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清痿汤能治疗运动神经元吗?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健康理念和医者仁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深度参与防控和救治,取得显著效果,充分展示了中医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本报从今日开始推出《传承中医文化瑰宝 促进中医创新发展》专栏,大力弘扬中医传统文化,积极营造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利用好。

  1月2日,临汾永旺脑病医院专家门诊内患者络绎不绝。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气定神闲地为从乡宁县专程而来的王志军(化名)把脉诊断,随后胸有成竹地取其右手施针。

  因不明原因导致踝关节疼痛,王志军多年来不敢受力、行走困难,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与劳作。“站起来跺跺脚,不疼了吧?”扎下两针,王志军如老者所料疼痛瞬间消失,他难以置信地又使劲儿跺了跺,继而惊喜地叫道:“不疼了,真的一点儿也不疼了!”若不是亲眼所见,真的不敢相信,在旁等待的家属更是连连惊呼:“中医太神奇了!”

  中医博大精深,岂止一个“奇”字!眼前妙手施针的老者正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名老中医、该院院长高允旺,他专注中医50余载,开创性地提出“温热扶阳”治脑病的医学论断,独创的缪针疗法、足针疗法等造福了广大群众,被业内誉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古为今用、中西合璧的脑病治疗大师”。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走进高允旺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塞满书柜、铺满书桌和地面的医学典籍。数十年来,《黄帝内经》更是与他形影不离,翻至任意一页,他都能一字不落背出,不惧耄耋高龄。他说,思求经旨,演其所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是高层次的中医基础,具有指导意义,要背得滚瓜烂熟并加以临床实践,才能领悟历代名家的经典思维和经典药方。

  高允旺本是西医出身,为何转为中医?他兴致勃勃地打开话匣子:“自196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大宁县人民医院,1965年担任该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期间遇到一名病情棘手的患者,他长期全身无力、失眠健忘,用了多种西医治疗手段、服了多少西药都无法根治。没想到,这一疑难杂症被寥寥数笔的中医偏方治好了。我顿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马不停蹄开始自学、拜师、搜集偏方。”

  一入中医深似海,自此笃行无归途。高允旺本就是医院里的“全科大夫”,外科、儿科、妇产科等“一肩挑”,如今又迷上了中医,只能挑灯夜战。那时,他和妻子因工作分居大宁、临汾两地,4岁的儿子由他照顾,每晚都要搂着他的脖子才能安睡。等孩子熟睡后,他又蹑手蹑脚地起身穿衣,在微弱的灯光下学习至凌晨3时。那些年记下的笔记至今保存完好,他经常“温故而知新”,获取新的理解和感悟。

  1979年至1982年,高允旺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读书深造,幸得诸位中医大家指点和传授心得,使自身医术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他坚持不懈地搜集民间偏方,遍访永和、乡宁、洪洞、安泽等8个县的200余名患者,将治好他们的偏方记录下来并加以试验和佐证,将110余个方子和相应笔记汇集成《偏方治大病》一书,于1988年出版面世,不仅风靡全国,还远销国外,一时间洛阳纸贵。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高允旺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认为中医是特色生命科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医思想体系是整体的、辩证的、科学的,不仅能治病还能治大病,可破解世界医学难题。

  至臻至诚 承古拓新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对中医发展创新,把老祖先留下来的瑰宝挖掘好、发挥好,才能使更多人受益。”多年潜心钻研中医,高允旺在摸索中前行,依据“头疼医脚”的中医理论发明了足针疗法。

  “1984年,有位左侧瘫痪、伴有剧烈头疼的患者前来就诊,我在他足部行间穴上下处针刺。病人头疼好转,也能独立行走。”高允旺欣喜地说,“时隔一年,一位失语患者前来就诊,我先扳起患者大拇足趾,发现第一关节有麻木感,于是按足部针灸法快速扎了几针,患者立即恢复了说话能力。进而验证了这些穴位的作用与功能,肯定了自己的发现。”

  1993年,山西省针灸大赛赛场上,高允旺独创的这一足针疗法大放异彩。当时,高手如云、难分伯仲,组委会丢出一道难题:“谁能让瘫痪12年、不能走路的高平女患者重新站起来?”高允旺找准女患者足部太冲穴,两针下去,女患者竟然不用人扶,独自站立起来绕场一周。在场人士看得目瞪口呆,脱口而出“高一针”。自此,“高一针”传遍三晋,享誉全国,各地患者慕名而来。

  1998年,高允旺从当时的临汾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退休,本该在家颐养天年,却执意再闯杏林,于2003年创办临汾永旺脑病医院,从未离开临床一线,全年无休无假,遇到病人多还经常加班加点。与此同时,他遵循《黄帝内经》提出的“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的理论创出缪针疗法。

  采访过程中,一对母女推门而入,母亲坐在轮椅上结结巴巴地说“找你”。半年前,这名患者突患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边身子不能动,丧失语言能力,从内蒙古赤峰辗转北京、沈阳等地求医,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求医途中,一位患者推荐了高院长,我们就抱着碰运气的想法来到临汾。住院治疗半个月,母亲能开口说一些话了,身子慢慢能动了,也可以站一小会儿了。”女儿充满感激地看向高允旺,母亲脸上也绽放出久违的笑容连连说道,“真没想到能恢复成现在这个样子,还没花多少钱。”

  医者仁心!造福患者是高允旺勇攀高峰的动力。在他看来,“治好病人是我的使命。对我来说,命就是责任、追求、承诺、救死扶伤的千金重担。重任在身,重担在肩,从不敢有丝毫懈怠。”

  传道授业 泽被后世

  “经典不能丢,继承是根本,发掘是前提,师传是捷径,创新是蹊径,疗效是关键”是高允旺坚守至今的行医理念。他从源头探索扶阳在脑病中的应用,开创性地提出“温热扶阳”治脑病的医学论断,在中医药界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高允旺应邀在北京、成都、合肥召开的扶阳国际会议上进行了学术报告,“水无热不沸、冰无热不化、血无热不行、瘀无热不散、痛无热不消、瘤无热不解”这一理论已载入《血管神经病学》大学教材,对治疗脑病有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扶阳学说在脑病中的应用。

  此时,如期来医院复诊、扎针的平遥患者患有脑瘤12年,经历过数次抽搐、记忆丢失、半身不遂等磨难,曾遍访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名医,次次都以失望告终。高允旺结合“扶阳化积”定制治疗方案,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如今,患者容光焕发,丝毫看不出半点儿患病的模样。

  中医重在传承,成功的治疗经验重在推广,高允旺从不藏着掖着,不仅乐于收徒,从一方一药、一针一剂开始,既注重理法方药的讲解,又注重临床思维与实践的传授,他悉心培养的20余名弟子已在业内小有名气,其中不乏一些国际友人;还乐于外出讲学、出国“送经”,担任美国、澳大利亚等中医大学的客座教授。

  就这样,高允旺走到哪儿就把中医文化传到哪儿,同时勤耕经典、细研病案、从中悟道,将深奥的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整理出了《偏方治大病》系列版、《脑病心悟》等重要论著。眼下,其新作数十万字的《中医领悟》也将面世,其中收录了应邀在国内外几十场讲学中的发言稿与数十载的临床案卷,将“温热扶阳法”和独创针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交代得一清二楚,使从医者一目了然、挥手可用。

  “献身中医无终点,脚下永是起跑线,总有万仞艰难路,不问山高只登攀。只要生命不息,我将在中医世界里求索不止。”高允旺感叹,“我将把最珍贵的、人民最需要的东西,毫不保留地贡献于人类,贡献于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吃中药治愈了神经元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