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胞胎国家抚养吗

2004年11月,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的产房里,医生和护士们一边忙碌着,一边压抑着心里的震惊和紧张。因为产妇,一口气生下了。

这五个孩子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每个月的奶粉都高达一千多元,但张晓敏夫妇俩没有被困难击倒。随着孩子慢慢成长,他们含辛茹苦、满含期望,想要将五个孩子都送进大学的殿堂。

1999年,河南郑州新密米村镇的张晓敏和同乡李灿军结为夫妻,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婚后不久,妻子张晓敏就怀了孕,生下了一个女儿。

2004年,张晓敏怀上了第二胎。不过,这第二胎却有点不一样。一般的孕妇,都是四五个月才开始“显怀”。

而张晓敏却在刚怀孕一两个月时,就已经挺着大肚子了。不仅如此,她的妊娠反应还非常强烈。张晓敏说:“那时候总是吐啊,吃不下去东西。”

丈夫李灿军在煤矿上班,得知妻子的情况后,拉着她上县医院检查。医院最初说是双胞胎,夫妻俩就放心回去了。

又过了两个月,妻子的情况还是不见好转,夫妻再去医院检查。随着孩子月份渐大,医院得出了更精确的答案——。

四胞胎!夫妇俩都惊呆了。李灿军形容自己那一刻的感受:“真是给吓坏了,头突然像炸了一样。”

医生也觉得棘手,跟夫妇俩表示,胎儿越多,生产的风险越大,不仅孩子容易夭折,也会对母亲造成影响。

出于保护大人和孩子安全的考虑,医生建议减胎,让夫妻俩回去考虑考虑。李灿军和张晓敏心事重重地离开了医院,回家开始了商议。

没想到,两人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都想把孩子全生下来。李灿军说:“我们其实也纠结过,但肚子里都是亲生骨肉,减掉哪一个都舍不得。”

这的确是一个冒险的决定,张晓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她的肚子大得吓人,连邻居都说:“这人的肚子咋跟一座山一样?” 这让她行动艰难,连上厕所都必须让别人搀扶帮忙。

2004年的11月21日,张晓敏的羊水破了,于是她被紧急送往医院,不得不提前开始剖腹产手术。她躺在病床上,模模糊糊地看着屋里的医护人员忙碌奔走,孩子们一个个被抱出来,听到护士的声音:“是四朵金花!”

张晓敏心下一松,明白四胞胎都健康生下来了。这时却听到医护人员的喊声:“不对劲儿!还有一个!快快快,准备第五套东西。”

原来她怀的居然是五胞胎!

好在张晓敏最后成功产下了小儿子,因为早产了两个多月,四个女婴和小男婴的情况都非常危急,一出生就被抱到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监控。医院甚至给李灿军下了病危通知书。

李灿军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觉得那是自己一生中最为焦急的时候,既担心妻子的安危,又害怕孩子们刚来到这世上就夭折了。

好在上天眷顾这户善良勤劳的家庭,妻子张晓敏安然无恙,孩子们也慢慢脱离了危险期,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

夫妻俩看着五个孩子可爱的笑脸,给他们取好了名字,分别是:李可、李展、李宁、、李岩。两个月后,夫妻俩抱着出院的五个孩子,幸福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生产的危机过去后,新的困难又摆在了这个小家庭面前,那就是——没钱。加上大女儿,他们一共要养育整整六个孩子,这样的压力放在哪个家庭都是非常大的。

更何况,因为五胞胎的情况危急,生产和后续照护的治疗费高达十几万元。

对李灿军而言,这笔治疗费就像天文数字一样,让他不仅花掉了自家的钱,向亲戚朋友借了七万多块钱,还欠着医院将近八万块钱。而2004年的时候,李灿军的月薪只有几百块,这让小家庭的日子越发捉襟见肘了。

而在夫妻俩愁眉不展的时候,张晓敏生产五胞胎的事情也在新密当地引起了轰动。一方面,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喜事;另一方面,大家也想减轻夫妻俩的压力。因此,不断有好心人给夫妇俩打电话,或者上门看望五胞胎,提出领养孩子的建议。

但妻子张晓敏却红着眼眶,把五个孩子都护在身后,拒绝了每一个想领养孩子的建议。

张晓敏的想法很简单,这是她身上掉下来的骨肉,她是五胞胎在这世上最亲的人。就算是苦死累死,她也会好好抚育五个孩子们,让他们长大成人。

“我的孩子,少了一个都不行,”张晓敏含着眼泪,对着李灿军说,“少了谁我都活不下去。”就这样,五胞胎全都留在了家里。

孩子三岁之前最难带,张晓敏却很细心,她专门买了几个本子,哪个孩子几点喝奶几点喝药,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其中,开销最大还是奶粉钱。孩子多,饭量大,一天就能吃掉一袋奶粉。夫妻俩买不起进口奶粉,可就算是国产奶粉。一袋也要三十多块钱,这样算下来,光是奶粉的花费,一个月都要一千多块。

平日里,张晓敏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毕竟这么多孩子在一块儿,很容易传染。而生病的孩子一多,她根本照顾不过来。“就算是我婆婆过来帮忙,”张晓敏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丈夫李灿军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吃住都在煤矿上,除了过年,几年也很难回家一趟,家里的一切都由妻子张晓敏辛苦操持。

虽然照顾这么多的孩子,让夫妻俩的生活又苦又累,但两人都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李灿军在煤矿起早贪黑地干活。而在家的张晓敏,每一天也过得非常繁忙。

早上五点,张晓敏就起床了,开始给六个孩子做早餐。等大家吃过早饭后,她再用三轮车送孩子们去上学。送完了孩子们,张晓敏就开始忙活着家里的农活。

不仅如此,她还开了一间小卖部补贴家用。到了中午、下午,张晓敏再去学校接孩子吃饭,晚上放学回家,还要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这么一天下来,张晓敏感觉筋疲力尽。但张晓敏说:“看到了他们姐弟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五胞胎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李灿军夫妻俩的辛勤付出,不过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也出了一份不小的力气。

妻子张晓敏向来访者谈起政府的帮助——新密市的民政局给他们家申请了低保,每个月可以领到1500元钱。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这笔钱让五胞胎的奶粉钱有了着落。

随着近几年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张晓敏家作为精准扶贫户,还能受到新密市纪检委的资助,每个月再加领1000元。

2018年,在新密市纪检委的领导帮扶下,五胞胎的房间里添置了一套崭新的书桌书架和两张高低床,还购置了窗帘,对房间进行了装饰修缮。

除了政府的帮助,社会各界和热心人的爱心,也让张晓敏一家感激不已。“因为生孩子欠下的债,包括省妇幼保健院的,没有一个人催促,”张晓敏感动地说道,“还常常有热心的网友和邻居,给我们送来各种生活用品。真是多亏了大家的帮助,才能让我们一家挺过那一段艰难的日子。”

伴随着张晓敏夫妇的尽心养育,以及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五胞胎长成了朝气蓬勃的少年。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他们都养成了乐观活泼的性格,懂得孝敬父母,团结友爱。

李灿军说,孩子们都体谅他工作辛苦,每年他过生日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会给爸爸准备一份饱含心意的生日小礼物。

其中,有一年的礼物让李灿军印象尤其深刻,是五胞胎中的老大李可亲手制作的。那是一只象征着祝福的千纸鹤,打开后,才能看见里面红色的爱心。

这是孩子对父母纯粹炽热的爱意,也是父母辛苦养育的最好回报。于是在打开千纸鹤时,李灿军和张晓敏的眼睛里,都忍不住泛起了泪花。

张晓敏还说,几个孩子都知道家里条件有些紧张,从不主动讨要东西。就连逢年过节时,妈妈带着大姐和五胞胎去逛街买东西,妈妈问孩子们要不要买些吃的,孩子们都会拒绝。

“娃娃都很懂事,”张晓敏说道,“平时,我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还会帮我做家务。”洗碗扫地这些家务活,几个孩子都抢着干。

等到了农忙时节,大姐和五胞胎还会帮着爸爸妈妈种麦收麦,没有人抱怨辛苦,而是在用自己的一份力帮着父母减轻负担。

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好,妈妈张晓敏也没有给五胞胎买过什么玩具,但几个孩子一起玩耍,也其乐融融。等五胞胎开始上学了,也给家里捧回了一张张奖状,让张晓敏夫妇俩深感欣慰。

时光荏苒,到2022年,距离五胞胎出生过去了十八年,这五个孩子都已经是高中生了。

张晓敏头胎的大女儿李蓥,比五胞胎大三岁,已经考上了新乡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她的愿望是以后能当一名医生,好好照顾爸妈和弟弟妹妹们。

有这么一个好的榜样,五胞胎的学习也不差。其中老四李畅的成绩最好,多次获得学校评选的特优生。老二李展在五个孩子中,学习成绩稍微逊色一点。

不过,张晓敏夫妻俩并不担心老二李展的成绩,知道她是脑子活泛,不够专注,只要再收收心就好了。

在上高中后,五胞胎感受到父母的期望,每个人都更加努力了,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对李灿军和张晓敏来说,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都希望子女成才。

既然孩子们这么努力,也有这么好的成绩,夫妇俩当然不能埋没了孩子们的才华。

2022年,张晓敏夫妻已经打算好了,就算家里条件一般,也要勒紧裤腰带,为这五个孩子开辟一条爱的通道,将他们都送入大学,开启光辉的人生之路。

从婴儿呱呱坠地,睁开稚嫩眼眸,到蹒跚成长,认识世界,都花费了父母数不清的心血和精力。寻常家庭的一个孩子,都需要父母倾尽心血,更别说是五胞胎了。

纵然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张晓敏夫妇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和牺牲。李灿军在煤矿滴下的汗水,张晓敏在农田忙碌的奔波,是维持这个美好家庭的基石。张晓敏夫妇俩的勤劳朴实,对孩子的无私奉献,正是人世间千千万万个父母的缩影。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世上每个因父母呵护而长大的孩子啊,记得感恩父母的付出,赞美父母的伟大。毕竟父母的爱,如巍峨高山,如壮阔海洋,能让我们受益终生。

[1] 大河报网.家有五胞胎,生活苦也甜!

[2] 大河报网.这对夫妻生下郑州首例五胞胎,15年过去,现在孩子们怎么样了?

[3] 石闯.五胞胎爸妈的别样生活:每天像打仗,累并幸福着[N].郑州晚报,(A04-0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根据新规定,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公民,经批准可以再生育。有六种符合条件的情况,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有的子女依法认定为病残儿童,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二)夫妻患有不孕不育,依法收养两个子女后,女方再次怀孕的;(三)再婚夫妻一方生育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或者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后无共同生育的;(四)再婚夫妻一方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再婚后共同生育一个子女的;(五)再婚夫妻各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后共同生育一个子女的;(六)省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罗尔的4倍速”,今天微信朋友圈里多数被这个相关的主题刷屏了。从引发慈善同情的正面典型,迅速变成了笼罩在各种套路和黑幕下的疑似骗子,相比此前发生类似舆情反转的罗尔-罗一笑事件,这次的反转程度可能更加严重:

首先可能存在极为严重的性别歧视,包括疑似用B超等方式进行基于性别的选择性人工流产;作为一个纯粹的社会善意和慈善捐助的收益者,并且在事发后几个小时内进行了堪称为疯狂的删除作业;主打“贫困”来获取同情的家庭,完全处于相反的情况……

深圳四胞胎父亲微博截图

凡此种种,激发了社会的愤怒,这种愤怒可能比上次罗尔-罗一笑事件反转时的愤怒更甚,因为相关涉事方不仅在财富能力上提供了不准确的事实,而且还很可能实际从事过纯粹基于性别歧视的恶性行为,其暴露出来的愚昧、蛮横、狡诈乃至残暴,让旁观者难以淡定,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当然,愤怒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正确情绪;在策划此类事件的行为体面前,愤怒以及基于道德的指责,首先是无用的,因为被指涉的一方有完全免疫此类方式的神经与面皮;其次可能是有害的,因为它提供了廉价的替代性宣泄渠道,

作恶者对此已经驾轻就熟,他们本质上轻蔑地认定,凡是愤怒指责他们的人,记忆都是短暂的,几个小时,几天,几周,几个月,最多几年之后,就可以持续的再来一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事情和网络安全很像:作恶者就像病毒或者有害程序,它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是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受害者的反应如果只是情绪性的砸毁键盘乃至机器本身,对病毒或者有害程序下一次的作恶,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此,要做的是,吸取教训,马上采取各种措施,亡羊补牢,未为晚已。

所谓一切问题都是制度,虽然这个梗很古旧了,但是用在这里,还蛮适合的:从罗尔-罗一笑再到“四倍速的罗尔”,关键问题在于利用了当前社会治理上的一些缺陷,而要消除这些缺陷,本质上就是要作出更加有效的制度性安排。这种新的制度安排,要能够作出更加均衡的安排:一方面,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披露-判定-救济-反馈的机制,确保不会因为陷入要么被骗,要么冷漠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就是在信息披露-事件判定-救济实施-有效反馈的全过程中,补上那些可以被利用的漏洞,确保相关机制至少在形式和程序上是完善的。

从已经有的代表性案例来看,本质上都是一种欺诈案例,即通过选择性的提供事实,诱导人们产生错觉,并最终获得原先不应获得的收益。这些案例的过程,大致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对信息流动的掌控,以及通过议程设定在较大范围内影响社会情绪,形成“一边倒”的氛围,进行基于道德和情感刺激的大规模动员;其二,用所谓的“舆情”、“社会关注”、“压力”等触发“特事特办”的临时机制,从中直接获取收益;同时,借助自媒体平台,直接面向同情者进行单位额度小但数量极大的资金收集;其三,退出并淡化存在,让公众忘记自己的存在,提取并实践相关收益。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四胞胎到处演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四胎有没有补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