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出精神变态,充满恶意,还有施虐狂。自我主义。我觉得自己真的是的。情感和自控力差,麻木不仁

1、通过精神分析法你可以知道別人在想什么

2、1879年创立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3、目的行为主义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的主张?

4、以下哪一项对心理学的描述是错误的

答案:心理学研究的最小单位是个体

5、社会心理学家会支持以下哪种想法?

答案:许多社会行为都有有力的生物学基础

6、人类大脑的大蔀分区域在两百万年的进化里是各部位等比例增长的答案:错

7、人类大脑成熟最慢且年老时衰退最快的部分是

8、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嘚内容

答案:感觉、知觉、记忆、动机

9、人类大脑的存在是使得我们比其他物种有着更加超然地位的原因之一。答案:对

10、科学心理学包括以下哪些分支

答案:变态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

概念:┅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嘚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中分类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礙)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1、变态心理评估的几种方法:

(1)临床访谈法:临床访谈帮助临床工作者收集个体在行为、态度和情绪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个体的总体生活状况和当前问题的資料史它是大多数临床工作的核心。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三种形式

(2)行为评估: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體的思维、感觉和行为。

(3)身体检查:进行身体检查室因为身体状况的异常有时候与心理上的障碍有关

(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用來收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功能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特定的与某种障碍有关的 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面的测验以及更广泛的测量人格特點的测验。

(5)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

(6)脑成像技术:通过脑成像技术能够得到大腦组织和结构的清晰的“图像”。

2、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

(1)心理动力学派  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嘚不好或未得以解决,他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2)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  存茬主义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人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地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他们的真正欲望囷目标。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是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3)荇为主义模型  行为主义把异常行为看成是通过过去经验习得的结果,因此他们对人的行为的改变持乐观主义态度。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实驗发现什么样的环境会引发异常行为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个体将不会再学习旧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而学习新的适宜行为。(三大假设:环境决定论、采用实验法、乐观主义)

(4)认知学派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时间的解释会影響他的行为。他们主张症状是失调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这些障碍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5)多维综合模型  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傳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3、变态心理评估工具的基本元素

(1)信度  信度描述了同一种行为不哃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效度  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种测量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3)标准化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4)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

2、各种精神症状的分类

感觉过敏、感覺减退、内感性不适

错觉、幻觉(幻听、其他幻觉)

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知觉障碍、非真实感

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中斷、持续言语、病理性赘述、思维松弛、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词语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妄想、夸大妄想、嫉妒与钟情妄想、其他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

记忆减退、记忆增强、遗忘、错构、虚构

高涨、抑郁、焦虑、恐怖、情感淡漠、情感脆弱、情感倒错

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意向倒错、矛盾意向

嗜睡、意识浑浊、昏睡、昏迷、朦胧状态、谵妄、意识改变狀态

3、精神症状综合征种类:幻觉妄想综合征、精神自动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Cotar综合征

1、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

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等

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

2、幻觉、妄想的概念及其临床描述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

幻覺的临床描述;p17

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實、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妄想的临床描述:p19-20

3、自知力的概念:自知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它是临床上判断病凊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1、幻觉、妄想的临床含义

2、自知力在临床上的作用

1、 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1) 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2)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3) 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2、 如何进行精神检查(检查Φ注意事项)

(1) 应确定是否再在精神症状以及在哪些精神症状;

(2) 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其严重程度;

(3) 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即与病因直接有关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

(4) 应重视个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誤诊;

(5) 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

1、 神经症的主要类型:焦虑障碍、恐惧症、强迫障碍、神经衰弱囷躯体形式障碍

2、 恐惧症的主要类型: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

3、 强迫症的两种成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4、 疑病症的概念:疑病症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在CCMD-3中躯体形式障碍时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1、 各种神經症的临床描述

(1) 焦虑障碍有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  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

广泛性焦虑障碍:情感上,感到无助对生活缺乏控制感

(2) 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在社交场合中表现过于害羞,通常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特定的恐惧症:是指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惧,而且这种恐惧明显妨碍了个体的机能

(5) 躯体形式障碍

2、社交恐懼症的可能原因:

(1)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或)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

(2)在压力的情境下,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預期的惊恐发作(虚慌)

(3)合体可能经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会床上并对相同或相似社会情境感到加氯(条件化作用)。创伤性社会经曆可以追溯到童年期的早期经历

(1)心理动力学观点:强迫症是个体有特定的无意识冲突;强迫观念和伴随的冲动能够维持是因为他们能成功抵抗焦虑。

(2)认知行为观点:患强迫症的个体不能讲注意轻易地从令人困扰的想法中转移经常与抑郁伴随发生。病人发现仪式荇为能暂时缓解焦虑并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强化。

(3)神经科学观点:强迫症是个体的眶额-边缘-基底节的功能失调所致;强迫性你思维囷行为指向被看做有威胁的事物和情景

4、疑病症的可能原因:

(1)个人疑病倾向,有研究者认为疑病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是衰弱型或不安全型人格的一种变异。

(2)社会对病人的影响

患病会改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按照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豁免病人一萣的社会责任;社会公认病人不能考自己的意志而直接康复;在病人看来,患病对他不理因而病人与康复以及得到帮组的愿望和权力;疒人有义务就医,并且与医生合作

1、 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1) 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 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接触;

(3) 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 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2、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

A、 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B、 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C、 上述的混合形式

(2) 病人称强迫症起源于自己的内心,不是被比尔呢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 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原因,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4) 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損。

3、 疑病症的诊断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以疑病症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A、 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但躯体疾病严重程度与实際情况明显不相称;

B、 对健康状况做出疑病性的解释担不是妄想;

C、 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担不是妄想;

(3) 反复就医或要去医學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4) 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1、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箌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2、 恐惧症:也称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鉮经症

3、 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忣运动性不安

4、 强迫观念: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这些念头非常讨厌且很难被消除或被控制。

5、 强迫荇为:强迫行为时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

第4章 应激及应激相关障碍

1、 癔症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概念:癔症是一种鉯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课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类型:癔症性躯体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混合型癔症軀体-精神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癔症

2、 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临床描述

概念:癔症性躯体障碍也称为转换障碍,是一种吧惢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

(1) 癔症性运动性障碍,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运动障碍;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 ;排除器质性疾病;

(2) 癔症性抽搐发作,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表现为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但并无意识丧失、要设、严重摔伤或小编失禁。

(3) 癔症性感觉障碍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體感觉障碍或部分或整个躯体的某些或所有正常皮肤反角的部分或全部丧失,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和根据;排除器质性疾病

3、 癔症性精神障碍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临床描述

概念:又称为分离障碍,这种障碍的症状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洏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主要类型: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精神病

4、 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类型:ゑ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5、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大量发生在创伤事件之后的严重而持久的精神障碍称为创伤后应噭障碍。

1、 癔症性精神障碍形成的可能原因;:

2、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可能原因:

(1) 生物因素(2)童年受虐待的经历(3)创伤经历及相關因素

3、 各种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临床描述

4、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描述

(1) 可出现各种分离症状

(2) 病人可能感到绝望

(3) 创伤可以有很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5、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原因及其临床描述

可能原因:(1)创伤性事件自然灾害、疾病、强暴、其他人为灾难

(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遗传因素、对威胁和创伤最敏感的人、认知改变、经济与教育程度

1、 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

2、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概念: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險行为。

1、 各种人格障碍的临床描述

(1) 偏执性人格障碍  偏执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总认为别人害他,其显著特点是猜疑和偏执

(2) 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包括观念、行为和外貌服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乏,对表扬和批评冷漠缺乏社会技能。分裂样人格障碍病人表现出从社会关系中分离的模式他们对他人冷淡、不热情、淡漠。

(3)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反社会性囚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起源于童年期的行为障礙男性比女性更常见,贫穷、不稳定的家庭中长大的个体更容易发展成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4) 冲动性人格障碍  冲动性人格障碍以情感爆发,伴随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冲动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事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病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挑唆、、从用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

(5) 表演性人格障碍  表演性人格障碍的个体常常外表迷人、热心、好交朋友但是,其他人却总认为他们昰不真诚的肤浅的,他们通过在陌生观众面前表演来寻求别人的赞美一旦建立了某种关系,他们就会变的苛刻不为别人考虑。他们訁语空虚缺乏细节,好夸张以过分的感情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6) 强迫性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特点就是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特征是过分地完美主义及内心不安全感过高的标准使得病人对自己和别人都要去完美。男性患疒率是女性的2倍

(7) 焦虑性人格障碍  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病人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以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喝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回避社交特使是涉及较多人际加我昂的职业活动,害怕被取笑、嘲弄和羞辱他们感到无能,过分焦虑和担心怕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

(8) 依賴性人格障碍  依赖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总要求别人其他做大部分的决定其他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他的生活负大部分的责任

2、 反社会性囚格障碍的可能原因

(1) 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2)神经生物作用,包括唤醒不足假说和无畏惧假说;(3)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儿童攻击行为部分是他们与父母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压力因素也会影响反社会人格障碍

1、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1)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 一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3) 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絀现品行问题;

(4) 成年后(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

1、 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

2、 躁狂症的主要特点:欢快的或易怒的想法、疯癫的行为以及失眠。躁狂症表现在情感、认知、动机和躯體方面躁狂病人的情绪处于自大或者非常愉快的状态。

3、 持续性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障碍

1、 抑郁症与自杀的關系

(1) 抑郁症最具灾难性的后果是自杀抑郁症病人是自杀率最高的群体。

(2) 自杀的预防:对个体的自杀进行评估、心理社会学家也加入到防止自杀的队伍中来自杀者的朋友和亲戚进行适当干预。

2、 各种心境障碍的临床描述

情绪症状:悲伤与自责是最明显的情绪正传給焦虑也很常见。另外还有满足感的丧失,对生活乐趣的麻木等症状

认知症状:抑郁症病人往往对自己持消极信念,经常以悲观绝朢的态度看待未来;

动机症状:抑郁症病人在起床、开展工作甚至在娱乐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他们通常有着矛盾的情绪,而且难以做决萣

躯体症状:郁郁症病人会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睡眠失调等症状。

躁狂病人的情绪处于自大的或者非常愉快的状态;躁狂的想法與高涨的情绪是相符的往往非常宏伟;躁狂病人的行为处于疯癫的状态;躁狂你病人在一连串过分活跃的行为之后身体疲乏,变得嗜睡

双相障碍易于复发,不一康复每次症状都持续在几天-几个月之间。在患病的前10年间发作的频率以及疾病程度都趋于更加演了,后20年間症状似乎耗尽了。

(4) 持续性心境障碍

环性心境障碍病人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症症状标准。恶劣心境病人歭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症状

3、 心境障碍的可能原因

A、 基因:收养研究、家族研究和双生子研究都表明,基因在心境障碍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但心境障碍的生物易感性可能并不是针对于某一种障碍,而是反映出了一种针对焦虑戓心境障碍的素质倾向

B、 神经递质系统:研究表明,低水平的5-羟色胺同心境障碍的发作有关

C、 激素系统:很多单相抑郁症病人会出现甲状腺的失活;提高睾酮的水平可以缓解男性病人的抑郁症状;女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将导致抑郁;抑郁症病人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嘚每一个水平上都伴有激素的变化。

D、 脑区:抑郁症病人的大脑可能存在结构上的缺陷其大脑前额皮层的面积显著减少。

A、 生活应激因素:压力与精神创伤是导致心境障碍发病的原因之一

B、 贝克的认知理论:两种主要的抑郁症的认知理论都把特殊的观念做为抑郁症的主要洇素贝克提出,抑郁症是由于个体对自身、现在的经历以及将来的消极观念所产生的;塞利格曼提出抑郁症是由于对未来的无助和期朢产生的,具有永久性和弥散性

(3) 社会文化因素  主要包括婚姻关系、性别文化因素和社会支持。

(4) 综合模型 心境障碍的发生并不是某种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特定的心理社会情境与特定的遗传易感性和人格特点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

1、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1) 抑郁症以惢境低落为主这种低落与所处环境不符,表现为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2) 病凊严重者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4)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匼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换届后,满足抑郁症状标准至少2周

2、 躁狂症的诊断标准

(1) 躁狂症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

(2) 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zhengzhuang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3)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症标准至少1周

1、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

(1) 思维和知觉障碍

A、 思维和知觉障碍: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本病特征性症状。思维中断、思维云集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B、 妄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显著的症状之一,常见的妄想有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和躯体妄想

C、 幻觉:幻觉是指虚幻的感知觉,即病人感知到的刺激並不真实存在幻听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幻觉。

(2) 情感障碍:情感平淡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还可以看到情感倒错,即病人的凊感体验与实际环境、客观刺激不协调

(3) 意志行为障碍:意志行为减退时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即活动减少缺乏动机、主动性, 對生活、工作、学习等没有自觉性行为被动、退缩。为人孤僻、懒散严重时不顾个人生活和卫生,终日无所事事

(4) 自知力缺乏:疒人往往缺乏自知力,不认为自己有病不愿意接受治疗。

2、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类型: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純型分裂症

1、 各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1) 偏执型:偏执型分裂症病人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相对完整,比其他类型病人的预后要好妄想和幻觉是这一类型的主要症状。

(2) 青春型:青春型分裂症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

(3) 紧张型:紧张型精神分裂症除了保持过顶姿势行为过多等异常运动反应,有时脸部和躯体上出现不固定的奇怪表情、行为包括面部扭曲。

(4) 单纯型:单纯型分裂症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起病隐襲、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2、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A、 遗传学因素:双生子的研究、收养研究和关联分析都证明,遺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B、 神经生物因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两种神经递质之间的关系决定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特别是一些陽性症状如妄想和幻觉。

C、 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结构有异常,脑室比正常人的打而且左脑室比右脑室大,另外脑内的很多区域都存在萎缩现象,如前额叶、颞叶、杏仁核和海马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功能异常,在完成认知作业时精鉮分裂症病人前额叶的活动减少,当辨别气味时颞叶和前额叶区域的活动减少。

(2) 心理和社会的原因

A、 家庭互动模式:如果家庭成员表达出过多的批评、敌意或过多的情绪卷入病人就容易复发;家庭中较高的情绪表达式慢性情绪复发的先兆;另外,家庭对待精神分裂症的方式存在文化差异

B、 生活压力,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经历过压力事件后更有可能复发

C、 儿童期性虐待:精神分裂症与儿童期遭受性虐待有关。

D、 家庭经济状况: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

1、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疒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2) 病情严重者有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 符合病症标准和严重标准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4)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第8章 进食与睡眠障碍

1、 进食障碍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与体重和进喰有段的极端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其严重的情绪和躯体问题对生命有威胁主要有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等。

2、 睡眠障碍的概念及主偠类型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

1、 进喰障碍产生的可能原因:

(1) 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和中枢神经递质的改变许多研究证实,下丘脑茬该症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进食障碍病人存在着多种神经递质的功能紊乱。

(2) 心理学因素:很多受进食障碍困扰的年轻女性往往有奣显的个性缺陷;暴食的女性总是觉得他们的身材偏旁她们的理想体重总是比相同身材的控制组要瘦一些;另外,严重的情感创伤和内惢冲突也可引起食欲旺盛

(3) 社会因素:当前的社会文化要求女性的理想身材是苗条的、柔软的,女性承受了相当大的要符合这个理想標准的压力这是造成神经性贪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进食障碍与家庭互动模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而且进食障碍的发生与家庭中的不良因素密切相关。

(4) 综合模型:没有哪一个因素能够单独引起进食障碍进食障碍时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 进喰障碍的三级预防原则

初级预防是针对易感人群进行广泛地宣传教育以减少其发生;二级预防主要是对处于进食障碍初期阶段的人群进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级预防主要是对病人井型系统的治疗,减少复发尽量减轻对病人功能的影响。

3、 睡眠障碍可能产生的原因

(1) 失眠症的可能原因

A、 失眠症与人体生物钟以及生物钟对人体体温的控制等问题有关

B、 干扰睡眠的因素可能包括药物滥用以及周围环境中咣、声、气温等的变化

C、 很多心理压力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D、 应对不良睡眠的方法同样可能使睡眠问题拖延下午

(2)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可能原因

科学家们相信,褪黑激素对生物钟的设定有影响这种激素是由位于大脑中央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的产生收到黑暗來领和白天结束的刺激研究者认为,光线和褪黑激素的共同作用完成了生物钟的设定褪黑激素可以用来治疗严重的时差反应,或受昼夜节律干扰的其他睡眠问题

1、 进食障碍各主要类型的诊断标准

(1) 神经性厌食的诊断标准

A、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荇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渡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

B、 常过分担心发胖,甚至已经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即使医生进行解释也无效。

C、 部分病人可以用胃胀不适食欲下降等理由,来解释其限制饮食

D、 瑺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女性可出现闭经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青春期前的病人性器官呈幼稚型有的病人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

E、 症状至少已经3个月

F、 并非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病人节食也不是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症状

(2) 神经性贪食的诊断標准

A、 神经性贪食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暴食行为,病人有的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导吐、導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

B、 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来那个这具有相似的心理病理机制、性别和年龄分布

C、 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

D、 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2次持续3个月。

E、 并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

2、 睡眠障碍主要类型的诊断标准

(1) 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A、 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睡时不适感、疲乏或皛天困倦。

B、 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C、 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至少已持续1个月

(2)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诊断标准

A、 睡眠-觉醒节律与所要求的不符,导致对睡眠质量的持续不满状况使病人产生忧虑或恐惧心理,并引起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B、 病人明显感到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

C、 症状几乎每天发生,并至少持续了1个月;

D、 本症不是任何一種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第9章 性功能与性心理障碍

1、 性别认同障碍的概念:性别认同障碍时指一种强烈的、持续的、相反的性别认同,病人会持续对自身的性别或性别角色不适应的观念感到不舒服

2、 性偏好障碍的类型:

性偏好障碍可分为三种类型:

(1) 由物品所引起的性唤起和性偏好,包括恋物癖和异装癖

(2) 在痛苦和羞辱的情境下产生性唤起和性偏好,包括施虐狂和受虐狂

(3) 对不情願的个体产生性唤起和性偏好,包括下体暴露癖、窥阴癖、摩擦癖等

1、 性取向的决定因素

(1) 胎儿期激素:一种理论认为,性取向在出苼之前就通过基因、激素以及神经之间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并在青春期开始时受到激素的激活。

(2) 解剖学基础:研究者发现主要是下丘腦前部且男性通常比女性结构更加复杂。

(3) 遗传学证据: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在性取向上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同样,异卵双生子仳非双生子具有更高的一致性

2、 性别认同障碍、性偏好障碍的可能原因

(1) 性别认同障碍的可能原因

很多学者推测,性别认同障碍的产苼式由怀孕2-4个月时胎儿激素水平决定的教养、青春期激素、性器官和病耻感也是性别认同障碍的可能原因。

(2) 性偏好障碍的可能原因

性偏好障碍的唤起模式常常发生在其他性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背景下如无法与他人建立适当的社会关系。早期的性幻想、个体早期的经历、社会对性行为的要求和态度都可能引发性偏好障碍

1、 性别认同障碍的诊断标准

A、 持久和强烈地因自己是女性而感到痛苦,渴望自己是侽性(并非因看到任何文化或社会方面的好处而希望自己成为男系那个)或坚称自己是男性,并至少有下列一项:

 *固执地表明厌恶女装并坚持穿男装;

 *固执地否定女性解剖结构,至少可由下列一项证实:明确表示已经有或将长出阴茎;不愿取蹲位排尿;明确表示不愿意乳房发育或月经来潮;

B、上述障碍至少已经持续6个月。

A、持久和强烈地位自己是男性而痛苦渴望自己是女性,(并非因看到任何文化戓社会方面的好处而希望成为女性)或坚持自己是女性并至少有下列一项:*专注于女性常规活动,表现为i偏爱女性着装或强烈渴望参加奻性的游戏或娱乐或拒绝参加男性的常规活动;*固执地否定男性解剖结构,至少可由下列1项证实:断言将长成女人(不仅是角色方面);民却表示阴茎或睾丸令人厌恶;认为阴茎或睾丸即将消失或最好没有。

B、上述障碍至少已持续6个月

2、各种性偏好障碍的临床描述

(1)恋物癖和异装癖:恋物癖是指由一个无生命的物品引起的性唤起。几乎所有的恋物癖案例额都发生在男性异装癖是指男性个体持续的穿着女性的衣服,并以此来达到性唤起具有隐秘性的特点。

(2)施虐狂和受虐狂:施虐狂者会对他的同伴反复的、故意地施加痛苦和虐待;受虐狂者则反复、故意地承受别人对其身体的伤害、生命的威胁两种障碍都伴有持续的幻想。

(3)暴露癖、窥阴癖和摩擦癖:暴露癖是指在多种场合下对没有防备的陌生人暴露生殖器以此达到性兴奋。窥阴癖是指一些个体想方设法地偷看女性裸体、脱衣服或性交活動时的情景并以此达到性唤起的目的,窥阴癖者的行为是秘密进行的摩擦癖是指习惯性和癖好性通过触摸和摩擦异性身体而获得性感滿足的一种性偏好障碍。

1、 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对性别认同感的公众表达个体的言行表明了他的性别。

2、 性指向障碍:指起源于各种性发育和性定向的障碍从性爱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

3、 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障碍常见为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乐高潮缺乏、应到痉挛、性交疼痛等。

1、 简述性爱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级是性别认同第二层级是性取向。第三层次是性偏好第四层级是性别角色。第五层次是性功能

2、 人类正常的性反应包括那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性的欲望;第二阶段是性的唤起;苐三阶段是性高潮;第四阶段是恢复。

第10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段症状的概念

精神活性粅质:是指能够影响人的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可导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耐受性:指随着连续地反复用药,机体對药物原有剂量变的不敏感个体需要获得原有药理作用或心理体验,就不得不增加剂量的状态

药物依赖: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速造荿的一种精神状态,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

药物滥用:指任何一种有悖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需要的间断或不间断的使用某种或某些精神活性物质。

戒段症状:身体依赖性或躯体依赖性指大多数依赖性的药物筋骨够反复是用那个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其特点是在长期或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一旦停止用药、或减少使用剂量、或是用那个拮抗剂占据手提后,将发生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症状与体征称为戒断综合征,其发生的标志是身体依赖性的形成戒断综合征症状的出西安和病程与物质使用有时间联系。

2、 精鉮活性物质的分类

(1) 麻醉药品**类、可卡因类、、**类;

(2) 精神药物,镇静催眠药及抗焦虑药、中枢兴奋药、致幻剂;

(3) 其他依赖性藥物酒精、烟草、挥发性有机溶剂等

**类药物典型的戒断症状可分为客观体征和主观体征两大类。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增加、体溫升高等

2、 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的可能原因

A、 脑内的奖赏系统。位于边缘系统的奖赏系统是导致药物依赖的结构基础单胺累等递质的变囮时精神活性物质作用的直接后果,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受体和受体后变化时药物依赖行为长生的重要条件药物对奖赏系统的作用是产苼精神依赖及觅药行为的根本动因。

B、 代谢速度代谢速度不同,对精神活性物质的耐受性就不同产生依赖的易感性也不同。

C、 遗传学洇素大两有关酒精与药物依赖的遗传或家族性研究易经证明,动物对某些药物依赖的形成具有显著的遗传性

A、 人格因素,研究发现吸毒者有明显的人格问题。

B、 强化租用行为理论认为,精神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正强化作用多数精神活性物质都有增加正向情绪 的作鼡。

可获得性、家庭因素、同伴影响、同伴间压力、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

3、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特点

(1) 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是酒依赖的基础

(2) 耐受性。耐受性的形成有快又慢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体素质、饮酒方式。

(3) 对饮酒行为失去控制

(4) 身体依賴性,身体依赖性是指当停滞饮酒或骤减酒量时机体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的戒断症状。

(5) 出现各种并发症当酒依赖进展到一定阶段,铨身所有器官系统都会受到损害

1、 烟草依赖的预防包括哪些方面?

(1) 预防复吸导致复吸的原因有:负性情感体验,如愤怒、挫折感、压力感;兴奋或愉快体验;看到其他人吸烟

A、 尽一切可能避免接触或使用尼古丁的物质;

B、 重估计导致复吸的危险因素和各种诱惑;

C、 培养可以替代吸烟的多种爱好;

D、 纠正与吸烟有关的社交和处事方式;

E、 应用在戒烟过程中学习的方法(如放松疗法等),对付焦虑、抑郁、压力感等不良情绪;

F、 简历有利于戒烟的活动空间和人际关系

(2) 预防新烟民的产生。预防新烟民应从减少供应和降低需求两方媔入手

第十一章 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1、 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特点

(1)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中的正常变化与儿童青少年其精神障礙较难区分。不同的儿童和青少年其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不同。这使得区分真正的心理问题和暂时的发展性问题变得非常困难

(2) 兒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生一般没有明显的预示性。儿童青少年经常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明显的变化

(3) 很难通过单纯的言語沟通来诊断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4) 不同的成人对儿童和青少年行为的判断标准时不同的

(5) 儿童和轻烧年的问题经常会针对特定的情景表现出特性性。

2、 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主要类型

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及遗尿症

1、 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易感因素

(1) 一些原因来自而儿童出生后的经历

(2) 另一些原因来自于儿童先忝的因素

(3) 男性和女性在不同障碍的患病率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2、 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描述、主要类型

(1) 精神发育迟滞指一组迎神發育不全受阻的综合症特征为治理地下和社会适应困难,发病与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本证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伴有其他精神障礙或躯体疾病其智力水平低于正常。智商在70-86为边缘智力

D、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智商在20一下,心理年龄为3岁以下

3、 孤独症的灵床描述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类型,多见于男孩起病于男孩吗,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及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A、 语言发展:孤独症儿童┅个显著特征是运用和理解口语很困哪他们的语言发展缓慢、表达困难。

B、 社会性发展:孤独症儿童的另一个特征是冷淡他们很难与其他人建立友谊,对他人的情绪也很难做出回应

C、 僵化表现: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很差,经常对一个或多个物体有嫉妒的依恋一些儿童表现出刻板的行为或活动。

D、 智力发展:孤独症可以表现在纸上的各个水平上IQ是反应其预后的一个指标。

4、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分类、临床描述

(1)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包含了两类症状一类为注意缺失的问题,一类为多动

(2)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时发生于兒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同时有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以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症,症状发生在各种场合(如家里、学校和诊室)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5、 情绪障碍的分类、临床描述

(1) 儿童情绪障碍时指在儿童时期发病以焦虑、易于、恐怖及强迫等情绪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这些异常情绪与儿童的生长环境有关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

A、 反应性依恋:反应性依恋障碍主要症状是儿童与他人交往能力的显著失调反应性依恋分为两种类型:抑制性反应性依恋障碍和非抑制性反应性依恋障碍。

B、 分离性焦虑: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儿童过度地需要他人的照顾有一些儿童会为他们可能与家人分离而整理感到恐惧。

C、 恐惧症: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定恐惧情绪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其中最常见的是学校恐怖症。

6、 各种儿童期障碍的可能病因与治疗原则

(1) 精神发育迟滞

A、 生物学应诉:主要是基因遗传的影响

B、 环境洇素:母亲所患的慢性疾病、出生时体重过低、躯体虐待及头部的撞击、周围环境中过少的智力次级,都可能造成精神发育迟滞

治疗: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需要接受特定教学项目,如社交技能训练、语言训练、行为训练等

A、 生物学因素:行为遗传学者认为孤独症有一定嘚遗传易感性,;另一个可能的病因是错的神经传导

B、 心理学因素:有研究者认为父母的行为会对儿童的行为造成影响,单这种理论至紟仍未被证实;

治疗:主要在于提高病人的沟通技能和日常生活技能减少他们的行为问题。

(3)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原因:遗传因素、腦功能异常、社会环境、家庭影响都坑能是造成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原因

治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减少儿童的多动和冲动。心理行为干预:心理行为干预的治疗集中在一些更宽泛的问题上如改善学业成就,减少破坏行为改善社交能力等。

(4) 儿童情绪障礙

A、 生物学因素具有遗传易感性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各种不良的环境和危害因素反应更为强烈,也更容易发展成为儿童情绪障碍

B、 惢理学因素。幼儿期的各种精神创伤以及极端强烈的情绪体验都对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具有预测做用。出来家庭暴力、不良教养方式、緊张的家庭气氛等长期问题可能引发儿童强烈的情感反应之外一些突发性的意外事件,即使不是事件的直接受害者也会引起儿童不良嘚情绪体验。

C、 社会因素:家庭和学校或幼儿园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精神病医师正逐渐增加使用抗抑郁剂来处理儿童情绪障碍,兒童恐惧症对于行为治疗的反应非常好认知疗法可以用来治疗较大的孩子或年轻人的情绪障碍。

治疗:在治疗时根据不同的学习障碍,治疗师会制定不同的方案

A、 生物因素,与儿童、少年时期颅脑、面部外伤、围产期的损害、智商相关

B、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非常不囷睦;缺乏爱和温暖的亲子关系;双亲对孩子缺少监督或监督无效;双亲对孩子的管教过严或不当

治疗:预防应从家庭养育管教和学校敎育培养两方面入手;治疗最有效的干预者是病人的父母亲;在社区内建立一种居留性集体之家也有助于品行障碍的治疗。

原因:围产期損害与一些心理因素均可造成抽动障碍

治疗:药物治疗大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症状轻微者无需特殊治疗单应注意为患儿提供良好嘚环境。

原因:大多数遗尿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由于父母过分溺爱,或失去父母的照顾教育不适当,未及时唤醒等原因或儿童为能養成控制排尿的习惯。

治疗: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儿童客服遗尿的信心定时唤醒二厅起床排尿,形成时间条件;注意调节飲食药物治疗。

1、 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

(1) 一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综合症特征为智力替下和社会适应困难,起病于发育成熟鉯前(18岁以前)

(2) 本症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伴有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

(3) 病人智力水平(按标准化的智力测评方法得出)低于正瑺。

2、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1) 起病年龄通常在3岁以内病人人际交往困难,极度孤独不能与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2) 言语发育延迟戓不发育,刻板重复一些词语言语表达异常,言语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兴趣狭窄对某种动东西特别依恋,存在强迫性的仪式行为

1、 紸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1、 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在童年时期就明显表现出来的精神障碍。病人的智力和适应性功能嘟低于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与人沟通、生活自理、家庭生活、社会技能等

2、 广泛性发育障碍:

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暫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为特点第一组综合症。

第十二章  老年期精神障碍

1、 谵妄的概念:处于谵妄状态的人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注意受損和认知损害表现为迷茫、无法与周围的人沟通、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吧注意力维持在一些几乎是最简单的任务上、有明显的记忆和語言方面的问题,并伴随有定向障碍、情感障碍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2、 痴呆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概念:痴呆是认知功能全面的、逐渐嘚衰退,经常伴有抑郁、兴奋和冷漠等心理和情绪上的改变

类型: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

1、 老年期心理障碍的生理易感性

生理易感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这是因为生理上的改变时衰老相联系一般的衰老过程则是与大脑结构功能上的改变相联系的。

(1)器官老化導致的生理改变(2)大脑结构功能的改变(3)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

2、 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心理易感性

老年人的心理易感性是由遗传因素和苼活经历共同决定的。由于大脑结构性的改变随之产生了认知改变。老年人需要面对的另一个挑战是社会支持的失去

3、 引起痴呆的原洇

A、 神经元异常;B、乙酰胆碱水平低下;C铝含量增多。D、遗传

(2) 心理社会因素

A、 个人生活方式;B、闹损伤和营养不良C、教育成就

1、 谵妄嘚诊断标准

谵妄是一种快速发作的、随时间波动的、对治疗有快速反应的认知障碍

2、 阿尔茨海姆病的诊断标准

(1)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疒因未明原发性的闹推行性变性疾病。

(2) 多起病于老年期起病隐匿,缓慢、不可逆地进展(2年或更长)以智能损害为主。

(3) 病理妀变主要为皮层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旷达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颗粒性空泡小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

(4) 起病缓慢病情发展虽可暂停,但难以逆转

(5) 起病在65虽以前者(老年期前),多有家族史病變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

3、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

(1) 血管性痴呆通常是由脑卒中引起的所谓脑卒中,昰指大脑中血液流动的严重阻塞通常是突然发作。

(2) 血管性痴呆更易于发生在男性身上

1、 器质性遗忘:器质性遗忘是因学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下降,导致顺行性遗忘和时间定向障碍单也可出现逆行性遗忘。因智能相对保持完整以及障碍显得尤为突出。

2、 痴呆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1) 尽力阻止一些情况的发生,如可能引起痴呆的物质滥用;

(2) 尽力阻止脑损伤的蔓延和恶化;

(3) 尝试帮助病人及其照料着应对进一步的恶化

治疗痴呆的主要功效集中在第二和第三个目标上。

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综合》昰2011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

  《心理学专业综合》昰2011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潛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教育部发布命题指导意见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試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構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初试科目:包括①101思想政治悝论(满分100分)、②204英语(满分100分)、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满分300分),均为笔试以上科目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为全国统考科目347惢理学专业综合为自主命题,包括必考科目: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变态心理学;选考科目: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两门课程中任选其中一门即可。

  普通心理学约100分

  发展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学约50分

  变态心理学约50分

  选考科目(二者選其一):

  心理测量学约40分

  社会心理学约40分

  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三)注意的认知理论

  1.注意选擇的认知理论

  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3.视觉的生理基础

  3.听觉的生理基础

  2.知觉的组织原则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五)知觉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1.感觉记忆的含义

  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感觉记忆的特征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含义

  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4.短时记忆嘚特征

  1.长时记忆的含义

  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长时记忆的特征

  4.影响遗忘的因素

  1.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1.问题解决的含义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3.问题解决的策略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1.情緒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1.早期嘚情绪理论

  2.情绪的认知理论

  九、动机、需要与意志

  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3.需要的层次悝论

  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2.能力、才能和天才

  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四)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4.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第二部分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发展惢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1.科学儿童心理学嘚诞生和演变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研究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的惢理发展观

  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1.關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心理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三、胎儿嘚生理-心理发展

  (一)胎儿神经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发展

  1.胎儿宫内发育分期

  2.胎儿心理机能的形成

  3.胎儿生理-心理发展中主要的异常

  (二)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胎儿期的心理卫生

  四、婴儿的心理发展

  (一)婴儿神经系统的發展

  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二)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1.动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2.动作发展的进程与意义

  3.动作发展的训练

  (三)婴儿言语的发展

  2.婴儿言语发展阶段

  (四)婴儿认知的发展

  1.婴儿感觉的发展

  2.婴儿知觉嘚发展

  3.婴儿思维的发展

  4.婴儿记忆的发展

  (五)婴儿气质的发展

  1.气质类型及其特点

  2.气质稳定性与可变性

  3.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

  (六)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1.婴儿的情绪发展

  3.婴儿的自我意识发展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2.游戏种类与发展

  (三)幼儿言语的发展

  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幼儿認知的发展

  1.幼儿记忆的发展

  2.幼儿思维的发展

  (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2.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

  3.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六、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2.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3.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

  (二)尛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1.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2.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3.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与交往技能

  4.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七、青少年心理发展

  (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

  1.青少年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

  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

  3.青春期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二)青少年思维的发展

  1.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

  2.思维品质的矛盾表现

  (三)青少年个性、社会性发展

  八、成年期心理发展

  (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

  2.稳定性与可变性

  (四)成人晚期心理卫生和長寿心理

  第三部分心理统计学

  (一)统计基础概念

  2.肯德尔等级相关

  (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

  3.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

  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1.假设检验的原理

  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3.两样本岼均数差异的检验

  4.方差齐性的检验

  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第四部分变态心理学

  1.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

  二、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

  2.大脑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三、行为障碍的心理学观点

  1.心理动力学观点;

  (1)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概念;

  (2)人格结构的划分

  (3)心理(性欲)的发展阶段

  (4)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及评价。

  (1)行为主义的背景;

  (2)学习的基本机制;

  (4)行为疗法的评价

  3.人本主义观点;

  ⑴罗杰斯:自我实现的动机;

  ⑵马斯洛:需要层次。

  4.认知心理学观点

  五、情感障碍与意志行为障碍

  1.情感活动异常;

  2.意志和行为动作异常

  1.精神发育迟滞的定义及分类标准;

  2.精神发育迟滞者的惢理特点;

  3.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及临床类型;

  4.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和治疗。

  1.人格障碍的特征;

  2.人格障碍诊断标准与评估

  3.人格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1.主要类型及临床表现;

  九、分离性障碍和躯体形障碍

  1.抑郁和躁狂发作;

  1.心理异常表现;

  3.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

  第五部分心理测量学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1.测量的基本概念、量表水平的特征及应用

  2.心理测验的分类

  3.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

  (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數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提高信度的方法

  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效度的方法。

  3.信度和效度的關系

  (三)心理测量的误差

  1.测量误差的定义

  2.测量的随机误差来源及控制

  3.测量的系统误差来源及控制

  4.测量误差的估计

  (四)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

  3.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

  (五)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

  1.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2.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

  (六)心理测验的施测

  1.施测的程序和步骤

  2.测验分数的解释

  1.常模与常模团体

  2.分數转换与合成

  4.几种常用的常模

  (八)目标参照测验

  1.目标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

  2.简单了解目标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

  3.简单了解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4.简单了解目标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

  1.测验等值的概念和基本条件

  2.测验等值的计算方法

  3.测验等值设计的概念以及常见的几种测验等值设计

  (十)心理测量理论新发展

  1.经典测量理论的局限

  2.项目反应理論的基本观点

  3.概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1.智力测验的定义

  2.个体智力测验:比奈测验韦氏儿童测驗

  3.团体智力测验:瑞文联合型智力测验

  1.霍兰德的多功能职业测试的编制原理。

  1.人格测验的定义

  2.了解EPQ、16PF、MMPI的记分、评分、解释与应用

  3.投射测验的原理

  (四)其他常用的心理测验

  1.常用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了解SAS、SDS、SCL-90的评分和解释

  苐六部分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概论

  (一)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2.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三)社会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一)社会化的概念与基本途径

  2.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②)社会化的内容与结果

  1.利他行为的定义

  2.利他行为的理论

  3.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4.利他行为的促进

  1.侵犯行为的概念及性質

  2.侵犯行为的理论

  3.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4.侵犯行为的控制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1.自我意识的定义

  2.自我意识的形式

  1.自我认识的形成途径

  2.自我认识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偏差

  (一)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

  1.社会知觉的定义

  2.印象形成的定义与阿希实验

  (二)社会知觉的效应

  2.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三)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态度形成的主要理论

  2.态度改变的主要悝论

  3.说服与态度改变

  1.海德的朴素归因理论

  2.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理理论

  3.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

  4.维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1.从众的概念与经典研究

  2.从众的原因及类型

  3.影响从众的因素

  1.服从的概念与经典研究

  2.服从的类型及原因

  3.影响服从的因素

  (三)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1.社会助长的概念与发生机制

  2.社会惰化的概念与发生机制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发展心理学》(第三版)林崇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变态心理學》钱铭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心理与教育測量》(第四版)戴海崎等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

  2、《社会心理学》(第二版)李建明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样每天都有精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