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是什么做成的?

有一种鞭炮叫小金鱼,我仔细观察过,就是由薄薄的摹字纸包了一些小沙砾做成的,只要用力往地上摔就会发出声响,请问这是什么原理啊?

共回答了18个问题采纳率:77.8%

沙粒在加速度的影响下挤压产生大量热,引燃了混合在一起的火药,火药燃烧爆炸,产生光和烟雾.

  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汉族劳动人民发明较早,主要用于军事上,盛大的典礼或表演中,而现代全中国以及到全世界唯一能在同天同活动里施放烟花的活动则为跨年(除夕夜)活动。那么烟花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阅读!

  烟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爆竹一声除旧岁」。放爆竹,迎新春,这种习俗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但是,中国最早的爆竹并不是用火药做的,而是带节的竹竿。竹竿点燃后竹筒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迫使竹腔爆裂,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因此,古人称它「爆竹」,唐代人称为「爆竿」。

  古代人燃放爆竹,最早是为了吓退猛兽恶鬼。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人为了祈望一年的吉利,元旦那天,要「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也就是年年春节放爆竹的由来。

  用火药爆竹代替竹竿,是火药发明以后的事。

  中国是发明火药的国家。从宋代开始,卷制纸张包裹火药的火药爆竹已经流行。当时的火药爆竹称「鞭炮」、「爆仗」。「鞭炮」是把一个个的小型爆竹用药线串成长鞭的样子一起放,「一爇(点燃)连百余不绝」。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当时临安的「爆仗」花样已经很多,有的做成瓜果的样子,有的做成各种人物形状,很受人们喜爱。

  烟花的兴起和「鞭炮」同时,最早称「烟火」。「烟火」的基本作法是在纸或泥做的外壳里填装可以发生烟火的火药,点燃后喷射各种颜色的火焰、火花或幻化各种景象。据《武林旧事》、《西湖老人繁盛录》等书记载,南宋时烟火已经有空中大烟火和平地小烟火之分。每逢元夕,宫中要放大烟火「百余架」(大烟火搭架放演),而那些民间的后生小子则到霍山之侧,「放五色烟火,放爆竹」。大烟火五彩缤纷,多是用药线编排成楼阁、亭台、人物、花鸟等形象,每一点燃,幻光化彩、灿烂辉煌;小烟火多是在纸筒中装火药,除了能放射火焰,还能在地上盘旋游动。宋理宗和太后在宫中看烟火,一个「地老鼠」盘旋着直冲太后座下,太后吓得赶紧跑了。于此也可看出南宋时烟花之盛。

  明清两代,爆竹烟花极为流行。「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新年春节,婚丧嫁娶,无论贫富,都要燃放爆竹烟花。明清爆竹烟花的花色品种远远超过宋元,制作技术也日益精巧。明代放烟火俗称「放盒子」。因为当时烟火多是把药线烟火编排好后放入盒子里,搭架燃放。反映明代生活的《金瓶梅》中有一幅放烟花的插图,这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放烟火图。图中放烟火的木架高耸,上面挂满各式各样的烟火爆竹,正在燃放、变幻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图案,周围的观众仰首观看,这是明代烟花发展水平的真实写照。该书中对西门庆拦门放烟火是这样描写的:

  一丈五高花桩,四周下山棚热闹。最高处,一只仙鹤,口里衔着一封丹书,乃是一枝起火(起花)。一道寒光,直钻透斗牛边。然后,正当中一个西瓜炮迸开,……觱剥剥万个轰雷皆透彻。彩莲舫,赛月明,一个赶一个……;紫葡萄,万架千株……。霸王鞭,到处响亮;地老鼠,串绕人衣。琼盏玉台,端的旋转得好看;银蛾金蝉,施逞巧妙难移。八仙捧寿,各显神通;七圣降妖,通身是火。黄烟儿、绿烟儿、氤氲笼罩万堆霞;紧吐莲,慢吐莲,灿烂争开十段锦。一丈菊与烟兰相对,火梨花共落地桃争春。楼台殿阁……村坊社鼓……货郎担儿……鲍老车儿……五鬼闹判……十面埋伏……总然费却万般心,只落得火灭烟消成煨尽。

  这些描写可能有些夸张,但大体情况决非杜撰。

  清代爆竹烟花品色多,工艺水平高,更较明代为胜。据《帝京岁时纪胜》、《清稗类钞》等记载,当时京城的烟火,仅名目一项就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鞭王鞭、竹节花、泥筒花、金盆捞月、垒落金钱、大梨花、千丈菊、地老鼠、水老鼠、珠帘、焰塔、葡萄、蜂蝶、雷电车鞭等。盒子花能一盒「装成数出故事」,「人物象生,翎毛花草,曲尽妆颜之妙」,「一盒三层,一层为『天下太平』四大字;二层为鸽雀无数群飞,取放生之意;三层为四小儿击秧鼓唱秧歌,唱『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一首」。传乾隆时秦淮河放烟火,「士女空巷」,「如水鸭、水鼠、满天星、遍地锦、金琖、银台、赛月明、风车、滴滴金者,不一其名,不一其巧」。至于爆竹,则有双响、震天雷、升高三级浪等,小孩儿放的,叫作「小黄烟」。这么多名目的烟花爆竹,不一定都是一个地区生产的,但它反映了清代烟花爆竹生产水平之高。

  唐太宗时鞭炮烟花诞生 雍正时发明花雨烟花

  焰火是烟火剂燃放时所发出的各种颜色的火花,有时即指烟火剂本身。中国人有放焰火、爆竹的习惯,一遇上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喜庆等,总要放上一点儿,以表示对该事情的重视和庆祝。既然放焰火这么重要,那在古装剧里肯定是不能少的。有许多古装剧都把放焰火作为场景或情节融入剧情中,尤其是想让男女主角高兴时常用这个手段。不过,要是某个汉代皇帝笑嘻嘻地说:走,一起放焰火!那只能说这位皇帝是改写中国科技史的超人类了。电视剧《美人心计》第四集里的汉惠帝刘盈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他以自己点焰火的实践证明,他是个超人类。

  众所周知,焰火之所以能被点燃是因为其中有火药的缘故。火药始于古代道家的炼丹术,古人为了求得长生,很早就开始炼制丹药。这种炼丹术兴盛于魏晋南时期,因为在这些丹药中通常会使用硫磺、硝石等可燃物,于是直接促使了火药的出现。火药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又容易着火,炼丹家对它并不感兴趣,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据史料记载,火药是中国人在隋唐时期发明的。传在隋末唐初,著名炼丹家、医药家孙思邈,为了专门炼丹和行医,隐栖在浏阳县城东门外的一个岩洞内。他将采挖而来的硫磺、加上硝石和木炭等物料,装入丹炉,日夜炼制。历经寒暑和屡次的失败,终于炼制出了火药。到了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

  那么,焰火是怎么产生的?那还得从孙思邈的火药说起。

  唐太宗贞观年间,湘东连年旱涝大灾,民不聊生。这时,一个叫李畋的浏阳人,决心驱赶邪恶。他将竹筒填满火药,安上药线,点燃后响声宏大,清香四溢,邪瘴终于被驱赶而去,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从此,浏阳鞭炮烟花便诞生了。浏阳人李畋被尊称为鞭炮烟花的“祖师爷”。

  雍正登基时,为改元正朔,要在元年元宵佳节燃放响炮、烟花,传旨鞭炮行业,要创新花上京。其时浏阳官吏诚惶诚恐,四处张贴告示,广纳良才,并指令鞭炮能手李泰限期创出新花进贡,致使李泰寝食不安。一日,他路过铁匠铺,见锤下星火四射,有长有短,有红有白,有粗有细,有料有丝,心有所动。随后李泰扫了一些铁屑,回到家中把其锤得粉碎,再掺以火药和米汤一起搅和。铁砂、火药拌和得大小粗细不等,再以黑硝做动力,装于底部导火线处,于是,便造出了喷射出花色形态各异,或梅或菊等多姿多彩的花朵来。待李泰的新花在紫禁城上空高升钻天,落下缤纷的花雨,把雍正直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看见了吧,《还珠格格》里那些放焰火的戏才是符合历史的,那个时候李泰才给雍正爷发明出来。而在遥远的西汉,中国人还不知道火药是什么东西,要想制造出焰火,似乎还有一段漫长的探索时期。《美人心计》中的汉惠帝刘盈,还真没有人家小燕子的那个眼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鞭炮用什么材料做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