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30来岁就开始当外公了,叔叔对侄子,会不会比这一类的外公对外孙好250倍!

纵观历史,科技创新推动着人类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过去250多年的经济增长,而每一次的产业革命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发展。

近年来,创新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五中全会更是将“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如今,“创新”一词高频出现于各类语言环境之中,但我们真的理解它吗?到底什么才是创新?什么才算创新?谁在引领创新?创新怎么就这么难?

围绕这些议题,凤凰网特邀南科大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做主持人,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先生,以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迎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的对话。

1.能赚钱的创新就是好创新

宋志平深耕国企40年,曾同时担任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两家央企的董事长,并带领两家央企双双挺进世界500强。

他曾出版多部管理专著,因为业界奉献大量的管理思想和可借鉴的管理案例被誉为“中国的企业思想家”。他在2019年出版的《问道创新》一书中以企业的视角,结合实例说明企业创新的确有道可循。

在对话中,宋志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有一定模式可循。包含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的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宋志平认为能赚钱的创新就是好创新,能赚钱的技术就是好技术。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是不是只有高科技才是创新,中低科技就不是创新。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

“在美国,高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只有1/4,3/4的社会贡献来源于中科技、低科技的创新。我做过5年国药的董事长,一个新药的研发,像二甲双胍这种降糖药大概需要10亿美金的投入和10年的研发时间。最近国药的同志告诉我说:10亿美金现在已经不行了,平均研发成本已经到26亿美金了。这么高的研发成本,是一般企业所承担不起的。比如华为,去年科研投入是1300亿元。高科技一般都需要长时间和高成本的投入,现在大家一股脑全去搞这个高科技真的好吗?”

2.没有一个企业家群体在那折腾,就不可能有创新

张维迎从事经济学研究多年,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也是国内第一个系统地把西方企业里包括博弈论、契约理论引入到中国的学者。张维迎关注研究创新学多年,曾发表出版多篇关于创新的论文与专著,多次呼吁中国需要创新型企业家。

张维迎在对话中表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创新最终是要落实到商业上的价值。创新最后的受益者都是消费者,只有让普通人感受到创新带来的价值,才是成功的创新。如果没有一个企业家群体在那折腾,就不可能有创新。”但他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具备创新能力。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迎

“企业家有两类,一类叫套利型企业家,一类叫创新型企业家。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0多年前,企业家主要还是以套利型为主。甚至现在,套利型企业家也不少。但随着经济发展,套利空间收缩非常快。2005年美国制造业劳动成本是中国的22倍,2010年变成10倍了,到2015年只有5倍了。这就使得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我们是不是能够做出别人还没做出的东西。

所以接下来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要靠创新型企业家,但是这个创新型企业家本身面临的挑战很大。套利可以短平快,一开始就赚钱。但创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赚钱的,只有过了一个点,才会开始赚钱。这就需要企业家们看得很长远,如果你只考虑眼前的事,谁会去创新?”

3.中国企业家全世界最勤劳,但中国企业创新为什么就这么难?

谈到创知、创新、创业的定义,刘科认为创知是产生知识,创知的成果一旦发表就成为人类共有的知识,无知识产权;创新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有市场价值的技术,这个阶段,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而创业是把技术转化成产品和财富的过程。人类是在积累财富以后再投入创知、创新、创业;人类社会就是在创知、创新、创业三个方面循环向上发展的。

刘科院士此前曾在世界级三大跨国企业任职多年,后应南科大邀请,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在对话中,刘科还谈到中国在创新过程中亟需关注的一些问题。“我们现在动不动就说要发展高科技,一提传统产业就没人愿意去干。地方政府都在搞什么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云计算、量子等时髦的概念,但目前这些时髦产业真正的产值有多少呢?占GDP的比例是多少呢?那怎么用这些高科技去改造占GDP绝大多数比例的传统产业呢?用高科技改造过的传统企业还能叫传统产业吗?全国各地都去追求一些时髦的概念,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要去关注的问题。”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

作为这次创新圆桌对话的主持人,刘科抛出了一个疑问:“创知的主体是科学家,而能把政、产、学、研整合在一起的创新创业的主体是企业家。中国企业家是世界最聪明和勤奋的群体,为什么至今我们的创新创业还没走到世界最前列?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勤奋的民族之一,我们占了全人类人口的约1/4,按统计概率,全球1/4左右的重大创新发明应该是我们产生的,但为什么我们目前尚未做到?”

对于这个疑问,宋志平表示,“我们需要思考,我们一代一代人的培养,到底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是有创新意识的人,还是循规蹈矩的人呢?我们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缺了一个东西,就是平等。我们会问孩子他们在班上排第几名,而美国人会问孩子最近在学什么新的东西。去年我去了趟以色列,以色列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会问孩子最近给老师提了几个问题、有没有难倒老师。就是向孩子提问这么一个小事情,反映出了我们思考问题出发点的差异。”

要想有创新,文化上就得有这种平等、开放的、让孩子们能够提问题的氛围。“如果我们从小就不让孩子提问,不让他们去胡思乱想,只知道让他好好读书、好好学习,把书背透,反复巩固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思考一些突发奇想、天方夜谭的东西,就妨碍了创新的文化和意识。”

张维迎指出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每一种创新,它给消费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给被它替代的企业、职业带来伤害。好处被大部分人享受,破坏性由少数人承担。张维迎引用技术史专家史密斯曾说过的一段话,“每一个创新都身在一个很不友好的环境当中,朋友很少、敌人很多。好多的创新在这当中都会被毁灭掉。”

“我们常说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西方,而不是东方?还可以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法国?因为英国当时给企业家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只要你能够做出生意上成功的事,别人都尊重你。创新需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体制。”

以下为《创新圆桌对话》实录:

01.到底什么才是创新?

刘科:很高兴宋会长和维迎能在百忙之中,而且尤其是在疫情之中来到这里,进行这样一场对话。最近一段时间,“创新”成了社会热词。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高度,《人民日报》也专门就创新发了社论,我看最近整个经济学家界,许小年、周其仁包括钱颖一等人都在谈创新的事儿。

很荣幸能得到凤凰网的支持,把两位请来。为什么要请二位来呢,一个是宋老师1年多前出了《问道创新》这本书,我也读了,里边有谈到很多关于创新的事。另外,维迎最近就“创新”发表过很多文章。我也在关注这个课题,作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院长,肯定得研究创新。我认真地读了你们俩的东西,倒不是说恭维两位,我认为至少目前,在这个话题上,两位的研究可能是最全面的。

两位一个是经济学家中的思想家,一个是企业家中的思想家。咱们今天就一起来谈谈创新的事情。宋会长,你先开个场吧!

宋志平:刚才刘老师您讲的创新,现在是一个非常热的词汇。20年前,大家谈创新,可能那个时候还知道创新是什么。现在虽然谈论得多,但对创新的定义却并不是很清晰。

我去年写《问道创新》这本书也是想厘清一些思路。书里边我也专门讲了熊彼特、德鲁克、克里斯坦森还有费尔普斯等一些学者关于创新的经典观点。我个人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创新不是一两个人的灵光乍现,也不是单凭兴趣就能做成的一个事情。创新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创新是有一定模式可循的。

我在企业做了很多年,很多人都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是怎么从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

其实关键在于两点。第一,得益于国企改革,第二,得益于创新。当然我讲的创新包含制度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

这里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创新有时会很盲目,当然也存在一定风险。如何才能引导大家进行正确的创新,让创新更加有目的性、更加有效,或者提高创新的质量,进行高质量创新,真正为企业创造效益,是我现在比较关心的事情。

我有时候跟他们讲,其实能赚钱的创新就是好创新,能赚钱的技术就是好技术。因为企业是受利润硬约束的这么一个组织。再好的创新、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经济效益,企业很难做下去。这是我的一些基本观点。

刘科:非常好。为什么突然之间创新变得这么热,其实我的理解是这关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我记得周其仁也谈过这个。企业竞争力无非看两点,第一,我生产出的东西比你便宜,性价比比你高;第二,我干你不能干的事,这就是创新。现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电价、土地价格、人力成本,包括中国的石油、煤炭、天然气、大豆、玉米、棉花等原材料其实都比美国贵。像华为这种公司,都没法承受深圳的高房价,选择搬到东莞去,更何况其他公司呢。

所以企业靠第一条竞争力已经不可能了,中国改革开放前40年都靠低成本竞争优势,现在成本高了,再竞争靠什么?就靠创新,干别人不能干的事情。维迎,你一直研究企业家精神,也一直研究创新这个事情,所以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张维迎:是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本身就等同于创新。但我觉得他的观点稍微要做一些修正。我把企业家分为两类,一类叫套利型企业家,一类叫创新型企业家。当然这两类企业家在现实中无法绝对地分开。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0多年前,企业家主要还是以套利型为主。甚至现在,套利型企业家也不少。

套利就是我找到赚钱的机会。因为这个市场上缺的东西太多,我们有廉价的劳动力、便宜的土地等等,我组织它就可以赚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套利的空间尽管还有,但是它收缩得非常快。

我们以劳动力为例,2005年美国制造业劳动成本是中国的22倍,2010年变成10倍了,到2015年只有5倍了。这个差距在大大缩小。这就使得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我们是不是能够做出别人还没做出的东西。

对单个的企业来讲,这不是一个口号。如果成本起来了,你不能比别人好,你不能比别人有所不同的话,你就很难生存。所以接下来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要靠创新型企业家,但是这个创新型企业家本身面临的挑战很大。

简单来讲,套利可以短平快,一开始就赚钱。宋总刚才讲得对的,任何成功的创新,一定意味着你能赚钱,如果不能赚钱了,你就是失败了。但这有个时间差。创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赚钱的,只有过了一个点,才会开始赚钱。这就需要企业家们看得很长远,如果你只考虑眼前的事,谁会去创新?所以你得去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让大家愿意看得远。

现实当中有些人,即使是在很容易赚钱的时候也愿意做那些很难的事,这是最了不起的人。但是对大部分企业家来讲,他们总是找最容易赚钱的方法。现在的创新,无论对单个企业的生存,还是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变成一个不能说说就行,而要真的行动起来的事情了。但这个行动的后果会怎样,我们也不知道,这就是创新的不确定性。

刘科:刚才宋会长也讲了,创新包含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还有硬技术的创新。中国前些年的创新很多是商业模式上的,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相对来讲门槛比较低,大家可以操作来操作去,未来可能进入到一个高技术或者叫硬技术领域的创新了,这个就是刚才你讲的,需要有远见的企业家。

张维迎:是的,我再强调一下,能推动人类真正进步的东西,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技术层面。商业模式再怎么创新,带来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不要干什么都打着创新的旗号,只要跟别人有点不一样就叫创新。

02.勤劳上进的中国人,创新为什么那么难?

刘科:南科大的口号是“创知、创新、创业”。后来我就对这三个词做了一个限定,我说大家在讨论创新的问题,我们先把定义搞清楚,什么叫创知?创知,创知英文叫create knowledge,产生知识,把这个过程写成文章,在《Nature》《Science》上一发表就没有知识产权。创新这个词英文叫innovation,刚才你讲广义上今天和昨天做的不一样就是创新,狭义上是在高技术领域的创新。

我对创新的定义是把知识转化为技术的过程,turning knowledge to technology。创业就是把技术转化成产品和财富的过程,人类就是赚了钱以后再投入创知、创新,而人类社会就是在创知、创新、创业3个方面循环发展。所以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就是innovation这块儿。

我觉得在全世界找不到任何一个群体比中国的企业家更勤奋。除了睡觉以外的时间都在工作。按道理,全世界1/4的创新应该由我们做出来的对吧。但为什么我们并没有做出来呢?至少目前的几次工业革命都不是我们引领的。就像刚才维迎讲的,你书里也提到过,马车再创新还是没法儿跟汽车比,汽车的出现是一个革命性的新发明,把马养得再好,马车搞得再漂亮也没用。

问对问题是成功的一半,那怎么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术,怎么才能提高中国的创新能力呢?我想听听宋总的观点。

宋志平:这又得说到熊彼特,因为他是提出创新的鼻祖。1912年,他出版了一本《经济发展理论》。其中就讲到刚才你说的,一辆马车到一万辆马车,它其实是“增长”,只有马车变成蒸汽机车才能叫“发展”。所以创新的本质其实就是发展。

我们确实是一个很聪明的民族,我有时候给大家讲,凡是能写神话故事的民族,一定很聪明。像我们写的《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不要小看这个事情,凭空想象出来不容易。我们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的民族,那为什么我们的创新反而落后了?我也常常在想这个问题。其实这和我们的教育有关系。

我们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缺了一个东西,就是平等。我们会问孩子他们在班上排第几名,而美国人会问孩子最近在学什么新的东西。去年我去了趟以色列,以色列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会问孩子最近给老师提了几个问题、有没有难倒老师。就是向孩子提问这么一个小事情,反映出了我们思考问题出发点的差异。我觉得要想有创新,文化上就得有这种平等、开放的、让孩子们能够提问题的氛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其实我和别人没有不同,我只是更有好奇心而已。”创新是一种改变,是无中生有,从零到一。它需要我们去质疑,去提问,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但如果我们从小就不让孩子提问,不让他们去胡思乱想,只知道让他好好读书、好好学习,把书背透,反复巩固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思考一些突发奇想、天方夜谭的东西,我觉得就妨碍了创新的文化和意识。

以色列为什么能被称为创业的国度呢?它地方那么小,人口只有850万,其中600万人口是犹太人。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家,2019年的人均GDP达到了4万美元。关键在于以色列有大量的初创公司。

以色列地方小,不适宜搞大企业。所以就把核心的技术和创业的公司结合在一起,然后去卖公司。这些初创的公司就变成了可交易的商品。这个国家真的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国家,所以我就到那儿去研究他们。以色列人跟我们讲他们比较“胡茨巴”。什么叫“胡茨巴”呢?我问了好多人,大概就是指不按常理出牌,喜欢胡思乱想,这是他们对自己的一种调侃。所以我就觉得以色列的文化里具备这种创新的意识。

费尔普斯写的《大繁荣》这本书里说过,创新其实和制度没什么关系,他认为创新主要来源于价值观。我可以回答刚才你讲的问题,我们民族很优秀,又聪明,学习能力又强,但为什么创新不够呢?我觉得是教育上的问题。我们一代一代人的培养,到底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是有创新意识的人,还是循规蹈矩的人呢?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应该特别重视。

03.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刘科:刚才您讲两点,第一点是创新力creativity;有种理论说创新能力实际上是积累的知识乘以好奇心。中国的教育是,知识永远是随着教育的增长递增的,但好奇心可能是前期递增,到后期就被限制住了。确实,我们的应试教育可能无形中抑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这方面需要改进。

另外您刚才讲高科技、中科技、低科技,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动不动就说要发展高科技,一提传统产业就没人愿意去干。地方政府都是搞什么人工智能、什么新医药、大数据。那怎么用这些高科技去改造传统产业呢?用高科技改造过的传统企业还能叫传统产业吗?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要去关注的另一个问题。

现在大家一谈创新,可能只谈那几样东西,这样可能会有误导。其实我刚才提这个问题是源于当时听过维迎的一个演讲,这块儿我想你是权威了,我想听听你的解读。

张维迎:其实又回到企业家这个问题。创新和发明不一样,发明只要做出原来没有的东西,创新它一定是最终要落实到商业化,商业上的价值。

从历史看,中国长期以来都重农抑商。如果没有一个企业家群体在那折腾,就不可能有创新。创新不是从上到下叫喊出来的,是从下到上做出来的。企业家创新可能纯粹属于商业目的,也可能有些人完全出于好奇心。我们看看英国,英国在18世纪的时候,科学技术还不如法国。好多后来的发明一开始都是法国人做出来的,但是英国人把他们商业化了。甚至好多法国人因为跑到了英国才最终成功。所以英国这个体制是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体制,创新从一个点开始,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创新是互相创造机会。举一个古老的例子,冶金行业有3500年的历史,但是在传统上,冶金的技术发展很慢,铁都很宝贵,更别说钢了,所以我们平时说砸锅卖铁,意思是我唯一剩下的宝贵的东西,或者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钢多宝贵,一刀,就那么一块刀,只能有一厘米提炼成钢。

但是到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开始用焦炭炼铁代替了原来的木炭炼铁,钢的产量大大增加。产能增加之后能干什么?你不能老造刀具,老造镰刀,老造其他的手工用品,那就得有人去想这些问题。英国企业家约翰·威尔金森(John Wilkinson)说,我们用铁来造桥,这是个新的建筑材料啊。

我们再来看一下,二战之后发明了晶体管,晶体管是干什么的?有人说我们用晶体管计算机,好多人也在想有了晶体管以后,我那收音机是不是也能换一下?那个大的台式收音机,如果把电子管换成晶体管,不就能揣在兜里了吗。还有助听器,助听器刚开始也是用电子管,噪音很大,质量不好。我能不能把用晶体管来替代电子管?这样的话市场就出现了。创新最后的受益者都是消费者,只有让普通人感受到创新带来的价值,才是成功的创新。

我举中国的一个例子,11世纪40年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技术一直被写在书本上的,没有被广泛应用。但是400年后,约翰内斯·古腾堡,一个德国人发明了西方活字印刷术,50年内这项印刷技术遍布欧洲各大城市。50年代印的书,超过在他发明之前所有书的总和。但是同样一个东西,到了伊斯兰世界就不行,又过了将近400年,伊斯兰才第一次开始使用印刷术。

每一种创新,它给消费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给被它替代的企业、职业带来伤害,经济学家熊彼特称之为创造性破坏。好处被大部分人享受,破坏性由少数人承担。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有这个规律。

技术史专家史密斯讲过的,每一个创新都身在一个很不友好的环境当中,朋友很少、敌人很多。朋友不是少,其实也很多,但分布非常分散,没人愿意去发声。敌人都是雄赳赳、气昂昂地要决一死战的,好多的创新在这当中都会被毁灭掉。

我们常说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西方,而不是东方?还可以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法国?因为英国当时给企业家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不论你信仰什么,只要你能够做出生意上成功的事,别人都尊重你。所以当时英国大量的企业家都不信国教。法国可完全不一样。法国人为什么有创造力,因为你发明出新东西政府会给你奖励。但企业没法去做生意,因为企业被政府限制得死死的。当时法国纺织业就规定有三百几十套工序,你自己招个人都是违法的。

路易十四时期废除了南特赦令,一大批胡格诺教派的人全跑了,最优秀的一批人都跑了。光是跑到英国的就有8万人。瑞士的钟表业是怎么起来的?瑞士起初是没有钟表业的,因为法国人受到迫害了,他们就跑去瑞士,也把钟表业带到了那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新是个人行为,但这种个人行为才能的发挥需要一个环境,这个环境使得有野心、有雄心、想赚钱或者做什么事的人,他都可以自由地去做。

刘科:是,像国内现在就是大家从上到下都在谈创新,现在可能没有哪一个国家这么强调创新的。我们第一不缺创新的意志,第二,我们也不缺创新的动力,甚至我们也不缺创新的钱。但是我们缺什么,我看宋总书里边写了,我们缺创新的人才。你的书里也提到,创新精神就是企业家精神。我们现在是不是缺乏对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宋总您作为企业家中的思想家,我想听听您的观点。

宋志平:刚才维迎老师讲到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之间的关系,企业家精神里边,首先就是创新精神。先是有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等于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后面德鲁克又提出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并创造了财富,他认为创新还得有一个良好的效果。我们不说熊彼特或者德鲁克谁对谁错,因为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

1912年,工业革命早期,机会比较多,你只要敢冒险就可能成功。但到了1985年德鲁克写《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这本书的时候,工业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这个时候创新的成本已经很高了,如果你盲目冒险就可能失败。

今天我们也是这样,改革开放初期机会遍地,企业家敢冒险就能够赚钱,但到了今天,如果企业家再把冒险放在第一位,就可能会失败。我觉得企业家精神是一步一步随着时代而变,所以我们今天一再提倡,要让大家进行有目的、理性、高质量的创新。我很赞成德鲁克先生的观点,他说其实冒险不是企业家的必然选项,企业家这个创新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机遇的行为,而且企业家的一大特征就是要屏蔽风险。

我在企业里做了40年,过去这40年里,我刚才讲,企业发展一个靠改革,一个靠创新。举个例子,碳纤维是个卡脖子的技术。它是可以用在航天航空上的一种新材料,既轻,又耐高温,强度又高。我们称它为材料里的一颗明珠。这种材料过去只有日本和美国能做,但是现在呢,中国建材把它做了出来。中国建材自主研制出了T700碳纤维、T800碳纤维和T1000碳纤维,并应用到了中国的航天航空领域。这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创新。

但就像维迎老师讲的,碳纤维到今天已经做了12年,前10年都是不赚钱的,这两年才开始赚钱。但是我们看得很长远,我们知道这个碳纤维虽然短期不赚钱,但从长远来讲,它会产生效益,因为它填补了国家的一个技术空白。

所以我们前期的高投入并不是无目的地烧钱,而是有目的的创新。我们原来刚做碳纤维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个产品能够创造这么多的需求。现在碳纤维做出来之后,我们发现它能应用到很多领域。

比如我们还有一个产品,叫微光夜视仪,它是做什么的呢,在晚上有一点点光,人看不到的,但微光夜视仪可以把光放大。现在它这种功能还可以用于手机识别指纹、DNA测试等等,这种性能可以在商业中得到很多应用。所以,创新确确实实能产生很多商业财富。去年中国建材光新材料这块儿,就产生了100多亿元的利润。

一提到建材,大家想到的都是水泥、玻璃。我老讲水泥是好东西。铜有4000年历史,铁有2500年历史,水泥只有180年的历史。其实水泥的产生是因为一个错误。烧石灰的时候,石灰粘了好多泥土,工人们懒得去清理它,扔到炉子里烧,没想到把黏土中的硅酸盐和石灰石里的碳酸钙烧到一起,形成了含有硅酸钙的水泥这种新的物质。水泥有很多特殊的功能,比如流动性、去固化等。它可以做水坝、隧道,甚至油井、页岩气管道等等。

比如港珠澳大桥,这样一个大桥,如果建造不用水泥,很难用其他的材料去造。中国水泥占全球产量的60%。假定没有水泥的话,我们改革开放可能不会发展得那么快。20年前大家对水泥印象不好,水泥厂又冒烟、又有粉尘等等污染物。但是通过20年的发展,水泥工业在工艺、装备方面不断创新。现在的水泥厂可以做到无人工厂,而且水泥生产过程中脱硫脱硝、双收尘,水泥工厂里边可以做到一尘不染,变成花园中的工厂、森林中的工厂、草原上的工厂。

我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呢,这些进步可能并不是高科技,也可能不是颠覆性的创新,但我们在不断地做持续性的创新,使产品越来越好,让企业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我个人认为技术创新也不见得都是高科技,中科技、低科技其实都是创新。事实上在美国,高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只有1/4,3/4的社会贡献是来源于中科技、低科技的创新。高科技一般都需要高投入,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做过5年国药的董事长,一个新药的研发,像二甲双胍这种降糖药大概需要10亿美金的投入和10年的研发时间。最近国药的同志告诉我说:10亿美金现在已经不行了,平均研发成本已经到26亿美金了。这么高的研发成本,是一般企业所承担不起的,只有像国家研究院、高校机构,包括一些大企业的重要研究院才能承担得起。比如华为,去年科研投入是1300亿元。我们要认真思考,是不是只有高科技才是创新,中科技和低科技不是创新了吗?大家一股脑全去搞这个高科技真的好吗?

现在的企业可能比较重视持续性的创新。当然如果只重视这些创新,就有可能被颠覆掉。我前几年到法国去,当时世界第一大水泥制造商拉法基的一把手跟我坐着吃饭,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你认为水泥在未来50年内会不会被颠覆?”我想了想说“不会。”他说“为什么?”我说“因为水泥是性价比很好的一个产品,很难找到一种材料把它颠覆。”他说“我也是这么想,那我们吃饭吧。”

大企业家最害怕的就是他所做的这个行业有天会被颠覆。当年液晶电视把过去的彩色显像管颠覆了,现在轮到了汽车。汽油车全球保有量是14亿辆,新能源汽车目前不到2000万辆。汽油车到底会不会被颠覆?原来我以为汽油车被颠覆的时间还很长。最近我去了比亚迪、北汽、一汽等公司,我看了这些新能源汽车,我也都试驾了,我感觉到这个颠覆速度正在加快。今天我看到汽车公司都开始做电动车了。能让企业赚钱的是创新,但是埋葬我们的、颠覆我们的还是创新。中国企业如果不重视持续性创新,就赚不到钱,如果不重视颠覆性创新,就可能会被颠覆。所以企业家真的不容易!(文章来源于启阳路4号

点击观看本期圆桌对话视频:

  成吉思汗死后若干年后,蒙古帝国已经趋于分裂的萌芽开始冒出,此时的蒙古帝国四处征战,南边和南宋相互都在磨刀,军事对峙,随时准备着相互搏杀。于此同时,蒙古的西征却是一路顺风,势如破竹的扫荡整个亚欧大陆。这场被称为(长子西征)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根据蒙古大汗窝阔台的旨意,命系列宗室的长子,统领各级万户那颜的长子出征,共计30万大军。由王子拔都率领,披荆斩棘,一路向西。

  蒙古此次西征收获颇丰,光收集所割掉的战败者的耳朵高达十几万,把钦察国攻灭。北方的莫斯科和罗斯托夫等十多个公国中,攻破弗拉基米尔和基辅等小国的首都,把不可一世的条顿骑士团和日耳曼军团彻底击败。谁都没想到,这场充满杀戮的战争,最后的获利者竟然是一个小公国它开始借助千载难逢的机会,崛起了。

  这个国家就是莫斯科,其实就是个不起眼的城镇,这个小国的策略,就是投降。在面对强敌,同是斯拉夫民族的的基辅大公国等公国,奋起反抗,却都落得国破家亡的后果。由于投靠了蒙汗国,莫斯科免招国灭,作为铺从军,做的也十分不错,面对蒙古人的要求都是尽力满足,从征税,交人,养马给钱,都尽力而为。渐渐的,蒙古金帐汗国对他们放松警惕,全力扶持莫斯科,并在莫斯科公国和强敌特维尔大公国之间的战争中提供帮助并击败特维尔大公国。

  那个时期的莫斯科大公名叫伊凡·卡利达,就是历史书中的:伊凡一世。这个称号是蒙古金帐汉国册封的,在当时来讲,这个职位并不高,只是个公爵,更不用说什么国王了!就这样,装了接近两百年孙子,直到1480年。当时的主事是伊凡三世,在取得了莫斯科人的信任之后,拒绝在向当时已经疲弱不堪的金帐汗国再纳贡。当时征战沙场无敌手的蒙古骑兵,无法对付莫斯科的起义,只能耐心的等待征调来的波兰骑兵,真是让人无语。

  一般这个时候,历史总会调皮的捣蛋一下,果不其然,援兵未至金帐汗国就开始自相残杀了!当时的金帐汗国大汗是阿合马,这位皇帝被内讧的部族杀死。莫斯科由此脱离苦海开始独立。伊凡三世和拜占庭皇室通婚,娶了拜占庭皇帝的侄女索菲娅,在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后,自封拜占庭帝国正统,是唯一合法的继承人。

  为自己正名后,开始了自己的征服之路。他对领土那是相当渴望,在他和他儿子的铁蹄下身边的小国纷纷臣服,以此为资本,他们开始走上了领土扩张的征途。

  经过漫长时间的拼搏,他们在1721终于击败了自己的强敌,当时北欧最强大的瑞典,并逼迫瑞典签署城下之盟(尼斯塔特和约),割取了瑞典广阔的土地,并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波罗的海出海口。借此余威,觉得莫斯科大公国这个名字太小气,于是改名为俄罗斯帝国。

  为了明天作文(一):

  人的一生仅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日代表着过去,今天诠释着此刻,明天憧憬着未来。惟有未来是未知数,它不会因你曾有的失败而失意消沉,也不会因你今日的成功而光彩照人。明天,没到时谁也不明白,但我们却始终持有一个信念:为了明天。

  为了明天,放下昨日。昨日是过去,是逝去,成与败,都已落满尘埃。哲人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说得也正是这个道理。在逝去的耻辱与荣耀中沉湎不起,都是生活的弱者,他们被曾有的荣辱蒙住了双眼,踏不上向前的路。“为了明天”的信念在他们心中的刻痕被一点点风化,最终,他们也只能淹没于无闻。强者却会为了明天,放下昨日。爱迪生几十年的心血被一场大火付之一炬,他却在火光肖微笑,默默地说:“从头再来。”几个月后,他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奥斑马学生时代十分顽劣,还曾是个瘾君子,但他之后不断奋斗,积极向上,最终,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试想,若爱迪生只在火灾过后悲痛哭泣,那么他所收获的除了灰烬还能有什么;如果奥斑马没有毅然抛弃过去的自我,那么他又怎样能改写黑人的历史。所以,惟有放下昨日,才能拿得起今日。

  为了明天,奋斗今天。明天不能永远活在想象中,它终有一天会到来,而我们惟有奋斗今日,才能更好地迎接明天的挑战。不奋斗今日的人,将来惟有为失败自豪的份。没有充实自我,丰富自我,明天于你便没有深刻意义。就如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我们,为了“黑色六月”后的辉煌,正在不断地为自我蓄势打气,到时才能一飞冲天。不经历今日的奋斗,何来明天的辉煌,不走过今日的荆棘坎坷,何以踏上明天的康庄大道,奋斗今日,本身就是一次磨砺,磨去了表面的污垢粗糙,才能展现金子光彩照人的质地。惟有奋斗今日,才能拥有住明天。

  为了明天,珍惜每一天。常听到这样的话:“明天再说!”“明天再做!”殊不知,明天可能就是生命的终结。古人云:“今日事,今日毕。”岳飞也曾写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壮阔词篇。为了明天,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每一天。想着今日过去了,明天就是剩下生命中的第一天,每一天自然都变得更有意义。珍惜每一天,才能不错过明天。

  放下昨日,奋斗今天,珍惜每一天,拥有着“为了明天“的信念,明天自然在你手中。

  我们走在路上,为了明天!

  为了明天作文(二):

  夜间,常常坐在窗台上,大地在那漆黑的夜里熟睡着,皎洁的月光过窗台。然而,我望着那闪烁着星星的天空,无数颗闪耀着,倾诉着……,似乎在告诉我明天的音杏。

  明天!明天也许有的人,会变成富翁;也许有的人,会变成一无所有;也许有的人,会赢得成功的喜悦;也许有的人,会落在失败的门坎上;也许有的人,会在病痛中死去;也许有新的生命生;也许……

  明天,明天就要进行升中考了,也就是说,初中的三年就要结束了。明天,我行吗?在那时,心,总想找一个寄托,能够信赖,能够依靠;心,总想找一个窗口,能够眺望,能够遐想。然而,这一切都是空虚。人的一生除非是不幸者,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等待明天的我在安慰着自我,不要懊恼,也不要困惑。

  明天!只要鼓起勇气,就像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要你扬起了风帆乘风破浪,到达梦想的彼岸。

  明天吗?你就是明天……哦!

  风,在明天里轻柔地祝福你、我吗?凝望着飘过的风,在倾诉着明天。

  夜,再见!我要等待明天,我在乎我们的明天!加油!

  为了明天作文(三):

  为了明天,我们得靠自我。

  春天是梦幻的,更是美丽的。放眼望去,有姹紫嫣红的花园,有绿草如茵的草坪,有高大挺拔的树木……一切都在尽可能地炫耀自我的英姿。当然最令人欣喜的还是学校的“青春远足”活动。我们一向在期盼着,盼望着,期望梨花能快点绽放,容我们与它们来个亲密相拥,体会真正被花包围的感觉。

  一大早,我们早已全副武装,戴着小红帽,背上书包,手拿红旗,站在春意融融的操场上,等待着向大沙河进军。校长一阵活力的演讲后,在一声哨响下,我们这支拥有2000多名师生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响亮的口号响彻天空,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嗅着新鲜的空气,在笔直的马路上前进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有吃有喝,还有优美的`歌声相伴,惬意极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精力的衰减,我们做着减速运动,步伐越来越慢,但活力还是有的,只是期望大沙河能够快点出此刻眼前,结束这段行程。

  最终,一片白色出此刻眼前,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遍地梨花尽绽放”啊!我们无不惊呼,个个犹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入花的世界,尽情的享受。在梨园中,我们犹如进入了圣地,尽情嬉戏,有坐在树下畅谈的,有爬上梨树眺望的,最趣味的还是几个好友手牵手在一齐拍照留念,不让这美丽的时刻溜走。放慢脚步,在梨园中的小道上漫游,互相高谈论阔。在园子的尽头有一片灿烂的油菜田,在天地间,黄花与白花交相辉映,显露出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使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随着一声哨响,我们踏上返校的路程,又开始了漫无边际的走路生涯。起初,同学们还有说有笑,互相交谈着感受,随着劳累的增加,脸上的表情由喜悦到痛苦,由痛苦到纠结,我们渐渐变得沉默无语,任凭豆粒般的汗珠做着自由落体运动。内心唯一的愿望就是:快点走完行程,回到可爱的学校。我默默地走着,忍着脚上的大泡带来的痛苦,面无表情绝望地走呀走呀,此时的我是多羡慕路边的小草,甘愿用人的身份去换取做颗平凡的小草的资格。啊,最终收费站出此刻了眼前。“我们有期望了,快到了。”同学们高呼着,凭借着毅力,我们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大门口,只觉的自我好累呀。

  10个小时的路程——80华里,我们征服了它,虽然路途充满了步行的艰苦,其实远足是趣味的,更是有意义的。最起码,我曾在路上抛洒过汗水,明白了在任何时刻,不管遇到了什么都要坚持。人生之道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一路上仅有靠自我的劈荆斩棘,才能将困难压倒在地,让困难化为动力,向着下一站进军。

  为了明天,靠自我向心中的春天进军。

  为了明天作文(四):

  闪射梦想之光吧,心灵之星!把光流注入,未来的暮霭之中。仅有明白了通往今日的路,我们才能清楚而明智地规划未来。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伴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已从稚嫩地儿童长大成了少年少女迎来了青春……

  青春的我们就如一朵朵怒放的花朵一根根青草在风雨中理解命运对我们的考验,考验有酸甜苦辣,真正懂得去体验它的人阳光的前程就在他的前方招手,可也有些时候有些人因为受到黑暗中那种“美”的诱惑而走上了不归路。

  吸毒、打架、赌博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如一条条寄生虫一样寄生在一朵朵鲜花一根根青草上,日复一日的侵蚀那血红的善良单纯的心灵!

  我们是父母教师祖国的期望,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学习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知识,为了自我与养育我们的祖国和父母,我们应当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不断地增长才干,长大建功立业,报效祖国,报效父母。可就是因为他们无知、不懂法,生在优越的环境中,追求享受,心中仅有一己私欲,把国法一股脑儿丢了。酿成杯具,使家长、教师痛心疾首。

  当我们来到这世上的第一眼就看见了,一个男人和女人,他是我们的爸爸,她是我们的妈妈,是我们在这世上最亲近最疼我们的人。可是如此神圣的他们也会让爱偏离轨道,错使我们走上不归路……

  生意、离婚、家庭暴力!为了金钱,为了一丝丝的小事,为了孩子的一点点小错误,把孩子当出气筒,把孩子无视掉。作为父母的你们有研究孩子们的感受吗?你们的疼爱在哪?在这样阳光的`青春里,为什么当我们把手伸向你们邀请你们与我们携手度过时,你们却离我们而去,把我们变成没人疼的孩子,使在黑暗里的那些魔鬼向我们魔爪!

  家,是心灵的'港湾,没有什么地方比它温暖,它不需要太多物质它需要关爱它需要家人!

  期望在我最无助时家能给我一丝的温暖……

  我们的国家需要的是雷锋式的接班人。雷锋是我们光辉的榜样,我们青少年应当学习雷锋,忠于革命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热情工作;像雷锋那样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艰苦朴素,认真学习。做一个国家所需要的人,做一个社会所欢迎的人。

  党的教育是阳光,国家的法律是春风。我们要从小学法、懂法、守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雷锋式的优秀品质。要做到礼貌礼貌,艰苦奋斗,从小学好本领,为了祖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为了完美的明天,请加油吧!

  为了明天作文(五):

  一夜秋风,黄叶满地。

  行走于树下的小路上,心湖上的一片秋水被西风吹皱,这满地的黄叶令我不由得为之动容。

  我仰起头,一枚树叶从枝间漏下,旋转与坠落之间竟带着毅然的决绝和从容。我轻轻将它拾起,这是怎样的一片树叶!叶片的边缘已经向上翻卷得不成样貌,枯黄与残绿的斑驳间还夹杂着几块白斑。而令我惊奇的是它的叶脉,向上凸出如母亲手背上的血管,但又分明显示出一种生命的力度,仿佛还有道道江河在其中奔涌!

  落叶随风将要去何方?

  为什么?生命已然终结,再执着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余秋雨在《废墟》中说:“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这令我想起罗丹的雕塑《欧米埃尔》,以往风华正茂的少女变成乳房干瘪、皱纹满额的老妪。那甚至有些丑陋的雕塑却震撼了我的心灵。夏花固然美丽,秋叶却更拨人心弦。那是一种历尽沧桑的生命姿态,用它深沉的力量感动世界!她用划过地面的沙沙声告诉我:“我的落下,为了明天!”

  “更新的修建以废墟为基础,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秋夜以融入泥土哺育春天,春天的树木又长出青翠的叶子,春去秋来,叶子又落下……生生不息。

  生命,生命!为了明天!

  今日的倒下是为了明天的站起;

  今日的悲壮是为了成就明天的崇高!

  季老说,每个时代都有它的职责,它的使命。这好比自行车的长链,一环接一环,每一环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必不可缺;又好比接力赛,每一段赛程都要尽其所能。

  我想,我们都应当学会传承,用个人的奋斗传承生命的价值,使其生生不息地延续。为了什么?为了明天!

  只为了阴雨过后,晴天到来,那片土地上一篇清新,充满泥土的芬芳。

  风潇潇,雨淅淅,风儿无怨,雨儿无悔,只为一颗幼苗的成长。

  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梦之美。

  走在河边,吹着凄惨的晚风,嗅出了一股从河里传来的芳香,心境顿时豁然开朗,开朗过后,一丝忧伤的情绪涌上心头,回想往事,觉得似乎虚度了光阴。

  人生的季节,青春总是蹦来蹦去,充满活力,挂着微笑,浸着酸涩,也有着满腔的热血。雄鹰之美,展现于搏击风雨的翱翔。曾奋蛟鼓鲸,畅游东海,曾瑞虎震狮,熊喉西山,曾夙兴夜寐,奔忙前线,曾每日笔耕不辍,不晓东方肚白。可是,就在那一日以往的梦想,以往的努力,灰飞烟灭,我失败了,我落榜了。看着家人失望的眼神,心中早已打翻五味瓶。

  难道我的梦泯灭了吗?难道我要告别单纯了吗?在痛苦中度日如年?“不!我偏不!”仰天长啸,发出心底的呼唤:“不能因为没有翅膀就放弃飞翔,不能因为没有鲜花就践踏脚下枯萎的小草,枯萎了自我的梦!不管阴晴雨雪,在心中高挂起一个灿烂的太阳,永远沐浴阳光!”

  此刻我心冰释,我明白,张开双臂迎接我的将会是完美的明天!

  为了明天作文(六):

  时光如梭,转眼间2004年高考已经结束,这没有硝烟的战争却让我们这些奔赴又一轮“战争”的战士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应对残酷的高考,我们迷茫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但严峻的形势却迫使我们勇往直前,别无选择!

  站在衡中偌大的学校中,置身于众多强大的对手,我选择了拼搏!有人说不上高三不知什么是苦,不上高三,不知什么是累,但高三紧张的生活却让我感到很充实;清晨,我们头顶着辰星奔跑在操场上,响亮的口号,令我振奋。白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我的思路随着教师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翱翔。当完成了一天的学业躺在床上时,我才不会因时间的虚度而感到遗憾。

  2005年高考战争将是残酷而持久的,要取得它的胜利,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个艰苦的实现过程,这条路也许充满了荆棘,但我选择了它,并且要永不后悔地走下去!

  明年高考的成败在于今日,在于今日的奋斗与否。“今日多流汗,明天少流泪”,但如果明天失败了,那便将痛苦一生,即使后悔也来不及。所以,为了明天的辉煌,为了明天不后悔,我选择了这条充满荆棘、坎坷,需要付出更多汗水的艰辛之路,因为它是一条通往天堂的光明之路。不要惧怕,只要我勇往无畏地走下去,克服重重困难,等待我的将是永恒的微笑。

  为了明天作文(七):

  人生犹如一条多岔的道路,迤俪不绝。应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是进是退是左是右怎样才能正确选择为了不让我们青少年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根据上级的要求,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一次“为了明天”的图片展。参观了“为了明天”的图片展,引起我深深的思索。

  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复杂。从图片展上我们能够看到: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增长,并且罪犯的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呢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被坏人拖下“水”。青少年时期的同学往往是朦朦胧胧,迷迷糊糊的,经不起诱惑,不能克制欲望,随时都有被拉下“水”的可能。二是被害后自我也走上害人的道路。此刻有些青少年都存在着一种报复心理,自我被害后也不让别人过上好日子,例如有一位同学以往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人拐骗,他好不容易逃脱出来,但他没有及时报警,而是在想怎样去报复那个害他的人,没想到他的计划刚刚开始,就被警察发现而拘留了。

  应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应当怎样选择呢首先,我们应当有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仅仅为了吃喝玩乐,要想着为社会为人类做点贡献,当人生的目标确定了以后,就要弃而不舍地去努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面临多大的压力,受到多大的不良诱惑和干扰,都不动摇。同时,我们遇事要冷静思考,洁身自好,要明辨是非,有时遇到别人不礼貌的行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是能忍辱负重,约束自我的言行,不当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要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就不能自制了,就要去找人打架,找人出气,找人拼命,这样就很危险。其次,我们应当抓紧时间去做我们应当做的事。我们此刻就应当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学点今后能谋生的本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让这样的大好时光白白地流过。

  人生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对于人生目标不一样的人就有不一样的理解,不一样的意义,要想在将来回首往事时,不至于因虚度年华而忏悔,从此刻起就应当迈好每一步。

  为了明天作文(八):

  无视昨日,将会重蹈覆辙,陷入千千万万个昨日;无视今日,将会庸庸碌碌,丧失千千万万个今日;而无视明天,那将会形同枯木,身如走尸,毫无人性可言。其实,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明天。

  昨日,铭记与遗忘,是为了明天。

  人人都有不顺甚至受辱之时。前些日子,温总理访问英国,当他友好地于剑桥大学讲台上作演讲时,一名无知的剑桥学生竟掷鞋于他,当时,温总理镇定自若,一句“这不会影响中英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赢得了满堂喝彩。事后,温总理还请求校方多予宽容。让那个学生继续求学。俨然,他已忘记那看似耻辱的一刻。而他的'这种忘记昨日,已展现了我泱泱大国的博大胸怀,他的忘记是为了明天!为了明天中英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当然,勾践兵败被俘,创他牢记此耻,卧薪尝胆,最终实现“三千越甲可吞吴”之举。而他的这种铭记昨日,亦是为了明天,为了明天的复国大计。对于昨日,完全无视的人是可怕的,这就像是跌入坑洞,却依旧昂着向前,不看脚下一样,危险重重。所以,为了明天,我们需要铭记亦需要遗忘。

  今日,珍惜与把握,是为了明天。

  今日,仅有一天,所以你得珍惜,而你又永远只生活在今日,所以你更不可无视今日。为了明天,为了未来,当珍惜把握今日。当前,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就连中国大陆经济都受到冲撞,09年,政府只将GDP目标订在了“保八”之上。此时,港澳两地更是遭遇了又一轮的危机。当记者们询问到政府将如何应对时,中国政府坚定地回答,大陆永远是港澳人民的坚强后盾。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港澳稳定发展。一项项资金开始下拨,一项项举措开始实行。多么明智之举啊!正是这些举措,展现出中国政府对港澳同胞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把握住了今日,才让世人看到我中国之团结一心。当然,这些又都是为了明天,为了明天中国团结一心地不断发展!为了明天,“分裂祖国”人员彻底悔悟!为了明天,台湾同胞看到祖国之博爱,回归祖国!

  千千万万个昨日只是昨日,但我们需要铭记,需要遗忘,只为了明天;千千万万个今日只是今日,但我们必须珍惜,必须把握,只为了明天!

  如此,相信明天会更好!

  为了明天作文(九):

  我是不太希冀于明天的,更不会寄情于明天,因为歌德以往说过:“明天只是属于明天的你,如今的你无法窥视和期许!”

  然而昙花积淀了百日的夜色与阳光,终将在世人的惊叹声中绽放;蝉虫吐纳了三载的阴霾却只为数旬的歌唱,在黑暗和寂寞中它们稳住了气,只为了那个惊艳的明天

  为了明天,我们铭记昨日;为了明天,我们珍视今日我们让昨日在时间的土壤中扎下了根,开出了花;我们让今日的感动延续昨日蝗温情,随风而去,似秋蓬一般扎下根来,摇曳在温润的春风中

  庄稼人用勤劳的双手,为人们擎起一方期望的天空,他们腰间系着忧愁,脸上布满沟壑,静看竟流出泥水来,竟能闻见芬芳的泥香,他们一代代辛劳,只为将娃儿送出村外,他们不想让后代仍扎根于那不大不小的一方湿地,即使他们有时也会为此骄傲,他们是为了明天,那是一颗被淳朴包裹的智慧的心

  “为了明天”,多么爱昧的词汇,好似情人间的海誓山盟,又似阿奶耳提面命的教诲,更似苍穹对孩子说的悄悄话……

  为了明天,你首先得感激生命,让你这扁舟有了遨游的天地,让你这游鱼有了潜游的空间,让你这雄鹰有了展翅飞翔的力量为了明天,你得珍惜此刻的一切,亲人,爱人,朋友,鲜花,落叶,哪怕是那废弃的书签,享受你生命中每一缕阳光,任它抚遍你的每一寸肌肤,每一根神经;享受你生命中的每一次雨润,彻头彻尾地淋湿,甩一甩长发,冲进雨帘,不是另一番清凉吗享受你生命中的每一次落日时的'晚霞,和着簌簌的落叶,回忆冬天里演绎的故事,直到你的嘴角弯成浅浅的月牙,直到笑出了声,惊起一滩鸥鹭,直到只星高悬,上演另一段或喜或悲的故事

  为了明天,对爱你的人说声多谢,对你爱的人说声多谢,对以往帮忙过你的人说声“感激”,期望这已被刻在三生石上头,对以往的对手说声多谢,感激他使你更好地认识世界,对手也终会变成朋友,不是吗

  为了明天,不要让失望像长春藤一样爬满你瘦削的脸庞,不要让草长莺飞的季节里的故事被寒风吹散,不要让记忆在时间的长河里沉淀为一块化石,进而被风化,践踏……

  明天的老人采撷着昨日和今日的花儿慢慢离去,但我始终看着她们在对着我笑

  我竟觉得倍加喜爱明天了!

  为了明天作文(十):

  雏鸟扑腾翅膀,是为了明天能展翅飞翔,搏击长空;幼马奔跑不息,是为了明天能驰骋沙场,追风赶月……自然界的一切无不在告诉我们一个梦想:为了明天,我们要做好准备,要去奋斗拼搏!我们的一切,为了明天!

  为了明天,我们要只争朝夕,分秒必夺。

  人生看似长如流水,迢迢不绝,其实不然!站在历史的高台上审视人生,可是是白驹过隙的一瞬!为了明天会更好,我们必须珍惜,把握时间,抓住寸金难买的光阴!古语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为了明天,我们必须挑灯夜战,闻鸡而起!莫要白发方悔读书迟!而今,我们高三学子,在这不足百日的时光里更应分秒必争!为了明天,为了高考,为了未来华丽的人生篇章,我们必须抓住每一分每秒,去努力,奋斗!若不然,便只能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为了明天,我们要甘于付出,付出自我的血水、汗水与泪水!

  没有人不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为了明天能收获硕果累,稻香阵阵,我们必须在今日,为期望的种子浇灌汗水,为梦想的幼苗洒下血与泪!这一点,居里夫人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谈及居里夫人,人们只惊羡于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荣誉,可又有多少人了解她为此做出的巨大付出!为了明天,只为了明天世人能承认她的“孩子”——镭,她和丈夫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几年如一日,从八万吨沥青中提取出0.07克纯净的氯化镭!付出总有回报,为了明天,她埋头苦干,付出汗水与辛酸,她的“明天”,也回报给她一世的荣誉!

  为了明天,我们要学会坚忍!

  苏子有曰: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此言得之。大丈夫要成就丰功伟业,没有坚忍之志,那靠什么?“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丧国的勾践,为了明天能复国,甘为人奴,甚至为了配合太医的诊断,亲尝夫差的粪便,这不是无耻,不是自甘堕落,这是不拔的坚忍之志!为了明天,他卧薪尝胆地坚忍着!于是,“明天”最之后临了,他不是凭三千兵甲灭吴复越了吗?学会坚忍,只为了明天!

  为了明天,我们要以只争朝夕、争秒必夺的精神,去付出拼搏!为了明天,我们要坚忍在寂寞与黑暗的途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人从几岁开始变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