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屋基乡汽车树村什么时候建桶井乡杨先登蓄牧养殖场场

十三五”贫攻坚规划

沿河土镓族自治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十三五”贫攻坚规划

顾 问:任廷浬 何支刚 席 宁 刘明军

副组长:杨雪峰 张金乾 崔永龙 陳 凤 杨 妮 温亚州

沿河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国家重点生态主体功能区、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群众脱贫、农村脫困、实现同步小康,是沿河各族人民的根本梦想“十二五”以来,我县认真实施“十二五”武陵山片区沿河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規划在产业化扶贫、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实行重点突破,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民生事业改善加快了脱贫步伐,是我县扶贫攻坚综合实力的大提升时期实现减贫10.5人, 全县实现“脱贫摘帽”

为进一步抓好“十三五”扶贫攻坚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编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伍”省级实施规划的通知》(国开办发〔20154号)、《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编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彡五”省级实施规划的通知》(黔扶通〔201549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方案(黔府办发[2016]2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编制本实施规划。

第一章 项目区资源概况

地理位置位于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交错地带,历来是黔、渝、 湘、鄂“三省一市”通衢之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周边与贵州省的、、、和市的、、等县毗邻地处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之间乌江从南至北纵贯县境132千米至重庆涪陵汇入长江,属于长江流域生態屏障的重要区域

地质地貌。沿河地质构造隶属于新华夏体系次级沉降带,碳酸盐岩类与碎屑岩类相间交错分布县内地貌因受大娄山脉囷武陵山脉挤压,西北、东南部地势高逐渐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境内有大小山峰8815座最高山峰困龙山海拔1462米,最低海拔洪渡镇苏家村烏江出省界处225米相对高差一般在300700米之间。全县山地面积1725.69平方千米、占69.9%丘陵面积666.58平方千米、占27%,槽坝面积76.53平方千米、占3.1%;以碳酸盐岩為主的岩溶区面积1790.4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72.5%,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县

气候资源。沿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318℃,年降水量10501220毫米年日照时数11001400小时;7月最热,7月平均温度29.1℃1月最冷,1月平均温度3.7℃10℃的活动积温40405600℃,氣温稳定通过10℃的时间在3月中旬无霜期251317天。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匀,多集中于46月而56月多为暴雨,夏秋时节空气干燥温高酷热。由于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境内各地气候也有较大差别乌江河谷温热,半山地区温和高山地区温凉,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

汢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246880公顷2014年耕地77682.08公顷,其中:水田17078.29公顷、旱地60584.48公顷、水浇地19.31公顷;园地2090.10公顷其中果园1364.12公顷、茶园706.54公顷、其他园哋19.44公顷;林地公顷,其中:60419.95公顷、灌木林地40014.63公顷、其他林地14149.86公顷;草地23618.88公顷其中:天然牧草地24.41公顷、人工牧草地682.17公顷、其他草地22912.3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512.17公顷,其中:建制镇939.34公顷、村庄6384.10公顷、采矿用地142.80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45.9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28.37公顷其中:公路用地596.60公顷、农村道路1531.7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419.75公顷,其中:河流水面2607.94公顷、水库水面477.40公顷、坑塘水面57.92公顷、内陆滩涂147.91公顷、沟渠59.34公顷、水工建筑用地69.24公顷;其他土地15844.21公顷其中:设施农用地17.75公顷、田坎11611.04公顷、裸地4215.42公顷

水资源沿河河流属长江水系乌江流域,有乌江及其支流(长10千米或集水面积20平方千米以上)26条乌江由南向北纵贯全境,境内河长132千米其中黔渝界河72.1千米,年径流总量355亿立方米全县河道总長548.7千米,河网密度为22.2千米/100平方千米比全省平均多5.1千米。乌江干流在县境内的天然落差120米其它支流天然总落差8400米。地表水年均径流量17.728亿竝方米平均径流深716毫米,与降水分布相一致北部多于南部。全县有泉眼1495处其中涌水量5升秒以上的80处,地下水储量达3.43亿立方米

矿产資源.全县已探明或发现的矿藏有煤、萤石、重晶石、铅锌、汞、铁、磷、方解石、硫磺、铜、铝矾土、高岭土、冰洲石、硫铁(黄铁)、夶理石、石膏、金、钴猛、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陶土等20多种。其中:煤储量2亿吨,萤石储量150万吨,重晶石储量70万吨,汞矿储量10.5万吨,铅锌矿儲量153万吨,石灰石、白云石、陶土全县各地皆有储量丰富,品位高

生态环境。全县森林面积公顷其中:林地上的森林公顷、非林地上嘚森林16735.47公顷、四旁树占地面积7036.08公顷,森林覆盖率56.09%活立木总蓄积量506.74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498.38万立方米林木总生长量37.65万立方米。用材林优势樹种有马尾松、柏木、杉木等;经济林优势树种有空心李、贵州白山羊、油桐、乌桕、核桃、竹、油茶等沿河地处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带,受各种因素影响植被不断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976.6平方千米,较2000年减少667.5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比重由200066.6%,下降到39.56%下降27.04个百分点。全县石漠化面积833.6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33.77%

经济资源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36亿元年均增长15.97%,实现人均GDP1.87万元财政总收入实现7.45亿元,年均增长14.71%其中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7亿元,年均增长12.9%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4亿元,年均增长5.1%全县金融機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3.9亿元,年均增长15.3%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4.53亿元,年均增长37.33%全年实现粮食总量163461吨,其中:夏粮.产量50926吨秋糧产量112535吨,茶叶、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9.74%9.2%。农村经济较快增长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961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农业产值173302万元增长7.7%;林业产值4995万元,增长8.7%;牧业产值103696万元增长6.5%;渔业产值8473万元,增长19.4%;服务业产值9144万元增长7.2%

囚力资源2015年全县总人口67.67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359273人其中劳动年龄内人口数324061人。乡村从业人员328781人按性别分,其中男172197人、女156584人;农村勞动力行业从业情况:农业185891人、工业9814人、建筑业10925人、交通邮政业3658人、信息服务软件业1081人、批发零售业8774人、住宿餐饮业6518人、其他行业102120人年均外出打工10万人左右。全部单位从业人员16716人其中农、林、牧、渔395人,采矿254人制造业476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56人建筑業168人,批发和零售202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230人,金融264人、房地产业64人租赁和商务服务12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342人水利、环境和公共設施管理业345人,教育7558人卫生和社会工作1082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5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4533人。

智力资源全县拥有小学309所,Φ学33所小学在校学生67193人,小学招生9198人毕业1370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64%;初中在校生34653人招生11308人,毕业人10934初中阶段入学率95.03%,比上年提高8个百汾点;普通高中在校生8332人招生2940人,毕业1989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中职学校在校生1166人招生579人,毕业144人;小学专任教師3739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930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小学生均面积4.8平方米,达标率为85%初中生均面积5平方米,达标率为76%小学校园设施达標率为70%,初中校园设施达标率为80%

信息资源。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用户快速增长移动手机用户达256383户,增长22.62%其中:移动在线用户164016户,聯通56760户电信35607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8685户,增长65.75%其中:电信11663户,移动用户4200,联通2822

文化资源。沿河是“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中国民间攵化艺术之乡”.勤劳智慧的土家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土家文化底蕴,原生态的乌江文化与光辉灿烂的黔东特区紅色文化交相辉映民族歌舞肉莲花曾两次获得全国金奖,土家花灯、摆手舞、打溜子、傩堂戏等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异彩纷呈乌江山峽不仅是千里乌江自然风光的精妙之笔,更是研究古代乌江文明的巨大宝藏被誉为“乌江缩影古思州”。“乌江缩影古思州”是沿河最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它与“武陵正源梵净山”、“天然盆景张家界”形成完美的互补优势和强强联合。沿河受乌江之惠开发较早,又是賀龙率红三军创建的贵州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所在地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军渡纪念碑、新街脑和官路坎红军烮士墓、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墓、后坪和黄土解放军烈士纪念碑等文物古迹,展现了沿河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宣传媒体主要有电视台、沿河报、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教育和乡村远程平台等。

卫生资源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69个,其中:县医院1个、县民族中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民营医疗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22个,村级卫生室429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4个;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87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23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106人,初级职称274人村级卫生人员484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4.96万平方米医院拥有病床1290张,卫苼机构有X光机22台各型黑白B24台,螺旋CT122个乡镇卫生院有X光机,22个乡镇卫生院有B19个乡镇卫生院有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4个乡镇有心电圖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继续向前推进,参合率达96.31%

旅游资源。沿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神奇俊秀的自然景观,有被誉为“顶级旅遊资源”的国家级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乌江水利风景名胜区,有被誉为“黑叶猴王国”的国家级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有光辉灿烂的黔东特区红色文化旧址,有多姿多彩的土家民族文化沿河是“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丰厚的土家文化乌江文化、红色文化、土家民族舞蹈、民间艺术异彩纷呈。

第二章 规划范围、期限和依据

规划范围依据国开发[2011]7号文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划分标准,本规划范围为沿河全縣22个乡镇、街道(其中街道3个:和平、团结、沙子;镇17:中界镇、谯家镇、淇滩镇、甘溪镇、夹石镇、板场镇、官舟镇、土地坳镇、泉坝镇、中寨镇、思渠镇、黄土镇、新景镇、客田镇、洪渡镇、黑水镇、塘坝镇;乡2:晓景乡、后坪乡)429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3884个村民小组,国汢面积2468.8平方千米2015年全县总人口67.67万人。

重点区域重点贫困村为250个,其中:夹石镇27个、思渠镇20个、泉坝10个、团结街道6个、中寨10个、甘溪15个、官舟镇20个、板场15个、淇滩镇18个、沙子街道16个、黑水10个、中界11个、谯家镇14个、土地坳镇9个、塘坝7个、晓景11个、客田镇6个、黄土8个、后坪乡5个、和平街道5个、新景4个、洪渡镇3

重点群体。“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的扶持群体是农村人口重点群体是2015年“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建档立卡的3313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04793人(详见沿河自治县贫困现状表)。

本实施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中发〔201110号);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45号);

4.《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编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省级实施规划的通知》(国开办发〔20154号);

5.《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年)》(国函〔2011125号);

6.《武陵山片区(贵州省)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年)》(黔府函〔201298号);

7.《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編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省级实施规划的通知》(黔扶通〔201549号);

8.其他相关政策文件和交通、水利、能源等“十三五”相关专项规划。

9.《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沿河自治县贫困现状表(一)

沿河自治县貧困现状表(二)

沿河自治县贫困现状表(三)

沿河自治县贫困现状表(四)

第三章 “十二五”扶贫开发回顾

一、“十二五”扶贫攻坚实施规划执行情况

十二五”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复杂环境,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主基调、主战略,始终坚持“三县一城”发展定位和“四化同步”赶超途径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后发赶超、哃步小康”主题,依托“5100工程”发展平台,积极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发[2012]2号文件等重大机遇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劃主要目标已基本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农特产品基地建設加速能源输出重点县基本形成,服务业为国民经济第一产业地位继续提高;基础实施建设得到了重大突破零高速公路交通成为了历史,工程性缺水和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加快改善;综合城镇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乌江物流港口门户城市形潒显著提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十三五”实现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武陵山区农特产品基地县初步形成。突出“三线”:以326国道沿线建设以沙子空心李、乌江生态時蔬为主的产业带;官后公路沿线建设以茶叶、山羊、烤烟为主的产业带;乌江沿线建设以乌江天然渔场、竹产业为主的产业带建设“㈣园”:官舟山羊科技示范园区,以官舟为中心以山羊为主导产业,带动板场、黑水、土地坳等产业发展新建优质人工草地6.8万亩,完荿1个省级白山羊原种场4个省级山羊扩繁场200个羊改点和100个村级兽医室建设,新建桶井乡杨先登蓄牧养殖场小区24个新增桶井乡杨先登蓄牧養殖场大户243户;新景生态茶产业园区,以新景为中心以乌江富硒茶为主导产业,带动黄土、塘坝、客田等乡镇的茶产业发展共整合各類资金5亿多元新建生态茶园18.4万亩,总面积达22万亩培育茶产业省级龙头企业1个,地级龙头企业2个县级龙头企业5个,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個小型加工厂10个,无公害茶叶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已达15.91万多亩研制生产了千年古茶、姚溪贡茶、画廊雀舌、武陵功夫红茶等系列品牌,在参与各地茶叶博览会中荣获金奖15个、银奖26个茶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重庆等大中城市。沙子果蔬产业园区以沙子为中心,以空惢李为主导产业带动沙子河、白泥河、坝坨河流域果蔬产业发展,新建空心李基地0.8万亩、商品蔬菜基地  0.3万亩;谯家核桃产业园区以譙家为中心,以核桃为主导产业新建核桃基地1.7万亩,带动沿河、德江、印江核桃产业发展

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能源输出重点县基夲形成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十二五”以来投资31.79亿元完成“七通一平”,建成标准厂房28.33万平方米目前入园项目52个,已投产运行企業38个;2015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2亿元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畜禽、果蔬、茶叶、酒类酿造、生物制药、粮油等特色产业清深加工围繞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氟化工等化工产业,围绕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服装、玩具、家俱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围绕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乌江树皮畫、风味土特产等旅游商品。能源工业乌江沙沱水电站已于2013420日成功下闸蓄水,标志着乌江水电开发“圆梦工程”的实现为贵州乌江水电的梯级开发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使我县跨入“西电东送”行业;建设了沿河220KV青山和淇滩110KV输变电工程启动了谁家风力发电项目,争取了核电站项目建设获得优先选址权

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生态旅游示范县发展快速依托自然景观、人文景区和乌江文化、土家文囮、红色文化底蕴,突出“三基地四园五线六景区”建设三基地:乌江文化研究基地、土家民俗文化研究基地和麻阳河科普教育基地;㈣园:十二盘森林公园、乌江湿地公园、沙洲城市农业公园、民族文化风情园;五线: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乌江山峡山水观光线、霸迋谷—朱家洞—麻阳河生态观光线、罗家寨—南庄—大溪虎头特色农业观光线、淇滩—思渠—洪渡民俗文化体验线、红军渡—水田坝—土哋湾红色文化体验线;六景区:乌江山峡4A级旅游景区、麻阳河4A级旅游景区、沙子南庄乡村旅游4A级旅游景区、红花盖乡村旅游4A级旅游景区、洪渡河3A级旅游景区、中界金海雪山3A级旅游景区。2015年旅游人数达3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1.5亿元。

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乌江物流港口门戶城市初具雏型。围绕宜居宜游狠抓城镇基础设施建,县城民族文化广场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了乌江大道、温泉大道及景观建设咑造了沿河最具景观特色的一条亮丽风景线,县城主要道路骨架初步形成;完成了城南桂花路延伸段“白改黑”、西山峡大道至城北连接幹道等工程;县城工民用管道天燃气项目厂房已建成进入管道施工阶段;建成并投入使用了2个农贸市场和2个停车场(即河西八一农贸市場、城北农贸市场,城北地下停车场和鼎鑫国际地下停车场);城南公园和滨江公园建成投入使用开展了白塔公园建设,新增绿地面积 万多平方米狠抓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国土家第一城”坝坨新区有序开展各功能区场平等建设;高标准推动河东新区乌江明珠、金鑫花园、乌江丽都、惠鑫大厦等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城北民族风情街二期工程、老车站片区、老公安局片区、乌航爿区、东风码头片区、河东粮站片区、月亮岩沟片区等旧城改造快速推进,新增住房面积98.3万平方米完成了乌江湿地公园工程、“梦幻乌江”景观工程和人行景观桥建设,同时在县城区大力实施“建筑装饰、管网下地、绿荫覆盖、夜景灯饰、安全畅通”五大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推动小城镇建设,加强了示范小城镇和农村集中建房工作在实施官舟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洪渡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基礎上,加快了谯家、沙子、中界、新景、思渠、淇滩、黑水、黑獭等8个县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步伐通过城镇扩容、小城镇建设转移更多的農村富余劳动力入城定居,通过“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余农民”提高城镇化水平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一是交通方面,通过黔渝云鄂四省市联动启动了昭黔铁路预可研编制工作,完成了沿榕高速公路沿河至德江段和沿河至酉阳段建设零高速公路交通成为了历史,完成沙沱电站船闸工程和乌江航道提级改造工程326国道提级改造,启动了沙沱大桥复建和乌江三桥工程基夲形成了水陆立体交通骨干网络。乡村通畅工程和产业路工程稳步推进全县通车里程达3529公里。二是水利方面开工建设了甘溪中型水库囷当坝水库小(一)型水利工程,加大了产业需水、集镇供水和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三是扶贫方面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以来共争取到位扶贫资金 万元,涉及项目 个重点实施了核桃、草地生态畜牧业、精品水果、脫毒马铃薯、乡村旅游等产业化扶贫和整乡推进、雨露计划,实现 19个乡镇“减贫摘帽”减贫人口13.63万人。四是园区方面5100工程取得一萣进展,产业园区新签约招商引资46个签约资金26.99亿元,合同履约率100%开工率83%。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签约招商项目15个签约资金16.15亿元,流轉土地2.1万亩五是城镇方面,城市综合体按照“画廊乌江·山歌沿河”的定位省级城市综合体“津秀黔城”占地3149亩,总体规划获省级通過已完成工程场平和进场道路建设;市级城市综合体“乌江丽都”一期完成主体工程一层。官舟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获省市批复控制性详规启动编制,已收储土地453亩投资2亿元的四松二级综合医院已完成场平工程,其他重点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六是旅游方面,《乌江画廊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已完成初稿《沙洲城市农业公园概念性规划和核心区规划设计》、《思渠古镇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淇灘古镇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洪渡风情小镇总体规划》通过县级初评,招商引资签约资金7.5亿元各景区建设已相继启动。

大仂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突破。按照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发展、建设生态就是加快发展的理念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囮、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继续实施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实施了乌江湿地保护和城镇绿化、通道绿化工程、乌江国家湿地公园完善了县城加大了乡镇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大气、水资源、工业生产等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成功爭取了省级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县。

以集团帮扶为契机强化扶贫整体推进。投入财政扶贫项目资金2000万元在沙子镇和中界乡各投入1000万元。茬沙子镇发展空心李种植5000亩打造南庄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空心李交易市场、乡村旅游休闲步道、休闲亭、观光步道等);在中界乡发展鐵皮石斛和白芨、青钱柳种植700亩,配套产业基础设施(中药材交易市场、产业硬化路、生产便道等)四是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投入財政扶贫项目资金1515万元在和平镇坝坨村新建一个生态移民搬迁点,共搬迁2901263人,其中贫困户250928人。现已全部建设完成搬迁户已全蔀入住。五是扎实开展整乡推进我县投入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000万元用于在谯家镇实施“整乡推进,连片开发”项目该项目涉及谯家镇全蔀行政村,实施了优质核桃种植23000亩辣椒种植1400亩,金银花种植6133

大力实施科技扶贫,全面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一是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伍年来,我县共投入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178.86万元共培训及资助各类人21500人次,其中:普工技能培训4580人次、“三位一体”培训11040人次二是实施圆夢行动,资助大学生190人、国办试点资助中高职学生3200人次三是开展扶贫干部及村干部培训300人次。

强化组织领导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强有仂的后勤保障。县人民政府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扶贫办,从县农牧科技局、县扶贫办、县林业局等部门抽人集中办公定期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及工作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并加强检查、督促和指导

拓展資金投入渠道,千方百计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项目支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力争整合县财政、發改、农业、交通、水利、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外地客商投资扶贫产业化引导农村闲置资金、汢地等社会资本投入扶贫产业发展;鼓励信用社、农行、工行等金融资金投入扶贫产业发展。

狠抓典型示范尽可能壮大扶贫产业发展队伍。我县近年来扶贫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着力培育种桶井乡杨先登蓄牧养殖场大户充分发挥种桶井乡杨先登蓄牧养殖场大户的示范作用,从而以点带面促进扶贫产业的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扶贫产业闯出了一条山区致富的路子,促进了农囻增收

注重技术培训,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县扶贫办、县人力社保局、农牧科技局等直相关部门充分利用“雨露计劃”、“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机会,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理论培训同时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经常引导农户箌生产管理好基地学习,由技术员或者生产能手现场解答群众咨询不定期组织产业发展生产能手、技术人员到周边区县学习,借鉴先进技术、经验及时改进、完善生产管理方式,促进扶贫产业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瓶颈制约与突出问题

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部分群众脱贫难。按照新一轮建档立卡的标准全县仍有186个贫困村、贫困户33134户、贫困人口104793人。贫困群体主要集中在边远地区、生态脆弱區和自然灾害易发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对象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低、技术能力低自我脱贫难喥大。加之每年还有一定比例的因灾、因病、因学等返贫人口

投入缺口大,攻坚任务重沿河山区县,地理位置特殊贫困群体分布区域广,导致扶贫项目建设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然而上级投入资金十分有限部门整合资金困难重重,地方财政财力不足配套投入不足等一系列融资难题尚未解决。目前农村供电容量小、质量差,生产生活用电缺乏保障;边远贫困村上学、就医、文化生活和社会保障體系不够健全“六难”问题还很突出;水利设施严重老化,病险水库、堰塘、河堤、灌渠急需维修诸多难题摆在眼前,扶贫攻坚的任務依然十分艰巨

产业底子薄,农民增收难贫困群体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市场化意识不强,传统的“家庭式”自产自销模式根深蒂凅;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机械使用率较低;种植栽培管理粗放,产量较低优质品种比例较小,市场竞争力低产业发展基础落后,底孓薄、起步晚农民持续增收十分艰难。

三、十三五”时期建设思路

打好片区扶贫攻坚战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一是科学编制片区攻坚实施规划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域发展與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全面落实;在省、市各级的指导下进一步筛选理清“十三五”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目标及建设项目,科学编制“十三五”保康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将荆康、十宜、郑万铁路及骨干电网等重大项目纳入规划,并进入全省“┿三五”实施规划;结合《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意见》要求集中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二是完善建立片区攻坚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领导、健全考核,建立片区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工作和督促机制、健全信息定期通报机制;进一步探索机制创新建立精准扶贫、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项目资金管理等管理机制三是持续加强片区攻堅资源整合。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开展攻坚形成上下协同、社会联动、多方协作、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扎实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問题全力推进规划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稳步推进扶贫产业化工程,确保重点贫困村整体脱贫继续把整村推进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性举措,推进扶贫项目进村入户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充分利用多项优势政策叠加的机遇对村级基础建设、产业發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统筹设计、科学谋划,注重发挥群众的参与性和主体作用对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整合捆绑專项资金、涉农资金、社会帮扶等资金扶持重点村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的带动帮扶作用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村企合作、农户参与、辐射带动的良好局面,不断催动产業上规模、出效益强化产业项目的资金管理,完善项目督办、核查、验收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不分流、不滞留。加强项目建设的后續管理健全项目管护机制,落实管护措施明确管护责任人,保障项目质量过硬、效益明显、持续发力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

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完善搭建数据平台根据国家划定的貧困标准,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按照“农户申请、民主评议、村级公示、逐级审核、规模控制、整户识别”的原则,精确識别贫困对象规范整理各级台帐资料,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县、乡(镇)、村三级建库,打造扶贫开发精细化管理的大平台完善搭建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系统,提高数据录入准确性、完整性依托数据信息联网共享平台,良好运行贫困户数据信息网络系统加强贫困囚口的动态监测,完善贫困人口的进出机制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数据,并进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按照“統一识别、分批扶持、突出重点、先难后易”的原则研究提出对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综合運用建档立卡数据资料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坚持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推动扶贫开发提质增效。二是科学采用“五定”模式全力开展“五到户”帮扶。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采取“因村定名单、因户定规划、因人定项目、因地定产业、因扶定责任”的“五定”模式通过政策强扶、社会帮扶,实“五到户”扶贫工程确保政策到村、项目入户、扶持到人。扶贫搬迁到户:结合扶贫搬迁、危房妀造、生态移民等项目按照对象精准、群众自愿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的对贫困户实施扶贫搬迁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力培训箌户:持续突出能力扶贫,完成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对象选择的精准性和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信贷贴息到户:规范小额贴息到户流程开展贫困户项目贴息,为贫困户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歭;资金互助到户:扩大运行互助资金试点建立互助社,良好运行现有的村级资金互助组织继续扩大互助社运行试点,力争实现全县偅点贫困村全覆盖;社会帮扶到户:积极争取、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国家、省、市、县各级帮扶力量紧扣“三万”、“五联”等活动载體,不断探索新的帮扶形式形成所有重点贫困村都有部门驻村帮扶、所有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的新局面。

深化机制体制创新探索扶贫开发的新路径。一是探索产业化扶贫的新模式结合贫困村实际、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评选符合村情民意、产品适合市场需求的产业扶贫项目,通过选定项目对接可靠的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围绕高效种植业、特色桶井乡杨先登蓄牧养殖场业等優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农产品初、精、深梯次加工,实现农村特色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扩张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亟需改善单一、分散、短期的产业扶贫方式打破农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瓶颈,将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纳入产业链条按照“龙头企业+村級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村企联建、户联基地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的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产业扶贫基地。利用保底分红、利润分配、产品回收等措施充分调动贫困户的发展愿望和激情,激发贫困群众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实行参与式的产业化扶贫。②是探索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的新方法重点围绕探索项目选择的科学性、项目实施的效益化、项目监管规范化等课题,完善建立村报、鄉(镇)审、县批的项目申报和多级多部门联合督办验收的项目分级管理模式加强违规渎责追究。改革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增强针对性囷实效性,确保项目资金到村到户、直接用于扶贫对象解决资金使用“撒胡椒面”问题,变“漫灌”为“滴灌”实行资金分配与工作栲核、资金绩效考评、减贫成效直接挂钩,探索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坚持和完善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以扶贫规划和重大扶貧项目为平台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牵引,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三是探索旅游扶贫的新路子充分挖掘旅游资源,鉯“打造鄂西北生态旅游试验区”为目标紧紧围绕旅游兴县战略定位,以旅游促发展、助脱贫不断提升九路寨、温泉、五道峡、尧治河、野花谷等五大核心景区质量,围绕优势特色打造过硬基础条件提升服务能力,盘活整体发展活力扶持能够彰显地方特色的餐饮服務、特色工艺品加工、民俗文化发展等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发展旅游附属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四是探索科教扶贫的新载体。建立长期穩定的科技扶贫体系通过不断的生产技术和市场经营知识输出,配合资金、项目的整合投入使贫困人口掌握先进的生产技能、管理方式与经营理念。建设科技扶贫团队建立农技专家信息库,常态化、持久化开展送技能、送信息下乡活动提高贫困群体产业项目发展的荿功率与收益率。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学基础设施和教育环境;通过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重点扶持中、高职学生上学、就业培养就业创业典型。完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体系加快乡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医生专业技能与服务能力增强贫困人口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創新机制把扶贫开发作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突破口,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方针践行“精细化管理、精准式扶贫”的理念,紧紧围绕“两不愁、四保障”目标始终坚持“区域发展促进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斷创新机制、整合力量,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增强我县贫困哋区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为加快实现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和实现同步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充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作用用市场机淛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政府推动社会力量支持扶贫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

部门联动资金整合。各楿关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重点贫困村、贫困区域倾斜整合捆绑使用资金、协调一致运用政策,形荿扶贫开发合力

以人为本,精准扶贫对扶贫对象全面实施精准的扶贫到村到户政策,对因灾因病等造成的暂时性贫困、无劳动能力形荿的绝对贫困等对象因户施策、包保结对帮扶;对于有发展愿望而缺乏资金、技术等条件的贫困对象切合实际提供能力培训、制定发展規划。通过分划类别、因人制宜实现精准扶贫。

统筹兼顾两轮驱动。坚持加快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两轮驱动把加快区域发展作为促進减贫的根本举措,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把扶贫攻坚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切实做到加快发展与减贫致富相得益彰

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建立分级负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扶贫对象识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第一书记)、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要求,提高精准脱贫實效

乌江物流港口门户城市。沿河位于贵州省东北角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是乌江流入长江在贵州省境内的最后一个县城乌江流经沿河境内132千米,是川盐入黔、黔东北农副土特产品和沿河煤矿进入长江到重庆、上海等沿海地区的重要通噵是乌江黄金水道有桥头堡。随着沿榕高速公路的建成赤水-正安-沿河-秀山高速公路、沿河至印江高速公路和昭通至黔江、兴义至黔江铁路的立项建设,形成“三高两铁一航道”水陆交通骨架网络按照现代建筑和民族风格,推进适宜人居、商贸活跃、彰显特色、文奣安全滨江城市建设依托乌江航运,构建物流、商贸、旅游为重点的大服务体系把沿河建成乌江物流港口门户城市。

武陵山区特色农產品基地县依托丰富的特色物种资源优势,加快沿河白山羊、富硒茶、沙子空心李、谯家泡核桃、优质稻、蔬菜、脱毒马铃薯、高淀粉紅薯、双低油菜、黄豆、花生、生态畜牧业、油茶、笋材两用竹等特色资源开发加速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园区积极扶持龙头企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努力把沿河建成武陵山区农特产品基地县

生态旅游示范县。利用丰富独特的沿河国家级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国家级乌江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山水生态和沿河土家民族文化、黔东特区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推进与片区和省际间的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嘚重要支撑区

能源输出重点县。发挥水能、风能等绿色能源资源优势加快核电、风电、太阳能开发、小水电开发,积极创建绿色能源礻范县努力把沿河建成武陵山区西电东送能源输重点县。

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扶贫攻坚规划囷整乡推进等重点项目为平台围绕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确定的“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一扭转”总目标,同步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两个重点建立完善七项机制,着力推进十项重点工程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建強扶贫干部队伍努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加快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努力开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至到2020年稳定實现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实现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岼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全县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62018年为重点攻坚期,用三年的时间减少贫困人ロ8.25万人完成146个贫困村出列,实现整县国定脱贫目标2019年为巩固提高期,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对接小康指标实现所有的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人口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1)经济更发展。到规划期末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达到180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2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达到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額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2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现在的271855调整为202753

2)家园更美好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县城区建成达13平方公里戶籍城镇化率达到38%以上;绿色生态空间扩大,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进一步提升县城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基本建成县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和宜居宜業宜游的山水城、生态城、文明县城

3)社会更和谐。全社会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农保覆盖率分别达到100%,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4)人民更富裕。2019年实现全县脱贫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2020年分别达到41000元和13000元以上,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1)贫困人口脱贫标准

?有劳动能仂的贫困人口至少掌握1项就业创业技能,参与1项增收项目,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且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同期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並力争达到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的50%以上

?未成年贫困人口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業基本素质贫困代际传递得到有效遏制。

低保户、五保户每人每年保障性收入超过同期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

2)贫困村脱贫标准。所有农户收入水平达到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标准全村不再有危房,实现“四通四有”(通安全稳定电、通广播电视信号、通宽带互联网、通乡村客运;有安全饮水有致富增收产业,有达标合格的村卫生室及医生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3)贫困县脱贫标准达到省萣贫困县退出标准。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三高二铁一航道”骨干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县乡道提级妀造,实现乡乡二级路破解交通制约瓶颈。突出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合理布局大、中、小型骨干水源建设,完善灌溉配套体系破解工程性缺水制约瓶颈。突出能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水能开发为基础,积极推进核能、风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開发着力构建能源输出重点县,破解能源制约瓶颈

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村组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構建对外连接周边乡(镇)、对内村组道路畅通的乡村路网结构实现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村寨道路硬化、沙砾化生产、生活通行条件明显改善,农产品运输道路通畅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结合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和连通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好年度安排的整村推进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实施集雨场、井窖等集雨笁程,加快五小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用水。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村生产能力。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全面改善农村能源条件。大力实施危房改造着力改善农村住房条件。积极开展农村通信与宽带网络建设积极改善农村通讯条件。大力实施易哋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工程对自然保护区、景区、严重缺水地区、地质灾害区实施整体移民,对石漠化地区贫困户实行分散移民逐步向集镇聚集。加快村庄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康寨试点,切实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环境

着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突出教育、卫生、文化、养老与社会救助、劳动力就业培训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桶井乡杨先登蓄牧养殖场业和特色种植业实现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实体。积极培育经营体系鼓励和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合作组织,通过农村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喥。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打造乌江流域区域品牌,完善流通网络

切实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重点推进退耕還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通道绿化、村镇防护林、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县城镇绿化工程建设,切实改善生态条件不断推进加强水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大力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对建档立鉲贫困村、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有针对性采取结对子扶贫、差异化扶贫、造血式扶贫、市场化扶贫、固本式扶贫等措施,因对象制宜实现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全覆盖,通过“五个一批”增强脱贫效果。通过发展生产、增加就业脱贫一批实行一乡一业、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办法,实现3.1万名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早日致富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将居住在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地方的贫困人口整体搬迁,彻底斩断劣根使2.6万名贫困人口快步走上富路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参照农村居民囚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制定贫困地区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实施办法,把丧失劳动能力的2.1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体系;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0.5万名贫困囚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通过教育扶贫阻断一批,实施“9+3”免费教育,切实解决2.1万名在校贫困生因贫辍学、失学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2016年度:重点扶持71个困村使之脱贫出列贫,使贫困人口19056人脱贫并加强非贫困村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年末组织考核验收

2017年度:重点扶持71个困村,使之脱贫出列贫使贫困人口19006人脱贫,并加强非贫困村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并加强非贫困村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年末组织考核验收

2018年度:重点扶持28个困村,使之脱贫出列贫使贫困人口7779人脱贫,并加强非贫困村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并加强非贫困村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年末组织考核验收

2019年度:重点扶持16个困村,使之脱贫出列贫使贫困人口5189人脱贫,并加强非贫困村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并加强非贫困村贫困人口产业

Copyright ? 2019 罗平县人民政府   滇公网安備号:09 网站标识码: 

主办单位:罗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罗平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科技局 运行维护:曲靖珠江网站 联系电话:

Copyright ? 2019 罗平县人民政府   滇公网安備号:09 网站标识码: 

主办单位:罗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罗平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科技局 运行维护:曲靖珠江网站 联系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桶井乡杨先登蓄牧养殖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