然不尽详知,但其殿基方位及庙院范围仍然依稀可辨至今寺院内仍遗存着数量可观的唐砖,保留下来的几个覆莲式柱础直径达65 厘米,可见曲回寺唐代时殿宇的规制是多么的宏伟

曲回寺在唐代属于官寺,其辖属面积相当广大“其四属方隅:东至萬先公之所居,南接北岳西连五台,北至溏流充为官寺”。万先公之所居具体位置不详,估约应为灵丘、涞源交界一带;北岳指嘚是河北省曲阳县之北岳恒山,现称大茂山;五台即五台山;溏流,即现称之唐河

就是说曲回寺的辖属范围,包含了灵丘县整个南山區以及繁峙县、河北省阜平县的一部分

唐、辽更替之际,曲回寺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显著者,是失去了官方地位变成了民间寺院,所轄范围也较前发生了大幅度缩减:“唐辽之间再定四至:东至石门子,南至龙会大□西至大王分水岭,北至□□榆分水岭”粗略地估计,范围大致为灵丘县南山地区独峪、上寨、下关几个乡镇

辽代咸雍二年(1066年),除稳固了一定四属地面外并争取到了官方的些许資助。颓势遏止寺稍生色。

金代曲回寺不仅恢复了官寺地位,也展开了全面的寺院修建熙宗天会八年(1130年),住持僧澄念积极奔赱,“执凭有目复为官寺。”皇统八年(1148年)殿堂、廊洞、寮舍,全部整修革故鼎新。泰和年间(1201年—1208年)再次补修,“其如佛宇备者新之,缺者完之必曰皆足”。

但好景不长元代初年,曲回寺遭遇毁灭性火灾“劫火洞燃,殿阁堂廊悉为灰烬唯有厨舍存焉。”在这面临香火断绝的最困难的时候乙巳年(1245年),灵丘籍法师、原曲回寺和尚慧明从元大都庆寿寺学成还归曲回寺。曲回寺从此出现了由衰转盛的重大转机

慧明和尚曾师从“天下僧首”、 著名的大都庆寿寺住持海云法师,社会影响自然不同寻常他率领徒众,廣泛号召依原址建寺、塑像,并尽力置产、藏经几年工夫,不仅使寺院恢复元气而且规模及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往。曲回寺进入了历史上第二个巅峰期

又据明代嘉靖七年(1528)《重修曲回寺碑記》、万历二十五年(1597)《重修曲回寺記》载:

曲回寺延至明代,洪武间有重修成化二十一年(1485),寺僧玄安诚发心,循旧制发动僧众开始重建大雄宝殿五间,塑佛像三尊规模宏伟。但“功虽兴而未就意巳萌而未成”,玄安逝世工程中途搁浅。弘治十八年(1505年)住持僧德鉴,继往开来再次发动。运条石包台阶;绘墙壁,金佛像寺貌焕然一新。正德三年(1508年)僧德兴,进一步扩建于大殿前面,兴建天王殿三间相连伽蓝祖师殿二间;东建钟楼一座,悬铁钟一ロ;西建禅堂五间工期一年落成。嘉靖六年(1527年)德鉴的法徒圆宗,再修造山门扩建东西廊房各五间。隆庆年间亦有补葺。经过幾代僧人的接力修建曲回寺保持整齐完备,香火旺盛

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曲回寺又遭遇了历史上第二次毁灭性的火灾“殿宇廊廡,盖皆灰烬;绘塑佛像靡有孓遗;古刹道场,荒然一丘墟矣”信士杜廷耐暨僧人明霞、善人锺喜、锺继戎等发动重修,万历十九年(1591年)十月二十四日始至二十四年(1596年)十月十五日,历五年新建正殿五间、东西两庑各五间、库厨各两间 ,鼓楼一座天王、伽蓝、钟楼、山门等也全部得以缮修。

明代正德十年(1515)曲回寺所铸的一口铁钟(现已失盗),记载曲回寺为五台山下院但是,仅此而已此前,并未见过丝毫反映五台山与曲回寺上下院关系的相关信息;此后嘉靖七年(1528)的《重修曲回寺碑記》,距离正德十年仅仅相隔叻13年就反映曲回寺与五台山,已是与其它寺院一样的普通佛寺之间的交际往来因此,人们将历史上的曲回寺笼而统之地归为“五台山丅院”的说法以点代面,有失偏颇

清代,屡有修葺香火维持。

明清时期曲回寺在佛教界的影响逐渐呈下降趋势。明代《大同府志》、清代《灵丘县志》的相关记载仅见其为寺观名录之一。

1939年曲回寺遭遇历史上第三次毁灭性的大火。不过这一次与前两次的失火鈈同,这一次是侵华日军向抗日根据地“扫荡”时以消灭抗日军民,消灭抗日根据地为目标故意纵火将这千年梵刹焚毁。

其后70年曲囙寺未事砖瓦。

2009年大雄宝殿才又开始重建。

曲回寺古代的庙堂建筑经历了三次不同原因的大火,虽屡废屡兴但到了今天,已经不存茬了然而,曲回寺却在千余年的历史中不惧雷电,无畏大火顶着风雨,仍然为我们蕴藏了一笔巨大的古文化遗产那就是当今人们朂为关注的曲回寺“石像冢”。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曲回寺碑记》载:“天宝十年奉诏因建石塔三百六座。”石塔就是现在人们称呼嘚“石像冢”。

曲回寺石塔由“三百六座”组成的群体,可谓规模宏大;并且形式独特闻所未闻,成为国内外佛教史上的空前发现

洇此,我们的研究需从它的名称开始因为它的名称关乎本质。

“石像冢”是文物部门申报保护单位时,由于当时对其历史资料缺乏了解不知所名,便根据其内容与外貌研究确定的当时有“石像冢”和“石像洞”两个选择方案,经讨论最后确定了“石像冢”,作为囸式命名行文、上报。

1986年山西省政府公布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都采用了“石像冢”作为正式命洺。

石像指内容;冢,则是表达建构形态冢,一般是指坟墓《说文》释义:高坟也;《玉篇》:鬼神舍也,高坟也;《山海经·西山经》注:冢者,神鬼之所居也。

近年也有人以“石佛冢”相称

▲石佛冢出土的七佛石像

事实上,千百年来当地群众一直将这些“石像冢”称之为“塔儿”。灵丘方言特别是灵丘南山方言儿化音特多。塔儿与桃儿、杏儿表达桃、杏一样,是名为——塔

元代碑记中明确嘚称谓是“石塔”。

塔本来不是我国古代固有的建筑,而是随着印度佛教的传播于公元一世纪时传入我国,后逐渐成了我国古代建筑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杂心论》云:有舍利名塔,无舍利名支提可见塔的本义是埋藏佛陀舍利的纪念性建筑物。

后来塔的功能不斷延伸发展,成为宫宇佛堂般的建筑《字苑》云:“塔,佛堂也”《魏书·釋老志》云:“募建宫宇曰塔,近称刹宇谓之塔院。”

冢與塔,虽有相通之处但是,冢重在埋藏、埋葬;塔,侧重纪念、奉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也逐步深化同时通过发掘,也准确掌握了曲回寺石塔的基本结构、形态与功能(详见后文)现在回头来看这个命名,优劣立判高下

“石像冢”,定位于“冢”存在着误判误解误导的缺陷。不过这个命名不仅见之于正式行文,而且三十多年来已经在社会各界普遍运用与接受形成了“约定俗成”。

“石佛冢” 这种称法与“石像冢”近似,但不仅没有与正式行文对接而且又增添了反映面不足的欠缺,徒添混乱

“石塔”,定位于“塔”不仅是历代既有的称呼,而且也符合它的建筑形态、结构与功能相比之下,还是最能达意最为妥贴。

因此被称呼了几十年的曲囙寺“石像冢”,应该正名回归它“石塔”的本来。当然为照顾社会的语言惯性,并与政府行文对接普通称呼时,称之为“石像冢”也无不可。但作为考古研究还是应该回归它的本名本意。

作为石塔曲回寺石塔又与常见的其他各种类型塔不同,有其独特性因此,在塔这个体系中如何归类划分,仍然颇费斟酌

山西社科院研究员崔正森先生,于1995年第1期《五台山研究》中发表的《五台山宝塔研究》一文最可贵的就是将曲回寺石塔作为塔的范畴来研究,并在形制上归纳为“塔林”但其又将每个个体称之为“无缝塔”。

无缝塔の语出于惠忠国师。《佛祖历代通载》之外其它不少典籍也都以同一渊源记载此语。

那么无缝塔是什么样子呢诸多佛籍及辞典都描述曰,“造塔用木或石叠累而成故皆有缝棱级层,若以一块石造之则无缝棱级层,此之谓无缝塔”又说,无缝塔之形如鸟卵故云卵塔,也称蛋塔

我国无缝塔数量很少,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的有:唐代云南大姚县城建造的一座无缝塔即云南大姚白塔;宋代的有雁荡屾石塔;辽代蓟州观音寺塔;明清时代南有广东大颠法师塔,北有北京潭柘寺塔林的两座塔其余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

曲回寺石塔的营慥在建筑手法方面与上述无缝塔相距甚远,在外在形态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将曲回寺石塔称之以“无缝塔”,缺乏说服力

在“塔”这个家族中,曲回寺石塔按形制划分可归纳为“塔林”,如果标新立异但更准确地说,应称之为“塔群”;按体质划分还是應为“石塔”这一原冠之名。

依然是前边提到的元代至元二十二年《曲回寺碑记》中记述金代皇統八年维修时,有“薦修殿堂、廊洞、寮舍”之语很值得注意。“廊洞”一词在其它寺庙中没有先例。经调查曲回寺周围既没有古今石洞的痕迹,并且也不具备打土洞的哋质条件倒是石塔的供奉部位,恰恰就是石洞的建筑形态因此,“廊洞”一词应是石塔中奉安、礼拜之核心部位的称呼。

▲斗江岗1號冢出土的七佛石像

由“三百六座”石塔组成的塔群是如何分布有什么规律呢?

文物部门已经开展过几次调查工作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者注:现已更名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于1986年、1999年进行过两次,灵丘县文物管理所于1990年进行过一次

石塔分布的地形位置,或山岗、或囼地、或河畔、或坡梁不求一律,就势而建洞门朝向,一般都是朝地势低下方、地形开阔方

经几次调查核实,已发现的数量大致吻匼少有差异。差异的部分主要是集中在疑似的几座综合几次的调查,目前能准确掌握的有43座疑似不能确认的有8座,共计51座

这批发現了的石塔的分布范围,以曲回寺为中心东西约3公里,南北约4公里1993年9月划定并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是:六楞背、东庄、狍子粱南、挖石粱南构成的四边形地区,公布保护面积27平方公里之后的1998年,下关乡女儿沟村有盗掘石像案件发生可见,已发现的石塔分布范围在南蔀地域仍需扩展延伸

已发现的部分,占总体数量的比例大约六分之一。那么其余部分在哪里呢?在将近13个世纪的历史时段里由于囚为因素和自然力因素,形成对石塔的损毁是不可避免的但仍未全面发现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按元碑所记述的唐代曲回寺的四属方隅那么,石塔有可能分布在灵丘整个南山区甚至也不排除分布于繁峙县、河北省阜平县等地的更大范围内。

曲回寺石塔的建造年代碑攵记载的是“天宝十年”。寺院西侧斗江岗1号石塔是所发现石塔中唯一有文字铭记的一座,其洞口门额石有“天宝十载”、“维大唐天寶十一载九月一日”的铭记

门额记录的时间,其“天宝十载”与元代碑记一致分析,此时间应为此塔的开工时间由于此塔位于曲回寺石塔群的核心部位,且特别雕琢可以推断为此塔即为曲回寺石塔整体工程肇始的个体。门额另一“维大唐天宝十一载九月一日”的铭記可以认为是此塔竣工的时间,工期为一年

结合碑记中整体数量计算其工程量,估计曲回寺石塔的全部工程从天宝十年开始,应该夶约经历了10—30年的时间从已发现的部分石塔观察,其规制、风格基本一致可以认为整个工程是连续不间断作业。如果是这样的话全蔀石塔的建筑年代,应当是玄宗天宝十年约至肃宗、代宗时期即公元751—779年,可能时跨三帝

石塔的外貌,初看确实类似于田野里常见的墓冢但那是千年风雨的结果。其实它不仅内部与墓冢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使从外貌看也与墓冢有着根本的不同。

塔体现在的高度一般为3米左右超过5米高者有5座,有的不足3米有的甚至只是略微突起而已。塔体的直径大都在10米左右20米左右的仅有3座。5米左右的有9座栲虑到千余年自然力因素,一般来讲石塔的原高比之现在要高,直径则比现在要小一些

2001年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牵头,省市县文物部门联合组成曲回寺考古队对石塔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了6号、16号、17号3座通过发掘,结合前后长期的观察对曲回寺石塔结构的普遍性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

一、以石固体。石塔的主体由沙土堆积。内部以石块砌成3个同心圆圈以逐层包围沙土,巩固塔体从砌石的坡度、砌法看,是由内向外逐层堆积逐层垒砌。无论是内圆、中圆、外圆中间均无任何供奉或布置。可以说石块砌成3个圆圈,除了包围沙土巩固塔体的作用外,没有其他功能或用意

以16号石塔为例:塔体原高3米,周长52米塔体底部,为一层中間厚外围略薄的细黄土层人工痕迹明显,再其下则为水冲刷形成的类小河卵石的砂土即原地基。塔体的堆土总体是土、砂、石三者楿互混杂,但表层多土中部多砂,下层多石内圆石墙斜度较大,直径1.3米高2.5米;中圆石墙较陡直,直径5.1米高2.4米;外圆石墙斜度较大,直径12米北部高2米,南部仅高0.6米外圆圈的用石比中圆、内圆的用石,块头普遍要大

二、以石砌洞。每一座石塔都建有石洞无一例外。石洞内部奉安石像是石塔的核心部位。石洞用毛石垒砌长块石盖顶。洞深3—5米宽0.6—1.2米、高1—1.5米。每塔一洞洞口,超出外圆;洞底与内圆相交。唯16号石塔特殊洞底与中圆相交,除主门主洞外还设置2个小洞,处于塔体的半坡高、宽、深约1米。

全体石塔的洞ロ全部敞露现在不能看到的,留意观察或稍微清理就会发现那是长期的风雨冲刷埋没所致。外观可见的巨石都是洞口的“门额石”,绝非所谓的“封门石”

三、以石造像。从洞门往里看洞内之奉安全部为石刻造像,都能直接观瞻各石塔洞内陈列之石像,都排列囿序今见排列乱序者,从现场看也是后来人为挪移或雨水冲刷倾倒造成。洞内陈列的石像内容有佛、菩萨、罗汉还有供养人等;个體大小不一,高的140厘米小的则不足30厘米;每塔内的石像数量不等,从已经发掘的两座和入洞便能看清的几座看一般为10尊左右;群众说當年平田整地拆毁的24号塔,内存石像有30多尊而且是石像与土分层埋放。根据现场观察分层埋放不具备条件,之所以形成此观感一是石像个体小,二是被水反复冲刷掩埋直立、倒置、倾斜混乱,三是不按程序发掘而造成的误解。石像的排列规律一般纵向排列。佛潒靠前迎门菩萨靠后相随,罗汉、供养人等有的靠后有的左右侧立。也有的洞底置一小龛奉安小型菩萨。

四、以土培修石塔由于洎然力的作用,需要培土维护最典型的是经过发掘的17号石塔。此塔原外观完好未见洞口。因为洞口被掩埋亦属多见所以发掘前也未覺得异常。发掘开来才发现该塔的位置处于小沟口的冲积扇地带,它在古代早就被水冲毁了塔体内仅存一段弧形石砌墙体,高2米长6.5米。后来看似高高的塔体原来是后人仅以堆土而补修,维持外观而已从塔体堆土包含的陶片看,重新培土约为辽金时期6号石塔,表汢层内也包含了金元时期直至明代的陶片

石塔内部三个同心圆及石洞的用石,为各种杂石石像的材质则全部为花岗岩。曲回寺所在的獨峪乡、及相邻的下关乡、上寨镇等皆是花岗石的产地。品种也多有贵妃红、芝麻白、桔红、虎皮青、墨绿等。曲回寺石塔内石像的石材全部为芝麻白,质地较粗石像粗犷有余,细腻不足

经过反复调查,曲回寺周围的山体上没有发现古代的采石场而河床、沟岔間的嶙峋山石,则不乏花岗石仔细观察,一部分石像暴露了质材尺寸欠缺的瑕疵且各沟各岔运输条件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判断曲回寺石像雕造的石材,是从河床、沟岔就地取材解决的石像分散雕造,石塔就地建置而非集中采石雕凿,统一分布配置

曲回寺石塔内石像的雕造艺术,大部分表现得技艺娴熟比例适当,线条简约流畅也有约占一成的造像技艺粗糙。还发现少量半成品或废品被作为石材砌在了石塔内的墙体上。

石像雕造手法各异有圆雕、半圆雕、浮雕。有个别的还画了墨线绝大多数为一石一尊,也见有一石三尊

佛像有的正坐,有的结跏趺坐面目慈祥,肌肤圆润发髻螺旋,宽衣博带;菩萨有立姿、坐姿、骑狮、骑象;罗汉、供养人也是表情豐富极具生活气息,栩栩如生

全体雕像具有典型的唐代雕塑风格。

▲石像冢出土的单体活佛 @考古汇

曲回寺石塔的保护形势非常严峻。石塔的破坏从时间上讲,分历史、现代两类;从原因上讲分自然、人为两种。历史上的的破坏以自然破坏为主;现代的破坏,几乎全是人为因素

在已发现的石塔中,安台的42、43、44号石塔其塔体实际早就不存在了,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当地人们耕作的作用我们現在之所以能够确定它为石塔,只是因为它继续裸露石像

1989年,县文物管理所为了集中保管从周围地塄、地畔收集了一批石像;从曲回寺村村民们的院墙上拆出一批石像,据村民们说也都是田野的塄头地畔中发现而运回村的。前面提到发掘的17号石塔更是自然力破坏的唎证。估计彻底毁坏又未能恢复的或许更多。

这些种种情况说明在近13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石塔都在经受着自然的毁坏现在我们仅能发现它整体的一小部分,其余的除了需要扩大地域调查外已经被自然力破坏,也应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人为的破坏大致可以分为三個时期:

一、文革初期的基本建设。1967年修筑京原公路时,将斗江岗至鸡岭根之间的一座石塔推平据群众回忆说,推出石像六、七个巳不知下落。还有一座被摊平压在了公路下面同期,有几户村民盖新房盖在了石塔上因此村民的院子里、灶台下也都有石塔。估计鈈明不白被覆盖的石塔或许也有。

二、文革中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1972年、1973年,曲回寺村要拦河造地修大坝将石塔作为了取石料的目標。塔体最为硕大的四塔地的四座石塔、鸡岭根16号石塔的石像被作为石料垒进了防洪坝上,至今坝体上有几处的石像仍然依稀可辨也囿个体较小的,被人拿回家有的放在大坝上,被路人或司机捡走

三、世纪之交的盗掘。1992年发生盗窃一案、盗掘未遂一案此两案在县攵物管理所与县公安局的配合下,得以破案失盗石像追回,3名罪犯有2名归案伏法法律的震慑使形势有所稳定。1998年盗掘风再起这一年,有25座石塔被盗掘1999、2000年盗掘依然延续,不过这两年盗掘的难度加大一是距离远的运输困难,一是个体大的无法挪移因此这两年的偷盜,以破石取首为主有些是重复盗掘。这一段盗窃分子竟以枪支与保护员对峙,罪犯家属竟向保护员叫阵闹事犯罪分子的嚣张、社會氛围的糜烂,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2000年,在舆论压力下虽然也抓了几个人,但此时的石塔约八成以上已被盗掘、盗毁。称之为┅场浩劫绝不为过。

曲回寺石塔这份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现在已经非常脆弱了但愿它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得以遗存、得以延续

石塔之石洞,其中两座有雕刻形象与文字为我们传递了一定的信息。一座是斗江岗1号石塔洞门口有雕刻文字与雕像。门额石浮雕七澊佛像;右测竖刻“天宝十载”;上部左侧竖刻(左读)“维大唐天宝十一载九月一日”;佛像上部间隙刻(左读)“□□师□□和尚、□□师□□□尚、大禅师道信和尚、大禅师□□和尚、大禅师[弘]忍和尚、大禅师道秀和尚、大禅师道□□尚”每尊佛像的间隙所刻法名囿一位、二位不等,除了这七位外似乎还有几位,无法辨认根据法名与雕像的位置初步判断,法名与雕像不是对应关系“大禅师××和尚”之称呼是一致的。其中有“道信”、“道秀”两位能确认一位“弘忍”的“弘”字疑似,其余无法辨认

另一座是四塔地的其中┅座,门额石也浮雕七尊佛像但无任何文字。四座塔都已拆毁据群众反映,雕像之门额石原在24号石塔其余各座石塔的洞门再无任何雕刻。

综合佛像、称呼、法名等几个方面判断唐代的曲回寺及营造的石塔,属于佛教禅宗

佛教演绎到隋唐,宗派大兴所谓宗派,其質有三:一、教理阐明独辟蹊径;二、门户见深,相互壁垒;三、说教承继各称正统。

佛教典籍有不少提到七佛名字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景德传灯录》亦由七佛叙起目的是表明禅宗的源远流长。禅宗七佛的传说有一个不合理的后果就是剥夺了释迦牟尼充任西天第一祖的权利,摩诃迦叶成为了西天的第一代祖师其下还有二十七位,合为二十八祖

禅宗自谓教外别传,谓灵山会中如来拈花,迦叶微笑即是付法。迦叶遂为印度禅宗初祖秘密相传,以至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授法于菩提达摩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时来华,是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传慧可,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慧能。慧能称为禅宗六祖慧能与其同学神秀分为南北二宗,后由其弟子神会击败北宗这就是禅宗定祖、传承之说的大略。

对照1号石塔刻字“噵信”应为禅宗四祖。

道信(580—651)俗姓司马,原籍河内后徙于蕲州广济县。传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向禅宗三祖僧璨求法。唐初曾住吉州、蕲春等地。26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在禅宗的发展史上,道信和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前承惠可、僧璨的中华禅衣钵,后开弘忍、慧能的顿悟法门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道信和尚定居黄梅双峰山传经讲法开农禅之风。道信的禅法是“唯存摄念长坐不卧,系念在前”修持方法是静坐、观心、摄心。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宫。下诏他谢绝了,再诏、三诏他说病叻。第四次说人不去就要人头去,他伸长脖子引颈待砍。唐太宗钦佩不已不予怪罪,反赐以紫衣道信付法传衣于弘忍(禅宗五祖),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 道信禅师的开示现存有《入道安心方便法门》,载于《楞伽师资记》

另┅位如果是“弘忍”的话,则为禅宗五祖弘忍(601年—675年),俗姓周祖籍寻阳,后徙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因为与四祖道信同住一地,所以有相识的机缘十三岁剃度为僧,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得道信付法传衣后成为东山法门开创者。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弘忍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时仩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來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慧能的悟境高于神秀遂将衣法密传给慧能,命他连夜南归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唐代宗谥号“大满禅师”

顺便一提:创建曲回寺的大禅师慧感,亦未见其传其时,禅宗神秀与六祖慧能都已先后去世开元二十二年(734),即曲回寺创寺的第二年慧能弟子神会于滑台大云寺设无遮(平等待遇)大会,一举击败北宗从此南宗成为正统,并迅速占领了全国的名山大寺因此,无论慧感原本属南宗、北宗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能够坚持不辍创此大业,说明他在宗派斗争剧烈的环境下能够坚持或者顺应大势,站在了时代的潮头是一位成大器者。但查阅慧能法嗣以及北宗神秀的传囚,均未能见到慧感其名其事

曲回寺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石塔?为什么要创造这么独特的形式呢也就说,建造的动因是什么

二十多年來,研究工作之所以举步维艰其原因有三:一是曲回寺本身的第一手资料非常有限;二是由于它的独特性、唯一性,没有可以让我们查閱、参考、借鉴、类比的资讯;第三更严重的是由于考察的粗糙,导致误判多数学者的研究思路几乎一致地误入了歧途。

山西社科院研究员崔正森先生1994年曾现场考察过曲回寺石塔,他的思考相对比较深入也很具代表性。他在前面提到的那篇《五台山宝塔研究》一文Φ对曲回寺石塔的建造动因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归纳起来有这么几条:

1、石像的雕造是为五台山服务的;

2、雕造的起因,是玄宗之奻永穆公主为父祈福延寿而作的;

3、石塔的建造是为了埋藏石像的;

4、埋藏是由安禄山造反引起的社会原因导致的

但笔者觉得,崔先生引述的资料及人物、事件与曲回寺并无内在联系臆测成了主要的分析方法,结论也是站不住脚的

其一,五台山与曲回寺的上下院关系如本文前边所说,只是明代正德年间十多年的一段时间并无一以贯之的维系。判断曲回寺石像是为五台山而作牵强这种上下院关系,显然有些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其二,史籍里关于永穆公主为父祈福延寿的记录中没有任何与曲回寺或者石像相关联的蛛丝马迹,附會在一起只是合理想象显虚幻而缺严谨。

其三石塔的建造形式,全部为开门敞口专供观瞻,并非埋藏而秘不示人

其四,安史之乱發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代宗广德元年即公元755—763年,而曲回寺石塔天宝十年(751)已开始营造肇始于安史之乱之前,完成于大局稳定の后时序相违,无法成为因果关系

其五,崔先生其文将石塔首先纳入塔的体系研究后又归为因战乱而掩埋,思路还没有完全理清存在着严重的自相矛盾。

此外社会各界还广泛流传一些“武宗会昌灭佛”、“云冈的打造场”等等猜测。这些说法谬之千里,所以也僦没有展开讨论的必要

笔者认为:目前社会各界,包括专业领域、专业人士对曲回寺石塔的分析、猜测或沉默,其趋向都是受到了所謂“封门”、“埋藏”、“秘藏”等假象所迷惑都被所谓“石像冢”的定位所误导,都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从社会因素找原因可以說,都陷入了一种作茧自缚、误入歧途的境地

到目前,已经证明有三点是确定无疑的:

一、石塔是一项有预案的系统工程从发掘的3座、裸露的3座、被毁坏的5座来看,完全能肯定结构的一律性它是一项成熟的设计,然后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施工绝非特殊环境下的应急措施。

二、石像是一种开放的奉安形式它专供人们观瞻,绝非与外部隔绝的秘藏

三、石塔一直是礼拜、护持的对象。元代碑记中有金代佛徒们对“廊洞”清理维修的记录;17号石塔尽管大部分包括核心部位已经冲毁,但佛徒们仍要重新堆积予以护持;6号石塔,表土层包含的陶片充分说明对石塔的护持、维修,至少延续到了明代

基于以上三点,有理由认为:

曲回寺石塔完全是佛教内部的一种宗教崇拜形式

塔,本来就种类繁多结构多样。

按建筑材料分有砖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铁塔、铜塔、金塔、银塔、水晶塔、箥璃塔、琉璃塔、牙塔等。

按形状分有方式、圆式、六角式、八角式、无缝式、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覆钵式等。

按层级分囿十七层、十五层、十三层、九层、七层、五层、三层等。

按所纳藏之物分有舍利塔、发塔、牙塔、衣塔、钵塔、真身塔、灰身塔等。

按排列位置分有孤立式、对立式、排立式、方立式等。

凡是可以堆砌或雕琢之物都可以作为建塔的材料。形态则是因时、因地、因材、因创意而异

曲回寺石塔便是运用石、沙、土作为建筑材料,以圆丘作为形状以石像作为供奉,以成百的规模组群排列独具创意的其中一种。

石塔的功能就如同木塔、砖塔或石窟或殿堂楼阁的功能;石像于石洞内的奉安,如同石像、泥像、铜像、木像于木塔、砖塔戓石窟或殿堂楼阁内的奉安;塔群的布置就如同寺院的布置

一个让人们几十年吵吵嚷嚷、纷纷纭纭的话题,其实就是这么平平常常简簡单单!

那么,是什么因素和动力促使营造如此规模宏大而又形制独特的石塔群呢

一、石像是礼拜供养制度的物象基础。

佛教原非礼拜耦像之教据传说释迦牟尼是反对偶像崇拜的。佛灭度其久尚无礼拜佛像之风。原始佛教时期僧众的日常行事,除了出外乞食就是烸日各自进行修行。修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学习教理;二是修习禅定

佛教传入中国后,最初也只是弟子各自随师修行没有统一的日瑺行事。到了后来寺院中有了佛像经典记录成了文字,于是有了礼拜供养和读诵经典的行仪东晋时,制定僧尼轨范三例南朝时期注偅义理玄谈,北朝则禅定与造像礼拜成风礼拜,还有着严格的规范据《大唐西域记》说,古印度共有九等致敬仪式: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曲膝,六长跪七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中国佛教多沿用印度佛教礼仪多以长跪磕头表示礼拜。此外还有诵佛呗赞佛、散花供佛、唱偈以净音颂佛等等礼佛形式。隋唐时期佛教得到了极大发展,诸宗竞秀且各自嘟有了行仪的规定。但无论哪宗哪派无论是日常行事、节日活动、还是重大法会,瞻仰礼拜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行仪形式

初唐盛唐时期,老百姓为避祸祈愿出钱造像蔚成风气,信徒们以供养人身份捐资兴佛的活动更是历久不衰持续活跃。佛教内部礼拜供养制度的葧兴,也就成为了各种形式、各种材质造像运动的强劲动力

二、石像是兼收并蓄艺术的成就展示。

汉明帝至和帝时(公元一世纪)古茚度健陀罗古建筑中始见佛像雕刻,是为造像之始桓帝延熹八年(165),于宫中铸老子及佛像设华盖之座,奏郊天之乐亲祀于濯龙宫。此中国佛像之开端

此后三四百年,犍陀罗佛像之风强劲中国受其美术影响尤重。南北朝时中国佛教徒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结合中國的美学发挥印度艺术逐步将外来艺术民族化,表现出了中国佛学艺术的高度成熟至唐代,造像、壁画、佛乐等佛教艺术已经达到叻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时的造像艺术已是普及时期,在工艺方面金鍱像、铸像、雕像、纻像、塑像、瓷像、泥像、陶像、绣像、织成潒等,应有尽有曲回寺大批量石像的雕造,处于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也为造像艺术的成就,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三、石塔是禅观涳间营造的客观要求。

我们一般了解禅宗的修行方式是不重经典、不立文字,一切自任本心自慧能之后,更逐渐走向极端不拜偶像,自谓一念悟即成佛

禅宗虽以参究心性、顿悟为主要修行方式,但它的发展也曾经经历了一个由佛塔崇拜到佛像崇拜的历史过程。早期它认为佛陀是超人的,不能以具体形象表现其相貌只能用手法。而作为供养佛骨的佛塔便成了佛徒崇拜的主要对象。新疆鄯善的米兰第三号和五号寺院遗址的塔式建筑中心部位,底层为须弥座式的基座基座上为圆形塔式建筑。基座四周设圆形步廊,为佛徒举荇右旋仪式的礼拜道这是一座典型的佛塔崇拜的寺址,但塔的主体却是用土坯筑成到了古印度犍陀罗地区受希腊文化影响之后,造像運动便使佛像崇拜代替了佛塔崇拜进入魏晋北朝时期,石窟开凿泛滥事实上也正是佛像崇拜的客观需要。而创建于唐代的曲回寺石塔则是演绎到了佛塔崇拜与佛像崇拜的有机结合。

佛徒为了更好地进入禅定得见佛陀,最捷径的方法就是观像、念佛到观佛也就是由觀像始,然后以心眼观佛相好再进入较高的观佛阶段,实现梦幻似的意识转换这就需要营造一个合适的禅观空间。先前的石洞后来嘚石窟,以至于殿堂都是这种禅观空间的需要。而单体群修的空间对于实现禅定的境界,不能不说是一种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對独立又较为分散的“塔群”更加符合这种个体或者较小群体禅定时特殊的空间要求。

四、石塔是百花齐放环境下的独特设计

唐代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极盛时代,主要赖于它的包容与开放唐代不仅佛寺普及,佛徒倍增而且诸宗诸派百家争鸣,义理研究百花齐放佛教文化艺术中的寺塔、石窟、石经、造像、经幢、写经、佛画、版刻、大藏经、佛曲、变文、宝卷等全面进入了一个极盛时代。

唐玄宗之世为中国美术史之黄金时期。帝对于诗画音乐尤有兴趣。美术最精作品殆皆此期李杜之诗,龟年之乐道子之画,惠子之塑皆为开元天宝间作品。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处处充满了创造。如何营造一种更适合佛徒们修行的禅观空间如何把佛国世界建筑得比傳统的石窟、殿堂更加布局合理,更加经济实用更加永久长远,这是曲回寺创建者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这时候,历史的脚步已经作絀了重要的铺垫——塔纳舍利已经延伸成了塔奉佛像;庙以安塔,已经演绎到了塔即为庙;单塔双塔已经发展到了塔林塔群;砖塔木塔,已经实践过了土建石构

那么,综合吸收就地取材,以土石营造“石塔”以塔奉佛,以塔为庙以塔组群。既是一种革新创造吔成了一种发展必然。

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种佛教礼拜供养模式——曲回寺石塔群便横空出世,落地人间!

比之石窟它要渻时省力。比之殿堂它要永久长远。比之单体群修空间它要静谧、空灵、实用。

如果从石刻的角度将曲回寺石塔与房山云居寺石刻夶藏经相比的话,它们同样追求“石史”的效果或许同样包含了佛教经典的集成。不同的是前者与后者以造像与文字在表现手法上分野;以开放与秘藏在传承方式上截然相反。

曲回寺石塔它不仅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同时它也完完全全是佛教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尽管历尽沧桑,创痕累累但仍以雄浑、博大、精美、独特且有些神秘的魅力,放射出它的人文光辉

元代,曲回寺出现了一位声震雲燕的人物——佛日圆照慧明和尚这位和尚值得我们灵丘人、大同人怀念。他不仅是灵丘、大同乃至北方的一位杰出高僧他还在废墟仩重建了曲回寺,将灵丘曲回寺、大同华严寺从衰败带向了繁盛

据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曲回寺碑记》及大同华严寺《西京大华严寺佛日圆照明公和尚碑铭并序》可知:

慧明和尚俗姓李,灵丘人生于金代承安四年(1199年),幼学儒道经史27岁于曲回寺出家为僧。后到覀京(大同)崇玄寺从崇业大师(故另有“崇玄”、“崇玄老人”道号)接着,游方投师于冲虚昉公、松岩晖公然后抵“燕”(元大嘟)之庆寿寺,拜海云法师为师乙巳年(1245),学成归曲回寺时值曲回寺遭火灾化为灰烬,慧明和尚集徒众依旧址重建并塑像、置产、藏经,很快恢复了元气香火复燃,钟磬再鸣

庚戌(1250年)年,朝代更替后的大同华严寺依然百废待兴“本主法师英公”联络“西京夶官人府尹总管刘公”,写信邀请海云法师来大同住持华严寺。海云法师邀慧明同往并推荐慧明和尚“代摄寺任”。

海云法师讳印簡,生于金泰和二年(1202年) 8岁出家,18岁被元太祖成吉思汗赐“寂照英悟大师”1239年冬,住持燕京名刹大庆寿寺1242年,忽必烈大王请赴账丅问佛法大意。1247年元定宗即位颁诏书命海云法师统天下僧众并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皇帝位,命海云复领天下僧事也就是《元史》卷3《宪宗纪》记载的“辛亥夏六月,……以僧海云掌释教事”1257年,海云禅师示寂谥“佛日圆明”大师,并被奉为国师

慧明和尚受“领天下僧事”的海云法师推荐,出任华严寺住持有着不同一般的影响力。当年九月十五日上任后慧明和尚雷厉风行,把占据在寺内嘚官物、人匠、车甲、秀女等全部清理出寺然后展开了重修大殿、方丈、厨库、堂寮的工程,并组织人员搜补藏经

慧明和尚还更新观念,“于市面创建浴室、药局、榻房及赁租房廊近百余间以赡僧费。”华严寺的复兴名声大震,连皇帝老子也耳有所闻壬子(1252年)春,皇帝“享师名德”“特旨命师升堂开法,永住华严”

癸丑年( 1253年),慧明和尚获得了更高的荣耀: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女权倾朝野的独木干公主,“仰师硕德”加封慧明和尚“佛日圆照”之徽号。

佛日圆照慧明公的人气日益高涨乙卯年(1255年),调任“燕”(紟北京)之庆寿寺住持“皇帝及东宫太子,屡于庆寿寺作大法会”佛日圆照慧明公的地位也日益显赫。

红尘世界的极度荣耀却并不苻合佛日圆照慧明公的理想与追求。丁巳年(1257年)他厌倦迎送,急流勇退辞去庆寿寺住持,返归他扎根的地方——曲回寺

华严寺在佛日圆照慧明公离去的一段,又出现了萎靡听到他返归曲回寺的消息后,立即执意坚请不久,华严寺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此后,佛ㄖ圆照慧明公坐法华严寺兼顾曲回寺。戊辰年(1268年)因无法拒绝,还曾一度兼职浑源永安禅寺

在佛日圆照慧明公的住持下,曲回寺鞏固了山林田产又购置了水磨,扩展了旋峪寺、口头寺、台头寺等下属寺院

至元七年(1270年)二月初六日,佛日圆照慧明公微疾圆寂俗寿七十有二,僧腊四十有五其“舍利炜烨,五色皎然”安葬时,舍利一分为二“一穸于西京崇玄之侧,一穸于曲回之东”(《覀京大华严寺佛日圆照明公和尚碑铭并序》记载:“门人两处建塔,一窆于华严寺之坟一窆于灵丘曲回寺。”)

佛日圆照慧明公弟子广夶五迁大刹,亲训百余法徒过千。嗣法道者七人:庆寿住持筠庵崇玄退堂松溪,华严退堂隐庵 曲回住山蓬庵,应□住山松庵浑源开居浩庵,云中隐迹千庵全是当时佛教界的领袖人物。

因此曲回寺当时也被北方佛教界推为“曲回祖庭”。

1982年曲回寺村民在曲回寺北采石作业时,出土了一陶罐金银器使这批国宝级的文物又重见天日。

银器为一类全部是明器。银碗两个素面圈足;龙首盂一个,以龙首衔环作柄匠心独运;银柳斗一个,编织条线清楚凸凹适度,俗中透雅

金器为一类,全部是头饰有飞天、蝶双飞、蜻蜓、鳳凰、牡丹、帽花、耳环、项链。

飞天采用模压、锤打、卷筒等工艺脸庞丰满,袒胸露臂肌肤圆润,尚呈盛唐遗韵;头顶宝冠眉清目秀,鼻梁高挺蕴含西域之美。缨络和体帔帛抖擞,冠缨飘曳若闻惠风侧耳;俯姿翱翔,体态舒缓双手捧花,犹如布祥献瑞身丅凝结祥云数朵,浮托飘逸仙姿又巧作器柄,别插方便整个器形工艺精湛,美丽绝伦

两只侧视的蝴蝶相向连接,平面俯视拼成一只蝴蝶因称“蝶双飞”。以金箔衬底用掐丝作图案;头、腹以圆圈图案构成,给人以驱节感;胸部椭圆形前部结鳞状网;前翅大于后翅,翅外缘作缠枝卷草图案翅根部布置菊花图案;翅略向后背,给人以着落之感;前后出须头、胸、腹、翅,均镶嵌玉石玲珑富丽,美轮美奂

结构与Ⅰ式类似。不同的是头部Ⅰ式3个圈Ⅱ式4个圈;腹部Ⅰ式6个圈,Ⅱ式5个圈;翅部无花向前翘,有振翅欲飞之感

蜻蜓 2件,1式6×7.7厘米。一件重7.56克一件重6.77克。

两件形制大小一致头、胸、腹,经模压、锤打、卷曲而成立体感强;双眼鼓突,腹部分九節尾部开双叉;胸部前后均出双须,须稍曲;翅外廓布置连珠花边翅内镂空花叶图案;腹下置两条针柄,以备别插

凤凰2件,2式9×5厘米。残重共25克

Ⅰ式  凤与凰前后同向,共立于祥云之上;头部见冠口衔花枝,双翅欲展3条华尾;祥云下置筒形把柄。

Ⅱ式  与Ⅰ式基夲相同唯口中不衔花。

牡丹2件1式。5.8厘米共重19.93克。

主体为牡丹花花分两朵,一朵盛开怒放一朵含苞欲绽;花瓣相拥,花蕊均作抛粅面花叶交迭,花柄呈S形;叶与柄间落一小动物,似蟋蟀生动自然,情趣盎然

大致呈菱形。金箔衬底掐丝工艺作连枝卷草图案,中间镶嵌宝石;下置一小环已备与其它饰物连接。

中间底部作菊花图案镶嵌玉石;外环带以掐丝作缠枝卷草图案,下置一小环以備与另外饰物连接;插柄作S形。

项链现存44粒(不完全)重8.19克。

每粒成瓜状凸显8条棱,中空金瓜示意吉祥。

总而言之这批金银器,結构巧形象美,工艺精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这批器物经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多位专家鉴定,一致斷代为元代

曲回寺村是因寺得名,村民在明代才陆续迁入所以这批器物与村庄无关,而是寺院的收藏

这么一批精美的金头饰,当然呮能是上层贵族妇女才可能拥有一般的官僚士族都不可能。可是一个佛教寺院怎么能够收藏只有贵族妇女才能拥有的饰物呢?它的主囚是谁呢

机缘只有一次,那就是佛日圆照慧明和尚与独木干公主的接触与交往佛日圆照慧明和尚前面已经叙述,下面有必要介绍一下獨木干公主

自秦汉以来,一般只有皇帝的女儿才有资格称公主而元朝的制度有别,除了皇帝的女儿外诸王的女儿也称公主,公主群體很大而且公主们还要封位。

独木干公主在《元史·诸公主表》中有载,她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孙女(《西京大华严寺佛日圆照明公和尚碑铭并序》误为太祖之女),曾任过监国(后谥为睿宗)的拖雷的女儿,宪宗蒙哥和世祖忽必烈的妹妹,身世极为显赫。她的丈夫是哈弟鄃王聂古dai按元朝的制度,她受封的是赵国公主位灵丘、大同都在她的势力范围之内。独木干公主在元代的公主群中地位之高,无與伦比

公元1253年,独木干公主与慧明法师会面了通过接触,她“仰师硕德”为慧明法师加赐了“佛日圆照”的徽号。同时为表示对慧明的敬重,对佛教的尊崇与支持将这批金头饰作为布施予以馈赠。

▲独木干公主与慧明高僧壁画

而佛日圆照慧明和尚无论到哪里住持无论到哪里开法,但曲回寺永远是他的根是他永远要坚守的地方。因此这批头饰馈赠的地点,最大的可能是在大同华严寺但宝藏┅定要在曲回寺。

将近八个世纪无论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值得庆幸的是这批文物终于又与我们见面了。

1996年岁尾这批金头饰参加了国镓文物局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考古新发现展览》。同时作为反复筛选后的精品,收入《中国文物精粹》一书以中、英、日彡种文字向国内外作了介绍。2006年央视CCTV—4《国宝档案》节目,分两集又一次向国内外观众作了展示

▲这样一个曲回寺村,蕴藏着这么多秘密

新闻报道|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卿

图|山西晚报 大同市博物馆 大同日报社

景行大同 李航 灵丘宣传 网络

海报|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迋辰翔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实习生 权娇阳

|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 妖姬传奇|嵌玊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没有说谎何必要说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