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是指白睛不赤不肿而自觉眼内干涩不舒的眼病?

结膜最易受外界刺激,又富于神经和血管故容易引起炎症,若为细菌性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结膜炎症,以结膜明显充血及黏膜或黏液脓性分泌物为特征者,为急性结膜炎,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科韦氏杆菌等,此病是由细菌直接接触结膜所引起,本病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集体单位,可因预防上的疏忽,使感染广为传播。

急性结膜炎属于中医“天行赤眼”,“暴风客热”,病症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热之邪,或疫疠之气客于肺胃,风热相搏,上攻于目所致,亦可由患者眵泪相染而成。故治疗以疏解外邪,宣泄肺胃郁热为主,本病极易通过眼分泌物传染流行,因而必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以阻断其传播途径。

1.起病急常在感染病原后数小时至1天内发病。单眼或双眼同时发病2.主要表现为眼内异物感,灼热感刺痛。

1.结膜囊内有大量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晨间起床或睡眠后分泌物使睫毛粘住而不能睁眼。或分泌物呈水样或肉汤样。

2.结膜下出血,渗出物可形成假膜。

4.有的伴有浅层点状角膜炎。

(三)结膜分泌物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阳性。

(一)辨证要点:本病的辨证当分风重于热,热重于风,风热并重和疫疠毒热。

(二)治疗原则:疏风、消热解毒。

症状:眼睑肿胀,白睛红赤,痒痛兼作,羞明多泪。全身伴有头痛鼻塞,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

治法:疏风解表,兼以清热。

方药:羌活胜风汤加减。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白术10克,荆芥0克,枳壳10克,川芎6克,白芷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独活克,前胡10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如多眵而白睛红赤甚者,可减少风药中之辛温之品,选加银花30克,菊花15克,连翘10克,等疏风清热解毒。

症状:白睛浮肿,赤痛较甚胞睑红肿,眵多胶结,热泪如汤,怕热畏光。全身并见口渴溺黄,苔黄脉数等,甚者可有大便秘结,烦躁不宁。

治法:清热泻火,兼以疏风。

处方:生石膏30克,赤芍,黄芩,桑白皮,枳壳各10克,木通连翘各10克,荆芥,防风各6克,山栀子10克,白芷10克,羌活6克,甘草6克。

加减:白睛红赤,伴有黑睛生翳者,可加用石决明30克,草决明20克,菊花10克,以清肝明目退翳;白睛红赤而眵多脓稠者去羌活,白芷,枳壳,选加银花30克,菊花10克,夏枯草20克,以清热退赤。

治法:祛风,清热,表里双解。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

处方:防风10克,川芎10克,川军10克,赤芍10克,连翘10克,麻黄3克,芒硝10克,薄荷10克,当归10克,滑石30克栀子10克,白术10克,桔梗10克,生石膏30克,荆芥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加减:无便秘者,去芒硝,大黄,必要时取其中1味即可。若辛温药过多,可去麻黄,川芎等药,本方可加银花30克,蝉衣10克,白蒺藜15克,以加强疏风清热止痒之功,临床运用时,当根据恶寒发热之轻重便秘溲赤之程度加减化裁。

红眼病验方:(《新中医》1986年载)

基本方:桑叶15克,野菊花15克,青相子15克,黄芩10克,石决明30克,草决明15克,赤芍15克,木贼草10克,密蒙花10克,桑白皮18克。

加减:痒加蝉衣12克,眼胀加蔓荆子15克。

水煎服:日1剂,饭后服。连服3剂,可获效,以愈为度。

点中药研制的眼膏眼水,如马应龙八宝眼膏,八宝眼水,熊胆眼水,栀黄眼水等。

白睛红赤,俗称“火眼”、“红眼”。是指双眼(或一眼)白睛红赤而言。

本症在《内经》、《伤寒论》中均称“目赤”。其后历代医家,根据目赤的病因、病症等不同特点分别又有“暴风客热”、“天行赤眼”、“赤丝虬脉”、“赤痛如邪”、“大小眦红”、“白睛黄赤”等名称。此外在《审视瑶函》中,“目赤”项下还包括了“瘀血灌睛”、“血灌瞳神”、“色似胭脂”等内容。《张氏医通》的“目赤”项下还包括“赤脉贯睛”等。这些病症,虽然都有耳赤症状,但主要是由其它眼病所致,将另列专条论述,不属本症讨论范围。

外感风热白睛红赤:相当于“暴风客热”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白睛暴赤,热泪如汤,羞明隐涩。兼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数。

天行时邪白睛红赤:相当于“天行赤眼”。临床常见白睛红赤灼热,眵多粘结,怕日羞明,眼涩难睁。或先患一眼而累及两眼,或两眼齐发,传染性强,常一家之内,一里之中,老幼相传,同时发病。

邪热伏络白睛红赤:属“赤丝虬脉”范畴。常见白睛淡红,表面有赤脉纵横,虬蟠旋曲,丝脉粗细稀密不等,久而不愈。兼见羞明流泪,或微痒微痛,视物容易疲劳,午后更甚。

酒毒内蕴白睛红赤:相当于“白睛黄赤”。本症常发于嗜酒患者。症见白睛渐渐黄赤,眼涩干痒,兼见湿热内蕴之症,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肝胆火盛白睛红赤:症见白睛红赤热痛,甚则赤脉纵横,热泪多眵,两目发胀。兼见恶热头痛(以巅顶与双侧太阳穴为甚),口苦咽干,胁肋胀痛,尿赤或便结,舌红,脉弦数。

肝肾白睛红赤:相当于“赤痛如邪”。本症常发于久病体弱之人。症见白睛淡红,病势缓慢,时作时止,常常一年数发。兼见腰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目赤肿痛中医辨证论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