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功能不好能自然怀孕吗?如何提高卵巢功能?

在进行试管婴儿疗程中,辛辛苦苦地打了好多促排针,每次去医院做B超前,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情,总是如此地挣扎难熬,到底能催出多少颗可用的卵子呢?在临床上的确总是有5~24%的病人,辛苦打针后却发现排卵诱导反应不良(poor responder),也就是使用了荷尔蒙诱导排卵,卵巢却还是反应不如预期而让人失望。

 该如何检视自己是否属于排卵诱导反应不良这一族群,目前虽无统一的定义,但可从几点来检查:

1.打破卵针当天,B超显示滤泡数目< 2~5颗

4.使用较大量或较久的排卵针剂

5.曾经一次以上刺激排卵失败或疗程遭取消

而究竟为什么会造成排卵诱导反应不良呢?常见的原因如:

1.卵巢衰退、年龄较大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

2.卵巢曾经接受过手术或骨盆腔有沾黏,如内膜异位症等

3.染色体的异常,如透纳式症、染色体缺失或转位等

4.BMI过高,通常会合并卵巢衰退

 在开始试管婴儿疗程之前,医生则希望能提前预测打针反应,而进行客制个体化的修改,于是事先评估卵巢功能的好坏因此显得非常重要。曾有医生统计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几种认为可能预测的方式:

5.小卵泡数目、卵巢体积、卵巢血流、卵巢切片

6.排卵药试验、排卵针剂试验

若真的不幸自己是排卵诱导反应不良的这个族群中,又该如何改善呢?目前针对改善方式有众多研究,但人体毕竟不是机器,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相同方式解决,但我们可以从众研究中归纳出原则与趋势,而从经验中学习并修正,以期得到即使数量不多但品质更好的卵子,增加怀孕的机率。

1.增加排卵针(gonadotropins)使用的剂量 统计为最常使用的方式,提高排卵针剂量至一天约300~450IU,不过虽然早期看起来似乎有效,近期却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增加剂量对取卵数或怀孕结果似乎无明显助益。可能因为每个人滤泡颗粒细胞上所带的相对应接受器(receptor)数目多寡或敏感度不同,造成反应不佳者即使给再多的剂量的排卵针,也无法引出更多的卵泡。

2.使用基因重组制成的排卵针(r-FSH)  许多研究显示使用基因制造的FSH,取卵数、成熟卵子数目、胚胎品质或怀孕率都比尿液制剂来的好。但对促排反应不佳者没有相对的证据来证实。并且临床上目前大量使用的已多为r-FSH。

排卵针剂,有助于增加取出成熟卵子的数目,但目前并不鼓励如此使用,缺点是可能会减少成熟卵泡、较低的怀孕率、须使用更多剂量的排卵针、打针时间拉长等…

4.使用促黄体刺激激素LH 有医生做过统计,结论认为诱导排卵时额外并用LH,可能针对卵巢功能衰退、卵巢对药物反应不佳,及年纪较大的病人有所助益。

5.使用生长激素 GH 生长激素可透过肝脏所产生的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作用,被发现似乎可增加卵子成熟度与品质,并有研究提出可帮助临床怀孕率与活产率。

 作用在脑下垂体GnRH的协同剂,在医生适当地设计下,可用在长方案或在周期初期对脑下垂体刺激(flare-up)的超短疗程中。

 曾经搜集了500个促排卵反应不好而采取自然周期的病人,并认为针对年纪较轻而反应不好的病人,自然周期取卵是个可行有效的方式。

8.使用低剂量的阿斯匹灵、男性荷尔蒙、DHEA、letrozole等 希望增加基础卵泡的数目、提升打针反应,但研究统计上正反面说法皆有,尚无明确的结论。

9.可提早至第二天或第三天植入 相较于卵子数目多,可培养至第五天囊胚选择较健康的胚胎,有时针对反应不良的情形,有研究指出可以提前于第二天或第三天,将胚胎放回子宫中,比起实验室严苛的培养环境,或许在怀孕率上有所帮助。

1、没有最好的刺激排卵方式,只有“最适合”的诱导方式。

2、卵巢早衰(DOR)或高龄朋友,对内生性性腺激素(FSH & LH)的反应似乎比排打促排卵针的效果更好,所以采用排卵药或GnRHa(脑下垂体性腺激素类构物)为主,搭配生长激素与少量排卵针,通常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促排效果不好或AFC只有1的朋友,比较适合采自然周期取卵,让身体的自然筛选机制决定最优势的一颗卵泡长大成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卵巢功能不好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