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附一医的护士是事业编制吗?

这几天,一纸按工作年限技术等级学历学位职务级别综合积分达到要求方可享受停车优先的讨论稿引发网友围观。

根据网民提供的线索,这疑似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即将出笼的医院员工停车资格积分办法。

从内容来看,能够高分进入医院职工停车场的,基本上是属于医院的管理层、科主任、护士长等领导。也就是说,无论你有多优秀你有多病人你有多名气,你可以有资格成为医院的工作人员,但不一定有资格将车开进自家医院内部停车场。



咸蒸想,这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绝对是好事一桩。试想,万一遇上危急病人,主刀的主任、主管的护士长、院领导因为没有停车位而四处找车位停车,这不是延误病人抢救时间么,万一导致危急病人不幸的,病患家属一哭二闹没准还会扣个“故意XX ”之名,广大一线的医护人员怎能伤得起?

但话又说回来,目前在医院当主力挑大梁的,基本是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为了技术和提升业务水准不辞辛劳的,又是在一线没日没夜干的。这回,连他们停车的福利都要给剥夺了,这不是明着欺负这批员工么?

停车难是个社会问题,你看南白象医院门口那个社会停车场,咸蒸特恨自己不是这个村的,要不然一年千万的停车费分分 ,还去做个锤子工作,脚烂黄也不用担心饿死。

当然,对年营收几十亿的医院来说,如果要满足六千多员工的车辆停放,那还得征用几十亩的土地。对现有停车位进行有效管控或许是医院不得已的做法。但这按年限学历职称等级出笼的停车方法,咸蒸宁愿相信不是领导本人的意思,至少和蔼可亲的夏书记不会明确下这个文件。毫无疑问,这与下级的献媚慕权是分不开的。在这些中层眼里,只能将领导伺候好了,自己就能得到领导的重用,最终达到“升官”的目的,这背后其实也就是领导的特权在作祟。

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出版的《千万别伤了员工的心》一书中写道,作为管理者,只有做好了员工心理的管理工作,才能促使企业顺利发展,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医院这种按等级论资排辈领导优先的停车办法,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歧视员工的一种客观体现。

按级别停车其实就是“领导优先”,此事看似虽小,也许并不能简单地与腐败、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等划上等号,但却实实在在把这些能够开车进入医院内部停车场的“既得利益者”凌驾于群众之上,与大众割裂开来,在群众之间划上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长此以往,会与基层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高高在上”不是医护人员的品格,“离群索居”也应不是温医一院人的担当。咸蒸认为,在这起事件中,温医一院某些中层干部应改变单纯向上负责的行政工作模式,应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进行多方评估,积极倾听员工心声,出台上下员工认同的停车管理办法。如果“为医院领导干部服务”的畸形行事方式不改变,即便员工不断吐槽、媒体不断曝光,依然改变不了“周蒙滔时代”唯领导马首是瞻的医院生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9月1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0年2月至7月“中国好人榜”。此次共有492名身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主要来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

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管理处的陈永平医生位列其中,成为2020年温州首位登上“中国好人榜”的“好人”!

从抗击非典,到防控H7N9,再到今天迎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每一场感染性疾病的重大战役,他始终无私无畏,奋不顾身战斗在第一线,用自己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深厚的临床经验,时刻守护着温州城市的公共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健康。他就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感染内科党支部书记兼科主任陈永平教授,他也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住培带教老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感染科医师、浙江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温州市“杰出人才”、瓯越名医,他领导的温医大附一院感染内科是浙南闽北赣东地区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中心,被授予国家感染病研究中心核心单位。

护佑城市安全的健康卫士★

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温州由于外来流动人口多,成为浙江省第一重灾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危急关头,陈永平同志作为温州市医学会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身兼市防控核心专家、医院院感处处长、感染科主任、全院核心救治专家、学科带头人等多重重担,他深感责任重大,“温州地区的重担压在我们的肩上,我必须扛住!”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勇挑大梁,肩负着温州全市及周边台州、宁波等地的患者实地或远程会诊、危重症转运救治等工作,短短10余天,会诊次数高达百余次,每日各地请求指导救治的电话几乎24小时不停。他多次奔赴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亲自参与危重病人抢救、治疗决策和院感防控部署,使其首例治愈时间较省内其他医院早了4天。

同时,他积极为政府决策提供方案,对温州市“史上最严厉”的“硬管控、硬隔离”25条紧急措施献言献策,并率先提出乐清市人民医院集中隔离、集中治疗的决策意见,并指导当地医院外科大楼紧急改造成隔离病房,解决了温州疫情重地乐清市“医院小而分散、医疗质量低、防控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协助市卫健委多次赴温医大附二院瓯江口院区指导“温州市第三战场”的开辟和防控隔离工作;此外,他还积极通过各种媒体向民众宣传新冠病毒的防治知识,消除公众恐慌心理,为温州市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2月2日播出的《新闻1+1》中,白岩松“对话”温州市市长姚高员并高度评价温州市疫情防控工作到位,经央视播出后,网络好评如潮。

带头冲在第一线的党员先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浙南片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的省级定点医院,身为院感处处长、感染内科主任的他临危不惧,始终冲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不眠不休全身心“连轴转”投入一线防控战役,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顽强作风和高尚情操。他带领全院坚决做到“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发挥了一个核心专家的重要作用,使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受到了国务院督导组和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1月20日,第一位疑似患者入住隔离病房,“我是支部书记,我先带个头”,陈永平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查房,但没人知道,直到凌晨2点17分,他还在与乐清市相关部门通电话,指导当地医院重症病人的救治。

身院为感染科科主任及全市核心救治专家,他始终全力参与危重症患者的会诊和一线抢救,坚持对危重病人采取“一日两会诊、病情变化随时会诊”等工作方法,把多名危重症患者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已集中收治新冠肺炎共45例,重型、危重型22例,危重患者中年龄最大81岁,最重108公斤,目前包括这两位患者在内的多位危重患者已转为普通和轻症。当那位来自乐清的81岁老人经过多日抢救转危为安,睁开双眼,向陈永平招手感谢救命之恩时,他笑着说:“只要他们好起来,就算是每天不睡觉我都愿意”。“我很好,一点也不累”是他的口头禅,年轻医生称他是“白了头的拼命三郎”,但饱满的精神状态背后却是他疲惫不堪的身躯,由于每日各地奔波、睡眠不足、三餐不正,他常常累得腰疼腿胀,站也站不住。

这不是陈永平第一次投身烈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前线。作为一名老将,当2003年出现“非典”疫情时,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将生死置之度外,忘我工作,积极参全市、全省的诊治与抢救工作,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责任感,为重大病例把好关。鉴于其在传染病防控救治中的杰出贡献,2008年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首批“温州市瓯越名医”,2019年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感染科医师”。他奋战在温州市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类新闻媒体的报道,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肯定,为社会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了高尚的医德医风榜样。

虽然集诸多荣誉与成绩于一身,但陈永平始终认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彻夜不眠地工作也好,忍饥挨饿也好,我们无怨无悔。不是我们思想境界高,而是应该就这样做。疫情面前,我们就是战士,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取得胜利!”他用自己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奉献,诠释医者仁心!


根据《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公开招聘人员公告》,经过报名、笔试、面试、考核、体检等程序,确定下列人员为临床护理岗拟聘用人员(详见附件),现予以公示如下:

公示期:2021年4月7日至4月16日,共7个工作日。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的形式,实事求是地向我院纪检监察室反映公示对象存在的问题。

通信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温医一院新院区一号楼4楼B区B04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附一医护士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