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望闻问切哪个最重要?

  不少患者来看中医,往往认为中医就是诊脉,不用将自己的病情描述清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医诊病叫“知外揣内”、“见微知着”,用现代科学讲就是系统论、黑箱理论,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来判断病情。四诊里面,其实最重要的是望诊,望诊所得信息量最大,通过望诊,患者的体型体貌、精神状态甚至是心理性格皆可一望便知;当然光靠望诊也不够,历代医家都主张“四诊合参”,就是全面完整的收集信息,体现整体思维。

  1、通过望诊看体质:业师黄煌教授十分注重望诊,如桂枝体质、大黄体质往往一望便知,更细节的如柴归汤体质(黄脸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体质(长脸、眯眯眼)、大柴胡体质(肩宽、颈短、体壮)等等。配合图片更加形象(见《中医十大类方》)。望诊所得信息量最大。

  2、通过闻诊察心理:不少中老年女性尤其是更年期患者,往往主诉众多,语速也快,自觉全身上下不舒服,坐立不安、睡不安稳,这往往是焦虑情绪在作怪。

  3、通过问诊察精神:有少数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讲话前后矛盾,不合逻辑,这与患者精神状态不佳有关。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问诊所得信息可靠性不一定高。

  4、通过切诊看生理:切诊包括脉诊与触诊,通过脉诊除了可判断体质状态外,还可初步判断女性月经周期,也可初步判断有孕与否。此外触摸皮肤可判断有汗无汗、气虚程度、有无瘀血等。切诊所得信息最可靠。

  中医四诊是一个整体,随着医学工作者经验的积累,四诊所能获到的信息将会不断增加。

“中医”怎么“看病人”?怎么诊治疾病?中医治疗的是“得病”的“人”,合起来是“病人”,“以人为本”,而不是现代医学所说诊断“看指标”“看检查结果”,治疗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人”分解开来看待问题,西医看起来有点像将人肢解的意思,现代医学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都有很多以偏纠偏的误区,特别是现在为了所谓的“科研”,将病人做为试验品也就是“小白鼠”来看待和对待。日常工作中,除了网上很多人拿着检查结果检查指标咨询之外,还有不少家属带着一堆检查单要我看着看指标和结果给出诊断,每当这时我只能唏嘘,因为中医看病人是通过望、闻、问和切四诊合参进行诊治疾病,做为中医医生我更注重看病人的具体情况。

用眼睛看病和病人谓之望诊,用耳朵听和鼻子嗅谓之闻诊,用口问病患及陪同人员谓之问诊,用手触摸病人的脉象、皮温、紧张度和包块肿物等谓之切诊。高明医生的高明之处在于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内容和视角,能听到别人不能听出来的声音,包括辨析对方话语的真假和声音音调的高低代表病位及疾病程度,问能问出患病的重点和隐藏的隐蔽疾病,切能切出别人所不能切出的异常现象,其实现实生活中除了医生有如此高明之处,其他很多行业都存在视听嗅感觉灵敏之人,不少人跟人打交道打多了别人说一句话就能知道此人的现实状况和性格特征,江苏电视台的《非诚勿扰》主持人说过类似的话。

我看的X-ray或者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常规等等只是诊断患者疾病的一个参考,我看了不少病人不同的医院检查结果不一样,同一个病检查结果和检查指标不一样,甚至与书上写的也不一样。在临床中我还有很多中医医生更注重的是“看病人”,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四诊,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只注重看检查和指标,离开了检查机器就没法看病了。还记得有某几位“专家”和我交流时:“指标正常吗?指标没有好转就算症状好了也是没好转,我们只看指标”,甚至说“这就是西医没法和中医交流”我个人认为更应该注重“病人”的个人情况,“以人为本”,而不是被检查结果所束缚,检查只是个参考而已,病人个人情况才是病人最关心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要说咨询的病人真实性有多少,在门诊中我看见并指出病人的不当时,经常病人疑惑“我有吗?”,例如病人点头过多的小毛病,有的病人否认有的病人“我是为了肯定我的话”振振有词的人比较多。点头过多对颈椎是一种损害,也是预防的颈椎病的一种方法,在中总结了一些其他方面需要注意的生活小细节。

我们给人看病先学会看正常人,什么是正常颜色(常色)、正常脉象(常脉)、正常舌态等,病人就是因为有某些方面跟正常人不一样才生病,中医医生将病人的不正常纠正。为什么说有人走入以偏纠偏的误区?有病人知道我做了个人网站,说要到我的网站来找偏方,结果发现很多文章仅仅是告诉人如何调整心态,没有偏方。病人连正的都不知道岂有不走偏的道理?心态没有摆正,人的心要是偏了其行为自然而然出现偏差。

中医根据“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因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就诊的患者制定适宜独立个体的方法进行“治病”“救人”。此咨询《》做为一名中医医生先给予概念上的解惑,“中医”既包括侠义的人们常说的“中医医生”,也包括广义的“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用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合参,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治疗“病人”。为了读者阅读方便请先阅读《》,到就诊的患者请注意《》。

对中医有兴趣的读者可观看“二十一世纪中医基础课程”视频学习:辽宁中医学院李德新教授——《》、湖南中医学院朱文峰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雪华教授——《》等,开场白有点听不下去,不过静下心听就能有所收获,我也听的这些基础知识,我喜欢听张廷模老师讲的《》,知识面广看的书多他也确实用心研究过。刚开始听的时候有几个老师的讲座我还真听不下去,后来听一次有一次的收获,就如阅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书籍一样有吸引力。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1.司外揣内2.见微知著3.以常衡变。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1.整体审查2.诊法合参3.病证结合。要用白话解释这些名词又需要长篇大论了,因为最近时间紧张关系,对这些内容只能暂时放一放,等以后有时间再慢慢写下来更新让喜爱的人看。写完白话文后在写病历时有些不会用医学专业术语了,当时学法语时学着学着不会说英语了,花了好几个月才找到英语的感觉。

病人进来中医医生首先是“望诊”看病人的神、色、形、态、头面、五官躯体,根据具体情况望排泄物和小儿指纹。经常患者“邓大夫,你太神了!”其实 仅仅是从你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种姿势、一个动作、一声叹息、一句话等分析你的疾病,找出疾病源于何处,甚至有时候还没有看患者的舌苔,没有摸患者的脉象就已经把整个疾病掌握了八九分。患者的疾病千变万化,即使是行医五六十年的医生也有诊断辨证错误的时候,不敢托大,还是必须按部就班的以病人整体为依据,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诊断疾病。

不希望患者就诊时问怎么治疗,将本着原则来给病患治疗,能少受点伤害尽量少受点伤害。因为患者自己不会治疗自己的疾病才来找邓大夫看病治疗,要是患者会治了那你还来找干吗?你自己就治好了!甚至有的患者在正给他/她施行治疗和开药处方时还问“大夫,怎么治啊?”要是回答这类问题看过文章的人肯定说“浪费的时间、精力和口水”有时间让写点文章给我们看看,或者心疼的人说该让休息一下。

回答和告知患者的是患者你该怎么去遵医嘱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注意你该注意的事情——那就是阅读《》,遵医嘱调节情绪、锻炼身体、注意饮食、睡眠、姿势等,照交代你要做的去做,治疗方面就交给了。避免门诊出现类似情况再次强调将本着《》《》《》《》。

    认为治病只是一方面,治心也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推荐读者阅读此文是2月23日晚的突然灵感所创作,读完并认真思考后能让自己的心更平静,也能真正治疗各方面的疾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中医望闻问切的要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