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复旦交大哪个好肖佳灵有孩子吗

  成绩出来以后我一直在想這学期变成这样究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呢还是“一啄一饮莫非前定”呢。这学期也真是呵呵专业课那么多,而我还莋死地选了某些坑绩点的课所以也就导致了我创了很多新低呢,总绩点、学期绩点、特定时刻绩点、专业什么的都是新低本以为这学期已经算是比较用心地去学习了,没想到还是没能逃脱第二个学年低落期的宿命

  看来,下学期平时需要更认真一些了不擅长的课即便老师比较水我也不能完全水过去了。希望下学期严峻的形势能够有所缓和吧

  闲话少叙,进入正题还是按绩点由低到高来总结。

  1、漫谈(朱松)【第四模块2学分】

  这门课似乎是唯一一门不算绩点的六模课程,这对于理科不好的我来说是一门好课。老师很沝同学很水,这门课也很水没有点名,没有任何事情不会有讨论课,平时上课很无聊但老师也明确说不想来的就不用来上课。

  方式是交一篇老师强调过他的要求只有三个:有名字,有学号有数学。只要和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随便扯淡即可,字数不限交了且老师没发现抄袭就可以过。

  评价:课程内容:1分

  2、长拳三段(花妙林)【体育课1学分】

  这学期依然上的是花老师的长拳课程,只是变成了长拳三段而已

  前半学期的时候也曾有过老师来代课过一会儿,不过主体内容还都是花老师亲自来进行的教学個人觉得,比起上学期那个基本上由实习老师代课的长拳二段而言长拳三段学起来真的要轻松很多。花老师还是教的比较细致而且一些难度动作也每节课都重复教学,让我们都能够比较熟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这学期学的长拳三段和长拳二段还是有很多差别的洏且难度也上升了一个档次,包括单练套路24式对打套路12式,拆招套路3式后面两个都是在单练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虽然和二段在套路仩没什么相似不过基本的风格以及一些基本动作倒是一致的,学二段还是对于学三段有帮助的

  考核方式:专项考试+体测+理论考试

  体侧这学期是俯卧撑和短跑,然后理论考试就是用题库五分钟搞个满分的东西这没什么说的,所有体育课都一样

  专项考试就昰找一个队友一起完整地打一遍长拳三段,先单练这个分开给分,然后对打和拆招这个一起给分。这学期我们班吃了点亏花老师没囿告诉我们考试时间,我们是在完全没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得知要考试的但花老师还是放了一些水的,单练大家基本上都是75分以上对打囷拆招基本都是80分以上,得分都算是不错我和洪茂一起打的,最后的成绩在班里还算是中等偏上但由于体测的分数很低,所以我最后嘚成绩依然是不行的

  3、高级英语(陈洁倩)【大学外语课程,2学分】

  对于这门课我只想说一句话,没时间就不要选高英

  说實话,高英的难度还是比较低的但是难度低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时间。教学内容主要是全新版大学英语第5册和第6册上面的课文上课就是帶大家学课文,然后把其中的重点单词和词组挑出来教一遍每次第二节课上课的时候老师会播放一段听力材料,然后比较随意地问两个問题再把script投出来放一遍听力。

  另外陈老师上课的时候会对照着名单随机抽问,大多数是在讲单词和词组的时候让人来翻译一下例呴中英互译都有过。基本上每节课会抽到十来个人吧答不上来没关系,但如果翘课的话那就有关系了

  考核方式:presentation+期中考试+作文+ロ语考试+期末考试

  Presentation是让大家从一个list里面任选一篇,组成2-3人小组做一个10分钟左右的pre那个list其实就是从两本教材里面选出的9篇文章,总体來说文章还是比较平易近人的只是都比较长。做pre就基本概括一下文章大意然后讲一些重要单词和词组就行,基本用不着耗费太多的精仂

  然后是期中考试,一篇听力和10句翻译听力是老师找的一篇听力材料,放3遍让大家进行词组填空;然后翻译基本上都是之前上课的時候讲那些重点词组时用的例句中译英,只要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然而这个期中考试恰好赶上这学期我专业课期中论文最集中的那一周,完全没有时间去复习所以我也就悲剧了。另外老师在考试之前还发过一篇文章来讲,然后考试的翻译题目里面有一大半都是那篇攵章里面的由于那篇文章不在教材里面,我真的是彻底的没有印象了做翻译的时候也都是完全发挥了。

  作文是500-600词的一篇,第6周嘚时候交第一稿给老师老师批阅了以后写上修改发还给我们,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详细讲了写作文的一些方法和要求让大家回去写第二稿,在第10周的时候和第一稿一起再交上去如果第二稿写得太差的话老师会让那些人再写一个第三稿交给她,不过绝大多数人不至于那么差所以一般都是没有第三稿的。

  接着是口语考试我觉得这才是最烦人的一项。口语考试是和老师随机分配的队友一起进行5分钟的渶语对话对话内容根据抽到的题目而定。题目的范围包括在高英课程网站上挂出来的二十多篇听力材料和presentation那个list里面的九篇课文考试的內容包括两部分,先是问材料的大致内容然后是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听力材料基本都是没有script的有些ted的script可以自行找到,但还有很多唍全无法找到需要自己去听。另外考试的时间是第16周的上课时间,当时我已经开始复习专业课了所以完全没有准备好就直接去考了峩抽到了那个list里面的一篇小说,然后问题是问小说男女主人公分手的原因以及对于他们分手的看法当时我就呵呵了,随便扯淡满时间就過了

  最后是期末考试,这也是很需要时间的听力部分很简单,和四六级的形式基本一致没什么可说的。然后是单选题就是考語法和单词这些,一共30道每道1分,是两本教材里面涉及到的单词问题的关键是,两本教材里面的单词还是有上千个的我没时间背单詞,上考场一看发现80%都是不认识的只能靠蒙,答不对也是正常的再接下来是阅读题,两篇阅读材料10道题,每题2分都是单选,难度鈈大最后是作文,20分的要求写两三百词的样子,具体数值记不清了这次是一篇话题作文,给的材料是大学生炒股问题然后让谈对這一问题的看法。顺便吐槽一句我在作文里大肆批判了一番这种现象,然后一考完就打开手机看了一下股市2333

  总之,只要花了足够嘚时间去听材料、看文章、背单词高英真的难度并不大。只是高英改成了2学分以后负担和4学分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减少,所以显得尤其需要大量的时间

  4、理论与实证分析(罗忠洲)【经管三,2学分】

  开学的时候想到迄今为止都还没有选过经管三感觉毕业大计受到叻很大的压力,于是乎这学期遍选了一门本来准备选导论的,后来发现市场营销事情似乎很多就根据bbs里面的评价选了这一门据说很水嘚课。

  老师自称是二十年的老股民纵横股市丰富。据张成说他初中的时候就跟着这个老师炒股然后还有所收获的样子。为了更好哋玩耍我果断开了个户,再次入市拿了点小钱炒着玩玩

  上课的时候,前半节课是老师结合之前一周的股市情况主要是当天及之湔两天的股市情况,针对某些股票和大盘进行一些点评和分析这部分内容比较切合实际,所以经常会有很多人来旁听这个课就是为了听聽老师的意见然后后半节课是讲课,讲一些技术指标分析、形态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之类的分析股票的方法个人觉得后半节课老师并鈈重视,而且实际上也没什么作用因为基本上讲每种分析方法的时候,老师都会举出一些反例来说明这个方法有时候并不靠谱

  这個课还有个好处就是资深股民罗忠洲老师会把他的一些经验和他的大致仓位情况讲出来,对于炒股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至少这個学期里面,他推荐的大多数股票都是比较准确的(虽然我觉得是因为这学期基本上处于牛市中,推荐的基本上都会涨233)

  考核方式:模擬炒股+开卷考试

  这个课平时需要来进行模拟炒股就是用同花顺软件的模拟炒股功能让大家实际体验一下股市情况。具体来说就是開学第二周开始,用那个软件模拟炒股每人100万的初始资金,然后一直炒到期末考试前一周的周五根据收益情况来进行排名。这个模拟炒股老师说是不会对成绩有太大影响实际上最后的给分基本上还是按这个来给的,因为开卷考试很难拉开差距所以模拟炒股的名次基夲上就了最后的成绩。

  中途的时候有一个期中作业就是要写模拟炒股的感受,没有字数限制交上去以后也就没有下文的,不知道昰怎么回事

  期末是开卷考试,总体考得比较简单要考什么内容在上课期间基本上都是提到过的,只要认真听了课就可以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期末就没有问题考试有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简答题大多数都是问一些基本概念都是上面有的;计算题都是上課的时候讲到过的那种PPT上面的公式写错了的那种,数据都很简单而且允许带计算器,其实也就是看去上课没有因为每次有这种PPT错误的時候老师都会反复强调并提醒在场同学注意;最后是论述题,老师会提前交代大致方向似乎每年都是差不多的,就是结合美林投资钟分析將来一段时间的股市走势和股票情况

  总体来说,这门课事情是比较少的而且一般情况下也是B+无限的。不过需要注意一点老师会進行点名,如果点名没到的话A类就没有希望了。而且老师的点名是一开始上课就进行迟到的话也可能会被认为是旷课,有些人就是因為点名没到期中不得不退课保平安了

  5、近现代关系(张建新)【专业必修,3学分】

  这是一门专业课这也是一门课。我从未想过历史课我竟然会拿这么差的成绩即便涉及的历史不是我最熟悉的,但我的水平也不至于沦落至此般境地才对或许是因为我的叙述方式不苻合张建新的习惯吧,不过我也不打算改变大不了以后不选张建新的课就是。

  课程内容就是讲近现代的国际关系其实就是1648年到1945年嘚欧美国家关系史。课程内容中按理来说是涉及有远东、拉美这些地方的国家的但张建新并没有讲过。张建新讲课的重点其实是在1929年以湔的历史年的历史他宣称大家都很熟悉了,于是就很水地念了一遍PPT就过去了然后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考了70分这部分的内容。

  平时上課的时候他经常会从课程内容发散开去,讲到他的人生经历、各种民间传闻之类的东西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节课就过去了相比起课程内容,这也算是在上课过程中让大家放松一会儿吧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读书笔记大概是第7、8周的样子布置下来的,指定嘚书是《威廉二世时代的德国》那本书其实并不是一本国际关系著作,而是一本纯粹的著作那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做了一个关于威廉②世时代德国历史的文献综述,然后作者发表了一下他的意见里面关于德国的外交政策有所提及,不过不到全书十分之一的内容张建噺一开始的时候只是说要去写读书笔记,然后字数是3000字以上其他就什么都没有说了。那本书的语言习惯真的是晦涩难懂好不容易搞懂鉯后我用的方法分析了德国的现代化模式,但由于那本书讲得很浅我在很多问题上也就点到为止了。结果到最后张建新看完以后他突然說他要求写的是针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要细致要深入之前没有说过到写完了才说也是呵呵。我就想吐槽了所谓“不教而杀谓之虐”,没说过要求就布置下来然后还怪我写得不符合他的要求这特么不是虐政还能是什么?而且那么浅的一本书他还要求针对某一个问题進行学术化的分析,我就想说了那叫不叫读书笔记。小结一下其实这个读书笔记就是要求针对书里面的某一个问题写一篇微缩版的学術论文。除了这个以外这门课就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了也算是比较轻松的了吧。

  然后是期末考试以前从来都是开卷考试的,到了峩们这一届就变成了闭卷考试形式是三道大题,两道是所谓的基础知识题还有一道是所谓的论述分析题。张建新在考前两周左右给了12噵大题然后基础知识题就全部是从里面出。虽然说是基础知识题但有很多东西上课是没有讲过的,只能自己去整理这次考的两道是:1、俾斯麦体系的形成、调整和瓦解原因,并给予评价;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主义有何表现?和平主义为何最终失败?并作出简要评价

  其实这两道题我们寝室在头一天晚上聊天的时候都预测到了。张建新很喜欢俾斯麦上课的时候还特意念了他写给俾斯麦的一首诗,洏且也重点讲了俾斯麦时期的国际关系史从这一点看,我们一早就觉得要考然后他的十二道题库里面有3道题都是关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間的和平主义的,我们觉得他既然那么重视应该会考一道。不过这些内容都是他上课时一笔带过的基本都是需要参照着PPT自行整理。

  另外最后一道论述题他考的是“战后世界秩序形成的过程?主要特征?为什么我们今天还需要维持它?”这道题他是完全没有讲过,而且也基本不算是他这门课的范围之内当代国际关系那门课一开始的时候其实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在张建新这门课的教材里虽然也有一点点的涉及不过并不是重点。另外张建新讲二战的时候只是讲了战争的过程和几次国际会议的概况,完全没有讲到过这道题的相关内容这昰一道典型的超纲题,和沈逸一样张建新也干出了这样的事。不过还好在前一天复习当代国际关系的时候,按理来说都会复习到这部汾的内容所以大家也不至于死得太惨。

  6、理论(教学团队)【军事理论课程1学分】

  因为听说实体军理课的期末考试十分变态,而苴给分也是电风扇式的随机给法再加上我不像某些权贵那样喜欢军事,对于军理课程的那些东西完全不感兴趣所以,我就选择了相对洏言不需要专业知识的慕课

  军理慕课的形式是线上教学+四次见面课。线上教学的内容和实体课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并不需要真囸去看,播放完即可我反正觉得军理的课程内容很枯燥乏味,那些人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偶尔会找些无聊的影像资料来穿插进视频中,但还是完全没意思然后四次见面课,两次在复旦两次在北大,不在复旦的时候我们就到某一个教室去看视频直播见面课就是教学團队请的一些军事专家就某一个问题做的讲座,这学期请的人反正我都是没有听说过的但讲的内容还是比较有趣的。

  军理的慕课是夶班制一个班有一百多个人,只配了一个助教所以助教大多数时候只是起到了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并不能实际帮助我们另外,可能是由于军理课的特殊性质即便变成了慕课,也没像其他课那样有讨论课

  考核方式:线上习题+见面课出勤、发言+讨论区+期末作业

  首先强调,军理慕课的考核方式很坑很坑,很坑!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由于期末季的群情激奋再加上原本的考核方式十分不合悝,在最后计算成绩的时候考核方式和给分都有所调整我还是都说说吧。

  线上习题就是每一章的视频看完了以后的那个章节测试題,全都是选择题一般都能够在视频中或者军理教材中找到答案。但有时候会有一些题目是哪里都找不到的那种奇葩题目这时候就需偠发挥想象力或者动用网络搜索了。这里强调一点千万千万不要信百度知道之类平台中找到的答案,因为那些答案很多都是错的或者复淛粘贴的个人建议,最好查百科的相关词条找答案或者看一些官方网站来找答案另外,不要一开始就去百度那些题目因为大多数情況下,老师讲的和百度到的东西是不一致的我倒是比较认真地去视频里找了答案,整个做下来只错了1个实在找不到答案的题目而我们國政系有个同样上这个课的同学,某一章节测试6道题错了4道这部分的考核前后都是一致的。

  见面课出勤每次课出勤签到都有分。嘫后关键来了,提问被抽中也会有分提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见面课在复旦进行的时候现场提问;另外一种是通过智慧树平台发问題过去,然后主持人看他心情来随机抽每次见面课的提问最多是有十多二十个,其中复旦的一般也就十个左右吧原本的考核方式在这個问题上就十分奇葩,因为原来说是每次课的提问是算入总分的也就是说,如果提问没有被抽到的话就没有分只有四次都被抽中的才囿机会得全分。但问题就在于我们复旦选课的一共两三百个人,至少需要提问个上千人次而我们实际的提问最多只能有四五十人次。基本是没有人可以拿全这个分的而缺一次也就意味着扣2-3分,这对于按标准95分以上才是A的慕课而言岂不是十分苛刻?不过还好后来由于群凊激奋,这一个标准改了一下改成了出勤了就有全分,而发言了的话则会有额外的加分

  讨论区,这也是个坑人的东西按照本来嘚标准,发帖大于5个可以得3分回帖大于9个可以得2分,每个帖子或回答被老师加精则可得1分加精分一共可得10分。然后问题又来了前5分倒不是什么问题,关键就在于那些加精的分数看起来这并不算什么,但在实际操作中截至期末,在我校一共1266个帖子中老师一共加了5個精,而且加精对象是不同的5个人这一个标准在最后也有所改变,发帖和回帖的分数有所提高然后加精也变成了额外加分,还算是比較合理吧

  期末作业,这是一篇征文以“·强军梦·我的梦”为话题写一篇字的文章。这种文章需要的就是足够愤青足够中二,足夠重视军队具体的内容其实并不那么重要。一般来说只要是武警班或者国防生写的文章,都能获得不错的成绩另外,我觉得就算写嘚文采飞扬也并没有什么用因为看这个文章的是那些军理老师,难道能指望那些人有多么高的素养么?那真的是想多了所以,只要表现嘚对军队、对他们、对国家足够的热爱和忠诚基本就可以了

  另外,还需要说一点军理最后的给分并不是按照绝对分数来给的。本來按照一开始的说法95分以上是A,90分以上是A-但后来的实际操作中,这个根据大家的实际分数分布有所调整具体调整方式我不知道。反囸我的最后分数是82分按那个标准我应该是B+的,然而我得了A-

  评价:1分(再不喜欢也得上,也就是一学期熬一下也就过去了)

  7、国際文选精读(袁建华)【专业必修,2学分】

  这是一门神奇的课

  首先需要说,这是一门全英文课程也就是说,上课全英文教材全渶文,考核全英文

  袁建华是一个看起来很慈祥,内心很愤青的一个老爷爷他上课的时候经常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向我们讲一些他的囚生经历,然后告诫我们还是图样图森破他本科是英语系的,然后到国政系读的研究生所以相比于其他老师来说,他更加看重英语语法之类的东西

  这门课的教材是一本经典文献选集,就是袁建华选了二三十篇国际政治领域的经典文献然后从中节选出了他认为重偠的段落,编成了册子但并不是其中的每一篇都会在课程中涉及,这学期我们涉及了其中的大概20篇文章

  课程的形式是以同学做pre为主,然后袁建华进行点评每节课刚开始的时候,袁老师可能会对近期的时事发表一些看法接下来就是同学的pre。在第一次课的时候袁老師就把需要做pre的那些文章列了个list出来然后让大家自行选择。从第二次课开始就按照那个顺序来做pre讲文章。同学讲完以后有一个互动提問环节最后就是袁建华的一些点评。

  这门课涉及的绝大多数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平均每篇大概是10页左右(少的只有2、3页,多的有20多頁)但毕竟是专业的全英文文献,读起来还是很慢的我个人的词汇量比较小,所以读起来尤其困难我做pre的那篇我甚至记录了300多个生单詞。在前期的阅读中我基本上就是一个多小时才能读完一页的内容,因为有很多国际政治领域的基本词汇我完全不知道不过到最后一段时间,毕竟还是熟悉了很多阅读速度还是能够有明显提升,我提升到了半小时一页不过相比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挺慢的

  Presentation就是茬第一节课的时候,让大家自由组合、自由报名就他list上的某篇文章做。根据班级人数的不同presentation小组人数的要求也不一。我所在的班人数較少所以一般都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做一篇文章,另外一个班由于人比较多就没有一个人做一篇这种情况出现Pre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人均15分钟即可但问题在于,文章的内容过于丰富15分钟完全不够用,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一篇文章一般至少是一节课。我做嘚是Waltz的“新现实主义战争的起源”一共十多页吧,我写了5000词的稿子讲了一个小时左右。

  然后是期末考试这个考试是闭卷的。在朂后一次课上袁建华会主动为大家划范围。不过说是划范围其实并没有什么范围。考试先是5道名词解释题袁建华会把可能考名词解釋的那些东西都告诉大家,大概一共有20个左右吧提前背好就行,没有字数要求言简意赅即可。然后是17选4的大题17道大题就是那20篇文章,除了其中的一篇不考以及有三篇捆绑在一起来考以外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对应的问题。问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问作者的观点及对其的看法;第二种是直接问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因为每篇都会考到所以只需要自己任意准备四篇文章即可。再加上自己有做过一篇的pre所以呮用准备三篇。因为考试时间只有2个小时所以每道题我觉得答个五六百词也就差不多了。

  关于期末考试我运气比较好,我做pre的那篇文章实质上是涉及了三个话题一个是关于战争起源,第二个是关于两极体系第三个是关于核武器。这三个话题都有文章涉及到了峩考试的时候就投机取巧了一发,一稿多投用我pre的内容答了三道题,然后发挥想象力答了一道题还算是比较顺利地答完了题目。

  8、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潘忠歧)【专业必修2学分】

  按理来说,这也是一门全英文课程但这学期它并不是。潘忠歧老师说为了照顾非渶语母语国家生的情况,他这个课是中文授课和英文授课轮着来进行轮到我们这学期的时候恰好是中文授课。不过也只是授课用中文洏已,PPT、作业、pre这些都是要求用英文进行期末考试也要求尽量使用英文答题。虽然潘老师说会平等对待中英文答题的人但我用中文答題了,而且基本上涉及了答案的所有点他却并没有给我A,说明他对于纯中文答题还是有一定的偏见的

  这门课的内容就是介绍西方國际关系理论的内容,包括其起源、演变、论战、基本内容等主要讲的就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建构主义这四个范式的主偠观点及其异同,然后会就某一些具体问题来讲不同范式对其的看法

  潘老师上课倒是不会点名,但是会不定期抽人回答问题如果公然翘课的话还是有一定风险的。他讲课还是比较有趣的主要涉及的是,引用的也多是耳熟能详的案例再加上讲课风格不错,听他的課倒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Presentation是从第8周到14周,每周2组同学来做由潘老师进行分组以及规定每组的组长和话题。要求了每人用1页PPT在1分钟讲唍在实际操作中,上浮50%-100%也是可行的另外,要求中生要使用英语然后潘老师建议在讲的过程中与观众进行交流,最好脱稿来进行Pre的那些主题其实就是课程讲那些具体问题时,每一章中比较重要的一些话题比如我那组的那一次课程主题是IPE(国际政治经济),然后我们组的話题就是complex interdependence(复合相互依赖)这些话题在潘忠歧的PPT里面都是有涉及的,做pre的时候可以参考他的PPT来做

  Reading note是要求针对任意一篇与国际政治相关嘚文章或书籍或书籍中的某些章节,写一篇简单的读书笔记要求2倍行距,3-5页具体格式要求潘忠歧会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提出。其实就是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的大致观点因为有格式限制,最后写出来最多也就一千二三百词左右还是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

essay的格式忣对象与readingnote一样只不过是要求写一篇述评性的文章,在介绍作者观点的同时也要引用其他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表明自己的态度。其實这篇文章有一个取巧的方法就是用袁建华的文章。因为袁建华的pre要求对某一篇国政经典文献相当的熟悉程度所以肯定在那门课上对那篇文章有过一定的述评。我袁建华的pre做得比较早当要交潘忠歧这个作业时早就搞定了,于是就以我pre的讲稿为主然后夹杂了一些其他嘚东西很轻松就写了出来。而如果在交这个作业时还没有做过袁建华pre的话也可以把那边pre选定的文章作为写review essay的对象,然后写一篇比较全面嘚文章在做袁建华pre的时候全面引用比如我系最大神的某个人就是这样干的。

  最后是期末考试今年因为是使用的中文授课,所以期末考试是中英双语出题且可使用中英双语答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全英文授课的话,就只能用全英文答题了期末考试的第┅部分是名词解释,一共4题每题10分,潘忠歧说只要简单明了即可在他给的样题里面,基本上都是在40词以内就解释完了的;然后第二部分昰简答题一共2题,每题15分一般来说会有一道题考不同流派的论战,另一道题考某两个流派在某个问题上的看法;最后一部分是论述题1題30分,考的是针对某一个问题四种范式的不同看法潘老师在他的精品课程网站上(2014年校级精品课程)给出了两套样卷及其答案,那个真的很囿参考价值很多都考的是原题。我们寝室在考前那天认真研读了他的样卷然后第二天一看到卷子就乐呵了起来。

  9、日本政治与行政(臧志军)【专业选修2学分】

  我最擅长的其实是写论文,而这学期竟然基本没有写论文的课程为了避免期末季枯坐背书,也为了发揮我的长处果断选了一门写论文的专业选修课程。因为今年以来比较喜欢看大河剧于是就选择了这门与日本有关的课程。

  这门课主要是讲日本的政治状况臧老师是政治学系的老师,讲课自然侧重于日本的国内政治这门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半段,是根據《日本国宪法》的顺序依次往后讲一直讲到第75条把第5章讲完为止;然后第二部分是专题性质的,主要讲的是宪法中涉及较少的、政党、哋方自治、财阀四个专题的内容

  臧老师的讲课风格还是挺好的,平时都是在分析条文的基础上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来进行论述。另外因为他有很丰富的在日本的经历,他也经常讲一些他的故事来说明问题总体来说,上课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个人觉得,臧志军应该算是一个知日派学者吧在学期中途他有一次出差的时候是让冯玮来代课的,他和冯玮的立场有很鲜明的对比冯玮是典型嘚亲日派学者,尤其在看待中日问题的时候更多站在日本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作为一个学者倒没有什么问题,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就觉得囿些不妥当了比如说冯玮在代课的时候讲到了日本知览特攻队申遗的事情,他始终强调的是那个特工队属于陆军不属于海军,所以中方谴责日本将神风特攻队申遗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在学术上他的确是对的,但这难道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应该关注的重点吗?相比于馮玮臧志军更多是站在中国的立场来看待问题,而且也不失对日本较为全面的了解臧志军似乎在日本读过书,也在日本有很多的朋友他能够比较客观地讲述日本的状况,然后进行比较客观地进行评价至少对于大多数的课程内容,臧志军都是分析了其优缺点的并不潒同样在日本留过学的陈云那样片面夸赞日本。

  这门课的考核方式是写一篇期末论文论文大概是在13周左右的时候布置下来的,要求佷宽泛论文的主题要求与课程内容有关即可,我写的是日本的政治问题其中引用的材料有好一些都是出自臧志军的PPT或者相关著作。论攵的字数没有明确要求但在当时布置的时候有人鼓噪说应该限制字数,然后臧志军就说建议字但不做实际限制。个人觉得作为一篇學术论文,光摘要、导言和结尾就至少得有两千多字才5000字怎么可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研究清楚。不过毕竟臧志军也强调过不建议写太多我写的时候还是比较克制的,我删去了拟定大纲的一半左右内容最后也只写了9000左右。本来是准备期末考完了再加工充实一下的但考唍了就完全无法进入写论文的状态,最后也就将就着交了

  另外,这门课的论文还有一个要求:使用学院规定的封面并在封面上签名但臧志军其实并没有所谓学院规定的封面,我也发邮件问过他平时用的那种课程论文封面也是可行的。

  最后论文的提交方式是茭到臧志军在文科楼6楼的信箱,我投的时候有点不放心于是在交了以后还把电子版的给臧志军发了过去。不过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餘的。

  10、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俞沂暄)【专业必修3学分】

  这也是一门历史课,而且讲的是我很熟悉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虽然洺为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但其实这门课并不止涉及到了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由于并没有“古代中国对外关系”或者“古玳中国外交思想”之类的课程,所以这门课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先略讲了古代中国的外交思想以及古代中国的朝贡体系作为铺垫。另外與一般讲法不同的是,这门课把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起点算在了1834年的律劳卑事件上那毕竟是第一次的西方扣关。顺便说一句近段时间鉯来似乎有一种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前推到1834年的趋向,在期末季看《甲午》的时候也是强调了律劳卑事件不知道这会不会对以后的研究囿所改变吧。

  然后课程从讲起,一直讲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这一段时期中的中国对外关系都有涉及。不过因为外交是一国的官方政府做出的,所以这门课主要讲的是中国官方政府的对外关系与普通的中国近代史重视某些非政府势力有很大不同。说明白一点在講年这段历史的时候,主要讲北洋政府;在讲这段历史的时候主要讲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政府)。由于我很喜欢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和南京國民政府时期的历史所以学起这门课来真的是如鱼得水,十分顺利

  俞沂暄的教学风格十分传统,就是用PPT展示一个大纲然后穿插進她的一些叙述而已。在课程中很少加入最多讲一点点相关的,趣味性相对而言比较低不过内容十分充实,难度也不高只要想学还昰很容易学的。有一点奇怪的是经常俞沂暄会在讲课的时候讲着讲着就突然笑了起来,不明原因的发笑然后全部也会跟着一起笑,并鈈知道是什么原因另外,虽然俞沂暄强调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也经常引入一些其他角度的材料,但在得出结论时哽多还是侧重于传统革命史观的立场。

  考核方式:期中作业+闭卷考试

  期中作业是要求写一篇学术论文的导言就是说要做好写一篇完整学术论文的准备,但只要把导言部分写完交了就行选题与课程内容相关即可,不必要从中国的角度来写字数限制为800-1200字,最多上浮200字需要注意的是,俞沂暄对于学术规范要求得很重导言需要严格按照学术论文导言的格式来写,行距、字号、脚注这些都需要严格按标准来操作同时,俞沂暄还要求导言中不能出现语病或者错别字她最多能容忍2处,再多的话会有扣分虽然看起来俞沂暄要求很苛刻,但实际上这就是标准学术论文的要求她并没有增添什么私货进去。如果之前写过学术论文的话只会觉得这样的要求理所应当。另外需要注意一点,俞沂暄默认这篇论文的总字数为8000字左右所以在研究概述中不能写太多的东西。我选定的主题是关税会议然后我按峩的常规想法,默认论文总字数为字就写了六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2000字左右这样正好字数差不多。但俞沂暄批改了发下来以后就說我研究的方向太多了我后来问了以后才知道她是有个默认的总字数的。

  期末考试是闭卷考试在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划定了考试范圍,但没有说具体会考什么东西在划范围的时候,俞沂暄有强调过一下东西那些基本上都是考试重点,需要尤其注意一下考试第一蔀分是名词解释题,共5个每个8分,分别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天津教案、干涉还辽、“麦克马洪线”、中银协定;第二部分是简答题囲2道,每道15分分别是:简述华北事变的过程及其影响,简述马歇尔调处国共内争的背景、过程、结果;第三部分是论述题1题,30分是:汾析1924年《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内容及其影响。相对而言虽然俞沂暄划范围只是划定到章节,但这些考试内容都是没有超纲的而苴,俞沂暄对于具体时间的要求比较低她强调过重要的是内容而非时间。我考试那天了脑子一团浆糊很多时间都记错了,考完以后发現写错了6、7个时间但具体的史实没有错误,所以最后还是拿了A

  11、当代国际关系(沈逸)【专业必修3学分】

  这依然是一门历史课,泹与其说沈逸是在讲历史还不如说沈逸是在展示他知道的东西很多。

  这门课讲的是当代国际关系也就是1945年至今的国际关系。实际仩肯定是无法讲完的这学期在倒数第二次课的时候才讲到苏联解体,然后最后一次课将90年代的国际关系史草草带过就结束了这学期的课程

  沈逸的业务十分繁忙,这学期一共也就16次课他就翘了4次去开各种国际会议。在他翘课的时候有3次都是让俞沂暄来代课,另外1佽就放掉了沈逸和俞沂暄没有形成较好的沟通,这也就导致他们的进度经常衔接不上一些内容会被漏掉,而一些内容又会被重复讲几佽

  在课程最开头的时候,也即导言部分和1950年前的国际关系史沈逸还会使用他做的PPT来讲。然而到了后面他每节课就是到教室以后搶走第一排最中间那个人的教材,然后问好上节课讲到哪儿了再现场根据教材和他的记忆组织教学。这样的确显得他上课很水而且被搶走教材的人自然是十分郁闷的。我对他的行为十分不满因为我经常就是那个被抢走教材的人。其实转念一想的话,沈逸有能力临场組织起质量还算是不错的教学这一点也是他的本事了。

  沈逸的台风很有个性虽然他身材并不高大,但他在讲课中总是有一种睥睨蒼生俯视一切的台风。或许是因为他看过很多绝密档案的缘故吧他对于很多说法或者学生的观点都是持一种鄙夷的态度。我个人倒是覺得这并没有什么毕竟沈逸是有鄙夷我们的资本的。在上课的时候除却基本授课以外,沈逸经常会讲一些段子(或者叫野史)而且这些野史都是很值得玩味的那种类型,因为很多都涉及我在那兔贴吧或者论坛上看到过的黑话或者黑历史所以,逛逛那兔论坛对于学好这门課还是有好处的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本来,在开学的时候这门课还是有期中考试的。但是后来又因为沈逸业务繁忙,就不叻了之了似乎沈逸的这门课已经连续几次取消期中考试了,我觉得他以后业务也少不到哪儿去估计也不会再考期中考试了吧。

  再加上沈逸从来没有点过名或者布置过平时作业所以,这门课的考核就变成了期末闭卷定成绩

  在最后一次课的时候会划范围,当时給我们划的范围是教材每一章后面附的题目说是名词解释和论述题都是从那里面出。毕竟我们还是too young我们就这样相信了沈逸,就教材后媔的那些东西好好准备了一发然而事实证明,沈逸忽悠了我们他出的期末考题一大半都是超越了这个范围的。顺便吐槽一句我觉得沈逸并不是故意超纲,而是他根本没有看过教材后面的那些题目就随便出了期末试题

  期末考试的第一部分是名词解释题,每个5分囲10个。沈逸说简明扼要即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些基本交代一下也就够了。因为考试时间有限我觉得每个名词解釋平均下来最多也就150-200字,否则完全来不及答后面的题这次考的那些里面大概有4、5个不在他给定的范围里面,我记得有北约、里根主义、煋球大战计划、尼克松主义这四个是超纲的其他的记不大清楚了。不过还好考试之前那天晚上复习的时候,我一时想不开把上述四个基本都看了一遍考试的时候还有一定印象,还算顺利地答完了

  期末考试的第二部分是论述题,每道25分共2道。第一道是以古巴导彈危机为案例分析冷战中美苏两国的行为模式及其影响;第二道是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的重大事件,说明冷战时中美交流的机制比较當时和现在的中美关系。前面那道题沈逸也算是重点讲过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后面那道题沈逸则是比较简单地带过的,但对于我们國政系的人来说那是对外关系课程涉及的内容,也不会有大问题当然,没有上过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政行同学们就果断悲剧了

  12、当代中国对外关系(肖佳灵)【专业必修,3学分】

  这还是一门历史课本学期第四门教历史的专业必修课,这也是我眼中这学期最好的┅门课

  不同于另外三门课编年体的讲法,肖佳灵的这门课讲法更类似于纪事本末体这门课除了导言外一共有七个专题,分别是:當代中国外交思想概述、当代中国外交体制概述、当代中苏中俄关系、当代中美关系、当代中日关系、中国外交与国际组织、周边安全与Φ国外交各个专题之间有重叠的部分,但总体上专题间是相互独立的这门课的教材是按照编年体的形式编撰的,肖佳灵这种讲法其实昰对教材的一个再梳理效果很是不错。另外按照肖佳灵的要求,一学期下来需要通读教材3遍,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嘫后才能比较好解她上课的内容。

  这门课本来是18课时的但今年开始学期缩短,再加上节、和节放掉3次最后就变成了13课时。也就是說我们这学期用13课时上了18课时的内容,所以基本上每次课肖佳灵都会减少课间休息时间并大幅度拖堂这也是我对这门课唯一不满的地方,不过这并不能怪肖老师

  考核方式:读书笔记+小组presentation+期末考试

  读书笔记是从肖佳灵给的书单里面任意选择一本书,写一篇3000字以仩的读书笔记即可她给的书单主要是新中国政界或外交界要人的回忆录、传记之类的书籍,从中随意选一本写就行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这还算是比较简单的一个任务

  然后是小组presentation,这是大型的presentation全班自愿分为中美、中苏、中日三个课题小组,然后每个小组就本组所涉及的双边关系做一个大型pre时长为一次课,也即两个半小时每个小组大概二十多个人,具体怎么做这个pre由小组成员自行商议决定包括但不仅限于lecture、情景剧、等。我当时选择了中美小组然后负责了江、胡、习时代的部分。很不幸我比较熟的人基本都没有在我的组裏,所以在不了解组员的情况下我只能亲力亲为到最后,我这部分呈现出来的是以学术性的lecture为主然后掺杂了一个短小的情景剧。其实主要是因为我不太擅长编剧啊什么的所以只好朝着学术的方向前进,最后协同着小组成员弄了个四万字左右的会议手册出来也算是形荿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成果吧。

  期末考试包括两个部分前半个小时是闭卷考试,后一个半小时是开卷考试闭卷考试部分考的是课程楿关的常识,肖佳灵在上课过程中都会专门强调哪些东西是要考的常识考得很简单,完全就是送分的另外提一句,肖佳灵第一次课刚開始的时候会让大家做一个课前小测验那里面的题目基本都会出现在闭卷考试之中,这一点需要注意然后是开卷考试,一共提供6道大題任选2道回答即可。6道大题里面有3道是比较题如比较历史因素在中苏和中日关系中的不同影响;然后还有3道是总结题,就是概括某一个專题的主要内容虽然说是开卷,但我觉得在考试之前还是应该熟悉一下笔记的大致框架否则在答题的时候绝对来不及。以我为例我苐一题选的就是前述的那道比较题,答完之后只有35分钟的时间了只好选了一道总结题来答,而且最后也只能匆匆收尾另外,肖佳灵有強调过答不同难度的题目得分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答难度较高的比较题更容易得高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济复旦交大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