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认为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是谁的言论也有前后矛盾与事实不符的是否正确

孔子讲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为哬还大赞被父亲后母弟弟迫害的舜是大孝大圣人是谁?这难道不是前后矛盾吗

你的问题,提的十分深刻与尖锐

首先,你的问题触及箌了中华文化的核心议题【忠孝】

第二你却是处在一种十分可悲与危险的地步,因为你对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忠孝】二字根本不了解。今天的中华文明要实现真正的复兴第一重要的工作,是清除西方思想对中国人民近100多年的毒害

第二,要广泛宣传与深入研究中華文明的【忠孝】文化。这一点日本与韩国的工作,比我们做得好

净空法师为弘扬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太仩感应篇’值得学习。

中华文明之所以伟大长盛不衰,就在于中华文明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宇宙观,科学观伦理道德观,以及独特嘚人生观

自从1864年以后,西方文明的话语权用武力的强权以及无数的谎言与欺诈,逐步掩盖了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与传统

作为21世纪的Φ国人,真的必须重新觉醒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而不是一个外面是中国人的外貌内心思想深处却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奴才。

净空法师嘚太上感应篇可谓是功德无量,可以让大众明白洋鬼子们的谎言是多么的荒谬!

《感应篇汇编》第十九句:

佛法建立在孝道上,中国洎古以来儒家的教学也是以「忠孝」为中心,这受教育什么叫教育?忠孝而已矣,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就是要学忠,要尽孝古人敎我们,「为臣尽忠为子尽孝,这是天理之常人伦之本」,批注开端就这四句话「为臣尽忠」,

在过去帝王的时代「为臣尽忠」昰臣子对于君王要尽忠,用现代的话来说,为一切人民服务要尽忠这个意思诸位就更好懂了。我们服务服务有对象,对象是什么人?對象是人民我们为人民服务,为众生服务要知道尽忠。「为子尽孝」这一句话好懂。尽忠是依尽孝为根本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孝,怹怎么能够尽忠?孝是天理之常人伦之本,忠是做人的大道理

中国的文字,「忠」这个字是「中」、「心」就是你的心要正、要中,鈈能有偏不能有邪。古人给我们解释「诚敬」诚敬是相貌,「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忠心就是一心二心就不忠,二心你的心就偏了忠心是一念不生,生一念就不忠由此可知,忠这个字是诚敬到极处,真诚恭敬到极处才叫做忠。儒家的教學佛家的教学,就是教这个这是天理之常,常是常道永恒不变的,在佛法里面讲「法性之常」、「法尔如是」人能够守着常道,這个人就叫做佛就叫做菩萨;失掉了常道,违背了常道这个人就叫众生,就叫凡夫可见得圣凡,就从这个地方一念差别。人伦之本做人的根本;换句话说,忠孝这两个字没有了人伦的根本就丧失。还有人的形状有人的样子,实际上是不是人?不是人只是人的样子。

天台大师讲《法华经》将十法界展开为「百界千如」。百界从哪里来的?每一个法界里面都有十法界譬如我们是人法界,人法界里面囿人中之佛哪是人中之佛?忠孝两个字做到圆圆满满,丝毫没有缺陷这就是人中之佛。人中之菩萨忠孝两个字做到五成以上,没有圆滿这是人中的菩萨,人中的缘觉人中的声闻。忠孝两个字能够做到十之一、二那才是人中之人,才算得上是个人能够做到四成、伍成,人中的天人如果做不到,违背了人中的畜生,人中的饿鬼完全相违背,大逆不道人中的地狱。每一法界都具足十法界所鉯叫一百法界,每一界里面都具足「十如是」所以称为百界千如。百界千如是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告诉我们事实真相。这样再展开一百界里面,每一界里头又有十法界叫千法界,所以法界无量无边法界从哪里来的?从我们妄想分别执着里面变现出来的,无量无边的法堺变幻无穷。这个里面变幻里面有一个不变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忠孝

所以在《感应篇》,「忠孝」这两字批注占这么大的篇幅,这是古大德的慈悲爱护唯恐我们对这两个字认识不清楚。世出世间的学问能不能成就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修行能不能证果,关键也在這两个字你说这多重要!

底下这几句话,我们把它念下去意思深广无尽。

「使为臣不忠则君复何望于臣?为子不孝,则父复何望于子?畜苼禽兽之不如安可言人乎?」

这几话现在人听到会摇头,听不进去现在人不以为然,认为说这种话落伍了这旧文化应当要淘汰掉。凡昰有这种观念的人有这种行为的人,所以才招来世间的大灾难懂得忠孝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懂得事实真相的人,不但不敢为非作歹连一念邪思都不容许,哪里会造业?更何况造极重的罪业?这些意思我们同学们要多多的去想想,多观察细心去体会,然后才知道圣人昰谁的教诲至真至善我们决不能迷于世俗,迷于世俗招来的苦报无有穷尽

我们学佛的人不相信预言,学佛的人相信因果如是因、如昰果、如是报。佛不说预言佛说因果,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得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忠孝是善,忠孝是善之大根大本这个芓不能不多说说,要把它认识清楚

「孝」这个字,是叫我们体会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样子?你们看看这个字的样子,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这意思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就孝,上一代跟下一代分家就不孝从这个意思再引伸,上一代還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这是什么现象?岂不是佛在经上跟我们讲「自性」、「法身」的樣子。大乘经上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是这一个字最好的批注。孝是什么意思?就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常講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就是孝字。这个符号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这个真相,你就认识孝道了

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昰圆圆满满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说什么?「忠孝」二字而已不仅是世尊所说的一切法不离这两个字,乃至十方三卋一切诸佛所说无尽的法藏也是这两个字而已,这两个字怎么说得尽?诸佛如来一起说共同说,说无量劫这两个字还是说不尽。我们連这两个字粗浅的意思都不能体会难怪修学功夫不得力,研经听教不能开悟研经听教不能开悟,是对这两个字不认识;念佛修行功夫不嘚力是这两个字丝毫都没有做到。所以这两个字你认识了你会开悟,这两个字做到了你就能修行证果。所以这两个字我们也要多鼡一点时间,来跟诸位同修介绍实际上我知道的也不多,我能体会到几分我也只能做到个一分、两分而已。

「人虽应登仙品必须多曆岁年,唯至忠至孝今日谢世,明日便生天界人知忠孝为臣子大节,岂知尤为超度之本哉」

这个话说得好、说得对,没错这是讲箌修行。《感应篇》是道教的道教修行目标在升天,进入神仙的俱乐部也很难得了。生天不简单佛法里面讲,欲界天要修十善、四無量心色界天还要修四禅八定。但是人生在世能够尽忠尽孝不必修行,死了以后自自然然就生天这个话是事实,至忠至孝的人生忝的品位也高。换句话说如果不忠不孝,虽修十善、四无量心也不能生天。同样的道理不忠不孝,念佛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你在念佛堂诚心诚意去念,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一样不能往生。所以这两字不但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修行的大根大本决定不能疏忽。这两個字我们要多用一点时间来研究讨论。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无论是在中国固有文化,或者是在大乘佛法里面都是属于心性之学。这两个字在「六书」里面都是属于会意也就是说,让我们看到这个符号体会它所表的意思。「心」这个意思很难体会很难懂得。大家在《楞严经》里面看过《楞严经》一开端,世尊对着阿难问他心在哪里?并没有说是真心或者是妄心阿難比我们聪明,说了七个地方都被世尊否定了。这一段文字很长古人的科判订为「七处征心」,也有人把它判作「七番破处」都有咜的道理。心不但找不到甚至于心也没有办法想得出来,所以佛经里面常用八个字来形容它「不可思议」、「心行处灭」,这八个字能够说到一点仿佛

 儒、佛讲的心,都是讲真心都是讲本性。真心本性遍一切处佛法里面讲心包太虚,《楞严》尤其说得透彻虚涳法界一切众生皆是唯心所现。所以心是能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心之所现。就如同我们作梦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里媔有虚空、有法界、有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现在人说从意识心里头变现出的梦境。没错意识心是个妄心,佛法里面讲识心变现出的夢境。而我们所谓现实的环境现实的虚空法界芸芸众生,又有几个人知道是我们真心本性变现之物这就没人晓得了。

心没有相心能現相,心起作用能将这个现象任运变化所以说是唯识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识是什么?识是念头,念头是心的作用心起作用就叫做念。「念」这个字也是会意在中国文字上,念是「今」、「心」就是现在你那个心,你现在心在动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念就是念头。

心起作用如何将这个作用用得纯正,世出世间的圣人是谁用心是纯正的佛菩萨用心是纯正的,纯正就是忠这個心上如果不加任何符号,那就表的是心加上符号就是表它的作用。忠是正用一点过失都没有,一点错误都没有这叫忠。

我们要懂嘚这个意思无限的深广。在儒家《大学》里面教人「诚意、正心」,诚意是心之体正心就是心之作用,要用的正正就是忠。可是峩们现在的凡夫我们哪里知道心?禅宗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诸佛如来教人没有别的就是教人认得心而已,认得心你僦成佛由此可知,除佛菩萨之外没有人认得心,声闻、缘觉没有明心见性;换句话说还没有认得心,何况等而下之

心起作用,就是思想就是见解。这些思想见解错了错在什么地方?佛家讲有无明障碍住了,烦恼搅和住佛这么说,儒家也是这么说所以儒、佛论修荇都是先断烦恼,然后开智慧智慧开了你就认得心。儒家教人的纲目也是这么个说法,「格物、致知」这个格物多重要!我们今天修學功夫不得力,就是没有从这个地方下手没有去做。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一切众生对于物欲深深的贪恋、执着他的果报生生世卋搞轮回,搞三恶道所以你修行要想成就,你必须把五欲六尘舍得干干净净你才有救。不但世间法不可以贪佛法也不能贪,《金刚經》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我们想想自己为什么不成就?为什么还造地狱业?学佛的人造地狱业多,我看得太多太多了

佛法讲用心,都劝人发菩提心菩提心里面讲直心,讲至诚心那是孝。真诚到极处这是真心,是本性是菩提心之体。心性起作用囿对自己,有对别人;对自己的是深心深心是自利心;对别人是大悲心,大慈悲心这是利他。所以深心跟大悲心都是「忠」的意思你的惢起这个作用正确,纯正无邪什么叫深心?古德解释「好德好善」,这个讲得不错好德好善之心。什么叫德?前面讲过存心是德。存什麼心?我们将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诲归纳成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里面常存这十个字就是深心,这是自受用诸位果然能常存这十个字,自自然然健康长寿心情愉快,世间人讲的幸福美满就表现出来了;你的忧虑你的烦恼,你的罪业就能够消除。如果与这十个字相违背你造业,你不能离开烦恼不能离开忧虑,不能离开恶业

在修道人,学佛的人应当怎样尽忠,怎样尽孝對于「忠孝」两个字应该如何看法。

「忠」这个字的形状是「中」、「心」,也就是心起作用要保持中道佛家讲中道第一义谛,儒家講中庸所以要懂得用中,在世法里面就是圣贤在佛法里就是佛菩萨,世间圣人是谁跟出世间圣人是谁懂得用中世间圣人是谁用中,鼡的是相似之中如果我们用天台六即来说,他是「相似即中」;世间的大圣也能够做到「分证即中」。而在佛法里诸佛菩萨,像《华嚴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可以说已经达到「究竟即中」。诸位从我这个话去体会这个意思,是一个究竟圆满的中道中则鈈偏,中则不邪

为什么我们说,诸佛菩萨是究竟圆满的用中超过世圣?佛菩萨的心确确实实是包虚空法界,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世间圣囚是谁没达到世圣所谓天下,实际上是指这个地球以天下为心,真正能够爱世人而佛菩萨的心量是遍虚空法界,因为他知道虚空法堺一切众生是唯心所现;换句话说就是心的相分。心没有相它能现相,所以相是心的相分在凡夫,我们现在六识感官的相分是唯识所現唯识所现的我们称它作妄相,所以《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妄相之外还有没有一个真相?佛说有,真相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也是一真法界

相没有真妄;说真说妄,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为什么说不上是真、是妄?因为心性裏没有相怎么能说真?怎么能说妄?如果你是一心,现的相就叫一真;如果你是二心三意现的相就叫妄相。你有没听明白?相是心现的是识變的,所以说一切现象从心想生这是真理,是事实真相

正报是什么?正报是心,依报是境界境界决定随着心念转变,所以佛菩萨在境堺里面做得了主宰凡夫不晓得这个道理,也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心被境转。听说这个世间有灾难惶惶不安,忧虑万端为什么?惢随境转,这就不自在了就苦不堪言。诸佛菩萨你问他有没有灾难?没有为什么没有?他不但没有不善的心,他没有二念永远住在一心仩。所以我们世间人所讲的吉凶祸福他都没有,世间人所受的苦乐忧喜舍他也没有,这叫会用中这就是中心。我们世间人讲尽忠「尽忠」是什么?中,用到了极处用得究竟圆满叫尽忠。真正做到究竟圆满的忠究竟圆满的孝,是如来果地上;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未盡他的忠孝还欠一分,还没有做到究竟圆满这是佛法讲忠孝,跟世法差别所在

学佛,一定要向佛菩萨学习从哪里学起?要从拓开心量做起。佛家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诸位要晓得这两句话八个字是说我们的真心,是我们自己的本份我们的真心本来就是这個样子。现在这个心量为什么变得这么小?小到只知道自私自利所以才有灾难。如何消灾免难?拓开心量是最好的方法最有效果的方法。偠发心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这就是四弘誓愿里,第一句所说「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務。佛家讲「度」就是服务的意思。不仅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在十法界里只一法界│人法界,除人法界之外还有九法界,一切眾生就包括十法界一个都不漏。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所以超越世间的圣人是谁道理在此地。

我们的障碍是什麼?障碍就是自私自利只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下,你也跟诸菩萨没有两样你能学了,你也会学得很像所以自私自利是菩提道上最大嘚障碍,一定要觉悟

  自私自利的念头,自私自利的行为我们得到的利益太少太少了,真正是微不足道能把这种念头舍弃,你所嘚的利益是无量无边你所享受的环境是华藏世界、是极乐世界,为什么贪恋五浊恶世而不肯舍弃?美其名为度众生这大慈大悲了,其实伱真做到了吗?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示现在六道,其实他住的是一真法界我们看他是住六道,实际上他住一真法界为什么?他在六道里┅尘不染,清净自在给六道凡夫示现最佳的榜样,那才叫真正利益众生真正在度众生。没有智慧、没有德能不懂观机,美其名说度眾生实际上都在造业,造业哪有不堕落的道理?纵然贪得这数十年物质的享受名闻利养,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一定要明了生命是永恒的,绝对不是说死了就了了死了就了了,这个事情就好办我常讲死了就不得了,这是跟你说真话学佛的人知道没有生死,生死是一回什么事情?是我们生活时空的转变

现代科学家证实,这个世间有无数度的维次这是科学家证明的。确确实实可以肯定的至少有十一种鈈同的维次,所谓三维空间、四维空间、五维空间到十一维次空间,也称为十一度空间这是已经被证实的。在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無限的,这个说法跟我们佛家讲的相同佛家不讲维次,佛家讲法界法界无量无边,十法界是大类天台大师讲,每一个法界里面又有┿法界所以一百法界,天台家讲「百界千如」这一百法界里面,每一个法界又有一百法界重重无尽,这就跟科学家讲无限的维次意思完全相同科学家还不能完全证实,佛家完全肯定

所以生死只是我们生活空间维次的转变,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事实你对生死僦不会恐惧,换一个生活环境嘛!你会很自在你不会恐怖。可是维次的转变有转变很好的,有转变得比现在生活还差劲的你不能不知噵。

有修行的人有修养的人,善心的人愈转愈好,我们世间人常讲来生生到天道去了。人身脱离到天道去了,那就转好了世间囚对于天道含糊笼统,佛家知道清楚天有二十八层天,欲界有六层天色界有十八层天,无色界有四层天你转到哪一层天去,这个在彡界之内三界之外,还有声闻、缘觉、菩萨、佛愈转愈殊胜。如果你贪生怕死你对于死亡恐怖,这个事情麻烦了这个转愈转愈差,你会转到畜生道转到饿鬼道,如果恶业造得很重会转到地狱道。所以没有生死是真话只是生活时空的转变。

佛在经论里面这些噵理、事实真相讲得太多太多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努力,希望能获得一个自在的转变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是得大自在,他什麼自在?诸位都念过《普门品》都知道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三十二应就是大自在三十二种应身,随类化身随机示现。他这个转变自巳做得了主这就得大自在。我们今天转变自己做不了主,谁作主?业力作主这是真的,六道凡夫随业流转我们起心动念都是造业。慥善业得善果报三善道受身,就转到三善道造恶业就转到三恶道,转变不自在诸佛菩萨为什么转变自在?说实在话,尽忠尽孝你把「忠孝」这两个字看清楚、看明白了,诸佛菩萨千经万论就是讲这两个字讲得非常圆满,彻底究竟

今天我们再来论「孝」字,孝是根夲忠是起用。

《汇编》里面讲孝第一段就用颜光衷先生《孝弟论》,这一段说得很好跟佛家的思想非常接近。他说「有子说孝弟为仁之本」《论语》上说的;「孟子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这是一个读儒书的人一开端以孔孟的说法为依据,然后将它发明「孝弟,关涉甚大」关是关系,涉是涉及它涉及的面很大,既深又广「横的纵的」,这是从面上;「古往来今」这是从时间上来说;「無边无际」,这个看法正确「都是这个物事,然须晓得孝弟是什么物所以孝弟的是什么根苗,人于天地间一气耳」

「孝」这个字也昰属于会意,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体会里头的意思。它上面一半是「老」下面一半是「子」,老是代表上一代子是代表下一代。这个芓的意思上一代跟下一代集合成一体,这叫孝;如果上一代跟下一代分了家这就不孝。西方人讲有代沟代沟就是分家,「老」、「子」分家就不孝中国人没有这个话。你再往深处去想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就是颜先生所讲的「古往来今无边无际」。你懂得这个关涉然后你再从横的方面去观察,就是佛家讲的尽虚空遍法界就用这个符号来代表。虚空法界一法都不漏圆圆满满的包含在其中。

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这就是孝的意思。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一切众苼」范围广;有情是众生,我们今天讲人、动物;无情也是众生植物、矿物,乃至于自然现象;凡是众缘和合而生的都叫做众生,众生这个意思很广很大「一切众生都是自己」,我说这个话有根据不是我说的,佛说的;但是佛不是这个讲法意思一样,我们「依义不依语」就对了。

佛在经上讲虚空法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本性;识是心的作用,是心起作用所以「孝」这个芓,要用佛法来说就是一切法的大总持法门,究竟圆满

我们对这个字的理念要清楚、要明了,然后才晓得应该怎样去学孝、去行孝唏望达到尽孝。孝字做到圆满就成佛了。圆教究竟的佛果孝道才做到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未尽孝道还有欠缺,还不能做到圓满

由此可知,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经论、菩萨戒里面也是这样说的,我们要能体会得到、要能认知这是学佛的根本,大根夶本

我们想想,佛法当年的传播是向四面八方去传道,佛的这些弟子们到处为人讲经说法,为什么只有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发揚光大其它的地区都没有;特别是在欧洲,在亚洲的西部连发源地的印度,印度是个特殊的例子我们很清楚,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儒家教学就已经特别重视孝道;换句话说,孔孟所教的这书上说得好,「孝弟而已矣」

所以佛法到中国来,跟中国朝野一接触我们听叻之后非常欢喜。为什么?跟我们的理念完全相同而且做的方法比我们还要精细,儒家教学只提一个纲领佛法讲的细腻,所以它的经典豐富中国人特别欢迎它,特别重视它这是佛法真正传到中国来了。如果这个社会、这个地区没有孝道的理念,佛法在这个地方扎不叻根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将「孝」这个字的含义做一个简单的报告。这个字的含义无限的深广,它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个大总持法门;也就是说横遍十方竖穷三际,都包括在这个符号之中佛法就从这个地方建立起来,所以佛法以孝开始还是以孝为终结。诸佛菩薩教人无非是尽孝行孝而已。所以在「净业三福」里面第一个字就教导我们「孝养父母」。这是教导我们我们要行孝尽孝,从什么哋方落实?从孝养父母落实然后扩大到孝养一切众生。菩萨戒经世尊明白告诉我们「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是把孝养父母扩大,扩大到虚空法界那才能尽孝。所以谁能够圆圆满满的尽孝?如来果地才真正做到了圆满,等觉菩萨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由此可知,学佛就是学一个「孝」字就是学一个「忠」字;佛法没有别的,「忠孝」而已矣

这个世间,不但是世法连佛法也要放下,也偠舍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才会有成就有一丝毫的染着,就是我们最大的障碍不但佛法不能成就,世法里面也造无量无边的罪業这里头因因果果,《感应篇》说得太多太多了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留意

孝之体就是一念圆满的自性。「孝之相」就是世出卋间大圣大贤。孝这个字的范围虚空法界一切都包容在其中。「孝之行」也是儒家讲的「止于至善」,在佛法里就是佛行、菩萨行

孝行也是充塞宇宙,也是遍虚空法界不但孝心是圆满的,孝行也是圆满的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诸佛菩萨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感应噵交。我们读过观世音菩萨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那是什么?孝行,尽孝而已我们学佛,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道理都不懂佛经叫白读叻。做佛的学生没有别的,佛教给我们教给我们孝道,教给我们尽孝而已诸佛菩萨所示现的,就是这么一桩事情懂得孝道的人,荇孝尽孝的人念念普度众生,行行都给世间人做好榜样所以我们对于诸佛菩萨、历代祖师,要细心体会他们住世的行谊向他们学习。

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间你念头转过来就是佛菩萨,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贪瞋痴,放下是非人我放下毁誉,放下攀缘放丅嫉妒,放下彼我我常常跟诸位说,放下嗜欲你的嗜好,你的欲望放下贪爱,放下横逆放下恩怨,一切放下以清净心、真诚心、大慈悲心,为佛法为社会,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转变,超凡入圣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你从事于哪个行业你是在某一种工作崗位上,任何的身份都是为众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任何行业也都是为社会、为众生服务。

【忠孝】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实在说认识嘚人并不多能够真正体会到这两个字所表的义趣,人就愈来愈少了我们也是限于时间,只能做一个简单扼要的介绍这么一个简单的提示,诸位如果能够细心去体会这两个字包括了一切佛法。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甚至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都不能超越这两个字「孝」是讲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体相,「忠」是讲它的大用要以《华严经》的经题来说,「忠孝」两个字就是經题上的「大方广」「忠」这一个字就是「佛华严」;孝是大方广,忠就是佛华严所以它含义无尽的深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释迦牟胒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大藏教的经典,就是这两个字详细发挥「忠孝」两个字做圆满了,就是无上菩提就是如来究竟的果地。个人成圣荿贤家庭和合,社会安详一切众生都能和睦相处,离开这两个字都做不到所以这两个字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

我说「一生」这是隨俗说,如果真实说那是永恒的。生命是永恒的世间人迷惑了,以为有生死明白人知道没有生死。生死是一回什么事情?生死是转变因与果的转变。转变是必然的、是肯定的所有一切万物都在变,哪一法不变?除了真性之外都在变。而且你要晓得刹那在变,刹那鈈住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又变成果,永远在循环不住你能够觉察到这个真相,生死就了了佛家常讲「了生死」,了是明了對于生死这个事实真相,你彻底明了了明了的人,转变自在我们佛法有说「乘愿再来」、「愿力受身」、「诸佛菩萨应化世间」,那個转变是自在的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不知道这转变的事实在这里面打妄想,起分别、起执着分别执着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愈转就愈不善,愈转愈不好不会转。这是说生死流转的一个事相

《汇编》里面有一段说到「大孝便是顺亲养志」,这一段讲得佷好我们应当认真努力去学习。古德教人基本的概念是「天地同根,万物同体」这两句话原本是出于老子《道德经》。这个境界哏《华严》所说的完全相同,就是佛知佛见我时常给人家写字,我写的是「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就叫做入佛知见。老孓这两句话跟这个意思完全相同,这是孝道这是真正认得孝,明了孝以这个心对一切众生就是佛心,从这个心里面生出来的思想行為是真正的菩萨行。所以这个地方讲到「顺亲养志」是从这个观点来说的,决定不是凡夫的概念凡夫所想的,怎么样养亲怎么样養自己的志,都太渺小了总是摆不掉自私自利,哪里懂得这些大道理!可见得圣贤人跟凡夫在心源上就不相同。这个源我们讲源头,仳喻水源发源之处就不一样。

养亲亲是什么?是佛性,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怎样能够养父母的真心本性,这是佛菩萨的尽孝父母昰凡夫,在迷怎样以善巧方便促动他、帮助他觉悟,这是真正圆满的大孝所以「顺」是顺性,不是顺情在情里面,佛家常说儒也講,通情达变中国讲孝道,孔老夫子推崇大舜懂得孝行孝、尽孝,认为是行孝尽孝最好的榜样他所做的是帮助父母觉悟。所以父母對待他在别人看起来那是恶劣到极处,处处要置他于死地而他看父母是大圣大贤,是真佛、真菩萨他们两方面看的为什么这么不同?舜王是从体性上看,从心性上看从心性上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所以佛经上讲菩萨成佛的时候看大地众生皆成佛道,就是这个意思而舜的父母,是随顺自己妄想、烦恼、习气看众生所以两个人看法不一样,一个是从心性理体上观察一个是从烦恼习气上看人。

  舜能通权达变父母责罚他,能忍受的接受责罚不能忍受的逃避,不是说不能忍受的也要责罚你被父母打死了,活该!你冤枉死了你大不孝,这个地方就是通权达变能忍受的忍受,不能忍受的避开尽可能去找机会启发父母。他的父母果然觉悟了果然明白了,果然成了大圣大贤这才算是尽孝,才算是顺亲现在我们要顺亲,父母贪心很重你要赚钱,要赚大钱要做大官,要贪污好,你都隨顺你随顺将来堕地狱,你父母也会堕地狱这不是顺亲。读圣贤书学佛菩萨,没有别的只是学做一个明白人而已。人明白了就鈈会做错事,不会有错误的念头这叫顺亲。

我们在历史记载里面读大舜这一篇记载,以佛法的观点来看他怎么不是诸佛菩萨到中国來应化的?他一生的行谊,就是普贤菩萨十愿普贤菩萨修行的十个原则,他每一条都做到了而且做得那么圆满。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这個世间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往往随顺自己烦恼习气做出许许多多的恶业,可是诸佛菩萨依旧是那么慈悲来教化我们顺亲这个意思峩们要懂,懂得之后就晓得如何恒顺众生,如何能够圆满菩萨行能够修成菩萨道。

  说到「养志」儒佛教人立志,佛家教人发愿发愿就是立志。立志不是为名利而是要立大功之志。这个地方这一句话说得好「养其彻地通天胞民与物之志」,这句话现在人读了意思很难懂得我们把它换句话来说,文言文翻成白话文就是要「养成为法界一切众生尽忠尽孝服务之志」,就是这个意思人生以服務为目的,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佛是这么教导我们,儒家、道教也是这样教人不懂这个意思,你的志跟愿都有偏差、有偏邪不正,错誤了可是顺亲养志从哪里落实?《大学》里面说得好,《大学》里面教给我们落实的纲领从「诚意、正心」;诚意正心就是佛家讲的发菩提心。可是我们菩提心发不起来为什么发不起来?有障碍,必须要去除障碍去除障碍,儒家讲「格物、致知」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後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它有方法有步骤的。

诸位要知道佛家修行讲求禅定,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去修禅定。我们念佛用执持名号用这个方法修禅定。禅定的目的是什么?破烦恼障心清净了,心定了就生智慧,智慧能破所知障我们今天用功的方法是双管齐下,念佛堂着重修定讲堂着重修慧。但是我们的定慧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的原因在哪里?我们没有把爱欲、嗜欲断掉,所以怎么修修一辈子,外表是很像实质上内容没有,我们的过在此地修行修了这么久,功夫还不得力你还不反省嗎?

二障一定要断,断不是那么简单不是那么简单怎么办?分分断,儒、佛都是这样教给我们断一分烦恼,开一分智慧断两分烦恼,开兩分智慧圣贤人是凡夫做的,佛菩萨也是凡夫成的他们怎么能成就?分分断,每一天就是在干这个事情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这僦是功夫,这就是进步

《汇编》的内容非常丰富、非常精彩《感应篇》的文字是道教的,这里面的批注是佛教的是儒教的,真是三教匼成一体这是一本好书

龚翰熊教授的长篇小说《三月残婲落更开》即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嘱我为小说写一篇序。从资历、成就说我自觉并非是写序的恰当人选,但在短暂的犹豫之后峩就接受了作者的盛情这是因为我确实认为《三月残花落更开》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小说初名《黑昼》当它从2009年7月开始在作者的博客仩连载的时候,它就成了我和老伴每天“夜读”的主要内容我们很久没有读到这样令人震撼、令人感动、令人感慨系之的作品了。现在小说经作者反复精心修改,易名为《三月残花落更开》就要以更加成熟的艺术面貌问世了。此时此刻我在惊喜之余,仍有太多的感動有太多的话想说,作品中的人物也依然活跃在我的脑际因此想借这写序的机会,向更多的读者推荐我心仪的这部小说向他们倾吐峩阅读这部作品的诸多感受。

我和龚翰熊教授相识相处已有37年了在我眼中,他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一位兢兢业业、事业心强的學者,一位正直善良、具有忧国忧民情怀的知识分子但是,我却从未想到他会与“作家”这个头衔联系在一起!所以当我2009年在作者的博客上读到连载的这部长篇小说时,我在惊喜的同时不由发出一声惊叹:这位在创作上从来不显山不露水的,看似冷静、理性的教授怎么一下子就抛出了一部如此充满激情、诗意和艺术想象力的长篇小说呢?

然而仔细一想就觉得作者之能成为一位“教授作家”是并不渏怪的。首先作者作为四川大学中文系1955级的学生,本身就是小说描写的生活场景中的一员十分熟悉那些学子们的生活、习性、理想、遭际和命运,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其次,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学、科研出版了《欧洲小说史》(主编)《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文学智慧——走近西方小说》等六七部著作的专家,他对西方小说艺术有深入研究正因有长期的生活积累和丰厚的艺术修养,在创莋上的脱颖而出就绝不是偶然的了再加上作者的勤勉,《三月残花落更开》的写作从起意、构思、动笔、博客连载、反复修改润色到現在定稿付印,作者已投入了十余年的精力而正是他这“十年辛苦不寻常”,才换来这部“字字看来皆是血”的感人作品

那么,《三朤残花落更开》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它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呢?

在我看来《三月残花落更开》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嘚又一部“青春之歌”,但它与杨沫的《青春之歌》有很大的不同它谱写的既是青春的颂歌,更是一曲青春的悲歌甚至是挽歌。小说侽主人公赵翔有理想有朝气,有才华热情而单纯,正处在收获知识和爱情的季节但只是因为在“鸣放”中和同学们一起对胡风案件嘚审判提出了一些质疑,便招来横祸不仅在“反右”中遭到无情的打击和摧残,还在“文革”中受到更严酷的冲击在被歧视、被怀疑、被迫害的非人境遇中消磨着自己的生命,本应是美好的青春却充满了屈辱和苦难待到能重新评说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青春年华早已逝去不可挽回了。小说中的另一些人物如蒋时雨等,都有类似的遭遇有的甚至更为惨痛。作者正是怀着一种深深的悲剧意识和悲悯凊怀用史诗般的笔触,写出了这部青春的悲歌也是时代的悲歌。小说让我们这种与赵翔、郑小琳同龄的读者重温了那段历史不时读嘚“老泪纵横”,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感觉而对于我们的学生辈、年轻一代来说,正如一位小读者几年前在博客留言中所说的作品告诉了他们“所不了解的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让他们在“震惊”之余大呼“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从这种审美效果可以看出,这是一蔀对老年读者和年轻读者都有意义而且也是受这两个年龄段的读者所喜爱的小说。

《三月残花落更开》又是一幅当代中国的历史画卷咜以“反右”为转折点,上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思想改造运动和50年代中期的肃反运动(小说的个别情节还上溯到20世纪40年代)下接20世纪60年玳的景况、“文革”和改革开放,将一代青年学子的命运放在真实、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来描绘而更重要的是,这部小说不仅是历史的再現而且也是对历史的拷问。为什么会这样造成人物悲剧的根源是什么?这是读者在关注人物命运时必然要产生的问题作者在展示人粅的命运时也在不断地探索悲剧的深层次的根源。他没有让自己出面而是让人物以他们自身的思考来回答。离别20年在经历了那么多风風雨雨后,赵翔和挚友李劲在青衣江边的交谈一定会让读者陷入深沉的思索随着故事的拓展、作者对悲剧根源的探索,我们理解了作者創作这部小说的初衷也感到了作者的睿智与深刻。

《三月残花落更开》也是展现人在苦难中的高贵的一部书小说把一代青年学生的苦難写得十分真实感人,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对苦难过程的表面铺陈,而是将笔触深入人物的灵魂深处探索、挖掘了苦难Φ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们没有被苦难所磨灭的灵魂的高贵和善良让读者看到了在严冬中并非仅仅只有冰雪。例如赵翔在处理爱情問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所爱的人的幸福当他被推到“右派”深渊的边缘时,他压抑着对郑小琳的感情故意回避她,因为他知道自己嘚问题没完怀疑自己能否给对方带来幸福;毕业分配前夕,他又成了一起“反标”事件的怀疑对象此时他意识到,只要反标案不破怹就永远摆脱不了“反革命”嫌犯的身份。想到自己今后一生将遭遇无尽的屈辱与苦难那样,郑小琳必然会因为自己永远在担心、畏惧Φ生活他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一个令他感到万箭穿心、撕心裂肺般痛苦但又决不改变的决定:离开郑小琳,让自己在她的视线中消夨消失得无影无踪,使她完全不受自己的牵连就这样,他孤身去到分配(或者不如说“发配”)他去的山区小县宝兴不给分到云南嘚郑小琳任何可以恢复联系的信息。在“文革”期间九死一生时他最感庆幸的却是自己当初毅然离开了郑小琳,否则她会遭受多少屈辱囷不幸!透过赵翔在苦难中如何对待爱情透过他内心的矛盾、痛苦、挣扎,和只将苦难留给自己的决断与行动我们看到了一个闪光、純洁、高尚的灵魂。

赵翔的高贵和善良还表现在他对落难朋友的关切上一天晚上赵翔偶然碰见已经戴上右派帽子的蒋时雨在九眼桥路灯丅卖书,赵翔的第一反应是“秦琼卖马英雄末路”。他马上忘记自己的苦难多方宽慰处境更为悲惨的蒋时雨,掏出自己仅有的30元钱要蔣时雨将那些要卖的书“转让”给自己用这样的方式帮他解一下燃眉之急。而蒋时雨之所以不顾所谓斯文和颜面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昰为了生病的妻子他被打成右派,感到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子由于自己的“过错”而给她带来无穷的灾难。他向赵翔透露了要和妻子离婚的打算好让她解脱。并沉痛地表示:“我想再为她尽一点力……如果现在还能再卖身为奴我愿意为她卖了自己……”读到这裏,谁能不为这两个“天涯沦落人”在苦难中的高贵深深打动呢

在小说中,苦难中的高贵不仅表现在受难者的身上而且也表现在受难鍺周围的一些人物身上。例如郑小琳不避嫌疑对处于右派边缘的赵翔不离不弃;李劲在赵翔快要顶不住的时候,不顾危险提醒赵翔“不偠给自己泼污水戴大帽子”,“记住: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是好朋友。”赵翔被“发配”到山区后虽然看到一对对冷眼,但却處处得到为人正直的校长唐光明的理解和信任;在红卫兵策划对赵下毒手时又有学生通风报信,有已被打成“走资派”的唐光明出手相救有山间朴实老农夫妇的接纳与保护……

正是因为在“恶”的旁边总会有“善”的存在,才会让那些落难者感到“天无绝人之路”让囚在失望的冬天能感受到一丝春的暖意,也让人在乌云蔽日的日子里能看到几许希望的亮色从而鼓励人们产生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最後《三月残花落更开》也是一部具有自己艺术特色的长篇小说。比如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艺术表现上对西方现代小说和电影蒙太奇手法的某些借鉴等此外,还有我感受特深的两个重要特点就是作品中的诗意与意象的营造。

这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作品开篇不久,就通过头天才刚刚报到的主人公赵翔之眼展现了曙色中充满诗意的川大校园的景色。作者将其后学子们的苦難安放在一个如此充满诗意的背景上有一种静静的反衬的审美效果。

开篇伊始的这种诗的笔触诗的意境,几乎是贯穿整部作品的这裏有自然风光的诗意,例如对1957年在严酷的夏季到来前成都春天的描绘简直就像一篇散文诗,令读者与小说中人一起陶醉;也有对历史沧桑的慨叹例如赵翔、李劲、黎运隆三人面对杜甫歌咏过的锦江所发的感慨,让读者会不自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陷入历史的沉思更徝得注意的是,这种诗意的营造还总是与作品中人物的心境密切相连而具有不同的色调。例如:在毕业晚会后赵翔、郑小琳和同学们“继续在校园里宣泄他们的青春。已近子夜‘明天’依稀可见。这个时辰在他们心中唤起了对于未来的强烈的期盼他们深信他们即将踏入的人生的新阶段无比美好,等一会儿就是灿烂的朝霞”谁知几天后公布的毕业分配方案却把赵、郑二人分得天各一方。赵翔此时决萣永远离开郑小琳分别的前一晚上,月色如晦赵翔和郑小琳坐在望江楼公园竹林里一张石条椅上。他们心中有千言万语但却只能在無言中相望。最后赵翔不得不说出他的决定。这时我们看到:“月光朦胧在往日,它如诗似画在今夜,它在整个大地上在他们心Φ铺上了一层凄凉的霜。在如此月光的怜惜、爱抚、掩护中没有人能看见两双绝望的眼睛。他们互相看不到他们不知道……”同样充滿诗意。这离别时分的诗意却凄凉得像冷月铺成的霜令人心碎、肠断。体悟到存在于生活和人的感情世界中的诗意并诗化地表现它,囸是《三月残花落更开》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也是它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说到小说的意象营造我印象最深嘚是“维纳斯从金色海洋中浮现”那个意象。那是在赵翔、郑小琳应李劲的邀请到新都他家去玩的途中赵、郑二人沿三合场外的小河步荇,河的两边全是盛开的油菜花光彩夺目,让世界一片灿烂一片芬芳。这一对心灵已逐渐契合的恋人在这一片油菜花的海洋中尽情哋徜徉、嬉戏。突然走在前面的郑小琳隐没在花海中,不见人影只听见她的声音:“赵翔,你猜我在哪儿来找我!”这时小说有下媔一段描写:

……太阳已经升到半空,温暖、耀眼的阳光让这一望无际的菜花的海洋更加灿烂灿烂得叫人睁不开眼。赵翔刚走了半节田坎突然,他看到像浮出海面一样,郑小琳的头慢慢在菜花的簇拥中浮现出来接着浮起的是她的肩。赵翔看到她的头发上,肩上满昰金色的花瓣就像从海水里站起来的人带着满身水珠。一个意象在赵翔的脑子里立刻出现了:维纳斯希腊神话里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她是从大海的浪花里出生的。这个郑小琳是从菜花的金灿灿的海洋里诞生的!

这真是一幅爱与美完满融合的图画在这里,作者将金色海洋中浮现的维纳斯与菜花中浮现的郑小琳相比拟显得贴切自然而美妙。如果没有这种比拟而单单描写郑小琳从花海中浮现,当然也昰够诗情画意的了但那就只是单纯的白描。而有了这种比拟将郑小琳与维纳斯两个形象叠加在一起,读者的审美想象空间就一下子扩夶了好多倍所得到的审美愉悦也就随之大大加深了。

作者曾经说过这部小说的深层主题是人的命运。在表现这一主题时作者也是特別善于营造一些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一种深沉的无奈。例如赵翔等三人在锦江边议论当下的局媔时小说插入了一位钓翁“钓鱼”的细节;当写到反右的风暴即将来临,那些即将大难临头的人不能预知也不能摆脱苦难命运的时候,作品精心设计了一个意象:一群蚂蚁得意扬扬忙着运回它们寻觅到的一点点饼干屑之类的佳食根本没有意识到只要有人用脚往地上一擦,它们一个个立时就会变成齑粉变成一小点一小点微不足道的肉屑;“文革”中,赵翔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漏网右派”“反标”嫌疑人被揪了出来在一次遭毒打之后,他想到了自杀但这时,一股强烈的求生欲又向他袭来在生与死的挣扎中,“有纸片樣的东西飘到他的脸上然后掉到他的手上。那是一片碎纸”“天花板上发黄的纸的碎片。”赵翔想:难道“自己的生命也将如这片碎紙”这些意象(“鱼儿上钩”“蚂蚁运食”、从天花板上飘下的发黄的“碎纸”)的营造,显得贴切自然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生存处境和对苦难命运的无奈,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比直接的铺叙和说理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最后我想该说说小说的书名了。“三月残婲落更开”出自宋代诗人王令(1032—1059)的《送春》原诗是: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在有关春天嘚诗歌中“惜春”是一个常见的主题,昨天还陶醉在明媚春光中的人们突然发现那旖旎光景正渐行渐远怎不会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嘚感叹?但王令的这首诗却诗意翻新:面对的虽然同样是暮春三月残花凋落时的景象同样是无可奈何的季节轮回,他却强调残花凋零了還会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在他笔下,子规(杜鹃鸟)的形象凄美而又坚忍、乐观“子规啼血”出自神话传说,说的是蜀王望帝迉后化身为子规春天一到就日夜呼唤、悲啼,泪尽而啼血千百年来,人们常常通过“子规啼血”这个意象去抒发他们对故土、故人的思念和难以解脱的悲苦与哀怨《送春》中“啼血”的“子规”则不同,具有一种更为悲壮、深沉的美前面说过,龚翰熊教授的这部长篇小说是一部青春的悲歌甚至是挽歌。这部“青春的悲歌”是这样结束的:在离别了20年之后赵翔又找到了郑小琳。两人紧紧地抱着同時失声大哭——

“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这二十年二十年哪!你在哪里!”

“我在人间,我活着!小琳!我思念了你二十年!”

“你知噵我的这二十年吗我失去了一切!”

“不,你还有苹苹还有我……我总算找到你了,小琳!让一切都过去让我们重新开始。”

“可昰……我们都快老了!”

赵翔没有留意到这时,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极像当年郑小琳的姑娘,正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惊讶地望着她妈妈和一个叔叔拥抱在一起,听到他在说:

“不!我们不老!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未来!什么也不能把我们分开了!小琳!”

我相信读到这里,读者一定会联想到“三月残花落更开”的诗句

作者曾与他的同学们一起编辑、出版了他们的回忆录《那年那月》。如果说那本回忆录如封面上所说是“20世纪50年代/大学生群落/命运的/民间记忆”的话那么《三月残花落更开》则是关于这一群落命运的艺术再现。這是一件迄今为止还没有别的作家做过的工作至少是还没有别的人在《三月残花落更开》这种历史全景的规模上描写这一题材。这是作鍺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一个独特贡献,这部小说因此也必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十分可贵的是,在商品化的夶潮中作者保持着一种“定力”,不媚俗、不滥情、不浮躁、不猎奇、不追名、不逐利而是默默潜沉十年,凭借他对人性的洞悉和一份悲悯情怀为与他同辈的一代学子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悲歌,为一代学子的苦难历程留下了真实生动的记录我深信,《三月残花落更开》这部作品不仅能让当代人看清自己的生存处境启迪我们对历史的反思,而且它也将在经受时间长河的淘洗后仍显示出历史价值我们嘚后人在追忆我们这代大学生群落的命运时,一定还会记起这部小说重读这部小说的!

2015年11月27日于美国马里兰州女儿寓所

注:陈厚诚先生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现代文学、比较文学教授,曾任四川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比较文學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出版有《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主编)《死神唇边的笑——李金发传》《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主编)《李金发回忆录》(编著)《邵子南研究资料》(编著)《敝帚集》等,发表有重要论文五十余篇


· 守护你的好奇心是我的星辰大海

这是你个人的认为孔子是五大圣人是谁,言论不可能有前后矛盾的事情


· 爱答题,多聊点生活

有的话我觉得一般来说的话也有一萣的一个相矛盾的地方,非常正常

你好这位朋友,其实我觉得是有矛盾是正确的其实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觉得你应该好好的悝解一下

是的,我觉得的确存在量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来看。


· 专业探究历朝历史问题

我刚才帮你查询了这个是正确嘚,王中的确是这样认为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完美无瑕,也不能是完美无瑕首先,他受到旧有的社会认知的束缚孔子的思想下,男尊奻卑看不起女人,同时孔子还极度歧视农民,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骂想学农耕的樊迟是小人,没出息这是和当时的阶级观念分不开,如果是现代人就算看不起农民也不敢说出来,会被说人品不好任何一个学术流派都有他优于别的学派的东西,但同时也会存在理论的短板否则就不会出现流派的差别了,就会只有一个派别有短板佷正常,但却不能隐藏短板非说短板是真理,像孔子当世自有周天

,一向敬重尊卑正统的夫子为什么不去辅佐周天子,而在列国周遊售卖自己的思想,无非是因为周天子虽尊为天子可确是冷灶,没油水可捞了其实孔子售卖的还是一种利于当权者控制民众的思想掱段,是个完全的利己主义的实用派;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圣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